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用戶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組織開展年檢工作措施
1.宣傳發動、營造氛圍。我社成立了以主任為組長的“創建農村信用工程領導農小組”,各網點相應成立了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年檢專班,全社上下高度認識農戶信用等級年檢工作的重要性,認真組織,周密部署,使全鎮信用評定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同時利用橫幅、標語等形式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
2.社農聯動,落實年檢。我社依靠地方兩級組織,深入村組、農戶摸清“三個底子”,即農戶底子、村組底子、鄉鎮經濟底子,并按上級規定標準建立相關農戶經濟檔案,年檢內容包括農戶總資產、負債、經營項目、規模變動、年收入支出、貸款使用情況、信用狀況、有無重大變故等。同時發揚“挎包銀行”精神,開展“送到期存款、送小額貸款、送科技信息”的“三送”活動,在工作中堅持“三帶”,即帶感情、帶責任、帶貸款,并采用“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發放方式,手續簡便,農民手持貸款證象手持活期存折一樣方便,農戶踴躍參加,甚至出現爭評信用戶的局面。
3.嚴格年檢標準、把住關口。對信用戶,我社嚴把關口,一是年檢標準關,重點檢查農戶是否存在拖欠信用社貸款本息的不良記錄以及其他不守信用的行為;二是組織保障關,成立多個資信評定小組,與村級干部密切配合,并明確責任,包村包戶到崗到人;三是授信頒證關,堅決做到成熟一個,年檢一個,對年檢合格者,及時頒發《貸款證》。對年檢為不同信用等級的及時調整,讓誠信者得到實惠。對信用等級評定實行動態管理,信用級別能升能降,不搞終身制。,
二、我社在年檢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一)原來部分信貸人員對《貸款證》發放和管理的責任意識不強,信貸人員對農戶的資信評估程序不到位,授信額度帶有較多的主觀性。調查中發現,部分信用社人員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較弱,認為實行農戶信用等級評定,費時費力,成本高,工作量大,以日常事務較多、人員較少為由,對農戶資信評估和評定標準不細致分析研究,有的甚至不入戶調查摸底,憑主觀印象定農戶的資信大小,考核認定執行程序不到位,為急于完成上級任務而突擊發證,從而使一些《貸款證》所代表的資信等級缺乏客觀真實性,以致貸款限額的核定不準確,給信用社放款帶來風險。
(二)原來農戶信用評定審核不嚴,受資信額度所限出現以證冒名取得貸款,形成不真實的借貸主體。一些信貸人員放款簡單化操作,認為農戶一旦有了《貸款證》就相當于該農戶取得了相應的貸款權限,農戶只要憑他的《貸款證》就可獲得資信額內的貸款,對貸款人的經營現狀不再進一步調查核實。目前,我社一般對單戶信用貸款、擔保貸款都分為優秀、較好、一般三個等級,他們的最高限額(即優秀級)一般分別是1萬元、3萬元、5萬元。在實際應用中一部分農戶只是春耕秋收式的自給自足經營,不需貸款;而一部分是農產品加工、種植牧養等開發經商辦企業的農戶,對于這些擴大再生產的經營農戶,《貸款證》規定的資信限額顯然是不能滿足其所需,在無法得到信用社大額貸款的情況下,一些人就采取了借用他人《貸款證》的手段,即以他人的名義向信用社辦理貸款,形成小額農貸壘大戶的信用事實。二是以借他人《貸款證》名義獲得貸款,一般是全村多數農戶的《貸款證》被幾個經商戶使用,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不等。從而形成不真實的借貸關系主體,失去了《貸款證》原有的宗旨意義。極易導致信貸資產管理和處置中的風險。
(三)部分信貸人員年檢落實不到位,不能及時調整信用等級。按規定資信評估小組要逐戶對持有《貸款證》的農戶進行年檢,對農戶貸款的使用情況進行后續檢查,深入核實農戶現有的資產、負債、變現財產等的變動情況,再由資信評審小組據以研究確定下年度資信等級的升降。但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基層信用社特別是我們社人員偏緊,信貸人員相對不足,所轄50個村,3個網點只有12名信貸員,這樣有的信貸員要負責七八個自然村的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和年檢工作,并且評定工作中的各種臺賬及表格繁多,撤銷信用站后,人員少業務量大的矛盾已成為農戶信用等級管理中的客觀問題。再加上一些信貸人員對信用證年檢和貸后檢查工作重視不夠,只為了應付上級年檢的任務要求而簡化年檢程序,有的以日常工作中的主觀印象評定調整信用等級,甚至一些人員照抄上年的資信數據,農戶貸款被挪用或經營出現危機,喪失還款來源不能及時發現處置,從而使《貸款證》年檢結果出現偏差,信用等級不能如期調整,極易造成憑信用證發放的貸款出現不良和損失。
(四)評定不實,有弄虛作假之嫌。在小額信貸年檢中,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和貸款額度的核定十分重要,對于降低小額信貸風險、保證小額信貸推廣工作的健康發展甚為關鍵。但是,由于農戶信用等級的評定和貸款額度的核定是一個涉及諸多方面的復雜工作,部分信貸人員因不愿深入農戶認真調查核實,或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所以在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和貸款核定上靠感覺、憑主觀,隨意性較大,加之一些人員在初審、核批時把關不嚴,從而對小額信貸資金的安全造成不小的威脅。有一些信貸員甚至把權力下放到村委會,坐等村委會填資料。這樣的做法,使評估存在很大的虛假性,而且避免不了村委會放“人情款”、“關系款”,在農戶中造成不良的影響,損害了信用社的形象,違背了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本意。
三、當前我鎮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社會信用環境欠佳,影響了我社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積極性。受社會信用大環境的影響,有一些農戶信用觀念淡薄,還貸意識差,千方百計地逃廢信用社債務。而地方政府、司法部門對維護金融資產安全,培植社會信用,打擊逃廢金融債務的力度明顯不足,導致我社部分信貸人員不同程度地產生了慎貸恐貸心理,再加上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現實意義認識不到位,信心不足,影響了小額信用貸款的推廣速度。
(二)信貸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不配套,基層信貸人員對評定和年檢、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存有偏見。目前信用社實行了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度,誰發放貸款誰負責收回,到期收不回的輕則扣工資,重則下崗清收。在貸款種類中屬擔保貸款的如果出現風險,可以依法保全債權,而發放的信用貸款如果出現風險,就難以保全債權。為此,基層信貸人員對年檢和發放信用貸款顧慮重重,寧可少評或不評,少放或不放,也不去“冒風險”。另一方面,信用社在強化信貸風險約束的同時,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導致小額農戶貸款管理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配套,信貸人員所承擔的風險和收益不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貸人員的積極性。
(三)掌握農戶資信信息困難,不利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發放。目前地方政府對信用社健康發展的參與程度低,村級組織職能弱化,加之村級信用站和農戶聯絡員撤消后,導致信用社對農戶的資信信息不得不依靠村組提供和信貸人員實地調查,工作量非常繁重,這與當前農村信用社信貸人員相對不足構成矛盾。據調查,一個基層網點信貸人員一般不超過四人,有的只有二三人,這相對于1萬多農戶的鎮,無疑是嚴重不足,致使我社對農戶的跟蹤調查和信用評定、年檢工作難以有效實施,絕大部分,不得不繼續采用抵押方式發放農戶小額貸款。
(四)我社在發放小額信用貸款中一些不規范操作,抑制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需求。一是宣傳發動工作力度不夠。目前雖然開辦了此項信貸業務,但宣傳發動工作的力度不夠,致使許多農戶對小額信用貸款的有關情況不甚了解,有的農戶甚至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二是執行利率相對偏高。在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時,不論產業類型如何,一律執行基準利率上浮50%的規定,影響了農戶貸款的積極性。三是小額信用貸款期限較短。農業產業具有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一些特色農業生產周期多在1-3年左右,而當前農信社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期限一般控制在半年以內,最長也不超過一年,使貸款期限與農業生產周期不符。四是貸款額度與生產資金需求不匹配。有些農戶年收人均純收入已突破5000元,農戶一般性的生產資金都能自己解決,根本不需要信用社貸款,而用于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高效農業的資金投入,其小額信用貸款的額度是遠遠不夠的。由此可見,信用貸款授信3萬元以下的規定與部分農戶的生產資金需求不相匹配。五是農戶資信缺乏統一標準。準確評定農戶的資信度,是確保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安全運行的重要一環。目前的信用戶評定采取村黨支部、村委會初審、信用社審定的辦法,對農戶的貸款授信額度有較大的隨意性,農戶的授信額度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判標準化,有時導致評定結果失真,容易引起農戶的不滿情緒,而授信的不準確,也會給信用貸款的安全造成隱患。
(五)重規模,輕管理。為完成聯社下達的放款任務,片面追求放款數量,不認真年檢,就匆匆發證,發放貸款,不注重貸款質量。調查不深入實際,辦理貸款時手續不齊全,存在冒名貸款和轉借信用證的現象。而且在管理上也存在弊端和漏洞,貸戶檔案不完整,貸后檢查不認真負責,對挪用、轉讓信用證等聽之任之,不實施懲罰,使貸款發放之時就為回收埋下了隱患。
(六)目前的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和年檢,不利于確定貸款責任人。基層信用社人員調動較頻繁,曾負責和參與資信評估、評審和核發《貸款證》的信貸人員調換或調離原崗位后,新上任的信貸人員對持有《貸款證》的農戶按限額發放貸款,認為該戶資信情況已調查,原信貸員已在農戶經濟調查表的責任人上簽字,即使貸款形成不良,也是原信貸員的責任。而已調離的人員則認為自己雖參與對該農戶的資信評估、評審,但并未經手放貸款,新放貸款形成不良與自己無關。《貸款證》放款中對此類責任確定沒有明確,貸款一旦出現風險后,責任追究就會很難落實。
