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太陽之下范文

        太陽之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太陽之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太陽之下

        第1篇:太陽之下范文

        1.放養地的選擇

        以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水源充足、環境優雅、砂質土壤的果園,林間空地,山坡草地為好。其次是作物收獲后的糧田、菜園也適宜于短期放養。

        2.雞舍、草場、圍欄建設本文由收集整理

        (1)放養地需建有簡易雞舍,主要用于雞夜間棲息和避風雨。本著實用和通風、透光、干燥的原則,可以利用農戶廢棄的房舍、閑置的蔬菜大棚等,稍加修繕改造即可。也可因地制宜,根據雞的生活習性,建簡易的雞舍。建議用木框支架,舍頂用石棉瓦或塑料布蓋頂,棚高設計為2.5 m左右,雞舍內用竹木做成棲架,離開地面0.3 m左右。雞舍面積大小應根據養殖數量確定,一般以15~20只/平方米為宜。

        (2)放養地需建有草場,主要用于雞的自然放養和青飼料的補充,以秋冬季播種為主,春季補充為輔。將荒山荒坡、林下土地翻耕平整、施放底肥,每畝用多年生黑麥草0.5公斤、白三葉0.5公斤、葦狀羊茅0.5公斤、鴨茅2公斤混勻撒播。

        (3)放養地圍欄建設,用網狀鐵絲圍欄高1.5米,水泥柱長2米×0.08米×0.08米,其中埋入土中0.5米,用水泥砂漿固定,載好后,地面上保持1.5米高;水泥柱之間樁距3米,中間用網狀鐵絲網連接固定。

        3.放養最佳時間

        雞在育雛舍內育雛到六周齡左右可以開始放養,但在放養前一周內必須使育雛舍內溫度和外界溫度差調節到零。最好選擇在無風的晴天放養,放養初期,每天2~4 h,以后逐漸延長放養時間,時間以每年4~10月份最好,采用全進全出方式可放養2~3批,每批飼養85~90 d,體重達2 kg左右就可以出欄。

        4.放養模式

        (1)在草場比較寬廣地帶可采取在天然林地草場上放養,早晚進舍補飼,隨著林地草場采食情況進行輪牧放養。(2)在林間空地采取圍欄固定飼養,在林間空地建固定半開放式雞舍,白天自由運動采食,早晚在舍內補飼(以原糧為主),飼養規模一般為500~2000只。

        5.放養方法

        小雞剛開始放養時沒有自由覓食的習慣,要人為的訓練才行。一般是人在前面是拋灑原糧,讓雞隨后搶食,直到雞全部上了山林草場。每天中午還應在山林吹哨拋灑原糧1次,強化訓練,傍晚再用同樣的方法訓導雞歸舍,訓練10 d左右,雞群就建立了條件反射。開始放養的幾天為防應急,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復合維生素。

        6.飼養管理

        育成階段的雞補飼原糧以豆類和玉米為主,保證充足飲水。以后逐步減少補飼次數,一般放養第1周,原糧補給要以自由采食為主;第2周,早、中、晚各補飼1次;第3周開始早、晚各補飼1次;從第4周開始補飼原糧中逐漸增加谷物雜糧比例。

        7.衛生消毒及防疫制度

        每批雞出售后,雞舍用2%燒堿溶液進行地面消毒,并用塑料布密封雞舍用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采取全進全出的制度,每出欄一批雞后,清理消毒場區,并間隔2周后再放養第2批雞,放養1年后要更換放養場地,讓放養過的山林、草場休養生息、自然凈化1年以上,消毒后再放養。還要采用科學免疫接種來預防傳染病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濫用藥物,尤其是雞的生長后期,必須嚴格限制使用高殘留抗生素及其他藥物,以降低成本又確保最終產品達到綠色食品要求,提高價格,增加經濟效益。

        8.嚴防農藥中毒

        在山林和果園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時,應將雞群趕到安全地帶或錯開時間。果園治蟲、防病要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用藥后要間隔7~14 d,才能放養雞。

        9.做好防范工作

        第2篇:太陽之下范文

        有個“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說的是天上原先有10個太陽,是東方天帝的10個兒子,后來被一個叫后羿的神箭手射死9個,現在天上只剩下1個太陽。

        這個神話想象力豐富,但也反映出先民們的一個愚見,他們以為天上多一個或者少一個太陽是像加減一樣簡單的事情:無非多一個太陽,地上更熱,少一個更涼。但是倘若我們吹毛求疵,按現代天文學的眼光來看,那事情遠非那么簡單。

        眾所周知,地球以近乎圓形的軌道繞太陽公轉。想像一下,倘若天上有10個太陽,地球一下子要同時繞10個太陽公轉,那會是什么情景?很可能壓根兒就不存在一條穩定的軌道可供地球運動,地球一下子就栽進某個太陽里去了。即使存在,這條軌道想必也奇形怪狀,地球就好比走迷宮一樣。而且,隨著地球與這10個太陽的距離不斷地變化,地表的氣候勢必也將像萬花筒般變化,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

        10個太陽的情景太難想像了,還是讓我們只設想一下2個太陽的情景吧,這類星系在天文學上叫“雙星系”,在宇宙中并非罕見。

        在星系中,多數恒星生來就是成雙成對出現的。還在不久前,天文學家認為,兩顆恒星周圍由于引力場太復雜,如果有行星,也不可能穩定存在。

        但現在這一觀點受到挑戰。在不同的雙星系中,人們已經發現了十數顆行星,有幾顆行星甚至出現在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的適宜居住帶上。這說明,我們不能像先前一樣簡單地認為雙星系不適合生命棲居而漠視它們。考慮到雙星系在宇宙中很普遍,這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不適宜居住的雙星系

        由于計算上的困難,先前的模型只考慮一種相對簡單的雙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一顆恒星大,一顆恒星小,行星只圍繞大的那一顆恒星公轉,另一顆恒星則遠在幾光年之外。

        如此一來,就行星而言,可以簡化為一個擁有單一恒星的世界,就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只有在考慮這顆行星能否適宜生命居住時,才需要考慮另一顆恒星的影響。

        那么,在此情況下,另一顆恒星會對行星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太陽系的情況。眾所周知,太陽系的最是著名的奧爾特云。這里的天體不僅受太陽引力的牽制(盡管很微弱),還最容易受那些與太陽系擦肩而過的過路恒星的影響。這就使得它們中的一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彗星,以極扁的橢圓軌道不時闖入內太陽系。而且這些闖入的彗星,在奧爾特云里應該屬于相對較大的天體,因為天體越大,受過路恒星引力的影響也越大,越容易偏離自己原先的軌道,做出“極端”的行為來。所幸它們只是一些彗星!

