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

        第1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人類的建筑活動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狀況緊密相聯的,一種建筑風格的形成必然有其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根源。地域的差異導致了歷史文化的不同,人們對美的感受,對建筑的理解也大相徑庭。古往今來,不同地域的建筑為我們帶來了繽紛的視覺享受。西方歷史上,建筑的發展受到強烈的理性因素的左右,從古羅馬時代以嚴謹比例而著稱的柱式,到文藝復興時期《建筑論》,然后一脈相承地發展到了現代西方建筑,這是一個非常理性的建筑文化體系。影響西方建筑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神學,主要體現在教堂上,人們認為上帝是萬物的主宰,人們對神充滿著敬畏,從帕提農神廟到萬神廟,從巴西利卡到希臘十字,西方的建筑師對于教堂平面、立面和空間感受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相應的情況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建筑,雖然也有儒家的實用理性的思想蘊含其中,但建筑的基本思考卻被束縛在傳統框架中,如依靠風水這種超自然力來決定建筑的選址。

        1單體建筑的差異

        1.1建筑材料

        在我國的古代文獻中,《韓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可見中國傳統建筑一直以磚木為主要材料,而西方主要以石材為主。二者對于材料的選擇除了地理位置之外,還受到了文化理念的影響。一方面,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天一和人”的理念,這個理念闡述了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認為人應該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物我一體,選擇木材這個材料,正是看到了木材的親和性。另一方面,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重視的建筑不是寺廟,而是皇帝居住的宮殿,木質建筑便于橫向發展而有利于采光的特點剛好滿足居住建筑寬敞明亮的需求,而且建筑速度快,可以快速建造大規模的宮殿。而西方重神性,一方面,石質建筑容易向高度發展,直指天空,有利于塑造高聳且不采光的空間,剛好滿足宗教需要的神秘性;另一方面,從歷史上看,金字塔、希臘神廟、羅馬斗獸場、萬神廟等西方的大型建筑建造時間長,石材又便于保存,滿足建筑建造時間長、追求永恒的特點。

        1.2建筑形式

        另一方面,從建筑形式上來看,東西方的建筑也有很大的差異。首先,東方人祭祀先祖,希望先祖可以庇佑自己和后人。所以東方的祭祀建筑——祠堂,其建筑形式更接近于普通的居所。而西方人則是崇拜神,追求不朽,這點在教堂建筑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1]。其次,由于建筑材料的差異,東方建筑的木構架建筑更易于橫向發展,而西方的石材容易向高處發展。所以東方的建筑等級越高,開間就越多,以此體現建筑的地位。如北京太和殿,它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龐大的建筑。西方的建筑越是重要,就越高大。古羅馬的萬神廟,它面闊33m,正面8根柱子,高14.18m,穹頂直徑達43.3m,頂端高度也是43.3m,整體高大雄壯,色彩艷麗。再如之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外表的向上動態很強,輕盈的垂直線條統領著全身,越往上劃分越細,裝飾越多,越輕盈。西方人企圖通過高聳入云的建筑與神進行對話。

        1.3建筑裝飾

        西方建筑的起源是古希臘,古希臘的建筑風格主要依靠柱式和山墻體現。柱子上細下粗、上輕下重,下面質樸而上面華麗,這使它們表現出向上生長的姿態。柱式體現了西方的嚴謹性和邏輯,每一種構件的形式完整,垂直構件作垂直線角或凹槽,而水平構件作水平線腳,柱頭是垂直構件和水平構件的交接點。柱式上的裝飾很有節制,精美而不冗雜,并且隨著環境的不同,建筑物的大小性質不同,柱式都要作相應的調整。建筑的坡屋頂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墻裝飾的特定的手法[2]。古希臘建筑中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等裝飾手法,創造了獨特的裝飾藝術。東方建筑的裝飾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志、保護、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顏料中含有銅,不僅可以防潮、防風化剝蝕,而且還可以防蟲蟻。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時期規定朱、黃為至尊至貴之色。彩畫多出現于內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制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梁枋彩畫最為矚目。清代彩畫可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雕飾是中國古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墻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桿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筑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北京故宮保和殿臺基上的一塊陛石,雕刻著精美的龍鳳花紋,重達200噸。在古建筑的室內外還有許多雕刻藝術品,包括寺廟內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獸等。

        2群體布局的差異

        2.1建筑群布局

        東西方建筑的空間布局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觀念的影響。在東方,大約六千年前,廣大地區都已經進入了氏族社會,仰韶文化的母系氏族已經過著以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血緣關系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紐帶,居于首要地位,禮制宗法制度也都來源于血緣關系,并且維護著它[4]。而禮制宗法制度又影響著建筑布局,所以東方的建筑多以家庭血緣為紐帶,形成一個對外封閉對內開放的建筑空間,也就是四合院。具有代表性的是西周時期的陜西岐山鳳雛村遺址,陜西岐山鳳雛村遺址是一座相當嚴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進院落組成。又如北京故宮,由重重院落組成的龐大的建筑群,各個院落、各個建筑又都表現出了等級制度,體現了東方建筑所包含的禮制思想。與東方建筑的建筑群不同,西方建筑往往重于表現單體建筑的高大輝煌,表達建筑的個性,這與西方自古以來的英雄崇拜主義有著很大的關系,希望可以突出個體的表現。雖然西方也有建筑群,如圖拉真廣場,廣場的形式參照了東方建筑的特點,不僅中軸對稱,而且作了幾進布局,空間縱橫、大小、開合、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交替。但與故宮不同的是,這一系列的交替只是為了醞釀藝術的到來。建筑群的最后是一個圍廊式的廟宇,這是崇奉圖拉真本人的廟宇,規模很大,非常豪華,是整個廣場的藝術所在。所以圖拉真廣場的本質還是個人崇拜,與東方的禮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2.2園林布局

