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險管理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創業投資又稱風險資本或風險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
所謂風險識別是指對潛在的和已經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和全面的認識和區分。
風險管理是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科學。美國風險管理的權威解釋者威廉姆斯和漢斯認為: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管理辦法。按照風險管理的定義,風險管理的實施主要包含三個過程:即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
二、創業投資風險管理的對策
創業投資的風險與收益一般成正比關系,即風險越大,獲利可能性越高。正是因為創業投資存在著巨大的投資風險,對創業投資機構而言,最大限度地控制并有效規避風險,盡量減少投資失敗的幾率,提高投資項目的成功率,是獲取高額投資回報的前提。因而,創業投資公司必須對投資項目進行科學的風險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規避風險,獲取最大的收益。
就創業投資風險而言,風險控制是指創業投資家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實現風險管理的目標,風險控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步,貫穿于風險管理的全過程。
按照創業投資活動的整個運作過程,可以將風險管理對策分為兩個部分。
(一)創業資本投入之前的風險防范對策
創業資本投入之前的風險主要來自于事前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產生的逆向選擇風險。因此,這一時期的風險防范措施的形成應建立在如何保證創業投資商能夠盡可能得到來自創業企業家和創業企業的完整、準確的信息上。
確定項目是否可行,具體可以通過分析商業計劃書、借助中介機構推介以及依靠專業隊伍評估來達到盡可能全面準確地掌握被投資項目的真實信息。同時,在考察項目可行度時,還應該注重對被投資企業企業家素質特別是整個管理團隊綜合素質的考察。此外,在創業資本投入之前我們還要關注可能出現的投資公司內部人員道德風險以及后期可能出現的資金風險和投資失敗風險,為此我們為將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應采取措施盡可能規避這些風險。
1、跟投的投資方式
跟投是指投資公司每投資一個項目要求部分或全部項目參與人以個人名義投入一定比例資本。這種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因投資企業內部的項目推薦及決策等相關人員工作不認真或決策發生重大失誤甚至與創業企業聯合詐騙等行為所產生的道德風險。
2、分散投資方式
由于創業投資具有極高的風險性,通常創業投資機構會規定,對某一項目的投資不得超過所籌集創業資本總額的10―20%左右。這種分散組合的投資方式能盡量大的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成功率。
3、辛迪加投資方式
在創業投資過程中幾家創業投資機構共同對某一項目進行投資就是一種辛迪加投資方式。在創業投資領域,分散投資和辛迪加投資是相互結合的兩種投資形式,被大多數機構采用。辛迪加投資可彌補創業投資機構分散投資所帶來的資金不足的難題。且通過辛迪加投資形式,創業投資機構可以實現優勢互補,降低市場競爭風險,減少投資決策失誤的概率。
4、分段投資方式
分段投資的方式就是根據創業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將投資分為不同的時間段注入到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而不是一次性提前向項目注入所有資本。分階段投資允許創業投資家在做出再投資決定之前對被投資企業實施監控,以便對項目的預測更加精準,有利于對終止投資還是繼續投資做出正確的抉擇。
(二)創業資本投入之后的風險管理對策
1、運用金融工具規避風險
創業投資機構經常運用的金融工具有可轉換債券和可轉換優先股等。
可轉換債券投資方式,即創業投資機構委托銀行貸款給擬投資企業,同時約定在一定的條件下委托方擁有將貸款本金(利息)轉換為公司股權的選擇權,并事先約定轉股的時間、轉股的價格或價格的計算方法以及其他的轉股條件。
可轉換優先股投資方式,即將創業投資機構投資的股份設定為可轉換優先股,可以取得固定的股息,且不隨公司業績好壞而波動,并可以先于普通股股東領取股息,同時在被投資企業破產清算時,創業投資機構對企業剩余財產有先于普通股股東的要求權。此外,創業投資機構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將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分享企業快速發展時的資本增值收益。通過巧妙設計金融工具,創業投資機構將風險轉移到創業家身上,并給予創業家相應的收益分配權,強化激勵和約束,達到規避風險,實現收益與風險均衡之目的。
但如果創業投資商采取可轉換優先股等金融工具進行創業投資,那么,正常情況下是不具有投票表決權的。這樣勢必會導致對創業企業的失控,從而加大投資風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創業投資商可以在投資契約中為表決權制定附加條款,即不僅允許優先股具有像普通股一樣的表決權,而且還允許優先股附加超額投票權(比如,一個股份所代表的投票權可以是其他普通股投票權的兩倍等)或者重大問題否決權(對重大問題擁有一票否決權)。這一制度安排保證了創業投資商不管以何種金融工具結構投資都能對創業企業擁有足夠的控制權。
2、通過參與創業投資的后續管理控制風險
創業投資商除了防范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風險外,還要應對創業企業本身所面臨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等。創業投資公司必須有意識地推動創業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培育創業企業對規范化管理的意識。
具體的參與方式有:通過向創業企業派駐董事,隨時對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和管理層素質進行監督和評定,定期審查企業的財務報表或直接派遣財務總監,實施財務控制;并有權在管理層不遵循契約規定或經營出現偏差時,向創業企業提出意見,必要時向企業派駐管理人員,甚至撤換總經理。這樣,創業投資商更可以監督和控制創業企業的重大決策,幫助創業企業完善內部治理,在內部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關鍵詞】普外科;安全隱患;風險管理
近幾年,伴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與社會進步,人們健康意識與法律意識加強,患者越來越重視醫院的安全隱患問題。普外科為醫院重要科室,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這樣容易加大安全隱患發生率,所以需要護理人員全面分析普外科的安全隱患,同時提出解決的對策,以降低安全隱患率。
1普外科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原因
1.1管理制度
管理者沒有做到因時因地制定和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導致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同時醫護管理人員沒有嚴格遵守和執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落后導致醫療技術設備落后,管理者不更新醫療設備,仍舊使用陳舊的設備;病房和門窗沒有建設護欄來預防患者逃走;病房內危險物品的擺設不合格;對容易產生抑郁躁動行為的患者沒有設置專用的躁動房間;管理不到位,沒能做到定期檢查病房設施,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安全威脅[1]。
1.2護理人員的自身因素
護理人員隊伍職業素養不高,專業知識理論掌握不扎實,缺乏責任感;沒有按要求對患者進行護理或者死板地遵從醫生的叮囑,不能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病情變化作出反映;沒能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安全意識淡薄。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醫護人員沒有根據患者病理特征的不同進行安置,導致不同類型的患者混合住進同一個病房,例如一些發生交叉感染的患者,護理人員并沒有將其與其他患者隔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從而導致安全事故擴大化;此外醫護人員不能嚴格遵守管理護理制度,導致護理人員工作態度不積極,護理隊伍容易發生沖突和矛盾[2]。
