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第1篇: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在5天的社會實踐過程中,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2012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城口縣葛城鎮友誼村、紅坪村、城口中學、城口葛城二小、城口縣示范幼兒園展開調查,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入戶走訪、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的形式。

        據調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兒童200余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30%,據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反映,留守兒童在學校各年級和各班均有分布,約占1/3左右。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為97%。通過對問卷進行分析,發現:如表1所示

        調查題目

        比例

        說明

        父母外出打工時,由(外)祖父母照料學習、生活

        35%

        其他的兒童由親戚照顧或者自己住

        希望與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歲左右更加明顯

        學校、社會對自己十分關心

        78%

        父母在電話中教授孩子為人處世道理

        11%

        關心學習狀況

        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學校有伙伴

        55%

        因為是留守兒童,交友會受到影響

        害怕與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

        50%

        從表1的調查結論,我們可以看出:35%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兒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歲左右的留守兒童表現得更明顯,70%的留守兒童一年以上才能與父母見一次面,87%的留守兒童通常與父母進行電話聯系, 81%的留守兒童經常在家做家務,生活自理能力較強,55%的留守兒童在學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兒童害怕見陌生人,性格較內向,比較自卑。在調查問卷的主觀題部分,絕大多數留守兒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夠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調查留守兒童“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時,多數孩子“希望爸爸媽媽早點回來”、“我想你們,我會好好學習的”“爸爸媽媽辛苦了”,部分學生表示“爸爸媽媽快來接我”“爸爸媽媽能多關心我”,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不夠,親子關系不夠融洽。

        第2篇: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近20多年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青壯年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占全部流動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普遍出現了留守家庭問題。目前,在與留守家庭有關的諸多問題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們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于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1.學習上缺人輔導。留守學生多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占大多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2.生活上缺人照應。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3.親情上缺少溫暖。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系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學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幫助。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愿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衛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斗毆。

        6.行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他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行為,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斗毆。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護人常發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認為,為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并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農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二是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輔導;三是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四是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引導同輩群體的交往和活動

        同輩群體雖是孩子自發的組織,但只要引導得當,它會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誠的關心贏得孩子的信賴,掌握同輩群體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與群體的小首領交上朋友。其次通過交談、游戲、討論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妥善處理群體內的矛盾,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孩子對不良社會誘因的免疫力。最后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閑暇教育,吸引群體成員投身于集體生活,彌補孩子的親情缺憾,創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群體文化。

        (三)發揮農村優勢,充實孩子的課余生活

        學校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學校在教育網絡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對家庭和同輩群體加強指導外,還應從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區的優勢,開發活動課程,愉悅留守兒童的身心,填補他們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動為平臺,構建留守兒童手拉手體驗教育互動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隊組織的經典項目,已有眾多少年兒童從中受惠。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平臺,構建起兩種手拉手的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互動模式。一是在農村學校內部,構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利用同輩群體在少年兒童社會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和倡導非留守學生與留守學生交朋友,盡量打破原來留守學生一般只和留守學生交朋友的現象,讓留守學生積極融入到班級、少先隊或校團委這樣的大集體中來。二是構建城市少年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活動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人到生動有趣的手拉手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教育城鄉不同生活環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培養他們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優化社區育人環境

        社區環境對兒童少年乃至成人來說,是最直接、最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社會氛圍。一般農村人包括一部分農村教育工作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環境的教育功能,因而優化農村社區育人環境,首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強化大教育觀。要提高社區領導(在農村一般是村級領導)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參與意識。由學校、村委、家長代表組成聯合教育委員會,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開會,關心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協調作用。通過有線廣播、文藝宣傳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抓手,形成科學文明的育人氛圍。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好村級圖書室、文化室,用豐富的書籍和科教影片、娛樂活動吸引農民,為留守兒童開辟活動園地。

        第3篇: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寓教于樂

        此次是三生公司2015年來平安共建行動的第四站,本次活動得到了人民公安報社、四川省公安廳、成都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多位嘉賓出席了活動。

        在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小學,孩子們跟著公安民警和三生志愿者們一邊念著安全教育口訣,一邊比劃著動作,享受著在兒童節前夕收到的這一份特殊的禮物――“三生愛心安全盒子”。

        “三生愛心安全盒子”是一套有益實用的安全教育工具,是三生公司結合長期開展兒童公益的實踐探索,聯合多位兒童教育專家共同開發的,目的是想通過游戲幫助孩子們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安全盒子”除了掛圖、卡片、漫畫,還有互動游戲使用的各種小道具和小玩具。

        在活動中,“警察叔叔”進行了詳細的案例分析,告誡孩子們要意識到潛伏在身邊的危險因素,遇到危險要保持冷靜、機智應對,學會向周圍的大人尋求幫助。而且,借助“三生愛心安全盒子”里的道具,為學生們講解安全知識,幽默風趣的教學讓孩子們快速地認識了生活中的安全標識。現場還進行了提問互動環節,孩子們爭先舉手提問,現場氛圍踴躍,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安全健康教育知識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命水球”、“安全通道”、“安全標識知識競答”等這些小游戲當中,孩子們在學與玩的過程中學會了保護自己的技能,同時也增添了學習的樂趣,這是一種切實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訓方法。

        持續關愛

        近年來,兒童案件、拐賣兒童案件、食品安全事件、交通安全案件等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少年兒童的身心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兒童安全教育刻不容緩。孩子是明天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關愛兒童,促進兒童健康茁壯的成長,一直是社會各界的責任和義務。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三生“平安共建,關愛少兒安全健康”主題活動顯得更有意義。

        第4篇: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定向師范生;課程融合;課程實施

        據全國婦聯2014年5月最新調查顯示,“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全國兒童總數的21.88%”。據重慶區縣教委統計和筆者實地調查發現,農村偏遠地區小學60-7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能否科學教育留守兒童已經成為農村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內容,而高等師范教育改革特別強調職前職后一體化,重視理論和實踐學習相結合,留守兒童問題自然的成為師范院校師范生培養中的重要內容和主題,而面向農村定向師范生培養中更需要關注留守兒童教育。

