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字: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創新
近幾年,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后勤工作迅速發展。新的事物、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不斷涌現。高校后勤體制的改革,破除了傳統計劃經濟的束縛,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運營和管理,這無疑是一場影響廣泛而復雜的社會改革,在這場大變革中,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價值觀念,是非標準等等都將面臨一個從破到立的過程。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學校教育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改革、發展與穩定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下,在加快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對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認真研究探索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新形勢下創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
1.創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高校肩負著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的重任,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具有教育屬性和經濟屬性。創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服務育人”的宗旨,可以促進后勤集團員工牢同樹立為學校師生服務的理念,進一步端正服務思想,有利于構建良好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創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下作,可以進一步提升后勤集團員工的品牌意識,減少和避免各類亂收費、亂漲價等急功近利等短期行為的發生。
2.創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創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作為一個調整市場與計劃的紐帶,推動高校后勤社會化。高校后勤社會化必須始終堅持為學校教學、科研、師生服務。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服務的質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減輕學校的負擔,提高學校辦學效益,有利于保證學校的發展和穩定。依托推進“事企分開、兩權分離”,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配套的高校后勤制度,更好地為學校師生服務,為高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創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發展,對后勤集團員工思想的沖擊很大,這就要求高校要加強和創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后勤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的轉變,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要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和后勤的主觀能動作用,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從思想上解除后勤干部、職工的抵制心理,才能保證新機制的建立和發展,才能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丁的積極性,保證后勤服務到位。
二、新形勢下高校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
1、后勤員工來源和崗位的多樣性帶來管理的復雜性。高校后勤實行社會化改革后,后勤員工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轉變后勤管理體制時原后勤部門留下的老職工;二是轉變后勤管理體制后的合同工;三是從社會上招聘的大量外聘人員。這三類人員在高校內享受的待遇不同,心理需要也不同,這使得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切人點”和“著力點”必須各有側重。后勤工作包括“吃、住、行”等方方面面,這使得后勤工作崗位設置出現多樣化。必然使后勤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許多新情況,產生許多新矛盾,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挑戰。
2、后勤改革對后勤員工職業價值取向的一維性帶來沖擊。人們的職業價值是職業理想支配下在職業選擇中對價值目標的認定,它受控于主導價值觀。主導價值觀的形成,固然是人們頭腦中有關理想和信念系統的反映,但歸根結底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作為后勤員工,主要追求就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取得社會報酬,他們很少追求升遷或者進步,賺錢是他們的主要精神動力。濃厚的經濟價值取向的一維性,構成了后勤員工最基本的價值取向。然而,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后勤工作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給后勤員工帶來諸多不適應性,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
3、后勤政工隊伍力量弱化,難以適應后勤員工思想變化后勤職工思想復雜化,急需加強后勤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然而,后勤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現有的狀況卻難以適應這種變化的需要。一是政工隊伍力量薄弱。后勤社會化后,后勤部門政工領導配備不齊,而且大部分領導把主要精力用于抓行政管理,抓經濟效益,少有領導專門從事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政工干部不安心。認為后勤部門的政工人貫同學校機關和教學單位的政工人員相比,政治地位低,經濟待遇差,總覺得低人一等,前途暗淡,工作不安心。三是信心不足。認為后勤員工理論和文化水平較低,加之工作繁忙,學習提高的機會少,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難度大、效果差,因此對做好后勤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不足。四是投入少。后勤企業不少是新組建的單位,各方面條件差,學校和后勤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少。
4、工作方式、方法太陳舊。創新不夠從實際情況來看,現在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方式方法上,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都有不小差距。在內容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傳達學習等政治方面的內容,忽視了后勤員工成長進步的多方面和多層次需要,教育的針對性不強;黨內組織生活缺少創新意識和新手段,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夠。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簡單陳舊,創新不足。落實上級精神靠開會、發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傳達文件;業務工作與黨務工作存在“兩張皮”現象,就黨建抓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服務于業務工作的途徑和方法不多。
三、新形勢下創新高校院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1、科學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進入新時期,我國高校后勤的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有的高校基本實現了由原來的行政管理為主向現代企業管理的推進,組建了現代新型的高校后勤實體,開始按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管理。與此相伴隨的是人們各種思想觀念相互激蕩,競爭壓力日趨加劇。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人重實惠、重個人物質利益,政治意識淡化、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滋生。各管理層與員]:之間的經濟收入差距明顯加大,不向的利益群體對改革產生不同的愿望、要求和心理,從而導致思想觀念的多樣化。這些變化,必然要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正確處理經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辯證關系并要有新的認識。
2、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新的時期,加強高校后勤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緊緊抓住人這一核心。長期以來,我們高校后勤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你說我聽”,把人也劃分為:“做思想工作的人”和“被做思想工作的人”,彼此之間是不協調的。實踐證明,社會歷史條件變了,后勤運行機制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變了,如果我們與年輕人談話,再用過去那種思想工作“說教”的方式,就很難了解對方的想法,更不能為對方接受; “做思想工作必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高校后勤隊伍職工的素質高低不等,修養參差不齊,各級后勤管理干部要增強工作的敏銳性、預見性,善于分析問題,把握動向,積極主動地把工作做在思想問題萌發之前。
3、善于探索新規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后勤改革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隨著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斷深化,員工隊伍結構和思想素質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迫切要求在開展想想政治工作中進一步拓寬領域,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增強工作的前瞻陛、針對性和實效性。
4、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加強高校后勤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后勤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必須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注重創新、立足創新。對于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許多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方法,諸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典型示范、自我教育、正面灌輸等,我們應大力繼承發揚。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環境、條件的變化,我們必須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首先,要在指導思想上,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有勇于創新的意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上,要緊跟形式、適應新變化、多想新點子;在組織活動形式上,要推行“黨政共管”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與后勤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與后勤服務保障同步。其次,要以企業文化建設為載體,塑造“同心協力、團結和諧”的職工群體,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創新。企業文化作為觀念形態,作為完善現代高校后勤內部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也只有落實到管理,才能發揮它的積極效應。
參考文獻
[1]方自明.后勤管理與服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
[2]汪紹福.芻議加強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建設[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3]張軍.新形勢下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探討[J].科教文匯.2011(11)
[3]覃紅.淺談新形勢下的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3)
關鍵詞:學生公寓 思想政治工作 新情況 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公寓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高校穩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近年來社會整體競爭日趨激烈,高校學生公寓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負面現象。據報道,廣州市某高校一個月內連續發生5起學生跳樓自殺事件。所有這此惡性循環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引起世人的思考: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漏洞在哪里?挽救這些年輕失足者的良策在哪里?
