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學基本概念和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學術笑話;理性人假設;帕累托效率
國內高校尤其是財經類院校普遍開設西方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課程,學生人數眾多。世界上不少著名大學把經濟學原理作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給全校新生開課。實際上,西方經濟學原理在經濟學的各分支學科中也有廣泛應用。有學者認為,西方經濟學實際上是一門市場經濟學,是對西方發(fā)達的市場經濟運行實踐的經驗概括和理論總結,揭示了市場經濟運行的機理和一些重要的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分析框架和較為有效的方法體系,因而可以用來解釋經濟當事人的行為和經濟現象,為制訂經濟政策和進行經濟管理提供思路。在我國高校開設西方經濟學,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分析經濟問題的方法[1]。
從教學內容、所占學時以及影響力等方面來看,西方經濟學已經超過政治經濟學,成為我國高校經濟學基礎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那么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效果如何呢?國外曾有個笑話,大意是調侃經濟系的學生畢業(yè)后只記得“供給”、“需求”等少數名詞。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為康奈爾大學弗蘭克教授的《牛奶可樂經濟學3》作推薦序時,曾經感慨:“在經濟金融相關課程和課題的教學和研究中,一直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是為什么讀了四年經濟學本科的學生,甚至已經拿到經濟學碩士學位的學生,當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社會問題的時候往往顯得不得要領、隔靴搔癢?為何一些經濟學教科書上完美無瑕的政策卻受到大多數民眾的反對?為何那些專業(yè)學習的學生們往往只能把基本的經濟原理停留在書本上和課堂里?”[2]
根據筆者的閱讀經驗以及有限觀察,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事實上,許多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學完充滿大量“可怕的”圖表、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與一階導數的初級與中級經濟學之后,確實也許還能記住“供給”、“需求”、“邊際效用”、“通貨膨脹”等少數詞,但沒有學會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不能用經濟學概念與原理深度分析社會問題。
本科生的各類經濟學課程,知識體系雖然比較成熟和完善,不少知識也并不晦澀深奧,但是教學上依然需要創(chuàng)造性?,F實狀況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專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改善西方經濟學以及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筆者曾觀摩國內外著名經濟學家以及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發(fā)現大家盡量將生動的生活事例引入課堂,或將課題的研究成果與學科前沿知識引入專業(yè)課,激發(fā)學生興趣等。這些給了筆者很大啟發(fā),我們嘗試將挑選的日常生活事例、學術笑話引入西方經濟學教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學術性,改進教學效果。以下介紹初步思考與做法,拋磚引玉。
一、生活事例與經濟學基本概念
有學者認為,經濟學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其精要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和熟練運用經濟學的“三種語言”(經濟語言、生活語言和數學語言),營造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學興趣,引導學生真正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從而對學生的經濟學思維產生持久、真實和積極的影響力[3]。筆者非常認同這些理念與做法。道不遠人,經濟學應直面現實,從現實生活與日常體驗中獲取教學靈感。以下是與“理性人”假設相關的一些例子。
經濟學在一般情況下假設人們是理性的,具有理性偏好(rational preference)。消費者可以對各種各樣的消費組合進行打分或排序,這一行為反映了消費者的偏好。理性的偏好具備完備性與可傳遞性兩個特點。筆者舉的例子是:
如果張三同學下課后到食堂吃飯,假設選項有三項:叉燒飯、燒鴨飯、切雞飯。那么,理性的消費者應該能給這三項排序。在給定的預算約束下,叉燒飯更好,還是燒鴨飯更好,或者是兩者無差異,張三要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排序,這就是偏好的完備性假設。如果張三認為叉燒飯比燒鴨飯好,燒鴨飯比切雞飯好,那么張三應該認為叉燒飯比切雞飯好,這才滿足偏好的可傳遞性假設;否則就不滿足。
筆者進一步提出三個問題,如果一個消費者的偏好不滿足可傳遞性假設,其行為會有什么特點?一個騙子如何利用這一點從中獲利?兒童是否有可能出現不滿足偏好可傳遞的行為?從課堂效果來看,同學們感覺例子很生動,問題也比較別致。通過例子加深了對“理性偏好”的理解。
經濟學以及福利經濟學一般假設人們是自身幸福水平的最好裁判,一個人的偏好(體現為各種選擇)與其福祉或者說快樂是一致的。但是,偏好有可能偏離福祉,這有幾種理由:首先,由于無知和不完全預見性,一個人偏好的東西不一定符合他真正的福祉。其次,一個人的偏好不僅受到自己福祉的影響,而且受到此人對別人福祉考慮的影響。最后,個人可能有非理性偏好。這又有幾種情況:人們有一種犧牲未來甚至完全忽視未來的傾向;存在過多的享樂誘惑和強烈的生物欲望;某些人可能會執(zhí)拗地堅持某些習慣、風俗、原則或其他東西[4]。
1.確立要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教學思想
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要圍繞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中心這個宗旨,此種理念現已為大眾所接受。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無論是在中、小學還是在大學,又因升學率高低的評價的客觀存在,最終還是陷入了人人厭倦而又人人不得不去應對的應試教育中。我們在政治經濟學的教學中確曾把眼光只放在考試的需要上,為考概念而講概念,為考原理而講原理。這樣做的結果,學生可以理解教師的煞費苦心,卻提不起學習興趣,更少去關注教材以外的經濟現象。更讓我們做教師感到迷惑的是反復講解的許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學生們仍是死活理解不了,考試自然是只有死記硬背了。經過與學生的廣泛交流及自己的思考后,從而認識到政治經濟學教學中固然少不了要以教材中列舉的經典為教學內容,要從經典中援引思想資源,但也不應忽略現實問題。不斷發(fā)展的現實生活,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重新審視經典,自然會使學生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獲取新的思想資源。有些現實問題,只要善于發(fā)現,加以提煉,就會引發(fā)出學生學習、研究的話題,甚至會激發(fā)大學生們早一些走向學術領域。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原有理論體系,又豐富了學生們的思想,提高了學習興趣。反之,把教學內容僅局限于純而又純、玄而又玄的經典中,于學生、教師、社會,均無益處。因而教學中改革傳統的經典闡釋的教學觀念,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成為當前政治經濟教學的基本理念。
2.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不僅能使學生熱愛知識,樂于接受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追求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人格品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指出:“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yōu)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使之得以實現?!币虼嗽谡握n課堂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造性教育首先必須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尤其要創(chuàng)設安全自主的心理環(huán)境,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前提。
傳統的應試教育,過分強調“教師權威”、“師道尊嚴”、把學生看成教師的“附庸”。有的教師甚至采用簡單的粗暴的手段對待有不同看法的學生,這不僅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而且很容易給學生造成恐懼的心理。學生害怕失敗、嘲笑和懲罰,對教師“惟命是從”,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問一個為什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改革課堂教學管理中的“惟師”、“一言堂”、“家長式的統治”的作風,實行民主的平等的教學管理,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應歡迎學生提出與自己或書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個互相討論、互相促進的教學相長的良好環(huán)境和氣氛。對學生大膽探索、敢于質疑的表現,教師一定要給予積極的評價。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成功,要平等地對待學生。
