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閱讀的一般步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喿x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之一。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同時,葉圣陶先生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唯有先讀書,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寫作?!碑斀裆鐣?,多媒體和數字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空間和時間,學生的課余時間更是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身影。本文圍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如何引導小學生靜下心來,指導小學生潛心閱讀,從閱讀中獲得成長和快樂,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小學生 閱讀 指導策略
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基本內容,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長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墻壁把他們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世界的奧秘中包含著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边@段話明確指出了在課堂以外,在我們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以外,學生可以通過與外界的接觸和親身感受去獲得知識和技能,從而走向成功。
小學生的閱讀,是人生閱讀的起始階段,是“一張白紙畫最新最美畫圖”的良機,具有啟蒙性的作用。由于小學生身心理特點的制約,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傾向性還不夠穩(wěn)定,如興趣易發(fā)生又不易長時間專注,易于感知而難于抽象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培養(yǎng)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他在《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明確指出:“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tài)度冷漠,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因此必須教會少年閱讀?!?/p>
指導小學生掌握適當的閱讀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質量和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數量。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策略。
一、激發(fā)小學生的讀書興趣,營造氛圍,拓寬小學生的閱讀渠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沒有那種占據學生的全部心靈的真正的閱讀。沒有這樣的閱讀,學生就沒有好的愿望,他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狹窄和貧乏?!倍寱軌蛘紦W生的心靈,擁有濃厚的閱讀氛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1.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披文而入情,讀書重在激情?!毙W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和打擾。因此,在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首先要積極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從而使小學生體驗到身臨其境的親切感,激發(fā)起他們閱讀的熱情和興趣。無論是在校內的課外閱讀,還是和家長一起進行的親子閱讀營造閱讀氛圍,需要教師和家長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情感上感染到小學生,使他們真正激發(fā)內心渴望閱讀的興趣。
同時,在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利用一些與閱讀有關的活動營造閱讀氛圍,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例如組織朗誦或講故事比賽,在比拼中很容易調動小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努力拓寬小學生的閱讀渠道
閱讀,可以時時發(fā)生。朋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感染可以有效影響閱讀興趣的提高和閱讀行為的發(fā)生。作為教師,應挑選適當的讀物推薦給學生,并利用學校一切軟硬資源引導小學生去主動涉獵;而作為家長,在生活中,應及時有效地在親子活動中“舉一反三”,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小學生真正與書籍“親近”,愛上閱讀。
二、選擇合適的圖書進行閱讀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即能夠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最需要的讀物。”閱讀的好處數不勝數,但應把握對讀物的選擇,才能使閱讀的意義和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在如繁星般眾多書籍中,作為教師和家長,有義務幫助小學生將圖書歸類,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種類。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既不能語句枯燥,又不能過于簡單膚淺,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為小學生挑選圖書閱讀應報我以下原則:
1.思想方面積極健康。
2.內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選擇的圖書應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由淺入深。
4.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特點和發(fā)展差異。
三、授之以漁,讓小學生學會閱讀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探o小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小學生學會閱讀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在閱讀方面,單單憑借著小學生的興趣來進行閱讀顯然是不夠的。合理有效指導小學生在“愛讀”的基礎上“會讀”才是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步驟。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以下兩種適合小學生掌握且閱讀效果較好的方法。
1.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針對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認真閱讀的方法。指導小學生對圖書進行精讀時,應引導小學生全身心投入,并調動多種感官的配合,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從而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精讀法是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的手段。
2.選讀法
關鍵詞:自然拼讀法;小學英語教學
一、 引言
與課程改革前的小學英語教材相比,課改后的教材其內容含量和單詞量都增加了很多。記憶單詞成為學生和教師最頭疼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靠死記硬背記單詞,其效果可想而知。長此下去,不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會下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也將受到不小的打擊。筆者認為,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利用自然拼讀法(Phonics)進行語音和單詞教學,是將學生從死記硬背的沉重負擔中解脫出來的好辦法。
二、 自然拼讀法概述
自然拼讀法的基本原理是要求學生掌握代表英語44個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組合(即這些字母和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而不是它們的名稱音,如在自然拼讀法中,輔音字母b代表/b/,而不是讀/bi:/;元音字母組合ai、ay等代表/eI/),以及一些英語拼寫和讀音關系的基本規(guī)律,讓學生看到一個英語單詞,就能讀出來;或者,想到一個單詞,就能按照規(guī)律拼寫出來,即做到見其形,知其音;聽其音,知其形。
