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

        第1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一、引言

        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壯大和社會文明的進步[1]。市政工程是研究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基本內容,對任課教師的知識儲備和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根據本校開設該課程的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與城鎮規劃專業的專業要求,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心理特征及該門課程的內容和重要性,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對任課教師、班主任以及輔導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旨在提高任課教師的授課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該門課程的學習效果,為城市的建設和基礎設施的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向[2]。現在課堂上大多都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到處看,互動較少,學習效率不高,“教”和“學”不同步,上課成了一個彼此應付的過程,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和掌握程度不高,往往畢業參加工作以后在工作單位要重新學習,沒有發揮高等教育專業課應有的教育作用。

        在市政工程規劃中,管線綜合設計非常重要,其涉及城市空間學、城市規劃學、工程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它是一個多對象、多因素、多學科,且綜合性很強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實踐過程。這個過程與科技文化、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密切相關,同時還受到社會歷史條件、時間階段、自然條件以及地域場所的制約,另外由于個體差異,也會導致設計指導思想和設計內容有所不同。如果設計不合理,就會對城市空間利用造成浪費,給工程留下不應有的遺憾,還會給施工、生產和生活造成不便,甚至會給管網的安全運行、經濟的合理性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市政工程課程內容的特點進行聯想假設,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淺顯易懂地把問題帶出。安排專門的課程實踐,多到施工現場去觀摩學習。多查一些經典案例,結合知名設計師的設計思路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產生感性認識,逐步形成自己的設計思路。

        三、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板書相結合

        市政工程規劃與設計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地上有居民建筑、公共建筑、工業廠房的配水、配氣、配電等的計算,地下有給水排水電力、電纜、電信等管線的設計計算,與實踐聯系緊密,對任課教師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要求很高,要將生活中常見的基礎設施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因勢利導、實時實地地開展教學工作。對于開關、閥門、管道材質和窨井內部結構等內容,需要使用現代化多媒體以動畫和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比如管線綜合時,如圖1所示,需要明確各個管線的位置關系以及南北方的區別,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口述出來,對于初次學習本門學科的本校本科生來講勢必很難理解,在有限的課時內手繪這兩幅圖顯得不太現實。另外,對于教材里面沒有列出有必要講解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使用多媒體就顯得更為必要了。

        四、教師的知識儲備要與時俱進

        在傳統城市規劃體系中,基礎設施規劃一直處于一個從屬配套的地位。按照傳統的規劃編制方法,幾乎所有的基礎設施的規劃供給能力都是以國標中確定的人均指標為依據的,指標體系過于籠統,缺乏針對性,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般不超過指標,我們就不會去考慮資源的節約和使用的效率[3]。而水資源的儲量和類型決定著使用方式,不同地方對于水資源的使用方式的規定不同,有些發達省市要求家庭沖廁、洗車必須使用中水而不能使用自來水,這已經納入了法律范疇,如果使用自來水則屬于違法行為,以此來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保護水資源。因此,就要求教師用發展和與時俱進的眼光及時更新現有的知識,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工作中尋求最適合當下以及滿足與以后發展的規劃方法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思路,避免學生一味地服從短期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可持續發展,引導學生開拓創新,采取一種全面的、創新的方法,建立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體系。

        五、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層次提高課堂的參與率和積極性

        現在在校學生都是“90后”,他們對于事物的理解和處理方式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作為教師需要轉換角色,在課堂上是授業者,課下要和他們做朋友,讓學生敞開心扉,真正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產生興趣。在課堂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并給予正面積極的肯定,讓其有參與感,提高其積極性。《市政工程規劃與設計》這門課程也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90后”學生膽子較大,參與性較強,因此可以將掌握程度為“了解”的部分讓學生準備資料講課,讓全班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逐漸降低學生對理論和公式的恐懼感。課程設計時,讓學生去現場了解管線鋪設時的位置關系和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再進行課程設計,為就業后快速進入工作狀態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學生管理者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導向

        進入大學,很多學生像脫了韁繩的野馬,懈怠了學習,加上換了新環境、新同學,教師的授課方式與高中截然不同,又有許多的社團和活動,有些學生加入了學生會,有些學生做兼職,再加上現在智能手機又很普遍,各種軟件、游戲、購物網站和網上形形有利有害的信息無時無刻不在引誘著他們。而新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職能是保障學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教學計劃,使學校的教育教學順利進行[4]。這就要求學生管理者要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依托,從學生的專業特色出發,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疏導教師和學生間歷來的緊張關系,縮小距離感,從心理角度出發使學生認識課程的重要性,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學術講座、學術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與開發,為學生的成長、成功、成才搭建平臺[5]。

        第2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1.1課程實驗

            學校資源環境科學專業依據課程體系的設置,開設的課程實驗主要有分析化學實驗、環境化學實驗、環境監測實驗、測量學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遙感實驗、環境調查與分析實驗等。實驗分班分組開設,在專業實驗教師的講解和指導下完成實驗過程和實驗報告。

            1.2課程實習

            資源環境科學專業課程實習涉及的課程有環境監測、環境調查與分析、水污染控制及原理、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生態學。課程實習是依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周期一般在一周之內。如在環境監測的課程結束之后組織學生到環境監測部門觀摩實習監測方案的制定、布點、取樣、樣品處理、實驗分析、數據處理和結果表達;在土地利用規劃課程結束之后帶領學生到項目區實地考察,依據考察結果進行規劃方案的設計。

            1.3野外綜合實習

            野外綜合實習是資源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專業課基本結束的第六學期后進行,野外實習的目的在于對三年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性的實踐和檢驗,其內容聚集于專業學習中的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如近年來對于成都活水公園的考察,意在把水污染治理、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的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對于熊貓基地的考察,意在通過學習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方式、過程和原理進行掌握。

            1.4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是資源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中最重要的實踐環節,是綜合性最強的實踐環節,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為期三個月。當前,資源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的畢業實習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應用型,主要表現為進入公司或者行政部門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的設計、制圖,進行環境的監測或執法;二是科研型,比如進入中科院鹽亭生態站進行科學實驗和輔助科學研究,學習研究方法的設計、樣品的采集、數據的測試和處理、研究成果的形成等;三是綜合型,體現對于自我能力的全面檢驗,可能既包括應用型的內容又包括研究型的內容。