        而在一個擁有兩顆一大一小恒星的雙星系統中,又會怎樣呢?那么很可能,在我們太陽系中扮演彗星角色的天體,就是那另一顆較小的恒星。如果它受過路恒星引力的影響而闖進內層的空間來的話,那后果不堪設想。首先,圍繞那顆大恒星轉的行星很可能在闖進來的小恒星的拉拽下脫離軌道;其次,即使行星運動沒受太大影響,但溫度必將發生急劇的變化,這跟天上突然出現一個太陽的效果是一樣的。

        正是基于這種設想,所以天文學家過去認為此類雙星系不適合外星生命棲居。

        雙星系也可能有生命

        但是前面指的只是擁有一大一小兩顆恒星的雙星系,如果這兩顆恒星大小基本相等,情況又如何呢?最近,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兩位天文學家對這種情況進行了計算機模擬。

        首先,在兩顆恒星大小基本相等的情況下,單獨的任何一顆都不大容易受過路恒星的影響。過路恒星只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動,但不會對系統的內部環境造成威脅。這跟你撞了一下一個啞鈴,它只會作為整體滾動一下,但不會出現兩邊的鐵球彼此靠近的情況一樣。

        第3篇:太陽之下范文

        (1.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北石家莊050011;2.豐南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北唐山063300)

        基金項目: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海產品創新團隊資助。

        作者簡介:王鳳敏(1963-),女,推廣研究員,河北省對蝦、蟹類健康增養殖及配套技術研究崗位專家。E-mail:wfm835@163.com

        馬云聰(1963.10-),男,推廣研究員,豐南片區南美白對蝦綜合試驗推廣站站長。fnqnmjscjs@126.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7.009

        在淡水或鹽堿水養蝦過程中,套養一定規格、數量的草魚,當對蝦發病時,饑餓的草魚將及時吞食病、弱蝦,使病、弱蝦不被健康蝦攝食而引發病害,從而切斷蝦病進一步蔓延的通道,達到防控蝦病的目的。

        1材料與方法

        1.1苗種來源及場地安排

        )本試驗用凡納濱對蝦苗由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豐南區對蝦綜合試驗站提供,苗種體長1.0cm。草魚苗種由養殖場自行培育,規格83g/尾。試驗在豐南區柳樹圈鎮李躍國養殖場進行。

        1.2方案設計

        )本試驗共有3個池塘,試驗池2個、對照池1個,每池面積均為3335m2,水深2~2.5m,每口池塘配3kW增氧機2臺。各池5月19號放養蝦苗,蝦苗密度75萬尾/hm2,試驗池5月14號放養草魚魚種,草魚的密度分別為750尾/hm2、1200尾/hm2。養殖期間分別投喂南美白對蝦、草魚專用餌料。其他管理與常規無異。南美白對蝦、草魚放養情況詳見表1。

        2試驗結果

        )對照池7月31日發病,使用消毒、調水藥物進行控制無效,于8月4日立即組織出池收蝦,養殖時間78d,出塘對蝦規格只有96尾/kg,平均售價30.02元/kg,回捕率22.8%。試驗1號池7月25日對蝦出現空腸拒食現象,使用微生態制劑和碘制劑進行消毒、調水,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至9月5日正常出池,養殖時間110d,出池對蝦規格70尾/kg,平均售價36.59元/kg,回捕率25?2%。試驗2在整個養殖期間未發現蝦病,9月5號正常出塘,養殖時間110d,對蝦規格72尾/kg,平均售價42.14元/kg,回捕率26.6%。詳見表2。

        對蝦出池后,草魚體重1kg左右,如果此時銷售,草魚規格小、口感差,銷售價格低,因此需要進一步投喂管理,直至11月上旬出池,平均售價10元/kg。

        3討論及結論

        )從本次試驗看,放養草魚對防控蝦病蔓延具有明顯的作用。因為對蝦有自相殘食的特點,對照池一旦有個別對蝦發病,很容易被健康蝦吃掉,從而很快引起全池蝦病暴發。因本試驗出塘及時,對照池經濟損失僅1385元。相比之下,試驗池對蝦基本沒有明顯病害。雖然試驗池1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了對蝦拒食、空胃等病狀,但通過消毒池水,增加有益細菌,優化微生態環境等調控措施,水環境良好、穩定,對蝦攝食進入正常,病害沒有暴發起來,養殖堅持到最后的正常出塘時間;試驗池2因為放養草魚數量多,整個養殖期間基本上沒有發現蝦病。

        第4篇:太陽之下范文

        1發病情況

        2006年12月21日,遼寧省肉羊改良繁育中心的1只3歲夏洛萊母羊出現流產,經人工幫助,產下一死胎。6 h后胎衣未排出。

        2臨床病狀

        患羊精神沉郁,虛弱無力,未見其有努責表現。食欲及反芻減弱,體溫正常,胎兒的胎盤大部分與母體相連,僅見部分已經分離的胎衣懸吊于陰門之外。垂附于陰門外的胎衣為暗紫紅色,上附草屑、糞土,具有腐臭味。陰道內流有無色、稀薄的分泌物。