        2013年,重慶市在全國率先招收四年制本科學歷的免費農村小學全科教師,面向農村鄉鎮小學及村小和教學點定向培養。這些師范生未來的教育對象絕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因此,師范院校就應該積極引領小學全科師范生在職前教育中高度關注和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一、“課程融合”是小學農村全科師范生關注留守兒童最佳方式

        師范生該如何來關注留守兒童,才能有效形成留守兒童教育的相關素養?一般師范院校通常是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展專題講座和培訓、開展志愿者幫扶、暑期短期支教、暑期社會調查等方式關注和了解留守兒童,這些方式時間較短、內容缺乏系統性,對于那些非定向師范生是恰當的,而對于農村定向師范生是遠遠不夠的。

        農村全科師范生應該在大學學習中全程全面關注留守兒童。從農村定向師范生進入大學那一刻起,他們的人生就已經和農村留守兒童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兒童發展為本的今天,小學教育應該拋棄一切世俗功利的目的,賦予一個公民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發展的基本素質”,如果師范生眼里沒有真實的孩子,沒有明確的對象意識,在師范學習中滿足于知識堆積和簡單的技能訓練,在入職后就無法勝任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而占農村學生總數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的生存環境和方式決定了其身心發展過程和教育要求的特殊性,農村師范生應該充分全面的掌握留守兒童的特性、問題、需求、規律、教育策略等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唯有如此才能為其他專業知識和能力發展奠定基礎。

        如何才能夠讓全科師范生全程全面關注留守兒童并提高相關素養?除了開展上述的一般師范院校的關注行為外,更需要把留守兒童教育納入培養方案和課程實施之中,這樣可以實現留守兒童教育與傳統師范課程的多角度、多層次有機融合,使留守兒童問題貫穿在師范生培養過程始終,并通過多樣的課程實施渠道和方法來落實。

        二、留守兒童教育與定向師范生培養的 “四級”課程融合模式

        通過學習留守兒童相關課程,師范生需要形成哪些專業素養?既要了解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宏觀的社會背景,又要了解學校微觀的現實狀況;既要了解普遍特點和問題,又要形成個案分析和教育的能力;既要有情感的培養,又要有實踐技能的提升。要實現上述全面的學習目標,我們認為不能僅僅開始一門專門課程,而是要通過“開設留守兒童教育獨立課程、教育類課程開設相關專題、學科教學法有效滲透、課外校外實踐活動積極介入”等“四級”融合課程模式來落實,這樣的課程設計保證了內容的全面系統性、時間的全程持續性、空間上校內校外統整性,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第一級是開設留守兒童教育專門課程,實現課程和其他教育類專業課程的融合,該課程是一門實踐導向、問題中心課程。該課程應該在學生系統實習開始以前的三年級開設,這樣能夠充分運用頭兩年所學的基本原理,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具體而言,該課程應包括以下主要板塊:留守兒童產生的宏觀社會現狀和趨勢;發展的規律和突出的問題;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及特殊教育需要;留守兒童教育涉及的主要內容;學校班級教學、個別教學、班隊活動、生活關懷、心理疏導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社會支持體系、家校合作等支持體系建立與用作等專題,通過系統學習,讓學生對于留守兒童的問題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形成科學理念,掌握扎實的技能技巧,同時建立起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的自信心。

        第二級融合模式為在教師教育專業基礎課程中實現“專題融合”。在前兩年開設的教育類專題基礎課程中,通過開設和課程相關的專題講解,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獲得關于留守兒童的專題性認識,為后期的系統學習奠定基礎。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在小學教育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小學生健康教育、小學班隊活動、教育科研方法等課程中開始相關專題。小學教育學主要從教育與社會角度切入,讓師范生認識了解留守產生的社會背景和發展趨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以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和問題為切入點,讓師范生把握留守兒童的特殊性和需要;健康教育課程將以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為主要切入點,分析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現狀成因和解決途徑,通過模擬實訓,學生掌握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一般疏導方法;小學班隊活動課應以“學校關愛留守兒童的支持體系、社會服務支持體系建立、班隊活動設計實施”等主題展開,引導師范生重視集體活動對留守兒童成長的引導作用和彌補作用;教育科研方法課程應引導師范生以留守兒童為關注點設計研究課題,制作調查問卷,開展調查走訪等,掌握留守兒童問題解決的一般研究方法。通過上述專題學習,師范生可以從多角度對于留守兒童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形成初步的教育能力。

        第三級融合模式是在學科教學法和實踐課程中滲透式融合。小學農村全科教師要學習小學各個學科的教學法,通過與留守兒童相關的知識點的講解,教育案例的選用等方式,側重加強師范生對留守兒童開展教育的實踐教學能力。

        具體而言,在品德生活、品德社會課教學法中,要引導師范生關注留守兒童品德發展的問題和需要,重點掌握加強孩子(特別是寄宿制留守兒童)自立自強品質培養和自律生活習慣的養成;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學法中,要充分考慮到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缺乏現狀,引導師范生掌握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在作業設計和布置等方面注意和非留守兒童的區別;在體育健康課程教學法中,要引導師范生關注留守兒童身體發展特點,掌握培養留守兒童體育興趣的方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法中,要引導師范生結合留守兒童特點和需要設計各種積極有效的實踐活動,引導孩子健康發展。總體而言,要讓師范生在學科教學法學習中系統掌握讓留守兒童愛學習、會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理念、方法和技巧。

        第四級融合模式是在第二三課堂積極介入留守兒童教育。在師范學校的課外活動中,通過開展“農村教師的使命”主題征文、“區縣留守兒童現狀調查”科研實踐活動、農村同學撰寫“農村留守兒童個案分析報告”等課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留守兒童。見習和實習要引領師范生做好留守兒童的觀察研究、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案教育;在暑期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活動中,引導定向師范生回到區縣農村小學,利用學校條件,通過開展各種可行的興趣活動,和“未來的學生們”建立情感上的聯系,同時通過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了解孩子們的需要,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學技能。

