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特殊教育的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新的學科,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2003年通過召開全國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教育部準備用幾年的時間在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縮小和普通中小學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差距,逐步實現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彌補殘疾學生的生理缺陷,努力實現特殊教育跨越式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和教育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作為一門新的課程,走進了特殊教育學校的課堂。但由于殘障學生的特殊性,在特殊教育學校中如何開展信息技術的教學,需要我們認真去探討和實踐。筆者在特殊教育學校工作了四年,通過親身經歷和對寧夏幾所特殊教育學校的考察,了解到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現將存在的問題例舉如下:
(一)信息技術裝備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
由于經費的嚴重不足,加上學校的重視力度不夠,這兩所聾校信息技術裝備嚴重不足,都存在“有硬件沒軟件”、“有電腦沒網絡”,即使教師按正常課時上課,但是配套設施的不足導致很多內容沒法講,即使講了,但沒有實踐和檢驗,對于技術性和實踐性如此強的信息技術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課程開設不規范,課堂教學很隨意
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夠系統,是執教教師自己規定的,使教師想上什么內容就上什么內容,隨意性很大。信息技術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性質和意義認識不夠,僅僅為了完成上級要求的教學計劃而開設的一門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形式單調,缺乏新意
在教學中,執教教師只是用講授法將課堂所涉及的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一些操作內容也只是一邊講述,一邊在黑板上板書。教學內容基本只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以及練習指法,沒有涉及制表繪圖、影視播放、游戲、網上沖浪等教學內容。
(四)教師信息技術綜合能力不高
現在擔任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大都屬半路出家,其計算機綜合技能并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多屬自己在工作中積累而成。所以在教學中體現出教師信息技術綜合技能不是很高。
二、原因的分析
通過自己親身感受和一些教師提供的材料,筆者認為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對課程的認可度不高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也才短短的幾年時間,其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非常淺薄。現在在普通學校都將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主要課程來教學,而在特殊教育學校,課程實施者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完全沒有落實,認為該課程的開設與否根本不重要。
(二)對教師職業定位不清
一些教師身兼數職,既是主課任課教師,也是信息技術的代課教師,甚至還是學校機房計算機維修員和網絡管理員。事務繁多,就導致他們沒有時間去鉆研自己的信息技術專長,在領導眼中,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去哪里“服務”,對他們的在學校中的職業定位十分模糊。
三、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課程的認可度
不論是從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從目前的特教工作及教學改革來看,信息技術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它能開發殘障學生的智力,提高殘障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能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課程,課程管理者與實施者要重新定位信息技術課程。
(二)開發正規的教材
目前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材要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讓殘疾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激發殘疾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他們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與協調,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安排選用信息技術教材,抓好新教材的推廣和使用。
(三)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措施
第一,規范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首先,特殊教育學校的課程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課程要開足課時。例如,每周一個班最少要開兩節課時的課程,并且最好能連堂上兩節課,對學生的掌握和鞏固知識,或開展課堂討論等有很大的幫助。“開足”不是體現在課表上的,而是真正落實到每一節的課堂教學之中。其次,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改變以往的講授教學法,要借助多媒體突出演示講解法與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中獲取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并能在學習中塑造殘障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確立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地位。學校必須確立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地位,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地展現其自身社會價值的平臺,使他們成為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主力軍”,而不是身兼數職的“服務者”。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從而促進學校該課程教育教學的發展。
第三,學校要加大對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視力度,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讓他們得到在工作中能夠再學習或者再培訓的機會,以便提高他們信息技術的綜合技能。在適當條件下,學校應大力引進一些具備高學歷,高水平的信息技術教師隊伍。這樣,才可以確保該課程在未來教育教學中能夠進步的發展。
四、結論
總之,在特殊教育學校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只要根據殘障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信息技術課程的特征,以基礎知識教學為主,強化應用能力的培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加強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的整合,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并形成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從而實現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促進特殊教育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貴州省遵義市 特殊幼兒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017-02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特殊幼兒是特殊教育的最早對象,雖然特殊幼兒與普通幼兒相比存在特殊性,但關注特殊幼兒教育,對在“起跑線”上特殊幼兒的后期發展、對教育本身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可見,這個特殊群體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筆者從貴州省教育廳召開的全省特殊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獲悉,今年開始啟動特殊教育三年(2014年~2016年)提升計劃。意在以此推進省內特殊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大力推進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與力度,切實保障特殊孩子享有和普通孩子同樣受教育的權利,由此可見貴州省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對此,把在貴州省內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都比較有代表性的遵義市作為一個參考點,通過對貴州省遵義市特殊幼兒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在具體查找與分析后可進一步探究出貴州省在特殊幼兒教育方面已有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現在整個貴州省各個地區的特殊教育都已得到重視,在國家重視和經濟的幫助下,特殊學校對特殊教育所需的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投入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總體還是存在師資力量缺乏、人們對特殊教育認識不清、學校教育方法不當、特殊幼兒入學擇校難、過于依賴家庭教育等問題。據此有的放矢地尋找最有效的解決對策,謀求貴州省特殊幼兒教育長期的發展之道是當務之急,所以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 大力培養特殊師資力量
特殊幼兒教育的師資力量一直達不到要求,總體呈現求大于供,而且是非常缺乏之態。