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素質的一代新人,因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毙抡n程改革緊緊圍繞“教育創(chuàng)新”這個主題,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要求教師自覺轉變教學方式,并努力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就是為了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和探究者。因此,作為政治老師要在不斷學習和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切實轉變教學行為,大膽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平臺,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上有所作為。
3.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創(chuàng)設多種模式的教學方法
3.1將“講授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結合起來。所謂講授法是教師運用語言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師活動為主,不易發(fā)揮學生的積極和主動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啟發(fā)式是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學生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總是的能力。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的方法。
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和方法,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將這兩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讓學生主動的來思考問題,從而牢固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3.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罢谓洕鷮W”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多給學生講解社會上正在發(fā)生的能與政治經濟學掛鉤的新聞時事,然后我們教師把書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觀點、原理等與這些東西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會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來分析現實事件。教會學生通過從現實中具體發(fā)生的事件來聯想到自己所學知識,從而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讀死書、死讀書”。
3.3采用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能夠增強“政治經濟學”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在政治經濟學的并不僅僅是作為教師的備課工具和彩色黑板,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與社會熱點新聞、時事焦點等等現象的溝通。為學生多打開一扇通向現實社會的窗戶。
無可質疑,任何一種單一、長期運用的教學模式,都必定會引起學生的“審美疲勞”,所以我們在政治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創(chuàng)設多種模式的教學方法,用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4.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先進、優(yōu)秀的教學思想
現在的高中生,面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世界市場的形成,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面對新事物不斷產生,親歷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的巨大變化,社會的經濟體制構成及其運作等經濟形態(tài)的重大調整,人們的價值體系及市場觀念、經營理念等生活的重大轉折,難免會產生思想的沖突與困惑。而學生們的思想困惑則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解析、慰藉,提供積極的對策??墒?,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大多數教師都選擇從基本概念出發(fā),通過邏輯推理演繹出一套經濟學原理,然后圍繞這此概念和原理引用一些具體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證明。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它使教師把備課、教學的重點及主要精力用在了概念的界定、邏輯推理和追求理論體系的邏輯性、完整性上,而較少關注經濟現象的變化及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這就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不斷尋求自身教學思想的不足之處,結合各種學習工具、手段、方法,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不斷探索適應改革開放的教學方法,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爭取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探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既加深了他們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又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進而引導他們加快知識積累的節(jié)奏。
收稿日期:2011-10-21
【關鍵詞】高職學院 經濟學 教學方法
一、影響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原因
(一)沿襲傳統的課程教學評價標準滯后。原中等??茖W校的傳統課程教學評價標準,一般是從課程學期授課計劃的制定、教案編寫、課堂教學、教學進度、作業(yè)批改、課后輔導等方面提出要求。這種評價標準,比較重視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程序上的完整性,體現的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教科書為依據的課程教學觀,但是卻忽視了“以職業(yè)崗位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為目標”這一根本要求,忽視了對于教師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及其規(guī)范性,或者雖有規(guī)范,卻難以進行具體、有效的檢驗和評價。
(二)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和現實感。經濟學作為探索揭示人類社會經濟生活規(guī)律性的一種知識體系,其理論是社會經濟實踐的理論化、系統化,體現出很強的實用性和現實性。但是在高職學院《經濟學》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現象,教師講西方市場經濟理論過多,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較少。對于理論如何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和經濟規(guī)律,如何有效地指導實踐,可能除了一些經濟學大師以外,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無暇顧及。
(三)考試與學生能力評定相脫離。由于在《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對于“課程應實現哪些職業(yè)能力目標”、“為什么確定這些目標”、“怎樣實現這些目標”等關鍵的要素,缺乏相應的規(guī)定和要求,教學與考試的目的不明確。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體現為: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目前雖然高校教改進展較大,但高職學院的考試仍然過于注重規(guī)范化的筆試。一方面,考試的內容很刻板,即內容圈定在教材范圍內,要求學生背公式,記概念,抄原理。另一方面,考試的評判又十分主觀,對學生的鉆研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缺少培養(yǎng)與考核。
