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化施工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5 年6 月16 日~ 19 日,在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期間,新松工業機器人結合制造執行系統(MES)、智能物流裝備等方面的先進技術,打造出了涵蓋倉儲、物流、上下料、點焊和激光焊等技術為一體的數字化智能工廠。
本次展出的機器人數字化智能工廠分為焊接裝配及物流倉儲兩部分,其中焊接裝配環節包括2 臺負責上下料工作的20kg 六軸工業機器人,一臺負責激光焊接的50kg 六軸工業機器人和一臺210kg 點焊六軸工業機器人。數字化工廠物流倉儲部分,則包括自動化立體倉庫、高速輕型堆垛機和智能移動機器人等產品。
機器人數字化智能工廠的核心系統是制造執行系統(MES),是新松機器人為企業量身打造的MES 系統,可與erp、CRM 或MIS 系統實現完美對接,通過信息傳遞對訂單下達到產品完成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優化管理,從而優化企業生產制造管理模式,強化過程管理和控制,達到精細化管理目的。
BIM的定義
BIM全稱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個設施(建設項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字化表達,是一個共享的知識資源,是一個分享有關這個設施的信息,為該設施從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期中所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的過程;在項目的不同階段,不同利益相關方通過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應其各自職責的協同作業。
BIM的作用
可視化作用。項目設計、建造、運營等整個建設過程可視,方便進行更好的溝通、討論與決策。
協調性。各專業項目信息出現“不兼容”現象,使用有效BIM軟件協調流程進行協調綜合,減少不合理變更方案或問題變更方案。
3、模擬性。能夠實現3D工況展示、4D虛擬建造、能效、日照和熱能傳導等的模擬。
4、優化性:BIM及與其配套的各種優化工具能對項目進行可能的優化處理。
可出圖性。建筑設計圖+碰撞檢查和設計修改=綜合設計施工圖。
BIM的應用領域
BIM在項目全生命周期應用價值
BIM完善了整個建筑行業從上游到下游的各個企業間的溝通和交流環節,實現了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BIM將引起行業行為模式的系列的變革。
1)市場的優勝劣汰將產生一批已經掌握BIM并能夠有效提供整合解決方案的公司,它們基于以往成功經驗來參與競爭,贏得新的工程 ;
2)盡管當前BIM應用主要集中在建筑行業,具備創新意識的公司正將其應用于大土木的工程項目中;
3)業主能夠更早地了解成本、進度計劃以及質量;
4)新的承包方式將出現,以支持一體化項目交付;
5)BIM應用將有力促進建筑工業化發展;
6)隨著更加完備的建筑信息模型融入現有業務,一種全新內置式高性能數據儀在不久即可用于建筑系統及產品。
BIM在勘察設計階段的應用分析
設計方案論證。設計方案比選與優化,提出性能、品質最優的方案。
設計建模。三維模型展示與漫游體驗,很直觀;建筑、結構、機電各專業協同建模;參數化建模技術實現一處修改,相關聯內容智能變更;避免錯、漏、碰、缺發生。
能耗分析。通過IFC或gbxml格式輸出能耗分析模型;對建筑能耗進行計算、評估,進而開展能耗性能優化;能耗分析結果存儲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臺中,便于后續應用。
結構分析。通過IFC或Structure ModelCenter數據計算模型;開展抗震、抗風、抗火等結構性能設計; 結構計算結果存儲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臺中,便于后續應用。
光照分析。建筑、小區日照性能分析;室內光源、采光、景觀可視度分析;光照計算結果存儲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臺中、便于后續應用。
設備分析。管道、通風、負荷等機電設計中的計算分析模型輸出;冷、熱負荷計算分析;舒適度模擬;氣流組織模擬;設備分析結果存儲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臺中,便于后續應用;
7)綠色評估。通過IFC或gbxml格式輸出綠色評估模型;建筑綠色性能分析,其中包括:規劃設計方案分析與優化;節能設計與數據分析;建筑遮陽與太陽能利用;建筑采光與照明分析;建筑室內自然通風分析;建筑室外綠化環境分析;建筑小區雨水采集和利用;
8)工程量統計。BIM模型輸出土建、設備統計報表;輸出工程量統計,與概預算專業軟件集成計算;概預算分析結果存儲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臺中,便于后續應用;
其他性能分析。建筑表面參數化設計;建筑曲面幕墻參數化分格、優化與統計;
管線綜合。各專業模型碰撞檢測,提前發現錯、漏、碰、缺等問題,減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浪費。
規范驗證。BIM模型與規范、經驗相結合,實現智能化的設計,減少錯誤,提高設計便利性和效率。
12)設計文件編制。從BIM模型中出版二維圖紙、計算書、統計表單,特別是詳圖和表達,可以提高施工圖的出圖效率,并能有效減少二維施工圖中的錯誤。
BIM在施工階段的應用價值
支撐施工投標的BIM應用。3D施工工況展示;4D虛擬建造。
支撐施工管理和工藝改進的單項功能BIM應用。設計圖紙審查和深化設計; 4D虛擬建造,工程可建性模擬(樣板對象);基于BIM的可視化技術討論和簡單協同; 施工方案論證、優化、展示以及技術交底; 工程量自動計算; 消除現場施工過程干擾或施工工藝沖突;施工場地科學布置和管理; 有助于構配件預制生產、加工及安裝。
支撐項目、企業和行業管理集成與提升的綜合BIM應。4D計劃管理和進度監控;施工方案驗證和優化;施工資源管理和協調;施工預算和成本核算;質量安全管理;綠色施工;總承包、分包管理協同工作平臺;施工企業服務功能和質量的拓展、提升。
支撐基于模型的工程檔案數字化和項目運維的BIM應用。施工資料數字化管理;工程數字化交付、驗收和竣工資料數字化歸檔; 業主項目運維服務;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安全風險,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推動電力企業快速發展,實現了電網智能化管理,以能夠充分滿足日益提升的電能需求量。智能變電站作為智能電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整個變電站所使用的設備以自我描述,根據描述情況建模,與此同時,智能化設備、間隔設備以及電子式互感器相互之間的信息傳遞就通過通信光纖來完成,使得智能變電站運行發揮著多種優勢,諸如傳統變電站所遭遇的長電纜問題、二次電纜接線問題、直流接地故障的發生率降低并實施可靠保護。
變電站運行中,對二次回路的運行狀況可以實時監視,但并不是采用可視化的監視,而是通過二次回路運行現場所發回的信息,據此而判斷二次回路的運行是否安全。但由于不是采用直接可見的監視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二次回路運行判斷失誤的現象而導致繼電保護檢修作業的風險,采取必要的風險安全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智能變電站的基本特征
(一)智能變電站實現了一次設備的智能化
一次設備是變電站運行過程中所使用的基礎設備。變電站智能化運行,一次設備也實現了智能化,但是從目前的智能變電站運行情況來看,一次設備并沒有真正意義地實現智能化運行,而是采用了設備組合的方式,將智能組件,諸如智能化的變壓器、智能化的斷路器等等連接到一次設備上。智能變電站所使用的是光線網絡連接,采用數字化電子式的互感器,一次設備與繼電保護器之間采用數字化技術連接并實現了數字交換。