            1.5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論文是學生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性的科學研究訓練過程。資源環境科學專業畢業論文一般在第七學期初啟動,通過導師分配、學生選題、開題、數據收集(調研或者實驗)、論文寫作、指導教師評閱、評閱教師評閱、答辯小組答辯、學位評定小組審查最終通過。畢業論文最終成績由評閱成績的30%,指導成績的30%,答辯成績的60%構成。

            1.6其他實踐環節

            除上訴五方面的實踐外,資源環境科學專業的實踐環節還包括知識競賽、科技論文寫作、課程設計和勞動等形式。在世界環境日進行資源環境科學專業知識競賽,競賽以項目導向和知識搶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科技論文寫作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部分,需要學生申請科研課題或者參與教師科研支持科技論文的寫作。

            2當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實踐環節基本完備,實踐內容缺乏系統性實踐環節的設置是針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需求設計,能力培養的效果需要完備而合理的實踐內容來保障。當前資源環境科學專業的實踐環節設置相對較為完善,但是在內容的條理性上明顯不足,比如課程實驗中實驗項目設置缺乏系統性和完備性,實際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同課程之間實驗項目的交叉,或者實踐能力不能有效銜接。

            2.2實踐能力培養注重泛性,方向性不夠明晰資源環境科學專業人才要求在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方面進行能力培養,而資源和環境的范疇相對較大,對于本科專業而言,如何實現學生知識的寬泛和能力培養的針對性是專業培養方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當前的培養模式中,學生在3S(GIS、GPS、RS)技術、環境規劃和管理、環境監測和評價、土地規劃和整理方面都掌握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如何理順各種能力之間的支持關系,如何培養和形成這種能力尚缺乏系統化的思路,導致實踐能力培養的專注性和方向性不足。

            2.3實踐環節硬件建設緩慢,制約了能力培養目標實現實踐環節的推動必須依賴于硬件環節的建設,只有硬件環節能夠完全支撐實踐教學體系的時候才會體現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資源環境科學專業經過近十年的建設,當前的專業實驗設備更多利用在傳統原理教學中,新的實驗設備如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及原子吸收方面非常缺乏。實踐基地數量及類型較多,基地建設的針對性體現不足,不同實踐基地建設的能力培養目標及相互關系沒有理清。

            3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與實施

            3.1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1)以“工程能力”為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導向實現專業能力培養在寬泛性的基礎上體現針對性,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專業教學改革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工程能力”即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為導向的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立足于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這既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又是實踐教學體系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以“工程能力”為導向的實踐能力培養思路能夠立足于專業培養目標,以培養目標確定能力需求,以能力需求決定能力培養方式、過程和體系,進而建立起立足于專業培養目標,服從于專業能力培養需求且處理好各種能力培養之間邏輯關系的實踐教學體系。

            (2)注重實踐環節的優化和階段性培養目標的設計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貫穿教學始終的問題,在強調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系統性的基礎上,還必須進行系列優化和階段性目標設計。實踐教學體系以課程體系為依托,從課程的系統性設計出發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的每一環節以實踐能力的階段目標為導向確定實踐內容、方式、效果和考核,由此確保實踐環節設置的關聯性和層次性,避免其交錯和缺乏系統性的缺點。

            (3)通過內部挖潛和外部整合提升實踐教學軟硬件環節通過加強現有教師的進修和深造來改善目前的實踐教學隊伍,通過鼓勵教師深造來實現內部潛力的充分發揮,可以實現在目前的師資條件下的效益最優化。外部資源的整合是在目前條件下優化師資和硬件環節的有力的舉措,資源環境科學專業應充分利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機會,豐富師資隊伍,充分依靠外部師資的工作環境,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設備上和場地上的便利。

            3.2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實施

        第3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基金項目: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資助項目(2012139);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課題組成員:王鄭、黃新、荊肇乾、薛紅琴、曹世瑋、林少華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月13日

        一、前言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一個有著60余年歷史的專業,目前全國高校的辦學點達到156個,年招生超過萬人。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任務也從主要解決城市和工業用水的供給和排放,即以滿足“量”的需求為主,轉變為以改善水質為中心、水量與水質問題并重,滿足實現水的良性社會循環的目標。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設置在土木工程學院,2001年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給水排水工程方向),2007年以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獨立招生,2011年通過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給水排水工程學士學位授權點審核。我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結合學校在資源、環境、生態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創辦具有林業大學特色、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江蘇省重點專業。

        二、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

        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緊密圍繞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按照“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面向國家、市政給排水行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引領,以品牌專業建設為契機,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專業規劃為抓手,做強優勢,補齊短板,努力提升專業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為培養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善于創新、勇于擔當、開放胸懷的高素質人才,推動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奠定專業基礎。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基礎、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掌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理論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并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應具有從事給水排水工程有關的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開發能力。在加強數學、化學、力學等基礎理論教育的基礎上,突出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使其獲得注冊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并具備相應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

        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理論課程體系構建

        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理論課程體系建設上以《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為基礎,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中課內教學總學時為2,076學時,總學分為127學時,學生畢業總學分要求為175.5學分。其中,通識平臺課內學時為660學時,其中必修課為468學時、選修課為192學時,課內學分為40學時,其中必修課為28學分,選修課為12學分;專業教育平臺課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特色課,其中專業基礎課必修和選修學時分別為728學時和192學時,專業特色課必修和選修學時分別為368學時和128學時。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理論課時從數量到對應的課程知識點涵蓋了《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116個知識單元、485個知識點和429個核心學時的要求。

        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將原二年級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合并成《工程力學》(B)(64學時),將原二年級和三年級開設的《土力學》、《土木工程材料》、《給排水工程結構》合并成《土建工程基礎》(48學時),將原三年級開設的核心專業課《給水工程》、《排水工程》(上、下)調整為《水資源利用與保護》(32學時)、《水質工程學》(1、2)(48學時、64學時)和《給水排水管網系統》(48學時),將《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學時從32學時增加到48學時。開設《城鎮防洪與雨洪利用》、《水工藝設備基礎》和《城市水系統運營與管理》等R堤厴課程。在《水質工程學》(1、2)、《污水深度處理與回用》和《景觀水工程》等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增加生態水處理的教學內容。課程教材盡量做到選用“十三五”出版的國家級規劃教材以及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要求的教材,同時進一步按照“十三五”期間出版的規劃教材組織教學內容。

