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

        第1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關鍵詞:糧食經濟市場結構糧食流通體制

        Abstract:Thereformofthegraincirculationsystemscore,isabolishes“thetwotracksystem”,raisesenterpriseseffectivenessofoperation,realizeswiththemarketabilitymethodtothefoodproductionsupportandthesafeguardwhichexpendstothegrain.Inaspectsandsoonmarketmainbody,marketsystem,marketmechanism,marketrule,enterprisestrategy,governmentfunctioncarryoninstitutionalandthemachinabilityreform,establishestheenterprisecompletemarketmanagement,thegovernmentsuitableregulationmovementsystem;Theestablishmentoperatesindependently,selfrestraintstateownedgrainenterpriseoperatingmechanism;Andnecessaryestablishmentmarketabilityfarmerbenefitprotectionmechanism,foodsecuritysafeguardmechanism;Grainindustrialproductionguidancemechanismandgrainenterprisestateassetinflationproofingandappreciationmechanism.Ourcountrygrainmarketchoicecompetescompletelythemarketmechanismmaynottake,isalsonotrealistic,thegrainmarketmechanismsrealitychoiceshouldbemonopolizesthecompetitivemarket,themonopolycompetitivemarketbyefficiency,betweenissituatedbetweencompetescompletelywithmonopolizespurely,maydisplaycompetesandmonopolizestwoaspectsthesuperiority.

        Keywords:GraineconomyMarketmechanismGraincirculationsystem

        糧食走向市場化,用市場解決市場中的問題,實質就是要提高糧食經濟發展的效率。糧食經濟的市場化首先應實現糧食經濟制度的市場化。

        糧食流通問題的核心,是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用市場化的手段實現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和對糧食消費的保障。在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市場結構、市場規則、企業戰略、政府職能等方面進行體制性和機制性的改革,建立企業完全市場經營,政府適當調控的運行體制;建立自主經營,自我約束的國有糧食企業經營機制;建立市場化的農民利益保護機制,糧食安全保障機制;糧食產業化引導機制和糧食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機制,是糧食市場的結構設計的重點。

        1.糧食是生活的必需品,價格彈性小

        εP=需求變動%/價格變動%=ΔQ/ΔP·P/Q=LimΔQ/ΔP·P/Q=dQ/dP·P/QΔPo

        糧食如果漲價,人們對它們的需求量不會減少很多,如果降價,人們對它們的需求也不會增加多少。糧食的價格比較低,即使上漲一倍,人們對需求量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因為這筆支出在人們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漲價不會影響個人總的經濟狀況。糧食保護價格在一定時期可以促進糧食經濟的發展,一些國家使用這個政策也起到了作用,但它只能是一種一定時期的經濟政策。

        糧食支出在人們收入中所占比重比較小,價格彈性就小。糧食作為商品,從長期看,其價格彈性就大;如果是短期,價格彈性就小。糧食漲價,短期看,人們會注意節約糧食,但不會節約得太多,從長期看,這種節約對糧食需求量可以進一步減少。時間長,消費者就有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改變他們的愛好和技術條件去使用替代品,其價格彈性就大。反之其價格彈性就小。

        2.糧食定價時必須考慮產品的價格彈性

        不能把價格定在非價格彈性需求上,如果定在非價格彈性需求上,就不能實現企業利潤最大,這個時候應當提高價格,提價不僅不能增加總收入,還能因產量減少總成本支出,從而使企業的支出相對穩定。糧價連百價,糧食價格每漲0.01元,全社會商品價格漲0.20~0.26元,導致糧食經濟的馬太效應。

        恩格爾系數的研究告訴我們:當社會人均達到2000美元時,人們對糧食和食品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變化,已趨近等于零,糧食和食品的支出相對穩定。

        糧食行業的社會特征和壟斷方式,決定了完全壟斷的行業和企業的弊端:高價格。完全競爭企業只能獲得正常利潤,完全壟斷價格高于平均成本,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產量不足。完全競爭的企業,它的產量從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角度來說,是最優的,在壟斷的行業和企業,產量未達到最優,企業產量不足,再增加產量還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福利;生產效率低。企業利潤最大化,產量并不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規模經濟未被充分利用,缺乏競爭,缺乏技術創新和強化企業管理,資源浪費。

        糧食壟斷市場結構的特點:一是行業中的企業數量比較多;二是進入這個行業是自由的,長期看,企業的經濟利潤會趨于消失;三是各個企業生產同種產品是有差別的。

        3.市場結構的主要類型

        市場結構是影響糧食流通效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謂市場結構,是指由于市場主體(在微觀經濟學中稱為廠商)數量的多寡和行為的差異而導致競爭程度不同的市場類型。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下,由于需求曲線的差異,市場供求均衡點與價格的決定是不同的。

        微觀經濟學按照競爭程度這一標準,從廠商數量、產品差異程度、進入市場的難易程度以及廠商對產量和價格的控制程度等方面將市場劃分為四種結構類型:完全競爭、純粹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競爭市場結構,我們假定廠商是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的獨立生產或經營單位。廠商對自己的決策承擔風險和享有利潤。我們將會發現,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下,廠商行為和市場均衡點是不同的。

        完全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完全競爭

        強控制價格的能力弱

        少賣者的數量多

        大產品差異程度小

        大進入市場的障礙小

        3.1完全競爭市場。現代經濟學規定,具有以下特征的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①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買者和賣者,由于他們單個的交易量在供求總量中占很小的比重,因而任何單個的買者和賣者都不能影響市場價格,而只能是既定價格的接受者;②任何廠商都可以自由地并且非常容易地進入市場;③所有賣者向市場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都是同質的,對買者來說沒有任何差別;④生產和經營某種商品的所有資源都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市場。

        3.2純粹壟斷市場。微觀經濟學將壟斷定義為一個廠商控制一個全部供給的市場結構。在壟斷市場下,不存在產品相近的代替品的競爭,也就是說,市場上只有一個賣者,而又沒有其他替代品的競爭對手在純粹壟斷市場結構下,廠商與行業(或市場)是完全重合的兩個概念,行業中唯一的廠商就是壟斷企業,這個壟斷企業也就構成了一個行業或市場。

        3.3壟斷競爭市場。完全競爭和純粹壟斷是兩種極端情況,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所謂壟斷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又叫不完全競爭,是指一種既有壟斷因素又有競爭因素的市場結構。微觀經濟學對壟斷競爭市場有如下的假設:①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賣者和買者,以致于某一賣者(或買者)可以忽視其他賣者(或買者)的行為對自己利益的影響;②賣者(廠商)的產品存在著差異,但同屬一類產品,相互間有著密切的技術替代關系(指它們都滿足同樣的需求)和經濟替代關系(指它們有類似的價格);③一個生產集團中各個廠商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線和成本曲線;④廠商能夠比較容易地進入或退出市場(生產集團)。

        當壟斷競爭廠商和其生產集團在短期內獲得超額利潤時,除了原來的廠商會擴大生產規模外,新廠商也會進入市場。競爭的結果使價格下降。價格從短期內大于平均成本下降到長期內等于平均成本。同們當廠商在短期內出現虧損時,價格會因為廠商縮減生產規模或退出市場而提高,一直到價格等于平均成本為止。

        4.市場結構與經濟效率

        微觀經濟學認為,不同市場結構,經濟效率是不同的。這種經濟效率上的差別,源于市場競爭程度的不同。競爭程度越高,經濟效率越高;競爭程度越低,經濟效率也就越低。因此經濟效率最高的是完全競爭市場,其次是壟斷競爭市場,再次是寡頭市場,效率最低的是壟斷市場。

        一個行業到底適合何種市場結構,取決于對如下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由產品的自然屬性決定的行業對社會化程度的要求。有些產業或行業,如鋼鐵、汽車工業等,對經濟規模的要求較高。在這些行業,保持一定的產量規模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一些達不到社會平均規模的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或兼并,而新企業的進入往往因為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約束而成為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這些行業適合于壟斷或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相反,對另外一些行業(如服裝、食品加工業等)來講,對經濟規模的要求較低,社會需求變化較快且呈現多樣性特征,企業進入的障礙較少,因此適合于競爭程度較高的市場結構。二是社會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的不同最終體現為產權關系以及由此決定的分配關系的差異。顯然,在一個倡導公平與效率兼顧或共同富裕的社會里,不會允許壟斷者對大部分行業的支配。而在一個單純強調效率及允許收分配差距無限擴大的社會里,壟斷者對經濟生活的支配則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國糧食市場選擇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現實的。首先,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是純粹依靠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來實現的,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頻繁而劇烈的市場波動。糧食生產周期較長以及糧食消費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質,決定了社會無法容忍糧食市場過于劇烈的波動。其次,市場交換關系在我國糧食流通中尚未完全建立起來,糧食市場的發育尚處在較低層次,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放任市場對糧食流通的調節,必然會引發過度的市場投機行為,其結果是少數人從中漁利,而廣大的生產者、消費者和經營者則深受其害。1993年糧食經營和價格放開后糧食市場出現的混亂局面足以說明這個問題。第三,完全競爭市場對經營者(廠商)行為和市場信息的傳播等方面有極其嚴格的假設和要求。當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市場的效率將大打折扣。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這些要求現在達不到,恐怕將來也達不到。即使是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里也不存在完全競爭的市場。

        糧食市場選擇純粹壟斷結構也是不可取的。首先,壟斷必然會導致低效率。壟斷者的供求均衡點往往較大幅度地偏離最佳交易規模,從而無法協調糧食的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目前我國國有糧食企業主宰糧食市場的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壟斷市場結構。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處于壟斷地位的國有糧食企業很難靈敏地適應市場供求的變化,無法使糧食市場達到平衡狀態。其次,壟斷者會通過調整壟斷價格,占有一部分消費者剩余,獲得高額利潤,從而侵犯消費者利益。我國糧食的消費者價格與生產者價格之間差額(即購銷差價)在大多數情況下超過了一般的商業利潤。近年來在糧食定購價上升的同時,銷價上升幅度更大,農民認為“吃虧”,消費者感到“不劃算”,而財政負擔過重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場壟斷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流通不暢和低效率。

        糧食市場結構的現實選擇應該是壟斷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從效率上講,介于完全競爭與純粹壟斷之間,可以發揮競爭和壟斷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方面,通過適度的競爭,可以使糧食市場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發揮市場機制對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市場上數量有限的糧食經營者以及對進入糧食市場設置一定的條件或障礙,可以避免市場過于劇烈的起伏動蕩和過度投機。壟斷競爭市場效率的高低取決于經營者數量的多少以及政府對進入糧食市場的管制程度。政府往往需要根據一定時期的糧食安全形勢和市場發育狀況在效率與公平或穩定之間做出某種權衡。但從改革的方向看,“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或市場穩定”應該成為確定市場結構的基本原則。基于這樣的一種認識,并充分考慮到壟斷競爭市場的運行特點和我國糧食生產、消費的特點我們認為,作為改革取向的中國糧食市場結構的雛形,應該具備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市場上存在較多的經營者,且經營者之間公平競爭。但為避免過度競爭和壟斷,經營的數量和每個經營者的規模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每個經營者都是獨立的經營實體都對自己的盈虧負責。政府對每個經營者實行同樣的待遇和政策,經營者效率的高低唯一地取決于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三是價格唯一地由市場決定,政府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對市場的干預而不是通過直接的價格管制來實現的。

        參考文獻

        [1]馮志強.《中國糧食經濟問題研究》[M]香港:世界文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2(11)

        [2]馮志強.《中國經濟發展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10)

        [3]李暉、李林《糧食產業化經營研究》[J]武漢:現代商貿工業,2008(02)

        [4]鄭士貴.《論中國糧食市場的多層次結構》[J]北京:管理科學文摘,1998(11)

        [5]陸文聰.《糧食市場化改革的農業結構變動效應及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07)

        [6]黃偉俊.《我國現階段糧食市場的流通渠道結構和功能分析》[J]北京:商業研究,2000(07)