(二)智能變電站實現了二次設備的網絡化
智能變電站中,二次設備的各項資源實現了共享,主要在于變電站采用高速光線網絡對二次設備之間的連接、一次設備的信息傳遞連接。數字化網絡所采用采用的是電纜和導線的連接方式,使得電纜、連接導體、端子等數量都大大地降低,變電站對電網具有更強的控制能力。
(三)智能變電站實現了智能化信息控制
智能變電站大量使用智能化設備,構建了智能化決策系統,使得變電站的運行質量逐漸提升。從變電站維護的角度而言,智能變電站而對各個電氣設備運行中所產生的數據采用了統一標準方式,與其他設備都具有兼容性。因此,電氣設備可以根據需要而通過插口連接,而不需要考慮設備之間的安裝、檢修以及調試問題,由此而使得智能變電站的安裝效率有所提高,設備可以得到良好的維護。
智能變電站運行中采用了智能決策系統,使得變電站的運行效率有所提高。在線監測系統可以對電氣設備的運行實時監測,并對所監測的結果進行分析,并將做出評估結果傳送到總調度中心。
二、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識別
智能變電站所采用的是新的運行系統和運行標準,但是這些新技術都被用于傳統變電站中,對傳統變電站技術改造而成。所以,智能變電站所使用的設備智能化的,并建立了統一運行模式,使得變電站的運行得到了改善。與智能變電站相比,傳統變電站采用長電纜,很容易引起對地電容電磁干擾。智能化變電站是將一次設備連接在智能互感器上,進行相互之間的信息傳遞,使得直流接地的故障發生了有所降低,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更具有安全可靠性。智能變電站中,二次回路在設置上更為完善,使得繼電保護裝置成為具有可視功能的一次設備。繼電保護裝置的檢修人員在對智能變電站的繼電保護裝置進行檢修的時候,可以利用一次設備的可視功能對變電設備的運行風險進行識別。繼電保護裝置的檢修人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豐富的檢修操作經驗,才能夠對繼電保護裝置進行風險識別,并實施有效的保護。根據研究表明,變電站繼電保護裝置在運行的過程中,會面臨作業環境、作業內容、作業規模以及設備健康運行等因素的影響。
三、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控制對策
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就要組建精干的作業團隊,以能夠對作業現場的風險因素實施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智能變電站要根據工作實際需要組建繼電保護檢修團隊。并從工作現場的角度出發對作業的各個環節都進行檢查,包括檢修作業的工序、勘察工程現場、編制檢修施工方案、并對檢修作業以技術指導,同時,還要做好繼電保護裝置的檢修監督工作以及工程竣工后的復查工作,以保證檢修作業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
(一)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的現場踏勘
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的現場踏勘,是將工程現場情況與設計圖紙核對,對工程內容詳細了解,之后將勘察中所存在的與設計圖紙不符的問題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同時還請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共同針對施工現場的材料、設備做出評價。工程現場勘查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分析勘察現場的危險點。當工程現場的勘察工作完成后,就將所勘察的結果以書面報告的形式進行工作總結,并做出評價。
(二)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的施工方案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通常規模較大,而且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在具體操作中,由于工藝上相對復雜,因此而需要結合施工現場實際,將施工方案制定出來。施工方案要細化到施工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做到經濟化檢修。對施工的開展進行方案制定,可以確保分配組織以及施工技術充分地發揮出來。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切合實際地將施工方案制定出來,可以簡化工作方法,優化施工資源。在施工方案具體實施中,還要對每一個環節的施工措施都要審批,以保證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的安全管理質量。
(三)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的風險評價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單位要對各項檢修嚴格要求。現場勘察報告是檢修作業的參考項,在對繼電保護裝置進行檢修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并據此而做出風險評價報告。檢修方案的落實,還要根據檢修團隊的整體技術水平以及施工現場的情況,將所編制的方案諸如落實到檢修作業中,以確保風險管理到位。
(四)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的過程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的實際操作中,要確保檢修安全,以此為前提將每一項檢修工作方案都落實到位,主要的目的是針對檢修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預測,并制定出風險預防措施和應急解決措施,以對檢修作業的安全風險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為了確保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高質量、高效率完成,要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以及施工現場的勘察報告執行。
結語
綜上所述,電力企業是國家的基礎能源單位,其運行質量直接關乎到生產生活用電。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推進了智能化電網建設。智能變電站作為智能電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運行中很有可能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面臨各種風險因素的干擾。這就需要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并根據檢修施工勘察現場情況以及繼電保護裝置的具體運行狀況編制風險控制方案,以提高智能變電站的運行效率。
參考文獻
[1]孫志鵬.智能變電站安全措施及其可視化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4:26-32.
[2]童潔,陳曉剛,侯偉宏.智能變電站不停電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校驗技術[J].水電能源科學,2012,30(07):218-121.
[3]馬小蕓.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安全風險管控策略探析[J].通訊世界,2014,8(12):100-101.