        在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需求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進而促進他們將外在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素質和能力。積極開展雙語課程、微課、MOOC等嘗試,目前相關專業老師已經建設有雙語課程《水力學》與《水處理生物學》、《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與《水力學》微課,新穎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為科學考察學生理論課程的學習效果,教師對學生的考查也從單一的考試向綜合測試轉變。在課程考查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測評學生的知識學習狀況,而且要考查他們對新知識的認識能力、探求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因此,教師按照一定的比重,分別考查課程學習中學生的知識理解和記憶效果、相關專業知識的計算能力、課堂參與情況,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到新的學習之中。通過此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學生平時作業成績不計入學生總評成績,這樣能避免平時作業成績不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作業的抄襲。

        四、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加強實驗室建設。建立比較完善的分課程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實驗教學做到小班教學,使人人都能動手參與實驗。在滿足《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對實驗環節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我校將《水分析化學》課程改為32學時的理論學時和32學時的實驗實訓課,分別計2學分和1學分(實驗實訓課程32學時,計1學分),對于高中階段化學知識掌握比較薄弱的學生,對于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將水質工程學實驗并入《水處理實驗技術》(32學時),使用任課老師參與編寫的出版教材,按照水質工程學的實驗環節讓學生實際參與操作,強化水質工程處理方面的知識。

        (二)實習方面。進一步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按照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做到所有專業基礎課、重要專業選修課及專業特色課都在校內外建有對應的實習、實訓基地,滿足學生對取水工程、給水處理工藝、污水處理工藝、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的認識實習和實訓實習的需要。

        (三)創新創業訓練方面。鼓勵學生進入專業學習以后就能聯系老師進行創新課題實驗,對于高年級同學在學校的引導下,鼓勵他們進行創新創業嘗試,結合江蘇省及學校每年組織的申報和資助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鼓勵大二、大三的學生積極申報,構建部分優秀本科生的科研訓練平臺。通過創業創新訓練,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實踐等創新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畢業設計(論文)方面。鼓勵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與各類大學生科研訓練課題相結合,讓學生在原有課題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如果不是科研類的論文研究,學生盡量選擇畢業設計,且畢業設計要有針對性,最好是針對具體工程(或者假題真做)。對于雙向選擇選題模式,備選題目一般應多于學生數的10%,確保一人一題。對于畢業設計,從圖紙數量和說明書頁數上做了最低工作量的要求(在學校規定排版格式基礎上)。鼓勵本專業和其他專業的學生組成畢業設計(論文)團隊,進行帶有交叉性質的畢業設計(論文)。

        (五)課程設計方面。將《水質工程學》(1、2)的課程設計均設置為2周時間,加大課程設計工作量,如在給水廠設計中,就要求學生使用V型濾池,而不是使用教科書中講述的普通快濾池,鍛煉學生查閱設計手冊和計算案例書籍的能力,從而使設計更貼近工程實際。將《給水排水管網系統》的課程設計分成《o水管網課程設計》(1周)和《排水管網課程設計》(1周),對于兩類管網的計算提出具體的計算要求。在學生課程設計過程中,他們的學習潛質和積極性都被極大地調動起來,通過完整的課程設計,能顯著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五、適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完善課程教學大綱

        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對于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要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下對課程內容進行系統優化,哪些內容是學生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了解的,不能因課程的合并或者教學時數的減少,而簡單地將教學內容進行隨意的刪減,應該采取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在規定的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為此,我校土木工程學院按照新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了38門課程的課程教學大綱,每門課由一位任課教師執筆,一位老師審核,再集體對所有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討論,然后進行修改后再進行討論,經過反復的討論修改,最后確定下來。教學必須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教學效果達到大綱標準要求,課程的評價指標體系也在教學大綱里面進行了明確。

        主要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建設與發展[J].給水排水,2013.39.4.

        [2]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第4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一、教材處理生活化——滲透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僅成為課程研究者,而且成為課程設計者。筆者倡導的教材處理生活化是指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進行科學的取舍、整合并進行一些生活化的處理,力求改“教教材”為“用教材”。筆者在教學中始終瞄準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知識,根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科學處理教材,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體會學習地理的快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升生活品味,增強生存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關注家鄉,為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打下基礎。從而充分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筆者在8月份參加江蘇省教師網絡團隊比賽時,針對“澳大利亞”一節中“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在教學設計中運用“生活化”的處理方法,滲透家鄉的特有動物丹頂鶴、麋鹿,引用生活中常見的“羊毛衫的標識——澳毛”等學生生活中的地理內容,贏得評委青睞,榮獲一等獎。又如,筆者參加江蘇省初中地理優質課評選時,對八年級上冊“土地資源”一課進行教學設計時結合當地新農村建設和學生生活實際,重新編輯制作了一段MTV視頻——《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它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引人入勝,學生倍感親切。在認識土地資源的類型和探究土地資源的特點后,筆者話鋒一轉,“誰不說俺家鄉好!你對家鄉知多少?”把同學們的思維牽引到“感受家鄉土地”上來。

