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個人知識管理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人知識管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個人知識管理方法

        第1篇: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1通過調研,了解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應用現狀

        1.1對自身知識結構(涉及專業知識結構、大學生生活所需知識等)的了解和管理方面根據受調查者對自身知識結構的了解情況(圖1),大部分同學對于自身的知識結構了解程度不高,對自身的知識結構并沒有清楚的認知。對個人知識管理了解情況(圖2),在受調查同學中有良好的個人知識管理習慣的同學僅占7.98%,由此可見,在受調查同學中大部分學生對自身知識結構的情況以及對個人知識管理不甚了解。

        1.2對知識的獲取和記錄整理方面在本次的調查中從傳統紙質文獻、圖書館數字文化資源、網絡上各種信息資源、教師授課、學術報告、講座等7分方面調查了信息、知識的獲取頻率(表1)。在這7個方式中從網絡等信息資源、平日人際交流中獲取的信息最多占了40%以上的比率;圖書館數字文化資源、傳統紙質文獻、教師日常授課相對則頻率較低,占20%左右;可見在知識獲取途徑上分化較大。從記錄、整理知識的情況來看(圖3和圖4),大部分同學記錄信息后都不會定時整理,有部分同學甚至從不整理,由此看來,大學生對知識的整理缺乏良好的習慣。

        1.3知識的分析篩選方面根據對知識的分析情況的調查顯示(圖5和圖6),受調查同學在對信息進行篩選時60%以上的會結合自身的知識判斷信息的真偽,并要求知識的時效性、權威性。超過90%的同學得到信息時會對信息進行分析梳理。可見在對知識的分析篩選方面同學們都有良好的分析整合習慣。

        1.4對知識的運用分享方面在受調查同學中通過QQ、MSN等聊天工具和博客、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進行知識交流、分享的占65%以上(圖7),可見通過網絡進行知識交流、分享是大部分同學的首選,而網絡也是信息流動量最大的平臺。調查情況(圖8)顯示,在網絡中接觸的大量信息并轉化為知識后運用到實踐中的頻率卻不高,由此可見信息的有效使用率偏低,這也跟同學們如何運用知識的能力缺失有關。對以上數據的分析,我們得出的大致結果是:大學生對自身的知識架構了解不夠,缺乏知識管理;對知識獲取與整理缺乏養成良好習慣;對于知識的篩選分析要求低,知識的運用的程度也不高。通過調研,我們也還發現國內一些一本高校,在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推廣方面也有很大欠缺。在訪談過程中,經過我們的引導講解,同學們都有對個人知識管理強烈的認知與需求。迫切希望學院有對個人知識管理學習這方面的途徑。

        2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策略探討

        大學生如何認知個人知識管理以及對知識管理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與應用模式,是我們本文的重點。基于以上調研分析,我們就上述問題得出我們的一些結論:首先應普及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學習意識。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對知識管理還是第一次聽說,特別是大多數理工科生與多數除管理學科內的文科生。所以如何對個人知識管理的理念進行普及與推廣是我們面臨的首要解決問題。普及與推廣方式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講座、報告、網絡課堂、建立QQ個人知識管理群等。普及推廣過程中,我們應注重相關案例的講解,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個人知識管理對個人學習生活所帶來的具大益處。我們還清楚地認識到,個人知識管理在高校普及與推廣是否取得成效,也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只有得到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持,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個人知識管理的氛圍,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普及與推廣才會取得成功。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應用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與應用模式應該有別于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知識管理,就當前高校大學生所處環境與特點我們應該制訂出一套符合自身的知識管理策略與模式。我們的認識是: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是指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工具建立自身的知識體系并不斷完善,是對知識進行收集、消化吸收和創新的過程,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策略其實質是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含計算機軟件、網絡、通信工具等)實現如何學習知識、存儲知識、共享知識、使用知識的一系列方法的總和。在大學學習的四年過程中,學習的知識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如何避免知識混亂、知識拓展、信息過量等問題,我們的實踐是在充分了解自身的信息需求后,首先應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信息需求涉及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知識、學習目標等諸多方面。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是進行知識管理的平臺,是個人知識管理得以實現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使知識從無序變得有序,并可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梳理,滿足自身的信息需求。對于剛剛接觸個人知識管理的大學生,我們可以通過運用個人知識管理軟件來實現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的創建。個人知識管理軟件,我們首推MicrosoftofficeOneNote2010,OneNote2010雖然只是一種數字筆記本,但它同樣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收集功能以及信息存儲、共享、協同工作、文件管理等功能。通過OneNote2010,我們可以很容易建立起我們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實現對知識的收集、分類、存儲、共享、鏈接、協同等,并隨時寫下自己的學習心得,為實現知識的再利用、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石。對于OneNote2010的運用,我們認為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優勢:它屬于Microsoftoffice中的一員,而Microsoftoffice早已成為大學生公共基礎課《計算機應用基礎》的主要內容。雖然OneNote2010還沒有被列入大綱范圍,但上《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老師只要稍加引導,同學們是能夠較為容易地掌握OneNote2010的入門功能。為實現個人知識管理的良好運用打下堅實基礎。

        創建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只是實現了知識管理的開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的應用,屬于信息資源管理的層面,要實現更高、更全面的個人知識管理應用,涉及的方面還有許多。如:知識的搜索方法、知識的評估方法、知識的分類方法、組織知識的方法、知識的表達方法、知識分析方法等諸多應用。在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應用中,我們應依托更多的工具軟件進行輔助補充,如:搜索引擎、Wiki、Blog、QQ群、論壇,甚至是一些更專業的個人知識管理信息系統以及軟件。通過這些工具軟件的輔助,我們才能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找到更多適合自身的個人知識管理方法,并從中受益。我們始終認為,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是一個長期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堅持和意志力以及老師們的悉心引導。只有長期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個人知識管理應用,才能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管理體系,并獲得一定的成效。

        調研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在高校開展個人知識管理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個人知識管理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交叉性,比如很多文科專業的學生還很難區分數據、信息、知識的關系以及對信息系統的實踐又欠缺一定的深度;大多數理工科生又對信息管理學知識欠缺一定的認知,比如對知識如何分類、篩選而煩惱。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應用。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想也不是難事。比如把個人知識管理作為一門素質選修課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推廣。我們始終認為,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應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3結束語

        第2篇: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中圖分類號:G623.31

        1.0概念

        PKM即 “個人知識管理”,是英文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縮寫。它指的是個人在日常活動中所進行的收集、分類、儲存、查尋、檢索和共享知識的一系列活動(Grundspenkis 2007) 以及這些活動如何幫助改進這個人的工作 (Wright 2005)。 它所反映的觀念是,知識工作者越來越需要為他們個人的成長和學習負責(Smedley 2009),它的出現是因為專業知識工作人員越來越需要為自己的發展和學習負責。相對于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知識管理,個人知識管理代表了一種自下而上的知識管理方法(Pollard 2008)。人們對這個概念的定義不同。國內學者孔德超(2003)認為個人知識管理包含三層含義:其一,對個人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管理;其二,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新知識,吸取和借鑒別人的經驗、優點和長處,彌補自身思維和知識缺陷,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及長期以來形成的觀點和思想,再加上別人的思想精華,去偽存真,激發創新出新知識。 美國的密西根大學Paul A.Dorsey(2009)教授把他寬泛地定義為:既有邏輯概念層面又有實際操作層面的一套解決問題的技巧與方法。

        本文采用的定義為:它一般指個人通過工具建立知識體系并不斷完善,進行知識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創新的過程,

        2.0背景

        知識是指通過學習、實踐或探索所獲得的認識、判斷或技能。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的途徑,它是利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 由此可見,它最初主要應用于企業管理和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管理逐漸應用于其他領域,個人知識管理也隨之出現。個人知識管理是一種新的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將個人擁有的各種資料、隨手可得的信息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最終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過對個人知識的管理,人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信息素養,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為實現個人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學習過程中內容的龐雜性可想而知。要想在學習過程中把詞匯、短語、語法、基本句式、特殊句式等等各種碎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吸收納入新的知識,以利于知識的復習、鞏固、運用和提高,個人知識管理是一個簡單高效的工具和優越的學習機制。

        3.0應用

        3.1 原則

        簡單有效原則。個人知識管理應該遵循易操作、具體、可檢索、可修整的原則。個人知識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其服務于學校。如果管理本身的過程過于繁雜,占用了相當的學習時間,只能是適得其反。或者只適用于專業人士,難以掌握,那么之歌模式就難以在大范圍內推廣,就是失敗的。因此,英語學習中的個人知識管理必須簡便易于操作,具有可普及性。同時個人知識管理要具有可檢索性,才能服務于學習。可修正性是說它的動態性。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個人知識管理的知識內容可進行階段性更新。這會在下面的部分進一步闡述。

        3.2 工具

        Bruce Marsland曾經寫了一本有關教學方法的書Lessons from Nothing,翻譯成漢語為?無輔助教學?。作者在前言中明確說明這本書是為辦學條件有限的發展中國家的英語教師編寫的。我在這里選取工具的原因有三個:首要原因也是條件。盡管我們國家正逐步實施規范化辦學,辦學條件也不斷改善,但各地以及各個學校的辦學條件不一。即使同樣的學校,同一個班的學生,家庭情況也不一樣。為使得這個模式更具普及性,所選取的工具一定要簡單。二是不容易分散精力,三是方便。有電腦和網絡固然方便簡單,但是基于現實的狀況,個人知識管理首要遵循的是簡單、容易操作的原則,所選取的管理工具要便宜,使所用的英語學習者都用能力擁有。圖1中是筆者推薦的幾種活頁夾,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一件即可。此外英語學習者還要平時使用的活頁紙。