關鍵詞:BIM技術;鋼結構工程;設計制造
1 BIM技術基本特征
BIM技術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的簡稱,該技術通過數字化3D技術對建筑工程中涉及的多種信息進行全面的整合,實現了工程數據模型的構建。該技術綜合了建筑工程管理全過程中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諸多環節的相關內容,將傳統的建筑工程設計與管理的紙質文件轉化為數字化文件,并以3D可視化的形式加以展示,提升了工程設計與管理人員提取與處理建筑工程信息的準確性與效率性。
1.1 參數化3D模型
BIM技術建模過程中應用的數據信息直接來源于建筑設計參數,通過參數化建模的形式直接將方案設計信息轉化為3D模型,以此實現了建筑設計方案2D向3D的轉換。參數化的3D模型完全與設計方案向契合,同時在設計過程中能夠通過參數的調整直接進行建筑結構智能化設計,保證建筑設計整體的合理性。
1.2 可視化技術
BIM技術的應用其主要特點在于設計方案與施工管理過程的可視化,以往的2D設計與施工管理方案轉變為3D可視化模型,設計與施工人員能夠通過直接的觀察,實現設計與施工管理判斷識別,進而完成相應工作的管理與優化?,F階段,建筑工程的體量不斷增大,施工工藝應用也相對復雜,僅僅依據傳統的方案數據往往難以從整體上對設計與施工工作進行把控,應用BIM技術在實現方案可視化的基礎上,結合工期管理、造價管理等諸多因素對建筑工程進行全方位管理工作。
1.3 統一化的信息標準
當前,數字化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領域中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不同軟件平臺或管理系統內部信息標準的銜接問題。當前,建筑設計與施工管理工作中應用的BIM軟件執行的是IFC標準,也是眾多信息處理軟件的執行標準,因此BIM軟件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實現信息錄入與數據輸出,統一化的信息標準有效提升了設計與施工管理方案使用的便捷性。
2 BIM技術在鋼結構工程設計制造中的應用
2.1 高度直觀的可視設計
在應用BIM技術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3D模型能夠有效實現建筑設計理解度的提升,能夠方便的進行設計方案共享交流,數字化的信息載體有效提升了方案處理效率。同時,高度直觀的設計結果為設計人員進行結構調整優化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
2.2 高度統一的關聯設計
BIM的3D設計結果其基礎是設計方案的數據支撐,相應的模型與數據是一一對應的,這種高度統一的關聯設計保證了設計方案與實際成果的一致性,同時也有效實現了設計方案調整優化過程的統一性,避免了人為操作失誤對設計結果的不利影響。
2.3 高效精確的自動統計
建筑工程設計階段形成的信息對于工程整體質量與成本造價等要點環節有著直接的影響。借助BIM技術,設計人員能夠將工程設計的全部信息錄入系統形成工程數據庫,借助自動統計功能實現數據的全面收集整理,從而實現全過程施工質量與成本造價控制,獲得理想的設計結果。
2.4 高效嚴謹的協同設計
BIM技術的應用是對建筑工程全過程的優化整合,通過數據信息可視化的形式為建筑設計與施工提供了協同工作的有效途徑。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能夠通過BIM技術提供的共享途徑,不同部位的設計人員能夠進行配合工作,有效避免了因信息傳遞不暢導致的設計偏差,維持設計方案的一致性。
2.5 快速及時的計算模擬
BIM技術應用優于傳統建設設計方法的要點在于信息處理效率的提升,通過BIM軟件內置的統計、計算、分析等系列功能模塊,能夠保證設計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實現設計流程的標準化控制,對設計方案與思路進行控制,同時對設計結果進行及時的評估。
3 工程實例分析
3.1 工程概況
某鋼結構建筑工程占地面積5680O,總建筑面積118725O,總建筑高度為95.28m。該建筑頂端鋼結構由鋼桁架及連系梁構件組成,鋼結構連接體系部分總高度25.5m,最大跨度55m,最小跨度是25m。該鋼結構共有75個水平、斜向桿件安裝連接構成。下圖1為該建筑鋼結構示意圖。
3.2 BIM設計分析
本建筑工程鋼結構部分設計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建模分析,結合TERLA進行BIM三維放樣,從而實現可視化工程設計。
(1)連體鋼結構施工虛擬仿真技術
根據本工程實際設計參數通過BIM軟件建立計算模型,導出CAD文件,形成TEKLA模型,結合該模型進行本建筑鋼結構的整體分析,對施工節點進行細化,確定構件尺寸,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處理。
同時,應用BIM技術對TEKLA模型進行模擬施工,對構件提升、安裝等施工工序進行模擬施工,通過可視化功能實現制造安裝虛擬仿真,對體積碰撞等情況進行預估,為精確定位與順利安裝制定標準化流程。下圖2為連體鋼結構提升部分設計尺寸。
(2)復雜節點設計分析
作為鋼結構體系中重要的載荷部位,梁柱連接點的應力較為集中,設計過程中應以此部位為設計重點。本建筑鋼結構體系節點位置的構建類型主要包括梁、柱、斜撐、側向連接桿等類型,具體設計尺寸為:鋼梁截面700mm×300mm,柱和斜撐截面500mm×400mm,節點部位鋼板設計為加強板厚度60mm。
根據結構節點應力特性與制作安裝施工流程進行節點位置的設計,其基本要點為:(1)桁架平面內部載荷設計標準應強于平面外部設計標準:(2)主桁架載荷設計標準應強于次桁架設計標準;(3)桁架單元載荷設計標準應強于聯系桿件設計標準;(4)鋼結構體系中的各構件設計應保證結構體系中得整體協調性與穩定。
同時,為了保證各節點施工質量,節點部位在鋼結構制作車間內用大型機械制做成整體節點,由于構件截面比較大,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對每個桿件進行精準定位后安裝,本工程采用TEKLA進行深化設計,優化節點設
計,達到精確放樣,從而保證了節點制作、安裝質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建筑工程領域中應用較為廣泛的BIM技術,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因其突出的參數3D化、模型可視化以及信息標準化在建筑工程實際使用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成為了行業工作者們關注與研究應用的熱點內容之一。BIM技術在鋼結構工程設計制造中的應用,有效提升了設計與施工管理的科學性,為提升建筑工程質量,保證建筑實際使用性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模板工程,高層建筑,施工效率,重復使用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 A
1 前言
模板工程是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最為重要的分項工程,它不僅是現澆混凝土的成型工序,而且是與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綜合經濟效益等方面直接相關。在目前建筑領域中,用于混凝土現場澆筑的模板支撐,通常采用鋼管支架和木方組合的形式。采用這種形式的支撐系統,操作較為煩瑣,拼裝和搭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需用較多的人工費用;并需用大量的木材、鐵絲、鐵釘,而且重復使用率低。
采用數字化鋼性模板支撐組合系統作為模板支撐,操作簡單,安裝拆卸及高度調整靈活方便,適用范圍廣,省時、省工、省料,可重復使用,節省了大量木材、鐵絲、鐵釘,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剪力墻結構、磚混結構等高層建筑模板支撐體系施工。
3 工藝原理
數字化鋼性模板支撐組合系統的施工工藝,是在建、構筑物的施工圖設計時即考慮施工效率和重復使用率問題,采用數字化鋼性建筑模板支撐組合系統,可任意調整距離和高度,主龍脊和支桿之間的連接靠半旋轉形鎖扣,操作簡單不易脫扣,利用鎖母、鷹嘴卡、梯形拉條等專用部件增加結構的牢固性。
4 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4.1施工工藝流程
4.1.1頂板安裝流程:
