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短期理財的長期收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內地銀行業全面對外后,時間已經飛馳接近2個月,為此記者對4月下旬銀行市場全面開放以來,已經陸續發行的眾多外幣理財產品比較盤點后發現。三類品種的外幣理財成為中外各家銀行競相比拼的拳頭品種,也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熱門品類
其一是預期收益率較高的品種,這類理財品種長期以來引人關注,最近,中資銀行的外幣理財預期收益創出了歷史新高,超過了外資銀行。其二,由于全球各大經濟體日前均不同程度地邁入了加息周期,強勢貨幣的外幣理財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首選,也成為中資銀行創新的最新熱點 其三,部分新興行業的理財品種,一直是外資金融機構創新的重點
中資銀行外幣理財預期收益最高達45%
截至目前,內地市場上美元的外幣理財產品最高預期收益已經達到了45%左右,而且還是保本型的產品,創出歷史新高,并且是中資銀行發行的,超過了目前外資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
對比的是,去年、前年市場上中資銀行的外幣理財產品最高預期收益僅僅為24% 今年的預期收益率較去年、前年上漲了21個點,增幅達到87.5% 而且,今年預期收益高出往年的外幣產品已經達到了4個,并非一枝獨秀,顯示了各家銀行產品創新的速度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
同時,令人欣喜的是,外幣理財不僅預期收益創新高,而且投資期限也在挑戰歷史紀錄 目前,最短的委托投資時間已經可以縮短到1個月至2個月,其中2個月的理財產品更是比比皆是,預期收益率也已經基本達到5%以上
對比的是今年市場上,人民幣短期理財的時間最短為3個月,預期收益率為2.5%左右以今年1-5月人民幣的升值速度看,月均升幅最大的為5月,升值幅度僅為0.703%,尚且不足1%扣除升值因素后,可見今年上半年外幣短期理財的預期收益率,明顯比人民幣要高1.5個百分點左右。
強勢幣種理財長期稀缺中資銀行最新“嘗鮮”
雖然市場上的外幣理財產品很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非美元幣種的理財產品其實還是不多,最近1個月內,這類珍稀品種才開始“初綻”,而且是中資銀行最新“嘗鮮”。
對此,一位外匯投資者分析說,“因為小幣種的貨幣波動性太強,比較難以把握,風險相對于美元等硬通貨更大,所以這類幣種的理財產品比較少見但是實際上,去年以來漲幅最好的不是目前市場上熱門的歐元,而是澳元 雖然匯改以來人民幣相對千美元已經累計升值6%以上,但是對比而言,2001年至2006年,澳元對美元,港幣、日元等主要貨幣年平均漲幅均略高于11%”。
顯然,如果投資者外幣理財時恰好選擇了這類強勢幣種,不僅可以獲得投資買賣的差價收益,而且還可以獲得更多升值的匯率收益
但是記者查找發現,目前市場上這類產品的比例十分少,其中一個特點是今年3,4月左右,僅有1-2家中資銀行發行這類產品,預計收益率僅僅在5.3%左右、而5、6月份開始,澳幣品種的外幣理財有些出現了2-3個,有3家左右的中資銀行開始發行這類產品,其中一家中資銀行的澳幣理財預期收益最高可以達到30%左右。
外資銀行理財追求創新瞄準全球氣候變暖商機
繼今年年初能源、貴金屬等不可再生資源等成為外資金融機構率先投資的熱點,且獲得不菲的收益之后,全球氣候變暖蘊藏的商業機遇,率先成為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最新關注的熱點 目前,這一最新的主題,已經成為具有前瞻性的外資銀行外幣理財的最新創新
據分析,如果全球氣候變暖,那么氣溫升高導致熱帶病擴散,這將推動制藥業的公司收益更高,同時保健服務業收入會更高同時,據世界能源理事會估計,到2050年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將是現在的三倍 由于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以電力生產需要更多的科技因素,高科技的電力行業以及綠色能源產業將值得看好
選擇澳元掛鉤理財品
銀行理財產品是近一兩年市民投資的熱門選擇,在通脹高企的時候,有些保本理財產品年化收益曾達到7.8%。然而,隨著CPI持續回落,貨幣通貨量加強,資金面放松,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下降。對銀行理財產品而言,收益率出現普遍下降。尤其是進入7月份后,新發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更是連續4周下跌,其中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新產品幾乎絕跡。
記者調查發現,從今年6月份以來,澳元一路上漲。多家銀行紛紛推出了澳元掛鉤理財產品,其最高年化收益率達6%以上。7月份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收益最高的是農行的一款澳元理財產品。所以,普通投資者近期不妨考慮澳元掛鉤理財產品。
澳元理財收益居首位
一直以來,因為利率高、匯率又不斷上漲,澳元一直是深受投資者歡迎的外匯理財品種,澳元理財產品預期收益在外幣理財中一直居于首位。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7月到期銀行理財產品共計2212款,到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00%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共計68款。其中55款為人民幣理財產品,24款為澳元理財產品。
在到期收益率較高的澳元款產品中,農業銀行發行的“‘金鑰匙本利豐’2011年第19期澳元理財產品”,產品期限為179天,到期實現了7.70%的高收益,位列到期收益率排名第一;交通銀行發行的“‘得利寶新綠’私人銀行專享澳元理財產品”到期實現了7.30%的較高收益,位列第二。
投資澳元適合中短期
時下不少外匯產品期限較長,一旦客戶在投資期內急需用錢,就比較被動。投資者在選擇具體的外匯交易理財產品時,最好選擇那些中短期的產品。這樣既有靈活性,又有比較好的收益性,自己想要用錢的時候,出款也會比較方便。
專家提醒普通投資者,投資相關產品,尤其要注意匯率波動的損失可能。從長線看,隨著美國經濟溫和復蘇,美元將繼續走強,因此投資澳元等非美貨幣產品的期限不宜超過半年。
此外,銀行理財人士提醒,市民不要因為澳元理財產品收益很高,而將手上的人民幣兌換成澳元去理財。因為這樣操作,不僅會多出一筆匯率兌換的成本,還會面臨人民幣和澳元之間的匯率風險,如果在理財期間,人民幣對澳元大幅升值,可能會抵消一部分澳元理財的收益。
鏈接:有關外匯理財的幾個概念
1.外匯理財產品的種類
按連接標的分類,可分為利率/匯率掛鉤、外匯掛鉤、指數掛鉤、股票籃子掛鉤、債券基金掛鉤等;按投資期限分類,可分為短、中、長期的外匯理財產品;按投資的本金風險分類,可分為本金100%保障、部分本金保障及不保本的外匯理財產品;按投資的收益風險分類,可分為保證收益和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等。
2.掛鉤
“掛鉤”指外匯理財產品的表現,將直接或間接地與某類資產/金融工具/金融市場的表現相連接。