一、當前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
(一)獨生子女群體的出現,給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添加新的課題
在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之后,獨生子女的問題就日漸突出,這些問題在教育方面優為明顯??偟膩碚f,獨生子女有其優勢,但是由于家庭過度溺愛、以孩子為中心等因素的影響,相當多的獨生子女從小就養成了很多的缺點,如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而自私自利、心胸狹窄、依賴性大、心理脆弱而經受不住任何打擊,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差而社會適應性不強等等。獨生子女這些缺點的存在,使他們難以適應大學的獨立生活,不能正確面對現實,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給其心理造成嚴重影響,加劇了心理問題的形成。所有這些都對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化,增加了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
高校后勤改革處處長朱寶銅在2006年全國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推進工作交流研討會指出:后勤改革的關鍵在于逐步開放高校后勤服務市場,在確保校內服務市場前提下走向社會,積極參加社會競爭,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學生公寓作為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排頭兵,必然首當其充,學生公寓物業管理面向社會,全面實行社會化、市場化運作符合高校后勤的發展趨勢,但如操之過急,在各種硬軟件沒有及時跟上就推向市場,必將得不償失。高校學生公寓社會化后,既然按市場化運作,學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必然與公寓管理者的經濟利益相沖突,這樣一來,增加了學生公寓思想工作的難度,甚至會變成一句空話。
(三)貧困大學生數量急劇增長
據官方公布的數字,目前在全國普通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約240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20%,37.3%的貧困大學生有靠勤工儉學補貼生活費的經歷,26.1%的貧困學生靠親友的資助進行學業,還有11.1%的貧困學生的生活費靠政府的助學貸款等各方面的資助。作為大學里的特殊群體,特定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們自強不息,刻苦上進拼搏的逆境性格,但對多數貧困大學生而言,特殊的成長經歷所帶來只是苦澀、無奈和不盡的憂慮。調查顯示,70%以上貧困生的衣食住行受到影響,尤其是吃飯問題,為節約伙食費,一天只吃兩頓或饑一頓飽一頓的現象很普遍。更為可怕是,經濟貧困導致精神貧困,使廣大貧困生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心理素質的缺陷,容易產生自卑、抑郁、焦慮、孤僻等心理問題,給高校學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四)課堂文化教育與生活上心理健康教育嚴重脫節
從2004年2月份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人事件到2006年廣州市某高校不停的跳樓自殺以來,社會界從不同角度對“馬加爵事件”諸類事件進行討論和反思,從教育學及心理學角度看,暴露了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所存在的問題,給我們以一定的警醒和啟示,是當前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教材?!榜R加爵事件”諸類事件的原因也許比較復雜,但是,課堂教育與生活心理教育脫節,對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不夠重視,缺少對學生生活上心理疾病、精密障礙進行有效引導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確課堂教育與生活心理教育的關系,重視學生在生活社區的心理健康,盡快形成一套完善的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是當務之急。
(五)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隨著高校招生與畢業生就業體制改革的深化,“交費上學,自主擇業”的全新就業理念已把大學生推向了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從我國國情出發,這項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同時給大學生造成前所未有的以心理壓力。對普通家庭大學生特別是特困生群體來說,他們要承擔學業上、就業上、經濟上的三重壓力,一方面要利用業余時間打工掙錢,以維持正常的一日三餐;另一方面,繁重的學習任務是大學生群體最基本的壓力,由于承擔著親人的厚望且持續時間之長,其影響之大不可低估;此外,當前惡劣的就業環境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壓力源,根據一項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主要來源于社會就業,50%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畢業后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沒有目標。所有這一些壓力使他們身心憔悴,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二、做好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
(一)結合實際加強對獨生子女人格教育、挫折教育等
獨生子女教育是當代我國社會、學校、家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更是高等教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頸”,在研究獨生子女成長過程的基礎上,發現獨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一套有效的獨生子女思想工作方法和措施,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高校學生公寓作為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的場所,是高校獨生子女教育的主戰場,公寓管理者要充分借助這個交流平臺加強對他們的人格教育、苦難教育、愛心教育。人格教育強調道德,追求知、情、行的統一,公寓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灌輸自主、自尊、言行一致、以誠相待的思想,并嚴格規范言行舉止,率先垂范,培養起一種健全的人格氛圍。缺少挫折與磨難是獨生子女的主要特征之一,公寓管理者要深入基層,增強他們正視挫折的非凡勇氣和戰勝挫折的信念,學會冷靜分析原因,如何克服困難,通過挫折的積累,產生出一種抗挫折的經驗和能力,讓他們明白,挫折是人生經歷的無價之寶。
(二)積極探索后勤社會化新形式下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
袁貴仁副部長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后勤管理分會成立2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從根本上來說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后勤服務的市場化,二是高校后勤組織的企業化。不可否認,市場化、企業化是我國高校后勤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如何做好市場化環境下學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經濟效益”與“育人功能”的沖突,是教育界對后勤社會化的憂慮所在。新形勢需要新思維、新方法,首先,學生公寓管理部門要加強公寓輔導員隊伍建設,形成一支作風端正、能力過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團隊,要積極推進學生輔導員進公寓,疏通學生與學校信息交流的渠道,使學生中的很多問題在萌芽狀態就得到解決。另一方面要加強各種進步社團建設,積極推進學生黨團組織進公寓,積極推進公寓文化建設,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此外,加強與物業管理部門的交流合作,正確處理經濟利益與公寓育人功能之間的關系。
(三)針對貧困學生的特點,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做好資助工作
解決好高校貧困學生問題,是保證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高校學生公寓作為學生生活休息的場所,為解決貧困學生思想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環境,公寓管理者要充分利用這有利條件做好貧困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好貧困學生的思想工作,不僅要有物質生活上的撫慰,而且要有精神生活上的疏導。
首先,加強精神疏導是關鍵。古人曾說:“醫者,治病救人醫心也”,因此,重視對貧困學生精神疏導,建立起抵御貧困的精神長城乃上策。公寓管理者要加強與貧困學生的情感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鼓勵他們自立自強,使他們明白貧窮并不羞恥,只要正確對待,貧窮可以轉化為財富。針對貧困生身上多見自卑、抑郁、孤僻等問題,公寓管理者要經常與其交心談心,了解其思想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
其次,加強物質上的資助。學生公寓要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提供勤工儉學崗位、聯系各種校外兼職招聘的信息,積極配合學校做好貧困學生的“獎、貸、扶、補、減等資助工作,確保他們學習生活上正常的物質需要。
(四)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公寓社區教育與課堂教育雙重發展
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曾說過:“無論一個國家引入了多少現代的經濟制度和管理方法,但如果執行這些制度,并使之付諸實施的人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保證,那么這個國家的現代化只是曇花一現?!碑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培養和教育模式偏重于課堂上的知識灌輸,對大學生全面素質提高,健康人格的培養,尤其是學生公寓中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及疏導工作重視不夠,未能發揮學生公寓心靈溝通窗口的作用,大學生行兇殺人的“馬家爵事件”已向廣大教育者敲響了警鐘。亡羊補牢,猶未遲矣,各高校公寓管理者要引以為戒。
首先,要加強學生公寓輔導員隊伍建設,并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和咨詢隊伍,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
其次,學生公寓管理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生活保姆的作用,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發現問題要及時做好疏導,積極配合公寓輔導員開展工作。
綜上所述,學生公寓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相聯。公寓管理者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緊跟時代步伐,強化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獨生子女問題分析. [EB/OL
關鍵詞: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新情況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公寓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高校穩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近年來社會整體競爭日趨激烈,高校學生公寓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負面現象。據報道,廣州市某高校一個月內連續發生5起學生跳樓自殺事件。所有這此惡性循環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引起世人的思考: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漏洞在哪里?挽救這些年輕失足者的良策在哪里?
