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大學化學反應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化學反應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化學反應

        第1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1、晚會名稱:“***之夜”商學院迎新大型文藝晚會

        2、晚會主題:歌舞青春(待定)

        3、晚會背景:他們帶著青春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志向加入到我們學校這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我們通過舉辦迎新文藝晚會,師生共聚一堂,歡迎他們的到來,向大一新生展現我們學校師生最熱情活潑的一面,也為他們的大學生活開啟嶄新的樂章。

        4、晚會目的及意義:這是一支為青春編排的舞蹈,這是一首為收獲譜寫的歡歌,這是一個展示大學生青春風采的舞臺,這是一場歡迎2014新生的盛會。熱烈歡迎新同學,活躍校園文化,豐富課余生活。商學院已經成功舉辦了大型畢業文藝晚會數屆,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響,同學要求強烈。所以本次商學院將再次掀起校園娛樂狂潮,精英團隊打造高品質迎新晚會!商學院這次融合了商學院全部的文藝精英和部分校園明星,以高品質的晚會內容,高素質的舞臺監督,為全校同學獻上一臺視覺盛宴。

        5、時 間: 11月21日

        6、地 點:高職禮堂(容納1400人)

        7、主辦單位:青島大學商學院學生會

        承辦單位:青島大學商學院學生會

        協辦單位:贊助商

        8、晚會形式:以歌曲和舞蹈為主,其中穿插互動及曲藝、話劇類節目等等

        9、面向對象:青島大學商學院15級新生

        二.幕前及幕后工作人員安排

        1、策劃組

        人員構成:文藝部全體成員

        主要工作:完成晚會的最終策劃

        2、節目組

        前期階段

        人員構成:以文藝部全體成員為主

        主要工作:①確定主持人

        ②完成節目的征集,評審,并確定最終節目名單。

        后期階段(5人)

        人員構成:幕后催場人員2名

        場下催場人員3名

        主要工作:提前根據節目安排進行催場,讓演出人員提前做好準備,保證晚會現場的流暢性

        3、舞美組(8人左右)

        人員構成:舞臺設計6人

        燈光操作1人

        舞臺效果操作1人

        主要工作:①進行舞臺設計

        ②配合演出人員完成燈光和舞臺效果的操作、傳達演出人員對燈光以及舞臺效果的意見。

        4、秩序組(16人)

        人員構成:禮儀組8人

        治安組8人

        主要工作:①負責晚會現場的禮儀接待工作以及互動環節的頒獎工作

        ②現場秩序維護、治安疏導

        5、劇務組(12人)需要策劃

        人員構成:話筒4人

        麥架2人

        開閉幕2人

        道具4人

        主要工作:①保證話筒分配到個人,做好與主持人及演出人員話筒的傳遞,

        ②閉幕要有1人引幕

        ③麥架和道具的搬運要及時

        6、后勤組(6人)

        主要工作:①工作人員工作餐、工作用水等物資的購買

        ②負責采購晚會現場所需的物品

        ③晚會服飾和道具的整理、看管

        7、外聯組(人數待定)

        人員構成:學生會實踐部全體成員

        主要工作:①聯系并確定晚會的贊助商,明確贊助商的要求。

        ②負責領導老師和其他嘉賓的聯絡邀請工作,發放請柬。

        8、宣傳組(人數待定)

        人員構成:以宣傳部和新聞部為主

        主要工作:①繪制晚會的海報,制作橫幅和宣傳板,購買氣球

        ②將海報、橫幅、宣傳板張貼和懸掛到合適的位置

        ③做好活動籌備及晚會當天的一系列新聞采訪及跟蹤報道工作

        9、流動小組(5人)

        主要工作:①協助人手不足的小組完成相應的工作

        ②晚會現場的突發應急工作

        10、化妝組(5人)

        主要工作:負責演出人員的化妝工作,熟悉晚會每個節目的具體出場順序,方便出廠之前對演員進行補妝。

        11、視頻組(10人)

        主要工作:負責晚會期間外景的采集和相關視頻的制作。技術較為復雜的部分可以找專業人員來處理。

        12、文案組

        主要工作:①負責晚會期間文案的撰寫,包括邀請函和主持人串詞等

        ②收集晚會期間的發票和收據,并做好詳細統計,上交主席團

        三.各階段任務及工作分配

        (1)晚會策劃及準備期:

        本階段主要完成宣傳、節目收集、主持人確定。

        Ⅰ、節目收集:

        1、前期宣傳及通知

        第2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 跨文化教學 翻譯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以及全球化的持續推進,在英語課堂中也逐漸面臨著跨文化和國際性問題。掌握英語是我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在大學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在英語文化教學中,會遇到中國文化與英語文化的相互碰撞,通過英漢互譯,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兩種文化及他們的區別。

        一、跨文化教學翻譯策略的類型及重要性

        在大學英語的翻譯實踐中,文學作品翻譯一般都擁有傳承文化的作用,學生在翻譯中,要進行語篇翻譯,掌握好銜接。銜接是組成語篇的基礎,其主要類型有省略、指代、連接和詞匯。在語篇的整體翻譯中,銜接具有重要作用,現通過非結構性銜接的三個層面進行分析,闡述翻譯策略的應用。

        二、跨文化教學中翻譯策略的具體應用

        (一)省略

        在英語文化中,也存在省略這種結構。學生在翻譯中,要明確省略的成分,掌握省略結構與省略成分之間的預設關系,實現前后句的合理連接。在英漢翻譯中,這種省略的結構,也被理解為是漢語的零主語,此時主語不具有突出地位,部分情況下無須出現。

        例1:

        《Gone with the wind》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love history novels. The novel is set in America civil war, and the main line is strong. That is the love and hate among Scarlett and several men,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 changes of social and history, with all the old familiar thing going. This novel is a song of human love and a reflection of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ethic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the enormous and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grand historical picture.

