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名師課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師:誰來回答今天講課的題目是什么?
生:狼和鹿的故事。
師:是狼和鹿還是鹿和狼?
生:鹿和狼的故事。
師:對不對?(問其余同學)
生:(齊答)對!
師:你敢于第一個回答問題,獎勵你把今天的課題寫在黑板上(該生到黑板前,書寫:鹿和狼的故事)。好了,大家打開書,讀過這篇課文沒有?
生:讀過。
師:既然讀過了,我得問一問,如果你沒有讀過這篇課文,鹿和狼你喜歡誰?
生:鹿。
師:為什么?
生:因為鹿比較可愛,在森林中比較少見。
師:鹿很少見到,很可愛,所以他喜歡鹿。你呢?
生:我喜歡鹿,因為我在童話故事里看到鹿都是美麗和善良的化身。(生鼓掌)
師:(請另一生)你說呢?
生:我喜歡狼。
師:有喜歡狼的,說理由。
生:因為狼能使森林維持生態平衡,減少鹿群對森林形成的壓力。
師:你沒看課文這個道理就知道了?
生:以前預習過。
師:我問的是沒預習課文之前你喜歡的是什么,(請另一生)你說。
生:大多數人都喜歡鹿,我覺得狼太可憐了!所以我就喜歡狼。(笑聲)
師:有意思!
生:我喜歡鹿,因為鹿很善良。
師:你來。
生:我喜歡狼,因為狼是森林中的清道夫,所以我喜歡狼,而且狼可以捕捉一些壞的動物。
師:你說狼是森林中的清道夫,你為什么把它比作清道夫?
生:因為狼會吃掉一些死去的動物,所以我把它稱作清道夫。
師:這樣就不會污染森林了,很好。(走上講臺)這個同學寫得對嗎?(指著板書)
生:(部分生答)對。
師:仔細看一看,一筆一畫地看一看。(有生舉手)發現問題了嗎?
生:我發現他“鹿”上的兩豎沒有接到橫上。
師:這里是可以這么寫的,你發現什么問題了?
生:我發現“鹿”字下面的“比”應該是一橫,他寫撇了。
師:注意到了沒有(師板書“鹿”字上半部)?誰知道“鹿”底下是個什么字?
生:(齊聲)比!
師:“比”字,(手指同學寫的“鹿”字),誰知道這個比字第一個筆畫是寫什么?
生:橫。
師:對了!先寫橫,再寫——
生:豎提。
師:然后呢,寫撇。(把“鹿”字寫完整,手指同學寫的“鹿”字),他寫得對嗎?(把同學寫的“鹿”字改正過來)這就對了,記住沒有?
生:記住了!
師:你以后就不會寫錯了!好了,咱們還是先把課文讀一下,好嗎?
生:(齊聲)好。
師:各自放開聲音讀一遍,聽到沒有?
生:聽到了!
師:我這句話有幾個要求?還得用先總后分的方法回答我的問題。
生:我認為有三個要求。
師:老師這句話有三個要求。
生:一個是各自,自己管自己讀,還要放開聲音讀,還要讀一遍。
師:聽清沒有?
生:(齊聲)聽清了!
關鍵詞:農村學校;名師教學視頻;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12-0007-02
名師精品教學視頻,憑著校園網絡教學的推廣和廣泛應用,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教與學的格局,有效地拉近了農村與城市教與學的差距,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極利于提高農村學校課堂的實效。
那么,怎樣才能最大效應地發揮名師精品教學視頻的作用呢?
一、精心鉆研教材,正確取舍視頻資源
(一)多看教學視頻,了解設計意圖
要將名師通過網絡請進我們的課堂,首先要反復地觀摩、研究名師教學視頻,看懂視頻中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看懂其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及其所要完成教學任務、達到的教學目標,看懂其所選擇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看懂其學生學習中的思維和理解……總之必須準確、清楚地把握其教學細節,理解其教學方略,明白其教學原理。
(二)識記教學線索,熟悉教學環節
一節課的教學時間一般有40分鐘,而一節精品教學視頻雖然包含了教學的重要任務和主要環節,卻只有大約15-20分種,不能滿足40分鐘的課堂教學的全程需要;其余20分鐘教學課時需要使用的教師現場去填充,教學任務最終要靠自己完成。而一節課是一個完整的、不間斷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全面而完整地把握整個教學流程,又要熟記視頻教學的設計思路、各個環節及其內容、任務,以對教學全程胸有成竹,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任務與之銜接、互動、落實;尤其要自然、自主、恰當、準確地控制好教學進程中視頻與實際課堂的銜接及停頓,以提高課時效率,優質地用好遠程教育優勢資源,取得預期成效。
二、改進課堂教學,合理使用視頻資源
現代優質視頻教學資源,不僅凝聚了各地先進教育、教學的精華,而且做到了農村與城市的教學資源共享,使農村的孩子得到了與城里孩子接受同等教育的機會,開闊了農村師生的眼界。但有些名師教學視頻與使用教師所用教材版本不一,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從教師、學生、學科、教材的具體需求和角度出發,靈活使用優質教學視頻資源,充分發揮其優勢,又不受它的束縛。
在使用視頻教學的過程中,應做到五點。
(一)正確選擇教學視頻
正確選擇教學視頻內容是借鑒名師經驗的前提。首先要結合教學,認真觀察課堂教學中需使用的教學視頻,了解、熟悉視頻的教學內容,感知教育發達地區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體現“課標”精神的效果,學習、借鑒其先進教法、學法,從而為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和對自己的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做好準備。遠程教育項目提供的教學視頻資源呈現的是先進的發達地區的教學狀況,與我們落后的農村地區教育實際存在差異。為此,教師要提高教學安排的自主性,就要依據自己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條件兩個方面的實際狀態對項目提供的教學視頻內容進行合理取舍,選擇切合需要的內容進行合理加工,使其與自己的教學無痕地融和在一起。
(二)精細安排補充解說的內容和時間
使用名師教學資源,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對其教學過程進行補充解說,其難點是解說與畫面的恰當配合。一方面,教師的解說必須且只能是畫面的必要補充,畫面上一目了然的內容,不應重復;另一方面,教師的必須與畫面保持同步。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仔細思考每一段解說詞,精細地為必要的詳細解說安排畫面暫停的時間,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設計好解說語,要準確、簡潔、明了、生動、通俗、口語化,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解說。例如,在六年級語文《北京的春節》的教學中,因我們農村的孩子大都沒去過北京,更不知道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因此,當視頻中的教師說“同學們,我們先回憶回憶平常我們是怎樣過春節的”時,現場教師就應先按下暫停鍵,再說:“我們是怎樣過春節的,那位同學來說說?”
