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型企業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次調研內容以該課題組設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情況調查問卷”的問題為主,由該課題組發動各方資源,盡可能多地聯絡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有關人員,采取填寫調查問卷、現場面談、電話QQ微談等方式,采集相關信息和數據。
通過一年多的調研,該課題組整理出32家代表性較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有效調查問卷,通過分析這些問卷及其他方式采集到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分析研究了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所具有的優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現有措施獲得的效果以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為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問題,探索出適合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實用性較強的融資路徑和創新模式提供了直接有力的依據。
關鍵詞:中小企業;科技;融資;調研
一、企業基本情況調研
企業基本情況與其所處生命周期密切相關,因此,該部分分析我們以科技型中小企業所處發展階段對應其他基本情況數據進行分析。
1.企業生產情況調研結果及分析
(1)發展階段與生產情況數據統計(單選)
(2)企業生產情況調研結果及分析數據分析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山西省的發展情況總體良好,壓縮生產的只占到總調查企業的9%,聯系目前國際國內經濟的疲軟,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最新創立,有三分之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擴大生產,充分反映了科技型企業的朝氣和活力,反映出我國科技水平及應用能力的普及和增強,同時也從側面顯示了國家和各地區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舉措正在發生越來越大的作用。
2.企業資金狀況調研結果及分析
(1)發展階段與資金狀況數據統計(單選)
(2)數據分析
相對于以上生產情況的數據,資金狀況數據非常的統一,具有極強的代表性。無論處于何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無一例外的面臨資金狀況緊張或一般的境地。這與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融資困境的現狀相一致。具體來看:
①一般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在創業期,也急需盡可能擴大市場,增大規模,資金緊張在所難免。但同時也由于市場較小,只要戰略得當,經營成本與生產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圍,發展步伐有計劃有策略,也可將資金短缺問題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②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資金緊張比例較大,說明了成長期企業在此階段正處于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場在加速擴大、規模也急需擴張,因此所需資金也較多,如融資不暢,就會造成資金緊張和短缺現象。在此階段,無論是什么類型的企業,一般都不會出現資金富裕的情況,除非是暴利行業或該企業有強大的資金后盾。
③如果說創業期和成長期企業都有合理的資金緊張的理由,那么成熟期的科技型企業出現資金緊張就有些不太正常了。因為成熟期企業一般的市場與生產量都已定型,即使擴張的話也是有戰略計劃,有充分原因,有合理財務預算的擴張。即使現在經濟狀況不太好,但也應該有一些資金寬裕的企業。但數據顯示,被調研的處于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情況并不樂觀,資金寬裕的沒有一家,緊張的卻占到近一半。這已不能用被調研成熟企業較少來解釋,再聯系創業期與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調研數據,隱約可以看出,科技型中小企業無論在何種發展階段,資金不足都是讓他們頭疼的一個焦點問題。
二、企業融資情況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融資中遇到的問題一般來說大同小異,因此為方便起見,在此部分分析中我們不進行具體企業所處發展階段的劃分,而只以相關問題選項數據為依據進行分析。
1.資金來源渠道結果及分析
(1)資金來源渠道數據統計(多選)
(2)數據分析
根據上表統計,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獲得的融資中,銀行貸款與自籌資金所占比例最大。具體來看,自籌資金是創業期和成長期的企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在達到銀行貸款的要求后,企業最期望的融資方式還是銀行的貸款,其主要原因就是銀行的利率較低。而民間借款和其他融資方式只是企業在緊急情況或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需要重視的一點是,在調研企業中,沒有一家企業獲得過財政投入,可以想象政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的資金支持力度仍然嚴重不足。
另外,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數據以外的一些信息也非常重要:一是民間借款的比例可能遠遠大于調研數據,因為各種原因,企業并不愿意透漏自己申請并得到過民間借款,更不愿意透漏借款的額度。二是企業首選銀行的原因,利率低是一方面,另一個主要方面是銀行收貸收息的方式相對于其他融資方式是正規和溫和的,并且很多時候企業貸款之后或無法按時還款時,會得到銀行的一些合規或不合規的幫助,如為企業進行理財規劃,提供資產處置、應收賬款處理的建議,延長貸款期限,續貸或倒貸,為企業尋找短期還款資金等。因此,在可行的條件下,商業銀行貸款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必然選擇。
2.貸款困難情況分析
(1)在貸款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數據統計(多選)
(2)數據分析
該問題反映的是在企業申請金融機構貸款過程中,科技型中小企業遇到的難點,例舉的四個難點都有30%以上的比例,說明企業在貸款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多點多面,貸款費用、額度、條件、服務都可能成為企業的不滿意之處,非常充分的說明了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貸款當中的無奈和無助,也反映出金融機構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落后于他們的需求,也或者根本沒有設計出專門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3.融資目的調研結果及分析
(1)融資目的相關問題數據統計
(2)數據分析
81%的被調研企業將擴大規模和拓展新市場作為融資目的,反映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尤其在目前經濟疲軟,很多企業壓縮生產和市場的情況下,科技型企業的表現尤為亮眼。也充分說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充滿潛力和活力。而“補充流動資金”用以維持和擴大生產;“引進開發新產品”用以升級技術和產品,都可作為“擴大規模、開拓市場”的輔助和支持選項,從而獲得較高的選擇比例。
4.融資環境中涉及的主要機構的作用分析
(1)相關問題數據統計
(2)數據分析
在企業來看,首先,政府和銀行對融資環境的改善是決定性力量,政府制定融資政策并指導相關機構的努力方向,銀行是實行具體融資辦法和行為的主力軍。因此,融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依然需要政府和銀行這兩大主力的進一步行動。
其次,一般來說,選擇政府起到“重要作用”和“有作用”的企業,都是從政府行為中得到過益處的,78%的比例讓人驚喜,在眾多融資研究還在不斷為政府提出各項建議的同時,山西省以科技廳為主的政府相關部門在融資環境改善方面所作的努力,已不知不覺中取得了成效并得到了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認同。至于還有部分企業認為政府的作用不大或沒起作用的原因,這并非全是對政府在此方面行為的否定,沒有在融資市場融過資,沒有關注過政府政策的企業都可能作出此種選擇。總體看,山西省政府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還是起到很大效果的。
5.企業對政府和相關機構的期待分析
(1)相關問題數據統計
(2)數據分析
①在企業希望政府努力方向的選項中,除了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沒有企業選擇外,其他8項措施企業都有所指,表明政府在此8項上都有所欠缺,都有進一步優化改善的空間。至于哪項是企業最迫切和最希望政府努力之處,因數據量較小,還需進一步的信息和數據加以分析。
②最能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選項中,“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制度”可以加強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控制,進而提高投資者和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動產質押普遍化”可以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可抵押的固定資產較少的難題;“建立面向中小企業放貸的金融機構”,或更進一步建立專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的商業銀行,這樣的專業性金融機構,能夠深入專一地研究中小企業的生產銷售特點、風險特征,設計針對性較強的貸款流程和貸款產品,從而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這三項措施無疑是從根本上入手解決融資困難的的長效舉措,必然得到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一致認同。