        3治療

        3.1根據發病情況和臨床癥狀,確診為母羊產后子宮收縮乏力,導致胎衣全部不下。

        3.2治療時選用高錳酸鉀沖洗子宮和陰道,直至胎衣排出為止后再用3 d;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每12h 1次,直至胎衣排出為止后再用3 d。

        3.3灌服其它母羊的羊水150 ml,4 h后再灌服1次。

        4預防

        4.1加強妊娠母羊的飼養管理,注意飼料中的精粗比、礦物質與維生素的供應。

        4.2助產時應將指甲剪短磨平,應注意消毒,操作時要小心仔細,防止產道損傷。

        4.3舍飼羊要適當增加運動時間,產前1周要減少精料給量。

        4.4母羊分娩后要讓母羊自己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并盡早讓羔羊吮乳或擠乳。

        5體會

        5.1飼養管理不當和衛生條件差等都可使妊娠母羊發生早產、流產,從而易引起胎衣不下。

        5.2催產素宜早用,羊最好在產后12 h以內注射,超過24 h后,效果不佳。

        5.3妊娠期間應防止各種應激,并嚴格堅持孕期用藥原則。

        5.4若藥物治療有效,盡可能不用手術療法。

        第5篇:太陽之下范文

        關鍵詞稻田;龍蝦;高效;生態;養殖技術

        隨著各地小龍蝦熱的興起,小龍蝦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行情看好,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小龍蝦養殖。小龍蝦養殖一般有池塘主養、蝦蟹混養、魚蝦混養、稻蝦連作等模式,其中稻蝦連作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的養殖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利用農田閑置期進行龍蝦養殖,充分利用農田資源增加單位生產效益,不僅有利于穩定糧食生產;同時還有利于農民增收,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是一個雙贏的模式[1]。無為縣是水稻生產大縣,水稻種植面積達5.33萬hm2,該模式具有廣闊的應用推廣前景。現將稻田龍蝦高效生態養殖技術作一總結,僅供參考。 中國

        1稻田選擇與改造

        稻田養殖龍蝦最好選擇面積在6 666.67 m2以上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好、陽光充足[2]。面積小于6 666.67 m2的稻田可以直接在其四周開挖深0.8~1.2 m、寬1.0~1.5 m的水溝即可;面積大于6 666.67 m2的可視稻田形狀在四周開挖深0.8~1.2 m、寬1.0~1.5 m的水溝,還要在中間開挖出“十”字形的水溝,溝深0.5~0.8 m、寬0.5~0.8 m,所有的開溝都要留有一定的坡比,便于龍蝦活動攝食,且四周的邊埂要比中間稻田面高出0.5 m。平整溝渠,夯實邊埂,進排水口用網過濾,防止敵害進入以及龍蝦逃逸。用生石灰1 125 kg/hm2消毒,清除野雜魚等敵害生物。在四周溝內種植水花生、輪葉黑藻等供龍蝦攝食及隱蔽用。沿田埂四周用網片、石棉網、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設置高40~50 cm的防護欄,防止龍蝦逃跑。

        2蝦種放養

        2.1一般放養模式

        蝦種放養一般有3種模式,即親蝦放養、抱卵蝦放養、幼蝦放養。第1種親蝦放養模式是在中稻收割前1~2個月(7—8月)或中稻收割后(9—10月),于稻田環形溝中放養親蝦300 kg/hm2,親蝦放養后以稻田中的有機碎屑、底棲生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稻茬新芽和水草為食,待水稻收割后再采取秸稈還田并施有機糞肥,以培植餌料生物[3]。該養殖模式一般不需要投喂人工飼料,但是由于龍蝦的繁殖周期較長,蝦苗育成后還需經過3~4個月的越冬,蝦苗生長期較短,因此養成的商品蝦規格較小,產量也不高。第2種是抱卵蝦放養模式,即在水稻收割前1~2個月投放抱卵蝦225 kg/hm2,或在9—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蝦進行孵幼和養殖,抱卵蝦放養前,應在稻田中設置一些人工蝦巢供抱卵蝦越冬用。放養抱卵蝦可縮短幼體孵化期,增加蝦苗和生長期,養成商品蝦規格相對整齊,其效果優于親蝦放養模式。第3種幼蝦放養模式,即每年7—10月放養幼蝦,幼蝦放養前先在稻田中設置人工蝦巢,并施肥培育餌料生物供蝦苗食用,一般放30萬尾/hm2左右,若管理得當,該模式養殖效果較理想。

        2.2多輪放養模式

        在水稻收割前1~2個月(7—8月)往四周溝內投放35 g以上親蝦300 kg/hm2,雌雄比約為2∶1,此時親蝦放養后以稻田中有機碎屑、水生動物、稻茬新芽、水草等為食,不需另外投喂。到9—10月水稻收割后,再投放1 cm蝦苗22.5萬尾/hm2,除施肥培育天然餌料外,還需適當配以人工飼料或廉價的植物性、動物性餌料,以提高養成規格和產量。翌年3—4月再補充投放3~4 cm的幼蝦450 kg/hm2。養殖期間應適時捕大留小,由于龍蝦生長速度不一,適時捕撈可減輕互殘且能降低密度,便于后期補放蝦苗。該模式可以充分挖掘生產潛力,最大發揮養殖效益,一般管理得當的情況下,翌年可收獲成蝦約1 800 kg/hm2,水稻6 000 kg/hm2,平均效益達3萬元/hm2以上。

        3日常管理

        堅持“四定”原則,同時視天氣、水溫、水質及龍蝦吃食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投喂的植物性餌料有馬鈴薯、山芋、玉米、水草等,動物性餌料有野雜魚、螺蚌肉、動物內臟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4]。養殖水質應保持清新,不受污染,不使用菊酯類或有機磷農藥,否則影響龍蝦蛻殼和生長。每隔20 d左右,用生石灰75~150 kg/hm2對水全田潑灑。養殖期間春季水位不低于30 cm,高溫季節和冬季水位不低于1 m,還要根據水質情況施肥,可施漚熟的農家肥(豬、牛、雞糞等)750~1 500 kg/hm2。養殖期間堅持每天巡視,檢查防逃網和進出水口是否完好,檢中稻草人是否完好等。由于稻田堤壩較低,雨天應尤其注意,要及時排水和修補防逃圍欄,防止龍蝦逃跑。

        4捕撈

        一般在田溝中設置地籠,以便長期捕撈、及時銷售。注意捕大留小,輪捕輪放。

        5參考文獻

        [1] 楊慧.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j].科學種養,2010(3):53.