各種特殊幼兒學校、特殊幼兒班級的開創,規模的擴大,定能解決多數特殊幼兒入學難的問題。學校有了,為了擴充師資力量,大量的幼兒教師被培養,但只是普通幼兒教師的增多是不能滿足全部教學需要的,因為特殊幼兒需要更有耐心、有專業知識、有特殊技巧的教師來陪伴和幫助他們。所以,加大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培養非常有必要,師范學校重視特殊教育專業,從而培養出更多專業化的特殊教師以滿足特殊教育的需要是解決特殊教師師資短缺的根本之道。此外,還有一些特殊幼兒存在于普通班級中,所以普通幼兒教師也不能置身事外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通過專業的培訓具備一些特殊教育的知識、技能。這需要幼兒教師與學校共同努力來完成。
二 教育方法的轉變
教師是在校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對學生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所以如果教師有正確和適合的教育方法,對特殊幼兒的后期效益也不可限量。比如關注特殊幼兒的因材施教,用心去發現、挖掘幼兒各種特殊潛能的力度;教師要意識到特殊幼兒雖然有不同的特殊之處,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或不能培養出優點(過人之處)。要增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增加心靈的安慰與輔導。教師要清楚多數特殊幼兒內心深處都有自卑感和壓抑感無處訴說與表達,雖然他們還是小孩,但也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從特殊幼兒的年齡出發,考慮對其最實用的東西,基礎生活技能的教學不可少,可能有些人認為這些在家里父母都可以教會,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父母對孩子都會比較溺愛更不要說是特殊幼兒了,大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代勞”。在學校教師有組織、有紀律地教幼兒如何去正確發音能更清楚說話或用口語、手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愛惜糧食,吃飯不能浪費;自己想要拿東西在能力允許的前提下要求和鼓勵特殊幼兒自己去做,通過這些簡單的行動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學校是一個莊重而嚴肅的地方,是獲取知識的殿堂,但不代表學校里的課程非要以語文、數學等常見學科為主,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一些傳統的課程對特殊幼兒沒有實際意義,所以適當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針對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才能產生有用的效果,讓幼兒獲得改變,從而真正地幫助幼兒,充分體現出教育的作用。
三 增加特殊教育的宣傳力度
人們對特殊幼兒、特殊教育的認識不到位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社會上每一個人對特殊教育的認識,直接影響他們對特殊教育的看法,可以利用傳媒力量,甚至人口相傳的方式,加強特殊教育的有益宣傳,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特殊教育的開展會帶來什么?具有怎樣的重大意義?改變人們對它的錯誤看法與想法。這樣使一般人可能自覺產生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去幫助他們。特別是在學校,由于學習人群的年齡層次不同,所以社會上有許多不同形式和類型的學校機構,如公辦、私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但不管是在什么樣的學校實施特殊教育的宣傳都可收到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效果,因為任何一間普通的學校都有可能接收特殊學生,在校的學生、教師、學生的家長了解特殊教育后可以改變他們對特殊孩子的一些不正確的想法,無形中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獲得許多支持與幫助。大學生是經過幾年學習就要選擇工作崗位的龐大人群,通過大力宣傳、開展特殊教育專題講座、舉行特殊教育公益活動、發起親身特教體驗活動等來讓他們切身體會特殊教育存在的意義,也為后期特殊教育師資力量的壯大積累下更多的基礎
四 增加特殊幼兒學校建設
學校是接收學生的地方,學校直接影響接收學生的多少,對特殊幼兒也如此。現在國家對學前教育事業大力地擴大規模,為更多的幼兒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因此各地區的學前教育學校(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在迅速地增加。鼓勵民辦教育機構發展,結合國家政策與民間資金而共同為學前教育帶來更大的成就、更廣的前景、更深的影響,使更多幼兒獲得進入學校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在這樣的學前教育發展趨勢下,提出并帶動“特殊學前教育”隨之開展,無疑是最佳時機。當然,就如做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般,特殊幼兒教育需要在各方面共同配合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進行。國家的政策支持、當地政府部門的關心、有心民間企業家的資金幫助等,大力在各地區發展特殊幼兒教育事業,把特殊幼兒作為特殊中的特殊來看待,針對當地實際狀況增設“特殊幼兒園”,使特殊幼兒園就如特殊學校一樣更具系統性、針對性、專業性等特點,擁有這樣的環境對特殊幼兒的發展非常有利。
但特殊幼兒園的開設到目前基本上還沒實現。把特殊幼兒作為特殊中的普通來看待,現在許多省市都會設立專門的特殊學校,可不是每個特殊學校里都包括學前教育,所以在特殊學校內增加特殊學前教育這個年級,對解決特殊幼兒入學問題無疑是另一個辦法。把特殊幼兒作為普通中的特殊來看待,和諧社會的今天,許多人倡導以回歸主流這一方式來完成對特殊幼兒實施最早期教育的使命,把特殊幼兒放在普通學校進入普通班級學習,多與普通幼兒接觸交流,幫助特殊幼兒進步,這是讓特殊幼兒接受教育進入學校的最常用方法。有了這樣的幾種學校,特殊幼兒上學就多了選擇性。特殊幼兒擇校難一直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根據幼兒自身特殊的類型不同、情況不同來選擇適合的學校無疑是最好的;輕度障礙的幼兒多可選擇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其他情況比較嚴重的幼兒可選擇進入有針對性的特殊學校。此外,同步對落后地區的特殊教育進行有力扶持,家庭困難者給予補助,使特殊幼兒在受教育上的公平待遇等方面得到加強。
五 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融合
家長對特殊教育的價值認識不清,沒有真正地認識到特殊幼兒教育具有的意義與作用,從而沒有想到用正規的教育幫助這些特殊幼兒。
每一個擁有特殊幼兒的家庭都會為孩子犯愁,有的在想孩子的現在怎么辦?有的在想孩子的將來怎么辦?所以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現在著想,選擇將特殊幼兒放在家中,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以便實施全方位的保護與教育。這種過度依賴家庭的保護與教育對孩子真的好嗎?父母可保護他們一時,但無法陪伴一世。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考慮特殊幼兒自身的特殊性,父母更應全面和長遠地思考問題,讓孩子接受正規的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不管是在特殊學校還是普通學校,它們都具有健全的教育系統、專業教師及合適的環境,能讓特殊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學會交流、學會面對,學會一些在家中學不到的,家長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其實想問題的方法很多,那些有諸多顧慮而沒有把特殊幼兒送入學校的父母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多了一群人來幫助自己,學校的正規教育下再加上家庭的輔助教育。父母應多去了解特殊教育、多去學習特殊教育的方法,知道需要什么、避免什么;多和有經驗的教師溝通交流,知道什么是重心,及時了解幼兒在校情況,對學校沒有很好調節的問題,父母在家中應做補充教育與疏導。在家庭與學校雙方的共同配合下,融合教育,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這時候的學生特別需要父母為他們精心導航。然而,現實卻是:農村初中學生的不少家長,要么外出打工,讓孩子在家留守;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到底該怎么管教自己的孩子。這就導致這些學生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孤獨、乖僻、心理失衡、放任自流、輟學厭學、欺瞞師長等。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是因為農村初中學生的家長缺少科學的家庭教育的指導。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如“頂嘴”“自私”“外出逃學”“極端行為”等。長此以往,這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未來國家人才的競爭和人口素質的提高,無疑是一個不可低估的不利因素。
因此,除了要特別有針對性地疏導這些“特殊家庭”的學生,我們還很有必要根據“家庭教育薄弱,嚴重影響教育效果”這一特殊現象,針對他們的家長,進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努力尋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的有效途徑,切實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從根本上幫助這些“特殊家庭”當中的“特殊學生”。
二、相關策略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與教師應該是同樣重要的教育者,是為了共同教育好孩子而結成的教育聯盟。只是教師受過專門教育,比家長多一些工作經驗。教師應該從平等合作的角度出發,平等地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一)指導家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家長素質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質的好壞,文化科技知識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質的健康程度等。
1.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家長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對事業、家庭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社會上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講究文明禮貌,樂于助人,等等。
2.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識水平
