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plc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plc,全稱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是一種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力系統裝置。它是專門為工業現場應用而設計的。采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相關人員可以在該存儲器內部執行相應的邏輯運算、順序控制等操作指令,并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輸出接口,實現對各種類型設備的識別或生產過程的控制。PLC技術屬于計算機控制技術范疇,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三個不同的階段,即輸入采樣階段、用戶程序執行階段和輸出刷新階段。在輸出采樣階段,PLC可以依次掃描所有輸入狀態和數據,并將其存入I/O映像區中的相應單元內,然后轉而執行用戶程序,控制輸出操作;在用戶程序執行階段,PLC可以按照從上到下、自左向右的順序,依次掃描用戶程序,并對掃描到的數據信息進行運算,根據運算結果控制邏輯線圈的狀態,以確定程序是否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在輸出刷新階段,CPU會發出相應的指令,然后依據I/O映像區數據和相關狀態,結合電路封鎖功能驅動外部設備的運行,從而實現電氣自動化控制。
2、PLC技術的優點
作為微機技術和傳統繼電接觸控制技術相互結合的產物,PLC技術克服了繼電接觸控制系統中機械觸點接線復雜、可靠性低、功耗高、靈活性差等缺點,充分利用了微處理器的優勢,具體包括以下優點。
2.1功能完善當前,PLC產品的規模和型號非常豐富,可以滿足各種工業控制的需要,而且具有非常完善的邏輯處理和數據運算功能,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數字控制領域。
2.2可靠性高在PLC的生產過程中,采取了先進的內部抗干擾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同時,PLC具備相應的自我檢測能力,一旦發現硬件故障,可以及時發出警報信號,提醒相關人員處理故障,因此,PLC控制系統具備很高的可靠性。
2.3編程語言簡單作為一種工控計算機,PLC的接口相對簡單,編程容易,其使用的梯形圖語言編程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較低,不需要面對復雜的匯編語言,即使那些不熟悉計算機的人員也可以輕松上手。
2.4維護方便在PLC技術中,以存儲邏輯代替了接線邏輯,極大地降低了裝置外部的接線數量,減少了系統的建設周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設計難度,以便于系統的維護和管理。不僅如此,PLC可以實現在線編程,轉變生產過程,被廣泛應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的工業生產控制中。
3、PLC技術在電力工程中的應用
在電力工程中,PLC技術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開關量控制開關量控制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3.1.1斷路器控制在傳統的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中,對斷路器的控制多是采用繼電器控制的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電磁繼電器,存在許多觸點和聯接點,進而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而PLC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使得軟繼電器逐漸代替了繼電元件,極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在PLC控制系統中,操作人員只需要執行一些非常簡單的工作,比如分閘、合閘等,系統就會自動根據實際運行狀況,給出正確的操作信號。同時,在系統出現故障時,會自動跳閘,并發出相應的報警信號。而且,PLC控制系統不需要進行復雜的二次接線,可以有效地降低接線失誤率,大大減少維護檢修的工作量。
3.1.2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供電系統的可靠性,被廣泛應用于大型企業的供電系統中。在原有的備用電源投入系統中,多采用手動或自動供回電線路的方式供電,在投切過程中,會出現幾秒鐘的斷電時間,影響供電的連續性和可靠性。而應用PLC,可以實現對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的控制,可以根據系統的實際情況進行抗干擾,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簡單、接線方便等優點。
關鍵詞:可編程控制器,船用泵,自動控制
引言
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LC)是近十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工業用控制裝置。由于它具有很多優點,它可取代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實現邏輯控制、順序控制、定時、計數等種各種功能。有些高檔大型PLC還能象微型計算機那樣進行數字運算、數據處理、模擬量調節以及聯網通信等。它具有通用性強、可靠性高、指令系統簡單、編程簡便易學等一系列優點。隨著微電子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微處理器問世并被用到PLC中,使其功能更加完善,體積大大縮小,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實現自動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隨著造船業的蓬勃發展,我們把PLC產品在船舶組泵的控制系統進行了應用,達到了預期的控制目的。
一、任務與構想
船用泵組合控制系統對12組泵進行了切換控制,每組泵兩臺,每臺泵需要一個輸入信號確定泵組是自動或手動;每組泵需要測量出口壓力是否正常;每臺泵之間需要一個互連信號表明哪一臺泵是主泵;輸出要控制每臺泵的啟動,指示出每臺泵的運行狀態,并給出故障或低壓報警信號。論文參考網。
針對提出的問題,提出了如下的設計思想:
1、 手動啟動各泵
在PLC投入使用后,將組合啟動屏上的各泵轉換開關切至自動位置即可手動啟動各泵。互為備用的兩臺泵,首先投入的為主用泵,后投入的為備用泵。
2、 自動啟動各泵
如果各泵轉換開關在PLC通電前已在自動位置,且開機、關機都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則PLC通電后按預訂程序自動啟動各泵。論文參考網。論文參考網。這種情況常用于上次停機時只關閉PLC電源,停機時哪臺泵運行,再次啟動時仍然是該泵運行。
3、 手動切換各泵
用備用泵替換運行泵,在兩泵都處于自動位置時,將運行泵開關切至手動,即可自動停止運行泵,啟動備用泵,然后再將開關切回自動,按報警按鈕,撤消報警。
4、 各泵自動換
運行中如果一臺泵熱繼電器動作,則自動啟動備用泵,同時發出該泵切換報警,故障泵的運行指示燈閃爍,撤消報警按鈕,撤消報警。如果一臺泵出口壓力開關閉合,則備用泵自動并車,并發出該泵切換報警。壓力恢復后,停止故障泵,故障泵運行燈閃爍,撤消報警按鈕切除報警及燈光閃爍。
二、各泵啟動順序圖
三、PLC的選用
CPU是PLC的核心單元,其性能決定了PLC的整體性能,必須根據控制系統的要求來選擇,這里我們根據實際需要,選用CPU102型,即可滿足控制要求..