        通過上述“四級”課程融合,實現了全科師范生對于農村留兒童教育多角度、全方位、系統化的關注,保證了學生在入職之前形成較強的留守兒童教育專業素養。

        三、建構留守兒童教育課程實施的“四級立體平臺”

        上述“四級”課程側重從不同角度培養師范生留守兒童教育綜合素養。不同課程形態和存在方式決定了實施途徑和方式的差異性,針對“四級”融合課程,需要構建留守兒童教育課程實施的“四級立體平臺”,為課程實施提供堅實的基礎。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師范生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的系統綜合能力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上述一二三級課程目標的實現所依賴的主要渠道就是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要充分考慮到課程體系的融合關系,要注意內容的側重點,要強調一級獨立課程的專門性、二級教育類專題融合課程的理論實踐結合性,三級學科教學法課程的實踐性。在方法上要重視學生主體參與,多用案例和事例,聯系重慶實際,從而總體上實現課堂學習和未來工作實際的緊密集合。

        (二)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師范生主動關注留守兒童的意識和習慣

        學校要為學生開展上述課外實踐活動創建平臺,學校要為農村定向師范生購置專業圖書期刊,為學生開展關于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活動提供條件支持和經費保障;專業教師要為學生的社會調查和個案觀察等學術性實踐活動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學生管理部門要對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提出具體要求。通過上述努力,在定向師范生中形成關于留守兒童,關注未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習慣。

        (三)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搭建交流平臺,培養師范生關愛農村教育的情感

        由于小學農村全科學生采用的是訂單式培養,他們未來的就業去向已經明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學生來源集中的特點,在暑期社會實踐中,組織同一區縣的學生選擇2-3所留守兒童集中的小學,在每個小學建立一個“行知學堂”,把那些無法和父母團聚的留守兒童組織起來,開展興趣培養、課業輔導、安全講座、心理輔導、科普知識講座、拓展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通過這個方式,讓全科教師更早的接觸農村教育,了解留守兒童,從而培養他們“傾心于農村教育、熱愛農村兒童的思想情感,形成深厚的農村情感”

        (四)通過“四年一貫遞進式”實習實訓,促進認識深化和能力提升

        見習實習是學生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現狀,直接接觸留守兒童并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時機,師范生在實踐中獲得的直接經驗將豐富學校所學的關于留守兒童的認識,又為后續學習指明的方向和目標。針對留守兒童教育,第一年,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校,對于見習班級和學校的留守兒童狀況有一個初步了解,注重面上的宏觀把握,撰寫簡單的調查報告。第二學年,從整體關注轉向個體關懷,引導從事助教的師范生自主觀察學生個案行為表現,記錄留守兒童相關事件,對班主任和老師的開展訪談,深入細致的了解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養成和社會性發展等方面的特點和問題,對于未來的教育對象做到心中有數。第三學年,學生通過試教試做,撰寫試教試做日志,分析留守兒童在教學方面和班級管理方面的特點、問題和應對策略等。第四學年,學生將有一個學期集中實習,這將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留守兒童,并開展系統的教育活動。實習教師要以小組形式帶著留守兒童研究的小課題進入實習學校,在實踐中研究預設問題并最總形成研究報告;實習教師要從專業角度發掘留守兒童典型個案,并要制定促進留守兒童改進提高的行動方案,特別是幫助問題留守兒童在學業上,行為和心理上的健康發展,最后形成文字檔案;鼓勵實習教師在實習學校開展心理咨詢,做好留守兒童心理輔導與咨詢的記錄,要求實習教師在班上開展針對留守兒童的1-2次班隊主題活動,并通過家校合作幫助孩子成長;同時要求學生在實踐中記錄和整理關于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和困惑,帶回學校在最后一個學期做深入研究。

        通過上述平臺的協同運作,農村全科教師在入職之前就已經充分了解留守兒童,真心關愛留守兒童,細心研究留守兒童,并形成做好留守兒童專業教育能力和信念。在這樣模式下培養成才的農村全科教師必將成為實現農村教育發展的新動力,成為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生力軍。

        第5篇: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人倫情感缺失;家庭疏離

        中圖分類號:C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11-025-D3

        一、農村留守兒童與其獨特的家庭結構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與人倫情感

        嚴格定義留守兒童需要確定三方面主要因素:外出父母數量、父母外出時間、子女年齡界定。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上述三方面因素的界定標準尚不統一:一是大部分學者針對外出父母數量,認為父母雙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其子女就被界定為留守兒童;--是針對父母外出打工時間,大多數學者認為以半年為界限;三是針對子女年齡的界定,認為應該限定于義務教育年齡段。綜合現有文獻,筆者采用上述被大多數學者認同的界定標準,對農村留守兒童人倫情感缺失導致的家庭疏離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

        人倫情感主要是指子女與父母及其他長輩之間與生俱來的親情。農村留守兒童因父母或其中一方長期在外打工,無法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體會父母的疼愛與家庭的溫暖,在父母長期缺位的生活環境中,其人倫情感明顯缺失。

        (二)獨特的家庭結構分析

        調查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類型共分為“隔代監護、單親監護、親屬監護、同輩監護、自我監護”五類。調查數據顯示:隔代監護最為普遍,所占比例為55.7%,子女大多與祖輩生活在一起;其次是單親監護(父母一方在家中照顧子女),所占比例為23.1%,且留在家中的大多為母親;親屬監護占比例為17.7%,同輩監護與自我監護比較少見。與正常家庭相比較,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無疑是比較特殊的,父母缺位造成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家庭結構方面,還表現在兒童人倫情感缺失導致的家庭疏離問題方面。