今年新增委托理財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如何進行風險控制受到高度重視。據統計,在進行委托理財的上市公司中,有半數上市公司稱,委托理財的投資方向將是國債,包括購買國債、國債回購等。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員認為,相對于股市二級市場來說,國債投資的風險明顯較低。同時,今年的國債市場趨于火爆,有望帶來較為可觀的收益。如一家上海公司在3月底決定,將2億元的資金進行國債投資,公司稱“要獲取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另外,對委托資金的風險管理更加細化,例如滬昌特鋼明確要視首筆資金委托的具體情況,再來決定是否要延續或加大委托理財的資金投入。
另一個特點是,委托理財的受托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過去,大多數的委托理財是通過券商和各類投資公司進行的,現在進行這一委托理財的受托主體在不斷拓寬,例如日前滬昌特鋼選擇信托公司進行委托理財,而據了解,基金公司也在積極研究如何幫助企業進行資產管理等委托理財事宜。
同時,保底收益的做法依然普遍存在。如外高橋決定委托上海富寶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5000萬元投資國債,受托方承諾上述資金的年收益率為9.5%,如實際收益率不足將予以補足。即使沒有保底收益,不少公司對委托理財的收益率仍然有較高期望,最低的也達到了8%。如首創股份擬將1.5億元委托北京巨鵬投資公司進行資產管理,雙方約定,委托資產的年收益率小于或等于8%時,不計提業績報酬;年收益率大于8%時才開始計提報酬。這種完成預定收益率才收取報酬的做法目前已被多家上市公司所采用。
引人關注的是,除新增委托理財外,不少上市公司在以前的委托理財無法按期收回,從而不得不延期。西部的一家上市公司在1月初稱,一筆4000萬元的委托理財只收回400多萬元,余額延期6個月。同時,該公司還有一筆3000萬元的委托理財更是將延期1年。初步統計,上市公司目前延期的委托理財約占到了去年委托理財總額的三成左右。
既然委托理財在上市公司中如此廣泛,如火如荼,形式多樣,那么委托理財及其投資收益如何核算呢?這似乎并不成為問題,但仍有探究的必要。
一、委托理財行為是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
企業將自有閑置資金進行適當的委托理財,一般而言,期限不會超過一年。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短期投資,是指能夠隨時變現并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1年(含1年)的投資,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長期投資,是指除短期投資以外的投資,包括持有時間準備超過1年(不含1年)的各種股權性質的投資、不能變現或不準備隨時變現的債券、長期債權投資和其他長期投資。因此,委托理財屬于短期投資。
當委托理財到期,對于不得不延期的委托理財,或是自愿延期的委托理財,即使前后期累計投資時間已超過一年,延期部分亦均可視為一次新的理財行為,即為短期投資。
二、委托理財投資的運作形式
在實際操作中,委托理財一般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委托方在受托方開設資金專戶,委、受雙方就資金流向及其余額定期(如按月)或隨時溝通,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資金余額清單。
2、委托方在受托方開設資金專戶,委托方對受托方進行全權委托,受托資金封閉運行,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資金余額清單。
3、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開設資金專戶,而是將資金交付受托方后進行專項委托,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資金余額清單。
4、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開設資金專戶,委托方對受托方進行全權委托,受托資金與受托方自有或其他資金混合使用,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資金余額清單。
三、委托理財投資的核算
(一)委托理財投資核算的一般原則:
委托理財投資,屬短期投資,一般應當按照以下原則核算:
1、短期投資在取得時應當按照投資成本計量。短期投資取得時的投資成本按以下方法確定:
委托理財均為現金方式。以現金購入的短期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核算,不構成短期投資成本。
已存入證券公司但尚未進行短期投資的現金,先作為其他貨幣資金處理,待實際投資時,按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實際支付的價款減去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作為短期投資的成本。
企業向證券公司劃出資金時,應按實際劃出的金額,借記“其他貨幣資金”,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購入的各種股票、債券、基金等作為短期投資的,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借記短期投資(××股票、債券、基金),貸記“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等科目。如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單獨核算,企業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減去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后的金額,借記“短期投資”(××股票、債券、基金),按應領取的現金股利、利息等,借記“應收股利”、“應收利息”科目,按實際支付的價款,貸記“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等科目。
2、短期投資的現金股利或利息,應于實際收到時,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但已記入“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科目的現金股利或利息除外。
企業取得的作為短期投資的股票、債券、基金等,應于收到被投資單位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短期投資”(××股票、債券、基金)。
企業持有股票期間所獲得的股票股利,不作賬務處理,但應在備查賬簿中登記所增加的股份。
3、企業應當在期末時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對市價低于成本的差額,應當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企業應在期末時按短期投資的市價低于成本的差額,借記“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貸記“投資收益”。