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和新加坡、中國香港等英語為官方語的國家和地區(qū),自然拼讀法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必修內容。學生學會了此法,掌握了發(fā)音與拼寫之間的對應關系,就可以自己進行閱讀,學習和記憶單詞就會事半功倍。正如自然拼讀法教學專家Blevins(1996)認為的那樣,自然拼讀法包含了字母音和形之間的關系,是向學生講授英語中最普遍的音形關系,使之能夠解讀或拼讀單詞。這種解讀單詞的能力是閱讀成功的關鍵因素。
三、 自然拼讀法的優(yōu)越性
(一)有效利用漢語拼音的正遷移作用
小學低年級(一般從二年級起)的學生已掌握漢語拼音,用拼音朗讀和閱讀的能力基本形成。由于漢語拼音中有許多音與英語的發(fā)音相似,如英語中的輔音與漢語拼音中的聲母發(fā)音都很相似,漢語拼音的ao 與英語中的元音/a/的發(fā)音基本相同,等等,及早采用自然拼讀法進行語音教學,就可以利用漢語拼音對音素教學產生的正遷移作用,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
(二)避免學習國際音標帶來的干擾
國際音標與自然拼讀法采用的都是音素(phonemic)教學,但前者學習48個音素,是以另外一套書面符號來代表音素。這對小學生而言,無疑加重了負擔。自然拼讀法則學習國際音標48個音素中的44個,是以字母和字母組合來代表音素,學習者只要記憶一套符號(英語字母)即可。這樣就可以彌補因學習國際音標而需兼顧音、形兩組符號的缺陷。掌握了自然拼讀法,小學生就可以不需要借助音標就能認讀單詞,從而少學一套符號,減輕學習負擔。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階段自然拼讀法完全可以取代國際音標的教學。
(三)提高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的效率
教學實踐研究發(fā)現,自然拼讀法是任何年齡、任何學生學習單詞最快、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運用自然拼讀法教學,學生只要掌握了單詞中字母的發(fā)音,學習單詞就再也不用靠模仿來記住單詞的發(fā)音,可以做到見詞可讀;了解了英語拼寫和讀音之間的關系,即可利用這些規(guī)律記住單詞的拼寫,做到聽音可寫。
(四)促進學生的各項語言技能的發(fā)展
運用自然拼讀法教學單詞,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單詞是由一些單元(字母或字母組合)構成的,也能讓他們理解字母的音與形的一致性。據研究表明85%的英語單詞能夠通過字母音形對應的規(guī)則來拼寫。學生在掌握了英語字母的這種音形對應關系之后,就能很快地進行單詞的拼讀與拼寫。英語的拼讀能力是閱讀能力的基礎,當學生拼讀與拼寫單詞的能力達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程度后,就可以很快地進行閱讀教學,在大量的閱讀中擴充單詞,熟悉語法,培養(yǎng)語感,從而進一步促進聽說能力的發(fā)展。
四、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自然拼讀法是指導學生了解和掌握字母與發(fā)音的對應關系,筆者提出如下教學步驟的建議:
(一)字母及字母組合讀音教學
運用自然拼讀法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掌握代表英語44個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組合。這些字母音可分為兩大類:輔音和元音。輔音包括單輔音(p,d,k...)、輔音字母組合(ch, sh, th...),元音包括短元音(a, e, i...)、長元音(ai, ee, ie...)和其他元音(er, or, oi...)等。
教師在教學前應擬定一個計劃,決定這些字母的教學次序。一般按照先輔音后元音的順序進行,因為學生有了漢語拼音的基礎,學習輔音是較為容易的。
Lloyd(1992)建議將字母音分為七組,即:
1. s, a, t, i, p, n
2. c/k, e, h, r, m, d
3. g, o, u, l, f, b
4. ai, j, oa, ie, ee, or
5. z, w, ng, v, little oo, long oo
6. y, x, ch, sh, voiced th, unvoiced th /θ/
7. qu, ou, oi, ue, er, ar
這種分組方式的優(yōu)點是:在學完第一組字母音之后,就可進行單詞拼讀與拼寫的練習,如at, is, pin, sat;也有利于區(qū)分一些發(fā)音容易混淆的字母,因為b和d、m和n 等都不在同一組中。
(二)拼讀教學
當學生掌握了一組字母音后(看到一個字母,就能自然地讀出來),就可以進行拼讀教學了。拼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見詞讀音能力的基礎,如果學生能夠流利地拼讀單詞,對其日后的閱讀和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拼讀應由兩個音的拼讀開始,如is, an,ti, sa等,然后再進行三個音的拼讀操練,如sat, tap, sit, tip, sin, pin等,再慢慢過渡到多音節(jié)詞的拼讀。
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練習拼讀的機會,教師可用已學的字母組成單詞,制成海報,貼在教室的墻壁上,也可將單詞印發(fā)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拼讀。經過大量的拼讀練習,學生見詞讀音的能力就能逐漸提高。
(三)書寫教學
字母的書寫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一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整潔的書寫習慣。書寫教學的方法與平時的字母書寫教學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四)拼寫教學
利用自然拼讀法來教學字母的目的之一是要讓學生掌握通過其音形一致的規(guī)律去記憶單詞的方法,而拼寫教學就是指導學生了解如何把字母或字母組合的音轉變成形。一旦學生掌握了此方法,記憶單詞就變得容易多了。拼寫教學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聽音。教師以先快后慢的語速說出一個單詞,重復幾次。目的是讓學生聽清單詞中所含的音素。
2.辨音。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辨明并說出單詞中含有的音素。如,第一個音素是什么?下一個音素是什么?最后一個音素是什么?……
3.寫音。當學生能正確說出單詞中含有的音素后,教師則開始指導學生把聽到的音轉變成形,寫下來。
(五)閱讀教學
由于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記憶力好,又有漢語拼音的正遷移作用,他們能夠很快地掌握字母的發(fā)音,但是如果不引導他們將字母與發(fā)音的對應規(guī)律在有意義的情景中運用的話,就容易遺忘。此外,小學生長時間面對一些毫無意義的字母符號,學習的興趣會慢慢地消退。因此,適時開展閱讀教學很有必要。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閱讀應從辨認單詞開始,然后到句子閱讀,再過渡到一些簡易故事的閱讀。例如,學了a // 后,就讓學生整體認讀單詞apple;學完第一組字母(s, a, i, t, n, p)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讀音來朗讀 It is an apple. It is an ant.等句子,并利用圖片或實物來導入句子的意義。此外,還可以編寫一些押韻的句子,讓學生朗讀與閱讀,例如:A dog is on a log. A big pig is in a bin.等。這樣,學生不僅能內化英語拼寫與讀音的對應規(guī)則,還能將單詞的形、音、義結合在一起,更能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五、 運用自然拼讀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保證活動的趣味性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的時間不會太長,而且拼讀、拼寫訓練又需要進行大量的機械操練。為了不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有必要設計各種有趣的活動,來激發(fā)興趣,降低焦慮。如,可利用小學生喜愛聽故事的特點,通過故事導入字母讀音;利用小學生具有在做中學(learn by doing)的天性,將每個音素配上動作,幫助記憶。還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或組織唱歌、吟韻律詩、念繞口令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練、唱中練、吟中練、念中練。
(二)堅持及時復習鞏固與應用
一般說來,小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要幫助學生克服遺忘,應經常地、持續(xù)地進行拼讀和拼寫教學,提高學生接觸字母讀音的頻率,并將之與學生所學的內容相聯系。通過長期接觸與歸納,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去了解,進而熟悉這些規(guī)則,以期將來能夠靈活運用。
(三)借鑒但不能照搬國外的教學經驗
自然拼讀法在美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我國港臺地區(qū)也很流行。網絡上相關資源十分豐富,只要利用網上的搜索引擎,鍵入“phonics教學"、 “How to teach phonics"或“自然拼讀法”、“字母拼讀法”等關鍵詞,就可以查到無數與之相關的內容。但是國外的經驗多是建立在母語教學的基礎上,有些做法未必適合我們的教學。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國外學生只要會讀文章中的詞,一般就知道其意思,而對我們的學生而言,因為自然拼讀法并不能為學生提供生詞的意思,對文章中的生詞即使是通過音形規(guī)律會讀,也不能明其義。因此,在運用自然拼讀法的過程中,不能全盤照搬國外的經驗,而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在教學方法與活動設計上有所創(chuàng)新。
