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對于管理學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于管理學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于管理學的認識

        第1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監獄人民警察 人才培養模式 教學團隊

        On Innovative Teaching Faculty How to Cultivate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a Prison

        Sumei LI

        (Criminal Judicature Department, Ningxia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Yinchuan City, Ningxia 750001)

        Abstract: To cultivate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a Prison, it is imperative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innovative teaching faculties with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mode as a focus and breakthrough point, relying on cooperation of profession and industry at a high level, so a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well educated faculties with responsive capac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who are politically literate and proficient in specialties. To reac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reformatory police at the sharp end,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 training framework featuring integration of police service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o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 in an effort to properly allocate and coordinate curriculum layout, faculty arrangement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in practice. By researching on faculty system to promote bilateral communication and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e st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t i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faculties, who are not only competent in teaching but also in practice whether they’re served as part-time or full time faculties.

        Keywords: The Police of a Prison, Mode of training talent, The teaching faculty

        依托國家司法體制改革關于司法隊伍建設改革的大背景,在政法招錄體制改革的政策框架下,針對退役士兵招收監獄管理試點專業學生。此類學生入學前就已明確就業為監獄一線管理崗位,具有學習任務明確、崗位明確,技能要求明確的特點。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根據學生特點和培養要求,以自治區、主管廳局、學院三級相關教學研究與改革課題為支撐,在培養過程中教學團隊不斷進行創新性實踐和探索,以培養有實戰技能為目標,著眼于知識的“實踐化”,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構建了發展學生對崗位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體系,在監獄管理專業高職教育中實踐了促進學生有效“成長”的實踐教學培養活動(過程),為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培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1.教學團隊的研究及邏輯結構

        1.1研究的主要內容

        監獄人民警察人才的培養目標。由于司法體制改革的復雜性和綜合性,使得監獄人民警察的培養不同于一般的工科專業,構成了多學科交叉、多行業交融的專業特點。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從2008年就開始探索監獄人民警察人才的培養,根據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凝練出高素質監獄人民警察人才的培養目標.

        高素質監獄人民警察人才的培養模式。根據監獄人民警察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研究圍繞著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施過程(課堂理論教學、課程實踐教學、畢業總結等)、警務技能訓練、實踐等環節開展了系列研究,通過逐年不斷擴展、深化,形成了特色鮮明、操作性強、效果優良的“警學結合、教學戰練”培養模式,該模式清晰地反映了人才培養應該做什么、應該如何去做、落腳點在哪里(參見圖1)。

        “三段式”應用創新能力人才培養策略。該人才培養模式關注如何發展學生特定的認知的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和行為能力,以“認知見習”“課程實習”“頂崗實習”三段式培養策略形成 “提出問題(對事物的認識)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方法(研究性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踐與實訓)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頓悟瞬間(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建立自信心與新的目標(形成創新的原動力)”不斷促進人才“成長”的教育活動(見圖2)。

        1.2研究的邏輯結構

        三個主要研究內容既是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其邏輯結構參見人才培養4步模式(見圖3)。

        2.教學團隊的實踐

        2.1鍛造了一支人才培養的高水平教學團隊

        通過多年來的研究與實施,鍛煉了一大批教師,形成了一支教學理論、實踐能力、教學改革綜合素質強“能教善戰、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形成雙向交流、共建共享的師資培養體制,現在建立了一支具有豐富的監獄行業實踐經驗、優秀的表達和組織能力的既能指導專業、課程改革,又能承擔實踐實訓教學任務的優秀教學團隊。為高素質監獄人民警察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實踐的推動與促進下,刑事執行專業成為區級骨干示范專業、監獄管理試點專業成為首批招錄試點專業,監獄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2011年獲區級教學團隊。

        2.2構建精品課程體系、形成人才培養教學平臺

        構建以區級精品課程《刑法原理與實務》為中心的專業基礎課程群,培育學生依法辦事的思想與文明執法的工作方法。以區級精品課程《刑法原理與實務》為中心建設專業基礎課程群,以優秀的教學質量,培育學生的依法辦事的思想與文明執法的工作方法。如根據對監獄管理試點專業2008級~2012級4屆的教學實踐和研究,逐步提煉并形成了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指導原則。打造以校級重點課程《獄政管理》為中心的專業教學平臺,強化崗位技能的綜合訓練。《獄政管理》教學通過課堂教學、課程設計和課程實踐,使學生受到較系統的獄政教育,樹立職業觀,達到崗位技能的綜合訓練。

        2.3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興趣學習

        課程教學,一旦教學內容確定以后,要達到即定的培養目標,教學法就是重要的手段。 課堂教學是把知識、方法、能力等傳授給學生的重要過程,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和落腳點。因此在課程建設的實踐中,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其中有不少的做法得到同學的歡迎。

        課程體系的構建。本方案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以“警學結合,教學戰練”核心,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見圖4。

        圖4

        課堂教學以學生認知為前提和課程實習為深化。學生入校即前往監獄開展認知見習,初步了解工作環境、工作對象、工作流程;每學期專業課學習結束后,前往監獄進行課程實習,并要求寫出課程論文,以此深化課堂所學知識。