4、處置短期投資時,應將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作為當期投資損益。
企業出售股票、債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債券本息,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已計提的跌價準備,借記“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科目,按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資的成本,貸記“短期投資” (××股票、債券、基金),按未領取的現金股利、利息,貸記“應收股利”、“應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企業出售股票、債券等短期投資時,其結轉的短期投資成本,可以按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計算確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業計算某項短期投資時,應按該項投資的總平均成本確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業計算出售短期投資成本的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如需變更,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5、“短期投資”應按短期投資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6、“短期投資”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持有的各種股票、債券、基金等短期投資的成本。
(二)委托理財投資特殊情況的核算:
1、企業在委托理財時,如上述“運作形式”所述,并不一定能夠獲取交易清單,亦不一定知曉在受托方購入股票等證券時實際支付的價款中是否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向證券公司劃出資金時,應按實際劃出的金額,直接借記“短期投資 ”,貸記“銀行存款”科目。而不再通過“其他貨幣資金”、“應收股利”、“應收利息”科目等核算。
在這種情況下,委托理財運行過程中,對于實際發生的現金股利或利息,因收于受托方券商或投資公司,并且無及時的交易紀錄,亦不予核算和反映。
2、企業在資金委托運作期內出售股票、債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債券本息,如無法獲取交易清單,企業不予核算和反映。運作期內某一清算期滿后統一清算,如跨年度時年底結算一次。但如果能夠獲取交易清單,應該及時確認損益。有些企業在運作期內已經處置所購證券并能計算處置所得,但并未確認和核算投資收益,而是一律全額直接沖減“短期投資”。理由是尚在運作期內,運作期未滿。這是對相關制度的誤解。企業只有短期投資的現金股利或利息,于實際收到時,才可能予以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3、對于企業與券商簽訂保底收益協議的,企業一般的做法是將清算時所得款項超過短期投資成本的差額部分,全部計入投資收益。這種做法值得探討。這里暫且不論保底的做法是否合乎法律法規的要求并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保底收益率超過實際收益率,超額收益其實來源于受托方的捐贈。如果能夠從交易清單中分別確認實際收益和超額收益,該超額收益存在著計入投資收益還是資本公積兩種選擇。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計入資本公積。但是,這種收入又確實是委托理財行為本身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流入,而不是憑空產生。計入資本公積,似乎是難以接受的。筆者認為,兩種選擇都是可行的。
同樣,如果雙方規定在超過某一預定的投資收益率時,企業將一定比例的超額收益支付給受托方。那么, 超額收益分成的部分,其實來源于委托方企業的捐贈。如果能夠從交易清單中計算確認該部分超額收益分成,該超額收益分成,也存在著計入投資收益(減項)或營業外支出兩種選擇,也都是可行的。
4、企業無法按月或隨時獲取交易明細清單的,“短期投資”應按受托單位而不是按投資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四、委托理財投資舉例說明
在剛開始做社區財富管理的時候,我們總是很羨慕海外的同行一那里的客戶對于理財規劃的意識很高,對于專業機構的信任度也高,客戶多數具備對于金融整體知識的基本概念,且充分了解社會分工的存在與優勢。相對于現在的國內市場,這是一個著實讓人向往的市場狀況。
我們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為客戶做理財規劃的同時,進行相關產品配置,其中涵蓋了固定收益類、基金類、保險產品等,客戶當時也對此理財規劃很滿意。然而在過了一年之后,我們發現客戶的滿意度反而在下降。為什么我們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客戶獲得了滿足其風險收益預期的產品組合,所配置的產品在同類產品中都處于較好的水平,滿意度反而下降了?
經過與客戶的反復溝通,我們終于發現,當客戶不能夠把配置的各種產品,看成一個整體組合來進行評估,而是僅僅盯著單個產品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客戶的最終感受是這樣的:固定收益的產品還行,但也不是最高;保險產品沒啥感覺;基金類的產品虧錢了,就和我在銀行買的基金虧錢了一樣。
從這個的思路出發,不難預見,如果我們希望客戶對他的理財規劃滿意,必須要做到的是,固定收益產品是行業內收益最高的;權益類產品是不能虧錢的,上漲時最好還要戰勝指數。當然,這些要求會是所有財富管理機構努力的方向。可是,如果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前提,那對于一個財富管理計劃來說哪怕不是致命的,至少也是相當不合理的。因為這會使得自己的理財期望變得越來越短視,從而無法順利達到其長期目標。更重要的是,客戶很難從這樣的服務中獲得本應屬于他們的幸福感。
客戶另一方面的不滿,則來自于被日漸寵壞的收益率預期。此前,信托產品“保兌付”使得客戶對于信托,甚至是一些所謂的固定收益私募產品變得越來越缺乏風險意識。有人覺得根本不用挑選產品,只要收益率高就行。于是市場上各種機構,都在銷售預期收益奇高的所謂“固定收益產品”(年化收益率12%以上),因為這種產品短期看不到風險,收益遙遙領先市場“同類”的產品,因而帶給客戶的幸福感非常明顯。然而,與風控扎實的固定收益信托產品相比,這樣的收益率的上升,帶來的必然是風險的顯著上升,而這樣的上升是整體投資資金的風險上升而非局部。
事實上,高收益必然伴隨更高的風險。以我們的經驗來看,所謂固定收益產品的風險上升,其實比浮動收益產品的風險上升對客戶的傷害更大。因為客戶本不愿承擔高風險的。另一方面,固定收益產品的風險爆發會有一個臨界點:沒有問題時平穩收益,一旦出現問題,通常就是大問題,甚至有時本金都無法追回。可是我們正是因為不想冒太高的風險,才投的固定收益產品,不是嗎?