六、 結語
關鍵詞:閱讀;能力;解答困惑;解決策略一;解答困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2-198-02
近年來,閱讀分析類試題在小學生習題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閱讀題能綜合考查學生的語文水平,它既涉及到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又能考查學生分析、概括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因此閱讀題是一種檢驗學生語文能力的非常好的題型。
一、 存在問題
根據對小學生語文試卷的分析調查,我發(fā)現小學生在完成閱讀題時一般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回答錯誤率高;速度太慢;害怕做閱讀題;無效閱讀太多。
二、 原因分析
當前的語文教育對學生解答閱讀題的能力是如此重視,但學生最把握不住的也是這一塊,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小學生在解答閱讀題時出現以上問題呢?通過與學生的談話,以及對學生閱讀卷的仔細分析,我覺得以上問題的出現與這些方面是有關系的。
閱讀能力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但許多家長包括學生平時都會覺得掌握字詞、寫好作文就可以把語文學得很棒,其實提高閱讀能力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的方法,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終身受益的。提高閱讀效率,并非一日之功,但指導學生探求閱讀文章的一般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臨場閱讀習慣,訓練答題技巧和方法,對正確理解、綜合分析、鑒賞評價文章是是非常有好處的。因此,本人提出了提高小學生語段閱讀解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三、解決策略
1、明確閱讀題的特點
要讓學生掌握解答閱讀題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對閱讀題的內容特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一般在小學階段的閱讀題主要有以下種類型:
第一種:填空和默寫。按原文填空或默寫課文某段落。體現了課內外知識、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考查了學生積累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二種:閱讀一段話、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題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注重對語言積累的考查。
體現選擇性學習。思維訓練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創(chuàng)新思維又是諸多思維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健康的個性”是新大綱、新課標提出的新的語文教育思想,要促進教師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當前的許多閱讀題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拓展了語文的學習空間。
題型富有變化,比較強調閱讀的概括和表述。針對閱讀題的這些特點,學生平時要注重以下幾種能力的提高。
第一是識讀能力。當我們展開閱讀題時,首先必須憑借大腦“字詞庫”的記憶,辨析文字材料。“辨”字的音、形、義;“認”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般過程為“先逐字通讀,后解詞句之意,再析全文主旨?!?/p>
第二是理解能力。在讀懂文字材料后,運用語言知識對所獲信息加工處理,將其轉化為書面文字。這中間包括領會詞意、索解句子、理清段落、把握層次、分析結構、概括要點、評價文章等內容。
第三是應用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分析、概括、評價等手段把文章內容表述出來,這就是應用。遷移能力是應用的“支柱”,綜合分析能力是應用的“基礎”。
識讀是基礎,理解是核心,應用是深化,三個步驟不能截然分開,它們互相滲透、交叉。
2、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心理
我覺得一個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心理,主要表現在:以自信目光審讀文章,遇到閱讀障礙不氣餒,解答閱讀問題順手也不盲目樂觀;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毫不畏懼地解讀文字材料,輕裝上陣、充滿信心,能巧妙地克服“害怕閱讀”的心理現象。
由于以上原因,學生在完成閱讀理解題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因此要教給學生進行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
集中注意。有的學生經常會看錯了閱讀題,有的漏做,有的“張冠李戴”,這是什么原因?主要問題在于解答閱讀題時思想不專注。因此,學生在完成閱讀題時一定要專心致志。
輕裝上陣。做閱讀題時特別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思想雜念。閱讀文字材料平心靜氣,解答題目有條不紊,回視材料、檢查答案不慌不忙。應該這樣想:閱讀題大家都覺得難,我必須在這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戰(zhàn)勝對手;心情平靜一分,答題會多得一分,放下“包袱”就是勝利。沒有心理障礙,心境自然寬松多了,閱讀也就會得心應手。
旁若無人。有的學生本來心理緊張,看到別的同學下筆如飛,自己先慌了陣腳,不知該從何下手。或者一看到老師過來,生怕老師說自己做得差,心里又緊張了。因此,既然在做了,就當周圍什么人也沒有,相信自己的能力。
3、培養(yǎng)解決難題的能力
閱讀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完成閱讀時,學生經常會碰到各種閱讀障礙。那么,該怎樣消除這些障礙呢?
速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多讀幾遍,有句話叫做“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讀著讀著,會茅塞頓開,突然想到答案。
巧憶。消除障礙還須依賴于巧妙的瞬時記憶。在完成題目時要適當地進行回憶,回憶以前老師講過的相關知識,如果有點想起,要趕快記下來。
靜思。碰到閱讀障礙,最要緊的還是能夠靜下心來,千萬不要急躁。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不僅能使人產生超強記憶力,而且能活躍思維、充分發(fā)揮閱讀潛能。要不斷暗示或自我激勵,強化自己的閱讀意志,保持平靜的向上的心態(tài)完成閱讀題。
4、掌握正確的閱讀步驟
在解答閱讀時有的學生能夠非常迅速正確地完成,而有的學生花費了很多時間還在原地打轉,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入手,沒有進行有效地閱讀。面對閱讀題怎樣入手閱讀解答呢?我覺得正確的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通讀材料,掃除障礙。首先要讀全、讀懂材料,對閱讀題題有粗淺認識,形成整體印象。“全”,就是將所給的材料及題目全部列入審讀范圍;“懂”就是能理解全文(段)的內容和中心。理清結構的段落之間的關系。
審讀題意,定向選讀。這一步要領是仔細審讀各題,且根據各題的規(guī)定材料、要求、目的等確定閱讀范圍,捕捉語言信息。審題要細、透、準,這對完成閱讀題來說尤為重要。弄清題干要求,有目的、有指向性地篩選閱讀材料,辨明考點,對號入題。
調集“庫存”,思索求解。解答每一道具體的閱讀題,需要的是與題有關的知識,因此,明確了考點,弄清了題意后,在定向閱讀基礎上,就要調集大腦庫存的與閱讀有關的知識,經過篩選、整理,變成語言文字。解題的核心是:比較、辨析、運用。
全面檢查,認真驗證。解題得出答案,并不算是最后的工序。必須全面檢查,認真驗證。“檢查”是指檢驗審題有無偏差,符號、字形等有無錯漏,答案是否符合要求?!膀炞C”是指檢測答案的正確與否。驗證一般采用“復?!保ㄔ贀Q角度做題)、“代入”(將答案代入原題中閱讀)、“析因”(重新思考答案正誤的原因)等方法。
當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有的學生閱讀能力已經有了提高,但是對閱讀題總還是有一種害怕感,不喜歡做閱讀題,用他們的話說:“太難了,有的答案別說我們確定不了,就是老師也要不準?!币虼巳绾翁岣邔W生的閱讀興趣怎樣提高,是我們今后尚待解決的問題。
(上接195頁)(k>0,k,b為常數),其中0<x<2的大致圖象是(D)
(4)下列所給圖象中,符合函數 ,其中x≥0的大致圖象是(B)
這組習題選擇的是由函數圖象和性質組成的題目,對落實雙基具有典型的意義。并且標題中有明確的知識指向性,提示學生要注意的問題,能讓全體學生輕松把好“基礎關”.
2、展示學生作業(yè)、改正練習錯誤
1、一次函數概念的內涵學生沒有理解透徹
在一次函數y=kx+b (k、b為常數,且k≠0)的概念教學中,要注意x與y的對應關系(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函數y是自變量x的一次式及k≠0的本質特征。例如:已知y=(k-2)x+k -3,當k為何值時,y是x的一次函數?