        圖1

        3.3 模式

        本文中的個人知識管理 “軟件” 更確切的說是一本動態的筆記本,是自己編寫的動態詞典、語法書、作文集錦等。從字面上看,似乎這是個龐雜的工程。其實就是個薄薄的筆記本,只不過它是動態的。所謂“動態”是說,它像你的電腦程序一樣,需要你階段性地給它升級更新,以優化你的學習進程。下面給大家具體描述它的使用方法。

        首先是詞匯和短語。在我們的語言學習過程中,新詞匯是必不可少的,如,中考詞匯,高考英語詞匯3,500,四級詞匯,雅思詞匯等等。學習者經常采用的復習的方法往往是拿過詞匯來就從第一個單詞開始讀,或者從字母A的單詞開始。其結果往往是前面的單詞記得很牢固,但能記到最后的,或者能堅持到字母Z的少之又少。這個問題可以借助我們這里姑且稱作的“動態詞典”解決。例如,我們學習完一個單元的內容后,大部分的單詞基本都能掌握了,如果我們復習這些單詞的時候,每次從頭開始,平均分配時間,顯然不合理。我們可以給自己做個簡單的檢測,無需別人聽寫,自己就可以完成。學習者所需掌握的詞匯一般基本都成列排序。我們隨便拿手頭的一個本子,豎著把漢語釋義遮住,只看英語單詞說出漢語意思。然后以同樣的方法遮住英語單詞,只看漢語釋義在練習紙上寫出英語單詞。

        經過這樣的檢測,沒有掌握的單詞摘抄在你的動態詞典里,形式也是一邊英語單詞,一邊漢語釋義。

        這樣摘錄的生詞只包括原來詞匯中你沒有掌握的,這樣就突出了重點。運用這樣的摘錄方式按照上面所述的方法進行高頻率復習。筆者把以上這種單詞的學習方式稱作語言學習中單詞的“批處理”,因為這種方法適合綜合考試前大量詞匯的集中復習。它還類似對電腦程序的掃描,對詞匯漏洞進行排查,以便及時修補。

        除了準備綜合考試外,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有很多機會可以幫助學習者擴大詞匯量。例如,除了學習的課本外,老師授課時會補充一些詞匯,學習者平時做習題的過程中會遇到陌生詞匯,閱讀的報刊雜志里也會出現新詞匯等。對有些詞匯,我們當時主動或在老師的要求下從詞典上查出了意思和讀音,甚至有更加詳細的詞組和例句。但是下次遇到時對他們還是生詞,還要再查,重復了勞動。根本原因在于習題中、報刊里等的詞匯不利于我們復習。如果使用以上的摘錄方法,并進行階段性的學習和處理,學習者就可以在課外積累大量詞匯,極大地擴充詞匯量,那么令人頭痛的詞匯學習就再也不成問題了。學習者在摘錄閱讀材料中的詞匯時,最好也按字母順序,這樣有利于查閱和系統的復習。

        由于這些內容是以活頁形式保存的,便于階段性更新。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短語和詞組的積累和學習。

        第二個方面就是語法。首先把一定量的活頁紙標注不同的語法范疇。例如:冠詞、代詞和名詞、形容詞和副詞、動詞和動詞短語、時態和語態、非謂語動詞、虛擬語氣、從句、交際用語等。學習者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分類方式。學習者把平時的練習和習題中遇到的有困難的單項選擇題目或涉及到語法學習的句子,分門別類摘錄到不同的標注下,相關的解析可摘錄到活頁反面。如果不夠,可增加活頁。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查閱相關條目及例題,不不定期進行復習。在確信已經掌握了所有收錄的內容后,學習這可以重新逐條摘錄新的內容。這個更新的過程可以以學期或學年為周期。

        第三個方面,作文集錦。好句子的摘錄可以不同話題為范疇,如:書信、人物、環境、社會、體育等等。經常大聲朗讀這些內容能練就地道的英語,又使學習具有針對性,提高寫作技能。

        這樣的管理具有階段性,同步性和動態性,即可更新性。

        4.結語

        目前國內外的個人知識管理更多偏向于理論的研究層次,個人成功運用的個人知識管理促進工作和學習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更多是學者們站在理論的高度上提出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建議。這也可能是由于個人知識管理是私人的知識管理,因而沒有組織知識管理那樣有影響力,即使有人使用了個人知識管理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知識管理,但也沒有形成學術論文得以傳播。

        網絡和電腦中都有很好的個人知識管理程序和軟件,但是如果過多使用,這本身也耗時不少。因此,如何開發簡便快捷的個人知識管理模式值得各位同仁共同探討。而如何使這種模式處于動態狀態,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學習狀態,以利于我們的學習,更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話題。

        References:

        Wright, Kirby (2005),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upporting individual knowledge worker performa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3 (3): 156–165, doi:10.1057/palgrave.kmrp.8500061.

        Grundspenkis, Janis. (2007), "Agent based approach for organization and personal knowledge modell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18 (4): 451–457, doi:10.1007/s10845-007-0052-6.

        Smedley, Jo (2009), "Modelling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OR Insight 22 (4): 221–233, doi:10.1057/ori.2009.11.

        第3篇: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Diigo 個人知識管理 知識共享

        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因特網上的資源數量正以異常迅猛的速度逐年增長。來自《2007年度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報告》的資料顯示:2007年度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中,IP地址和域名的年增長率分別達到了38%和190.4%,目前中國網頁數為84.7億個,年增長率也高達89.4%。[1]面對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如何有效地識別、獲取、存儲、管理這些網絡信息,并使之轉化成個體的隱性知識就成了一個人在競爭中能否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一、Diigo概述①

        (一)Diigo簡介

        Diigo全稱為“Diges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Groups and Other Stuff”,是一款能對網頁信息進行注釋、分類和共享的社會性軟件。其最本質的創新在于使人們可以對網頁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文字進行高亮標識或發表評論,Diigo的這個功能使得整個網絡變成一個可寫、可參與、可交互的媒介。正是這一基本的特征的實現,也使得以強調交流、創造、分享為中心理念的Diigo成為人們管理網頁信息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二)Diigo的主要功能

        1. 強大的網頁在線注釋功能

        Diigo最大的特色就是網頁的在線注釋功能。面對互聯網上呈幾何級數增長的信息,用戶極易迷失于大量的網絡信息之中而無法記住曾經瀏覽過的有用資料。在查詢信息的過程中所閃現的靈感和創意也難以得到及時的記錄保存。針對網絡用戶的這些需求,通過Diigo的高亮標注功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實現。雖說通過把網頁添加到收藏也能起到保存信息的目的,但是利用Diigo的 Highlight and Sticky note,就可以實現在網頁的任意位置高亮標注某段文字,并添加自己對于這段文字的理解或注釋。通過這些簡單的操作就能永久性地保存相關網頁信息。在下次需要相關信息的時候,無論身處何地,只要計算機能連接因特網,你都能輕易找到曾經閱讀和標注的內容。

        2. 便捷的網絡化書簽

        和其它網絡書簽相比,Diigo擁有更加強大的網頁剪輯功能,它不但可以永久性地保存用戶收集的文字、圖片信息,最新的Diigo還增加了對視頻和Flash的截取和收集功能。更為難得的是,你所收集、標注的信息還能通過Diigo的共享和搜索功能被其他用戶所分享。

        3. 獨特的群組論壇

        Diigo的群組論壇不但允許用戶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創建討論小組、設定組的種類和標志,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小組的討論,用戶還可以根據小組的分類或利用組搜索功能來找到感興趣的話題,并對其進行回復。另外,Diigo還提供了一種更為靈活的方式,它允許小組中的任何成員自定標志,這時群組的普通成員就和管理者一樣,能高度自主地參與到論壇中,從而擁有更為廣闊的自由發揮空間。

        4. 強大的查找功能

        通過Diigo提供的專業化搜索工具和獨特的內容搜索菜單,用戶只需要單擊鼠標右鍵,然后通過博客搜索、網頁搜索、書簽搜索、音樂搜索、新聞搜索等等12種搜索方式就可以輕松找到自己需要的書簽信息。除全文搜索外,Diigo還為用戶提供了“關鍵字”、“內容”搜索功能,甚至還能實現“不包含”搜索功能,也就是說用戶可以查找不包含指定關鍵字的文章內容。

        5. 龐大的共享社區

        用戶之間不但可以通過Diigo的高亮和網絡注釋功能實現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還可以通過Diigo的Diigo this功能,將自己注釋的網頁或感興趣的內容轉變成博客的形式發表,與此同時,還可以方便地將他人的Diigo設置為網絡書簽從而添加到自己的博客之中。另外,2008年3月20日的最新版本Diigo3.0還為我們創建了一個經過篩選的高質量知識庫,這個知識庫中不僅有最近添加進來的書簽,還為讀者提供了符合其興趣愛好的新聞以及個性化的資源,而且當我們在瀏覽一個網頁時,Diigo的工具條會為我們顯示該頁面或網站中別人所標注過的信息,以及其它網站中的相關信息。

        二、個人知識管理的概念

        從經驗方面入手,Skyrme(1999)對個人知識管理的論述[2]是:“明確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個知識獲取戰略;設定信息的優先級,確定哪些信息可以丟棄,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確定如何和何時處理手上的信息;為需要歸檔和保存的知識建立規范;創建個人的文件系統,可以兼顧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識活動;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錄書簽和索引;經常評估/評價所存儲信息和目錄的價值。”