悖論其實是可以解決的一本金有保證,提高當年度收益的風險,同時提升長期收益率。我們將85%的資金投入低風險的固定收益信托一通常限于基建類政府項目,及資產負債率低的大型房地產企業(全國100強),且只接受抵押充足,擔保有力的集合信托一作為配置。15%的資金投資指數基金及歷史業績良好,風格鮮明的基金產品,并嚴格設定每年20%的止損線。
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一個一站式的理財產品。針對的目標客戶群體為:每年預期收益達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水平,而長期收益率能夠完成其理財規劃長期目標,且本金不冒額外風險的客戶。這樣的設計,大幅改善了客戶為了提高預期收益,而不得不承受本金損失風險提高的問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建議
一、理財產品的資產配置與定價機制
截至2012年末,全國銀行存續理財產品3.1萬只,資金余額6.7萬億元,同比增長64.4%,比同期各項存款增速高50.3個百分點。2012年全年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35828款,較2011年增長48.41%,新發行規模突破30萬億元大關,較2011年增長78.69%。2013年一季度,理財產品發行近9000款,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目前,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擬投資標的收益率扣除銷售管理費率、產品托管費率以及投資管理費率的差額,即預期收益率=資產投資收益率-理財銷售管理費-托管費率-其他相關費用。據商業銀行反映,保本型、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在定價機制上沒有根本的區別,而與配置資產的關系更為密切。在資產配置上,一般分為資產池配置和單一資產配置,單一資產配置包括債券型資產配置和掛鉤資產配置。因而,其定價模式大致有三種:
(一)資產池配置型理財產品定價機制。在理財產品發展初期,部分銀行從自營業務中分撥出部分優質資產,作為發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部分銀行滾動發售多期理財產品,以短期理財購置長期資產,逐步滾動形成了資產池。由于經過長期積累,且品種多樣,池中資產的質量相對優良,以此為支持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具有較高保障,因而其定價機制較為靈活。通常情況下,這類理財產品的定價以體現本行的同業競爭能力為目標,綜合考慮區域市場情況、流動性狀況、資產可得性因素、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等因素后,確定具有較高競爭力的預期收益率。
(二)債券資產配置型理財產品定價機制。單一資產配置型理財產品投資方式主要包括債券型理財產品和結構性理財產品,其定價機制也有所差別。債券型理財產品投資方向主要為交易所(或銀行間市場)交易的國債、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各類金融債、中央銀行票據、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各類債務融資工具(如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可轉債(含可轉換債券、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銀行存款(含通知存款、協議存款)、大額可轉讓存單、短期債券逆回購等,具有較明確的收益區間。這類理財產品定價關注的主要因素為:一是擬配置資產近期收益水平。銀行在分析資金形勢、利率走勢的基礎上,強化對整體投資品種和投資策略方式的管理,掌握較為準確的資產端收益區間。二是基準期限理財產品收益水平。根據存量理財產品的期限分布特征和久期,確定理財產品的基準期限。比如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占比較大,且久期也在3個月左右,則其收益率可確定為基準期限預期收益水平。三是根據基準期限理財收益水平,參考其他銀行情況,確定不同期限產品的預期收益率。
(三)結構性理財產品定價機制。結構性理財產品主要包括利率掛鉤理財、匯率掛鉤理財,股票掛鉤理財、大宗商品掛鉤理財等,掛鉤資產多種多樣,其特征是配置資產價格波動大,沒有明確的最終收益率,銀行通過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平衡風險與收益。為說明其定價機制,僅以最簡單的內含歐式看漲期權的保本理財產品為例,其他類型理財產品無外乎在掛鉤金融資產的基礎上,進行多重期權保值或套期,核心定價機制基本相同。在操作上,這種理財產品被分解為零息債券與歐式期權兩部分。其定價機制為:當理財計劃終止時,如果掛鉤資產的期末價格高于約定價格,則產生正理財收益率;如果期末價格小于約定價格,則理財收益率為零。約定價格在掛鉤資產期初價格的基礎上,包含了期權費、手續費及銀行合理收益。
二、銀行理財業務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理財業務順應了居民獲取較高回報率的投資需求。居民作為需求方,獲取最大的投資收益率是參與投資活動的動因。當國民財富積聚到一定程度后,居民財產性收入將呈現出較快增長、家庭收入來源多元化的基本特征。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還沒有完全實現,存款利率仍然實行管制,不能根據物價變化而靈活調整,在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產生了實際利率為負的現象。除了實際利率為負的原因,可供選擇的風險低、收益性高的投資渠道較少也是存款轉向理財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理財業務開辟了社會正規信貸渠道外的融資通道。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企業資金需求仍較為旺盛。市場的融資主體,主要來源于宏觀調控方向轉變背景下重點調控行業,即房地產與地方投融資平臺以及長年被融資難題困擾的中小微企業。2010年后,地產調控和融資平臺清理使二者均出現資金鏈緊張,被迫尋求外部融資。而眾所周知,中小企業如今在經濟活動中所占比重超過了國企。但相關數據顯示,它們僅能獲得官方融資的30%-40%,因此,不得不在正規渠道貸款之付出更高代價來獲得資金。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通過與信托、券商等機構合作,再把募集來的資金以更高的收益投向資金需求方。
(三)理財業務形成了銀行規避監管和調控的內生動力。從近年來理財產品表外化、短期化的趨勢看,發售理財產品已成為規避監管的一種重要手段。理財業務將銀行表內資產業務轉移至表外,不僅可以改變銀行的風險資產構成,進而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滿足監管要求,而且信貸類理財業務將資金先轉移至表外再放貸,也規避了信貸規模調控政策達到增加信貸投放的目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信貸規模規避主要是通過信貸類理財產品來完成。
三、理財產品形成的風險和影響
(一)理財業務資產期限錯配帶來流動性風險。2008年金融危機后,M2的持續快速增長造成了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對資金流動性寬松的預期。大量的銀行、信托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紛紛采取如發行理財產品借短期投資長期和杠桿投資的策略,投資房地產、地方債、民間借貸等,來賺取超額利潤,金融創新和表外業務的發展也為銀行參與這一類高風險投資創造了便利,銀行的理財產品如雨后春筍一般遍布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成為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