        二、農村留守兒童人倫情感缺失導致的家庭疏離問題

        (一)人倫情感缺失致使農村留守兒童價值觀出現差異

        在家庭里,父母扮演著至關重要且無可替代的角色,子女從生理和心理上對家庭的依賴是非常強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文化教養、行為方式、觀念態度”都將給子女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也是通過對父母的觀察模仿逐步形成與之類似的基本價值觀與行為態度。而農村留守兒童因父母外出打工,多數情況下是從身邊個體或群體的模仿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外出打工的父母無法完整、系統地將自身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傳遞給子女,更無法教化子女認同其價值觀與行為方式。隨著子女的成長,其人生觀、價值觀等已經基本形成,但這些貫穿于子女生命歷程中的重要思想理念卻是在人倫情感缺失的狀況下產生并形成的,子女通過模仿其他人所形成的社會價值觀與行為規范必然會與父母產生強烈的沖突。

        個案:(小張,13歲,父母外出打工)我從小學習成績就好,在班級里擔任班長,我很重視這個職務,同學們都巴結我,因為我是老師眼前的紅人,像我村的人都巴結村干部小劉哥哥一樣。剛入初三時,我外出打工的媽媽怕這個職務影響我學習,就找班主任撤銷我班長的職務,因此,我特煩她,就算她是為我成績著想,可是她都不知道同學現在都很勢力,我自從不當班長后再也沒有人巴結、奉承我了,真討厭我媽媽什么都不懂還瞎操心。

        從上述個案中明顯看出,農村留守兒童因父母外出打工、人倫情感缺失所形成的價值觀與父母不同,行為處事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盡管礙于家長的權威聽從了父母的安排,但這種接受是被迫的,孩子“口服心不服”,對父母產生強烈反感。

        (二)人倫情感缺失導致親子關系的失諧與道德情感的變異

        良好的人倫情感關系伴隨著“深刻的情感體驗、彼此的親切接觸”,子女感受父母的愛能夠產生安全感與責任感。良好的人倫情感關系還能夠保障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和諧。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行為是子女模仿的對象,父母會以直接的形式向子女傳遞道德知識與價值觀,在社會交往中幫助子女形成正確的社會態度與良好的同伴關系,最終促成子女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的內化。家庭是個互動群體,家庭中每個成員既是施動者也是受動者,子女在互動中“身心的發展、品德、個性”都得以完成。然而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無法陪伴在子女身旁,不可能有這種互動。

        個案:(一個外出打工的父親,39歲)我在外打工,妻子已經過世,有一個兒子在上初中,我把兒子寄養在父母那,因為是男孩子,父母都比較疼他。我平時因忙碌工作很少給他打電話,現在孩子和我也不像以前那么親了。過年回家的時候看到兒子吃飯挑食就說了他幾句,他就很不耐煩。看到兒子總是看電視卻不學習,我就讓他好好學習,他卻說:“你誰啊,有什么資格管我?”我聽了很傷心,長時間不與兒子在一起生活,我們之間感情越來越冷淡了,兒子對我外出打工一點都不理解。我也想好好與兒子相處,但是沒辦法啊,我總得出來賺錢養活他啊!

        從上述個案中能夠明顯看出,該父親長期在外打工,子女因人倫情感缺失導致親子關系的失諧與道德情感的變異。農村留守兒童因與父母長期分離而與父母的親情關系趨于淡漠,子女因父母外出打工、人倫情感缺失而無法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中與父母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從而很難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質。調查發現,許多農村留守兒童因人倫情感缺失僅僅片面接受愛卻不施愛,缺乏同情心與社會責任感,一些孩子表現出“冷漠、自負”等情感障礙,甚至具有嚴重的攻擊。

        (三)人倫情感缺失導致隔代撫養中的教育偏離

        父母外出打工后,隔代監護是最為普遍的撫養方式。調查發現,目前我國60歲左右的人口中有40%沒有受過教育,而且這部分人中95%都聚集在農村。農村留守兒童的祖輩因自身成長環境、經歷、受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價值觀與時代相去甚遠,祖輩的受教育程度從客觀上決定了對孫輩的監護撫養只能停留在溫飽式撫育的水平上。

        個案:據新華網報道,小王,14歲,在上初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將其寄養在孩子的祖父母家中。小王花錢大手大腳并迷戀網絡游戲,兩位老人對其勸說,小王不僅不聽,并威脅說“再管我,我就離家出走”。兩位老人在與其父母通電話時總是報喜不報憂,對小王的變化遮遮掩掩,無形中縱容了小王的墮落。最后小王因沒錢去搶劫同校學生,最終落入法網。

        祖輩對孫輩因天然的血緣關系對孫輩相對溺愛,在相處中對孫輩聽之任之,有的甚至偏袒孩子的不良行為,在監護和施教時偏重于對孩子物質生活上的滿足,缺乏道德與精神上的管束和引導。由于文化層次的差異,祖輩對孫輩不能科學合理輔導其功課并對其學習進行有效監督。這就容易使孩子的道德心理發展出現偏差,即以自我為中心,在道德認知上往往只考慮到自己的觀點,而不能將自己的觀

        點與別人的觀點相協調。在農村,大多數祖輩的觀念與教育方式相對比較陳舊,祖孫之間的隔閡比較嚴重,話題大多是嘮叨生活瑣事,當孩子遇到一些情況時,在家庭中往往缺乏具有共同語言的交流對象(與祖輩交流困難且又無法及時與父母溝通),這就無法有效滿足子女成長中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加之老年人因身心的衰老與退化,在情緒上通常表現出明顯的“空虛感、孤獨感、焦慮感、懷舊感”等消極特征,這些消極特征通過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傳染給兒童,并使之形成“沮喪、孤獨、焦慮”等不良情緒情感特征。