一、當前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
(一)獨生子女群體的出現,給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添加新的課題
在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之后,獨生子女的問題就日漸突出,這些問題在教育方面優為明顯。總的來說,獨生子女有其優勢,但是由于家庭過度溺愛、以孩子為中心等因素的影響,相當多的獨生子女從小就養成了很多的缺點,如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而自私自利、心胸狹窄、依賴性大、心理脆弱而經受不住任何打擊,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差而社會適應性不強等等。獨生子女這些缺點的存在,使他們難以適應大學的獨立生活,不能正確面對現實,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給其心理造成嚴重影響,加劇了心理問題的形成。所有這些都對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化,增加了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
高校后勤改革處處長朱寶銅在2006年全國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推進工作交流研討會指出:后勤改革的關鍵在于逐步開放高校后勤服務市場,在確保校內服務市場前提下走向社會,積極參加社會競爭,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學生公寓作為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排頭兵,必然首當其充,學生公寓物業管理面向社會,全面實行社會化、市場化運作符合高校后勤的發展趨勢,但如操之過急,在各種硬軟件沒有及時跟上就推向市場,必將得不償失。高校學生公寓社會化后,既然按市場化運作,學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必然與公寓管理者的經濟利益相沖突,這樣一來,增加了學生公寓思想工作的難度,甚至會變成一句空話。
(三)貧困大學生數量急劇增長
據官方公布的數字,目前在全國普通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約240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20%,37.3%的貧困大學生有靠勤工儉學補貼生活費的經歷,26.1%的貧困學生靠親友的資助進行學業,還有11.1%的貧困學生的生活費靠政府的助學貸款等各方面的資助。作為大學里的特殊群體,特定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們自強不息,刻苦上進拼搏的逆境性格,但對多數貧困大學生而言,特殊的成長經歷所帶來只是苦澀、無奈和不盡的憂慮。調查顯示,70%以上貧困生的衣食住行受到影響,尤其是吃飯問題,為節約伙食費,一天只吃兩頓或饑一頓飽一頓的現象很普遍。更為可怕是,經濟貧困導致精神貧困,使廣大貧困生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心理素質的缺陷,容易產生自卑、抑郁、焦慮、孤僻等心理問題,給高校學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四)課堂文化教育與生活上心理健康教育嚴重脫節
從2004年2月份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人事件到2006年廣州市某高校不停的跳樓自殺以來,社會界從不同角度對“馬加爵事件”諸類事件進行討論和反思,從教育學及心理學角度看,暴露了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所存在的問題,給我們以一定的警醒和啟示,是當前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教材。“馬加爵事件”諸類事件的原因也許比較復雜,但是,課堂教育與生活心理教育脫節,對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不夠重視,缺少對學生生活上心理疾病、精密障礙進行有效引導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確課堂教育與生活心理教育的關系,重視學生在生活社區的心理健康,盡快形成一套完善的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是當務之急。
(五)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隨著高校招生與畢業生就業體制改革的深化,“交費上學,自主擇業”的全新就業理念已把大學生推向了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從我國國情出發,這項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同時給大學生造成前所未有的以心理壓力。對普通家庭大學生特別是特困生群體來說,他們要承擔學業上、就業上、經濟上的三重壓力,一方面要利用業余時間打工掙錢,以維持正常的一日三餐;另一方面,繁重的學習任務是大學生群體最基本的壓力,由于承擔著親人的厚望且持續時間之長,其影響之大不可低估;此外,當前惡劣的就業環境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壓力源,根據一項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主要來源于社會就業,50%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畢業后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沒有目標。所有這一些壓力使他們身心憔悴,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二、做好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
(一)結合實際加強對獨生子女人格教育、挫折教育等
獨生子女教育是當代我國社會、學校、家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更是高等教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頸”,在研究獨生
子女成長過程的基礎上,發現獨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一套有效的獨生子女思想工作方法和措施,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高校學生公寓作為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的場所,是高校獨生子女教育的主戰場,公寓管理者要充分借助這個交流平臺加強對他們的人格教育、苦難教育、愛心教育。人格教育強調道德,追求知、情、行的統一,公寓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灌輸自主、自尊、言行一致、以誠相待的思想,并嚴格規范言行舉止,率先垂范,培養起一種健全的人格氛圍。缺少挫折與磨難是獨生子女的主要特征之一,公寓管理者要深入基層,增強他們正視挫折的非凡勇氣和戰勝挫折的信念,學會冷靜分析原因,如何克服困難,通過挫折的積累,產生出一種抗挫折的經驗和能力,讓他們明白,挫折是人生經歷的無價之寶.(二)積極探索后勤社會化新形式下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
袁貴仁副部長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后勤管理分會成立2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從根本上來說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后勤服務的市場化,二是高校后勤組織的企業化。不可否認,市場化、企業化是我國高校后勤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如何做好市場化環境下學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經濟效益”與“育人功能”的沖突,是教育界對后勤社會化的憂慮所在。新形勢需要新思維、新方法,首先,學生公寓管理部門要加強公寓輔導員隊伍建設,形成一支作風端正、能力過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團隊,要積極推進學生輔導員進公寓,疏通學生與學校信息交流的渠道,使學生中的很多問題在萌芽狀態就得到解決。另一方面要加強各種進步社團建設,積極推進學生黨團組織進公寓,積極推進公寓文化建設,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此外,加強與物業管理部門的交流合作,正確處理經濟利益與公寓育人功能之間的關系。
論文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學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屬于情感范疇,又叫反常情緒,它是一個人(或一部分人)對另一個人(或一部分人)傳遞的信息,是不加思索、一概排斥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反常情緒在大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學生的逆反心理,做好轉化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l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及其特點
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在對待思想政治工作上,常常表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偏激態度.不響應、不配合、不以為然,把自己擺在與之對立的位置上他們這樣做,并非經過深思熟慮,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自然而然的消極心理或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特。
1.1大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
1.1.1對思想政治工作者表現出敏蒜與對立的情緒大學生自尊心強.人格意識強烈,對外界刺激體驗敏感、細微,因此,對他們的教育并非都受歡迎,都能奏效,這是正常的。但是,有的大學生對領導、教師批評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良現象時不以為然,有時對其越批評,其逆反心理越強。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或聽報告時,教師要求大家安靜,不要喧嘩、吵用。有的學生越說越不聽。越批評越鬧得厲害。還有些大學生有逆反心理,對來自領導、教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總有一種內在的反感,即使他們錯了,別人言之有理。他們也拒絕接受,往往要擰著勁,對著干。
1.1.2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凈薰與懷疑的態度一些大學生對政治理論課和理想、道德、紀律、形勢等政治教育不感興趣,一聽就反感。在上政治理論課或政治學習時。有些大學生總是拿著一本莢語書,或計算機書,或小說、雜志看,或者睡覺、溜號。有的即使坐下來學、聽.也是怪話連篇.牢騷不斷。
1.1.3對先進人細和事跡否定和歪曲這一現象不是那種嫉賢妒能、有意抹煞和歪曲他人成就的行為,而是指在逆反心理的影響下,有些大學生習慣地、不自覺地、并無惡意地對先進人物和事跡的宣傳及評價產生否定情緒,對先進人物的事跡作明顯錯誤的主觀臆斷和評論。有的大學生對領導、教師表揚某個人(或某些人)非常反感。甚至有意孤立被表揚者,更有甚者對受表揚者進行諷刺、打擊。
1.1.4對領導、教師、學生干部分配的任務.拒不服從.甚至頂擅。表現出一種桀騖不馴的樣子
1.2大學生遁反心理的特點
