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學交替實習工作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261-02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對于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定位有這樣的表述:“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而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就必須改革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這是體現高職高專教學特點和深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環節。
本文依據高職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人力資源課程改革,就如何體現高職培養目標和能力培養特點,培養國家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進行了闡述。
一、課程的性質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在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熟練掌握企業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培訓、考核、薪酬和員工關系處理的方法和操作規程,明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專業架構和職業方向。它以管理學基礎、組織行為學的一般原理作為理論基礎,并與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政策法規、員工關系管理等課程密切相關。
二、課程改革設計的理念及培養目標
我們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課程在改革中提出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即“以知識應用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為手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培養學生未來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讓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樂學、好學、善學、學出成效。”同時,通過廣泛的調研,確定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一般理論和模塊工作,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結構框架,為人力資源資格考證和各模塊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培養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的專業人才。
具體能力包括:
1.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包括:組織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職務分析計劃的制定、分析職務的選擇、職務分析方法的確定、職務分析的步驟和時間的安排、職務分析調查的實施、職務說明書的撰寫,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
2.員工的招聘與配置,包括:招聘計劃的制定、招聘廣告的編寫、招聘渠道的選擇、招聘流程的制定、面試活動的組織和時間安排、工作申請表的設計和篩選、面試問題的設計、面試過程的實施、面試結果的評估、勞動合同的簽訂、入職手續的辦理。
3.績效考核,包括:績效考核內容的確定、績效考核方法的選擇、績效考核表格的設計、績效考評制度的制定。
4.培訓與開發,包括:培訓計劃的制定、培訓的日常管理、進行培訓工作的準備工作、培訓預算和核算。
5.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信息的采集、員工工資核算、處理常規情況下出現的問題。
6.掌握人力資源管理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和道德規范。
三、課程改革的總體設計思路
為達到培養目標,我們對課程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在課程教學中我們的總體設計思路是:
打破以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以項目進展引導知識擴展,按人力資源原理基礎知識學習―人力資源管理能力訓練―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制定能力訓練層層展開。教、學、做相結合,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組織實訓教學,將教學內容置于真實的職業崗位實踐情境中,進行工學結合、體驗式學習。如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模擬招聘、培訓需求調查和培訓內容設計、績效管理方案設計、薪酬管理方案設計和勞動合同管理等理論教學內容在模擬的企業背景下,通過教師邊講、學生邊看邊學邊練邊改來完成。課程內容突出對人力資源管理技能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
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具體項目要求,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完成給出的工作項目。校內實訓結合課堂內容,在掌握模塊基礎知識后,實訓項目任務書,學生課后制定項目工作任務安排計劃。一般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之間事先安排好各自分工,按要求進行資料的收集。在這過程中,針對相應的具體任務,指導老師會在課上或課外進行一次專題輔導,并要求學生收集閱讀相關資料。在工作的過程中,各個小組和指導老師隨時收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共同學習的方式找出解決的途徑,并把問題解決的方式與方法記錄下來,形成大家共同學習知識庫。這個問題知識庫通過不斷的積累,最終形成龐大的問題中心和知識管理中心。然后,小組提交小組作業,交階段性分析報告,制作PPT在課堂進行匯報分析。
隨著課程教學活動的展開,學生不僅能循序漸進地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方法,而且能動手進行人力資源日常管理,能初步地制定人力資源管理不同模塊的管理方案和實施措施,并建立起一個完整、系統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概念。由于是以項目展開教學,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理論知識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理論課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認真、負責、嚴謹的工作作風,從而達到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