        三、緩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疏離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父母應為孩子提供相對熟悉、穩定的家庭環境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一旦父母離開子女,很容易導致子女對“父母角色認同”出現疑問,讓子女很難對父母產生依戀,加之叛逆期與父母意見不同,出現矛盾時因缺乏交流一時得不到解決會使其隔閡不斷加深,可以說任何撫養方式都無法完全替代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筆者認為,除非家庭發生重大突然變故等情況,否則父母應盡量在子女身邊進行撫養并為之提供相對熟悉、穩定的家庭環境。父母選擇外出打工并將子女留在家中,這本身對子女的成長就是不利的。父母外出打工應盡量選擇將子女帶在身邊。或者父母雙方留一方在家中陪伴子女,外出的另一方則需要經常與子女聯系,最大限度地減少一方外出對子女的成長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這種陪伴,能夠有效幫助子女建立穩定的“家庭認同意識”,避免子女因感情投向過于單一而將原本家庭中“父、母、子”三方共同分享的“家庭之愛”將外出打工的父母排除在子女的“家庭認同意識”之外,讓孩子出現“戀母”、“戀父”或對父母雙方都不依賴的情況。

        盡管從某種程度上說,孩子去適應不斷變動的生活環境能夠提升孩子的適應能力,但是,如果孩子長期處于一個缺乏穩定的家庭中,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孩子被頻繁寄養于不同的家庭中,很難建立穩定的“家庭認同意識”且家庭社會化功能也無法有效實現。農村一些父母外出打工時,選擇將子女寄養在親戚家中,這就要求父母盡量選擇讓孩子在相對熟悉、穩定且有一定感情基礎的家庭中(曾經共同生活過且保持著密切的交往的祖輩家庭或親戚家庭),家庭是子女“過渡時間最長、建立最持久、最有影響力關系”的環境,穩定且適當的環境對于子女的成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子女對被寄養家庭的“生活習慣、成員間相處方式、管教期望值”比較熟悉,能夠保證子女較快融入并適應新的家庭生活,且寄養家庭也能較快適應其加入,可以有效防止與避免子女出現“寄人籬下”、“局外人”的不良情感感受。

        (二)父母應增加與孩子生活家庭的交流機會

        1.父母應增加與子女的交流

        子女被寄養后,出于對父母的依戀與思念,使其對寄養家庭中的撫養者產生一定逆反心理,寄養兒童往往性格中存在“疑惑、過敏、世故”。一些父母外出打工后將孩子托付給父母或親戚照顧就不再理會,認為子女有人照顧就萬事大吉了,這類潛意識中將子女視為一種負擔并將與子女分離的期限模糊化將給子女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讓子女產生一種“被拋棄”的心理且親子之間極易產生隔閡。一旦子女在被托付的家庭中無法很好地適應,子女會很容易產生凄苦的感受。父母外出打工后,其家庭中與子女交流具有“時間上的長期間斷性、空間上的遠距離性、交往的非面對面性、互動頻率極低”四大特點,這就將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與影響功效降低到最弱,也是形成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其家庭社會化不足的主要原因。對此,筆者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后應通過各種方式及時了解子女的情況并加強與子女的溝通(例如電話),以幫助子女盡快適應新的家庭生活,且能夠有助于子女克服“寄人籬下”的心理,有條件的父母應通過各種方式增加與子女相處的時間(例如孩子放假時把孩子接到父母打工的地方或者回家看望孩子),通過與子女多溝通、多聯系,盡量縮短親子分離的時間并將親子分離的期限明確化。

        2.父母應增加與子女寄養家庭的交流

        父母外出打工一般會選擇將子女寄養在祖輩家庭或親戚家庭中,當子女在與父母相處或回到自己原本的家庭生活時,已經不再適應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方式。寄養在祖輩家庭中,祖輩對孫輩太過溺愛。寄養在親戚家庭中,寄養家長往往考慮到與孩子父母的關系,對其管教時存在多方面顧慮,畢竟管教的是別人家的孩子,擔心管教太嚴格孩子會有可能誤解并向其父母“告狀”,于是在管教過程中因無原則地遷就、順從而導致監管不力。對此,筆者認為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寄養子女時應與寄養家庭的家長對子女的“管教、期望、教養方式”等多方面盡量達成一致,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子女面對新家庭的生活形態時產生心理沖突,還能讓子女在寄養家庭中較快地去融入、適應,保證子女在不同家庭生活中的前后一致性,避免子女對當前家庭生活與管理人因存在不滿情緒難以建立認同問題。父母在與子女寄養家庭的交流中要多關注子女的心理需要與情感需求。將子女的思想動態及其前因后果都了解清楚后,與寄養家庭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子女與寄養家庭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并進行最大限度的交流與理解,讓子女在新的家庭中感受家庭的溫暖。

        (三)構建學校監護體系,加強留守兒童的學習與心理輔導

        學校在留守兒童人校時應對其情況進行全面普查,并建立相應的資料檔案庫。作為留守兒童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學校,應為留守兒童構建學校監護體系,通過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與健全相應配套措施,安排農村留守兒童盡量住在學校,設立“代管家長制”,實施“一對一”的幫扶機制,以保障“代管家長”真正有效擔負臨時家長的相應責任。強化教師的責任心,對留守兒童的學習與心理進行及時有效的相關輔導,以促進其生理與心理健康發展。通過電話、信件等聯系方式,加強與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溝通,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與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并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措施。

        (四)改革教育體制,有效加強社區對留守兒童的監管

        作為農村留守兒童重要的生活場所――農村社區,應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幫助。通過在農村社區建立“健康服務中心、撫養人支持小組、被撫養兒童心理治療小組、信息公告服務中心”等機構來改善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各類心理與健康問題,讓被撫養兒童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同時應在社區中建立相應的“社會互助網絡、農村留守家庭互助組織”,呼吁社區各界志愿者結對幫助留守兒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以引導農村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愛。

        參考文獻:

        [1]徐愛東.家庭功能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與對策[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4)

        [2]周潔,錢金超.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引發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9,(35)

        [3]李孜,李燕.農村留守兒童成長教育實踐性研究――以重慶市巴南區為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4]陳