在當今時代,文化科技日益發達,知識不斷更新,即使高學歷的人如不繼續學習,也會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家長努力學習,不僅可以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可為孩子做出愛學習的好榜樣。
3.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緒、意志、興趣等個性特征,以及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自我調節能力等。家長的情緒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直接作用。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就是這個道理。家長特別應具備堅韌的毅力,遇到困難敢于碰硬,善于動腦去解決,不達目的不罷休,給孩子樹立榜樣——因為現在學生最欠缺的不是智力,而是毅力。
(二)讓家長明白孩子的成長比成才重要
前面分析現狀時,我們看到,不少家長自己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因此他們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夠考上高中以至大學。可是,這種美好的愿望在現實生活中不是那么容易實現。
家長不能只是一味憑自己的主觀臆想,希望孩子能夠彌補過去自己沒有讀多少書的遺憾,應根據孩子的本身條件、目前的文化水平,為他們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應適中,特別是應該切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過高、過低的目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三)指導家長密切配合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在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礎,無論在時間、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優勢,是其他兩種教育替代不了的。
我們也特意提醒家長以及其他監護人關注這個問題。從最終反饋來看,那些能夠密切配合學校工作的家長,他們的孩子發展都不錯;那些沒有配合學校工作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問題就比較多,如上網、進游戲機室、打臺球、打架斗毆等。特別是前面提到的“離異家庭”以及“留守學生”,因為缺少得力的監管,相比較而言,更容易出問題。
(四)指導家長合理進行批評懲罰
1.批評時不能歧視和侮辱孩子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不要帶侮辱性地謾罵,如“你這個豬頭”“你這個傻瓜”等。要知道,我們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改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為了自己出氣。過分的辱罵容易使孩子產生對抗情緒,影響教育的效果。
2.批評時要注意態度真誠
真誠的態度比一味的指責有效得多,有利于孩子接受批評,改正錯誤。如“這次考試失敗你找過自己的原因嗎?”因為孩子會覺得,家長是因為關心他而批評他,而不會認為家長是拿罵他來出氣。
3.批評時要簡明,抓住要害
如批評孩子愛看電視而做作業隨便敷衍了事時,不要牽扯到不尊重父母等上面去,不要一直嘮叨。否則既不利于此次錯誤行為的糾正,又容易使孩子產生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
4.批評要考慮場合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注重自己的自尊心,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孩子。這樣,很容易使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五)指導家長真正讀懂自己的孩子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家庭的聯系削弱”,所以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問題。父母更要了解孩子,要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喜歡什么;了解他們平時愛和誰玩耍,玩些什么;周末喜歡什么樣的游戲活動,等等。發現孩子的“秘密”,是父母教育孩子基礎。難以想象,一個連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的家長能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另外,家庭教育指導的對象是家長,特別是那些常年在外的“留守學生”的家長,教師不能夠像教育學生那么方便,幾乎可以隨時把他們叫(召集)到身邊來指導。這就注定了這種家庭教育指導不可能是系統的,只能是零碎、散亂的,更多的只能是“亡羊補牢”式的后補狀態。
關鍵詞: 民辦特殊教育 教師在職培訓 現狀 對策
1.引言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特殊教育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了以一定數量的特教學校為骨干,以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和特殊兒童在普通班級隨班就讀為主體的特殊教育格局[1]。但是,從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歷史可知,民辦特殊教育對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民辦特殊教育是我國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狀況。這些年隨著我國特殊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特殊教育需求的增加,民辦特殊教育也得到迅速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楊團等人對北京市民辦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現狀的調查研究證明,民辦特殊教育已成為公辦特殊教育的有力補充,為滿足特殊兒童的教育需求作出了貢獻[2]。然而,楊團等人的調研也反映出我國民辦特殊教育在教育質量方面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因此,如何通過提高民辦特殊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民辦特殊教育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提高民辦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民辦特殊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作為教師隊伍建設戰的重要途徑,其發展現狀、應對策略值得研討。
2.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現狀
我通過對現有研究文獻的搜索、查閱發現,現有研究中針對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的研究較少,幾乎無人問津。但是,從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存在的數量、分布區域和發展趨勢看,開展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的相關研究刻不容緩。
現有研究和新聞報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的整體現狀不容樂觀。
2.1監管體制不明確,缺乏培訓平臺。
由于我國相關管理體系、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或缺失,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存在較為嚴重的“身份認同”問題,即機構自身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歸屬于哪一個政府部門管理,從而出現了不同的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在教育、殘聯、民政、工商等部門“多頭登記、多頭管理”的現象[3]。由于“多頭登記、多頭管理”,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在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行業規劃、行業指導和行業規范。
因此,受上述因素的影響,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也相應地陷入了缺乏有效監管體制的困局。監管體制的缺失必然導致培訓平臺的喪失,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也就呈現出由各機構各自為政、各顯神通的混亂局面。因而,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喪失了監管體制層面的保障。
2.2資源匱乏,缺乏有效支持。
首先,對于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而言,其運營經費來源主要有服務收費、項目支持、政府補貼、慈善捐款等。但對于絕大多數中小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而言,服務收費仍然是該機構的根本經濟來源。而中小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又恰恰是我國民辦特殊教育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在特殊教育高教育成本這一客觀事實面前,大多數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很難在經費上保障教師的在職培訓。這一現狀使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陷入缺乏有效經濟支持的困局。
其次,民辦特殊教育機構,特別是中小型機構,由于其以服務收費為主的運營特性,勢必迫使機構在人員配置上追求人力資本的最小化,即每個崗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很難有富足的教師可供抽離出來參加培訓,特別是參加一些日程較長的集中式培訓。然而,這種日程較長的集中式培訓又恰恰是教師需要的,也是能實際解決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培訓。
再次,民辦特殊教育機構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的客觀現狀,也使機構負責人在教師培訓方面有所顧忌,不敢或不太愿意在教師的在職培訓方面投入太多。因此,這一尷尬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辦特殊教育教育教師在職培訓工作的開展。
第四,特殊教育專業資源匱乏和分布不均,嚴重影響了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對特殊教育專業資源的獲取。我國現有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師資力量實屬有限,遠不能滿足其在職培訓的需求,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并且培訓平臺更多地建立在一些設有特殊教育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中,而且上述資源多屬公辦特殊教育資源或主要面向公辦特殊教育單位,民辦特殊教育機構較難共享上述資源。
