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會計成本核算流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會計 教育教學 創新
經過“十一五”教育規劃的貫徹、落實,我國會計教育教學進一步改革完善,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教育教學的觀念、態度、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會計課程體系建設更加規范、課堂教學形式更為多樣、實踐環節設置更趨具體、綜合素質培養更引人關注。經過“十一五”的發展,一大批優秀的會計人才被培養出來,走上社會,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實事求是地說,會計教育教學環節還存在許多不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我國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新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短缺。”現代化會計人才短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綜合素質不強。
一個好的會計人員應該具有很強的綜合素質,既懂業務,又懂管理。但是,在具體工作中,會計人員往往缺少綜合素質。我們從事會計教學工作的人都知道,會計的基本職能有:核算、反映、監督、預測、決策。學校培養出來的很多會計人員,卻只會會計核算、反映、監督,不會進行分析、預測、決策。寫經濟業務和報表分析不會,做預算不會,預測下一年度的盈虧不會,有的甚至不會填各種行業檢查、調查、統計表,不知如何分析取數。在會計電算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很多會計人員還停留在手工記賬的水平。即使使用計算機,只是核算、報賬,不會深層次的維護。有了問題就找網管員,自己不會處理。此外,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沒有管理能力,即組織、協調能力。會計工作是集管理和服務于一體的工作,會計人員只會做服務,不會搞管理,也是綜合素質不強的一種體現。很多人干一輩子還只是從事簡單的、低層次的核算工作,就是因為綜合素質水平不高。
二是實踐能力差。
會計教育教學中還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校該教的都教了,學生該學的都學了,什么《高級會計學》、《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企業管理》、《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會計電算化》……都學了,但是學生一到用人單位不會干。實際上會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行業,從我個人的實踐經歷講,一個學識豐富的會計,到了一個行業,最快大概也得用3-5年的時間才能熟悉、適應工作流程。因此從事會計教育教學的人,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怎么能在學校的教學中將知識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學問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讓學生一畢業就能適應工作,適應崗位需要,這是我們亟待研究的課題。
現在的學校不是沒有實驗室,不是沒有實習基地。會計教學體系設置中都有實習、實踐環節。但是,很多實驗室開設會計電算化課,只是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講解、演示財務軟件流程,沒有真正地讓學生參與賬套設置、模型建立、業務核算和報表編制的整個過程。因此,學生還是沒有真正掌握業務流程,不能獨立勝任會計電算化工作。至于實習基地,絕大多數實習單位出于安全和保密角度,不愿意讓學生接觸他們的財務軟件,最多翻翻憑證、帳本,訂個憑證、打個下手。因此學生基本上是學不到什么東西。所以會計教學當前的要務要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是創新能力差。
創新是建立在對原有知識消化吸收、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的。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出來,創新能力差。工作只會依樣畫葫蘆,照搬不誤,不會變通,不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創新、改進和提高。比如說,不會更新財務軟件,不會進行財務軟件升級,不會設置編制內部管理報表,不會適應新制度、新準則的要求處理賬務,接受新的業務知識慢等等。現代社會是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新知識、新業務不斷出現,知識更新的速度飛快,會計人員必須具有適應性、應變性。這種創新能力是我們在學校里就應該教給學生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我們應該從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幾方面做起,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現代化的專業人才。做教師的一定要教給學生原理和方法,不能機械性地照本宣科。學生只有從原理上掌握了所學知識,才能做到創造、創新和發現,才能在崗位上做出成績、得到發展。
教育要發展,根本靠創新。“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要培養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要從教師教學育人的環節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筆者從教學工作中總結提煉了以下幾點,作為教學創新的參考:
一.講清會計核算的原理,強化學生理解。
會計學原理是整個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基礎。學好會計學原理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前提,也是會計專業學生實踐和創新的良好開端。教師從一開始就應該給學生講清、講透會計的原理。引導學生深入、靈活領會會計的基本職能、核算對象、會計要素、會計核算基礎、會計核算基本假設、會計核算原則、科目設置的原則。筆者認為,這里面比較重要的是科目的性質和借貸記賬法核算基礎的介紹。可以說這兩者是會計核算的根本。很多學生就是因為搞不清科目性質,或者搞不清借貸記賬法的根本原理,所以不會做憑證,做不好憑證,以致覺得這門課枯燥、深奧,失去了學好會計的興趣和信心。因此,作為會計課教師,一定要重視對會計原理的講解。此外,教師一開始一定要對會計制度體系、準則體系、行業體系進行講解,使學生對會計行業有宏觀的認識,知道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p#分頁標題#e#