        蓉.需要理論視野下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探析[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5]劉賓,歐陽文珍.農村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現狀調查報告[J].隴東學院學報,2010,(3)

        [6]董士曇,李梅.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問題與犯罪實證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7]賈婀娜,畢經華,賈瀟瀟.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成因及其對策[J].欽州學院學報,2010,(4)

        [8]王新云.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社會化功能弱化的問題探析[J].浙年專修學院學報,2010,(4)

        第6篇: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教育;心理;對策

        所謂缺失家庭:本文是指那些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父母雙方的關愛長期缺失的家庭,本文主要研究的群體是民辦高校中來自離異家庭和留守家庭的青少年。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經濟突飛猛進,思想觀念更加多元化,中國社會也逐漸步入轉型期,各種問題開始突顯。近年來中國的離婚率一路走高。據統計,截止到2010年,我國離婚率連續7年遞增,而到了2011年,離婚率仍然繼續攀升,僅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就有46.5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登記。平均每天有5000多個家庭解體。隨著2005年來農村外出打工人員的流動規模進一步擴大,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數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據有關調查顯示:65.9%的老師認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較大的問題。

        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生長在父母不健全、不健康、不幸福的婚姻家庭中的孩子,更易發生心理問題。一定程度上講,在同樣社會環境、學業壓力下,哪些孩子更容易患心理疾病,更容易犯罪,就看他來自什么樣的家庭。層出不窮的青少年問題,追根溯源都是家庭問題。缺失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由于長期處于不良的家庭結構中,父母關愛缺失,學習上缺乏動力,自律性差,學習成績總體上明顯落后于健全良好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由于成績表現不好,考分偏低等因素,很多學生不能如愿考入理想學校,而進入民辦高校就讀。民辦高校本身也具有特殊性,與公辦院校學生相比,民辦院校的學生還承受著比公辦學生更沉重的壓力,如高額的學費、底子薄造成的學業壓力,社會偏見等,這些都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筆者在民辦高校工作近5年,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也有3年,根據以往的調查,尤其是來自缺失家庭中的學生,心理承受力較差,社會支持系統較弱,行為上易產生偏差。從學校歷年入學新生家庭情況調查表也可以看出,學生中來自缺失家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這類特殊人群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所以,努力構建科學完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體系,積極探索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幫助民辦高校中的特殊人群――來自缺失家庭中的青少年,解決成長與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心理問題,是做好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

        一、民辦高校中缺失家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人際關系敏感。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敏感檢出率高。這些學生出現的人際關系問題與其特殊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其中高考失利是民辦高校大學生交往敏感、自卑最重要的原因,另外,學習基礎差、“民辦”大學生的特殊稱謂也是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宿舍關系緊張,戀愛問題也非常突出。

        2.適應問題。大一新生對新的生活、學習環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由于民辦高校在學生管理上較為嚴格,導致部分新生很難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對于來自缺失家庭的學生,本身適應性較差,面對生活環境、學習條件、人際關系等變化,更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出現多種適應性心理問題,如對生活感到茫然無措,心理壓力很大,產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慮情緒等反應等。尤其是經歷過高考失利的大學生,對于來到民辦高校,心中充滿不情愿,對這里的生活、學習等不滿意,無愉悅感。個別極端的學生選擇退學。

        3.學業問題。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或者長期處于被寄養的狀態,青少年的教育成了無人管轄的盲區,在學習上逃學、厭學,找不到學習的方向,沒有成就感,再加上大學學習需要較高的自覺性,一些同學迷失在網游、睡覺中,最后學業亮紅燈,落到被學校勸退的境地。

        4.自卑抑郁。因家庭的破裂,許多孩子的正常情感生活遭到破壞,或是由于生活動蕩,長期離開父母被寄養,沒有安全感,敏感自卑,甚至進入抑郁的空間,產生心理疾病。近年來民辦高校中也出現了不少抑郁自殺現象。

        5.暴躁憎恨。有的學生對離異的父母充滿憎恨,怨恨父母拋棄他們。這種憎恨久而久之就會擴展到對學校和社會的不滿。筆者咨詢過一個案例,該生小學時父母離異,歸母親撫養,離異后父母仍爭吵不斷,甚至拳腳相加。而由于母親的撫養能力較弱,一家的生活也陷入困頓狀態,該生的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經過幾番高復勉強考入大學。大學期間迷戀網絡游戲,極少上課,得到學校的處分。母親稍加指責,他便大發雷霆,甚至對母親動粗。

        二、學校的教育對策

        1.創建缺失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學校應加強對缺失家庭子女的管理和保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最寶貴的品質就是對孩子深沉的愛”。家庭的離異和殘缺使他們在性格、學習和社會適應性都出現了嚴重的障礙。因此學校要重視對這個特殊人群的教育,創造有利于他們成長的健康環境,使他們感受到學校的關心和溫暖。學校應建立離異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并詳加記錄。學校的輔導員和心理咨詢老師要掌握離異家庭學生的基本情況,并負責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學習輔助。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有被重視感和被關懷感。

        2.重視入學教育。重視大學一、二年級期間的教育。學生剛入校的第一、二年級,學生剛剛轉換環境,此時是學生最易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可塑、可教育性最好的時期。班主任或輔導員應抓緊時間盡可能多地接觸學生,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尤其是對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主動地同班干部一起,協同建立良好的班風,對有不良個性傾向的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并研究幫助其糾正的方式方法。

        3.經常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團體心理輔導與個別心理輔導并舉,首先,要針對離異家庭大學生共同的心理問題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對輔導者和離異家庭大學生來說都有很大的益處,比個別心理輔導更加節省時間,更加經濟; 團體心理輔導能運用集體的力量, 促進當事人行為的最大改變。在輔導的過程中, 榜樣作用與模仿學習更有助于當事人的社會化過程,使他們能通過感情的交流,用自己的感受、體會、經驗去輔導和幫助其他學生。這種經驗和感受的分擔具有治療性的功能,可以消除個體自卑感。

        三、建立學校、家庭互動機制

        學生工作需要家長的配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家庭要扮演主要的角色。家庭的不良影響對于學校教育具有抵消作用,會產生負效應。教師必須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承擔起父母應盡到的責任和義務,讓家長明白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長的責任,建議學校在可能的情況下建立家校互動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平臺確保學校、家庭溝通順暢。

        四、社會要更多地關愛離異家庭子女

        家庭、學校相對于學生來說是個小環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社會是個大環境,它對青少年的心理影響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媒體輿論要正面引導青少年,為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夏金元.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8):56-57.