③小額貸款公司在現實中的確以其靈活的貸款條件、簡便的貸款流程解決和幫助了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其高額的貸款成本和不規范的操作方式又被中小企業所詬病。并在“希望政府努力方向”的選擇上將之排除。
而擔保公司在具體操作中所設的擔保條件,其實并不比商業銀行寬松多少,因此,也不被中小企業所親賴。“自然人放貸合法化”在現實中早已因許多變通和類似方式的開展而普及,對企業來說并無太大的現實意義,因此也未入選。
三、總結
通過以上的調研數據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山西省科技廳等政府部門及商業銀行為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認可。但同時也發現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在生產經營管理和戰略上還存在著諸多不足,社會相關各方在解決他們的融資困境方面還可以有一些著力之處,由此入手,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作出針對性改革和完善的措施,使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1.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不足之處
(1)在融資環節,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自身經營方面存在的不足
①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選擇了擴大生產規模和生產,期望快速搶占市場,增大利潤,為此不惜付出高額融資成本。但未來充滿的不確定性,其技術的非高端性很可能使其陷入更深的資金旋窩。
②在融資渠道上,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不深、探索不夠,對很多支持政策和融資產品也疏于了解,習慣以最熟悉最簡單的方式獲得資金。錯過了許多適合于自身的更好的融資方式和機會。
(2)有關各方在融資環境建設上的不足
①科技廳作為山西省科技發展的組織管理機構、政策制定者、科技型企業的代言人,其在融資環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幫助的力度還需更強、普及面還需更廣、落實也需更加具體。
②商業銀行的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進行了不少努力,比如科技銀行的建設和相關銀行貸款產品的推出,但現實操作中貸款的準入門檻和靈活性仍將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排除在外,在此方面不能只以風險控制為借口,因為同等條件下,民間借款卻成功介入其中,并成為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第一渠道。
③P2P、眾籌、風投等看似豐富的融資路徑與方式,在貸款額度上、籌資期限上、客戶選擇上、資金介入方式上相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仍有諸多限制,或不被企業所認可和接受,因而從此類融資方式中獲益的企業并不太多。
2.針對以上不足,我們提出如下的一些建議
(1)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切不可走一步看一步,不顧成本的盲目擴大規模。而應認真分析資金的來源、融資的渠道和方式、可籌集的資金額度和成本,并據此制定靈活性較高的企業發展規劃。
(2)企業從成立之初,就應在企業信用,與商業銀行溝通上花大力氣進行建設,為將來從商業銀行融資打下良好的基礎。
(3)以科技廳為主的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與措施上進一步針對化、具體化。在相關投資、交易、服務場所設立專業的科技企業平臺,在財政上為重點科技企業爭取更多資金,在孵化項目上普及更多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為企業提供更專業的咨詢和幫助。
(4)各商業銀行應抽出專業人員、設立專業部門或機構深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資產、經營、產品上的特征特點,詳細研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所在,在產品創新、流程設計、風險審核上開發出更適合他們的服務與制度。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總體是好的,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2011年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顯示,當前企業經營發展最主要困難中排名前五項有人工成本上升(72.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6%),缺乏人才(47.8%),社保、稅費負擔過重(47.3%)和資金緊張(42.1%)。
94.2%企業人工成本上升
由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完成的一份調查顯示,2010年有94.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人工成本比2009年末更高。2010年5月份以來,31個地區已經完成了新一輪薪資調整。浙江、廣東、上海最低月標準工資相對最高,分別1310元/月、1300元/月、1280元/月;按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排序,天津和福建居首位,均為11.6元/小時。不僅如此,員工正常薪資也普遍上浮。浙江省中小企業局于6月16日發表的《中小企業新情況新問題調研報告》顯示,全省多數中小企業工資漲幅普遍在10-30%之間,有87.5%的企業用工成本明顯上升。
盡管如此,全國仍有將近30%的中小企業存在用工缺口。浙江調研報告中,溫州調查的855家企業有74.5%表示用工較缺。調查顯示,參與調研的中型企業中有38.1%難招到熟練工人;如此認為的小型企業經營者占49.6%。這比2008年的情況要更加嚴重。
企業所得稅中小企業占76%
《調查報告》顯示,47.3%的企業認為“稅費、社保等負擔過重”是當前企業經營發展的五大困難之一。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采用統一比例稅率33%,相對偏高。德國企業所得稅稅率25%,澳大利亞28%(5年內降為21%),英國、日本和印度30%,美國平均稅率為22.75%。與此同時,很多國家為扶持中小企業而采用差別稅率,即中小企業低稅率、大企業高稅率的政策。如日本、泰國和盧森堡對小企業銷售額的稅率分別為0.3%、1.5%和1%。而據媒體調查,中國東部某省2008年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小口徑總稅率平均值分別為28.64%和32.79%,而大企業的小口徑總稅率平均值為14.59%。中國稅收資料調查顯示,2008年,納入調查的中小企業繳納流轉稅15003億元,占總比重的86%;繳納企業所得稅4952億元,占總比重76%。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13%
2003年~2010年的調查數據發現,四成左右的企業家認為資金“緊張”。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主要通過間接融資的方式,從銀行貸款或從民間渠道籌資,融資成本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達80%。工信部6月份的《2011年工業經濟春季運行報告》指出,央行貨幣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動性過剩的同時,也造成了企業融資成本的不斷上升,其中,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綜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遠高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
盡管融資成本高,但是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的難度仍要大得多。《調查報告》顯示,65.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從銀行貸款困難,僅6.1%認為不難。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國征信體系不健全,導致銀行因無法準確衡量中小企業信用狀況,而選擇對其貸款申請持謹慎態度。從國外的情況看,美國征信業已經成為一個年銷售28億美元的行業,日均查詢200萬次,每年提供10億份信用報告。而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數據表明,截至2009年6月,我國征信系統僅收錄1520萬戶企業信息資料,企業征信系統日均查詢量只14.5萬次。中小企業更是尚未形成征信體系全覆蓋。
【關鍵詞】小微企業;營銷風險;成因
一、小微企業概述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根據2012年7月4日于中國政府網站上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對于工業企業小、微企業的界定標準是: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由于金融危機和宏觀調控的雙重影響,國際市場需求急劇減少,加之小微企業大多技術落后、抗風險能力弱,以及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小微企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危機與挑戰,概括起來是:兩難、兩高、一低、一差。兩難是融資難、招工難;兩高是成本高、稅費高;一低是企業管理水平低;一差是市場營銷能力差。因此,分析小微企業面臨的營銷風險,探討其成因,對于小微企業“保生存,謀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二、小微企業面臨的營銷困境與風險