解:設K?-3=1,得k=±2
當k=±2時,y是x的一次函數。
錯誤分析:很多學生理解成:一次函數只要是x的一次式就可以了,而忽視k≠0的條件。這時我們教師要多強調k≠0是一次函數必不可少的條件。所以k只能等于-2
2、忽視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的關系致錯
如果直線y=-x+m不經過第一象限,那么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_____.
錯解:因為直線經過第二、三、四象限,所以m
錯誤分析:直線不經過第一象限,并不表示一定經過二、三、四象限,也可能只經過二、四象限,應分兩種情況考慮。
3、圖象位置不確定,混淆數形關系致錯
已知一次函數y=-kx+4的圖象與兩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為16,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錯解:因y=-kx+4與y軸,x軸的交點分別是(0,4),( ,0),
故解得k=- ,所以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是y=- x+4.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數學閱讀理解;數學文本;知識建構;元知訓練等
一般我們認為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需要在語文學科中培養(yǎng)的一種重要素質,其實不然,數學學習中也處處存在閱讀理解。能否正確地閱讀、理解題目的要求或題目中包含的意義,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學好數學、做好數學的關鍵。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我們的課堂內、課堂外仍然存在一些偏見,認為閱讀只是語文、英語教學的事。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意數式的演算步驟,只注重邏輯的嚴密推理,而忽略對數學語言的理解。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仍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往往缺乏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和習慣,似乎研讀數學教材那是老師的事,自己只要聽懂課,會解題就行了。數學課本通常僅當習題集用,正文是從來不看的,偶爾老師布置了“看書”的作業(yè),學生以為是“軟作業(yè)”,不需要檢查,于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草草了事,讀不準要點,讀不出字里行間所蘊藏的數學思想,更讀不出問題和自己的獨到體會,有的甚至根本就沒去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常常是老師反復講解、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一學期下來,事倍功半。另外,從書店購書的家長方面來看,也主要是為孩子買一些數學解題集,練習冊,在他們看來,數學只要會解題就可以了,哪來的數學閱讀?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一些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正確率很高,但遇到判斷題、解決實際問題等類型的題目時卻由于理解不清題目中文字所表達的意思或沒有正確閱讀,而造成許多錯誤,這種現象在低年段尤為明顯。低年段是學生接觸數學的開始年段,如果我們能在學生開始學習數學時就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閱讀理解習慣,那么能為今后更高年段學習更為復雜的數學知識打下一定基礎。因此,在低年段數學教學中,我們也應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理解不旦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數學課也經常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在教學中需要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在數學中不光有數字運算,還有空間關系和邏輯思維的問題。而閱讀理解能力常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數學文本問題的必要前提。本文將討論數學閱讀理解的內涵及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對策等問題。
一、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閱讀是對文本的加工和理解過程,小學數學也涉及文本的問題,如應用題、文字題、圖表等,這些數學文本由數字、抽象符號以及語言詞匯等構成。在目前,我們教師也意識到小學生閱讀跟數學技能的水平很不對稱。有的學生面對文字題、應用題時就“傻眼”了,難以應對。例如當學生直接計算兩個數字的積或者商時,他們可以準確無誤地完成;然而,把這兩個數字放在文字題中時,他們就不知道是應該求積還是求商。事實上,很多學生對數學中的基本語言甚至關于解題要求都不能準確理解。如:“請問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頁才能超過小華?”有許多學生就不能正確理解問句中的關系詞“最少……才能超過”。很顯然,數學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經制約了數學潛能的發(fā)揮。因此要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運用能力,就要指導他們如何閱讀數學文本。數學閱讀理解有著自己的特殊性。數學中的語言總是非常簡潔,一些數學概念、數量關系通常是隱藏的,含蓄的。小學生在閱讀數學文本時,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過自己的數學知識,補足或擴展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義,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車間生產了200個零件,第二車間比第一車間少生產4個,兩個車間一共生產多少個零件?”解題時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較”關系,即根據“第二車間比第一車間少做4個零件”這一條件,計算出第二車間的個數,然后理解題目中的“組合”關系,將兩個車間生產的個數求和,雖然問題文本中只有兩個數字,卻包含了“比較”和“組合”兩層數量關系,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這些學生將其中的比較關系的方向搞反了,從而導致理解錯誤。因此,在數學活動指導中應該有意識的提高學生對數學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過程理解
小學數學文本由數學語言、詞匯以及以非常簡潔的形式符號組成,小學數學文本理解過程至少有四個層次:第一、正確理解詞匯和符號。小學數學應用題常常用一些詞匯來表述,這些詞匯有些是數學中的專門術語,有些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因此,指導學生準確理解這些詞匯的內涵是正確理解問題的前提。對于數學術語的理解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來自生活中的常用語的概念來說,放在數學中就有了新的內涵,即由“日常概念”變成了“科學概念”。然而小學生卻往往不去注意兩者之間的差別而誤解其意義。例如:“垂直”在日常語言中最基本的含義可能是指與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學生以為在數學中也應該這樣理解“垂直”的含義,這顯然沒有抓住“垂直”作為科學概念時的內涵。小學生對這些符號的掌握必須是準確的,并且達到自動化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解決問題。第二、正確解決詞匯和符號之間的“互譯”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用詞匯表示概念與用符號來表示概念之間需要相互翻譯。如在解決應用題時,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據算式來編應用題,這樣就涉及到了詞匯和符號之間的互譯問題。目前小學生在這方面常常面臨許多困難。第三、在應用題、用符號表示的數學方程表達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號關系和數量關系的問題。如在四則運算中,同時出現了加、除、括號等,這就必須理解這些符號的關系,才能確定計算的順序。第四、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閱讀理解最終還是要構建合適的問題模型。在詞匯、符號、語法結構的水平上去理解問題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驟,最終還是要形成一個合適的問題模型才能解決它。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問題的給定條件和要達到的目的之間總是包含了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將已有的概念性知識、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識聯系起來,來彌補這種缺口的差異,形成關于問題的內在表征模型,最終達到解決問題。
三、小學數學閱讀的困難和對策
小學生在數學文本的理解中面臨的任務以及困難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導致學生數學閱讀困難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根據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策。
1.在數學理解的不同步驟上加以訓練。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層次,因此,在實踐中每個學生的數學閱讀困難也是不一樣的,要根據不同學生安排有針對性的訓練活動。小學生理解的困難可能是不能理解數學術語和符號或者不知道將兩者互譯,還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數學的“語法結構”等。對策:對不能理解詞匯和符號進行互譯的學生,指導過程中要訓練他們用多種方式理解和處理同一個數學主題。如:可采用根據一個應用題文本列出幾個算式;或者反過來,根據一個算式編出多種數量關系結構或類型不同的應用題。對于不善于區(qū)分不同數量關系的學生,可以讓學生根據其中包含的集合關系(算術應用題中的組合問題、比較問題、變換問題)的數學題進行分類;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來訓練學生對數學表達方式的敏感性。總之,要根據學生在每個數學閱讀層次上面臨的具體困難,加以適當的訓練。