        譯文:《飄》稱得上有史以來最經典的愛情巨著之一。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主線是好強、任性的莊園主小姐斯佳麗糾纏在幾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與之相伴的還有社會、歷史的重大變遷,舊日熟悉的一切都一去不返。這部作品既是一首人類愛情的絕唱,又是一幅反映社會政治、經濟、道德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變化的宏大歷史畫卷。

        例1中主要介紹了《飄》這部文學作品的影響力以及其主要內容,在翻譯中*位置省略了上一句的主語。如果沒有省略這個內容,可能會增加句子的煩瑣性,破壞整體的連貫性。

        (二)替代

        例2:

        “Well, Prince, so Genoa and Lucca are now just family estates of the Buonapartes.But I warn you, if you don’t tell me that this means war, if you still try to defend the infamies and horrors perpetrated by that Antichrist- I really believe he is Antichrist- I will have nothing more to do with you and you are no longer my friend, no longer my ‘faithful slave’,as you call yourself! But how do you do? I see I have frightened you- sit down and tell me all the news.”

        譯文:“好啊,公爵,熱那亞和盧加成為波拿巴家的地盤了。不過我要告訴您,如果您還對我說我們沒有戰爭,如果您還護著這個敵人的任何卑鄙行為和他造成的慘禍,那么我就不再理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我把您嚇壞了,是吧?好了,我們坐下來談談吧。”

        例2中的this,表示的是前文所述說的戰爭,代指了一個短句,“Genoa and Lucca are now just family estates of the Buonapartes”。漢語中與其相對應的替代用法為“這樣”“如此”等,那么在翻譯的過程中一般是直接可以翻譯成漢語中相對等的詞,避免重復。

        (三)連接

        連接是通過一些連接詞、副詞或是詞組等構成的,這種使用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句子之間的聯系,然后根據語境具體分析連接詞的意義。如在例2中,最后一句的“but”并沒有實際含義,主要起到的就是連接作用。在英漢翻譯中,要將顯性連接變為隱性連接。

        三、結束語

        通過省略、連接、替代三種英漢翻譯的分析,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掌握翻譯的要點,全面理解語句想表述的內容,增加翻譯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孫麗,王麗波.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翻譯能力培養及策略[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6):187-188.

        第3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摘 要: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的泛化現象以及網絡語言的使用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旨在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語言。調查發現,網絡語言因其幽默風趣、簡潔方便和能夠突顯個性而被大學生廣泛應用于網絡和日常生活中,同時大學生也意識到網絡語言的使用加深了與父母的代溝,其不規范性擾亂了傳統語言的秩序。因此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應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為網絡語言的規范使用創造條件,使網絡語言朝著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下去。

        中圖分類號: H0-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9-4474(2012)05-0072-05

        一、引言 我國于1994年連接國際互聯網,從此互聯網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到5.13億,僅2011年一年新增的網民數量就達到了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8.3%〔1〕。網民基數和網絡利用率的迅速提高為網絡語言的迅速推廣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網絡語言通常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理解。廣義的理解指與互聯網有關的專業術語和特別用語;狹義的理解是網民在聊天室和網絡論壇等的交際用語〔2〕。中國1700萬在校大學生中,95%以上都是網民〔3〕。大學生網民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學歷高和互聯網使用熟練等特點,經常使用網絡語言,因而網絡語言對其影響很大。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標題為《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的文章,一夜之間該標題被全國網民和讀者高度關注,并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2011年7月在北大和清華的畢業典禮上,兩所高校校長的講話都使用了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畢業典禮中,北大校長希望學生一定要忘記成績單上的分數,因為那“真的只是浮云”;忘掉同學間的不愉快,多想想純真友情,就不會“傷不起”。與北大校長不約而同的是,清華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提到了“人人網”,并且在講話中引用了凡客體①。兩位校長的行為被冠以“北大清華畢業典禮校長‘比拼’網絡語言”的標題在網絡上發表。

        大學生網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使用網絡語言的現狀如何?他們如何認識網絡語言?網絡語言的使用給他們帶來了什么影響?為了解大學生對網絡語言的認識和網絡語言對他們的影響,并為進一步規范網絡語言的使用提供依據,筆者于2012年2月~2012年3月對遼寧省某高校2009級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調查方法 本調查的對象為遼寧省某高校2009級某學院的232名學生,其中男生84人(占36%),女生148人(占64%)。調查采用問卷和訪談法收集數據。本研究所說的網絡語言是狹義的網絡語言,即QQ、聊天室和網絡論壇等使用的語言。為全面了解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的泛化現象,以及網絡語言的使用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筆者從多個角度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兩類共20個題目。為了保證問卷數據的真實性,消除學生的顧慮,做問卷之前教師向學生聲明問卷結果只用于調查研究,不會用作其他用途。最后回收有效問卷220份,并對其中的30位學生進行了訪談,以深度了解學生對網絡語言的看法。

        三、結果與分析 (一)網絡已經在大學生中普及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3卷第5期

        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的泛化及其影響——以遼寧省某高校2009級學生為例當下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電腦的日益降價,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擁有了自己的電腦。如表1所示,擁有電腦的大學生有178人,達到了81%。大學生們將電腦用于工作、學習和娛樂等各個方面,電腦已經從最初的輔工具成為很多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天上網時間在3小時左右的學生竟達到73%(1~3小時的有44%,3~5小時的有29%),可見,學生的生活已經從現實世界延伸到了網絡空間。

        (二)網絡語言已在大學生群體中泛化

        1.大學生獲知網絡語言的途徑和對網絡語言的認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網絡語言,主要是通過網絡獲知的,占調查樣本的68%;27%的大學生是通過和同學或朋友的日常交流認識網絡語言的;還有少數大學生是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媒介獲知網絡語言的,占調查對象的4%;1%的大學生則是通過家人等其他途徑獲知網絡語言的(見表2)。通過與大學生的訪談可知,他們不僅通過網絡獲取知識,認知世界,也通過網絡來了解新聞時事和社會熱點。