        所以,生活化地處理教材,既能滿足學生好奇心,又能激發學習興趣;既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又能活躍學生思維;既有利于發展學生智能,更有助于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教學內容問題化——體現新課標要求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長期以來,學生大多“沒有問題”、創新能力“先天不足”。因為書本上的一些結論是教師講出來的,不是學生學出來的。為此,筆者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將教學內容問題化,即根據課程標準,把所要傳授的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問題,以及鼓勵并指導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側面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設計一些開放的、發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建構一個問題系統,將一個大問題分解為一系列子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些子問題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通過實踐、設計、實驗等方式驗證、應用所學,既能夠體現新課標的要求,也能夠充分體現“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理念。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例如,在學習“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一節時,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精心設計三大問題——“西雙版納的旅游資源有哪些?為什么西雙版納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怎么開發利用西雙版納的旅游資源?”,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又如,在學習“水資源”一節,可以設計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我國缺水嗎?”(水資源匱乏)——“我國水資源匱乏的原因”(時空分布不均)——“我們怎么辦?”(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再如,在設計“我國的人口”一節時,可以提出“根據對身邊居民分布及遷移情況的了解,你認為我國人口增長與分布有什么問題?你知道或你認為應怎樣解決?”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所要學內容的整體把握,也利于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究性地自我發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有效,甚至高效。再如,在學習“天氣對人類的影響”時設計:“你能舉例說出天氣對你的生活的影響有哪些?”等問題不僅利于激發學生參與話題討論,還利于引導學生注意在生活規劃中關注天氣,形成使用地理知識、技能指導生活、生產的意識。在進行“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查找識記,為避免枯燥機械,可以設計“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指的是哪的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位于哪個省?”等富有人文色彩的問題,不僅利于激發學習興趣,還利于拓展知識視野,感受學習地理的樂趣,增強學習地理的意識。

        三、教學環節活動化——凸顯新課改特色

        《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學校條件以及教師自身特質選擇合適的地理教學方式,注意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應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提倡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體驗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為此,筆者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將教學環節活動化。所謂教學環節活動化是指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重教學環節的活動化,給足學生學習時間,留足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使“教室”成為真正的“學堂”。

        例如,“巴西”第一目“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的學習內容可設計成旅游活動:行程路線一,走進巴西國家——說出巴西的位置和面積特征;行程路線二,走進巴西家庭——探究巴西的人種特點及成因;行程路線三,走進巴西街頭——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及其影響。又如,“澳大利亞”一課可設計成參 觀學習活動:第一站,走進動物世界王國;第二站,走進澳大利亞;第三站,走進牧場生活;第四站,走進工礦企業。又如,“黃河的治理”一節可設計成主題教育活動:主題一,你對黃河知多少——黃河的概括;主題二,母親河的貢獻——豐富的資源;主題三:黃河的憂患——黃河帶來的危害;主題四,我為黃河把把脈——造成危害的原因;主題五,我為黃河繪藍圖——黃河的治理。再如,“長江的開發”可設計成課堂探究活動:課堂活動一,飲水思源——探尋長江源流概況;課堂活動二,靠水吃水——探索長江開發方向;課堂活動三,涌泉相報——探求長江治理措施。這樣活動化的教學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更符合新課程理念,拓寬學生地理學習空間、增強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構建開放地理課程的要求。

        四、教學過程信息化——展現新技術魅力

        第5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1.知識面廣

        此課程涉及建筑給水、污廢水、雨水、熱水、中水、消防、小區給排水、景觀給排水及游泳池給排水等諸多方面。從各系統的認識、組成、設計到管理等,內容豐富、龐雜。

        2.注重設計

        此課程是在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注重設計方面,在施工及管理方面相對較弱。

        3.缺少理論

        由于課程和實際較接近,更多是經驗數值,對其原理理解并不多。縱觀整個課程,唯一理論較深的是排水系統中關于管道壓力波動的探討和認識。

        4.要求學時數不合理

        按照全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指導委員會教學要求,課堂教學40—50學時,課程設計1周[2]。以此安排課程,只能將基本理論和基本系統講解給學生聽,無法很好地形成工程設計理念[3]。

        二、存在問題

        1.教材內容相對落后

        隨著高層、超高層建筑的不斷崛起,住宅小區的大量興建,舒適、健康、節約水資源等觀念日益普及,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有很大的發展。目前,建筑給水排水工程領域內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已廣泛應用,相關規范規程不斷更新,一本教材要想及時反映這些技術的發展有相當的難度[4]。需要不斷的補充和更新現有教材內容。

        2.高層建筑給水排水系統講解匱乏

        目前給水排水工程本科教學中,對于高層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設置較不重視,很多院校將其設置在任選課上,導致部分同學不選或是不重視。然而高層建水恰恰是建筑給水排水工程這門課程的延伸和提高,是形成建筑給水排水系統設計的前提和鍛煉,因此,如何將建筑給水排水課程和高層建筑給水排水課程融合在一起,從教材和講課上解決銜接的矛盾將是至關重要。

        3.知識掌握不透徹,設計程序不明確

        大部分學生的反饋意見是,對建筑各個系統的主要內容基本了解,但只處于應付考試狀態,不能靈活應用。雖然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介紹過如何進行設計以及設計的主要步驟,但事后學生的印象不深刻,課本又無資料顯示。有的設計基本上是照貓畫虎,似像非像,結果還是不明白[5]。

        三、改革建議

        針對上述課程特點和存在問題,應將傳統課堂講學轉變為實踐講學為主,課堂講學為輔的教學方式。因此對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教學提出以下幾點改革建議。

        1.改變單一課堂理論教學,增加現場教學

        課堂講解知識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然其收效甚微。尤其對于建水課來說更加不合適,因此需要針對實物進行講解,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更有實物的概念。根據各個系統,將本應課堂講解的系統組成、設置方式、管道附件等內容改成1—2學時現場教學。比如,在講生活給水系統、生活排水系統、消防給水系統、雨水系統及熱水供應系統的組成、選用的管材、管材的連接方式時,可要求學生到教學樓、辦公樓、寢室等地實地觀察,如果教學條件許可,可把課堂移到這些地方,進行現場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這樣現場教學需要18—20學時。

        2.改變單一理論教學,增加視屏、圖片及模型教學

        在現場教學的同時,有時候很多細節由于現場很難看到,因此,需要積累施工階段視屏及某些特殊場所的視屏。例如衛生間管道施工視頻、消防管道安裝視頻、太陽能安裝視頻等。在課堂上針對視屏、圖片和模型講解。這無疑是增加信息量和立體感。減少理論教學的枯燥性,增加課堂教學的立體感。

        3.改變單一教師傳授,增加學生自主認識

        某些章節以主題形式進行設計,例如給水設計秒流量計算、消火栓位置設計、水景概述等。可由學生備課進行0.5學時講解,再由教師進行講解。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更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并印象深刻。最終將此課某些章節做成主題講座形式的教學方式。

