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行業投資風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藥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其發展已越來約受到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和投資者的注意。但是我國醫藥產業與世界跨國醫藥企業相比,差距還很大。龍永圖在出席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醫藥大會中指出2005年全球的醫藥產業的整個營業收入達到4千多億美元。美國輝瑞制藥公司,一年的銷售收入就達到400億美元。而中國約有5千家藥業廠,但加起來的銷售收入總和還不到4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全國的醫藥產業收入總和還無法超過美國一家的跨國醫藥企業的銷售收入。因此可以看出差距之大。現在正值世界醫藥產業蓬勃發展時期,如何加強我國的醫藥產業發展,縮小和先進醫藥行業的差距,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醫藥企業的特點
我國現在的醫藥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產值低等特點。
我國現階段的醫藥產業還以仿制為主,科研開發能力相對薄弱。有數據表顯示:目前我國的西藥品種中有97.4%為仿制品,而自主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極少。由于我國現階段技術落后、資金匱乏、人均用藥費用低,對于我國目前制藥企業的整體狀況來說,仿制藥品是一條快速發展我國制藥企業的捷徑。仿制藥的優點顯而易見,一是投資少。二是時間較短。仿制藥只需要3年或更少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而研發一種新藥的時間遠遠高于這個數字,差不多要10~15年的時間。三是風險小。一種新藥的上市銷售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其中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由新藥研發成功到臨床試驗再到市場推廣銷售,期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使先前的投入付諸東流,而沒有任何的回報。因此新藥的研發所承擔的風險相當巨大。而仿制藥的風險就要小了很多,不需要自己摸黑探索,對其他藥品的成分的研究工作也更容易開展。同時由于被仿制的藥在市場上已經有銷售,有了一定的市場認知度,那么仿制藥也易推向市場。但由于仿制藥相對低廉的成本和較低的投資風險,使得制藥行業成了低門檻進入的產業。過多的企業進入到制藥行業,導致了生產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同品種重復生產的問題嚴重。在激烈無序的市場競爭中,價格戰更是讓制藥企業利潤降低。這種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平快”思路,可能使企業獲利于一時,但對于長遠發展卻非常不利。
仿制藥一個更嚴重的后果就是由于自主創新研發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知識產權問題讓很多企業屢屢受制于人。以DVD產品生產為例,就是因為沒有適時投入力量搞自主開發,缺乏自有核心技術,我國DVD生產企業不斷給外國企業提供技術專利費。由開始的每臺1美元到4至5美元,后增至10美元,近年來更達14至20美元。這意味著企業的大部分利潤要讓別人給拿走,而且導致了很多企業無法正常運轉而瀕臨破產。與此相類似,我國的醫藥業也因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很可能陷入“仿制―落伍―再仿制―更落伍”的惡性循環。
現在大型跨國制藥公司紛紛也在華設立研發機構。近年來,除了諾和諾德、羅氏及葛蘭素史克三家制藥企業之外,還有阿斯利康、禮來、施維雅等跨國藥企先后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很明顯這些跨國制藥企業的目的在于利于中國低廉的成本降低研發費用,同時搶占中國巨大的醫藥市場。對于國內的制藥企業來說,將會面對更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如何有效的與這些跨國巨頭競爭是擺在面前亟需要解決的事情。國內企業要重視研發,開發出更多擁有自主創新專利的藥品,并及時將專利藥品轉化為優勢藥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醫藥企業和跨國醫藥企業的差距才會逐漸縮小,才能在未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戰略制高點,才能牢牢把握企業發展的主動權。只有立足于自主創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充分地利用全球科技資源來加快自身發展速度,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醫藥產業新藥研發的特點
醫藥產業是一個高技術產業, 其技術創新具有極為明顯的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根據美國制藥商協會(PMA )的資料, 一種新藥從發現到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 ) 批準大約需要15年的時間。平均從5000個化合物中才能篩選出1 種新藥, 期間的研究開發費用約為2. 5- 3. 5 億美元。新藥研發是一個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的長期工作。而國內醫藥研發卻采取的是“短、平、快”的方式。以模仿藥為主,同時也有自己的研發。但是研發周期控制在3~5年,長期投資的非常少。
由于前期研發周期長,投入大,我國醫藥行業研發資金不足問題非常突出。而據中國統計信息網公報,2004年醫藥制造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與銷售收入的比例)僅僅1.3%。相比較之下發達國家用于新藥研發的資金占銷售額的比重往往超過10%。國外領先制藥行業巨頭的研發投入讓國內制藥商難以望其項背。2001 年美國藥物研究與生產者協會成員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資為303 億美元,比2000年的開支增加了16.6% , 超過1990年研發投入的3倍。根據2005年10月英國貿工部的第15次“全球企業研發排行榜”,2005年美國輝瑞公司的研發費用為40.02億英鎊(約72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8%。而另一家制藥企業巨頭英國葛蘭素史克制藥的研發費用也達到28.39億英鎊(約51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2%。巨額的投入也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和巨大的市場。以美國為例,美國以252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總量在2005全球醫藥市場銷售收入占據著霸主地位。
風險投資在推動新藥研發中的作用
全美風險投資協會把風險投資定義為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新興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風險投資是風險投資企業、機構、投資人等市場主體與資金市場、技術市場和產權市場有機結合的市場體系。
風險投資風險大。據統計,在美國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項目中,50%左右是完全失敗的,40%是不賺不賠或有微利,只有10%夠獲得巨大的成功,得到巨額財富。風險投資不同于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它是一種權益投資,風險投資的目的不在于投資對象當前的盈虧,而在于其未來的企業價值增值。通過轉讓股權或拋售股票,收回資金并獲得高額利潤。通常投資期限也較長,要到3~7年才能夠獲得收益。風險投資家的興趣在于風險企業的開拓階段,而不是成熟階段。最終目的是退出時獲得利益,而不是控制企業。伴隨著高風險,風險投資的收益也頗高,平均的收益率高于30%,個別回報率有時高達1000%。
風險投資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高新技術產業來說,在其成長階段的資金支持非常重要。不僅能夠讓一個好的項目從實驗室里走出來變成商品,風險投資也使得許多有潛力的公司得以度過難關繼續生存和發揚光大。如Yahoo公司就是在硅谷最聲名顯赫的風險投資基金會Sequoia公司的資助下,在較短時間內得以迅速發展。1996年Yahoo公司實現凈收入1907.3萬美元,是1995年136.3萬美元的14倍。從中不難看出,風險投資在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市場化中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與Yahoo相似,蘋果、微軟等IT跨國公司無一不是在風險投資公司的扶持和催化下快速成長起來的。
風險資金的引入除了帶來資金外,還能夠參與到企業的運營中去。這種參與性不僅表現在對風險企業的日常經營進行監督管理,還表現在風險投資者對風險企業的經營戰略、組織結構調整等高層次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由于風險投資家在該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能夠為企業提供專業建議,有效約束企業行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同時監督企業研發過程,提高科研動力,得以更好地彌補企業在企業管理和資本經營等方面的經驗不足,培育和輔導企業快速成長;協助企業開拓市場,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以及在企業獲得成長后的上市支持。
但是風險投資的運作在我國各個行業特別是在醫藥行業的也面臨著很多困難。首先是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使風險投資的整個運作沒有足夠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國涉及風險投資的法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且其規定極為原則,不具備操作性。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規對于風險投資極為重要,使風險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投資家、風險企業等各方的利益能夠得到合法的保證,從長遠看才能吸引到更多投資。而目前正式頒布的法律極不滿足現在風險投資行業迅速發展的需要,這些無疑會制約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國家目前應盡快制訂并完善我國有關風險投資的優惠政策,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企業的組織形式,風險投資的管理辦法等政策。
據統計,醫藥生物技術產品(包括基因工程藥物、疫苗、生物診斷試劑等)的產值占當前醫藥產業規模的比例尚不足10%,但由于傳統的新藥研制方法難度越來越大,研制開發成本不斷上升,成功率越來越低。因此在全球制藥巨頭中,目前有70%的項目是使用生物技術開發。