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種途徑,采取工學結合等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課程改革中設計了為期兩周的綜合實訓。在實訓環節中,學生分組在不同企業現場頂崗實訓,其目的是通過對招聘面試、培訓開發、績效考核、薪酬管理、勞動爭議處理、員工關系管理等的實地實習,使學生真正了解各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相關制度、管理原則、操作流程,尤其要掌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各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通過實習,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知識、訓練職業技能,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把模塊的基礎要求和實際崗位的職責要求進行結合,把知識轉變成技能,把實務提升為實操。
四、教學模式改革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摒棄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依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培訓、績效、薪酬、勞動關系管理等業務工作來設計課程的教學,包括現場教學、項目驅動教學、工作任務驅動教學、體驗式教學。
1.工學交替
“工學交替”教學模式能有效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教育資源和環境,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工學交替”將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技能為主的生產現場實訓有機結合起來,基本能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要求之間“無縫”對接。
2.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在課程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入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任務,通過親身體驗、自主探索、互動協助,從學習中完成任務的實踐性學習過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分成實習小組進行分工協作,進行方案的設計、過程的組織、資料的查閱,最后共同完成工作報告。使學生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培養了實際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根據工作報告的數據進行分析、探討,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查找資料,進一步制定更加可行的方案,找出解決辦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學生約5人一組分組協作進行。
3.現場教學
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和提高教學效果。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課程教學中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在一些教學環節采取了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結合。
4.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課程教學中設置探究性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課堂上教師給出的擴充性學習資料及學院圖書館資源進行資料查閱,使學生通過自己獲取信息,在探究性問題的過程實踐中,掌握活動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措施有:通過課程教學網站“在線測試”系統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使用“管理視野”系統提供管理資料,學習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使用“在線答疑”系統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的疑難問題。
四、考核方案改革設計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過程中,考核方式也應隨之發生改變。從考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到考核學生認識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就必須改變教學方式方法,不能以考不考來確定教學內容,以教師的思維來限定學生的思維。“高分低能”現象從某一側面反映了傳統考試方式所存在的弊端。
筆者對專業課程教學結業考試進行了改革,重視課程過程性考核,重點強化技能,考核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讓考試融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不僅能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又能反映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具體考核標準主要有以下四個。
1.學習態度考核(15%),包括:上課出勤情況、學習活動參與情況、交作業情況、課堂違紀情況等。
2.學習方式考核(20%),包括:自主性學習和獨立學習能力、團隊學習和集體學習意識、網絡學習和轉移學習能力等。
3.學習效果考核(45%),包括:作業質量情況、任務項目完成質量、實踐操作和應用分析的結果正確性情況等。
關鍵詞: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 專業建設
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逐步改善,我國的旅游酒店業表現出強有力的發展趨勢。據《2015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工作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旅游約36億人次,增長10%;全年旅游總收入約為3.25萬億元,增長11%……在未來35年,我國將從大到強、從快到好,實現從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國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再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強國的新跨越。”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必然帶動酒店業的飛速發展,也必然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數量、規格、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高職院校應如何完善酒店管理專業建設,以培養市場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酒店管理專業建設進行探討。
一、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
酒店管理專業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必須同酒店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資源,了解酒店行業崗位需求,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共同進行酒店管理專業建設。