四、梯形圖
五、結束語
該船用泵組合啟動控制系統是根據某造船廠的實際情況,對某輪船上的12組泵的控制系統進行的初步設計,采用西門子的S5-100PLC,達到了預期的控制目的。
參考文獻:
[1]汪曉光,孫曉瑛等,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夏辛明 可編程控制器技術及應用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
關鍵詞:研究現狀 核心問題 宏觀思考 和諧統一
中圖分類號:TD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045-01
對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及其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與闡釋,不僅事關膠帶機使用效率的正常發揮,而且也事關礦山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結合現有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實踐,根據企業的生產需求與相關的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對其現存的問題進行科學地分析與客觀地說明。從而提高膠帶機運輸系統的使用效率,推動膠帶機運輸系統的自動化水平。
1 膠帶機運輸系統的研究現狀
1.1 分析現狀的資料準備
為了充分地了解膠帶機運輸系統集中控制的研究現狀,通過以下的方法來搜集相關的研究資料。首先,在知網上,以“膠帶機運輸系統”和“集中控制”為關鍵詞進行相關的論文搜索。然后再針對搜索的結果,以論文刊發期刊的質量為標準,特別是核心期刊所載的論文更是研究分析的重點資料。其次,在此基礎上,又以“下載”次數為標準,選擇一批重點論文作為研究資料。因為知網上所統計的論文下載次數,不僅可以再現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所在,而且還能表明相關論文所闡釋問題的影響力。
1.2 研究現狀的具體分析
下邊簡單列舉相關的研究論文:廉建國發表于《煤碳學報》的、名為《影響膠帶機運輸系統效率的因素探索》的文章,下載次數達到了106次;付征耀、羅福盛發表于《鋼鐵技術》的、名為《膠帶機通廊系統鋼結構設計》的文章,下載次數已達到了80多次;特別是2012年來源于會議數據庫的、單福友的文章《膠帶運輸系統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一文,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再如,郝榕、譚得健、王樹勝、費運河的、名為《井下膠帶機運輸地面集中控制系統的應用》以及田剛發表于《電子世界》的文章《煤礦膠帶機PLC集中控制系統的設計研究》一文。
雖然,在此不能窮盡我們為了分析膠帶機運輸系統集中控制的研究現狀所閱讀的各篇論文,但是,從上邊簡單的列舉中,卻可以發現這樣的問題:首先,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整個系統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從表面上看,《膠帶機通廊系統鋼結構設計》一文似乎與對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無關,但是,作為對膠帶機運輸系統集中控制產生重要影響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在具體的集中控制研究中所忽視。其次,作為一種集中控制研究,對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研究,必然要考慮到最后集中控制系統的運行效率問題。如何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只有在設計之初對其就給予關注,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最后,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研究,其核心問題是相關的技術研究。就如《膠帶運輸系統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煤礦膠帶機PLC集中控制系統的設計研究》這幾篇文章所涉及的問題一樣,如何把具體的技術應用于集中控制實踐是研究者在技術層面研究的重點。
2 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研究
2.1 研究思路
通過上邊的研究現狀分析,可以看出,在目前的膠帶機運輸系統集中控制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兩個層面的研究問題。即,從技術的層面上講,涉及到某一技術或者說某自動化研究成果的具體運用,如PLC集中控制系統的設計應用問題;從研究的思路層面講,或者說從整個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所涉及的具體問題出發,探討相關的問題。如影響控制系統效率問題的分析,保證整個控制系統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外部環境問題。前者可以稱作是微觀層面的研究,后者可以稱為宏觀層面的研究。然而無論是宏觀層面的研究,還是微觀層面的分析,都是研究膠帶機運輸系統集中控制的關鍵。
2.2 研究的核心問題分析
結合上邊的分析,下邊從宏觀的層面,對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研究的核心問題進行逐一的闡釋和分析。
(1)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所需要的研究問題可以簡單地分為兩類。一類是集中控制正常運行所需要的技術問題。包括整個運輸系統每一個組成部分所需要的技術問題和整個集中控制所需要的技術問題。換而言之,在這個集中的控制中,需要根據每一個組成部分的運行特點,進行相關的技術設計。如,針對控制單元的技術設計、針對信息傳送網絡的通訊技術,特別是對于遠程集中控制而言,通訊技術更為關鍵。再如,針對集中控制中心而言,面對眾多的儀器、設備,研究者更需要相關的技術作為保障。其次,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還涉及針對故障處理的技術問題。特別是系統對故障的發現能力,直接關系到整個集中控制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安全保障。
(2)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的相關研究還要涉及到具體的企業生產環境。這一點思考,是閱讀《影響膠帶機運輸系統效率的因素探索》的感悟。生產者之所以要對在相關的生產中運用膠帶機,之所以在運用的基礎上還在實現對其整個運輸系統進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非常的明確,即,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運用過程中,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對其集中控制產生影響,這是設計中必須關注的問題。否則,即使你的設計再科學、再高效,也會在具體的運用實踐中達不到其最初的設計目的。因此,研究者還要在具體的設計與運用中,考慮到膠帶機使用企業的具體生產環境以及其員工的素質。一句話,企業的生產環境也是集中控制研究中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
總之,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有許多問題值得每一位研究分析和研究。這些問題,不僅是其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有研究者對現有膠帶機運輸系統的集中控制實踐進行反思得出的宏觀分析。特別是后者,它更能為技術層面的更新提供參考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孫孔勛.基于以太環網的膠帶機運輸集中控制系統[C]//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 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冊).2011.