通常來說,醫藥行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新藥的研究與開發是其發展的核心。制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能否持續開發出新藥,這樣企業才能在新藥的專利保護期內,獲取較多的利潤以彌補研發的開支。醫藥研發的特點是周期長和投入大,顯然高昂的研發投入和巨大的研發風險使眾多中小型制藥企業堆以承擔。而對于已經打通資本通道的生物制藥公司而言,借助資本的力量快速整合那些極具潛質的項目型公司或者具備網絡優勢的“地頭蛇”,絕對是一個劃得來的生意。
當然,如何突破資金困境以及規避并購所面臨著政策風險、價值評估、并購后的整合等風險,一直是本土生物醫藥公司以及相伴生的資本力量關注的焦點。《首席則務官》雜志之所以將當前的這一階段理解為本土生物醫藥行業進人“并購時間”,而非“并購時代”,恰恰因為由于生物醫藥領域內的產業力量和產業資本均處于相對較弱的狀態,尚未形成全球醫藥領域少數巨頭控制與整合下的成熟期并購態勢。本文以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發生多起并購的先行者――沈陽三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生制藥”)為個案進行詳盡剖析,以期對剛剛進入“并購時間”的相關領域CFO們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鮮活案例。
難“研”之隱,-“井”了之?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占總收入比不到3%,重點藥企研發投入占總收入比約為5%。雖然“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動員的“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資金約為400億元,但這樣的投入水平仍遠遠不夠。而另據業內數據顯示,2010年10大研發國際領先藥企共計投入研發資金602.4億美元,這一數字相當于我國未來五年重大新藥創削資金的近10倍。其中日本武田制藥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最高,達29.5%,計46.4億美元;美國默克制藥研發投入占比最低,為12.3%,達55.8億美元。
已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江蘇泰州醫藥產業園――中國醫藥城,作為中國目前唯一產業鏈最完善的國家級生物醫藥高新區,園內集聚1100多家中小企業。美時醫療、億藤、中衛康等一批企業蓬勃興起。隨著海外企業的加快進駐,醫藥園區16億元企業債券正式發行,園區金融環境的日趨優化,金融資本,產業資本、科研資本相融共生,產業園已漸漸成為“醫藥科學家的沙龍、醫療企業家的俱樂部,融資的樂園”。
三生制藥CFO譚擘和整個并購團隊對泰州醫藥產業園企業的研發力量,經過上百次的反復甄調研,終于發現上海亞盛醫藥科技有限公司(Ascentage Pharma以下簡稱“上海亞盛”)的潛力所在。
曾經在創業早期飽受資金短缺折磨的三生制藥管理團隊對雙方的發展態勢很清楚,而且對上海亞盛20多人的團隊研發力量非常看好,其領軍的核心骨干都是擁有海外履歷的博士,多年來一直從事藥品研發。譚擘難掩興奮之情地表示,“上海亞盛這個研發團隊,多年來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在國內國外治療腫瘤藥物研發領域都是領先的,靶向抗腫瘤藥物分為單克隆抗體,小分子藥物(替尼類)和細胞凋亡誘導藥物,由于靶向機制,副作用較小,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藥物領域之一。三生制藥需要的是研發技術和市場,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可以實現互補共贏,新藥有可能要到2016年才能真正上市。風險與投資并存,但是為了搶先占領未來的市場,我們必須迅速作出投資決定。”
2010年2月份三生制藥以300萬美元購買上海亞盛40%股權,聯合進行靶向小分子藥物的研發。8月11日,上海亞盛研發的兩種新型小分子“細胞凋亡”靶點抗腫瘤新藥在美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兩種原創“細胞凋亡”靶點抗腫瘤新藥的代號分是AT-101和AT-406。AT-101是以“細胞凋亡’關鍵調控蛋白BCL-2為靶點的抗肺癌藥,是首個由國內實驗室直接提交數據一次性通過FDA認可的原創靶點抗腫瘤化學新藥。上海亞盛董事長楊大俊博士介紹,這兩種新藥都是公司原創的國家一類新藥項目,技術水平為國際領先,率先攻克“細胞凋亡”靶點難關,填補丁國內空白。
曾在創司負責生物技術及醫藥健康的上海亞盛總裁楊大俊對于研發投資的觀點是,中國是一個很有前景的醫藥投資市場,如果說10多年前是IT產業的黃金期,那么現在正是做生物醫藥的黃金期。只要有好的技術,好的產品,就可以抵御金融危機。因為制藥是長線投資,做創投首先要看的肯定是公司是否是行業龍頭,技術是不是行業領先,這點是很重要的。醫藥行業往往是一個長期投資,而普通投資者一般不會參與前期投資,因此醫藥創投必須善于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公司。
作為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生物技術企業,三生制藥占據了中國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市場大約44%的份額,比其他六家主要競爭者的市場份額的總和還要多。三生制藥還在繼續拓展市場,今年第二季度又從國內外企業手中獲得了另外2.2%的市場份額。可是市場格局并非一成不變,“在全面開放的中國市場上,往往多頭競爭導致了市場出現亂戰的局面:以三生制藥上市的EPO產品益比奧為例,在益比奧上市后,國內許多廠家都開始介入EPO市場,成都地、北京四環生物、華北制藥等16家企業先后獲得SFDA頒發的藥品注冊證,競爭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對于競爭局勢,譚擘冷靜分析。
究竟怎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開疆拓土,對于三生制藥而言,無論走到哪里,依托的都是前沿的生物醫藥。”三生制藥雖然在美國上市,但很多投資者都在歐洲,因此譚擘的路演行程足跡遍及哥本哈根、倫敦、愛丁堡、法蘭克福等歐洲資本市場要地。一位資深的歐洲投資者對此感嘆,“現在很多中國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出問題之后,很難看到一家中國公司連續多年還在長期堅持做幾年前IPO路演時設計的戰略――生物醫藥研發創新,難得。”
目前,三生擁有七個正在研發的產品。其比澳是國家一類新藥,是全球第一家將其上市的企業,搶在了兩家在相同領域有類似產品的跨國公司的前面。ITP(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作為特比澳的新適應癥也已經獲得了認證。
資本推手密集進入
已被列入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更大信心來源于極度活躍的社
會資本,生物制藥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新產品的開發存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但是一個成功的產品往往能給投資者帶來巨額的利潤。生物制藥企業在創業階段以創業投資資本為主,隨著企業的發展成熟,普通權益性資本開始增加,達到生產銷售的規模經濟以后,開始吸收債務性資金。如企業債券和銀行貸款。醫藥上市企業在一級市場大都受到了資本的熱烈追捧,其中海普瑞、科倫藥業、康芝藥業、力生制藥、譽衡藥業、樂普醫療等均募集了超過10億元的資金。作為為數不多的兼備消費和新技術兩大特征的行業,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都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而如何使得資本與產業的成功聯姻、促進中國醫療健康企業的健康穩健持續發展,也成為眾多PE股權基金需要考慮的問題。
維梧生技創業投資(VIVO Ventures,以下簡稱“維梧”)從1996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以美國和大中華地區為核心,專注于投資生命科學領域和醫療產業,目前管理的基金超過10億美金。維梧在全球醫療投資領域中具有10多年扎實并廣泛的產業投資經驗和非常穩定的資深專業的投資團隊,維梧管理合伙人趙晉表示,維梧在今后中國戰略發展的重點就是積極地尋找和挖掘在美國和中國市場相互協同或互補的投資機會,
事實上,維梧在中國獲得了“幫助被投資企業創造價值的價值投資者”的聲譽。已在美國成功上市的康輝醫療就是一個受益于維梧幫助的中國公司。康輝醫療作為一家生產骨科器械的公司,基于其業務快速增長和優秀的管理團隊,維梧在2009年投資了該公司,2010年幫助康輝做出了在美國上市的戰略決策,并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成為2011年醫藥板塊最佳IPO,趙晉表示,目前中國在醫藥行業研發費用總體投入仍不高,醫藥開發領域還以原材料出,為主,而為了提高了附加值,將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在于研發高端藥上。
創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醫療基金合伙徐天宏表示,VC除了提供資金外的另一個含義就是幫助企業創造價值。“醫療行業的VC需要有一個非常專業的管理團隊,”談及未來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徐天宏稱,要通過不斷的并購,最后縮小到幾百家大的醫藥企業,“除了國內之間的醫療企業的并購,現在還有很大的機會是在國際上,我們最近發現中國的企業在美國或者西方其他一些發達國家有很多的并購機會,尤其在美國。”
安永亞太地區生命科學主管合伙人張翌軒表示,過去兩年對于生命科學的關注住中國是前所未有的,有很多資金、很多投資人的興趣逐漸轉移在這方面,但是當資金在投入支持研發的時候,他們追求的還是合理的利潤。中國的醫藥行業火部分還足以仿制藥為主,創新還處在發展的階段。現在外資企業對十中國市場的關注程度和投資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國市場非常誘入,14億入口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在過去兩二年,不管是在化學制藥、生物技術,尤其是在醫療器械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投入。“生物技術的行業本身有它天生的吸引性,我們剛剛訪問過韓國幾個最大的公司,他們本身都不是做生物醫藥行業的,但是他們都準備在生物醫藥行業投入大量的資金做妍發和推廣。制藥和生物科技的門檻是比較高的、但是回報也比較高。”
張翌軒同時強調,生物科技公司需要創造性的適應當前的環境,提高對可用資金的利用,并且在藥品開發的過程中盡可能早的向投資者、購買者和監管機構展示其產品的潛在價值。然而在可用資木減少的情況下,生物醫藥公司尋找和開發藥品的時間更加冗長、成本更高并且風險更大,藥品的審批降至接近歷史低位。氣此同時,在藥業公司已經實施了臨床實驗之后,監管者要求公司提供額外數據的現象更加普遍,這又增加了藥品開發的時間、成本以及風險。“公司需要尋找新的方法來籌集、配置資本,開展更加有效的研發。”張翌軒解釋道,在資本層面,企業需要在籌集、優化、保管和投資稀缺資木方面具備創造性――尋找新的方法將現有的知識產權貨幣化,以至追求“虛擬”公司模式來減少固定基礎設施;在研發層面,生產面向小眾的更具有針對性的產品將會更為有效,這類產品需要進行的實驗量較少,競爭壓力較低,安全性問題也更少。
搶占海外資本通道
與成熟經濟體相比,我國生物醫藥行業融資結構還存在著極大的不合理性。2005年以來,我國生物技術企業首發融資占48%,再融資占27%,債券融資占25%;而北美及歐洲發達國家中,生物技術企業首發融資占4%,再融資占2%,風險投資占2%,其他融資占43%。