四、鑒于在小額農戶貸款評定、年檢和管理中的上述問題,我社對以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廣泛宣傳,讓廣大農戶充分了解和掌握小額信用貸款的具體內涵。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培養農戶信用意識,營造農村信用環境的重要途徑。信用社在開展小額信用貸款業務中,要通過墻報、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意義、程序、做法和要求,讓農戶知曉小額信用貸款的貸款主體、額度、條件、方式等內容,要堅持以農戶資信度確定信用貸款額,在鄉村形成“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講信用光榮、不講信用可恥”、“信用也是一種資產”的社會氛圍,弘揚信用美德,為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安全運行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二)加強基層信貸人員教育培訓,強化責任和風險意識。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則定期組織業務人員思想教育、法規教育和風險防范教育等專題的培訓,使“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的創建意義和防范資信評定中的操作風險的作用真正深入人心,真正認識到《貸款證》發放和管理工作,即是服務“三農”的政策所需,又是拓寬農村市場、謀求信用社發展所需,是實現社農雙贏的戰略決策。扎實做好資信評估、評審和年檢工作是夯實農村農村信用工程的基礎,是確保農戶信貸資產質量的首要前提。基層信用社要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制定和執行有關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以審慎負責的工作態度,摒棄官商作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每鄉每戶和田間地頭進行認真調查分析,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信情況。
(三)有效整合人力資源,提高信貸人員隊伍素質。業務的競爭與發展主要資源靠的是人才。目前,現有信用社人員大多是八十年代招收的初高中畢業生和職工內部子女,文化素門等客意識多、下鄉吃苦精神差,愿意在城內機構工作,不安心在偏遠信用社工作的人不少。質較低,受前些年信用社坐門等貸的官商作風的影響,經營理念和工作作風轉化不到位,坐導致工作作風浮飄,工作不扎實、不深入。為此,上級聯社應一方面科學調配現有人力資源,根據各基層信用社的業務量大小對信貸人員定崗定編,確保信貸人員合理分配,解決機構間人力資源不平衡的現象。
(四)完善《貸款證》管理辦法和規程,實行連帶責任和終身追究制度。針對目前《貸款證》管理中相關責任不明確的現象,上級部門要盡早研究出臺相應管理制度,明確不同情況下的第一責任人和連帶責任人,并實行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對工作崗位調整新老人員責任要銜接好,新上任信貸員要在盡早的時間內完成對原資信證農戶的調查核實工作,以便辦理貸款時心中有數,否則只憑證放款出現問題應進行責任追究;如發現原信貸人員在《貸款證》評定、年檢中有差錯也要視情節相應落實責任。同時,區別信用等級對憑證貸款額度適當調高,以滿足部分先發展起來的農戶的資金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一、基本情況
1、入戶率
調查涉及全省10個縣(區),496個行政村,6751戶農戶。其中建池農戶1609戶,入戶率23.8%,沼氣項目建設涉及127個村,另有55個村子農戶自建沼氣池共72口。在陜北、關中、陜南不同地域入戶率有所不同:陜北建池入戶率較高,調查2個縣(區),農戶272戶,建池127戶,入戶率達46.7%;關中入戶率較低,調查5個縣(區),農戶5756戶,建池農戶1371戶,入戶率達23.8%;陜南入戶率最低,3個縣(區),調查農戶723戶,建池農戶111戶,入戶率為15.3%。
2、使用率
調查的1609戶的沼氣池中,正常使用的有988戶,未使用的有621戶,使用率為61.4%。
3、養殖情況
一是養殖農戶數量少,調查農戶中有834戶有養殖,占總農戶的12.3%;二是養殖相對集中,有養殖的農戶中養殖畜禽20頭以下的農戶336戶,20頭至100頭的454戶,100頭以上的44戶。養殖主要是以養殖大戶為主,有一些小規模的養殖中心和養殖場。
4、服務情況
496個行政村中僅57個村有沼氣服務網點:其中51個網點由村委會代管,提供配件更換和簡單的維修服務,均為無償服務;6個網點為個人承包,年收益不足3000元。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1、戶用沼氣建設進入瓶頸時期,出現結構性過剩。
我省沼氣入戶率、使用率均低于國家“十一五”末的預期水平,說明戶用沼氣還有發展空間,但部分地區卻出現了任務過剩的現象。產生這種結構性過剩的主要原因是前期調查不到位,建設需求與項目安排脫鉤,出現部分地區項目安排數量過大,難以完成,而有建設需求的一些地區受整村推進政策限制沒有項目安排。
2、建池成本加大,建池標準降低。
據了解2009年“一池三改”關中地區建設成本在3500~4000元之間,陜南地區5000~6000元之間,陜北地區4500~5000元之間,而國家僅補貼1500元,僅占“三改”成本的25%~42%,在山區和較貧困地區表現尤為明顯,農戶壓力大,自籌資金難以落實,許多地方建池標準降低,安裝及“三改”不規范、不到位,調查中有15戶建池卻未使用的是由于設計建造不規范造成的,占調查總農戶的0.9%。
3、沼氣池管理不到位,使用率較低。
調查中發現沒有正常使用621戶的沼氣池中328口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停用,占未使用的50%。走訪的沼氣用戶中,大部分群眾主動性差,缺乏安全管理常識,在沼氣池的使用上不用心,出現故障,加之服務不到位,有棄之不用的現象。
4、沼肥商品化程度低,綜合利用率不高。
目前戶用沼氣池的建設主要是解決農戶的灶口問題。大部分農戶沒有科學的使用方法,發酵剩余的沼渣、沼液只當作普通肥料直接用于大田追肥使用,調查農戶中僅有38戶使用過沼液噴施果樹,利用途徑單一,綜合利用率不到已建池農戶的3%。沼渣、沼液等優質肥料沒有商品化,沼液浸種、噴施,沼渣栽培蘑菇等實用技術沒有廣泛應用,無法充分發揮其優勢,建池綜合效益不高,嚴重影響農戶建池積極性。
5、服務體系建設滯后,故障解決難。
目前我省服務體系建設存在許多問題,一是網點設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目前服務網點硬件由政府配備,人員由當地能源部門或村干部指定,能源管理部門與服務人員之間沒有制約手段,缺乏監督管理,加上部分服務人員業務能力不高,服務難以保證。大多網點基本沒有發揮作用,形同虛設;二是網點數量少,檔次低,設備短缺,不能滿足服務需求。目前大部分沼氣村處于無服務狀態,很多建池農戶凈化器中的脫硫劑一次都沒更換過,灶具點火開關失靈現象普遍。三是設備管理混亂,安全存在漏洞。抽渣車屬農用機動車輛,所有權在縣區能源辦,使用權在村級服務網點,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如果出現重大安全事故,責任認定時所有權人無法免責。四是服務內容單一,不能滿足需求。目前服務網點只能進行抽渣和更換配件服務,但在調研中發現,因沼氣池缺少原料、農戶家中缺少主要勞力,無人管理而導致停用的現象普遍存在,調查中有20.4%的農戶因這些原因而停用。五是沼氣服務缺乏市場參與。一方面沼氣服務對象是廣大農戶,目前農戶沒有付費買服務的意識和習慣,另一方面沼氣服務是微利行業,社會力量不愿介入。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公益式服務網點建設,缺少對沼氣社會化服務實體的制度體系、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
三、建議意見
1、堅持科學發展,合理推進沼氣建設。
因地制宜制訂科學的建設規劃。取消整村推進的建設要求,做好建池需求與任務安排的對接,安排任務前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征求農戶意見,切實解決結構性過剩的問題,確保有建池意愿的農戶能夠享受到國家的政策補貼。
2、立足村域平臺、發揮沼氣紐帶作用。
實行種養平衡,走有機生態之路是我省農業主導型村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農村戶用沼氣是上聯種植業,下促養殖業的良好紐帶,實現了村域平臺上的果畜結合、菜畜結合、糧畜結合,畜特結合。發揮好建設作用,就要使建池農戶在使用意識上發生變化,把農村沼氣建設作為服務于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的有效手段,與村域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百萬頭生豬大縣養殖示范村發展相結合,與果業、蔬菜等優勢產業相結合,以沼氣帶動走種養結合的循環發展路子,推進戶用沼氣綜合發展。
3、加強宣傳培訓,提高農戶使用水平。
建議從沼氣的建設經費中拿出一部分資金,加強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的宣傳培訓,通過張貼一看就懂的沼氣宣傳標語和彩圖壁畫,編發沼氣技術手冊和有關資料,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沼氣使用技術,組織農村沼氣“明白人”培訓,通過他們帶動沼氣使用技術培訓普及,提高廣大群眾對沼氣的綜合運用能力,實現主導產業之間互為補充,相互促進,良性發展。
4、轉變建設思路,培養沼氣多元化發展。
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新格局,解決目前的沼氣發酵原料問題,全面提高農村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途徑,建設模式從單一向多樣轉變,大力推廣適合養殖場和養殖大戶的中小型沼氣工程,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戶用沼氣,大中型秸稈沼氣集中供氣,研究生活垃圾沼氣技術,熟化、推廣復合原料混合發酵技術,統一為建池農戶配送沼氣原料等模式,通過建設模式創新,推進沼氣穩步發展。
5、推進農村沼氣建設由以氣為主,向肥氣并舉轉變。
加快沼渣、沼液科學使用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推進沼肥商品化步伐。隨著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的快速發展,很多地方急需大量的有機肥,據了解,人畜糞便經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渣、沼液肥是目前最好的有機肥,市場售價平均每噸1000元以上。加速沼肥的商品化轉變過程,逐步改變目前農村戶用沼氣使用以氣為主,向氣肥并重轉變。
6、完善服務體系,探索公司式社會化服務新模式。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風走了”為你整理了這篇人大關于飲用水源地實施保護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人大關于飲用水源地實施保護情況的調研報告
按照江華瑤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安排,近期縣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匯同生態環保、水利等部門相關人員,通過現場調研、座談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全縣飲用水源地保護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及思考建議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一直堅持把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整體規劃、項目設施建設、監控管理和綜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精心編制規劃。
