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旅游形象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國戲曲;院校招生
中圖分類號:J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3-000-03
一、緒論
中國戲曲是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現形式,從文學角度講,中國戲曲可以與漢賦、唐詩、宋詞等相提并論。中國戲曲從起源,到逐漸不斷發展,直至成熟,中間經歷了千年歷史時間,到元明清時期達到戲曲高峰。清乾隆以后,中國戲曲呈現地方戲曲蓬勃發展的狀態,成為中國戲曲的主流。到了現代,則伴隨中西文化的交融,出現了現代戲。現代戲的發展是中國戲曲歷史上重大的歷史變革,不但在戲曲反映內容上,而且在戲曲的創作手法、舞臺表演、音樂唱腔方面等都不同于以往傳統的戲曲表演形式。中國戲曲的創作也逐漸以“革命歷史劇、謳歌現實劇、改革反思劇、愛情倫理劇、社會倫理劇”為主要內容。中國戲曲的表演形式也不斷創新,在中國戲曲表演程式的核心地位得到重新確認的同時,也逐漸增加許多新的現代戲曲的表演形式?!耙匀藥?、名角效應”也變得越來越突出,“舞臺美術”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由于中西文化的不斷交融,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戲曲也不斷受到多元文化和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影響,在中國戲曲的舞臺美術、音樂配置、道具選擇、服飾打扮及戲曲對白、唱詞唱腔方面都呈現出與以往傳統戲曲,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的特性。由于目前中國社會正在處于變化迅速,娛樂多元化的時代,中國戲曲面對諸多形式的娛樂競爭,如何讓自己更好的得到群眾的歡迎,成為中國戲曲發展面臨突出現象。中國戲曲的發展,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中國戲曲人才的培養,而中國戲曲人才的培養,卻又與中國戲曲院校的招生入學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國戲曲院校只有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才可能從中培養出杰出的中國戲曲人才,這樣才可能為中國戲曲在諸多的娛樂競爭中贏得一片天地。
二、文獻綜述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中國民間的歌舞、說唱和滑稽戲綜合而成的舞臺藝術表現形式。經過漢、唐、宋、金等朝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為核心的中國戲曲苑,這種藝術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表演藝術等。目前大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例如,昆曲、淮劇、秦腔、粵劇、川劇、河北梆子、湘劇、晉劇、黃梅戲、河南墜子、漢劇、湖南花鼓戲等。
周新友(2012)通過對中國戲曲院校的招生方面研究,當費用水平較高時,這不但限制或妨礙了學員入學的可能性與積極性,同時也使得院校喪失了更多培養戲曲學員的機會與條件,從而造成中國戲曲學院招生入學率的下降。祁建(2008)認為如果學習戲曲的費用是學員所能夠承擔的,則學員就會有機會進入戲曲院校學習戲曲,從而提高戲曲院校的招生入學率;反之,如果學習的費用水平超過了學員所能承擔的經濟條件,則學員就會喪失進入戲曲學院學習戲曲的機會,最終導致戲曲學院招生入學率的下降。在政府財政撥款或學院演出收入不斷減少的情況,培養戲曲學員的費用也就會相應減少,從而戲曲學院所能夠培養的學員數量也就會隨之減少,這樣就會造成戲曲學院招生計劃人數的下降,從而導致戲曲學院招生入學率的下降。祁建(2008)指出由于以前曾經發生過戲曲院校的領導打擊報復學生的事件,以及戲曲院校招生過程中存在的“圈子”現象等,這在敗壞戲曲院校整體社會聲譽的同時,也降低了年輕一代對戲曲院校的信任度,從而妨礙了戲曲院校對于考生的吸引力。張文振(2010)指出,目前中國的戲曲院校在戲曲的藝術本體創作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對于有助于戲曲藝術實踐和創作的理論歸納過于忽略,這導致無法進一步提升戲曲院校的規格和品格,導致社會形象受損。在戲曲院校過于強調戲曲藝術表演的實踐,突出以舞臺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往往造成以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設置,從而忽視了科學研究的內容,這樣長期發展就會戲曲院??蒲谐晒?、限制了戲曲院校辦學規格的提升,從而成為戲曲院校提升自身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形象的瓶頸,這也妨礙了新學生的招生。沈勇(2012)認為如果戲曲院校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新穎或創新性強,教學技巧豐富,那么這很有利于吸引更多學員學習戲曲,目前戲曲教學教師人員相對缺乏的情況下,教師人員數量的多少成為衡量戲曲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標。劉堅(2002)指出,戲曲教育專業多、戲曲教師分工細、專長突出、個性明顯,這都要求戲曲院校在師資結構隊伍構建上面更加健全,否則無法滿足戲曲院校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朱為總(2007)指出,由于昆曲的專業演員的演藝標準高、教學難度較大,這就導致昆曲的培訓師資相對比較缺乏。中國的許多戲曲院校由于昆曲方面的師資力量不夠,導致無法招生。張文振(2010)發現目前中國戲曲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很多不利于戲曲教育和招生的現象:專業從事戲曲教學的教師隊伍不夠,外聘兼職教師比例太多,教師隊伍機構建設不夠合理,缺乏戲曲教育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部分教師的奉獻意識差、責任感不強、整體素質偏低等。曲潤海(1996)目前的戲曲教學中,尤其是表演教學中,還是仍然以“口傳心授”的方法為主,缺乏相應的規范性的教學綱要。劉堅(2002)指出,戲曲院校的培養教材不但應該具有高質量的內容和標準,而且在表述形式和撰寫技巧方面也應該實現文風舒展、語言流暢。教材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到求實顯效教學方法的形成,所以提高培養教材的質量和標準,這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戲曲的學習中來,從而促進招生量的提高。王娜(2010)指出在戲曲逐漸喪失原來的主流地位以后,戲曲演出的收入也大幅度減少,這樣讓很多學員感到無法平衡學習戲曲的付出成本,從而喪失學習戲曲的積極性。在演出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很多戲曲畢業的學員也紛紛轉行從事其它行業,不愿意到戲曲行業就業,這樣也導致戲曲學員在戲曲行業就業率的下降,從而讓學員對未來喪失希望,最終放棄入學學習戲曲。曲潤海(1996)在中國戲曲院校培養中,雖然有許多的實踐機會和實習表演戲,但是面對數量眾多的大學生和中專生,還是不能滿足需求。學生的表演能力在無法得到充分提高和劇團接受能力有限及畢業學生眾多的情況下,戲曲院校的學生就業成為限制戲曲院校招生的瓶頸。朱為總(2007)由于戲曲的不景氣,昆曲的演出量每年都銳減,這使得中年演員登臺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少,年輕演員對于自己未來藝術發展前途缺乏信心;同時由于較低的就業待遇,這也使得眾多演員不愿意把昆曲作為自己職業的終生選擇,最終導致昆曲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招生方面的難度越來越大,人員數量越來越少。
本研究報告就假設“戲曲學習所需平均費用水平、戲曲院校的社會形象、戲曲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戲曲院校教學課程比例、戲曲學員就業比率”與“戲曲院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分別存在顯著性的正相關。通過調查研究的方式,對上述研究假設的關系進行研究檢驗和研究驗證。
三、研究方法設計
由于本研究報告是研究“戲曲學習所需平均費用水平、戲曲院校的社會形象、戲曲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戲曲院校教學課程比例、戲曲學員就業比率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的關系,所以本研究報告采用定量演繹方法進行研究。本研究報告選擇的研究對象總體是所有中國戲曲學校的在校學生。為了讓研究對象更具有廣泛代表性,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研究對象。本研究報告計劃隨機發放600份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委托中國戲曲院校朋友的關系代為發放和回收。這些委托代為發放和回收的人員都在戲曲院校工作,計劃發放的數量安排:(1)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為30份;(2)上海戲劇學院為125份;(3)天津藝術職業學院為30份;(4)中國戲曲學院為140份;(5)中央戲劇學院為135份;(6)山東藝術學院為30份;(7)江蘇省戲劇學校為80份;(8)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為30份。在目前流行的商業項目研究中,自我管理式研究最為常用。這種研究方法一般是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這種方法具有隱秘性強、應答者考慮時間充分的優點。本研究報告采用電子版的調查問卷,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發放和回收,這樣具有操作簡便、節約成本、可靠性高的優點。
四、數據分析
本研究報告的調查問卷這樣經過三次修改、測試后,最后的信度測試結果(Cronbach α系數值)是:戲曲學習所需平均費用水平(0.819)、戲曲院校的社會形象(0.675)、戲曲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0.921)、戲曲院校教學課程比例(0.734)、戲曲學員就業比率(0.697)。這些變量的最低信度測試結果是0.675(大于0.6),這表示調查問卷的題目設計符合達到了規定標準要求,可以正式發放。本研究報告在調查問卷的初步測試和正式發放過程中,都隨時對被隨機抽取的調查對象進行記錄,避免他們重復參與答卷的現象。
本研究報告正式發放調查問卷數量為600份(不包括初步測試的數量),實際回收577份,缺失或不符合的調查問卷共計23份(統一按照缺失處理,予以放棄),回收合格率為96.2%,這個數值達到了研究規定的最低標準(95%)要求,這說明調查問卷是有效的,可以進行數據測量分析。
本研究報告調查問卷的題目基本都是直接從研究文獻中獲取。根據本研究報告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報告主要側重分析調查問卷的結構效度。如果本研究報告的結構效度達到規定要求,則可以認為本研究報告的調查問卷的設計題目可以對調查對象之間態度差異情況實現準確測量,即能夠準確反映出調查對象的實際差異變化情況。本研究報告的結構效度測量分為:符合效度和判別效度。本研究報告運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進行結構效度中的符合效度測量。在進行因子分析之前,本研究報告首先進行因子分析的檢驗。本研究報告運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提取因子以后,統計分析得出在Sig(P value)=0.000(小于0.05)時,Kaiser-Meyer-Olkin =0.830。KMO數值大小的標準規定,本研究報告的KMO數值為0.830(高于0.7),就說明本研究報告調查問卷數據是可以進行因子分析的。本研究報告運用數據分析軟件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后,因子載荷數值最高的為“戲曲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0.920)”,最低的因子載荷數值為“戲曲院校的社會形象0.632”。根據因子載荷數值大小的判斷標準可知,大于或等于0.5,就可以認為調查問卷數據是有效,所以本研究報告的調查問卷數據是達到規定要求的。本研究報告運用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分析,方法是最大方差法中的正交旋轉測量分析。在對本研究報告進行正交旋轉后,獲得旋轉成份系數矩陣。根據旋轉系數矩陣的統計結果可知,旋轉后的五個獨立成份與五個研究變量相對應,調查問卷的判別效度達到了規定要求,視為有效。