(四)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師資問題也是影響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高職教育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領域內已占半壁江山,但是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無論從數量上還是結構上,都遠遠跟不上規(guī)模發(fā)展的需要。其中“雙師型”教師和專業(yè)帶頭人是當前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的瓶頸。
二、對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改革的設想
(一)積極改革教學模式,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目的是什么?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職業(yè)學院應建立突出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標準,規(guī)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經濟人才,就必須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糾正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精心創(chuàng)造符合所授課程理論、知識特點的情境,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體系的建構。比如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經濟學基礎、學習能力和專業(yè)背景,并根據所授課程特點及具體章節(jié)內容特點,采用多樣化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鼓勵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技能和培養(yǎng)能力。要把握好課程內容補充吸收相關的內容,提高對理論和實踐知識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力爭做到講課有趣生動,所涉案例內容充分,結合實際生活。過去我們一直圍繞一間教室、一塊黑板、一群學生、一個老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枯燥、乏味。于是許多學生厭倦,逃課、睡覺等等,課堂秩序的維持總是要占用授課時間,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種現象。
(二)科學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目標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在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認知上要達到的具體標準,包括職業(yè)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督洕鷮W》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應用現代經濟理念,分析解決當前經濟建設存在的各種問題。因此,課程教學內容不能照搬教科書的內容,而要按職業(yè)能力目標的層次和類型進行整合,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才能、開發(fā)學生智力為主軸。在總結、傳承經濟學原理的基礎上,要重點講述當前我國經濟建設遇到的很多實際問題。
(三)合理改革考試模式,適當增強學生的學習壓力。高職學院《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注重考核學生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既要考核學生對于依據教材中所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更要檢測學生動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后一種檢測試題,應占總分的大部分。對于在何時進行考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和實際需要決定。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進程中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自由抒發(fā)見解,作為平時成績;也可以通過期中、期末筆試檢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通過課外布置論文,要求學生以當前經濟熱點問題,結合所學的理論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論文交流,將論文成績計入課程總分。這樣,通過多種方式以考促學,增強學習壓力,提高經濟學教學的質量。
(四)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訓。高職學院《經濟學》課程教學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除了需要加強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專業(yè)知識外,還需要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以突出職業(yè)教育的特點。首先,學??衫眉倨陂_展相關的培訓和函授,同時也應該定期輪流派遣部分教師到其他國家、院校學習。其次,定期組織系、院教學經驗交流會,討論各自的心得,以期共同提高和進步。再次,將在校教師送到企業(yè)中實地學習專業(yè)課程,使授課更加具有針對性,案例不再空洞、泛泛,而是切合專業(yè)。最后,啟動“名師”工程和“訪問工程師”工程,造就一批熟悉行業(yè)企業(yè)最新動態(tài)、把握專業(yè)技術改革方向的專業(yè)帶頭人,培養(yǎng)一批能夠根據行業(yè)企業(yè)崗位群需要開發(fā)課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的骨干教師,鍛煉一批業(yè)務精、技術高、能力強、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打造“多層立體、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參考文獻: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學術笑話;理性人假設;帕累托效率
國內高校尤其是財經類院校普遍開設西方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課程,學生人數眾多。世界上不少著名大學把經濟學原理作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給全校新生開課。實際上,西方經濟學原理在經濟學的各分支學科中也有廣泛應用。有學者認為,西方經濟學實際上是一門市場經濟學,是對西方發(fā)達的市場經濟運行實踐的經驗概括和理論總結,揭示了市場經濟運行的機理和一些重要的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分析框架和較為有效的方法體系,因而可以用來解釋經濟當事人的行為和經濟現象,為制訂經濟政策和進行經濟管理提供思路。在我國高校開設西方經濟學,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分析經濟問題的方法[1]。
從教學內容、所占學時以及影響力等方面來看,西方經濟學已經超過政治經濟學,成為我國高校經濟學基礎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那么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效果如何呢?國外曾有個笑話,大意是調侃經濟系的學生畢業(yè)后只記得“供給”、“需求”等少數名詞。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為康奈爾大學弗蘭克教授的《牛奶可樂經濟學3》作推薦序時,曾經感慨:“在經濟金融相關課程和課題的教學和研究中,一直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是為什么讀了四年經濟學本科的學生,甚至已經拿到經濟學碩士學位的學生,當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社會問題的時候往往顯得不得要領、隔靴搔癢?為何一些經濟學教科書上完美無瑕的政策卻受到大多數民眾的反對?為何那些專業(yè)學習的學生們往往只能把基本的經濟原理停留在書本上和課堂里?”[2]
根據筆者的閱讀經驗以及有限觀察,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事實上,許多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學完充滿大量“可怕的”圖表、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與一階導數的初級與中級經濟學之后,確實也許還能記住“供給”、“需求”、“邊際效用”、“通貨膨脹”等少數詞,但沒有學會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不能用經濟學概念與原理深度分析社會問題。
本科生的各類經濟學課程,知識體系雖然比較成熟和完善,不少知識也并不晦澀深奧,但是教學上依然需要創(chuàng)造性?,F實狀況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專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改善西方經濟學以及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筆者曾觀摩國內外著名經濟學家以及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發(fā)現大家盡量將生動的生活事例引入課堂,或將課題的研究成果與學科前沿知識引入專業(yè)課,激發(fā)學生興趣等。這些給了筆者很大啟發(fā),我們嘗試將挑選的日常生活事例、學術笑話引入西方經濟學教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學術性,改進教學效果。以下介紹初步思考與做法,拋磚引玉。