4.1.2梁安裝流程:
4.1.3剪力墻、柱安裝流程:
4.2 操作要點
4.2.1數字化鋼性模板支撐組合系統方案設計
頂板模板支撐組合系統在磚混結構和剪力墻結構中,可不做水平支撐(標高在3500mm以下);在框架結構和框剪結構中使用,就需要做水平支撐。
4.2.2安裝主、副龍骨
1按房間凈寬度將主龍骨長度調節好,用兩根支撐頂桿上端凸出鎖片分別裝在主龍骨兩端向內30mm處的卡槽內,將兩根支撐頂桿旋轉90度,使兩根支撐頂桿與主龍骨相接并與主梁的安裝槽相接,兩個工人同時架起第一根主龍骨。
2按同樣方法架起第二根主龍骨,然后用二根副龍骨分別在第二根與第三根主龍骨兩端各掛一根副龍骨,以后每根主龍骨依此類推。到最后一空時,根據剩余尺寸安排副龍骨規格。
3將全部的主龍骨和兩端副龍骨架起后,把剩余的副龍骨由兩端向中間掛滿。
4.2.3 搭設支撐頂桿
五根副龍骨(四個空)之間用一根支撐頂桿,依此類推,將所有的支撐頂桿支好。
4.2.4 鋪設模板
順主龍骨方向將所有的支撐頂桿調節到施工要求標高,一定要于地面平行垂直。順主龍骨外套的一端向活節端方向鋪,鋪到主龍骨活節后,調節能活動的活節位置,將副龍骨搭在兩個板相接的對縫上,如果板需要固定,用水泥釘固定在副龍骨上。
4.2.5 模板靠墻(柱)
在墻體內外兩側(柱子四面)同時豎起兩(四)塊模板,模板的立邊分別固定兩根豎梁和以后的模板固定連接,經過預制和穿緊穿墻螺桿,穿墻螺桿套上PVC管,在豎梁的外側分別經過穿墻螺桿裝配一道橫梁,橫梁外側經過穿墻螺桿扣上弓型配件,將內外大板固定連接。第一塊大板固定連接第二塊大板的對縫處放一根豎梁,用普通釘定好,兩個螺桿橫向間距是600mm,第三塊模板以后,依此類推,把整個房間的模板立起,并用穿墻螺桿固定好。
4.2.6固定豎梁
將豎梁抽到墻體凈高度,在大板剩余空間對縫處的那根豎梁為基準每隔200mm放一根豎梁,用普通釘固定好后,將所有豎梁布滿,依此類推,將整個房間的豎梁安裝完。
4.2.7固定橫梁和穿墻螺桿
1第一道橫梁距地面200mm,固定在穿墻螺桿上,用弓型扣件卡好,內外墻同時進行,并用螺母固定,雙管橫梁與雙管橫梁之間對接用對接接頭,單管橫梁與雙管橫梁之間用抄手連接。橫梁與橫梁的間距是600mm,同樣的方法第三根、第四根固定好,依此類推,最上面的一根橫梁與墻體的凈尺寸也是留出200mm。把整個房間的橫梁全部安裝固定。
2每600mm固定一根穿墻螺桿,將每道橫梁上穿上穿墻螺桿,用弓型扣件卡住,并用螺母固定(內外對稱)。
4.2.8細部固定
1內墻在橫梁與橫梁之間固定時遇到拐角時用陰角相接。陰角與雙管橫梁之間直接相接。雙管橫梁與雙管橫梁之間也可以直接相接。
2外墻在橫梁與橫梁之間固定時遇到拐角時用陽角鎖件相接。
注:陰角與陽角鎖件是同時進行安裝的。
3過口卡:當墻出現斷面時(門口時),用過口卡連接在橫梁上,用穿墻鑼桿卡緊,并用鑼母固定。門口卡外側用固定鎖件加固。
4弓形扣件 :使用在穿墻鑼桿上的,當橫梁固定在穿墻鑼桿上之后,內外墻用弓形扣件卡住,并用鑼母固定(內外對稱)。
4.2.9安裝斜拉桿
首先調整好斜拉桿的長度用銷子固定好,其次上端用卡扣固定在橫梁上,下端與地面的1.5米處左右安裝預制件,將斜拉桿上下端固定,斜拉桿與斜拉桿之間間距2m左右。將所有的斜拉桿安裝完畢后,校直、校正,并鎖緊每根斜拉桿上端和下端的鎖母。
5 材料與設備
除了常規的模板、鋼筋、混凝土施工機械以外,本工藝施工還需要主要機械設備見表5-1。
表5-1 主要材料及機具設備
6 質量控制
6.1 工程質量控制標準
模板安裝完成后,質量控制標準按照下表執行:
6.2 質量控制要點
6.2.1 施工前,應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并嚴格按施工方案進行施工。
6.2.2 采用剪力墻支撐施工方案時,內墻在橫梁與橫梁之間固定時遇到拐角時用陰角相接。陰角與雙管橫梁之間直接相接。雙管橫梁與雙管橫梁之間也可以直接相接。外墻在橫梁與橫梁之間固定時遇到拐角時用陽角鎖件相接。
6.2.3 當墻出現斷面時(門口時),用過口卡連接在橫梁上,用穿墻鑼桿卡緊,并用鑼母固定。門口卡外側用固定鎖件加固。
6.2.4使用在穿墻鑼桿上的,當橫梁固定在穿墻鑼桿上之后,內外墻用弓形扣件卡住,并用鑼母固定(內外對稱)。
6.2.5 鋪設頂板模板時,注意要用水準儀抄平,嚴格控制標高;固定完柱、墻模板后,注意要用吊墜控制垂直度。
7 安全措施
7.1 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條例,結合施工單位實際情況和工程的具體特點,組成專職安全員和班組兼職安全員以及工地安全用電負責人參加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抓好工程的安全生產。 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保證體系,加強施工作業中的安全檢查,確保作業標準化、規范化。
7.2 施工現場按符合防火、防風、防雷、防洪、防觸電等安全規定及安全施工要求進行布置,并完善布置各種安全標識。
7.3 各類房屋、車庫、料場等的消防安全距離做到符合公安部門的規定,室內不堆放易燃品;施工現場嚴禁吸煙;隨時清除現場的易燃雜物;不在有火種的場所或其近旁堆放生產物資。
7.4 氧氣瓶與乙炔瓶隔離存放,嚴格保證氧氣瓶不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
7.5 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嚴格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的有關規范規定執行。
7.6 電纜線路應采用“三相五線”接線方式,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必須絕緣良好,臨時用電采取三級配電兩級保護,一機一閘一保護。
8 環保措施
8.1 成立相應的施工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政府下發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8.2 將施工場地和作業限制在工程建設允許的范圍內,合理布置、規范圍擋,做到標牌清楚、齊全,各種標識醒目,施工場地整潔文明。
8.3 對施工中可能影響到的各種公共設施制定可靠的預防措施,加強實施中的檢測、應對和驗證。同時,將相關方案和要求向全體施工人員詳細交底。
8.4 現場所有作業人員均要加強和提高成品保護意識,現場已完成的成品、半成品設專人看管,防止損壞與污染;另外現場制定節能措施,杜絕長流水,長明燈現象。
9 效益分析
9.1在設計階段就為模板支撐施工考慮,采用數字化鋼性建筑模板支撐組合系統形式,不用一根圓釘、鐵絲、木材,降低了施工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重復使用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9.2采用預先設計,半旋轉形鎖扣、鷹嘴卡、梯形拉條等專用部件以及有效安全控制等工藝,從而有效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安全風險,加快施工進度,使用效果良好。施工效率提高300%,每年可為國家節約大量木材。
9.3本工法適用于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剪力墻結構、磚混結構等高層建筑模板支撐體系施工。解決了傳統模板支撐操作繁瑣、施工效率低、重復使用率低、大量耗費木材等難題,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
10 應用情況及推廣應用前景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數字化
1施工企業工程造價管理現狀概述
從市場交易的角度分析,工程造價是指為建設一項工程,預計或實際在工程發承包交易活動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裝工程費用[1],按照工程項目建設的特點,即項目需要按照一定的建設程序進行決策和實施,其造價是多次形成、逐步深化、細化和逐步接近實際造價的過程,隨著市場機制及法律的完善,目前主要通過競價方式來形成,作為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管理從施工承包投標開始到項目結算階段,貫穿于全過程。從目前的階段看,我國施工企業對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方面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對于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意識比較單薄,在管理過程中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管理思維,即投標階段和施工階段及竣工結算階段各自為政,技術管理和物資管理各自為政,數字化手段滯后,各種信息傳導不暢,風險管理系統信息沒有形成,根本上對造價的風險管理缺乏控制力,導致了目前的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片面化、碎片化、不可控制性等特點。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是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體現,提高和加強造價風險管理對于企業的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工程造價風險因素分析