(三)在恰當的視頻時段進行必要提示
在名師教學視頻的播放中,教師對學生的提示和指導,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思維與視聽的有機結合,促進概念的形成。視頻的內容往往以直觀、具體的聲像為主,而教師的語言提示可以使學生把從視頻中獲得的抽象經驗同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可以迅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如觀看《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片段,當視頻跳轉到一組新圖片的時候,教師的“注意這種民居的特色”一句提示,就能迅速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提示也須選擇恰當時間,一般應安排在沒有解說詞的部分,必要時也可采用暫停,以使學生清晰地聽到教師的補充內容。但教師提示務必及時、必要,既能提示視頻內容及其優勢,豐富、深化教學內容;又切合本班教學實際,符合學生認知能力。
(四)以視頻中的學生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學生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孩子一般不善于回答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也不如城市孩子。視頻里的大多數學生普通話標準,發言精彩,勤于思考,對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反應敏捷,他們自然是農村孩子的學習榜樣。為了避免視頻里學生回答問題的精彩表現壓抑了自己學生的表現欲望,應先暫停播放,待自己的學生充分思考、回答之后,再引導他們觀摩視頻里小伙伴的討論、回答狀況,鼓勵他們學習視頻里小伙伴的長處,提高對自己的發展信心。
(五)多種媒體資源綜合使用,
為了追求最佳教學效果,運用名師教學視頻的時候,應將電教媒體、傳統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使用,這樣可以取長補短,既能充分展現視頻中名師的教學特點和魅力,又能高效發揮多種媒體的各自優勢。
在名師視頻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的電教、傳統媒體都要安排好固定的位置,以便同時使用,諸如在黑板、麥克風、投影儀、DVD中,不能因DVD及其播放的教學視頻,而忽略了其他媒體,而應使各種媒體各得其所,各顯其能,取得最佳整體教學效果。
三、使用視頻教學,更要注意合理板書
多媒體課件,具有書寫、作圖便捷、文字圖形清晰、設計美觀大方、圖示形象逼真等優點,但不能較長時間保留,不利學生對知識點的識記與概括,特別是教學視頻上的名師板書更是轉眼即逝。而這恰恰是傳統黑板板書的優勢:能夠整板顯示、長時間連續保留文字、圖形,能夠呈現課堂知識的整體結構和脈絡,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理清思路和概括、總結學習內容。因此,絕不能因用多媒體播放了名師教學視頻,而偏廢了傳統板書,而要將多媒體與傳統板書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最大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但板書務必適當,能幫助學生理清課程思路和總結學習要點即可,切勿耽誤課時,影響教學。
四、媒體視頻教學,也要體態語言引導
進行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教師往往會忽略體態語的表達和發揮。因為視頻課多用鼠標操作視頻,切換課件,教師往往多站在電腦前,手握鼠標,直視電腦,關注屏幕,表情呆板,動作單一,這必然會給學生一種機械、呆板的感覺。因此,在視頻課上,教師除運用巧妙、智慧的言語引導、點拔視頻教學內容之外,還應該恰到好處地使用體態語,對教學情景進行必要的補充、配合、修飾,使教學情景呈現得更加準確、豐富,使名師教學與現實課堂渾然一體。例如,教師親切的目光、期待的眼神、真情的微笑,得體的舉止等,都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真切的感受,有效縮短視頻內外師生的感情距離,促進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
五、做好課后反思,不斷改進視頻資源使用
期間,我一共聽了陳慶憲、朱國榮等6位名師的課,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名師的課上得怎么好,而是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的課后答老師問給我的啟示。我記得吳老師與她帶來的兩位徒弟同臺競技,朱民老師上的是《數字編碼》,劉鵬老師帶來的是《搭配問題》的說課,她本人教學《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課例結束后,吳老師安排了一個答老師問的活動,會場千余個座位座無虛席,老師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有些提得很尖銳,但吳老師卻妙語連珠,解開了一個個疑團。
從吳老師對老師問題的回應,我覺得課堂教學沒有完美,只有完善;課堂不要刻板,要靈動。下面回放幾組鏡頭來悟解。
鏡頭一
吳老師從猴兄弟倆摘桃的情境圖入手,創設了一個智慧人前后看的情境,引導學生嘗試提出數學問題并采用辯論糾錯、畫圖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輕松掌握了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課后,一女老師直言不諱地問吳老師:“吳老師,您好,我來自南昌,聽了您講的課,我有一些困惑。您在課中采用了辯論的方法,我想問,北京是不是都像今天的現場這樣30人一班,我曾經教過一個班人數多到89,怎么才能保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
“首先感謝這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帶來的問題,北京一個班的學生數控制在50以內,不知江西對每個班的學生數控制在多少。我向這位曾經教過89人一班的女老師致敬,你想想這么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教著這么多學生,每天還要改作業,怎么不叫人心疼。碰到這種情況,采用辯論法確實很難照顧不到全面,那就采取講授法唄,能用講授法教會學生學習的老師更厲害?!泵鎸@樣的問題,吳老師似乎早有準備,言外之意是只要能把學生教會,不管你用什么教法,都不過時。
針對這一問題,吳老師還指明了操作的方法,她說:“面對人數多的課堂也不是不可以用辯論法,但得有個過程讓學生適應??梢园褜W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次開展討論,教師應側重關注一個小組并參與其中,這樣若干次就把每個小組的組員學習情況都摸透了,對今后開展討論式教學心中就有數了。”
吳老師這一席話讓我悟出了教學方法沒有絕對的不可用,教學是一個不斷嘗試和探索的過程,這樣就能使自己的課堂成熟起來,做到游刃有余。
鏡頭二
吳老師的課我是第二次聽,她上課時學生不拘謹,學生敢言、善言,所以總是能生成許多意外。她上《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這一課所有的板書都是學生完成的,因此就有老師質疑:“吳老師,久仰您的大名,在這之前,我已從網上看過您的諸多視頻教程,覺得您上課很有感染力。今天您上的這堂課讓我親眼目睹了大師的教學風采,我有個疑問,今天您上課沒有板書,是不是以后上公開課和競賽課可以不要講究板書?”