在這樣的態勢下,盡快打通富集青生物醫藥行業的資本力量的海外資本通道,不失為本土生物制藥公司得以快速壯大的上策。為此曾被2001年國內創業板的“引而不發”耽誤了數年時間的三生制藥的管理層果斷地把眼光轉向了海外資本市場。
2007年2月7日,三生制藥成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生物科技和制藥企業,首次融資達1.23億美元。上市后三生制藥每年的銷售額都以4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并把更多的資金持續投入到研發和擴大再生產中。2007年11月,三生制藥為增加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投資3000萬美元的新廠竣工后,研發和生產能力提高了3~5倍。
談及三生制藥在美國上市五年以來的高速增長譚擘表示,“足夠的耐心非常重要。生物醫藥的研發更需要長久的堅持,COPY人的專利技術容易,但不會有大的未來。而要想占領前沿市場,就要有自己的核心拳頭產品,除了立足國內自己研發、拓展國內市場,我們還不放過美國、加拿大的市場,在歐美資本市場角逐,必須有敏銳的嗅覺和速度,才會發現和捕捉住有利于三生制藥發展的并購時機,否則機會稍縱即逝。”
市場總是獎勵耐心的長跑者。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給美國資本市場帶來的沖擊更為慘烈,那些有著研發潛力的美國木土醫藥研發企業,苦于資金的束縛,迫切需要外來資金解套。而三生制藥看中的是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領先的專利技術與銷售市場,經過研發部門、專家團隊、財務部門、法律部門的實地篩選考察、臨床試驗,2008年二生制藥與美國AMAG簽訂了其鐵劑Ferumoxytol的中國獨家銷售權。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打通海外資木市場通道后,三生制藥得以在全球視角下尋找適合的并購項目。比如三生制藥與加拿大Isotechnica公司的并購項目,是在與歐美、亞太地區和國內三家企業等自不同國家的數家企業激烈角逐之后,簽訂免疫抑制劑Voclosporin的協議。“當時Isotechnica的賬血已經虧損,財務、市計對其賬面進行了全盤核算,讓風險降到最低。妍發團隊在實地臨床試驗之后,和當地醫生進行了充分交
流,發現已經開發到二期的Voclosporin免疫抑制劑的優點在于,引起糖尿病副作用的發生率非常低,而療效與同類藥物相同。預計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億元~20億人民幣。”全程操作這一并購項目的譚孽非常看好新項目的前景。
不過由下諸多現實的挑戰,生物醫藥產業大規模進行海外并購的條件并不成熟。
美國德杰律師事務所陶景洲律師表示,中國醫藥企業能成功進行海外并購的并不多,木來赴海外并購需要一定的實力和規模做后盾,但目前中國去海外并購的醫藥企業卻是中小型企業居多。同時生物醫藥行業的海外并購屬于知識密集型并購,由于投入大、周期長、有些項目要五六年甚至十年,時間長跨度大,潛在的風險難以預測,并購團隊宅要做充分的準備,防患于未然。“并購之前,既要全盤考慮,又要注意細節。由于研發新藥,前期投入成本高,后續用于臨床的追加資本更多。因此購買研發階段的新藥不能盲目上馬,不能因為和對方談判很久,就不舍得放棄。比如新藥的上市必須經過美國FDA批準,所以一定要驗證并購的藥品是否經過批準,否則無法上市。此外如果對方研發隊伍不穩定,一旦在并購后和中國公司發生勞工糾紛,不僅繼續研發成了泡影,而更危險的是高投入換來的只是一個空殼。”
當心“沖動是魔鬼”
針對生物制藥高投入、高風險、高科技、開發時間長的特點,通過并購可以節約開發投入、降低投資風險、利用現成的科技人員和設備、縮短投資回收期,經過兼并收購,收購者可以利用被收購企業的市場地位,如現成的行銷網絡,及其與當地客戶及供應商多年以來建立的信用,使企業能馬上在當地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在世界范圍內,前100家全球醫藥企業供應著全世界80%的藥品,并且全世界近90%的藥物生產是來自發達國家:美國占30%、日本24%、德國13%、法國9%、英國6.4%、瑞典4%。全球前10強的制藥企業已經占有國際藥品市場份額的50%,而中國醫藥工業前10強只占有國市場的25%,相對而言,中國醫藥市場的集中度嚴重偏低,束縛了整個醫藥產業的發展。集結中國醫藥的優勢兵力,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并購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整合力量。
對此天士力集團CFO裴富才分析道,由于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中國文化的淵源,中醫文化和西醫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導致了中國醫藥在西方國家規模化發展的難以兼容。中國醫藥企業大部分生產原料藥,剩下的大批做仿制藥,好多醫藥企業沒有自己的專利產品,生產的藥品是西方發達國家淘汰的產品,我國醫藥行業專利產品的短板以及專利權保護的不完善,極大制約了中國醫藥研發產業的發展。
像同仁堂、天士力這些中藥企業生產的中藥在國內有著穩定的客戶群,而在美國作為特殊的商品銷售則非常困難。目前很難走出國門。而國內中國醫藥、上海復興、華潤等公司的并購非常活躍。但是由于中國醫藥企業大部分是小型企業,上百億元的藥廠都沒有,這就為海外并購的少之又少埋下了伏筆,以至于大的案例比較少。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對醫藥產業投入的加大,中國醫藥板塊的海外并購會有所發展,但這和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以及醫保的覆蓋率密不可分。西方發達國家的醫保水平比較發達,醫保覆蓋率廣,而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醫保覆蓋率低,很多患者有病沒錢洽就放棄治療,這不僅制約了國內醫療水平的發展,也制約了醫藥企業的發展。中國的醫藥企業規模小、數量多有分散很難形成合力,再加上了解全球并購人才的匱乏也制約了中國醫藥海外并購的成功。
同樣對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充滿信心的紐交所上市公司――尚華醫藥研發服務集團CFO戴維力則表示,“海外并購充滿變數,絕不能沖動并購,目前尚華醫藥對于海外并購還沒有提上日程。但對于企業自身的研發能力則會不斷提升自我,以研發實力提升競爭力,在本土內的國際化競爭環境中,在美國資本市場立于不敗之地。”
發展地位
競爭情報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于美國,很快被許多國家認可接受。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了競爭情報概念,但直到網絡普及的近期才被企業所廣泛接受。目前許多大型企業如寶鋼、海爾集團、一汽集團、網通公司等都將競爭情報納入企業決策支持系統。國外著名制藥企業對競爭情報非常重視,世界許多著名的醫藥企業都設有競爭情報系統,如默克公司、葛蘭素衛康公司、阿斯特拉公司等都設有專職部門,其競爭情報部門也都是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SCIP的積極促進實施者,有多人還擔任過SCIP的主席。企業內部設有專門的醫藥情報機構,負責對藥品從研制、生產到銷售等諸多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調研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以保證企業在新產品研制、市場開發中能夠借鑒他人經驗,把握國內外同類藥物研制的進展狀況,使自己的研究盡可能走在同類研究的前列,避免重復投資或者發生專利侵權行為。同時,對競爭對手的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狀況進行估量與分析,并據此制定出本企業的競爭策略。除了研究競爭對手外,同時還要對企業外部的競爭環境如產業政策、產業上下游資源進行分析。外部的競爭情報工作與內部知識管理結合起來,充分整合自身的信息資源,為制訂企業戰略服務(見圖1)。
競爭情報方法和相關工具是企業應對競爭的強有力的武器,競爭情報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正確決策,降低投資風險,所以有人把競爭情報系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比喻為企業反應的神經。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據統計有72%的企業在產品研發和市場競爭中都采用競爭情報的分析方法來應對競爭對手,監測競爭環境,對風險做出預警分析,幫助企業制定正確的戰略決策。據《競爭戰略》與《競爭優勢》一書的作者邁克爾.波特教授統計,美國企業經營利潤中約有35%是由競爭情報工作創造的。
醫藥企業競爭情報部門一般設置在企業贏得核心優勢的部門,如研發部門或者營銷部門。從技術競爭情報而言,除基礎性研究外,一般藥品的研發信息不會以文獻的形式公布,而是以其他所謂的灰色文獻形式。因此除了醫藥基礎文獻和某些研發藥物進度的商業數據庫,專利研究對于醫藥競爭至關重要,專利藥的保護代表著重磅炸彈的誕生,而到了保護期則意味著特權的消失,因此醫藥企業對于競爭產品進行專利的跟蹤,從研發期的新藥篩選、臨床試驗直到通過審批,對新藥的成分、劑型、給藥方式進行分析。該系列專利研究將能夠幫助了解競爭對手的核心技術,從而制定自己的研發策略,最大限度減低資金投入的風險,提高研發的成功機率,或者采取與相關公司進行研發聯合,避免兩虎相爭俱傷的局面發生。
獲取渠道
市場競爭情報的獲取渠道則比較廣泛,在對公開和半公開報道進行系統收集和動態監測的同時,利用廣泛的人際網絡獲取信息,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常使用的競爭情報資源(見表1)。
表1:競爭情報源
A.公開的信息源
B、非公開的信息源
(1)醫藥報刊和專業雜志;
(2)醫藥行業協會出版物;
(3)醫藥行業研究報告;
(4)各政府部門對外公開的檔案;
(5)政府出版物;
(6)專利或文獻數據庫與互聯網;
(7)企業名錄;
(8)產品宣傳資料;
(9)公開的各種調查報告;
(10)各種招聘廣告;
(11)企業內部員工;
(12)經銷商;
(13)供貨商;
(14)行業會議;
(15)行業主管部門;
(16)展覽展銷會;
(17)企業客戶;
(18)競爭對手;
(19)反求工程;
(20)調查咨詢公司;
定期對競爭情報進行分析,制定競爭情報簡報(見表2)檔案,能夠更好地了解競爭對手,盡早識別市場機會和威脅,洞察競爭態勢,從而有利于企業的競爭戰略制定,在競爭中獲得和保持優勢地位。另外,在獲取競爭情報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違反競爭情報者的道德。同時也要制定本公司的反競爭情報策略,減輕競爭風險。
在SCIP2001年營銷競爭情報年會上,默克公司戰略部副主席克利福德先生,(前SCIP的主席,同時負責CI部的管理。)介紹了默克公司的一個案例。默克公司曾經花30個月的時間收集競爭對手的新產品相關情報,制定公司的應對策略,在這次產品競爭中有預見的處于領先地位。他們采取的方法有:
通過參與會議與公開信息收集競爭對手產品信息與臨床實驗數據
建立競爭對手預期產品檔案的假設標記
確定對于競爭對手監測最有價值的資源
設想競爭對手最可能使用的銷售策略
將上述策略轉換為銷售目標
將上述銷售目標在消費者中進行市場調查
項目介紹
中醫養生館針對亞健康人群以及各種慢性病人,用刮痧、拔罐、針灸、按摩、食療等簡、便、驗、廉的傳統中醫藥適宜技術,達到預防,保健,康復的效果。不打針,不吃藥,安全無任何毒副作用。
項目優勢
1. 政策支持。國務院自2008年開始在全國啟動“治未病”工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進中醫藥服務“三進工程”(進社區、進家庭、進鄉村);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醫藥行業特有工種——中醫刮痧師和養生保健師;國務院(2010)58號文件《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要求: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鼓勵有一技之長人員舉辦中醫醫療機構;逐步建立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完善執業醫生和職業技能人員相結合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體系。