1.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星級酒店有著特殊的氛圍和環境,學校很難在校園中進行百分百真實的模擬,而且有很多相應的設施設備也不可能完全達到高星級酒店的標準。因此,最好的人才培養方式是將學生投入到酒店真實的環境中,以員工的身份從事相應的工作崗位,擔任酒店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同時在酒店兼職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從而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達到做學合一,這就是工學交替。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時可以考慮酒店行業季節性的特點,采用長短結合的方式,靈活地實施教學管理,安排各學期的教學時間。如旅游淡季時可安排學生進行短期的酒店參觀、技能實訓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和體驗酒店企業各崗位工作流程,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培養良好的職業情感與職業素養;旅游旺季時安排頂崗實習,可長達6個月以上,通常可安排在第三學期或第五學期,使學生作為職業人完全投入到酒店的工作環境中,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專業技能。這樣,使實踐時間和學習時間相互融合,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訓相互銜接,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使人才培養規格最大限度地符合酒店企業的崗位需求。
2.構建以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不應僅僅由專業教師進行,而應由專業教師和酒店企業的技術專家和一線技術人員組成專業課程開發設計小組,根據學生就業崗位群所需的職業能力,結合酒店企業的職業標準,通過詳細深入地研討論證,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應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公共基礎課及職業素養教育課程,主要有英語、商務辦公技術、應用寫作、形體訓練、素質拓展訓練等課程。通過這部分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電腦操作等能力,使之具備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職業素養。二是專業必修課程部分,主要有酒店管理概論、前廳與客房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酒店服務禮儀、酒店服務心理學、經濟法、酒店財務管理等課程。通過這部分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酒店營銷能力和管理的實戰能力。三是專業拓展課程部分,主要有食品營養與衛生、中外民俗、酒水與調酒、宴會設計與運作、酒店企業文化、茶藝等課程。通過這部分課程的學習,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進行師資隊伍建設
良好的專業建設離不開一個優秀的師資團隊。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除了要有較強的理論水平,還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能,成為雙師型的教師。但是,實際上目前高職院校的許多教師是走出大學校園后,直接登上高職院校的講臺,并沒有從事過酒店的相關工作,不具備酒店管理專業必須的實踐經驗和職業技能。而且由于較重的教學任務、職稱評審對科研課題的要求,以及學校對于雙師型教師缺乏激勵等原因,大多數教師對到酒店企業第一線進行鍛煉和提高缺乏積極性。這就導致了教師隊伍中雙師型教師比例較低的現狀。高職院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
1.要為專業教師多提供掛職鍛煉的機會。高職院校要與酒店企業成為長期的合作伙伴,為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多創造到酒店企業第一線進行掛職鍛煉和專業培訓的機會。同時,對雙師型教師建立激勵機制,把教師工資、獎金、福利等分配向雙師型教師傾斜,提高教師掛職鍛煉的積極性,引導教師自覺自愿地投入到酒店企業,了解酒店行業的發展動態和酒店的經營管理運作,獲悉酒店專業的人才需求狀況,掌握專業操作技能,積累教學第一手資料,從而提升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專業教學水平。
2.要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參與教學活動。高職院校應通過校企合作聘請酒店專業技術能手與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企業兼職教師既熟悉酒店情況和行業狀況,又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歷,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同時,為了保證兼職教師的穩定性和實際教學效果,應該建立兼職教師激勵機制,提高企業兼職教師的待遇。
三、校企合作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為了滿足企業對于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讓學生盡快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在教學中熟悉酒店行業環境,掌握基本的服務技能和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酒店管理專業應建設校內擬景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
1.校內擬景實訓室。酒店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分為單項技能實訓(如前廳服務與管理實訓、客房服務與管理實訓、餐飲服務與管理實訓、形體訓練、酒水服務實訓和茶藝實訓等)、綜合技能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等類型。這幾種實訓類型必須環環相扣、互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校內有必要通過模擬現實情景組建與酒店管理專業教學配套的實訓室,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的需求。在建設實訓室時,最好按照星級酒店標準配備,使實訓室既能滿足高職教學需要,又能為酒店員工提供培訓和職業鑒定。
2.校外實訓基地。酒店實習是酒店管理專業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在酒店實習,可以讓學生了解現代酒店的經營理念,直觀地了解酒店經營及管理活動,掌握服務和管理技能。因此,高職院校應選擇一些知名的星級酒店進行深度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長期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和校外實習指導教師,在頂崗實習之前與酒店一起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訓教學大綱、頂崗實習的內容和考核標準等;在實習過程中,由校外指導教師按照所制定的方案指導學生在相應的崗位進行實際操作和學習,并要求學生定期向學校反饋實習情況;實習結束后,由校外指導教師和校內專業教師評價實習效果。這樣,確保學生的在校外實習基地的頂崗實習科學有序的進行。
四、結語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酒店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越來也大,在質量規格上也越來越高。因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康,宋建.推進校企合作工作指導手冊,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
[2]楊新宇.酒店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研究——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經驗與啟示,陜西教育•高教,2012年1-2期.