根據《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湖南飲用水源地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們制定了江華瑤族自治縣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域劃分實施意見,明確了全縣飲用水源地保護思想,通過按規定分級劃分飲用水源保護區,有效推動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開展。
全縣共設立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1個,鄉鎮“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9個,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10個。我縣還劃定了鄉鎮“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3個(蔚竹口鄉、大錫鄉、大石橋鄉)、村級“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7個,正在劃定村級“千人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5個。目前,還有湘江鄉、界牌鄉、橋市鄉等3個鄉鎮政府所在地供水人口或規模未達到“千噸萬人”或“千人以上”要求,暫未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根據近三年的水質監測結果,魚塘坡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穩定、良好,符合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標準;縣境內的涔天河水庫上游1000米、東西河匯合處2個水質監測斷面水質均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穩定、良好。農村飲用水水質達到國家標準;鄉鎮8個“千噸萬人”(除橋頭鋪外)飲用水取水點從2019年開始開展監測,監測結果顯示8個取水點水質均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Ⅱ類標準。
2、加快設施建設。一是完成縣城魚塘坡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工作。增設點位牌1處,區界牌6處,宣傳警示牌31處;在一級保護區內修建河提護坡70米,修建沿河圍擋2600米;制定了《江華瑤族自治縣魚塘坡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一旦發生威脅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展飲用水水源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演練活動,全面提高環保工作人員因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處置能力。二是對鄉鎮9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源地標志牌統一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773-2015)進行排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小圩壯族鄉、白芒營鎮重新按照標準制作標識標牌;對人為活動較頻繁的白芒營鎮飲用水水源地設置圍欄圍擋四百多米。
3、強化排查整治。在2019年問題排查的基礎設上,為有效防止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環境污染,保障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水質,特制定了《江華縣2020年集中式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工作方案》。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是否存在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水上餐飲;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洗衣等影響水質的人為活動;排污口、畜禽養殖場、工業企業;有無水源保護宣傳牌,一級保護區是否需要圍擋等5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排查。經排查,完成白芒營鎮、小圩壯族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存在標識標牌不完善,白芒營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需要隔離圍擋等方面的整改工作;另外,對大路鋪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有漁船,沱江鎮魚塘坡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有洗衣洗菜等現象進行了交辦,要求鄉鎮立行立改,強化監督;對沱江鎮魚塘坡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的一個小型養鴨場,進行拆除整改。
3、做實日常保護。一是開展日常巡河。大力推行河長制,建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行政首長負責制,成立飲用水源保護監督管理機構,嚴格飲用水水源地綜合執法,及時發現、清除飲水安全隱患,嚴肅處理威脅飲水安全的違法行為。二是開展水質監測。按要求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并對枯水期及豐水期實施加密監測,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上報監測結果,并向社會公開。三是開展日常保潔。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人員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日常保潔工作,清掃周邊垃圾,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4、注重宣傳教育。以貫徹落實《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湖南省飲用水水源條例》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一是在縣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周邊開展入戶宣傳。在縣城飲用水取水點沱江鎮魚塘坡和縣城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涔天河鎮聶家寨村召開飲用水源保護座談會,入戶發放《湖南省飲用水水源條例》等宣傳資料2500余本;二是下鄉鎮開展專項宣傳。在沱江鎮、濤圩鎮、水口鎮、碼市鎮宣傳《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由市生態環境局江華分局聯合縣科協、縣檢察院、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等單位走進沱江鎮、水口鎮、濤圩鎮、碼市鎮等四個鄉鎮開展專項宣傳,重點普及飲用水水源保護相關知識,提升公民對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意識。三是開展執法案卷比賽和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知識競賽活動。通過貫徹落實執法案卷比賽和《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知識競賽,不斷提升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水平,提升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
5、強化信息公開。加強信息公開,在縣人民政府網站開設專欄,及時公開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清單、整治進展情況,并公示水質情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二、存在的問題
整體來看,我縣飲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保障了大部分群眾的飲水安全,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1、存在水源地環境污染隱患。個別飲用水水源源保護區周邊有農田和耕地,存在農業面源污染隱患。少數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存在生活源污染隱患。如大路鋪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內有下車村、隔河村等3個自然村落。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可能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影響水源水質。
2、存在供水安全隱患。鄉鎮“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標牌、界樁、界牌以及隔離防護設施有缺失現象。部分鄉鎮供水點水源地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缺乏監控設備設施以及專門管理人員,供水安全存在漏洞。
3、少數水源點水量不足。調研發現,白芒營、大石橋等鄉鎮供水水量已不能滿足供水要求。如白芒營鎮設計取水規模為3000噸/天,實際每小時需供水200噸,即日需水量已達4800噸,超采嚴重,秋冬干旱季節幾乎斷流,水量嚴重不足,導致飲用水源地取水量不能滿足居民用水要求。如碼市雷公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量也無法滿足供水需要。如水口新鎮水源地保護范圍樟佑沖河段有龍潭電站 ,電站發電期間影響水廠供水量。
4、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尚不完全。部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困難,尤其是部分飲用水水源地取水類型為地下水,覆蓋面大,劃分難度大。同時,劃分方案編制以及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資金不足。
三、對策建議
飲用水安全是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是人民健康和鄉鎮發展的關鍵。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特提出以下建議。
1、增強各級各部門水源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水源保護氛圍。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電視等新聞媒介進行《水法》、《湖南省飲用水源保護條例》、《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宣傳,強化公眾的資源、環境、生態意識,提高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自覺性,讓人民群眾懂得保護水環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2、加快推進飲用水源地問題整改。