        [2] 鄒德良.稻田龍蝦多茬養殖技術[j].科學養魚,2007(10):34-35.

        [3] 張良華.小龍蝦稻田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321,324.

        第6篇:太陽之下范文

        幸而窗前的幾株大樹在桌前投下一片小小的綠陰,一絲絲涼爽;樹干上纏生著藤蔓,藤蔓上開著零零星星的淡紫色小花,也別有一番韻味。這才叫人能稍稍靜下心來。

        忽見得不遠處,一園丁頂著烈日,伴著知了的歌聲,修剪著花草。雖“背灼炎天光”,但看得出他很愉快。正如我們的老師,雖辛苦,卻依然任勞任怨,而我們雖剪去枝枝丫丫,卻因此長得更加旺盛。

        我們的老師們都很好,愛崗敬業,對我們也很關心。我最喜愛的是潘老師,潘老師是教我們數學的,總愛穿條裙子。說到敬業,她再合適不過了。

        潘老師并不是我們班主任,共教兩個班。開家長會,她次次都來。只是我們的家長會為顧及上班族,通常是晚上七點開始,潘老師還有個上小學的兒子,她并沒有義務來,更不必次次都來,只是為了心中的責任。

        一次,班里兩個男生打鬧起來。正好數學老師路過,她趕緊跑進教室,想都沒想便沖上前去,攔在兩人中間說:“要打打我,打我。”兩男生這才停了下來。雖然這聽起來有一點荒唐,但凡碰到這種事的老師大多只會勸架,或告訴班主任,她卻肯說出這樣一句話,雖然知道他們并不會,然而有勇氣說出來的卻不多。

        總覺得教數學的特別累,常常寫幾何證明題一寫就是一黑板,邊寫還要邊評講。我在黑板上抄過題目,我懂那種一直把手舉著的酸痛,有時寫到底下,還要彎下腰曲著腿寫,那種滋味真不好受,寫了又要擦,一擦,那灰便是鋪天蓋地地朝你撲過來,嗆得滿鼻子都是灰。何況老師三天兩頭都是這樣,卻從未見過她有一點點厭煩的表情,讓人心甘情愿地打心底敬愛她。她時常教育我們,有時也和我們開開玩笑,也會罵我們。她的口頭禪就是:“對不起了,各位。如果有得罪的地方,不要怪我,哪有學生不被老師罵的。”“現在錯沒關系,別把錯誤帶到考試中去。”“計算這關一定要過。”

        有件小事,不知還值不值得提,但回想起來,那時卻占據我的心靈。那是初一上學期時,我一直沒什么自信。一次數學測驗,我就這么風似的往后趕,采取先做再查的策略。因自知粗心,對計算題沒什么把握,偏偏又是老師最重視的題,在做時便稍稍放慢腳步,采取邊做邊查,卻在一道繁雜的化簡求值題上停了下來。已經寫到倒數第二步,不敢寫結果,算出來結果是個分數,且長得不太正常,過分超重,不像是一般情況下的,只得從頭檢查。這時,老師轉著轉著,轉到我旁邊,見我停了半天問道:“怎么了?不往下做了,就是解這個方程嘛。”剛準備抬筆又停住了,老師似乎明白了“前幾步都是對的,就是這個答案,要相信自己。”有了老師的肯定,我放了一百個心,趕緊提筆。誰知剛一做完準備落實“查”時被老師叫了去,“做完了吧,把試卷拿來,我看看。”“我還沒檢查呢。”“我知道。”只好去取了試卷。老師所謂的看就是批。幸好最后只錯了兩三小題。“你看,沒檢查,都只錯這么幾題,自信一點。”現在想來,不過是件很普通的事,但那時卻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在我眼里,我的老師是多么善于觀察!多么善良啊!

        像這樣的老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不愛和她親近呢?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也許已是老生常談了,也許比喻得稍稍過了頭,也許放在這兒說有點矯情,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話。

        第7篇:太陽之下范文

        選擇生態條件好、環境安靜、沒有污染、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不受旱澇災害影響的稻田養殖小龍蝦,面積大小不限。

        二、基本設施

        沿稻田四周距田埂3米左右的內緣開挖環形溝,溝寬3~5米、深1~1.5米。面積較大的田塊,還要在田中間開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間溝,溝寬1~2米、深0.8米,坡比1∶1.5。環形溝和田間溝占稻田面積15%左右。利用挖溝挖出的泥土加寬、加高、加固田埂,確保田埂不滲漏、不被雨水沖垮。田埂應高于田面0.8米,埂頂寬2米以上,埂內坡比1∶2.5。進水渠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進水口用20目長型網袋過濾進水;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環形溝的低處,用密眼鐵絲網扎緊封好。沿田埂四周用塑料網布建防逃墻,下部埋入土下20厘米,上部高出田埂5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樁或竹竿支撐固定,網布上部內側縫上寬30厘米鈣塑板形成倒掛,以防小龍蝦逃逸。