在對工程造價風險管控的過程中,首先需對造價風險進行識別,尋找出其中存在的風險以及其風險產生的原因。工程造價風險伴隨工程項目的實踐過程,影響工程造價的風險因素很多,從施工單位角度來說,可以按照技術風險與非技術風險角度來分析。
2.1技術風險
從技術角度來說,首先是設計技術風險,例如設計內容不全,設計深度不夠,設計采用過期的規范,因為勘查地質不詳細而導致的設計模型及受力計算錯誤,因為設計未考慮目前施工水平而導致施工不可行等等需要重新設計或修正設計而導致的造價風險;其次是施工技術風險,例如因施工方案不合理而導致的返工或重復施工,應用不成熟的新技術新方案失敗,施工安全措施不當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因工期緊張而不顧及工藝流程的盲目搶工等等而導致的造價風險。
2.2非技術風險
從非技術角度來說,有自然與環境方面的風險,例如惡劣的氣候,地震、臺風等不可抗力等;有政治法律方面的風險,例如法律法規的變化,工人罷工,戰爭及騷亂等,有經濟方面的風險,例如通貨膨脹或緊縮而導致的人工、材料及設備價格大幅波動,有組織協調方面的風險,例如參與各方協調不力而導致的信息溝通不暢、施工項目管理機構散亂導致效率不高而導致的管理費用高風險,有合同方面的風險,總包合同內條款遺漏或明顯對施工單位不利的條款約定的風險,勞務和專業分包合同合同模式不當、計價方式與業主支付不相符等等導致的風險,索賠管理混亂而導致的合同糾紛等等,有參與人員方面的風險,施工項目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業務能力不強等風險,技術水平不能勝任技術工作等等導致的造價風險。有材料設備方面的風險,例如材料供應不及時而拖延工期,材料供應質量有問題導致的質量問題造成的造價風險,施工設備與設計不相匹配、安裝失誤而導致的風險,材料管理不善造成過度損耗和浪費的風險等等。
3控制工程造價風險對策探討
3.1通過數字化手段來實現造價風險的控制
工程建設具有不可逆轉性,作為特殊的不動產商品,工程建設具有其自身的規律,這就決定了任何錯誤都是額外增加的造價風險,隨著數字技術的成熟,數字技術即BIM技術應用逐步推廣開來,基于BIM的5D(3D實體、時間、WBS)特性對于工程造價的風險控制具有先天的優勢,利用BIM的3D特性,可以將設計階段的風險提前發現,進而優化設計方案,因設計方面的技術風險降到最低,可以利用BIM技術虛擬施工,驗證施工方案是否可行,進而優化施工方案進行,可以將技術風險導致的造價風險進行排除與管控,利用5D技術可以從立體維度分解工程,倒排工期,提前進行優化工期,達到工期合理,避免了因工期超期而增加的工期索賠和管理費用增加的造價風險,合理的利用BIM的5D技術,還可以利用大量的工程數據建立與成本相關數據的時間、空間、維度關系,數據粒度處理能力精確到各個單體構件,使實際的成本精確分析和控制具有了可操作性。
3.2通過合理的風險回避與轉移機制來實現造價的風險控制
風險具有相對性,有些風險對于自己是風險,但是對于其他人(或組織)不一定就是風險,在施工項目時,要充分對系統的風險進行識別,然后對于有些風險無法回避,而自身不能有效地承擔時,風險轉移就是一個有效的選擇。例如可以進行保險轉移,通過購買保險,比如建設工程一切險、安裝工程一切險等將本應該自己承擔的項目風險(包括第三方責任)轉移保險公司,從而使自己免受損失。對于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風險可以進行合理的風險回避,例如通過期貨合同可以與材料供應商簽訂供貨合同,可以將材料漲價的風險進行合理的回避,對于專業性極強的工程而自己缺乏相應技術的項目分包給專業分包商,可以合理的回避因為自己在這方面的質量、技術和管理上的風險,例如專業的設備安裝和維修等等,從而減輕自己的造價管理風險。
3.3通過工程組織手段和管理方法來實現造價風險的控制
一個項目能否盈利及達到預期的目標,關鍵在組織,組織是實現目標的保證,組織的好與劣是衡量造價風險管理的一個關鍵指標。因此,項目團隊的建設上,必須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建立高效、高素質的管理團隊,配置必要的專業人員,例如有經驗的技術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減少因為人員素質和組織機構導致的管理失控、混亂和低效帶來的造價風險。在建筑工程施工造價管理中利用精細化管理方法能夠避免在程序上和過程中犯錯,所謂的精細化就是在程序上必須合規、過程中必須規范,時間上必須及時,從而減少工作方法方面的造價風險,達到風險管理可控。
4結束語
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了,已經滲透在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如何合理的利用數字化手段來提高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是必須面對的事實,金融業高度市場化的發展,適當、合理的引入金融手段,將風險合理的轉移,精細化管理已經在制造業應用成熟,對于提高風險管理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合理的組織手段及高素質的項目管理團隊是保證項目目標實現的有力保障,通過以上科學的造價風險管理,在提高經濟效益和項目管理的同時,使建筑施工的工期、安全與質量同步得到保障,最終實現建筑工程施工的整體目標。
作者:馮小朋 單位:中鐵一局集團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關鍵詞】:建筑施工 創新技術 措施
一、引言
中國建筑歷史悠久,我國建筑行業發展速度突飛猛進,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私家車的增加,對建筑施工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實用是建筑物的靈魂,每個環節度需要精益求精,兼顧外觀和實用性,但是我國與美國和西歐等國家相比建筑施工技術方面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建筑行業相關人才不斷的結合我國實際特點,借鑒先進經驗,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建筑施工創新施工技術。
二、建筑工程施工創新技術的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的創新技術是通過現代先進的技術對施工的內容和相關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傳播,通過分析和處理,通過量化的方式,應用數據資料對建筑工程進行全方面的管理,建筑工程的數字化管理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基礎,建筑工程的數字化管理能夠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提供準確的信息依據,促進信息化管理的科學性和高效率,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因此需要對要通過數字對建筑工程的施工的各個方面進行準確的表達,同時還要根據預定目標,將工程的施工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
三、建筑工程施工創新技術存在的弊端
1、從業人員安全素質低