1.2.1盲目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遇事不經深思熟慮,肆意蠻干,不考慮后果,凡事不管正確與否都一律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大多感情用事,常以感情代替理智。所以。有逆反心理的人常常表現出很大的盲目性。
1.2.2抵觸性任何逆反心理都與社會的某些規范、道德行為要求有關。并帶有一定程度的不相容性。比如,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不尊重教師、領導、同學,遲到、早退、曠課,不參加政治學習,不參加集體活動、公益勞動……
1.2.3放縱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行為放肆,不計后果,不考慮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只圖一時的心里痛快,為所欲為,我行我索。
1.2.4盲從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看到人家那樣干,他也那樣跟著干。如別人起哄,他也跟著起哄;別人不參加政治學習,他也不參加政治學習。
1.2.5極端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容易走極端。你讓他這樣干,他偏那樣干。
1.3大學生心理的危害
1.3.1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往往表現為是非不明,普惡不分。忠奸不辨。對人、對事全憑感情用事,肆意妄為,必將影響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容易被壞人所利用。
1.3.2不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常常與組織或他人鬧對立,集體的正確意見他不接受,領導、教師、同學的善意勸告也不聽,常常為小事而鬧得不可開交,挫傷別人的自尊心,無端說些諷刺、挖苦的話,挑撥同學之間的關系,傷害了同學的感情,這樣勢必影響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1.3.3不利于自身個性的完善與發晨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學生凡事不管正確與否都育目抵制,對別人的勸告不管是否是善意,都不加分析地一概拒絕。這樣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不利于自身個性的完善與發展。
2大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的產生。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條件。
2.1 客觀原因
逆反心理的產生與大學生的年齡、情緒、思維方法有關。
2.1.1從年齡上看.大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發展到階段。身心趨于成熟。他們不斷地在現實中尋找自己的地位并傾向于自己欲望的滿足。他們憑著自己的主觀愿望生活,一且發現外界對他們的“自我”并不承認,便會在心理上萌生出一種焦慮情緒。促使他們用各種辦法與阻礙其確立“自我”的外部環境相對抗,逆反心理就是對抗的一種表現??梢?,在大學生中之所以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是同他們的年齡特點相關的。
2.1.2從情緒發展上看.大學生的情緒像”疾風怒濤“。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大學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很敏感,反應強烈。易動感情。他們會為一件小事高興得忘乎所以,也可能為一件小亭憂傷得不得了,甚至絕望。興奮與抑制交替出現,希望和絕望不斷變動,積極與消極相伴而生,這反映了大學生情緒的波動性。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好學上進的.但是一旦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順利或不被理解的情況,比如考試不及格、英語四級沒過、考研究生沒希望、入黨不成、評優與評“三好學生”沒份、做事得不到教師與同學的承認、當不上學生干部、得不到朋友的理解等。時常會產生消極頹廢的情緒,對周圍的一切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導致出現逆反行為。
2.1.3從思維方法上看.大學生思維發晨轅快.對前遵和生活的追求有極太的熱情但是由于他們受知識等的局限,看問題容易主觀武斷,常常帶有片面性,加之自尊心又強,易于固執已見,強詞奪理。帶著這種思維傾向去觀察、分析外界事物,就不可避免地以情感代替理智,從而引起逆反心理的出現。
2.2毒花套件
2.2.1社會環境因素社會大環境會對高校小環境產生很大影響。社會上的各種現象都可以在高校中找到縮影:經濟形式的高漲,政治氣候的變化。思想潮流的興衰,無一不撥動大學生的心弦。他們用那種既成熟又不成熟,既有批判性又帶有盲目性的目光審視社會,從中選擇、接收各種社會信息。充實、調整其內在意識系統,形成思想觀念。
近年來。國內形勢和社會風氣日趨好轉。但社會上還存在著一時難以消除的陰暗面,如有些人以權謀私,捕不正之風。特別是對社會治安、畢業生分配、高校收費等問題。大學生十分敏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教育不當,就容易引起大學生的逆反心理。
2.2.2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缺陷(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空洞、陳舊.缺乏針對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沒有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因而難以引起他們思想的共鳴。同時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視了對大學生的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引起了大學生極大的興趣,也使他們迷惑不解.期待著思想政治工作者能給予解答。然而,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或者回避,或者給予沒有說服力的回答,掩飾一些敏感、尖銳的問題,而去泛泛地“老生常談”,這樣必然引起學生的反感。長此以往。逆反心理逐漸形成。(2)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單調、呆板,缺乏靈活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還是以癌輸為主,這種形式已不適應時展的需求。(3)思想政治工作時問滯后。缺乏時效性。當社會上各種良莠不齊的思想信息向大學生襲來時,思想政治工作者對此漠然處之,而當一些錯誤在大學生中引起不良后果時,思想政治工作者才匆匆出來.加以教育疏導.這時大學生往往會產生戒備心理。大大降低了教育效果。(4)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索質較差,缺乏時代特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保持穩定,給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論修養差。知識面狹窄,缺乏說理藝術。缺乏靈活性和感情因素,這樣使大多數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信任.不愿講心里話。也不愿意接受他們的教育。
3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克服與防治辦法
3.1幫助文學生正確認識-我
大多數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是由于他人無視他們的“自我”存在而使其采用各種方法去證明“自我”。既然大學生“逆反”的目的不在于與人作對而是為了表現“自我”。那么。我們把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告訴他們。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逆反心理的產生。我們可以通過開設“大學生心理訓練”課.幫助大學生從矛盾狀態中走出來.學會用理智對待社會,協調平衡認識、情感、意志的發展,學會駕馭感情??朔载摵妥员靶睦?,樹立自信心。反之。如果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自我。都會導致主客觀的不協調,造成心理需求的不平衡,從而導致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的產生。使大學生認清自我的最好辦法是自我教育。相信群眾,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歷來是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防治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3.2狂大思擔照治工作曲時致掛
避免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在很多情況下取決于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得及時。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出現了千姿百態的變化,大學生在這種環境變遷中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接觸了那些容易產生消極影響的西方文化及意識形態。而大學生一旦接受消極東西。則可能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準確地分析、預測社會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牢牢把握教育的時效性。當紛至沓來的社會信息還沒有被大學生廣泛接觸之前。都應經過教育者分析、預測,判斷信息是否正確,如果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應該擴大信息通道,采取一些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使它們充分與大學生接觸;當這種信息對大學生起消極作用時,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提前對大學生進行有關內容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辨別力,糾正大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偏差。