【關鍵詞】加熱反應爐;PLC;編程設計;運行功能
Based on Mitsubishi PLC Technology of heating reactor automatic control
Luo Ji-hong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of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department,Changsha 410205,China)
Abstract:To achieve typical heating reactors feed,heating and vent material actual control requirements using Mitsubishi PLC technology experience design methods at I/O allocation basis conduct PLC Ladder design,and feed,heating and vent feed three scripts program runs functional be analysis shows After PLC on machine simulation debugging actual control requirements identical.
Keywords:heating reactor;PLC;Programming;run function
引言
可編程控制器(PLC)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通用工業自動化裝置,它將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與計算機技術結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性、靈活通用、易于編程和使用方便等特點,近年來在工業自動控制、機電一體化以及改造傳統產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被譽為現代工業生產自動化的三大支柱之首[1]。本論文針對加熱反應爐的實際控制要求,運用三菱PLC技術中的經驗設計法,在I/O分配的基礎上,將整個加熱爐實際控制系統分解為進料、加熱和泄料三個部分[2],進行PLC梯形圖程序設計和程序功能分析。
1.工作示意圖(見圖1)
2.關于模擬量輸入的說明
在加熱爐控制系統中,對于溫度點和壓力點的檢測,雖然可以如本論文使用帶開關量輸入的溫度、壓力傳感器來完成,但如果檢測點很多,或者是需要根據溫度、壓力的變化經常調整檢測點,就要用很多開關量的溫度、壓力傳感器,占有很多的輸入點,安裝布線都不方便。所以,就要將溫度、壓力傳感器轉換成連續變化的模擬量,再采用PLC控制,控制性能就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1]。
溫度控制原理如下:通過電壓加熱電熱絲產生溫度,溫度再通過溫度變送器變送為電壓。加熱電熱絲時根據加熱時間的長短可產生不一樣的熱能,這就需用到脈沖。輸入電壓不同就能產生不一樣的脈寬,輸入電壓越大,脈寬越寬,通電時間越長,熱能越大,溫度越高,輸出電壓就越高[2]。壓力控制原理與此類似。
PID閉環控制:通過PLC+A/D+D/A實現PID閉環控制,控制示意圖如以下2所示。比例,積分,微分系數取得合適系統就容易穩定,這些都可以通過PLC軟件編程來實現[3]。
3.控制要求
3.1 進料控制
當下液面、爐溫和爐內壓力都小于給定值時,打開排氣閥和進料閥;當液面上升到位時,關閉排氣閥和進料閥;延時20s,打開氮氣閥,使氮氣進入爐內,增大爐內壓力;當爐內壓力上升到給定值時,關閉氮氣閥,進料過程結束[4]。
3.2 加熱反應控制
進料結束時,爐內溫度肯定低于要求值,此時接通加熱爐電源;當溫度達到要求值后,切斷加熱電源;維持保溫狀態10分鐘。
3.3 泄放控制
保溫10分鐘后,打開排氣閥,使爐內壓力逐漸降到起始值;維持打開排氣閥,并打開泄料閥,當爐內液面下降到液面以下時,并閉泄料閥和排氣閥,系統恢復到原始狀態,重新進入下一個循環。
4.I/O分配(見表1)
5.程序梯形圖(見圖3)
6.程序功能分析
6.1 進料控制
檢測下液面X1、爐溫X2和爐內壓力X4是否小于給定值(邏輯均為0),即輸入點X1、X2和X4是否都處于斷開狀態,若是則維持打開排氣閥Y1和進料閥Y2;當液面上升到位使X3常閉分斷,關閉排氣閥Y1和進料閥Y2,并開始延時,20s之后打開氮氣閥Y3,使氮氣進入爐內,增大爐內壓力;當壓力上升到給定值時(X4=1),X4常閉分斷,關閉氮氣閥Y3,進料過程結束。
6.2 加熱反應控制
進料結束時,爐內溫度肯定低于要求值(X2=0),X4常開閉合,接通加熱爐電源Y5;當溫度達到要求值(X2=1)后,X2常閉分斷,切斷加熱電源Y5,但當溫度下降后(X2=0)后,X2常閉又復位,又接通加熱爐電源Y5,如此反復通斷加熱爐電源Y5,維持保溫狀態10分鐘(即在此時間里,爐溫實現通斷控制,保持X2=1)。
6.3 泄放控制
保溫10分鐘后,輔助繼電器M100線圈得電,M100常開閉合,打開排氣閥Y1,使爐內壓力逐漸降到起始值X4=0;維持打開排氣閥,并打開泄料閥Y4,當爐內液面下降到液面以下時(X1=0),并閉泄料閥Y4和排氣閥Y1,系統恢復到原始狀態,重新進入下一個循環[5]。
結束語
以上加熱反應爐PLC程序經過上機模擬調試,與實際控制要求完全一致,方便實用。在程序設計上,本系統還可采用PLC基本指令編程法或PLC步進指令編程法[6],但沒有以上經驗設計法精簡。另外,由于論文篇幅原因,沒有繪制本系統的外部接線圖,讀者可對照I/O分配表進行設計(輸入接PLC內部工作電源,輸出接外部負載工作電源)。
參考文獻
[1]孫振強,王暉,孫玉峰.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
[2]楊國太,陳玉.基于PLC的數控焊接機研制[J].新技術新工藝,2007(5):33-35.