        電腦的逐漸普及和大量的上網時間為學生學習網絡語言提供了基礎,大學生不僅在網絡中用網絡語言進行交流,而且還將網絡語言的運用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調查顯示,對10個時下流行的網語(神馬、囧、orz、打醬油、()、CU、886、ungelivable、BF、TMD),55%的大學生認識6~8個,28%的大學生認識9~10個(見表2)。占調查對象的83%的大學生對所列的時下流行網語基本或完全認識,說明網絡語言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泛化。

        2.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的泛化情況

        大學生使用網絡語言非常普遍。使用的場合不僅限于網上聊天、電子郵件,甚至在日常交流和短信發送方面也大量使用網絡語言。調查發現,日常交流使用中從沒使用網絡語言的學生只占到2%,而經常使用的則占到了22%,有時使用的占到了54%(見表3)。運用網絡語言進行溝通的對象也不只是網友,還有朋友、同學和家人。當被問及跟哪類人交流時較多使用網絡流行語,選擇“同學”和“朋友”的大學生分別占到了75%和79%,選擇“網友”的占52%,而和老師交流時他們則幾乎不使用網絡語言,因為和老師不熟悉,代溝和傳統的“尊師重教”思想也是原因之一。

        第4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關鍵詞: 化學高考題 化學反應速率 類型 方法

        化學反應速率是高中化學的基本理論之一,也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比較經常在高考試題中涉及。如2012年全國理綜高考試題第27題(4)COCl 的分解反應為COCl (g)=Cl (g)+CO(g) H=+108kJ.mol 。反應體系平衡后,各物質的濃度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狀況如下圖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 濃度變化曲線未示出):

        ①計算反應在第8min時的平衡常數K=?搖 ?搖;

        ②比較第2min反應溫度T(2)與第8min反應溫度T(8)的高低:T(2)?搖 ?搖T(8)(填“”或“=”);

        ③若12min時反應于溫度T(8)下重新達到平衡,則此時c(COCl )=?搖 ?搖mol?L ;

        ④比較產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時平均反應速率[平均反應速率分別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搖 ?搖;

        ⑤比較反應物COCl 在5~6min和15~16min時平均反應速率的大小:v(5-6)?搖 ?搖v(15-16)(填“”或“=”),原因是?搖 ?搖。

        這④⑤都是有關化學反應速率大小的比較,抽樣統計難度為0.395。考生的得分率非常低,究其原因是考生對化學反應的類型及反應速率的大小比較認識不清,那么如何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類型并進行大小比較呢?下面我根據對2012年全國理綜高考試題第27題(4)小題的解讀談談化學反應的類型和化學反應速率大小比較的方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指正。

        一、化學反應速率的類型

        化學反應速率有多種分類方式,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根據時間間隔的長短可分為: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某段時間間隔內的速率是平均速率,而某時刻或時間間隔無限小時的速率是瞬時速率。如:速率-時間圖像中某一時間的速率是瞬時速率。

        2.根據可逆反應正逆方向不同可分為: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朝正反應方向進行的速率叫正反應速率,朝逆反應方向進行的速率叫逆反應速率。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可用不同的反應物或生成物表示,而用不同的反應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應速率數值可能不同;逆反應速率亦然。

        3.根據可逆反應的特點可分為:單向速率和綜合速率。由于可逆反應正向、逆向同時進行,對于反應物而言,正向消耗的同時逆向又在生成;生成物亦然。正反應速率特指反應物消耗的速率或生成物生成的速率,逆反應速率指反應物生成的速率或生成物消耗的速率。用不同的反應物或生成物表示的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是單向速率。某反應物在某段時間間隔內速率指正向消耗與逆向生成的差額表示的速率,即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凈減少濃度或凈增加濃度表示;當濃度減少時,該反應物的平均速率大于零;當濃度增加時,該反應物的平均速率小于零;當濃度不變時等于零;生成物亦然。未指明正或逆時的反應速率指的是用該物質表示的綜合速率;當可逆反應反應正向進行或平衡正向移動時,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平均速率大于零,當可逆反應反應逆向進行或平衡逆向移動時,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平均速率小于零,當可逆反應反應達到平衡時用某反應物或生成物表示的正反應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用某反應物或生成物表示的綜合速率等于零。

        二、化學反應速率大小的比較方法

        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有多種比較方法,不同的方法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反應速率。

        1.根據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公式v(B)=c(B)/t通過計算。這一方法適用于任何類型的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比較。

        2.根據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某物質的濃度大的、或體系的溫度高的、壓強大的、加入了催化劑的反應速率要大。這一方法適用單向速率大小的比較。上面高考題中產物CO在2~3min和12~13min時,CO的濃度并不相等,溫度也不同,用CO表示的正反應或逆反應速率肯定不等,但在2~3min和12~13min處于化學平衡狀態,比較產物CO的平均速率指的是綜合速率,由于c(CO)=0,用CO表示的平均速率為零。

        3.對于正反應和逆反應速率,還可以根據反應進行的方向或平衡移動的方向判斷。當反應正向進行或平衡正向移動時,用某反應物或生成物表示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反之亦然。

        三、對2012年高考試題的解讀

        1.第④小題比較的是產物CO的綜合速率,根據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式v(B)=c(B)/t判斷:產物CO在2~3min和12~13min處于化學平衡狀態,即;c(CO)=0,其平均速率v(2~3)=v(12~13)=0,在5~6min時產物CO的濃度呈現增加的趨勢,v(5~6)>0,故有v(5~6)>v(2~3)=v(12~13)=0;但高中教材并未明確提出綜合速率,考生只知道達平衡時反應并未停止,正反應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認識不到達平衡時反應物、生成物的平均速率為零。這一高考題是超越教材還是超出教材,值得探討。