(1)重銷輕營。小微企業的經營思路相對單一,多是以自己的優勢資源為基礎,在某一個或幾個領域內從事非固化經營。例如小型的LED電子屏制作公司,通常由一個工程師出身或有豐富行業經驗的老板加上幾個雇工及財務人員構成。他們沒有專門的營銷部門,營銷的職能往往由老板或有社會關系的企業合伙人承擔。因此,多數小微企業的營銷現狀表現出一種“重銷輕營”的特點,老板的個人決策大于市場分析,沒有專門的營銷機構,對于自身的發展沒有科學規劃。(2)營銷觀念滯后,脫離自身實際。調查數據顯示,近50%的小微企業管理者仍然持有以產品為導向的營銷理念,更有不少認為廣告及推銷是確保銷量的主要方法。另外,部分小微企業在制定營銷策略時盲目照搬,這種落后的營銷理念成為制約企業成長的一個瓶頸。在目前的經濟市場,商品供大于求,客戶需求及其滿意度逐漸成為營銷戰略成功的關鍵所在。然而有些中小企業仍以產品而非客戶為中心,盲目生產,導致產品積壓,資金周轉困難,使企業陷入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許多中小企業在制定營銷戰略時表現出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沒有從自身的實際生存環境出發,加大了企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3)品牌意識弱,認知存誤區。很多小微企業主認為品牌建設是大企業的事情,這是認識上的誤區。實際上,很多時候,小微企業能否由小變大,由小變強,關鍵就在于經營者思維的出發點:做質量,做品牌的企業,往往最后能成長起來。(4)缺乏優秀的營銷人才。目前小微企業普遍缺乏高素質的營銷管理人才,營銷團隊整體水平低下,團隊成員配合意識淡薄,制度、政策不規范造成業務人員激勵不夠,造成營銷渠道沖突不斷,營銷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優秀的銷售人才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中小企業缺少優秀的營銷人才,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難以支付或不愿支付對營銷人員的專業培訓費用。(5)營銷渠道建設困難。營銷渠道關系到企業的優勝劣汰,也是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大多數小微企業在建設營銷渠道時會面臨以下問題:一是營銷渠道成本過高;二是網店和傳統渠道商之間的沖突;三是渠道管理反應機制緩慢,無法及時執行營銷戰略或反饋市場信息。中小企業,尤其是出于初創時期的中小企業,由于資金不足、籌資不暢、融資困難等問題,客觀導致企業在市場開拓銷售渠道的建設、促銷、廣告宣傳等方面資金投入不足,銷售業績很難有所突破。
三、小微企業營銷風險的成因分析
首先,筆者結合自身認識,對小微企業面臨營銷困境的原因提出了個人看法,又查閱期刊文獻、小微企業調研報告,學習了專家學者對此的觀點,使自己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現概括如下:外部重要因素:小微企業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融資難、招工難,成本高、稅費高的困境,疲于應對,無法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營銷,提高企業競爭力上。內部本質因素:一是營銷觀念落后。在市場分析、產品生產、定價銷售方面的營銷管理與營銷策略都無法滿足市場與企業的要求;二是家族式經營模式為主。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風險意識差,市場適應能力弱;三是法律意識、誠信意識不強。簽訂合同隨意性較大,嚴格按合同約定全面履行合同義務的意識不強,貪圖小利而忽視勞動法律法規,用工不規范,導致勞企糾紛不斷。
近幾年,國家對小微企業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政策扶持力度也越來越大。但想解決小微企業面臨的營銷風險,更重要的是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營銷觀念,改善經營模式及增強企業的法律意識與誠信意識。
參 考 文 獻
[1]]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江蘇小微企業調研報告[R].2012.03
[關鍵詞] 網絡營銷 玩具企業 金融危機
一、引言
1.江蘇玩具企業概況
江蘇玩具企業總數近500家,直接從業人員20多萬,其中生產型玩具企業占總數的90%以上。2008年江蘇口岸累計出口玩具2.4億美元,居全國第四位。玩具生產企業集中分布在揚州、鹽城、南通、蘇州和南京等地,在一些地區特別是蘇北一些鄉鎮,已成為重要支柱產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江蘇玩具企業99.7%以上為中小型企業,資金相對薄弱,外貿依存度很高,85%以上的玩具銷往歐美等地,內銷所占比重很小。同時,企業主要是“貼牌生產,代客加工”。“好孩子”是唯一的省級名牌。江蘇玩具企業處于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價值鏈末端,利潤主要來源于微薄的加工費。隨著金融危機的來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壓力陡增。
2.金融危機困局
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廠――合俊玩具廠和俊領玩具廠2008年10月15日倒閉,江蘇玩具企業感受到了危機的嚴酷性。國際市場需求急劇減弱,據海關統計,2009年1至2月我國出口玩具金額為8.5億美元,同比下降17.1%。據《江蘇省玩具行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江蘇玩具企業訂單普遍下降20%以上,極少數企業已經停業、倒閉。
二、網絡營銷破解金融危機困局
1.網絡營銷對玩具企業的重要性
玩具企業利用網絡營銷能夠開拓市場;能夠減少訂單和銷售的中間環節,及時得到消費者的反饋;網絡營銷所需的建設及維護費用低,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減少市場壁壘;能為中小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提供平等的機會;網絡營銷有助于企業建立品牌。江蘇好孩子集團平均每年會投入大約400萬左右的費用來實施網絡營銷戰略,注冊了20多個與企業、產品相關的詞匯,在互聯網上編織了一張無形的營銷大網。
2.江蘇玩具企業開展網絡營銷分析
江蘇玩具企業的決策者們還沒有充分清晰認識開展網絡營銷的緊迫性和現實性,金融危機的來臨是一場災難,也是一次機遇。
(1)條件分析。我國目前有2億8千多萬名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網民規模達到2.98億人,江蘇網民數為2084萬人,具有巨大的消費群體。教育部從2000年開始建設了“校校通”工程,使全國90%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網絡本身的娛樂特性也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滲透率。寓教于樂,利用網絡駕馭玩具進行網絡營銷是大勢所趨。
(2)營銷關注點分析。網絡營銷不僅僅是建一個網站,在百度競價排名和在阿里巴巴投廣告。從戰略角度來看,企業必須要從理解網絡營銷環境、確定網上目標客戶、選擇恰當的網上產品、做好網上產品的定價開始,建立并推廣企業自身的網絡營銷平臺。
①細分網上市場,確定目標消費者。網上市場可以依照玩具類別來劃分,如嬰幼兒玩具、學齡前玩具、兒童玩具、成人玩具、益智玩具、教育玩具、家居飾品等,進而對于每一類玩具的細分市場進行消費者定位。嘉裕玩具有限公司的“飄飄龍玩具”在投放網絡市場前進行了準確的市場細分,將客戶群定位在網絡消費的主力軍――20歲左右的女性,銷售業績說明其市場定位是準確的。
②網上玩具功能定位。網絡上出售的玩具產品其功能要在充分調查消費者的基礎上來確定,這是企業拓寬網絡市場的基礎。“飄飄龍玩具”定位于玩具和家居的結合處,在玩具中它是家居化的,在家居產品中它是玩具化的,該玩具自投放市場以來獲得了年輕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③網上玩具定價。玩具企業在目前產能過剩、確保工廠繼續開工、維持生存的條件下進軍網絡營銷,玩具的定價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玩具價格的低價位是網絡營銷對抗傳統營銷的壓倒性優勢,定價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競爭、促銷等。
④網絡營銷平臺。玩具企業建立網絡營銷平臺有兩種途徑:在第三方平臺上建自己的網上商店;建立企業獨立的網站。
第三方平臺如淘寶網個人商鋪不收費,淘寶商城用戶按店鋪等級收費,費用最高為每個季度1800元。尤其適合于資金、技術實力比較弱的江蘇中小玩具企業。但這類網站沒有獨立的域名、空間,公司、產品的信息量少,網上商店缺乏個性。企業獨立的網站需要企業有較強的人才和資金實力,初步投資大。
⑤網站推廣。玩具企業網站建好后要不斷推廣,推廣方式如購買關鍵字和競價排名。搜索引擎能讓企業網站獲取最優的排名,使營銷效果得到顯著提高,更適合資金薄弱的中小玩具企業采用。
三、建立玩具業網絡營銷新對策
1.建立玩具業網絡營銷情報系統
江蘇省玩具協會應當考慮建立玩具業網絡營銷情報系統,從行業協會的角度不斷地及時收集各種關于營銷環境日常發展情況的信息。從而為本省玩具廠家提供準確的營銷信息,使它們掌握新情況,取得市場營銷的主動權。
2.開展一對一對營銷、滿足國外用戶個性化需求
江蘇玩具業廠家應該將網絡營銷的中心放在實現一對一營銷上,為每個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利用Web 挖掘技術,企業能夠分清擁有相似屬性的每類客戶,給每類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增強客戶的忠誠度。
3.交叉營銷分析
江蘇玩具廠家要通過交叉營銷來發現現有客戶的多種需求,并通過滿足其需求而實現銷售其他多種服務或商品的營銷方式。網絡營銷網站要根據客戶現有購物籃中所選的玩具,挖掘出客戶可能感興趣的其他玩具,并主動推薦給客戶,從而實現交叉營銷,提高企業銷售額。
4.積極開展網絡團購
江蘇玩具生產廠商或分銷商通過網絡團購主動提供價格優惠和優質服務,能夠取得大宗合同的訂單,使玩具購買者的弱勢地位變為主動,進而調動企業自身的活力。
5.玩具供應商制定一個合理的退貨價格
總之,玩具業供應商自身對抗金融危機風險要著重以下幾點:(1)轉向國內市場銷售,但我國缺乏完善的玩具產品認證制度;(2)自主創新出品牌為主,貼牌為輔;(3)發展職能、廣電等附加值高和技術含量高的產品;(4)開發系列玩具,如成人玩具、高科技電動玩具、智力開發類、教育玩具類等;(5)增強產品配套能力;(6)出口產品緊盯所在國的法令門檻;(7)政府要制定相關扶持政策
四、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金融危機下江蘇玩具企業的困境和開展網絡營銷的條件,剖析玩具企業開展網絡營銷的過程,對企業網絡營銷活動的實施提供了借鑒。相應提出五點新對策,即:建立營銷情報系統;個性化營銷;交叉營銷;網絡團購業務的開展;主動制定退貨價格。這些對策的有效實施將會使江蘇玩具企業順利度過金融危機。
參考文獻:
[1]高壽凱:《江蘇省玩具行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C].2009年
[2]戴躍強:《江蘇玩具產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M].2005年
[3]海關總署:《2009年02月全國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C].customs.省略/publish/portal0/tab400/module15677/info161564.htm
[4]肖 偉:《中小型服裝企業B2C網絡營銷模式應用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年第36期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困難 擔保 信用