2.指導學生構建“活的”、結構化知識。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是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前提,在實踐活動中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釋文本信息的足夠的已有知識;學生已有的知識雖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選擇合適的知識點與問題情景聯系起來;學生對問題理解與題目表達的含義不一致。對策:根據以上原因,在實踐指導中要發(fā)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結構的知識體系。如:可以引導學生用畫“概念”和“概念網絡結構”的方法促進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組織化,將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學習與條件性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如:老師不僅要講解一道題目的計算方法,還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應用這些方法等,這樣知識才能變成“活的”、可用的知識。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及生活經驗,可以為問題解決提供豐富的背景信息。如:學生對銀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計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課堂上遇到類似問題可能就更容易應對。
3.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適當的元認知訓練。小學生在理解數學問題或文本時,其認識活動不僅是指向外在問題文本,還指向自己的認識活動為對象的認識,就是“元認知”,就是對認識活動的認知。在對數學問題理解過程中的元認識活動包括很多內容,如事先計劃預測結果、時間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質疑、自我評價等,從以往的實踐證明,許多學生不善于理解數學文本,可能是因為元認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對策:提高數學閱讀理解中的元認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過數學習作訓練學生的元認知。Fuentes認為:在目前,小學生都是學習現成的數學教本,解決教師或書本上提供的問題,實際上可以把這些工作部分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讓學生學習編寫數學練習題并給出答案,這樣他們就要斟酌如何表述問題,如何調整自己的思路,讓別人明白,從而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此外,加強口頭解題的思維訓練,這樣有助于維持問題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斷調整自己的理解活動。最后,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自評和修改,同時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理解的能力:
一年級學生由于其語文識字量和知識水平的局限,造成他們閱讀能力不夠。他們常常依賴老師或家長幫助其讀題、分析題意,沒有自己閱讀題目的習慣。我們經常在批改作業(yè)中發(fā)現,前一次做過的一類題目要求是劃出一組題中得數較大的一個算式,這一次再做類似的題型,只不過題目要求變成了在得數較大的算式后面打“√”,許多學生做題時還是按照以前遇到過的要求做題,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做題之前根本就沒有閱讀過題目要求,也就根本談不上按要求正確完成習題了。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讓學生自行讀題、獨立理解題意。當在學生學完拼音之后,教師可給題目要求注上拼音,讓學生獨立讀題。讀題時先要求讀出聲音來,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眼、耳、口、心并用,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而且,在讀題時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重讀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關鍵詞語。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題義。學生在讀了之后還不能正確理解的地方,教師再有針對性地加以講解。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在做題之前要閱讀題目要求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yǎng)成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根本上減少并杜絕上述錯誤情況發(fā)生。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理解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例如:有這樣一道填空題:100個一是()個十。有些學生只看到括號為止,把題目理解為100個一是(),然后就不加思考地在括號里填上100。由于題目沒有讀完整,學生理解起來就出現了較大的偏差。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應教給學生正確、良好的閱讀方法,首先題目要讀完整再思考,其次對于讀了一遍還不能明白意思的題目要多讀幾遍,最后將答案填寫好之后還要再將題目完整地讀一讀。有許多錯誤往往通過最后完整地閱讀一下,就能發(fā)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也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yè)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低年級學生才能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另外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中,教師還可以經常出一些題組的對比練習,如出示這樣兩組題目:①5+3=、5×3=、5-3=;②6-2=、6×2=、6+2=;讓學生先計算出得數,再觀察這兩組題目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學生計算后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每組題目的數字都是相同的,但運算符號不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不同。在學生感知到這一點之后,請他們來做做小老師,提醒一下大家在計算時要注意一些什么問題,學生自然而然就說出“計算時先要看清楚計算的符號再進行計算”這一注意點,并且這樣由他們自己得出的結論學生能記得特別牢。通過經常做題組練習,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做題之前先仔細閱讀題目、正確理解題意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理解習慣。
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是發(fā)揮數學潛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數學課中應該重視閱讀理解教學。從過程看,數學閱讀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上學生都可能面臨困難,我們應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包括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適當的元認知訓練等。
參考書籍: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發(fā)展,也是形成閱讀個性化的行為之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適時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設性學習,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主動進行探索學習。然而,這需要教師主動引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其實,朗讀過程就是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權,使學生能夠有充分的讀書空間。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學生不但會讀書,而且讀懂書。當前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很難再看見學生用心讀書的場景下,語文教學中串講串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再有讀書時間,40分鐘的課堂里,朗讀課文往往是匆匆而過,沒有在學生腦海中留下任何痕跡。比如在預習時要求學生朗讀,通過朗讀課文,增強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把握,但是有部分學生還未讀完這篇課文,老師就立即轉入下一個教學程序。教師沒有根據教材特點、年級、學情來安排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讓平時的講講、問問、答答占據了學生的讀書時間,不能切實把書讀到位,無法使學生達到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就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與作者對話情感。教師要不斷地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融入課文感受身臨其境的境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經驗背景,與文章中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才能流露出感情。
二、了解小學生閱讀心理,教給小學生閱讀方法