[3]胡學林.可編程控制器教程(實訓篇)[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168.
[4]代尚方,劉毅.基于PLC與mcgs的加熱反應爐控制系統設計[C].中國礦業大學,2010(2).
[5]王少華,劉曉魃.電氣控制與PLC應用[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226.
[6]陳志勇,劉春生.遠紅外加熱反應爐的設計[J].河南化工,1988(2).
關鍵詞:切割機,USS協議,變頻器,RS-485通信
1.引言
金相分析是科學研究中研究新材料、新工藝和提高產品內在質量的重要方法[1]。要進行金相分析,就必須制備金相試樣。論文寫作,變頻器。隨著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可編程控制器在工業控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采用機電一體化技術設計了一種基于OMRON CP1H PLC控制的金相試樣切割機控制系統,擴大了切割范圍,滿足了較大零件取樣的要求。系統采用了帶有RS-485接口的西門子MM420變頻器來控制切割主電機,具有高效率的工控效果,有效提高了金相切割的質量和效率。采用觸摸屏設置觸摸開關和數字輸入編程鍵,對設備進行控制操作,同時通過反映出切割機的工作狀態。
2.PLC與變頻器之間的通信協議
MM420變頻器可以控制電機在負載變化時從靜止到輸出50HZ平穩地運行。變頻器都是由PLC通過RS485串行通訊口使用USS協議來控制的。這不僅增強了系統的控制性能而且減少了系統布線和調試時間。所有的變頻器和電機的參數如:電機實際速度、電機電流、電機輸出力矩以及變頻器和電機的運行狀態都可以通過串行口來訪問。另外還可以實時地通過PLC來修改變頻器和電機的參數,例如變頻器的斜坡時間等。
西門子MM420通用的串行接口協議(USS)按照串行總線的主-從通訊原理來確定訪問的方法。主站根據通訊報文中的地址字符來選擇要傳輸數據的從站。在主站沒有要求它進行通訊時,從站本身不能首先發送數據,各個從站之間也不能直接進行信息的傳輸。
3.系統RS485通信連接
3.1系統RS485通信硬件連接
CP1H通過外擴的CP1W-CIF11(RS-422A/485)模塊對變頻器進行RS485通信控制,PLC的串口輸出端可與變頻器的串口輸出端相連。PLC的輸出端的SDA、SDB是數據發送端口,串連后經過1.5K的電阻和變頻器的輸出端P+相連;RDA,RDB是數據接收端口,串連后經過470W的電阻和變頻器的輸出端N-相連; 最后在P+和N-之間并聯120W的電阻。SA是變頻器的數據發送端口,RA是變頻器的數據接收端。它們之間通過一對雙絞線連接,如圖1所示:
圖1 RS485通信接線圖
Fig.1RS485 correspondence wiring diagram
3.2通信參數的設置
MM420變頻器通過USS協議與PLC進行1:1主從鏈接通信,CP1H作為主站發送讀寫命令,實現的功能有:讀寫MM420變頻器的運行狀態,讀寫PKW區(參數識別標記ID-數值區)和PZD區(過程數據區)的內容。MM420變頻器與PLC通信,PLC是主動的,MM420變頻器是被動的,每次通信由PLC主動發起,MM420變頻器不需編寫通信程序,但用戶應遵循通信協議即命令幀、響應幀的要求,在PLC上設計通信程序。為了保證PLC與MM420變頻器的正常通信,通信前,應保證PLC的通信參數(如幀格式、波特率、較驗方法等)必須和MM420變頻器參數設置一致[2]。
(1)PLC串行通信接口設置
CP1W-CIF11(RS-422A/485)模塊內置式的裝在PLC上,通信時需要對PLC的外部硬件和內部程序參數進行設置。首先RS485通信的工作方式要通過CP1W-CIF11面的六位撥多動開關設定,將引腳1、2、3設為ON,引腳4為空置,引腳5、6為OFF。
通信前,必須使用編程器或編程軟件CX-Programmer在PLC設置,作為主站,來發送變頻器運行狀態命令。這種情況下,通過PLC系統設定將串行接口的類型、起始碼、結束碼、波特率、校驗、通信速度、串行通信模式等參數進行設定。
PLC的通信數據要發送給被控設備變頻器時,要執行TXD指令,同時變頻器的運行狀態數據發送給PLC,也就是PLC對外部設備的數據接受,要執行RXD指令。每次的通信過程都需要有和變頻器匹配的通信參數,并且數據收/發都應有嚴格的幀格式。所以正確設置下表1所示參數:
論文關鍵詞:關鍵詞:CASS工藝,污水廠自控,PLC
1引言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藝是循環活性污泥技術的一種形式。其主要原理是: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應池沿長度方向分為兩部分,前部為預反應區,后部為主反應區。CASS工藝操作工序繁瑣,與其它工藝相比較所需要控制的變量較多,為了保證污水處理過程的安全可靠和生產的連續性,同時為了滿足污水處理工藝的需要,必須采用自動控制系統。采用自動控制系統還能夠有效的降低系統的能耗和藥耗。目前在國內外各污水處理廠普遍采用以PLC為主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相結合的控制系統。國內某污水處理廠采用CASS污水處理工藝,控制器采用和利時公司LK系列PLC產品。