3.3追求思擔照治工作曲藝術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藝術是多方面的,其中正確運用暗示影響,對避免大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克服業已形成的心理定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暗示是一種特殊的形式。不用命令和理性思考,就對另一個人的信仰、觀點和決定產生某種影響.在暗示中實現信息傳遞過程,而這個過程是以對信息的無批判的知覺為基礎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暗示性可以建立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的基礎上。比如我們利用現代化的教育工具,運用各種教育藝術,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影響。增進教育效果。我們還可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威信、品質起到暗示作用。比如請一些在學生中享有較高威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去講解某些教育內容,這種威信增強了學生對于信息源的信任效果,達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預期效果。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前高校德育面臨的新課題。它事關大學生成長成才與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是一項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工程。目前,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艱巨的任務,必須深化德育改革,結合實際,尋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當代大學生的新特點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一代。由于在1980年前后,我國先后實行了改革開放和獨生子女兩項影響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政策。特定的時代背景使得當前的大學生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較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但理想信念薄弱;有著較強烈的獨立性,但集體主義觀念淡薄;有著較明確的大學生活目標,但學習動力不足;有著較強烈的競爭意識,但抗壓心理不足。同時,在校大學生又是對社會變革敏感的人群之一。社會上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多樣性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性。特別是在各種社會消極思潮的影響下,部分青年大學生呈現出政治信仰迷茫、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
面對新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堅持零距離接觸原則,全面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去。多與學生打交道,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發現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其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重視與學生的溝通。通過多渠道的、及時的溝通,教育工作者能夠及時快速地對出現的問題作出反應,通過正確溝通掌握事物的本質,積極引導青年學生,避免發生嚴重后果。尤其是在學生情緒波動大、涉及人數比較多、反映問題很強烈,甚至有可能發生矛盾、激發走向極端的時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迅速趕赴現場進行分化勸解,并及時采取息怒降溫等面對面的溝通措施。此外,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以校園網、校報、社團活動為載體來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用文化氛圍來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同時,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可以鍛煉大學生交流合作能力,健全他們的人格。[2]
二、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對新生事物較為敏感的大學生受網絡的影響日益顯著。網絡能改變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生活模式,影響大學生的政治態度、道德風貌和價值取向。
1.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正面效應
(1)網絡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社會化程度。網絡的出現,消除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隔閡。通過網絡,學生能較好地了解大千世界的各種社會現象、思想觀點和文化思潮。
(2)網絡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大學生對一些受到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樂于在網上發表各自的觀點,這都是學生真實思想的流露。教育工作者通過收集、整理、分析這些網貼,提出對策。
(3)網絡傳播的即時性可以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時效性。
2.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負面影響
(1)網絡信息雖然豐富,但良莠不齊。各種冗余信息影響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
(2)虛擬與現實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網絡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學生面對的是缺乏直接的面對面的人際互動,這種人格與交往情境雙重分裂的環境和氛圍容易使大學生放任自己不再關心現實世界,而一旦回到現實就會產生一種孤獨感,從而出現人格異常和心理障礙,嚴重影響大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
(3)網絡中的西方不健康的思想文化的侵蝕容易扭曲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
3.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網絡如同一把“雙刃劍”,它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難得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首先,應該緊緊抓住網絡宣傳這塊重要陣地,利用網絡溝通的特有優勢,與學生加強聯系,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其次,加強學校網站的建設,豐富網站的內容,傳播民族的和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使大學生進一步樹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再次,利用軟硬件技術,對流入信息進行選擇,濾出部分消極內容;最后,圍繞一些重大的政治問題、意識形態敏感問題、影響穩定大局的問題,旗幟鮮明地發表評論,積極引導,對錯誤思潮要敢于開展批評。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借助互聯網,因勢利導,做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三、思想政治工作人員隊伍的現狀及對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在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這支隊伍已經成為高校穩定、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力量。但同時也應看到,這支隊伍具有與其他教師所不同的特點,即工作性質、內容和方法,以及個體素質要求等,這些在實踐中存在著影響工作的矛盾。
1.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結構特點及矛盾
大部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從不同專業的畢業生中選留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具有本科學歷者約占90%,較好地適應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但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與任務相比,在學歷構成上仍然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高學歷(碩士研究生以上)層次人員比例偏低。
在思想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有其自身的規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有其特殊性,學歷層次高,思想比較活躍,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千差萬別的,這就要求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識與能力。這些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雖都是原專業中的佼佼者,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大都要有一個認識掌握的過程,這就構成了原有素質結構與所從事工作的要求之間的矛盾。
在年齡結構上,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絕大部分是年輕干部,工作時間都不長。一方面,年齡的相近使他們與學生打成一片,另一方面,這勢必使這支隊伍存在著經驗積累、工作適應的長時間性與任職時間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
2.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機制存在不足
用人單位在思想上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短視行為,挑選輔導員缺乏嚴格標準、嚴格考核,結果每年應聘者中不少人以當輔導員作為留校的跳板。[4]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管理和考核機制尚不完善,對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業績缺乏全面、及時、量化的有效考核。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整天與學生打交道。工作人員需要加班加點,占用大量課余時間做學生工作。工作辛苦且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長此以往,也挫傷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5]
3.對策
根據現實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高校應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
(1)落實相應政策,形成動態平衡、相對穩定、富有朝氣和活力的隊伍結構。實行“分流”,即工作若干年后,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分流到業務、管理等崗位。這是穩定隊伍、解決他們出路問題的有效方法。
(2)制訂培訓計劃,形成脫產與在職、基本理論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培訓機制,以改善政工干部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增強適應性,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3)建立考核制度,形成激勵機制。要根據這支隊伍工作的性質和特點,對工作優秀者,要在評職稱、分房子、加工資、分獎金、評先進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傾斜,為其更好地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的方法、遵循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創建和諧美好的大學校園。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黃明娣,王海燕.關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高教研究,2008,(1).