1.3患者自身的原因
因為普外科患者治療時危險性比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加大護理難度,加之,部分患者于家屬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充分認識遵醫囑的重要性,沒有配合醫院護理的工作。因此,引發術后感染概率比較大,為患者家屬與醫院造成麻煩。
2普外科護理安全的風險預防對策
2.1強化對護理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
在護理的操作過程中,每一步都與患者生命健康有著直接關系,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操作,根據規定對治療儀器進行消毒。同時醫院需要強化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以便護理人員充分掌握護理方式與技巧,經熟練操作與過硬技術,獲取患者與家屬信任。在普外科的護理人員上崗以前,需要實施全面、系統化培訓,保證每一個護理人員都能持證上崗[3]。
2.2對患者與家屬實施健康宣教
在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與家屬實施健康宣教,首先,將遵守住院的規章制度與遵醫囑重要性告知患者,讓患者積極參與治療。其次,護理人員需要詳細介紹醫院環境,如果患者有疑慮,護理人員需要耐心解答,一些特別的注意事項要重點強調。最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治療過程的注意事項與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讓患者有個心理準備,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5]。
2.3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和道德素質
管理者要對護理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培訓,提高護理專業知識,使得護理人員能熟練掌握護理的各項工作。其次是要執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對優秀的護理工作者給予表彰,對發生錯誤的護理人員進行處罰,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工作責任感。護理工作者還要有記錄和保存患者臨床資料的習慣,為改進工作提供證據。護理人員還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保管好患者的醫藥等物品,告知患者注意事項,盡量減少和避免醫療糾紛。
2.4重視普外科護理人員的管理
普外科護士長應該具備良好人格魅力與職業道德,同時要有高超護理技術與嚴謹工作作風等,加強護士長自身號召力與凝聚力。然后通過護士長來凝聚團隊戰斗力,一起完成護理的目標,提高護理的效果。如果在護理管理的過程中存在問題,需要根據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也就是護理人員沒有受教育不能放過、事故原因沒有查明不能放過、整改的措施沒有得到落實不能放過、責任人員沒有受到處理不能放過,使得相關責任能夠落到實處,降低護理事故的發生率。
2.5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
護理人員還要提前消毒病房,確保患者不會因為病房環境影響到心情愉悅性。在科室收治到患者時,需要提前實施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治療注意事項。在手術治療以前,護理人員需要細心、耐心的與患者交流,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與既往病史。護理人員應把手術時間、注意事項、手術室的設備與主刀醫生等告知患者于家屬,使得患者于家屬了解手術過程,將患者恐懼心理與疑問心理消除,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此外,護理人員需要落實手術室消毒與清潔的工作,對器材準備、急救用品與藥品進行完善。在手術前一天需要對患者手術部位進行清理,可以采取石蠟油對污垢進行清理,并且石蠟油能夠發揮出的效果,給手術順利進行創造條件。護理人員根據手術情況取患者,在手術前不可以隨意活動與按壓腹部,需要絕對的臥床休息。
3討論
總之,伴隨國內經濟迅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人口老齡化與環境污染,導致普外科患者人數持續上漲。尤其老年患者因為自身的免疫力比較低,在行普外科手術治療時,比較容易發生安全事件。因此,為了降低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需要護理人員針對老年患者心理與治療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降低墜床、下呼吸道的感染、跌倒、上呼吸道的感染、褥瘡、創口感染等安全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湯安蓮.臨床護理交接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醫學信息,2015,(40):414-414.
[2]鄧海峰.普外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5,(6):778-779.
[3]劉娟.普外科護理安全管理的思考及護理對策探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20-21.
[4]程曉冬.普外科護理工作安全隱患及防護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36):389-389.
1、金融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
(1)房地產信貸風險。近年來,以房地產業為代表的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銀行的貸款資金也集中到這些行業上來。我國的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很少,大部分都是靠外部融資滿足項目資金的需要。房價上漲吸引了更多的開發商進入,加大了對信貸資金的依賴,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很大風險。我國商業銀行既為房地產開發商建房提供貸款,又為購房者提供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承擔著來自開發商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借款人的雙重風險。由于我國的房地產泡沫在部分大城市很嚴重,而房價不可能只漲不跌,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將導致銀行大量壞賬產生,嚴重危害我國的金融穩定。
(2)粗放式信貸管理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現行信貸客戶評級辦法在總體結構、等級結構、評級程序、信息收集等方面都比較粗,所用的信用等級劃分也較粗,例如,一些商業銀行將客戶信用分為四級,即AAA、AA、A、BBB,而巴塞爾協議要求至少為八級,在每一級別存在略升和略降的情況,如出現AA+、AA-。這種粗放式的信貸管理方式,在宏觀經濟環境好的情況時并未顯露,但在目前金融危機環境下,很可能使商業銀行踏上未知的“地雷”,使信貸資產遭受損失。
(3)企業信用風險。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造成的直接損失雖小,間接影響卻不容低估。其中之一就是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在出口企業風險方面.我國的出口需求下降,紡織、鋼鐵等出口導向型企業以及周期性行業企業的盈利大幅下滑。出口企業關閉現象增多,私營企業出口受到較大沖擊,尤其對中小、民營、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影響較大。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企業經營面臨越來越復雜的經營環境,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銀行的信用風險將會增大。
(4)內部信貸控制風險。商業銀行內控薄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近年來發生的多起騙貸案件及信貸的操作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充分暴露了國內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如缺乏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和主動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內部控制措施零散等。信貸風險的內部控制還沒有形成體系化、標準化。這就要求信貸風險管控水平在經濟的下行通道中進一步提高。