按照“一地一策”“一廠一策”推進飲用水源地問題整改。對水源地周圍零散生活污染源進行治理,禁止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治理農業源污染,強化農藥化肥使用管理,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炸魚、毒魚、游泳;對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的養殖場、水電站進行清理退出(如水口龍潭電站要盡快達成協議、收購清理),以保障飲用水水質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區及其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按要求建設一級、二級保護區標識牌、警示牌、界樁、界牌,一級保護區建設隔離防護設施等。鄉鎮要加強自來水廠的運行監督管理,保證廣大群眾飲水安全。
3、加強飲用水源地屬地日常監管。
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要求,各鄉鎮需加強對飲用水源地的日常監管。強化重點項目的施工管理以及林業、水土保持等生態工程建設,抓好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禁止亂砍濫伐、河道亂采亂挖等行為,增加水源涵養量,對影響水質安全的行為堅決依法查處,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4、加快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
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劃定鄉鎮及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完善水源地保護的基礎設施。一是對千人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點全面實施水源保護區劃定,為飲用水源點保護工作提供依據。二是進一步科學規劃、調整優化飲用水源地的劃定,確保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
[關鍵詞]智能手機;應用軟件;隱私權;調研報告
[中圖分類號]TN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3-008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38 [本刊網址]http:∥
本調研報告主要針對西寧市曹家寨社區的手機APP應用用戶的隱私權現狀進行研究。通過對133份有效問卷的分析,探討用戶對隱私相關內容的態度與認知、對隱私安全相關內容的評價,借此為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的隱私權保護提供政策參考。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個案訪問,法律檢索。研究方式包括調查研究,實地研究以及文獻研究。
一、用戶基本資料
在133份問卷調查中,男性為68人,占比51.12%;女性為65人,占比為48.88%。學歷層次為高中以上的為101人,占比75.93%,專科及以上學歷者有31人,占比23.30%。用戶的年齡主要18歲以上,共計114人,占比85.71%。
在參加調研的用戶中,他們比較傾向于那些軟件呢?經過調查,絕大部分用戶安裝了QQ、微信、支付寶、新浪微博,分別為130人(97.74%),118人(88.72%),98人(73.68%),89人(66.92%)。另外還有陌陌:15人(11.28%),人人:23人(17.29%),YY:8人(6.02%),其他:76人(57.14%)。對于使用手機APP時間每天超過1小時的有84人,占比63.16%,超過3小時的有44人,占比33.08%。調研結果表明,高中以上學歷的用戶使用手機APP的時間較長,平均每天使用43.7分鐘。
二、調研內容及反饋
(一)用戶對隱私相關內容的態度及認知
調查結果表明,用戶對隱私關注程度總體程度較高。121人表示對于隱私比較注意保護,對個人隱私采取了一定的保護措施。其中學歷層次在高中以下的用戶為32人,其中25人對隱私也有一定的保護意識。由此可見,隱私保護意識與學歷高低并無必然聯系。
對隱私內容的理解程度因學歷高低而有一定的差別。結果表明,學歷層次為高中以下的用戶對于隱私的理解僅限于個人信息、金融資料、社會關系。但是學歷層次為高中及以上的用戶對于隱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將歷史記錄與地點位置等信息也納入其中。
在問卷中,53.38%的用戶(71人)承認隱私曾經被泄露,主要包括個人信息,金融資料,歷史記錄等內容。在承認隱私曾被泄露的用戶中,金融資料占比超過60%(45人)。該結果表明,用戶對金融資料泄露的關注度最高,被泄露的可能性最大。其次包括個人信息50.70%(36人),歷史記錄33.80%(24人)。
在承認隱私曾經被泄露的用戶中,53人表示因為手機被盜而導致隱私泄露;25人認為是手機病毒的緣故;21人坦誠是自己操作缺陷所致。由此可見,隱私被泄露主要因為缺乏保護手段,在手機丟失之后容易被人利用。
(二)用戶對隱私安全的評價
1.對手機社交軟件的安全性評價
在所有參與調查的用戶中,75人對手機中的應用APP表示信任,占比56.39%。剩余的58人表示對手機中的應用APP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手機應用APP有越軌行為的有53人,認為手機應用存在隱私保護缺陷的有44人,認為手機應用具有欺騙性的有21人。超過90%的用戶(121人)表示經常受到廣告的騷擾,對隱私影響較大。廣告的主要形式包括:廣告短信和應用軟件消息推送。另外超過30%的用戶(41人)表示對政府監控APP賬戶信息感到憂慮,超過20%的用戶(27人)表示對軟件的一些功能感到憂慮,例如:好友推薦功能,地址共享功能,信息共享與轉發功能。還有不到20%的用戶(24人)對手機網絡黑客或病毒感到憂慮。
針對應用APP后臺監控行為,主要包括記錄歷史記錄,地點位置信息,個人輸入習慣。應用APP在記錄用戶以上三種信息后,會進行廣告推送,個人信息公開,及其他商業。
2.對手機社交環境的安全性評價
在實名制政策加速覆蓋互聯網的2015年,實名制對于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隱私又有多大的影響呢?在參加調查的用戶中,57.89%(77人)的用戶表示受到了一定的困擾。個人真實信息頻繁暴露的新聞對于大部分人還是帶來了一定的恐慌。針對這種情況,用戶一般采用三類方法來保護個人隱私。比率分別為:故意偽造真實身份信息,即采用假名、假聯系方式、假照片以保護隱私的用戶達到了97人,占比72.93%;設置多重準入權限,即設置多重密碼,多重身份驗證以保護隱私的用戶有21人,占比15.79%;拒絕任何個人資料的上傳,使用空白資料的用戶也有15人,占比11.28%。
前文已經提到大部分的用戶安裝了不止一個手機應用APP。那用戶針對各種APP設置密碼的情況如何?經過調查,93人(69.92%)針對不同的應用設置了不同的密碼,其中28人(21.05%)設置了超過4組或4組以上的密碼組合;還有19人(14.28%)對于各種手機APP只設置了一組密碼。以上結果也佐證了用戶對隱私有一定的保護意識。
3.對隱私保護政策的信任度評價
用戶在安裝軟件之前,都會出現軟件的隱私保護條款。研究表明:有70人(52.63%)表示在安裝APP之前都會大致看一下隱私保護條款的內容。有26人(19.55%)表示會具體看一下里面的內容。有37人(27.82%)表示會直接省略隱私保護條款、直接安裝。
有超過一半的用戶(71人)對隱私保護條款表示信任,認同APP的隱私保護條款,符合隱私保護的預期。有超過1/3的用戶(47人)表示APP的隱私保護條款與實際情況不一致,存在欺騙行為。另外還有15人表示說不清。當筆者詢問對隱私條款不信任、不了解的用戶“既然對此不信任、不了解,為什么要安裝呢”?大部分用戶均表示,不會在其中使用過多真實資料。
4.對國家隱私保護法律法規的信任度評價
針對移動互聯網的法律法規還并不完善,目前僅有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規定》第五條規定:服務商應當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健全各項制度;保護用戶信息及隱私,接受社會監督。《規定》第六條規定:用戶在注冊賬號時,應當與服務商簽訂點擊協議,承諾遵守法律法規、國家制度、公私利益、社會道德及提供真實信息。《通知》規定:服務商不得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與修改用戶資料,侵害用戶權益;擅自啟動通信功能,造成用戶費用損失;危害網絡安全。對于這幾個法律法規,用戶又是怎樣的態度呢?結果十分令人遺憾:超過95%的用戶(127人)表示根本不知道有這兩個法規,只有不到5%的用戶(6人)表示對該法律法規有所留意。
當用戶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33人(24.81%)表示會與服務商客戶服務中心進行溝通。28人(21.05%)表示會選擇向相關機構投訴,例如:12315。10人(7.52%)選擇向公安報案。62人(46.62%)表示吃一塹長一智,吸取教訓,放棄救濟。放棄救濟的用戶在問卷中表示,之所以放棄救濟的原因是認為隱私泄露救濟途徑太少太窄(45人);操作難度太大(36人);隱私泄露的內容沒什么太重要的(25人);夠不上刑事標準(12人);不知道如何救濟(8人)。
三、結論及解決辦法
(一)提高隱私權保護意識
調研結果表明,手機APP用戶對隱私保護的意識比較高,這一點需要肯定。只是對隱私保護的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針對金融信息,用戶要加大保護力度,盡量采用多重密碼組合;注意手機使用習慣,防止手機病毒進入。為了防止手機被盜或遺失導致隱私泄露,應隨時注意備份相關信息,設置專屬密碼鎖,保障財產安全。同時注意自己的使用習慣,不要點擊未知的網站和鏈接,避免一時失誤導致隱私泄露。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進行相關的了解和研究,明白個人權利和義務,知曉相關的補救途徑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
(二)設立行業標準以規制服務商行為
行業自律作為國家立法的重要補充形式,在保護用戶隱私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國采用了行業自律模式,在隱私權保護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借鑒。依照行業自律,規范服務商的行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規范條款默認選項,規范隱私政策的監管與執行。
在APP讀取用戶隱私的時候,默認選項中用戶不反對即視為同意。筆者認為服務商應提高用戶隱私采集門檻,通過行業自律使默認選項規范化。把默認設置設定為否;將讀取用戶隱私對用戶的影響最小化,在用戶同意采集隱私時盡量減少隱私的采集量。盡量避免對用戶進行騷擾,減少身份信息驗證的內容,把網絡安寧還給用戶。
當前的隱私政策普遍存在包括單向制定政策、條款形式化等問題。筆者認為:隱私政策應該參照《合同法》、《民法》等相關規定,使之規范化;詳細說明信息采集內容,使采集行為明晰化;在隱私政策中增加隱私保護方式與救濟模式的相關說明,保障用戶求償權。
(三)加強國家立法以健全隱私權保護
[關鍵詞] 產品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3)06-0081-03