21CASS工藝特點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藝作為SBR處理技術的一個種改進,不僅具備SBR法工藝簡單可靠、運行方式靈活、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而且具有明顯的除磷脫氮功能,這一功能的實現在于CASS池通過隔墻將反應區分為功能不同的幾個區域,因在各分格中溶解氧、污泥濃度和有機負荷不同,各池中占優化優勢的生物相亦不同。盡管單池為間隙間歇操作運行,但能使整個過程達到連續進水,連續出水。同時在傳統SBR池前或池中設選擇器及厭氧區,相當于將厭氧、缺氧、好氧階段串聯起來,提高了除磷脫氮效果。
32 工藝控制策略
采用CASS工藝的污水處理廠主要由粗格柵間、進水泵房、細格柵間、沉沙池、CASS反應池、鼓風機房、加氯間、接觸池及污泥脫水機房等構成。
3.12.1粗格柵間及提升泵房
2(1)粗格柵
a.
圖 3-1 粗格柵控制邏輯框圖
l控制模式一:。格柵前、后設超聲波液位差計,根據設定的液位差判斷格柵是否堵塞,若堵塞PLC,液位差ΔH增加,則除污機開始連續工作,直至液位差ΔH小到滿足要求后,恢復正常的除污機操作。
lb.控制模式二:。格柵機的操作是根據時間間隔及持續時間的定時法來控制,時間間隔及持續時間由PLC設定,操作人員調整所有格柵具有相同的時間間隔及持續時間。時間間隔可能從零調整到24小時h,但每一擋檔不少于30分鐘min,持續時間能從零調整到3小時h,但每一檔不少于5分鐘min,最初應將時間間隔設置為3小時h,持續時間為15分鐘min。
lc.柵渣輸送壓榨機與格柵聯動運行,當任一臺或兩臺格柵機運行時,柵渣輸送壓榨機隨之運行。當最后一臺格柵機停止運行后,延時一定時間柵渣輸送壓榨機方能停止運行。液位差的設定值、粗格柵的運行周期以及運行時間均可由觸摸屏或監控計算機修改設定。
2(2)提升泵
進水泵房水泵可手動/自動控制,手動狀態下,可在就地控制柜上單機起停,在自動控制狀態下:,
l根據集水池液位自動控制變頻調速泵的轉速及水泵的開/停。;
l根據集水池最低液位,自動停泵,實現泵的干運轉保護。;
l每一臺泵的起動啟動次數和總的運行小時數應均衡。,初始設定使每臺泵的運轉時間相等。;
l控制系統監視泵的運行過程,如泵故障報警并自動投入備用泵。;
lPLC接收所有故障信號,報警后做出相應處理。
教師指導和學生設計制作
每一屆的畢業設計環節中,指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搭配都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一個優秀的畢業設計成果是需要師生通力合作的,而其中的重點仍然是以學生為主。畢竟畢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職業素質,達到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工作的競爭環境的目的。“材料自動分揀系統”的指導過程大概分為三部分:一是硬件設備的選擇;二是簡單控制系統的安裝和調試,三是整個系統的綜合調試。
1.硬件設備的選擇
在選擇硬件設備時,往往要面臨的問題是,系統中哪些功能是可以設計的,哪些功能是可以直接應用成品的。筆者指導學生選擇硬件的原則是優先選擇工程中實際應用的設備或元器件,如果我們能夠選擇到合適的成品元器件,就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以電源設計為例,電源設計是一個復雜而又簡單的問題,如果學生畢業以后想從事微電子行業,設計一個電源是很好的選擇。一個好的電源設計是很復雜的問題,主電路設計并不難,難點是相關保護電路、穩壓電路的設計。本設計中直接采用了模塊化電源。再如傳感器,現代工業中成型的傳感器產品很多,應用也很廣泛,本設計中部分傳感器采用了歐姆龍產品。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認真甄別,想辦法利用現有的一些資源,如實驗室現有設備,選擇最合適的一些元器件。對于實驗室沒有的,就需要查找相關資料,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尤其是學生進入各種專業網站和論壇,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擴展和專業知識的自主更新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簡單控制系統的安裝和調試
實際上,一個最簡系統的工作過程是將一個控制信號輸入給控制器,然后控制器輸出一個信號實現一個動作。如果一名學生能夠對最簡系統完全理解掌握,就可以對其進行有效擴展。如本設計中檢測環節的傳感器,最簡單的可以采用一個紅外接近開關,復雜一些的可以采用光纖傳感器,如想再擴展,可以引入掃碼器等。控制器可以采用PLC或單片機等,若三菱的PLC會用了,西門子的PLC也就基本沒有問題了;執行器可以控制一個簡單的繼電器,復雜一些的就可以控制電動閥。調試過程一定是基于對簡單系統的完整理解進行的,很多時候學生邁不開理論進入實踐的步伐,原因就是都卡在了這里。在學生完美地掌握了系統的原理后,根據每條線路、每條程序應該對現實系統產生的影響狀態,用相關儀器儀表進行調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系統的硬件成功。在簡單系統的設計與調試過程中,我們看見了很多的方向,這就給學生對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提供了很多的可能,對學生整體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的自主更新提供了充足的引導作用和吸引作用,在主觀上引起學生對自身知識技能進行自主更新。