(5)利率、匯率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盡管我國經濟目前因人民幣升值而承受著巨大的調整壓力,但一旦人民幣匯率急劇貶值,我們同樣要蒙受嚴重沖擊,特別是為了降低利息支出和取得額外匯兌收益而借人大量外幣債務的企業。屆時將陷入類似1997年金融危機后韓國財團的境地,我們對這些風險必須予以足夠的關注。固定收益類產品對利率變動的敏感性較高。在利率變化比較大的情況下,市值變化也可能比較劇烈。
2、金融危機下銀行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
(1)嚴密監控房地產市場風險。房地產業作為我國繁榮的支柱產業之一,直接或問接地關系到上下游幾十個行業,客觀上決定了房地產業在傳導危機中,能夠使危機迅速地擴散蔓延到宏觀經濟的各個領域。因此我國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應密切跟蹤監測房地產市場發展和風險變化,對風險向上下游行業傳遞的情況加以關注,防患于未然。結合國家產業政策變化和各行業之間的關聯影響,及時動態調整行業和客戶授信政策。嚴格授信標準,對受房地產市場風險影響較大的上下游行業,實行貸款總量控制:對行業內規模小、實力弱的企業的信貸予以約束。加強對已發放的相關行業貸款的風險監控,加大客戶實地查訪頻率,密切關注企業經營情況,及時發現和預警潛在風險。
(2)改進和完善內部評級體系。隨著商業銀行業務不斷豐富和發展,信用風險的范圍和特點也在發生變化,對內部評級體系必須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為此,商業銀行應健全專業機構和隊伍,負責內部評級體系的運行、維護、升級和創新。建立起適合國情的內部評級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正確把握貸款投向,切實加大貸款封閉管理執行力度。以重點產品和優質客戶為營銷對象,實行差別化的產品準入、客戶準人和區域準入策略,促進信貸結構的優化,強化風險控制力,進一步改善貸款質量。重點支持資金實力較強、信用記錄良好的客戶,利用宏觀調控的契機,積極做好房地產客戶的結構調整。同時要強化大局觀念,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建立與風險承受能力和管控能力相匹配的授信管理體制,防范房地產企業向商業銀行轉嫁風險,確保房地產金融業務穩定健康發展。
(3)加強對貸款企業資信的審查。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充分重視企業基本經營管理能力和財務穩健性。第一,建立信貸風險預警體系及企業信用風險等級評價模型。貸款風險預警體系可對企業因財務變動、經營狀況變動、重要管理人員變動等所導致的問題貸款的出現發出及時的報警信號,使信貸人員及時采取對策避免損失。企業信用風險等級評價就企業的管理狀況、財務狀況、信用狀況、生產經營狀況等諸多項目進行打分,然后加權平均得出總分值,確定其風險級別,進而確定貸款方式和貸款定價。第二,加強對貸款企業經營狀況及發展前景的分析和監測,建立貸款企業資料數據庫,加強企業違約、破產的預測、預報工作,使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避免或降低損失。第三,運用資產組合管理法,綜合考慮經濟環境、行業前景、企業發展等多方因素,降低和分散信貸風險。
(4)建立信貸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是操作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絕大多數操作風險事件都是與內控漏洞或者與不符合內控程序有關。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強化各部門職責,使其互相配合,提高內控體系的效率。我國商業銀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完善科學、有效、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操作風險管理者可以制訂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制度來進行防范。要改變過去內控制度重復與缺失并存局面,整合全行各業務部門的制度,形成全行科學、系統的內控制度;要建立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和科學的員工激勵獎懲制度,確保內控制度的嚴格執行;加強對基層營業網點的有效監督,尤其要加強對基層分支機構負責人和重要崗位人員的監督,從源頭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風險損失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3(b)-102-02
當前,“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已成為醫療界的共識。在護理工作中一切影響患者康復的因素,工作人員自身健康因素,醫院環境、設備、物品、藥品,組織管理因素等都成為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內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護理風險一旦發生,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傷殘或功能損害,給患者及家屬的工作、生活等帶來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增加了護士的經濟和思想負擔,影響醫生和護士的聲譽[2]。有效地防范護理風險不僅可以保證患者人身安全,而且可避免因發生護理差錯和缺陷而造成的醫院及當事人承受經濟、法律和人身風險等。怎樣防范和減少護理差錯事故,降低投訴發生率,現將一些經驗介紹如下:
1制定實施護理質量管理措施
根據中醫內科患者的特點,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性與可操作性較強的護理質量管理措施。制定了內科護理質量專科標準。比如:對于意識不清,躁動,患者加床檔,并演示床檔的使用。在走廊設有扶手,在廁所安裝扶手,避免患者發生跌倒,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護理缺陷,實現了護理質量持續性改進。
2樹立護理風險意識
及時履行告知義務,加強護士風險意識培訓。知情同意權是患者的基本權利之一,知情同意又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關鍵。楊敏在一項護士對患者知情同意執行情況的調查中發現,臨床護士對知情同意有一定的認識,并且能在實踐中盡力實施,但遠不能滿足現代醫療服務的要求[3],因此,必須提高護士的認識,規范告知的方式、時機、程度。此外,護理管理者應加強對護士風險意識的培訓,以提高護士對護理風險的思想認識和行為態度。護理管理者應定期組織護士學習《醫療糾紛防范與對策》、《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并請法律專家就護理記錄相關問題進行法律知識講座,以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同時還需規范護理記錄書寫標準,醫院護理部可根據《條例》制定護理記錄書寫標準,使護理記錄在內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適應舉證責任倒置的新形勢,使護士從法律責任、高度來約束自己,主動將各種制度和職責當作法律意義中的義務去履行[4-5]。并能運用法律的武器進行自我保護,不斷營造良好的護理環境和氛圍。
3加強護士的職業道德、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
護理人員素質高低是決定護理質量的基礎,重視在職護士的繼續教育,改進服務態度,規范護理行為,加強護士“三基”培訓,培養護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護士不僅有良好的醫德、豐富的專業知識、精湛的專業技能,還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觀察能力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更有效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每周三下午定為護士業務學習日,無論上、下夜班、休息,所有護士均參加。基礎知識由各科骨干主講,操作技能由年初護理部定的示范選手示范,下一周各科再抽簽選出人員考試,無論老護士,新護士均參加,年終護理部對所有護士進行基礎知識,技術操作競賽,取得優異成績者給予物質獎勵,考試不合格者給予補考,再不合格給予懲罰處理。通過學習,提高護士整體素質,強化了護士風險意識,對護理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持續改進的具體措施。臨床實踐證明,護士的素質和能力與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有直接聯系,是維護安全護理最重要的基礎。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在遇到新問題及難點時,學會觀察、思考、分析、判斷,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提高業務水平,確保患者安全。