        第2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關鍵詞:中外藥物經濟學 研究 發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57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375-01

        1 藥物經濟學的評價及其方法研究

        1.1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僅關注投入成本,可以為總體醫療費用的控制和醫療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

        1.2 成本-效益分析。將藥物治療的成本與所產生的效益歸化為以貨幣為單位的數字,用以評估藥物治療方案的經濟性。

        1.3 成本-效果分析。與成本-效益分析的差異在于,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亦貨幣為單位表示,而是用其他量化的方法表達治療目的,如延長患者生命時間等。

        1.4 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更細化的成本效果分析,它不僅關注藥物治療的直接效果,同時關注藥物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所產生的間接影響,著重與分析醫療成本與患者生活質量提升的關系

        1.5 最小成本分析。用于兩種或多種藥物治療方案的選擇,雖然只對成本進行量化分析但也需要考慮效果,這是最小成本分析與成本分析的區別。

        應用領域:

        (1)藥品定價通過對新藥和已上市同類藥品的經濟學評價研究,制藥廠家可以戰略性地確定新藥的價格范圍,這是藥物開發過程中很重要的內部戰略研究。

        (2)藥物補償或共付水平除了英國有國家醫療服務體制補償幾乎所有的上市藥品以外,大多數歐洲國家或者指定藥品報銷范圍,或者對不同種類藥品采用不同的共付水平,或者是采用參考定價體系來限制藥品的公共補償。

        (3)制定醫院用藥目錄或診療常規很多國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促進各個獨立的醫療服務決策者(包括地方醫療行政管理部門、醫院、醫師)有效地利用醫療資源。

        (4)促進合理用藥藥物經濟學研究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合理用藥,有效利用藥品資源,藥品合理使用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使病人獲得臨床需要的藥物,采用滿足個人需要的劑量,服用適當的期限,并具有最低的成本。

        (5)控制藥品費用隨著經濟和人口增長,疾病譜改變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醫療高新技術和新藥被廣泛地使用,醫療費用特別是藥品費用的急劇增長日益受到越來越多國家政府的關注。

        2 藥物經濟學與醫療保險管理

        由于醫保涉及醫院,藥品生產流通企業和參保人等各方面的利益,加之醫療服務也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醫療服務由第三方付費等原因,給醫療管理帶來很大難度。藥物經濟學和醫療保險是緊密相連的,包括藥物經濟與藥品補償政策的制定,自由定價體系,以及償付標準定價體系與參考價格體系,經濟學評價體系。下面是各國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制定:

        澳洲:自1993年起,澳洲的制藥企業想要使申請產品用過藥物利益計劃進入報銷目錄時,必須提供藥物經濟學的評價結果。對于研究方法,政府提倡用成本-效果分析,政府部門參考專家意見,公布認可的健康指標及成本-效果比值。

        加拿大:由安大略省最先制定藥品報銷管理的法規,此后加拿大衛生技術評估合作辦公室建立起一套整體指南。

        美國:美國是不同衛生服務者體系,要求制藥企業根據不同指南的需求提供藥品藥物經濟學數據,以后獲得進入不同保險組織的《報銷目錄》的機會。

        德國:范圍十分廣大,導致報銷費用支出過于龐大。

        荷蘭:荷蘭健康體系是由政府管理和社會健康保險與私人商業健康保險共存的一個保險體系。

        3 我國藥物經濟學的發展和啟示

        藥物經濟學在中國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與衛生經濟學的評價方法基本相同,即成本最小化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20多年來保持快速發展的制藥業,2006年進入了冰河期。8月28日,發改委公布的今年上半年醫藥業運行報告提到,行業利潤同比增幅降低10.6個百分點,為歷史最低點,全國12大工業行業中列倒數第二。上半年約30%的制藥企業出現虧損,22家中國重點藥企中只有十家保持利潤增長,11家降低,1家虧損。

        4 戰略轉型

        首先,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進程在加速。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60歲者占總人口的10%。專家預計:今后50年,老年人口將以年均3.2%的速度遞增,到2040年,60歲及以上老人將達到約4億人,占總人口的約26%。正在加速的老齡化進程,將給制藥業提供強勁的用藥需求增長其次,我國經濟發展很快,隨著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藥品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社會形態、消費方式變化,導致慢性病發病率提高,比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癥、肥胖等,將直接帶動藥品市場的擴大。第三,中央和國務院已經決定推進“醫改”。現在版本很多,但建立覆蓋全體國民的基本醫療保健體系,已成為決策層的共識。而且從我國經濟的縱深發展來說,如果不能解決基本醫療問題,刺激內需無從談起,就不可能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所以這次中央建立醫保體系的決心,是不應懷疑的。以前藥品市場主要針對一億多醫保人群的市場,從一億人的市場,擴展到13億人的市場,市場無疑會成倍上升。第四,雖然傳統的化學制藥發展減速了,但是中藥對于慢性病的特殊作用,還有基因等生物技術的快速,給制藥業提供了新增長點。這幾年,中藥和生物藥品在中國增長很快,并沒有受到行業調整影響。

        (1)把品牌建設作為營銷管理的核心。轉型時期的國內醫藥市場,迫切需要真正具備實力的主導品牌出現。在家電行業,海爾以品牌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醫藥行業同樣呼喚類似“海爾”的本土品牌涌現。我們深信營銷觀念的轉變將使一些優秀企業塵封已久的品牌重視輝煌。

        (2)把品牌建設作為先導。醫藥企業的品牌建設應該以產品品牌的培育作為先導,通過諸多產品品牌的建立來提升企業品牌的整體形象,即所謂的“單品牌諧振效應”;同時產品品牌的培育要以企業品牌作為基礎。品牌建設的目標是企業主品牌統領下的多元產品品牌的互動偕進,共同提升。

        (3)品牌建設是一個企業發展永恒的話題。無論單一產品品牌的培育抑或企業主品牌的建設,都不宜追求“轟動效應”,而應走循序漸進的道路,通過選擇嚴肅媒體以及公共關系運作的諧同配合,弘揚穩健的企業形象,對社會負責,對公眾負責。

        參考文獻

        第3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關鍵詞 施工企業 應收應付款 盈虧預警

        中圖分類號:F20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會計對企業經營管理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滲透的深度也越來越熱,越來越傾向于為管理層、決策層提供迅捷、有用的管理信息。近期,筆者所在公司啟動了盈虧預警體系,這對于企業高層及時掌控項目盈虧動態和各分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以便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調整經營方針,無疑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但是,目前的盈虧預警分析基于項目成本分析的結果,結果的取得耗時長,需動用較多的人力,而且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隨意性較強,操作過程復雜。那么,有沒有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來進行盈虧預警分析呢?

        在研讀《微觀經濟學》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這些著名的經濟學奠基性理論也是從實證模型著手,從經濟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件入門,逐步歸納分析而形成的。本文要研究的盈虧預警的問題由于很細微,目前在教材中尚沒有專門的針對性理論,于是本文抱定借鑒類似的研究方法進行探索。研究過程中筆者注重聯系實際,先分析了教材中關于盈虧平衡的理論在本行業、本企業直接應用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問題,而后分析了公司目前采用的盈虧預警分析的辦法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注重筆者使用的盈虧預警分析方法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一、國內外研究盈虧平衡的理論

        國內外研究盈余平衡的理論,無論是管理經濟學的觀點,還是會計理論專著,幾乎都采用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又稱CVP(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分析法,公式可表述為:BE=FC/(SP-VC) 。BE表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VC表示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理論假定企業有定價權,生產產品的類別和多少均由企業自行確定,不考慮生產能力問題,也不考慮產品是否能夠銷售出去,單個產品的平均可變成本可知,本企業的固定成本已定,唯一不確定的是企業到底應該生產多少?理論通過計算企業可以保本的最低生產數量,即確定為盈虧平衡產量。企業若生產產量大于盈虧平衡產量,則企業盈利,反之,則虧本。生產越多,利潤越大。

        理論提出的依據源于西方經濟學中規模經濟的觀點,理論認為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企業產品絕對量增加時,其單位成本下降,擴大經營規模可以降低產品平均成本,從而提高廠商利潤水平。這種分析方法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假定,忽略企業產能過剩或產能不足的弊端,不考慮產品是否適銷對路,不切實際的搞簡單規模擴張,最后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管理被動粗放化,最終陷本企業于不利的境地。

        二、基于應收應付款的盈虧預警理論提出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建筑企業競爭異常慘烈,平均產值利潤率成逐年下滑的趨勢,單項工程的單位建造成本預測有較大的難度,而且建筑產品很少雷同,不適合標準化規模生產,就算是同類工程,同一家施工企業在不同地域建造成本也會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同一地域不同時段,建筑成本波動性也很大,這就使得量本利分析法變得不太現實。即便使用量本利分析法能夠精準算出企業保本點產量,似乎意義也不大。建筑業不是一個承包商主導的市場,施工企業沒有定價權,單項工程的毛利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規模擴張不是施工企業的一廂情愿,規模擴張的后果未知。

        目前國內外經濟處于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央政府對地產業宏觀調控也沒有放松的跡象,財政政策從緊,貨幣政策穩健,種種跡象表明,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目前正處于深度調整之中,提高企業的施工管理水平,苦練內功,方是眼下度過難關,站穩腳跟的成功之道。

        基于應收應付款的盈虧預警理論就是從項目或分公司的應收應付款余額著手,通過為數不多的幾個數據分析,即可迅速判斷項目或分公司目前所處的盈虧狀態。該方法簡便易行,較為直觀 。

        三、基于應收應付款的盈虧預警理論提出的依據

        當代經濟學理論都是經過一定的假定,從最基本的實例模型著手,由簡及繁,逐步分析推導而形成的理論。當代管理會計理論以經濟學理論為依托,理論的研究和發展同樣可以借鑒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現代企業會計理論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核算的基礎,以收益、費用是否歸屬本期為標準來確定本期收益、費用。沒有接受過正規會計理論教育的人大多習慣于傳統收付實現制思維,即照收益、費用是否在本期實際收到或付出為標準確定本期收益、費用,很難理解和接受權責發生制計算的成本效益。但權責發生制科學、合理、盈虧的計算更加準確,已為國內外會計理論界和業界普遍認可和接受。公司目前采用的項目成本分析法計算的盈虧狀況也采用權責發生制。基于應收應付款的盈虧預警理論遵循兩個會計基本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 權益,也就是資金運用=資金來源;收入-費用=利潤),以現金流作為研究的出發點,試圖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通過調整分析,逐步轉化為按權責發生制來預測盈虧情況。

        四、模型的構建

        假定某建筑企業剛剛開業,只有一項工程,當月完成了一定的產值,當月購買了材料、勞務,分包了部分工程。

        1、假定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款項,也沒有支付任何款項,無銀行存款,不存在其他融資和投資業務發生,當月工程效益為0,則很容易建立這樣的等式:

        (1)應收賬款總額=應付賬款總額;

        (2)若當月工程效益不為0,則等式可表述為:

        應收賬款總額-工程效益=應付賬款總額;

        2、若當月開發商向該建筑企業支付部分工程款,建筑企業也對外支付了部分款項,且當月工程效益不為0,月初無銀行存款,不存在其他融資和投資業務發生。

        (1)若該建筑企業當月沒有用現金支付任何管理費用,也沒有發生財務費用,則:

        應收賬款總額-工程效益=應付賬款總額 ;

        應收賬款總額=應收賬款余額+收到的貨幣 ;

        應付賬款總額=應收賬款余額+支付的貨幣 ;

        將 式代入 式得:

        應收賬款余額+收到的貨幣-工程效益=應付賬款余額+支付的貨幣;

        移項得:

        應收賬款余額+(收到的貨幣-支付的貨幣)-工程效益=應付賬款余額;

        很顯然,在沒有其他融資、投資的條件下,貨幣存量=收到的貨幣-支付的貨幣;