因變量“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與自變量“戲曲院校的社會形象、戲曲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戲曲院校教學課程比例、戲曲學員就業比率”之間的皮爾遜系數分別是“0.561、0.619、0.538、0.657”,這表示它們之間存在顯著性相關。因變量“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與自變量“戲曲學習所需平均費用水平”之間的皮爾遜系數分別是“-0.398(絕對值低于0.4)”,這表示它們之間不存在顯著性相關或是相關性不顯著。
五、研究結果與建議
(一)研究結果
在置信區間(0.05)之內,“戲曲學習所需平均費用水平”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負相關的研究假設為假(不成立)。本研究報告的數據分析觀點與前面文獻研究的觀點不一樣,這也許是由于本研究報告的調查問卷發放對象所限或是以前研究者的觀點缺乏深入所致,但這對于中國戲曲院校的招生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借鑒和啟示?!皯蚯盒5纳鐣蜗蟆钡腜值(Sig)是0.03(低于0.05),“戲曲院校的社會形象”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的皮爾遜系數是“0.561(高于0.4)”。這表示“戲曲院校的社會形象”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即在置信區間(0.05)之內,“戲曲院校的社會形象”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的研究假設為真(成立)?!皯蚯盒=處熅C合能力水平”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的皮爾遜系數是“0. 619(高于0.4)”。這表示“戲曲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即在置信區間(0.05)之內,“戲曲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的研究假設為真(成立)。“戲曲院校教學課程比例”的P值(Sig)是0.04(低于0.05),“戲曲院校教學課程比例”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的皮爾遜系數是“0.538(高于0.4)”。這表示“戲曲院校教學課程比例”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即在置信區間(0.05)之內,“戲曲院校教學課程比例”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的研究假設為真(成立)。“戲曲學員就業比率”的P值(Sig)是0.02(低于0.05),“戲曲學員就業比率”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的皮爾遜系數是“0.657(高于0.4)”。這表示“戲曲學員就業比率”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即在置信區間(0.05)之內,“戲曲學員就業比率”與“中國戲曲學校招生入學率”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的研究假設為真(成立)。
(二)研究建議
本研究報告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和文獻研究的總結,針對目前中國戲曲院校的招生情況,著重從如下幾個角度提出本研究報告的一些中國戲曲院校的招生建議,希望這可以為促進中國戲曲院校的招生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1.收費標準合理化,提高戲曲學習獎勵
無論是從戲曲院校的經濟投入,還是學員學習成本投入的角度而言,費用的增加一直是目前困擾戲曲學院和學生進行戲曲教學和學習的絆腳石。很多中國戲曲院校由于經濟投入的不足,無法有效改變教學環境、無法提高教學待遇,以致整體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戲曲學習成本的增加,也導致一些戲曲天賦較好的學員不能進入戲曲學院的大門,導致戲曲人才的流失。所以適當提高戲曲學生的學習獎勵,可以更好的鼓勵學生學習戲曲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促進中國戲曲行業的健康發展。
2.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社會影響力
戲曲學院的良好社會形象對于學生而言具有無形的吸引力,就如同招牌一樣,這直接代表和反映了戲曲學院整體的教學質量和內在價值。在信息化情況下,學生更多是憑借戲曲院校的外在社會影響和形象而選擇戲曲院校。這需要避免在中國戲曲院校招生過程中存在的“圈子”現象,所以提高戲曲學院的良好形象和社會影響力,可以提高學生選擇戲曲學院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促進中國戲曲學院招生的增加。
3.構建科學師資隊伍、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教師作為戲曲教學過程的核心力量,直接決定著戲曲學院的內外在社會形象和整理教學質量。目前的很多知名表演藝術家,由于戲曲院校的職稱和待遇的原因,不愿意親自到戲曲院校進行教學指導,這對于戲曲院校的學生表演實踐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限制。專業從事戲曲教學的教師隊伍不夠,外聘兼職教師比例太多,教師隊伍機構建設不夠合理,缺乏戲曲教育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部分教師的奉獻意識差、責任感不強、整體素質偏低等。所以,這就需要根據戲曲教育專業多的特點,做到戲曲教師分工細、專長突出、個性明顯,搭配合理的教學人員結構是促進中國戲曲院校招生增加的必要途徑。
4.豐富教學內容、滿足多樣化需求
在目前的戲曲教學中,尤其是表演教學中,還是仍然以“口傳心授”的方法為主,缺乏相應的規范性的教學綱要。所以他認為應該按照不同的專業、科目、年級規律,對戲曲類的教材進行細致、實用、規范的編制,同時編制相應的音像教材作為補充。這樣可以使得戲曲教學的過程更為有效,培養目標和內容更為明確。從宏觀層次上,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該根據不同的戲曲院校的特點而構建;從微觀層次上講,課程體系設置應該是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不同的課程需要相互聯系,以突出專業的特點。總之,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與體系,這可以有效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從而增加中戲曲學院的招生率。
5.擴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
目前中國戲曲院校的年輕演員對于自己未來藝術發展前途缺乏信心;同時由于較低的就業待遇,這也使得眾多演員不愿意把昆曲作為自己職業的終生選擇。
戲曲表演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如果學員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不但需要自身具備較高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而且還需要得到知名藝術家的專業指導,這就導致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培養成優秀演員,大多數只能跑龍套、演配角或是轉從其它行業。所以這就需要為學生擴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讓戲曲學員有更多的機會施展自己的戲曲才華,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國戲曲院校的招生。
導師:林正杰。
參考文獻:
[1]于涓.高等音樂院校招生管理改革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2]王長安.黃梅戲志[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3]王玲.揚州文化藝術學校戲曲專業辦學的實踐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3(12):261-263.
[4]朱萬曙.徽州戲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5]祁建.戲曲招生:藝考熱中的“冷門”之思[J].中國文化報,第3版,2014.
[6]劉華.高校網絡招生管理與分析系統的開發研究[J].山東科技大學論文,2004.
[7]江樹忠.解決高中戲曲教育中師資問題的策略[J].兒童音樂,2012(12):50-51.
[8]張從渡.我國高等學校藝術學科招生制度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論文,2008.
[9]張立環.傳統戲曲怎樣走進大學校園[J].藝術教育,2012(04):49-52.
[10]吳新雷.中國戲曲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11]張德賢.少兒戲曲輔導的“三圈現象”透析>[J].中國文化報,第3版,2003.
[12]沈勇.論戲曲教學中的“口傳心授”[J].藝術百家,2007(05):163.
[13]周龍.高等戲曲藝術院校發展策略思考[J].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05(02):6-8.
[14]林麗珍.藝術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藝術教育,2013(05):120-121.
[15]鄭偉.京劇表演專業培養目標的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16]思哲.中等戲曲教育遭遇四個困擾[J].中國文化報,第7版,2011.
[17]徐城北.中國京劇[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04.
[18][美]布羅凱特.世界戲劇藝術欣賞(世界戲劇史)[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19][美]D.R.克拉斯沃爾.教育目標分類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20][英]馬丁.艾思林.戲劇剖析[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作者:焦麗君(JIAO LIJUN)
《金融時報》引用國際能源署(IEA)日前最新資料指出,中國已擠下蟬聯逾100年的美國,躍居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消耗22.52億噸石油當量,比美國的21.7億噸多出4%。石油當量代表各種能源,涵蓋原油、核能、煤、天然氣,及包括水力發電在內的再生能源。中國成為最大能源消耗國的所花時間之短,超出了人們原來的預期。其速度之快,部分是因為美國在過去的十年里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邁進的步伐比中國快。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overseas study destinations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from developing nations, Ministry of Commerce figures showed.
商務部統計數字表明,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為發展中國家政府官員提供海外學習的目的地之一。
China’s price pressures are easing due to the weakening?tail-raising factors, but inflationary risks still exist, said China’s central bank in an economic analysis report.
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份經濟分析報告稱,由于翹尾因素逐漸減小,我國價格上行壓力將減弱,但仍存在通脹風險。
India has reacted angrily to a medical study linking Indian hospitals to a multi-resistant "superbug," with some politicians claiming a conspiracy against the country's booming medical tourism industry.