2. 真實可靠的技能培訓。目前,社會上有很多的養生館、足療店、按摩店等,雖然也打著中醫養生的牌子,但真正通過正規中醫專業培訓的專業人員寥寥無幾。而本項目方——中醫院是國家三甲醫院,培訓內容嚴格按照《養生保健師》教學大綱內容培訓,有專業的培訓場地和設備,技術和信譽絕對優于普通的培訓機構。培訓后的學員,醫院實行終身遠程技術指導,包括醫療技術,客戶服務,產品營銷等免費服務,確保學員能100%開店成功。
3. 投資少,收益快,零風險。國家正規醫院培訓,無技術轉讓費,無加盟費。開店初期,有1-2名員工參加《養生保健師》考證班學習,拿到證書即可開業,設備投資就是幾張理療床,刮痧板,拔罐器,再購置一臺全自動醫用針灸治療儀,設備投資加員工培訓總投入6萬元。開業當月就可盈利,年收入至少十萬以上。
市場分析
中醫養生已成為市場熱點。據權威資料顯示,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達10%,糖尿病人7000多萬,血脂異常人達2億,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達2.8%,各種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趨勢,慢性病單靠藥物是不能根治的,由于藥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一個病治成了多個病。中醫藥適宜技術以其簡單,方便,靈驗,廉價的優勢,能防治幾十種常見病和慢性病,必將迅速走紅市場。專家預測,到2015年,我國養生市場份額將近10000億元,進入養生行業,永遠不會淘汰,沒有投資風險。
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用5-7年的時間,將抗生素的使用量從現在的87%降低到5%,今后大部分醫生將轉攻中醫預防保健。這讓中醫養生產業在未來十年內都是醫療領域中的熱門領域。
投資分析
開養生館投資可大可小,以最小投資為例,開一家50平米的中醫理療養生館,共計投資約6萬元,其中房租1.5萬元/年;裝修1.5萬;購買理療床、針灸治療儀、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0.8萬元;2名員工技能培訓費約1.2萬元;進貨1萬元。
效益分析
養生館的服務對象時亞健康人群,需要按療程長期調理,銷售模式以會員卡為主,單次消費68元;會員月卡800元;季卡2000元;年卡6000元。
若在1年內累計有100個會員,年主收入60萬元。其中消耗材料費用、員工工資、水電房租占收入的65%,年純利約20萬元左右。
養生館的另一部分收入來自保健品的銷售,主要經營藥食兩用產品。按照雇傭5-10名店外銷售人員,可按銷售提成發工資,進行店外銷售。若每人每月銷售5000元,年銷售額約60萬,預估純利12萬元。
關鍵詞:醫藥企業;財務分析;研究;工作水平
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對于醫藥行業的扶持不斷加大,隨著醫藥企業改革的深化,企業競爭也面臨著新的環境。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醫藥行業的年產值增長率已經達到了20%,醫藥行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狀態。但是就目前醫藥企業的發展來看,在財務分析方面存在的問題,影響了自身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時也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對醫藥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1]。這就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要不斷優化自身的財務分析工作,對財務分析體系進行改進,實現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障醫藥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一、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的意義
(一)提升企業獲利能力
在企業考核體系當中,利潤指標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能夠將企業的獲利能力呈現出來。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能夠持續關注利潤指標的現狀,針對不同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標,同時強化經營利潤效益以及毛利等指標的改善。在財務分析工作中,可以針對渠道效能、出賬收入、資源消耗等進行分析,掌握其中效益水平影響的關鍵因素,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2]。與此同時,可以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實際情況,針對其盈利能力開展研究,持續改善企業的獲利能力。
(二)控制企業成本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其所面臨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何有效應對市場競爭,成為了醫藥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在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下,可以更好的明確企業各項資源的使用情況,同時強化對以往銷售數據的分析,合理的調整產品布局,增加暢銷藥品的生產銷售,避免出現過度的資源浪費,提升企業的成本控制水平[3]。只有不斷優化自身的成本控制,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三)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在開展財務分析工作的過程中,能夠針對不同項目、不同經營單元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避免出現資金閑置的情況。在進行評價分析機制構建以后,可以結合資金的使用情況,合理的調配資金的方向,對自身的投資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提升資金的使用價值,增強自身的經濟效益[4]。在目前經濟下行的階段,資金成為了保障企業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做到合理調配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才能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取得優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提升績效評價效果
在企業開展財務分析的過程中,企業管理者借助其提供的各種數據,能夠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全面清晰的掌握,比如現金使用流量、實際營運能力、負債情況以及盈利能力等指標,為企業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依據。與此同時,企業管理者在財務分析的幫助下,能夠對企業發展的原因與因素進行客觀分析,推動企業改革工作的開展,增強管理能力,適應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五)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在不斷提升,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開展財務分析的過程中,能夠從大量數據中掌握實際的運行情況,包括企業的利潤收益以及成本支出等,從而制定合理的措施,對現有的經營與管理模式進行完善,彌補企業存在的各種短板,提升市場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達成更為便利,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改善。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能夠掌握自己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實現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增強企業活力。
二、醫藥企業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內外部環境重視
醫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要建立在外部宏觀環境基礎之上,不管是宏觀調控政策變動、醫療系統改革,還是稅率調整等,都會直接影響醫藥企業自身的發展。在外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醫藥企業的經營呈現除雜多變的特點,這就要求其必須緊跟時代,迎接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科研水平、企業文化以及財務信息系統等,同樣會對財務分析工作產生直接影響。但是在現階段有些醫藥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中,重點放在了財務報表數據,對于內外部環境缺乏重視,并沒有緊跟國家政策變動與行業發展趨勢,造成其很難開展財務數據的橫向對比,影響了企業自身的發展[5]。與此同時,在進行財務分析的過程中,忽視了醫藥研發與企業經營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使得其所開展的財務分析工作缺乏全面性,阻礙了企業內部的協調。
(二)不符合企業戰略決策需求
在企業戰略決策當中,財務分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不同階段企業制定的戰略規劃,企業財務分析工作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保證自身的財務分析報告符合企業戰略決策需求。但是在現階段有些企業的財務分析,關注點僅僅局限在財務報表之上,缺乏對企業長期戰略規劃的分析,導致其很難實現戰略管理與財務分析之間的匹配。在開展財務分析的過程中,部分醫院管理者局限在財務數據經濟含義層面,忽視了財務分析在戰略層面發揮的作用。比如說在進行利潤率計算的時候,僅僅從企業銷售能力與成本管理水平出發,并沒有以此為依據,為企業營銷戰略制定提供意見。在這種情況下,醫藥企業開展的財務分析工作無法與企業戰略相適應,甚至出現了相悖的情況,很難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受制于財務報表信息