理財產品的短期負債與長期投資的期限錯配,使得商業銀行需要不時的在貨幣市場籌措資金來償還投資者,甚至可能出現發行新理財產品來滿足到期理財產品資金需求的現象,只要安排好到期資金計劃,通過循環的交易,就可以賺取高額利潤。在經濟繁榮情況下,期限錯配的負面影響會被掩飾起來;而經濟處于下行趨勢時,錯配就會放大銀行經營風險,一些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要維系理財產品資金鏈循環,就不得不格外倚重銀行間市場資金拆借,以調劑頭寸不足。缺乏長期穩定的負債來源,銀行必須尋找更多且更穩定的短期資金來支撐中長期貸款,這不僅存在困難,也使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加大。由于理財產品屬于表外業務,并不納入表內業務核算,表面上看銀行的資金充裕,經營穩健,一旦出現流行性問題,理財產品的違約或虧損就會直接侵蝕銀行的利潤,造成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困難。2013年6月中下旬,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飆升導致市場流動性趨緊的風波主就是前期杠桿率較高的金融機構所引發。
(二)理財業務引發資金空轉,導致實體經濟空心化。今年以來,貸款投放量和社會融資規模都出現顯著增長,5月份我國M2存量達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5.8%,人民幣存款余額逼近百萬億元大關,前5個月社會融資規模達到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12萬億元,但是經濟反而不溫不火,體現出實體經濟明顯缺血的狀況。這表明相當數量的資金在金融機構間打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
資金“空轉”的表現之一,是銀行理財規模迅速增長。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產生了大量的表外業務,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行理財等,既躲避了存貸比等指標的觸線,又能實現規模的擴張。因為實體經濟不振,企業再投資需求下降,融得的資金進入到貨幣市場或者股市等金融市場,甚至還有部分進入了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項目,沒有進入到實體經濟。原本是從金融業到制造業的信貸業務,在通過一系列加杠桿的金融運作后,變味為從金融業到金融業的資金業務;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變成了“錢生錢”的虛擬游戲,這樣的結果造成了資金價格越來越高,制造業領域融資越來越困難,制約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進行。
(三)理財業務給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
1. 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理財產品一般有3天募集期,這期間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從居民的儲蓄存款或者企業的定期存款轉化為活期存款,理財產品成立時活期存款則轉化為委托投資基金,導致銀行存款減少,理財產品到期時這部分資金又轉化為活期存款。從貨幣流動性層次來看,理財產品的大量發行減少了銀行的儲蓄存款或定期存款,也使銀行的活期存款規模出現大幅波動。顯然,理財產品的發行減少了M2,同時加大了對M1的監測難度,這些都給傳統的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和流動性研判帶來一些影響。
2. 降低貨幣政策工具實施的有效性。商業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吸收的資金多由存款轉化而來。一方面,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大規模發行減少了傳統的銀行存款的規模,縮小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的繳存范圍,削弱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資金的凍結效果,降低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極端情況下,如果銀行存款全部轉化為理財資金,存款準備金制度就失去了意義。
3. 掩蓋銀行信貸真實投向,規避央行對信貸規模的窗口指導。在從緊的貨幣政策下,盡管銀行信貸規模受到央行的控制,但部分企業還是可以通過銀行信托理財產品渠道獲得資金。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對貨幣政策調控目標造成了沖擊:信托公司所發放的信托貸款不屬于傳統意義上一般貸款的范疇,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中央政府提出新增貸款的調控目標,以至于我們通常統計和觀察到的信貸數量小于實際進入宏觀經濟的資金,使得貨幣政策調控的力度大打折扣。此外,信托貸款的隱蔽性也“打亂”了宏觀調控中的信貸投放節奏,直接影響調控的實際效果。另一方面,對貨幣信貸真實投向造成了影響。除了總量目標外,商業銀行轉讓過剩或受限行業的信貸資產,還可能掩蓋銀行信貸投向的真實結構,不利于引導信貸結構的優化。
4. 對貨幣政策的價格工具利率產生影響。通脹時期,存款理財化加劇了儲蓄搬家現象,理財產品期限的多樣化以及收益率的形成,對利率市場化都有比較積極的影響。一方面,目前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幾近貸款利率,遠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比存款在期限和收益率檔次上更具靈活性,對存款具有較強的替代性,突破了存款利率管制的上限,同時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以為存款利率定價提供參考,這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利率市場化;另一方面,各家銀行理財產品利率相互攀比,使貨幣供給層次結構和流通速度均發生變化,有利于銀行業的戰略轉型。
四、相關建議
(一)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金融改革。當前金融體系的結構性矛盾,既有金融機構過度追求短期利潤的因素,更是體制機制問題的積累,因此,要更有效盤活存量,就需要從深化金融改革與創新入手。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切實實現利率市場化定價,使利率真正反映資金的成本,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政策調控效果,讓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扭轉金融資源供給與需求的錯配矛盾。
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商業銀行轉型,加快直接融資的發展,培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金融市場和產品,以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分流影子銀行的融資需求。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銀行理財業務要健康發展,必須擺脫存貸業務工具的陰影,回歸“代客理財”的本質,幫助客戶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適時為客戶提供風險預警服務,以豐富銀行理財服務的內涵,提升服務品質。
(二)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首先,做好對資產負債流動性的預測和分析,通過對流動性供給和需求的變化情況預測和分析,完成對潛在流動性的衡量。其次,建立流動性風險的預警系統,包括預測風險警情、確定風險警況、探尋風險警源。再次,建立定期的流動性分析制度,包括流動性需求分析、流動性來源分析和流動性儲備設計,同時還應當建立流動性風險處置預案,提高防范流動性風險的能力。