        三、Diigo在個人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不難看出,個體對知識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實際上涉及信息的獲取、評估、組織、分析、展示、共享和信息安全等七方面內容。雖說這七個方面對知識構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對個體而言,進行知識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個人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的顯性化,使之成為能被廣泛分享的群體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然后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分類、加工和整理,吸收并使之內化為個人的隱性知識,從而實現知識的增值和個人能力的升華。(詳見下圖)

        基于個人知識管理的“簡單有效”原則和“經濟實用”原則[4],Diigo管理互聯網資源時所用到的主要功能正好可以加速“知識螺旋”中知識由隱性(顯性)到顯性(隱性)的相互轉化,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有利于實現個人內隱知識的顯性化

        知識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類。顯性知識是指容易表達的、有物質載體的、可確知的知識,它可以通過人與人間之間正常的語言進行傳播;而隱性知識是指隱含的經驗類知識,它存在于個人的頭腦或組織的結構文化中,很難用語言進行準確描述,因此也難以實現大范圍的傳播。Diigo在個人知識管理中的應用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思路。因為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我們可以隨時把有用的信息保存下來,還可以把瀏覽網頁時閃現的靈感、創意和想法等隱性知識添加到標簽庫中,這使得Diigo社區中的其他成員能更直觀地了解和學習這些知識,從而提高知識形式轉化的效率。

        2. 便于促進知識的共享和創新

        Arthur Andersen 公司將知識管理表達成[5]:KM=(P+K)S,其中,K是指組織中的知識,P是組織的成員,“+”是指技術,而S是共享。這個公式所要表達的是:“知識管理只有通過技術將人與知識結合在一起,且在共享的組織文化下才能達到乘數的效果,才能使知識創造更大的價值。”由此可見共享在知識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共享作為Diigo的主要功能之一,它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查找功能,還可以通過“send”功能把有用的信息推薦給好友或以博客的形式進行發表;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針對感興趣的話題創設群組論壇,以便于和其他瀏覽者進行交流。所以對于個人來說,只要積極參與進去,就能夠在Diigo中輕而易舉地接觸到頭腦風暴和發散思維,就可以在不斷的分享和交流中創造新的知識,從而實現知識在共享過程中的“螺旋式上升”。

        3. 能有效建立個人在線知識庫

        建立個人知識庫不可能也沒必要像企業的知識庫那樣復雜。在構建的過程中,借助Diigo不但可以快速保存有用的網絡資源,還能對這些收集到的資料以分門別類的形式進行存檔。另外,和傳統的網絡資源管理方法相比,用Diigo記錄的信息不但可以輕松實現社區成員間的實時在線交流,還可以在回顧和反思的時候快速檢索相關的內容。總之,運用Diigo建立的個人在線知識庫有助于網絡資源的系統存儲,并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快速的檢索,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 有利于個體進行知識管理評價

        通過Diigo所標記的有用信息本身就是對學習結果的一個階段展示。Diigo的記錄功能不但清楚地記錄了個人整理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歷程,也可以明確地反映出個人的進步情況,這都有利于對自己的發展作出正確的認識。與此同時,通過 Diigo記錄的學習體會、感想以及他人的評價信息都有益于對自己作出更為客觀的評價。

        四、結束語

        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更多體現為知識資源的競爭,作為一款全新的個人知識管理工具,Diigo所體現出來的個性、高效特點都為個人信息素養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注釋:

        ① Diigo功能介紹相關的資料來自其官方網站省略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DB/OL].省略nic.省略.2008-2-12.

        第4篇: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關聯主義:“云”計算:設計學習:個人知識管理:學習資源:理念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08(2012)05-0082-06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依據當前迅猛發展的數字與網絡技術,描繪了我國未來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藍圖。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強調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于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提出了在各學科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雙向融合創新的實施要求。《發展規劃》無疑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各學科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泛在學習正在悄然興起,由“云”計算支持的泛在學習,代表著當代科技進步與方法創新的有效學習模式,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全新方向。泛在學習呼喚著與此對應的學習策略,數字時代的關聯學習理論為當代設計學科洞開了學習策略研究的全新視角。

        一、“云”計算一設計學科關聯學習的堅實技術基礎

        “云”是一種隱喻。指代基于Internet的公共服務系統平臺。實質上,它是基于當代數字技術的網絡數據存儲和應用服務中心。在“云”的背后,整合著大量分布式計算機集群、計算軟件、計算存儲設備和網絡基礎設施等計算資源。“云”計算充分體現了其公共服務的宗旨:用戶可以隨意通過個人數字助理PDA或3G手機等任何終端設備,方便地接入互聯網傳輸信息,快捷地獲取來自“云”的信息和服務,既不必關心硬件更新或軟件升級,也無須關注數據存儲——一切計算與存儲都在“云”中進行,無論產品設計、服裝設計或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相關信息資源,都能夠從“云”計算池中輕松地得到。

        “云”體現了一種整合資源、集中服務、應用共享的系統思想,以它高智能的計算進化能力,完全顛覆了獲取信息資源、接受計算服務與人際溝通的既有方式,標志著整合一切信息資源智能服務于個性化泛在學習時代的來臨。“云”計算催生了方便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形式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泛在學習,也催生了供個性化泛在學習共享開放的“云”計算學習資源,“云”計算已成為實現設計學科關聯學習的堅實技術基礎。

        (一)共享開放的“云”計算學習資源

        個性化泛在學習首先需要相應開放的學習教育資源。“開放教育資源是指通過Internet免費、公開提供給教育者、學生、自學者可反復使用于教學、學習和研究的高質量的數字化材料。近年來,全球各學科共享開放的“云”計算智能學習資源已進入廣泛的開發階段。例如,美國Rice大學開發融資源共創、評價與重用于一體的跨學科開放教育資源系統,為學習者免費開放使用。我國國家開放大學(籌)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也已整合普通高校、電大系統、中高職院校、社會培訓機構、教育軟件商、研發機構、港臺及歐美教育機構,包括設計學課程在內的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20TB,視頻時長40萬分鐘,這些學習資源為泛在學習提供了大量的教育信息。同時,由于智能感知識別和芯片嵌入技術高度發展,“云”服務器被賦予了智能干預學習的能力,學生只需持輕便的個人移動終端(如圖1)通過網絡識別驗證,便可遠程無線訪問“云”中的資源信息庫和自己個人的信息存儲空間,輕而易舉地獲取各類共享開放的學習資源和相應的專業指導。

        (二)基于云的“學習元”組織資源

        學習元(Learning Cdl)是一種基于“云”計算的“具有可重用特性支持學習過程信息采集和學習認知網絡共享,可實現自我進化發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數字化學習資源”。Cell-的本質指的是學習元的智能性、生成性、進化性和適應性,學習元能夠自動智能生成和進化學習資源。學習過程中,學習元聚合模型不僅可以把零散的學習素材聚合成學習元。還能夠將已聚合的學習元匯聚成更大結構的學習元:學生只要輸入明確的主題,學習元本體便能夠自動地聯結相同或相似領域的學習元而促成信息交互共享。學習元的信息無限生成性,能夠在知識信息的使用過程中不斷智能生成新信息,所有信息都可以文本、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各種不同的文件格式保存,這些新生成的資源還可以為所有進入系統的學習者所共享。

        關聯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知識網絡結構中某種關系和節點的重新建構,學習是一個知識的聯結過程,學習元除了可以作為獨立學習單元外還具有關聯性,每個學習元都可以作為資源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彼此可以按照某種規則建立連接。學習元所具有的這些技術特性,毫無例外地適合于設計學科的學習應用需要,成為設計學關聯學習的可靠基礎資源。

        二、數字時代的設計學習理念——能動關聯

        設計學是一門與社會生活與經濟技術緊密相關的應用性學科,學科知識與社會發展同步,更新頻繁。尤其進入數字時代以來,知識渠道多樣、知識信息激增,知識更新周期與半衰期日益縮短,尤其基于“云”資源泛在學習的興起,使設計知識的學習圖景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傳統以課堂為主的學習,已悄然轉向更多傾向于e Learning形式的泛在學習。既往的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認知理論,已難以有效詮釋設計知識獲取的發動機制,適應數字時代學習需求的關聯主義(connectivism)十分貼切地為設計學科的知識建構所需要,通過能動地關聯與連接。以知識管理有效地獲取、評價、整合、交流和利用信息,已成為數字時代每一個設計學習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學習理念與學習策略。

        (一)依據關聯主義理論的設計學習原則

        依據關聯主義學習思想,設計學習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設計知識存在于多樣性的觀點中,設計學習發生在對這些觀點的研究之中;(2)將設計學習視為一個連接相關節點和信息源的過程;(3)知識不僅直接獲取于信息源,學習也可在工具、參考數據庫等人工物和心智模式、思維方法、文化符號等意識維度中實現;(4)可持續學習的能力比掌握當前設計知識的能力更重要:(5)促進持續學習需要建立和保持各種相關連接;(6)需要洞察本學科和交叉學科領域以及這些領域中不同觀點和不同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7)因為設計創造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因此,精確掌握最新知識信息是設計學習活動的根本宗旨;(8)決策也是一種學習,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現實來選擇“學什么”、“怎樣學”和“如何理解新信息的意義”。關聯主義思想的以上八項學習原則,無不強調了知識學習活動的關聯性與能動性,它直接關系到設計創造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和養成。