中小企業在推動我國經濟增長、解決勞動人口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融資困難始終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界關注的焦點。筆者從企業自身和外部其他角度入手,就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的分析,并提出幾點對策和建議,以期對此問題的解決提供一點借鑒。
一、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小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日趨明顯。雖然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但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始終未得到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源性融資比重過高
內源性融資指的是公司經營活動結果所產生的資金,即公司內部融通的資金。受我國中小企業建立及發展特點的影響,內源性融資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最為重要的融資渠道,它所具有的自主性、原始性、成本低等特點,是大多數中小企業融資的立足之本[1]。根據溫州2010年中小企業融資調查,被調查的396家中小企業中,43% 自有資金在80%以上,25%自有資金在50%~80%之間,32%自有資金不足50%。由此可見自有資金在大多數中小企業中比重過高。但是,這種融資方式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要,也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
(二)外源性融資非常困難
外源融資指的是企業通過一定的方式向自身以外的其它經濟主體籌集資金,這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發行股票等。
企業希望向銀行貸款,但卻常常面臨向銀行貸款困難的問題。中小企業一般信用不高,銀行出于降低風險和節約成本的考慮,往往提高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或者對貸款做出各種限制,這就使得中小企業依靠銀行貸款解決資金短缺問題變得十分困難。
中小企業通過證券市場進行融資門檻過高。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第一,最近3年連續盈利且最近3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3000萬元;第二,最近3年各種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或者是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收額累計超過3億元;第三,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第四,最近一會計年度期末無形資產占企業凈資產的比例不高于20%;第五,最近的一個會計年度期末不存在未彌補的虧損;第六,企業對國家的稅收優惠不存在嚴重依賴。大多數中小企業很難同時滿足以上六個條件,通過證券市場融資的難度很大。
(三)中小企業的融資費用較高
企業的融資費用由籌資的費用和利息支出所構成。中小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一般不會得到優惠的貸款利率,反而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更高的貸款利息,這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資金負擔。據2011年浙江省的一份中小企業融資調研報告:大型金融機構所給出的綜合融資成本是不低于15%,若是低于這個數目,就不要談融資[1]。同時,我國的中小企業貸款主要采用保證和抵押兩種擔保方式,中小企業為尋找保證人和抵押的物品,往往要付出相對大企業更多的擔保費、資產評估費等費用,否則就不會有人愿意為其提供保證或抵押[2]。較高的融資費用把大多數中小企業拒之門外。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
(一)企業自身原因
1.企業經營管理不完善。我國中小企業大多起點低,在人事管理、經營模式、財務管理等方面大多不完善,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首先,人才結構不合理,高素質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科技人才存在較大的缺口。國家中小型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承擔的一項調查顯示:抽樣調查的156家中小企業工作人員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工作人員共4235人,占所調查企業全部總工作人員數的9.6%。高素質和高水平人才的缺失導致中小企業管理理念落后、競爭力不強。其次,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是家族式的經營模式或者是合伙的經營模式,權責不明確,管理效率低下,缺乏質量、成本管理理念。再次,許多中小型企業會計機構不健全,財務信息質量不高。為了降低風險,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審核比較嚴格甚至可以說是苛刻,這進一步加大了中小型企業融資的難度。
2.可用擔保物少。現行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通常采取抵押和保證兩種擔保方式,而銀行通常接受的抵押物是土地和房產。中小企業本來就經濟實力不足,無力繳納國有土地出讓金而無法獲得土地使用權證。因此,即便擁有自建廠房,也無法作為有效財產來抵押。如果用租賃廠房抵押,則有物權障礙。如果用機器設備等作抵押物,因變現困難等原因,銀行一般不接受。
3.信用低。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起步較低,規模較小,資產較少,并且企業的誠信觀念和履約意識不強,在經營過程中普遍存在還款能力差、惡意舉債、轉嫁風險等不良現象[3]。一些中小企業在經營出現問題后,不是從自身找原因,進而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而是千方百計拖欠、逃避銀行債務,這些不良行為嚴重影響了融資企業和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放貸的信心,對中小企業的投資或貸款變得非常謹慎。
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總體是好的,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2011年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顯示,當前企業經營發展最主要困難中排名前五項有人工成本上升(72.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6.0%),缺乏人才(47.8%),社保、稅費負擔過重(47.3%)和資金緊張(42.1%)。
94.2%企業人工成本上升
《企業經營者對宏觀經濟形勢及企業經營外部環境的判斷、評價和建議》顯示,2010年有94.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人工成本比2009年末更高。其中,中小企業尤為顯著,參與調查的中小型企業有將近95%都表示人工成本明顯增加。2010年5月份以來,31個地區已經完成了新一輪薪資調整。浙江、廣東、上海最低月標準工資相對最高,分別為1310元/月、1300元/月、1280元/月;按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排序,天津和福建居首位,均為11.6元/小時。不僅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員工正常薪資也普遍上浮。浙江省中小企業局于6月16日發表的《中小企業新情況新問題調研報告》顯示,全省多數中小企業工資漲幅普遍在10%~30%之間,有87.5%的企業用工成本明顯上升。
盡管如此,全國仍有將近30%的中小企業存在用工缺口。浙江省的調研報告中,溫州調查的855家企業有74.5%表示用工較缺。參與企業調研的中型企業經營者中有38.1%認為,比較難或者非常難招到熟練工人;如此認為的小型企業經營者占49.6%。這比2008年的情況要更加嚴重。
企業所得稅中小企業占76%
調查顯示,47.3%的企業認為“稅費、社保等負擔過重”是當前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五大困難之一。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采用統一比例稅率33%。從國際趨勢看,近年來各國普遍調低公司所得稅稅率,如德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澳大利亞為28%(5年內降為21%),英國、日本和印度為30%,美國實行四級超額累進稅率,分別為15%、18%、25%和33%,平均為22.75%,均低于我國現行稅率。與此同時,很多國家采用差別稅率,即中小企業低稅率、大企業高稅率的政策,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如日本、泰國和盧森堡對小企業銷售額的稅率分別為0.3%、1.5%和1%;并制訂高免稅線標準,德國、愛爾蘭、希臘和意大利規定的免稅線為年銷售額12108美元、48273美元、7984美元和14825美元。與此相對的是,據媒體調查,中國東部某省2008年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小口徑總稅率平均值分別為28.64%和32.79%,而大企業的小口徑總稅率平均值為14.59%。中國稅收資料調查顯示,全國國稅、地稅機關共調查各類納稅人75萬多戶,其中納入調查的中小企業有638884戶。2008年,這些中小企業繳納流轉稅15003億元,在流轉稅中所占比重達到86%;繳納企業所得稅4952億元,所占比重為76%。2008年個體經營者納稅額占全國總稅收的4.82%。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13%
2003~2010年的調查數據發現,四成左右的企業家認為資金“緊張”。其中,中、小型企業中的35.7%和40.4%均呈現資金緊張的狀態;流動資金緊張的分別占31.0%和37.8%。而大型企業資金相對寬裕,僅有22.8%顯示資金緊張,18.6%有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要緩解資金狀況必須先改善融資環境。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由來已久。中小企業自身和金融體制的不足,使我國中小企業資金使用成本過高,經濟效益受損。