        三、消毒肥水

        放養前15天清溝消毒,消除環形溝和田間溝中的浮土,修整垮塌的溝壁,在田溝中潑灑生石灰消毒,每667平方米(1畝)用量為75~100千克。消毒后向溝中注水0.6~0.8米深,施入腐熟農家肥(牛糞、雞糞、豬糞)培育餌料生物,每667平方米施用量300千克。

        四、種草投螺

        消毒藥物毒性消失后,在環形溝和田間溝內移栽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栽種面積占田溝面積的30%左右。清明前后向溝內投入田螺,每平方米投放8~10個,讓其自然繁殖,為小龍蝦提供動物性餌料。

        五、蝦苗放養

        7月底至8月,在中稻收割前往稻田的環形溝和田間溝中投放規格30~50克的親蝦,雌雄比3∶1,每667平方米放養30~35千克,讓其自然繁殖,提供苗種。第2年采取免耕法種植水稻,或在9~10月中稻收割后,稻田立即灌水,投放規格1厘米以上的蝦苗,每667平方米放養1.5萬~2.5萬尾。

        六、飼料投喂

        7~9月以投喂菜粕、麥麩、水陸草、瓜皮、蔬菜等植物性飼料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日投喂量為蝦體重的6%~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日餌量的70%。冬季每3~5天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進行,投喂量為蝦體重的1%~2%。從翌年3月中旬開始,逐步增加投飼量,堅持“四定”投喂,確保小龍蝦吃飽、吃好。

        七、田間管理

        1.稻苗選擇。選擇莖稈堅韌、不易倒伏、耐肥力強、抗病蟲害、產量較高的一季稻品種。2.秧苗移栽。秧苗在6月中旬開始移植,采用淺水、寬行、株密的方法栽插。3.施肥。插秧前施足基肥。追肥應少量多次,最好是半邊田先施、半邊田后施。一般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尿素5千克、復合肥10千克或腐熟農家肥30~50千克,切勿追施氨水和碳酸氫銨等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4.用藥。稻田用藥要選用高效低毒農藥,避免使用含菊酯類殺蟲劑。施藥時要嚴格把握安全使用濃度,將藥噴灑在水稻莖葉上,盡量不噴入水中。施藥前田間加水20厘米,噴藥后及時換水,以免農藥對蝦體造成危害。5.曬田。稻田宜輕曬,水位降低至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時間要短。6.水位調控。3月,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4月中旬以后,水位逐漸提高到50~60厘米;6月插秧后至水稻收割前,根據水稻生長要求調節稻田水位;10~11月,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使稻蔸露出水面10厘米左右;越冬期間水位控制在40~50厘米。7.稻田巡查。堅持每日早晚巡查,巡察溝內水色水質變化和蝦活動、攝食、生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八、成蝦捕撈

        第8篇:太陽之下范文

        移植水草池內移植輪葉黑藻、菹草、伊樂藻等沉水植物;水面上浮養水葫蘆、浮萍等飄浮植物;塘周及田埂邊種植茭白、水花生等挺水植物。浮葉、沉水、挺水類水草在塘中按合理比例搭配種植;栽植水草的覆蓋面積占蝦塘水面面積的50%~60%。保持蝦塘內一年四季均有充足的水草,營造一個綠色生態的水域環境,提供給小龍蝦有充足的天然餌料、避敵、蛻殼、繁殖、消暑、棲息、凈化水質的理想場所。3.種蝦放養親本種蝦就近池塘購買,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附肢齊全,無病無傷,生命力強的小龍蝦種蝦放養,2011年8月21日,共放養種蝦261.7kg,規格25~33尾/kg,畝放養量26.17kg,雌雄蝦性別比例3∶1,通過越冬期的強化培育,自行繁殖,作為獲取小龍蝦苗種來源的主渠道。種蝦放養前,用3%食鹽水浸浴10分鐘左右,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2012年3月1日,蝦塘混養鰱鳙魚,分別放養白鰱142.9kg,規格7尾/kg,畝放養量100尾;鳙魚100kg,規格5尾/kg,畝放養量50尾。