        第5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這次迎新晚會由系團總支學生會組織策劃。我們計算機系學生會歷來是一支有著極強凝聚力的學生隊伍、工作能力突出,成功的組織了許多活動,特別是去年舉行的“璀璨之夜”大型迎新晚會,大合唱比賽以及校園歌手大賽等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我們將在這次迎新晚會的工作中再一次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團結合作、共同努力,與老師、同學攜手辦出一臺有我系特色的晚會。

        又一年過去了,我們計算機系迎來了新一屆的同學,他們帶著青春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志向加入到計算機系這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我們系團總支學生會打算通過舉辦迎新文藝晚會,師生共聚一堂,歡迎他們的到來,向大一新生展現出我們計算機系師生最熱情活潑的一面,也為他們的大學生活開啟一片嶄新的樂章。同時,我們通過這個文藝晚會發掘我系的文藝人才,使他們的特長能得到更好的培養,還借它豐富大家的課余生活,提供一個展現個人魅力的舞臺。

        這臺文藝晚會的主題是 “ 春華秋實 ” 。“ 華”即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一方面,用春天來比喻大一新生大學生活的開始,通過這次迎新晚會,來激勵同學們邁好新生活的第一步,告訴他們春華秋實,汗水凝成收獲。另一方面,用“春華秋實”來鞭策我們以后更要努力的工作。回首過去的一年,我們感到無比的欣慰。即將過去的 XX 年,是很有意義的一年,是勵精圖治的一年,更是我們全體計算機系師生輝煌的一年!

        全系每班的節目不限,形式不限,內容盡量貼近主題。大一每個班至少要編排兩個節目,具體的節目編排由各班文藝委員負責和組織,然后經過策劃組再進行審核和培訓。所有節目需提前彩排,最后經過學辦老師審查之后,合格的節目方可在這臺文藝晚會上表演。節目演出次序由晚會策劃組決定。

        地點:院禮堂 時間: XX 年 12 月初

        第二部分 晚會日程及組織安排

        節目編排 11 月 12 日 -12 月初 選擇主持人 11 月 12 日 -11 月底 第一次節目審核 12 月 1 日 晚 7 點(學生會內部審核) 第二次節目審核 12 月 日彩排前的工作安排和演員要求 各種宣傳活動 彩排 正式演出

        1 、節目編排負責人:系文藝部及相關文藝委員(由系文藝部及相關文藝委員負責節目編排,并要保證節目的高質量)。

        2 、音樂制作負責人:文藝部

        3 、選擇主持人:由同學或老師推薦和選節目時候的觀察,擇優選拔現象氣質佳,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和責任心都強的學生。主持人數量在 4 個左右,組成風格和組成方式不限。主持人用語必須經過審查。

        4 、文字宣傳負責人:系宣傳部(主要由宣傳部和文藝部聯合完成)。

        5 、廣播宣傳負責人:宣傳部(全校性的廣播宣傳)。

        6 、安全負責人:系體育部(由學生會體育部負責保證晚會的安全和治安工作,維護晚會現場的秩序)。

        7 、工作證制作負責人:系宣傳部(按活動當晚的責任體制制作工作證)。

        8 、會場布置負責人:生活部、紀檢部等由紀檢部、生活部及志愿者(協作做好晚會的后勤保障工作。會場布置人員須參加一切有關晚會的服務性工作)。

        9 、通知領導負責人:主席團(由主席團負責聯系學校領導參加晚會)。

        10 、演員化妝負責人:團總支、文藝部(由團總支、文藝部組織人員,負責當天的化妝工作)。

        11 、晚會攝影負責人:系網絡部(主要控制當晚拍攝的內容、方式,晚會現場的整個過程不漏拍,拍攝角度多樣)。

        12 、話筒、催場、道具、碟片、磁帶管理、音響負責人:待定

        13 、晚會結束后禮堂的打掃 負責人:系生活部

        (注:學生會所有部門盡一切可能支持晚會工作)

        第三部分 晚會要求

        1 、本次晚會舉辦各環節必須遵紀守法,內容要健康向上,達到主題要求。

        2 、參與者和參加活動企業必須接受活動組織者的統一指揮,嚴密組織,分工協作,精心實施。

        3 、本次活動要求組織者和參與者之間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晚會各環節順利完成。

        4 、遇各類突發問題,有關方面應本著相互理解的原則,友好協商解決。

        5 、各晚會籌備組成員應認真對待自己所承擔的每一項任務,耐心處理面臨的工作,協助晚會籌備組其他部門的工作,主動幫助他們完成應該負責的項目。

        6 、晚會當晚各環節責任分清,晚會籌備組相關人員須帶上和自己責任對應的工作證。

        第6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摘要】我國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側重西方文化,特別是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介紹與傳播,忽略本土文化,導

        致大學英語教學出現"文化失語"現象。本文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文化失語"現象的原因,并相應提出解決

        策略。

        【關鍵詞】文化失語本土文化西方文化

        失語癥源于醫學術語,指由于受傷或疾病引起的大腦損傷而導致思想表達能力、口語及書面語理解能力的

        部分或全部缺失。從叢教授首次提出中國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他發現許多從事外語教學的中

        國學者,在與西方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能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心有余而力不足。[1]

        1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缺失"現象

        語言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和文化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文化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絕對是舉足輕重的,是

        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Lado和Brooks等學者均堅定地認為,對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對比是語言教學法

        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學者和教師也認識到了文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

        濟一體化和時代的發展,我國與其它國家的交往日益頻繁,人們對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的認

        識逐步加深,文化的導入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英語教學界的學者和專家的普遍認同,文化交際的

        雙向性這一特點決定了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同時兼顧目的語文化和本土文化。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

        中,文化教育被片面地理解成對目的語文化的導入,導致了文化傳播與交流的單向性趨勢,出現了向英語

        國家"一邊倒"的現象。劉潤清教授指出:"學習外語時,完全脫離母語是不可能的,語言之間有些普遍現象

        ,不參考母語,不和母語對比,會造成莫大損失"。[2]這種重視西方文化,忽視本土文化的現在不僅在

        文化交際中表現明顯,在英語教學中同樣也表現的很突兀。從目前的大學英語教材就明顯的看出這一特征

        。在文化傳授的教材中,幾乎全部都介紹的是西方國家的傳統文化或現代生活等課文,與中國文化相關的

        課文極少。英語教學中"文化失語"還導致另外一種文化現象的產生,即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無法用恰當的