4明確服務對象,感悟工作責任
在護患糾紛事件中,許多環節與工作責任心不強有關,憑經驗、印象、匆忙行事,而發錯藥、輸錯液,延誤治療。不巡視病房,沒有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如二級護理沒有發現患者在睡覺時死亡。另外不按照護理常規給患者更換引流瓶、吸氧管、濕化瓶等。對危重患者生活護理不到位,或因工作忙而讓家屬代作了部分護理工作。
首先使每一位護士明確護理工作的對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珍視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權利和尊嚴是護士的天職。對護士而言,在護理技術操作中,優先考慮的是患者的安全,倡導精益求精,細致入微的工作態度,啟動自我意識,感悟工作的責任和義務,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重點是人的生命,從而營造一種自然的職業安全氛圍。
5落實護理管理制度
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是做好風險管理的前提,而認真落實各項制度是患者、醫務人員安全的根本保證。重點介紹一下幾項護理管理制度的落實方法。
5.1交接班制度
通過查房時提問值班護士、床邊查看患者、檢查三室的物品處理、查看登記本等可以檢驗出交接班的執行情況。
5.2查對制度(包括服藥、注射、輸液查對制度,醫囑查對制度)
通過查看執行人簽名,核對床頭卡、一覽卡,查看登記本等方法可發現查對制度是否嚴格執行。使用了手術患者交接單,制作了溫馨提示牌如“您做到三查七對了嗎?”置于治療臺、治療車等處。
5.3分級護理制度(制定了眼科基礎護理質量標準等)
由病房護理制控成員每周檢查一定數量的患者分級護理實施情況,每月統計合格率并登記;護理部質控小組不定期抽查患者的分級護理落實情況。
5.4護理文件書寫制度(護理文書質量標準)
每周至少檢查一次本病房住院患者的護理病歷。護士長經常性地檢查和考核至關重要,要使護理文件達到字跡工整、清楚,記錄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符合護理文書的書寫要求。對護理部質控小組不定期抽查在院或出院患者的護理記錄書寫情況,質控評分,進行反饋并督促整改。護理缺陷上報護理部。
6監控重點環節
將護理糾紛易發生的環節作為護理風險管理的重點環節實施管理。例如“重點護士”的管理:對基本功不扎實、綜合素質差、服務意識不強的護士需加強帶教、加強監督指導、“關鍵時刻”的管理。
通過對護士進行多途徑的培訓學習,使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患者信任度和滿意度,提升了醫院的形象。在組織管理工作中通過強化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抓護理管理制度的落實、抓重點風險環節的管理,明顯降低了護理差錯事故、護理投訴發生率逐年降低,收到多封患者熱情洋溢的表揚信。
[參考文獻]
[1]李曉惠,鄒曉清.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75-377.
[2]王愛平,劉琰.護理風險事件原因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7,22(20):9-10.
[3]楊敏.臨床護士對患者知情同意執行情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7,22(3):61-63.
[4]古今穎.護理記錄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改進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6,21(10):79-80.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銀行業
銀行業作為經營貨幣的企業與生俱來就規定了其風險的本質,與其說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更不如說是為了獲取利潤而經營風險的組織。所以,風險和利潤對銀行來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同為一體。過分強調哪一方都會為發展帶來阻礙。只有充分掌握風險在銀行經營中的特點將風險經營,管理與防范結合起來,在硬幣的兩面尋找有效的平衡,才能收到利潤增長與風險防范的最佳效果。眾所周知,我國銀行是從過去國家專業銀行演變而來的,商業化進程較為緩慢,粗放落后經營觀念在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并未完全消除。我國的風險管理觀念是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主,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則不夠重視。
一、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風險資產規模較大
由于國內銀行資產質量比較差,不良資產的規模比官方公布的數字要大得多,因此按實際風險資產計算的資本充足率實際上大多低于巴塞爾協議8%的最低水平,同時由于資本充足率水平較低且資本補充渠道較窄,能夠為分支機構風險敞口配置的資本相當有限,不可能為高規模的風險敞口提供足夠的資本支撐,這種情況必然導致分支機構風險敞口規模與資本匹配失衡。在資本補充有限的情況下,要提高資本充足率必須在降低信貸資產的風險敞口規模上做文章。而我國目前包括大型企業在內的絕大部分企業尚未取得外部評級,在標準法下其風險權重為100%或者150%,且國內銀行尚不具備內部評級的客觀條件,不能對企業進行內部評級,在呆賬準備金提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資本充足率的這種逆向配置效應幾乎意味著商業銀行降低風險敞口規模的途徑就是降低信貸存量規模,甚至是減少一些優質客戶的信貸業務。
(二)風險管理文化落后,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的風險意識初步形成,但風險管理沒有作為風險文化根植于所有員工的心中,貫穿到業務拓展的全過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還沒有樹立,沒有形成全行認同的風險管理文化,系統而完整的風險管理戰略還有待于加強,風險管理側重于后臺管理,沒有將其作為信貸決策、風險敞口限額控制、貸款定價、資本資源配置的有利工具。同時,部分人員將風險片面地等同為違規、案件和損失,一些風險管理人員將風險管理簡單地理解為控制,部分業務人員將風險管理看作是業務拓展絆腳石,注重信用風險的控制和計量,對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等僅有一定的理性認識,還談不上統籌考慮、系統管理。
(三)風險承擔主體不明確
在西方發達的銀行制度下,代表全體股東利益的董事會明確地承擔起銀行在其全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所有風險,并以銀行的全部資本金作為承擔風險的最終邊界。董事會因此負責制定有關風險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銀行內部建立起有效的風險內控體系。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均是股份制,在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沒有明確規定風險承擔的主體。任何有效的風險管理都應該是以風險承擔主體明確,權力、責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為根本前提的。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中這種風險承擔主體不明確的特點在風險管理上的后果就導致了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層對金融風險非常重視,而微觀金融主體的金融風險管理意識相對淡薄,對風險管理缺乏緊迫感和積極性。
(四)內控體制不健全,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不完善,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和管理體系