        1.飼料投喂

        本試驗投喂的飼料種類有顆粒飼料、鮮活小雜魚、麩皮、黃豆、豆粕、草類等。種蝦下塘后,在小龍蝦親蝦蛻皮繁殖、儲備營養安全越冬的前期,為滿足營養需求,側重增加了小龍蝦顆粒飼料、鮮活小雜魚等動物性餌料成分的比重,保持飼料蛋白含量穩定在35%以上。2012年2月開春后,水溫穩定在15℃以上,發現有大批小龍蝦活動時,及時適量投喂麩皮、黃豆、豆粕等精料;進入4月份,水溫穩定在18℃以上,開始正常的飼料投喂。養殖前期(體長小于3cm的稚蝦、幼蝦期),小龍蝦幼體主要攝食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及水生昆蟲幼體等,通過加強施足基肥,適時追肥,培養大量可食用的水生動物基礎餌料,供小龍蝦稚蝦、幼蝦捕食。同時適量投喂人工飼料,餌料成分搭配時以龍蝦顆粒飼料、鮮活小雜魚等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作為補充;養殖中期(體長3~8cm的快速生長階段),餌料成分搭配時以麩皮、黃豆、豆粕、伊樂藻等植物性餌料為主,兼食動物性餌料,保持餌料蛋白含量穩定在25%以上。養殖后期(體長8cm以上的成蝦養殖階段),以龍蝦顆粒飼料、鮮活小雜魚等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遇小龍蝦蛻皮生長,增加小龍蝦顆粒料、鮮活小雜魚等動物性餌料的供給,達到滿足蛻殼小龍蝦的營養需求,恢復體質的目的。在小龍蝦投喂的飼料中合理搭配了適量的微生素及免疫多糖類物質,目的在于提高塘蝦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投喂方法按“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和“四看”(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質、看龍蝦的活動攝食情況)方式淺水區多點均勻投喂。在保證飼料優良品質和適口性,選擇適宜的投喂地點及合理安排餌料臺數量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季節、天氣、水質特點和龍蝦活動攝食情況合理調整投喂量。小龍蝦攝食生長的適溫范圍20~32℃,最適水溫范圍在25~28℃。在攝食生長旺期,飼料日投餌率占存塘蝦體重的5%~10%,其它季節日投餌率占存塘蝦體重的2%~6%。水溫低于13℃或高于35℃基本停止投喂。在實際投餌操作中,日投餌量還應結合季節、天氣、水質、水體動植物活餌料的豐歉、小龍蝦的生理狀況、攝食活動、蛻殼、繁殖、蝦體規格、放養量、成活率等綜合因素來確定日糧的增減。天氣連續晴朗,水質良好,小龍蝦攝食旺盛,應多投飼;高溫悶熱,陰雨連綿,水質不良,應少投喂。水溫適宜,在小龍蝦的生長旺季,應多投喂;發病期間,小龍蝦活動不太正常時應少投喂。大批小龍蝦蛻殼前期(生長蛻殼、生殖蛻殼),應多投喂;蛻殼期間,應少投喂,不要人為干擾,保持安靜環境;蛻殼完成后應多投喂。根據小龍蝦生活習性和攝食特點,確定日投餌次數、時間及數量。6~9月生長季節,日投餌2~3次,早上8~9時,占日投喂量的30%左右,下午日落前后、夜間,占日投喂量的70%左右,其余生長季節,在傍晚投喂一次。一般上午投喂植物性餌料,下午投喂動物性餌料,第二日觀察餌料臺,檢查小龍蝦的攝食情況,沒有殘餌發現應于次日上午補喂一次;發現有殘飼現象,應及時調整當日的投餌量。既要讓蝦吃飽吃好,又要減少浪費,提高飼料利用率。

        2.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巡池,發現異常及時采取對策。調節好水質,保持蝦池溶氧量在5mg/L以上,pH值7~8.5,透明度40cm以內。適時追肥,每月一次,畝施發酵好的有機肥100kg,保持水色呈豆綠色、茶褐色等好水色,透明度在40cm以內,具體的追肥時間和施肥量視水色和透明度而定。高溫季節每隔5~7天換水1次,其它生長季節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3。每20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畝用量10kg。保持水位穩定,不能忽高忽低。加強棲息蛻殼場所管理,蝦池中始終保持有充足的水生植物,供蝦棲息。大批蝦蛻殼時嚴禁干擾,蛻殼后立即增喂優質適口飼料,防止相互殘殺,促進生長。同時,注意防逃防病。汛期加強檢查,嚴防逃蝦。做好病害防治和敵害清除工作,定期用生石灰對食場進行消毒,保持蝦池水質肥、活、嫩、爽。

        二、試驗結果

        1.收獲情況從2012年4月初開始陸續起捕產卵結束后的種蝦,累計捕獲種蝦159.2kg,畝產量15.92kg/畝,平均規格50~100g/尾;5月底開始采用地籠捕大留小方式,陸續起捕達到上市規格的成蝦,到9月底干塘累計起捕成蝦1982.7kg,畝產量198.27kg/畝,平均規格20~30尾/kg。捕獲商品蝦總計2141.9kg,畝產龍蝦214.19kg。收獲鰱魚950尾、950kg,平均規格為1kg/尾;鳙魚475尾、480kg,平均規格為1kg/尾。

        2.經濟效益分析商品蝦平均銷售價26.88元/kg,實現銷售收入57577.5元;商品魚平均銷售價8.67元/kg,實現銷售收入12405元;兩項合計總收入69982.5元。各項投入成本總額31090元,其中種蝦費7851元、魚種費3000元、飼料費11249元(顆粒飼料6596元、小雜魚472元、麩皮1589元、黃豆387元、豆粕2205元)、肥料310元、藥物費530元、塘租7000元、水電費650元、其它費用500元。不含人工費用,凈效益38892.5元,投入產出比為1∶2.25,每畝產值6998.25元,每畝凈效益3889.25元。

        三、小結與討論

        1.小龍蝦具有適應范圍廣、對環境要求低、生長快、抗病力強、成活率高、養殖周期短,投入成本低等優點,開展人工養殖小龍蝦比較簡單。試驗結果表明,在山區池塘推廣小龍蝦的大規模人工養殖是可行的,該蝦是出口創匯品種,值得推廣應用。

        2.小龍蝦生性兇猛,有較強的占地習性,在沒有足夠的洞穴和水草供其隱蔽或隱藏時,自殘現象極為嚴重。本試驗利用小龍蝦喜歡穴居的習性,在塘內留有若干條土埂,作為小龍蝦人工洞穴,有效地防止了小龍蝦自相殘殺現象的發生。

        3.本試驗就近池塘購買種蝦,采用自繁自育自養就近提供小龍蝦苗種的生產模式,它雖然解決了小龍蝦幼蝦放養成活率低下,補苗次數增多,養殖成本攀升的生產問題。但同池養殖的小龍蝦有抱卵繁殖、祖孫世代同塘、近親的特點,易造成品種優良性狀退化或混雜,導致生長趨緩、免疫力低下、個體小型化、生產成本升高、養殖效益下降的不良生產后果。因此大面積養殖應每隔兩年干池一次,重新選擇放養不同區系的小龍蝦親本,改善小龍蝦的生存環境,解除小龍蝦高產高效生產的限制性因子,提高小龍蝦養殖的整體效益。

        第9篇:太陽之下范文

        關鍵詞:玉米;葉面積指數;光合有效輻射;相對熱效應;有理函數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2-0011-04

        Simulating on Leaf Area Index of Maize of New Irrigation Area Pumping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in Ningxia

        Jia Biao

        (School of Agricultur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cotton between leaf area index and accumulate total production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l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Xianyu335 cultivar and four N levels were imposed of Fengjigou of new irrigation area pumping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in Ningxia.The experiment quantificationally analyz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eaf area index and TEP of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through test data in four N levels according to normalization process and dynamically simulated relative leaf area index and relative TEP using the Curve Exper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even analog models showed a better fitting effect and the rational function which have strong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a high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0.803)can be more accurate to describe the maize leaf area index dynamic correlation than other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rational function dynamic change based the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description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maize groups in Ningxia.