        4.改變單一書本講解,增加課外知識講解及組織專家面向學生講解

        邀請知名專家或業內人士,以講座形式給學生講解某方面知識,以此來拓展課程知識并接軌實際工程。例如:排水檢查井的構造、給水閥門的構造、鍋爐的構造、無負壓給水系統的設計和施工、游泳池水處理系統的維護和管理、中水處理系統的維護和管理等。邀請設計院工程師講解建水系統的設計、邀請規劃院高工講解城市管網的規劃等。

        5.改變單一公式推導,增加練習及實驗教學,自主開發增建實驗項目

        目前使用的教材并沒有習題和工程實例,而學生習慣課后以這種形式鞏固知識點。因此,需要設定一些典型的題目和實際工程案例。典型題目以注冊設備工程師考試題目或實際工程實例計算為主,實際工程案例以簡單的多層建筑案例為主。增建建筑給水排水實驗室,以此來緩解理論講解時抽象的概念。目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建筑給水排水實驗室,亦沒有人對建水實驗室設定的項目進行探究。許多實驗項目需要自主開發。筆者針對各高校給排水專業情況,目前可開設的實驗項目如下:

        (1)大便器沖水實驗

        此實驗項目是模擬大便器沖水以探究其沖水能力及繪制沖水曲線。以此來說明大便器管道設置的管徑和設置的垂直高度的概念;對市場上大便器的質量和排水時的噪聲有大致的印像;對比直沖式大便器和虹吸式大便器,噴射虹吸式和漩渦虹吸式大便器之間的區別。

        (2)排水管道壓力波動測試實驗

        通過模擬家裝衛生間衛生潔具排水,測試排水支管及立管壓力波動情況及存水彎水封損失情況。以此來明確設計排水管道和衛生潔具注意點。例如衛生潔具設置前后順序、設置存水彎水封高度要求、通氣管道設置的必要性、自由出流的重要性、底層單排的理由等。

        (3)虹吸雨水斗實驗

        利用水泵將水抽送到模擬天溝內,測試天溝內雨水斗淹沒水深和雨水立管排水能力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探討雨水斗泄流量和斗前水深的關系、重力式雨水斗和虹吸式雨水斗的特性、雨水斗整流罩設計或雨水斗構件設計對泄流量的影響、雨水排水管道水流狀態等。

        (4)管道連接及拆裝實驗

        利用已有材料進行塑料管的膠結、熱熔連接及金屬管道的絲扣連接。掌握各種材質管道連接方式、如何連接及了解各種材料特性。

        (5)潔具拆裝實驗

        拆裝市場上大便器、盥洗槽等潔具。了解各潔具的構造、性能及連接方式,掌握潔具和管道的連接、存水彎設置及浮球閥的動作原理等。

        (6)同層排水實驗及沉箱排水實驗

        利用現有設備探討同層排水沉箱內積水排除問題。測試不同形式同層排水系統和普通的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比較。以此了解同層排水系統及存在的問題。

        (7)給水水泵并聯工作工況點實驗

        通過自制水泵并聯裝置,計算管道特性曲線和廠家提供的水泵特性曲線,算出理論工況點。利用實驗裝置測試出實際工況點,兩者進行比較,以明確水泵并聯工作及建筑給排水系統中水泵的選擇。從實驗試做情況看,每項實驗需要1學時時間,因此,需要實驗學時數為7學時。

        6.改變單一分塊分章節式講解,增加實際工程一體化式講解

        建水課本是分模塊分章節對建水各系統進行講解,一旦面對課程設計和實際工程,很多同學一臉茫然。因此,需設定一典型例子,從第一個系統講到最后一個系統。此種授課需在計算機房講解,并在講解的同時要求學生動手做。在學期末,設置2周的建筑給水排水課程設計,以進一步將所學知識一體化。

        四、結語

        第6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我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主要是《普通化學》、《水分析化學》和《水處理微生物學》配套的基礎實驗以及為《水質工程學》配套設置的32學時的水處理實驗技術,同時4學時的《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演示實驗,使學生通過實驗教學加深對水處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培養學生實驗方案設計的初步能力、一般實驗技能、實驗儀器、設備的基本應用及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但在多年教學中發現實驗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

        1.1實驗教學得不到重視,實習環節不系統作為新升本不久的地方院校,教學中多注重工程設計環節教學實踐及能力培養,忽略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水質工程學實驗教學從屬相應的理論課程,是水處理理論結果的驗證和演示,是理論教學有效補充,對但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多為演示及驗證性實驗,導致教師對實驗重視不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按照事先給定的實驗指導書中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操作,得到相應的實驗數據,填入實驗報告單,得到實驗之前就已經知道的結論。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對實驗教學環節不夠重視,更談不上創新意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1.2專職實驗教師缺少,教師積極性不高課程授課教師一般重視課程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項目,不愿意將精力放在實驗教學上,實驗室缺少專職實驗教學指導教師,目前本校給水排水工程水處理實驗室僅有專職教師一人,既要進行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和文件管理,還要兼顧部分理論課教學,且實驗室管理人員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工作積極性不高,尤其是對待實驗教學方面,多以匆匆按照指導書的內容完成了事,最終導致學生實驗小組人數盡可能多,實驗內容盡可能少,實驗過程盡可能簡化,實驗報告書批閱不仔細。

        1.3實驗設備利用率低,先進檢測設備少由于學校辦學條件限制及實驗室面積和實驗經費原因,實驗儀器設備臺套數較少;另外,實驗室設備管理體制不夠完善,設備共享性差,致使設備利用率低。同時實驗室管理手段還比較落后,管理水平低,實驗室實行的依然是比較落后的、傳統的封閉式管理方式。實驗室設備服務對象單一,各項管理制度依然不健全,實行封閉式管理,嚴重影響設備利用率。由于資金問題,實驗室大型的實驗儀器設備基本沒有,實驗室綜合性人才普遍比較缺乏,同時具有較強專業背景的授課老師忙于理論教學及橫向工程項目,疏于對專業儀器設備的掌握和實驗課程教學,導致實驗室現有設備作用不能充分發揮,造成設備利用率低。