“我沒有板書,可是我的學生板書了,雖然不是很嚴謹,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參與到了學習中,孩子們學得很快樂。板書不一定要老師寫,板書也不一定要寫在黑板上,能把板書寫在學生的心中才是最有效的板書?!?/p>
大多時候,我們設計板書總是為了板書而板書,往往忽視了板書的學習效應。吳老師對板書的簡短詮釋,提醒我的不僅是如何對待板書,還讓我真真切切感悟到課堂不要規范得太多,不要刻板成方,課堂是靈動的,要盡可能多讓學生參與,師生融為一體了課堂才有戲,教學才有生命活力。
鏡頭三
劉鵬老師的《搭配問題》的說課,確實讓人耳目一新,她從教材入手對“兩種飲料、三種點心從中選2種,有幾種搭配方法?”這一知識做了課前調查,發現有93.3%的學生已經會做這一類題了,竟然有5名學生能用2×3=6列式算。開始劉老師心里很高興,當劉老師問學生:“你用的是怎樣的思考方法呢?”,學生沒有回答,當繼續問:“你是怎么知道用乘法算式來解答的?”學生的回答是:(1)爸爸教的。(2)課外輔導班學的。再問:“為什么這么列式?”學生都搖搖頭。就是這樣一個課前調研,讓劉老師的說課在“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性知識”這一理念得到充分體現,凸顯了有效教學就是把握數學本質加研究學生的位置。但臺下來自全省各縣市的千余名教師代表中有沉不住氣的,主要針對的還是關于說課前的課前調研。
“吳老師,您好,我剛才聽了劉鵬老師關于《搭配問題》的說課,由于經過課前調研,劉老師的說課才言之有物,有理有據,使我茅塞頓開。但是,我們這是說課,是不會提供課前調研的機會的,我想請教吳老師,怎樣說好不能進行課前調研的課?”一位參加過說課競賽的老師站起來向吳老師發問。
吳老師回復此問的原話我記不大清楚,大概意思是各個地方對于說課的要求不同,說課教師要適應不同的要求,平時教學要穩扎,要注意積累教學經驗,才能預見到學生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才能使自己的說課具有別人沒有的東西,這樣的說課才能有感染力。
星期三晚上,學校安排全體教師觀看名師講高效課堂。由于就餐稍遲,四樓會議室已經座無虛席,只能站在會議室的后門外面走廊上引頸觀看。
只見一位花白頭發的教育專家講的是語文教學。以前只知道語文教學是給學生教如何讀書識字以及考試答題,聽了專家講語文教學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出乎意料!專家侃侃而談語文教學要回歸于生命、回歸于生活、回歸于農業、回歸于游戲。“四個回歸”真是一語中的啊?,F在的語文教師不是教不了語文,而是沒有注意語文教學的方法而已,這在我們二十一世紀推廣素質教育十多年來的今天是很普遍的現象。大部分的教師還是為了成績、看學生的分數而授課,一天到晚采取“看管”式的教學”、“填鴨”式的上課,學生唯老師是從。大部分學生依然是被動學習,甚至是逼迫中學習,沒有了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的創新,甚或沒有時間玩。真是無法想象素質之教育到底是什么?高效課堂如何來上?深思過后才知道都是考試惹的禍。如果有一天,學生不用考試,那該有多好啊!到那時,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
再談名師講語文教學回歸于生命,一個學前班的學生還要做家庭作業,美其名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個一年級的學生除了做練習冊外,還要做老師復印的試卷,這怎么可能回歸于生命?他們才六七歲啊!晚上九點甚至十點還在做家庭作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不僅學生不能早睡,家長都得陪著熬夜,學生的生活可想而知了。回歸于農業,學生哪還有體驗到農業的機會?隨著國家政策城鎮化的發展,大量農民涌入城市,許多孩子從小就生長在城市里,對于他們來說,農村以及農業越來越陌生了。最后,語文教學回歸于游戲,課堂上的游戲是越來越少了,能把知識集合于游戲的課堂簡直是寥寥無幾。當然,這一切與當地教育政策以及社會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總而言之,我認為只要考試制度不改革,所有的教育理論都是空洞的。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輕松,教師上好高效課堂,務必要求教育政策進行改革,否則一切皆是空談。多少年來的素質教育在我的印象中還是我在學生時期的模式:學生為了考個高分數,老師為了有個好成績。不同的是現在的學生所擁有的硬件設備要比過去好多了,比如教室、桌椅、電腦之類的。語文教學如專家所講真能達到“四個回歸”,我想這樣的教師即可成為名師。努力吧,只要努力,只要在進步中尋求變革,肯追求自己的夢想,我想這將與成為名師的距離就越來越近了。
本文以《聽李鎮西老師講課》中的教學實錄為素材,對李鎮西老師課堂中的言語評價行為進行分類整理,分別從言語評價行為的應用頻率、內容指向、評價對象、具體程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剖析。(1)應用頻率:筆者通過對李鎮西老師17次課堂教學實錄的整理發現,教師的言語評價行為(特別是表揚性言語評價)使用的頻率越高,學生的積極性就越高,課堂氛圍就越活躍,整個課堂就是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的課堂。(2)內容指向:新課程改革以來,“三維一體”的教學評價目標得到人們的關注,它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筆者對教學實錄的整理發現,言語評價行為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有30%,指向學生知識的有50%,指向學生能力和感情態度的占總次數的20%。由此可見,李鎮西老師教師的言語評價的目標指向還是與新課標中“三維目標”的多角度評價要求一致的。(3)評價對象:筆者對李鎮西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言語評價行為的指向對象問題進行了統計發現,教師言語評價行為指向學生個體的占50%,教師言語評價行為指向學生小組的占7%,教師言語評價行為指向全班同學的占43%。由此可見,其言語評價大多指向學生個體和全班同學,很少針對學生小組。(4)具體程度:按照言語評價的具體程度,筆者把言語評價行為分為籠統判斷式評價、追問到底式評價、同步解說式評價。籠統判斷式評價就是簡單地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作出“對”或“不對”的權威性評價;追問到底式評價是指當學生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的認識和獨到的想法,但是思維不是很深刻、理解不是很到位時,教師采取一問到底的方式;同步解說式評價是指學生回答問題或討論時條理不清楚,教師根據學生發表的見解給予同步的恰當解說,既肯定學生的理解,又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激勵學生。根據筆者對課堂實錄的整理顯示,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常見的言語評價摘錄如下:“好,出現了不同看法了。同學們想想哪個意見更有道理一些?”、“很好,還有嗎?”、“對,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好,誰來幫她解答?”、“好,繼續說下去”、“好,好,你這個問題有‘科研價值’!”……雖然籠統判斷的評價包含其中,但對于高中生來說,曲徑通幽的追問緊隨其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言文字,這樣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如:
男生G:為什么作者在小說的結尾說“大約孔已己的確是死了”?既是“大約”又是“的確”,這好像是矛盾的。該怎么理解呢?
教師:好,好,你這個問題有“科研價值”!(眾大笑)同學們別笑,這個問題的確值得研究。因為這個問題弄懂了,這篇小說課文思想內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問題也好理解了。好吧,我們這堂課,就來研究研究這個問題。在研究之前,讓我也向你們提出一個問題――孔已己最后究竟死沒死?
眾學生:死了。
教師:根據何在?