關鍵詞:畢業實踐;工學結合;高職教育;商務英語專業
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是高職學生在校內的最后一次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設計在培養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
隨著“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理念正在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流辦學理念,各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都在圍繞著“能力本位”、“過程導向”等教學要求,最大程度地再現工作過程,從而實現“做中學”的目的。這其中也包括商務英語專業。目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畢業設計大部分還是采用與本科相同的畢業論文寫作模式,存在著選題與所學內容和實踐相脫節、選題重復現象過多、抄襲現象泛濫、學生教師對此積極性不高等諸多問題。
一、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畢業實踐環節現狀與歸因
1.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畢業實踐環節現狀
為了解目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現狀和質量狀況,筆者查閱了大量的本專業畢業論文,對其選題、結構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著重選取了天津職業大學商務英語專業2009屆畢業論文文本進行研究,通過對各方面調查結果的分析匯總,發現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總體質量偏低,現狀不容樂觀。
(1)學生對畢業實踐不重視,態度不認真。隨著高等教育的連年擴招,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大,為了緩解這一壓力,大部分高職畢業生選擇從大三上學期開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尋找理想工作上,而這一階段恰恰又是畢業論文撰寫的關鍵時期。由于現實中畢業論文質量的好壞對就業并無很大影響,所以許多學生采取了消極應付的態度,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而且大多數學生對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也直接造成了畢業論文的質量低下。
(2)學生在畢業論文或工作報告的寫作過程中,拼貼抄襲現象嚴重。由于學生對畢業論文的不重視,采取敷衍的態度,直接導致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過于依賴現有的文獻資料,為了節省精力和時間,將別人的文章剪切拼貼或稍加改動,湊成自己的畢業論文。撰寫工作報告的學生也不過是上網查閱企業的文字宣傳材料拼貼論文,最后寫出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想法。
(3)畢業論文選題不合理。目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選題失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問題:一是選題來源盲目。由于學生本專業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對所學專業缺少全方位的認識,所以學生根據手頭現有資料確定選題,傾向于那些可參考書目或網上相關資料豐富的選題,對所占有的材料缺乏足夠的了解,僅憑占有資料的多少輕易決定選題方向,這樣在寫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資料與選題存在偏差,現有材料無法使用,妨礙了寫作的正常進行。二是選題范圍過寬或過窄。許多學生并不知道哪些選題與自己現階段的專業水平相符合,對選題范圍沒有把握,大多數選題過大,直接導致內容空泛、言之無物;有些選題也會存在過窄的問題,使得研究無法展開。三是選題缺乏新意。學生找不到自己可以研究的題目,只能人云亦云,選擇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的老題目,如果能深化這些研究固然不錯,但實際情況表明,大多數選題仍為老生常談,并沒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新觀點或新視角,選題雷同現象嚴重。
2.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畢業實踐環節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1)學生重視程度不高。畢業設計不僅是高職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實踐環節,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但有的學生對畢業設計這一重要的實踐環節在思想上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并未認識到撰寫畢業論文的意義,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形式,只需走過場就行。
(2)指導教師存在問題。目前高職畢業實踐中的大多數指導教師同時還承擔著大量教學和科研任務,而畢業設計時間又過于集中,勢必會造成有些教師在畢業設計上投入的時間、精力不足,這也是直接影響畢業設計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指導教師(含部分高職稱、高學歷教師)本身缺乏科研和社會實踐背景,缺乏指導畢業設計應有的條件,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畢業設計指導,致使這部分教師指導的畢業設計質量不高。
(3)畢業實踐管理工作存在問題。雖然各高校均制定了畢業設計工作規程,規定了檢查和評定標準,但職責不明、執行不嚴,要求不規范、不具體、不完整。如:學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沒有提出全面的要求和合理的成績評定辦法,對部分明顯不符合要求的畢業設計,采取寬容遷就態度,能過就過,造成學生本人對畢業設計質量不重視。院系沒有制定對畢業設計工作具體的管理措施。即便院系在布置畢業設計工作時要求嚴格,如果沒有認真檢查,缺乏督促措施,缺少對教師指導情況、師生交流情況、答辯形式以及資格審查等機制,也會使畢業設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畢業生畢業設計的要求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1]近年來,許多高職院校特別是一些國家示范和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在認真分析行業、企業工作任務的基礎上,依據崗位要求,確定相對應的核心課程進行開發建設,取得了諸如任務驅動型課程、項目課程改革等受到職業教育界認可的成績。但在畢業設計(論文)方面的改革卻較為少見,導致目前的畢業設計(論文)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不相協調。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包括以下幾點:工學結合顧名思義就是將工作與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環境和資源,按照職業崗位要求,將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以獲取實踐經驗和職業能力為主的企業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實現學生的職業能力與企業的崗位要求無縫對接。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實踐性和職業性,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有著豐富的內涵。