[3]馬澤紅.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2).
關鍵詞:大學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088-03
在現代大學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大學精神的凝煉與傳承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通過高校有各自特點的大學精神的挖掘,及與大學精神相關的制度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學術建設等方面的完善和發展,使高校內部更具凝聚力,對外能更好發揮社會思想、文化的領航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大學精神培育和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以大學精神指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將展現新的面貌。
一、大學精神的內涵
現代意義的大學自誕生以來,追求真理成為大學的基本任務。隨著社會、科技、經濟的發展,大學已從社會的邊緣走進社會的中心,發展科學成為大學的重要職能,追求真理、發現真理、發展真理是大學的天職。大學精神也隨著大學的發展提煉出來,追求真理即是其必有的內涵之一。對大學精神的探究與描述很多,對其內涵的表述也存在一些差異,但差異主要是因分析和研究的角度造成的。對大學精神共性的認識主要包括:批判精神、兼容并包精神、獨立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創新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大學精神主要體現以下四個方面:①大學精神是大學理念的支柱,是一所大學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活力的源泉和動因,是一所現代大學凝聚力、生產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動因。②大學精神實質上是大學人的精神,是為社會發展、人的發展而追求真理、探求新知、勇于創新的精神。③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整體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的反映,是學校師生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為、價值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標志,是一所大學的支柱和靈魂,屬于校園文化的范疇。④大學精神作為一種動力源泉是一種無形資產;大學校風、教風和領導作風均是大學精神的具體表現。相對恒定的對大學精神的表述是一所大學對自身歷史、傳統、科學文化成就的提煉,能持續激勵一代代的師生為保持、實現本校大學精神的要義而努力。
二、大學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由大學精神的內涵與表現的表述,可以用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存在與發展的靈魂來說明其重要性。大學精神既是歷史的精煉結果,也是高校始終奮斗的目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以大學精神的傳承與發揚為使命,并以此為歸宿。這是因為,追求真理是大學精神的本義和目標,真理本身必然要求思想自由、不受既有思維方式的束縛,并能兼容并包各家學說,取長補短以實現對真理認識的進步,同時這種自由不是一家之自由,不同思想均有自由發展的需求與權利,只有如此,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創新也才能真正繁榮。而支撐自由創新求是的,是人文思想,是哲學的指導,是科學的精神。所以追求真理過程中的獨立、自由、創新、人文、科學等精神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支持的,譬如只有自由的思想而無科學精神支撐,創新只能是空談。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大學精神的實現過程中各要素作用的發揮與整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工作要在高校創造一種體現和實現大學精神的環境,并最終實現大學精神之追求真理、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的本旨。因此大學精神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動力和追求目標。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傳承大學精神為基點開創新的工作局面
大學的目的是培養真正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實現高校培養人才、發展科學和服務社會三大職能,但需要用大學精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大學精神的培育和發揚需要以教授為代表的教師、以校長為代表的管理者和大學生共同努力造就,三個方面人員在造就有本校特點的大學精神的過程,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營造培育環境、建設制度保證、提煉和保持大學精神的過程。在培育、提煉和傳承大學精神的過程中,對以下幾個方面問題應重點研究:
1.教師教學與學術研究過程的自由、民主、創新精神需要維護和激勵。大學要確立學術大師的核心地位無疑是一個廣被認可的觀點。而大師的出現不是預設的模子套出來的,而是自由思想、民主精神、創新追求等人文、學術環境下經過數十年培育出來的,不是一蹴而就得來的。這樣的環境不僅培育大師,更使教師群體思想更加開放和自由,在學術上能擺脫既有窠臼的束縛,創新的步伐會加速前進。同時,年青一代教師在學術上的進步既要老一輩教授、專家的提攜,更需要他們的鼓勵,在學術上的評價標準應更開放,避免某些所謂“學霸”對其他學者尤其年青學者的學術觀點的打壓。這種從精神上的解放和制度上的保障對大學里的教師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支撐。作為高校的管理者,建立和維護這樣的制度、營造和維護這樣的環境是彰揚大學精神的基本責任。
2.大學人文課程需要拓展。人文精神是大學精神的內涵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人文精神不僅僅體現在人文課程的建設上,但在課程建設上人文精神的表達仍做得遠遠不夠,尤其是在理工科院?;蚶砉ゎ悓I。譬如理工類的專業課程,每門課所涉及的科技理論都有一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可能是順利的,也可能是艱難的;理論的創始人和后繼者在理論的創新上可能是頓悟,更多的是孜孜不倦求索的結果,其中都蘊含著大學精神所應有的內容,非常值得挖掘和向大學生傳授。這些都應作為學科發展的歷史向學生講授。大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在專業的學科發展歷史,就不能理解科技發展所需的科學精神、奉獻精神,就不能把握本專業當前發展的水平,也就談不上理工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的表達。這是其一。其二,理工科院?;驅I教育的人文類必修課程內容單調、數量有限,郭齊勇以為用經典為核心課程以實現文化傳承,筆者深以為然,此誠宜成為大學精神新的內涵之一。其三,校史課程絕少,即使有也是曇花一現或難以為繼,如武漢大學開設校史選修課,雖受學生歡迎,卻因授課人是校行政人員而不給課時費,授課老師也從8人降為1人。校史是記載、表述、宣傳一所大學的大學精神的基本載體,大學生從校史了解本校的歷史、發展、特色及體現大學精髓的大學精神是最便捷最好的方式。但一般高校是通過校史報告、校史展等形式向學生講解,但這種校史教育不是強制性的,僅是一種學生活動。對校史不了解,大學生難以培養強烈的愛校思想,即使是名校,它的學生引以自豪的多是因學校的地位賦予自己的出身。而學習校史最好的方式就是課程學習,能夠系統、全面、深入地向學生介紹學校歷史上的方方面面。所以,要以大學精神為核心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大力提高校史課程的地位,使學生知史愛校,承擔起傳承與發展本校大學精神的責任。
3.大學校園文化需要繁榮。大學校園文化有著廣泛的內涵,自由精神、人文精神、校風學風、校園的各種流行等都可以歸在校園文化里,大學精神也通過校園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得以體現。大學生獲得大學精神的傳承更多的是從大學里的文化環境里感受和內化而來,大學校園文化就是要創造和培養這樣的環境,使崇尚科學、學術氣氛濃郁、思想活躍、富于激情、團結奉獻等等通過各種課堂教學、學術報告、科研活動、觀點辯論、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不同形式得以宣傳,學生通過參與各類活動深化對大學精神的思想認識和提高個人綜合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創造和培養這樣的環境上下工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應以本校大學精神為指導,研究校園文化演變規律,創造和維系校園文化建設的大環境;研究當前社會文化的影響和校園文化需求,發揮高校各類人員在大學精神建設方面應盡的責任,繁榮大學校園文化,使大學精神能夠真正深入師生心中,最終實現建設和諧大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袁祖望.論大學精神[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7-9.