眾學生:作者在結尾說孔已己“的確死了”。
教師:嗯,孔已己“的確死了”。同學們能不能再深入思考一下,孔已己為什么會“的確”死去?
(學生思考)
教師:李老師給你們提示一個思路:一個人的命運取決于什么?
女生D:取決于他的遭遇。
教師:對,很好。取決于他的遭遇。
男生H:還取決于他的社會背景。
教師:很好,他的遭遇和他所處的社會背景,就決定了他的命運。那么,我們來看看課文,孔已己究竟有什么樣的遭遇?他又處于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之中?
……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大致了解到,教師在課堂中的言語評價其實是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有時,一句看似平常的評價語言,細細推敲,里面包含著豐富的教育智慧,能給人很大的啟發。課堂上恰當地使用語言評價,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創造潛力!
關鍵詞:一師一優課;課堂實錄片;拍攝規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24-0064-04
2015年,教育部在全國范圍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這是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惠及全國的一項公益活動項目,涉及到普教系統的小學、中學的所有教師,面廣量大,意義重大。
南京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啟動以來,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各區教育局、電教中心、教研室和廣大教師共同努力,2015年共有1.7萬多名教師注冊,曬出了1.5萬多節課, 有102節課獲得部級優課。在活動中,教師們課上積極運用多媒體手段、課下積極研究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的方法,平時注意積累自己上課的視頻資料,積極參加曬課。這些課均按照一節完整的課堂實錄片(以下簡稱“課片”)的形式呈現?;顒娱_展一年多來,我們已經發現并積累了一批優質的課堂實錄。但是,我們也看了很多參賽老師提供的視頻,從拍攝的技術層面上看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在拍攝的前期準備,拍攝期間的攝像手法、拍攝后的編輯技巧等環節,都存在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目標不明確、聲音不清楚、畫面不穩定等等。
雖然很多老師對課本身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由于技術上的欠缺和認識上的不到位,造成課的質量受到了影響,應該說是很不值得的。因此,筆者在這里想結合自身從事課片拍攝10余年的工作經驗,結合參加“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組織和評審活動的切身體會,跟大家一起交流課片的攝制規范。希望能夠給參加這項活動的參賽教師和從事視頻制作的人員帶來一些啟發。
一、課堂實錄片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想拍好一節課片,我們必須了解什么是課片?
所謂課片也就是記錄一堂課完整過程的視頻。有人可能會講,這也太簡單了吧,沒什么好講的呀。其實不然。我們知道,一節合格的課片,需要能夠把這節課的教學環節清晰的交代清楚,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而這在技術上首先就要讓觀眾看得清、聽得清。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信息傳達的基礎。設想一下,如果一節課片畫面非常清晰,但是沒有聲音,還能夠有效傳達教學的信息嗎?如果一節課聲音錄制很好,但是畫面聚焦不實,觀眾看起來就會覺得非常費勁甚至根本看不懂。
所以說,看得清、聽得清是攝制一節課片最基本的要求。在這基礎之上,怎樣才算是會拍課呢?
拍課片最核心的宗旨就是“跟著課走”。我們很多非專業人士拍課片,都是把鏡頭緊盯著教師,始終把教師放在畫面里,教師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鏡頭,但這種拍法會比較容易忽視其他信息的傳達,比如板書、學生、課件等等,比如教師寫完板書就走到學生中去了,但實際他嘴里說的內容還是剛才的板書,這時候的畫面,應該依舊是板書,我們完全可以讓教師在寫完板書后走出畫面。同樣的,教師講到課件的時候,畫面就應該是課件。所以“跟著課走”這句話,基本可以理解為“老師在講什么,就拍什么”。經過筆者十幾年的實踐,也有了一些自己新的體會,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觀眾想看什么,就拍什么”。@句話強調的是為觀眾服務,強調拍攝的目的性。
二、課堂實錄片拍攝的前期準備
經常會碰到一些負責視頻拍攝的老師,在拍攝之前不做任何的準備工作。其實,這是拍攝課片的大忌。要想拍好一節課片,作為拍攝者,充分有效的前期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具體來說需要做到明確拍攝目的,進行有效溝通,做好技術準備。
1.明確課堂實錄片的目的
明確拍攝目的是什么?是用于教師培訓?賽課?教研活動的素材?還是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同的拍攝目的,就有不同的拍攝手段和表現方法,從攝像機的數量和位置、拍攝的側重、剪輯的技巧、錄音的技巧,甚至課件和板書的停留時間都不一樣。所以說,拍攝課堂實錄的第一步是明確拍攝的目的,只有明確了目的,你才能以執教者和觀眾的角度去思考,他們要表達什么,他們想看什么,從而決定思考拍攝和剪輯的方法。
一般來說,課片主要有以下幾種:
(1)示范課:主要目的是強調、展示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教學環節、產生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的規范等。可以通過字幕等形式強調教學環節、教學重點、教學方法,讓學習的教師有更大的收獲。甚至可以穿插專家的點評,及時說明一些要關注的內容。
(2)參賽課:突出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中優異的一面,突出教學環節中的亮點。通常需要通過剪輯以實現盡可能完美的結果。“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課堂實錄,就屬于這個類別。
(3)研究課:通過真實、客觀的反映教學過程和效果,達到研究和評價的目的。通常會保留一節課里成功和不成功的各種行為和教學環節等。
在明確了拍攝的目的后,作為拍攝者還需要弄清楚這節課的主體是誰?以教師為主還是以學生為主?這直接決定了畫面的主體。以及到底采用何種手段進行拍攝?是需要真實的記錄還是可以在后期進行二次加工,這也決定了采用什么樣的技術手段來進行拍攝。
2.進行有效溝通