        Key words:Maize;Leaf area index;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Related thermal effectiveness;Rational function

        1 引言

        作物生長動態變化分析模擬主要是根據作物生長發育的內在規律,對其生長發育進程、光合作用以及產量形成等多個因子進行量化分析和動態概括,從而實現作物栽培措施的優化[1-3],以達到優質、高產、穩產、高效的目的。

        葉面積指數是作物冠層光合作用和光合速率的重要參數之一,是反映作物群體質量和群體變化的重要指標[4-5]。作物吸收太陽輻射,進行光合作用的強度,主要決定因素是其葉面積指數的大小。在農業生產中,農業專家通常用作物葉面積指數來衡量其生長發育健康狀況,并以此作為參考指標來確定具體的栽培措施。已有的作物葉面積指數動態變化模擬分析過程中,大部分是通過Logistic和Richards等模型實現其動態分析,分別建立在玉米、水稻等多種糧食作物上[1,2,6-11],且這些動態分析模型模擬的擬合度高,分析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和應用價值。然而,在上述動態分析模擬模型中,并未綜合運用溫、光互作效應的光溫指標輻熱積來動態分析農作物葉面積指數的動態變化過程[1,2]。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充足的溫、光條件是實現玉米高產穩產的必要因素,因此,綜合運用溫、光因子對玉米生長發育的葉面積動態變化進行定量分析,實現對玉米整個生長過程動態數字化控制顯得尤為重要[6,12]。

        本研究初步探討了溫度和輻射的乘積對玉米葉面積指數的影響,借鑒其他糧食作物葉面積指數動態模擬的優點,量化玉米生長與溫、光互作因子間的關系,采用輻熱積法[10-14]建立玉米葉面積指數動態模擬模型,為實現玉米高產穩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2 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5年在鹽池農業示范園區馮記溝玉米種植基地(天朗現代農業節水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供試品種先玉335。4月27日播種,種植模式為寬窄行(30cm+70cm+30cm)的機播模式,采用滴灌技術,4月30日灌出苗水。

        2.2 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4個不同水平的氮素處理,氮肥為含N質量分數46%的尿素,分別為:對照0kg/hm2(N0)、150kg/hm2(N1)、300kg/hm2(N2)和450kg/hm2(N3),完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試驗。其他種植管理與方法措施以及病蟲害防治等與鹽池當地玉米高產示范田保持一致。

        2.3 項目測定

        2.3.1 葉面積測量 采用數字葉面積掃描儀測定計量各處理玉米單株葉面積大小,各試驗小區采樣3株,于玉米出苗后30d開始采樣,每隔10d采樣1次。

        2.3.2 氣象數據獲取 在鹽池馮記溝試驗基地安裝田間小型氣象觀測站,自動記錄玉米各生育期內每日太陽總輻射和每日實時溫度,每隔1h記錄所測定的氣象數據1次。

        2.3.3 輻熱積計算 首先計算每1h的熱效應,然后將每1h熱效應與1h內的光合有效輻射乘積記為1h輻熱積。然后計算24h輻熱積積累值,以此類推,可計算玉米每一個生育階段和整個生育期的累計輻熱積。輻熱積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To、Tb、Tm分別為玉米生長的三基點溫度,T為每1h內獲取的實時溫度的平均溫度。Q為1h內太陽總輻射,PAR為1h內總光合有效輻射,HTEP為1h的輻熱積;DTEP為1d的輻熱積;TEPi+1為i+1d的累積輻熱積,TEPi為id的累積輻熱積,DTEPi+1為第i+1d的日輻熱積。

        2.3.4 數據歸一化 對葉面積指數和輻熱積均采用歸一化方法[1,2,5,7]處理,得到從出苗到成熟期的相對葉面積指數和相對輻熱積,其計算式為:

        其中:RLAIi為玉米不同生育時期的相對葉面積指數,LAIi為玉米不同生育時期的葉面積指數;LAImax為玉米最大葉面積指數;RTEPi為相對輻熱積;TEPi為不同生育時期的累積輻熱積;TEPmax為玉米整個生育期內的最大輻熱積。

        2.4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計算葉面積指數和輻熱積累積值,然后進行歸一化處理;運用SPSS18.0對歸一化的葉面積指數和輻熱積數據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用Origin Pro8.5對葉面積指數和輻熱積間關系進行作圖和模擬動態變化曲線。

        3 結果與分析

        3.1 葉面積指數動態變化規律 由圖1可知,不同的施氮水平顯著地影響玉米生長的動態變化,且各氮素處理間葉面積指數動態變化滿足一個基本規律,在玉米生長的整個生育期內,隨輻熱積值增加而增大,且各氮素水平葉面積指數均呈單峰曲線變化,即前期緩慢增長、中期快速增長、后期緩慢下降的偏峰曲線。另外,研究結果還發現,CK處理由于不施氮肥,玉米田營養不足,從而導致玉米葉面積指數一直處于相對較低的數值,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玉米光合產物的累積、傳輸與運轉;N3水平因氮肥充足,玉米在生長前期,葉面積指數一直處于各處理的最大值,但由于氮肥施用量偏高,導致該處理玉米營養生長期偏長,其光合產物的累積、傳輸與運轉同樣會受到一定影響。