        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導致交際失敗,不僅不能巧妙地介紹中國文化的精華,而且還造成外國人對中國文化

        的誤解。在與外國學生交流的時候,他國學生夸夸其談本國的文化,而我國學生只能一臉尷尬,甚至連"包

        子"、"油條"、"元宵節"等單詞都不會翻譯。更離譜的是很多人在介紹中國文化的時候亂翻一氣,把儒家名

        言"富貴不能"譯成"Be rich,but not sexy","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翻譯成"Know is know, no

        know is no know",種種現象讓人不禁感嘆,我國學生對本國文化缺失到何種地步,這種現象與我國大學英

        語教學只強調英美等西方國家文化而忽視本國文化脫不了干系。

        2 大學英語教學"文化失語"之原因

        2.1 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及文化傳播的單一性

        從全球范圍來看,英美文化處于強勢地位,中國文化則處于較弱的位置。從近代交往歷程來看,西方的強

        勢文化一直凌駕于我國本土文化之上。西方國家掌握了經濟、政治與軍事大權,使得相對落后的本土文化

        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平臺上失去了話語權。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采取單一路徑,只重視西方文化而忽視本

        土文化,人們對文化交流的互動缺乏平等交流意識,導致中西文化交流不平衡。過去很多學者在論述中西

        文化交流史時,多認為從文化傳播的方向上來講是單向的,即由西向東,是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向東方

        、向中國的傳播;西方人在這場文化傳播中是積極主動的,而中國人則完全是消極被動的接受;就傳播結

        果而言,西方文化擴張了自己的勢力,而中國文化則受到了沖擊。[3]

        2.2 社會觀點的誤導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英語熱",從剛入學的小學生到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國人把學

        英語當作頭等大事。英語在當今中國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出了合理的范圍,被國人抬到了一個不可抵達的

        高峰。可怕的不是英語對我們社會帶來的沖擊,而是面對這種沖擊的時候國人所表現的無動于衷,甚至漠

        視母語及母語文化。國人對圣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比對中國的春節還要熱情,西方的電影和音樂日益

        占據中國市場,更加深了國人崇洋的心理,此外,母語文化對學習目的語的負遷移作用被過分的夸大

        ,很多學者提倡學生少說中文或不說中文。以上種種錯誤觀點導致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崇尚西方文

        化蔑視中國文化。

        2.3 教材選用不當

        我國的英語教學主要依賴于教材,英語學習和教材是分不開的。縱觀現有的大學英語教材,如外語

        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編大學英語》和《新視野大學英語》等教材的課文大多來源于國外的報刊或者雜

        志,都是介紹西方社會的人文知識、社會習俗的文章,這些文章對學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是有好處的。但本

        土文化的內容攝入甚少,特別是介紹中國文化的文章更是少見,導致學生不能有效的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

        。學生在向他人介紹本土文化的時候表達能力低下。

        2.4 教師質量參差不齊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主導力量,在課堂教育普遍實施的中國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可是大部分教

        育的素質卻有待提高。很多大學英語老師自身的態度不對, 對本土文化忽視甚至蔑視,他們漢語言文化功

        底薄弱,有些老師對中國文化一竅不通,盲目的崇尚西方文化,并將這些觀念植入學生身上。教師素質高

        低與學生學習本土文化有著直接的聯系。

        3大學英語教學"文化失語"之解決策略

        3.1轉變社會觀點,建立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識

        中國學生受英美文化的沖擊,對其認同感甚至超過了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再一

        邊倒地傳授英美文化。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人才, 其根本目的在于

        實現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著名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曾在其名著《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中提到:"語

        言,像文化一樣,很少是自給自足的。交際的需要使說一種語言的人或臨近語言的或文化上占優勢的語言

        的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接觸。"[4]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來與人交流,在交流過程互相分享各自文

        化與習俗是必不可少的。整個社會應轉變觀念,正確看待本國文化,樹立平等交流意識。在教學中不斷輸

        入中國文化元素,促使學生形成民族認同感和平等交流的態度,從而培養出合格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3.2教材和考試攝入中國文化元素

        教學作為學生主要的學習工具,應注重對中國文化的攝入。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英語教學會產生遷移

        作用,課文可適當的增加中西方文化比較的文章,讓學生對本土文化有所了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選

        擇材料的時候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實現本土文化的正遷移。在考試中,適當的增加本土文化的比例,及

        翻譯本土文化的考查,促進學生學習本土文化的熱情,激發教師傳授本土文化的積極性,使考試成為促進

        本土文化學習的有效機制。

        3.3教師需提升自身素質,改變教學方式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力量,應提升自身修養,擴大知識面,學校可定期對英語教師進行本土文化的培

        訓,讓其指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本土文化。在《外語教育中的文化教學》書中,陳深提出了"文化創意"的

        觀點,是"在中國通過外語教育學習語言和文化可以獲得的一種創造性的力量。這種力量的發展或增長是一

        種在中國英語學習者內部的變化過程。文化創意的概念更注重學生參與文化互動的能力而不是他應用語言

        的能力"。[5]教師應指導學生獲得本土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知識,刺激學習者的內部變化,從而達到更

        深入理解,使學生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使用比較法,感受式教學法,合作法等

        方法進行教學。比較法在外語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羅選民教授指出:"第一,它可以從文化系

        統的文化現象的同一性中探求人類發展的共性。第二,從不同文化系統的文化差異中,可以揭示人類文明

        發展的個性。有比較才有鑒別,不進行比較,就無從把握事物的本質與特征。因此,比較法是英漢文化對

        比和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6]教師在教授英美文化方面的課文時,可將其與中國文化相對比

        ,如在介紹西方節日的時候,可在其與中國傳統節日作比較,也可讓學生發表意見,與學生進行合作式教

        學。與此同時,至關重要的是學生自身應加強文化根基,多閱讀《中國日報》、《21 世紀》注重中國文化

        知識的報刊資料,多參加課外活動,利用業余時間了解中國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國際社會能夠理解

        的中文來進行交流和介紹中國文化。

        4 結語

        語言時時處處反映著文化,文化在任何時候都需語言,文化與語言之間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又包羅

        萬象,無論是西方文化還是本土文化的習得對學生掌握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都能起到很大的幫助[7]我們作

        為新一代的大學生,"讓中國走出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我們其中的任何一位都可

        能成為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讓大學生學會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是中

        華民族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2]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9,(10).