最后,由于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與公辦特殊教育單位間相對隔離,且民辦特殊教育機構與機構之間大多處于相對孤立的狀態,彼此間缺乏溝通與合作,嚴重阻礙了民辦特教機構及時、暢通、有效地獲取特殊教育專業資源,進而限制了有限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2.3培訓模式單一,缺乏系統性、持續性。
在大多民辦特教機構中,特別是中小型民辦特教機構,其教師的在職培訓基本以機構內部自我培訓的校本培訓模式為主,其基本的操作模式是:機構管理者或教學主管人員根據機構服務模式、教學要求、教師原有業務水平等具體情況,對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其培訓方式主要以經驗分享、個案討論、專題講解為主。該培訓模式帶有濃厚的“師徒傳授制”色彩,其培訓目的功利性較強;培訓內容極易缺乏系統性、持續性;培訓質量基本取決于培訓人員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素質;培訓時間隨機性較大,缺乏有效的監管保障。
相對校本培訓,民辦特教教師校外培訓形式主要以短期專題講座或報告為主。一方面,講座或報告式的培訓模式往往會因為受信息來源不暢、時間不匹配、教學任務緊、崗位人員有限等因素的影響,較難滿足民辦特教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另一方面,專題講座或報告式的培訓模式均具有信息量大、知識面寬,重理論(觀念)輕操作技能等特點,必然要求聽眾具備一定的基礎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該模式對于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特別是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新教師來說,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必然受限。因而,該培訓模式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4學習動機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由于我國民辦特教機構在教師薪酬方面較多遵循“按崗取酬,按勞分配”的薪酬原則,因此民辦特教教師往往受制于薪資壓力,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完成教學任務中,無心顧及專業學習或培訓。機構在運營中迫于經費、成本等壓力,較難在經費和制度上保障參加培訓的教師的薪酬不受影響,即教師不會因為參加培訓又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減少工資。另外,除薪資外,大多數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均較難在職務、職稱等方面滿足教師個人發展方面的需求,所以教師參與在職培訓的積極性不足。
此外,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受經費、教師流失、資源匱乏等因素困擾,機構在建立和完善教師專業成長激勵機制方面也極易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
3.開展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的對策
3.1明確監管責任,完善監管體制。
教育、民政、殘聯等政府部門應加強聯系與合作,明確民辦特殊教育機構的監管責任,完善監管體制,出臺相應的監管細則,有利于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平臺的建立。加大財政對民辦特殊教育機構的投入與支持,更多地向社會購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我國特殊教育事業。
3.2構建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合理格局。
我國教師在職培訓的模式主要有:短期非學歷培訓、長期函授學歷培訓、校本培訓模式等[4]。因此,結合我國民辦特教教師在職培訓現狀和特點,以及綜合分析影響民辦特教教師在職培訓的主要因素,勢必要求我們形成以校本培訓為主,輔之以短期非學歷培訓、長期函授學歷培訓等校外培訓的民辦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格局。
3.3加強校本培訓,建立、完善校本培訓機制。
師資培訓的水平直接關系到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師資培訓的水平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相關政策和舉措、培訓目標、內容,以及師資培訓機構本身的水平等多種因素[5]。對于民辦特殊教育機構而言,師資培訓水平直接影響其教育教學質量,教育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該機構的生存和發展。校本培訓以特殊學校為基本單位,可以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既不受規定課程教材的束縛,又能避免理論脫離實際的弊端,不受地域和時空限制,是一種經濟、實效、靈活的教師在職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水平,應該成為特教教師在職培訓的主要模式之一。[6]所以加強校本培訓,建立、完善校本培訓機制關乎我國民辦特殊教育機構的生存和發展。
3.3.1建立、完善校本培訓機制是加強校本培訓的措施保障。機制的建立首先是平臺的建立,綜合民辦特教機構運營和管理特點,搭建以下校本培訓平臺。
3.3.1.1教研活動。每周開展教研活動,將教研活動作為每周例行性事務,并將其建立校本培訓的核心平臺。借助該平臺,以個案討論、教學重難點剖析、教學心得分享為線索開展研討式學習,學以致用,提高教師在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3.1.2專題學習日。每月抽出一定的時間開展專題學習,在培訓時間上提供更充分的保障。專題學習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組織教師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如:針對教育診斷與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ABA、TECCH、PECS、感覺統合訓練、語言治療、音樂治療等專業知識、技能開展專題學習。
3.3.1.3自主學習。引導教師擬訂專業成長計劃,并主動為其提供必需的學習資料和信息,鼓勵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從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角度提高教師學習積極性。
3.3.2制度的確立與落實是校本培訓機制的動力所在。制度的確立即校本培訓要求的具體化,從管理條例的層面對校本培訓進行引導,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約束性與積極性。如以自編教師培訓手冊為契機和載體,明確教師培訓目標、要求、內容,以及實施方式,規范校本培訓的實施。
3.4豐富校外培訓模式,構建支持網絡。
校外培訓是提高民辦特教教師在職培訓水平,豐富培訓內容,促進同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共享社會資源,獲取專業支持的主要渠道。
3.4.1加強溝通與交流,促進資源共享。
由于國內特教資源的有限性,因此資源共享,資源利用最大化勢必成為獲取專業支持的必然趨勢。各省市或地區的民辦特教機構必須敞開大門,加強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如:在進行教師在職培訓時,可對各自的優勢資源進行組合或共同承辦專題培訓,互利共享,共同促進教師在職培訓水平的提高。這種溝通與交流不應局限在民辦特教機構之間,還應拓展至民辦與公辦校之間。民辦特殊教育機構應主動與公辦特殊教育學校或相關部門建立聯系,以爭取獲得更大的資源支持,從而實現在不增加運營成本的基礎上獲取更多的師資培訓資源的目的,進而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機構間的溝通與交流需要一個有效的平臺作保障,所以各省市或地區成立相應的民辦特教協會(社團)組織極有必要。該組織的建立不僅是促進機構間溝通、交流、資源共享的平臺,而且在加強行業的監督管理,促進行業規范化,擴大社會影響力,獲取社會支持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4.2高等特教院校擴大辦學職能。
近些年全國各省市多所高校相繼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高等特教院校資源在不斷豐富和擴大,但大多數高校的重點在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上,即特殊教育教師的職前教育,而較少有高校將其特教資源向在職特教教師開放或傾斜,從而使得特教教師的繼續教育基本按普教教師的模式和軌跡走,進而出現特教教師的繼續教育基本都是接受普教的繼續教育的情況。民辦特教教師的在職培訓情況就更為糟糕,不僅缺乏短期培訓的機會和資源,而且沒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渠道,特別是特教相關專業的繼續教學。
因此,各地高等特教院校應將特教教師培訓納入自身的教育體系,充分發揮自身的辦學優勢,組織教師編寫培訓教材,因地制宜,積極開展特教教師的在職培訓[7]。積極開展成教或函授等繼續教育,利用周末或寒暑假,開展短期非學歷培訓,滿足特殊教育教師在職教育需求。
公辦的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平臺在組織開展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時,應主動將民辦特殊教育教師納入培訓對象,擴大培訓受眾面。
3.4.3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培訓模式。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手段和模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眾多文字、圖片及音響資料得到了有效的保存,積累了海量的珍貴的原始資料,如一些知名專家的專題講座,工作營的培訓教材等,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這些資源常被入庫封存,其價值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這實屬嚴重的資源浪費。因此,一方面,相關單位有責任和義務將其進行整理并共享,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另一方面,民辦特殊教育機構應主動與這樣的單位進行合作,承擔相應工作,使相關資源得到及時的共享,這對特教教師在職培訓來說是一種經濟實效的培訓方式。
參考文獻:
[1]樸永馨主編.特殊教育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369.
[2][3]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J].民辦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發展狀況報告.學習與實踐,2007,(05):127-136.