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1998年提出的《銀行機構內控指引》,完善的現代銀行內控體系應該以運作合法、有效和信息暢通為目標,涵蓋銀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風險的有效識別和評估、控制活動和責任分離、信息和交流以及監控和缺陷修正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到目前為止,我國大多數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都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也沒有專職的風險經理,無論是內部稽核部門還是信貸管理部門(管理信用風險)或資金管理部門(管理利率等市場風險),都沒有能力承擔起獨立的,權威性的、能夠有效管理銀行各個方面風險的風險管理職責。
二、我國商業銀行在危機中提高風險管理的對策
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實體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加大,城市商業銀行應當立足自身特點,靈活應對,在當前我國經濟受到影響相對限的緩沖期,面對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國際金融市場,我國商業銀行在投資過程中要不斷提高應對風險的意識。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
(一)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觀念,建立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
首先,銀行首先應確保風險管理能夠涵蓋所有業務和所有環節中的風險。然后對不同類別的風險進行識別和歸類,對不同的風險采取同的防范和措施。所有的風險都有專門的對應的崗位來負責。使銀行上下牢固樹立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意識。其次,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基礎上,建立相互獨立的、垂直的風險管理組織框架。董事會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權力和決策機構,下設戰略規劃委員會、風險審計委員會。戰略規劃委員會負責起草風險管理戰略;風險審計委員會通過常設的風險審計部,負責銀行整體風險監測、風險管理效率評價,督促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和組織體系,對銀行中高層管理人員、關鍵崗位人員的道德風險進行監測。
(二)調整經營結構、改善資產質量,提高盈利水平,提升資本充足蜜
首先,增加盈利是城市商業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基本途徑。為增加盈利,城市商業銀行要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多渠道運用資金,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不斷擴大盈利空間;還要利用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時機,按照國家指引擴大對基建項目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實現貸款組合的多元化。隨著國家宏觀經濟調整政策的實施及銀行利差空間的壓縮,銀行業有必要尋求差異化定價能力的突破,并逐步拓展中間業務渠道。擴大手續費及傭金等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提高盈利水平。其次,提高資產質量是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徑。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存在上升的趨勢。因此,城市商業銀行應不斷提高信貸管理水平,大力清收盤活不良資產,努力改善資產質量,以減小核銷或沖減呆賬的壓力,長遠可以直接減低風險資產總額,改善資本充足率。最后,增資擴股和發行次級債,是目前城市商業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的主要方式。城市商業銀行應當研究增資擴股的可能性,通過改制和公開上市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和民營資本募集資本金,適時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和民營資本。而對于資產質量較好的或已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是提高資本充足率立竿見影的方法。目前已有不少銀行采取發行次級債來補充資本金的方式。
(三)正確平衡風險與創新的關系
首先,在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或引進、模仿他行金融創新時,須充分認識到金融創新的兩面性。大量金融創新產品的出現既有分散風險的功能,也有放大風險的作用。城市商業銀行在推動金融創新的同時,要嚴控風險,密切關注金融創新產品在市場上的發展情況。其次,金融創新要服務于實體經濟。在進行金融創新過程中,應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中小企業為原則。金融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金融創新時要區別對待,應避免金融創新開發的新產品脫離實體經濟,而成為服務于金融業自身的自娛自樂和自我服務。最后,要切實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把握風險回避原則,不符合風險管理條件的金融創新,要從嚴控制。要建立完善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預防并控制金融創新可能產生的各種損失,并保持充足的資本儲備應對風險并能夠轉移風險。危機的應對能力也是一家銀行發展能力的表現。
(四)商業銀行要提高危機的快速反應和應變能力
我國的企業由于大多沒有經歷過經濟金融危機的洗禮,所以缺乏對危機的快速反應和應變能力,在危機到來時我國的企業反應慢,反應滯后。這次金融海嘯來時亦是如此。而作為距離市場更遠、比企業更年輕的銀行反應就更慢。商業銀行要強化危機意識,建立危機快速反應、及時應對的機制,強化對危機的快速反應、決策及時、風險控制有力、管理到位、措施有效、執行堅決的快速、協調的運行和應對機制。
(五)要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創新產品和服務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對策研究
財務管理是保障經營管理活動科學、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而財務風險管控更是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內部控制為基礎的財務管理體系,將財務管理活動與某些不可控風險因素作為研究重點,旨在通過對可能遇到的財務風險問題來規避財務管理難題,來保障財務工作的安全運行。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管理本身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財務管理的安全性,就需要從內部控制的安全性來實現財務管理的科學決策。為此,本文將著重立足內控機制,來探析改進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
1財務風險管理中內部控制的應用
1.1內部控制降低財務風險管理的意義
作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的內部控制,往往是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目標,來實現財務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機制的融合發展。首先,利用委派管理制度,將財務工作實現全面委派管理,并細化到每一項管理內容及責任人崗位,通過財務管理的統一性要求,實現對財務各項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處理,保障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牽制。其次,利用統一的會計管理體系來保障對各項會計信息的規范化處理,在這個會計系統中,為了防范會計信息出現失真風險,往往從會計信息化技術應用中,來納入到完整的會計信息化系統中,實現會計信息的采集、整理、評價、反饋等統一化,也能夠從中來指導和提供科學的財務決策。最后,利用財務審計制度來規范風險管理。引入內部審計與財務管理的融合機制,將財務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管理建立一種職責平衡,以最終實現財務管理目標,促進財務管理準確和完整。