醫藥企業在開展財務分析的過程中,其目的是為了通過對所收集到的各種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盡可能的得出準確的結論,服務企業的管理決策。這就造成財務分析的結果會受制于財務報表的信息,如果無法保障信息的可靠、真實、完整,則很難獲得預期的分析效果,一旦出現信息錯誤,則會造成財務分析產生錯誤結論,進而使得企業產生錯誤決策。從現階段所開展的財務分析工作來看,通常局限在財務報表信息方面,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比較有限,更多的體現在貨幣數據變動與規模方面,但是針對企業管理效率以及銷售渠道等信息,缺乏完善披露,造成財務信息的不完整。在財務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醫藥企業所開展的財務分析工作無法將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呈現出來,對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優化產生了嚴重制約。
(四)財務分析方法滯后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在不斷提升,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必須要轉變傳統財務管理理念,積極的引入先進的管理技術與設備,發揮財務分析工作的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盡管我國推行會計電算化已經多年,大多數企業已經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工作的融合,發揮出了十分明顯的作用。但是針對一些中小企業或者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企業來說,其自身的財務分析依舊停留在傳統手段方面,這就造成其在財務分析全面性與準確性方面存在不足。特別是在目前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企業所面臨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財務分析結果對于企業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采用先進的財務分析方法,則很難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財務分析指標問題
通常來說,企業在進行財務分析指標構建的時候,需要以財務報表的數據信息作為依據,在進行大量計算以后,獲得最終的數據,但是并沒有與質量因素形成融合,造成其所制定的財務分析指標無法將其自身的真實財務狀況呈現出來。在財務指標當中,許多比較工作僅僅從橫向上進行比較,這就造成管理者無法掌握實際財務情況。在現階段的財務分析工作當中,行業劃分存在許多不明確的情況,這就造成其缺乏統一的標準,代表性不足。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經營環境出現了許多改變,如果僅僅采用單一的財務指標,無法對復雜經濟活動開展準確全面的分析,影響了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醫藥企業財務分析工作水平提升措施
(一)強化環境分析
醫藥企業在開展財務分析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在內外部環境基礎之上,從而保證自身財務分析內容的全面性。在部分醫藥企業的財務分析中,并沒有對宏觀環境進行分析,造成其自身的結論不適應環境需求。這就需要在進行財務分析的過程中,必須要從內外部環境變化的角度出發,借助PEST模型,針對醫藥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宏觀環境進行分析,包括經濟環境、社會環境以及技術環境等多方面的內容,為醫藥企業的發展奠定堅持基礎。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國家對于醫藥行業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這就需要密切關注國家的政策變動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戰略,保證自身發展與國家政策相適應。與此同時,必須要強化內部環境的分析工作,不僅需要對財務數據進行計算,同時需要掌握企業自身的管理現狀以及內部組織結構等,強化內部環境掌控,做到內外結合,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堅持戰略導向原則
在現階段醫藥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從自身的產業優勢出發,明確戰略目標,提升核心競爭力。對于醫藥企業來說,其自身表現出經營周期長、科技能力強以及投入多的特點,這就要求其在進行戰略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應該從自身的不同發展階段出發,提升戰略目標的可執行性。在這種情況下,醫藥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在戰略導向原則的基礎之上,財務報表數據指標的分析工作必須做到全面、準確,不僅需要對其中所呈現的利潤成本聯系進行考察,同時需要對財務數據的變動趨勢與預期進行分析,保證企業現階段的經營狀況符合戰略目標。只有實現財務分析與戰略目標之間的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出財務分析的作用,滿足行業發展需求,提升醫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優化信息質量識別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企業財務分析工作水平受到了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這就需要在開展財務分析工作中,必須要實現自身信息質量甄別能力的提升。首先,醫藥企業需要從自身的經營特點出發,在掌握貨幣資金項目的同時,強化應收賬款、存貨以及固定資產項目的分析,同時分清主次,重點分析一些關鍵項目,保證關鍵信息能夠納入到企業財務分析系統中。其次,在開展財務分析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針對自身的財務信息進行處理,同時需要增強自身的信息獲取能力,開展橫向比較,衡量自身在行業內的位置,此外需要結合歷史數據,開展縱向比較,掌握企業的經營現狀。最后,對指標分析層次進行優化,在對現有數據進行分析的同時,探究企業的風險性、盈利性以及增長性,對數據背后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準確把握自身的經營現狀,提升財務分析工作水平。
(四)引入先進財務分析方法
在醫藥企業開展財務分析工作中,必須要引入先進的財務分析方法,彌補以往財務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在財務分析中,需要將以往滯后的財務分析方法剔除,為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實現財務分析結果質量提升。在開展財務分析中,需要開展本行業同規模企業的橫向比較,明確自身存在的差距,確立正確的奮斗目標。其次,將分析指標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借助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的手段,積極的應用比率分析與比較分析,實現不同指標之間的互補,保障財務分析工作的高效、精準。最后,積極的應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實現財務分析可靠性與準確性的提升,彌補傳統財務分析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實現財務分析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五)強化財務分析人員素質建設
醫藥企業在開展財務分析工作中,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必須要不斷提升其自身的素質建設工作。首先,強化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培養。客觀來說,財務分析工作的難度相對較大,必須要合理的運用各種學科知識,包括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以及統計學等,這就需要強化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開展專業知識培訓以及再教育工作,在實現自身專業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增強判斷能力與分析能力。其次,積極的應用先進信息技術與設備。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在便捷的財務軟件與工具支撐下,實現了財務分析效率的提升,同時也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準確的信息支撐。最后,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需要保持足夠的職業道德修養,醫藥企業必須要強化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在實現道德品行提升的基礎上,開展自我約束,保證財務分析工作的數你開展。
(六)提升財務分析重視程度
在現代醫藥企業發展中,從管理層角度出發,必須要提升財務分析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自己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開展積極的部門溝通與協調工作,實現財務信息收集與分析效率的提升。在財務分析中,各個部門必須要開展積極的配合,尊重財務分析人員的勞動成果,發揮出財務分析結果的作用,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財務人員需要對財務分析工作的重要價值形成正確認知,積極的投身到財務分析工作中,實現財務分析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更為準確的財務分析結果,改善企業經濟效益。
四、結束語
隨著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醫藥企業所面臨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財務分析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在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就目前醫藥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來看,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忽視了內外部環境的重要性,沒有與企業的戰略需求相契合,影響了自身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因此,必須要不斷優化財務分析體系,加強對內外環境的分析,從企業戰略需求角度出發,識別優質的財務信息,發揮出財務分析工作的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燕.提高企業風險管控水平的路徑研究—基于企業財務分析[J].財會學習,2019(25):2.
[2]杜俊波,王斐菲.哈佛框架下中醫藥行業財務分析——以D公司為例[J].北方經貿,2019(9):88-89.
[3]諸業霞.制藥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千金藥業為例[J].經貿實踐,2019(1):55.
[4]呼妙炫,王輝龍,都曉春.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國中藥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20(4):628-635.