課程設計是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學生進入專業階段的重要實踐課程。把課程設計教學引入實踐項目是改革的必然結果,在產品設計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性和現實意義。本文以課程設計引入實戰項目為研究對象,從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實踐教學的合理性進行探討,從而構建適合其發展的教學模式,并實現教學系統、教學資源配置及教學流程的最優化。
根據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發展理念和改革思路,積極倡導在規范與穩定教學及管理秩序、完善各類教學設施的基礎上,積極而科學的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理念、途徑、模式;探索教育教學體制、機制的創新實驗;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應用性能力為最終目的。
將課程設計中引入實踐項目的教改,對本科教育培養應用性人才有著重要意義。筆者的探討符合現階段應用型教育的要求,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檢驗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使處在不同水平層次上的學生都能提高,并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1 現狀分析
雖然產品設計課程在全國很多院校都有開設,但教育模式和方法一直沿用和參照舊的教育模式,講究按部就班,講究循規蹈矩,規范化的課程、固定型的教學方法抹殺了教與學的個性發展,使得設計與市場相距甚遠,理論與實踐脫節。產品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要在教學體系中多設置實踐環節。目前,許多高校產品設計都設有課程設計,但是課程設計設定的內容都是重復或羅列以往的教學內容和理論知識,沒有系統的把實戰項目融入到課程設計教學中。現行的課程設計教學存在一定問題,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方法、項目安排上都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現階段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采用以往與產品設計課程相似的教材和教學內容來進行教學,較少聯系具體實戰項目,由于實戰項目的時間節點很難與課程設計相吻合,造成實踐項目不能順利的導入課程設計當中。
2 項目實施方案及實施計劃
為了讓學生在校期間更好的了解項目流程、增加實操經驗,針對產品設計專業特色,著力于滿足學生的發展意愿和應用型人材培養目標的實現。充分體現因材施教、主動參與、分層優化、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教學原則,促進教學的整體優化,必須構建合理的、完善的、適合專業發展的教學模式。產品設計的課程設計導入實踐項目的教學體系的構建目標主要從以下3方面來開展。
1)教學方面。科學論證,設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方案;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2)管理方面。產品設計課程設計的系統保障;產品設計課程設計項目小組的管理;產品設計課程設計教學的課后保障。
3)考核及成果保障方面。(1)完善考核制度;(2)與企業建立實戰項目的長期合作;(3)課程設計的系統安排和作業題庫的建設;(4)教材及多媒體課件資源庫的建設。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課程設計導入實踐項目課程體系針對產品設計專業因學制宜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對專業的認知和技能的掌握。課程設計導入實踐項目,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已經開始實行,通過實行的效果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1)教學內容的調整問題:增強課程設計的針對性,建立系統的項目文檔;有針對性的選擇企業和項目,做好項目分類,依難易程度為課程設計做好循序漸進的導入;與企業建立實戰項目的長期合作,保證實戰項目的延續性和時間的吻合;(2)課程設計安排的連貫性問題。
3 課程設計實驗——家用電磁爐產品設計
3.1 課程流程設計
課程設計:家用電磁爐產品設計
課程背景:通過設計公司引入企業項目。美的集團是中國一家以家電業為主、涉足物流等領域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旗下擁有3家上市公司、4大產業集團,是中國最具規模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0年,美的正式進入家電業,1981年開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旗下擁有美的、小天鵝、威靈、華凌等十余個品牌。以項目為導向,引入課程設計課堂中,學生通過實際項目能夠學習到家用電器產品設計的方法和產品設計流程,通過與設計公司同步進行項目開發,能夠讓設計公司對學生的設計進行各階段的監督和評審,學生能夠了解到項目的流程和項目要求的指標,使學生了解企業對設計公司的要求及對產品設計的效果,同時設計公司也能得到更多的設計方案和設計思路,達到產學雙方互利共贏。
課程項目:項目定位為2012中端電磁爐(400~600元價位段),目標為設計中端主銷產品。
設計關鍵詞:創新、優雅、簡潔
課程對象: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10級學生,完成課程設計1的學習,缺乏真正的實踐設計經驗。
為了讓學生可以結合項目要求和市場需求進行深入設計,課程計劃中安排兩次階段性集體答辯:(1)學生進行產品終端市場調研后,以小組形式完成報告,在專業工作室進行分小組答辯,確定產品設計方向及產品設計定位。由教師和設計公司設計師對產品定位進行評估;(2)在產品設計項目完成后,由教師和設計公司設計師對產品完成效果及創新性進行評估。
3.2 教學方式
通過引用設計公司實際項目設計,使學生了解實際案例的設計流程、家用產品設計的方法、工作方法、家用產品設計趨勢。強調設計前期的體驗設計、產品需求定位、調研流程。對設計項目進行客觀的可行性分析,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對項目的設計能力,加強對實踐設計的認識。
3.3 項目課程過程
1)第一階段:分市場調研和用戶體驗兩部分。
市場調研:按項目需求進行小組分配,教師首先對項目進行講解分析,設定調研方向和要求,由學生設計調研問卷表,經由小組會議討論通過后執行。調研方法及步驟為:完成調研問卷表,進行終端銷售市場調研、消費用戶調研、使用環境調研等,同時可以在專業市場調研網進行市場調研,由小組長根據情況計劃執行并分配小組成員任務,一周時間完成調研報告。
同時教師邀請設計公司設計人員與學生進行前期溝通,對項目要求進行說明,講解設計輸入任務,對設計前期問題進行答疑,溝通設計流程。該過程中教師負責組織交流方式及把握溝通各環節。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針對不同的消費對象和環境進行終端調研,并且要求學生做照片記錄。通過終端市場調研,使學生了解到市場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同時了解同類產品不同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各品牌產品的銷售情況。
用戶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導入用戶體驗的知識,讓學生帶來不同品牌的電磁爐和烹飪食材,自我體驗。在實際使用和操作過程中,學生能夠產生很多的使用體會,從而獲得源自設計者自身的體驗信息。這區別于單純的依靠第三方使用者的使用體驗,設計者自身的體驗能為后期的設計方案提供更合理的思路和解決方案。用戶體驗階段也是此次課程項目中的重點和創新之處,能夠讓課堂活躍起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第二階段:分析調研數據,擬寫調研報告書。
調研報告書包括各項調研的總結,根據總結報告擬出設計定位和設計風格定位。該階段通過教師和設計公司設計師對學生的調研過程進行指導,從設計定位、消費用戶調研、使用環境調研等方面進行指導,設計公司負責該項目設計人員評審,對客觀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找到目標市場并定位產品方向。從目標消費人群、產品的工作原理、產品分類、外觀、色彩、結構、材料、工藝等全方位的定位產品,確定設計創新思路。
調研報告擬寫內容項包括:產品介紹(介紹,工作原理)、產品分析(分類,外觀,材料,結構,人機)、市場分析、用戶研究、總結等。小組根據本組項目情況可適當增減組合。
3)第三階段:設計方案草圖階段。
對調研報告書的設計定位進行分析,得到具體的設計方向。學生根據目標消費人群、產品的工作原理、產品分類、外觀、色彩、結構、材料、工藝等完成設計方案草圖。設計方案草圖是設計師零碎的設計概念最初的設計表現,可幫助設計師展開不同的設計思路,通過這些可能性概念,設計師逐步發展、淘汰一些設計,逐漸成熟自己的構思,最終將它變成現實。設計師通過設計方案草圖實現與其他設計師、與客戶的有效溝通。
此階段根據客戶提出的設計需求,公司設計師對產品進行了設計思維發散,包括整體形態的創新、人機舒適度的研究、流行趨勢的分析等,得出初步草圖結果。通過本輪草圖提案,意在獲取客戶對草圖方案的尺寸、色彩、制造工藝、人機舒適度等方面的意見,進而做出下一步修改。細節部分的完善將在后續的設計中進行。
4)第四階段:2D線框圖和3D效果圖。
前期的設計方案草圖已經很好的詮釋了設計目標,電腦輔助設計則是方案的數據化呈現方式。效果圖設計的主要功能為將平面圖紙三維化、仿真化,通過高仿真的制作,來檢查設計方案的細微瑕疵或進行項目方案修改的推敲。因此效果圖是設計表現的方法之一,明確這個基本功能后該階段在設計過程中要求完成以下能力目標:(1)能依據設計草圖創意設計繪制,實現產品局部與整體間的協調;(2)能合理布局三視圖,2D線框圖符合家用產品的人機工程需求;(3)能對2D線框圖進行修改細化,能依據2D線框圖建立3D模型;(4)能延續設計理念優化3D模型,符合草圖設計創意;(5)能合理應用圖形語言的方法,對產品概念作直觀表達;(6)能按照設計要求合理賦予產品材質和色彩;(7)能正確標注家用產品的尺寸、結構與生產工藝;(8)能根據三維模型完成安防產品三視圖的輸出。
5)第五階段:項目答辯、細節調整。
以演講的方式完成產品設計項目效果圖展示,各小組分別陳述方案,由設計公司的設計總監進行方案的可行性評估,項目小組間互評。該階段通過項目答辯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演講能力、設計項目的總結能力。由教師組織設計公司總監進行現場答辯,每進行完一組后進行點評,最后課后再調整。
4 結論與建議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的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獲得了全院上下的大力支持,為教學的順利實施打了基礎。同時,各教學部門、各教研室、輔導員等也對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授課方式、授課內容的變化給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受益對象涉及到設計與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所有學生及相關教師,甚至可以為國內其他相關院校研究機構、相關課程體系及專業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的參考。