英國醫學周刊的研究報告把印度的醫院和幾乎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病菌聯系起來。印度政府對此表示憤怒,宣稱這是針對該國正在起步的醫療旅游業的陰謀。
一、做好旅游項目規劃工作
以《*自治縣旅游發展規劃(20*-2020)》和《*小灣水電工業生態旅游區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依據,一是重點做好小灣旅游景區、*旅游景區詳細規劃;二是做好四星級“跳菜”大酒店、堿壩溫泉開發等旅游項目的前期規劃,建立旅游項目儲備庫;三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爭取外商投資;四是加強與華能集團瀾滄江水電開發公司小灣電站建設管理局的協調聯系,簽訂小灣水電站合作開發意向書。
二、大力加強旅游宣傳與促銷,開展旅游節慶活動,提升*旅游影響力
組織一批旅游宣傳活動,設計和制作一批旅游宣傳品,在主要旅游客源地積極組織市場促銷,參加各類國際國內旅游交易會,宣傳我縣旅游形象,年內計劃參加各類旅游交易會3次,推介會3次。大力組織旅游節慶活動,鼓勵鄉(鎮)和企業舉辦節慶活動,努力提升*旅游影響力,實現全年旅游接待總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和旅游總收入三項均達到同比增長8%以上的目標。
三、推進旅游服務行業標準化建設
一是繼續抓好全縣旅游服務從業人員業務培訓和技能競賽工作,進一步提高全縣各賓館、酒店及飲食服務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二是按照《*縣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工作實施意見》的要求,建立健全旅游服務標準體系,制定《旅游景區(點)講解詞規范》、《導游服務規范》、《講解員服務規范》等系列地方旅游服務行業標準;三是進一步強化旅游安全管理,協同安監、*、質監、衛生監督等部門做好有關旅游單位的特種設備、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衛生安全等督查工作,確保旅游安全無事故。
四、營造良好的區域旅游環境
積極探索游客“引得來、留得下”的有效措施,在繼續做好行業隊伍建設的同時,加強旅游市場秩序管理,強化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全力推進旅游行業“環保模范飯店”和“綠色飯店”的創建工作。抓好旅游企業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旅游品質服務提升活動,以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環境吸引游客。
意見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構建良好的旅游發展大環境
以州委、州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二次創業的意見》為指導,盡快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成立*縣旅游產業發展工作領導組,制定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著力培育適應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明確旅游產業定位,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大旅游、大市場、大發展”戰略,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設立高層次的旅游協調機構,形成上下呼應,左右聯動,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區域經濟統籌發展格局,為統籌旅游產業發展打下良好的組織基礎。
二、逐步增加財政對旅游產業的資金投入
政府對旅游產業的資金投入,主要是用于資源開發規劃、目的地形象宣傳促銷、項目建設引導性資金等,是與招商引資開發旅游項目相輔相成的。近年來,我縣財政資金對旅游投入有了一定的增長,但總量仍太小,與旅游產業發展態勢有較大差距。在下步工作中,建議將旅游產業發展資金列入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對旅游產業的投入,對于剛剛起步的旅游項目,給予旅游規劃和宣傳資金補助。
關鍵詞:高鐵網絡;中原城市群
中圖分類號:F5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1
一、“米”字型高鐵網
從2009年我國中西部第一條高速鐵路――鄭西高速鐵路全線鋪通,中原城市群的經濟地理區位開始發生變化,對推動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及完善我國鐵路網結構和促進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米”字型的高鐵網絡逐步清晰化:已經開通運營京廣高鐵作“豎”,已開通運營的鄭西(鄭州―西安)高鐵、在建的鄭徐(鄭州―徐州)高鐵作“橫”,未來還有鄭太(鄭州―太原)、鄭濟(鄭州―濟南)高鐵作“兩點”起筆,鄭萬(鄭州―重慶萬州)、鄭合(鄭州―合肥)高鐵作“一撇一捺”。建成后可與京廣客運專線、商合杭高鐵、鄭萬高鐵、鄭徐高鐵、鄭西高鐵、寧西高鐵等無縫連接,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快速鐵路網,正在向河南省乃至全國鋪開。
鄭徐高鐵的延伸線――徐連高鐵已獲批,計劃將于2020年建成通車,那么從鄭州到達連云港之間的時空里程將縮短為兩個多小時;2015年10月31日,鄭萬高鐵河南段開工建設,這標志著經過漫長等待后,我省“米”字型高鐵西南方向那一“撇”將指日可待,鄭萬高鐵的建成通車標志著“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局面將得到大大緩解,重慶到鄭州的時間將縮短至4小時以內;鄭州的高鐵線路再次向西延伸,銀川至西安高鐵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批,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從鄭州出發途徑西安6小時即可直達銀川;鄭焦鐵路“觸角”再次向西延伸,太焦高鐵預計2017年開工,共設13站,河南境內設焦作和博愛站。建成后,從鄭州去往太原縮短為兩個多小時。
二、中原城市群及主要城市現狀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原城市群被列為稱為國家級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漢、濟南、西安之間,半徑500公里區域內城市群體規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經濟實力較強、工業化進程較快、城鎮化水平較高、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的城市群。該城市群是以鄭州為中心,洛陽為副中心,開封、新鄉、焦作、平頂山、許昌、漯河和濟源等地區性城市為節點構成的緊密聯系圈,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
1.鄭州
2012―2015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鄭州綜合競爭力排名分別為為全國第27位、第25位、第26位、第19位。
2015年度中國有45個主要城市呈現擁堵嚴重,鄭州排第13位。在高德交通大數據監測的45個城市中,對比近2年各城市高峰期擁堵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發現,2015年鄭州為擁堵加劇最重要的TOP5城市之一。在節假日全天最擁堵城市TOP10中鄭州排名第4位。
2.洛陽
2013―2015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最具競爭力城市排行榜(中部)中洛陽分別排第10位、第8位、第10位。
洛陽市正在加快發展生態優先度假產業,市區旅游特色交通不暢、旅游服務體系不完善、先市區旅游景點通達性差等問題。作為工業化老城,產品創新也影響著洛陽經濟的快速發展。鄭西高鐵的開通運營使得洛陽龍門站
3.開封
開封作為鄭汴一體化的核心城市,一直是我國的的旅游城市。開封古城的現狀是空間有限,同時集中了商業、服務業、教育等一系列的資源。隨著鄭汴一體化的建設,城際公交、城際軌道交通的相繼運行,進一步建立了鄭州到開封的交通網絡,同時也會帶動旅游、經濟、文化方面的需求持續增長。而開封現有交通交通能力待進一步提升。
三、“米”字型高鐵對中原城市群的影響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高速鐵路的修建可為區域創造新的區位優勢,利于促進運輸市場合理化和運輸結構優化,促進沿線地帶的產業發展及產業結構提升,形成新的產業帶;同時也使得區域內不同等級規模的城市呈現互補性發展的格局。
借力于“米”字型高鐵網絡帶來的高效便捷交通網絡,有利于加強中原城市群中城市間的互動聯動,以期促進中原城市群的協同發展,提升城市群綜合實力。高速鐵路網絡的構建要求城市間加強資源、服務、生態、產業一體化和信息共享化。
高鐵在建設過程在各個城市的站點設置綜合考慮了人口、經濟、人均收入、出行方式等因素,合理地利用高鐵網絡不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而且可以通過旅游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生態資源開發建設、農家樂的興起等進一步加快城鎮化和提升鄉鎮居民的自主就業率和人均收入。例如鄭西高鐵的開通運營,大大提高了游客通過鄭州這個樞紐站到達洛陽龍門站、三門峽的可能性,為當地的旅游業和經濟開發合作帶去效益。同時也有利于緩解在節假日將鄭州繁忙的交通量和擁堵現象。鄭焦城際的開通運營縮短了人們的出行時間,城際列車良好的環境也得到了乘客的認可,這也使得鄭州到焦作的公路客車在服務、衛生、票價、運行線路、班列間隔時間進行了調整,改善了原有公路壟斷后的各種不良現象,這種相互之間的制約與協調發展更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樹立。
中原城市群中各個城市有著各自不同的定位,“米”字型高鐵網絡的建立,要求城市在注重經濟、能源、文化、教育、生態等發展的同時,關注城市主導產業的結構與規模以及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同時為了各城市間的有效溝通,還需要健全網絡實現信息共享,實時開發旅游、物流、產業一體化的新格局。
河南省建立的“米”字型區域間高鐵通道促進了“同城化”現象發展,加快了中原城市群產業布局升級和整合,有利于實現區域間人才、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動,帶動相關產業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
參考文獻:
[1]汪建豐,李志剛.滬杭高鐵對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J].經濟問題索,2014(9).
[2]張燕等.中心城市發展與城市群產業整合――以鄭州及中原城市群為例[J].經濟地理,2010,4.
[3]賈善銘,覃成林.國外高鐵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動態[J].人文地理,2014(2).
[4]陳肖飛等.鄭西高鐵對“鄭洛工業走廊”經濟影響研究[J].河南科學,2013,4.
當前,“公共藝術”已然成為人們描述公共空間藝術創作愿意提及的概念,而“生態旅游”也是國際旅游發展的新潮流。這兩個看似不同領域的名詞,細讀之下卻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回歸自然、大眾參與、促進經濟發展等,關鍵就在于要找尋到公共藝術合理并有效介入生態旅游發展的途徑。
一、山東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生態旅游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生態旅游是為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與自然歷史知識,有目的地到自然區域所做的旅游,這種旅游活動的開展在盡量不改變生態系統完整的同時,創造經濟發展機會,讓自然資源的保護在財政上使當地居民受益。
山東的生態旅游蓬勃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其優勢在于:依賴于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生態旅游提供了強大的基礎條件支持、適宜開發的生態旅游資源數量多,質量高、是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并具備較好的適宜生態旅游發展的保障措施。不足在于:忽視對人文資源的開發、生態旅游概念的泛化和濫用及開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力、生態旅游產品體系不健全、國際客源市場總體不大,分布極不平衡。
二、公共藝術合理介入山東生態旅游的途徑分析
公共藝術與生態旅游相互依存。一方面公共藝術能夠提升山東知名度和促進生態旅游的發展。關于這點可以參考具體“城市競爭力評價系統”的描述,公共藝術就包括在其中的“魅力系統”中,雖然只是占據了較小的比重,但是在塑造城市形象過程中越來越易于接受和采納。這與近年來人們對于藝術與城市及生活的持續關注有關,也緣于公共藝術在城市品牌戰略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乘數效應。另一方面山東豐富的自然及人文生態旅游資源為公共藝術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
(一)公共藝術要以傳統文化為土壤
什么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首先要能夠代表本民族特點的精神風貌、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另外傳統文化要對社會實踐產生巨大影響,它是文化背景、生活習性不同的民族能夠共存下去的前提。2004年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成果得出的核心結論說:“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積累厚重的城市轉移?!盵1]
因此,公共藝術必須要以地域文化、歷史文脈為土壤,在相應區域找到歷史與文化的最佳契合點來進行創作,這也是合理介入山東生態旅游發展的途徑之一。中央美術學院王中教授曾在談到公共藝術的四個維度時說:“公共藝術更強調的是文化性的思考,它不只是美化,還要給城市帶來文化的理想,給人們心目中留存城市文化意象,體現著一個國家和城市的文化發展水準和精神追求?!盵2]
提到山東文化,就不能不提“儒家文化”。數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在山東人風俗習慣和日?;顒又斜憩F得淋漓盡致。因此,山東生態旅游開發要旗幟鮮明地亮出“儒家文化”品牌,相應的公共藝術創作也要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的內涵,融入到生態旅游的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中,與之和諧共存、融為一體并產生共鳴,從而增強公眾對齊魯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推動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構,提升山東生態旅游的內涵和知名度,間接為城市增值。
(二)公共藝術要以生態觀為指導
回歸大自然及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是生態旅游的內涵。這就要求公共藝術方案的實施要以高度尊重、珍惜綠色生態的原有自然地貌為前提,以生態觀為理論指導。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公共藝術是社會的“自然生態”、“人文生態”、“社會生態”最直觀、形象的綜合體現。藝術家怎樣介入生態,怎樣發揮藝術的真、善、美、慧、能,以獨特的視角,找到藝術與其他解決處理問題方式的不同,最終與公眾達成目的的一致,是公共藝術家要面對的。正如著名的藝術家袁運甫先生所說:“公共藝術家不僅僅要關注自己的作品,還應當關注作品與大自然或者是與大環境的關系,作品要與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和環境相濟;要你我一體,天人合一。這是一個很崇高的要求?!盵3]
公共藝術創作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體現在材料選擇和技術運用上,要充分體現生態觀念,盡可能運用無污染材料;其次,生態觀能夠改變創作思考的程序,為公共藝術家的創作提供新的視角;另外公共藝術應與整個環境、歷史、文脈對話,發揮它的藝術功能,發揮對人的認識、教育、審美和心理調適功能,從而達到人與自然關系的精神生態優化。
(三)公共藝術不拘泥于具體的藝術形式
現代意義上的公共藝術是現代民主與人文觀念的體現,是民眾可以參與的一種生活的娛樂。公共藝術不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可以采用各種手法來實現,能夠在當代文化意義上與社會公眾發生聯系,能夠體現公共空間民主、開放、交流與共享的精神和態度是它的價值所在。所以,公共藝術有更廣泛更抽象的使命,可以根據不同資源、不同特征的生態旅游產品來采用恰當的形式,以便和諧的融入,與環境共生。
三、公共藝術介入山東生態旅游的價值體現
(一)文化價值
“旅游依靠文化加深內涵,文化依托旅游加快發展”,“文化的內涵是旅游的生命線”。隨著文化多樣性對旅游者吸引力的增強,人們更愿意到社會文化獨特的區域旅游,即文化生態旅游。
公共藝術是個恰當的載體,它將儒家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創作,彰顯出地域性鮮明的文化特點,豐富了生態旅游者的活動內容,使其獲得更高層次的體驗。公共藝術能夠在當代文化的意義上真正與公眾發生聯系,提供一條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能夠使當地居民對自身文化增添自豪感,從而自覺的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
(二)經濟價值
生態旅游在取得社會效益的同時,經濟效益也是顯著的。它能夠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提供多種就業機會,還能夠創造可觀的收入,從而幫助居民脫貧致富,改善生活質量,最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山東生態旅游資源的豐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但是國際客源開發相對滯后,想要讓更多的外國人來山東旅游,就必須要強化其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而公共藝術形成的綠色生態維護和公共藝術建設良性融合的有效機制,恰恰是不用花廣告費以及公共關系推廣便可以塑造品牌形象的人文戰略,在歐美發達國家所成功實施的公共藝術案例足以說明其帶來的世界影響力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社會價值
一方面能夠承擔旅游扶貧的重任。生態旅游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強調社區參與,這也是公共藝術所倡導的。它是開放性的、民主性的,尊重參與者的社會權利,并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參與者的意見。山東省內很多擁有美麗自然風光和淳樸民俗風情的地域大多比較偏僻并且經濟較落后,如若在這些區域開展生態旅游并進行相關的公共藝術創作,能夠促進當地居民的就業,使他們獲得經濟收入,實現脫貧目標。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山東建立“生態省”的戰略目標。以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為天然創作場所和靈感來源的公共藝術反過來與生態旅游資源相輔相成,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四、結語
公共藝術的實施要針對不同特點的生態旅游產品找到了合理的介入形式,并要依靠相關政策的保障和相應財力的支持,因此在生態旅游產品規劃之初就應將公共藝術項目參與其中或預留出一部分場地作為公共藝術展示的周期性更換之用。這樣才能夠營造美好的城市生態空間,建立詩意的都市棲居,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注釋:
[1]馬欽忠.公共藝術的制度設計與城市形象塑造 美國?澳大利亞[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0.61頁.