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的科學性
該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堅持走培養目標與崗位需求相結合、培養過程與工作實際相結合的道路,注重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有效解決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脫節的頑疾,符合“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與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指導思想相吻合。
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主體的多元化
該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具有多元性,包括學校、企業、學生及政府。學生是工學結合行為主體,所有教育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展開。學校與企業是一種合作關系,學校要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增強對企業的理解,而企業應自覺擔負社會責任,引導學校按照崗位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政府應加強對企業與學校協調管理。
3.“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內容的多樣化
在該人才培養模式中,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外,還有工學交替、頂崗實習、訂單培養、任務驅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4.“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實踐性
該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戰”,并通過階段性實訓、定崗實習及項目化課程改革等載體落實,強調在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以及職業情境里的“教、學、做一體化”。
三、“崗學一體、校企聯動”畢業實踐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1.改革畢業設計選題模式
畢業設計題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畢業設計的內容,合適的題目使指導教師與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使教與學兩個方面都得到收益和提高,同時使學生的畢業論文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實際應用開發的可能性。因此,要在畢業設計模式上有所突破,必須首先優化選題設計,講究科學選題。畢業設計選題模式創新的基本原則如下:(1)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真題真做;(2)畢業設計題目應與企業的生產科研相結合;(3)畢業設計要體現本專業的專業特點,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注意與專業知識結構的聯系;(4)畢業設計要體現實際意義與經濟效益。總之,畢業設計題目的確定,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由校方指導教師和一線技術開發人員共同來制定。
2.要提高對畢業設計管理的認識
針對存在的問題,學校要把畢業設計工作提高到與組織課堂教學并重的地位,使廣大師生認識到畢業設計管理是整個教學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同時學校要建立畢業設計管理工作機構,對畢業設計工作進行嚴格考核,并將它作為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1)加強監督管理,創新畢業設計管理模式。在“強化管理、規范組織、精心指導、全面監控、科學評價”的指導思想下,從規范管理入手,以質量評價為突破口,把過程管理作為畢業設計質量的保證,結合畢業設計項目內容,明確階段與目標,強調學生的能力、綜合素質的訓練。
(2)建立教學過程管理指標體系。對畢業設計題目論證、任務書、進度、答辯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督,保證及時掌握學生畢業設計的平時情況,保證教師時間與精力的投入,最終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3)建立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包括分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指導過程的評價;第二方面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畢業設計過程的評價。這兩項指標能夠促使師生互相監督;第三方面是畢業設計階段完成情況考核(要求指導教師及學生在畢業設計工作開始前填妥每階段擬進行的內容);第四方面是管理部門對各單位畢業設計工作進行檢查評價。
(4)建立健全指導教師管理體系。①確定指導教師的資格,嚴格執行標準。②明確教師職責,確保教學質量。③加強對參加畢業設計學生的資格認定。
3.改革畢業設計指導模式
畢業設計課題經協商確定后,校內指導教師負責過程管理,制定設計進度計劃,對設計過程進行監督,并負責對畢業設計撰寫進行指導和審核;校外兼職指導教師則負責對學生具體內容指導,提供相關資料,以及學生與工作現場、設計單位關系的協調。學生要拿出1/3時間進行理論學習和查找資料,2/3時間深入合作單位進行實地考察。
在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要避免填鴨式教學,要引導學生熟悉問題的求解過程。要從創新教育的觀點出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這也是指導教師重要任務之一。
4.改革考核制度,規范答辯程序
要改變畢業設計成績主要由學生基本能力來衡量的傳統評定方法,在畢業設計工作中要鼓勵、強化創新思維的重要性,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是人才水平和質量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2006-11-16.