        (二)遵循關聯主義學習理論的設計學習觀

        1,知識觀

        作為邊緣叉學科,設計學科的知識是一種多學科知識的結構組織,是由諸多相關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聯系而成的知識系統。既往的知識組織呈現為相對靜態的層級和結構。在數字化時代。設計學科的知識組織日益凸顯出動態網絡的生態性特征。關聯主義創始人、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教授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將知識的類型分為:知道是什么(Knowing about)、知道如何做(Knowing to do)、知道成為(Knowing to be)、知道在哪里(Knowing where)和知道怎樣轉變(Knowing to transform),這一理論尤其對應于設計學科的知識學習。“知道成為”(需要什么)、“知道在哪里”找到知識以及“知道怎樣轉變”將成為數字時代設計學科愈來愈重要的知識和能力。關聯主義引入Internet概念。認為知識分布也呈現網絡的性狀,知識網絡也像數字網絡一樣由節點(Nodes)和連接(connections)組成。并且認為,知識不僅存在于個體的頭腦中,還存在于個體之外外部世界的組織、社群、數據庫等中,這些外部的存在體都是鏈接知識網絡的節點,這一知識觀與設計學科的系統認識觀高度彌合,設計過程就十分強調對設計目標相關因素的深入調研,充分理解與系統把握設計構成要素。關聯主義知識觀下的設計學習活動尤為強調知識的現時性,由于設計需要體現現時的時效性,因此,只有通過知識不斷流動和更新,才能掌握最新知識以實現設計創新。

        2.學習觀

        設計活動需要多學科的知識結構構成,相關知識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分布于知識網絡或社會網絡的各個節點上的,因此,關聯主義認為學習就要把分散的各個節點連接關聯起來,學習是一種從節點關系中掌握知識的“分布式認知”過程。當今時代知識信息海量產生。我們既不可能也無須事先掌握所有與設計相關的知識,“‘我把知識儲存在朋友處’詮釋的正是一種通過創建人際網絡匯聚群體智慧來獲取知識的公理。由于“云”計算技術使大量的設計知識信息在“云”中聚集儲存。因此。設計學習活動也是人際網絡與Internet雙重連接的關聯過程。

        3.能力觀

        關聯主義認為鑒于知識激增并且速衰,當代人需要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終身學習是別無選擇的不二法門。因此,個人使用多樣方法實現有效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關聯主義視角下設計學科終身學習的能力包括:個人智商與情商相互啟迪激勵設計創新的能力;不斷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從事設計創新的能力:連接專門節點或信息資源的關聯能力:“知道從何處尋找信息”的搜尋能力:充分利用徒手圖和各種設計軟件表達自己設計意圖,與他人進行交流、共享智慧的分布式學習能力:生成集體智慧的團隊協作學習能力;運用信息工具,獲取、處理、生成和創造信息,以及發揮信息效益、善于信息協作和堅守信息倫理的信息素養;能兼收并蓄將相關因素構成具有內在聯系整體的設計造物能力:利用知識管理工具進行知識生成、知識編碼和知識轉移的知識管理與應用能力;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選擇學什么、怎樣學和理解新信息意義的判斷與決策能力。總之。應變能力、問題求解能力、遷移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維和持續學習與發展的高階能力。都是關聯主義視域下設計學習所需要關注的學習能力范疇。

        三、知識管理—關聯主義視域下的設計學習策略

        (一)個人知識管理的作用與意義

        個人知識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是一種概念框架,指個人組織和集中片段信息轉化為可系統性應用并以此擴展個人知識建構的信息策略。

        個人知識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內容:明確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知識獲取計劃;設定信息優先級,確定哪些信息可以丟棄,哪些信息需要收取;確定如何和何時處理信息;為需要歸檔和保存的知識建立規范:創建個人的文件系統,可以兼顧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其它知識活動;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錄、書簽和索引;經常評估,評價所存儲信息和目錄的價值,并適時更新。

        綜上所述,盡管個人知識管理有各種版本的定義,其實質卻都在于幫助個人整合信息資源,提升學習效率和知識競爭力。作為一種數字時代的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從應用的角度來定義。知識管理指個人通過使用工具收集、吸收和創新知識。從而完善個人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即是指將個人隨手采集的各種資料、信息,經由管理使之成為具有系統價值的知識,以方便個人在短時間內快速有效地索取、甄別和處理大量的信息,獲取所需知識,準確地應用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和工作能力。最終提高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質量。通過對個人知識的管理,還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信息素養,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提高個人的綜合競爭能力,為實現個人價值和可持續發展奠定知識基礎。

        (二)設計學科中個人知識管理的基本元素

        個人知識管理(PKM)是關聯主義視域下設計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是為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通過建構個體自身及外部人際與信息資源管理知識網絡,實現以“云”資源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知識選擇、獲取、編碼、交流分享、使用和創新的過程。

        在關聯主義看來,知識建構就是形成或創建網絡,網絡由節點和連接兩個基本元素組成,節點與節點的連接形成網絡。知識流動在建立連接的節點之間傳遞知識信息,形成知識流。由于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存在著一定的相互聯系。因此。一個事物如果不是一個節點,便是一個連接。以下關聯主義視域下設計知識管理的節點、連接、網絡、知識流和工具等基本元素,被賦予了設計學科的性質特色。

        1.節點

        根據關聯原理,學習和知識不僅存在于多樣性的價值觀點中。還存在于各類人工制品中。因此。關聯主義將人際交往、個人通訊、個人時間管理、個人網絡、個人知識庫等五類資源視為個人知識網絡的節點。這些節點又可區分為人際節點和知識節點兩類,對于設計學科而言,需要管理的人際節點除了學習伙伴、專家學者、學習組織及社群等之外,設計定位的目標人群也是需要關注的人際節點:由于設計創造所需要的知識不僅限于設計本學科的知識域,因此,設計學習的知識節點除包含學習資源庫、網絡學習系統、相關知識鏈接、數字圖書館、主題網站等之外,還需涉及大量為具體目標設計所需要的知識節點,如環境藝術設計要涉及到環境中的地貌元素、建筑元素、植物元素、水體元素、風元素和人文元素等,產品造型設計則需要市場、技術、材料、工藝、結構構造等諸多交叉學科的知識節點。

        2.連接

        節點需要連接才能構成網絡,學習正是一個連接專門節點或信息資源的過程。因而,“知道知識在哪里”并與之及時建立連接的能力,將成為數字時代設計學習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關聯主義視域下,設計知識管理的連接關系主要有以下三種:(1)人際節點之間的連接,即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如設計學習伙伴通過共同的學習定位和學習興趣建立的同學聯系、與專業教師和各類跨學科專家建立的學導聯系,以及與設計實踐相關的人際節點聯系等;(2)人際節點與知識節點的連接,即學習個體為獲取外部設計知識與信息的各類連接;(3)知識節點間的連接,指個體知識結構中已有知識之間的連接及與外部新知識之間的連接,設計學的知識節點連接還包括本專業知識與目標設計學科知識的連接。

        3.網絡

        關聯主義知識網絡的節點是學習者個體,設計學習個體的知識建構是一個無網絡。這個知識網絡被編入各自相應的組織和機構,反過來組織與機構的知識又回饋給個人網絡。這種個人對網絡和組織的知識發展循環,使得學習者通過他們所建立的連接在各自的領域保持與時俱進地發展。在日常學習中,學習者主要借助于“云”計算穿行于各類網絡之中而獲得新的節點和形成新的連接,聚合到更大的網絡或者分解成更小的結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設計所對應的市場日漸國際化,設計師需要在不斷的學習和適應中與周圍的世界進行動態的交互,因此設計學習的網絡也必須國際化。這樣的設計學習不斷地在人際和知識的交互中發展,學習成為一個不斷適應和連接新網絡節點、動態發展的知識探索過程。

        4.知識流

        知識流是網絡的一個重要功能,建立網絡不僅有利于知識信息在各節點間流動而使關聯者相互受益,還有益于提升個體建立網絡的能力。設計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斷更新和完善設計學習者的專業知識體系,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實現設計創新。鑒于數字時代知識激增并且速衰,這就要求設計知識管理不僅僅是存儲設計知識,而更需要通過建立知識網絡使相關知識在不同的節點之間流動,借助于“云”計算技術在共享開放資源知識庫等更為廣泛的設計知識共享中創新知識。設計知識流動創新的效果是與設計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心智模式、思維方式緊密相關的。為此,設計學習者需要以良好的專業知識基礎、清晰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動突破固有認知模式的心智能力,來促進專業知識的流動與創新(如圖2)。

        5.工具

        當今高度發達的數字技術在帶來了“知識激增與速衰”挑戰的同時,各種社會性軟件的興起,也為設計學習提供了相應解決問題的工具和途徑,為實施設計知識管理提供了技術條件。如前所述,關聯主義個人知識管理視角下需要管理的不僅是知識網絡,還包括人際網絡。因此,設計知識管理工具也相應具有知識工具與社交工具兩種屬性。除了百度、Google等常用知識搜索工具之外,其他如QQ、MSN、Gtalk、SNS、Blog、E-mail等諸多工具都具有這樣的雙重屬性,在“云”計算技術的支持下,當前已開發可以實現個人知識管理的專門應用軟件。