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主要通過間接融資的方式,從銀行貸款或從民間渠道籌資,融資成本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達80%。不少銀行還要求企業存單質押,使國有銀行綜合融資費率達到了11.65%,股份制銀行綜合融資費率達到了15.40%,如果是擔保貸款,加上擔保機構平均2~3個百分點的擔保費率,企業承擔的融資成本將更高。不同規模企業之間貸款利率水平也明顯有差異。調查結果顯示,62.3%的小型企業的銀行貸款利率“高于基準利率”,要明顯高于大型企業;同時,有13.6%的大型企業銀行貸款利率“低于基準利率”,而小型企業僅為2.5%。調查還發現,超過20%的中小企業認為從銀行貸款付出規定利率之外的額外費用“很多”或“較多”,明顯高于大型企業。而多數地方民間融資月利率更是已高達4到6分。盡管如此,2011年企業專題調查發現,過去3年有近2/3的民營企業和家族企業選擇通過民間借貸的形式進行融資。
出現以上情況是因為,雖然銀行貸款利率相對較低,但是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的難度要大得多。調查顯示,65.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從銀行貸款困難,僅6.1%認為不難。造成這一狀況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征信體系不健全。銀行因無法準確衡量中小企業信用狀況,而選擇對其貸款申請持謹慎態度。從國外的情況看,美國征信業已經成為一個年銷售28億美元的行業,日均查詢200萬次,每年提供10億份信用報告。而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數據表明,截至2009年6月,我國征信系統僅收錄1520萬戶企業信息資料,企業征信系統日均查詢量只有14.5萬次。其中中小企業征信情況更差。到2009年10月底,全國采集、更新中小企業信息195.7萬戶,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檔案提供查詢354萬多次,其中商業銀行查詢227.6萬次,8.1萬余戶中小企業獲得貸款13413億元,還有15.9戶中小企業由此取得了銀行授信意向。
70%的企業認為行政環境需改善
企業經營和發展與其所處的外部環境密切相關。我國市場經濟處于宏觀調控之下,因此政府行政環境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影響尤為突出。根據企業對2010年當地行政環境的評價,有70%左右的企業認為當地的執法環境、政策公開性、審批程序簡化程度等指標均在一般程度以下,有待完善。超過50%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行政機關的公正性和執政效率一般,約26%認為“較差”或“很差”。在以上各項相關評價中,東部地區企業經營者的評價值均相對最高。
從2001年至今,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項目經過多次清理,已經從4000多項減少到2000多項,刪減了一倍。2010年,內蒙古取消了10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全年為企業和居民減輕負擔近100億元。截至今年3月,陜西省政府對省級行政審批項目進行第五批全面清理,取消行政審批項目120項,調整145項,保留行政審批項目552項,減少364項,總精減率為39.7%。重慶市自直轄以來共減少行政審批項目1277項,精簡66.89%;并將進一步減少到535項,成為全國行政審批項目較少的地區之一。但調查顯示,仍有43.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行政審批手續方便簡捷程度“一般”,24.7%認為“較差”或“很差”。據媒體報道,在甘肅,某工廠建一棟高層住宅樓,要跑38個部門,審批32個環節,交13項費用,歷時2年。在四川,一個水電站的核準手續,要取得20多項行政許可,耗時可長達 3~5年。一座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水電站開始發電后,每年發電收益約10億元。繁復的審批手續帶給中小企業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一斑。
中央企業和12省簽訂投資協議7.3萬億
2009年以來,廣東、江蘇、湖南、湖北等省區市紛紛與央企舉辦了對接會,合作金額都以千億元計。公開資料顯示,在2005年底,湖南省就已經將開展與中央企業對接合作列為一條重大戰略舉措,并成立高規格的專門領導小組重點推進。2006年3月,國資委向各中央企業發出《關于推進中央企業與湖南省企業開展對接合作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自此,湖南與央企的對接合作在全國率先拉開了序幕。湖南省國資委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與70戶央企對接項目187個,涉及投資總額3800多億元。
2009年:安徽與央企簽約投資項目1.32萬億元
雖然湖南是第一個與央企對接的省份,但安徽則是在對接央企中力度最大、收獲最多的省份。據安徽省國資委統計顯示,安徽省在2009年全面開展與中央企業戰略合作工作,當年安徽就與中央企業合作發展簽約項目372個,投資規模達到13184.05億元,簽訂項目數和投資額創央企與地方合作之最。
目前,全國除了之外,其他省市都在向央企招商。《21世紀經濟報道》在2009年12月給出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11月底,地方對接央企的投資達到7.3萬億元。其中,安徽2.5萬億元、遼寧4018億元、浙江4000多億元、湖南3600多億元、江蘇2220億元、四川1090億元、河北超過1000億元(僅曹妃甸就1000億元)、陜西551億元、湖北400億元、廣東300多億元、河南88.3億元、新疆超過1000億元、重慶超過1000億元、山西超230億元、山東超1000億元、云南超400億元、福建超200億元。
進入2011年:廣東與71家央企簽約投資2.54萬億元
2010年,地方政府與中央企業的合作和對接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江蘇省在4月26日召開的江蘇與中央企業合作發展懇談會上與中石化、中化工等35家大型央企簽署了45個重大合作項目協議,總投資達2220億元。在2010年6月舉辦的“青洽會”上青海省與26家央企簽訂了26項投資合作協議,簽約金額達到1230億元。進入2010年末,地方政府與中央企業合作項目的簽約儀式紛紛舉行。其中,12月9日,福建省與中央企業116家央企簽約項目27項。12月26日,貴州省與中央企業簽訂47個合作項目,總投資額達2929億元,成為貴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招商引資活動。
進入2011年,各省紛紛利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契機,力求抓住與央企合作發展的機遇,紛紛簽署各項協議,吸引資金。2月份,在山西與中央企業合作發展懇談會上,70多家央企與山西省進行了戰略會談,在47家央企投資8000億元的基礎上,再添“十二五”投資5132億元。3月14日,廣東省與70家央企簽訂了204個合同項目,總投資達到2.09萬億元。
根據對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到2011年6月,全國已經有12個地區陸續與中央企業簽訂了多達72853.57億元的投資協議,其中,廣東達20852億元,山西13132億元以上(2010年簽訂的8000多億元與2011年的5132億元合計),甘肅11461億元,安徽4726.57億元(2010年簽訂的3481.15億元與2011年4月底前的1245.42億元合計),黑龍江3907億元,福建3740億元,云南3206億元,貴州2929億元,河南2898億元,湖北2552億元,江蘇2220億元,青海1230億元。
投資領域:基礎設施以及能源業為主導
據不完全統計,總體來看,從2009年到目前,在各地舉辦的央企對接會上,央企進軍的領域主要側重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航空航天業、化工、物流、基礎設施行業、能源業,尤其以基礎設施和能源業為主導。
在安徽與中央企業合作的585個投資規模達到15814.21億元的投資項目,涉及工業和信息化、電力、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服務業等領域,其中,電力項目91個,投資規模3557億元,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領域項目142個,投資規模達4452.16億元。電力、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領域的項目合計的投資規模達到8010.02億元,占全部簽約項目投資規模的50.7%。
不僅是安徽,幾乎所有省份都呈現出這種特點。公開資料顯示,在2010年3月前,遼寧省與央企簽約的52個項目,裝備制造業和能源行業集中了45個項目,投資額達到3505億元,其中大連市與央企簽約的項目中,和能源有關的項目就有5個,占比更是接近97%;而同一時期廣東省接近30項的央企投資項目中,能源項目數占比為21%,公布投資額占比接近20%。電力、能源領域的央企已在云南規劃投資9673億元,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投資2873億元。
2010年涉農貸款新增2.63萬億元
2011年6月1日,央行公布了《2010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及31個地區金融運行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共計19.5萬個,從業人員308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0.6萬個和20.7萬人;資產總額88.8萬億元,同比增長19.9%。全國各地區經濟運行態勢總體良好。本外幣存貸款增速高位回落后總體走穩。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各地區金融在涉農領域的支持作用進一步增強。
廣東個人消費貸款破萬億
2010年,全國各地區存貸款增長整體呈現高位回落、增速趨穩的態勢。各省份本外幣各項存款同比增速最低為吉林15.4%,最高為海南32.8%;本外幣貸款增速最低為上海15.1%,最高為新疆31.9%。
從貸款結構來看,中長期貸款增速回落。年末,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本外幣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4.4%、30.9%、31%和32.5%,比上年末分別下降19.0個、13.1個、17.1個和12.1個百分點。各省份本外幣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最低與最高同時出現在西部地區,15.1%、甘肅45.7%。個人消費貸款增長幅度較大。2010年,各地區消費需求持續增加,消費貸款保持快速增長。年末,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增速分別為27.2%、46.3%、46.4%和42.2%,分別比人民幣中長期貸款增速高出2.4個、13.8個、12.5個和5.1個百分點。人民幣消費貸款增量超過1000億元的4個省份均在東部地區,其中廣東增加最多,為2212.5億元;而成為唯一一個負增長地區,同比增長-1.7%。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余額超過5000億元的有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其中廣東余額破萬億,達11361億元。