報告創造性地將90后稱為“‘浪’一代”,以更宏觀、更多元、更有趣的觀察角度,詮釋了90后一代的生動群像?!袄恕北灰暈橐粋€中性詞,用來形容90后群體鮮明的個性表達,對自由的堅定追求,以及對享樂主義的推崇等特點。報告指出,“自由”是這一代人信奉的最高標準,“浪”是他們的生活態度與精神信仰。
在我們看來,90后的消費觀是前衛且自由的,因為沒有生活上的壓力,花錢大手大腳,只顧自己花銷不管身邊以外的人或者事物,所以90后也被眾多人稱之為最“瀟灑一族”。
現階段,隨著80后的生活壓力和成本日漸增加,80后成為名不副實的宅男,而90后已逐漸成為消費主體,隨著市場消費群體的更替,隨之而來的便是主流消費觀念的變遷。一項針對都市青年的調查顯示,有57%的90后受訪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錢”,48%的人稱自己”不會因為負債消費擔憂”。
對于旅游消費市場來說,踏入職業生涯不久的“90后”,趁著歡喜而熱情奔放的心態,正創造著全新的旅游模式,而這種旅游模式也逐漸演變成一種更加符合90后消費觀的旅游生態圈。
去哪兒網也曾通過旅游大數據系統監測,于2015年9月《國內旅行者出行習慣行為報告》,報告顯示,國內游客整體出游頻次逐步攀升,90后成為旅游主力軍。21歲以下的市民出游占比為14.25%,大多數為與父母同游;90后是旅游預訂市場主力軍,占到總預訂人群的39.97%。31―35歲的消費者旅游行為占比最小,為13.29%。36-45歲占比15.54%,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16.95%。報告發現,31―35歲的消費者由于購房、小孩及贍養父母等經濟、時間壓力,直接導致旅游出行頻次下降。
費用自籌,任性旅游!
在這一群體當中也只有兩成人會選擇需家庭支持;八成的人就是靠自己的獨立經濟來支撐這場額外的旅行費用;還有一部分是靠著自己的生活節儉來擠出相應的費用;還有1成人會利用獎學金等費用。較之長輩,90后出境游“想走就走”意識更為強烈,據了解,他們甚至會選擇邊打工邊度假的方法。在出行同伴選擇上,4成人想與男、女朋友結伴出游,2成或者更小的一部分90后選擇和家人一起出游,再其次為獨自出游等。
另有報告稱,60%的90后每月有儲蓄,旅游花費自己承擔。90后比人們想象中更加經濟獨立。報告顯示,雖踏入職場不久,但60%的90后每月都有儲蓄,僅8%需要向父母尋求經濟支持。28%的90后掙多少花多少,但他們并不認為當“月光族”是一件值得感到羞恥的事。
另一方面,90后平均稅后月收入為4891元,但每年平均花費11810元在旅行上。69%的90后表示自己會承擔全部的旅游花費。
龐女士是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入職兩年的“90后”員工,在北京除了日常生活上的剛性消費和適當的生活日用品以外,每個月還能夠剩下5000塊錢左右,而一年下來所能剩下的幾萬塊,也就在去年年底她花掉了半年的積蓄去三亞游玩?!?0后”處入剛踏入職場的小年輕,他們在經濟上也逐漸獨立出來,很少有人在工作之后還向家里伸手要錢的。當然除了一些特殊情況,例如房貸,百分之八十的房貸都是有上一代人承擔。
其實在中國生活過的都應該知道,中國除了房貸或者房租基本上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消費,尤其是在二三線小城市,具有較強的旅游消費意愿。而且相對于70后80后,嶄新的市場消費主體90后對旅游對自由的向往更加熱愛,在他們看來,自由就像是生命,在他們眼中,自由更是生活的一種最好的詮釋,也是生命的最終價值觀,生命在于運動,更在于自由,如同自由翱翔的鳥一樣。而旅游就是他們最好選擇,旅游能夠讓他們更加痛快地從生活的束縛中解脫,是對生活壓力上的一種釋放。“說走就走的有不少,但更多的90后希望能夠始終保有‘在路上’的心態。”
而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充滿活力的年輕的90后,這一嶄新的消費群體,“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激蕩著不少90后年輕人的青。在去年的十一黃金周,90后群體出游顯得更加“任性”,就算是沒錢的也要搞出來個“窮游”。調查發現,90后逐漸成為旅游主力軍。
告別“買買買”旅行時代
另外,報告中只有0.1%的受訪者表示對購物仍然保持極大的熱情。反之,大部分受訪者表示愿意將更多的消費花費在旅行的質量提高上(酒店、美食及娛樂)。這宣告著80后、90后群體揮手告別“買買買”旅行時代。
在很多人尤其是70后80后看來,人們對90后的揮霍性消費觀有著不同的觀點,在絕大部分70后80后眼中,“90后”實際上是個更加精明的消費者群體,雖然在消費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隨意性,動不動就買買買,但是卻在同一件產品上或者服務上有著各種對比,加上現在網絡如此發達,會有更多選擇性、對比性。
市場研究表明:73%的“90后”會在出境游前一個禮拜或者是一個月的時間來打理自己的行程,如果沒有也會列好生活品的清單,爭取做到百分之百的充分準備,力圖讓這場旅行值回票價。甚至有36%的“90后”會一邊現場血拼,一邊利用電商平臺比價,精打細算到極致。同樣在北京生活的董女士是北京的一名研究生,她去香港旅游之前會把自己和H戚朋友需要買的東西列個清單,順便做了個代購,她說這樣既能旅游還能補貼部分費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經濟實力上“90后”在消費能力上肯定是不及“80后”的,但是卻對產品的品質有著很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重視高品質、高性價比,更需要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0后”對于口碑評價與服務質量最為重視,力圖獲得更好的旅行體驗和更高的性價比。
最愛西部風光和文化
云南是最多的選擇!
經市場研究、國家旅游局統計表明,最受“90后”喜愛的國內旅游的地方應該就是中國西部,如的拉薩,云南的麗江、大理,四川的成都、稻城亞丁,青海與新疆等,這些地方都能夠很好的將自己放空。
“由于在京的快節奏生活和工作,迫于工作上的壓力,好不容易逮到一個閑暇的機會,便就想去云南大理放空自己,環洱海騎行是在外旅游最開心最放松的時候?!毕嗥既ツ甑恼麄€暑假都在云南旅游,從昆明到麗江、大理、香格里拉,之后她又去了拉薩。今年7月份,還計劃去青海、新疆。與北上廣深等大都市相比,“90后”相比于人文風光,他們這一類人更喜歡的是自然風景。能夠自由的呼吸大自然的空氣,也能夠更好的釋放自己的那種壓抑的情緒。
境外目的地當中,日本將是成為90后更加想去的地方。動漫、日劇、飲食等流行元素深刻影響著在國際多元文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90后”,而“90后”最想去的國家還包括英國、法國、瑞士等西歐和北歐的國家。
在出行前,56%的“90后”會閱讀攻略或游記,也只有百分之五的消費群體真正意義上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之前會采取多種方式了解當地文化,包括閱讀相關書籍、看相關影視劇、與當地人深度交流、學習當地語言等?!傲私猱數匚幕浅1匾??!痹诒本┳x研的田晨旭這么說,“你只有了解了文化,才能深入感受到當地的風俗,這是在有限資源下盡量深度游的一種方式?!?/p>
自由旅行方式多樣
調查顯示,“90后”希望一年能旅行3次,但由于時間或者經濟上的限制,他們每年只只有一次或者兩次的外地旅游。為了更好的爭取旅游時間和旅游的機會,“90后”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旅游方式。南京大學在讀研究生李朗青去年7到8月在北海的一家青旅做義工,她和老板約定每天工作的時間,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由自己支配的,這樣她就可以在青旅住下來。報告數據顯示,39%的“90后”表示可以考慮做義工的方式在另一座城市旅游,工作玩耍兩不耽誤,35%曾有過“辭掉工作,成為自由職業者”的想法。
Ps:然而,真的能夠得到自由職業者的人卻寥寥無幾,譬如作者這樣的自由撰稿人。據媒體報道,新西蘭面向中國18至30歲年輕人開放打工度假簽證,去年的1000個名額在放出后兩小時內被一搶而空。很顯然,通過出國做義工的方式來達到旅游的目的正被廣大90后的消費群體所接受。
境外游:追求深度體驗
【關鍵詞】集團、房地產、管理、職能
市場開發部,也稱其為前期發展部、市場發展部、業務拓展部或投資發展部。筆者所在的房地產企業的市場開發部定位為“獲取土地”的部門。本文將著重論述市場開發的職能,并將管理流程貫穿其中。
1.搜集分析信息的職能
1.1關于政策信息
政策信息包括政府關于土地出讓、金融和經濟調控、房地產相關稅收和銷售等領域的各項規定,特別是經濟風向和金融杠桿對行業走勢影響舉足輕重,作為“拿地”部門,在哪開發、開發什么物業,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受到政策導向的影響。
1.2關于市場信息
房地產市場信息主要是指銷售數據,包括銷售項目的面積、價格、去化速度,持有項目的租金、租售比、空置率等,既有宏觀整體市場數據走向,也有微觀可比項目的數據。
1.3關于土地信息
土地信息的搜集,可從各地政府的國土資源局的土地儲備中心官方網站上找到,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國土資源(http:///default.aspx)的土地管理頻道下有土地交易信息查詢,可以下載出讓公告、交易結果,可以查詢即將入市的地塊和正在交易的地塊。通過土地推出量、成交量、成交價格的分析,可以預測目標土地的獲取價格,為決策層決定價格區間提供依據。
1.4數據分析的必要性
數據分析應該是土地獲取部門最重要、且持之以恒的工作,其可以量化,通過分析數據,及時了解行業走向,為企業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投資方向提供數據依據。
現在有專門公司進行數據搜集和分析,簡化了實地采集第一手資料的過程,但是開發部門依然需要對已有數據進行篩選、分類、分析,為本企業所用,結合企業優劣勢。
數據分析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導項目定位的重要依據,是經濟測算的假設基礎,是市場比較法的數據來源,沒有了數據分析,一切可行性研究皆淪為空談和虛假,只有建立在真實可靠的數據和分析比較基礎上的結論,才是科學可依的。
2.項目調研與論證的職能
2.1項目調研
在項目初期,組織以市場、營銷、成本、設計和項目管理為團隊的工作組,對項目進行實地調研,調研范圍包括,地塊本身、周邊市場、當地政策等內容,項目調研的目的是為項目論證提供依據。
2.2項目論證-可行性研究報告
常用的項目論證方式就是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般可行性研究報告分為10大部分:項目概況、房地產市場及土地市場、項目運作方式、項目優劣勢分析、項目定位、概念規劃設計、融資方案、經濟測算、法律等風險分析、拿地建議。
項目概況主要包括項目位置、項目指標(面積、容積率、用地性質)、地塊現狀、項目交通情況、周邊教育商業等配套設施。
房地產及土地市場分析,主要是項目所在城市及區域的整體房地產和土地市場分析,及具有可比性的項目和土地項目分析。房地產市場分析是通過近幾年的市場在售項目的銷售金額、面積等數據,分析城市和區域的房地產發展趨勢,預測項目未來銷售情況;土地市場分析是通過近幾年土地成交面積和金額等數據、政府推地情況,預測合理的土地項目獲取價格。
項目運作方式主要是分析收購、合作等除招拍掛獲取項目以外的特殊土地取得方式的運作方式,包括取得的方式、合作方式、如何經營等,運作方式的確定影響到后面經濟測算的假設條件。
項目優劣勢分析主要是指SWOT的分析,是確定項目是否符合企業拿地意向的條件之一,并且提供規避風險和劣勢的方法。
項目定位和項目概念規劃設計從之前的分析中引導出來的,對項目進一步的落地。定位由公司營銷團隊從形象定位、產品定位、價格定位幾個方面提出,在項目定位前置的要求下,可研階段要確定項目物業配比、戶型配比、各戶型面積、開盤價格、銷售增長率、去化率;自持物業要確定運營和經營模式。規劃設計由設計團隊從樓座排列方案、日照分析、地下車庫和人防等面積配比等方面做出最優的設計。
融資方案在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中顯得越發重要起來,其原因是國內的房地產行業從單一的銀行抵押貸款發展到目前多渠道融資,特別利用股權債權的基金和信托融資,現在又隨著混合所有制的興起,民間資本越來愈多的被房地產行業利用起來。
經濟測算是在上面各種假設條件之下,對項目做得模擬運行可行性測算,通過經濟測算得出項目的成本、投資、收入等,算出項目的盈利水平,一般招拍掛項目的經濟測算要進行敏感性分析在不同土地成本下的盈利能力。每個公司有自身的考察指標,一般包括凈利潤和自有資金盈利能力、全投資內部收益率等。
除通過市場出讓獲取的項目以外,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取得的項目還需進行法律風險分析,包括財務、法律等盡職調查結果。
根據以上9大板塊的分析,最終開發人員會給出是否獲取土地或如何獲取土地的建議方案,用于集團層面的投資決策。
3.項目審議與申報的職能
作為二級管控的集團公司,開發職能放在集團,投資決策由集團董事會決策,作為集團職能部門之一的開發部,則負責項目的上會申報。
3.1初步審核
二級公司上報的項目信息,集團開發部要進行初步篩選,篩選的原則是根據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和開發戰略以及本年的開發思路。
一般企業戰略部每年底都會對企業下一年的發展路線做出指引,在中長期戰略的基礎上,每年的開發思路都會有調整,例如開發區域、開發物業類型等。
當房地產的黃金十年過去,隨之而來的專業化使得房企制定戰略的正確與否變得尤為重要,例如,很多企業開始探討走專業化道路,有的專攻旅游文化地產,有的走商業運營道路,有的主要在一線城市拿項目,有的有資源更愿意在二三線城市深耕造城,這都屬于企業戰略,也是評判項目初審的必要條件,不符合戰略的自然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