[4]陳小飲,申仁洪.試論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
[5]戴光英.西部特殊教育師資培訓探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4,(11).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特殊學生;體育教育
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教育手段,它擔當著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品質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學校當中,體育教育不僅有上訴重任,還對特殊學生的身體康復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特殊體育教育專家PaulJansma把特殊體育教育定義為:“特殊體育教育是體育教育的一個特殊領域,是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所提供的發展計劃,主要包括適應性體育、矯正性體育和發展性體育三個部分。”[1]通過廣泛的學校體育教育,不僅可以增強特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改善特殊學生的健康狀況,更可以培養他們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改變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豐富他們的生活。但是現階段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相對不足;教材參差不齊;教育指導性不強;課堂形式僵化;課堂內容單一和體育教育受重視程度較低等一些值得我們研究思考與改進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育中存在問題
1.體育教育受重視程度較低。在中國當前的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課程發展程度往往被有關部門、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于體育課程的認識程度影響。雖然特殊教育學校一般都會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但是出于安全、衛生和普通小學體育課程發展認知等方面的考慮,特殊學校體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相對不足。很多體育教師只能掌握自身在體育領域所學到的知識,并未有過關于特殊學生體育教育教學甚至是特殊學生障礙的基本學習。這也使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不能真正了解教學需求,落實教育教學目標。由于許多教育策略相對于特殊學生不相適應,從而導致對于特殊學生的教育在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上顯得更加復雜。
3.課程標準教材不完善,學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由于在目前我國的特殊教育體系當中并沒有形成完善的課程與教材體系,各級特殊教育學校在進行體育教育時多數采取直接借鑒部分發展較完善的學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發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進行學校內的體育教學。這便導致在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材的選用上,存在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就算有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技能,教學往往缺乏指導性。
4.課堂形式僵化,課堂內容單一。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日常體育教育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教學目標單一,從而使得教師無法針對每一個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師要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已經制定好的課程設置要求,教師在課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學生學會課堂內容,從而導致其在課堂教育模式的選擇上僵化、單一。加之體育成績的評定和體育學習的評價隨意性大[2],教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所以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育目標很難使學生真正實現。
二、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課程教育現狀存在問題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受重視程度不高的原因。一些地方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認識并不充分,無法將特殊體育和普通體育區別開來。美國學者張加貝曾從服務的對象、課堂教學多層化、教學方法的個別化、教學要求的適應性和學科的融合性五個方面對特殊教育的本質加以詮釋,從而將特殊體育與普通體育區分開來[3]。我國的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將特殊體育與普通體育相區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學校體育教育進行的,加之體育教學工作從學生安全和學校衛生等方面相對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學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風險,以及我國并未建立有參考性的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標準,所以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視,甚至會人為地縮減其教育教學時間。
2.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相對不足的原因。在當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專業或是其他相關專業的課程規劃中,很少會有關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的學習安排,導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或是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無法學到專業的體育知識。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學校只能選取體育專業的教師進行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甚至不設置專職的體育教師,以兼職教師代替專職教師。
3.課程標準教材不完善,學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我國以往的體育教育存在一些諸如教學觀念滯后、教學大綱對于教學內容安排過細等問題。這些問題,隨著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標教材的不完善,導致各級特殊教育學校間的體育教學課程目標設置存在較大不同,所選用的教材不盡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相對于普通學校學生來說,在接受學校教育時,由于個體間障礙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個別化教育訓練安排。
4.課堂形式僵化,課堂內容單一。雖然在特殊教育學校中都普遍設置了體育課程,由于相對于班級中的特殊學生人數較多和個體間障礙差別較大,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在實踐中對于特殊學生的體育課程目標的設置不能符合部分學生甚至絕大部分特殊學生的自身發育水平,因此常常導致教師在進行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時只追求完成任務而忽視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雖然一些特殊教育學校就本校特殊學生個別化教育訓練有編寫個別化教育訓練方案(IEP),但是由于學校教師專業知識技能缺乏和家校聯系不足,導致其編寫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學校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度。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場地及設施設備。如王龍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學校的規模都比較小,場地緊張,所以教育主管部門要使特殊教育學校達到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學校可以正常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的待遇,實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熱情和工作質量的有償獎勵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建立健全對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監管體系,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
2.加大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訓力度。培養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首先要從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學生開始,完善其課程安排,合理增加與特殊學生體育教育有關的課程。其次應該努力完善體育教師針對特殊學生教育方法的培訓體系,可以運用相關會議、進修班和訪問學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針對特殊學生的教育方法培訓上的長效機制,使教師的培訓不間斷,從而實現教師專業化。
3.建立健全教材編寫體系。國家應該針對所有特殊教育學校中就讀的特殊學生的障礙類型來編寫完善的體育教育的相關教材,區別對待特殊學生,促進教材可以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各級特殊教育學校應該依據國家編寫的相關教材,針對本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可執行的個別化教育訓練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將優秀地區、優秀學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級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推薦,促進各地的教育模式進行融合。
4.促進體育教學形式多元化。在以往的體育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普遍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度,但是班級授課制度對于特殊學生存在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可以嘗試改變原本的班級授課制度,嘗試設立開放式教學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中。
作者:張桂鑫 張慧瀅 單位:普寧市特殊教育學校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Rudjuinbull,(方俊明,譯).今日學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洪邦輝.貴州特殊教育學校的現狀與發展研究策略:[碩士學位論文].貴州:貴州師范大學,2009.
關鍵詞:特殊教育;教職人員;方法策略
引言:特殊教育中的職業教育對于特殊教育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由于身體上的不方便可能不能像正常的學生一樣上學學習,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身體素質發展可能受限因此需要老師帶著同學來進行適當的訓練,可能有些同學因為身體方面的缺陷而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如正常的學生,因此心理可能也會可能不像其他學校的同學陽光,因此需要特殊教育的職業老師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讓學生敞開心扉,為學生未來良好的發展打基礎,通過合理的特殊教育讓身體有缺陷的學生積極的迎接學習的生活,和其他同學和睦相處。
一、特殊教育的現狀
1.特殊教育的教職人員不足
我國的教育領域殊教職人員的不足不利于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很多老師覺得特殊教育這個工作崗位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技巧和學生進行相處,那些身體有缺陷的學生可能性格古怪,如果聾啞的學生更需要老師和學生進行有技巧的溝通,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從事當前的特殊教育工作,這樣特殊教育領域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從而讓特殊教育的學生得不到充分的教育,這樣學生的教育工作不到位,就會導致一系列的惡性循環,心理問題嚴重,身體有缺陷,這些學生可能會更加自卑,覺得不如別人,這樣的教育現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身體有缺陷的學生來講不利于他們以后就業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