首先,要遵循小學生的閱讀心理規(guī)律。該年齡段的學生一般說來很樂意并很有興趣去掌握新知識、技能和技巧,他們渴望學會閱讀。有插圖的書和教師的描繪性語言,都能很快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最先認識的并不是最本質的東西,而是對他們產生最深刻印象的東西。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們逐漸形成一些正確的社會情感(如愛祖國、樂于助人等),并以此來評價作品。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注意到這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著“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閱讀心理程序來發(fā)展學生的認識,使之對閱讀材料有較深刻的理解,這是教師首要研究的問題。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所以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內容、由部分到整體的心理過程來組織教學。其次,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采取的閱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教師有必要從中擷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向學生推薦,使學生的閱讀活動有方法可依,增進他們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的信心。如在教學過程中,可向學生傳授以下一些閱讀方法,目標閱讀法、快速閱讀法、以意逆志法、寫寫畫畫法。
三、鼓勵學生思考,增強理解能力
只是光讀別人的文章,自己不去思考,不形成自己的情感認知,是不能達到閱讀效果的。有些人鐘情于一個作家,或許是因為喜歡這個作家的寫作風格,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作家寫出來的東西,讓他們有一種思想上的共鳴,甚至會覺得是一種精神上的溝通。于是,閱讀完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一定會有自己的思考。低年級的小學生,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但是也會聯想到閱讀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的共同之處。多激勵學生去思考,是閱讀過程中很重要的步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由發(fā)言、小組討論。這樣下來,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對于閱讀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關鍵詞:自動化;數學;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5-0222-02
加工是對儲存在感覺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中的信息進行的操作,自動化加工在認知發(fā)展中扮演了特別重要的角色,它為兒童了解這個世界提供了最初的基礎,也為兒童以后從事復雜的工作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一、自動化的含義
Ponser和Snyder(1975)認為,心理學中的自動化是一種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耗費認知資源,主體沒有意識到心理活動操作的高效心理加工過程。這一過程具有四個特征:無目的性:指心理加工的過程中不需要有意識的目的或目標,只需要某種引發(fā)刺激出現,信息的加工過程就自動開始;無意識性:指自動化的加工過程可以在意識之外進行操作,主體沒有意識到這一操作過程;不可控制性:指自動化加工過程開始后,由于沒有意識到這一過程,主體很難對加工過程進行控制;有效性:這是一個重要的加工特征,指自動化的信息加工耗費很少或不耗費有限的注意資源,其加工過程不受有限的注意資源限制[1]。
具備以上四個特征的心理過程是自動化過程,反之則為控制的過程,一種心理活動不是自動化過程,就是控制過程。心理過程的這種二分法從80年代開始有所改變,因為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中大量的研究表明沒有任何一個心理過程是符合四個標準的純自動化過程,許多復雜的心理現象的加工一些方面是自動化的,另一些方面卻是可控制的。Bargh(1989)在研究中拋棄了關于自動化全或無的觀點,提出了“條件自動化”的觀點。他認為認知過程中自動化出現的必要條件是不同的,有的自動化現象需要目的指導,有的需要注意的支持,還有的需要對引發(fā)刺激的意識和覺知[2]。
總而言之,加工根據所需要注意的多少可以分成幾類。那些需要大量注意的加工通常被叫做控制性加工,而那些幾乎不需要注意的加工被叫做自動化加工。信息的類型和以往的經驗決定了這種信息究竟需要多少注意。例如頻率信息的加工。頻率信息是指自己遇到各種事物的頻次信息。人們雖然沒有刻意去記住這些信息,但是這些信息確實被記住了。頻率信息的加工在發(fā)展的早期就是自動的,也許從出生時就是這樣。其他的加工隨著人們不斷獲得經驗而從控制性加工轉變到自動化加工。這種過程被稱為自動化。一旦某種技能達到了自動化的水平,也就是爐火純青的境界,就會“自動”地發(fā)揮作用。因此,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使他們形成和掌握一些自動化的技能,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運用自動化來分析小學生解決數學應用題中出現的問題
應用題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研究者從多種角度對小學生在解決應用題中出現的問題或使用的策略等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很豐富。在眾多研究中,研究者大多是對可觀察和測量的因素進行實證研究,但是對于一些慣性出現和使用的思維方式或策略卻容易被大家忽略,其中關于自動化加工對小學生解決應用題的作用和影響關注的較少。下面將以本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例子為例來進行分析。
在對幾個孩子的寒假作業(yè)進行檢查時發(fā)現,他們數學作業(yè)中的錯誤集中出現在和差應用題上,而對于一般的運算或口算題出現的錯誤則很少。例如。
18+21=?32+59=?類似于這種計算題,他們幾乎全部能做對。
應用題1:果園里桃樹和杏樹共有180棵,桃樹有65棵,那么杏樹有多少棵?
應用題2:果園里桃樹和杏樹共有180棵,桃樹比杏樹多20棵,桃樹有多少棵?
應用題3:一種什錦糖由硬糖和軟糖混合而成共750克,其中硬糖比軟糖少230克,軟糖有多少千克?
應用題4:某小學舉辦快樂運動會,三年級45人參加,四年級參加人數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參加的人數比三年級和四年級的總人數少15人。五年級參加的人數有多少?
以上列舉的四道應用題是孩子們在做題過程中出現過錯誤的題。
為什么他們在做簡單的計算題時正確率比較高呢?而且他們有時候在計算的時候都不用列算式,直接口算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通過對他們計算過程的觀察可以發(fā)現,他們對之前學習的個位數加法以及個位數進位制加法已經很熟練,所以他們在看到數字后,幾乎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就能馬上算出答案。比如,18+21=?這個一道兩位數加法運算題。在做這類型題時,首先,涉及的一個問題就是個位十位數字要對齊,這一條運算法則已經通過不斷地練習和強化,自動化地成為他們的一種運算思維,他們不需要再分別有意識地去識別這兩個數中那個是個位數,哪個是十位數;其次,個位數和個位數相加,十位數和十位數相加,在相加的過程中,他們也不需要再像以前剛學加法一樣,數手指或者畫圖,而是看到兩個數字后自動的就會想得出結果。這都是在長時間的練習中,已經形成對簡單數字加法的自動化加工,不需要支配多少意識和注意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因此,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在初學加法的階段,教師會讓學生熟練掌握一些數字搭配的關系。其實這都是為了使學生在以后的計算中能熟練和較快的進行計算,從而騰出更多的心理資源來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那為什么他們在解答應用題時出錯呢?來看第一道應用題,這道題涉及兩種植物間數量的和的關系。已知其中一種植物的數量,求另外一種植物的數量。那么這明顯的是一道和差問題。已給的信息中的一個關鍵的字——“共”,就表明了兩者是和的關系,同樣是對于文字理解的自動化,他們幾乎不需要花費精力來考慮兩者的關系,因而在解決這道題的時候,正確率比較高。接下來,第二道和第三道應用題也是涉及兩種事物之間的關系。但是,這里面除了涉及和的關系外,還涉及了“多”與“少”的問題。對于“共”的自動化理解在這里沒有問題,關鍵是后面的“多”與“少”,誰多,誰少?誰比誰多,誰比誰少?有的小學生在這里就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注意,采用來回推敲的方式或者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物以及熟悉的比較關系來衡量和思考題中給出的關系,然后才能進行下一步計算。這樣就需要孩子們有意識的利用一定的心理資源來搞清楚二者的關系。那么孩子們之所以搞不清楚“多”與“少”的關系,主要是因為他們沒能形成“閱讀自動化”。閱讀自動化就是孩子們在閱讀時停頓的次數逐漸地減少,按詞組意群閱讀的次數增加,最后能默讀,并且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解整句或整段文字的意思上,這就是閱讀自動化的過程。“閱讀自動化”是小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語言能力的重要過程。如果孩子在閱讀題目的時候,對于一個詞的意思不能夠完全理解或者需要轉換成熟悉的事物的來理解的時候,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注意和心理資源,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定的困難,容易出現差錯。第四道應用題要比前幾道題都更復雜,順利的解決的這個問題需要建立在對前幾道題熟練掌握和運算的基礎上。這道題涉及三個事物之間的關系,如果第三道問題中的“多”與“少”的關系弄不明白,那么在這道題上需要花費的時間和注意會更多,這道題直至做完可能需要的步驟就更多。這樣一來,學生容易搞混,最后他們也弄不清楚數量之間的關系,或者是放棄解答這道題,或者是隨便寫組自己認為正確的數字的關系式。但是,如果前幾道應用題,小學生做的比較順利,而且能夠熟練把握其中的關系,能夠在面對這些關系時自動化地處理時,那么在面對更復雜的問題時,他們就能騰出更多的注意來解決新的問題。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自動化在小學生解答數學應用題的過程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數學強調的是邏輯思維,如果其中的某一步驟出現差錯或者停頓,都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計算步驟和計算速度。怎么樣才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順利解決問題呢,這就需要小學生從一開始就打好基礎,多練習,從而不需要過多意識的來處理一些問題,將更多的注意用來處理那些新問題和復雜問題。
三、自動化加工機制帶給我們的啟示