3.2項目立項
經過初步審核,進入立項環節,立項決策是集團層面的決策,只有經過立項決策的項目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
3.2.1盡職調查
盡職調查是針對收購項目進行的,至少從財務、法律和市場三個方面對收購公司或項目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規避項目收購的各項風險。
3.2.2投資協議
投資協議一般由公司的法律和市場開發部在盡職調查的同時或之后協同展開,內容大致包括協議專業詞語定義、項目基本情況、合作前提、合作模式、股權處理方案、各方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爭議處理、保密條款等。房地產行業涉及的投資協議一般包括《投資意向書》、《框架協議》、《合作協議》、《股權轉讓協議》等。
3.3可研評審
集團市場開發部組織集團本部相關部門、區域及直屬項目公司、行業專業人士聯合會審《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形成《項目綜合評審紀要》,整體上討論項目定位、經濟分析是否準確,開發進度、產品設計、成本核算、營銷方案是否合理,風險分析及規避措施是否到位。
3.4可研上會及投資決策
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后,由市場開發部組織開展綜合評審工作,根據評審意見進行調整完善,經集團公司領導審核后上報集團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董事會研究決策,根據投資規模的大小,最終投資決策由最高董事會決議。
4.結束語
本文通過分析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的市場開發管理工作,從開發職能、開發流程方面對開發管理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重大活動;經濟影響;研究方法;研究述評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8)04―0088―09
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個國家舉辦重大活動(Mega-events)和標志性事件(Hallmark events)的競爭日益加劇(Baade,1996),準備一份令人信服的經濟影響陳述已成為任何地區或城市在申辦奧運會和大多數其他重大體育賽事時的一項基礎性工作(Madden,Crowe,1998)。在這種背景下,對重大活動的影響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評估成為國際活動研究的重要內容和前沿課題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重大活動對舉辦地的影響包括社會影響、遺留設施、旅游業增長以及經濟影響等諸多方面,而且學術界對奧運會等活動的后續社會效應的研究歷史更長,但更加關注經濟影響的現有研究成果仍居多數(Brown,Massey,2001)。本文將對西方的重大活動經濟影響研究成果做一次全面梳理,分析其發展現狀并指出存在不足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對國內學術界有所啟發,同時為國內正在或將要舉辦各種大型活動的城市提供指導。
一、對重大活動經濟影響的界定
早在1992年,特克和凱爾希(Turco,Kelsey,1992)就對體育活動的經濟影響進行了界定:由體育賽事或設施所引起的支出給舉辦地經濟帶來的變化(net economic change),其中,經濟收益是指由體育賽事直接引起的參觀者在舉辦地的額外花費(additional expenditure),這一定義受到了英國體育部等許多部門和機構的認可。例如,英國體育部認為,對于主辦城市而言,一次大型體育賽事的經濟影響是指發生在主辦城市的額外消費的總量,而這些消費都由該賽事直接或間接導致(UK Sport,2005)。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 HouseCoopers,2004)于2004年6月的《歐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把舉辦奧運會的財務影響(financialimpact)和更大范圍內奧運會的經濟影響(widereconomic impact)區別開是十分重要的,前者特指主辦城市組委會的盈虧平衡情況,即舉辦奧運會的財務成本能否從奧運會的直接收益中得到補償(見表1);后者則指由相關因素所帶來的奧運會對總體經濟的影響,譬如旅游業實現增長、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城市知名度提高等。
二、主要研究內容
國外學術界、咨詢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在重大活動特別是體育賽事經濟影響方面的成果很多,研究內容也十分龐雜。概括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6個方面:
1,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當獲得奧運會的舉辦權時,一大筆新的資金將會流入舉辦城市、地區或全國參與經濟循環,而如果不是因為奧運會,這筆流入的資金可能并不會產生,舉辦奧運會的經濟效應便是這樣發生的(Crompton,1995)。InterVISTAS咨詢公司(InterVISTAS,2002)在呈送給不列顛哥倫比亞奧組委的一份經濟影響分析報告中提出,2010年冬奧會的經濟影響主要由3個方面的支出來激活:(1)奧組委的成本,即各種直接投資和與比賽直接相關的成本;(2)非組委會的成本,即為了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各種服務和設施的成本;(3)觀眾和旅游者的消費。該報告專門用一章對國內外觀眾和旅游者的消費結構進行了分析。
貝德和馬薩遜(Baade,Matheson,2000)研究了第33屆超級杯(super Bowl)給佛羅里達州南部帶來的凈收入和就業機會,并指出美國橄欖球聯盟(NFL)夸大了超級杯的經濟影響。布魯耐特和蒂利(Brunet,2005;Tilley,2006)先后對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經濟影響做了全面分析。伊利諾伊州大學區域經濟應用研究所(the Regional Economics Applications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分析了2016年奧運會可能對芝加哥大都市區經濟帶來的影響(Meyer,2006)。
2,對其他地區經濟的影響
梅頓和克勞爾(Madden,Crowe,1998)在評估悉尼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時,把新南威爾士州和其他5個州所受的影響做了比較分析。他們指出,在整個研究周期(1994―2005),奧運會對澳大利亞GDP和家庭消費影響的現值分別達到61億澳元和21億澳元,但基本上所有的收益都發生在新南威爾士州,其他5個州收到的經濟凈收益很小。
謝樂、斯陶夫和畢葛(Scherer,Strauf,Bieger,2003)認為,在測量重大活動的經濟影響時,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考慮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他們在分析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經濟效應時,不僅研究了達沃斯所受的影響,還充分考慮到了格勞寶登州和瑞士其他地區。他們的研究發現,一年一度WEF的經濟影響不僅集中于達沃斯,還有50%的總收入發生在達沃斯以外的地區,而且受益最大的行業是交通、企業服務和飯店餐飲。
東英格蘭地區發展局(East of EnglandDevelopment Agency,2006)就2012年奧運會(the2012 Olympic Games)對本地區的經濟影響進行了專門研究,為采取進一步的對策奠定基礎。研究表明,如果在關鍵環節上進行適當干預,東英格蘭地區的積極經濟影響將可能超過6億英鎊,反之,由于勞動力和專業人才流失可能會給本地區帶來負面影響。
3,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盡管與非旅游專業的研究者相比,專業旅游刊物對事件及事件旅游的關注要晚得多,但由于各類重大活動都對舉辦地旅游業發展有直接影響,旅游學界對重大活動的關注和研究顯得順理成章,而且發展十分迅猛。事實上,早在1987年,國際旅游科學專家協會(AIEST)就舉行了以“重大事件的影響和角色及其在區域與國家旅游業發展中的吸引力”為主題的第37屆大會,專門討論重大事件對地區旅游業的影響和作用(Jafaft,1988)。
國內學者戴光全對活動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活動管理》(Event Management,其前身為FestivalManagement&Event Tourism)上登載的文章(1994― 2002)按照關鍵詞進行了分類統計,在17個內容小類中,對活動的影響研究占到了259個(次)關鍵詞的11.6%,僅次于對活動吸引物的研究。從1999年2月到2006年10月,國際著名旅游學術期刊《旅游研究》(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共刊登了220篇內容涉及活動(events)的論文,其中,有10篇在文章標題中就有“events”(戴光全,2005)。
關于重大活動對旅游業的影響研究中,對有效旅游者和有效花費的測定一直是學術界關心的話題。例如,早期的一些研究報告預測2002年世界杯將為日本和韓國帶來100萬人次以上的旅游者,但事實證明游客數量普遍被樂觀估計了。2006年,歐洲旅游經理人協會(ETOA,2006)也了一份研究報告,明確提出奧運主辦國家的旅游業并不像人們廣為認知的那樣能實現長期的繁榮,而是在奧運會前后的幾年內出現下降。另外,奧運會等重大活動對旅游業的影響效果與旅游部門的努力緊密相關。英屬哥倫比亞省體育、科學和企業家(CapitalPmiects Branch,2002)研究了4種不同旅游營銷水平下(低、一般、較好和最好)2010年冬季奧運會的總體經濟影響和增加經濟影響(除去本地居民和英屬哥倫比亞省及溫哥華市政府的支出部分的影響),結果發現在不同情景下GDP、就業和稅收所受的影響都有較大差別。
4,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普華永道(Pricewater House Coopers,2004)以交通和設施、飯店業、建筑業、公共消費、私人消費、GDP等指標的增長率變化為基礎,深入分析了巴塞羅那奧運會、亞特蘭大奧運會、悉尼奧運會對主辦城市或國家的經濟影響后,并得出了很有意思的結論:總的來說,奧運后經濟明顯減速的證據并不充分;盡管從理論上來分析,那些與賽事關聯程度較高的行業增長率在賽后會明顯降低,然而,這些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整體比重相對較小,總的產出增長似乎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取決于舉辦城市的經濟規模和為籌備奧運會而投入資金的多少。
Market Economics公司(Market Economics,2003)對比分析了2003年和2000年美洲杯帆船賽對新西蘭的經濟影響(用2003年的投入一產出模型對2000年的數據進行了處理),研究結果表明變化主要集中在住宿、航空、建筑以及造船與配套服務4個行業。例如,2000年花在建設方面的費用達到6600萬美元,占到直接支出總額的14%,而2003年降至2100萬美元,只占到直接支出總額的4%;但與此同時,造船與配套服務在直接支出總額中所占的比例由2000年的13%(6300萬美元)上升為2003年的24%(1.29億美元)。
5,對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
盡管舉辦奧運會的及時經濟影響(immediateeconomic impact)很明顯,但由旅游增長和商業發展所帶來的長期效應要遠遠超出17天的重大活動本身。一屆在預算范圍內成功舉辦的奧運會可以為舉辦城市帶來積極的影響,這種遺留效應主要以下面一些形式出現:新建或經過更新的設施和場館;新的或改進后的基礎設施;國際知名度提升;迅速提高的國際美譽度;旅游業增長;新的貿易、投資和營銷機會;體育運動的參與性增強。譬如,在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一般,但自從悉尼贏得奧運會的舉辦權后,澳大利亞旅游業開始變得與眾不同(Australian Tourist Commission,2001)。