1.2困擾當前內部控制中風險管理的因素
財務管理制度與內部控制機制的融合發展并非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存在諸多困擾協同發展的因素。比如財務管理者自身對財務風險的意識缺失,一些單位管理者在推進投資多元化戰略過程中,以兼并、重組等聯合方式來壯大業務發展,忽視了單位內部控制中對財務風險的規避,特別是在銀行提前還貸引發的財務危機,很容易導致財務管理面臨窘境。相應的在內部控制機制上,忽視對企業財務決策層風險意識的把控,使得財務管理工作面臨更多的財務風險。另外,一些單位的財務管理往往獨立于內部控制之上,使得財務決策脫離內控體系的審核而陷入財務賬目管理與實際支出不符的尷尬。內部控制本身是基于財務活動來規避潛在的財務風險,如果內部控制難以有效的審查和方法可能的財務風險,則容易導致單位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管理的脫節,難以通過管理層來優化財務資源配置,也給單位財務安全帶來困擾。另外,單位財務管理中的財務監督機制不到位,特別是偽造購銷合同、增值稅發票及免稅文件,虛構企業盈利,導致財務管理與財務實際相脫鉤,而單位的內部控制及監督體系,未能發揮其應有的職能和作用。
2財務管理中內控體系建設中的風險問題
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是強化財務核心業務安全性、效益性的關鍵,也是單位財務管理中的重點內容。財務管理包括資金籌集、成本預算、資金配置、利潤分配等內容,而對于財務決策正確性,財務資源利用率等問題,需要從內部控制機制來督導實現,來保障財務管理活動的合法、真實、高效。然而,在當前的財務管理內控機制體系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制約著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財務管理中內控監督機制認識不足,一些單位并未完善內部監督職責,在內部管控機構設置上人員偏少,崗位職責劃分不清晰,甚至缺乏應有的監督。二是在內控監督工作形式表面化、形式化問題突出,應有的監督工作落實不到位,也無法從事前審查中及時發現和有效解決。三是財務內控管理環境不規范,缺乏應有的風險防范意識,財務人員對財務內部控制工作重視不足,缺失責任意識、工作態度,甚至還存在隨意篡改財務信息的問題。四是對財務管理內控人員隊伍結構管理不到位,特別是內部控制人員自身工作能力、專業水平欠缺。五是財務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對單位財務記錄、財務統計信息方法落后,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突出,嚴重影響了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更不利于推進財務風險的有效評估。比如一些財務風險評估指標缺失代表性,對應有的財務風險缺乏識別和有效控制。
3基于內控體系構建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
針對財務風險管理的客觀性,對單位財務管理者來說,如果缺失對財務風險的有效識別、綜合評價和管理,則財務危機難以有效防范。適應未來市場環境的沖擊,強化自身財務管理競爭力,必然需要從完善單位財務內部控制機制上,做好財務風險管理與規避,推動單位財務健康、科學、穩定發展。
3.1加強財務內部監管力度,優化監管職責與分工
財務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工作,需要從理順財務管理、內部部門業務關系上,借助于專門的監督機構,來細化其監督管理職責,優化各環節、各流程間的權利分配,從而貫徹和深化各項內部控制標準與規范的有效實施。針對財務管理中內部監督工作落實不到位問題,需要從內部控制監管體系完善上,強化內部控制監管力度,結合實際財務工作需求,嚴格分工,落實好各項財務活動的審查職責。同時,利用檢查報告方式,來統領和反映整個內控機制的管理過程,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并給予監管、記錄、落實、改正。
3.2營造財務管理內控環境,保障內控體系與財務管理的協同溝通
面對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積極從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上,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推進財務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一方面重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人員思想素質教育,提升內控人員的監督意識、職責意識、崗位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操守和應有的財務管理理念,貫穿誠實、守信、認真、負責的崗位情感,提升內部人員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加強對財務內控管理崗位及人員構成的優化,特別是從人力資源開發視角,優化崗位與人力結構,結合各自工作能力來定崗定責,挖掘人力潛能,為實現高效財務管理內控機制提供人力保障。同時,構建財務風險防范與內部控制機制的有效暢通機制,比如通過開展年度預算制度,針對重要事項、重大問題引入民主決策機制,確保財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始終處于實時監督狀態。
3.3構建科學財務風險指標體系,細化內控風險評估
風險指標是風險評估的基礎,風險指標設置的科學性關系到財務風險管理效能的發揮。針對財務風險管理中的突出問題,需要從長遠規劃、優化選擇風險指標體系,將資產負債率、資產流動比率、短期負債比作為重要分析內容,還要從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動態化機制上,梳理財務管理具體流程,細化財務風險管理數據庫,優化財務風險管理工具,來完善財務風險管理及評估體系,增強財務管理抗風險能力。同時,風險評估是財務管理內控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確保財務風險評估完整性、科學性、高效性的關鍵點。在具體財務管理內控機制上,一方面通過引入信息化財務管理系統,增強財務信息統計的準確性、完整性、真實性;另一方面優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流程,結合具體業務流程和風險評估指標,實現對財務管理內控信息的定期、不定期檢查和驗證,及時發現和防范財務風險隱患,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率。
3.4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控制水平
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帶來財務風險管理的發生率偏高難題,而建立與之相應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從財務風險管理、財務內控風險協同機制上來確保財務管理的時效性,為降低財務風險奠定基礎。結合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需要從財務管理業務中梳理潛在風險,特別是在與內部控制機制協同對接方面,細化和深化財務資金配置效率,綜合考慮影響財務信息的不確定性因素,并將財務信息納入全面考核與審查體系,實現各類財務風險評價標準的全面化,確保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能夠覆蓋到財務管理業務的全過程。比如結合某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實際,將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歸類,并從財務業務流程銜接與監督管理機制協同上來確保財務資金的完整性。當然,強化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管理和制約力度,還需要權衡各部門、各崗位人員之間的職責分工與制衡關系,將內部控制的監督約束機制與財務風險監督機制進行有效融合,來推動財務管理工作公開、透明,避免出現舞弊問題。
4結語
財務風險管理與內控機制的銜接,還需要從提升內控管理有效性上來細化崗位、職權分工,融入授權審批機制,深化權責對等、風險受控和分級管理原則,特別是在授權流程監督與內控上,結合不同管理事項、財務具體業務來制定相應的權限劃分標準和授權原則,來嚴格落實和規范財務權力的行使,避免越級審批、不履行審批責任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戈昕,應亞珍.國家衛生計生委預算管理醫院完善財務內控機制的實踐、成效及其思考[J].中國醫院,2015(10).
[2]肖麗紅.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9).