一、生活事例與經濟學基本概念
有學者認為,經濟學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其精要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和熟練運用經濟學的“三種語言”(經濟語言、生活語言和數學語言),營造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學興趣,引導學生真正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從而對學生的經濟學思維產生持久、真實和積極的影響力[3]。筆者非常認同這些理念與做法。道不遠人,經濟學應直面現實,從現實生活與日常體驗中獲取教學靈感。以下是與“理性人”假設相關的一些例子。
經濟學在一般情況下假設人們是理性的,具有理性偏好(rational preference)。消費者可以對各種各樣的消費組合進行打分或排序,這一行為反映了消費者的偏好。理性的偏好具備完備性與可傳遞性兩個特點。筆者舉的例子是:
如果張三同學下課后到食堂吃飯,假設選項有三項:叉燒飯、燒鴨飯、切雞飯。那么,理性的消費者應該能給這三項排序。在給定的預算約束下,叉燒飯更好,還是燒鴨飯更好,或者是兩者無差異,張三要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排序,這就是偏好的完備性假設。如果張三認為叉燒飯比燒鴨飯好,燒鴨飯比切雞飯好,那么張三應該認為叉燒飯比切雞飯好,這才滿足偏好的可傳遞性假設;否則就不滿足。
筆者進一步提出三個問題,如果一個消費者的偏好不滿足可傳遞性假設,其行為會有什么特點?一個騙子如何利用這一點從中獲利?兒童是否有可能出現不滿足偏好可傳遞的行為?從課堂效果來看,同學們感覺例子很生動,問題也比較別致。通過例子加深了對“理性偏好”的理解。
經濟學以及福利經濟學一般假設人們是自身幸福水平的最好裁判,一個人的偏好(體現為各種選擇)與其福祉或者說快樂是一致的。但是,偏好有可能偏離福祉,這有幾種理由:首先,由于無知和不完全預見性,一個人偏好的東西不一定符合他真正的福祉。其次,一個人的偏好不僅受到自己福祉的影響,而且受到此人對別人福祉考慮的影響。最后,個人可能有非理性偏好。這又有幾種情況:人們有一種犧牲未來甚至完全忽視未來的傾向;存在過多的享樂誘惑和強烈的生物欲望;某些人可能會執(zhí)拗地堅持某些習慣、風俗、原則或其他東西[4]。
筆者根據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典型事例解釋上述知識點,例如戀愛中的信息不對稱與不完全預見性,還有養(yǎng)老金制度的例子。各類組織的職工每個月要依法繳納養(yǎng)老金,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事情,而做學問就應該不疑處有疑:強制性公共養(yǎng)老保險體系存在的理由有哪些?從這個問題出發(fā),我們指出人們很可能由于無知或短視,導致年輕時儲蓄不足(類似于年輕時鍛煉不足與閱讀不足,恐怕沒有多少人后悔自己讀書期間鍛煉太多,讀書太多),加上其他現實原因,導致對強制性公共養(yǎng)老保險體系的需求。這些由基本概念拓展而來的知識對深刻理解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有幫助,對于企業(yè)員工福利管理制度的制訂也有其參考意義。
此外,在真實商業(yè)世界中,超市、電影院、飯館的諸多做法可以用于解釋許多經濟學概念。例如超市的定價策略可以聯系價格需求彈性這一重要概念。此外,現實中不缺乏關于價格歧視、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等方面的例子。用精心挑選的、學生熟悉的日常例子講解經濟學,學生理解與記憶效果較好,也更了解什么是“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
二、學術笑話與經濟學概念、視角
學術界有很多嘲笑西方經濟學與經濟學家的笑話(也可理解為這是自我解嘲)。香港的林行止先生有妙文介紹經濟學笑話,此不贅述。許多學過經濟學的學生畢業(yè)多年后,能夠記住的一般不是各類數學公式與曲線,而是一些有趣的例子與笑話。實際上,恰當的笑話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與記憶重要概念,并激發(fā)用所學知識思考現實問題的行為。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經濟學笑話里面也有很多門道。例如不少笑話嘲笑GDP這一指標的缺陷,指出GDP有可能與人們福祉呈負相關關系。如果停留于這樣的笑話,就會忽略GDP與人類福祉也有正相關的一面,而且這一指標相對利于量化考核;不足在于還有很多因素難以衡量而又對福祉影響極大。經過利弊考衡,我們方可深化對GDP以及科學發(fā)展重要性的認識。
以下這則經濟學笑話在學界流傳較廣:
經濟學家的兒子和數學家的兒子是小學同班同學。有一天數學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一只鏟,在10天內挖成一水渠,請問10個人持一只鏟,需要多少天才能挖好同樣的水渠?”數學家的兒子回答說需十天。教師問經濟學家的兒子,回答是:“要看情況而定”(It all depends)。
這可能是嘲笑經濟學家經常說模棱兩可的話。筆者對學生提的問題是:(1)回答需十天的,這是對生產函數做了什么假設?(2)你自己會怎么回答。該笑話涉及生產函數中,資本與勞動是否能夠替代,或者勞動與資本的比例是否固定不變。理解這一問題對學習微觀經濟學生產理論、勞動經濟學有一定幫助。如果結合“三個和尚沒水吃”等管理故事講授,可開闊學生思路。如果結合我國中小學教育與大學教育面臨的不同約束與特點,似乎還可以鼓勵大學生跳出“標準答案”的束縛。
下一個學術笑話為著名經濟學家錢穎一教授在某次公開演講中所引用,有助于理解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效率這兩個重要的經濟學概念。
醫(yī)生、牧師和經濟學家周末到球場打高爾夫球。打了一會兒,發(fā)現場上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很奇怪,打球不守規(guī)矩,橫沖直撞。他們到管理處抱怨。管理人員解釋說,此人是我們社區(qū)的英雄,因救火失明,所以我們特別決定,他可以在周末任何時間到這兒免費打球,以表敬意。
原來如此!聽完后,牧師說,我要每天為他祈禱;醫(yī)生趕忙說,我可以幫助他免費看病,使他重見光明。輪到經濟學家,他沉思了一下說:你們能不能讓他晚上來打球?
這是一個出人意料的建議。這個建議體現了經濟學的效率視角,而經濟學所說的效率一般是帕累托效率。如果白天打和晚上打,對社區(qū)英雄是無差異的,那么這個建議可以實現帕累托改進,因為白天打球的人們沒有受到干擾,他們的境況改善了。
錢穎一教授在《理解現代經濟學》中談到,現代經濟學提供了“從實際出發(fā)看問題的視角”,這些視角指導我們避開細枝末節(jié),把注意力引向關鍵的、核心的問題[5]。經濟學家看問題的出發(fā)點通?;谌椈炯僭O:經濟人的偏好、生產技術和制度約束、可供使用的資源稟賦。不論是消費者、經營者還是工人、農民,在所能支配的資源限度內和現有的技術和制度條件下,他們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經濟學分析以“均衡”、“效率”作為分析著眼點,探討理性的人們如何在給定機制下互相作用,達到某種均衡狀態(tài),并且評估在此狀態(tài)下是否有可能在沒有參與者受損的前提下,讓一部分人福祉有改善(即是否可以實現帕累托改進,提高效率)。以這種視角分析問題不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會得出出人意料卻合乎情理邏輯的結論。
結合上述笑話,這段論述就更好理解。筆者在課堂上提的問題是:在哪些假設不滿足的情況下,笑話中經濟學家的建議并不能實現帕累托改進?有學生很快反應,從高爾夫球場經營者以及員工的角度(加班費,額外的照明以及其他支出)、盲人英雄的角度(就是喜歡白天打球,在陽光下打球)入手,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在此基礎上探討改革開放與帕累托改進、卡爾多改進,效果就比較好??梢娺m當的學術笑話可以作為輔助,有效解釋經濟學重要概念與分析視角。以上兩則笑話可在林行止的書中找到類似的版本[6]。
三、改善教學效果的建議
本文從一些生活事例與學術笑話出發(fā),介紹了理性偏好、帕累托改進與帕累托效率等經濟學概念與分析視角,就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與教育效果改善提出一些建議。當然,更好實現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的,還有很多重要因素需要注意,限于篇幅本文尚未討論。例如怎樣看待數學訓練在經濟學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改善經濟數學教學效果;如何在學習西方經濟學基本分析框架的同時,注意根據具體國情,修改相關假設前提,選用合適的研究方法,等等。
如何收集恰當且有趣的例子與笑話,并以有所新意的方式呈現?筆者粗淺的感受是:(1)加強經濟學學術經典的研讀以及對學術前沿的了解,準確深刻地理解經濟學重要概念與原理。(2)多研讀國內外著名經濟學家深入淺出的著作。近些年來出版業(yè)的繁榮發(fā)展,為教師業(yè)務發(fā)展提供了更好的環(huán)境與條件,國內外著名經濟學家的作品,在理論聯系實際上筆墨不少,對經濟學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都很有啟發(fā)。(3)開闊視野,借鑒多學科的智慧,跳出經濟學看經濟學。事實上,哲學(有學者視經濟學為道德哲學的分支)、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領域學者的論述,都有可能加深我們對經濟學的理解。(4)在此基礎上,留心觀察身邊的真實世界,收集學生熟悉并且與課程相關的案例、笑話與故事,同時開發(fā)出配套的問題,引導學生借鑒所學知識,深入系統地思考中國現實問題。畢竟,學習與反思西方理論,最后要落在思考與解決中國自己的真問題上。
參考文獻:
[1] 方福前.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 中國大學教學,2005(9).
[2] 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3(國計民生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劉金石,劉方健.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運用經濟學的三種語言[J].中國大學教學,2011(9).