(三)改善理財產品的資產負債結構。通過設置資產準入標準、各類資產限額、資產負債錯配缺口限額、資產負債久期缺口限額、確保流動性資產的配置比率,將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銀行理財資產池要做到“一對一”,并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制度,業務的規范化運營有助于降低整個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促進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
(四)構建理財產品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嚴格規范理財產品宣傳行為,加大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設,積極主動的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于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要增加產品透明度,把產品的收益和風險都要明示給消費者。
參考文獻:
[1]陸暢:影子銀行對銀行經營的影響及風險分析 時代金融 2012.01
[2]王增武:影子銀行體系對我國貨幣供應量的影響——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為例 中國金融 2010.23
種種跡象表明,盡管監管機構叫停超短期理財已有月余,但部分銀行依然我行我素,短期理財產品發行禁而不止。
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以來,雖然期限在一個月內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已經出現大幅下降,但是仍舊有多家銀行“頂風作案”,半個月內發行了數款超短期理財產品。
某股份制銀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金融理財》記者采訪時坦陳,雖然監管機構叫停超短期理財產品,但是月底攬儲和客戶短期理財需求確實存在,為此銀行一方面將發行期限提高至30天加上一兩天;另一方面,通過增發開放式或者滾動式理財產品,來填補超短期理財叫停所帶來的空白。
超短期產品下滑
上述負責人透露,各商業銀行已經接到監管機構要求停止發行一個月以內超短期理財產品的通知。而媒體報道也稱,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亦在四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明確指出,原則上不允許發行1個月及一個月以下期限的理財產品。
《金融理財》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多數銀行對禁令執行“中規中矩”,僅僅個別銀行的超短期理財產品“流入”理財市場。截至2011年12月15日,多家銀行共發行876款理財產品,其中一個月以內的產品約為68款,市場占比為7.82%。而從周度數據觀察,確實一個月內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在大幅下降。進入12月,超短期理財產品占比已經從接近20%,一路下滑。
“從市場看,國有大型銀行的超短期產品基本上從市場絕跡,僅僅是個別中小銀行執行得差強人意。”某國有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有關人士表示,“由于商業銀行可以控制產品的到期日,所以,確實存在銀行利用超短期產品高息攬儲、沖時點的現象。”
這在去年二季度末表現得尤為突出。6月末,銀行流動性較為緊張時,有的銀行一度將短期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提高至10%,通過調節價格來吸引客戶;在理財產品中加入“他行資金占比條款”,“在銀行之間搞惡性競爭,互挖墻腳,從他行拉存款、拉資金的現象確實不利于理財市場的長遠發展。”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告訴《金融理財》記者,正是基于此,銀監會開始了持續半年的整頓規范理財市場工作。
急剎車重新洗牌
叫停超短期理財在防止銀行變相高息攬儲發揮效力的同時,也遏制了一部分客戶對短期理財產品的投資需求。
“短期理財適用的人群主要是一些銀行的大客戶,他們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資金轉進轉出十分頻繁。往往資金在賬上不會超過一個星期。”廣發銀行北京分行個金部總經理田柳毅如是說。
他表示,與以前資金放在賬上拿活期存款利息不同,超短期理財一經推出,確實滿足了大資金的保值增值需求。“0.5%的活期存款利率和10%的短期理財年化利率當然不能同日而語。”田柳毅說,按照5000萬元計算,同樣是7天周期,兩項資金收益相差9萬余元。
現在監管機構叫停短期理財,確實給一些大客戶帶來了不便。而更為讓銀行頭痛的是,叫停令一出,一些中小銀行渾水摸魚,打算將短期理財市場重新洗牌,分化拉攏一些大銀行的客戶資源。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個金部負責人證實,現在大客戶對銀行貢獻度非常之高。全行千分之二的客戶持有全行50%的金融資產。尤其是一些資金上千萬元的大客戶,一定是各家銀行全力爭取和服務的對象。“現在一些銀行仍舊在“頂風”發行周末理財類的超短期產品,這樣導致大資金客戶從銀行流出,這對我們的損失較大。”
開放式產品接力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巨大的短期理財產品需求,任何一家銀行都不能坐視不管。
有數據顯示,“禁短令”確實讓理財產品迅速向1至3個月以內的產品集中,成為市場中最為龐大的一類期限理財產品。
“我們不能無視短期理財產品的禁令,所以,近段時間行里推出的都是類短期產品,比如將產品期限設計成為31天,或者35天。但是對于產品期限在幾天這樣的超短期理財產品,自然更不能輕易放棄陣地。”某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表示,現在銀行紛紛通過發展滾動性和開放性理財產品來彌補短期理財產品的空缺。
調查顯示,近期多家銀行調高了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增強對短期限投資資金的吸引力。比如,繼建行去年11月底全面上調3款開放式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后,工行去年12月亦宣布上調多款滾動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
實際上,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與超短期理財產品類似,雖然存續期較長,但投資周期通常較短,以1周、2周、1個月居多,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短期理財產品滿足短期投資資金的需求。從銀行方面來說,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的吸金功力同樣不容小覷。
不過,銀行人士指出,雖然滾動性理財產品和開放式理財產品能夠繼續留住客戶,滿足他們對資金流動性的要求,但是由于無法控制產品的具體贖回日期,銀行借此拉存款、沖時點的愿望將落空。
所謂SLO,是指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作為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必要補充,參與銀行間市場交易的12家主要機構,可以在流動性短缺或者盈余時,主動與中央銀行進行回購或者逆回購的操作,操作期限一般不超過7天。
此前,2013年債市2號風暴愈演愈烈。“十一”以后,銀行間的資金面就持續緊張,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出現了大幅度攀升的現象。12月18日,部分銀行間交易產品拆借利率甚至超過了6月份“錢荒”時的水平,創下新高。12月19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系統延遲半小時至17時收市。