內蒙古涉農貸款同比增長59.9%
各地區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經濟薄弱環節的發展力度,如涉農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等。另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10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為11.77萬億元,全年新增涉農貸款2.63萬億元。分地區比較,內蒙古推行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三牧”的信貸投入,涉農貸款同比增長59.9%;福建逾六成新增企業貸款為小企業貸款,占比位居全國前列。
江西農業保險費增速居全國第一
2010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支持農業保險發展。在政策引導鼓勵下,農業保險經辦主體從最初的6家增加到18家。目前,開辦的險種已達14個,并覆蓋了所有糧食主產區。安徽農作物的總承保覆蓋面達72%;內蒙古、吉林、新疆的主要農作物承保覆蓋面均超過了70%;江西重點產糧縣水稻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9.6%,增速居全國第一。隨著覆蓋面的擴大,農業保險已成為農民災后恢復生產和災區重建的重要資金來源。
重慶農商行成為首個上市農村金融機構
2010年末,全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及農村商業銀行合計資產總額突破10萬億元。全國新型農村機構共計3519家,農村金融服務覆蓋率進一步提高。遼寧省新組建村鎮銀行26家,數量居各地之首;此外,新組建村鎮銀行超過5家還有9個省份,其中江西9家,四川8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重慶農商行赴四川等地發起設立3家村鎮銀行,成功實現境外上市,成為全國首家上市農村金融機構。另外,許多地區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數量迅速增加。云南年內新批準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達228家,山東150家,山西138家等。
關鍵詞:小型企業 工業工程 生產系統布局 優化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民發揚“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新、講求實效”的精神,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中小企業占據經濟發展的主體地位,走出了一條浙江特色的發展之路。但按規模化、國際化、高科技化的發展趨勢和要求,我省小型加工制造類企業普遍存在著科技水平低、結構松散、缺乏經管類專業人才等問題,加之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等因素,使得同一產業層次上的市場競爭力不強[1]。因此,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存在的問題,從加強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多個方面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改善。
生產系統是企業產品輸出的核心,其運行質量與效率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及成本,而生產系統的布局設計是構建生產系統的關鍵和基礎。生產系統布局就是將加工設備、物料搬運設備、工作單元和通道走廊等制造資源合理地布局在一個有限空間里的組織過程[2]。其設計好壞直接影響到生產過程中物流成本及生產效率。因此,生產布局的合理規劃和結合企業實際的生產系統結構優化,對我省小型企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是企業在產業轉型升級形勢下保持自身競爭力的關鍵。
1 當前江浙地區小型加工制造類企業生產系統布局的現狀
筆者實地走訪了杭州倉前工業園、勾莊工業園、蕭山南陽工業園、臨江工業園、嘉善大舜開發區、臨海上匯工業區等部分小型加工制造類企業,大部分生產系統布局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管理比較松散粗放。車間布局往往僅從技術人員的經驗出發,以簡單滿足企業產品生產流程為標準建設生產系統。方法雖然簡便易行,但存在著諸多漏洞,難以滿足企業長期的生產需求。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的今天,新工藝、新設備不斷推陳出新,經驗型的生產系統布局缺乏可重構性,不能滿足多樣性、個性化的市場需求[3]。不周密的規劃還可能造成物流線路雜叉、廠房空間利用率差、設備分配不均等問題,浪費企業資源。
下面,筆者結合臨海某企業高壓清洗機生產車間系統布局的實際情況,將我省同類型企業生產系統布局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做一總結及分析,為其他企業結合自身情況提供參照。
該產品簡要的作業流程如圖1所示,其車間的現行布局如圖2所示,一個典型的由技師按經驗設計。首先,通過貨運電梯及手推叉車、托盤將產品待裝配的各零配件及輔料運送至該車間。隨后將其推到相應的放置區存放,等待取料。裝配時先由生產線遠端高壓水泵組裝線取所需的配件至工作臺進行水泵泵體裝配。第二工序在泵體上加裝電動機,并進行通電測試。達到額定輸出功率的合格品在第三工位加裝外殼、電源及控制系統,形成成品,并再次進行通電測試,觀察整機正常工作,無異常表現,外觀無缺損則為合格品轉入成品區存放,并進行包裝。最后通過貨運電梯將成品運抵倉庫保存,等待出廠。整體物流線路及各工位操作情況如圖中所做的標注。
■
圖2 某廠高壓清洗機車間生產系統布局圖
根據該生產系統布局及對車間生產加工過程的觀察,我們認為類似的企業的一些共性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缺乏布局總體規劃,隨意分配各板塊空間
該廠管理層明確提出了銷售量及收入的遠期目標,卻忽略了與之對應的生產系統的合理規劃。該車間建筑面積約1000m2,設計生產能力為4條生產線同時加工,但從圖2中可以看出,目前僅供一條生產線使用。因此,生產系統建筑面積顯得十分充足,所有生產資料“攤大餅”般占據了車間的大部分空間。對于未來另外3條生產線的建設,規劃為與第一條生產線平行設立;但如何處置目前占據其他規劃生產線空間的原材料及成品擺放問題,企業則沒有更多考慮。依此發展,企業生產系統的空間利用率十分低下,浪費了建筑資源;并人為地造成搬運距離拉長、耗電等其他問題,降低了生產作業效率,增加了綜合成本。
空間分配是企業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企業往往根據車間的地形,將需要劃分的各個區域等分為若干個部分。但在實際應用中,不同種類原材料、輔料對空間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應根據其形狀、需求量、利用率、搬運的難易程度等進行合理的劃定。
1.2 工作場地雜亂,物料不按設計布局擺放
雖然車間布局中劃分了各種原材料、輔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存放位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發生為了一時的搬運方便,不按規定位置擺放對應物品的現象。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某些工人的勞動強度,但卻阻塞了產品加工過程中正常的物流通道,造成作業面狹窄,流程運行不暢,各部門間協作效率低下,從整體上阻礙了生產的順利進行,拖延了生產時間,間接地增加了時間成本,影響了生產系統的運行效率。不安全的堆放甚至可能造成工傷事故。因此,將各種生產資料及產成品按照布局設計進行合理擺放,杜絕生產系統中“臟、亂、差”現象,也是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3 物流線路交叉,存在無效勞動
生產系統布局設計最為經典的目標之一即為:簡化加工過程,縮短生產周期,實現搬運的最佳化。通過企業布局圖可以看出,在原材料向生產線供應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線路交叉或繞行現象。這些所帶來的無效勞動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勞動工時,尤其使得原本工人數量較少的崗位降低工作效率。減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業,除去冗余的物流路線是提高企業生產率和降低消耗最有效的辦法之一,也是企業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1.4 布局中設備及勞動力分配不合理
在小型企業生產系統規劃過程中,往往沒有系統地計算各個工位的標準工時及進行人機操作效率分析,而造成時間或生產力的浪費。其具體表現在工序之間的相互等待、機加工過程中工人空閑時間過長等現象。這種現象只需計算對應的標準工時,調整工人配比即可,調整后多余的工人可安排其它作業,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機加工過程中人機的安排亦如此。目前,大量的自動化數控機床應用于企業,機加工過程中只需要按預先的編程使機床加工即可,加工過程中基本無需其他操作,在數控機床機加工過程中操作者的大量時間等待,完全可以考慮一人操作兩臺或多臺機床進行加工作業,提高機床及工人的利用率。
1.5 設計布局時未考慮人機、人因、環境因素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工人長期遭受著來自不和諧生產環節的影響,極容易造成工人操作失誤等現象的發生,增大了產品的不合格率,浪費原材料成本。在一些不正規的企業中表現尤為突出,是造成工傷事故及影響工人身心健康的一大因素,人機生產環境亟待改善。在大多數車間,工人在巨大噪音的環境下工作;鑄造、噴漆、電鍍等部分特殊崗位,操作者還需要忍受刺激性氣味、高溫、高光、有毒有害、腐蝕性化學物質等不良環境因素的侵害。這些工作環境如果不能夠很好的進行防護,工人的工作效率將會大大降低。例如在該車間的水泵測試工位,沒有加裝機蓋的水泵直接進行帶電帶水作業,該廠沒有為工人配備絕緣橡膠手套、橡膠靴等防觸電設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應在生產系統布局中考慮到工人工作環境是否滿足工人操作的基本人體需求,是否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是否可能對工人身心造成傷害。同時,符合人因工程、人機工程的生產系統布局設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低碳環保、節省能源的理念,實現節能的生產過程,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例如生產線光照達到人體適合的照度即可,應避免過度照明。
1.6 設計布局時忽略防火防盜設施