        同時,課堂教學歸納為“精讀、講解、闡釋”只有這三者有機的結合,才能達到良好地課堂講課效果。

        課堂教學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利用真實案例,設計真實的工作流程,創設仿真的工作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專業課教師,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做到對監獄人民警察崗位的了解和案例積累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才能以創新思維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注重學生后續發展,著重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和發展后勁。監獄管理試點專業目前的培養目標是監獄一線警察,但五年十年之后長遠的職業發展應當也是需要考慮的。專家型監獄警察的培養,需要監獄警察經過多學科的知識沉淀和監獄實踐體會,因此,在專業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開設涉略廣泛的選修課。如社會學、醫學、管理學等方面課程。如從開設《中國監獄史》到開設《外國監獄制度》,就是認識到現代中國監獄制度更多地受到西方監獄制度的影響,經過授課發現,單純的介紹西方監獄制度還應當與學生即將從事的監獄工作結合起來,有創新性的開設了《中外行刑制度比較》,從簡單的知識傳授走向理念提升,以課程的綜合性帶動學生專業的后續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在教學中應用照片、視頻、動畫、計算機模擬等,以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對于特別重要而又比較難掌握的基本理論則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先列出若干討論題,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研究性自學,事先做好充分準備,有效地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2.4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促進人才培養質量

        刑事執行、監獄管理試點專業涉及監獄人民警察的培養,結合全國監獄的特征與西部監獄的特點定位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通過廣泛的調研,在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結合我院的辦學優勢,確定了監獄人民警察人才培養依托行業,服務行業,形成自己的特色。對刑事執行、監獄管理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設計,首先,突破傳統的人才培養理論,建立“教學練戰”的培養人才理念。在培養方案中以學生為本,突出崗位技能需求的原則,建立“三段式”的培養策略,給學生一定的自由時間,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近年來發表了20多篇教學研究與改革論文,如《政法干警招錄培養體制試點成效分析與未來展望》、《政法干警招錄體制改革現狀和思考》、《政法招錄體制下的監獄人民警察警務技能培養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等。

        2.5建成了一批實踐實訓基地,加強了與行業的聯系

        在依托政法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本著互惠雙贏的原則,學院與寧夏、內蒙監獄管理局形成長期戰略合作聯盟,實現學院與行業“零距離”對接和資源共享。實現課程設置融通、師資配備融通、實踐實訓融通,建成了一批實踐實訓基地,加強了與行業的聯系,使人才培養更加貼近實戰、更加凸顯職業教育特色。

        第2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摘要:現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時代特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內容,創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進性。要樹立可持續管理觀念,致力于制定、實行公平的政策,創建具有持續性的公平競爭環境,建立起適應形勢發展進行持續性調整的機制,以實現管理效能整體性提高的目標。

        關鍵詞:教育 教學 管理 創新 認識

        如今,教育改革面臨著極大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任何一個教育組織都十分重視教學管理,因為它與教學成績一樣,都是學校生存的命脈,創新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學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學校教育組織必須依靠它來贏得社會、政府、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質量高的學校絕不是只靠著有幾位著名教師、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或者教育經費充足,而是由于學校管理的整體水平和全體教職工共同創造的結果。從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是刻不容緩的。

        一、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1、教育管理者的創新素質

        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過程,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保持教育思想觀念的不斷變革和及時更新,這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發動機”,操作這臺發動機的正是學校的管理者。因此,學校的管理者是學校教育教學制度創新的關鍵。

        學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導著學校各個群體的行為,他們是否具有創新素質將直接制約和影響學校的發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學校沒有一位富于創新的校長,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穩,那學校也只能永遠望它校之“項背”了。學校管理者必須敢于否定學校舊有的、束縛人性張揚的條條框框,大膽進行教學管理制度創新,這是教育事業發展對學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學校內部的創新氛圍

        目前學校要在比較理想的水平上開展創新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特別是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說學校內部的創新氛圍還不夠濃烈。教育創新是一種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創造性教育活動,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獨自單方面的行為,而是必須由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的一種整體性、目的。它依賴于全體教職工的真誠投入,依賴于不同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意見的交流與撞擊。我們必須努力營造一個平等、民主、開放和寬容的創新氛圍,創造一種以創新為內涵的校園人文環境,給教師以自由想象的時間和空間,給教師以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在教師的相互溝通、相互刺激、相互誘導中,提高工作樂趣,激發創新潛能。

        二、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必須遵循兩個原則

        1.以人為本

        現在多指是指經營者或管理者的一種領導方式或理念。學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注重個體的差異發展、注重群體的和諧發展,從而達到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有活力、善創新的教師隊伍是教改向縱深發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任何一項創新活動都離不開人的參與。

        2.民主管理

        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沒有民主的管理,就沒有民主的教育;沒有制定政策時的民主,就沒有執行政策時的嚴格。一所學校,如果只有少數領導干部的積極性,而沒有全體教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么這所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將難以開展。有關研究資料表明,教師群體對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對于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較其他社會群體有更強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建設過程中,教育管理者應充分發揚民主,實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為教師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從而滿足教師群體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師都成為自覺的創新主體,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達到人與學校、人與教育、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三、確立整合思想,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機制

        科學管理水平和管理機制直接決定著一所學校的發展水平,科學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則會極大地強化激勵的有效性。新的教學管理機制必須致力于有效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點是:管理體系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管理組織從單一控制型轉變成綜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剛性向彈性轉變,管理方式由過程型向目標型轉變,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為主向民主化、引導為主轉變,管理手段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網絡化轉變。

        1.完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形成有效組織保障

        完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是確保學校開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務。上海有一所小學,2000年歸并了6所村校,成為一所擁有近1700名學生,130多名教師的大型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無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難度,影響了管理效率。在此情況下,校長結合學校實際,確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學校的內部管理體制,取消了副校長、教導主任等層級,改為條線負責制。把學校常規工作按學科及學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個條線,每個條線設一個負責人,管理該條線的人和事,并全權負責該條線工作的實施。條線負責人上對校長書記負責,下對教職員工和學生負責,與此同時,接受校長書記和師生員工的監督和評價。從而形成了校長書記——各條線負責人——教職員工的三級管理網絡,學校內部管理由垂直管理變為扁平式管理,確保了學校常規管理能落實到處,構建結構完整、環環相扣、體現整體優化的教學管理工作系統。