        由圖2可知,將各N素處理玉米葉面積指數和輻熱積的值分別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其歸一化后的相對葉面積指數與相對輻熱積值。結果表明,歸一化處理后的相對葉面積指數CK(N0)處理葉面積指數提前到達最大值1,也就是說,玉米生長提前進入衰老期;N3處理葉面積指數達到最大值1的時期明顯推后,主要由于施肥量過高,導致玉米生長貪青晚熟,影響其產量形成。由此可見,歸一化數據處理方法不但可以簡化復雜量綱的計算過程,而且還能方便快捷地分析和預測玉米生長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實現了玉米葉面積指數的動態模擬。

        3.2 玉米相對葉面積指數動態優化模型 將試驗中玉米葉面積指數歸一化處理數據利用Origin8.5數據處理與作圖軟件進行模擬,建立相對葉面積指數與相對輻熱積的動態模擬結果。其數據模擬結果表明,有理函數方程模擬效果較好,決定系數較高,且能合理地解釋玉米葉面積動態變化過程受溫度和光照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其有理函數模擬曲線方程為:

        其中:x表示玉米相對輻熱積值,y表示玉米相對葉面積指數。

        3.3 不同氮素處理與玉米產量的關系 通過對不同施氮量水平的玉米試驗田進行測產,試驗結果表明,各處理產量具有顯著的規律性,表現出相對高肥處理高于低肥處理和不施N處理(N3處理除外),其中,N2處理增產效果最顯著,其次是N1處理。這充分表明氮肥施用量能夠直接影響到光合產物向玉米籽粒的轉移與運輸,且適量施氮肥對產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不施氮肥或施氮肥較低的處理,玉米生長發育的中、后期其葉片葉綠素含量降解速度快,凈光合速率低,光合產物少;過量施氮肥的處理(N3),玉米生長發育整個過程體現出氮代謝過旺,雖然能改善玉米葉片的光合性能,光能轉化效率高,玉米植株生長極快,但導致玉米群體過大,冠層內光照條件惡化,玉米光合產物最終分配失調,玉米庫轉化強度降低,從而降低了其經濟產量。

        4 討論與結論

        本研究僅僅探討了在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條件下基于輻熱積的調控,分析其促進與制約玉米生長發育過程中群體指標葉面積指數的動態變化關系。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玉米葉面積指數隨輻熱積的增加而增大,其動態變化規律符合有理函數式,從而證實了有理函數能很好地解釋玉米相對葉面積指數動態變化[7]。同時,該函數的優點是參數少、計算簡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用性較強,不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財力便可方便準確地模擬玉米葉面積指數的動態變化,從而為玉米優質、高效、穩產提供較為科學的理論依據。

        玉米葉面積指數是玉米群體質量的重要量化指標,直接影響著玉米的群體光合能力和經濟產量的形成[1-3],其動態變化與特征值對于確定玉米高產群體結構具有參考價值。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模擬玉米葉面積指數動態關系時,綜合考慮了光合有效輻射與相對熱效應乘積這個值,即輻熱積,并應用于玉米大田試驗,在分析模擬思路和方法上有了新突破。其主要原因是輻熱積的累加值和玉米生長發育過程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另外,本研究在模擬玉米葉面積指數動態變化過程中,采用的“歸一化”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消除量綱,簡化計算,實用性強[1-2,5,7]。

        本研究初步分析討論了不同施氮肥水平下的玉米葉面積指數與輻熱積間的動態變化規律,然而玉米的生長發育進程受還受到水肥運籌、種植密度和田間管理措施等各種影響因子的制約,因此,綜合因子驅動下的玉米葉面積動態變化過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賈彪,錢瑾,馬富裕.氮素對膜下滴灌棉花葉面積指數的影響[J].農業機械學報,2015,46(2):79-87.

        [2]Jia,B,HehB,Ma F Y,et al.Modeling aboveground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cotton[J].Journal of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s,2014,24(1):280-289.

        [3]王新,刁明,馬富裕,等.滴灌加工番茄葉面積、干物質生產與積累模擬模型[J].農業機械學報,2014,45(2):137-144.

        [4]Kalt-Torres W,Kerr P S,Usudah,et al.Diurnal changes in maize leaf photosynthesis.I.Carbon exchange rate,assimilate export rate and enzyme activities[J].Plant Physiology,1987,83:283-288.

        [5]Maddonni G A,Otegui M E,Cirilo A G,Plant populationdensity,row spacing andhybrid effects on maize canopy architecture and light attenuation[J].Field Crops Research,2001,71:183-193.

        [6]張賓,趙明,董志強,等.作物高產群體LAI動態模擬模型的建立與檢驗[J].作物學報,2007,33(4):612-619.

        [7]Versteeg M N,van Keulenh.Potential crop production prediction by some simple calculation methods as compared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s[J].Agricultural Systems,1986,19:249-272

        [8]Marcelis L F M,Gijzenh.A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yield and quality of cucumber fruits[J].Actahorticulturae,1998,476:237-242.

        [9]Marcelis L F M,Heuvelink E,Goudriaan J.Modeling biomass production and yield ofhorticultural crops:a review[J].Scientiahorticulturae,1998,74:83-111.

        [10]侯玉虹,陳傳永,郭志強,等.春玉米不同產量群體葉面積指數動態特征與生態因子資源量的分配特點[J].應用生態學報,2009,20(1):135-142.

        [11]刁明,戴劍鋒,羅衛紅,等.溫室甜椒葉面積指數形成模擬模型[J].應用生態學報,2008,19(10):2277-2283.

        [12]李永秀,羅衛紅,倪紀恒,等.用輻熱積法模擬溫室黃瓜個體、光合速率與干物質產量[J].農業工程學報,2005,21(12):131-136.

        [13]倪紀恒,陳學好,陳春宏,等.用輻熱積法模擬溫室黃瓜果實生長[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5):192-19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 亚洲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 天天综合精品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