        從而有:應收賬款余額+貨幣存量-工程效益=應付賬款余額。

        (2)若該建筑企業當月用現金支付了管理費用,也發生了財務費用,則:

        應收賬款總額-工程效益=應付賬款總額 ;

        應收賬款總額=應收賬款余額+收到的貨幣 ;

        應付賬款總額=應付賬款余額+支付的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以外的貨幣=應付賬款余額+(支付的貨幣-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

        將 式代入 式得:

        應收賬款余額+收到的貨幣-工程效益=應付賬款余額+支付的貨幣-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移項整理得:

        應收賬款余額-應付賬款余額+貨幣存量+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工程效益(Ⅰ)。

        3、假定該企業存在所有者投入資金和融資借入資金,月初貨幣存量不為0,其余情況同2中 ,則上述(Ⅰ)式可改寫為:

        應收賬款余額-應付賬款余額+貨幣存量-所有者投入貨幣-融資借入貨幣+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工程效益(Ⅱ);

        為了便于分析,以下用英文字母對公式進行重新表述:

        Br-Bp+Ms-Oi-Ln+Mc+Fc=Pb(Ⅲ)

        Br(balance of accounts receivable)表示應收賬款余額;

        Bp(balance of accounts payable)表示應付賬款余額;

        Ms(money stock)表示貨幣存量;

        Oi(owner input)表示所有者投入貨幣;

        Ln(loan)表示融資借入貨幣;

        Mc(management costs)表示管理費用;

        Fc(financial costs)表示財務費用;

        Pb(project benefits)表示工程效益。

        至此,盈虧預警體系已初現雛形。

        (1) 工程盈虧預警體系:

        工程效益Pb>=0,則:

        Br+Ms -Oi -Ln +Mc +Fc -Bp >=0,

        也就是:

        Bp

        假定上述企業當月應收賬款余額為1000單位,應付賬款余額為1200單位,貨幣存量為100單位,其中:所有者投入貨幣50單位,向上級機構借款20單位,當月企業發生管理費用100單位,財務費用1單位,由于 應付賬款余額=1200>應收賬款余額+貨幣存量-所有者投入貨幣-上級機構借款+管理費用+財務費用=1000+100-50-20+100+1=1131,我們可以判定,該企業承建的工程處于虧損狀態,若應付賬款余額=1131,則該企業承建的工程處于保本狀態,若應付賬款余額

        (2) 公司(分公司)的盈虧預警體系:

        只有工程項目創造了一定的效益,且至少足以補償本單位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時,公司或分公司才可能保本或盈利,此時:

        Br-Bp +Ms --Oi -Ln =Pb -Mc -Fc >=0,變形得:

        BP

        仍沿用上例分析,只有應付賬款余額=1000+100-50-20=1030時,企業才處于保本點,應付賬款余額

        五、連續經營時某特定年度或期間的盈虧預警分析

        若只存在單個經營年度時,通過查閱企業會計報表中的少數幾個數據,經過簡單計算,即可迅速得知該建筑企業當期單項工程的盈虧狀況和企業當期整體盈虧狀態。若企業持續經營,跨越幾個經營年度,如何分析某個年度或一個期間的工程盈虧和公司盈虧狀況呢?以下作進一步探討。

        按Ⅳ式和Ⅴ式:

        只要知道當年或某期間新增的應收賬款余額(balance added of accounts receivable,可簡寫為Br)、新增的應付賬款余額(balance added of accounts payable,可簡寫為 Bp)、新增貨幣存量(money stock added,可簡寫為Ms)、當年(期)的所有者投入貨幣(owner input added,可簡寫為Oi)、當年(期)新增的貨幣借款(loan added,可簡寫為Ln)、當年(期)的管理費用(Mc)、當年(期)的財務費用(Fc),即可得知當年(期)的工程盈虧狀況和企業當年(期)的整體盈虧狀況。

        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各數據通過查閱當期報表可知,其他增量數據通過比較特定期間報表的期初數和期末數的增減變動即得。

        (作者單位:中建三局三公司)

        參考文獻:

        第4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跨行取款手續費;價格領導模型

        一、引言

        2009年7月,我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在天津、廣州等城市先后將同城跨行取款手續費由2元/筆調高至4元/筆。隨后,部分商業銀行也紛紛支持并跟進我國國有銀行的收費標準,分別增加收費條款,形成市場價格擴散的局面。具體如表1所示。

        二、銀行加價合理性分析

        1.銀行跨行取款業務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根據央行從2004年開始實行的《中國銀聯入網機構銀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辦法》規定,跨行取款手續費標準由發卡行收取,但最終這筆錢要由3家來分。具體分配方式是:發卡行要拿出0.6元支付給銀聯,拿出3元支付給提供ATM機取款服務的銀行。如果按以前的跨行取款手續費標準每筆2元,那么發卡行就要為每筆跨行取款業務倒貼1.6元。所以,一般ATM機都無法通過自身業務盈利。以前,我國銀行為了維護客戶,每筆取款倒貼1.6元,但是隨著銀行卡發行量的增加其成本也隨之增加,現在發卡行在跨行取款時每筆收取4元的手續費,比銀聯現定的手續費成本高出的0.4元,應該是發卡行承擔運營風險的費用。

        2.銀行利潤增長的壓力

        我國商業銀行依靠利息收入為主要來源的增長模式肯定亟待改變。據幾家股份制上市銀行年報披露顯示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是招商銀行為20.04%,其余多在15%左右,華夏、浦發甚至不到10%,應當說水平較低。發達國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一般占總收入的50%以上。因此,中間業務應該成為我國銀行利潤重要增長極。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發展不景氣,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覓食”并不理想,但16家上市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仍然超預期的大幅增長,其中,銀行卡手續費成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3.通貨膨脹的壓力

        近年,由于種種原因通貨膨脹在我國已經凸顯。盡管從2010年開始央行已連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反通貨膨脹,但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9月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2%,仍然較高,這說明了當前物價上漲較快、通脹預期仍呈較強的態勢。持續的通脹將給銀行帶來很大的信貸風險并影響銀行業的資產質量,為了抑制通脹帶來的不良影響銀行應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增加收入渠道,提高盈利能力。

        綜上因素,我國商業銀行完全有權力根據能否實現盈利來開展業務,不應該也不可能長期為公眾提供無償或者虧損的金融服務。

        三、加價對公眾影響分析

        1.價格領導模型的設定

        價格領導模型是指產業內一家企業先變動價格,然后其他企業就跟著定價的競爭格局。寡頭廠商之間有可能發生串謀,來獲取更高的利潤,這種串謀可以是公開的、正式的,也可以是秘密的、非正式的。模型設定:設定工商銀行是價格領導者,通過工商銀行跨行取款的客戶占市場的Q1%,則建行、中行、農行等銀行為價格跟隨者,其跨行取款客戶量占市場的Q2%。為便于分析,假設Q1%+Q2%≈100%≈市場需求D(P),即除工、農、中、建行等以外的其他跨行取款客戶較小不足以引起市場價格變化。再設跨行取款價格為P,設銀行異地跨行取款的邊際成本為MC,其中價格領導者工行的邊際成本為MC1,跟隨者的邊際成本之和為MC2。

        2.對于價格領導模型的分析

        簡化的價格領導模型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給定需求曲線D(P)后,由于跟隨者銀行作為價格接受者要選擇其供函數S2(P),工行的剩余需求函數R(P)。根據MR1=MC1可得出最優產出Q1*、最優價格P*的決策。當價格為P*時,社會需求量是Q*,由于跟隨者銀行接受工行制定的價格P,所以跟隨者的市場數量僅為(Q*-Q1*)。

        由此驗證,工行作為價格領導者,考慮到其他跟隨者銀行將接受自己的新價格,則加價時主要考慮自己的成本C1即可。其次,工行與其他跟隨者銀行的市場份額Q1%+Q2%≈Q*≈100%組成市場需求D(P),Q1*=Q1,跟隨者銀行的市場份額Q2即為上述圖1中Q*-Q1*部分,即Q2=Q*-Q1*。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加價理由符合價格領導模型的定價策略。、

        3.價格領導模式加價方式對公眾的不利影響

        東方財富網最近就公眾是否支持銀行提高跨行取款手續費對1258名網民進行了網上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由于傳統的認知因素和市場結構的性質,公眾普遍反對提高跨行取款手續費。

        綜上分析可見,我國商業銀行加價策略符合價格領導模型的定價策略,對商業銀行擴大利潤絕對額來說是最佳的策略,但是價格領導者銀行加價后,價格跟隨者銀行跟進,使得公眾消費者剩余減少,消費者心理感知效用降低。加之絕大部分商業銀行的價格是一同變化的,價格未出現競爭現象;也可以說商業銀行客觀上已形成串謀的格局,來獲取更高的利潤,嚴重影響了公眾的利益。

        四、化解銀行與公眾跨行取款手續費加價矛盾的建議

        1.做好輿論導向工作,爭取公眾理解

        對于各大商業銀行輪番上調跨行取款手續費,公眾有意見是正常且合理的,而從銀行盈利性的角度,漲價也有其合理性。因此,銀行要得到公眾的理解和認同,充分的宣傳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銀行應在相關費用價格上漲前做好告知義務,讓客戶對銀行收費變化有充分的心理接受時間。其次,做好必要的成本公開工作,讓公眾對于銀行相關費用的漲價理由有所了解、理解和支持。總之,要做到在公眾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相關費用的調整。

        2.改變現有價格領導性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決定市場定價。現階段的我國商業銀行競爭處于不充分的競爭狀態,容易形成價格同盟或串謀合作,導致減少消費者剩余,影響消費者利益,擴大銀行自我福利。因此,應加強競爭力度,引導其他商業銀行如華夏銀行和興業銀行等也加入到市場定價的行列中,避免共盟或價格領導跟隨行為。

        3.采用價格歧視形式定價

        我國商業銀行可以有自己詳細的價格歧視策略,對于各自不同的消費者,給定不同的跨行取款費用收取標準,不是對所有的消費者“一刀切”定價,這樣市場需求的彈性就會變大。商業銀行不能根據自己的成本隨意指定加價方案,采取價格歧視策略可以弱化價格領導模型的加價傳遞作用。

        參考文獻

        [1]銀行人士詳解ATM運營成本[N].新京報,2010,7(27):2-4.

        [2]股份制上市銀行年報解讀[N].金融時報,2010(3).

        [3]JulioJ.Rotemberg,Collusive Price Leadership[J].1995(4).

        [4]羅伯特.S.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第七版)[M].中國人民出版社,2009:5-6.

        [5]Garth Saloner.Equilibrium Vertical Foreclosure By Janusz A[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90(6).

        [6]Eisemann.P,Diversification and the Congeneric Bank Holding Company[J].1976(7).