        2開放性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

        2.1開放性實驗教學內容組成體系憑借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戰略實施和湖南省省級特色專業建設契機,根據“弱化驗證性實驗,強化綜合、設計性實驗”新的教育發展趨勢,以及“驗證型實驗鞏固理論知識,綜合實驗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思想,利用現有資源,對原實驗教學內容進行重組,選擇一些綜合性強、設計性強、工程背景較強的實驗進行重新設計,構建“基礎實驗—綜合實驗—開放性實驗”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加大綜合、設計型實驗力度,并以開放性實驗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形成新的實驗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學習本課程后能夠到水處理廠經過短暫培訓后直接上手操作。基礎實驗主要包括普通化學實驗、水分析化學實驗、水處理微生物學實驗及水力學實驗,實驗過程主要由學生預習實驗報告,教師利用PPT講解實驗基本要求、分析儀器和相關設備原理、實驗流程及操作過程、數據處理要求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根據實驗室教學條件采用以一個或者半個班為單位,一般按4~6人一組,分工協力完成本組實驗,理論課主講教師與實驗指導教師共同指導,保證每個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綜合性實驗是指實驗內容涉及專業課程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課程知識的實驗。綜合實驗要求指導教師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實驗條件及所學理論知識和基礎實驗操作技能,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實驗過程中,學生自行根據實驗基本要求及目的制定實驗計劃,經老師同意后完成實驗。實驗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實驗的需要,在實驗器材與藥品上配合完成學生完成綜合性實驗。開放性實驗主要針對學有能力、學有興趣的學生設置的針對性實驗項目。實驗主要依靠學生自主設計,在掌握基礎實驗、部分綜合實驗操作技能的前提下,進行自選項目的實驗,采取4~6人小組預約方式,實驗在指導教師的輔助下由學生自主完成。學院根據實驗項目需要給予不同程度的經費資助,實驗完成后由指導教師組織相關教師進行項目答辯,通過答辯后相關資料交由院部整理備案。

        2.2開放性實驗教學管理體系開放性實驗單獨設課,指導教師單獨計算教學工作量,實驗課程由教學及科研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專職實驗教學人員輔助教學與指導,實現實驗室的全面開放或階段性開放。實驗前實驗小組人員必須掌握給排水專業實驗儀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熟悉掌握實驗任務書、指導書及操作步驟,學生進行網上預約前,需由實驗指導教師核準實驗小組對實驗的準備工作后可進入預約系統,預約成功后按預約時間進入實驗室按實驗目的和要求完成實驗項目,實驗指導教師負責答疑和考查,實驗室專職教學人員負責監督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和操作指導。實驗完成后,實驗儀器設備需提交給實驗專職教師進行核查。實驗完成后將實驗報告提交給實驗指導教師審查,由實驗指導教師組織進行答辯,進行實驗成績評定,并將考核結果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在實驗教學平臺網上公布。對實驗資料交由院部歸檔管理,學生隨時可以查閱實驗完成和考核結果。

        2.3開放性實驗教學保障體系開放性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需要完善的保障體系支持。首先,教研室教師對本專業開放性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大力支持,開放性實驗教學選擇科研經驗豐富、專業知識全面的的老師擔任,實驗室專職教師進行輔助,教研室教師集體進行開放性實驗教學評估,形成比較完善的開放性實驗教學指導和監督體系。其次。學院對于開放性實驗均給予經費支持,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增大;此外,本專業為湖南省特色建設專業,對實驗耗材有專用經費進行支持,可確保開放性實驗的順利完成。學校給水排水特色專業建設網站上建立了實驗教學網絡平臺,形成給排水開放性實驗室教學網絡輔助教學。再次,針對給排水開放性實驗教學的特點與需要,建立了靈活的實驗室教學管理制度,方便實驗的順利開展。針對教師重視理論課教學、忽視實驗教學的情況,經學院批準,制定了教師參與開放性實驗教學的工作量計算方法,規定理論課教師必須參與實驗課的教學與實驗室管理。

        3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具有實踐性強、工程應用背景濃厚的學科特點,學生除應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需培養動手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工程實踐能力和專業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實現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鑒于CAD課程在給排水工程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在專業課教學中,調整了給排水CAD的教學大綱,在工程實踐性極強的《泵與泵站》、《給水排水管網系統》等課程的課程設計之前完成給排水CAD的教學,相關課程設計要求學生運用CAD設計軟件完成,初步鍛煉學生運用CAD軟件進行工程初步設計的能力。吸收專業知識掌握好、CAD軟件運用熟練的學生進入教研室老師組建的市政工程設計室參與老師橫向社會服務項目的完成。近年來,學生在教師負責的橫向課題如水資源規劃、給水工程專項規劃、排水工程專項規劃、給排水管道施工圖設計及給水廠初步設計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此外,每年教研室均組織給排水設計大賽,吸收設計能力強的學生進入設計室學習與工作,做到設計室向學生的開放。從實際結果看,進入設計室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工作熱情積極,服從設計室管理與調配,工作中不計報酬,以鍛煉自身的工程設計能力為目的,其自身工程設計能力均有較大提高。

        4開放性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本校給排水開放性實驗教學由于組織實施時間較短,實際運行中存在較多問題。由于開放性實驗具有獨立性、設計性及創造性等特點,在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只負責實驗方案的審查,實驗過程的指導。實踐證明,開放性實驗教學有助于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結合本校給排水工程開放性實驗室的運行,開放性實驗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4.1重設計、輕實驗開放性實驗教學對提高給排水專業實驗教學及理論知識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但多年形成的教學傳統短時間內仍難以改變。重社會服務項目、輕縱向科研的教學風格也使得學生更加注重自身工程設計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實驗項目不夠重視,認為實驗對其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幫助不大,心理上的不重視也導致了開放性實驗實施的困難性。對此,學科帶頭人向學生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思想認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開放性實驗教學的實施仍然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認知過程。