謝樂、斯陶夫等人(Scherer,Strauf,Bieger,2003)在詳細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世界經濟論壇對達沃斯和瑞士形象的影響,并根據國內外媒體報道的廣告價值將其折算為一個具體的數值。格萊頓(Gratton,2000)在研究重大體育賽事的經濟作用時指出,每年一度的足協杯、溫布爾頓網球賽等知名體育比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外旅游者和全球電視觀眾,這些比賽在英國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英國在國際體育界的地位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霍恩和曼贊雷特爾(Home,Manzenreiter,2004)重點從3個方面研究了2002年世界杯對日本和韓國相關城市的影響:2002年世界杯為區域政治經濟帶來的特定影響;重大體育賽事在地區形象塑造和促銷方面所起的作用;如何對這樣的重大活動進行國際化操作。他們的研究結果解釋了預期影響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并揭示了重大活動對于不同群體的意義?;舳?Home,2004)還從2002年世界杯與現代日本社會和足球設施發展關系的角度,對國際和地方之間的關聯性特別是對“實質上是誰控制了這次全球性的體育賽事,舉辦地的成本和收益究竟是多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6,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國外現有的重大活動經濟影響研究大都把重點放在長期效益上,包括新建的活動場館和基礎設施、城市復興、舉辦城市的國際知名度提高、旅游業增長、公共福利得到改善、就業機會增加以及產生新的商業機會等(Ritchie,Aitken,1984;Hall,1987;Kang,1988;Robin,1988;Walle,1996;French,Disher,1997)。事實上,舉辦重大活動也有很多潛在的負面影響,譬如要支付高額的公共體育設施建造成本、出現擁擠問題、旅游者人數減少、房租上漲、就業需求臨時增加等(Hiller,1990;Darcy,Veal,1994;Mount,Leroux,1994;Leiper,1997;Spilling,1998)。
有不少學者深入研究了重大活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例如,貝德和戴爾、諾爾和茲姆巴李斯特(Baade,Dye,1990;Noll,Zimbalist,1997)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把“體育戰略”(包括修建體育設施、舉辦體育賽事等)作為經濟和城市發展的發動機,效果并不好;弗蘭切和蒂歇爾(French,Disher,1997)就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對城市新一輪發展尤其是中央商務區發展的動力作用提出了質疑;伯曼和蒂利(Bohlmann,2006;Tilley,2006)基于經濟影響分析結果,提出了南非舉辦2010年世界杯需要注意的問題。
三、研究方法
為了判定和量化舉辦一次大型活動的經濟影響,在研究方法上經濟學家們必須運用某種模型。在已經公開發表的現有研究成果中,兩種主要方法使用次數最多,即投入一產出分析和CGE模型(Kasimati,2003)。為了更詳細地介紹國外重大活動經濟影響的研究方法并便于表述,筆者將其概括為以下5類:
1,成本一收益分析
為了判斷一次活動從收支平衡上來講是否值得,組織者必須進行成本一收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只有掌握了活動的經濟凈收益情況,政府部門才可能對是否支持該活動做出正確的決定(Dwyer,Forsyth,2005)。然而,要量化分析舉辦奧運會的成本和收益幾乎會涉及成本一收益理論的每一個方面。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后,許多研究成果將成本一收益分析引入奧運會的經濟影響評估中(McHugh,2006)。
麥克胡(McHugh,2006)提出,一次全面而嚴格的奧運會成本一收益分析應該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有一個將相關成本和收益歸為“賽事類”或“基礎設施類”的指導性框架;明確對相關基礎設施項目的處理原則;評估奧運會觀光(the Olympic Spectacle)的凈收益;評估奧運會給當地居民帶來的自豪感的凈收益;評價奧運引致旅游(induced Olympic Tourism)的凈收益。他還從全國的角度,利用成本一收益法分析了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的經濟影響,其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采用最樂觀的測算,這屆奧運會的凈收益也是負面的,虧損1.01億加元(2002年的價格)。
大多數現有相關研究成果都采用了投入一產出模型,并假設主要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是線性的,即使在發生大的震蕩譬如舉辦奧運會期間也是如此,這樣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供給短缺或規模經濟等現象,從而有可能得出一些帶有誤導性的結論(Pricewater House Coopers,2004)。例如,科西艾特(Kurscheidt,2006)利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評估了2006年世界杯給德國帶來的經濟效益,其研究結果表明:盡管從世界杯的發展歷史來看,2006年德國世界杯的經濟收入呈現出令人樂觀的趨勢,但仍然要比活動組織者所預想的收入水平低很多。
2,投入一產出分析
1993年,在悉尼正式申辦奧運會之前,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KPMG)運用評估標志性活動(hallmark events)的區域經濟影響的最常用方法――單一地區投入一產出分析,研究了奧運會可能給澳大利亞帶來的經濟影響(Marwick,1993)。這種方法也被廣泛地運用于以前的奧運會影響研究中,例如,哈姆弗瑞斯和普朗麥(Humphreys,Plummer,1992)研究亞特蘭大奧運會對佐治亞州的經濟影響時也運用了投入一產出分析。InterVISTAS咨詢公司(InterVISTAS,2002)也利用投入一產出模型對2010年冬奧會的直接、間接和引致影響進行了預測,并對投入一產出模型的局限性進行了說明。
投入一產出分析具有過程清晰、操作簡單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概括而言,這種分析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忽略了經濟過程中的各種約束,比如供給約束、政府預算約束、貿易支付差額約束等。這些局限性容易導致對間接效益的估算被夸大,若從全國層面上來看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Madden,Crowe,1998)。另外,投入一產出分析結果的精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入一產出表的選擇。例如,McDermott公司對2000年美洲杯帆船賽的經濟影響進行過評估,Market Economics有限公司也就2003年美洲杯帆船賽做過一個類似的研究,兩者都利用了投入一產出模型和乘數分析,不同的是后一項研究采用了新西蘭統計局于2001年的投入一產出表(基于1995/1996年的調查),因而乘數效應相對較小(Market Economics Ltd,2003)。
貝爾金和沙利布雷爾(Belkin,Celebrezze.2004)在分析紐約體育會展中心舉辦展覽會等大型活動對紐約市經濟與財政的影響時,主要運用了投入一產出分析法。但他們具體比較了分別使用地區投入一產出模型系統(RIMS II)和明尼蘇達IMPLAN集團投入一產出模型進行分析的結果,并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生產、建設、財政、硬件設施和商業服務等方面使用RIMS II進行分析時的乘數更大。而在那些受旅游者消費行為影響較大的行業,如住宿、娛樂、餐飲、零售貿易等,使用第二種模型分析時得出的乘數更大。
3,對投入一產出分析的改進
對重大活動的經濟影響分析最后往往要借助傳統的投入一產出模型,從而得出有關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和引致影響的結論,但很少有研究者對此提出質疑。代爾和弗賽斯指出,投入一產出模型主要有以下缺點:(1)因為忽略活動的消極作用和資源約束,容易夸大重大活動對舉辦地內外部的影響;(2)忽視了非旅游行業的反饋效應;(3)不能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正確的依據(Dwyer,Forsyth,2004)。
泰拉爾和約翰斯頓(rrvrrell,Johnston,2001)提出了一套對旅游節慶活動的直接經濟影響進行評估的標準方法,該方法能將那些十分關鍵但又經常被忽視的問題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其中,包括如何區分旅游業的總體影響和旅游節慶活動的影響。他們指出,使用I-O模型進行旅游事件的影響評價時很容易出錯,特別是運用于那些其他旅游景點(吸引物)占主導的地區譬如游客量本來就很大的濱海地區時,表現更為明顯。丹尼斯(Daniels,2004)也對I―O模型進行了拓展,提出一種新的分析方法――職業導向模型(Occupation-based Modeling),并以一次青年壘球公開賽為例,利用該模型分析了這次活動對當地工資變化的影響。
4,CGE(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克服了以前一些分析技術的局限性,并能提供更多相關經濟變量方面的信息,正因為如此,在過去20多年里,CGE模型在澳大利亞一直是進行政策分析的主要工具。1996年,吉斯賽克和梅頓(Giesecke,Madden,1997)論證了多地區CGE模型在標志性事件分析中的運用,從那以后這種方法被逐步拓展,并被用于兩項重大事件的經濟影響研究中,即2000年悉尼奧運會以及被提議的2002年世博會(Madden,2002)。
關于悉尼奧運會、倫敦奧運會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都基于CGE模型,這種方法綜合了生產方的投入一產出結構和允許動態調整的行為函數,因而遠比I―O模型復雜,而且,即使是動態的CGE模型也必須做一些簡化的假設,因而不能全面考慮所有可能發生的經濟影響。例如,安德森(Anderson,1999)利用CGE模型對澳大利亞可能從奧運會中真正享有的旅游收益做了預測,但由于沒有充分考慮那些因為奧運會而避開澳大利亞的旅游者,研究結果中的旅游收益被夸大了(Madden,2002);布雷克(Blake,2005)運用CGE模型估算了2012年奧運 會對英國和倫敦的經濟凈效益,結果表明盡管凈效益要比以前的研究成果所宣稱的總效益??;畢馬威國際咨詢公司(KPMG,2006)也采用CGE模型分析了2006墨爾本英聯邦運動會對維多利亞州的經濟影響。
代爾等人(Dwyer、Forsyth,spurr,2006)還利用CGE模型對一個活動案例的經濟影響進行了估算,然后將其與利用傳統的投入一產出法(I―OAnalysis)得到的評估值進行比較,進而得出了明確的結論:由于具有更強的綜合性,CGE模型在重大活動的影響評估方面有更廣闊的運用空間。他們還專門闡釋了如何運用CGE模型來分析特殊活動的經濟影響,包括估算活動的替代效應、對地方財政的影響、地區內影響以及州際影響等;他們提出,重大活動的影響效果取決于地方及全國的資源市場與產品、服務市場的整合程度。
5,問卷調查分析
嚴格來說,問卷調查分析只是分析重大活動經濟影響時的一種具體手段,然而,上文所提到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投入一產出分析、CGE模型等研究方法都離不開問卷調查的支持。問卷調查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估算重大活動給舉辦地帶來的有效旅游者和有效花費,從而剝離舉辦城市或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旅游業發展中重大活動的作用部分。
英國體育部(UK SPORT,2005)出版的兩本書籍The Economics――A Guide to Measuring theEconomic Impact of Events和The Economic Impact ofMajor Events:Measuring Success都詳細介紹了測量重大活動經濟影響的方法和技巧。他們認為,通過一些相對簡單的研究方法便可以測算由重大活動導致的額外消費,包括問卷調查、案頭研究和深度訪問等,而這種額外消費是估算地方經濟和就業增量的基礎,這使得重大活動對地方經濟的影響評估過程在統計學上也更具科學性。
格萊頓等人(Gratton et al,2000)通過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重大體育賽事的經濟影響。他們以6個體育賽事為例,向參加活動的觀眾發放了4360份調查問卷,并從舉辦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門和酒店獲得了大量信息,這些調查結果用于測算觀眾的消費情況;他們還利用比例乘數方法估算了活動所創造的收入和職位數量。
由上文可知,國外在重大活動的經濟影響研究領域已經有了相當一批成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豐富多樣,但主要可分為投入一產出和CGE模型兩大類。以奧運會為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表2所示。
四、存在的問題
綜合分析相關研究成果,國外學術界和相關政府部門在重大活動的經濟影響研究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4點:
1,賽后研究成果太少
絕大多數關于奧運會的現有經濟影響研究都是在賽前完成的,這種研究偏向于預測可能的經濟影響而不是進行賽后的經濟評價,因而在估算賽事的成本和收益時都存在較大的誤差。關于奧運會經濟影響的賽后研究的確是鳳毛麟角,有學者做過洛杉磯和亞特蘭大奧運會的賽后研究,結果表明上述兩屆奧運會的就業效應要明顯低于一項官方賽前研究所聲稱的水平,而且任何增長都是暫時的;1984年,參觀洛杉磯奧運會的旅游者達到40萬人次,只是預測結果的2/3(Baade,Matheson,2004)。