        (三)設計學科PKM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1.設計學科PKM的知識類別

        設計學科知識管理基本包括以下四個類別知識。首先是事實知識(Know-what),包括既有的設計方法、程序、規范和技術、材料、工藝等本學科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其二是原理知識(Know-why),指的是學科基本理論原理等可指導創造發揮的元知識;其三是技能知識(Know-how),指的是為實現設計創造所必需的表現技能與方法等專業基礎知識:第四是人際知識(Know-who),對于設計學科來說不僅限于直接獲取和交流的人際知識,還需要設計目標客戶端的人際知識,即消費群體的人際知識。從認知角度出發,這些知識又可以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Knowledge)。顯性知識可以通過文件、形象或其他精確的物質溝通過程來呈現,但隱性知識的獲得卻只能依賴于自身的體驗、直覺和洞察力。對于設計學科而言,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屬于顯性知識,技能知識和人際知識屬于隱性知識。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可能發生相互轉化。動態循環:個人可以管理的知識不僅是指書本和文獻中的有形內容,而且更是指信息,是指從原始材料中組織并系統化了的數據。個人知識管理的重點在于對隱形知識的管理。只有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關聯主義將學習視為形成“連接”、創建“網絡”的過程。依據這一理念,設計知識管理即是由設計學習個體為促進學習高階能力的形成,選擇人際與知識節點建立連接。構建人際與知識網絡。實現各種人際和知識節點連接的管理、流動與創新過程。依此需要,個人知識管理的方法則可分解為:為知識需求選擇節點;由各類工具建立連接獲取知識:掌握組織連接要素對知識個性化整理存儲并吸收內化:保持知識流動。綜合并實現知識更新。

        2.PKM的基本方法

        (1)以需要選擇節點。選擇節點首先需要明確建構中的知識結構需要,設計知識管理的前提是依據個體的學習需要選擇節點,以便有效地獲取知識信息。對知識的不同需求決定了不同個體設計知識管理的差異化與個性化。學習者要依據各自的知識建構需要而確定自身對知識資源的需求。對于設計學習個體來說,還需要習慣依照設計定位過濾節點和選擇連接。并且,所選擇的知識須有一定的深度與前沿性,否則獲取的知識只是常識,而常識是無助于提升知識競爭力的。

        這一階段可以針對個體特定的知識結構或領域,運用Mind Manager、Mind mapper等可視化思維導圖工具進行語義網絡表征,分析已有知識基礎與目標知識建構定位及學習興趣特征,明確自己需要獲取的知識內容和期望達到的認知程度,使節點與目標知識建構保持一致。

        (2)建立有效連接。明確了自身的設計知識需要,也即是設置了人際和知識節點的“過濾器”,這樣就能保證有效地建立連接,有助于設計學習中隨時了解并掌握所關注領域的最新知識動態。“云”計算等當代網絡與數字技術,為建立連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既可以通過搜索網站建立與設計領域專家學者間的聯系,還可通過社會性網絡關注設計領域的知識動態,包括創新理論、學術交流、專業展會等動態信息,通過各種即時通訊工具與之建立連接。

        對設計知識節點的認識,需要有足夠的國際開放視野,不僅需要獲取不同國家的設計網站等開放性共享節點,還需要建立國際性的校際協作學習與相互開放的學習資源節點:在“云”計算技術和“云”信息資源的支持下,個人知識網絡的人際節點可以是全球任何地區、任何國家的設計專業學生、教師乃至學界的設計名人或知名設計組織。也可以是任何一類與設計相關的信息資源庫。

        (3)掌握組織連接要素。通過建立連接獲得而未經組織的知識只是無序的知識碎片,還不能成為知識的實體系統或實體關系。因此,需要知識接受者整理加工,按照不同性質或作用進行個性化分類編碼儲存,進而理解內化為應用于設計創造的能力。即實現設計知識組織連接時。知識才會實現它應有的價值。

        影響設計知識組織連接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方面:①既有知識結構:個體既有知識結構是形成知識組織連接的基礎,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結構與新知識觀念間有意義的連接,才有助于個體迅速內化知識而建立新的知識認知結構。設計學科的知識本身是處在與時俱進的不斷更新之中的,加之當前知識半衰期縮短和更新周期加快。這就要求學習者不斷加固自身知識基礎,持續獲取新知識并更新知識結構,能動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需要。②個體心智模式: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先入為主地影響我們認識外部世界采取行動的假設、成見,抑或圖像、印象,是對周圍世界如何運轉的既有認知。在知識接受的過程中,心智模式受習慣性思維及已有知識結構的局限,影響理解吸收新的知識觀念和對問題的準確判斷決策。因此,與時俱進地調整心智模式有助于個體組織連接與促進知識內化。調整心智模式需要“理性思維”,即需要掌握深層次理解和遷移運用知識的信息加工方法,善于運用分析、提問、歸類、排序、比較、對照、精細加工、評價、推測、解釋、測量、觀察、運作、范型、預測、總結、綜合、確證、聯系、交流等研究方法對信息進行思維加工。

        (4)促進知識流動更新提高學習成效。關聯主義的知識節點是個人。每個學習者個體都是更大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和連接,知識流在各節點間的連接中流動,可能在某些節點間增強,也可能在某些節點間衰減或消失。這就意味著建立設計知識連接并不等于已經掌握知識。保存在各種連接中的設計知識只是靜態的知識儲存,只有使設計知識流在連接之間保持高效的流動。與學習協作伙伴、專家學者及相關組織形成交流分享,獲取更多來自他人或其他社群的知識和能力,才可能促進隱性知識顯性化和個性知識社會化。

        設計學科既往的知識交流主要依靠專題講座、學術年會等形式,學生參與其中只是一個單向的接受者。而當今基于數字網絡的交流形式則可以是隨時隨地、實時交互的平等獲取,從節點選擇、建立連接、形成網絡,各個階段都是一種相互滲透、生態循環的知識流動過程。設計知識在這樣的動態管理中循環創新。因此,設計學習者尤其需要利用“云”計算技術充分整合利用其他節點知識。尤其需要與設計發達地區建立人際網絡,以期更好地促進知識流動更新而不斷地提高學習成效。

        3.PKM的基本技能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PKM涉及創建、分類、索引、檢索、分發以及重新使用知識的價值評估,其中檢索信息、評估信息、組織信息、分析信息、表達信息、保證信息安全和信息協同等七項知識管理技能,是數字時代實現個人知識管理所必須具備的。

        (1)檢索信息的技能。檢索信息時,首先要確定信息來源。根據個人的信息需求選擇合適的信息檢索方法。在PKM中,檢索信息的技能包括技術要求很低的提出問題然后獲取回答的技能,更包括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搜索引擎、電子圖書館的數據庫和其他相關數據庫查找信息的技能。為充分掌握檢索信息的技能,個人必須對搜索概念和搜索技能等有充分的了解。

        (2)評估信息的技能。這一技能不僅指個人能夠判斷信息與自己所遇問題的相關程度,而且還必須能即時判斷信息的質量。個人并不必去了解計算機評估信息的機理,評估主要從可信度、準確度、合理性及相關支持等方面來進行。可信度一般根據作者的可信度、質量保證依據、元信息等來判定。準確度可從時間界限、綜合全面性、信息面向的對象及其使用目的、合理性等方面來確定。相關支持則是指信息文本的索引目錄、參考文獻等。

        (3)組織信息的技能。組織信息即整理過濾無用和相關不緊密的信息資源,有效地歸類信息并建立信息之間的聯系,方便隨時查找和使用。有效組織信息的目的是便于有效地利用,這種技能會牽涉到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種信息組織起來。在手工操作的環境中,我們會用文件夾、文件柜或其他傳統的方法來組織管理信息。在數字技術環境中,即用電子文檔、數據庫和網頁。或者用專門的知識管理軟件來組織管理信息。

        (4)分析信息的技能。信息分析須涉及如何對數據進行分析并從中得出有用的歸納結論。常用的信息分析方法是建立和應用模型,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從而得出信息間的關系。電子表格、統計軟件、數據挖掘軟件等提供了分析信息的方法,建立各種分析軟件模型的工作需要具備相關的專門知識。

        (5)表達信息的技能。信息表達是為了實現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使個人知識在交流和共享中得到創新和提升。信息表達方法和途徑很多,無論是通過PowerPoint、網站還是通過文本,其工作的核心原則應是如何讓他人理解、接受并能與自己產生互動。

        (6)保證信息的安全。保證信息安全的技能與個人知識管理中其他的六種技能有所不同。數字時代的信息安全非常重要。保證信息安全涉及到開發與應用各種信息安全存儲的方法和技能,常用到的密碼管理、備份、檔案管理都是保證信息安全所常用的方法。

        (7)信息協同的技能。信息技術為協同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如設計團隊攻關、團隊組織學習,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討論與交流的基礎上對具體問題協同探討,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觀點和知識。有效地利用這種技術不僅要求充分理解協同工作的各種原則及其內容,還需要會使用各類交流工具。

        以上七種知識管理方法,實際上是處理日常工作中“知識維度”的系列連續操作,并可以根據需要相互結合使用。例如,可能是在對信息進行評估后才發現仍然需要進一步檢索信息等,并無固定的順序和絕對的分類可言。除了以上七項外,個人知識管理的內容還應該包括時間管理、基礎設施管理和組織性工作等方面的技能。具體指的是時間控制、快速閱讀、資料研究、備案、文檔管理與信息設計等,即判別哪些信息有用或哪些信息無用的知識與信息過濾技能、有目的寫作的技能、對PC與IT等知識與信息處理設備的管理技能等。

        4.PKM的應用工具軟件

        個人知識管理將有賴于軟件工具,依據個人知識管理特點,協助個人方便地管理文件,養成個人知識管理的習慣。在數字技術條件下,PKM可以充分利用各種隨手可得的主流軟硬件工具。結合使用其他方便的輔助小工具來實現個人知識管理。例如微軟Office、MS Outlook、Lotus Notes與ICQ、MSN等常用軟件,以及概念地圖、心智地圖、網絡日志weblog和維基百科Wiki等輔助小工具。硬件有手機、筆記本Pc、PDA等個人數字工具。