[4] 黃有光.福祉經濟學:一個趨于更全面分析的嘗試[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非經管類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04
一、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第一,具備經濟學素養(yǎng)是適應市場經濟對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市場逐步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經濟現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不管從事何種工作,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經濟信息,從事著一定的經濟活動。因此,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除具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之外,還要樹立科學的市場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處于生產供應鏈上的每個崗位,乃至于生產一線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都必須樹立市場意識、成本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等,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第二,具備經濟學素養(yǎng)是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生活理財的需要。當今社會,除職業(yè)本身對經濟學素養(yǎng)有要求外,每個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打理也離不開經濟學知識。一個人的理財能力如何,直接關乎他的事業(yè)和家庭。如何支配自己的收入,多少用于消費,多少用于儲蓄與投資,如何實現個人財產的保值與增值,合理規(guī)避通貨膨脹,對這一系列問題的解答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素養(yǎng)。
第三,具備經濟學素養(yǎng)是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理性生活的需要。經濟學作為一門在有限資源約束下進行選擇的科學,具備經濟學素養(yǎng)可以讓我們自覺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進行取舍和選擇,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決策,妥善安排個人的生活。經濟學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如何看待婚姻、家庭、職場、人際關系等問題的新視角,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素養(yǎng)有助于看清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本質、正確認識和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因此,專業(yè)教育教學生如何“做事”,人文素質教育教學生如何“做人”,經濟學思維教育則教學生如何“生活”,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二、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
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的不是把經濟學教成充滿術語、模型、圖標和數學的堅不可摧的、望而生畏的理論體系堡壘。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被經濟現象所包圍,經濟學的精髓在于經濟學復雜的理論體系背后所體現出來的一套觀察個人行為和社會現象的思維方式。學習經濟學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對活生生的、日常發(fā)生的現象的解釋來熟悉和理解經濟學家思考問題的方法。具體來說,我們認為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首先,對經濟學思考問題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核心概念的理解力。經濟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大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學基本知識,包括經濟學的學科體系與總體框架、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社會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商品價格形成機理、國民收入的決定、經濟周期理論、國家宏觀調控的工具選擇、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等。
其次,運用所學的分析工具和核心概念分析人類行為和社會現象的能力。經濟學理論是真實世界的經濟學,不是黑板經濟學,因此,經濟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人們利用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經濟學思維方式去理解并解釋周圍世界中的個人行為和社會現象。
再次,將對現象的分析形成經濟學觀點并以口頭和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能力。因此,對現實經濟中熱點、難點現象的加以分析總結,形成個人的經濟學觀點,才能使經濟學基本知識得到真正的理解和運用。
最后,提出在經濟學上有意義的問題的能力。大學學習要實現被動到主動的轉變,要實現學知識到提出問題的轉變。經濟學素養(yǎng)要求從課本導向轉變到問題導向,而關于社會經濟的問題每個有心人都會觀察得到,從觀察到的現象中去發(fā)現問題,建立起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
三、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現狀
為掌握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狀況,本文采用問卷和訪談方式對重慶大學理工科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測試大學生已掌握的經濟學基本知識,了解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第二部分是調查大學生加強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6份,問卷有效率達98%。
經濟學素養(yǎng)很重要,但以上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受調查大學生的經濟學素養(yǎng)情況不容樂觀。在關于經濟人、GDP、通貨膨脹、量化寬松等經濟學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10道題中,答題平均正確率僅有65%,這反映出非經管類大學生在經濟學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學習上確實有所欠缺。令人欣慰的是,部分大學生已經認識到具備經濟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具有加強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積極性。9%的受調查大學生表示自己正在自主學習經濟學知識,瀏覽財經新聞、閱讀較為淺顯的經濟學教科書以及聽取經濟學講座是其獲取經濟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另外,72%的大學生具有進一步學習經濟學的興趣,表示如果有機會,會采取行動,從而提高自身經濟學素養(yǎng)。其中,37%的學生傾向于學習宏觀形勢分析、政策層面的內容;33%的學生希望學習股票、證券等金融知識,10%的學生希望了解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等微觀層面的知識,而對于經濟學基本概念、分析工具等知識介紹的選擇較少(8%);另外還有12%的學生不清楚自己更傾向于何種學習內容。而對于學生喜歡的經濟學通識課授課形式,僅有10%的學生選擇系統化的基本知識講解,57%的學生選擇基本知識講解與專題式案例教學相結合,33%的學生選擇基本知識講解與課題討論相結合。這表明,對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突出應用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利用經濟學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路徑
第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體現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應側重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應用性,把經濟學基本知識的講解與現實經濟動態(tài)結合起來,采取小組討論、案例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利用經濟學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案例―觀察―思考―一般性結論―解釋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教學理念,即從問題出發(fā),為了理解問題而學習知識,在閱讀中進一步去思考問題,學習完理論后回到問題,體會如何將理論作為一種思考問題的工具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此外,培養(yǎng)大學生經濟學素養(yǎng)須注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課堂發(fā)言、課堂展示和寫作等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第二,豐富課外實踐,提高大學生有關經濟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有限的課題教學時間不能促使學生完全吸收和消化所有經濟學基本知識,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經濟學知識。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熱點問題,邀請一些經濟學專家學者開展有關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居民理財投資、社會收入差距、房地產價格調控、人民幣升值、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等的系列學術講座,以提高大學生對現實問題的認識水平。
參考文獻:
摘要:目前證券投資實臉成為金融專業(yè)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形式,筆者認為在當前證券投資實驗中仍存在若干問題,如重視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實驗,忽視證券基本面分析實臉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論文結尾處提出了提高證券投資實驗教學效果的心得和建議。
關健詞:證券投資實驗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專業(yè)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實驗由于其所具有的特點和優(yōu)勢,已成為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形式。通過模擬實驗,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幫助學生增強感性認識,將跨課程的有關知識融會貫通。如組織學生參與某些金融期貨經紀公司聯合媒體舉辦的滬深股指期貨仿真交易大賽和我校金融學院舉辦的炒股大賽,在教學過程中購買模擬交易軟件,通過這些途徑,學生不僅能夠容易了解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一般原理,也能夠掌握相應的具體的證券投資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促進理論知識的吸收和深化。
一、證券投資實驗在金融專業(yè)教學中的重要性
證券投資實驗涉及到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投資學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是對各種理論知識的一種綜合應用,學生如果能在證券投資實驗環(huán)境下接受證券投資理論教育,不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認識和把握相關證券投資實踐,而且也能在實現二者的結合過程中做到相輔相成、互促互進。
證券投資分析包含了多種不同的分析技術,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術等。另一方面,證券投資分析是一門綜合應用的藝術。證券投資分析的目的就是預測證券價格的走勢,即通過對各種影響證券價格因素的分析,來判斷證券價格的變化。但由于影響證券價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證券市場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使得證券投資分析的不確定性增加。這種不確定性要求證券投資分析人員靈活地、綜合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分析技術和手段,來判斷和預測證券價格的走勢。對證券分析技術的主觀理解和運用這些技術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會導致證券投資分析的結果大相徑庭。技術是是掌握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基礎,而綜合應用的藝術則更高一個層次。