        在影響東方建筑發展的諸多理念中,“天人合一”的觀念是最基本的。“天”起源于原始社會人類對無法預測的宇宙的敬畏,夏商以后,“天”被認為是世界的主宰。春秋以后,對這種主宰的敬畏構架起以天人關系為基礎的宇宙觀,并出現了“天命”“天意”等一系列的觀念。西周以后,人們強調人與天的關系不可分割,于是出現了“天人合一”的觀點。其次,是“物我一體”的自然觀,在東方的文明中,受到道教的影響,自然包含了人類本身與周圍環境,在這種觀念中,人與自然中的其他東西的地位是相同的,沒有高低之分,這為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奠定了思維基礎。所以,東方園林追求“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意境,與自然之間保持和諧、相互依存的融洽關系,通過巧妙的布景、獨具匠心的空間安排[5],并借助于文學、雕塑、繪畫等藝術手段,把自然景物和人文藝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從而使園林超越了單純的使用居住功能,具有深厚的抒情性。蘇州拙政園就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筑,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自然山水融入園林建筑設計中。而西方受到基督教的影響,雖然將人與自然都看成被上帝創造之物,但是卻認為自己被賦予了上帝的形象,因而享有管理、控制自然的特權。所以在西方文明中,自然是作為人類的對立面而出現在矛盾關系中。同為人工創造,西方園林不同程度地展現了人工管理的痕跡。如凡爾賽宮,充分體現了“秩序是美的”的觀念,所有的植物都被修建成規整的幾何形式,園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齊筆直的,并且整個花園有著明確的中軸線,就園中的建筑而言,并沒有像東方的園林建筑那樣,企圖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而是脫離建筑存在,表達自身的雄偉壯麗。

        3結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東方注重血緣關系,西方重視個體價值。在對待自然的態度上,東方講究“天人合一”“物我一體”,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西方則認為人是世界的主宰,要改變自然。在信仰則分為祖先祭祀和崇拜神兩種模式。這些差異反映在建筑上,就出現了東方以龐大建筑群落為主,和西方以高大的單體建筑為主兩種建筑形式。表現在建筑材料上,東方的土木結構在廢棄后便于回歸自然,西方的石材則體現出他們崇拜天神、追求永恒的觀念。

        參考文獻:

        [1]于東,吳娜.從建筑材料角度看東西方傳統建筑之差異[J].四川建筑,2008,(6):22-23+25.

        [2]郭仕群.淺析東西方文化差異及其對建筑的影響[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3,(12):3-4.

        [3]劉國忠.東西方文化差異對建筑影響之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1):167.

        [4]任偉,張賀君.從東西方歷史建筑的差異看東西方文明[J].中原文物,2012,(4):88-93.

        第2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一、跨文化交際的概念 

        跨文化交際就是特指基于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借助于一種通用語言進行的交往行為。其實質和內涵在于加強整合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旨在不斷加強交際雙方之間深入的交流與協作。 

        二、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現形式 

        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存在著較多的不同之處,差異性比較明顯,因此,表現形式也各有不同。具體包括:中西方交際原則、交際時間以及語言和非語言交際形式等等方面的內容[1]。 

        (一)交際原則和模式之間的差異分析 

        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中西方文化中的個體主義、集體主義以及群體主義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具有較強的對比性。 

        1.中國人交際行為主要來源于家庭和親源的關系,歸屬感較強,體現出一定的集體主義特征。在傳統中國文化中,過于強調家、國、天下的利益;關注群體關系的和諧性與利益性;個體利益包含在整體利益中,集體利益高于個體利益等等方面。交際行為側重于情感原則,屬于情感型關系模式。 

        2.西方人交際中強調個體意識的重要性,包括個人潛力的發揮和個人目標的實現。側重于個人利益的追求,極力維護私有財產;人人平等、相互競爭、公私分明;在實際交往中,尊重個人隱私,對于像婚姻、年齡以及收入情況等等相關問題一概不在公共場所提及,甚至不能未經當事人允許就私自碰觸他人的東西。因此,西方在交際行為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邏輯性。 

        (二)交際時間取向方面的差異分析 

        交際時間也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重要內容,根據中西方在交際原則和模式等方面的差異來看,對于時間觀念來說,也有較大的區別性差異。 

        1.中國在時間觀念上,屬于“圓模式”[2]。由于受到農耕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注重過程的整體思維模式。西方則屬于“直線式模式”,注重時間的起始部分。 

        2.從時間取向來分析,中國強調以過去為主,過于追朔事情的根源,而且強調汲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對人的積極影響,已經成為評價人物的重要參考標準。因此,也存在著較不完善的部分,主要表現在過于守舊、不思進取,缺乏時間緊迫感等等。西方文化的時間觀著重于未來,眼光比較前衛、發展,時間觀念非常強,并不強調一定要遵守傳統習慣。在詞匯的理解方面也有著較大的區別,例如:針對“老”一字,中國對其理解為智慧和高尚的象征,西方則代表著年齡的增大,體力消耗。 

        三、縮小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的具體措施、策略 

        通過上述中西方在社會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比較明顯,無論是思維方式、處事原則,還是宗教禮儀和文化習俗上,表現各有不同,已經成為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參照指標。因此,就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具體實施策略,進而不斷縮小中西方之間的社會文化差異,提高雙方之間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水平。 