普華永道在2001年曾經向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地區發展部提交過一項賽后研究報告,令人遺憾的是,該研究的初衷并不是為了對悉尼奧運會的凈效應(經濟收益)作總體評價,因而不能與賽前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2,研究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許多政府部門和學者所采取的活動影響評價方法存在3個主要缺點:(1)由于評估技術存在偏差,活動的經濟影響被過高估計了,這導致了那些并不能給地方經濟和就業帶來預期效應的活動仍然得以舉辦;(2)不能把活動對經濟產出和就業的影響與活動的凈收益區別開;(3)因為一個地區的收益往往以對其他地區的負面影響為代價,所以那些并不能給全國經濟帶來凈收益的活動也可能得到支持(Dwyer,Forsyth,2004)。
運用乘數效應來評估重大活動的經濟影響屬于因果關系分析,此時重大活動整體上被贊譽為一種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推動器。重大活動的及時性要求申辦城市迅速采取行動而不是進行純粹的辯論和思考,其一次性容易激發想象力和創新而不是官僚式的程序,其全球焦點是盛大的場面而不是復雜的地方問題,正是這些特點往往會迷惑活動的倡導者和至少一部分重要公眾(Hiller,1998)。另外,為了證明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在政府和組織者就活動利益所做的官方陳述中,有許多指標都是不可測量的,即使是可測量的也僅僅是停留在估算的層次上。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活動影響研究的滯后性(Mules,McDonald,2004;Crompton,McKay,2004)。
3,研究領域有所偏頗
早在1987年,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霍爾(Hall,1987)就撰文指出了當時學術界在標志性活動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其中包括: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經濟領域,而對于非常重要的社會和設施影響(social and physical impacts)的研究成果很少。麥特斯(Matos,2006)也明確提出,全面理解舉辦重大體育活動的多維影響是十分重要的,但現有研究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比較片面,內容主要集中在商業、經濟、基礎設施或政治影響上。
對活動影響的研究應該從活動所承擔的不同角色出發,并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這里的“角色”實際上是指一個活動所涉及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包括組織者、贊助者和合作者以及消費者/游客等,“角度”則是蓋茨所提到的經濟、社區和環境(Getz,1997)。約翰?艾倫(Allen,2002)專門討論了特殊活動的影響問題。他認為,重大活動對舉辦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社會文化影響、物質和環境影響、政治影響以及旅游和經濟影響4個方面,并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了一般性的歸納。
另外,就西方學術界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奧運會仍是重大活動經濟影響研究的中心,世界杯以及全美橄欖球賽(Super Bowl)、美洲杯帆船賽(American Cup)等區域性體育賽事的經濟影響研究相對較少(Humphreys,1994;Baade,Matheson,2000),關于世博會經濟影響的研究則更少。
4,研究區域明顯不平衡
正如霍恩和曼贊雷特爾(Home,Manzenreiter,2004)所言,絕大多數關于重大活動影響的現有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的相關案 例分析,因而2002年世界杯對于活動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為研究兩個亞洲國家共同舉辦的重大體育賽事的影響創造了寶貴的機會。
可喜的是,國外已經有少數學者開始研究發展中國家甚至落后地區舉辦重大活動的影響和對策。例如,馬薩遜和貝德(Matheson,Baade,2004)在發展中國家舉辦重大體育賽事的效益問題方面做了專門研究。他們認為,表面上看來欠發達國家能從長期的增長機會中獲得更大效益,但事實與此相反,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重大體育賽事的前景反而更差,因為這些國家修建專業場館的機會成本更大,而且現代基礎設施的缺乏也要求有更多的投資。
歐文(Owen,2005)比較客觀地分析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對北京的經濟影響。他指出,為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似乎正在投入巨資用于提高場館和基礎設施的水平,如果北京奧運會的組織者把期望建立在往屆奧運會的經濟影響研究上,他們最后肯定會失望;北京奧運會究竟能帶來多大的長期經濟效益,主要取決于奧運場館和基礎設施投資與奧運會后一段時期總體經濟的融合程度。
五、發展趨勢與展望
旅游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游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旅游的實質就是文化交流的一種形式,旅游者從中可以獲得精神與智力的滿足,是―種較高層次的旅游活動,是為了滿足旅游者精神文化需要的高級消費。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十二五”期間乃至更長的時期內,應該著力加快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使其盡快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文化旅游
2009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這是我國第一次將旅游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地位,使得旅游市場得到了進一步激活,旅游業發展的動力進一步增強,旅游業發展的空間進一步開闊。2012年,國家旅游局正式對外頒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游業的實施意見》,意見關于資本方面主要包括:堅持旅游業向民間資本全方位開放;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旅游業;為民間旅游投資創造良好環境;加強對民間投資的服務和管理。
根據新元文智集團《2013年5月旅游產業月度監測報告》顯示,旅游局重點提倡文明旅游,繼續為出境游提供良好政策環境。旅游景區門票經濟顯現。同時,注重文物旅游景區中文物保護工作。當前,園區競爭已從拼政策、拼市場演變到拼實力的階段。做強龍頭企業,做長產業鏈,做強品牌,是提升園區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港澳游簽注恢復同時申請,臺擬開放大陸客赴臺多次簽。
目前我國文化旅游總體上呈現全面、快速發展的形勢,但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重視。如仍然有不少地方認為文化旅游是軟指標,未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高度來認識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作用;文化旅游產業賴以發展的各類文化旅游資源為多部門管理,難于協調;現行的法律法規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求,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產業鏈短,市場開發不足,缺少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等。
吸引社會資本的注入,首先要看項目的價值。這個價值可以體現在直接盈利上,也可以體現在品牌效應上,文化旅游地點的選擇、政府的支持力度、資本的構成情況、管理運營是否合理、中長期計劃、投資與回報等等都是非常有說服力的籌碼,簡言之,想得到社會資本的注入,首先要自己明確項目的價值及能為投資者帶來的好處,如果這個平衡點找不到,就只能期待慈善家給些資助了。
資本運作帶給旅游企業質的飛躍
資本運作是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決定的,市場配置資源即要求各生產要素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和企業之間進行流動,從而達成資源有效配置的動態優化。我國旅游企業的組織結構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只有極少數大企業,而且規模也偏小。由于我國知名企業集團規模太小、產品單一,無法同世界大企業相抗衡。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途徑就是依靠推進資本運營。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把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組織結構,轉變為以大企業為龍頭的組織結構,從而促進龍頭企業產品結構的優化組合:擴大龍頭企業的規模,提高市場占有份額.擴大市場的影響力;促進不同優勢企業之間的互補,使重組后的企業既有市場,又有領先技術和發展后勁; 提高規模效益,以增強產品開發和創新的經濟實力,帶動產業整體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我國旅游企業分散經營,規模狹小,導致資源嚴重浪費和規模不經濟。規模不經濟是制約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限制因素。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擴大企業規模來進行,也可以通過旅游業上下生產環節各部門聯合,取得聯合規模效益。但是,旅游企業目前的資本投入、技術投入、人力投入、市場容量等各種資源有限,企業不可能通過自己的實力來擴大規模,而資本運作為其提供了一條捷徑。企業通過資本運營向集團化發展,已成為當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新動態,旅游企業集團化是適應旅游業社會分工、專業化協作、網絡化連鎖式服務走向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由旅游業的特點和市場競爭環境所決定的。
在我國,由于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等弊端,再加上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還處在早期階段,旅游企業大多是單體經營,地域性色彩濃重,兼并、收購、聯合等企業組織調整行為受到體制性因素和市場發育不成熟的影響而成效不大?!靶紊⑸褚采ⅰ钡漠a業組織特征使得企業無法有效利用規模經濟提高自己的經營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必然導致我國旅游產業的弱小。無論是從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贏利能力角度看,還是從業務地點分布、業務類型多樣性角度看,我國旅游企業與國外有競爭力的旅游企業相比較還存在相當巨大的差距。發達國家的旅游企業往往通過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依靠各種各樣的集團化和聯合――既包括了本行業內部的聯合,也包括行業間的聯合;既包括了組織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等涉及產權整合的聯合,也包括了聯盟、特許經營、管理合同等不涉及產權的聯合來克服旅游產業組織中“小”、“散”的不利因素,從而造就了眾多強大的旅游企業集團。
我國旅游產業投資特點
旅游資源結構多樣,相應的產權結構復雜,法律法規滯后大型景區內的旅游資源(資產)多樣,其所有權結構比較復雜,一般可以分為資源性資產(景點)、經營性資產(提供輔助服務的資產,比如房屋、設施等)、公益性資產(道路橋梁,本地居民和游客共享的公共設施)、土地植被等資源、產權不明的其他資產等五類。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門有旅游局、建設部、宗教局、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土局、林業局、環保局、文物局等,部委都對以上類型的資產擁有不同程度的產權、管理權,而相應的法律存在缺位現象,從而給旅游業的發展帶來較高的協調成本和交易成本。