12月20日,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依然緊張,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報收8.2144%。當天晚上,央行再次通過其官微表示,針對今年末貨幣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央行已連續三天通過SLO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流動性,目前銀行體系超額備付已逾1.5萬億元,為歷史同期相對較高水平。同時,提示主要商業銀行合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銀河證券分析師劉丹在12月23日研究報告指出,SLO對象一般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具有系統重要性、資產狀況良好、政策傳導能力強的部分金融機構,這種定向投放只能緩解局部緊張。采取SLO工具也反映出央行還是希望維持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而不采取其他貨幣工具。她同時認為,短期資金成本驟然猛增,對債券市場非常不利。
12月24日,央行終于重啟逆回購操作,在公開市場進行了29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緩解短期利率高企的局面。
債券市場波浪洶涌,各類市場主體頻頻經受利率波動的考驗。隨著年關臨近,銀行攬儲、基金圈地、互聯網金融井噴,成為資金緊張局面下的一道道景觀,而房地產信托與地方融資平臺對資金的大量占用則是資金緊張的根本癥結所在。利率市場化在讓廣大投資者有望更多分享改革與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在對各類金融機構的經營能力與風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銀行攬儲
自2013年11月下旬起,各大商業銀行的攬儲大戰就已打響,且在不斷升級,密集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以及節節上升的預期收益率,成為銀行搶錢的主要手段之一。
12月17日至19日,溫州銀行發行“金鹿理財-溫富”1312期高凈值客戶專屬銀行理財計劃,理財期限150天,募集上限1.5億元,認購起點金額15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7%。
相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要略低一些,但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以上的比比皆是。12月20日至24日,建行發行“乾元—共享型”2013年第342期理財產品,產品期限61天,募集上限50億元,認購起點金額1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6.05%。
在固定期限類銀行理財產品量價齊升并屢創新高的同時,無固定期限的按日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大幅上漲。12月18日,招商銀行大幅上調其多款開放式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其中,賽寶金理財計劃收益率上調至5.23%,較17日上漲1.66個百分點;“金葵花”人民幣日日金理財計劃上調至4.5%,上漲了2.3個百分點。同時,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活期寶、廣發銀行的“盆滿缽盈·日日贏”人民幣理財計劃的收益率也有大幅上調。
金牛理財網研究員薛勇臻表示,近期由于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漲勢較快,其與中長期產品的利差已經大幅縮小,部分期限還出現倒掛。例如,國有大行1個月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已高于2個月理財產品。“期限倒掛的出現,表明年末銀行對短期資金十分渴求,希望通過發售高收益產品來渡過難關。”薛勇臻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初,國內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已達10萬億元,2013年全年,各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預計將超過4萬款。面對異常火爆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有市場人士對于其中隱藏的較大風險表示擔心。這主要是因為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仍不夠透明,存在著大量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現象。
2013年3月25日,銀監會“8號文”,規范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對理財產品中的非標資產劃出總量上限,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應不超過理財總額的35%和銀行總資產的4%,并要求商業銀行實現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產的對應,以化解金融風險。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債市持續走熊的背景下,巨額銀行理財產品資金難以通過投資標準化資產獲得高收益率,只能在經過一番騰挪與化裝之后,繼續把非標資產作為其主要投資對象,其中,房地產信托和地方融資類平臺信托占較高比重。專業人士指出,只要理財產品按照預期收益率而非產品凈值向投資者支付收益,就會產生較多問題。
銀行繃緊的資金鏈不但增加了自身的經營風險,也對整個金融市場和大量投資者構成威脅。在2013年6月的“錢荒”事件中,光大銀行曾出現短暫違約。6月5日,光大銀行的兩家分行未能從某些交易對手收到存款承諾下的資金。由于分行反饋到總行時出現非故意的延遲,隨后,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已經關閉,導致當日營業終了前,未能及時支付另一家銀行65億元到期的同業借款,至第二天才全部償還了該借款。消息傳出,光大銀行股價6月6日跳空下跌,單日收盤跌幅高達3.23%。
6月份的債市1號風暴令A股受到重創,而在12份的2號風暴中,A股市場再次受到較大打擊。從12月9日至20日的兩周里,滬深兩市大幅下跌,滬深300指數跌幅達7.1%。
基金圈地
隨著資金價格的上升,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水漲船高。截至12月20日,華夏基金“活期通”12月份以來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達5.12%,而它自2013年初以來的收益率為4.15%。
華夏基金“活期通”是一個類現金賬戶。投資者把錢轉入“活期通”,就能自動購買華夏現金增利貨幣基金。與以往貨幣基金的贖回不能即時到賬不同,華夏基金“活期通”可實現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T+0快速取現,單日累計限額20萬元,支持工、農、中、建、交、招商、浦發、興業、郵儲等19家銀行。“活期通”的其他功能還包括信用卡預約還款、跨行轉賬、還貸款等。
相對于銀行理財產品動輒5萬元或10萬元甚至更高的門檻而言,“活期通”100元起存,把門檻降到大多數人都可接受的程度。由于可隨存隨取,流動性相當于活期存款,因此,華夏基金自2013年初率先“活期通”后,取得較大成功。截至9月30日,華夏現金增利的規模為470億元。
與華夏“活期通”類似,匯添富“現金寶”、嘉實“活期樂”等也都贏得較好的市場口碑。
近年來,不少基金公司都在大力發展債券基金,但因債券市場持續下跌,債券基金的較差業績表現影響了其規模擴張。2013年初至今,廣發純債基金的損失高達5.5%,12月20日的單位凈值為0.936。
交銀施羅德基金最近在2014年策略報告中表示,由于通貨膨脹預期較高,表外融資仍然較難抑制,央行中性偏緊的立場可能會繼續維持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利率債品種可能會有一些交易性機會,但趨勢性行情較難出現,而信用債還會有一定調整壓力,2014年出現信用風險事件的概率預計將比2013年略有上升。
短期理財基金在經過較長時間的沉寂后,近期重新發力,成為銀行系基金在年底沖擊規模排名的工具。2013年12月18日,農銀匯理發行成立了14天理財債券基金,首募規模51.17億份,但其實質不過是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翻版。在3季度末,農銀匯理基金公司以196億元的合計資產規模,名列第37位。憑借這只14天理財債券基金,農銀匯理有望向前提升四五個名次。