        (一)增強非語言交際能力 

        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要格外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加大重視程度。例如:在交流模式中,西方人通常會使用眼神來傳遞相應的信息,被定義為“眼神交流法”;中國則不然,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通常很少甚至不會長時間用目光來直視對方。因此,中西方非語言存在的差異比較明顯,要不斷探索和發現二者在交際方式中非語言的影響因素,確保跨文化交際的正常進行。 

        (二)加大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 

        要想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將理論基礎知識和口語能力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加強二者之間的融合。要加強對語言語法知識和語言發展歷史等等非語言交際能力了解和掌握,不斷加強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的語言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際上,中西方在其社會文化差異性表現非常明顯,在積極全球化大范圍的影響之下,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在經濟、文化、社會的交流中,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文化沖突和文化障礙。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縮小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任重而道遠,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要不斷理解、寬容和接納。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積極部分,結合自身地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交際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以及傳播,從而促進雙方在國際中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中西方茶文化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些文化差異中蘊含著豐富的跨文化交際元素,因此對當代英語跨文化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中西方文化差異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將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比較引入英語跨文化教學實踐中,將茶文化與教學內容、方法密切結合,促進學生提高跨文化意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

        中西茶文化;英語;跨文化;作用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讓中西方文化之間擁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作為中西方文化中較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也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中西方茶文化雖然同根同源,但是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也造成了很多的文化沖突和誤解,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培養英語跨文化應用能力;如何通過中西茶文化學習為契機,幫助學生了解掌握西方文化習俗,提高文化適應能力,促進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質量,現已成為當代文化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1從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中西方由于地理、歷史及人文環境的不同,在茶文化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可以歸納為語言交際及非語言交際兩個方面:

        1.1中西茶文化語言交際差異

        中西方茶文化重要的交際手段就是兩者的語言形式,茶葉相關的語言內容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尤其折射了茶文化在不同語境中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情況。總的來說中西茶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首先,我國茶文化語言交際范圍較廣,涉及士農工商各個階層或各個文化領域,而西方茶文化的語言交際范圍較窄,并且數量較少。我國茶飲及茶文化有數千年發展歷史,而西方茶文化雖然源于我國,但只是隨著16世紀中西方茶葉貿易的發展流傳至歐洲各地,直到17世紀在英國及法國貴族或統治階層的推動下,舶來的茶文化才與西方語言逐漸結合,因而具有典型的階級特性。例如西方茶文化詞匯中“皇家茶”、“伯爵茶”等貴族型詞匯比比皆是,直到19世紀后期茶文化才走入尋常百姓家,但與我國相比語言應用范圍較窄。其次,茶文化語言交際在我國文化中以質樸和簡單為主,而在西方文化中相關語言應用多發生了階級性或暗示性的“喻義”或“轉義”現象,茶文化語言交際的內涵與西方社會發展結合較為緊密。尤其西方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物質文化的推動,讓茶文化語言在交際中成為特色文化內容,甚至某些詞匯擺脫了東方文化內涵。

        1.2中西方茶文化中非語言交際差異

        從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茶文化除了語言交際方面差異外,更存在著明顯的物質、行為、價值觀方面的差異。首先,中國茶文化中茶葉主要由綠茶、紅茶、白茶、青茶、黑茶、黃茶六大茶類構成,尤其推崇非發酵性綠茶為主,在茶具上以瓷為主,包括:茶壺、茶杯、茶托、水方、水盂、各式茶具,形式多樣。而西方茶葉以紅茶為主,種類較少,茶具以維多利亞貴族特點為主,崇尚華貴瓷器活銀質茶具,包括:茶慮、茶碟、點心盤、餐巾等凸顯物質條件奢華要求。其次,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飲方式上,中國注重茶的單純,以清飲為主,而西方為增加口感和個性,以“混飲”為主,同時在飲茶時間上,中國并無固定時間要求,而西方對飲茶做了“早茶、午茶、下午茶、晚茶”的規定,并其飲茶成為重要的餐飲內容和社交方式。最后,在精神層面上,我國茶文化以“儒、道、佛”等哲學思想為思想精華,茶文化的內涵被提升到道德等價值觀層面,“天人合一”等思想成為我國茶文化精神主旨,但是西方茶文化突出“實用主義、物質主義”等階級思想為主,以茶凸顯統治階級的財富和生活方式,彰顯貴族特性和品味。

        2中西茶文化差異對跨文化教學的影響和作用

        2.1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就是培養能夠適應中西方文化交流,熟練掌握和應用西方語言技能的文化參與者。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學習對于我國文化環境下的跨文化交際者來說,為他們認識西方茶文化及創建茶文化交流氛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讓我國文化學習者在我國文化內了解西方茶文化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事實上,在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學習中,學生不僅感受到茶文化帶來的茶葉相關語言交際差異帶來的沖擊,更在茶文化的理解上受到多元的挑戰,對中西方思維習慣、價值觀念、文化習俗等中西方茶文化內容進行適當的、客觀的反思。因此,通過中西茶文化之間的對比,學生能以茶文化在中西方語言、物質、行為、精神層面的差異為契機,接受、理解、處理跨文化交際中的問題,進而在豐富多彩的茶文化中重新認識西方社會,正確認識文化現象和語言應用的價值,促進跨文化意義的提高。