課程項目結束,學生通過實際項目的演練和設計進行總結,為今后針對家用電器項目的設計積累了專業基礎,提升了對家電行業的深入了解,并體驗了實踐項目設計的流程,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的信心和學習設計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恰安,博赫爾.創造突破性產品:從產品策略到項目定案的創新[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江湘蕓.設計材料及加工工藝[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3]Karl T U,Steven D E.產品設計與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一、大學生參與網絡游戲行為的外部因素
網絡游戲的興起和發展是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大學生參與網絡游戲的行為受到社會環境、科技發展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
1.社會環境是大學生參與網絡游戲的根源。一方面,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時期,社會競爭壓力增大,快節奏的生活迫使人們需要通過多種途徑釋放壓力,網絡游戲作為一種緩解壓力的工具,必然會成為很多人包括部分大學生的選擇。另一方面,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因素也是導致大學生參與或沉迷網絡游戲的原因,如拜金主義的影響,使得一些學生感到在現實中無法滿足虛榮欲望,而轉向虛擬世界。又如暴力文化的渲染,特別是影視、書刊,以及暴力事件報道中充斥著很多血腥鏡頭,一些青年學生受到影響,希望從網絡游戲中體驗驚險和刺激。
2.電腦、網絡的飛速發展是大學生參與網絡游戲的基礎。2010年,我國的網民人數為4.5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4.3%。[2]使用電腦、互聯網已經是很普遍的行為。國際著名網絡技術服務機構CNZZ分析認為,至少有25%的網民首次進行上網活動目的與網絡游戲直接相關。[3]與之相伴的是,網絡游戲的推廣速度也快得驚人,2010年,共有由194家游戲產商研發的306款網游(不包含網頁游戲,社區游戲)進行了719次測試,平均每天就有2款新游戲測試。[4]電腦、互聯網使用率的大幅增長、網絡游戲推陳出新如此高速,使得當代大學生回避、逃離網絡游戲的難度大大增加。
二、大學生參與網絡游戲行為的內在因素
從總體來看,大學生參與網絡游戲的情況較為普遍,但參與的程度有很大不同,從不玩游戲的學生有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也有之,這是學生的個體差異造成的。
1.性格內向的學生更容易選擇網絡游戲。調查中,認為自己的性格屬于“非常內向”的學生中有30%的學生玩游戲時間較長(參與網絡游戲的時間平均每天超過2小時)。這些學生由于性格內向,較難融入新的環境與新的集體,參與網絡游戲較多。
2.人際關系差、社會支持系統不良的學生非常容易參與甚至沉迷于網絡游戲。調查顯示,入學以來“幾乎沒有交到朋友”的學生中有75%玩游戲時間較長;在玩游戲時間較長的學生中,遭遇挫折或心情不好時選擇“自我化解”的比例為43%,認為做心理咨詢是一件“沒有必要”的事的學生占60%。這些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時缺乏與朋友、親人、專業心理咨詢人員溝通的愿望與機會。
3.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是影響學生參與網絡游戲行為的重要因素。認為“自己的大學生活不夠充實也沒有目標”的學生中,有56%的學生玩游戲時間較長;認為“我考上大學了,只要能弄張文憑出來就行了”的學生中有50%的學生玩游戲時間較長。
4.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更容易沉迷網絡。調查顯示,平均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的學生中有80%表示自己上網時“想控制時間,但一旦上網就忘了時間”或“沒時間概念,順其自然,隨性而來,夠了就下”,有70%多數時候“不能強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這些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學習、生活、做事較隨性,不容易克服誘惑和阻力。
5.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社團活動的同學更容易選擇參與網絡游戲。調查中,認為社團活動不怎么好的學生中有37%玩游戲時間較長,認為集體活動都很無聊的學生中有24%玩游戲時間較長。
三、防止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途徑
適當參與網絡游戲對大學生的成長沒有損害,但是如果長時間參與網絡游戲、甚至沉迷其中將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危害。高校應尋找途徑有針對性地防止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
1.抓住大一關鍵期,幫助學生確立新的目標。大一學年是整個大學的基礎。絕大部分學生入學時都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希望,幾乎不會有學生在入學時就希望自己沉迷網絡游戲。之所以有部分學生發展為網絡游戲的忠實者,大多是因為他們完成高考任務后,缺乏繼續的目標和行動指南,進而無法積極面對新生活。因此,積極引導學生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幫助學生更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更根本的是使學生盡快確立大學階段的努力目標。
2.積極引導學生樂觀向上,參與社團和集體活動。調查顯示,參與社團和集體活動少的學生更容易沉迷網絡。如果學生不喜歡參加社團和集體活動,又缺乏學校的引導和要求,就會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網絡游戲中,進而就會更加遠離集體活動,造成惡性循環。學校應該設計有吸引力的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讓學生將時間分配到學習、活動中。
3.營造良好的班級、宿舍氛圍。人際關系差的學生群體是沉迷網絡游戲的重災區。現實中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和諧的班級、宿舍關系,會導致學生轉向虛擬世界尋求關心與關注。因此,注重班級、宿舍良好氛圍的營造,形成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環境,可以有效避免學生沉迷網絡游戲。
4.敢于對處在沉迷網絡游戲邊緣的學生提出控制游戲時間的要求。很大一部分沉迷網絡游戲的學生自控能力很差,他們自己也知道長時間玩游戲不對,但是一旦開始游戲就會忘了時間,無法對自己的欲望進行控制。面對這種情況,學校管理者應該果斷采取措施,明確要求學生控制參與游戲時間,幫助學生擺脫游戲的誘惑。
參考文獻:
[關鍵詞]手機閱讀 受眾分析 在校大學生
[分類號]G252
1.引言
根據2010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4.2億人,而手機網民成為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模攀升的主要動力,半年內新增4334萬,達到2.77億人,增幅為18.6%。在手機媒體化和網絡化進程中,作為重要的手機應用之一的手機閱讀備受多方關注。以中國移動為例,在試水“手機報”業務并取得較好的業績之后,中國移動于2009年6月率先在浙江省建立了手機閱讀基地。此外,結合3G技術,中國移動還推出了專門電子閱讀終端――G3閱讀器。
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手機閱讀到底能走多遠?基于用戶接受視角的受眾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連續幾年定期開展大型國民閱讀調查工作,其中涉及到用戶手機閱讀使用行為的調研。另外,易觀國際Enfodesk產業數據庫近期的《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用戶調研報告2010》也顯示了用戶手機閱讀使用行為的一些信息(下面簡稱易觀國際調研報告)。本研究則重點選取上海地區在校大學生作為考察對象,對這一特定群體手機閱讀的使用行為、使用動機和滿足程度三個方面開展小型的調研工作。在開展數據收集工作之前,本研究將“手機閱讀”的概念操作化為“用戶利用手機終端以在線或離線的方式閱讀和瀏覽手機報、電子書、網絡雜志與網站新聞”。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在線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利用OQSS在線版設計了調查問卷。在經過預測試后,最終版問卷于2010年9月5日正式。本研究采取非隨機抽樣原則,但重點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做了宣傳工作。這6所大學分別代表上海地區的綜合性大學和專業性大學,同時也代表了教育部重點大學和地方普通大學。截至2010年9月20日,共收到205份反饋問卷。通過對無效問卷的剔除,本研究最終保留的有效問卷為183份。
在研究樣本人口統計變量方面,就性別而言,男性75人,占41.0%;女性108人,占59.0%。在年級方面,研究生為65人,占35.5%;本科生為118人,占64.5%,其中包括低年級本科(包括大一和大二)56人和高年級本科生(包括大三和大四)61人。在學科方面,來自社科/人文的學生為118人,來自理工科的學生為65人,兩者分別占樣本總數的64.5%和35.5%。另外,從使用手機類型的角度來看,3G手機使用者和非3G手機使用者的人數分別為61和122,其對應的比例為33.3%和66.7%。
在資料分析方面,為了探索在校大學生的手機閱讀使用行為是否受到性別、年級、學科和使用手機類型等控制變量的影響,本研究根據不同使用行為的變量類型采取不同的考察策略。對于離散變量,本研究采用卡方檢驗和列聯表分析。對于連續變量,本研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法)。也就是說,若控制變量只有兩個屬性,本研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若控制變量的屬性在三個或三個以上,本研究采用ANOVA分析法,如果檢驗結果達到顯著水平,用LSD(最小顯著性差異)檢驗法進行兩兩群體比較,以確定組別之間的差異。需要說明的是,為了節省版面篇幅,對于采用同一種策略進行數據分析的結果,只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才給予羅列。
3.研究發現
3.1使用年限
研究發現,在已經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中,超過一半(占50.3%)的學生的使用年限在1年或1年以上。與之對應的,使用年限為1年或1年以下的學生占樣本總數的49.7%。可見,在已經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在校大學生中,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和在1年以下的學生各占半壁江山。如圖1所示:
通過獨立T檢驗分析,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在校大學生在手機閱讀使用年限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通過進一步的均值比較,發現女生手機閱讀的使用年限普遍高于男生。如表1所示:
3.2使用頻率
研究發現,在已經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中,日平均次數在2―3次的學生是其主要群體,共有71人,占樣本總數的38.8%。而日平均次數在1次以上的學生數量占樣本總數的77.6%,這一數據遠遠高于易觀國際調研報告的對應數據――45%。這也充分說明了在校大學生較其他人群更為頻繁地利用手機開展閱讀。
通過獨立T檢驗和ANOVA分析,本研究發現性別、年級、學科和使用手機類型這4個控制變量對在校大學生手機閱讀的使用頻率均無干擾作用。如圖2所示。
3.3使用時長
研究發現,在已經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中,大多數用戶每次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時間都在5-15分鐘或15―30分鐘,兩者累計共104人,占樣本總數的56.9%。而每次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時間在1個小時以上的用戶數量則只有14人,只占樣本總數的7.7%。相對于其他閱讀方式,從事手機閱讀的用戶主要是利用被現代生活碎片化了的時間,本研究關于使用時長方面的發現進一步驗證了用戶手機閱讀的這一特征(見圖3)。
通過獨立T檢驗分析,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在校大學生在手機閱讀的使用時長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通過比較,筆者發現女生手機閱讀的使用時長普遍高于男生,即女生每次手機閱讀所持續的時間要多于男生。考慮到男女學生在使用頻率方面并無顯著差異,筆者判定女生每天予機閱讀的時間要顯著多于男生。據第六次國民閱讀調查,在于機閱讀的時間和費用方面,男性均顯著高于女性。這與本研究的這一發現有較大出入。另外,通過ANOVA分析,本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在校大學生在手機閱讀的使用時長方面同樣也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而言,低年級本科生手機閱讀的使用時長高于研究生手機閱讀的使用時長。如表2所示:
3.4閱讀場所
通過先導訪談,本研究發現在校大學生開展手機閱讀的主要場所集中在教室、宿舍和公共交通工具。為此,在本次調查問卷中,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級量表對用戶在上述場所的閱讀頻次進行了測量工作。分析表明,公共交通(比如公交、地鐵或火車等)是在校大學生手機閱讀最為頻繁的場所,教室(專指上課、聽講座的時候)是在校大學生手機閱讀最不為頻繁的場所。
通過獨立T檢驗分析,本研究發現不同學科的在校大學生在手機閱讀場所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相對于
理工科學生,來自社科、人文學科的學生在教室(專指上課、聽講座的時候)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頻次更高。這也許跟來自這兩大類學科的學生的聽課認真程度有關。通常而言,理工科學生在課堂上更加專心聽課,而來自社科、人文學科的學生則更容易在課堂上分心做其他事情。如圖4所示:
3.5閱讀方式
研究發現,首先在已經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中,將近一半(46%)的在校大學生都采用直接登錄WAP、WWW在線閱讀的方式,這與易觀國際調研報告數據大體是吻合的。其次,采用通過收取短信、彩信的方式也是在校大學生的閱讀方式之一,占樣本總數的19%。再者,通過客戶端軟件離線閱讀較采用通過客戶端軟件在線閱讀的方式更為普遍。前者即通過客戶端軟件離線閱讀占樣本總數的20%,而后者即通過客戶端軟件在線閱讀只有7%。如圖5所示:
卡方檢驗表明,不同手機類型使用者在手機閱讀方式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通過進一步的列聯表分析,筆者發現,相對而言,非3G手機使用者更傾向于通過收取短信、彩信的閱讀方式,而3G手機使用者更傾向于通過客戶端軟件進行閱讀,包括在線閱讀和離線閱讀。這種差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歸因為3G手機相對于非3G手機的獨有優勢:即3G的寬帶寬和高速率以及更為友好的用戶界面。如表3、表4所示:
3.6付費方式
研究發現,在已經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中,包月方式是目前在校大學生開展手機閱讀行為的主要付費方式。共有96位在校大學生采用按包月方式支付瀏覽費用的方式,其占樣本總數的比例超過50%。另外,表示“只閱讀免費的手機讀物”的用戶人數也占樣本總數的1/4。這一比例與易觀國際調研的結果完全吻合。
通過卡方檢驗,本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手機閱讀付費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而言,在利用手機開展閱讀時,本科生更傾向于按包月方式或按流量支付瀏覽費用,而研究生更傾向于閱讀免費的內容。這應該跟學生長期免費使用網絡資源所養成的習慣有關。一般來說,研究生比本科生接觸互聯網時間會更久,在長期的網絡使用中,他們關于網絡資源免費使用的觀念也就越強。很顯然,這種觀念也同時反映到他們對于手機閱讀付費方式的選擇傾向上面。如圖6所示:
3.7讀物類型
正如前面所言,本研究將“手機閱讀”的概念操作化為“用戶利用手機終端以在線或離線的方式閱讀和瀏覽手機報、電子書、網絡雜志和網站新聞”。為此,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級量表對用戶閱讀這些不同類型的讀物的頻次進行了測量工作。分析表明,網站新聞是在校大學生利用手機開展閱讀時最為經常瀏覽的讀物類型,而網絡雜志是他們開展手機閱讀時最不經常瀏覽的讀物類型。在校大學生對手機報和電子書的閱讀頻次則介于網站新聞和網絡雜志之間,而且對這兩者的閱讀頻率大致相當。
通過獨立T榆驗和ANOVA分析,本研究發現學科和使用手機類型對在校大學生利用手機閱讀不同讀物的頻次存在干擾作用。就使用手機類型的角度來看,3G使用者比非3G使用者在閱讀手機報、電子書和網絡雜志這三類讀物類型方面的頻率都更高。就學科的角度來看,來自社科、人文的學生比理工科的學生更為頻繁地利用手機閱讀手機報和電子書,但后者比前者更為頻繁地利用手機閱讀網站新聞。這很大程度上與學生手機閱讀的主要動機密切相關,相對于理工科學生獲取信息的閱讀動機,來自社科、人文的學生不僅希望通過手機閱讀獲取信息,同時也實現消遣娛樂的目的。而目前手機閱讀所提供的電子書大多都是消遣娛樂性質的小說,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來自社科、人文的學生比理工科學生更為頻繁地利用手機閱讀電子書這一現象。如圖7所示:
3.8依賴程度
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級量表對用戶手機閱讀依賴程度進行測量,其中1表示“一點都不依賴”,2表示“不太依賴”,3表示“一般”,4表示“比較依賴”,5表示“非常依賴”。通過考察,本研究發現已經利用手機開展閱讀的在校大學生對手機閱讀的依賴程度呈現較為典型的負偏態分布。其中,對手機閱讀“較為依賴”的學生數量最多,占39.3%;緊隨其后的是對手機閱讀依賴程度為“一般”的學生,占30.1%。而對手機閱讀“一點都不依賴”和“非常依賴”的學生的數量分布在兩端,其數量占樣本總數的比例分別為8.2%和10.4%。
通過獨立T檢驗和ANOVA分析,本研究發現使用不同手機類型對在校大學生的手機閱讀依賴程度存在干擾作用。通過進一步比較均值,筆者發現3G使用者對手機閱讀的依賴程度要顯著高于非3G手機使用者對手機閱讀的依賴程度。這種現象與前面提到的發現(包括3G手機使用者更傾向于通過客戶端軟件進行閱讀,3G使用者比非3C使用者在閱讀手機報、電子書和網絡雜志這三類讀物類型方面的頻率都更高)一樣,都可以解釋為3G手機相對于非3C手機所具備的寬帶寬和高速率以及更為友好的用戶界面特征,所以用戶使用3G手機閱讀會有更加強烈的愉悅感,從而加深他們對手機閱讀的依賴程度。具體數據如圖8所示:
4.結論
微信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及社會的運轉方式。尤其在移動營銷方面,微信更是小心翼翼地嘗試著各種可能,朋友圈廣告及春節“搶紅包”的試探相繼成功。
不同于微博相對開放的社交環境,微信建立的社交關系更加私密。與更具媒體屬性的微博相比,微信在營銷方面不那么具有優勢。通過微信公眾號與更大規模的用戶建立關系,是企業在微信平臺上并不算多的營銷方式之一。
截至目前,微信公眾號的規模已超過580萬,1/5的在華企業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加。尼爾森網聯最新的《2014企業移動營銷現狀調研報告》指出,信息產業、餐飲行業和傳媒文化是開通公眾號最多的3個行業,占比分別為16%、10.8%以及8.2%。
大多數企業對微信公眾號進行了基本定位,展示、宣傳和服務是定位中最常被提及的詞語。70.7%的企業將公眾號作為企業信息的展示平臺,55.9%的企業希望借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微信平臺的發展讓信息的傳遞和溝通更加高效。我們可以通過微信提供實時、貼心、個性化的服務,并借助微信值機等功能提升服務效率。”南航有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南航是第一批入駐微信公眾平臺的企業,目前擁有超過350萬名公眾號訂閱用戶。
但并不是每一個公眾號都能像南航那樣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馬太效應”正變得十分明顯。在所有開通微信公眾號的被調查企業中,77.6%的企業公眾號訂閱用戶數量在5000人以下,能達到10萬用戶以上的企業只有3%。這意味著,一些企業公眾號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處境尷尬。
這可以從企業運營滿意度的數據中得到驗證,72%的企業認為運營效果一般,27.1%的企業對運營狀況不滿意,18%的企業甚至表示對運營方向感到迷惑。導致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企業缺乏運營微信公眾號的經驗,接近7成的企業直接使用微信開發團隊的模板,這導致公眾號的同質化程度高。
在包括自定義菜單、微官網、微支付、優惠券、游戲等功能中選擇開發哪些功能時,接近半數的企業會參考競爭對手的公眾號。此外,依據領導個人要求和意見作為決策依據的企業不在少數,這些都可能讓企業公眾號變得沒有個性,難以在大量信息中脫穎而出吸引受眾的關注。
超過半數的企業認為微信小游戲、刮刮卡、大轉盤等互動營銷功能趣味性強,能夠帶來粉絲增長,有助于營銷但效果并不明顯;近1/3的企業表示很重視與微信相關的智能硬件(如微信打印機);同樣,有近1/3的企業表示雖不了解但愿意嘗試;15.4%的企業則持保留看法,表示已購買但效果一般。
雙向互動效果的不盡人意,讓更多的微信公眾號仍然采用著與傳統媒體并無區別的單向傳播。推送圖文信息是其中最常用的手段,84.4%的公眾號會選擇通過定期推送信息讓受眾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除此之外,策劃優惠促銷、組織線下活動、通過用戶調查完善服務是另外3個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較常實現的功能。
在考察公眾號運營方面,粉絲增長、圖文閱讀量以及服務完善程度是3個主要的判斷指標,分別有68.3%、55.9%以及51.7%的企業會通過這些因素進行公眾號運營狀況的考核。
營銷的最終目標就是促進銷售,調查結果顯示有59.9%的企業選擇將“促進交易轉化”作為公眾號的基本定位。與此同時,高達54.1%的企業表達了對交易轉化率低的不滿。微信支付是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所有被訪對象中僅有18.6%的企業具有支付功能。申請過程繁冗、沒有明確的優勢或特色,以及安全問題是微信支付最受詬病的3個方面。