[2]李志仁.大學精神與和諧校園建設[J].當代教育論壇,2006,(9):8-11.
[3]盧勃.論大學精神的承傳與表達[J].高教論壇,2006,(3):39-41.
[4]王飛,程斌.大學精神文化淺論[J].當代教育論壇,2006,(11):30-31.
[5]周瑞法.大學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易旨歸[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9,(2):18-21.
【關鍵詞】高校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對策
隨著高校學分制、選課制的實施,生活園區規模的擴大以及硬件設施的改善,學生群體越來越趨向于分散化、個體化、小型化,原有的學生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受到挑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日益成為學生學習、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場所,成為新形勢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的新平臺、新陣地、新領域。
一、高校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策教育、社會實踐以及輔導員召開班會、個別談心等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辦學體制改革的深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要求,空洞的說教不能更好地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另一方面大學生生活園區己經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大學生休息的宿舍區,而是課堂的延伸,是大學生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窗口,大學生生活園區的教育功能逐漸顯現,已成為培養大學生成才的一個重要陣地。在新的形勢下,要想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不僅仍然需要通過相對封閉的課堂教學,教師教書育人,而且更要緊跟時代步伐,把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進課堂之外,延伸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因此,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深入到大學生生活園區才能發現在大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及時抓住這些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和引導工作,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和創新高校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轉變傳統的住樓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園區思想政治工作
傳統的住樓模式是依托專業、年級和班級來安排宿舍的,但隨著一校多區發展趨勢,彈性學制、完全學分制的推行,學生群體越來越趨向于分散化、個體化、小型化,管理模式受到挑戰,這一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實需要。所以必須探索一些新的住樓模式,部分大學正在嘗試的依托學分制和書院制的宿舍管理模式值得我們借鑒。各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的住樓模式,比如有條件的學??梢試L試讓學生根據自身經濟情況選擇宿舍。
(二)加強學工部門、后勤部門、物業公司三者的統籌協調,形成一個集管理、服務、育人于一體的園區管理團隊
生活園區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僅僅靠學工部門,必須多管齊下,共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學生生活園區管理隊伍。目前生活園區的思政工作僅限于學工部門,很多學校都出現學生處與后勤、物業脫節的現象,而這一現象導致的后果就是很多環節的工作沒有明確職責,學生有事不知道找誰。所以一個集學工、后勤和物業的生活園區管理團隊的建立是迫在眉睫的。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生活園區管理隊伍,使他們根植于大學生宿舍中,以大學生宿舍為基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關心大學生的成長,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學生“家”里,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增強教育效果。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主要依靠專職學生工作干部和老師來開展學生思想工作,而忽視通過宿舍管理人員來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往往造成宿舍的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脫節。一般來說,管理人員層次高,不僅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而且在學生中也容易樹立威信,因為學生更樂于接受比他們本身層次和水平高的管教。
2012年筆者在上海師范大學參加高校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培訓時,參觀了上海師范大學和杭州師范大學生活園區,兩校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比如在每一棟宿舍樓注明了該樓的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和輔導員等,并詳細列出相關職責,專門的生活輔導員使園區的思政工作更專業化,也加強了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另外,班主任和班導師也是生活園區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要主動深入了解學生,言傳身教,以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影響和感染學生。高校生活園區管理團隊還應該積極與生活園區所在的公安、工商、衛生和城管等部門加強協作,努力形成全社會攜手育人的新局面。
(三)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做到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校學生生活園區,必須有一套完善而獨立有效的規章制度。按照學生園區的管理模式,著重體現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關系,制定一系列關于學生宿舍的管理規范,使管理人員和學生都有章可循、有效規范行為。管理人員既是教育者,又是服務者,他們肩負著教育與服務的雙重職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位大學生有一個良好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每個宿舍成員除應認真執行校規校紀外,還應遵守宿舍文明公約,以消除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方式,倡導文明健康的言行舉止。學校要把大學生在宿舍的表現納入對學生的綜合考核中,與大學生的獎學金、評優評獎、骨干培養、黨建工作結合起來。
(四)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高校學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培育和發展學生宿舍和公寓的自我管理組織,充分發揮這些組織的作用,把學生宿舍和公寓建成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場所”。各高校在貫徹落實該文件精神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人格和主體地位,高度重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建構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新模式,有效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高校應緊緊圍繞“育人”的中心任務,以教育為目的,管理為手段,服務為抓手,將教育、管理和服務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實現育人目標。生活園區是學生日常生活起居的共同空間,是學生之間交往的主要場所,是學生課余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因此,只有在學生真正參與的情況下,生活園區才會成為學分制形勢下學生學習、生活、娛樂上的一個新的凝聚地。為此,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文明督導服務隊、宿舍樓長層長、自主管理委員會等形式,發動大家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使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使大家都來關心園區建設,都來參與園區氛圍的營造。在自我教育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鍛煉學生的組織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樹立工作認真、踏實、勤奮的作風,教育學生熱心為同學服務,具有奉獻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努力學習、奮發成才的良好學風。同時,通過這種自我教育的方式,可以為廣大同學服務,維護學生園區的正常秩序,及時解決園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五)加強生活園區思想文化建設
除了上課,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宿舍,宿舍環境和文化會影響他們的成長。高校應該把生活園區思想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明確生活園區思想文化建設的特色與重點,制定相應的建設方案,使生活園區校園文化的內涵更深刻、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正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生活即教育。所以我們應該把宿舍這一物理空間轉變為育人空間,進行親近、友愛和生活化的教育。上海部分高校已在踐行這一理念,如復旦大學的“四個園區”――平安園區、活力園區、愛心園區、和諧園區,和“四支隊伍”――學生總樓委(書院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住樓輔導員、管理督導員、物業管理公司,都是在這方面的有效探索。進行園區思想文化建設,老師只是起引導作用,更多要靠學生的自主管理。只有實現了學生思想的提升,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互助奉獻精神,鍛煉了學生的自律意識,才能在園區開展各種活動,才能構建生活園區和諧人際關系,形成積極向上、和諧健康的生活園區文化氛圍。我們看到,復旦大學的“四自精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使學生在文化活動、生活指導、衛生監督等各個方面積極參與園區日常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設。
三、結語
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社會化進一步深化以及彈性學分制的實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突破傳統模式,不斷開拓新領域,挖掘新載體,以應對新情況、新挑戰,努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在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提高針對性與實效性,除了要繼續滲透在高校的課堂之外,還應該走進學生生活園區。學校學工部門、后勤部門要切實承擔起生活園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主要責任,勇于探索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探尋出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做好大學生生活園區的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一2008)[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高校學生住宿管理的通知,2004.6.