影響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因素較多,人、環境、原材料等因素錯綜復雜,相互作用影響著工程的安全質量管理,人的因素是主觀因素,決定著安全管理的質量,目前我國現有的施工人員多數是農民工,他們業務素質較低,流動性大,缺少安全技能和安全施工知識,同時監督和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水平低,通常只會對工程的表面進行管理和檢查,不能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處理,理論知識雖然較強,但是實際操作能力弱,無法達到安全管理的目標。
2.施工圖審查環節問題
施工圖的審查時是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國家很注重對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審查,且不斷完善事前審查制度,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審圖機構架構不合理,建筑工程的人才短缺,建筑工程施工人員實際操作能力欠缺,沒有系統的建筑工程施工圖審查辦法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致使在建筑工程施工圖審查過程中,建筑施工圖審查機構沒有完全按照施工圖審查制度執行,導致施工圖審查不夠深入,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3.施工單位質量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目前,國內很對建筑企業采用內部項目承包制度,公司收向項目部收取管理費,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對項目部的管理,導致建筑工程質量低劣;甚至有的施工單位違法分包、轉包、借資質投標,這種情況下,施工單位的資金有限,施工技術薄弱,現場施工質量管理不到位,不按設計圖施工、擅自更改設計方案,監管體系形同虛設,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4.監理機構監督不力
監理、監督工作的職能是否充分發揮他們的職責,關系到建筑工程質量的高低,監理單位是為提高建設施工單位的施工質量,保障施工過程的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而建立的,監管單位的概念要求監理人員工作要更加認真負責。除了工作認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尤其是在當前建筑工程監理單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果監理單位的監理人員素質水平有限,必然會影響建筑工程的整體監管水平,影響建筑施工質量,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建筑工程項目需要提高監理水平和質量。
四、如何創新施工技術
1.完善建筑施工現場的質量監管制度
建筑施工技術創新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的關鍵,不斷加強施工質量監管制度建設,嚴格工作程序,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完善科學民主決策和責任追究機制,細化項目法人、施工、監管等單位質量管理各環節的工作程序,全力保質量的工作格局。建立建筑施工質量監管例會和專家咨詢制,定期召開監管例會,與設計、施工等單位共同商討解決工程建設中發現的問題;發揮專家作用,為保證工程質量提供技術支持;確保工程現場質量管理人員責任到位,避免工程糾紛。
2.嚴格審核建筑施工設計方案
設計方案作為建筑施工的重要環節,施工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是建筑物質量的保障,因此在施工前要嚴格審核施工單位和設計方案是否滿足建設的要求,確保施工安全性和經濟性,確保工程質量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原材料的采購量、工程期限等問題都需要通過設計方案的具體內容獲得,因此首先,要求建筑方案設計人員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具有正確的工作態度,設計過程中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確保建筑施工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并且符合實際情況,其次要保證建筑設計方案沒有不正確的內容,面面俱到,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對于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要提前預警,做出解決方案;最后設計方案的審核人員要嚴格審核,及時發現設計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整改,避免因方案不完善所造成的建筑質量出現問題,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建筑施工方案程序進行。
3.協調建筑施工現場各方力量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施工施工方與設計方案有差別的問題,這些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單位與設計人員之間溝通不暢出現的。對于這樣的問題,兩者之間要積極溝通,明確要求和設計理念,以便及時調整。施工人員不能盲目的全盤按照施工方案進行,以免造成質量隱患和糾紛;另外在組織施工過程中,既要有一定水平的技師,還要有操作能力的基建工人,按照施工犯案要求合理分配工作,是施工人員熟悉掌握各種先進的施工技術工藝,提高施工單位的人員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從長遠來說,有利于施工單位的發展,提高其競爭力。
4.優化建筑施工技術
建筑施工技術創新是關系到工程質量的重要內容和必不可少的環節,隨著我國經濟的進步,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完善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比較系統的建筑施工技術管理體系,技術施工管理包含了建筑施工的各個環節,要降低或者消除施工過程中各要素的風險性,降低事故發生率,避免大的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建筑施工技術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技術管理體系,規范建筑施工中的具體行為,使建筑工程項目正規化;同時還要對建筑施工的各個環節進行詳細的了解,明確建筑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順利的進行技術管理工作,優化建筑施工技術。
5.提高施工人員素質
實行建筑施工技術創新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這直接關系到建筑質量的高低,因此要加大對建筑施工相關人員素質的培訓,針對不同崗位的人員要進行區別培訓,對于設備操作人員要加大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培訓,提高他們的熟練度和安全性;對于現場施工人員要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職業道德水平和應急水平;最后國家要增加專業設計人員,完善他們的知識構成,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結束語:
最后,由于建筑工程是關系到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關系到國泰民安的重要措施,是一個城市的市貌的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體現,因此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施工單位更要把好建筑的質量關和設計關,通過強化施工圖審查、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提高人員素質、發揮監督作用等措施,加強建筑工程的技術創新,保證我國建筑工程的質量達到國際標準,使我國建筑工程取得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宮元生.建筑工程技術創新方法研究.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06.