2.特殊教職人員較少,由許多其他老師代課
很多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比較少,因此需要從其他學校安排老師過來進行教學,而其他學校的考試習慣了他們原來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自己一個人主導課堂,把整節課都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老師的出發點可能是比較好的,為了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想把自己頭腦里的知識都讓他們學會,整個課堂都被他們主導著,可是他們沒有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身體有缺陷的同學可能不能很好的對老師講述的內容加以理解,另外如果一節課四十分鐘都讓他們集中精力去聽課是比較困難的,再加上老師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互動較少,學生學習積極性會更低。許多聾啞學生還有失明的學生更不能很好的上課,不是專業的特殊職業教育的老師也不會手語等特殊教育方法,因此,小學生上課思想神游,講臺下的小動作是傳統語文課堂中常見的問題,甚至有的聾啞學生自暴自棄放棄學習。所以,解決特殊教育領域老師的短缺問題迫在眉睫,更需要在崗的特殊教育的老師創新課堂的教學方法激發身體有缺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敞開心扉積極的去學習,和同學良好相處。下面就是促進特殊教育發展的具體方法策略:
二、促進特殊教育發展的方法策略
1.增加對特殊教育的師資力量
傳統的教育方法對于特殊教育領域的學生來講不受用,而特殊教育領域的老師又比較缺乏因此需要國家對特殊領域教師數量的增加,這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政策進行獎勵,讓特殊教育領域的工作人員增多,讓很多老師愿意從事這份工作,另一方面國家應該讓教育領域對于特殊教育的設備配備齊全,增加對于特殊教育領域的教師職業培訓工作,讓老師擁有更多的和身體有缺陷的學生相處的方法,讓老師有更多的好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讓聾啞學生,失明學生或者身體有其他缺陷的學生能夠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當中,也能夠和正常的學生一樣獲得良好的發展,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能夠像其他正常學生一樣進入工作崗位。
1.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多媒體應用到課堂中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些老師習慣應用的教學方法,他們只想著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但是他們整節課整節課的講不利于他們掌握知識,但是對于身體有缺陷的學生應該進行適當的課堂創新,針對身體有缺陷的不同同學的狀況進行課堂教學,如果班級里失明的學生比較多,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然后學生感受學習的美好,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節課時老師可以把這節課的內容用多媒體按段落播放出來,需要老師重復多播放幾次,因為他們看不到課文的內容,老師需要耐心對待他們,直到老師提問學生他們可以自己回答出來老師提的問題,然后失聰的同學看著課本,老師讓他們朗讀出來,失明的同學聽著他們讀的內容,老師就要作為中間協商者讓失聰的同學和失明的同學之間進行積極配合,然后失明的同學聽著失聰的朗讀發現他的錯誤并且指出來。要注意的是這個同學朗讀完成以后其他失聰同學也要有順序的指出他讀音不對的地方,這樣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到了課堂中,上課的積極性更加高了,他們的自卑感也會降低,而且還可以巧妙的把不同缺陷的同學積極讓他們進行配合全班同學一起合作,老師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老師積極的利用多媒體不僅減輕了專職教師的任務量,還讓同學學習到了知識。
2.利用游戲方法,激發學生上課的欲望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可能上課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因此作為特殊教育的職業老師就要想方設法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讓身體有缺陷的學生能夠和正常的學生一樣學習,如老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激發學生,讓不同身體缺陷的學生互補,老師可以玩猜字的游戲,如對失明的學生老師可以讓失聰的學生讀出文字,然后讓失明的學生去解釋這個字的意思,然后老師作為法官進行判斷,對這兩個學生進行評論。另外,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去識字讓失明和失聰的學生相互配合,通過師生的配合讓學生敞開心扉積極配合,學習好知識把身體缺陷進行客服,還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讓身體有缺陷的學生能夠和其他正常的學生一樣積極發展,為以后就業打好基礎,促進自身全面的發展。
總之,國家應該積極重視對于特殊教育領域的建設,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把身體有缺陷的學生的心扉敞開,學生積極交往。但是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就需要老師及時發現特殊教育領域現在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通過老師和學校的共同努力讓特殊教育的發展蒸蒸日上,讓老師和學生能夠和睦相處,讓身體有缺陷的學生勇敢放開自我,積極發展。
參考文獻:
[1]譚麗清.體育人文社會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2015
[2]周曉林.語義激活中語音的有限作用. 見:彭聃齡主編. 漢語認知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7. 159-195
[3]崔耀.心理語言學.見:朱瀅主編.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400~431
[4]趙志榮.體育人文社會學河南大學河南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2014
[關鍵詞]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普通幼兒園;學前融合教育
有特殊需要兒童是“那些身體素質或學習能力或高或低,其水平與常模之間的差異程度使得他們需要接受個別化的特殊教育計劃的兒童”[1] 。2014年1月8日,教育部聯合其他部門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中,把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作為工作重點,提出“各地要將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納入當地學前教育發展規劃,列入國家學前教育重大項目。支持普通幼兒園創造條件接收殘疾兒童。支持特殊教育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增設附屬幼兒園(學前教育部)”等一系列措施。”[2]學前融合教育是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0~6歲學前兒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發展的同伴一起接受學前教育機構的保育和教育。學前融合教育日益成為全球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領域所關注的新思潮和新觀念。我國學前融合教育事業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與英美等發展國家相比起步較晚。除上海、北京、江蘇等發達城市和省份已經開始探索學前融合教育外,其他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緩慢。目前幼兒園中的某些輕度障礙幼兒未能得到社會和幼兒園的特別關注和有效幫助。
一、特殊需要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的數量在增加,但總體比例較低、在園生存狀況不佳
目前,國內上海和江蘇等地學前融合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有學者對江蘇省、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的部分幼兒園和幼兒教師進行調查,發現這些省市的大部分幼兒園招收一定數量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大部分幼兒教育工作者都在自己班級里遇到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李偉亞通過對浙江省10個不同地區的普通幼兒園調查發現,當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主要包括兩類。一類為有發展缺陷的幼兒。其中,弱智幼兒比例較高,其次為注意缺陷和多動障礙和自閉癥譜系障礙幼兒。另一類為有發展缺陷可能的幼兒。包括認知能力缺陷幼兒、出現攻擊性或破壞等情緒行為問題幼兒以及對周圍的人和活動無興趣的幼兒。[3] 王婷婷對江蘇省70所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問卷調查發現,特殊需要兒童在普通幼兒園接受教育的比例很低,目前大部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被拒絕在普通幼兒園門外。60.4%的普通幼兒園對于特殊需要幼兒是拒絕接納的態度。[4]今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安置在幼兒園的數量將會持續性上升。但是,已在普通幼兒園的特殊兒童各項活動的參與度不大,為其提供的支持系統缺失,生存狀態也不容樂觀。
二、幼兒園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
提供的支持系統缺失
1.行政、經費支持不足,園所領導重視不夠
學前融合教育的落實需要經費的支持,由于學前教育資源有限,絕大部分幼兒園班額較大,如果接納特殊兒童就要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班級教師在工資待遇上有所提高,而且相關的設施、課程、培訓都要具有針對性,勢必給園所帶來額外的負擔。由于學前融合教育相關政策法規缺失,也沒有提供相關的經費支持,受行政扶持力度、園領導融合觀念以及家長等方面的影響,絕大部分的幼兒園會拒絕接納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
2.幼兒教師融合教育知識與技能缺乏
學前融合教育的實施需要教育工作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需要教育工作者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根據我國幼兒教育的現狀,對學前特殊兒童進行學前融合教育應從小班幼兒就開始的。目前,全國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中并沒有開設特殊教育方面的相關課程,致使我國缺乏具有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普通幼兒教師。[5]由于對學前融合教育了解不足,很多學前教育畢業生工作后對所在班中的特殊兒童無能為力,對學前特殊兒童采用的干預方法也不當,絕大部分幼兒教師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采取忽視、忽略的態度。有些情緒行為的兒童和正常兒童在一起經常影響教學秩序、增加教師的工作負擔。
3.資源與環境支持不足
一方面,社會支持支持不足以及幼兒家長在內的社會大眾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的關注和接納態度影響。而大陸地區的支持性沒有體系,不成組織。普通幼兒家長自身融合理念及獲得優質教育服務的限制,會拒絕幼兒所在幼兒園接收特殊兒童。而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家長希望特殊兒童能夠解除正常的人際交往環境,又會擔心幼兒園能否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平等教育資源、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另一方面,幼兒園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提供的設備有限。由于與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有關的器材、評估工具和教育教材緊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很難在普通幼兒園中接受普通教育,對幼兒園的各項活動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不高。
三、普通幼兒園安置特殊兒童的可行路徑
1.提高政府對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事業的重視