        4.2經費投耗大開放性實驗教學勢必增加實驗器材及藥材的耗用量,加上原來實驗室器材基礎薄弱,先進的實驗設備少,這都給給排水開放性實驗的順利開展增加了難度。學院以“湖南省給水排水工程特色專業”和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為契機,加速了給排水實驗室實驗儀器的更新,自行設計制作了部分實驗器材,并對實驗耗材進行統一管理,從各方面盡量做到節約。雖然目前有特色專業專項經費支持,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仍面臨經費短缺現象,需要多方面拓展經費來源。

        4.3實驗內容及組織難度大開放性實驗的目的在于提高給排水實驗教學的內容和層次,實驗內容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和綜合專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團結協作的能力。由于各種條件限制,開放性實驗的選題遇到較多困難。指導教師根據實驗室條件、專業研究熱點以及縱向科研項目在給水處理、污水處理及生態環境等方面給予選題指導,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選題范圍。同時,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踴躍參加校級、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和研究工作。由于開放性實驗的特殊屬性,實驗過程中耗材的增加、實驗儀器的損壞以及實驗時間的安排等因素均給開放性實驗的組織帶了了難度。

        5結束語

        第7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工程素質;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改革

        工程素質是指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在進行工程實踐活動時所具有的潛能和適應性,它實質上是一種以正確的思維為導向的實際操作,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工程素質包括廣博的工程知識素質、良好的思維素質、工程實踐操作能力、靈活運用人文知識的素質、扎實的方法論素質和工程創新素質,它具有如下特征:敏捷的思維、正確的判斷和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融會貫通,把構思變為現實的技術能力,綜合運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工程建設活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使其達到預期目的的能力。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發現推動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科學原理,工程科技則把科學原理變成改造世界的能動力量。要想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就要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工程素質的形成并非知識的簡單綜合,而是一個復雜的漸進過程,是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素質要素融合在工程實踐活動中,使素質要素在工程實踐活動中綜合化、整體化和目標化。學生工程素質的培養貫穿教育全過程,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不同的工程專業對工程素質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工程環境,因而高校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綜合培養,這也給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環境工程專業的工程素質要求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環境工程專業包括原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環境規劃與管理、農業環境保護、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等專業。新的環境工程專業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具備城市和城鎮水、氣、聲、渣等污染防治以及給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農業生態環境污染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不斷重視和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環境建設與管理,鋼鐵、冶金、石化、機械等污染嚴重的傳統企業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需求量明顯增多。這就需要高校盡快培養出大批熟悉工程技術和污染治理工藝、設備,懂得法規政策,會管理,關注環保生態、民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

        培養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素質,要從以下四點做起。

        1.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

        要使學生掌握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環境規劃與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

        2.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

        學生要具有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和運營管理的能力,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環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論、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的能力。

        3.使學生具備工程師意識和職業遷移能力

        工程師意識就是學生在承擔具體的工程任務時,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成本意識和市場意識。職業遷移能力則主要是指在職業變化越來越快的時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工程師應該具有自我獲得知識、迅速轉換職業的能力。

        4.使學生具備工程實踐能力和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接受過工程教育的學生要具有技術決斷的能力、處理多學科問題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動員人力資源能力和與他人協同工作的能力等。

        二、對環境工程專業進行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課程體系框架的構建

        課程改革要著眼于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以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三類基礎課構筑平臺。培養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工程實踐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專業理論與解決工程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教學中可將課程體系分為三大模塊: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學科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環節獨立設置。

        通識教育平臺課程是傳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課程,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基礎性、通用性和長效性作用的課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主要包括《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及程序設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大學物理》《工程化學》《文獻檢索》《體育軍事理論》等,選修課主要包括藝術類、人文科學類、科學技術類、經濟管理類、身心健康類等。

        學科專業基礎平臺課程是培養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它與通識教育平臺課程一起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奠定寬厚的基礎,也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主要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流體力學》《電工電子學》《機械設計基礎》《生物化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等,選修課主要包括《微機原理及應用》《環境科學基礎》《化工工藝》《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化學》《環境生態毒理學》《環境地質學》等,其中《生物化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化學》《環境生態毒理學》《環境地質學》等課程是環境工程專業特有的專業基礎課程,而《環境工程原理》課程則替代了原來的《化工原理》課程。

        2.環境工程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

        專業方向課程是建立在前兩個模塊基礎之上的、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未來工作環境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同樣也設必修課和選修課。環境工程本科專業應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的學生制定多樣化的培養規格,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要。依據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特點,在培養“通才”的基礎上,建設污染防治技術課程群、環境管理課程群和專業特色課程群等專業方向課程。污染防治技術課程群由《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噪聲污染控制工程》組成,環境管理課程群由《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體系》《環境法規》《環境經濟與資源管理》《環境規劃與管理》組成,專業特色課程群由《環保設備》《綠色氧化技術》《農業環境保護》《排水工程》《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與應急處置》組成。這些課程之間聯系緊密、內在邏輯性強,并將近年來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中,有效減少了課程間的重復,加強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課程群的構建充分體現了人才培養改革方案中對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優化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等方面的要求。

        在進行課程改革的同時,高校還應根據自身特色加強課程內涵建設。例如:河南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專業著重于礦產采、選、加工過程及紡織印染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地面塌陷、地面挖損的治理和開發利用,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綠色氧化技術》等課程中融入紡織印染廢水的水質特性、染料成分分析及降解機理等內容,《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與應急處置》課程則結合煤礦安全工程專業的重大危險源管理理論,介紹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與應急處置技術,使得新的課程體系充分體現“提升內涵、強化特色”的戰略指導思想。

        3.實踐環節教學改革

        大多數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都會走向生產企業污染治理第一線,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這種從業特征決定了環境工程專業的教育必須緊密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實驗教學內容太少,教學方法呆板,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認識實習的收效甚小。環境工程專業主要涉及與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的處置工程等相關的公司或企業,認識實習時間一般為1至2周,只能安排學生一天參觀一個企業,這種認識實習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生產實習安排不夠合理,通常是將學生重復安排在認識實習單位,并且很少安排學生進行具體操作,只是讓學生隨意參觀。

        畢業設計環節需要進行科學的設置和安排。目前的畢業設計環節以實驗為主,注重畢業論文的撰寫,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