        第5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關鍵詞:管理經濟學;白酒企業;經營管理;應用

        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讓白酒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程度的創新與變化,白酒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應當善于應用現代管理理論,確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得以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管理經濟學對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的各項經濟與管理行為展開分析,把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和企業經營發展融合在一起,指導和幫助企業更加科學有效地處理好自身經營發展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同時為白酒企業的創新改革和生產經營提供更多決策依據,讓企業管理人員的決策與管理活動能夠真正與市場發展實際相符合。對于白酒企業的管理人員來說,必須深入分析市場環境變化,積極尋求企業發展的突破口,結合具體情況應用管理經濟學理論,確保自身持續穩健的發展。

        一、管理經濟學對白酒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服務資源分配管理經濟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即是采取何種方式把企業目前已有的內部資源盡可能地開發利用起來。在參與市場競爭活動的過程中找準自己正確的定位,將受益者與被受益者從單一變為群體,讓二者之間形成連接,最終實現雙贏。換句話說即是把買賣方式軟化融合到不同層面,讓被動消費轉化為主動消費,讓企業能夠收獲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白酒企業經營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盈利,管理經濟學對于生產成本控制而言能夠發揮出很大價值,在生產白酒的過程中,如果生產成本調低,必然會影響其質量,應用管理經濟學并非偷工減料,而是要求從實際情況著手,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或者優化生產制造流程的方式,在確保白酒質量的基礎上來調低生產成本,促進效益提升。

        (二)發揮人的作用經濟發展規律看上去是無形的,但借助于一個個項目的落實,將其結束數據信息予以分析研究,能夠得到具體化的經濟規律,從而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予以優化。管理經濟學理論認為,不同的人在某一件事的完成效率上也存在差異化,因此更加強調人對于工作結果的影響,對于白酒企業經營管理來說,應當充分發揮出“人”的作用,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一來自然能夠促進其工作效率的提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內部崗位有高有低,不同職位受到的待遇也各不相同,企業中人的層次差異僅僅是以能力或工作績效作為暫時的區分,屬于自我與他人的區分,即是經濟學中提到的群體與個人的不同。之所以存在如此層次劃分,目的在于將管理人員與基層職工的崗位責任進行明確,確保企業內部不同部門和崗位的職能予以清晰劃分。企業經濟效益是員工所提供的,管理人員屬于引導者,唯有讓各個崗位中的“人”能夠發揮出其實際作用和價值,真正照顧他們的實際需求,充分發揮出人的作用,才能夠確保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有序開展,確保企業經營效益的提升。

        (三)掌握市場形勢白酒企業經營管理工作要避免盲目開展,必須充分熟悉了解經營發展需求,有效規避和控制可能存在的風險,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當前市場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必須要保持穩定有效的經營發展狀態才能夠得以持續前行,我國加入WTO之后,更多企業管理人員開始重視經濟管理的價值與作用,企業的經營發展必須要依靠科學有效的經濟管理。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依舊有部分管理人員存在固化式經營管理理念,若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盡快更新管理理念,必然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在應用管理經濟學的過程中,白酒企業要積極進行自我改革與轉型,善于應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緊跟時展腳步,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來促進企業生命力的提升。比如,白酒企業在制定生產計劃的過程中,需要提前進行市場調研工作,了解產品在市場中的飽和度,了解互補品與同類替換產品的基本情況,同時還需要合理預測產品銷售各個時間段的價位浮動,在銷售初期應當給出一個最高的預期價格,根據產品銷售的實際情況和消費者的彈性需求,在合理區間內對產品價格予以調整,確保企業經營效益的最大化。

        (四)培養管理思維管理經濟學理論的貫徹執行是企業管理人員負責的,白酒企業管理人員必須要具備現代化的管理思維,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對于白酒企業經營管理而言,管理經濟學的應用能夠促進管理者管理思維的形成,讓管理者能夠理性分析處理問題,在做任何決策的過程中不摻雜個人情感,真正做到對企業負責。冷靜理性的思維能夠有效提升執行力,對于各種新理論和新事物的學習效率與接受程度也必然有所提高,可以更容易地認識與了解管理經濟學的基本內涵。管理經濟學在白酒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能夠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給予一定的指導,促進白酒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但對于管理者的要求也相對更高,白酒企業管理者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能力,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管理經濟學的研究中來,同時從過去固有的理論中逐漸研究得到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經營管理方式。企業管理者依托于自身經驗和專業知識,對市場展開全面深入的調研比較,真正摸清本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市場競爭中所具備的優勢,進而指導企業經營管理創新轉型,結合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戰略發展規劃。

        二、管理經濟學在白酒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管理經濟學應用的關鍵在于促進企業管理人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借助于理性思維來強化管理人員的分析能力,樹立科學的現代管理理念,充分認識到理性思維對于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價值,從而以一種更加客觀的態度來分析與處理問題。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順利處理好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相關問題,還能夠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學制定產品價格白酒企業要確保自身經濟效益,就應當將產品的價格維持在一個科學合理的區間之內,借助于管理經濟學理論中的價格原理和供需規律分析能夠讓白酒企業制定出更加科學的產品定價。第一,借助于價格原理,白酒企業能夠對產品不同價格對市場占有度的影響展開全面系統分析,依靠準確全面的數據信息和科學的計算方式來進行市場反應預測,把各個價格的產品投入到市場中去,觀察市場反應情況,再結合具體反應,根據企業利益需求和生產成本等因素來實現準確的產品定位。通常來說,白酒企業對需求彈性較弱的產品可以合理提高價格,對彈性充足的產品應當調低價格,從而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比如說把需求價格彈性在1.2的產品劃分成彈性充足,即是產品降價幅度可以導致相應市場需求量發生1.2倍左右的變化,在這一前提下,能夠在彈性范圍內根據實際經營狀況予以合理降低。如此一來就可以靈活利用經濟學原理來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促進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選擇低價出售或者薄利多銷等各種有針對性的方式來助力企業經營發展。

        (二)合理控制生產成本利用邊際產量這一經濟學原理能夠得到企業生產成本,進而指導企業管理者更加科學地開展好成本規劃,在確保產品數量的基礎上有效減少生產成本,另外,依靠成本領先戰略也能夠幫助企業有效控制生產成本。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白酒企業要獲得更好地生存與發展,能夠選擇低成本戰略,把自身核心技術和控制成本加強銷售的策略聯系起來,白酒企業需要從如下幾點著手:第一,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必須要利用好技術優勢,從本質上降低成本,為白酒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其他特色設計提供更多資金,保證產品質量;第二,適當降低在人力資源上的投入,合理優化冗余工作崗位,降低人力成本,促進內部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基層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借助于自身生產優勢來加快和其他供貨單位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增強議價力度,爭取減少采購成本;第四,要善于應用企業外部資源,與其他企業展開更多合作交流,彌補自身經營管理中的不足。例如說白酒企業能夠把自己的優勢與核心技術保留,把其他工序外包給其他企業,從而將更多的力量的資源投入到核心技術的研發中來,確保企業能夠維持技術優勢,依靠其他企業的專業性來彌補自己的缺陷。站在低成本的層面著手,能夠讓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三)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通過上文的分析能夠了解到,管理經濟學在白酒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可以指導企業對產品價格進行合理調整,有助于生產成本的管控,這些作用都間接促進了白酒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同時應用管理經濟學也能夠準確了解企業經濟效益的走向。生產函數原理能夠依靠生產邊界值分析來指導企業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確保內部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與此同時,還能夠應用長期平均成本函數的經濟學原理,依靠分析計算企業最低成本的方式來了解各個產量水平上的最低長期平均水平,從而了解企業生產成本、生產規模、產量經濟效益之間的相互關系。站在數學圖形的層面來說,該函數屬于統一眾多“短期”平均成本函數形成曲線,其線性類似于字母“U”。基于變化關系而言,隨著產量的持續提升,生產規模報酬也逐漸表現出增長趨勢,在這一情況下企業平均成本有所下降;而隨著生產規模的增加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規模經濟慢慢下滑,在這一情況下企業生產的規模報酬并不會發生較大改變,平均成本相對穩定;隨著企業的持續發展,優勢慢慢減少,生產的規模報酬表現出下降趨勢,同時企業平均成本持續提升。白酒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利用上述函數原理對具體生產經營情況展開研究,得出企業在持續提高產量的情況下,平均成本也處于持續降低的趨勢,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能夠利用生產量降低生產總成本,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讓白酒企業能夠清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為經濟效益的提升打好基礎。

        (四)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白酒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和管理模式會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尤其是對于部分白酒企業的管理人員來說,其依舊存在一些傳統的管理理念,導致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不具備理性思維與科學管理觀念,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容易出現管理人員對市場情況的盲目判斷和錯誤分析,無法從企業實際發展情況著手來制定經營發展計劃,導致白酒企業的正常發展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比如說可能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生產工藝陳舊、利潤虧損等問題。對于上述問題,白酒企業管理人員應當加強自身學習充電,積極將管理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經營管理活動中來,盡快樹立現代化的管理思維,掌握科學的經濟學管理方法,針對涉及到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必須要進行深入全面的研討分析。在管理經濟學應用中,白酒企業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深入研究改革與發展之路,把管理經濟學理論和白酒企業經營管理實際聯系起來,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模式,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第6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亞當?斯密在競爭市場的價值方面的正確評價具有非凡的現代意識:當競爭對全社會有利時,市場使共謀難以實現。就像方便面協會籌劃提高價格。如果此類共謀在市場環境中能夠奏效的話,將會形成連鎖反應,有更多的經營者會在這場公共物品博弈中選擇合作。當參與者人數增加后,由于受到下輪報復(購買者減少)以及相關策略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維持合作將變得異常困難。因此,涌進的增加影響價格所需的共謀者人數,競爭市場能夠在共謀不利于社會福利的環境中成功地遏制共謀。例如,今年“鞭炮”開禁導致的虧損效應,就是經銷商大量涌進所致。

        市場第一個引人注目的特性是,市場是非合作交易的結果,而且,這些非合作交易又是大量交易的結果。市場競爭的方式,可以誘使參與人將其掌握的相關信息公開。人們通過購買來表達自己在市場中的偏好,人們愿意購買的商品的價格將傳遞一種信息,即該商品的價值至少不低于此價格。全國普漲的肉價即是最好的說明。

        同樣,在市場交易中顯示生產能力對廠商是有利的,扭曲生產的實際成本對廠商是有損失的。在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競爭市場均衡中,實際上,市場競爭將定價問題轉化成了一個多人囚徒困境,當幾個廠商利益相同,即限制產量,通過價格大于邊際成本的方法“高估成本”。但是,一旦廠商數量很大,每個廠商都有背叛協議的動機,以打擊競爭對手,因此,也就暴露了真實生產成本。雪凝災害過后,寡頭壟斷企業也說虧損嚴重,要中央財政給予補貼,是因為企業數目不夠大,真實生產成本不為人知所致。

        與市場不同,在無市場的中央集權式生產體系中,廠商的動機是低估自己的生產能力,以便獲得更少的生產定額。同樣,消費者擁有高估自己需求的動機,希望獲得更多的商品和勞務。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生活就是這樣的。

        市場的第二特性是,當經營的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緊密結合時,市場競爭提供了一個分散并抑制尋租腐敗的機制,能夠做到獎勤罰懶。市場競爭能夠增強人們選擇的壓力,降低經營績效的差異,提高經營績效的平均水平。高低經營績效之間的巨大差異說明這個運行過程并不是完美的,但卻是計劃經濟體制所不能比擬的,它對生產率的重大影響,使我們獲得走向了民富國強的康莊大道。

        市場的低效率與市場的完善程度有關。我國混合經濟體制的形式包容了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幾種市場結構,其優劣要以資源配置是否相對最優、生產者剩余形成的賦稅是否有利于社會福利為判斷標準。

        雪凝災害期間,市場的作用確實被削弱了,但這是必要的。在災害形成的合作交易活動效率低下時期,政府運用權力,實行某些商品的價格管制,允許和強迫經營者進行合作,以此來消除協調失靈問題。政府的比較優勢在于制定規則:只有政府擁有權力來制定并推行經營者參與交往的游戲機制。當經營者面臨囚徒困境時,正如在其他協調失靈問題中,經營者追求的目標導致了不利的后果,這時只有政府可以提供或者強制實行價格管制以避免這種對民生和穩定不利的結果。對于界定,安排和實施產權,提供公共物品,管制環境和其他外部性或溢出效應,管制自然壟斷,提供一些形式的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調控宏觀經濟等活動,政府能夠出色地完成,而社群、市場則無能為力。一些不太明顯的情況如均衡選擇――尤其當多重均衡存在時,一次性的政府干預也許能夠實現社會希望的均衡。這次雪凝災害說明,政府實行臨時價格管制禁止不法經營者囤積居奇,禁止漲價、調撥物資平抑物價等措施消除突發災害引發的物價、交通、電力、燃煤陷阱的均衡,并促使其向一個能安民和對政府產生良好信仰偏好的穩定生活新均衡轉化。