        2.創新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形成彈性管理模式

        教學管理制度是一種穩定、規范的特有教育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質量保證的組合模式和激勵約束機制。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從傳統的管理制度向現代化的、先進的、科學的管理制度轉變,實現制度創新,真正實現由管理者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因此,必須建立嚴格而又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給學生以充分的發展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主導作用。我們適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要求,對現有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清理、修訂和完善,積極改革過分強調統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樣性特點,變硬性管理為彈性管理。近年來,中小學推行的二期課改,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多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具有重大實踐意義的課題。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該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與危機感,及時把握創新的機遇,不斷加快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的步伐,使學校能夠不斷發展優質教育資源,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第3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一、重視物理概念的引入

        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可以創設情境設疑引入,也可以采用演示實驗直觀引入等。但是不管采用什么途徑引入概念,都必須使學生認識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新知識的愿望。這是教好物理概念的重要環節。

        二、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概念、規律教學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領會方法、提高能力、接受熏陶的過程。而無論是掌握知識,還是領會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個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逐步積累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習題的篩選等方式方面,都應充分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滲透,分步到位。

        比如,“加速度”的概念是高一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讓學生正確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將會對其以后運動學及動力學部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要真正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及定義公式,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而這時學生才剛步入高中不久,多數學生的思維水平仍處在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能力不高,這就給“加速度”這一概念的學習造成了較大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應分階段逐步進行。在第二章初次學習“加速度”時,只要求學生在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概念的基礎上,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公式a=(vt vO)/t中各個符號的意義及a的單位、讀法;對于“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在這里只要求學生理解類似如下情形:火車出站時a=O,3m/s2表示火車的速度每過1秒均勻增加0,3m/s;汽車剎車時a=-2m/s2表示汽車的速度每過1秒均勻減小2m/s;即: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a的-大小反映的是物體速度大小變化的快慢;然后再依據公式a=(vt vO)/t,結合實例引導學生弄清式中(vt-vO)和a的區別和聯系,知道a的大小是由(vt-vO)和t兩個因素決定的;至于a的方向,可以告訴學生等學習了“牛頓第二定律”之后就明白了。在第三章“牛頓第二定律”的學習中,結合演示實驗使學生理解F=ma的物理意義,知道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物體的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a隨著F的變化而變化,當F恒定時,a也是恒定的,此時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運動;a的方向與F的方向一致,若以vO的方向為正方向,則在勻加速直線運動中,a為正值;在勻減直線運動中,a為負值,從而使學生對加速度的方向及實際中采用的正負號有了正確的認識。在第四章學習“勻速圓周運動”時,通過“向心加速度”的學習,使學生對“加速度”的理解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知道在勻速圓周運動中,加速度是描述線速度方向變化快慢的物理量。至此,學生對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加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就從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方面有了全面正確的理解。

        三、重視概念、規律建立過程的學習

        在物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概念、規律的建立過程的教與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認識特點和思維水平的基礎上,創設情境,設問引思,讓他們真正參與到形成概念、得出規律的過程中來,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感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尤其是弄清物理規律的“來龍去脈”。這樣以來,學生就會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概念、規律的定義、公式及物理意義、適用條件等,從而能夠熟練的應用它們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及時消除概念、規律形成過程中的觀念干擾

        學生在學習某些物理概念、規律之前,已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生活經驗在頭腦中形成了一些觀念,這些觀念中有些是正確的,可以作為形成概念、得出規律的基礎,加一應用。但其中有些觀念則是片面的或錯誤的,它們對概念的形成和規律的建立會產生一定的干擾。因此,在概念、規律教學過程完成之后,應及時通過鞏固練習消除這些錯誤觀念。

        第4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物理教學再認識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初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于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后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這怎么能夠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因此,我們不得不對教學進行再認識。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系,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后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

        新課標下的教師角色主要有:

        1.設計者。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教材和教具,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和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

        2.指導者。教師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或者是學生在對一定的問題情境進行探索的時候可能會碰到一些問題,出現信息缺乏的情況,這時候學生主動向教師尋求信息。

        3.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要進行教學環境的控制和管理,組織課堂教學,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

        4.合作者。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友好融洽的關系,了解學生的需要、學習特點、興趣、個人愛好等,以保證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合作與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5.研究者。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案;教師要從事一些與自己教學有關的科學研究,從理論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并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三、激發興趣,創新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個性化因素及心理發展規律,不少避免地導致學生獨立人格喪失,思維收斂,想象力及創造潛力受壓抑等不良后果。新課程重視以人為本,關注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突出對思想品德的培養,強調學生應具有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質,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這一切只有通過恰當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實現。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并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改進物理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吸收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充分把握物理教學的特點與藝術性,進一步發揮非智力因素的潛在影響。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于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沖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后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里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等的認識就有可能進一步發展。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物理學習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

        第5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工商管理 個人與團隊管理 體驗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教育部在關《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可見,能力本位是高職教育觀的核心內容。但是,長期以來,在工商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實踐機會和能力訓練不足等現象,影響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如何注重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交叉點,構建創新性、開放性、設計性、綜合性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協調一致的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當今教改的重要課題。體驗式教學法正是基于這一要求提出的。

        1 體驗式教學法及其在個人與團隊管理課程中應用的必要性

        1.1 體驗式教學法的含義、優勢

        “體驗”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引申為“親身經歷”之意。20世紀 80年代大衛 · 庫伯提出了體驗式學習理論,理論的核心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是說,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課程教學的實施中,教師有目的地、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讓學生親自去感知、領悟知識,并在實踐中得到證實理論有效性或正確性的一種教學方法。