3.整個系統的綜合調試
整個系統的綜合調試是建立在系統的硬件全部選擇完畢并正確安裝之后進行的。在調試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上位計算機的監控功能,做到明白一步、編程一步、寫入一步、執行一步、觀察輸出,利用相關儀器儀表檢測電壓信號、氣壓信號,對電路進行調整,直到輸出正確,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調試。綜觀整個調試過程,由于學生對系統的基本原理和運行情況已經深入了解,所以側重點實際上是儀器儀表的使用。通過安裝、調試的過程,讓學生立足于常見儀器儀表的使用,并對一些先進儀器儀表,如壓力變送器、3型電動調節閥、3型控制器等,進行適當的引導性擴充,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產品說明書,消除對陌生設備的恐懼感,從而適應對陌生領域知識的自主更新。
形成論文,進行答辯及競賽
學生畢業以后,除應具有優秀的專業素質以外,還應具有向其它行業擴展知識技能的能力。通過調查往屆畢業生得知,很多學生畢業以后,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從事了不同行業的工作,所以在畢業設計環節的最后階段,應該指導學生學會對其它陌生知識領域的探索精神,并利用自主更新的能力去適應新知識、新環境。
首先在形成論文方面。所有的畢業生均學過計算機基礎課程,也熟悉基礎辦公軟件Word及Excel,但綜合幾年來學生的論文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對論文的畫圖和排版都很頭疼。在這個熟悉的陌生環境下,如果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論文的文本工作,那么該學生畢業后從事需要文本技能方面的工作時就會得心應手。這類知識的自主更新一般很容易,一是技術比較熟悉,二是查找資料方便,三是可以互相探討。所以形成論文的文本制作過程,是一個很好的向陌生知識領域擴展的過渡過程。
其次是答辯和競賽方面。我系每年學生的畢業設計答辯的時候要求必須制作幻燈片。這樣要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電路圖等無法用語言直接描述。而學院組織的院級畢業設計競賽對幻燈片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若想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除了畢業設計產品自身需要好以外,還必須配備有足夠優秀的幻燈片去展示和包裝畢業設計產品。對于幻燈片的制作,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少文字、多表格、多圖片;二是要對硬件調試過程制作一個電子像冊,以此來展示整個調試的過程;三是若有條件對硬件演示進行攝像,可以制作視頻短片,以方便競賽的時候,在做畢業設計硬件演示時提供給距離較遠的評委觀看;四是若還有時間和精力,可以考慮制作一個簡單的三維動畫展示。在該課題最終參加競賽的8分鐘幻燈片里面,有視頻短片11部、三維動畫20秒、高清晰圖片27張、像冊36秒,非常完美地展現了整個設計過程,再配合學生的現場表現和硬件的現場演示,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接入帶寬迅速提升,以適應大容量、高速率的數據、視頻、語音等高質量的信息傳輸與服務。目前常用的寬帶接入方式有電話撥號(即XDSL)方式、有線電視線路(CableModem)方式、雙絞線以太網方式,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電力線通信已成為一種新型的寬帶接入技術,并且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電力線通信簡稱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0)是利用配電網低壓線路傳輸多媒體信號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發送時利用GMSK(高斯濾波最小頻移鍵控)或OFDM(正交頻分多路復用)調制技術將用戶數據進行調制,把載有高頻信息的高頻加載于電流,然后再電力線上傳輸,在接收端先經過濾波器將調制信號取出,再經過解調,就可得到原通信信號,并傳送到計算機或電話,實現信息傳遞。類似的電力線通技術信早已有所應用,電力系統中在中高壓輸電網(35千伏以上)上通過電力載波機利用較低的頻率以較低速率傳送遠動數據或話音,就是電力線通信技術應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已經有幾十年歷史。