        政府解決囚徒困境問題的方法與市場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競爭市場通過激勵背叛來阻止卡特爾以及其他形式的廠商共謀,而政府則能夠阻止背叛來促進合作。政府和市場的協調互補能夠阻止背叛和合作在不同的環境中受歡迎的問題。

        因此,低風險人群將退出保險市場。而保險的價格則會變得讓高風險人群無法承受。在獲得關于自身風險狀態的特定知識之前,在自由的市場上讓所有的人都自愿購買保險是不可能的,因此,這明顯是一個市場失靈的情況。但是,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保險并強制所有人都購買,以這種方法來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交強險就是一個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好例子。

        政府作為一種治理結構,有許多的缺陷。首先,是政府官員難以獲得生產者和消費者掌握的私人信息。其次,是相對應的,公民也難以獲得政府官員掌握的信息。再次,是政府在制定涉及大量人的政策時,雖然存在理想的決策程序,但不一定有理想的決策結果。例如,國家審計署對《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建設管理及投資收益情況的審計結果》、對《18個省市收費公路建設運營管理情況審計調查結果》,在這兩個典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某些人(政府)對委托人(公民)負輕微責任。同樣的論據――(私人)尤其是企業間的交易中委托關系難以取得最優解――在此案例中有充分的事實說明。由于缺乏內在一致的民主方法來將個體偏好加總成為內在一致的公正選擇標準,多數原則主要依賴于哪方控制了事項議程。與市場自由選擇不同的是,事項的決定難以反映大眾對事項偏好的強度。最后,當政府干預壓制了市場選擇時,在干預下得到特權的人能夠獲得租金――超過最優選擇的收入。因此,社會群體將從事尋租行為,試圖在有利于自身而不是其他群體或是公眾的前提下,通過影響政策(決策)干預社會,進而出現了浪費資源、扭曲政策結果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后遺癥在這次血凝災害中的副作用充分地暴露出來。

        社群治理。

        十九世紀的“社群”曾經是市場的對立面。社群治理(例如國營)模式限制了個人的主動性,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工商經營模式要求集體制定決策,使責權不明、產權不清、政企不分、管理不科學。這種狀況在計劃模式轉型為市場模式之后,工商經營的績效水平(生產力水平)才得到顯著提高。

        社群通過局部信息和同行壓力來促進改革與創新,解決由經營者間不可避免的相互依賴所產生的配置問題,進而治理開放系統。與那時的經營者們無法協調解決最優的激勵問題――不同,現在的現代企業治理制度的經營者們可以很好地協調解決最優的激勵方式問題。

        在現代經濟的許多部門中,社群治理發揮了中心作用。由于能夠處理當代經濟中出現的激勵問題,它重新煥發了生機。

        特別在出現社會互動性質或交易的商品和勞務阻礙訂立完全契約的情況時,社群經常可以解決一些市場和政府都束手無策的問題。例如,雪凝災害期間,政府對接社會捐贈之變:“為此之前災難應急籌款的歷程,這場雪災中社會捐贈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一個變化在于沒有搞全國統一,上下聯動的行政募損形式;另一個變化在于注意做好協調對接工作,讓捐贈款直接匯到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的賬戶,從而提高了捐贈的使用效率(李立國)。”

        簡言之,政府對接捐贈之變:注重發揮慈善組織的運作功能;實現政府與社會組織和諧對接。這里,我們看到一個高效的社群能夠監督其成員的行為,使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社群治理依賴于政府、雇主、銀行以及其他正式的大型組織常常無法獲得的分散的私人信息,根據員工表現與社會規范的符合程度加以獎懲。前述,在災害期間,媒體協調一致的行動也可說明其作用。相對于政府和市場來說,社群能夠有效地培養并利用傳統的激勵機制來治理公共行為,這些公共行為包括:彼此之間的信任、團結、互惠、互助、慷慨救助、聲譽、自尊、尊重、報復和補償。

        社群在許多方面說明了作為治理機構的獨特能力。首先,社群與社會成功人士在信任前提下往復交往的可能性很高。因此,為了避免受到不恭敬,社群中存在非常強烈的增進社會福利的動機。雪凝災害期間,社群慷慨救助與慈善機構的捐助,即是映證。其次,社群成員間頻繁交往,相互了解,都有效地降低了活動成本,提高了收益。信息的容易獲得和廣泛傳播,使社群成員愿意在良好的激勵下行動,進而產生對集體對社會有益的結果。最后,社群可以通過其成員直接懲罰那些危害社會的行為來消除搭便車問題。我們看到,雪凝災害期間,被阻的交通線上,當個體行為影響了他人利益、行車規則被破壞時產生的強烈(正負)激勵問題。

        雪凝災害期間,各種社群活動反映出,在有利的制度環境中,在和諧社會良好偏好充分激勵之下的廣大成員共同參與,高水平的自愿提供公共物品(救助)的活動是高效率的。

        與市場和政府一樣,社群有時也無能為力。(表述略)

        當充滿信任和正確的信仰,有制裁違約的相關法律規范時……人們可以獲得社群或是良好制度的幫助,使交易契約順利履行。

        反映市場,政府和社群等方面特性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進行不同組合,這些組合治理著絕大多數經濟活動。我們會看到雪凝災害給三者間治理關系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們也會看到在實踐中一部分組合要比其他的治理更有成效。

        結論:忽視有治理的社群、市場和政府的錯誤。

        社群治理是封建時代未發育完全的“殘渣”;夸大市場“看不見手”的作用;政府能夠就經濟生活中反映出的問題提出集中的解決方法等都是不現實的。市場、政府和社群治理的互補結構是有希望調動人們多樣、特異的能力和動機來解決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難題,更好地利用潛在的知識擴張來推動社會進步,從而使和諧社會的期盼漸行漸近。

        第7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關鍵詞:網絡經濟;農村電商;發展模式

        引言

        伴隨著互聯網經濟爆發式的增長,信息網絡影響到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網絡經濟是建立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是對傳統經濟模式的一種偉大革新,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經濟關系從現實世界轉移到虛擬網絡世界,每一個人只要接入網絡都能快速、便捷、平等和低成本地獲取信息。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最大區別就是網絡經濟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不存在規模不經濟的情況,可以說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幾乎沒有邊界,網絡經濟可以滲透到地球的任何有網絡的地方,可以連接已接入網絡的任何人。電子商務作為網絡經濟的實現形式,在我國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針對接受新鮮事物較快的大學生人群,銷售標準化的產品,如圖書等。由于電子商務剛剛出現,人們的信任度還比較低,非標準化的產品質量無固定標準,從網上購買還難以被人們接受,這一時期的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是B2C模式,即企業對個人模式。第二階段,電子商務的消費人群擴展到城市白領階層,銷售的商品也開始豐富起來,主要是那些易于運輸保存的商品,如衣物、化妝品、箱包、日用百貨等。這一時期出現了C2C模式,即個人對個人模式,以“淘寶”個人店主為典型代表。第三階段,電子商務的業務范圍極大地擴展到衣食住行的各方面,如網絡預訂酒店機票、網上掛號、網上約車、微商等。這一階段的電子商務出現了新的O2O模式,即“線上到線下”模式,體現的是服務型的電子商務。縱觀電子商務發展的三個階段,可以發現消費人群對接受新鮮事物的要求逐步降低,從大學生到白領再到普通大眾;消費的商品特征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從標準化商品到非標準化商品再到生活服務;對消費者的影響也逐步深入,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雖然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網絡經濟不斷增長,所惠及的人群主要是城市人群。由于我國農民的知識水平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農村地區經濟落后、信息閉塞、網絡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導致農民從網絡經濟的發展中獲益較少。伴隨著我國城鄉經濟差距的不斷加大,亟需發展農村電商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縮小我國城鄉差距,實現經濟均衡發展。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阻力

        (一)農民文化水平有限且獲得從事

        電商技能的教育成本高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農民為初中及以下學歷,老一代農民基本為文盲或半文盲,因此農民要想獲得試用網絡從事電商技能的成本較高,靠農民自己難以從網絡經濟的發展中獲利。電子商務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商務活動,只不過需要和網絡技術結合起來。與已經獲得良好教育的城市人口相比,農村人口要想利用電子商務從事網絡經濟創造收益的成本非常高。城市居民大多文化水平較高,擁有基本的商務知識,也能熟練使用網絡,利用互聯網從事商業活動,基本上不需要付出額外的教育成本。農村居民則不然,要想獲得從事電子商務的技能,首先需要學量的基礎知識和商務知識,其次還要了解互聯網技術和學習電子商務應用技能,由于農民接受的基礎教育相對較少,理解和接受網絡技術和應用技能的能力也非常低,因此農民獲得電商技能的相關教育成本較高,靠農民自主利用網絡技術從事電子商務活動幾乎沒有可能性。

        (二)農村電商交易對象的特征和農民居住特點導致物流運輸成本高

        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要素之一就是物流業的支持。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電子商務交易主要是易于運輸便于儲存的商品,如圖書、衣物、箱包、飾品等。第三階段,電子商務開始交易鮮活產品等,這就對物流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快捷,還要能在運輸過程中提供冷凍保鮮服務等,以防止鮮活產品腐爛變質,因此冷鏈物流應運而生并取得快速發展。農村電商交易的主要是鮮活的農牧產品,又加之運輸距離較遠,對冷鏈物流技術的要求會更高,物流成本也會更高。農民居住相對分散,人口密度低,物流運輸難以實現規模效應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農村的居住特點與城市不同,城市居民多生活在居民小區中,居住相對集中,物流配送便捷集中,容易實現規模效應。農村居民多分散居住,獨門獨戶,且居民戶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遠,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較差,又加之農民收入水平有限,網上銷售或購物的量較少,對農村居民的物流配送難以實現規模效應,配送成本高于城市居民,物流運輸“最后一公里”問題將會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另一瓶頸。

        (三)對農民金融支持不足則難以形

        成農民的有效供給和需求農村電商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農民的供給和需求問題,即農民能提供什么產品和農民需要什么產品。農民利用農村電商提品獲得收益后,才有消費能力。無論農民從事生產通過電子商務渠道供給產品,還是通過電子商務渠道消費產品都離不開資金支持。在供給側,農民可以從事農林牧漁業的生產活動,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將產品銷售給大眾消費者。但是,我國農民當前大多是個體從事生產勞動,所得收入僅能夠維持基本生活。集體經濟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大幅度萎縮,農民缺少必要的投入資金,從事擴大再生產活動,提高生產的規模效應,因此金融支持首先需要在生產供給側支持農民的經濟生產活動,向農民提供必要的生產投入資金。同時由于農民收入水平比較低,消費能力不高,在農民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從生產供給側獲得收益前,很難形成有效的消費需求,因此需要在消費側提供金融消費信貸,有效地提升農民的消費需求。生產信貸和消費信貸具有互相促進的協同效應,生產信貸支持能夠提高有效供給,使農民從農村電商發展中獲得收益,農民獲得的收益是償還消費信貸的保障;消費信貸支持能夠提高農民的消費需求,有效保證增加的供給得到消費,避免供給過剩現象出現和農民經營的破產,從而保證生產信貸的安全(見圖1)。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優勢

        (一)農村地區動植物資源豐富且亟待開發

        我國國土面積幅員遼闊,廣大的農村地區蘊含著豐富的未被開發自然資源,如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如將這些動植物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將會極大地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廣闊的疆域導致我國是世界上氣候類型最多的國家之一,豐富多樣的氣候特征有利于多種動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我國的動物和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地球上大多數的農作物和動植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的生產地域。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利于我國農民開展多種經營,能夠實現農林牧漁的綜合發展。僅高等植物在我國就有3萬多種,木本類的植物有7000多種。我國水產品也種類繁多,淡水魚有600種,海產魚類有1500種之多。由于我國農民文化素質較低,意識不到這些豐富動植物資源的價值,對這些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不夠重視,由于濫捕亂殺等違法行為,導致部分珍貴的種物種資源瀕臨滅絕和消失。同時由于農民缺乏種植和養殖技術和資金,導致農民即使面對有價值的動植物資源也無法開發利用,產生經濟價值。農村信息閉塞,即使生產出了有價值的動植物產品,有時候也找不到銷路,導致虧損。因此我國農村地區亟需發展電子商務,幫助廣大農民獲得技術和市場信息,從而能夠開發利用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自身創造價值。