        “體驗式”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一方面,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過程,讓學生逐漸具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另一方面,它強調交流與合作,改進了傳統教學活動的方式。更有利于突顯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展以及創新能力的養成。同時,“體驗式”教學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能夠進一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主動接受教師的教育與指導。

        1.2 體驗式教學法在個人與團隊管理課程中應用的必要性

        個人與團隊管理是我院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同時也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獲取雙證書的課程,它強調培養學生的通用綜合管理能力和素質,包括自我規劃發展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團隊建設能力及領導能力等。傳統的填鴨式講授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獲得這些能力和職業素養。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既能保證學生能順利地通過考證,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培養這些通用管理能力,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無疑是比較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任課教師創造與現實相似的教學環境,學生參與其中,不僅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鍛煉自身的能力。同時,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淵博的知識、較好的表達能力、控制教學過程的能力和較強的引導和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自身教學能力及理論水平得到提升。

        2 體驗式教學法在個人與團隊管理課程中的應用

        2.1 課前體驗式教學目標和內容的確定

        在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中,最關鍵的是要按照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來選擇體驗式的活動,從而使教學內容和體驗式活動充分結合,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教學目標的設定是非常重要的。本課程的體驗式教學目標主要以培養學生的通用管理能力為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十大單元三十六章,內容繁多且分散,學生學習起來不好把握核心內容。本課程在教學中根據相關的內容把繁多的知識分解為幾個專題,根據不同的專題知識確定各自的教學目標。如自我規劃專題,教學目標是借助教師的指導和啟發,要讓學生強化自我認知的能力,學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溝通技能專題,要讓學生能掌握一些常用的溝通技巧,學會就業面試技巧和日常工作談判技能。

        2.2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豐富的體驗式教學形式

        (1)案例式體驗教學。教師通過的精心策劃,把教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常見的案例中,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具體分析,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集體智慧,各抒己見,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產生互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管理觀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如在時間管理專題中,要求學生把自己或某人一天所有工作任務和沖突羅列出來,要同學們討論怎樣有效地安排,同學們通過思考、分析和小組討論,掌握了時間管理的技巧,培養時間管理的觀念和能力。

        (2)情景模擬體驗式教學。所謂情景模擬式體驗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創造生動具體的教學情景,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潛在智慧,從而引導學生的整體理解和運用,促進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和諧發展。首先教師創設體驗情景的主題,對學生的情景模擬學習進行引導;其次,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選擇模擬角色,對情景體驗內容進行探索;最后,教師對學生情景體驗的總體過程、效果給予點評,進一步延伸學生對情景的有效體驗。如在溝通技能章節,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招聘及模擬談判。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可以更深層次地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溝通技巧、方法,展現學生豐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3)項目式體驗教學。開展項目式體驗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其綜合能力。例如,在團隊建設和發展專題,為使學生綜合掌握及運用課程的相關理論,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學生自己分團隊,組建公司,從設定公司名稱、業務、組織結構、人員設置、組織文化等方面讓學生提出方案,分工完成,最后做多媒體展示。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總體的把握,更能提高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團隊協作精神。

        (4)競賽式體驗教學。將競賽引入到課程的教學中去,讓學生在競賽中、在游戲中掌握知識。競賽式體驗教學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辯論賽、知識問答比賽、技能比賽等。如在組織文化專題中,讓學生分組進行班級文化策劃比賽,通過對策劃書的撰寫、PPT展示、答辯等環節的競技,讓學生通過比賽掌握相關知識,同時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演講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5)游戲。如在溝通技能專題中,要求學生在老師引導下進行撕紙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了解溝通的重要性。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玩得開心,學得起勁,還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6)實地參觀考察體驗教學。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考察是理論聯系實際最有效的形式。如組織文化專題,就組織學生去參觀企業文化建設較有特色及代表性的企業。既讓學生更好體會組織文化的內容,也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的認識。

        2.3 體驗式教學的課外實踐應用

        體驗式教學在課后也同樣得到擴展。為了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參與實踐。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技能比賽、沙盤模擬、素質拓展、或給學生相應的項目,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等等途徑,讓學生在課外的體驗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 體驗式教學法在個人與團隊管理課程實踐過程中的意義

        (1)課堂效果顯著。通過運用體驗式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2)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師擔當多重角色。講授者,要傳授知識。組織者,要為學生營造情景環境,組織學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學習的促進者,要促使學生通過主動學習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指導者,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評價,指出他們學習中的不足,使他們可以更好地在學習中揚長補短。

        (3)體驗式教學使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更緊密結合起來,達到學習的最終目的。

        (4)課程評價體系更完善。由于體驗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評價學生成績也不再是單一的考試成績,而要跟整個形式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及課后應用等有效結合起來,這無疑更能體現考察學生能力結果的公平性。

        總之,“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讓學生在各種體驗活動中真正“動”起來,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能與實際結合,得到更好的運用與發展,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趙紅梅.工商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2006(4).

        [2] 何紅光,程云行,李文莉.工商管理類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9).

        [3] 張秋來,黃德紅.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5).

        [4] 郭昆.工商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體驗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09(7).