        2.2減少跨文化交際的錯誤

        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為英語跨文化學習者來說,不僅提供了語言學習的多元素材,而且讓英語學習者以更有趣、快捷、形象的方式適應西方茶文化等抽象文化內容。中西方茶文化差異讓英語學習者在文化比較中,形成對中西方文化正確客觀的認知和理解,并對以西方文化審視我國價值觀念及思維方式,形成對中西方跨文化的深刻理解。當然,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涉及內容多種多樣,涉及的文化沖突也非常普遍,難以避免,但是通過兩種茶文化與英語學習的結合,可以讓英語學習者認識到中西文化沖突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過茶及茶文化的對比,盡量減少文化沖突,并對中西方文化沖突做出應有心理預警和準備。

        2.3形成英語跨文化教學體系

        中西方茶文化在語言、茶葉種類、茶具、飲用方式、價值觀念上的種種差異,已經讓茶文化成為凝聚了文化和語言學習的重要內容。在英語跨文化學習中,中西茶文化無時不刻的滲透著西方文化重要內容,尤其對于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中西文化差異對比可減少語言學習的心理負擔,增加對英語學習興趣。同時茶文化在中西方之間的比較,讓英語教師在語言教學中容易確定跨文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茶及茶文化導入設計安排英語文化學習內容,將文化學習內容具體化到各種茶文化的實際案例中,進而實現英語學習與文化學習的雙管齊下。

        3以中西茶文化差異促進英語跨文化教學的途徑

        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內容五花八門,不能簡單的在英語課堂上生搬硬套,必須著眼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目的,對現有英語文化學習進行改革,要想讓茶文化對比進入課堂,必須從以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發展。

        3.1以中西茶文化差異,確定教學內容

        如上所述,中西方茶文化內容涉及語言、茶葉、茶具、茶飲、價值觀等各個層面的內容,如果直接生搬硬套,很難形成系統化的跨文化學習體系,同時茶文化信息量過大,可能會影響英語認知層面教學的質量,所以必須確定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學習的具體內容,對中西方茶文化及跨文化教學的方向予以明確。首先,立足中西方茶文化語言對比,茶葉物質、茶葉行為、茶文化精神為輔助的理念。英語跨文化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跨文化能力,語言能力是其學習的主要目標,所以以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為教學內容時,必須強調中西茶相關語言應用差異,同時用茶葉對比、飲用方式、茶文化作為語言學習或調解英語學習的輔內容。其次,確定中西方茶文化差異與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結合方式。中西方茶文化之間存在很多差異,但是在英語跨文化教學中不能隨機參考,必須樹立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的目的,從課程導入到課程內容都要認真、科學的分析,找到合理的結合方式。

        3.2以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通過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對比和分析,提高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就必須要在實際教學方法上將茶文化對比融入其中,主要包括:首先,中西茶文化注釋法。茶文化對于學生來說屬于較為陌生的文化范疇,在英語跨文化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西方茶文化屬性及學生文化程度,對中西方茶文化涉及的語言及文化知識進行注釋,尤其特殊詞匯和行為進行跨文化性對比。如“中國清茶、英國混茶”或“redtea”和“blacktea”進行適當注釋。其次,中西茶文化實踐教學法。中西茶文化雖然為英語跨文化教學提供了素材,但是如果只局限于茶相關資料對比,很難強化中西文化差異和學生的理解。因此,必須開展中西茶文化差異的跨文化實踐訓練,在茶飲及茶葉相關活動中對茶葉語言、詞匯、茶會、茶俗等內容進行訓練,組織學生參與到茶文化的氛圍中,并對中西茶文化感受進行分析和討論,進而促進對中西文化的理解。最后,中西茶文化的多媒體對比法。茶文化在我國和西方雖然屬于傳統文化,要想在當代英語活動中激發學生興趣,必須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結合,適應學生的現代心理特性及文化需求,讓傳統茶文化彰顯時代色彩。

        4結語

        中西方茶文化雖然同根同源,但是卻在語言、茶葉、飲用方式、茶俗、價值觀念等各個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文化差異中蘊含著豐富的跨文化交際元素,因此對當代英語跨文化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必須在跨文化教學的實踐中,正視中西方茶文化與英語語言、跨文化交際能力之間的關系,以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為契機,探索如何以文化現象推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和傳承中西茶文化的精華,又為我國跨文化交際實用型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作者:王云羨 胡玉輝 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呂春.中英茶文化的內涵差異分析[J].貴州茶葉,2014(1):13-14.

        第4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休閑價值觀及活動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屬于大陸文化,其發展的沃土是持久的農耕經濟。在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勞動人民與土地密切相關。因此,人們在文化上更重視本民族的文化傳承,有著較強的安土重遷思想,追求穩定,排斥冒險,較為保守內斂。從儒家追求的修身養性、克己復禮、實現內心寧靜,到道家強調“無為而治”、用“坐忘”和“心齋”等方法尋求絕對的自由,再到佛教超脫世俗、追求“無我”和“空”的境界,都強調一種心態的平和、內在的修養和精神的寧靜。由于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休閑觀推崇體靜心閑,認為休閑是在怡情養性中兼求養生。“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從洪應明的《菜根譚》中不難看出休閑對于中國人個體生命的意義。只有當人們內心趨于寧靜,對世間萬物的感知能力才會愈發細膩、敏銳,從而在與自然相互交融的過程中達到內心清明澄澈,實現精神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和諧統一,達到休閑的目的。中國的傳統休閑運動以靜態為主,體現出一種靜態美和柔和美,側重于康體和養生,追求個人的一種自在清凈,如太極拳、八段錦、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等持中守恒、含蓄內斂的休閑運動。