一是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盡管國內相關政策法規,例如《殘疾人教育條例》中提到通過普通幼兒園等幼兒教育機構開展學前融合教育。[6] 2013年3月21日,《幼兒園工作規程(修訂稿)》(征求意見稿)中,增加了“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入園,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予以照顧”等規定內容。[7]但是具體的可操作和強制性的法律法規還沒有提出。一方面,國家應該成立特殊教育咨詢會,研制特殊教育法規、建立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提供特殊教育服務措施等。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轄區內的幼兒園管理工作。因此學前融合教育事業的發展,除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下達外,主要受制于地方政府對當地學前融合教育事業的建設規劃力度。當地政府應制定學前融合教育發展規劃目標,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
二是加大學前特殊教育的經費投入。我國特殊教育經費投入較低,沒有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所以應該加大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其中學前融合教育經費要占一定比重,而且要重點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偏遠地區的經費投入力度。
2.加強地方學前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培訓
一是大力培養學前融合教育領域人才。當前師范類院校,尤其是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應加入特殊教育專業課程。比如加入特殊教育導論、個別化教育、特殊溝通技能、感覺統合訓練等課程,使未來的幼兒教師在職前就初步樹立一定的融合教育理念和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方法。這將使學前融合教育更容易成為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理想。例如,作者所在的黑龍江省綏化學院在2007年開設特殊教育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兩個專業依托現有資源,在課程設置上凸顯學前融合教育,利用師資和各專業課程優勢: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師教授特殊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幼兒舞蹈、兒童美術技巧等教學內容;學前教育專業也設置特殊兒童選修方向,開設特殊教育概論、隨班就讀教育、感覺統合教育、自閉癥兒童心里與教育、行為矯正等課程。學生畢業后,既能夠在特教機構從事特殊兒童教育又能夠在普通幼兒園中開展融合教育。
二是建立特教中心和師資培訓中心,做好職后培訓。利用地方高校資源,根據所在地區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可以分批、分類、分級進行融合教育培訓。綏化學院在2013年暑期開展了“黑龍江省特殊兒童隨班就讀骨干教師培訓班”。來自黑龍江省13個地市的特殊教育一線工作者和中小學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此次培訓開展了特殊兒童教育診斷評估的實用方法、感覺統合訓練、行為矯正技術等課程內容。還邀請臺灣師范大學林寶貴教授、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張寧生教授、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張文京教授開展系列特教專題講座。今后,特教師資培訓中心有賴于借助行政力量發揮地方引領作用,將培訓對象擴大到幼教系統。
3.建立資源與支持系統
一是建立家、園、校、社會等機構為一體的專業團隊。幼兒園接收特殊兒童必須建立特殊兒童教育的支持系統,獲得園外專業支持,實現普特結合、醫教結合、家園(社區)結合,切實得到系統的、持續的支持與援助。[8] 首先,如果當地高校有特殊教育專業的話,可以聘請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和學生到幼兒園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進行診斷、評估和干預。綏化學院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定期為機構教師義務授課。特殊教育專業學生開展義工活動,為特殊兒童進行個別化訓練,效果顯著。其次,普通幼兒園應采取普通教師與特殊教師聯合授課的團隊教學模式。特殊教育機構相關專業人員可以定期進入幼兒園,給予普通幼兒園融合教育切實的支持。幼兒園與特殊教育機構合作,開展科研實踐活動,集體研討本園學前特殊兒童具體問題。再次,幼兒園與醫療機構建立互動網絡。[9]一是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將特殊兒童的基本信息共享;二是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醫療服務。
二是建立資源教室。資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學校或特殊教育學校建立的集課程、教材、專業圖書以及學具、教具、康復器材和輔助技術于一體的專用教室。[10]幼兒園建立資源教室后,首先邀請專家為幼兒園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進行診斷和評估;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和行為矯正方案。資源教室在幼兒園建立還需要專業團隊及家長等相關人員的合作。
參考文獻
[1]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譯.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導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42-43.
[2]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EB/OL].,(2014-1-22)[ 2014-3-15].
[3]李偉亞.普通幼兒園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在園生存現狀[J].學前教育研究,2011,(12):34-40.
[4]王婷婷,李宏偉.江蘇省普通幼兒園學前特殊教育現狀與分析[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 2012,(2):8-11.
[5]吳淑美.學前融合班教學理念篇[M].臺北:心理出版社,1998.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61號.《殘疾人教育條例》[EB/OL].(1994-8-23)[2014-3-
[15].
[8]張丹丹,孫鈉.成都市幼兒園融合教育現狀調查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12):114-118.
特殊教育教師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執行者,對特殊教育工作的質量有直接影響。2014年,我國特殊教育相關多個部門經過協商,聯合頒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其中,重點提出,“必須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1]這代表著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的問題已經上升至國家層面,即意味著此問題不但重要而且急迫。
所以,必須立即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并制定相應對策,以便提升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的水平,解決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一、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一)特殊教育教師數量不足
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要區別于一般的教師,其必須要有專門的技能應對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為此,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必須是專業教師。但是,我國殘疾人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國內殘疾人學生的數量在逐漸上升,專業殘疾人學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規模明顯增大。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并沒有同步大幅度增長,特殊教育教師素質現狀不容樂觀。截止到2002年,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比例為1:1257,這是一個嚴重失衡的比例,說明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嚴重不足,特殊教育教師存在巨大的培養缺口。[2]這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是一個巨大障礙。
(二)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總體水平一般
根據特殊教育相關研究部門的調查,截止到2005年,我國特殊教育在職教師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合計比例大約為21%,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為53%,剩下的教師為高中甚至以下學歷。從學歷層次的比例看,其合格率有了較大的提升。但仍然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教師學歷在高中之下,這說明在我國現有特殊教育教師的隊伍中至少四分之一的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特殊教育培養,他們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都會存在不足。而且,即使是學歷合格的教師,和優秀的特殊教育教師之間也有一定的距離。
這些距離需要用實踐去逐漸拉近,而入職后的培訓可以幫助教師快速積累經驗,完成合格教師向優秀教師的轉化,可是,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入職后的培訓非常少,每年只有極少數的教師可以接受在職培訓。就業前的培訓不足和入職后的培訓缺少,導致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總體水平長時間原地踏步,難以提升。
(三)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效能感不強
社會對特殊教育教師認識上的誤會導致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效能感相對較低下。在社會上很多人眼中,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多是因為能力不足才會無奈選擇這個行業。他們多會用一種異樣或者輕視的眼光來看待特殊教育教師。天長日久,這些教師內心經過長時間壓抑,心理會產生一定的陰影,這將會影響特殊教育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產生排斥,逐漸難以認同。長時間不能從工作中獲取成就感,不能從工作中獲得勞動的快樂將會導致教師對其工作喪失熱情,進而影響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四)特殊教育教師的教育研究力不強
當前,特殊教育教師中很少有人對學科教學內容和其專業化發展進行專門研究。大多數教師都認為,作為一名特殊教育教師,其教學任務只是按照課標的要求展開課程教學。而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任務,和自己并沒有關系,不是自己職責分內之事。在此種認知的引導下,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很少人進行科學研究。其科研能力的薄弱限制了其教學能力的提升,也阻礙了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進步。
二、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研究起步較晚
相對于國外對特殊教育教師的研究,國內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3]至今,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僅僅三十年左右時間,研究內容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對此問題的研究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比如,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的內涵有了初步的統一意見,而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研究還不夠全面,制定的解決對策有所偏頗。在短時間內很難真正解決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二)我國在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培訓力度不夠