        常見的PKM工具軟件則是按照內置網頁編輯器原理開發的,如My base、Note Express、資料收藏大師、PKM2、紫軒資料管理大師等,它們和Office文檔基本沒有關系而只作為附件;但“針式PKM”、“Word文檔一資料管理系”等少數管理軟件是基于Office文檔的。PKM軟件鏈接廣泛,包括基于互聯網的“為知”個人知識管理軟件;針式個人知識庫管理系統;magic flu免費中文信息知識管理平臺;Microsoft One Note;My Base;Ever note;網文快捕CyberArticle;網博士Web saver;資料收藏大師:資料收集管理器Collector;My data資料管理器;Essential PIM;Mind Manager;91剪報等。

        對個人來說,針對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不需要采用統一的入口,只要適合應用。比如郵件管理、通訊錄管理。這是最常見的PKM的一部分。專業知識內容的管理無論采用高度相關性的Wiki還是個性化的Blog,都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同收集、創作某領域的知識,大家都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建立起有效的知識連接。

        第5篇: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教育技術;知識價值鏈

        知識管理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它關于知識及與知識相關的資源和過程的管理方法與管理技術可以為教育技術實現理論的創新與應用的拓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一.知識管理與教育技術概述

        20世紀90年代初,知識管理的概念首次出現在管理學領域。知識管理是對組織知識的生產、分配、交流、整合、內化、評價、改造的全過程管理,其目的在于實現知識共享,增加組織的知識總量,提高組織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從宏觀角度來看,知識管理關注整體,是對一個組織系統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及相關資源的管理,任何一個管理過程都應考慮組織整體效益的實現。組織還應有與外部環境交換知識的通道,從而保證知識來源的豐富性。組織成員通過共同努力,更新組織的知識,提高組織的知識總量。知識管理的目標定位是實現知識共享與知識創新,提升組織的競爭力。

        知識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顯隱知識的轉換。在這一轉換過程中,個人首先通過摹仿習得他人的隱性知識;接著將這一部分隱性知識經過思考表達出來后,外化成為顯性知識;顯性知識再與先前的顯性知識組合,成為一個新的整體,在組織內共享;最后組織中的成員將其內化為個人所擁有的隱性知識。在實際的轉換中,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即隱性知識社會化為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外化為顯性知識、顯性知識與顯性知識重新組合、顯性知識內化為隱性知識,這四個轉換環節是知識轉化理論的核心內容,并由此形成一個循環上升的知識增值系統。

        從微觀角度來說,知識管理的實質就是對知識價值鏈的管理,清除影響知識價值鏈形成的阻礙因素,加快價值鏈的形成速度,使組織的知識在運動中不斷增值。通過對知識管理定義與管理過程的分析,知識價值鏈可以具體化為如圖1所示的K9知識鏈。

        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知識管理又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環節,即知識生成管理、知識應用管理、知識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諸多知識管理工具。網絡技術、人工能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在知識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較常見的專家系統、數據倉庫等都在知識管理中得到了應用。

        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使用、管理適當的技術性的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改善績效的研究與符合道德規范的實踐。教育技術在發展中注重創造新的資源和過程,重視技術手段的運用,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既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也關注學習者的學習成果。同時,教育技術一直是抱著一種開放的態度來促成自身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每一次飛躍發展都能帶動教育技術的進步,其他學科的理論創新也能引發教育技術的關注。知識管理對教育技術的發展意義也正是如此。教育技術關注較多的仍然是可以傳播和表達的顯性知識,未能對價值更大的隱性知識進行有效地開發與利用,也未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而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隱性知識比顯.陛知識更能創造價值。從這點出發,教育技術可吸收和借鑒知識管理關于隱性知識的管理理念。

        二、教育技術借鑒知識管理理念的可能性分析

        如前所述,知識管理與教育技術雖然分屬于不同的學科范疇,兩者卻存在著諸多相同或相似的方面,這就為教育技術借鑒知識管理的理念提供了可能。

        1.知識管理與教育技術都具有整體觀

        知識管理與教育技術所需實現的都是組織的整體效益。知識管理關注的是提高組織的知識總量與核心競爭力,組織的知識儲存量直接影響到組織的后續發展潛力。教育技術服務于整個教育系統,注重提高系統的績效,并且一直致力于去尋找能夠完成這一使命的方式方法。系統科學、信息科學等在教育技術領域中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即可說明這點。歸結起來,兩者有著共同的目標,即提高個人和組織的知識和學習,進而提升個人素質,組織智慧。

        2.知識管理和教育技術都具有相同的知識觀

        知識管理通過對知識的一系列開發過程,實現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達成管理目標。教育技術則從關注信息轉變為關注知識,通過對知識進行整體研究,實現教育組織中知識的發現與再創造。而兩者最終都需創設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的平臺,增進組織成員的相互交流,同時需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促使知識流動系統的形成。

        3.知識管理和教育技術都倡導人本主義的思想

        以人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識管理中,也存在于教育技術領域。知識管理認為只有組織中的人才能創造知識、更新知識、利用知識,因此對知識的管理最終須體現在對人的管理上。教育技術也一直強調人本主義思想,即不僅要關心學習者學習目標的實現,還要積極倡導為教育者提供一個再學習的平臺。

        4.知識管理與教育技術在技術手段上的相同點

        兩者在技術層面也有著共同之處,即兩者都運用了計算機網絡、人工智能等技術。由這兩種技術還衍生出來許多新型的交流和學習方式,如Blog、網絡社區、電子郵件系統、知識資源庫等。知識管理和教育技術可以相互借鑒彼此在應用這些技術手段時的經驗和成果。教育技術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構建學習平臺,營造學習環境,促進學習者學習,提高教育組織的績效。管理知識的過程實際上直接影響到學習者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教育功能的實現,吸收知識管理的理念,也是教育技術為完成這一任務而進行的一次努力。

        三、利用知識管理,創新教育技術

        知識管理中的知識分類思想、知識轉化理論、知識價值鏈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教育技術中來。通過借鑒這些理念,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習者營造更為有利的學習環境。學習者或者教育者都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面對面交流、網絡社區等直接或間接共享到他人的經驗、技能等,從而最終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教師的工作能力,進而提升整個教育系統的組織智慧。

        1.知識分類思想對教育技術的意義

        知識管理將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勝知識,而且更關注隱性知識。教育技術在多年的發展中一直致力于將顯性知識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給學習者,并為學習者所熟知和掌握。學習者對更加重要的隱性知識的學習則處于一種未知的狀態。在面對面的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或多或少能夠通過一些親身體驗的方式學習到隱性知識。但是在非面對面的教學過程中,這種隱性知識的學習就被完全忽略知識分類思想提醒教育技術相關人員應該更加關注開發和利用隱性知識。

        2.知識轉化理論對教育技術的啟示

        教育技術必須關注隱性知識對學習者的作用,在實際開發過程中創設一種能讓學習者感覺到這種知識的存在,并且學習和使用這種知識的環境。知識轉化理論詳細闡述了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相互轉化的過程,并且強調隱性知識只有被轉化成顯性知識才能被認識,而顯性知識在被學習者學習并內化為隱性知識后才能達到提升個人素質的目的。教育技術已經能夠成功地將顯性知識利用信息技術轉化成各種產品,然后傳遞給學習者,學習者也能夠利用這些產品來促進自身的學習。但是教育技術還未能創造出一種有效的機制去利用隱性知識。教育技術通過借鑒知識轉化理論,思考利用隱性知識的途徑,創設能促進隱性知識轉化成能被學習者利用的顯性知識的環境教育技術還應該具備合并顯性知識和顯眭知識的能力,以及鼓勵學習者與教育者將自身的知識拿出來共享。

        3.教育技術對k9知識價值鏈的借鑒

        K9知識價值鏈的對象是知識,如前所述包含有九個過程。教育技術在AECT94定義中則劃分為五個范疇——設譏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其對象界定為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相比之下,K9知識價值鏈更具有操作性,同時還揭示出知識在傳遞過程會不斷地增值。教育技術可按照K9知識鏈的劃分方法,將實際開發知識的過程細分為獲取、開發、利用、管理、更新和評價知識。此外,教育技術還應該要創造出具有增容性的學習環境——能支持知識的螺旋上升,提高知識的總量和價值。

        4.知識管理環節的劃分對教育技術的啟迪

        知識管理通過總結k9知識價值鏈,得出知識管理包含四個過程:知識生成管理、知識積累管理、知識應用管理和知識交流管理。從這點出發,教育技術在運用知識管理的理念時,首先必須解決的是明確教育知識的來源:應該包括已經被認識到的可以拿來學習的知識、還掌握在少數教師、專家、學習者頭腦中不能被傳播的知識以及新創造的但還未納入到教育領域中的知識。其次,應該運用一定的鼓勵機制和技術手段識別、提取和組織這些知識,使之有序化、系統化。當擁有了大量的知識之后,教育技術可以利用教育資源庫、專家系統等手段將這些知識積累起來,并進行管理。學習者和教育者可以通過教育資源庫獲取大量的知識,同時又可以將自身獨有的知識拿出來供所有人使用。知識通過交流和共享獲得增值,這也為產生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了前提條件。

        5.教育技術在技術層面上吸收知識管理的成熟經驗

        知識管理運用了諸多先進的技術手段。教育技術可以吸收這些技術在知識管理中應用的成熟經驗,來促進自身技術能力的提高。教育技術和知識管理一樣都很重視計算機網絡技術——利用網絡可以整合組織內部和外部的信息、創設組織成員的交流平臺,還能利用其中的群件技術為學習者和教育者提供知識共享的基礎通訊設備。知識管理應用的另一核心技術就是人工智能。教育技術已經在實踐過程中嘗試使用人工智能,如專家系統、機器學習等,但還處于起步階段。教育技術可以嘗試從知識管理的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