二、證券投資實驗在金融專業(yè)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證券投資實驗具有實習性、綜合性、協同交互、時間集中、資源獨享、實驗過程與結果不確定、實驗要求高等特點,合理的實驗教學和實驗管理模式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特點予以確定。
(一)兩種實驗傾向的側重點和考查標準不一樣
目前證券投資實驗有兩種不同的實驗傾向,一種是把實驗的目的放在掌握證券投資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上,通過實驗來完成書本知識向實際操作的轉化,實驗的重點在理解和掌握各種分析技術。另一種則是把實驗的目的放在提高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技巧或者藝術上,即實驗就是通過做模擬操作,給學生一定的虛擬資金,讓其模擬操作,重點在各種技術的綜合應用上。
1.實驗的側重點不一樣。如果實驗的目的在于掌握證券投資的分析技術,則在實驗的設計過程中注重對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論、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實驗的目的在于提高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技巧或者藝術水平,則在實驗設計中要注重對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綜合應用和熟練掌握上,而對證券投資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實驗要求則相應降低。
2.考查的標準不一樣。如果實驗的目的在提高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技巧或者藝術水平上,則實驗結果的考查將會是證券投資分析的最終結果,即模擬投資的結果是底是虧、盈利或者虧損的數額是多少作為評判的標準相反,如果實驗的目的在于要求學生掌握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則實驗結果考察的目標則在于學生對各種分析技術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擬投資的結果并不是考查學生實驗效果或者學生實驗成績好壞的重要標準。
(二)金融專業(yè)和非金融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實驗解決的著重點不同
在非金融專業(y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我發(fā)現將證券投資實驗目的放在提高學生證券投資技巧或者綜合應用上,效果并不好。學生在進行證券投資實驗以前,大多數同學對證券投資的實際操作知之甚少,對證券投資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書本知識上,所以,直接進人模擬投資分析過程,學生大多不能順利地進行實驗,甚至有同學連基本的交易信息都無法看懂,實驗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達到。
對于初次接觸到證券投資的學生來說,很顯然首先需要解決的間題不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綜合應用的藝術問題,而應該是技術問題,即通過證券投資實驗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證券投資分析技術。在證券投資實驗中,實驗的目的主要應該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原理、對基本的證券投資分析技術和方法進行訓練,鞏固和應用各種證券投資理論知識,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證券投資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間題的能力。
(三)分析軟件花樣眾多,學生短時間內無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各種信息
能熟練運用各種證券分析軟件和交易系統,對于對于學生能夠進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過程至關重要,但在實驗過程中往往會忽視該過程,因為在證券投資課程學習中一般不會對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過多的介紹,所以,如果沒有該過程的準備階段,將會使學生在后面的實驗過程中無所適從。
(四)重視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實驗,忽視證券基本面分析實驗
在目前的證券投資實驗中,技術分析往往被學生所推崇,但實驗過程往往也會有問題出現,即對各種技術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種不同的技術分析方法應用規(guī)則繁多,在現實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樣,學生在實驗的時候往往無法進行鑒別和運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實驗工作被忽視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該部分的分析過程比較復雜,收集歷史數據相對比較困難,需要相應的其他統計分析技術才能完成這部分的實驗。但這樣會產生一系列問題第一,實驗不能夠促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基本分析技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處于無事可做的局面。往往會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動盯盤,時間長了就會處于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中第二,忽視該部分的實驗,無助于學生應用各種理論知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不可能學會運用多種不同的統計分析技術。
另外因為證券投資分析涉及宏觀到微觀經濟的各個方面,因此,證券投資分析實驗實際上是對學生對經濟學、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管理學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個綜合應用和考察,這部分實驗的缺失,將使實驗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逐步規(guī)范以及投資者素質的逐步提高,價值投資的理念正在被市場所廣泛接受,而價值投資的理念要求投資者必須進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過基本分析方法來判斷大勢,尋找有投資價值的行業(yè)和個股。如果不對基本面進行分析,僅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來進行投資,如同打牌時不看牌,風險可想而知。
三、提高證券投資實驗教學效果的心得和建議
在金融專業(yè)課程的教授中,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教科書中的理論相呼應,及時進行證券投資實驗。我認為其重點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技術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紹與掌握
針對上文提到的問題,在該階段的實驗過程中,我認為應該首先由實驗教師對投資分析軟件的使用和操作進行講解,對分析軟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標進行講解,主要包括證券投資分析軟件的安裝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讀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進人系統、如何看大勢、大勢的信息組成部分、個股的交易信息的讀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時間由學生自主的操作軟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室的模擬交易軟件,在指導老師的輔導下了解證券交易行情顯示各項指標,對證券交易產生感性認識。
(二)改進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實驗
技術分析實驗的主要目的應該是一要講解要求學生掌握各種主要的分析技術手段的原理,特別是各種分析方法和技術指標的計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種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會明白其變化的原因以及變化的趨勢二是要讓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應用規(guī)則進行實際驗證。該驗證過程對于學生掌握技術分析方法極其重要,因為技術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應用,在證券投資課程中雖然有老師已經講解過,但學生根本沒辦法在短暫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掌握各種不同的規(guī)則,而且各種規(guī)則在實際中的應用效果如何都必須由學生自己去驗證。為了達到以上的目的,必須設計好各種技術分析手段的實驗內容和步驟,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學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讓學生掌握原理的步驟中,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這些內容,在學生對應用規(guī)則進行驗證的時候,每個技術分析方法需要驗證哪些內容,怎么去驗證,都必須有明確的規(guī)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術的實驗作為一個重點
在實驗中進行基本分析的思路應該是,在基本分析技術的實驗過程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宏觀經濟、行業(yè)以及個股資料,然后對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即當前的形勢如何,未來的經濟政策的走勢會怎么樣,哪些行業(yè)值得投資,值得投資的行業(yè)里那些個股又具有投資價值。方法上主要運用歸納、演繹等邏輯分析方法,具體手段上主要運用調查研究、統計分析以及財務評價分析技術等。
參考文獻
[1]王嘉,何海濤.對當前證券投資實驗的幾點思考[J]特區(qū)經濟,2005.(5)
[2]胡嘉將.經濟管理類實驗特點分析[J]實臉室研究與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韓書儉.改革實臉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實臉的興趣[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3)
關鍵詞: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質量;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4-0219-02
《經濟學》注重于對現代市場經濟的系統反映和運行原理闡釋,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在經濟全球化、國際化和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影響下,國內大部分高職學院為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開設了《經濟學》課程,開闊了高職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提高了高職學生對現實經濟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分析能力。不過,在國內高職學院《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由于高職學院大多脫胎于中等專科學校和技工學校,受原教學資源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管理、教材建設、考評和師資培養(yǎng)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使得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遠未達到課程設置的預期目標。新一輪教改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現代高職教育理念為指導,適時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才能順利實現本課程設定的教學目標,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1 影響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原因分析