1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包括對風險的識別、量化、評價和處理等環節,因此,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許多影響因素,具體如下:①管理者的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就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看,這是一個壟斷性質的行業,因此,管理者在決策和管理過程中常忽視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導致電力企業的風險管理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嚴重影響了電力工程項目的建設。②風險管理的方法落后。在電力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過程中仍舊采用傳統的抵制方法,即在風險發生時或風險發生后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雖然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優點,但它不能對風險進行預防和避免,因此,很難使企業規避電力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風險。③缺乏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人才。當前,在電力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過程中,電力公司內部并沒有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而是由工程的項目綜合部處理風險問題。由于綜合部的工作人員大多為電力工程專業出身,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知識,即使工作人員已經學習了風險管理知識,多也僅是應付差事,并不能達到專業要求,這些不良因素嚴重影響著電力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
2加強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在電力企業的管理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面對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發展現狀,需要從風險問題的原因出發,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不斷預防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的產生。
2.1構建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制度體系
對于電力企業而言,構建良好的項目風險管理制度體系是確保工程項目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當前,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加強了對電力工程市場的監管力度,并通過一定的調控措施,提高了電力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效果。在電力工程項目的設計、招投標方面,只有具有一定資質的企業才能進入電力建筑市場,且在合同中明確規定了相關的利益條款,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項目實施的風險;要求電力公司建立風險管理責任制度,通過劃分部門、施工隊伍與建設單位之間的責任成本,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的建設成本,降低電力企業的成本風險。
2.2組建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隊伍
面對電力企業缺乏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人才的現狀,電力公司要積極引進專業管理人才,從而不斷壯大風險管理隊伍;應加強工作人員的風險管理培訓,通過灌輸專業的風險管理知識,從而解決員工風險管理知識不足的問題,在培訓過程中,可聘請知名專家,或挑選有潛力的員工進行脫產學習,再對其他員工展開培訓。
2.3采取風險轉移的方式
對于電力企業而言,風險轉移已成為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在風險預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風險轉移是指在風險發生前,將其可能造成的全部損失或一部分轉移給他人。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形式是保險。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保險市場逐步進入正軌,并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在電力行業中,在傳統保險公司的基礎上出現了以專業電力為險種的保險公司,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結束語
關鍵詞:銀行業務;操作風險;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1
一、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發展分析
2004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后,全球銀行業對操作風險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受國際監管理念的影響,同時受金融機構案件頻發的警醒,近年來,我國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加大了操作風險管理力度。2005年銀監會出臺了防范操作風險的“十三條”規定,2007年5月,頒布了《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并指出,操作風險是“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員工和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包括法律風險,但不包括策略風險和聲譽風險”,2008年9月又頒布了《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監管資本計量指引》,指出商業銀行選擇標準法、替代標準法和高級計量法之一來計量操作風險的監管資本,2012年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對新資本協議提出的操作風險組織架構、政策、工具、流程和報告路線方面的監管要求做出了全面承接與細化,并要求國內銀行業在2018年前達標。至此,在中國銀行業,操作風險管理被作為主要風險管理職能納入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二、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成因分析
(一)對操作風險管理的認識存在主觀偏差
一是認為操作性風險是操作部門或操作崗位員工才會產生的業務風險,對操作風險的普遍性、危害性和長期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同時缺乏對操作風險的有效認識和整體把握。二是認為操作風險管理主要是管理層的任務,與自己的切身利益關系不大,導致操作風險管理的執行力度受到影響。三是管理層面還存在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和認識深度參差不齊的現象,導致未能有效實施操作風險管理的規劃。
(二)操作風險管理工具的實際應用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還處于初期階段,管理基礎比較薄弱。在風險管理實際執行中,對風險管理工具的認知和應用還存在報送數據、報告之類的初級操作,且報告的風險分析質量不高,數據錯漏現象時有發生。另外,專業風險管理人才普遍欠缺,不能熟練運用操作風險三大工具實現風險識別、評估、監控和預警處理的全流程管理,使管理層不能全面深入了解所面臨的操作風險,不能有效根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發展策略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三)操作風險監測分析不到位
目前,操作風險管理對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關注度不夠,主要是對已發生或已存在的風險采取事后的管理處罰措施并提出相關的改進意見,管理部門通常將工作重點集中在事件后的突擊檢查、查找問題、整改工作和處理責任人等。操作不按流程、審核不到位、隨意簡化程序等問題依舊屢查屢犯,不能從根源上有效控制和防范操作風險。另外,風險預警體系不夠健全,缺乏事前全面、系統的評價機制,不能有效的對風險損失事件進行預測和控制。
(四)基層操作風險相對突出
基層機構數量眾多,管理鏈條過長,監管相對較弱,是違規操作發生的原因之一。根據監管部門的案情通報,大案要案及違規事件主要大部分都集中在銀行的基層機構,反映出銀行對基層機構的控制及基層機構自身的操作風險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制度執行力不強,風險最為突出,基層營業網點操作風險主要表現在違規操作屢查屢犯。
三、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對策分析
(一)培育操作風險管理文化
管理者應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風險現狀,營造全員共同參與的操作風險管理環境,確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從經營理念、管理制度、行為規范等方面形成內部積極和諧的風險管理文化氛圍。組織多形式、分層次的操作風險管理培訓,培訓課程應涵蓋操作風險管理實務、風險資本計量、操作風險管理師資培訓等,保證各級員工獲得足夠的操作風險管理知識和技能。
(二)完善操作風險管理激勵約束機制
改善和強化績效考核和約束機制,加強對監管政策及要求的學習與傳達。由于基層機構內控水平較為薄弱,操作風險管理應把基層機構的內控執行效果作為評價、驗證操作風險管理的重要標準。不僅要加強對基層機構操作風險的及時監控,還應將風險因素的考核納入網點負責人績效考核范疇,并加大操作風險的考核權重,提高內控管理工作效果考核分值,明確獎懲標準。通過考核促進基層行重視操作風險管理,從而激發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操作風險管理。
(三)加強內控管理與操作風險管理一體化建設
良好的內部控制建設,可有效防范起因于內部管理流程、人員以及系統的操作風險。實際工作中,對操作風險發揮主要控制作用的是內部控制體系。內控管理和操作風險管理工作一體化管理思路,要從組織與職責、體系與流程、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統等方面將內控管理與操作風險管理兩項工作整合起來,避免內控與操作風險管理中的重復工作,節約時間成本與人力資源。同時,借鑒操作風險的監控指標、風險容忍度等工具,使內控管理決策更加科學,成本效益比更趨合理。
(四)完善風險評估與監測體系,強化事前預警監測
建立操作風險監控分析平臺,實現對異常交易的篩查、核查和驗證,對交易、行為、實物進行實時監控。在日常管理中,應充分考慮IT資源成本優先實現對高風險業務的監控,并及時根據監控情況及業務發展實際,在現有的參數化預警模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預警模型及監測體系,滿足完善監控平臺用戶需求,加強對操作風險特性的識別,著力提升風險分析能力,識別和防控重大操作風險,促進業務流程優化和系統完善,完善的操作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程序。
參考文獻:
[1]楊天玲.銀行操作風險成因及對策研究來源[J].金融與保險,2008(06).