        第6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人本主義教學觀;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啟示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素質教育課程,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本文嘗試把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引入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希望對改變這種困境能有所幫助。人本主義教學觀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在教育心理學中的貫徹與應用,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啟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教育目標從“治療和矯正”到“預防和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教育目標應該指向學生個人的創造性、目的和意義,是培養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的心理健康的人。因此,作為高職院校培養的高級技能型人才,不僅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要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愉快地、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要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預防和發展性,而不僅僅是針對個別學生心理問題的治療和矯正。

        二、教學過程從“教師為中心”到“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避免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突出學生內在學習和意義學習,是人本主義教學觀的核心思想。就針對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如何保證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中,應采用靈活多變的動態教學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與學生,以問題、情境或活動為中心,展開互動式的教學過程,通過師生間和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和討論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針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高職院校在動態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采用體驗互動式教學,將心理測驗、心理訓練活動、心理體驗與心理知識的講授融為一體,使學生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理解心理學的理論,并運用所學的心理調節方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提升自身心理素質。

        三、預設和生成的教學安排

        傳統的“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多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教材編寫追求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實踐性和針對性不強。基于這種現狀,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高效教學應當從改革教學內容入手,保留基本的、必要的心理學理論,增加與高職生生活、學習聯系緊密的相關教學內容。教師一方面根據教學計劃認真備課、授課,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學生隨時出現的問題以及社會出現的新情況,隨時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四、教學評價從“教師說了算”到“多元評價相結合”

        在教學評價上,人本主義教育觀認為,學習的程度和價值應由學習者自己來評價,以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啟示我們,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關注學生自己的感受,從操作上講,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學習評價,建立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定相結合的學習評價機制。

        此外,人本主義教學觀還強調在教學中建立真誠、關注、理解的和諧師生關系,這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工作也是一個有益的啟發: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像朋友一樣和學生相處,又像慈祥的長者一樣耐心幫助學生,以自己的真誠幫助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我們應該相信,將人本主義教學觀的理念引入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中來,對促進人的真正發展,促進教學的改革和模式的轉變,將會有著極大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袁朝輝.人本主義教學理論述評[J].咸寧學院學報,2010(03).

        [2]肖三蓉,王 挺,劉 穎.人本主義教學觀對高校公共心理學教學的啟示[J].新課改研究(高等教育),2011(03).

        [3]簡福平,吳雪梅.當代主要心理學流派及其對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01).

        第7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論文關鍵詞:韓國高校圖書館 人性化管理

        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內圖書館與國外圖書館間的交流也不斷深入。2007年.我校圖書館與韓國大學圖書館正式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通過交流.實地考察了水原大學、水原科學大學、淑明女子大學、靈山大學、新羅大學等校圖書館,對韓國大學圖書館的工作情況初步有了整體的了解,同時對韓國圖書館的人本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

        一、“以人為本”的管理

        1、國內與韓國“以人為本”的理念的比較

        早在1963年韓國就頒布了《圖書館法》,圖書館管理專業與資格認證制度得到了法律保障。韓國圖書館館員級別十分強調館員的基本素質和圖書館情報學專業學歷。館員的社會地位最終以法律形式予以確認。實行公務員制度管理。具有館員資格證書是從事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經營的圖書館工作的基本條件.在獲得了圖書館館員資格同時被納入對等的公務員級別。韓國圖書館錄用工作人員時對學歷、專業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并要經過考試。由于享有政府公務員的較高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從而使圖書館館員“安居樂業”,始終保證圖書館有一支穩定的、較高素質的隊伍。正因為如此,韓國的圖書館員整體學歷水平和文化素質是非常高的。相比之下,國內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一直以來不受重視。占多數的都是為學校消化吸引各種人員的場所,機構改革從行政機關(瘦身)下來的人員、學校解決引進人才的家屬.這些人員雖不乏有學歷者,但是他們所學的專業卻并非圖書情報學。

        2、一專多能.實行圖書館員輪崗制度

        在韓國,我們考察過的幾所大學圖書館,定期輪崗對于圖書館員來說是家常便飯,定期進行館員調整,互換工作位置。在這種激勵的氛圍中.館員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為工作付出,每位館員大都能勝任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干什么工作都是行家里手,同時增加了館員間的彼此工作上的了解和工作能力。使同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融洽。在韓國除了本館人員定期輪崗以外,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也有定期的人員交流互換工作場地。增加圖書館之間的相互了解,取長補短,改進工作和改革創新.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也是一個有力地推動。

        3、在讀者滿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館員的需要

        在國內為了滿足讀者基礎上.幾乎所有的圖書館都涉及到倒班的問題,只是大同小異而已,但是不管怎樣倒班工作人員的正常生活秩序都被打亂了,而且哪個科室需要倒班.只要崗位不變,就得值夜班的永遠需要值夜班,崗位相對是固定的,這樣就經常失去與家人共度節日和假日的機會。在韓國,從幾所大學圖書館可看到,沒有固定的館員,正常八小時以外的工作,他們采取的是全體館員的共同加班方式,偶爾有加班和倒班。例如:淑名女子大學圖書館規定,每月每人只有兩次的加班任務。對大多數館員都實行正常的作休時間.表現了人性化管理的最佳方式,不但公平而且廣大館員也不會失去與家人團聚的假日機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這種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人感觸很深。

        4、館員與讀者間創造良好的交流環境

        走進韓國的圖書館,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閱覽室和館員的工作室里。幾乎每個房間都有專門的區域,擺放著沙發、茶幾、鮮花等。充分體現館員與讀者面對面的交流之利用的地方。這種氛圍設計國內圖書館是不多見的.可以像在家庭的氛圍中,館員和讀者的交流是平等和諧的。有利于促進圖書館工作和發展的。這個區域對讀者是敞開的,讀者可以隨時向館員提出建議和請求,對讀者來說這比站在館員的辦公桌前拘謹的陳述要人性化的多,無形中拉近了館員與讀者的距離。這種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人文文化的蘊涵,“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二、“以讀者為中心”的圖書館服務