        (二)西方文化對休閑價值觀及運動的影響

        西方文化主要屬于海洋文化,其發展的背景是發達的海洋貿易。海洋的廣袤無垠和流動變幻使人們大氣、開放、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又因為海洋無法由私人占有,使人們有較大的自由度,較少形成保守思想和狹隘觀念。海洋的艱險環境又培養出人們機智強悍的品質和熱情勇敢的冒險精神。因此,西方人崇尚力量的品格和自由的天性,具有強烈的個體和開創意識。無論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是工業革命后英國在世界范圍內拓展殖民地,以及頗具移民文化的美國,都體現出一種對外征服和探索的傾向。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西方人倡導“生命在于運動”,在健體的過程中愉悅身心,同時注重個體自身需求和完整性,認為休閑是人的本性需要,人們能在其中實現并完善自我。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游嬉使緊張的身心得到弛懈之感”,就是強調休閑活動對于個人機體恢復和身心發展的重大意義。受此價值觀的影響,西方的傳統休閑運動以動態為主,趨于激烈與競爭。人們在舒緩筋骨的同時,注重張揚個性,尋求感官刺激,偏好集體和團隊活動。因此,除了摔跤、拳擊、攀巖之外,籃球、橄欖球和足球也都為人們所喜愛。

        (三)中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的休閑運動項目差異

        當代中國人的休閑運動注重調適心靈,強調內在性而非對抗性。2004年零點指標數據網對北京、上海、廣州、太原、成都、長沙6個城市居民作了調查,報告顯示參與人數最多的休閑運動項目是散步(占62.4%),其次為騎自行車和羽毛球。同2001年相比,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的參與人數激增2倍以上。這些運動都沒有肢體的沖撞和對抗性,更多的是心理素質的展現。在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例,在參與休閑運動最多的30-40歲的人群中,僅在運動量方面是同齡中國人的10倍,而在運動類型上更喜歡攀巖、劃水等戶外項目,如登山、滑翔、潛水等極限運動已經成為了上層人士的象征。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休閑價值觀及運動影響的意義

        第5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關鍵詞】餐具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前言:現階段,隨著我國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不斷的學習漢語想要了解中國的文化,這也成為我國社會中的一種潮流。飲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飲食是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與人們的生活質量、精神生活息息相關,飲食的文化也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為經典的文化。而產生各國之間飲食文化差異的原因中就包含了餐具的不同。因此本文針對餐具設計中中西方餐飲文化差異的產生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我國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的研究做出貢獻,使跨國文化之間的交流避免因為文化差異產生誤解,也能夠有效的促進文化的交流和互補。

        一、中西飲食文化的含義和特點

        中西方的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也都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內涵,中國的飲食文化是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精髓,而西方文化也有著非常深遠的歷史,下面就針對中西飲食文化的內涵的特點進行研究[1]。

        (一)中國飲食文化的含義和特點

        中國的飲食文化主要指的就是我國民族在長期的發展中,飲食的生產和消費的一個過程,這也是我國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不斷積累。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年的發展歷史,飲食文化也隨著時間的發展在不斷的進步,從開始的茹毛飲血發展到用火燒食物,再到后期唐朝和宋朝的發展階段,進入到現在的比較繁榮的時期,這些都是我國飲食文化發展的成果。我國主要有菜系,分別是:魯、川、粵、閩、蘇、浙、湘、徽。這些菜系能夠體現出中華飲食文化比較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這些都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2]。

        (二)西方飲食文化的含義和特點

        西方飲食文化是西方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創造出的精神和物質財富,西方的意大利菜是飲食文化的鼻祖,而法國菜則是西餐的國王,美國菜是最新興起的新貴。西方飲食中,日常都是以肉為主,素食作為輔助,這也是西方飲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西方國家飲食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意大利菜、法國菜、美國菜和德國菜等等。這些菜的特點都能夠良好的體現出西方國家在飲食方面比較精湛的廚藝。而西方人為了能夠保證飲食的均衡,經常生吃蔬菜,這也是保證其營養不會流失的主要手段和特點[3]。

        二、中西飲食文化差異的表現

        (一)飲食觀念的不同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因此種植業也比較發達,正因為我國食物的種類相對比較多,因此烹飪的技術也多種多樣。但是在西方國家則是主要以畜牧業為主,因此其飲食也是以肉類為主,烹飪的技術相對中國也變得簡單。同時由于飲食習慣和食物的不同,其餐具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西方在用餐過程中會使用多種類的餐具,并且在進餐的時候會使用刀叉,而中國在用餐的時候餐具就比較簡單,沒有過多的分類,進餐的時候也僅僅使用筷子和勺子。這些都是中西方飲食觀念不同所產生的[4]。

        (二)飲食方式的不同

        西方的餐飲文化和中國的餐飲文化上有著非常多的區別,就在飲食方面來看,中國的飲食文化主要就是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吃飯的過程就是團結和和諧的體現,所以中國一般都是用圓形桌子用餐,這種也是中國的共餐制。而在西方,不管是請客吃飯,還是全家團圓,都是用餐的人一人一份,自己吃自己的,這種飲食方式也被稱為分餐制。這兩種用餐制度的不同就決定了餐具使用的不同,西方國家一般情況下在用餐開始到結束,盤子和刀叉的基礎數量就是七份,而中國則是一人一份,因此在餐具的設計和使用上就能夠明顯看出西方和中國飲食文化的區別[5]。