當前,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方面存在的質量問題,表現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影響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沿襲傳統的課程教學評價標準滯后,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和現實感;考試與學生能力評定相脫離;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
(1)沿襲傳統的課程教學評價標準滯后。原中等??茖W校的傳統課程教學評價標準,一般是從課程學期授課計劃的制定、教案編寫、課堂教學、教學進度、作業(yè)批改、課后輔導等方面提出要求。這種評價標準,比較重視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程序上的完整性,體現的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教科書為依據的課程教學觀,但是卻忽視了“以職業(yè)崗位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為目標”這一根本要求,忽視了對于教師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及其規(guī)范性,或者雖有規(guī)范,卻難以進行具體、有效的檢驗和評價。即使是對于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求都很強的《經濟學》課程教學,教師仍然使用“黑板+粉筆”傳統方法教學,多媒體的使用也只是簡單替代黑板而已,教學過程重知識講解而不注重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很少進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和教學活動拓展。學生上課以記筆記為主,師生互動交流有限而且很容易受到干擾,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保證。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和現實感。經濟學作為探索揭示人類社會經濟生活規(guī)律性的一種知識體系,其理論是社會經濟實踐的理論化、系統化,體現出很強的實用性和現實性。但是在高職學院《經濟學》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現象,教師講西方市場經濟理論過多,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較少。對于理論如何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和經濟規(guī)律,如何有效地指導實踐,可能除了一些經濟學大師以外,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無暇顧及。教學內容滯后于經濟現實,造成與現實世界的隔膜,因而缺乏足夠的實用性和現實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教學實際效果。
(3)考試與學生能力評定相脫離。由于在《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對于“課程應實現哪些職業(yè)能力目標”、“為什么確定這些目標”、“怎樣實現這些目標”等關鍵的要素,缺乏相應的規(guī)定和要求,教學與考試的目的不明確。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體現為: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目前雖然高校教改進展較大,但高職學院的考試仍然過于注重規(guī)范化的筆試。一方面,考試的內容很刻板,即內容圈定在教材范圍內,要求學生背公式,記概念,抄原理。另一方面,考試的評判又十分主觀,對學生的鉆研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缺少培養(yǎng)與考核。這種過時的教學模式,呆板乏味,死氣沉沉,它不管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知識,更不問學生能否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它造就了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嚴重背離本學科的教學目的。
(4)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師資問題也是影響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高職教育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領域內已占半壁江山,但是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無論從數量上還是結構上,都遠遠跟不上規(guī)模發(fā)展的需要。其中,“雙師型”教師和專業(yè)帶頭人是當前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的瓶頸。由于專業(yè)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力量的缺乏,部分高職學院在《經濟學》教學任務的安排上,大多傾向于青年教師擔任主講。而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掌握的基本教育理論知識不夠,積累的教學經驗不足,缺乏過硬的實踐能力,還不完全熟悉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規(guī)律。各種原因,使得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質量問題更為突出。
2 對高職學院《經濟學》教學改革的設想
目前,各個高職學院的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居^點是以崗位培養(yǎng)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因此在《經濟學》教學與考試中,如何培養(yǎng)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何將本學科教學與考試由培養(yǎng)學生記憶知識的數量為重點,轉變?yōu)橐耘囵B(yǎng)學生利用經濟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重點?我們認為,高職學院在《經濟學》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中,應積極改革教學模式,科學確定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考試模式,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訓,形成高職學院自身獨有的教學特色。
(1)積極改革教學模式,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目的是什么?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職業(yè)學院應建立突出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標準,規(guī)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F代教學理論,強調在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思維。然而,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經濟人才,就必須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糾正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精心創(chuàng)造符合所授課程理論、知識特點的情境,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體系的建構。比如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經_濟學基礎、學習能力和專業(yè)背景,并根據所授課程特點及具體章節(jié)內容特點,采用多樣化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鼓勵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技能和培養(yǎng)能力I要把握好課程內容補充吸收相關的內容,提高對理論和實踐知識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力爭做到講課有趣生動,所涉案例內容充分,結合實際生活。過去我們一直圍繞一間教室、一塊黑板、一群學生、一個老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枯燥、乏味。于是許多學生厭倦,逃課、睡覺、看課外書、聽音樂等等,課堂秩序的維持總是要占用授課時間,這
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種現象。
(2)科學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目標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在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認知上要達到的具體標準,包括職業(yè)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督洕鷮W》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應用現代經濟理念,分析解決當前經濟建設存在的各種問題。因此,課程教學內容不能照搬教科書的內容,而要按職業(yè)能力目標的層次和類型進行整合,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才能、開發(fā)學生智力為主軸。在總結、傳承經濟學原理的基礎上,要重點講述當前我國經濟建設遇到的很多實際問題,如;國有企業(yè)及經濟體制改革、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貧富懸殊、環(huán)境污染、能源危機、貿易磨擦等。這些反映中國現實國情的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接觸現實問題,分析現實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正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經濟學》課程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3)合理改革考試模式,適當增強學生的學習壓力。高職學院《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注重考核學生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既要考核學生對于依據教材中所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更要檢測學生動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后一種檢測試題,應占總分的大部分。對于在何時進行考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和實際需要決定。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進程中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自由抒發(fā)見解,作為平時成績;也可以通過期中、期末筆試檢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通過課外布置論文,要求學生以當前經濟熱點問題,結合所學的理論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論文交流,將論文成績計人課程總分。這樣,通過多種方式以考促學,增強學習壓力,提高經濟學教學的質量。
(4)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訓。高職學院《經濟學》課程教學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除了需要加強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專業(yè)知識外,還需要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以突出職業(yè)教育的特點。首先,學??衫眉倨陂_展相關的培訓和函授,同時也應該定期輪流派遣部分教師到其他國家、院校學習。其次,定期組織系、院教學經驗交流會,討論各自的心得,以期共同提高和進步。再次,將在校教師送到企業(yè)中實地學習專業(yè)課程,使授課更加具有針對性,案例不再空洞、泛泛,而是切合專業(yè)。最后,啟動“名師”工程和“訪問工程師”工程,造就一批熟悉行業(yè)企業(yè)最新動態(tài)、把握專業(yè)技術改革方向的專業(yè)帶頭人,培養(yǎng)一批能夠根據行業(yè)企業(yè)崗位群需要開發(fā)課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的骨干教師,鍛煉一批業(yè)務精、技術高、能力強、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打造“多層立體、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經濟學乃致用之學,深深植根于百姓生活之中。按照漢語本意,就是“經邦濟世”、“經國濟民”之經驗總結,它本來就是一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古老學問。
雖然這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但能將其清楚地敘說出來的專家學者卻沒幾個。許多“小師”級的經濟學者,則往往出于某種功利主義或商業(yè)利益考慮,炒作概念,玩弄學術,造成“巫師庸醫(yī)卜卦者,秘方真?zhèn)髀祜w”那樣一種混亂局面。此外,一些不大不小的“中師”級經濟學者,常以“專家”身份自居,以大家似懂非懂,最好是聽不懂的語言講一些故弄玄虛的學說或理論。