        (二)農村土地租金和勞動力成本低廉

        我國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農民擁有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據統計局統計,2014年末我國農村人口為61866萬人。只要擁有農村戶口的農民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承包土地。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廢止《農業稅條例》,完全取消了農業四稅(農業稅、屠宰稅、牧業稅、農林特產稅),農民承包土地不再繳納農業稅并且種地還有補貼。雖然農民承包土地不需要租金,但農民自給自足低效率的經濟類型跟不上社會發展,稍微有點能力的農民和年輕一代的農民大部分選擇到城市打工,從事效率更高的工作,因此部分耕作效率比較低的土地面臨著荒蕪狀況,其土地的機會成本或租金幾乎為零。與城市相比,如若在農村發展電子商務,可以很低的租金取得農村土地。只要利用現代農業技術對農村土地加以改良和商業化運作,就能創造出很高的經濟價值。年輕一代的農民大多到城市打工,留在農村的農民大部分都是40歲以上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這部分農民大多都曾經以耕種土地為生,有種植養殖經驗,但由于受教育水平限制,很難在城市找到工作和立足。因此若在農村從事現代農林牧漁業,只要稍加培訓和指導,這部分勞動力還可以在生產一線貢獻10-20年,并且其勞動力成本是最低的。

        (三)與城市相比創業投資門檻較低

        農村市場發育很不充分,許多方面還是一片空白,這就為到農村創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成熟的市場相比,在農村創業競爭壓力較小。此外,基于以上所說的許多空白領域,在城區已經發展得較為充分,可以說已經有了無數的樣板可供創業者借鑒,節省了摸索時,少走很多彎路。再者,農村創業門檻不高,在資金、場地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低,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上千元幾萬元就可以嘗試自己創業,有的行業幾乎可以白手起家。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土地和房屋租金低廉,不像城市租一個辦公場地和生產廠房,動輒上百萬、上千萬。農村勞動力成本也遠遠低于城市,農村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生活成本遠遠低于城市,且受土地和住房限制,一般工作比較穩定。農村創業對資金的要求也不高,第一產業相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第二產業來說,其技術要求和資本要求都相對較低,加上低廉的土地租金和相對較低的人工成本,只需要很少的投資資金就可以啟動創業。

        農村電商發展的經濟學分析

        (一)沒有農村電商時消費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城鄉二元結構的經濟體,農村經濟遠遠落后于城鎮經濟,很多研究農村電商的文獻多從政府經濟政策的角度闡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性。本文將從微觀經濟學的古典自由主義的供給和需求模型出發,說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經濟學動因。在沒有農村電子商務的情況下,我國的消費品供給和需求如圖2所示,藍色的供給曲線為S,紅色的需求曲線為D,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相交于c點,此時的消費者剩余和供給者剩余合計為三角形∆abc的面積所示。因為不存在農村電商,由于種種原因,農民無法將自己生產的產品供給市場,在沒有農村電子商務的情況下,我國消費品市場的供給較少。因為農民生產的產品無法供給市場,農民獲得的經濟收入較低,對消費品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釋放,我國消費品市場的需求也較少。我國消費品市場的供給量和需求量在藍色的供給曲線S和紅色的需求曲線D相交的c點達到均衡,此時的均衡需求量較低,為c點對應的橫軸的均衡數量。

        (二)存在農村電商時消費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在有農村電商的條件下,農民能夠更便利地獲得市場信息,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銷售渠道,農民可以通過網上銷售生產的產品。因此在相同的價格水平下,農民的商品供給加入到市場中,消費品市場的供給量將會增加,如圖3所示,藍色的供給曲線S將會向右下方移動到S`。此時,新的供給曲線S`與原來的需求曲線D相交于新的臨時的均衡點d上,均衡價格會降低,均衡數量會增加,消費者從農村電商中獲得更多的消費者剩余,消費者的經濟福利增加了。由于農民能夠將自己生產的商品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到市場上銷售,從而獲得收入,收入的增加將會釋放農民的消費需求,農民的潛在需求變成有效需求,因此在相同的價格水平上,市場對消費品的需求又增加了,紅色的需求曲線D將會向右上方移動到D`。此時,新的需求曲線D`與新的供給曲線S`相交于新的最終均衡點c`上,與臨時均衡點d相比,最終均衡點的均衡價格回升了,均衡數量也進一步增加,不僅消費者從農村電商中獲得更多的消費者剩余,供給者也從農村電商中獲得了更多地供給者剩余。在有農村電商之后,新的消費者和供給者剩余值和為三角形∆a`b`c`的面積,從圖3中可以看出,新∆a`b`c`的面積大于原∆abc的面積,農村電商使消費者和供給者的福利都增加了。

        (三)農村電商實現的經濟條件

        上文分析了有農村電子商務前后消費品市場的均衡,分析證明了農村電子商務能使消費品的供給和需求都增加,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都向右移動,消費者和供給者的剩余值大于沒有農村電商時的水平,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能使消費者和供給者的福利都增加。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使所有人都受益的決策,然而要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農民從電子商務中獲得的收益必須大于利用電子商務的成本,如果農民獲得的收益小于農民使用電子商務而付出的教育、培訓、資金等成本,農民不會選擇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農民從電子商務中獲得的收益主要有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產品獲得的收入和從電商平臺以更低的價格采購到需要的商品;農民利用電商平臺的主要成本有為獲得使用技能而付出的教育成本、為生產產品而付出的資金成本、自己所承包土地的機會成本、自己勞動的機會成本等。由于農民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農民要獲得使用電子商務的技能所付出的教育成本十分巨大,因此農民從電子商務中獲得的收益將小于其付出的成本。靠農民自身,幾乎無法實現農村電商的經濟利潤,必須設計一種模式,減小農民使用農村電子商務的成本,具體如表1所示。

        結論

        結合我國農村和農民的特點,本文認為傳統的B2C電子商務模式和C2C電子商務模式都不適合。從減少農民為使用電子商務付出的教育成本的角度出發,應該在農村發展一種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即F2A2C模式,亦為農民(Farmer)-人(Agent)-消費者(Customer)模式。在傳統的C2C模式中加入中間人,以降低農民使用電子商務的成本。人有多種形式,可以是小型創業企業,可以是農民合作社,也可以是小規模批發商或分銷商,或者村鎮級別的電子商務服務聯絡點。有中間人以后,農民不需要自己去使用電子商務銷售或采購商品,因此農民不再需要為學習電子商務技能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農民可以更專注地從事農林牧漁產品的生產。農民將自己生產的商品委托中間人銷售,從而獲得收入,同時農民也可以委托中間人采購商品。銷售商品時農民將自己的產品送到人指定的收集點,人將產品匯集起來便于規模運輸降低運輸成本;農民購買商品時,可以到處預訂商品,待商品收到后,再由農民自己到集散點領取,從而克服農村電商發展“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問題。

        參考文獻:

        1.洪勇.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4)

        2.張諦,關博.城鄉統籌視角下農村商貿流通主體的培育[J].商業經濟研究,2016(4)

        3.李成鋼.“互聯網+”下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2)

        4.王紅,張瑞玉,董曉剛.電子商務與農村經濟發展[J].經營與管理,2014(2)

        5.張蕊,王銀芹.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湖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5(5)

        第8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眾所周知,我國的保險行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經營的規模和體制的完善程度都和保險業發達國家有不小的距離。面對差距,就需要我國保險業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這個起步較晚的行業,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并規范市場,這樣才能迎頭趕上那些保險業發達的國家。

        在一家獨大的保險市場中,壟斷商可以依靠高保費獲取可觀的承保利潤。但是近年來保險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利益集團進入保險市場,多家保險公司陷入到“囚徒困境”中。最終博弈的結果就是他們為了更多的占有市場,只能降低保費。這樣一來,保險公司直接由保單獲得的承保利潤越來越微薄,很多公司已經在這方面虧損。當然,這恐怕是絕大多數國家的保險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畢竟現在世界上大部分保險發達國家的保險業在承保盈利率上都是虧損的。

        在這樣的形勢下,保險公司就必須依靠保險資金的投資來維持自身的運營。亞洲金融危機中日本保險業的慘痛教訓和近幾年我國保險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瓶頸讓人們越來越真切的認識到靈活運用保險資金的重要性。像過去那樣將大部分資金投入于國債和銀行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尤其當利率下調時,這樣的投資方法就很可能產生巨大的利差損。

        保險資金進入證券市場正是為了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率,將風險部分轉移到市場上。對比美國保險公司超過80%的證券化資產比重,我國保險公司的保險資金證券化率確實顯得偏低。保險資金的證券化被眾多保險公司看作發展方向。

        保險資金證券化的好處是雙向的,一方面市場有利于提高保險資金的盈利能力,盤活了整個保險業的“血液”;另一方面保險資金的進入會促使證券市場向更加成熟和穩定的方向去發展,二者相互促進,對我國金融業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是保險資金證券化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成本,證券市場的不完善等,不再贅述。本文在這里特別想指出的是保險公司自身規模帶來的風險。保險公司將資金更多的投入到市場中無疑會給他們帶來許多不確定的現金流,以現在許多公司的運營規模是不是能承受這些現金流帶來的不確定風險是值得思考的。保險資金證券化給了保險業更大的發展平臺,這就好比讓商船駛入大海。但是這里的海域卻并非風平浪靜,而是波濤洶涌,有些小船能否經得住這大風大浪得洗禮,值得懷疑。

        二、分級自主保險的設想

        正是由于我國保險業實行保險資金的證券化還處于起步階段,有著很多未可預知的風險,所以各界已經達成的共識是保險資金證券化必須循序漸進的進行。循序漸進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是一部分資金證券化,另一部分還維持原來的狀態,我們要想辦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實現更快的發展。在保險資金證券化的基礎上,受到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基礎概念:一級價格歧視的啟發,本文提出了分級自主保險的想法。

        一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按不同的價格出售不同單位的產量,并且這些價格是因人而異的。這種情況有時也稱為完全價格歧視。在這種價格歧視的情況下,每個單位的產品都出售給對其評價最高,并愿意按最高價格支付的人。在這樣情況之下,壟斷廠商獲得了全部的消費者剩余。這樣的價格歧視是帕累托有效的此段引用。

        顯然這樣的概念直接用于保險市場是不合適的,因為首先那樣的價格歧視在實際中操作是很困難的,其次現今的我國保險市場早已不處于由一家壟斷的時代了。而且讓保險公司去獲得消費者全部剩余也不是去創新保險制度的初衷。

        但是這個價格歧視確實對保險業的創新是有借鑒意義的。首先考慮,為什么在一級價格歧視中,消費者會有不同的保留價格呢?這就是消費者的異質性的體現。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忽略了保險市場上被保險人(也就是消費者)的異質性呢?為什么一級價格歧視的假設下壟斷商能獲得消費者全部剩余呢?因為他們充分考慮到了消費者的異質性,可是在現今的中國保險業,筆者認為保險人這一方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異質性。誠然,現在險種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這是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權,但要說明的是,這和考慮消費者異質性有著很大差距。

        先來看一下我國保險業的一些現狀:首先,在同一繳費方式同一賠付模式下,保費只取決于不同人群發生賠付事件的概率分布;其次,保險資金由保險公司全權決定他的投資渠道。

        舉例說明:考慮最簡單的情形:終身生存年金ax(記為險種A),在每個生存年度末給付等額年金,保費則為躉繳凈保費加上相同的保險費用,現在找到兩個死亡力幾乎完全一致的人(這是實際可行的),他們投保于險種A,那么他們就要在相同的預定利率下繳納相同的保費,并且接受并信任相同的保險人所做出的投資決策。