        知識管理為發現、分析和管理教育信息資源提供了一條綜合的途徑。教育技術可以吸收和借鑒知識管理的很多東西。何克抗教授在其主編的((教育技術學》一書中,甚至將知識管理視為教育技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教育技術相關人員已經開始試著去研究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中應用知識管理的途徑。

        四、知識管理在教育技術中的應用現狀

        1.校園知識管理系統的研究

        建構校園知識管理系統是知識社會對于教育技術提出的要求。教育技術通過構建校園知識管理系統為學生提供適當的知識源和知識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和校園網工程后,為信息的獲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徑,但由此也引發了贏息垃圾、信息冗余和信息無序化等新問題。教育技術利用技術手段建立校園知識管理系統,可以有效地對校園中存在的信息如學生信息、教學信息、教育資源、頭腦中的知識、知識行為、知識資產等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促進校園內知識的共享,同時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學習者的集體智慧完成創新知識的目標。

        2.遠程教育中的知識管理研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遠程教育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借助互聯網進行在線學習、在線培訓已經成為遠程教育的新特征。然而,在遠程教育領域,存在著一對亟待解決的矛盾:一方面網絡信息膨脹,另一方面學習者迫切需要精煉的知識。教育技術可以通過借鑒知識管理的理念來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是知識管理可以為遠程教育的核心——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提供可以借鑒的理念和技術。資源庫建設的目的是要達到教育資源配置的最佳化、教與學效果的最優化。從知識管理的角度來看,其實質就是一個知識流的過程,即知識如何以最佳方式和最好的效果從教育者傳播到學習者的過程。另外,深度標引技術、知識挖掘技術、知識關聯技術等知識管理技術也可以應用于資源庫建設。

        其次,遠程教育的另一核心要素就是卜學習者和教育者。兩者均可借助個人知識管理來提高個人的知識總量,完成學習和工作的目標。個人知識管理的實質在于幫助個人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信息,快速有效地獲取所需知識,準確地表達知識,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個人的競爭力。在遠程教育中,學習者和教育者是分離的,但是通過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可以讓任何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心得都能在自我思考的基礎上外化為一個學習組織可以分享的知識,教育者也可以針對這些情況做出最為恰當的指導。

        五、結論

        知識管理對教育技術的發展究竟有多大的推動作用,到目前為止,是無法得出結論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說,知識管理能夠促進教育技術理論的創新和實踐的深入。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預測教育技術今后將關注的焦點:關注整個教育系統。傳統學校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等教育形式都應納入到教育系統這個整體中來。教育技術應該從整體出發,探討系統利用教育知識的方式。任何一種教育形式都應該能夠使用公共的教育知識庫,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教育系統的效益最優化。

        實現對知識最大程度的開發。教育技術需同時關注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開發,通過創造學習環境,完成知識從獲取到評價的一系列過程,實現知識共享與創新,幫助教育者和學習者提升自身素質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第6篇: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知識經濟;核心競爭力;知識管理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內在價值得以凸顯。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知識管理,試圖為企業找到切實可行的知識管理方案,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知識管理本身具有無形性、抽象性,學者們對知識管理的定義并未達成一致意見。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最早感知了知識管理的概念,并指出知識是這個社會急需重視的資源[1]。馬斯認為,知識管理是一個系統地發現、選擇、組織、過濾和表述信息的過程,目的是改善雇員對特定問題的理解。馬斯還提出,知識管理的研究對象是知識和信息,知識管理用于提高員工的知識化水平。他認為“知識管理是指通過對知識的判斷、識別、獲取和應用過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2]。蔣國平認為,知識管理協助員工對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識別、顯化、分享、并幫助員工識別知識的來源,幫助他們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共享[3]。綜合來看,企業知識管理可以理解為:企業通過一系列的知識識別、知識需求分析、知識獲取、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的過程,以使得組織成為一個能動的有生命的有機體的過程。企業中的知識管理也是圍繞著這一系列活動展開的。具體的知識管理方案如下:

        一、動員大會

        動員大會是企業知識管理必須優先考慮的一環,涉及到大家對知識管理的認識、認可程度,以及對參與知識管理的積極程度。(1)知識管理部門在公司網站企業將進行知識管理的明文信息。(2)知識管理專家與各部門經理召開小組會議。溝通知識管理建設的戰略規劃,講解知識管理的理念、構思,并征求大家的意見。(3)各部門經理選擇各部門中的積極分子,即平時比較活躍并且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人員,組成知識管理的動員小組。部門經理將知識管理的核心理念傳遞給這個小組成員。(4)動員小組成員設計自己的動員方案,首先在自己部門執行一周,并且向上級匯報行動結果,統計大家的反饋情況。如利用相應的調查問卷調查大家對知識管理的了解程度,選擇反饋結果最好的那組動員方案。這樣做就是調動大家的興趣,好奇心,營造氛圍,讓員工做好思想準備,從而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5)召開動員大會,由知識管理專家主持大會,講解知識管理核心思想、理念以及員工需要注意的事項等,構建知識管理建設的框架。

        二、企業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是知識管理理念建設的重要一個環節。文化包括顯性文化和隱形文化建設。顯性文化需要實質的文化元素來體現,隱性文化依托長時間的溝通滲透來完成。企業顯性文化的建設方面需要企業加大宣傳自己的價值觀、文化氣息的塑造。例如:(1)將文化符號,如企業的logo粘貼在企業醒目的位置,包括桌角,墻面,門窗等。在公司大門口張貼企業的宣傳語。(2)在餐廳和大廳安裝LED屏幕,定時播放企業的歷史發展資料,企業已經建成的項目、企業愿景、價值觀等內容,加強員工對企業的文化的認識。(3)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有獎征集組織宣傳口號的設計。

        三、知識獲取與需求分析過程

        識別企業需要的知識,本次設計按照崗位來采集信息。分層次進行信息采集與信息需求分析。包括行業信息、企業信息、部門信息、工作崗位信息。企業主要分析行業前兩名企業的信息,進行標桿研究。安排專門人員標桿企業的運營、戰略、技術等方面的信息進行收集,輸入到企業的信息系統中。企業的技術、人員、資源等信息都是企業需要整理的信息。部門經理負責對部門知識進行統籌。根據企業已有的崗位職責說明書結合現有環境的變化,對崗位職責說明書進行修改。員工將個人從就職以來學到的專業知識,工作可以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工作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將以上信息進行逐級上報,由上級直接審核,審核通過后再向更上一級提交,最終集合到知識管理部門,進行最終的整合。知識管理中心將統計好的知識按重要程度和使用頻率進行整理后,篩選出經常使用的和重要的信息,輸入網站,并印成方便攜帶的小冊子,分發給員工。

        四、知識平臺建設

        1.官網的維護

        即使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是只涉及一些表面的企業概況,員工數量等基本的信息。企業官網是其他人認識企業的一個重要窗口,完善的官方網站是一個實力公司所必須的。需要加入的內容包括實時熱點、國家政策方針、尤其涉及奔行業的信息,項目展示等。

        2.知識交互平臺

        在分析企業現有知識以及企業需要的信息的基礎上,聘請技術公司為企業打造分享平臺,打通企業的溝通網絡。包括設計訪問各種知識模塊。(1)建立知識分享世界。目的是對知識進行收集,交流。員工自己開發的知識經由知識專家審核,通過后在知識世界共享。該知識世界將各種新知識進行實時推送。知識是不斷積累,往復循環的動態過程,不斷有知識的輸入,輸出。知識世界還包括正能量新聞,消息的傳遞,促進員工心靈的建設。(2)知識查找。企業只有對知識有效的利用,才可以持續經營。所以為了便于員工進行知識查找,按專業、崗位對信息進行分類。同時設計一套專門的檢索程序,每個員工花費給一定時間學習就可以學會。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賬號,注冊后就可以進行知識的免費下載。(3)發型公司內部刊物,每季度發行一期,匯總公司經營動態,整合公司信息,包括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階段性目標等信息,并且包括本季度重要的已經在網站上的信息。這樣讓員工實時掌握自己企業總體的營運狀況,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也增強自己的責任感。(4)建立健全公司會議系統。使公司各種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每一層級。通過周會、月會、調度會等快速地交流傳遞信息,使每個人完成目標成為可能。(5)專家遠程課程。除了進行專業知識信息的傳遞,交流以外,對員工心靈進行建設是很必要的。每月邀請心理專家給公司員工上幕課一次。即通過錄像形式將課程錄制下來,進行保存,需要的員工可以在進行學習,該課程非強制。

        3.個人知識管理

        (1)微課形式每周兩節微課學習。員工、需要登錄自己的賬號進行學習。一周組成一個專題的學習。一節微課3-5分鐘,然后需要員工提交滿意度信息(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由知識管理人員按周進行數據分析,了解員工的工作狀態,進行相應的知識補充以及心靈建設。按崗位組成知識題庫,每月月底需要員工進行測試,提交測試成績。這項成績將與最終的考核直接掛鉤。(2)印象筆記印象筆記專門用于員工記錄自己的工作事項,并且接受外部信息,并且可以搜集需要的信息。這款軟件直接安裝在員工手機上,作為以工作為導向的信息搜集工具,也是時間管理的有效工具。(3)目標管理根據企業的目標,逐級進行分解,具體到各個員工的目標,員工自己制定計劃,并根據以前經驗,不斷調整自己的計劃。這樣有利于落實員工責任。建立導師制度,導師制度屬于最直接的知識傳播,有利于知識的直接傳播,減小知識傳遞的距離,提高效率。對導師的考核形式是看他帶的學員的能力提升速度,這樣可以保障導師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遞給學員。