        (三)飲食內容的不同

        在飲食的對象上,中西方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一般飲食的主要內容取決于這一地區的氣候和主要產物。由于西方國家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因此西方人主要以肉類為食物,素菜則是輔食,西方人幾乎每天的食物都是牛肉面包和牛奶,因此飲食比較單一[6]。中國人則和西方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差異,中國一般以素食為主,肉類為輔助,主食是大米和白面。但是中國由于物產比較豐富,所以菜品樣式也非常豐富,這種差異的存在就導致中西方飲食文化出現了差別[7]。

        (四)烹飪方式的不同

        菜品的色香味一般都是通過烹飪的手段體現出來的,在較長的一段時間中,中國和西方的飲食呈現出不同的烹飪特點。中國人把烹飪視為一種藝術,因此烹飪的方式非常多,如:煎、炒、烹、炸、燒燉等,還需要配上各種各樣的輔料,這樣才能夠使食物受到人們的歡迎。這也是中國飲食和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之處。西方對于餐飲的原料非常挑剔,但是烹飪過程就比較簡單,這就是中西方飲食文化最大的差異。

        三、中西方餐具設計中的傳統飲食文化

        (一)餐具的產生

        餐具主要就是用在分發和取得食物的一種工具,同時也是盛放食物的器皿和用具。其中詳細的可以分為:碗、盤、豆、盒等等,取得食物的可以分為:筷子、燒、匕首、刀和叉等。餐具的生產是人類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發明,盡管這種發明過程比較緩慢,但是從開始發明就意味著其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8]。最早的餐具并不是設計,僅僅是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這也是人類最早期的簡單的發明,同時也開啟了人類餐飲文化的大門。現階段餐具的基本功能和飲食文化相結合,才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飲食文化需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餐具的發明和使用也展現出了不同的特點[9]。

        (二)中國餐具的變化

        餐具的發展有著非常長久的歷史,其餐具的演變也記錄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發展與變革。我國的飲食餐具不斷的發展,在原始的陶器階段,一直到瓷器是餐具的發展頂峰。同時中國人在研究美食的時候還需要與餐具相結合,這樣的搭配,才能夠使吃飯的時候方便、簡單,還能夠相互呼應。這種完美的結合使食物和器具的美都得到非常完美的展現[10]。

        (三)西方餐具的變化

        餐具的發展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在野蠻向文明進步的一個象征。人類的進步有著快慢之分,這一點在西餐的餐具上也能夠看出,西方餐具的發展歷史相對比較短,因此發展也比較遲緩。隨著12世紀叉子被引入到歐洲國家,人們非常喜歡這一餐具,因此得到良好的傳承。在西餐的餐桌上,刀叉是常見的工具,主要就是用刀叉把食物分成小塊,以至于現階段的西方餐飲中還是刀叉并用。在西方餐具的發展過程中能夠看出,西方和東方之間的相似之處主要就是材料的發展情況決定了餐具的發展[11]。

        (四)飲食文化和餐具之間的互動

        餐具的發展是隨著飲食文化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這也是人們長期的飲食生活中最終積淀而成的,飲食文化的發展是人們對于實物的熱衷,這樣的熱衷心態也影響了最新的餐具的使用和發明。例如:咖啡的流行和風靡,致使全球都推出了具有不同種類的咖啡杯和咖啡壺。由此可見餐飲文化和餐具的設計是相互支持的,餐具的使用也能夠在餐飲文化的發展中得以繼承[12]。

        四、餐具設計影響現代飲食文化

        (一)進餐的習慣

        1、筷子和叉子

        筷子和叉子是中西方飲食之間最為明顯的差異,中國人在飲食過程中使用筷子,需要的就是一雙筷子之間的配合,這也是我國比較流程的一種說法,團結就是力量,這也是中國人崇尚集體主義的因素。筷子的形狀比較圓,而且并不鋒利,利用筷子使菜品入口,不會傷害人們的唇舌,這也是出于儒家思想的一種體現。而刀叉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和西方人的性格相似,例如:西方人習慣用刀叉把食物切開,人們也習慣對于未知的事物刨根問底。這些都是人們對于不同事物的不同追求,也導致了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飲食文化差異[13]。

        2、合餐和分餐

        中國的飲食,實行合餐制度,并且餐桌上雞鴨魚肉全都齊全,食物的數量多于食用的數量。而西餐則使用的是分餐的支付,這樣也能夠保證食物更加衛生,不會浪費,即便是西方人的晚餐也僅僅有六個菜,其中還包括甜品。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能夠看出不同飲食習慣中的個體概念。中國人的人格構成主要局限在一個區域之內,而西方人的人格一般地立在環境之外[14]。所以在人們和相對自己另一方談話的階段,中國人的對方,一般顯示出的是另一方和自己之間的關系,英語中的theother則完全指的是獨立的客體,這些情況都能夠看出中西方人們在飲食文化上的差異。

        (二)食品的習慣

        1、熟食和生食

        中國人在飲食上面比較喜歡熟食,特別是喜歡剛做好的比較熱的飯菜,例如:中國人認為魚變冷了之后會變腥,年糕變冷了會變的硬,很多菜品都都是在熱的時候才能夠包成其原有的味道。但是與之相反的是西方人比較喜歡生冷的食物,或者是沒有經過加工的海鮮。西方人比較喜歡海外的探險,所以人們不在乎吃的東西,經常是生的或者是活的食物就開始食用,而且西方人也認為生吃食物能夠節省時間,因此西方人比較喜歡生食,這也就需要使用刀叉和比較大的盤子進行食物的分割,而中國人都喜歡吃烹飪好的食物,所以選擇的餐具也是筷子和碗。