        1、開放式的圖書館服務模式走進韓國水原大學圖書館的大廳,布置有醒目的背景及目標:“圖書館組織及服務的背景及目標:為了使圖書館成為適應高度信息化社會的綜合學術研究信息中心,最重要的首先是。必須把圖書館變成適應現代狀況的組織,即:必須把其改編成具有立刻適應顧客要求志向的奉獻型組織。”韓國的圖書館大都是開放型服務模式.可以自由出入,讀者無需證件就能進入圖書館,非常人性化。在水原大學中央圖書能充分體現“以讀者為中心”的圖書館服務中,可以認識的政府的重視力度。

        2、充分滿足讀者的需求

        在滿足讀者的需求方面,淑名女子大學圖書館、靈山大學圖書館、新羅大學圖書館體現相當到位。在圖書館網頁上,讀者可以直接向圖書館申請購買所需圖書。只要讀者提出申請購買的圖書館內沒有收藏,那么負責這項工作的館員就會及時與圖書商聯系購書大約三個工作日內圖書即可到館,讀者就可以直接到圖書館采購部門來借閱,效率相當高。相比之下,這一方面國內大學圖書館差距較大。

        3、注重工作細節,最大限度的方便讀者

        第8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大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人才培養; 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57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01- 0097- 02

        0 引 言

        信息系統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是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產生的管理信息系統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信管學科的博士學位。信管專業在我國的產生和發展是隨著70年代中后期電子計算機在管理領域的廣泛運用開始的。20世紀70年代末各大學紛紛創辦“經濟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專業,培養信息管理類人才。2008年全國已有587所高校開辦了信管本科專業,信管專業人才越來越被社會認可。

        下面選取了中美整體實力較強的8所大學,就其信管專業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向以及就業情況分別作了詳細的介紹。

        1 美國大學的信管專業

        根據2013年美國最權威的大學排名機構US News的美國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專業本科排名,我們選取了4所在國際信管專業排名中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學作為分析對象,它們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亞利桑那大學、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文中資料源自4所學校網站公布的信息。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稱為系統設計和管理(System Design & Management,SDM),設置在著名的Sloan管理學院,授予管理科學學士學位。課程總學分為123,必修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原理、管理科學中的最優化方法入門、統計學思想和數據分析、大學生管理交流、管理的心理學實驗室、企業財務會計、線性代數;限定選修課包括企業家能力和創新、財政理論、管理實施入門、供應鏈計劃、制造業系統和供應鏈設計、市場管理、計算機和工程學問題解決方案入門、系統分析、信息技術精華、戰略方案組織設計、軟件商務、完整信息系統技術、戰略方案以及組織因素、經濟情報、戰略結構和定價;一般要求的課程包括微積分、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實驗室課程、人文科學、藝術以及社會科學課程。

        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MU)的信管專業稱謂信息系統管理(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ISM),設置在Heinz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授予理學學士。課程為總學分143,包括專業核心課程:信息系統環境、系統開發基本原理、設計和開發的應用、軟件開發項目、信息系統應用。學科核心課程和組織管理相關課程任選一門;設計科學與理性選擇相關課程任選一門;研究方法相關課程任選一門;專業溝通等課程任選一門。內容區域:信息系統選修課、組織方面、設計科學和理性選擇、研究方法、專業溝通5個領域的課程。計算機科學基礎:初級/中間體設計和中間體/高級設計。數學和統計學課程一門,統計學推理和實踐(選修一種課程)。

        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UA)稱為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設置在Eller商學院,授予工商管理學學士。課程有基礎課程:英文寫作、商業數學、計算機和網絡社會、數學、財務會計入門、經濟學、管理會計學入門、管理中的統計學推論、基本經濟問題。必修課程:高級代數、管理和組織、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數據結構和算法、基本運作管理、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統、組織行為管理、商業基礎道德一體化和管理法則、商業數據交流、公共機構和政策的整體經濟、業務決策的微觀經濟分析、數據庫管理系統、信息系統分析和設計。此外學院還開設有專業選修課以及人文科學選修課。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UMTC)是信息與決策科學(Information & Decision Science,IDS),在Carlson管理學院,授予商學學士學位。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原理、簡略微積分或微積分、新生寫作或同等課程、心理學概論、商務統計:數據源、表述及分析、金融計算概論、職業技能基礎。核心課程:管理基礎、管理會計學入門、商務處理和管理的信息系統、財政學基礎、運作管理入門、市場營銷原理、員工和勞資關系、跨國公司的環境、商業通訊。專業課程:系統發展計劃簡介、商務系統的分析和建模、信息技術基礎、管理信息服務溝通、國際化。商務方針核心課程:商業通信、跨國公司環境理解;跨國商務、商業方針;策略程式化和執行(任選一門)。選修課程:財政學的信息系統和技術、高級數據庫設計、電子商務、信息安全、信息系統特別主題、信息系統產業實習。

        麻省理工學院的Sloan管理學院是世界著名的管理學院,SDM專業設置在旗下,無疑對SDM專業的管理類課程設置具有明顯優勢。從課程設置中可以看出麻省理工學院的SDM專業是技術、經濟和管理的綜合導向,學校培養的學生是管理科學專業的偏信息技術方向,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又不是非常的深入,因此主要培養學生為實現有效的信息系統支持而產生的技術和應用方面的能力。學校SDM專業的畢業生被錄用的職位廣泛,包括產品設計、系統開發、產品研發和創新、工程管理、運營管理、IT軟件開發、市場營銷、銷售。同時還會有一些行業專門聘請SDM的畢業生,其中包括航空航天、國防、政府信息系統、電信、銀行和咨詢公司。