PLC接入設備分局段設備和用戶端PLC調制解調器。局段負責與內部PLC調制解調器的通信和與外部網絡連接。在通信時來自用戶的數據進入調制解調器后,通過用戶配電線路傳輸到局端設備,局端設備將信號解調出來,再轉到外部的Internet。該技術不需要重新布線,在現有低壓配電線路上實現數據、語音、和視頻業務的承載。終端用戶只需插上電源插座即可實現因特網接入,電視接收、打電話等。同樣電力線通信技術也可應用于其他相關領域,對于重要場所的監控和保護,一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現在只需利用電源線,用極低的代價更新原有監控設備即可實現實時遠程監控。目前電力系統抄表,基本上主要依靠人工抄表完成。人工抄表的準確性、同步性難以保證。同時由于抄表地點分散,表記數量眾多,所以抄表的工作量巨大。基于電力線路載波(PLC)通信方式的自動抄表裝置,由于不需要重鋪設通信信道,節省了施工及線路費用,成為現代電力通訊的首選方式,使得抄表的工作量大大減少。近年來居民小區及大樓朝智能化發展,現在的智能化建筑已經實現了5A。但是這些不同的系統自動化需要不同的網絡支持;給建設和維護網絡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借助電力線通信技術,無論是監控、消防、樓宇還是辦公或者通信自動化都可以利用電力線實現,便于管理和擴展。
電力線通信主要優勢:
電力線通信有無可比擬的網絡覆蓋優勢,我國擁有全世界排名第二的電力輸電線路,擁有用電用戶超過10億,居民家里誰都離不開電力線;顯然連接這10億用戶的既存電力線是提供上網服務的巨大物質基礎。在廣闊的農村地區,特別是那些電話網絡不太發達的地區,PLC更有用武之地,畢竟電力網規模之大是任何網都不可比擬的。雖然這些地區上網短期需求量并不大,市場發展成熟較慢,但會存在電力線上網先入為主的局面,對PLC的長遠發展和擴展非常有利。
電力線通信可充分利用現有低壓配電網絡基礎設施,不需要任何新的線路鋪設,隨意接入,簡單方便的安裝設備及使用方式,節約了資源和費用,無需挖溝和穿墻打洞,避免了對建筑物和公共設施的破壞,同時也節省了人力,共享互聯網絡連接,高通訊速率可達141Mbps(將未通過升級設備可達200Mbps)。PLC調制解調器放置在用戶家中,局端設備放置在樓宇配電室內,隨著上游芯片廠商14M產品技術相對成熟。PLC設備整體投入不斷下降,據調查當前14M的PLCModem產品其成本已降到普通的ADSL接入貓相仿的水平,而局端設備則更便宜。由于一般一個局端拖帶PLC調制解調器的規模為20-30臺,因此隨著用戶的增長,局端設備可以隨時動態增加,這一點對于運營商來說,不必在設備采購初期投入巨大的資金。因此也有寬帶網絡接入最后一公里最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之稱。
電力線通信的缺點
傳輸帶寬的問題。PLC與電話線上網從本質上講并沒有區別,都是利用銅線作為傳輸媒質,銅線上網的最大問題是不能解決傳輸帶寬問題。雖然14M的產品已經成熟,但電力線上網是共享帶寬,若同一地區多個用戶同時上網則數據傳輸速度將會相應降低,如何保證用戶能夠獲得足夠帶寬成為挑戰噪聲安全性問題。由于電力網使用的大多是非屏蔽線,用它來傳輸數據不可避免的會形成電磁輻射,從而會對其它無線通信,如公安部門或軍事部門的通信造成干擾;再次電力線上網存在不穩定的問題,家用電器產生的電磁波對通信產生干擾,時常會發生一些不可預知的錯誤。與信號潔凈特性恒定的Ethernet電纜相比,電力線上接入了很多電器,這些電器任何時候都可以插入或拆開,并機或關閉電源。因而導致電力線的特性不斷變化,影響網速。
【關鍵詞】程控系統;可靠性;火電廠;PLC
中圖分類號: F407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程控系統是火電廠運用比較多的一種系統,多運用于輸煤、除灰等制約。在輸煤系統中它完成歷程制約、流程操作、系統監視以及報表和查詢等任務。在除灰中的程控系統主要是由PLC完成,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小的系統。這些系統都是電廠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響發電廠的正常運行,對于電廠供電質量有特殊作用。
1 程控系統可靠性降低的理由
現在的系統制約期間都是比較先進的,無論是PLC系統還是工控機,本身都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而且越是先進的制約器,抗干擾能力越強。但這并不是說只要制約器本身夠先進就行,其他的設備由于運轉環境要惡劣的多,工作線較長,尤其是一些遠程站,它們所處的環境有許多強電設備,周圍有復雜的電磁干擾。這些干擾對制約其本身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設備的干擾非常嚴重。
1.1 制約器系統故障
制約器是整個系統的大腦,它的故障影響較大,同時,各個部分的故障都有可能造成制約器的故障,制約其主要是工控機和PLC。電源故障,電源是長時間工作的部分,由于散熱和干擾等不足很可能引起電壓或電流的不穩定,出現脈沖電壓和浪涌電流,這就容易造成故障,加上制約器一般對電源穩定性要求又比較高,所以,電源故障經常導致制約器的損壞。對PLC系統而言,I/O模塊在PLC的最外邊,是最容易發生故障的部分,它的信號線受到干擾的可能性很大,容易使信號的高低電平發生轉變,造成制約器的制約輸出錯誤,這大大降低了I/O模塊的測量精確度,甚至造成I/O模塊的損壞。通常程控系統都會降低各部分的耦合度,把風險分散化,也就是隔離性能要好。一些隔離性差的系統會出現信號相互干擾的不足,造成共地系統總線有回流,這樣就會導致邏輯錯誤,制約器制約失靈,出現誤動和死機。PLC系統由于系統信號干擾造成I/O模塊損壞的情況經常發生,事故也比較嚴重。另外,程控系統的設備一般會有較大的震動,這種震動也會造