當前,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培訓力度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截止到2012年,國內只有39所學校設置有特殊教育碩士研究生專業,其中有9所院校設置有博士培養點。這些學校每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總數不過幾百人,博士研究生畢業人數更少。[4]這代表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學歷培養嚴重不足。同時,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的非學歷培訓也存在嚴重不足。大多數院校特殊教育的教師都缺少,教師的教學任務都比較繁重,大部分教師都沒有時間參加職業培訓。到2013年年底,我國每年只有4%特殊教育教師可以參加非學歷培訓。因此,無論是學歷培訓還是非學歷培訓,其培訓力度都顯不足。
(三)缺乏專業的心理輔導
特殊教育教師所面對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殘疾。他們的學習能力和一般學生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不但接受新知識速度慢,有的學生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存在抵觸情緒;有的學生存在心理陰影;甚至有的學生一個學期也學不會一個字,想要教出成績非常困難,讓教師看不到希望。而且,社會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認知也存在誤差,他們多數認為只有能力不足的人才會從事特殊教育教學。
這就決定了教師想要從事特殊教育教學,必須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對學生有更好的耐心,對家長和社會上各類人員對自己的誤解能以平常心面對。這都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必須要有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對之進行開解和引導。而我國大多數特殊教育教師并不能享受到這種待遇,多數學校都沒有專門的心理輔導人員配置。[5]特殊教育教師缺乏必要的心理輔導。
(四)特殊教育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受到多方面條件的影響,我國多數特殊教育教師都沒有科研意識。在有的教師看來,自己只是一名教師,自己的任務是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對于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問題,和自己無關;也有部分教師認為,完成教學任務已經讓自己精疲力竭了,感覺自己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進行科學研究;也有的教師會認為自己不具備科學研究的條件,或者看別的同事也不進行科學研究,所以自己也不需要進行科研等。總之,教師總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難以激發科學研究的意識。
三、提升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對策
(一)加大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的研究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包含很多概念,也存在很多問題,而且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問題還會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不是一兩個人、一兩天就能解決的,這需要眾多教育界的專家和一線教師長時間的研究與實踐。
特別是教育界的專家,要加大對此問題的研究,以便整理出系統的理論為特殊教育教師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指導,為他們教學活動的進行指明方向,最大限度地減少各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走彎路的可能,為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保駕護航。
(二)增加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的比例
合理安排特殊教育教師的培訓,可以有效提升現任教師的專業化水準。(1)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結合在一起。學歷培訓可以為特殊教育教師提供相對專業、系統的特教知識,而非學歷培訓,可以幫助教師迅速提升教學能力,改善課堂教學的效果,兩種培訓形式相結合,取長補短,可以明顯地提升特殊教師專業化的水平;(2)積極地展開網絡培訓覆蓋。
利用網絡平臺對教師進行培訓,可以使不同地區的特殊教育教師可以建立連接,相互交流經驗;(3)建立科學的教師培訓評估制度。必須從參加培訓的教師數量、培訓的課時以及教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多方面對特殊教師培訓進行評估,以便為特殊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提供保障。
(三)加強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干預
鑒于當前社會對特殊教師的認知情況以及特殊教育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必須加強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干預,對他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密切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對于社會的有色眼光,要幫助他們學會正確面對;對于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要幫助他們用正常的心態去面對,為其提供正面的解決途徑;[6]理解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讓他們的心理問題消失在萌芽階段,不至于影響教師的日常教學和心理健康。
(四)激發特殊教育教師的科研意識
目前,我國在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方面的研究力度并不大,特別是一線教師,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的人數更少。[7]所以,動員廣大教師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加強理論和實踐的鏈接,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轉化,成為穩固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基礎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8]學校應為多采購一些登載有特殊教育前沿理論的書籍和雜志等提供適當的經費保障,讓教師可以在教學之余多吸收這方面的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提升自身知識的高度。此外,對于做出研究成果的教師,學校要額外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可以有效增加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動力。同時,學校還要從精神層面給特殊教育教師給予激勵,讓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成就感,如在職位晉升的時候,給予政策偏斜等。
關鍵詞:特殊教育 信息化 信息基礎建設 信息技術 教育普及
隨著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網絡多媒體教學給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也給教學改革,建立更為良好的教學環境提供了無限的機遇。單純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育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且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模式的多樣性若能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夠加大課堂信息量,可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化復雜思維為簡單的思維,化立體思維為平面思維。并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樂于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面對這股信息化浪潮,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們最應該考慮的就是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特殊教育信息化。而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特殊教育信息化必須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那就是:信息基礎建設、專用設備開發使用建設、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技術教育普及。
一、信息基礎建設
信息基礎建設,是信息化的保證。不僅包括校園網建設還應該包括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教育教學管理系統、遠程交流網絡建設等等。而現在我們特殊教育的普遍情況就是由于資金不足或對信息化的認知等種種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都有多媒體教室,少量特殊教育學校建有計算機教室和校園局域網,極少數學校有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至于教育教學管理系統、遠程交流網絡建設更是極少數中的少數。因此,我們現行特殊教育信息基礎建設的現狀就是基礎極其薄弱,不管是從對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認知上還是對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資金投入上都急需進一步提高。
二、專用設備開發使用建設
專用設備建設,是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特色。根據不同程度、不同情況障礙的特殊兒童要使用不同的康復設備,只有專用設備的充分利用才能真正體現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信息化與普通教育信息化的區別。這里所提出的專用設備不僅包含硬件設備同時也包含對特殊兒童康復管理、康復訓練等專用軟件建設。但是由于特殊教育面對畢竟是少數群體,及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資金不足等種種原因,特殊教育專用設備的專業化、市場化情況不是很理想,導致了目前我國企業界對特殊教育重視不夠的現狀,就決定了特殊教育學校既是專用設備的使用者還要兼任專用設備的開發者。而要改善這種狀況,就要求國家進一步提高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大對特殊教育的資金投入,使絕大多數特殊教育學校能夠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專業設備的開發和采購上去,從而推進特殊教育信息化專業設備的專業化、市場化,使我國企業界看到這塊市場的商機,才能使學校擺脫現在這種既是使用者還是開發者的現狀,使學校能夠專心教育教學,不再兼任其他職業,從而大大縮短我國特殊教育信息化的過程。
三、信息資源建設
信息資源建設,是開展信息化的關鍵。如果只有硬件,教師教育教學沒有可用的資源(數字的、模擬的),那么再貴、再先進的硬件只能束之高閣,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就如同我們現在特殊教育學校的現狀,大多數特殊教育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的多媒體教室成了一種擺設,只有在應付檢查和教師做課的時候才用。究其深層原因是什么?就是特殊教育信息資源嚴重不足。其實作為一名一線教學教師,誰不知道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誰不愿意在教學中更多、更好地應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從而使自己的教學事半功倍。但現在的狀況是真正適用于特殊教育的信息資源嚴重匱乏,即使有少量成系統、成規模的特殊教育信息資源,但學校又沒有資金去購為己用,這樣就使有能力開發特殊教育信息資源的企業無法收回投入成本從而不愿意涉足這個領域,進而形成一個連鎖反應的惡性循環。而沒有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應用的特殊教育信息資源,又怎么談得上在一線教學中的特殊教育信息化。
而且特殊教育的信息資源建設還應有別于普通教育的信息資源建設,還應充分考慮特殊教育學生的生理缺陷和生理特點。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由于其先天或后天的缺陷(如耳聾、智障、失明等),他們注意力容易分散,記憶時間短,自控能力差,就需要靠視覺、聽覺等其他感官的補償。在信息資源建設中的一味地追求形式多樣化,追求多媒體的引入,追求表現的新穎、動感等效果。把聲音、圖像、動畫一起搬到屏幕上。不考慮學生實際,不但達不到教學效果,還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如針對智障學生開發的信息資源就應盡量少用不必要的“花絮”、“點綴”,以免干擾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而針對聾生開發的信息資源就可以適當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聲音因素,從而節約開發成本。總而言之,特殊教育信息化需要的信息資源是根據學生實際缺陷和教學需要,為學生“量身定做”信息資源。
四、信息技術教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