        4.考核激勵機制

        隨著部門職能在不斷的強化,另一方面新業務對職員的專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這種特點,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希望對員工采取一種動態的評價標準,即定期對標準進行修正,全體員工共同參與標準的修訂工作。部門將不是唯一的組織維度與考核單位。使用360評價方法,員工、同事、部門主管、客戶均需對員工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考核。通過一系列的指標來衡量員工的績效。如技術貢獻率,目標達成率,知識貢獻,創新貢獻率等指標。完善考核體系在公司內確定和鼓勵創新行為。開展創新獎勵計劃,并將其作為公司的核心考核策略,營造互動式開放創新氛圍。設置定期的考核與評獎,根據員工提供的知識的有效利用率進行獎勵。對有突出知識貢獻與創新貢獻的人員/團隊進行獎勵。本文在各學者對知識管理研究的理論基礎上,從微觀層面對知識管理方案進行詳細設計,具有很高的實踐與可操作意義。相信以上知識管理方案會給企業知識管理建設帶來啟示。不過企業知識管理方案設計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環境進行合理的操作,所以本方案仍可以進一步進行優化。

        作者:龐琳琳 李靜霞 單位:青島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第7篇: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科研項目管理;項目管理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Wang Kaiyi

        Abstract:For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to creat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besides the talents,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he rigid conditions, efficient management, as an elastic condition, plays a role of slope. The co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s to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encouraging creative thinking and pursuiting of excellence, to provide a superior environment, to make researchers maximize their potential.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

        一、科研項目管理的特點

        科研項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為保證科研項目的質量、進度、成本達到最優化,同時盡量減少項目失敗的風險而采取的各種措施。科研項目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項目管理技術與具體科研項目相結合的產物,它不但強調需要項目管理的技術,同時項目管理技術必須與具體的科研相結合才能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和技術效益。

        科研項目管理過程是建立在一般項目管理過程的基礎上,結合科研項目的特點而進行的,按科研項目實施階段不同可分為立項、實施過程、項目驗收管理,這與一般項目管理的過程即:項目啟動過程、項目計劃過程、項目執行過程、項目監控過程和項目收尾過程相對應,只是科研項目實施過程對應著項目計劃、項目執行和項目監控過程。

        同時,與一般的投資建設項目相比,科研項目在科研人員的行為、項目進展過程和項目成果等方面的隱性,使得對它的管理有其特殊的方面,也使得對它的管理有一定的困難,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研項目管理對象是知識型員工。科研人員是科研項目最主要的資源。與一般員工不同,科研人員是知識型員工,是特殊的群體。科研人員擁有更為深入的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自主獨立性,他們更傾向于擁有一個自主的工作環境,普遍不愿意受制于嚴格的管理。因此對科研人員的管理就不同于一般員工的管理,他們需要柔性、靈活的管理,需要適當的分權和民主式的管理。針對這一點,對科研人員的管理既不能和其他項目人員一樣嚴格要求,又不能對其放任自流,對其的管理有一個“度”的問題,這是科研項目管理的一個特點,也是一個難點。

        2、科研項目管理存在信息不對稱。由于科研活動自身的特殊性,科研成果有時難以直接表達出來,它存在于科研人員的頭腦中,因此難于顯現和評價,信息確認和采集比較困難。科研活動中往往存在信息的不對稱,由于各種原因,科研人員一般不愿意公布研究的全部信息或知識,因此管理者難于獲得項目的全部情況,信息的失真或不全面導致管理的失誤。

        3、科研管理人員傾向于忽視對項目的管理。有些管理者或者從事研究的科研人員認為科研屬于探索性的,應該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應該為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寬松的氣氛,而且應允許失敗,不應急功近利,他們認為如果對科研項目進行過多的管理(他們甚至稱之為干涉),就會束縛科研人員的自由發揮,給科研人員帶來壓力和負擔從而影響他們的興趣與動力,最終會影響科研項目的效率與成果。由于科研項目自身不確定性的特點和管理對象的特殊性,使得對科研項目管理不同于其它一般項目的管理,一般項目管理是一種符合性的管理,強調計劃的剛性和按照計劃執行控制的嚴格性,而科研項目的管理,更強調一種動態的管理,強調適度控制。科研項目管理的本質是彈性計劃和嚴格控制對立統一、系統協調的工作,在規定期限內達到預定目標。

        二、項目管理的定義

        根據美國項目管協會(PIM)頒布的2000版“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2000年版中項目管理的定義是“項目管理就是為了滿足甚至超越項目涉及人員對項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將理論知識、技能、工具和技巧應用到項目的活動中。”同時定義中還強調項目管理必須滿足需求和期望不同的利害關系者在項目的范圍、質量、進度、成本和風險等各方面提出的互相沖突的已明確和未明確表達的要求,創造出令項目利害關系者滿意的產品或服務。

        由于項目的特殊性,使得項目管理也具有區別于其它管理的顯著特征。具體的講,項目管理主要特征是:

        1、項目管理的對象是項目或被當作項目處理的其他活動。

        2、項目管理的哲學和方法論基礎是系統理論,項目管理的全過程都貫穿著系統工程的思想,它把項目看作是由一系列的活動或任務組成的動態系統,依據系統論的“整體一分解一綜合”的原理,將項目分解為許多的工作包,由責任者分別按要求完成目標,然后綜合成最終的成果;同時把項目看成是一個有完整生命周期的過程,把過程和結構統一起來,從系統整體上把握整個項目。

        3、項目管理采用基于團隊管理的項目經理個人負責制的組織形式,其中有三層意思:一是與職能部門相比,項目管理有了“組織”的概念,需要圍繞項目來組織資源;二是項目管理采用的是團隊的組織形式,項目團隊成員共同做出決定、共同負責、共同享有回報和榮譽;三是與一般的團隊相比,突出了項目經理的作用,項目經理獨立地掌握垂直的命令鏈,這是由項目系統管理的要求決定的。項目經理是項目各種活動的集成中心,為項目的成功實施負最終的責任。

        4、項目管理的組織是臨時性的,這是由項目的一次性決定的。對大多數企業來說,職能分工結構是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項目組織一般游離于企業組織之外,項目管理的組織的臨時性主要是針對這種情況提出的,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企業中的項目和按項目來管理的運作活動會越來越多,特別是對一些“項目型組織”,項目組織將成為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但對于具體的項目來說,它仍然具有臨時性。

        5、項目管理的組織是柔性的,項目組織打破了傳統的固定建制的組織形式,而是根據項目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不同需要適時地調整組織的配置。

        6、項目管理是對過程的動態管理,在項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工作的性質明顯的不同,因而管理的重點也不同,需要項目經理根據項目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在項目管理的動態的管理過程中,特別強調其協調和控制的功能。由于沖突和不斷的變化是項目管理的固有的特點,處理各種沖突和意外事件是項目管理的主要工作。

        7、項目管理方法具有綜合性和先進性,項目管理不僅重視“物”和“事”的一面,同時更加重視“人”的一面,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本身就是在系統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了運籌學、質量管理、技術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等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對傳統系統管理思想的發展。

        三、將項目管理引入科研管理的可行性

        與項目管理的特點相對照,科研管理具有許多相似之處。而這些相似之處,使科研管理采用項目管理體制成為可能。

        1、科研管理必須對科研項目進行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可以通過組建專門的、高效率的科研團隊,使科研項目得以高效率地進行。

        2、科研項目是以課題負責人負責制為基礎的。由課題負責人將科研項目的具體工作進行分工,責任落實到人。

        3、科研項目成果是集體的結晶,個人很難搞出一項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科研項目的進程別強調科研人員的協作、團結精神。項目管理中強調的團隊建設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四、項目管理體制的優越性

        將項目經理負責制引入科研項目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克服現有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病。

        1、有利于提高科研單位的工作效率

        項目經理負責制中,課題負責人的管理范圍很寬,從科研項目的立題、研究,到成果的轉化、推廣全由一人負責。這樣就解決了現有體制下,當問題處于不同部門交叉的領域時,出現的推諉、扯皮現象。

        2、有利于信息的溝通

        將項目經理負責制引入科研管理之后,作為課題負責人的職責之一,對外要全面了解與本課題相關的國內外發展現狀、技術水平,對內要及時掌握研究進展情況、生產應用部門存在的難題和需求。課題負責人可以根據掌握的信息及時調整科研方向,使科研成果以最短的時間產生經濟效益。

        3、有利于克服科研項目與生產實際脫節、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弊病

        將項目經理負責制引入科研項目管理,課題負責人在選題之時,就必須考慮項目成功后,其工業化是否容易實現,是否有推廣應用的合作單位,能否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等問題。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無法實現工業化而束之高閣的尷尬局面,從源頭出發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五、總結

        項目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科學的管理方式,以組織的機動靈活、面向客戶和資源的利用高效率而適應了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和變革的需要,重視知識管理的工作,分析個人對專業知識資源的需求,有計劃、系統化的個人知識管理是科研管理人員提高科研管理綜合能力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饒從志,龍建平等•新形勢下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緊迫性〔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1999

        2、姜曉林.科技項目管理中知識管理系統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

        3、趙春明.企業科研管理的實踐缺陷〔J〕企業管理,201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天天天天香蕉线视频国产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午夜福利免费体检区 | 亚洲特殊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