        眾所周知,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相關專業是世界最強的專業之一,在開設ISM的課程中充分利用了學校這一學科優勢。從ISM專業的課程設置來看門數較多且涉及領域廣泛,強調對數學和計算機基礎的訓練,對開發信息系統的原理、方法及技術的掌握要求高,開設了多門信息系統的課程。學生對經濟領域以及組織管理要求有深入的了解,開設了高級微觀經濟學原理、組織行為學等課程。同時對學生社交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視,開設了溝通、寫作等相關課程。CMU的ISM專業培養的學生是組織中信息系統的開發者,是信息系統終端數據的分析者,是為組織提供信息系統服務的高級咨詢師。ISM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范圍比較廣,包括銀行、IT行業、金融業、傳媒業、制造業等,職位包括分析師、應用工程師、助理顧問、商務技術分析師、ERP開發員、財務分析員、IT項目員、QA工程師、高級顧問、軟件工程師等。

        亞利桑那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并稱為管理信息系統(MIS)三巨頭。學校開設的管理學課程和信息技術課程并重,要求學生既要掌握信息技術相關課程如數據結構和算法、數據庫原理和應用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也要對管理領域的相關問題有深入的了解如經濟學、管理等課程,同時也注意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所以UA的MIS專業培養的人才是技術性較強的管理類人才,主要從事的是組織中信息系統開發、維護、管理和咨詢等職業領域。目前從UA的MIS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看,多從事商務分析、商務應用開發、信息技術咨詢、系統分析師、信息技術開發項目指導、數據庫管理、商務智能分析、系統開發、數據庫分析、網站開發、網絡管理、技術支持專家、信息系統管理、信息技術使用者聯絡員等。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IDS專業授予的是商學學士,它的課程設置具有明顯的商學的特點,如開設了商業通信、跨國公司環境理解和跨國商務等課程,又有和商務有關的信息系統課程如商務處理和管理的信息系統、商務系統的分析和建模,同時開設經濟管理的課程,但相關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較為弱化。從該校的課程設置可以看出IDS注重培養商務型信息管理人才,為組織提供更多熟悉商務運作的信息管理類人才。它們的學生多從事銀行投資、市場、咨詢、金融等方向的工作。

        以上4所美國大學信管專業的學位授予,課程設置各具特色,每所學校依據自身的學科優勢,構建具有特色的信管專業,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具備經濟管理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以職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能力的培養。

        從就業方向看,麻省理工學院SDM專業畢業的學生多從事管理類方面的工作;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畢業生主要從事信息技術較深入領域的應用,亞利桑那大學畢業生多從事信息技術相關的一般性的工作,而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學生從事信息技術支持的商業的工作。不管是哪所學校的畢業生,信管專業的學生可以從事的工作領域都是比較寬泛的。

        2 國內大學信管專業

        清華大學的信管專業設置在經濟管理學院之下,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學生要學習必要的基礎課程,包括會計學原理、經濟學原理、信息管理導論。還要學習計算機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動態系統分析與控制、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系統分析與設計、專家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運籌學、計算機系統原理、生產與運作管理、面向對象的分析技術方法等課程。學生畢業后,進入各類企業與政府部門,從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和開發,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主要的就業企業類型包括國內外知名的咨詢公司、政府機關、金融機構、電信公司、高技術企業等。從清華大學信管專業的課程設置、就業情況以及其自身在信息技術和工業工程學科方面的實力,可以看出清華的信管專業偏向技術方面。

        復旦大學信管系設置在管理學院,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課程設置與清華大學基本相同。培養目標和學生就業方向基本一致。

        武漢大學的信管專業設置在信息管理學院之下,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信管專業的主干課程與清華大學所設課程基本一致,但有所不同的是學生要學習一些圖情檔案知識,以體現學科特色。

        東南大學信管專業設置在經管學院下,學生畢業后授予管理類學士學位。其基礎課程與清華大學信管專業所設基礎課程類似,但與清華大學相比,該校還開設較多的企業管理和經濟類課程。

        綜上,國內學校雖然普遍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但培養目標基本一致,主要以培養具有信息分析能力與企業管理創新,能夠駕馭信息資源知識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3 中美大學信管專業綜合比較分析

        美國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科在本科生的專業方向設置是多樣化的, 有信息系統、信息管理與技術、信息技術、傳播學、信息科學等多個專業方向,職業導向較明確。美國大學信管專業的名稱有所不同,授予該專業的學士學位也是不同的,如管理科學、理學、商學學士等,從授予的學位上明顯可以看出信管專業所具有特點和學科偏向。我國大學信管專業方向相對單一,學士學位授予的領域主要是管理學學士。

        國內信管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大體有3類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經管類課程、信息技術類課程,課程設置比較固定,除此之外還有些實踐類以及專業選修課程。美國大學也基本上包括這些課程,但是課程選擇范圍和課程內容更加廣泛,社會實踐環節更加深入,強調創新能力培養。除此之外,開設了寫作課、談判課、表達分析和研討課等課程,用于培養學生和社會的溝通能力。

        總之,美國大學信管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是多樣化的,培養模式是自由、開放式的,這樣滿足了社會對信管專業要求。國內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應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社會對信管專業人才需求的特點,借鑒美國大學信管專業培養人才的方法,修改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計劃,更好地提高我們信管專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迎接社會的挑選。

        第9篇:對于管理學的認識范文

        摘要:“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全部管理學知識;“元管理學”研究管理學知識的性質、來源和產生的機制,以及對管理學知識的可靠性和客觀有效性進行檢驗。對“元管理學”與“管理學”的關系,予以“時間上在先”和“邏輯上在先”之辯證關系的探究不失為一種研究“元管理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邏輯上在先 管理學 元管理學 時間上在先 管理學屬性

        元管理學是一門對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學科性質、體系結構進行系統研究與反思的學科。其中對管理學研究對象問題的探討最為關鍵。這是因為,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得以成立和研究的最基本條件。“管理學”若成為一門學科,首先就要確定研究對象。元管理學的研究目的還在于認識管理學的性質特點、關系結構、運動規律和社會功能,并在認識的基礎上,研究促進管理科學發展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方法。