        [2]李學容.離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與分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 (2):80-82

        第7篇: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特崗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問題;對策

        一、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教育發展水平。特崗教師是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新的教師群體,為西部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水。由于各種因素,西部特崗英語教師仍存在顯著問題,如師資力量匱乏,教師質量普遍較低等,提高特崗英語教師專業化水平對西部英語教育起著關鍵性作用。

        二、相關研究綜述

        分別以關鍵詞“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成長”進行模糊搜索發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理論研究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到目前為止,對農村英語教師的研究也比較多,如《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調查及思考》(趙衛華,2009)等1076篇相關文獻,但直接針對西部特崗教師,尤其是英語教師的研究比較少,再以“特崗教師專業化發展”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查詢,只找到7篇相關文章,但是“特崗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卻為0篇。大部分文章都是停留在理論的探討,實際調查研究的文獻比較少,缺乏一定的理論支持①。因此,對特崗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三、研究方法

        (一)調查工具與對象

        通過閱讀和分析相關文獻資料,借鑒了任學印博士所著的《教師入職教育理論與實踐比較研究》中的附錄“初任教師專業需求及其入職教育開展情況調查問卷”,針對特崗英語教師的特殊性,最終制定“特崗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問卷”。本問卷包含封閉型和開放問題,內容涉及被調查者基本信息,教學工作情況,專業發展現狀及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見四個方面。該問卷于2013年6月底開始發放,對象為四川省X縣10所學校的特崗英語教師(以被調查者應聘科目為英語的特崗教師)。發放問卷50份,回收43份,有效問卷40份,有效率為93%。對收集的數據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對樣本情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由于英語專業的特殊性,男性特崗英語教師僅占總樣本的12.5%,92.5%的特崗英語教師趨向年輕化,基本上都是新手教師或剛上崗的教師,95%的教師任教于鄉鎮農村學校,由于學歷的限制,僅有15%的教師能勝任初中英語教學。這些樣本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教師群體與其他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不同。

        (二)具體調查結果與分析

        (1)特崗英語教師的職業動機

        根據選擇的頻率,大部分特崗英語教師的職業動機最主要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獲得教師編制的機會、教師工作比較穩定。由此可見,絕大部分特崗英語教師的入職動機比較功利性。很多并非是因為自己的職業理想而選擇了去嘗試英語教師這一行業,很多不是師范生的畢業生也選擇了英語特崗教師,62.5%的特崗英語教師畢業專業并非師范類)。還有10%的老師抱著試試看,找機會轉行,這說明特崗英語教師是很多畢業生先就業后擇業的權宜之計。以上種種動機表明,特崗英語教師的職業態度還有待端正。

        (2)特崗英語教師的職業規劃狀況

        職業規劃是縱跨個人一生的動態過程,就特崗教師而言,三年服務期滿后需要面臨再次擇業的規劃(吳洪亮,2012)。調查數據顯示,有15%教師還沒想過這個問題,18%違約選擇其他職業,30%期滿后選擇其他職業,這與前面的入崗動機基本相吻合,27%調到其它學校繼續任教,僅有10%的教師決定留在原校繼續任教。從調查結果看,特崗英語教師的隊伍并不穩定,由于英語專業的就業比較靈活,有相當部分的教師有離職的傾向。特崗教師的不穩定勢必會限制他們專業化發展。因此,為特崗教師提供職業規劃指導,積極引導特崗英語教師繼續留教是很有必要的。

        (3)特崗英語教師承擔的工作量狀況

        由于英語專業這個科目本身的特殊性,鞏固和備課所需時間比較多,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承擔的教學工作量的輕重,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教師參與專業化發展的積極性,并關系到其可用于專業化發展的時間。在對特崗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狀況的調查中,發現每周教學課時數在16-19課時的特崗英語教師最多,占57.6%,平均每天都有3-4節課;還有21.3%的教師每周課時數在20課時以上(含20課時),他們平均每天都有4-5節課,這部分教師的教學任務應當說是相當的繁重;有80.7%的特崗英語教師認為他們的課時數與同資歷的其他非特崗英語教師的課時數相當。在這些學校,特崗英語教師成了“萬金油”,據調查結果,87.2%的特崗英語教師所任教學科目在三門或以上,還有62.7%的特崗英語教師身兼多職,除了擔任所有科目的教師,班主任等其它教務工作。這些教學任務占用了特崗英語教師大量的精力,這對于他們專業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4)特崗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

        了解特崗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可以有效地對特崗英語教師進行指導和培訓,使教師專業化發展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調查中,特崗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常遇到的問題排前三位的分別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材料和設備的欠缺,缺少閑暇時間進行研修。由于經濟落后,西部農村地區的很多教學設備都很欠缺,大量的“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管制,學習興趣不高,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更加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英語的更新很快,這需要英語教師不斷地充電,但繁重的教學任務剝奪了英語特崗教師研修的時間。并且,多數特崗英語教師都是新入職教師,他們處在教學的適應階段,根據富勒的關注階段理論,這些教師正處在早期生存關注階段,他們關注的是自己的生存問題,即能否在教學的新環境中生存下來②。在這一階段,他們更多的關注班級管理,教學內容的掌握,上級領導以及學生的肯定。因此,班級管理問題是這些教師較少遇到的問題。