        但這正體現出我們的保險業沒有充分考慮到被保險人的異質性。被保險人并非只是一個無思想的隨機生存群,死亡力的相同并不代表他們對風險的態度是相同的,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資金有不同的規劃。這就是上面那個例子令人質疑的地方:為什么面對一群風險厭惡系數不同,資金狀況不同的消費者,要讓他們去接受同樣的保險資金投資風險(盡管有保險人的承諾,但客觀上保險資金的投資是有風險的)

        和相同的預定利率呢?即使是現在越來越流行的萬能險,他的投資決策也完全由保險人做出,但風險卻又雙方共同承擔。而且萬能險并未起到降低保費的作用,可恰恰這對中國保險業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課題。我們有理由相信,現行的保險險種并非帕累托有效的,是存在改進的可能的。

        而當下保險資金的證券化熱潮這是為改進提供了機會。在保險資金部分證券化的基礎上,我提出分級自主保險的概念:我們仍用上面那個例子來說明。假設有一個獨立同分布的隨機生存群來投保險種A,但他們對風險的厭惡系數是不同的,保險公司收取來的保費將一部分投資于國債,銀行這類低收益低風險的金融產品,另一部分投資于證券市場這類高收益高風險的金融產品(這里的風險是對純粹的投資者而言,而并非對保險業而言)。首先考慮簡單的模式:被保險人和保險人同樣具有保險資金投資決策的權力,對于那些偏好于低收益低風險的被保險人,將他們的資金投入于低收益低風險的金融產品,給他們提供穩定利率和固定的給付年金;而對于那些偏好于高收益高風險的,將他們的保險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這類高收益高風險的金融產品,給他們提供較高的但不穩定的利率和較高但不固定的給付年金,然后在隨機利率和隨機年金下(依一定的概率分布)給出躉繳的精算現值,那么這個現值低于固定利率和固定年金下的現值,但存在一定的波動。這種由被保險人選擇的模式就是“自主”。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高收益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高的預定利率而導致的低保費;一方面是由于投資渠道的不同導致的高收益(年金較高),高風險是指年金會發生波動,甚至完全有可能低于低收益低風險下的年金。這種自主保險中年金的變化和傳統的部分險種中的年金變化是不同的,后者年金變化是事先制定的,但自主保險中是隨機變化的。

        被保險人也不會簡單的呈現只偏好低風險低收益或只偏好高風險高收益,分級的意義就在于在兩個極端之間設立不同的級別,以供被保險人選擇。在這個由低風險低收益向高風險高收益漸變的過程中,保費不斷降低,平均利率不斷下降,平均年金不斷上升,而年金波動的風險越來越高,投資于證券市場的保險資金比重越來越大。但選擇哪一級別,完全取決于被保險人,這就是“分級自主保險”的概念。這個概念不局限于終身年金,也可推廣到其他險種。

        這種“分級自主保險”有兩個可以期待的優勢:

        1.它充分考慮了消費個體的異質性,這樣可以滿足更多被保險人的偏好,低保費也會降低投保“門檻”,加大保險覆蓋率。而自主讓風險承擔形式更加合理。

        2.它為保險資金的證券化提供了緩沖,在現在保險資金證券化仍不成熟,市場不完善,存在很多未知風險下,低風險低收益的保險資金的存在讓保險公司對突發風險具有更強防范功能,同時它又吸收到了保險資金證券化的利處。

        三、企業合并的設想

        要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質量,不一定只局限于研究投資的渠道。我們也可以從保險公司結構的角度來探求改進辦法。

        不管現在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如何變化,究其根本,它是需要成本的,因為它們不是讓資金產生利潤的最終端。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種消除成本的方法呢?

        如果保險公司直接向某個企業貸款,就會遇到資金周轉能力差和成本的雙重問題,所以目前保險公司很少采用這樣的投資方式。但這個分析投資方式,為什么會有上述兩個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投資方與被投資方有著不同的利益取向。

        所以我們提出保險公司A與直接盈利的公司B(這里直接盈利是指直接利用資產創造利潤,并非投資而得)之間的合并,這種合并有的前提條件是:保險公司A經營狀況良好,公司B有能力通過資本上的擴張實現更大利潤,合并本質在于:保險公司A將保險資金注入公司B,公司B有能力通過資本上的擴張實現更大利潤,二者的合并將消除成本,并且會將保險公司A的投資風險轉化為公司B資本擴張的風險。

        現在國內外不乏那些急需更多資金來擴大自己并且盈利狀況良好的企業,所以我國很多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完全可以考慮這樣的合并,顯然把資金注入到那些已經取得成功并且有前景的企業中,比起投入證券市場,具有低風險低成本的雙重優勢。這無疑是一個加快保險業改革的機會。

        在當下成本突出,投資風險不確定的中國保險業,我認為這樣的設想是值得嘗試的。當然,這樣的合并也有必須注意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合并之前雙方必須充分評估對方在其業界的表現,這樣利于防止其中一方發生逆向選擇。其次是要探求合理的財務制度,防止資金運轉不暢。

        百六十行、綜述

        本文從保險資金證券化出發,重點提出了分級自主保險的思路,也闡述了跨行業合并這種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想法。雖然要想將這些關于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構想付諸實際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但我認為,全方位創新才是當下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出路。

        參考文獻:

        [1]喬桂明:中國保險發展戰略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石新武:開放條件下的保險競爭力.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江生忠: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4]徐俊:隨機利率下的人壽保險精算模型研究.武漢理工大學,2006

        第9篇:微觀經濟學虧損時的決策范文

        關鍵詞:“家電下鄉”;財政補貼;經濟效應;效率與公平;最高限價

        中圖分類號:F0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3890(2009)05-0083-06

        一、前言

        我國政府推出的“家電下鄉”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減少外貿摩擦,促進內需與外需,振興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家電下鄉”活動正在全國范圍如火如荼地開展。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它引起了全社會乃至全世界足夠的關注。

        “家電下鄉”項目由國家財政部和商務部聯合發起,自2007年12月起,在山東、河南、四川、青島3個省1個市進行了試點。一年后,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財政部、商務部研究認為,有必要加快推進家電下鄉。經國務院批準,在試點的3個省1個市繼續實施的同時,從2008年12月1日起,山東、青島、河南、四川、內蒙古、遼寧、大連、黑龍江、安徽、湖北、湖南、廣西、重慶、陜西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開始推廣家電下鄉。從2009年2月1日起,家電下鄉在原來14個省市的基礎上,開始向全國推廣,產品也從過去的4種增加到8種,除了之前推出的“彩電、冰箱、手機、洗衣機”之外,本次家電下鄉又新增了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家電下鄉工程通過招標的方式確定中標產品。在各地區實施的時間(含3個省1個市的試點時間)統一暫定為4年。

        國家對家電下鄉產品實行最高限價政策。如手機單價不超過1 000元等。另外,農民購買家電下鄉產品可享受國家給予的產品銷售價格13%的財政資金直補。家電下鄉的補貼資金中央財政負擔80%,省級財政負擔20%。

        這種對農戶購買指定家電產品實行財政補貼的刺激消費政策,它的影響有哪些?它的實施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為此筆者通過對農戶、企業、政府三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分別進行效率和公平視角的經濟學分析。

        二、效率視角的“家電下鄉”經濟學分析

        從本質上說,政府推行“家電下鄉”是想刺激農村的家電消費需求從而達到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主要看這種擴張性財政政策能不能刺激農村的家電消費需求。

        經濟學強調需求的兩個特征:購買欲望(W)和購買能力(C)。購買欲望和購買能力必須同時具備才能形成現實的需求。影響購買欲望和購買能力的因素很多。前者如消費者的偏好、相關商品(互補品)的價格、商品對消費者的重要程度、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社會風俗、消費環境等。后者主要由商品的價格和消費者收入水平、相關商品(替代品)的價格、消費借貸約束以及對未來收入的預期等決定(由于“家電下鄉”實質上是一種價格補貼。本文這部分只討論“家電下鄉”通過價格補貼對家電產品需求產生的影響)。商品的需求曲線表示的是需求價格和需求數量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假定需求函數為線性的情況下,需求價格的變動引起需求的價格和數量組合點沿著同一條需求曲線上下移動。除價格以外,其他影響需求的因素變動會引起整條需求曲線左右平移。

        由于市場上家電企業數目眾多,企業進出行業障礙較少,家電產品同質性高的同時不同家電企業產品又具有差異化,本文認為家電市場類似壟斷競爭市場。同時,從目前我國農村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的狀況以及農村家電產品普及程度不高來看,筆者認為家電產品對于農村消費者價格需求彈性大,家電消費需求曲線具有負的斜率。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假定家電產品的市場需求函數為線性,把家電需求曲線d表示在以橫軸表示家電需求數量、縱軸表示家電需求價格的坐標系中,畫出的曲線是相對平坦地向右下傾斜(如圖1所示)。當家電價格P下降到(1%~13%)P′時,消費者的選擇沿著需求曲線從A點運動到C點,需求數量由Q增加到Q′,需求數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需求價格下降的百分比。

        為了更好地看清“家電下鄉”政策的效果,筆者模擬了“家電下鄉”前后農戶、家電企業、政府三方行為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影響和作用的模型。

        在圖1中加入代表典型家電企業規模的邊際成本曲線(MC)和平均成本曲線(AC),它們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N。為了簡化分析,筆者假設國內某一典型家電企業并不采取差別定價策略,這意味者家電企業以相同價格在市場上銷售家電產品(分析的結果也同樣適應于其他情況)。廠商根據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即MR1=MC)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定價,把價格定在P(大于平均成本AC),得到最大化組合點(P,Q),獲得總額為DE×Q的超額利潤(如圖2所示)。事實上,由于我國家電企業相對國外家電企業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國外對我國家電產品的需求大,即使國外市場有進入障礙,家電企業在長期也能獲得超額利潤。這也部分解釋了一些國家對我國家電產品實行反傾銷調查和抵制的原因。此時,政府并不需要干預家電市場,國內也只有家庭富裕的農戶才有能力按單價P購買家電產品。

        隨著2007年發端于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危害的不斷增強,影響不斷加深,國外消費者的購買力大大縮水,再加上一些國家出臺了貿易保護的措施,對我國家電企業最直觀的影響表現為需求曲線d向左平移到d′(d′仍然穿過平均成本曲線或d′正好與AC相切于AC的左邊,這兩種情況分析的結果相同)。廠商同樣根據MR2=MC的定價原則把價格定在P′,得到需求數量Q″低于之前的Q,仍然得到超額利潤FH×Q″(它小于DE×Q甚至可能為0或負數,具體如何取決于P″和此時AC的比較,一般認為P′會比AC略高,否則廠商發生虧損。但P′不會大于P,因為P已經超過國內一般農村居民的購買能力)。由于短期價格具有粘性和企業預期情況很快會好轉,如果廠商繼續要求獲得P的價格,廠商只會得到Q″′(小于Q″)的需求數量,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不管哪種情況,相對以前,廠商開工不足,設備閑置,工人面臨失業,許多家電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此價格仍然難以被農村居民接受,農村對家電產品的需求沒有多大變化(如圖3所示)。

        作為家電企業和政府都不愿看到這種局面,采取積極的財政干預家電市場的政策呼之欲出。因而,在判斷農民對購買家電愿望很強的基礎上,根據農民對家電消費的彈性大、農村購買力不強的特點,國家對指定家電產品規定最高限價,并予以產品銷售價格13%的財政資金直補。假定家電企業根據最高限價定價(實際情況可能會略低于最高限價),把家電產品價格定為P″。實際上,就是“家電下鄉”產品的單價由以前的P(P≥最高限價,不會小于最高限價,否則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政府就應該干預價格而實際上并沒有干預)下降到(1%~13%)P″[P″≤P,只是(1%~13%)P″<P,P″小于或等于最高限價P′,這里筆者不妨假定等于最高限價即P″=P′)]。筆者假設(1%~13%)P″恰好是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a上的價格(農民購買家電產品的價格剛能彌補家電產品的平均成本)。這樣,家電產品的需求數量可以達到比Q甚至更高的Q′,能夠很好地解決家電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這時,對每一單位家電產品,企業得到價格P′(P′=P″),農戶支付(1%~13%)P″,政府支付13%P″。顯然,企業得到超額利潤ba×Q′。只不過家電企業得到的超額利潤恰好等于政府的財政補貼數額(如圖4所示)。