首先,自動化加工對我國小學生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提供了啟示和指導。雖然小學生在解決應用題的過程中可能并未完全意識到自己解題的認知過程是怎么樣的,以及不知道自己出錯或者解答題的速度比較慢的原因。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對孩子運算過程的觀察,在教學過程加強一些基本技能和基本概念的講解,使學生在理解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多做一些練習,加強所學內容的聯系,能夠對一些事物和關系形成自動化加工,從而騰出更多的心理資源來學習和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孩子們在解答應用題時出現的錯誤進行區(qū)分和歸類,以進一步明確他們到底是在哪一個方面或哪幾個方面有問題,是對知識的不理解還是不熟練,從而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自動化加工也讓我們更加明確了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正確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是對問題中的信息以及問題本身的理解要正確,也就是問題表征要恰當正確。因此,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自動化”就會影響到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學生形成“閱讀自動化”過程的快慢,除了直接決定其語文成績的優(yōu)劣,也會影響到其學習和掌握其他學科的能力,同時“閱讀自動化”的形成也會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因此,應該加強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和融合,促進小學生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全面性發(fā)展。
最后,關于自動化加工本身,多練習以及識記一些常識性的和規(guī)律性的知識對于解放大腦思維工作量和騰出更多的注意來解決復雜問題是有很多益處的。但是因為自動化加工有時不受意識的控制,可能會出現一些慣性的錯誤,因此在對小學生實施教育教學時,一定要保證知識的準確性,以及孩子對知識理解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現狀分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活躍氛圍,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教師也非常注重對問題的應用,如用問題來導入課程,用問題來創(chuàng)設情境,用問題來引導思考等[2],對改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從教學實踐來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問題設計的計劃性不強,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更多的將關注點放在活躍課堂氣氛上,忽略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研判和教材的深度挖掘,問題常常停留在淺顯的“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層次,難以啟迪學生的探究思維。二是問題設計未能很好契合學生的興奮點,沒有從學生認知的角度去合理設計問題,問題或者過難,或者是過于籠統(tǒng),導致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啟而不發(fā),課堂問答也常常成為教師自問自答的獨角戲。三是缺少互動交流,問題的設計常常是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沒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提問時間,未能充分踐行生本理念,難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形成消極閱讀的習慣,不利于其長遠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對策建議
1.突出計劃性,有的放矢
一般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要由淺到深的逐步深入[3],教學要遵循一定的層次性和步驟性,首先,要通讀課文,掃清文字上的障礙;其次,要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加強對人物、事物形象的分析;再次,要能夠概括文章的主題,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層次意義,結合學生思維由低到高的發(fā)展層次性,圍繞教學目標要求由淺到深的進行教學設計,開展教學工作。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設計什么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設計呢?應該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呈現呢?需要達成什么樣的教學目的呢?這也需要老師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全面思考,如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應多設計一些綜合和評價類型的問題。以《黃山松》為例,設計問題:黃山松有哪些特點,它為什么會有如此強的生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和總結,提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增強趣味性,活躍氛圍
興趣是做好的老師,讓學生充滿興趣的教學活動也能更好的吸引學生參與進來,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特別是針對小學生來說,我們更要堅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比獲得高分成績更重要,因為前者會影響其以后一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幫助其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主動參與的熱情不夠,也會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對此,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可以積極探索應用問題來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化對知識點的認識。以《未來我們怎樣出行》,可以在課程導入時創(chuàng)設情境,以有趣的方式導入,再引導學生放飛思維,設計其他的各種現代化的出行方式。
一、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閱讀是對文本的加工和理解過程,小學數學也涉及文本的問題,如應用題、文字題、圖表等,這些數學文本由數字、抽象符號以及語言詞匯等構成。在目前,我們教師也意識到小學生閱讀水平跟數學技能的水平很不對稱。有的學生面對文字題、應用題時就“傻眼”了,難以應對。例如當學生直接計算兩位數與一位數的積或者商時,他們可以準確無誤地完成;然而,把這兩個數字放在文字題中時,他們就不知道是應該求積還是求商。事實上,很多學生對數學中的基本語言甚至關于解題要求都不能準確理解。如:“請問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頁才能超過小華?”有許多學生就不能正確理解問句中的關系詞“最少……才能超過”。很顯然,數學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經制約了數學潛能的發(fā)揮。因此要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運用能力,就要指導他們如何閱讀數學文本。
數學閱讀理解有著自己的特殊性。數學中的語言總是非常簡潔,一些數學概念、數量關系通常是隱藏的,含蓄的。小學生在閱讀數學文本時,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過自己的數學知識,補足或擴展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義,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車間生產了200個零件,第二車間比第一車間少生產4個,兩個車間一共生產多少個零件?”解題時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較”關系,即根據“第二車間比第一車間少做4個零件”這一條件,計算出第二車間的個數,然后理解題目中的“組合”關系,將兩個車間生產的個數相加求和,雖然問題文本中只有兩個數字,卻包含了“比較”和“組合”兩層數量關系,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有些學生將其中的比較關系的方向搞反了,從而導致理解錯誤。因此,在數學活動指導中應該有意識的提高學生對數學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過程理解
小學數學文本由數學語言、詞匯以及以非常簡潔的形式符號組成,小學數學文本理解過程至少有四個層次:
1.正確理解詞匯和符號。小學數學應用題常常用一些詞匯來表述,這些詞匯有些是數學中的專門術語,有些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因此,指導學生準確理解這些詞匯的內涵是正確理解問題的前提。對于數學術語的理解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來自生活中的常用語的概念來說,放在數學中就有了新的內涵,即由“日常概念”變成了“科學概念”。然而小學生卻往往不去注意兩者之間的差別而誤解其意義。例如:“垂直”在日常語言中最基本的含義可能是指與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學生以為在數學中也應該這樣理解“垂直”的含義,這顯然沒有抓住“垂直”作為科學概念時的內涵。小學生對這些符號的掌握必須是準確的,并且達到自動化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解決問題。
2.正確解決詞匯和符號之間的“互譯”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用詞匯表示概念與用符號來表示概念之間需要相互翻譯。如在解決應用題時,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據算式來編應用題,這樣就涉及到了詞匯和符號之間的互譯問題。目前小學生在這方面常常面臨許多困難。
3.在應用題、用符號表示的數學方程表達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號關系和數量關系的問題。如在四則運算中,同時出現了加、除、括號等,這就必須理解這些符號的關系,才能確定計算的順序。