        因此,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1)強化課程獨立實驗教學內容和工程設計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學素質,引導學生樹立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精神。例如:適當減少實驗的約束條件,教師只給出大體的方向,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獨立撰寫實驗報告,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

        (2)科學安排實習環節

        實習環節包括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二者的目的不同。認識實習是“感知”實習,生產實習則是“實踐”實習。環境工程專業實習單位主要有設計院(環境影響評價和工程類設計)、水務集團、環保公司和垃圾處理公司等。學校在認識實習的安排和設置上應該起主導作用,積極尋求校企合作伙伴,在兼顧全面的同時突出重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的崗位進行生產實習。此外,生產實習的時間也應適當延長,以便于讓學生對企業的管理、運行和實際操作有較為詳細深入的了解。

        (3)確保畢業設計質量

        畢業設計環節是學生走出校門、踏上社會前的最后一步,因此學校必須嚴格把關,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在畢業設計課題的選擇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量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選擇課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畢業設計與在用人單位的實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較好地完成畢業設計;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盡快適應將來的工作。為提高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設計類課題不得少于75%。此外,教師還要進一步規范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使畢業設計的質量得到可靠保證。

        環境工程專業肩負著為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的使命,環境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決定著未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速度和進步速度。為此,在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工程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一定要努力創造條件,增加學生參與工程實踐的機會,從而培養更多環境保護事業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高峰.面向21世紀的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

        第8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水電站;課程改革;調查研究

        引言

        隨著我國水利事業的快速發展,對水利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最新印發的《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以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增強防汛抗旱減災和水資源配置能力為重點,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的要求。強調了水利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治國安邦的關鍵之一。國家經濟快速持續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做保障,而水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可很好的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1-2]。南昌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水電站這門課程是本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綜合性與實踐性較強,且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該課程是水電站建筑物、水力機械及電氣設備的綜合體[1-2],課程內容較多且復雜,要求學生具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及較高的綜合應用能力。本文主要通過個案研究,以南昌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樣本,針對水電站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為后期水電站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奠定基礎,提供依據。

        1研究過程

        1.1研究目的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水電站教學的現狀,本研究依托南昌工程學院為研究個案,對其在水電站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環境(評價體系,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因素展開調查。之所以選擇南昌工程學院,是因為南昌工程學院前身是江西水利電力學院,老牌水利院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因此在水工類課程教學方面,南昌工程學院在同類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南昌工程學院2012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學習水電站課程),以及2013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學習水電站課程)。

        1.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為了編制出比較合理、有效的問卷,在問卷編制階段,筆者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學生和老師做了前期的訪談和一些資料的收集,作為預調查。1)編制問卷。在查閱相關文獻及資料收集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及相關教師進行了訪談,根據其中發現的問題,初步編制了問卷,旨在調查現狀,并為之后的對策尋找現實依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作問卷:教材選用,課時安排,課時內容,課程實驗,教師授課方法。2)選取樣本。根據南昌工程學院近三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水電站課程教學情況統計表,對在校的2013級水電站課程教學的的本科學生以及已經畢業的2012、2011級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的調查。3)實施調查。由于時間、地域、經濟等條件的限制,問卷主要采取親自現場發放紙質版和通過網絡傳送電子文檔兩種方式填寫。整個問卷的發放、填寫及回收工作共歷時3個月,對在校學生發放紙質問卷65份,回收50份,回收率77%,其中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100%;對已畢業學生發放電子問卷100份,回收80份,回收率80%,其中有效問卷80份,有效率100%;4)數據分析處理。利用EXCEL及SPSSforwindows11.5統計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研究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主要是將在校生問卷結果與已經畢業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學生問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問卷調查主要從教材建設、理論教學內容及課程安排、課程實驗及課程設計、教師教學方法及態度等4個方面來制定。問卷調查表包含20道題,其中第3、10、20題為簡述題,其余為單選題。分別對在校生和已工作學生的問卷結果進行了統計。將每道題的得分率最高的選項進行繪圖統計對比。如圖1、圖2及圖3所示;題型歸類如表1所示。說明:縱坐標表示該選項選擇人數的百分比;橫坐標對應問卷調查表中的題號;藍色表示在校生的結果,土黃色表示已經畢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工作生)的結果;字母表示該題選擇答案最多的選項。從上述圖表可直觀的看出,第1、2、4、5、19題,二者選擇的答案不同。第1題在校生認為該教材總體上較好,工作生認為教材總體上好;第2題在校生認為不好說教材是否為任務引領型教材,工作生認為該教材是任務引領型教材;第4題在校生認為教材在教學內容的容量上偏多,工作生認為教材在教學內容容量上適當,稍有不足;第5題在校生認為該教材能較好的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工作生認為該教材能很好的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第19題在校生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適量,工作生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多。其他選擇題二者的選擇結果都一致。所有選擇題當中,只有第4題在校生結果百分比超過了工作生。上述結果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工作生經歷約大半年的工作,通過工作實踐,結合自己的現場工作經驗,切實感受自己所學知識的用處,自己缺哪些,需要哪些,哪些學的對自己很有幫助。例如第4題在校生還未踏入社會工作,還比較難認知清楚工作到底會用到多少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工作生就會發現學的知識不夠用,才會選擇教材知識容量適當偏不足;另一方面工作生上水電站課程中的水力機械部分內容時沒有做過課堂作業,在第19題選擇時會選擇作業不多;而在校生的水力機械是筆者上的,因此布置了相關的水力機械作業,以及后期相關的水電站建筑物作業,因此在校生覺得作業適量偏多。

        3結論

        通過對水電站課程教學的詳細調查研究,可知目前水電站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方式過于保守和傳統,基本以教材以及多媒體課件為主,考試的方式仍然采用試卷形式,而該課程中水力機械部分以及廠房內部構造部分內容抽象,學生較難理解,且由于課時有限,無法將教材知識在課堂全部傳授給學生,因此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滿足新形勢下高等人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要求,后期的教學改革中需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上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素質高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啟釗.水電站[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中文字幕永久第一页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一级特黄日本少妇 | 日韩二区三区久久久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