        當然,家電企業得到的超額利潤可以大于財政補貼數額(a點在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以左的需求曲線上,如圖5所示。這時,政府對單位家電產品的價格補貼小于企業銷售家電產品得到的P′和企業的平均成本AC的差,家電企業得到的超額利潤來源于兩部分:一個是政府,另一個是農戶),也可以小于財政補貼數額(a點在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以右的需求曲線上,如圖6所示。這時,政府對單位家電產品的價格補貼大于企業銷售家電產品得到的P′和企業的平均成本AC的差,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財政補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家電企業的超額利潤,一部分彌補家電企業虧損的平均成本)。

        這里涉及到政府補貼的適度問題,a點在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以右的需求曲線上,這說明財政補貼對家電需求數量的拉動作用越明顯(因為Q越多),政府財政負擔也越大,中標企業從政府得到的補貼也越多。

        a點在哪里才是合適的呢?政府難道應該為企業的超額利潤買單嗎?如果把政府的最高限價P″定在等于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上的價格,結果會怎樣呢?很明顯,中標的家電企業在能獲得正常利潤的同時無法再從政府獲得超額利潤,財政補貼實質上使得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民獲得了比產品平均成本價格還要低廉13%P″的實惠。P″能不能比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上的平均成本還要低呢?理論上說只要AVC

        由此,可得到兩種政府對“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定價的決策程序:首先,根據平均農戶對家電企業最大產能的最后一單位邊際產品的邊際支付意愿,權衡政府的意愿負擔確定(1%~13%)P″,假設最后確定是M,然后根據等式(1%~13%)P″=M倒推出最高限價P″=M÷(1%~13%),如果P″大于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上的平均成本,則說明企業會從財政補貼獲得超額利潤,13%的政府補貼是不適當的,因為它應該小于13%;反之,如果P″小于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上的平均成本,則說明企業會發生虧損,13%的政府補貼也是不適當的,因為它應該大于13%。其次,直接規定最高限價P″等于企業平均成本曲線與新的需求曲線交點上的價格。也就是說,“家電下鄉”的效果如何,關鍵是看政府補貼力度是否適當,也即最高限價P″和補貼率應該是多少的問題。

        在圖7中,如果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家電企業的需求曲線d向左平移到d′(這種情況只有在金融危機造成了國外需求和國內需求都大幅減少時才會發生),使得新的需求曲線d′與企業平均成本曲線沒有交點,情況又會如何呢?

        顯然,情況已經特別糟糕,除非能使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否則,政府實行的財政補貼“家電下鄉”措施實際上已經毫無意義。這里的政策含義是明顯的:政府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快速行動是最好的選擇。

        三、公平視角下的“家電下鄉”經濟學分析

        以上分析是從效率角度來看的,如果從公平的角度來看,還能得到更多結果。

        (一)“家電下鄉”對農戶的影響

        總體上筆者把農戶分成兩類:一類是“家電下鄉”后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戶;一類是不會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戶。對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戶而言,一部分對價格為P′或P″(這里不要求P′=P″)有支付能力的農戶,原先要支付P′或P″才能買到的家電現在只需支付(1%~13%)P″就能買到。還有一部分支付能力在價格P’或P″和(1%~13%)P″之間的農戶,現在也能享受原先無法享受的家電服務。當前的家電出口退稅率為13%,“家電下鄉”比照出口退稅,對農民購買試點家電產品給予13%的補貼而言,可以說是把對出口家電產品的優惠政策直接用到我國廣大農民身上。“家電下鄉”等同于對他們實施了財政轉移支付(“家電下鄉”只是一種價格補貼),切實減輕了他們的消費負擔,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況。

        不過,對那些支付能力小于(1%~13%)P″和農村中相對而言特別富裕的農戶(“家電下鄉”前已經購買了家電產品的農戶)來說,顯然不會購買“家電下鄉”產品。對由于特別富裕的農戶已經購置不需要再行購置的,“家電下鄉”反而能襯托他們的社會地位,滿足他們的虛榮心,盡管這其中也會不乏一些犯“紅眼病”的,但兩相抵消,總的來說,他們會感到改善了。而對于那些由于各種原因(譬如子女多、教育負擔重、身染重病等本來就靠舉債或剛剛勉強度日)特別貧困仍然買不起“家電下鄉”產品的家庭,“家電下鄉”只會拉大他們和其他家庭的差距,相對降低其生活質量。

        很顯然,在這里我們看到,“家電下鄉”會進一步補貼“富人”,致使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從這方面看,“家電下鄉”采取的價格補貼不如貨幣補貼(表現為需求曲線的向右平移)。政府是否應該采取進一步措施,使本來更應該得到補貼的農戶也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呢(譬如實行有差別的補貼)?

        (二)“家電下鄉”對企業的影響

        針對目前買方市場的現實,“家電下鄉”直接影響家電產品的需求數量,從而對企業產生的效應尤其明顯。但基于各企業所處的行業和企業規模大小不同,“家電下鄉”對他們的影響也截然不同。

        對家電企業中的中標企業而言,企業面對的市場需求量Q′不僅大于“家電下鄉”前的需求量,甚至會超過國際需求萎縮前的Q。“家電下鄉”對他們來說,效果遠遠超過能增加他們的“家電下鄉”產品的銷售量。因為通過“家電下鄉”,還能對中標企業的其他產品起到宣傳的作用,從而增加他們企業的品牌美譽度。這種政府特許和補貼或多或少還會人為造成并加強被補貼的少數企業的壟斷地位。“家電下鄉”使這些企業在出口不利的情況下,能及時將企業經營策略調整到國內市場上來,迅速擴大銷量,占有農村市場份額。“家電下鄉”對他們已經構成實質性利好并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利益。

        對未中標以及中小家電企業而言,由于招標時間短、招標門檻高等各種障礙,這些家電企業只能望門興嘆(事實上,這次“家電下鄉”中標的贏家都是國內的家電巨頭,其中“海爾”、“美的”、“海信”、“TCL”等企業中標的產品數量都在70款以上)。“家電下鄉”前這些企業避開家電巨頭的激烈競爭,一直在“深耕”農村市場,有的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網絡規模,但僅一項政策,農村的家電市場一夜之間就“宣告失守”。由于價格已經相差無幾,這些企業無論是在品牌、物流、資本、人員、技術、服務、成本上都無法與那些家電巨頭抗衡,“家電下鄉”無疑對他們在農村的市場帶來很大影響。

        最后,我們看看社會其他企業(生產“家電下鄉”產品互補產品企業和其他企業)。對于生產“家電下鄉”產品互補產品的企業而言,“家電下鄉”無疑給他們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對于其他企業,不管是生產“家電下鄉”產品替代產品企業以及生產與家電產品無關產品的企業,從消費者面臨收入約束的角度看,其他企業產品和家電產品無疑都存在相互替代性,“家電下鄉”促進了家電產品消費的同時也對社會其他產品的消費產生了負面作用。但考慮到擴大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結果會向右平移這些企業面臨的市場需求曲線,權衡得失,我們不能馬上得出優劣的評判。

        四、主要結論與政策含義

        (一)主要結論

        1. “家電下鄉”進一步拉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家電下鄉”中的中標企業基本上是一些家電巨頭,相對未中標企業而言,這些企業的工作人員普遍比未中標企業的工作人員能獲得更好的報酬。另外,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戶都是愿意且能夠接受價格為(1%~13%)P″的農戶。“家電下鄉”促使他們的境況得到進一步改善。可見,“家電下鄉”進一步補貼了“富人”,使社會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2. 不適當的最高限價不僅不能達到最大限度地擴大農村消費需求拉動內需的目的,而且最終會導致財政支付給廠商超額利潤。無論價格補貼為多少,企業不能接受低于平均成本的最高限價,而高于平均成本的最高限價等于對中標企業直接進行了財政資金的再分配,使企業間接從財政來源獲得超額利潤。

        3. 補貼率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政府“家電下鄉”項目預期的實現。在合適的最高限價條件下,補貼率越高,農戶購買“家電下鄉”產品承擔的價格越低,財政對農戶補貼的面就越廣,農戶對“家電下鄉”產品的需求量就越多,“家電下鄉”對內需的拉動也就越明顯。反之,則效果有限。

        4. “家電下鄉”進一步加強了中標企業的市場壟斷力量。中標企業利用招標門檻和人為的價格優勢,搶占了很多中小家電企業的農村市場,從而迅速擴大了自己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加強了企業對市場的壟斷力量。如果各家電企業在追尋這種市場地位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尋租,中標企業的道德風險無疑也會大大增加。

        5. “家電下鄉”存在坑農隱患。為了拉動消費又防止通貨膨脹,最高限價往往都低于市場均衡價格,最高限價下的供不應求可能導致生產者粗制濫造,產品質量降低,形成變相漲價,進而損害農民的根本利益。

        (二)政策含義

        1. 政府制定政策要效率與公平并重。效率和某些制度并不能充分考慮分配公平,而我國貧富差距近年來也有日趨擴大之勢。如果“家電下鄉”不能針對特別貧困的農村居民采取補貼措施,不能及時對未中標以及中小家電企業進行妥善安置,勢必會引起某些社會問題。

        2. 要制定恰當的最高限價和補貼率確保財政政策效果最優。價格補貼既要能拉動內需又不能為企業的超額利潤買單,還要惠及盡可能多的農戶。推行“家電下鄉”,適當的最高限價和補貼率必須并駕齊驅。

        3. 要加強對中標企業以及相關單位、人員的監管和監督并繼續探索擴大內需的其他措施。為了減少尋租純損、防止中標企業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避免騙補以及其他損害農民根本利益有悖“家電下鄉”初衷的行為發生,政府要加強對中標企業以及相關單位、人員的監管和監督。

        另外,根據持久收入理論、生命周期理論和理性預期學派理論,人們的消費不僅要考慮本期消費,更多地還要考慮未來的消費。收入的不確定性會極大地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挫傷消費者增加收入的積極性和降低消費者積極消費的意愿。如果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消費信貸刺激,“家電下鄉”并不能解除人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后顧之憂,使其能夠并敢于即期消費,從而使“家電下鄉”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就是說,是否能圓滿達到政府“家電下鄉”的預期目標,政府還須考慮其他一些配套措施。

        參考文獻:

        [1]N.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THIRD EDITON,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2]哈爾?R?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N?格里高利?曼昆.宏觀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賈曉薇.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8,(8).

        [6]王巍棟.“家電下鄉”任重道遠[J].現代商業,2008,(4).

        [7]李佳.“家電下鄉”:中小企業的一場生存危機[J].家電科技,2008,(10).

        [8]劉玲玲.海外熱銷后市場受阻并首現虧損,9200億國內農村市場將成新主戰場――家電業爭食“家電下鄉”大蛋糕[J].中國經濟周刊,2008,(48).

        [9]金名.家電下鄉:升溫農村消費市場[J].中國質量萬里行,2008,(3).

        [10]秦鳳華.家電下鄉動地來[J].中國投資,2008,(3).

        [11]顧列銘.家電下鄉:一舉兩得[J].電器,2008,(2).

        [12]劉暢.社會保障水平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08,(3).

        The Economic Analyses on the Effect of "Electric Appliance Subsidiary"

        Zhang Yueyo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综合天天狠天天透天天伊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 |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 一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 思思久热精品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