[2] 楊建芳.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SWOT分析法;策略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陜西軌道交通人才需求與高職教育發展研究”(項目編號:SGH0903101)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52文獻標識碼:A
21世紀初,我國職業教育出現了集團化辦學的發展趨勢。隨著高等職業教育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以高等職業院校為牽頭單位組建的職教集團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09年2月,西安市政府組建了以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牽頭單位的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由于陜西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起步較晚,加之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剛剛成立,進行一定的策略分析,對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SWOT分析法是戰略管理中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用來確定系統內部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劣勢,以及系統外部環境的發展機遇和面臨的威脅,從而將系統發展戰略與其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以發揮優勢,克服不足。把SWOT分析法引入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的發展策略分析中,旨在找出對集團發展有利和值得借鑒的因素,預期存在的矛盾和應該規避的問題,實現全省軌道交通職教資源的融合共享,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校際合作、校企合作之路,不斷滿足社會對軌道交通類技能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
一、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概況
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是在全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職教育實現第二次飛躍之際,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軌道交通行業大發展的形勢下應運而生的。成員之間的合作結合點是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紐帶,包含3所高職院校、13家軌道交通主營企業和4個行業學會。每年向全省、中西部地區的軌道交通行業輸送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3,000多人,并向社會(企業)提供技術革新、技術咨詢、技能培訓等服務。
二、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發展內部條件分析
(一)優勢
1、以全省軌道交通骨干院校為龍頭,以特色專業為紐帶。集團包含的高職學院均為陜西省軌道交通行業辦學強校。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是職教集團的牽頭單位,是以軌道交通專業為主,軌道交通類教學培訓型高等職業學院。具有50余年的辦學歷史,擁有雄厚、扎實的軌道交通職業教育的軟、硬件條件。學院隸屬西安市政府,長期以來依托行業辦學,校企深度合作特點突出,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和深厚的行業背景。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近1萬人。近3年全院在軌道交通行業就業的畢業生占全部畢業生的70%左右。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職教集團的龍頭學校之一,創辦于1973年,是西北、西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鐵路工程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以大專層次的全日制高職教育為主,融以成人教育、短期培訓和技能培訓鑒定相結合的辦學格局,形成了鐵路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和建筑工程技術為核心的三個軌道交通類“集束”專業群。目前,在校生超過1萬人。
集團所包含的13家企業全部是以軌道交通行業為主的大中型企業。西安地下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是市政府直屬國有獨資公司,負責西安地鐵項目的建設、運營和開發。目前正處于建設階段,尚未投入運營,員工只有不足700人,其中運營人員不足400人。據行業人力資源配置分析,到2015年,西安地鐵一、二、三號線將陸續投入運營,3條線共有營業里程86.6公里,共需員工6,062人,即每年需增加員工1,010人。從業人員可分為一線生產人員、技術人員、輔助支持人員和職能與管理人員。其中,一線生產和技術人員構成了地鐵運營的骨干力量,其來源將主要來自高、中職院校畢業生。
西安鐵路局是西北乃至全國重要客貨流集散地和轉運樞紐之一,在西部乃至全國路網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現有線路2,811公里。職工總數89,158人,其中在崗職工82,813人,中高級工與中級工占了絕大部分,鐵路高技能人才主要來源于開辦軌道交通類專業的職業院校的畢業生。