安全是永恒的話題,安全是生產的基礎。但恰恰有部分企業在生產系統布局設計中忽視了應有的防火防盜等安全設施。目前我省很多小型企業還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基礎階段,沒有正規的生產車間,更沒有通過相關消防部門的檢查驗收,存在火災等安全隱患。仍以該車間為例,整個車間沒有配備滅火器,也沒有消防栓。同時,車間內充滿了大量塑料制品,一旦出現火情,后果不堪設想。同時,企業也不應忽視對職工安全的教育。筆者曾在包裝線上驚訝地看到,一名負責使用汽油擦拭產品進行去污作業的工人公然把汽油桶直接放在高壓配電柜附近,一旦因靜電或配電柜內電弧放電引燃汽油,車間將直接陷入一片火海。
防盜也是企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近些年,屢有小型企業生產物資失竊的報道。由于小型企業往往疏于防范,又缺乏必要的技防設施,往往成為物資盜竊的對象。希望企業能夠在出入口處安裝監控設施,重要的倉庫安裝防盜門,預防盜竊案件的發生。
2 針對小型企業實際情況的若干種布局優化方案
在20世紀初期,Richard Muther發表了《布局規則》一書,成為了生產系統布局研究的開端,隨后國外很多人對生產系統布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不斷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推動了20世紀世界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布局問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包含數學建模、運籌學、系統工程等諸多學科知識領域,屬于復雜的組合優化問題[4]。國內對生產系統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利用數學建模、運籌學等手段,運用數學規劃法、啟發式算法、圖論求解法、SLP法、模擬退火法、遺傳算法等,對生產系統布局的合理性進行建模、分析,并給出布局的優化建議。
但我省小型加工制造類企業中普遍缺乏高級技術人員,算法中所需的相應數據小型企業也無法進行精密測量,難以通過上述嚴密完整的計算求出布局最優解。同時,小型企業往往需要很強的可重構性,以滿足快速變化的技術發展及市場需求。即便通過上述算法求出最優解,也可能在短時間內需要進行重新調整。因此,嚴密的算法研究對生產系統布局進行優化并不能夠完全適用于我省小型企業的實際情況。
那么找到一種特別針對我省小型加工制造類企業,且切實可行、簡便易用、可靠性高、廣譜性強、無需繁瑣計算的生產系統布局優化方法,實現產能最大化、易于品質控制、減少資源浪費,將成為造福我省小型加工制造類企業的福音。
在設計方案之前,首先應當明確生產系統布局規劃的目標與原則。生產系統布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相互關聯的若干的子系統組成。因此,必須以生產系統布局的目標作為其優化設計活動的中心。其總目標就是使人力、物力、財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經濟、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按照布局規劃使企業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5]。達到這些目標,應遵循ECRS、重視人因、把握整體、統籌兼顧的原則對生產系統布局進行優化。筆者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如下幾種生產系統布局的優化方法,供各小型企業參考。
2.1 沙盤模擬法
此方法類似于計算機中進行的三維生產線運行仿真,結合小型企業技術水平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實體物理模型方案。首先,按比例制作車間的實物沙盤模型,依據企業現有業務情況確定各機床、流水線、物料區的位置。隨后,可對企業目前的生產情況進行模擬仿真。仿真時用細線描繪每一種原材料及成品進出車間的路線表示企業的物流路線;將不同的原材料用各色棋子表示。用筆在對應工位上標準好企業現有的加工工時;對應地根據工時使用棋子在工位上占位,表示每一種原材料在每一個工位的停留,模擬企業生產加工的全過程。通過實物模型的仿真,可以找到對生產系統布局影響最突出的問題,并依此理清車間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制約產品生產進度的瓶頸工序及物流路線。
該方法的優點:能夠發現最為影響企業生產系統運行最突出的問題;方法簡單,無需過多理論分析,易于執行操作;在企業已有布局的基礎上,以實踐的角度解決企業生產系統布局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缺點:沒有清晰的問題分析邏輯,僅憑物理模型容易遺漏不明顯存在的問題;使用沙盤時需要技術人員有很強的問題分析能力及邏輯思考能力,否則容易發生歸因偏差。忽視車間現場管理因素及人為因素。
2.2 自頂向下的系統布局分解法
首先需要明確生產系統終端的產品。從已經明確的產品系統構造出發,根據構成產品的各功能、零配件間的內在的聯系,使用“目的―手段”、“并聯”、“串聯”的邏輯關系,從左至右的方向逐項將產品分解,直至分解成為能夠獨立裝配的各個工序(如圖3所示)。按照列出工序的順序將生產線以直線或U字形進行排列;原材料根據裝配的順工序,結合生產車間的地形按照順序進行碼放,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為最佳的物流路線。
該方法的優點:有利于認清各個工序之間的邏輯關系,防止出現工件回流現象及物流線路交叉;有利于改革一次性完成,避免資金、資源的長期消耗,減小資源浪費;有利于完善企業裝配流程的規范性,易于品質控制。缺點:限于在圖紙上進行分析,缺乏實踐支持;相比于改進前可能出現改進效果不明顯的現象;員工可能對新工序新環境不適應,需要一定的過渡時間。
2.3 經驗――改進循環法
在原有經驗設計的基礎上,不斷地查找問題、分析問題、改進問題;如此循環進行,不斷對系統進行優化,以求逼近生產系統布局問題的最優解。以本文前面總結的六個問題為例:企業可以著眼于制定總體的車間布局規劃,根據不同原材料及成品的屬性合理地劃定存放區域;杜絕車間內的亂堆亂放現象;對產生不合理物流線路的原材料位置進行改善;調整勞動力與設備的分配;加強對員工安全的保護設施的配備等幾個方面改善現有的不足。改革后再根據新的問題進行繼續改革,反復進行,使生產系統布局不斷完善,螺旋式上升,直至調整為企業的目標狀態。
該方法的優點:就企業目前現實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重視人因與車間現場管理,與員工的切身利益掛鉤,容易調動員工積極地參加到生產系統布局改善優化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更好地逼近最優解,取得最好的改善優化效果。缺點:改革實踐時間長、需要改進的方面零碎繁多,并不斷進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企業的資金及生產資源;企業車間管理者有很強的責任意識,堅持不懈地投入到生產系統布局優化的實踐調查中去。
上述三種生產系統布局優化方法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也可并聯進行,能夠相互取長補短,獲得更佳的改善效果。如果企業有較強的技術科研力量,也可根據自身的布局現狀及發展目標探索出一種適合于自身發展的生產系統布局優化方式,更好地滿足不同類型企業個性化的需求。
綜上分析,我省小型加工制造類企業應充分認識到企業生產系統布局中存在的問題,重視生產系統布局優化工作,才能從根本上突破企業生產制造過程中成本與效率造成的制約瓶頸,江浙地區小型民營企業方能實現新的飛躍。如何能夠改善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及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合理化作業流程、減少物料浪費在一段時間內還是值得繼續探索的一個課題,任重而道遠。
3 校企合作聯合實施生產線布局改善的可行性及前景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尋求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幫助。目前,許多高校開設工業工程、物流管理等專業,并擁有相應的實驗室資源和師資力量,可以滿足小型企業生產系統數字仿真、實體仿真、物流設施布局與規劃等生產系統布局的改善各項要求,完全有能力為各生產企業的生產系統提供技術診斷及相應的技術咨詢指導服務。
以我校中德聯合現代工業工程實驗室的建設情況為例,主要分為人因工程、數字工程、生產工程三個實驗領域,并擁有各種功能完備的實驗儀器設備及先進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在人因工程領域,可以進行多種加工制造中人因的模擬、測試與分析,使企業能夠掌握更優化的人因系統設計,減少操作失誤,減輕操作者心理壓力。在生產工程領域,可以分析不同車間裝備流程和裝配系統的不同結構,檢驗不同布局對工人壓力、應變性、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的影響;分析各種影響裝配流程的因素,指導企業如何進行更好的生產系統布局。在數字工程領域,主要利用DELMIA、QUEST等三維設計與仿真軟件,通過系統建模與仿真分析,為企業生產系統布局設計及優化提供可視化分析;并通過虛擬的手段和方法快速滿足工程的實際需要,對生產系統組織及生產策略進行仿真與規劃,深入挖掘企業潛力。
借助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業技術能力,可以對企業生產系統布局的現狀進行全面診斷,對企業生產系統一些無法察覺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地把握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方法。在實驗室環境下對改進的布局進行仿真,能夠直觀的觀察優化的效果,了解改革的實際成效。同時,也可以安排師生到車間現場為企業進行現場指導,對優化方案的實施過程進行全方面的跟蹤及控制;既為學校提供了學生實習的機會,又為企業的有效改革提供了保障,一舉兩得。
目前,我校已與一些企業展開了類似合作,從反饋的情況看普遍反響良好。企業從學校獲取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及生產系統改進方案;學校在企業建立實踐基地,促進了學生學以致用及教師教學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這為校企的廣泛合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相信校企之間本著“精誠合作、分享智慧、互利共贏”的原則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共同發展,未來的前景將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吳國華.高波.浙江省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調研報告[C].民盟浙江中小企業年會2004.9.
[2]貝炳林.車間布局的綜合評價[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6.12.
[3]王進,樊樹海.可重構車間布局建模研究[J].《機床與液壓》.2011.1-1.