相比之下,只有“大師”級的經濟學家,能夠通過自己高超的學術技藝將蒙在所謂“專家”頭上的神秘面紗揭下來,把“真知灼見”語重心長地、通俗易懂地講給讀者聽,使他們聽后總有“恍然大悟”之感,獲得“返璞歸真”的思想體驗。
在中外經濟學領域,都不乏大師級經濟學家。西方經濟學大師級人物,如加里?貝克爾、米爾頓?弗里德曼等,都曾在報刊雜志、電視媒體上做過很多經濟評論,并專門寫作出版諸如《生活中的經濟學》這樣的普及性讀物。
而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張五常等,也是貼近老百姓生活訴說經濟學原理和方法的“行家里手”,都寫作出版過很多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經濟學普及讀物。
百花爭艷的情景雖然令人欣慰,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真正符合大眾口味、具有“心靈雞湯”作用的經濟學科普讀物還是太少,尤其是對今天處于經濟危機下的廣大民眾來講,更需要一本經濟學讀物來給他們解疑答惑。
近年來,《西方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必修的基礎課程。但是,這種基礎性經濟學課程教學普遍存在一個明顯偏誤,那就是:只注重照本宣科地介紹一些有明確結論的現成經濟學原理,而嚴重忽視經濟學方法論的訓練,不注意引導大學生們去直面“火熱”的現實生活。其結果是課程學完了,“考試成績”也不錯,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人沒有能真正掌握最基本的經濟學思想方法,更不用說學會用經濟學家的頭腦和眼光去思考、觀察和分析問題了。
這顯然是一種遺憾。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羅格?A,阿諾德教授著的《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書,則與其他經濟學大眾讀物迥然不同。翻看一下目錄和章節(jié),再隨機讀幾段文字,你就會發(fā)現:這本書原來不是“寫”出來的,而是面對面向讀者“說”出來的。實際上,這確實是一本“講”出來的經濟學故事集。從頭至尾,阿諾德教授都像在課堂上一樣,面對著你侃侃而談,將有關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結合生活中的小故事娓娓道來。作為讀者,讀著這種以第一人稱寫成的口語化文字,你會覺得面前仿佛坐著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在跟你聊天,你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漫游在有著深厚生活底蘊的知識殿堂中,領悟著一個個經濟學基本概念、精髓理念和思想方法。
【關鍵詞】啟發(fā)式教學;教學方法;經濟學
經濟學是個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由于經濟學這門學科理論性較強,在學習中還需要大量的數學公式、圖形以及經濟學專業(yè)術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抽象枯燥,難以掌握。教學過程往往是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學生只是對經濟學中的概念名詞、數理模型、理論觀點有一定的記憶和認識,很難利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若干現象和問題給予正確的分析和理解。為了克服這些現象,強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筆者認為教學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注重師生互動交流,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啟發(fā)式教學
啟發(fā)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和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實際,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出發(fā),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引導學生按科學的方法去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思想。根據教學目的、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將其優(yōu)化組合和靈活運用,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二、啟發(fā)式教學法在經濟學教學中的內涵
在經濟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式教學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現為: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積極性的有機結合。如果老師一味的講,一味的教,學生很快就會被機械的灌輸成輸入程序的機器人一樣,不會思考,不會應用,不會舉一反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知識,從而發(fā)揮潛能,培養(yǎng)能力。
首先,興趣的啟發(fā)。興趣的力量是很大的,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很大的動力和積極性投入到經濟學的學習中。在一開始接觸經濟學理論時要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變好奇為興趣。在學習中,在學生遇到障礙與困難,甚至挫折時,更需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發(fā)掘學習中的新問題,興趣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引導。
其次,想象力的啟發(fā)。在經濟學教學中,只有通過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有意識地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從經濟假設到抽象化的數學模型,需要思維加工過程,為此要讓學生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理解那些抽象的經濟學模型。
最后,實踐能力的啟發(fā)。啟發(fā)式教學把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它突出了思維過程,展現了思維策略。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緷治龊蛯嶋H操控的能力。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了解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歷史進程,掌握數量分析方法,把握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
三、啟發(fā)式教學在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經濟學教學中,啟發(fā)式教學法的實施需要教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轉變長期形成的繼承性的教育思想,樹立創(chuàng)造性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大量的案例、討論和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結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案例教學法。經濟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案例,其組織方式也多種多樣。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目標選擇相應的案例類型,然后選擇適宜的方式進行案例教學。在案例的選擇上既可以選擇現實經濟學案例,也可以選擇實驗經濟學案例。當然,在應用現實經濟學案例時可盡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學習效用論時,可引入小品“吃面條”來形象生動地介紹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另外,我們也可以采用實驗經濟學案例來驗證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論術語和動態(tài)的邏輯推導等知識。
其次,運用提問法。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問法是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相互對話,使學生鞏固舊知識、獲得新知識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經常表現為課堂提問方式。教學中要善于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課堂講授時間有限,但課外時間無窮。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地去學習經濟理論,理解經濟現象,有效建立起經濟理論和實際經濟問題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有進一步學習的沖動。
在課堂上,要經常性地布置探索性問題,如最近經濟運行的情況怎樣,目前金融危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水平等等。通過這些思索性的問題建立起經濟理論和實際經濟問題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利用更多課外時間去查閱相關資料,研究相關問題,進一步促進對經濟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最關鍵的也是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還有,采用分組比賽法。分組比賽法是指把學生門分成幾個小組,老師設置問題,看看哪個小組討論得出的答案最完美的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來認識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例如,在講需求的變動和需求量的變動時,課本上有一道題目,題目中列出了4種影響需求的因素,讓學生判斷每一種因素是影響了需求的變動還是需求量的變動。那么學生6人一組,進行比賽,看看最后那個小組做的做好,進行一個排名。這樣的小組成員之間就會很積極的湊在一起討論,大家都不喜歡落后,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又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理解了兩種變動的不同,加深了理解。
四、啟發(fā)式教學法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將啟發(fā)式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對于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用經濟學這樣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來認識和理解生活中的重要現象和重大問題,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但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客觀上也需要一個不斷探索、反思、總結的過程,尤其需要主講教師在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的過 程中,不斷增強成為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社會責任感,提高教學質量。在經濟學教學中引用啟發(fā)式教學要注意幾個問題。
1.因材施教,結合學生實際,合理設計和安排課程考核工作。在啟發(fā)互動式教學的課程考核中,要求學生做到:熟記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模型;熟悉和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運用基本原理說明和分析生活中的重要現象和重大問題。
2.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特點和需求。啟發(fā)式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還要深入了解學生,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針對學生個性差異、智力差異的實際,重視并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
3.創(chuàng)建開放式學習環(huán)境 ,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啟發(fā)式教學法強調的是一種主動探究性的學習和尋求真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為學生建構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以足夠空間,允許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按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參考文獻:
[1]蔡秀玲,鄧春寧.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