[2]許文,徐明圣.風險映射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控制[J].銀行家,2008(07).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建設
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經營效益的好壞取決于風險的把控能力,尤其在經濟下行的狀況下,如何防控金融風險,促進信貸結構調整、穩健經營、有效發展是擺在商業銀行面前的重要課題。而通過轉觀念、調結構、嚴管理、控風險、建文化,不僅有效地防控風險,提升資產質量,而且也會保證商業銀行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一、狠抓信貸“加減法”,著力提高主動配置信貸資源的能力
信貸結構調整是信貸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是信貸持續發展的主要路徑。要緊緊把握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增強戰略發展意識,有所為有所不為,全力做好信貸的“加減法”,不斷提升風險防御能力。一是明確結構調整目標。制定信貸業務發展規劃,明確結構調整目標。二是把握四個優先,抓好增量“加法”。一是在區域投向上,優先投向市郊及經濟重鎮,控制一般欠發達鄉鎮和高不良、擔保圈復雜區域;二是在行業投向上,優先支持營銷大項目,主動對接區域內政府類項目與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如基礎設施項目、棚戶區改造項目、優質PPP項目等,有效支持新裝備、環保綠色行業,控制一般制造業、商業零售業貸款;三是在客戶投向上,優先資產營銷上市、擬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科技型、“規下轉規上”的小微企業,三星及以上個人優質客戶,控制抵押率低、負債率高、涉擔保圈的客戶進入;四是在普惠金融上,引入擔保公司、保險、政府風險補償等增信機制,優先發展農戶貸款、美麗鄉村貸款等。三是建立三個機制,積極主動做存量“減法”。一是行業授信限額管理機制。對產業過剩、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實現行業授信限額管理,做到審貸有標準,額度有管控,授信有依據。二是信貸退出的預案機制。對潛在風險企業,一戶一策,逐戶制定退出預案,建立退出臺帳,落實退出責任人。同時抓好不良資產的清收處置,加快退出。三是督導考核價值。年中采取監控督導,年末嚴格經營責任制考核,獎優罰劣。
二、著力把好”五關”,努力強化信貸的全流程管理
一是強化調查履職,嚴把準入關。信貸準入管理既是信貸流程的起始環節,更是風險控制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抓好準入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明確準入條件,制定行業、區域、客戶準入要求,對不符合準入要求的杜絕進入。調查盡心履職,確保真實性。按照真實性原則,法人客戶調查必須做到“十必查”,個人貸款上實行“六必查”,切實掌握客戶實際情況和風險情況,同時進行“雙線”平行調查作業,形成對前臺調查制約,進一步保障了調查的真實性。二是強化抵質押管理,嚴把押品關。落實抵質押率要求,把貸款抵質押作為信貸結構調整的目標,并納入經營績效考核。明確抵質押品范圍,嚴格抵質押品準入管理,優先選擇區域好,產權清晰,變現能力強抵質押品。嚴格抵質押評估管理,參照押品市場交易價格和評估機構評估標準,對不同地段、不同的樓盤逐個制定評估參考價,供審查人員對外部評估機構的價格參考,防止押品高估。落實好押品登記和權證管理,實行押品登記與客戶部門隔離,集中后臺操作。三是強化放款管理,嚴把授信執行關。推進“放款中心”建設,將全行的所有信用業務集中到“放款中心”發放,通過對信息錄入、放款審核、抵押登記、押品保管、印章使用等環節的集中管理,杜絕了客戶經理“一手清”的情況。嚴格落實面簽制度,嚴把授信執行關,確保審批批復管理要求、限制性條件和信用發放條件的有效落實。四是強化監管責任,嚴把貸后管理關。落實貸后管理責任,客戶部門負責開展實施,管理部門負責監測與督導,并與前臺部門齊抓共管,將具體職責落實到管戶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強化貸后工作要求,重點關注貸款用途、資金流向、押品有效性和穩定性,防止出現貸款挪用、違規套現、押品貶損等情況。五是強化規范操作,嚴把到期收回關。貸款到期收回是一個完整信貸流程是否完美收官的關鍵所在,也是體現一家行信貸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做好貸款到期催收,客戶經理要逐筆向客戶電話或書面催收提醒,提前掌握客戶還款資金準備情況,并加強還款資金監管,防止資金被挪用導致貸款逾期情況發生。對出現貸款逾期或其他風險信號的客戶,則制定風險化解方案,落實責任,做好化解或依法收回。
三、堅持防控與出清并重,努力提升風險處置能力
一方面,嚴格“控新”,前移風險關口。扎實開展風險排查,重點排查經營萎縮、擔保圈風險、隱性集團、過度融資等風險,對排查出的風險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一戶一策”制定風險化解預案,按月跟蹤監測每戶企業風險變化,真正做到風險客戶“底子清、重點明,措施實”。“因企施策”,狠抓風險客戶化解。對一時經營困難,合作意愿好,可采取收回再貸、利率優惠、債務重組等手段緩釋和化解風險。同時,重點開展擔保圈化解,通過保證敞口壓降、抵押物補充等手段,將擔保圈大化小、小化無。對風險程度高,誠信比較差的企業則果斷退出,快速依法處置,最大限度降低損失。另一方面,加緊“處舊”,多渠道推進。建立清收處置領導小組,落實清收目標和管控責任。對不良貸款逐戶進行摸底調查,制定快速有效的處置時間表和路線圖。落實專人負責,做好法院協調,跟進每個在訴案件訴訟進度。
四、著重信貸團隊培養,建立科學的信貸文化
一是加強人員配置,突出信貸隊伍建設。沒有數量的增加也很難有整體素質的提升,人是關鍵因素。通過制定信貸人員的準入條件,建立信貸關鍵崗位人才庫,狠抓信貸隊伍充實。抓好人員信貸業務培訓,注重崗位履職能力提升。對于新入職客戶經理,采取跟班培訓、師徒制等方式,實行崗前培訓;對于在職客戶經理,通過舉辦業務專題培訓、客戶經理例會、貸后管理例會等方式,提升信貸人員的風險識別和崗位的履職能力。二是狠抓治假求實,培育信貸新文化。近幾年信用風險的暴露給我們帶來深刻反思,只有堅持審慎穩健經營的理念,處理好“取”與“舍”、“為”與“不為”的關系,才是業務經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三是完善責任機制,強化信貸考核。規范信貸從業人員行為,不得充當資金掮客、不得參與經商辦企業、不得參與民間借貸等十個嚴禁。通過警示案防教育,強化員工廉潔自律,嚴防道德風險的發生。嚴格考核,調動員工積極性。通過制定結構調整、資產質量、操作管理等考核辦法,提升信貸隊伍履職水平。
參考文獻:
[1]朱曉龍.論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分析與控制[J].當代經濟,2014(10).
[2]徐淑娟.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J].現代商業,2013(17).
[3]董明明.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D].山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