有些拍攝者在拍攝之前,沒有與任課教師進行很好溝通的習慣,在不知道這節課講什么、怎么講,出鏡教師有什么想法和要求的情況下就貿然錄制。可以預見這樣錄制出來的課片,質量一定不會高。拍攝之前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拍攝者要去了解教師的教學環節,特別是哪些地方是重難點,了解他們對拍攝的想法。此外,既然是溝通,就一定是雙向的。我們在傾聽老師想法和需求的同時,也要對老師提出專業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只有雙方充分溝通,各自從自身的角度提出要求,才能把課拍好。
(1)詢問老師的拍攝需求
詢問老師這節課的內容設計、要突出的環節等,在拍攝之前做到心中有數。
(2)告知老師拍攝的要求
老師不屬于專業演員,但是由于其需要出鏡,因此還是要有一些服裝、化妝等方面的規范。
例如,服裝方面,根據實踐經驗和電視規律,可以有如下幾條:建議老師穿著暖色調的服裝,忌穿純黑或純白色衣服;服裝顏色簡潔,不要有條紋;服裝面料不能反光;忌穿無領的衣服;若有可能,請多帶一套衣服備選;拍片時眼鏡易反光,最好不要戴。
再比如化妝方面,一般我們會建議中長發女教師全部將頭發扎起,用發繩束之,忌用發夾(尤其是帶閃光裝飾的發夾)。所有教師不得佩帶戒指、耳環、手鐲、項鏈等飾品。男教師需剪短頭發,刮凈胡子,確保端莊有神。
教師課件的設計與制作,從電視的角度,也是有要求的。如排版應盡量“字大行稀”,頁與頁的切換不要使用任何特技;課件中字體建議選用黑體字,英文可用Arial字體,字色的選用不建議超過3種;字號介于32-40,字大觀眾容易看清;每頁的內容上下左右要留有空白,不要頂天立地,左右也不能太靠邊,防止課件內容在轉換為電視信號時被去掉等。
此外,在錄制過程中,我們也建議老師盡可能正面面對攝像機、不要擋住鏡頭,特別是在板書、提問學生的時候。盡量減少頻繁走動、提醒學生不要擋住鏡頭,尤其是在小組活動或寫作業的時候,提醒學生坐姿和寫字姿勢,請學生發言時盡量做到聲音洪亮(便于拾音)等等。
3.做好技術準備
在與老師充分溝通后,拍攝者應當對需要拍攝的這節課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應當根據課的要求和特點,從專業的角度做好相關的技術準備,包括設備的選用,如是用一臺攝像機還是兩臺攝像機?需要幾個攝像人員?是否需要額外的話筒等等。這些準備工作必須在拍攝之前完成。此外,還要做好空間和時間的準備。例如如果是在學校教室拍攝,教室的光線是否滿足拍攝要求?教室的隔音是否合格?選定的拍攝時間是否會打亂既定的教學計劃又或者是否會被課間的鈴聲、噪雜聲干擾從而影響正常的錄制等等。
可以說,充分有效的溝通,是成功拍攝一節課片的基礎。
三、課堂實錄片的拍攝方式
從2015年南京市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開展情況看,從拍攝技術的角度,絕大部分課片都采用了以下四種方式之一:單機拍攝;雙機拍攝;多機位現場切換拍攝;錄播系統拍攝等。
1.單機拍攝
單機拍攝通常只需要一位攝像。由于大部分課片是由老師自己解決拍攝問題,因此,成本最小、實施最便捷的單機拍攝,也就自然而然成為這次活動中最常采用的一種拍攝方式,這是這種拍攝方式的優勢所在。同時它也有很明顯的劣勢,就是由于機位單一,會造成無法很好的兼顧教師和學生,在后期剪輯中可能也會造成前后畫面因為相同機位拍攝而無法自然銜接的問題。因為只有一臺攝像機,所以單機拍攝的機位選擇非常重要,要能兼顧教師、板書、投影、學生的空間位置,減少攝像機鏡頭搖動的幅度(搖動幅度大而頻繁,會讓觀眾頭暈)。在用攝像機隨機話筒拾音時,還要注意離教師近一些。在教室一邊是窗戶,另一邊是墻時,盡量靠近窗戶,這樣處于順光拍攝,師生的臉不會“黑”。
2.雙機拍攝
有些課片,安排了前后兩臺機器拍攝。在原有一臺機器拍攝教師活動的同時,增加一臺用于專門拍攝學生活動。@種方式較原有的單機拍攝,可以更好地兼顧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更加準確地反映教學的真實過程。但是由于是兩臺機器進行拍攝,畫面素材增加一倍,后期的剪輯工作量大幅增加,需要找到相同的時間點,并對齊,對制作人員的剪輯能力有一定要求。
3.多機位現場切換拍攝
我們還看到,本次活動中還有少數一些課片,采用的是類似專業EFP現場制作的模式,包括使用兩臺以上的攝像機,一臺以上的視頻信號(圖像)切換臺,以及調音臺等組成完整的拍攝錄制系統。采取這種模式錄制的課片,音畫質優良、畫面切換自然流暢,且一般不需要后期再花費太多的時間,制作效率高。當然,這種模式成本較高,對設備和人員的專業要求也較高,通常只有電視臺、電教館和部分專業視頻公司才具備這種拍攝能力。
4.錄播系統拍攝
此外,還有一些課片是在學校的錄播教室里拍攝完成的。近年來,隨著教學設備的不斷更新,許多學校新建了錄播教室,為教師們錄制課片進行教學研究提供了方便。錄播教室的環境和設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畫面和聲音的質量,且這種模式通常只需一個人甚至是由計算機自動進行錄制,因此在有錄播教室的學校中,也經常被采用。不過由于純粹的自動錄播系統暫時還無法做到像人工一樣智能,所以無法完全應付各種突發的場景變化,有時會發生畫面切換延時、不到位、構圖不準等一系列問題,會影響整節課的展示效果。如果想通過這套系統進行高質量的拍攝,可以采用人工切換的方式,即取消自動切換,改為手動切換,由攝制人員手動進行鏡頭的切換。目前大多數自動錄播系統都具備該項功能。
四、課堂實錄片典型場景的拍攝規范
任何與拍攝有關的規范,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拍攝基本功為前提。如作為一位攝像,需要了解攝像機的性能,需要知道機位、景別、光線、構圖等基本概念,需要能夠運用“推、拉、搖、移”等基本拍攝手法等。基本功的訓練,需要學習基礎的理論知識,更要靠自身勤加練習。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多贅述。這里僅就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經常出現的若干典型場景,提出攝制的經驗與建議。
1.如何拍好小組學習課片
在一些小組學習的課中,教師通常讓4-6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全班有若干個小組。想要反映出全部小組的學習過程,看清他們的學習過程是不太現實的,也沒有這個必要。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應當集中精力,用攝像機“盯”住2-3組學生,交替拍攝。同時,也需要給教師一些鏡頭,表現教師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的。
那么,如何確定“盯”哪幾個小組呢?這其實就要求拍攝者在拍攝前與老師做好溝通,清楚地知道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明確拍攝的主要對象。同時也要求拍攝者在拍攝過程中思想高度集中,以便準確迅速地捕捉到有價值的鏡頭。
此外,在拍攝小組學習的時候,聲音的拾取是一個難點。每個小組都在同一時間進行討論,如何突出想要的聲音?筆者建議:畫面上出現某個小組的時候,讓一位錄音師用橫竿將話筒舉到那個組的上方,在不進入畫面的情況下盡量靠近學生,與此同時調音師只保留這一路聲音,把其它聲音都消除,這樣就能確保觀眾聽得很清楚。當然,這種方法對于人員和設備配置都有一定的要求。
2.如何拍好數字化學習課片
現在有不少老師選擇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由于平板屏幕小,學生有時候還是手持操作,普通觀眾無法看清學生平板上的內容,給這種數字化學習的課片拍攝帶來了一些挑戰。那么,怎樣才能拍攝好此類課片?