[3] 川相井成.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芻議[J].高校后勤研究,2009(5).
[4] 付雯.淺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10(05).
[5] 孫華強,曹子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學生公寓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3).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校園文化 建設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一個在教育理論上有著重要研究價值的命題,而且是在辦學實踐上有著重要意義的新方向。如何結合高職院校深化內涵建設,凝練辦學特色,把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推向深入,找準切入點是關鍵。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一、體現中國特色是關鍵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具有的特定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環境文化),包括學校傳統、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精神文化)及學校各種規章制度(制度文化)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行為文化)。校園文化的產生與“校園”形成是同步的,它的早期形式是“學園”文化。具有真正意義的校園文化產生于上個世紀的1920~1930年的西方社會,經過幾十年發展,到1980年才以獨立的文化形態躋身于眾多文化建設之林。而“校園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卻是中國文化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完成的。又經過三十年的實踐,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園文化。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雖然起步較晚,但校園文化同樣具有中國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價值引領。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第二,開放包容。把自己融入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大潮中;第三,制度自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第四,堅持改革,體現時代精神。特別是進入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國絕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始從處延擴張轉入到內涵建設、凝練辦學特色階段;第五,職業定位。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面對自身校園文化現實進行認真反思和傳承,又要融入中國高校校園文化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是前提
提高認識,第一,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不僅是學生文化,學生文化較多的以自發性、趨附性、變異性、波浪式地與主導文化相結合的方式發展的,因此有相似的輪回性,加之高職院校學生總體文化素質較普通本科院校學生要低,如果缺少整合,在某些方面會出現盲目性。第二,校園文化要重視潛移默化,除了物化形態內容,更重視精神層面內容的熏陶,如校園精神、校園傳統講座、唱校歌、誦校風、學風等。第三,校園文化要重視教師文化。在校園文化構成中,教師文化的導向十分強烈,管教管導,教書育人,如果忽略教師這一因素,那么校園文化必然重復單一學生文化呈現出的弊病。第四,校園文化不能僅理解為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是一種文化形態,而校園文化活動則指校園文化具體內容的操作過程和具體表現形式,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第五,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有全方位的思考和整體構架,并作為學校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配套工程,在傳承、創新的基礎上有頂層設計,使之達到效益最大化。
更新觀念,一是模糊專業教育和文化工作的界線,專業教育和文化建設有機融合。二是確立一個觀點,即大文化觀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內涵豐富,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等都是校園文化。三是轉變一個看法,即只有職能部門管文化的看法,要把校園文化建設滲透到學校全部工作中,努力拓展校園文化的外延。
三、與思想政治工作接軌是根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決師生思想、觀念、立場問題,提高師生思想覺悟,校園文化建設是通過校園文化的熏陶,使師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最終目的都是人的培養。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開展必將給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引入新的內容和形式。誠然,校園文化不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但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走出傳統單一的說教模式,兩者之間應該是互補的關系,這種互補關系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理論指導與文化熏陶相結合;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實踐體驗相結合;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引導與文化環境創造相結合。完成以上三個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接軌就比較成功和有效了。如學生宿舍內部的環境衛生、人與人的關系常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著眼點,通過開展文明宿舍創建(這是很多高職院校宿舍文化建設中的一個子項目),既改變學生宿舍衛生狀況,使宿舍得以美化,環境更宜人,又使學生通過自身參與,在習慣養成、互助學習、適應能力、人際交往、集體意識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發生向好的變化,從中受到教育、啟發、感悟和提高。實際上,這樣的活動使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真正的“載體”,落到了實處。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之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與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大學生;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D412.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3)06-(頁碼)-頁數
大學的校園是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是一個富有活力的群體,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群體,那么,如何將大學生教育成一個有素質的人,一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擔負著相當大的責任。高校的學生公寓是學生生活學習重要的場所,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與之相伴時間最長的場所,那么公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應該是課堂教育的補充,更應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它不僅是大學生生活的場所,更是大學生受教育的場所。發揮好學生公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使課堂教育與公寓教育相結合,對學生的教育進行有效互補,從而形成以教室公寓為陣點,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的兩點一線的教育模式,積極推動學生的成長成才,完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公寓,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相關機制,成立相關工作組織,為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提供制度和人員保障
近幾年,各高校已經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相關制度不健全,人員保障不力等問題,這些是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如何盡早的解決這塊短板是很多高校都面臨的難題。目前,有的高校嘗試大量招聘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專職思政輔導員,按比例為學生公寓配備,并要求入住公寓的輔導員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這一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有高校制定了公寓輔導員的相關工作職責,建立崗位考核制度,明確相關職責,這也是思政工作進公寓的一有效措施。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并無專門人員24小時進駐公寓,也無相關制度,所以完善相關機制,成立相關工作組織,是思政工作進公寓的前提。
2.完善公寓中學生干部梯隊建設,發揮學生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中的積極作用
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那么在公寓中開展思政工作也不例外,他們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議設立樓層長制,通過樓長、層長、室長,將住宿學生的需求、意見、建議及時地反映到相關老師及公寓管理部門處,通過這條途徑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將一些不良的事件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學校開展的各項素質活動及相關通知也可以通過樓長---層長---室長---學生這條途徑進行有效的傳達,可有效避免信息傳播不力導致的種種不便。同樣的,學生黨員在公寓中也應發揮積極作用,努力做到“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員帶動一個寢室,一個寢室帶動一層樓,一層樓帶動一幢樓,使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學生宿舍中進一步體現出來。在此基礎上培育和發展學生自我管理的組織,如宿管會等,發揮學生在舍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把學生公寓建成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和諧場所。
3.完善公寓基礎設施建設,為是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提供物質保證
根據學生成長的需要,在學生公寓的建設上充分考慮到學生需求,如在學生公寓區設立了自習室、班團活動室、閱覽室、自助室等配套設施,拓展學生公寓的功能,使學生公寓由單一的休息場所向生活、學習、活動、交流平臺甚至教育渠道等多功能的場所轉變。通過一系列的素質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從而促進起成長。
4.提高公寓管理員的素質,是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的智力保證
公寓思政工作是在學生公寓中開展的,因此學生公寓中的宿管員也是公寓思政工作的一份子,必須讓他們參與到學生公寓的思政工作中來。要深化公寓思政工作,就必須提高宿管員的素質。將公寓管理人員明確定位為“公寓輔導員”,要求他們不但要會服務,還要會管理、會輔導教育學生。明確“公寓輔導員”不單單是一個門衛,更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要求他們用人生經歷和知識感悟學生,用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要求他們主動深入宿舍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關心學生思想、生活,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問題,幫助協調同學間的關系,開展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他們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循序漸進,言傳身教,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5.增加公寓內素質活動的開展,加強學生公寓文化素質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