【關鍵詞】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問卷調查
高等職業學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教學標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工作,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及完善。據此,筆者對安徽某職業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2014屆畢業生開展了相關調研。
1調研過程
調研目的:掌握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了解畢業生在校所學技能在實際工作中的實用程度,據此對于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及完善。調研時間:2015年6月-8月調研對象:安徽某職業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2014屆畢業生調研方式:本次調研主要通過以下兩種形式進行:①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②走訪用人單位現場填寫調查問卷。共發放學生問卷65份,回收65份。調研遵循了問卷調查的問題設計原則,包括客觀性原則、必要性原則、可能性原則及自愿性原則[1]。
2調研結果與分析
2.1畢業生就業情況
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在全專業65人中,除了3人通過專升本考試繼續深造以外,剩下的62人中有42人(64.6%)進入了與食品相關的崗位工作,其中從事食品營養(35.7%)和食品銷售(50.0%)兩個崗位的人較多,從事食品檢測(4.8%)與食品加工(9.5%)的畢業生相對較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和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了更多尋求專業營養咨詢、營養保健的需要,而伴隨這種不斷增長的訴求需要的,是目前營養專業人才的缺乏,因而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提供營養咨詢,營養指導的崗位;同時我國現有食品行業的總體現狀是:食品行業中,中小型企業數目較多,占總體企業的比例較大,企業間競爭激烈,在食品銷售方面需要較多的人才。但對于食品檢測的專業人才來說,中小企業對于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本就不大[2],并且此種崗位對專業技術及研究水平要求相對較高,且人員流動性較小,所以對于該崗位人群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食品加工類的崗位一般工作強度較大,工作性質單一,畢業生就業興趣不大,且隨著機械化、自動化流水線的不斷發展,對食品加工的人才需求量增長同樣不大。
2.2畢業生在校學習情況調研
2.2.1畢業生學習基本情況
從調研結果中可見,雖然大部分的學生可以全部(12人,占18.5%)或大部分(40人,占61.5%)接受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但是依然有19.9%的學生只能掌握一半(7人,占10.7%)或很少部分知識(6人,占9.2%)。這說明我們的課程的教學中依然存在改進的空間。排除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觀原因之外,我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教師授課內容選取、授課方法不當,講解不夠透徹的問題;②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或學生專業基礎薄弱等問題;③兩方面兼而有之。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將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進工作中,充分考慮部分學生基礎能力薄弱的情況,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設置中的一些基礎性知識要予以強化,授課過程中改善對基礎知識的授課技巧。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要求及學生能力培養等內容也要根據具體實際,因材施教,量化的寫入人才培養方案中。
2.2.2畢業生對實訓課程設置的反饋
本次調查是在畢業生畢業一段時間后,結合自身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的,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一段時間后認為在校學習期間的實訓課程需要加強,并且有些同學認為一些對自己目前工作有用的實訓課程學校沒有開設。因此在將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進工作中,我們需要考慮結合畢業生就業后的實際工作需要,增加實訓課程的設置,完善實訓課程內容。2.2.3學生綜合能力調查畢業生認為在踏入工作崗位前最欠缺的是行業背景知識的積累(60%),其次是職業生涯規劃(36.9%);他們認為在校期間對他們幫助最大的是考取各種證書(83.1%);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是他們最需要具備的素質(56.9%);盲目、缺乏就業指導(52.3%)、心理承受能力差(35.4%)都制約著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的發展。
3對策建議
通過對本次調查問卷反映出的問題進行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專業建設和發展,使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更經得住挑戰。
3.1加大專業核心課程及重點課程教學力度
在營養與檢測專業的核心課程及重點課程的學時比重設置中可以適當的加大力度,細化教學內容;同時在對于課程教材的選擇上,教師要更加嚴格的把關,盡可能選擇“十二五”規劃教材,以及符合目前工學結合教學特點、實踐性較強的教材;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補充行業背景知識,方便學生對于行業發展動態的把握;并且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新模式、新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3.2提高對于實驗實訓及實習的重視程度、落實“雙證制”教育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提高實驗實訓課程所占比重,盡可能的將課堂搬進實驗室、放入工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通過動手操作鞏固教學內容。并且將學生考取專業能力證書(營養師、食品檢驗工等)的要求寫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將證書與學生畢業證掛鉤,提高學生考取各種專業證書的積極性,增加就業競爭力。
3.3加強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定位
重視入學教育、專業介紹、專題講座、交流座談等對學生職業定位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從一線做起,同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也要注意通過設定相關課程或項目來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壓能力[3]。通過本次的調查問卷反映出的情況,如何讓本專業的畢業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如何繼續提高本專業教育教學水平,這都是我們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也將根據本次調查問卷的結果,結合實際情況,對本次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進完善,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優秀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鄭曉杰,陳建強,胡霞.食品類專業在校生職業資格證書調查分析及建議[J].職業教育研究,2014(9):151~153.
[2]朱效兵,張瑞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需求與實踐能力調查分析[J].內蒙古教育,2004(5):35~36.
論文關鍵詞:融資方式 存在問題
論文摘要:國際貿易融資,作為可向國際結算提供廣泛資金融通支持的新興業務,具有風險低、周轉快、節省資本的特點,其作用正在為越來越多的銀行所認同,并逐漸成為影響國際結算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國際貿易融資如何緊跟國際業務發展前沿,深入創新,從而推動國際業務做大做強,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文章論述了目前中國企業的貿易融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及融資方式,并對此做了進一步的原因分析和研究。
1中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現狀分析
國際貿易融資是指圍繞國際貿易結算的各個環節所發生的資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動。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貿易融資額大幅下降,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09年全球貿易融資缺口為1000億美元,而世界銀行則認為缺口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貿易融資的缺乏導致國際貿易大幅滑坡,阻礙全球經濟復蘇。我國也不例外。正是國際貿易融資的下降,極大地阻礙了我國的出口復蘇。當前國際貿易融資的來源和形式都發生了變化。
1.1企業出口方面近年以來,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2006年我國中小企業已達4200萬戶(包括個體工商戶),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 % 。
中小企業已成為中國外貿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業起步晚,自有資金積累少,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中國中小企業在貿易融資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
中國目前為中小企業擔保的機構在中小城市很少,到2007年底,中國中小企業出口融資信用擔保機構只有3729個,擔保總額為5049億元、受保企業為21.65萬戶。雖然中小企業出口信用擔保機構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大多數分布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很少。
1.2銀行方面銀行對大中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出口融資政策有所不同。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來看,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出口融資貸款利率高很多。另外,銀行給中小企業的進出口貸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擔保的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還要支付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費等相關費用,這無疑增加了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難度和融資成本。與此同時,由于銀行貸款手續繁瑣及審批時間過長,迫使許多為求生存的中小企業選擇民間融資渠道,而民間融資的高利貸性質幾乎是眾人皆知的。
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風險狀況缺乏有效的識別手段。中小型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小、經營穩定性差、報表不真實等問題,這種狀況使得銀行傳統的企業財務技術分析對授信決策的指導意義大打折扣,使得銀行在中小企業進出口貸款方面選擇的策略是簡單地退出市場。這也從一方面顯示出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失衡、資本市場發展滯后使得整個融資結構的調整難以順利推進。
2中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問題
原材料和勞動成本的提高,對中小企業生存構成了威脅。而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也甚少惠及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生存困難,大量倒閉或停產。中國社科院關于“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復蘇中的作用”的調研報告顯示,有40%的中小企業已經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倒閉,另有40%的企業目前正在生死線上徘徊。因此總結目前中國國際貿易融資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2.1貿易融資方式過于單一,對象過于集中當今的國際貿易規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復雜的方向發展,雖然現在國際上所使用的的貿易融資方式日益加多,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嘗逐步創新,開拓新的貿易融資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基本上仍然是以傳統的融資方式為主,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品種少,且功能單一。
銀行方面,目前各家銀行辦理的業務主要以基本形式為主。而比較復雜的,如保理和福費廷則相對比較少,甚至在有些地區尚未開展。 轉貼于
2.2中小企業資金不足中小企業生存難,除了內部管理存在問題、缺乏人才、技術水平不高外,資金不足和融資困難是中國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資金缺口。資金短缺直接影響企業運轉狀況。資金短缺往往極大地限制中小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技術和設備升級、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拓展新市場和增加新經營項目。
3中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3.1現代信息技術的制約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做支撐,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管理就會顯得更高效,便可以將銀行相關的部門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機地聯系起來。然而目前我國的銀行業只能說基本完成了金融電子化建設的階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銀行只是剛剛起步,從而缺少網絡資源的共享,缺乏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這樣就難以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3.2企業規模及內部因素制約在中國經營進出口的中小型企企業數量眾多,但總體效益不佳。一些虧損企業管理混亂,資信欠佳,常因資金短缺而利用押匯、打包貸款等信用證融資手段套取銀行資金。銀行短期融資實際上往往被長期占用,嚴重影響銀行經營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同時在貿易經營過程中存在投機性經營,例如在某一時期,某種商品的國內外差價較大時,國內貿易商爭相進口此類商品。如新聞紙、紙漿、化纖、鋼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且這些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下滑,貨款無法回收,就會給銀行資金帶來風險。
3.3銀行和政府政策對貿易融資的制約進出口雙方銀行對促進貿易的完成起著關鍵作用,國外銀行都是按商業化經營原則來經營的,如經營不善,隨時有倒閉的可能。而中小企業在選擇銀行時,由于沒有足夠的能力對國外的行進行全面調查,缺乏和行長期合作的經驗,同時對有些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金融慣例、外貿管理政策了解不夠,在貿易結算時有可能遭到無理拒付等現象。中國的銀行普遍缺乏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適用金融產品、信貸評價體系和擔保體系。中國金融政策和融資體系都是以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為主要對象設計實施的,銀行的信貸評價體系中也缺乏適用于中小企業的評價模塊,而是參照大企業標準,過多地考慮企業的財務指標,導致眾多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無法得到貸款。因此,要解決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必須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發展更加有效的融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