(1)直接拍攝。與小組學習類似,用攝像機直接拍攝平板屏幕。這種方法對攝像師要求更高,需要其能夠盡可能拍攝特寫畫面,清楚的拍攝出屏幕上的內容;此外對現場導播要求也較高,學生手持平板操作的畫面有時稍縱即逝,需要其及時切換。
(2)事先與老師溝通。請老師及時將符合要求的平板信號通過教室的廣播軟件切換到教師電腦,然后通過采集卡等手段采集教師電腦信號,就可以獲得畫面質量較高的全屏信號。
(3)事后補拍。某些時候,可能沒有辦法錄制到課上即時的平板畫面,不得已只能在課后進行補拍。這種方法不建議常用,一是會造成后期工作量的增加,二是有時某些畫面是生成性的,等到課后再拍已經不是原來的狀態,也會造成工作量的增加。
五、課堂實錄片聲音的拾取規范
課片聲音的錄制,對于一節課片來說,重要性絲毫不亞于畫面。課片的聲音錄制,主要包括教師聲音錄制和學生聲音錄制兩方面。
1.教師聲音的錄制
最好的辦法是讓老師佩戴無線話筒。把無線話筒的發射端戴在老師身上,把無線話筒的接收端裝在攝像機上。這樣,老師的聲音就能清楚的記錄下來。無線話筒尤其適用于拍攝體育課,教師無需再為話筒的線纜所約束。如果因為條件限制沒有或者無法使用無線話筒,可以使用有線話筒。這樣就需要注意話筒的線纜,不要影響到教師的正常教學,且由于有線話筒不方便隨身佩戴,因此教師要注意不要離有線話筒擺放的位置過遠而造成拾音不清。如果無線、有線話筒都不具備,只有攝像機上的隨機話筒時,通常錄制的聲音質量不會太高。在此情況下,我們應當首先選擇隔音環境更好的場地進行錄制,此外在錄制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提高音量,有意識的面向攝像機、靠近攝像機,以使聲音更加清晰。
2.學生聲音的錄制
在拍攝過程中,理想的方式是為學生配備若干手持無線話筒。當有學生發言的時候,可由老師交到學生手里或者由學生自行傳遞,學生通過無線話筒發言。
如果沒有無線話筒,而老師佩戴了無線話筒,可以請老師走近學生,用老師身上的無線話筒拾音。有時候,因為客觀條件限制,沒有任何話筒。在這種情況下,拍攝人員應該事先跟老師做好溝通,請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簡要重復學生的重點詞句。觀眾可以通過老師的重復獲得學生回答的信息,有助于觀眾準確的理解這節課。
潘小明老師在執教《重疊問題》時,首先由問題引入,讓學生自己進入學習,出現錯誤時,老師積極啟用學生“那雙會發現的眼睛”去尋找錯誤的地方,并追問出錯的學生“說說自己怎么錯了”。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徐斌老師《解決問題的策略——倒
推》的課堂精髓:“解決問題中見功底,教學無痕”。徐老師執教的示范課,過渡自然,在實際生活“路線圖”中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掌握了倒推的意義,體現了徐老師“教育無痕”的教學思想。劉永寬老師執教的《植樹問題》示范課體現了“學生審題不認真,要在課堂上糾正”。學生課堂上出現問題不要緊,要給學生暴露問題的機會,這樣才會在課堂上師生、生生的互動中為學生找到錯的原因,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給學生反思、糾正的機會。
經過深思,結合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對比分析,尋找我們與先進教育省份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三維目標的認識還不到位
新課程改革雖然已過去了十個年頭,倡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其間,老師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絞盡腦汁:有的是老師盡量地少講,學生自由學習;有的是小組合作、共同探究;有的是重過程,輕結論;還有為了學生的“情感”而“情感”,將三維目標相互割裂,互為一體。潘小明老師就明確指出:“三維目標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問題出發,給學生思維的方向和動力,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下或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引導下,經歷學習的過程,總結學習的方法,從而獲得數學知識,增強數學學習的能力,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實現自己學習進步的價值。”
縱觀三位老師的課堂,他們都是由一個個富含數學因子的生活情景入手,將學生很快引入數學學習活動,在課堂學習中注重課堂生成性問題,讓學生在課堂有充分的發言權,在和諧融洽的課堂上進行著師生、生生智慧的碰撞,一個個數學結論在互動激發中自然生成,而且每一個數學結論都揭示了數學的本質。
再看我們的數學課堂,為了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做到有效,過于注重形式;為了情景而情景,情景缺少數學味;為了得出結論,老師將結論脫口而出,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經歷,忽視了學生數學思維的開發與培養與數學結論的歸納與提升。
二、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急于求成
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個教師,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就能做到的,它需要一個團體,需要全學校老師,長期不懈的堅持努力,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好的教學氛圍或教學文化,這樣才可能完成“課堂高效率,學習高質量”的目標。
定義、概念與結論,學生記憶不扎實;知識形成過程,學生模糊不清?;仡櫸覀兊恼n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還是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交流互動生成為主?知識的結論是學生自主得出為主?還是老師總結為主?老師心中早有答案。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的印象、理解程度和效果就會不同。這些問題在三位專家的課堂上被輕松自然地解決:他們由問題引入,
讓學生盡快進入數學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交流互動,在交流中相互影響,互相促進,不斷豐富完善知識的獲取過程。錯誤的出現,并不可怕,關鍵的是看錯誤出現在什么時候,如何去處理。學生一次次思維的創新都是教師適時正確引導的結果,而不是教師的給予,給予的東西絕對不能成為能力。而且,每位教師都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這樣的培養我們做到了嗎?