神華集團神朔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于1999年7月成立,是神華集團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全資子公司。已形成一個初具規模的鐵路運輸生產企業。
集團成員間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開展聯合辦學,實現陜西省、全國中西部地區軌道交通職業教育資源與市場資源的共同結合、相互滲透,形成了比較牢固的職教產業實體。
2、行業特色鮮明,教育資源利用率得以提高。強調實踐性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特色。由于軌道交通行業的特殊性,軌道交通類專業的實踐設備和實作環境一般要求高度的模擬和仿真,學校在校內外實訓(習)基地的建設上的投入較大。實行職教集團化后,一方面成員學校和企業的職教部門可以共建、共享實訓(習)基地,降低成員單位硬件投入,提高設備利用率;另一方面根據集團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校企共同制訂軌道交通類人才培養方案,軌道交通企業主動提供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場所,加大訂單培養力度,使畢業生能夠迅速適應崗位。
(二)劣勢
1、組織結構有待進一步牢固。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的組織結構與國內大多職教集團類似,是區域性與行業性相結合的集團化辦學,各成員之間通過契約和章程保持聯合辦學關系,人、財、物及法人資格保持相對獨立。這種“契約型”關系,必將影響集團工作方針的貫徹和任務的實施,不利于形成集團主體學校及成員單位的發展優勢。
2、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程度有待提高。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的理事長單位是院校,所包含的企業分布在幾個不同的省市,隸屬各級政府或不同部門,雖然依靠比較牢固的專業人才供需紐帶,但如何讓企業能深度介入軌道交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過程的參與、企業文化的滲透、工學結合等方面的合作,使校企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互為依存,還要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
三、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發展外部環境分析
(一)機會
1、教育集團化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讓有限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并發揮最大效能,這是集團化辦學的使命,唯有這種高度集約化辦學方式,才能使職業教育最終實現“第二次”飛躍。陜西是教育大省,也是職業教育強省,各級政府對高職院校的發展非常重視。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是由西安市政府組建的四大職教集團之一,得到了陜西省、西安市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通過政府的引導,教育集團的運行機制能夠得到有效調控。同時,通過積極探索職業教育集約化體制運行機制,政府必將研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職業教育集團和諧發展的相關政策。
2、全國職教集團發展空前,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鑒。制造業強省職業教育發展好。目前,全國職教集團已經初步形成“津、豫、蘇、魯”四種典型模式。通過陜西省職業教育和職業教育集約化的特點等因素綜合考慮,筆者認為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可以借鑒山東職教集團模式,采取政府引導、學校主動、行業中介、企業參與“四位一體”的運行機制。這種運行模式,尤其強調企業參與,政府要求規模以上企業都要參與職業教育和培訓。要求職教集團形成生源鏈、產業鏈、師資鏈、信息鏈、成果轉化鏈和就業鏈,促進各成員單位共同進步,為區域經濟服務。
3、軌道交通類專門人才需求旺盛,迎來發展良機。根據陜西省鐵路建設“2851”的規劃和西安地鐵發展規劃,從2009年開始,陜西鐵路新的“十大工程”將陸續開工,將建成一個中心,兩個客運大通道,西安地鐵也在抓緊建設,如此大規模的軌道交通設施建設是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每年有近萬人的人力資源需求。依照陜西省招生辦《2009年度普通高校在陜分校分專業招生計劃匯編》統計數據,2009年度陜西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類專業招生的規模只有2,700余人。由此可知,每年由在陜高職院校提供給陜西軌道交通行業的高技能人才不足3,000人。院校提供的高技能專業人才與軌道交通行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相差甚遠,行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愿望較為迫切。軌道交通類專門人才旺盛的需求,為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迎來發展良機。
(二)威脅
1、人才市場供需因素的影響。軌道交通行業(企業)對本行業人才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有些企業或地區限制高職畢業生就業的政策依然存在。