        [3]王曉朝.文化互動轉型論——新世紀文化研究前瞻[J].浙江社會科學,1999.

        [4]愛德華·薩丕爾,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7-8

        [5] 陳申.外語教育中的文化教學[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1

        [6] 羅選民.論英漢文化對比與跨文化交際研究[M]//7=菊泉,鄭立信.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上

        第7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翻譯,即“一種語言文化中的特定符號與另一種語言文化中的特定符號之間的相同或者相近意義的轉換”。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與他人進行交流,這種交流不論是語言上的交流還是非語言上的交流都是受文化制約的。因此,在進行翻譯時,是一種從源語言到目標語言的轉換過程,必須對兩種語言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現階段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學內容和培養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脫節;二是現階段大多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并不重視翻譯能力的提高,即使關注了翻譯能力的提高,也意識不到文化差異對翻譯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把文化因素引入課堂,讓學生了解文化信息的重要作用。

        1 大學生英語翻譯學習的現狀

        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進行觀察后發現,很大一部分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背單詞、詞組和語法占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在體驗該國的歷史文化,在翻譯過程中,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但現階段,學生的翻譯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課堂提問和考試中能看出很多學生并不重視這方面能力的提高。四級考試實行新題型,翻譯由原先的五分調整到十五分,考試大綱明確強調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后,部分學生開始逐漸關注翻譯與文化的結合。由此看出,學生的翻譯能力如果得不到提高,對他們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的阻礙。

        2 英漢語言文化差異的探究

        2.1 英漢語言詞匯的差異

        東西方歷史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了英漢語言詞匯意義存有很大的差異。某一詞匯在特定文化下的含義在另一種語言文化中會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內涵。例如:龍,在中國代表貴族,而dragon代表了兇惡;狗,在中國具有罵人的含義,如“狗腿子”、“狗急跳墻”等,dog在西方人的眼中則代表了忠誠,如,“Love me, love my dog”。這就是在兩種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的詞匯含義的差異。一些成語也是如此,例如:“蠢得像豬”翻譯為英文為as stupid as a goose,將goose大鵝看作為愚蠢的象征;“沒頭的蒼蠅”翻譯為as blind as a bat,而用bat表示毫無厘頭的事物,由此可見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

        2.2 詞匯文化意義的缺失

        源語言中的一些詞匯被翻譯成目標語言后,雖然用的是概念意思均一致的詞匯,但是源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卻出現了部分缺失。比如“胸有成竹”。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逐字將其翻譯為英語為:He has mature bamboo in his breast.但是這樣的翻譯卻喪失了其隱含的喻義。因此,諸如此類的成語翻譯首先應該將比喻意義作為目標進行翻譯,因為在外國文化中,沒有這樣的說法,容易使人產生誤解,所以應該采取意譯的方式將其翻譯成:He has a wel1-thought-out plan in his mind.由此可見,同一詞匯在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在翻譯時應該充分了解其文化信息。

        2.3 語言結構與內容上的文化差異

        漢語與英語歷史文化背景上的不同決定了兩種語言在結構與內容上的差異。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民族,我們在日常的語言表達中,會把定語或狀語放在目標詞語之前進行修飾。然而與中國的表達方式相反,英語國家的人在表述時更傾向于直接表述主要意思,后面再對整句話進行補充或說明。例如:聽到那個壞消息,我很不高興。那么這句話用英語表達為: “I was unhappy when I heard the bad news.”如果把它譯為“我很不高興,當我聽到那個壞消息時。”就顯得很不順暢,也不符合漢語的邏輯順序。這個例句充分體現了在翻譯中必須要重視語言結構上的差異性。

        3 如何培養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文化意識

        3.1 增強師生的文化因素觀念

        在現階段,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是,部分高校英語教師本身的文化意識不強,在英語翻譯教學中不重視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忽視了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更不必說幫助學生翻譯文化能力的建構。教師在教學中是主導者,因此其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作用非常重要,而且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大學英語教師應增強自身的文化意識,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真正的把文化因素融入到翻譯中去。

        另外,許多學生對翻譯沒有足夠的了解,他們簡單地認為翻譯只不過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問題,而不懂得其深層的文化因素。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方法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盡量多的將文化因素融入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們真正地理解歷史文化背景的重要性,真正學會文化因素在英語翻譯中的運用。

        3.2 構建學生的文化思維

        沃爾夫的語言決定論中曾經說過,語言不僅影響并且決定思維。反之,思維方式也會造成語言表達方式的改變。因此,教師要適當的去調整大學英語翻譯的教學模式,督促學生在業余時間查閱文化背景知識、在課堂上展開討論,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再由教師進行系統全面的比較、總結,這樣就會對學生文化思維的構建和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鼓勵學生挖掘自身英語學習中的興趣點,督促其課下自主學習,進一步體會文化現象。

        第8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一、 2012年-2014年全國高考新課標卷I化學反應原理大題考點分布

        三年來,化學反應原理大題依據“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的考綱要求進行命題。在內容選擇上體現了時代性和實用性,彰顯了化學的價值。2012年(27題)以“在塑料、制革、制藥等工業中有許多用途的光氣合成”為載體,2013年(28題)以“新型能源二甲醚的合成”為線索,2014年(28題)則以“重要有機化工原料乙醇的合成”為素材。考查到的主要內容有化學反應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和電化學等內容。具體考點為:

        ①化學方程式書寫、②蓋斯定律應用、③信息條件下化學方程式書寫、④平衡常數計算及應用、⑤速率及影響速率因素大小比較、⑥勒夏特列原理應用、⑦電池電極反應及計算、⑧工藝比較等。每一年對以上考點考查的方向及頻率略有差別。具體情況見圖1(數字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為考點序號,下同)。

        由圖1比較分析可知,2012年化學反應原理大題涉及到的考點有6個,分別是①②③④⑤⑥。其中①②③⑥考點出現的頻次為一次,速率及影響速率因素大小比較出現的頻次為三次,平衡常數計算及應用出現的頻次為兩次。2013年考點較為集中,重點考查方程式書寫、勒夏特列原理應用、電池電極反應及計算,出現的頻次皆為三次,占試題考點數的90%。

        2014年考點共五個,分別為②③④⑥⑧。考點分布較為均勻,重點考查勒夏特列原理應用,出現頻次為3次。

        二、2012年-2014年全國高考新課標卷Ⅰ化學反應原理大題命題特點

        1.考點穩中有變,變中有新

        “穩、變、新”是高考試題的主旋律,對于同一類型的試題,命題者都會刪減某些考點,引入新的考點,在傳承中求變求新。2012年-2014年化學反應原理試題考點關系見圖2。

        從考點關系情況來看,三年都考查到了蓋斯定律應用和勒夏特列原理應用。蓋斯定律應用主要考查的視角為計算熱效應(2012年)或書寫信息條件下的熱化學方程式(2013年)或求陌生反應的焓變(2014年)等。勒夏特列原理應用的考查手法則相對較靈活,2012年為應用勒夏特列原理來比較溫度的大小;2013年則是應用勒夏特列原理進行過程分析。如“分析二甲醚合成反應(Ⅳ)對于CO轉化率的影響、分析增加壓強對直接制備二甲醚反應的影響、CO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2014年整合了2012年和2013年有關勒夏特列原理考查方式。既有壓強大小的判斷,又有分析進一步提高乙烯的轉化率所采取的措施。

        從相鄰兩年考點關系看,2012年有6個考點,而2013年只涉及到4個考點。其中相同的考點為①②⑥。2013年在2012年的基礎上減少3個考點,新增“電池電極反應及計算”。2014年重現了2012年和2013年中的4個考點,新增了“工藝比較”。

        2.植入新知識,突出考查考生重組信息的能力

        考綱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其中“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能力”排在第一位。縱觀近三年來化學反應原理試題,它主要考查考生“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經與已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2012年-2014年化學反應原理大題中的新信息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來,化學反應原理大題都植入一些新知識,信息呈現方式有文字描述、坐標圖和定義等。解答形式為書寫信息條件下的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求焓變及熱效應、根據給出的定義進行相關計算,依據坐標圖分析解答等。在試題中植入新知識,有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測試考生重組信息的能力。

        3.隱藏部分信息,提升設問難度

        化學反應原理形成是一個抽象與概括的過程,因此在解答此類試題時,考生必須依賴試題的載體,運用抽象思維與概括思維,對試題信息進行篩選、重組、整合,然后輸出原理。命題者若將部分信息隱藏起來,試題的難度便會陡然增加。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具備靈活的思維,還要有扎實的基礎。

        2012年化學原理大題中的第(2)問:“已知CH4、H2和CO的燃燒熱,計算生成1 m3(標準狀況)CO所需熱量?”,該問主要是考查教材新增內容蓋斯定律。從江西省的閱卷數據看(下同),考生的正確率為1.4%。正確率如此之低,一方面說明考生不會靈活運用蓋斯定律解決相關問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此問隱藏了人教版《選修2》中的“一碳化學”和“高溫重整”關鍵內容。很多考生將CH4與CO2進行高溫重整生成的產物寫成了CO和H2O,而不是CO和H2。

        2013年化學反應原理題第(1)問:書寫“工業上從鋁土礦制備較高純度Al2O3的主要工藝流程的化學方程式?”,當年該問的零分率為79%。為什么呢?因為沒有告之鋁土礦中還含有Fe2O3、Ga2O3、CaO、MgO、SiO2等雜質。該問意圖是考查工業制鋁的工藝流程,屬于知識再現型問題。但因隱藏鋁土礦所含雜質的信息,難度系數僅為0.082。同樣該題的第(5)問:“列式計算能量密度?”,此問目的是測試學生即學即用能力。雖然能量密度以定義的形式給出,但是缺少法拉第常數或電子的電量,當年整個江西省僅有78人答對此問。

        2014年化學反應原理大題第(2)問:“與間接水合法相比,氣相直接水合法的優點?”,此問的參考答案為“污染小、腐蝕小”。很多考生回答了“無需催化劑”或“產品利用率高”或“無副產物”等。間接水合法制乙醇的副產物主要是乙醚。其優點是反應條件溫和、乙烯的轉化率高。其缺點是生產流程長、濃硫酸對設備腐蝕嚴重。而直接水合法制乙醇的副產物除乙醚外,還有乙醛、丁烯、丁醇及乙烯聚合物等。其優點是直接合成乙醇,生產流程短、以固體酸(磷酸)作催化劑,減少對設備腐蝕。其缺點是乙烯的轉化率低。由于試題缺少以上兩工藝優缺點的關鍵信息,僅給出兩工藝的原理,考生要正確回答此問,多少要憑點運氣。這是導致此問得分率極低的主要原因。

        第9篇:大學化學反應范文

        [論文摘要]大學古代文學課程應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和課程特點,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加強與基礎教育的聯系,并保持大學課程應該具有的開放、多元、學術、個性等特色。