旅游業發展給區域經濟帶來的經濟產出對區域經濟帶有明顯的拉動作用,投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通常被分解到各個產業部門中,其利潤產出和投人不相 對應,這種現象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完善和旅游目的地營銷方面表現尤其明顯。旅游開發或者旅游產業整合都需要投人大量的資金,如果是景區開發類型的項目其投人產出的周期較長,這在一定程度對資金規模都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在旅游產業整合過程中涉及的資產重組、股權回購、債務安排,信用結構設計都需要強大的資本支持。
旅游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項橫向產業,需要關聯產業的支持,并且相關產業的關聯度不一,產業價值鏈各異,這就需要旅游投資具備自己的特色和專長,才能夠實現提高產業投資效率。我國旅游資源類型多樣、分布廣闊,同時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在旅游資源富集的西部地區,旅游業的成長一直受到資金不足的困擾而開發不足,另一方面,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資金相對富足,但是旅游資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游過度開發和重復建設。
旅游產業投資內容主體
新元文智集團《2013中國文化旅游產業運營模式與投資研究報告》,對六大文化旅游項目類型的深度研究及10余個重點案例進行全面展示和詳盡分析,是深度與專業企業投資和運營參考工具。
對于任何一個旅游目的地而言,地方政府發展旅游業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其中目的地社會發展是旅游開發和投資的根本目的,旅游經濟發展只是其發展的手段,而環境和生態效益是目的地旅游發展的保障條件,最終促進本地旅游可持續發展。
旅游設施分為旅游上層設施和旅游基礎設施,旅游上層設施主要包括旅游飯店、旅游交通(工具)、旅游景區等方面,而旅游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道路、醫療衛生、郵電、通訊、給排水、供電、供氣等方面的建設。旅游基礎設施投資的回收期長、回報率低,對產業資本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因而只能由地方政府對其進行投資。公共服務機構是為保障國內外游客的合法權益而設立的各種服務機構,如博物館、美術館、國家和地方公園、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咨詢中心、旅游市場監管和治安管理機構等,這些公共服務機構確保旅游者旅游休閑有著舒適安全的旅游環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
為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強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獲取更多的旅游收入,旅游目的地政府借助媒體、旅游節慶、國內外旅游交易會等手段進行促銷,促進本地旅游業快速健康發展。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是旅游資源,但發展最終的動力是人才。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高級人才,培養更多的本地旅游服務人員,目的地政府在旅游高等教育、旅游培訓以及旅游人才的引進方面都要進行大量的投資,以保證旅游業得以長期穩定發展。旅游目的地政府在資金寬裕的情況下可直接參與對旅游景區、旅游娛樂項目、旅游飯店等旅游六要素方面的投資。另外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的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等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資,這些投資基本由本地政府完成。
企業對旅游業進行投資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獲取利潤。旅游企業直接進行旅游產品的生產,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六要素服務。旅游企業也可以對上市旅游企業進行金融投資,購買其股票和債券,以分享上市公司的利潤。就實體投資而言,旅游企業的旅游投資內容主要包括旅游飯店與餐飲項目投資、旅游景區景點項目投資、旅游娛樂項目投資、旅游交通設施投資和旅游商品項目投資。
根據旅游規劃和旅游地發展的需要,旅游企業在旅游目的地建設各種檔次的賓館、度假區、餐廳、風味餐廳、酒吧和咖啡廳、茶館等項目,以滿足旅游目的地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旅游景區景點項目投資是指依托旅游目的地旅游資源所進行的旅游景區景點的開發和建設,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住宿、餐飲、旅游商店、旅游娛樂設施等方面的建設投資;為了豐富旅游目的地旅游內容,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旅游目的地非常重視娛樂方面的投資,如各種舞廳、歌廳、健身房、休閑浴場等方面的投資;為了實現國內外游客的空間位移,必須對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大交通以及旅游目的地區內小交通進行大量投資。其中大交通包括航空運輸、水路運輸、陸路運輸。目前航空運輸基本是由航空公司壟斷,旅游企業主要投資于水上郵輪游艇項目、陸上汽車等運輸工具。同時區內小交通如景區內旅游道路建設、游船碼頭、索道投資也是旅游企業投資的重點;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必須擁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企業可以參與旅游商品的設計、生產、加工與銷售,以豐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內涵。
旅游產業資金來源
旅游業是向旅游者提供旅游產品的行業,旅游活動包括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內容,旅游業的發展也就是這六大方面的協調發展,其中,每一方面都需要投入必要的資金。因此,旅游投資中,資金的籌措十分重要。一項很有前景的旅游項目,有可能由于籌措資金的方式不當或資金成本過高而造成經營虧損。資金籌措的方式是多渠道的,但是籌措資金的方式不同,會直接影響資金的成本水平,影響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旅游投資從資金來源角度,可分為國家投資、銀行貸款、利用外資和發行股票。亦可通過新元文智集團財務顧問幫助撰寫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任務書。
國家投資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首要來源,是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分配于旅游業的投資。國家投資分為基本建設撥款與基建撥改貸兩種形式,其中撥款是國家財政部門按批準的預算對主管部門撥付的預算資金;撥改貸是國家預算安排的投資由財政撥款改為貸款,即國家基本建設貸款。前者是國家無償撥付的,后者需要按確定的利息率償還。1988年起,為保證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和一些重大社會發展項目建設資金來源的穩定,國家建立了基本建設基金制度。它是從國家財政資金中劃撥出來一部分資金用于基本建設的制度。
銀行貸款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的第二個主要渠道。它分為兩種,一是人民幣貸款,二是外匯貸款。然而旅游企業要得到銀行貸款并非易事,按照商業銀行的規定,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經過一定的程序經國家或地方計劃部門審批,然后向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或其他專業銀行辦理貸款。貸款利率除國際商業銀行貸款采取分期按市場利息變化進行調整的浮動利率外,其余均采用適用的固定利率。
利用外資,即利用國外資金進行旅游投資。我國旅游業中利用外資的渠道或方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利用外國政府、銀行、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二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后者包括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外商獨資經營、補償貿易等。利用外資進行旅游基本建設必須經過一定審批程序有計劃地進行,例如,要有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任務書。利用外資的好處是可以彌補國內資金的不足,同時也有助于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促使我國旅游業水平的提高。
旅游企業也可以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股票是企業籌資的重要手段。在我國,企業按照國家的法律,經政府主管機關核準后,可以將資本總額分成若干均等單位,即將股票賣給企業職工或社會公眾。股票是企業在籌資時發給出資并承擔經營風險的人的股份所有權書面憑證,是一種有價證券。利用股票方式籌集資金有兩種情況。
旅游投資有助于社會進步
旅游投資可以擴大就業,提高被投資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旅游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旅游業比發展其他非服務性行業更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每直接就業1人,就能給社會的其他行業(交通、通訊、建筑、商業、園林、副食品生產等)提供5個就業機會。由于我國旅游資源富集地區大都地處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偏遠地區,旅游業的發展,一方面會極大地改善這些地區的對外交通環境,另一方面旅游景區的建設與運營,也為其經濟發展帶來了人力、土地與物資的需求機會,同時還為地方財政擴大了稅源。以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為例:迪慶州以往是一個位于滇、川、藏三省區交界的窮鄉僻壤之地,在1997年成功地推出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后,1997年到2000年,接待游客年均增長29.29%,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72.8%,旅游總收入占全州GDP的30%左右。旅游業的發展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對財政的貢獻率年均提高20%以上,從業人員達1.5萬人,年均遞增20%。
旅游投資可加快被投資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促進文化交流。旅游活動是大量的人流、物資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交匯的過程,國內外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把新的知識、新的信息以及不同的文化帶進來,也給被投資地區人民的思想文化觀念帶來新的沖擊,這有利于打破被投資地區的封閉狀態,增進了當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交往,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旅游投資有利于被投資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旅游經濟開發成功的地方,當地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開發也比較好。這是因為旅游開發與精神文明建設是相輔相成、良性促進的關系。以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的旅游投資開發為例:隨著旅游業的開展和接待外來游客的需要,民族地區一些原先幾乎被人們遺忘了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活動重又得到開發和恢復;傳統的民族手工藝品因市場需求的擴大又得到發展;傳統的民族音樂、舞蹈、戲劇等重又受到重視和發掘;長期瀕臨湮滅的民族歷史建筑重又得到維護和管理等等。所有這些原先幾乎被拋棄的民族文化遺產不僅隨著旅游開發而獲得了新生,而且成為其他地區所沒有的獨特文化資源。它不僅會受到旅游者的青睞,而且也使當地民族增強了對自己本土文化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