(1)從風險來源角度進行分析
從研發面臨的不確定性出發,周寄中等(2002)認為項目層次的研發風險主要是指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它們分別來自技術和市場的成熟度。毛薦其等(2002)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項目本身的難度和復雜性以及創新者的能力作為風險的來源,并認為研發項目的風險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政策風險、生產風險和管理風險。在對這幾類風險分析的基礎上,毛薦其等列出了各類風險包含的24種細分風險。
(2)從結果與預期比較的角度進行分析
史密斯(Smith,1999)認為,研發過程中,如果無法按計劃書要求開發出新產品,則存在技術上的風險,如果產品達到開發計劃書要求,但不能成功實現商業化,則存在市場風險。這方面研究確定技術創新項目有無風險的關鍵是如何確定預期目標,如何對預期目標進行測度。
本文認為應該將研發階段和風險類別相結合,如果單獨從階段特征或風險特征來考察研發風險,則忽視了兩者之間的聯系。
一、研發項目風險的來源
結合藥品研發的實際情況,研發項目風險主要有技術風險、生產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資金風險、環境風險和其他風險。
技術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研發能力、技術的競爭優勢和技術的產業化潛力、技術的生命周期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市場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市場競爭優勢、市場增值潛力、市場規模、市場產品周期、產品的商業化運作水平以及競爭對手等方面。資金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融資方案、企業自有資金、資本運營、項目成本、利率匯率稅率的變動等。管理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體系的素質。生產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供應能力、生產設備和工藝水平、生產人員構成、生產費用的滿足程度等。環境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經濟環境、政策環節和金融環境。除了考慮宏觀的政治、經濟環境和金融環境外,還需考慮醫藥行業的行業發展趨勢和相關法規,包括國家正在進行的醫療體制改革、藥政管理機構的調整、藥品價格、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信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以及其相關細則對藥品項目的影響等因素。其他因素需要根據具體項目具體分析,如資信體系風險主要考慮研發人員的道德風險等。
除了以上風險以外,新藥研發還有一些自身特有的潛在風險。主要體現在新藥研發項目生命周期中的四個階段:
(1)實驗室發現階段的決策風險,包括項目可行性研究、市場需求等方面。
(2)臨床前研究階段的技術風險和藥物固有的風險,技術風險包括技術不成熟、不先進和技術的難度、復雜性等方面;藥物固有風險表現在安全性低、活性不高、穩定性不好等方面。
(3)臨床研究階段的質量風險、法律風險和管理風險。
(4)新藥申報階段主要考慮藥品注冊法規或相關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
二、研發風險階段的劃分
研發大致分為決策階段、技術階段、生產階段、市場階段。決策階段包括:市場調研與技術預測、技術評價與創意篩選、可行性研究與論證決策、項目立項與計劃制訂。技術階段包括:項目啟動與技術方案實施、技術難點攻關及相應技術研究、信產品或新工藝的設計、新產品試制、中間試驗、產品定型。生產階段包括:試產及小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市場階段是指新產品的市場營銷。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風險。
不同行業之間的研發過程會存在差異,使得研發各階段的風險在形式上、內容上、特征上不盡相同。在制藥行業,一般需經過以下5個階段(決策階段除外):(1)概念開發與前期研究。包括化合物方案篩選,成分提取或合成,藥理學及動物學實驗。(2)臨床前試驗。包括進一步篩選方案,毒性、藥理性、副作用、耐藥性試驗,合成路徑備選,穩定性分析與試驗,臨床試驗準備。(3)臨床試驗。包括健康志愿者試驗,病人試驗,劑量、用法、禁忌、毒性等的規定、生產方法與工藝設計、工廠設計。(4)專家評審、檢驗、注冊與生產。(5)銷售。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應該將研發階段和風險類別相結合,如果單獨從階段特征或風險特征來考察研發風險,則忽視了兩者之間的聯系。
三、項目風險因素的層次和相互關系
新藥研發項目的風險是一動態負責體系,項目風險因素及其要素,需從項目整體上綜合考慮。各個因素及其要素在體系中有著不同的地位和層次關系,并且這種地位和層次關系隨項目的進展而不斷變化。通常這些指標的第一個特征是層次性,各類指標被劃分為若干層次,下一層次的指標是上一層次指標的細分。第二個特征是定性指標較多,而定量指標很少,對于風險的綜合處理和計算,是一瓶頸。第三個特征是主因素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各要素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主因素和各要素形成一立體交互網絡體系。對于具體項目而嚴,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此外,由于新藥研發是一個價值不斷發現的過程。隨著藥物研發的不斷深入,各種風險的地位和主次關系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研發實驗室階段,主要為資金風險和研發技術風險;如進入中試階段,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生產風險則為主要風險指標;到達申報階段,主要考慮政策風險和管理風險;成功開發,到達上市階段,則主要考慮市場推廣的資金風險、營銷風險和市場競爭風險。
不過,另有機構給出不同觀點,2016年12月初的調整漸過去,可能還會有小波折,正好是布局春季行情的機會,歷史上除了政策收緊的年份,春節前后都會有春季行情,只是時間早晚略有差異,這個階段基本面數據空窗、政策密集推出,風險偏好容易上升。
A股短期小幅反彈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2016年年底的持續調整已經釋放了較多風險,A股市場短期或小幅反彈,結構上繼續維持偏向中小盤股指的配置。在行業配置上,基于高景氣度、防御性和穩增長的投資邏輯,關注農林牧漁、建筑業和醫藥行業。
2017年1月20日,美國特朗普將宣誓就職,隨著這個時點的臨近,樂觀情緒可能出現回落。美國經濟在特朗普當選之前就處于上升途中,由補庫存短周期驅動,短期季節性的回落會引發市場擔心。在此之前,持續走低的黃金和國債有望出現反彈。
此外,國內貨幣政策轉為中性,短期而言,春節之前估計對匯率的擔憂有所上升,但好在國內股債市場的風險都已釋放大半,短期調整的空間有限。
2017年A股穩中有升
從現在來看,2017年的A股市場,是不是真正的價值洼地出現了呢?華商基金表示,洼地實際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所謂洼地,一方面是成長或者變化帶來的這種空間所導致原來形成的洼地,這是一種,可成長性是一種洼地。另外一種,在可成長性消失的時候,實際上大家要去看存量這一塊,哪一類是更占優的或者更是比較低的,在2017年可能都會看到一些變化。從整個大的趨勢來講,基本上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穩中有升”,因為從過去一年半,經過整個A股去杠桿化,整體都到了一個相對較好的水平。
真成長的“新價值”受市場青睞
博時基金表示,A股市場從2016年開始已經逐步進入一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新常態”狀態。
對2017年國內股市的主要投資策略,首先,盡管在宏觀環境及微觀層面仍面臨一些負面因素,但對A股未來的發展持謹慎樂觀態度,投資者對A股預期收益率下降到相對合理的水平,同時A股在居民大類資產配置上的相對吸引力在上升,地方養老金等機構客戶的逐步入市對市場起到進一步穩定的作用。謹慎主要是基于全球政經環境的復雜性,及可能對國內股市較大的擾動。其次,考慮到未來增量資金集中來自于機構投資者,其主要基于基本面分析的價值投資將使市場風格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那些具備真正成長的“新價值”將會被市場所青睞,這其中既包括傳統產業中穩健成長的細分行業龍頭,也包括新興行業中具備核心技術或模式而高速成長的產業新貴。最后,從“新投資”的具體投資行業及方向來看,重點看好大消費板塊,既包括醫藥、食品飲料等傳統消費,也包含旅游、傳媒等新興消費;同時對高端裝備、國家信息安全、環保節能等代表未來國內經濟轉型方向的行業也保持足夠的重視。
關注軍工“供給側改革”機會
華商基金梁永強表示,從今年來看,應該說具備成長的一些個股,在經過兩年的反向的修復以后,在性價比上有了不錯的體現,而且去年整個偏價值的領域,也有一個往上拉升的作用。2017年一定要看真正的實質性的變化,國企改革所涉及的一些變化可能將會在今年實質性開展。國企改革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在過去2016年中,相關的概念以及板塊在市場中會反復炒作和追捧。軍工國防可能在整個行業里面是彈性最大的,一定程度上,過去兩年整個軍改是在整個需求端做了一定的改革,需求端一定要匹配“供給側”改革,對于整個軍工行業來講,今年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軍工領域的供給側真正發生的時候,所以這個變化的過程對行業所帶來的機會,應該也是最大的一個過程。
博時基金也表示,在主題投資方面,重點看好改革主題,具體領域來看,既包括微觀層面的國企改革,又包括宏觀層面的制度及生產要素的改革。
看好“春節”前配置良機
針對近期市場,中歐基金表示,元旦過后,離春節只有不足20個交易日,解禁壓力依然存在,但資金面和債券市場風險近期或將得到改善。因此,市場心理恐懼因素正逐步消散,市場或在春節前后迎來復蘇機會。此外,隨著債券市場利率拐點出現,剛性兌付被打破,債券投資風險加大。資金面上,新增養老金、保險資金或有配置權益資產的需求,部分債券市場資金或將逐步回流股市。總體來看,看好2017年上半年的市場,股指目前可能處于震蕩區間的底部區域,春節前或是資產配置、布局權益品種的機會。
關鍵詞: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策略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產業集群培育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0b104)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收錄日期:2011年11月1日
一、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有效選擇
美國商學院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產業集群強調的是地理群聚現象對生產力和創新能力的意義。產業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產業的高集中度,這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生產成本和交換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提高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生物醫藥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的成本高昂、風險大、周期長、投入資金大、技術環節多。一個成功的生物醫藥技術產品一般要用20年才能完成商業化。生物醫藥產業的集群化是一種有效的避險機制和競爭利器,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1、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有利于提高創新效率。新藥開發所需的各個技術平臺如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存在邏輯關系,組成了產業的創新鏈。創新鏈中相關機構的集中和協作具有增值效應、加速效應、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
2、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有利于形成聚集經濟效應,提升醫藥企業競爭力。醫藥企業集群化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建立相互交流和學習機制,提高知識構建和組織競爭能力,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資金、項目的注入。