面對2011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印發實施,面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作為我們一線的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素質,實現數學課堂的有效轉化。
一、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轉變課堂教學觀念
首先,數學課堂就是數學活動,數學學習要有濃厚的數學味,體現數學本質。因而我們要領會新課程理念的精神,扎實上好每一節數學課,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在互動交流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鉆研教材,領會本質
現在的教材,從豐富的生活情景入手,讓學生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元素。而沒有現成的定義、概念、公式,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活動材料,引導學生互動激發,自主建構知識。因而,教師要研讀教材,不但要看到教材中顯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領會教材背后隱藏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從而在數學課堂上引導概括,直至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數學模型,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通力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習慣受益終生,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在學習上會事半功倍。全體教師都要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扎實上好每一節課,實現每一堂課的高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預習的習慣、聽講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完成作業的習慣、反思的習慣、復習的習慣、總結的習慣等。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自然而然地銜接起來,不至于某個時期銜接不上。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一個地方出現問題,許許多多地方就會失去聯系,造成知識斷層。
關鍵詞 “榮譽后”教師 課堂智慧 立體重構
利用主持特級教師工作室跨區帶徒的契機,筆者對多所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不少取得“高級教師”職稱或獲得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的一線教師(簡稱“榮譽后”教師),其專業成長往往處于停滯甚至相對后退現象,其突出的表征是,他們的課堂似乎少了年輕教師的活力,而又明顯缺乏卓越教師的豐富智慧和特色追求。
不可否認,相對于新人職的教師,在多年日常教學以及參評、參賽過程中,“榮譽后”教師一般都熟練掌握了課堂教學的基本技巧。但是,即使是被廣泛認可的課堂,還需要更多智慧的支持。常有這樣的情況,觀一些“榮譽后”教師的課,總覺得比不上其幾年前的課,且受應試壓力和自身懈怠等因素的影響,其課堂格局越來越“小”。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課堂教學智慧,是“榮譽后”教師走出課堂教學瓶頸、突破成長高原的關鍵。
籠統地說,課堂智慧由以下幾方面構成:積極而健康的教育情感,淵博而有效的知識驗體系,敏捷而縝密的思維決策,嫻熟而巧妙的課堂行動機智。這是教師職業信仰、學識素養、教學觀念、教學能力、教學風格等因素的綜合體現。
立體地看,課堂智慧包含三個維度。從具體教學內容的角度看,課堂智慧包括不同模塊或不同專題、不同內容側重的教學智慧;從課堂教學進程的維度看,課堂智慧包括教材解讀的智慧、學情把握的智慧、教學設計的智慧、教學生成的智慧、課堂評價的智慧、教學反思的智慧、后續優化的智慧;從課堂策略運用的角度看,課堂智慧包括合理組織學習的智慧、適度講解分析的智慧、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智慧、方法指導與方向引領的智慧、助力與生成點化的智慧,等等。
一般而言,一線教師的課堂智慧是在學習中感悟、實踐中生成、研究中明晰、反思中發展的。基于名師工作室成員合作、聚焦課堂智慧立體重構的研修,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自我課堂研究,促悟成智
正如學生的課堂學習,須有課前的基礎與預習、須有課后的作業跟進一樣,名師工作室的合作研修,集中的時間與機會是有限的,而有限的集中研修活動,須有成員自我研究的基礎與準備,而集中研修的最終目的也是指向成員獨立自主的后續跟進。因此,合作研修的第一步是引領成員對自己的課堂作必要的研究,這是方便經濟的起點,一定程度上也是終極之目的。
1.撰寫“課前解讀錄”
孫紹振先生在其《名作細讀》序言中說到:“在語文課堂上重復學生一望而知的東西,我從中學生時代對之就十分厭惡。從那時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當語文老師一定要講出學生感覺到又說不出來,或者以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東西來?!弊鳛橐痪€語文教師,特別是向名師行進中的教師,必須要擁有過硬的文本解讀能力。
工作室研修以筆者發表在《語文學習》《語文教學通訊》等雜志上的幾十篇文本解讀文章為例,進行歸類研讀,把握文本細讀的基本方法與策略。每次活動之前,圍繞確定的課堂展示或說課交流之具體篇目,各個成員寫好自己的文本解讀文章。
2.撰寫“課堂推演錄”
與一般的教學備課或教學設計不同,“課堂推演錄”,主要是通過了解或揣摩學生狀況,聚焦重點問題或學生可能困惑的問題,虛擬課堂進程、師生對話和活動狀況,并在不同預想中調整,篩選最佳方案,使備課、設計更具現實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在這個過程中,一是實現對學情的充分把握;二是揣摩課堂的可能走向,實現進程的簡化與優化。很多情況下,這其實也是“一個人的同課異構”。
3.撰寫“課堂回憶錄”
一學期至少打造一兩堂“拿得出”的課,并錄制成像,然后反復觀看與揣摩,同時在此基礎上做好以下兩個動作。一是嘗試把錄像課轉換成文字實錄。在轉換的過程中,可以使自己“慢”下來細細思量,包括師生對話中的“嗯”“呀”之類多余的言語,這樣才能使自己更清晰全面地走近自己的課堂,把握自己的得失。二是在課堂實錄基礎上進行反思自評,每次可以抓住一、二個點展開,總結成敗,提高技能。
二、名家課堂研習,轉識成智
聽課、觀課,是教師向他人學習借鑒、提高教學能力的基本方法;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對一些名家名課進行研習,則可以在提升自己對課堂及其規律有更高更深認知的同時,成就自己的課堂智慧。
1.實錄名家課堂奠基
這里的實錄,主要是指把名師名課錄像轉換成文字記錄,這樣可以還原名師課堂,回到課堂現場,并深入名師課堂所呈現的智慧內核。這種研修,不受聽課時間與機會的限制,是學習揣摩課堂智慧的重要方法。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小學語文課堂,也足可以讓高中語文教師“居高臨下”地看,看得更清楚,特別是觀察到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自然與真實。
2.研讀專家評析引路
一般教研活動的評課,大都只是應景性的言說,少有深入的探析,很難觸及課堂的智慧與不足。研習名師的課堂,也可以借助名家的評析來增強對課堂智慧的感悟與借鑒。筆者主持的工作室在課堂智慧研修中,選擇了《聽王榮生教授評課》和《品味課堂:褚樹榮評課實錄》進行研讀和研修。
《聽王榮生教授評課》摒棄一般聽課、評課中偏重教學技法和課堂枝節的現象,從教學內容角度來觀課評教,其“名課研習”“課例研討”“課例評析”“課例兼評”“課例綜述”五個板塊,從不同的視角為我們對課堂的研習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從評課,反觀教材解讀、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現場生成和課后反思調整,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綜合智慧?!镀肺墩n堂:褚樹榮評課實錄》則更多地在還原課堂的同時,從不同的角度作翔實的解釋與評析、建議,接地氣而更易找到揣摩與借鑒的抓手。