4.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閱讀理解最終還是要構建合適的問題模型。在詞匯、符號、語法結構的水平上去理解問題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驟,最終還是要形成一個合適的問題模型才能解決它。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問題的給定條件和要達到的目的之間總是包含了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將已有的概念性知識、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識聯系起來,來彌補這種缺口的差異,形成關于問題的內在表征模型,最終達到解決問題。
三、小學數學閱讀的困難和對策
小學生在數學文本的理解中面臨的任務以及困難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導致學生數學閱讀困難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根據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策。
1.在數學理解的不同步驟上加以訓練。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層次,因此,在實踐中每個學生的數學閱讀困難也是不一樣的,要根據不同學生安排有針對性的訓練活動。小學生理解的困難可能是不能理解數學術語和符號或者不知道將兩者互譯,還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數學的“語法結構”等。
對策:對不能理解詞匯和符號進行互譯的學生,指導過程中要訓練他們用多種方式理解和處理同一個數學主題。如:可采用根據一個應用題文本列出幾個算式;或者反過來,根據一個算式編出多種數量關系結構或類型不同的應用題。對于不善于區(qū)分不同數量關系的學生,可以讓學生根據其中包含的集合關系(算術應用題中的組合問題、比較問題、變換問題)的數學題進行分類;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來訓練學生對數學表達方式的敏感性。總之,要根據學生在每個數學閱讀層次上面臨的具體困難,加以適當的訓練。
2.指導學生構建“活的”、結構化知識。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是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前提,在實踐活動中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釋文本信息的足夠的已有知識;學生已有的知識雖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選擇合適的知識點與問題情景聯系起來;學生對問題理解與題目表達的含義不一致。
對策:根據以上原因,在實踐指導中要發(fā)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結構的知識體系。如:可以引導學生用畫“概念”和“概念網絡結構”的方法促進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組織化,將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學習與條件性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如:老師不僅要講解一道題目的計算方法,還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應用這些方法等,這樣知識才能變成“活的”、可用的知識。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及生活經驗,可以為問題解決提供豐富的背景信息。如:學生對銀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計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課堂上遇到類似問題可能就更容易應對。
3.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適當的元認知訓練。小學生在理解數學問題或文本時,其認識活動不僅是指向外在問題文本,還指向自己的認識活動為對象的認識,就是“元認知”,就是對認識活動的認知。在對數學問題理解過程中的元認識活動包括很多內容,如事先計劃預測結果、時間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質疑、自我評價等,從以往的實踐證明,許多學生不善于理解數學文本,可能是因為元認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略讀課;思路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略讀課文不列入考試范圍,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重視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成為“雞肋”,甚者有很多教師根本就是跳過略讀課文,最多也只是讓學生自己看一下就一筆帶過了。然而,略讀課文占每單元三分之一的篇幅,肯定不是可有可無的。那么,如何上好小學語文略讀課呢?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略讀課的教學目標
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二、略讀同精讀的關系
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薄叭绻蛔⒁庥诰x,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熬x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fā)點,既熟習了例子,只定了出發(fā)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比~老已經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
三、略讀同精讀的區(qū)別
1.基本模式
①精讀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品讀賞讀,揣摩寫法;積累語言,嘗試運用。在這個基本式的基礎上,可以有許多變式。對于景美情深的課文(包括詩歌),可以用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讀,反復誦讀,穿插評讀的思路組織教學。對于托物言志的課文,如《白楊》,教學的重點應是借物喻人的語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體會字里行間背后含著的意思,在讀、思、議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對于以事喻理的課文,如《畫楊桃》,可在事與理之間設計重點問題,引導學生研讀、品讀重點句段,討論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②略讀課。更需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建議采取幾遍讀的方法。如,一讀,讀對讀通,口誦心惟;二讀,畫畫批比,粗知大意;三讀,交流收獲(可以是受到教育啟發(fā)的,可以是好詞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寫法的,可以是讀書方法的),積累語言。
2.主要特征
精讀是以傳授本質的,帶規(guī)律性的知識為主要特征,重在“精”“細”;而略讀課則是精讀的延展與深化,教學略讀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準確地把在精讀課文中所獲取的基礎知識、閱讀方法、經驗等遷移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四、上好略讀課的思路
1.略講與精講緊密結合。精講的篇目很少,教師講得再精,學生學的再好也是不夠的。要選與精講課文類型相似,又適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特點,且又宜于學生接受的文章作為補充。比如“注、提”教材就注意了這一點,除了課本中各單元的課文,還配合教材編制了《小學生讀物》:這樣教學目的明確,問題單一,并可比較、有所分析,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了學生眼界,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很有益處。也可以在課本中每單元選出一兩篇作為精講,其余幾篇作略講,這些都是可行的。
2.略講與作文指導緊密結合。略講,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文章中精彩的片斷。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靈活掌握,與作文的指導直接掛上鉤:我們還可以利用小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以此來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步驟地練習寫作。比如教學生寫記事類記敘文時,首先要教會學生記敘一個完整的過程,可以專門選幾篇有頭有尾、條理性強,但敘述線索又不同的文章,集中講文章的條理。這些文章有按時間順序寫的、有按空間順序寫的,略講后,讓學生仿照著寫。開始時要求不要提的過高,可以讓學生簡單的完整的敘述一個過程,然后再逐漸要求詳細地具體的敘述一個過程。
3.略講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教師在有限的課堂中所講也是有限的,而學生在課外的閱讀卻是廣闊的。多讀多寫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基本經驗之一,予少求奢總是行不通的。就讀和寫的關系上說,讀也是寫的基礎。學生多讀些文章非常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教師在課內的講讀是按規(guī)定的內容、確定的計劃、嚴格的步驟進行的,但是課外閱讀就相對自由了。沒有內容、形式、空間、時間等過多過死的限制,但這并不是不分粗鄙、優(yōu)劣的什么都讀,“注、提”教材在這方面就做了系統(tǒng)安排,給每冊教材都配備了相對應的課外閱讀教材,使學生得益很多。由于這些文章趣味性強,學生不僅沒有當成一種負擔,反而讀得興致很高,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培養(yǎng)了愛讀書的好習慣。還可以根據實際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生學會寫讀書筆記等。課外閱讀與教師的略講關系密切,教師的略講可以給學生的課外閱讀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也能使學生逐步學會怎樣略讀文章。
總之,略講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略讀的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既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多讀些文章,又能做到每讀都有所收益,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講是為了不講,教是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