3、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有利于集群內部企業實現人才、技術、基礎設施和設備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和整合。并通過打造一定的產業特色形成“區位品牌”效應,實現利益共享。
在美國醫藥產業中廣泛存在著產業集群。如波士頓、舊金山灣、華盛頓等生物醫藥集群,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帶動全美乃至全球的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化進程。近年來,國內也出現生物醫藥企業集聚發展現象,發展勢頭迅猛。根據集群的特點分為:一是外商直接投資帶動的外向型加工業集群,以天津、西安為代表;二是利用本地豐富的藥材資源優勢建立起來的醫藥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中成藥為主、東北地區中西醫藥結合、沿海東部地區的海洋藥品;三是依托密集的國家科技資源形成的高科技醫藥產業工業園,主要分布在科技基礎雄厚、有眾多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大城市及省會城市。如,吉林通化醫藥城、上海張江“藥谷”、北大生物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等。可見,國際國內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和布局具有空間集聚發展的內在需求,產業集群是實現生物醫藥產業持續發展的有效選擇。
二、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比較優勢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湖北省具有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資源優勢和一定的產業基礎,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一定比較優勢:
1、藥材資源豐富,具備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南北過渡地帶,氣候多樣,地貌類型復雜,蘊藏著3,970多種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占全國品種數量的75%,居全國第二位;家種藥材產量居全國第7位,野生藥材蘊藏量居全國第11位;且鄂西素有“華中藥庫”之美譽,神農架有“藥國”之稱。
2、醫藥科研力量雄厚。湖北省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研究機構眾多,研發機構有58家之多,科研人員4,000多人,其中兩院院士12人。擁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12家部屬研究試驗基地、8家國家藥物臨床試驗研究基地、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17家醫藥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整體醫藥研發力量在全國具有較強優勢。
3、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湖北省現有藥品生產企業278家,通過GMP論證企業269家。擁有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如武漢健民、馬應龍藥業、人福藥業等8家上市企業,以及一批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中藥老品牌“健民”、“中聯”、“馬應龍”等。
4、生物醫藥園產業聚集區逐漸形成。湖北省醫藥產業已初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為源泉,以現代生物醫藥和中藥現代化為重點,以高新技術園區為基地,以骨干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態勢。湖北省先后開發建設了關南、南湖、葛店、沌口等生物醫藥產業園和武漢江夏“國家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2009年9月,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的批復建設,是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對來講,湖北省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起步較晚,產業建設和發展所需的關鍵要素比較薄弱,如核心技術及其研發能力、創新型及創業型人才和企業、風險資金普遍比較缺乏,主要問題如下:
1、多、小、散、亂的行業格局。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整體規模偏小,醫藥行業的集中度低,大型生物科技領軍型企業仍然比較缺乏,中小企業居多,且技術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同時,大、中、小企業之間基本沒有建立起上下游的產業鏈條關系。整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集聚力不夠強。集群內缺乏龍頭企業發揮牽引和吸聚作用,缺乏重量級產品,品牌效應不明顯,由品牌帶來的無形價值較為有限,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集群發展產生制約。
2、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相較國內外知名的生物醫藥企業,湖北省生物醫藥企業總體上技術含量偏低。企業在研發上的投資額遠不能與國際國內大企業相比及,企業自主技術創新機制尚未有效形成。大多數企業還是通過引進技術發展起來的,擁有自己專利技術的企業很少。
3、產業鏈條的協調性較差,技術成果產業化受阻。生物醫藥集群內企業間關聯度不高,技術開發者之間的聯系松散,在創新網絡和共享關聯組織群中缺乏有效的整合,降低了產業集群的合作效率。一些科研成果由于無中試基地或無資金進行中試、放大,其科研產品不能直接延伸到產業鏈條的下游,從而大大影響了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同時,科技中介機構不發達,依然存在服務效率不高、服務深度不夠等問題,科技成果經紀人和有較高信譽的科技成果評估機構的缺乏,也影響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4、缺乏具備比較優勢的自有特色。從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定位來看,集群內產業鏈同化,產業模式雷同,缺乏合理規劃和分工。產業模式的同化和產業領域的重疊必將導致園區間的協作和專業化分工出現問題,各種項目重復建設,資源嚴重內耗、產品的同化又導致市場競爭力的缺乏、影響生物醫藥園區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影響競爭優勢的形成,因而失去了產業集聚和產業布局的重要目的。
5、支持技術創新的產學研體系和產業服務平臺不夠完善。湖北省生物醫藥科研機構眾多,但產學研體系不夠健全完善,無法吸引和斂聚培育技術創新的優勢知識源和技術源,科技創新氛圍不濃,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僅為25%,產業創新和服務平臺的打造滯后,對研發型生物醫藥企業的吸引力不夠,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引導和扶持薄弱。
三、基于產業集群的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策略
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是指以生物醫藥產業為核心、相關輔機構為支撐,在擁有同一產業的范圍內高度集聚,相互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垂直和水平聯系,區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的生物醫藥企業和相關機構所構成的地域產業綜合體。其中,制藥企業是產業集群核心產品的生產者;科研機構是為藥品生產企業提供所需的技術支撐服務;公共平臺則是為成品商、供應商提供服務的金融、保險、運輸、教育、培訓等機構;政府管理部門是為集群內醫藥企業服務的本地政府部門、技術監測與監督機構等。鑒于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的重要歷史機遇,湖北應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充分發揮其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的優勢,加強產業要素的整合和規模集聚,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具體可以從產業集群的區位和要素聚集模式、產業創新模式、管理和服務模式三個方面來著手:
1、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培育有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區位模式和要素聚集模式。應充分考慮湖北省所具有的生物醫藥資源、技術及人才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充分利用人才和技術的“溢出效應”,依據產業特色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地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定位,集中突出打造優勢產業,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可以突出生物資源區域優勢,如光谷生物城將其半徑延伸擴大到神農架和鄂西北這些享有豐富藥材資源的地區,為研發和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突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技術、新發現,圍繞一簇關鍵技術,沿著技術創新和擴散的途徑來培育產業集群,如光谷生物城可以集中突出生物工程、基因技術的產業應用;突出特定的領域和市場,將符合上、中、下游產業鏈關系的企業有機結合,如廟山醫藥產業園突出以濱湖雙鶴為主體的大輸液生產基地,和以馬應龍為主體的中藥外用藥生產基地的建設,而后者又可以圍繞如中醫藥種植、中間體加工、中醫藥保健和中醫藥文化進一步發展,形成橫向一體化的中醫藥產業集群。
2、從產業集群角度整合科技力量,開拓產業創新模式。生物醫藥集群的最為關鍵和本質的特點就在于科技創新在集群中的核心地位,即生物醫藥產業可以在集群這種組織形式下使科技的產生、傳遞和應用方面具有高效率。
其一,應積極吸引和培育科技創新的優勢知識源和技術源。生物醫藥行業是典型的知識與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最終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生物醫藥科技園區要想發展壯大,不僅要吸引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集團的進駐,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吸引和培育技術創新型人才。通過加大海內外公開招聘科技和管理高層次人才的力度,加強自身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團隊建設,在人才引進和聯合培養方面建立穩定的激勵機制,創建良好寬松的學術氣氛和創新環境,提供穩定的科研經費,以此培養和造就一批達到前沿水平的技術、科研和管理人才隊伍。人才的集聚會不斷衍生生物醫藥企業,生物醫藥企業的集聚又能不斷吸引投入該領域的資本和研發機構的入駐,如此相輔相成,形成生物醫藥產業的集群效應。