需要指出的是,短期理財基金除了能給銀行系基金公司掙得虛假排名外,并無其他意義。1年前的2012年12月20日,建信基金發行成立了月盈安心理財基金,首募規模173億份,從而把建信基金2012年的資產規模排名推升至行業第10位。2013年3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已萎縮至不足8億份,而建信基金的規模排名也因此跌至第17位。從中長期看,建信基金這種經營行為不但會損害自身的信譽,對其大股東建行的品牌也會構成負面影響。
互聯網金融火上澆油
2013年,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在天弘基金與支付寶合作推出“余額寶”取得巨大成功后,各大基金公司紛紛尋求與互聯網網站的合作,百度、天天基金網、數米基金網等都在推出各自的理財產品,8%甚至更高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吸引了無數眼球。
10月28日,百度金融中心理財平臺上線,與華夏基金合作推出首款產品“百度理財”,10億元的上限規模4小時售罄,參與認購戶數超過12萬。在合作中,百度發揮入口功能,實現理財平臺用戶引流,而華夏基金為百度用戶提供核心產品貨幣基金的收益和流動性。
12月23日,百度與嘉實基金合作推出“百發”,對接嘉實1個月理財債券E,所募集資金100%用于投資銀行協議存款,投資期限30天,預期收益率8%。對于該產品,百度打出“全民組團去存款,搖身變成高富帥”的口號。據悉,“百發”今后還會推出各種不同期限的類似理財產品,例如60天、14天、7天等。
12月9日,數米基金網與農銀匯理合作,推出“數米勝百八”活動。投資金額分三檔,分別為5000元、10000元、50000元,投資者持有期限須滿30天,可分別獲得8.4%、8.8%、8.8%的最高年化收益率,其中包括貨基收益加基金份額獎勵。凡是把活動信息分享給好友的,都可以獲得基金份額獎勵。
今年網絡很忙。除了基金公司、銀行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保險公司也開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淘寶網、京東商城、亞馬遜、當當網等網絡購物頻道紛紛成為保險公司看中的銷售渠道。
網銷保險正在改變保險市場的格局:國華人壽在年初通過淘寶銷售萬能險3天過億之后, 9月9日~11日3天活動銷量再次超過億元;而成立僅一年的新興公司——弘康人壽靠著網銷高收益理財產品,前三季度保費規模達到了4.2億元。
也不盡全是喜報。據保監會10月24日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以來,中法人壽規模增長再次墊底,安邦人壽保費增長狀況則由去年的增長冠軍突然逆轉,保費同比巨降63%。
面對降幅擔憂,安邦人壽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下降六成的數據是保障型的產品,但今年公司的主打是萬能險,今年前三個季度的保費達到62億元,兩者加起來保費規模是去年的10倍,單獨用個數據是片面的。”
弘康保費飆升最快
弘康人壽成立于2012年7月,截至今年9月30日,用了1年多的時間保費規模達到4.2億元。據了解,其保費快速飆升的原因得益于去年開業之初就在銀保渠道推出主打產品“零極限”萬能險系列,此后,又在今年10月再次推出高預期收益理財產品“在線理財”,預期收益率為6.6%。
同樣推出電銷高收益率產品還有眾多中小保險公司,譬如,珠江人壽推出的匯贏一號有4.8%年化預期收益率加上1.5%的集分寶,首年預期年化收益率達6.3%;華夏人壽的搖錢樹A預期收益為5.5%,加上0.7%集分寶,首年預期收益率達6.2%。另外,預期收益率加集分寶達到5.75%的產品有國華2號,收益達到5.7%的還有信泰人壽懶人理財寶,前海人壽聚富一號、東吳人壽的愛情保險等。
毋庸置疑,他們的保費規模基本上都實現了增長。今年前三季度保費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倍的保險公司,分別為弘康人壽、東吳人壽、中融人壽、前海人壽、工銀安盛以及中郵人壽,這些公司多數都在電銷高收益產品公司之列。至于中融人壽、工銀安盛以及中郵人壽,則因為占據了銀保渠道。
高收益萬能險產品被質疑
保險公司相繼推出的高收益的萬能險,既然能夠吸引那么多的目光,那眾多險企為什么沒有上馬?
一位合資保險公司的總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如此高的收益如何維持?如果達不到預期收益率,市場聲譽受影響怎么挽回?如果保費規模暴漲暴跌怎么辦?所以一些保險公司在推出高收益產品上還是比較謹慎的,僅有一些新興保險公司為了打開市場有點賠本賺吆喝的意思。”
但是在先試水的新興保險公司看來,網銷是另外一個市場。針對質疑,華夏人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產品短期產品比長期好銷,其實是基于目前市場的一種簡單判斷,短期產品其實可以理解為保險網絡銷售為網絡客戶上的一道“開胃菜”,隨著消費者對于網絡理財產品的接受度漸漸提高,目前中長期理財產品的銷量正在增加。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保險理財產品的認同,能為消費者帶來更高利益的中長期產品必然會在網銷上占據它應有的市場。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的第一款保險理財也是最低持有1年的‘搖錢樹A’,并沒有用三個月或更短期的產品去直接擴大銷量。”
至于如何保持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國華人壽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與傳統渠道相比,電商渠道的中間成本更低,可以將更多的收益給到客戶。還有需要注意的是萬能險除2.5%的保底收益外,超出部分是不保證的,在年景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減輕公司的負擔。
中法再次墊底同比降六成
不進則退。在成立滿一年的60家壽險公司中,中法人壽毫無懸念再次以同比下降68%排名墊底。
從保監會數據上看,和中法人壽同樣經營不善的還有安邦人壽。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保費規模僅有3.4億元,而去年同期保費規模高達9億元。
安邦人壽是去年增長的黑馬,保費增長一度達到1200%。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安邦人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監會目前將保障型保費、投資賬戶、萬能險等產品分開統計,公司今年主打萬能險,附帶銷售一些保障型產品,所以統計應該三者加起來。
她告訴記者,公司的投資收益率遠遠高于行業水平,因此公司才會將側重點放在萬能險上。而有的公司策略不同,會將重心放在保障產品上。
合理配置資產
中老年人理財應把握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獲得穩定收益的原則,首要問題在于合理配置資產。目前,銀行的中、短期理財產品一直是中老年投資者比較青睞的產品,其優點在于期限短,保證資金流動性,收益率比銀行同期產品高。因此,以退休金為主要收入的中老年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增加中、短期產品配置,減少長期產品的配置,短期、中期、長期的占比應大約為3:4:3,并且應盡量少配置或不配置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高風險產品。工商銀行“靈通快線”理財產品具有本金安全、流動性強、預期收益高的特點,投資期限非常靈活,全方位滿足短期現金管理需求,登陸工行網站理財頻道可查詢詳細的產品說明或進行在線交易。
適當配置保險產品
中老年客戶在投資理財的同時還應注重內在的保障價值,購買養老保險也成為了退休后重要的理財方式之一。那么,投資者們所熟知的養老保險各自有何種優勢和劣勢呢?
保守型:傳統的養老保險及分紅型養老保險。此類養老保險的預定利率波動小,因此回報率也相對穩定。而分紅型養老保險除了固定利益之外,每年還有不確定的紅利可分配,理論上可以使養老金相對保值甚至增值。但它的固定利率比傳統養老險稍低。以上兩款保險產品適宜比較保守的投資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