顯然,微信公眾號已不再是企業的唯一選擇,阿里巴巴和百度相繼在2014年8月和9月推出了支付寶服務窗以及百度直達號。在所有被訪企業中,23%的企業同時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和支付寶服務窗,8.8%的企業同時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和百度直達號,5%的受訪企業同時開通了全部3種移動營銷平臺。
BAT在不同領域積累的優勢使得它們推出的服務也各有所長,12.6%的受訪企業認為三者功能相互彌補,能夠更好地開展移動營銷活動,但是企業需要時間去熟悉越來越多的移動營銷平臺,51.1%的企業表示對去年下半年開放的服務窗和直達號不太了解,另外有13.8%的企業因成熟商業案例較少選擇觀望。
關鍵詞:青少年;手機閱讀;閱讀方式;變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3-0123-02
一、引 言
權威專家已經把手機正式認定為“第五媒體”,傳統的媒體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隨著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的進入,其中的手機媒體更是得到了正式的認可。如今的青少年對手機閱讀功能的使用最為突出,在生活和學習各方面,簡直須臾不可或缺。同時,手機閱讀軟件的開發也基本為青少年量身定制,所以,青少年手機閱讀群體的地位就尤為重要,研究青少年運用手機閱讀就成為了很迫切的課題。
二、手機閱讀的利弊分析
什么是手機閱讀,艾媒市場咨詢的調查報告認為,“任何通過手機這一終端獲得閱讀信息的行為,均可以統稱為手機閱讀。”手機閱讀是從日本起步的,我國業界一般認為,2004年08月,中國第一部手機小說《城外》推出后,手機閱讀開始起步。此后,傳統媒體看到了手機媒體發展的巨大潛力,“手機報”就是它們相互融合的產物。
手機報是手機閱讀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國第一家手機報是《中國婦女報》,其后經過兩年的市場孕育,手機報發展進程加快,2007年《人民日報》相繼與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合作,推出了面向手機用戶的手機報,說明它已躋身于國內主流媒體行業。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投資力度的加大,手機報也突破了簡單的文字配圖片的表現形式,成為集多媒體于一身的數字媒體,使其在吸引力和表現力上都得到增強,開始擁有其他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截至2012年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4.2億,使用手機進行閱讀更成為目前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其有利也有弊。
手機閱讀的出現使紙質等其他媒介的閱讀時間變少,因為手機可以滿足其碎片化時間的管理,比紙質媒介更為方便。接觸過手機閱讀的青少年有的對科研學術等專業學習類的閱讀興趣開始減少,不少人在養成手機閱讀的習慣后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降低,過去一些良好的紙質傳媒閱讀習慣逐漸消退。科技的進步已經讓手機閱讀融合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因素,使信息的展現更為立體和豐富,但它卻縮小了學生們的思考與想象空間。當今校園內“淺閱讀”現象隨處可見,對于青少年來說,在學習和思維發展的黃金階段,不加節制的手機閱讀嗜好,其長遠危害不容小覷。
“手機閱讀革命”悄然地改變著大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人利用手機建構出一個看似充滿自由和民主的“手機世界”,所謂的話語權得到了極大的解放。花邊新聞,學術抄襲,謾罵戲謔都開始無節制的生長,人們似乎看到了一種恰似民主的熱鬧氣氛。這對于價值觀、人生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更是影響巨大;同時,手機社交網站也是手機成為“泛娛樂化”現象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平臺,所謂的被“禁錮”的“自由話語權”得到了無限的張揚,各種“無底線”言論在網站上大肆宣揚。這些現象值得我們高度的警惕更需得到及時的凈化。
手機的影響越來越大,其實更要發揮正能量,全方位的去發揮它的平臺優勢。尤其對于大中學生來說,要在學術知識內容方面大力加強,要發揮可以即時進行雙向溝通的優勢,開展“手機學術論壇”“手機學術圈子”等活動,為自己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
在文化產業成為國家發展重點的大環境下,手機,滿足了人們的閱讀需求,降低了閱讀成本,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增加了活力。在此大背景下,青少年朋友們正是手機多元文化媒介傳播的最大群體,因此,手機閱讀的開發者要樹立“把關人”意識,確保信息的正確導向,使得大中學生成為最先的受益人群,這樣手機的閱讀的發展才會更長久。
再者,從手機的功能來說,未來手機的功能涉獵范圍更為擴大化,手機閱讀這一新興領域將會顯示出爆炸式的發展態勢,會使青少年的閱讀方式將更為多元化,與手機的關系也將越來越密切。手機閱讀還會開發出更多新的領域,比如更多的第三方閱讀軟件,更多的紙質書籍內容的上傳,更新穎的閱讀方式,都會給讀者帶來更完美的閱讀體驗。
另外,手機成為“第五媒介”的一個重中之重,媒介的任務就是傳遞好信息。從各項調查研究中可以發現,手機閱讀用戶群體的閱讀內容都傾向于小說傳記以及新聞資訊類,調研顯示即使大學生也不例外。所以手機閱讀必將進一步將新聞資訊類信息做好,在不排除娛樂休閑類讀物的同時一定要要加強學術科研等相關專業信息的內容,數據顯示,手機閱讀內容在專業學習上還有很大的空缺,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手機閱讀市場必須著手采取行動彌補。
三、青少年手機閱讀的對策分析
青少年手機閱讀是一股新興的潮流,我們在了解了它的利弊之后,更要探討相應的對策。手機閱讀未來應該采取增長型戰略,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使之更好的為大中學生在校生活學習服務。
首先,手機運營方面,閱讀的內容上要有較大的拓展,使手機閱讀涉獵范圍更廣,內容更為豐富。這就需要手機運營商一方面加強與傳統紙質媒體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大力開發自己的信息開發系統,形成自己的特色,把更全面和豐富的知識提供給受眾。完善自己的產業鏈的同時也要注意樹立自己的品牌意識,加強手機閱讀平臺在消費者中的威信和可靠度,這樣才能更具有對受眾的吸引力,使之成為忠實的消費群體。
手機運營商是手機閱讀內容的者,現如今手機上的閱讀大部分都是淺閱讀,興趣局限單一、對實用過于追求,生活類信息多,通俗讀物和時尚類泛濫,這將會使人們的理解和思維越來越簡單。這種閱讀給閱讀帶來了輕松愉悅的同時,不自覺的脫離了思維的過程,距離人們通過閱讀獲取精神上的陶冶和拓展知識的初衷越來越遠,這對于年輕的大中學生來說更為有害。為此,手機運營商應該切實當好把關人,對內容的選擇要慎重,不要僅僅從眼前利益的角度出發,應該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待未來手機閱讀的效應,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除此以外,其實手機依然可以憑借自己的優勢在很多情況下代替教科書,如當學生需要學習文學、歷史等相關課程上,可以聲畫結合,及時搜索知識,拓展學習面,非常有利。同時,手機運營商也應該研發出更多形式的閱讀軟件應用來滿足不同的閱讀需求,適應不同的閱讀條件,而不該僅僅只是對內容和形式的改變。
青少年們理應知道,手機只是工具,不能沉迷于其中。一定要加強自控能力,有一個“度”,每天可以用手機方式來娛樂一下,放松之后就要全身心回到正常的學習當中,要學會將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相結合起來來學習專業知識,使自己的學習更為全面和立體,達到一個最優化的結合。同時,大中學生也要提高自己的素養,嚴格自律,理性的去對待自己的閱讀內容,要增強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要輕信手機媒體上的所有信息,更不要采取過激或者違法的行為,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多和身邊的人交流溝通,堅定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青少年受學校氛圍影響很大,因此學校有必要做出相關工作來引導大中學生進行手機閱讀,應該看到手機閱讀的良好前景,有效的利用這一工具發展教育事業。
第一,學校要及時正確的引導學生。對于手機閱讀,學校要學著接受與應用。并且要培養同學們正確的手機閱讀習慣和手機閱讀價值取向,例如學校可以組織一些協會來共同探討研究手機閱讀,以此來幫助其他同學更好的進行手機閱讀行為。再者學校要對學生動態及時關注,把握學生思想變化,當網絡上出現相關煽動性情緒時候要及時扼住,平復學生思想動態。除此以外,也需要與傳統媒介和課堂教學達到一個最佳的融合,所以學校要加強利用手機引導學生的同時,也要提高教學質量和革新教學方法。
第二,高校圖書館應該大有作為。高校圖書館是以收藏整理圖書、傳播和流通為自己的任務。今后理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手機閱讀的引導義務。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如開一些讀者會、導讀會等,甚至一對一的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指導,使學生從“淺閱讀”的氛圍中逐漸走出來,使手機真正成為學生隨身攜帶的“圖書館”和“閱覽室”。
第三,學校要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學術氛圍。由于一些學校過于商業化,部分大中學生變得很浮躁,手機、電腦等新媒體的介入,更是讓學校“社會化”。所以學校要多組織相關學術類活動,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灌輸,凈化校園氛圍,回歸學校本性。
四、結 語
手機閱讀必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前景巨大,它會進一步改變大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方,所以必須要找到一個手機閱讀的合理方式,積極有效的利用它,不要成為手機的奴隸。手機閱讀是人類文明和科技發展的結果,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未來一定會有更大的革新,同時,也要預計到會有更多的問題要我們積極面對。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第五媒體行業發展報告[R].2010.
[2] 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調查報告(手機閱讀篇)[R].2012.
[3] 易觀國際.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用戶調研報告[R].2010.
[4]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手機媒體研究報告[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