其二,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促進產業價值鏈的橫向分工和集聚效應。相對于其他高新技術產業而言,生物醫藥技術大多從基礎學科中衍生出來,大學和科研機構是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系統中的創新源,而企業則是其中的創新主體,加強產學研合作是構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重要前提。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應圍繞生物制藥、化學合成藥、現代中藥和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通過科技計劃及政策引導,建立企業與中科院系統、重點大學實驗室的戰略技術創新聯盟,積極搭建各類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平臺,推進產學研結合,以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對于科研力量雄厚的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而言,從集群角度整合科技力量對于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積極推進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產業集群管理和服務模式。首先,應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和協調功能,為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推進政府統籌制定全省各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政策,做好發展目標定位、規劃引導、政策扶持、項目建設、矛盾協調等組織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產業發展激勵政策,打造高效的政府服務和專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營造有利于集群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環境;其次,生物醫藥產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規模化生產各個環節的整合。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除了擁有核心產業之外,還應構建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這樣才能將集群聯系為一個有機整體,才能推動大學、科研機構以及新創企業產業化的順利進行。廟山醫藥產業園在園區設立醫藥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器與武漢生物醫藥基金等風險投資和金融機構結成戰略聯盟,為入孵企業和項目提供完善的資金平臺,扶持促進新企業的誕生。孵化器還成立了新藥開發CRO機構,接受企業委托進行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數據資料分析、法規咨詢等專業服務。通過產業服務平臺的建設,加速了園區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有效整合了各方專業優勢形成了集群效應;再次,生物醫藥產業對資金的巨額需求和高風險性,決定了絕大多數醫藥企業無法通過自有資金投入實現投資―盈利―再投資的良性循環,而需要外部資本的大力介入。因此,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多元化省級創新創業投資平臺,積極吸引政府、金融、民間等多種資本參與,拓寬引導資金來源,探索發展創業投資風險補償制,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
四、結束語
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典型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特征,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尤其是生物技術創新、新藥研發、生物技術的產業化等過程的實現,嚴重依賴于生物醫藥研究機構、相關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而這種聯系表現在地域空間上則是機構、企業集聚的趨勢和結網的特征。湖北省應充分發揮生物醫藥科研、產業和資源領域的優勢,系統設計并不斷完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培育策略,合理地規劃和定位生物醫藥產業,選擇適當的區位模式和要素聚集模式、產業創新模式、管理和服務模式、增強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逐步完善集群產業鏈,以促進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跨越式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曙光.國外生物科技園區發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
關鍵詞:重慶啤酒;研發;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4-00-02
2011年12月7日,滬市上市公司重慶啤酒針對乙肝疫苗研發項目,首次二期B階段臨床北方組揭盲數據。數據顯示,疫苗幾乎等同于無效。19個交易日內,重啤的股價從81.06元自由落體到20.16元,下滑75.97%。這是一個已經進行了13年的研發項目,投資者遭遇了巨大的損失。本文針對這一事件中信息披露的不足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建議,期望對推動研發項目信息的充分、規范披露盡綿薄之力。
一、對重慶啤酒治療性乙肝疫苗研發項目的回顧
1998年10月27日,重慶啤酒以1435萬元收購重慶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2%股權,重慶啤酒通過收購進入生物工程這一高新技術產業。1999年4月,佳辰生物研發的國家一類生物制藥——乙肝疫苗被列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項目。2004年11月乙肝疫苗一期臨床順利完成,2006年4月啟動二期A階段,并于2007年12月完成,2009年8月,二期B階段北方組臨床試驗開始,2010年6月,二期B階段南方組的試驗開始。這期間,單是2010年,就公布了6個公告,不斷告知試驗的進度,而伴而來的是投資者的情緒,股價不斷創出新高直至二期B階段臨床數據,一片大好的研發形勢急轉直下。
二、重慶啤酒的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研發項目存在著高收益和高風險并存的客觀現實,縱觀國際上的研發項目,尤其是醫藥類的研發,風險很高,平均的成功率一般僅為10%左右。對研發高風險充分披露能有效防止研發失敗造成投資者的損失。重慶啤酒對研發項目的會計處理、信息披露有無持謹慎的立場、有無盡充分的披露的責任、有無履行高風險的提示,值得我們研究。筆者研究了重慶啤酒13年來的財務報告,發現存在以下的不足:
1.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標準”不明確。在重慶啤酒財務報告中,未見有披露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標準”,也未明確公告乙肝疫苗項目的會計處理辦法,即是費用化還是資本化。我們只能根據歷年無形資產下的開發費余額為零判斷,乙肝疫苗項目按費用化進行了會計處理。
2.研發過程的數據不透明。研發的實驗數據,一直未公告,重慶啤酒在長達13年內從未公布過乙肝疫苗的試驗數據,投資者無法掌握實驗的進度,也當然無法掌握研發項目的風險及價值;無法獲知研發過程發生的費用,會計處理方法,對項目的投入成本和投入的程度無法掌握。
3.關鍵人員變動未公告。2005年12月12日,重慶啤酒決定將重慶啤酒持有的8%佳辰生物股權,獎勵給乙肝疫苗研發的兩位專家吳玉章(5%)和邊疆(3%)。讓人意外的是,在二期臨床北方組結果出來后,面對投資者的質疑聲音,乙肝疫苗項目技術負責人之一的邊疆教授,聲稱他在多年之前就已經沒有繼續參與乙肝疫苗項目研發。令人疑惑的是,重慶啤酒對于這么一位重要技術人物的中途退出,對投資者沒有進行過披露。
4.未充分幫助投資者理解研發的風險。 2004年11月臨床一期完成,很多投資者信心大增,認為研發成功在望,直至2011年11月臨床二期結果披露后,有投資者審視研發過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一期完成,僅驗證了藥品的安全性問題,在開發環節上,并未驗證最關鍵的療效問題。研發無疑是一個高技術性、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投資者往往看到高收益、忽視高風險、迷茫于高技術性。高技術性給投資者的風險收益判斷帶來嚴重阻礙,而企業有責任幫助投資者理解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三、對于問題的分析
1.我國的會計準則對研發項目處理的規定欠缺具體指導。我國采用了“有條件”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處理辦法,目前對資本化的條件還是粗線條的規定,缺乏具體的指引。按會計準則2006《無形資產》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階段,應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滿足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據統計,在滬深兩市醫藥生物行業151上市公司中,僅有6.7%披露了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依據,披露的公司大都是以是否取得國家臨床批文為標準,取得臨床批文前是研究階段,取得臨床批文后是開發階段,可進行研發費用資本化處理。
2.企業對重要性原則的理解不到位,導致重大信息未充分披露。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準則(2001年修訂)在總則中指出,“凡對投資者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不論本準則是否有明確規定,公司均應披露。”從重慶啤酒對同類的啤酒上市公司的溢價,顯然疫苗研發項目符合重要性原則,但重慶啤酒對此重大信息的披露不夠充分。
3.對研發項目的風險的提示浮于表面。在商業機密的保護及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的博弈中,投資者權益被忽視了。商業機密保護原則濫用。從2002年6月25日開始,關于乙肝疫苗研發項目研制和臨床試驗進程,重慶啤酒過數十個公告。內容大體相同,均是表示其疫苗研發項目的二期臨床研究正常進行,不同的只是刷新受試者的數字,每個公告前有“新藥研制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周期長、重大不確定性的特性,公司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風險提示如果僅僅是這樣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未免過于兒戲。對研發項目的風險提示,應當有公正客觀的數據說明,要幫助投資者了解風險所在。
4.研發項目的信息披露格式欠缺指導。有記者在二期臨床公布后,采訪重慶啤酒董事會秘書,問為何一直不公布有關乙肝疫苗的真實信息和核心數據。回答是在信息披露上沒有可以參照的模板,在現行的證券法律法規及制度上,也找不到有關上市公司披露研發項目流程的內容,也沒有一個相關信息的(披露)規范。一方面,這是對自身所負有的重大事項的披露責任的推諉,在對企業有如此重大影響的事項的披露上,明顯地漠視投資者的權益;另一方面,我們國家對研發項目披露和處理的規定過于簡單粗略,給暗箱操作和人為操縱留下太多的空間,需要進一步明確在研發過程中的風險說明和研發數據的披露內容和格式。
四、對研發項目信息披露的建議
1.有關部門應當完善研發信息披露的細則及監管措施。過去,研發費用在企業的經營支出中占的比例很小,對企業的影響也小,對研發信息披露強調不多。但隨著我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產品的技術附加值越來越高,研發對企業的發展越發重要,甚至生死猶關,研發對企業的價值判斷所占比重也急劇上升,對研發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研發項目往往涉及企業的核心機密,企業在披露時是字字斟酌,處處小心,以免價值千金的機密泄露。許多暗箱操作、幕后交易、惡意欺詐都打著保護機密的口號堂而皇之,投資者的權益受到惡意侵害而無處申訴。
因此,制定研發費用信息相關監管措施、強制措施勢在必行。鑒定措施不僅要對披露的格式、內容、時效、真實有具體及可操作性的要求,還要對隱瞞、拖滯研發項目信息的行為有相應的處罰辦法。
2.要求披露會計處理政策,當研發項目對企業經營或投資者的決策發生重大影響時,應當要求披露研發項目的會計處理辦法,即對研發費用“有條件”資本化的標準。有關部門要制訂更具體和更有操作性的指引,規范資本化的標準,建議可按研發項目的類別制訂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標準,如醫藥行業可按取得國家臨床批文為標準,軟件行業可按與客戶訂立開發意向書為標準等。
3.規范定期報告的披露格式,對于判斷為重大事項的研發項目,在財務信息方面,要披露采用的會計政策以及理由,研發活動的可行性評估報告,預期經濟利益的增加,并單獨設立開發費用項目,增加研發費用明細表;在非財務信息方面,要披露研發項目的性質、技術特性、優勢;研發活動的發展狀況,要定期披露項目的最新進展、對開發的風險的判斷、技術開發團隊負責人的信息,要說明開發項目的開發路線圖,每個關鍵節點的作用,目前的開發項目處于路線圖上的位置。
4.規范臨時報告的披露格式,對于判斷為重大事項的研發項目,應當在出現重大變動時,采用臨時報告的方式對變動進行充分的披露。重大變動包括:關鍵技術研發人員的變動、新理論證實研發可行性有新的進展、研發項目的關鍵節點的突破、較大影響研發項目效益的市場變化、其他足以對投資者風險判斷的事項。當事項對研發的風險判斷有重大影響時,披露的內容應當充分而具體,如因涉及技術保密因素,管理當局應當對風險的影響給予客觀評價,如可行的話,可引入第三方的評價。
參考文獻:
[1]上海證券交易所 省略.
[2]袁艷紅.現行會計準則下研發費用的信息披露[J].會計之友,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