[2]但文莉.淺談工程技術創新方法.四川建筑,2007.
關鍵詞:電力工程;招投標階段;風險因素;風險管理
現階段,我國電力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作用至關重要,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對電力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電力工程施工的選擇不僅影響了電力行業的進步和完善,還有影響了電力生產的質量和水平?,F階段,在進行電力生產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合不合理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施工的質量和水平。隨著電力行業的深入發展,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的作用也逐漸的凸顯出來。下面筆者對其進行淺析,希望對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日后的進步和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
1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階段的風險分析
1.1施工方案風險
在進行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之前應該對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并且還要在制定施工方案的過程中,進行施工事實的核對,保證施工方案制定的科學合理。施工方案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施工的具體情況關系著施工的合理進行,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那么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就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施工。因此,在進行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之前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能夠有效的避免施工的盲目性以及一些不能控制的風險的出現,對整個施工工程進行有效的把握和掌控,盡量減少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危險,保證電力施工的順利進行,進而使其達到理想的效果,促進電力行業日后的發展和進步。
1.2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風險
隨著電力行業的深入發展,其發展內容和形式以及管理模式也發生了重大得變化,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就目前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是實現來看,在進行使用的過程工程報價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種方面:首先,在電力工程的施工招標的過程中,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在進行招標和同簽訂的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不同的不確定的因素,涵蓋在招中的清單之種,否則就會造成工程在進行結算的過程中難進行,并且還存在嚴重的風險,面臨施工方進行高價的賠償;其次,對于招標方而言,對招文的理解不準確,并且對于缺少經驗的招標方會出現自主報價不精確的現象,在進行報價的過程中,報價的高低,嚴重的后果會導致競標無法進行或者面臨結算的大幅度虧損的現象。部分的電力施工沒有形成自身的企業定額,這樣就導致了在進行報價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影響了報價的順利進行。
1.3招投標合同風險
在進行招標的過程中,招標合同是招標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招標合同即使進行招標的主要的依據,也是處理招標過程中發生矛盾后雙方進行調節的重要的依據。從不同的因素進行考慮,研究電力工程項目不同的施工技巧和施工的各項挑款,防止因為在施工的過程中因為合同規定不周或者沒有進行措施的采取而造成工程項目不必要的損失。
2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階段的風險管理措施
因此,在進行電力工程施工選擇的過程中,對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階段的風險管理是我國主要的措施,也是保證電力行業進步和完善的重要保證。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的來臨,電力行業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因此,為了滿足現階段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電力的需要,積極的解決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階段的風險是目前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2.1客觀分析工程招標文件,掌握各種各樣風險因素
在工程施工投標時投標企業不應該盲目進行投標,在投標前期應充分了解招標項目的有關情況,必要時應進行現場踏勘,掌握現場的第一手實際資料;還應對招標單位的實際狀況及合作方進行必要的了解,對自身資金投入計劃及管理狀況進行分析,從而確保工程項目投資渠道的合理性。
2.2合理轉移與分散風險
針對風險較大的海外電力工程項目,大多數投標企業轉移風險的主要方式就是向保險公司投保,將投標中存在的大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付出少量的保險費,卻可以規避或者減少風險,對投標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經濟學意義。
2.3風險損失控制
若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階段及施工階段發生風險,不論風險是大是小,都會給電力工程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電力工程企業在風險管理過程中應注意合理控制風險損失,對電力工程施工進行實時管理,若在管理中發現施工問題或者風險隱患,應根據風險類型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降低風險給電力工程企業帶來的損失。
3結語
綜上所述,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階段的風險管理是我國電力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但是現階段,電力施工招標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應該及時的對其進行進,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并且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促進我國電力行業的進步和完善。
作者:于世海 徐廣銘 單位: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哈爾濱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劉向兵.電力工程施工招投標階段的風險分析和管理[J].價值工程,2012,7(25):203.