        2、素食和肉食

        早在四千多年之前,中國就進入到了農業的社會,因此這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因素,中國人在餐桌上出現比較多的就是谷物類和蔬菜類,肉食是中國飲食中比較奢侈的食物。而西方國家由于周邊環海,面積也很小,因此蔬菜和肉類相比較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收益,因此西方國家一般以肉類和膩之品作為主食,這也是人們飲食習慣不同的主要原因[15]。

        (三)烹飪的習慣

        1、復雜和簡單

        中餐在烹飪過程中比較精致,并且文明世界,對于火候和時間的要求都非常嚴格,所以在中國的飲食中經常出現“鹽少許”、“醋較多”的情況,同時中國人也把烹飪方式作為人們表達情感和對生活理解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時也體現出了中國人的感性思維。而在西方烹飪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油和鹽加上食物放在烤箱之中,就能夠做出快餐食物,西方人認為時間比較寶貴,這也是形成西方人飲食簡單的原因。

        2、意境和直白

        中餐在飲食中重視的是意境的表達,基本上表現在菜名上,人們認為好聽的菜名能夠促進食欲,同時也能夠激發人們的飲食欲望,這也是中餐中非常重要的意境。而在西方的菜譜中,菜名非常簡單,消費者在名稱上就能夠辨別菜品的原料和做法,因此西方和中國的菜品在意境上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同。由于其菜品的名稱不同,因此選擇的餐具也不相同,這也是中國和西方飲食上的差異。

        第6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一、“龍”在中西方文化中內涵的差異性

        (一)中西龍文化起源的不同

        中國的龍文化起源于古代神話傳說,“龍”在原始社會是能興風作雨的神物,寄托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西方,“龍”起源于毒蛇禁忌習俗。西方人認為龍是具有法力的妖怪,是一種會對人類造成威脅的怪獸,西方人對龍只有厭惡和憎恨。

        (二)中西方龍的形象不同

        龍在中國是圖騰形象,是古人結合想象和現實生活幻想出來的一種不存在的動物。而在西方,龍總是以兇惡的樣子出現,是一種會噴火的怪獸。中國龍和西方龍在形體方面并不是一種動物,不能混為一談。

        (三)中西方龍的代表意義不同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總是代表積極正面的力量。“龍體、龍袍、真龍天子”等,都說明了“龍”在古代地位的尊貴;在西方人眼里,“龍”卻是惡魔的化身,圣經中“龍”是基督教的敵人撒旦的化身,是丑惡的,長期被基督教統治。

        (四)“龍”在中西方語言中的差異

        “龍”在漢語詞匯中,有褒義詞、中性詞、貶義詞三種色彩含義,如“望子成龍、攀龍附鳳、來龍去脈、降龍伏虎”等,但從數量上看,褒義詞遠遠多于中性詞和貶義詞。然而,在英語中,“Dragon”表示褒義詞的基本沒有,中性詞也就只有少數,如Lighr dragon(輕型大炮牽引車)、Dragon fly(蜻蜓)等,更多的是貶義色彩,如“Like a dragon(兇狠地)、Sow dragon teeth(不和的種子)、Chase the dragon(吸毒)、Dragon's teeth(斗爭的根源),等等。

        二、中西龍文化差異成因

        (一)地理環境不同

        依據中國一些考古實物和古文的描述,中國龍的主要形態特征是蛇身。蛇在遠古時期一直是人們所禁忌的動物之一。隨著古代農業的發展,農作物需要充足的水源,人們一方面希望莊稼豐收,另一方面又害怕發生水災,因此就想象出一種具有造雨和治水的功能的神靈,這就產生了龍的雛形,也就有了求雨一說。

        在西方,龍文化的出現較中國要晚。與中國古代不同,西方主要以工商業、航海業為主,他們的生活與藍色的海洋有密切的聯系。西方漁業的發達及獨特的自然環境,使他們更加注重開拓探索和武力征服。在中國可以呼風喚雨的“龍”在西方的地位下降,成為人們奮力抵抗的兇猛怪獸。

        (二)不同

        在中國,沒有嚴格統一的,人們可以自由選擇相信哪一種宗教,或者是不信教。在中國的中,沒有一個統領萬物、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中國人可以把龍當作圖騰崇拜,相信龍可以呼風喚雨,庇護人類。

        在西方,人們普遍信仰基督教。在基督教中,只承認人世間只有一個上帝。所以說,在西方世界里,上帝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西方人只把上帝作為唯一的崇拜對象,而不會再去信奉龍。

        (三)時代背景和經濟制度不同

        中西方龍文化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經濟制度不同。在這二者的相互作用下,中國的龍文化誕生了。封建制度的盛行,使中國“龍”成為皇權的象征;落后的小農經濟,使人們將“龍”視為可以給莊稼帶來豐收的圖騰。

        西方的古希臘文明,起源于愛琴海沿岸,是典型的海洋型文明,他們的文化更加外向。其次,歐洲國家率先進行了工業革命,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經濟制度,致使龍在西方文明中扮演了惡魔的角色。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詞匯教學忽略文化差異

        在龍文化方面,中西方所持的觀點并不相同。如果在教授有關龍方面的詞匯時,只是簡單提及,而沒有說明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異,留學生并不能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望子成龍”,如果在講解這個詞語時,只是說“父母希望孩子將來可以有所作為”,并不足以讓學生明白成語的真正含義,自然也不知道如何運用。所以,最應該做的就是將中西龍文化進行對比,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二者的本質區別。