三、工作室集中研磨,聚慧成智
1.“一點多研”,聚焦核心能力重點突破
“一點多研”,就是確定課堂智慧的核心要素為研修點,然后聚焦于此,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重錘敲打式的突破性研修,進而點點相連,形成綜合素養。
比如,教師自身基于教學的文本細讀與基于文本細讀的教學設計,是閱讀課堂的核心智慧。工作室聚焦于這一研修主題,以高爾斯華綏的小說《品質》為對象,展開了合作研修。
(1)任務前置與知識補給
每位成員拋開現成參考資料而自行“裸讀”《品質》,簡要列出自己的解讀成果。同時,結合對此文的細讀,自學錢理群的《名作重讀》、孫紹振的《文本細讀》、莫提默?J?艾德勒的《怎樣閱讀一本書》、王先霈的《文本細讀講演錄》,把握文本解讀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策略。
(2)主題講座與切近示范
作為工作室主持人,筆者作《文本細讀的智慧》之講座,結合自己發表于《名作欣賞》《語文學習》等刊物的《緣何讓人怦然心動?》《聚焦“傻”問題,凸顯“真”閱讀――伯爾(在橋邊>的一種讀法》等文本細讀文章,從八個方面闡述文本細讀的主要方法。
(3)課堂教學與說課呈現
由楊偉民老師和胡育強老師進行課堂教學呈現,具體地展示自身對《品質》的細讀成果;由湯見光和李曉敏兩位老師用說課的方式,闡述自己基于細讀的教學設計。然后,每位成員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細讀思考。最后主持人與大家一起梳理細讀《品質》的主要收獲。
(4)后續跟進與成果固化
集中活動之后,各成員進行后續研修跟進,在進一步把握文本細讀的方法和有效吸納同伴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深入研讀,并把自己的研修成果撰寫為論文。工作室15位核心成員撰寫的相關論文有20多篇,其中數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
2.“定點拋錨”。提升辯證施教的能力和智慧
教師對各種課例或主張有較強的思辨能力,在廣泛借鑒中有主見,這是走向專業成熟必不可少的素養。
就語文學科而言,對類似“長文短教”“短文長教”“淺文深教”“深文淺教”“少教多學”“學為中心”等理念,真正具有智慧的課堂,要能夠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辯證思考而不作簡單化的教學處理。
(1)“長文”教學的智慧構建
比如《祝福》的教學,離開文本對主題作抽象化講解的較多,偏于諸如用“斷案”的方式探究“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之類的形式求異不少,簡單地對此文進行走馬觀花式“長文短教”的更多。在集中研修活動中,成員金中老師的展示課從“深文”如何教的視角,嘗試對《祝?!返摹吧铍y處”進行有效突破;筆者的展示課則基于自己“‘長文短教’批判”的理念,引領學生在“長文”里“慢慢走,欣賞啊”。在專題研討中,筆者提出了“適度‘長教’:從任務取向到學生視角”“適當‘復讀’:從巧妙追求到實然引領”“嘗試‘多學’:從簡單辯證到多維探究”的“長文”教學策略。
(2)“淺文”教學的智慧構建
比如,在不少師生眼里,《像山那樣思考》的主旨是顯豁的,寫法似乎也無特別之處。其實,引領學生在“一望而知”處見“技巧”,引領學生在“不解處”見用心,引領學生在“沒有感覺處”處見匠心,方可為學生的閱讀素養真正奠基。
(3)“深文”教學的智慧構建
比如,對于《記念劉和珍君》這樣有一定難度且不在學業水平考試篇目之列的“深文”,不少教師往往不加思考地進行“淺化”處理。其實,從“深文”的內在特質看,較一般文章具有更豐富的探究資源,如果引領學生在“深文”中停留充裕的時間,可為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探究慣的養成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深文”教學更需教師的課堂智慧。
對于這些有特征性的文本教學,以往都有一些看似辯證的理念,對這些理念進行深入的思辨,以探索的姿態進行新的實踐,則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課堂智慧。
3.“道”“器”并舉,實現“微技能”分享
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課堂“微技能”。這些技能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與不同層面之中,包括學情調查與分析的技能、課堂學習活動設計技能、課堂導人與課堂提問的技能、課堂講解技能、學生偏誤糾正技能等。具體到不同學科、不同內容的教學,還有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差異和特性。工作室合作研修,可以在理念共享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個人教學“微技能”的篩選、提煉、甄別、完善、交流與共享、融入。
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體悟詩化語言,可以使用一些微技能。教學《春酒》,一般教師都會關注“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但是,大部分教師對此進行“概括”,概括“我”的心理,概括“我”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學生與詩化語言的品味失之交臂。其實,在這個片斷中,“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似乎是一種“常態”,而“有一次”是一個“特寫”。先試著還原當時的情形,將常態“泡開”:“我端著,走來走去;我聞著,走東走西;我賞著,走進走出……”這樣,似乎多了一份從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而原文的“端著、聞著”中間只是一個頓號,表示兩個動作的緊密,聯系前面的“一點點”,可能更能表達出“我”的急切與珍惜心理。但不管是“從容,自得,甚至是炫耀”還是“急切與珍惜”,都可看作作者在回想這個片斷時感覺自己當時的“可笑”,我們分明感覺作者就坐在我們面前,娓娓而談,說到這里,她可能噗嗤一笑,在這種“一笑”中獲得一種快樂與滿足。
名師的博大精深,高招妙舉令人拍案叫絕;名師的揮灑自如,出神入化讓人心馳神往。為進一步提升新課程課堂實效,展示交流新課程教學藝術,我們特在海峽西岸中心城市――美麗的海上花園廈門舉辦“相約名師,聚焦課堂”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一、活動內容:
(一)4位全國最為頂尖的著名特級教師閃亮登場,各上2節示范課,各圍繞示范課開1堂精彩學術講座。(示范課共8節,學術講座4場。按姓氏筆畫為序)。
1 于永正:四年級作文示范課2節;講座:作文教學新實踐。
2 支玉恒:六年級閱讀示范課2節;講座:語文課改新思考。
3 王崧舟:高年級閱讀示范課2節;講座:詩意語文新境界。
4 孫雙金:五年級詩歌示范課2節;講座:情智語文新探索。
(二)優秀青年新銳上研討課2節,由名師作專題點評。
1 何捷:福州教育學院二附小,知名作文教學專家,五年級游戲作文創新課1節。
2 呂云萍:廈門英才學校小學部校長,全國賽課一等獎獲得者。中低年級閱讀教學探究課1節。
二、活動時間:2008年11月28~30日。28日全天報到。
三、報到地點:福建省廈門市(具體地點待收到回執后再具體通知)。
四、與會對象:小學語文教師、校長、教研員。
五、活動報名:
1 以報名回執為準,額滿為止,最終截止時間為2008年10月31日。
2 聯系方式。通訊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廈門市坑內路23號,郵編361003)412室邵巧治老師。電話:0592-2665094(辦),邵老師:0592-8934092,肖老師:0592-8634613。
六、活動費用:
1 收取會務資料費每人250元(含29、30日兩個中餐);
2 住宿費每人每天約65元、80元、110元。與會代表食宿、交通等旅差費用回原單位報銷(與會代表交通等安全事項自己注意,自己負責)。
廈門市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
二八年九月五日
附:“相約名師,聚集課堂”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回執(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