         

        “邏輯上在先”是指在邏輯順序上,抽象性的范疇、命題相對于具體性的范疇、命題而言的先在性。這種邏輯上的在先性,是構建任何一種理論體系時必須遵循的普世規則。“邏輯上在先”是指在邏輯上先于結論;“時間上在先”是指原因在時間上先于結果。在這里,顯現的是歷史的與邏輯的統一。從發生的時間上看:管理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活動,存在于一切人類組織之中,而不論其組織的具體形式是家庭,還是企業,抑或政府,管理之于人類社會,自古使然。管理實踐先于管理學;管理學先于元管理學。從邏輯順序上來審視:元管理學先于管理學;管理學先于管理實踐。對于這一點可以先從探討管理學的學科屬性開始。

         

        一、管理學的學科屬性

        管理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該學科中涉及了諸多學科的理論和實踐內容,并將各門學科融會貫通于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可以說,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為此,在該學科得以確立與發展的進程中便會出現諸如:是否存在“普適性管理學”;“管理學與管理科學”、“管理學與一般管理學”、“指導性與實踐性”、“管理文化與管理組織”、“管理哲學與管理學”等名詞的界定;“什么是管理科學、管理科學與管理學是什么關系;以及“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活動,什么是管理工作,什么是管理者”等一系列問題。

         

        其中,關于管理學的學科屬性的爭論,從泰羅創立古典管理學到今天已經跨越了幾個世紀。

        有人強調管理學的科學屬性,有人則強調管理學的實踐屬性。在關于“管理學”學科屬性的爭議中,可以將其分為“應然”與“實然”兩個層面。其中,“應然”研究方法的實質是:第一步,對管理活動進行定義;第二步,從豐富的管理活動中抽象出管理理論。“應然”便是“邏輯”的。為此,先需要對管理學知識本身進行“實然研究”,或者說,要對人類社會迄今取得的關于管理活動的所有經驗知識進行

        一番全面、系統的考察。只有在對這些全部管理學知識的“實然研究”中,才能提取管理學的學科屬性,進而指出管理學作為一種學科體系對于管理實踐的意義。“實然研究”便是“歷史的”即“時間”的。由此入手對管理學的學科屬性予以探究恰是元管理學的著眼點之一。

         

        若從實踐出真知的角度來看,首先應堅持“實然”研究的取向,而非“應然”。接下來才是針對大量“實然”現象,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應然”研究。進而,對于“管理學自身”的研究,即元管理學的研究也應該強調“實然”的取向,當我們對各類管理學認識的來源、產生機制、可靠性、目標和類型積淀了充分的“實然認識”后,再談作為一門學科的“管理學”有沒有可能、如何可能,便更具有可行性。

         

        元管理學對管理學進行“時間在先與邏輯在先的辯證關系”研究是同“歷史的與邏輯相統一”的辯證思維方法完全一致的。歷史的即時間的是指,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認識客觀現實的歷史進程(包括科學史、哲學史、思維史等);邏輯的,則是指歷史發展過程在思維中概括的反映。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是指思維的邏輯應當概括地反映歷史發展過程的內在必然性。邏輯與歷史統一的方法要求人們在科學研究和在建立科學理論體系時,要揭示對象發展過程與認識發展過程的歷史規律性;在安排理論體系各個概念、范疇的邏輯順序時,必須符合被考察對象的歷史發展的順序。

         

        歷史方法和邏輯方法的辯證關系表現在:①邏輯的分析要以歷史發展為基礎,歷史的描述要以邏輯聯系為依據;②任何一門科學不能只用歷史方法或邏輯方法,即使是以歷史方法為主的歷史科學,也不能排斥邏輯方法;同樣,即使以邏輯方法為主的理論科學,也不能排斥歷史方法。

         

        綜上所述,管理學的學科屬性研究應從“實然”和“應然”兩個層面加以界定。其內容既有管理實踐如大量案例等;也有管理理論如對管理五大職能的系統闡釋。管理學兼具理論屬性與實踐屬性,二者相輔相成而相得益彰。

         

        至于管理學屬于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的屬性之爭,則可從研究方法的不同來審視:一般來講,對其予以定量分析則多是自然科學的層面;定性分析則多是社會科學的層面。“實然”研究定量分析多些;“應然”研究定性分析多些。定性分析是對收集到的管理實踐資料進行歸納、分類、比較,進而對某個或某類現象的性質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種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對管理現象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關系則在于: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是經常結合使用的。在進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須借助定性方法確定研究對象的性質;接下來,研究者又須借助定量研究來確定定性分析的切入點。二者的不同點有:①著重點不同;②依據不同;③手段不同;④學科基礎不同;⑤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⑥結論表述形式不同。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確定量的前提下,做到準確定性。這是二者的辯證關系。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是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當然也是研究管理學的學科屬性,進而探討“元管理學”與“管理學”之關系時不可或缺的方法。

        二、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任何一門科學,所研究的都是對象物所特有的運動(運行)規律,更確切地講,是特定事物某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運行規律。人們一般從管理的二重性出發,將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從理論上概括為對三層面的研究: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

         

        1.生產力方面。從生產力層面研究管理,則是研究如何合理組織生產力,包括如何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組織中的人、財、物、時間、信息,以適應組織目標及社會的需求,求得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生產關系方面。從生產關系層面研究管理,則是研究如何處理組織中的人際關系,建立和健全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組織目標。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日本综合aⅴ | 中文在线字幕第一页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 亚洲国产第一福利一区二区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飘花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