成線路或者信號的故障。
1.2 制約設備現場故障
現場故障通常會有兩個方面的不足,一個是PLC的輸入不足,另一個是執行機構執行錯誤。PLC輸入信號錯誤,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很經常的,導致的理由也是多方面的,總結如下:限位開關或拉繩開關等保護元件由于長時間工作,受到灰塵堵塞,老化腐蝕,磨損等理由會出現失靈,使得PLC的輸入量出現差錯;繼電器觸點的不穩定性,例如抖動等,這容易造成計數、累計、運算等邏輯錯誤,自然就出現錯誤的制約信號;電纜端子箱故障,導致信號新出現斷路、短路等故障,不能正常傳輸信號;傳感器是信號采集的元件,傳感器一旦出現故障采集的信息自然不準確,傳送給PLC的信號自然就是錯誤的,這就造成制約錯誤;I/O模塊本身也有觸點,觸電的接觸不良,不能正常工作等不足。執行機構出錯,這種錯誤主要是由三個方面的理由導致。首先是制約器負載出現不足,主要是接觸器不能準確動作,簡單說就是PLC即使下達了命令,執行機構不能動作或者執行錯誤。其次,變頻器本身出現不足,變頻器制約的電機不能按要求動作。最后,各種電磁閥和電動閥不能正常工作,由于執行機構沒能按照PLC的命令執行動作,系統必定出現故障,這極大地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
2 提升程控系統可靠性的深思
以實際的經驗來看,上世紀的程控系統不很改善時PLC和工控機的故障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近些年制約器技術越來越成熟,PLC和工控機本身的質量和抗干擾性越來越好,所以現在工控系統的故障多出現在執行機構和外部設備。下面筆者給出以下幾條倡議。
2.1 元件選擇,要想讓系統整體性更可靠,首先必須保證各個元件的可靠性,元件出現故障必定導致系統的故障。選擇可靠性元件組成系統,這是確保系統可靠性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
2.2 電源的選擇,電源的性能對抑制錯誤信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電源的穩定可以保證信號的正確。在PLC的程控系統中,電源是非常關鍵的基礎元件,占有重要地位。干擾信號會通過電網傳遞到PLC的供電電源以及繼電器供電電源,還有一些與PLC直接相關連的電氣儀表的電源。好的電源是整個系統最基礎的保證,電源的穩定性對系統的穩定性有決定性作用。
2.3 信號隔離。現場的I/O模塊和現場設備之間在信號傳遞上要經過繼電器的隔離,以滿足各器件工作電壓的穩定。同時,讓I/O信號和PLC設備在電路上分開,為實現這一目標,下措施:首先,采取繼電器隔離后繼電器動作功率較大而現場干擾信號僅有足夠的電壓而沒有足夠的電流難以使繼電器動作,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輸入回路抗干擾不足。其次,繼電器的耐過電壓和地電流沖擊的能力很強,可以避開過電壓和過電流對信號的干擾,這種過電壓和過電流很可能導致PLC模塊的損壞。最后,繼電器可以很好地切斷噪聲的傳播通道,同樣可以避開形成接地電流。
2.4 接地屏蔽。在程控系統中,良好的接地是消除電路電流經公共地線阻抗時產生的噪聲電壓,同時消除磁場和電位差的影響,避開了地環路的形成,接地就是抑制干擾,促使系統更可靠的重要措施。另外,在程控系統中,包括PLC模塊、電源模塊、繼電器等都是放在制約柜內的,這種措施對減少電磁干擾很有效果。噪聲產生的最根本因素是傳輸導線引入的,所以必須對到導線采取措施,屏蔽導線的干擾。對I/O信號可以利用完全屏蔽的信號電纜。接地措施和屏蔽措施的結合,可以很有效的減少干擾,提升系統的可靠性。
2.5 軟件容錯不足。火電廠的運轉環境比較惡劣,以輸煤系統為例,不僅干擾信號多和雜,而且傳輸的距離也很長,在導線傳輸中信號的誤差在所難免。為了避開這種錯誤信號的干擾,提升運轉可靠性,PLC必須在軟件方面及時辨別出錯誤,并能夠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錯誤信號,這就需要軟件容錯。這種技術是現在經常用到的,它可以有效避開一些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錯誤信號,比如防止接觸點抖動錯誤警報。其實,就是在發現錯誤信號后先延時一段時間,看看到底是不是錯誤信號,還是只是一些小的干擾,這得基于干擾都是脈沖信號。
3 結束語
程控系統都是由制約對象、系統結構、PLC三部分組成,程控系統在火電廠的運用非常廣泛,主要是在輸煤系統和除灰系統中,本論文筆者主要介紹了影響程控系統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措施,改善可靠性。希望這些對同行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陳達,陳英,馮瑞江.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中應注意的不足[J].黑龍江電力,2002,24(6):482―484.
張俊華.試析海淀走讀大學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J].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2,(0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