現在我們國家飛快的發展,也帶來一些其他方面的發展,計算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計算機發展的非常之快,這樣就使CAD這種比較傳統的技術的設計的想法和方式改變了,使一些部分的相關技術人人員改變了手寫畫圖的方式,從而走向了電子化,從而縮短了設計周期,提高了設計質量,可以說CAD技術的應用是建筑工程領域的第一次革命。BIM技術是近幾年出現的一項數字化新技術,為建筑工程領域帶來了第二次變革,實現了從二維圖紙到三維模型的轉變。作為一項新興的科學技術,BIM正引領著建筑業信息技術走向更高層次,它的全面廣泛應用將對建筑工程領域產生無可估量的影響,為建筑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使整個工程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然而BIM技術在中國的應用還只是剛剛開始,但會逐步推廣和深入到建筑行業各個領域,從全球化的視角看,BIM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和技術,對其應用已成為建筑行業的主流。
1建筑信息模型的發展及應用
在介紹建筑信息模型的發展及應用之前,應該首先了解下什么上建筑信息模型,這樣我們才能更準確應用這個模型到實際生活中。所謂的建筑信息模型,就是在現在比較自由的工業化生產的方式下,在建筑施工時,其的物理性質、所具有的功能性質和與之一切相關的有關這個工程的施工終止日期的是否可以算出來或者可以運算出阿里的一種形式,它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通過一個共同的標準(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集成的建設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建筑信息模型是對工程項目實體與功能特性的數字化、參數化的表達,可以持續、及時地提供有關項目的各種實時數據,且完整可靠,是設計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應對各種建筑信息,實現協同工作的基礎。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主要采用AutoCAD等設計軟件進行二維圖形的設計,然而這種工作模式與傳統手工繪圖方法類似,只是利用了計算機作為繪圖工具,提高了繪圖效率和繪圖精度,并未從根本上將設計師從繁重的繪圖任務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為了推敲細節與最終設計效果,設計師們雖然可以在3dsMax等三維設計軟件中制作效果圖,然而此類三維模型并未集成建設工程所用的材料、材質及其他相關信息,其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到三維動畫或效果圖;此外,傳統設計軟件無法將平面、立面、剖面與三維模型統一關聯,某一圖紙作了變動,其它圖紙并不隨之改變,因此往往出現各種圖紙表達互相矛盾的現象。以上是目前CAD設計面臨的普遍問題,是進一步提高設計水平和設計效率所面臨的嚴重挑戰,因此通過計算機新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便成為各軟件廠家競相研究的對象。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它根據設計圖紙將整個建筑在電子三維環境中完整的表現出來,模型中蘊含了完整的實際信息,包括材料、材質、規格、型號、尺寸、構造及其他各種相關信息,從而把整個建筑模型化、數字化。在機電的工程中可以應用這個建筑信息模型。我們相關方面的技術人員在進行有關機電作業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BIM這項技術,BIM里的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碰撞檢查、施工模擬及工程量統計,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在現場工作,達到節約材料、控制成本、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期目標的目的。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借助于BIM技術,還可以對施工現場的施工管理預先進行模擬,對建筑材料的堆放位置、方法和建筑設備的位置、工作流程進行優化,提出最優施工方案,合理調配人員數量、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建設資源。對于重難點施工部位,還可以通過精確預演模擬現場施工過程,減少因施工順序,施工技術方案不合理造成的返工和浪費。通過BIM技術相關軟件建立三維數字信息模型,在施工深化階段對建筑、結構及機電專業管線進行綜合碰撞檢查,是BIM技術較為直觀、突出的功能之一。由于BIM軟件所搭建的數學模型是帶有材料材質、規格、型號及尺寸信息的數字模型,因此在信息量足夠的條件下,可以對現場施工所用建筑材料的數量進行準確計量和預算,同時,可以準確測量預制構件的尺寸,從而避免預制構件的尺寸錯誤。它可以將發生沖突的管線以高亮的形式顯示出來,從而使施工技術人員及時發現沖突,并在施工深化階段對管線布局進行合理優化,避免因后期返工帶來工程費用的增加及建設工期的延長。
2BIM技術在模擬施工中的應用
在四維環境中對施工進度和施工流程進行仿真,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分析項目活動,減少工期延誤和施工工序中的其它問題。利用AutodeskNavisworksSimulate進行四維仿真的具體步驟如下:將模型幾何圖形與時間、日期相關聯制定施工順序;從項目管理軟件導入時間、日期和其它任務數據,以此在明細表和項目模型之間創建動態鏈接;制定預計時間和實際時間,以及可視化的計劃進度與實際進度之間的偏差。AutodeskNavis-worksSimulate軟件,有很多優秀的工具供我們使用,這里面給我們準備了很詳細的關于4D的動畫的模擬演示和如何制作一個動畫的步驟,如果我們想對我們的想法進行實踐,這也是可以允許的,對施工流程進行模擬仿真,從而幫助加深項目理解,提高可預測性。為了驗證該軟件在模擬施工中的可行性,我們建立了仿真模型,并根據樣板間工程的實際施工進度,進行了仿真分析,期間通過改變某些工作間的銜接關系、縮短某些工序的持續時間,加快了施工進度,保證了計劃工期的順利實現。通過仿真分析,BIM技術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對施工進度和施工程序進行模擬,可以對施工難度大及重點施工部位進行精確預演,從而減少因施工順序、施工技術方案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返工和浪費。
3BIM技術在機電工程材料數量統計中的應用
BIM技術,除了能在上面所介紹的領域內發揮作用,還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研究,對于材料的統計就是其中之一。AutodeskRevitMEP里含有很多內容而且對于這些內容都有很細的描述,可以對很多方面所涉及的材料的數量、型號等進行統計計數。從長遠利益看,BIM技術得到的效益已經超越了設計和施工階段,并將惠及整個建筑物的運行、維護和設施管理。并可以對統計結果計算求和。BIM技術是建筑業信息技術應用發展的必然產物,對BIM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建筑工程更快、省、更精確,各工種相互配合更協調、更方便。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