二.結合行業特點授課,講好專業會計。
會計應用的行業廣泛,相應的有行業會計,比如,工業會計、商業會計、預算會計、建設單位會計、施工企業會計等等。教師在講清會計原理之后,就進入專業會計教學。這些課程具有明顯的行業特點,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行業和會計的結合點。在講授一門課前,一定要先介紹行業的流程、特征和要求。結合行業的特點,再循序漸進引入會計核算的內容,這樣學生就容易掌握。我們有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不能很快地適應工作需要,不是因為會計理論學得不好,而是因為不了解行業工藝流程、不了解行業運營特點。比如說稀土企業,存在耗比問題,即投入產出的問題,掌握不好這一點,就不能處理好會計成本核算問題。會計不是孤立的理論,它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教師一定要把握這一點,緊密結合行業特點,才能講好專業會計。
三.擴展相關財經知識,豐富會計教學。
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等學科是密切相關的,不可能孤立地講會計而不摻雜其他學科的內容。因此,在會計教學中,免不了要涉及財務、審計、稅收、法規、管理等相關知識。一個好的會計,不僅要懂會計,而且要懂相關財經知識,這樣才能勝任工作需要。當然,我們在會計課程體系設計中也設置了這些課程。但是,在講授會計學這門課程時,往往還穿插了這些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在講會計課程時,要適時聯系相關理論,擴展相關知識,使會計教學更加豐富,更加切合實際。比如在講商品購進和銷售的核算時,要結合增值稅理論去講;在講借款費用的核算時,要結合財務管理資本化理論去講;在講會計核算原則時,要結合審計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內容去講等等。
四.引進生動實例講解、活躍課堂氛圍。
會計是一門和實際緊密結合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結合大量實例講解,會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更深刻,學習更有興趣。比如,教師在講生物性資產時,可以以奶牛為例講解。奶牛是固定資產還是流動資產?都不是,而是生物性資產。那么,人是固定資產還是流動資產呢?都不是,屬于人力資源,從而又引入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有時候,教師可以用形象的比喻來講課,以達到深入淺出,強化記憶的效果。我記得有一位老師講報表時舉了這么一個例子,說就像觀察人一樣,資產負債表是遠看一個人,現金流量表是近前端詳一個人。遠看很朦朧很美,近看瑕疵斑點就都出來了。這一比喻給學生帶來了歡笑,同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加強實驗室教學管理,提高實踐能力。
實驗室教學是學生實踐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定要讓其發揮真正的作用,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性、創新性的重要基地。實際教學中,應給每個學生一套完整的經濟業務,讓學生完成從建賬、核算、出報表到經濟分析全過程業務,考核學生對電算化和會計流程的掌握程度。一個詳細的建賬過程,包括科目設置、項目設置、控制模型設置、往來設置、報表設置等一系列過程,是財務軟件良好運行的基礎,是會計業務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實驗室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建賬的能力,這是現代化新型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體現。
六.適應當地行業需求,設計實習內容。
可以通過編制當地典型行業會計實務手冊,彌補企業實習中的不足。由于去企業實習能夠接觸到的實際業務是有限的,我們可以編制當地有代表性的行業會計業務流程手冊,供學生學習參考,有針對性地培養適合當地需求的會計人才。比如內蒙古地區有代表性的行業,鋼鐵、稀土、乳業、羊絨、煤炭等,可以通過調研,將憑單、制證、報表等實樣及工藝流程制作成冊,作為學生會計核算實務資料,考察學生對某一行業會計業務的賬務程度。我們曾經考察設計過包頭市金屬物質公司會計業務,并設計了實務手冊,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七.不斷深入實際、積極吸取經驗。
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懂會計跟干會計還有很大的差距。怎么能縮短這種差距,讓學生盡快適應實際工作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首先深入實際工作,多向企業的老會計、老專家學習請教。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多參與企業的會計業務,親自干一干,掌握大量的實際操作經驗。這樣,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才能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會計課講活、講生動,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更為切實的、直觀的認識,增加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在實際工作中,現金流量表并非采用工作底稿法或者T型賬戶法填制,而是由出納在日常工作中準備一個登記簿,記錄每一筆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流出,年終根據登記簿的記錄填制現金流量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小竅門和經驗,教師如果能適時結合這些小竅門和經驗進行講解,學生就會更快地適應用人單位的工作需要。理論對實踐盡管有指導作用,但往往又跟不上實際工作。理論對實際的總結和提煉需要一個過程,教師教學要不斷適應新情況。
八.按照考試內容授課,增加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