        (5)特崗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情況

        了解現階段特崗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現狀有利于發現其中的問題,在對崗前培訓的調查中,89.9%的特崗英語教師表示在上崗前相關教育部門有開展過專門的崗前培訓,入職后,僅有13%的學校每學年為特崗英語教師提供的學習計劃有4次,大部分學校每學年提供的學習計劃都低于3次;對于學校提供的教師培訓,57%的教師認為流于形式,不得不參加,15%認為簡直是浪費時間。深入了解,教師培訓的內容沒有考慮到農村學校的具體教學問題,沒有考慮過教師的實際需要,多數教師培訓都是講形式,走過場,缺乏實質性的內容。由此可見,學校提供的教師培訓的質量有待完善。

        《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簡稱《碩師計劃》是特崗教師的一項相關保障政策,符合相應條件要求的特崗教師,可按規定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這對特崗教師來說是一項很好的進修機會,在調查中,經統計發現,只有9個人關注和了解碩師計劃,聽說過碩師計劃的有12個人,完全不知道的人數高達19個人。也就是78%的人不了解碩師計劃。這跟特崗英語教師久居農村邊遠地區有很大關系,信息比較閉塞。

        專業自主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由調查結果可知,60%的教師有考慮過自己的專業發展計劃,其中35%考慮過,但不知道如何著手,25%的教師有自己明確的發展規劃,說明絕大部分的特崗英語教師都比較關心自己將來的命運,思考過自己將來的人生道路,同時也意識到提升自己的必要性。此外,還有25%的教師較少考慮這個問題,聽從領導的安排,15%的教師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部分教師還處于茫然階段,缺乏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6)影響特崗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

        影響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制約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的歸因方面,根據選擇的頻數(多選題),排在前面的項目分別是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及(33人次),領導不重視(21人次);參加教研進修機會少(18人次);缺少專家指導(16人次)。可見,特崗英語教師們也渴望早日能成為一名資深教師,他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外在幫助,如進修機會;得到專家學者指導等。但貧困農村教育實際情況限制著他們的發展,如教學任務繁重,社會地位不高等。另外,調查發現,在新課改背景下,各學校對特崗教師工作的評價日趨多元化,盡管還有一部分學校仍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但是大多數學校已經采用多種綜合評價的方式,如多渠道考核評價方式,這些對于特崗英語教師來說是一種積極的鼓勵措施,對其專業化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四、對西部特崗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反思

        由于師資問題,有些學校一開始甚至沒有開設英語課,特崗英語教師的到來卻使這些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的教學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與此同時,如何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特崗英語教師隊伍對這些地區的英語教育事業有著重大的意義。但一些不利于特崗英語教師發展的因素卻成了提高這些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主要問題。針對調查總結的幾個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特崗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有所借鑒。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增強職業認同感

        特崗英語教師首先需要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要堅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真正熱愛自己的職業,認同自己的職業,兢兢業業地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水平,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規劃好自己的未來發展前景,增強教師的主體地位以及對自己發展的責任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如:學歷提升項目、校本培訓等,養成終生學習、自主學習、自我反思、自主發展的行為習慣,并在不斷的學習、反思中提升其專業化水平。

        (二)因地制宜,妥善解決跨學科教學問題

        跨學科問題主要是緊缺學科的教非所學,英語教師教語文,數學甚至體育的現象在這些地區學校并不乏見。這種跨學科教學雖然一時解決了其它學科教師緊缺的問題,但卻帶來了一些潛在的消極影響。導致教師不能完全勝任教學,嚴重剝奪了教師專業化發展。有關當局應該因地制宜,可以在本校甚至臨校組織緊缺型學科教師考試,通過考試選拔出那些具備相應學科教學能力的教師,然后再配備到各臨近學校。

        (三)重視特崗英語教師的地位,建立基于教師需求的教師培訓

        各地政府地區應加強教育的宣傳工作,塑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圍。加大特崗英語教師的宣傳力度,提高特崗英語教師在社會學校的地位還應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保證農村教育的良性發展,以此促進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避免對特崗英語教師貼上標簽,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特崗英語教師,建立基于這些教師需求的教師培訓。教育局在組織教育培訓時要了解特崗教師的真正需求,例如,教育局可以在教師培訓之前,向各學校發放調查問卷,調查特崗教師在教學中所遇到的難題,這種方式不僅體現出了對特崗教師的尊重,有利于特崗教師在情緒上接受教師培訓,另一方面,也獲得了特崗教師的教學遇到的真實難題,從而在教師培訓課程內容以及形式的設置上都有了強有力的根據。同時,有關當局可以在招聘特崗教師及各學校內部進行該計劃的宣傳,提前下達相關文件,讓教師了解《碩師計劃》,明確其考核條件,這樣這不僅給了他們方向標,同時也有助于學校自身發展。

        五、結語

        特崗英語教師的出現可以說順應了當前時展的要求,緩解了大學生就業壓力,它抓住了西部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的癥結,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西部英語教育的師資問題。本文基于對四川省X縣的特崗英語教師的調查,旨在發現并分析了這一群體在專業化發展中存在的顯著問題,并對此相應地提出了幾點意見。由于時間和篇幅問題,本文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樣本量太小,還有筆者分析問題的能力有限等。但仍希望本調查報告對西部特崗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影響特崗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很多,其專業發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特崗英語教師自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要積極主動,要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意義,要通過各種積極的具體的行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密切關注和利用可能的專業發展機會,珍惜那些有利于自己專業發展的培訓和學習機會,在自主發展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參考文獻

        [1] 施光躍,李榮,鄔旭東.《新課標與教師專業化發展》[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2] 吳洪亮.西部農村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途徑探析[J].教育文化論壇.2012.

        [3] 廖朝華.我國特崗教師專業化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貴州省D縣為例[D].2011.

        注解: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中文字幕在线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少妇 | 中文字幕黑人在线免费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最新色福利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 天堂久久久久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