2、地處西部,影響辦學的開放程度。職業教育的特點就是開放性。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地處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較為滯后的西部,社會參與職業教育的程度不高,就會抑制辦學的開放性辦學,將會給職教集團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四、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對策思考
通過上述策略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是陜西職業教育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具備較大的發展優勢,全省軌道交通類專門人才的培養內容、培養方法和培養手段全面革新。在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即將啟動之際,如何發揮優勢,規避風險,提出以下對策:
(一)爭取政府有效引導,促進校企之間的溝通合作。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要實現穩定、持續、和諧發展,僅靠牽頭院校與合作成員的努力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制度,加強調控,建立行業、企業多方參與的動力機制與協調機制,實現政企互動、教育資源優化組合,提高辦學效益。
依靠政府的宏觀調控,實質性地協調各個相關職能部門,通過政府創設的環境、搭建的平臺、制定的政策、提供的信息服務等,規范政府、學校、企業等在集團化辦學中的權利與義務。政府利用政策杠桿和市場機制,鼓勵企業與院校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合作。
為促進集團內校企的溝通與合作,學校的管理應來自企業資深行業專家的直接參與,行業協會應經常進行行業內的企業對職業教育和培訓滿意程度的調查,參與教學質量評估與監控。學校的管理與決策必須有用人單位、企業界的參與,加強溝通、重在合作,增強集團化辦學的凝聚力。
(二)理順內部關系,有效發揮牽頭學校作用。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的內部成員都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成員單位與龍頭學校關系程度不同,在集團內部的位置和作用也不同。它們主要是以專業作為連接紐帶,之間的關系形式多樣,有的是合作辦學、有的是合作革新技術、有的是提供培訓服務、有的是人才交流合作等等,這種關系多是臨時性的。因此,建立理事會制是職教集團比較適合的管理體制。理事會是集團最高權力機構,其職責是制定和完善集團章程,制定集團年度工作計劃。審議理事會年度工作報告,審議通過集團理事會或理事提出的議案。秘書處設在牽頭學校,負責職教集團的統籌、協調等日常管理工作。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是牽頭學校,具備“領導班子勇于開拓、專業特色和優勢明顯、內部設施配套、師資力量較強等條件”(山東省教育廳對本省職教集團龍頭學校的要求),對整個職教集團的發展舉足輕重。作用是整合和共享教育資源,搭建聯合培養軌道交通類技術人才的平臺,體現在溝通人才供需信息,促進專業建設,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師資團隊建設,協調學生的實訓、實習,合作進行技術革新、技術咨詢與服務,以及協調成員之間的關系等。
(三)突破運作瓶頸,建立校企合作的新紐帶。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內部校企之間的合作目前是在學生的就業、實訓實習,員工培訓等合作形式上。從長遠來看,企業的發展需要更適合的、更具備發展潛力的人才,而學校則需要擺脫人才培養內容和方法的陳舊和被動,因此學校與企業必須有更深入的合作。
校企的深度合作,就是要力求讓企業能深度介入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過程的參與、企業文化的滲透、工學結合等合作工作,使學校與企業的關系更為緊密、互為依存。筆者認為,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建立吸引企業深度參與機制,著重建立校企合作的課程開發、教學設計、工學結合、實習基地共建等有效組織和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的新紐帶,真正實現“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需求接軌、教學過程與崗位工作過程接軌、教學過程與工作任務接軌、能力考核與技能鑒定接軌”(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四接軌”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此才能實現以企業發展帶動專業的發展,專業的發展推動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
五、結束語
既有全省軌道交通行業高速發展之“天時”,又有地處軌道交通資源豐富省會城市之“地利”,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良機。我們期望以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領軍的西安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能夠充分發揮帶動、典范和輻射作用,推動陜西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俞建偉.職教集團的組織結構與管理體制[J].職業技術教育,2008.1.
[2]匡瑛.政府如何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協調持續發展[J].職教通訊,2008.23.11.
[3]涂三廣.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綜述[J].職教論壇,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