        高校中文師范專業擔負著為基礎語文教育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重任,但今天高校師范專業在教學上很大的問題就在于對基礎教育的漠視。筆者在近兩年指導中學教育實習中發現大學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課程結構、教材建設等方面都與中學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存在著嚴重的不適應,直接的反映就是畢業生在教育實習階段進入中學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實習單位提出畢業生自身的專業素養、知識結構都有待提高,否則難以適應中學語文課改的進程。這對高校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此適應基礎教育發展趨勢,深化高等中文師范專業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中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語文課的改革都明顯地更為強調對民族精神、傳統文化的傳承,擴大了古代作品在課文中的比例,然而筆者在中學指導實習期間,通過和學生交流、課堂聽課等方式對銀川幾所中學的語文教師古代作品的教學情況進行了相關了解,從采集的信息看,古代作品的教學存在較多的困難。部分教師自身古代文化知識儲備欠缺、對詩詞歌賦的鑒賞停留在一般的、表層的知識講授上,而對其蘊含的豐富的文學觀念、思想意蘊、審美理想、人文精神、價值取向、文體風范,以及創作主體所體現的人生態度、人格力量和藝術創造力等挖掘很少,這就導致學生對古詩文認識不深入、不到位,無法真正領悟其所蘊含的深刻的人文情懷,同時由于古代作品時代久遠,使得學生在理解上有距離感,覺得難學甚至學不懂,長期下來,學生失去學習古代作品的興趣和信心。最直觀的反映就是測驗卷面上涉及古代知識的題型失分較多。這種情況一定程度表明了擔負著中學語文教師職前培養使命的高校中文師范專業在整體上與中學教育是脫節的,培養的語文師資還遠未達到基礎教育方興未艾的課改的新要求。因此,大學古代文學課程應如何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和課程特點,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如何把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寧夏語文基礎教育的現狀很好的結合,都將成為古代文學教研室課程改革不可回避的問題,作為一名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講授的高校教師,筆者認為,大學師范專業古代文學課程在改革中必須從教育理念、教學的內容、方法等方面加強與基礎教育的聯系。

        針對中學語文教師教學實踐的需要,高師古代文學教學的改革在內容上必須從知識層面、素質層面、審美層面及理論層面都做相應的調整。以寧夏大學為例,大學古代文學課程分為四段:即先秦兩漢段、魏晉隋唐段、宋元段、明清段,在教學中把《中國文學史》與《歷代文學作品選》結合起來,但該課程自身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就是在有限的課時里,如何讓學生把握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學、如何讓學生理解眾多的經典名作,實是一件捉襟見肘的事情。以至于長久以來教學中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社會背景、作者生平加作品分析的“文學史模式”,忽略了古代文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主講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把重點用于講清文學發展的脈絡、形制特點、作家貢獻、文學主張、文學現象上。而對學生的鑒賞評介,審美和領悟作品的能力以及對其閱讀范圍、知識的整體儲備等等的檢查較為忽略,這就使得畢業生走入中學崗位后自身的文化底蘊薄弱,在實踐教學中困難重重。就此,筆者認為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下,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是該課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根據不同時期文學發展的特點把教學重點做適當調整,例如先秦兩漢文學把重點傾向于對學生古漢語基本功底,原典閱讀能力的培養上;魏晉隋唐文學繼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同時側重學生對文學自覺地闡釋和理解;宋元文學更多的強調學生誦讀能力、鑒賞審美能力;明清文學傾向于較廣的閱讀面,加強學生作品形象分析能力。與此相對應,教師可在古代散文的教學中形成文史結合,嚴謹扎實,重視史料的教學風格;在詩詞歌賦文學中形成審美、吟詠講解的教學風格;在小說戲劇的教學中形成知人論世、人物分析的教學風格等等,這就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學時數不足導致人才培養上的不利影響,緩解了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缺失導致其走入中學工作實踐后和語文新課改的要求之間的矛盾。

        作家、作品、世界、讀者是構成文學的四要素。傳統的大學教學還是中學教學只側重于作家、作品的介紹,以及作家、作品與世界的關系,在涉及讀者時,則僅僅注意到作品對讀者的教育作用,而對讀者(學生)是否接受作品或在什么程度上接受和理解作品,是不夠重視的。接受美學認為,作家寫出作品只是完成了文學活動的一個部分,作品本身并不產生意義。作品的意義是在讀者的閱讀過程中產生的。讀者的閱讀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要把作品和讀者的關系置于文學研究的首要地位,充分承認讀者對作品意義和審美價值的創造性作用,這一理論已成為文學史研究的新方法。中學新的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說的“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教學建議”說的“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其主要體現的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而這一教育理念也符合文學活動的本質,所以完全適用于大學及中學的教學。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在整體教學改革上提出“四環節”教學法:即教師在教學中貫穿“講授—討論—論文—閱讀”四個環節,改變以往單一的講授型教學方式,把教學主體轉移到學生上,學生通過老師的講授獲得專業的知識,通過課堂討論鍛煉自身的表達、理解能力,通過小論文的形式加強其書面寫作水平,通過閱讀相關的參考書目拓寬知識層面、提升其對文學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最終目的體現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希望通過這種改革,培養出適應21世紀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這種創新型的人才的培養目標顯然也完全符合接受美學理論提出讀者對作品意義和審美價值具有的創造性作用這一文學命題,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理念。古代文學課程改革中更應遵循這樣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讓各類體裁所承載的有效知識交互使用,相互輔助和映襯,促使學生分析知識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知識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以及知識的邊緣性和內涵性,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究、思索、感悟、再造的空間,從而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趨勢。

        值得說明的是,筆者提倡高校中文師范專業古代文學的教學面向基礎教育,絕不意味著將大學教育等同于基礎教育。我們甚至需要警惕中學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傾向對大學教育的干擾,拒絕教學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在面向基礎教育的同時,始終保持大學課程應該具有的開放、多元、學術、個性等特色。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精品第二页 | 亚洲欧美中文另类列奇 | 日韩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 骚包在线-最新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