        (二)對理解漢語中有關“龍”的詞語的感彩造成干_

        “龍”在龍潭虎穴、降龍伏虎這兩個成語中,“龍潭虎穴”形容地勢險惡,危險;“降龍伏虎”中“龍”也是一種怪獸。這兩個詞會使留學生更加疑惑,原本學習了中西龍文化的差異后,知道“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吉祥之物,但在這些成語中龍卻具有消極色彩,這種文化差異令學習者百思不得其解。

        龍顏、龍子、龍體,這些詞語的出現都是基于古代皇帝將自己比作“龍”,進而在說明身體的各個部位時都加龍字,以體現身份的尊貴和顯赫。而在西方,也有同樣的用法,如“The old woman is a dragon”,在漢語語境下,譯為“這個中年婦女是一個有身份的人”。然而,由于中西方龍文化的差異,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這是個兇惡、壞脾氣的老女人”。可見,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致使留學生在理解中國有關龍的詞語方面還會出現感彩把握不準的情況。

        三、傳播中國龍文化的教學策略

        (一)注重對留學生語言和文化意識的培養

        在龍文化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最基礎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基于此,教師不應僅僅教授學生基礎的語言知識,更應通過講解詞語發現其背后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在講解有關龍文化的詞語或課文時,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學習內容中蘊含的文化,讓學生更加了解中國龍文化,滿際的需要。簡而言之,就是在中國龍文化的對外漢語教學上,讓學生充分理解“龍”字以及與“龍”有關的詞語中所隱含的文化和交際意義。

        (二)注重龍文化詞匯教法的創新

        對外漢語教師應注重對龍文化詞語教法的創新,在進行詞匯教學時,一方面解釋成語的字面意思,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穿插歷史典故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理解詞語。其次,教師可以在講解有關“龍”的詞語時,引導學生分類,如可以根據“龍”的表達意思分為“有才能的人”“帝王”“儀表出眾的人”三類,讓學生按照分類搜集成語。除了分類法,教師還可以從詞語的結構入手,把詞語分為主謂、動賓、并列、偏正、補充等五種結構,將詞語分解,進行鞏固練習。此外,在詞匯教學中可以加入中西龍文化對比,使學生在文化碰撞的基礎上真正掌握詞匯的涵義。

        (三)強調文化差異的比較

        中國龍文化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不是單純地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它建立在中西方文化對比的基礎之上。所以,在實際的龍文化教學中,我們應讓學生看到這種差異,這對學生龍文化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在漢語中,與“龍”有關的詞語大多數是褒義的,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藏龍臥虎”等;在西方國家,龍則是魔鬼的象征,如“Sow dragon teeth”不和的種子、“The son of dragon”魔鬼等。如果學生了解了中西龍文化的這種差異,就能減少很多文化沖突,提高漢語表達的準確性。

        (四)改變文化教學和漢語教學比例失調的情況

        第7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關鍵詞: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中式菜譜 翻譯原則 翻譯技巧

        一、引言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飲食文化是其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式菜譜更是其重要體現。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中國與國際的交往日益頻繁。如今,許多外國朋友在品嘗中國美食的同時,也對其菜名的涵義、使用原料、烹調方法等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然而,不準確的英文譯名不僅無法體現中華名族的優秀飲食文化,而且會影響外國游客的胃口。可見,中式菜肴的準確英譯在傳播中國飲食文化、加深國際交流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

        不同的自然環境、人文背景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造就了其飲食文化的差異。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西方飲食則精致巧妙。兩者在飲食觀念、對象、方式、菜品命名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

        1.中西方飲食觀念的差異。

        在民以食為天的文化背景下,中國飲食進一步體現著食以味為先的觀念,食物首先要色香味俱全,而后才是營養搭配。而西方飲食則較為理性,烹調重營養而輕味覺。

        2.中西方飲食對象的差異。

        西方人認為菜肴主要是補充能量的,所以愛吃高能量的食物。而中國的菜肴是“吃味”的,攝取的食物包羅萬象。

        3.中西方飲食方式的差異。

        中西方飲食方式的差異體現在烹調方式和進餐方式等方面。就烹調方式而言,首先是原料的加工,中餐就十分講究,加工后的原料形狀多種多樣,有整體(Whole)、塊(Cubes)、片(Slices)等,西餐原料的處理則較為簡單,一般有整體、塊等;其次是火候,再者是調味,中餐較西餐而言,烹飪方法更繁復多變。在進餐方式上,筷子對刀叉、圓桌對長桌的對比都體現著中西方文化的極大差異。

        4.菜品命名的差異。

        西菜命名多實用性,突出菜品原料。中菜命名則注重表情達意,多富于藝術性,除少數一般大眾菜肴以原料直接命名外,相當一部分菜是以創始人、景物、典故和傳聞來命名的。

        三、中文菜單英譯原則

        隨著中國與國際交流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涌入中國,在宣傳中國豐富的飲食文化方面,一份精妙準確的菜單就是一支好的廣告。菜名的翻譯不僅是語言層次上的意譯,而且是文化層次的傳譯,譯者在翻譯時必須遵循一些相關的原則。

        1.避免文化沖突。

        中文菜譜為追求其“意”美,命名時常借用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食的動物名,翻譯時應按原料名直譯,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食的,則可省略。如“脆皮乳鴿”,西方人認為鴿子是和平的象征,不能食用。考慮到此種情況,此類菜在英譯菜單上就應省略。

        2.注重原料,避虛求實原則。

        大多數中文菜名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歷史背景及文化特色,其中不乏神話典故、自然聯想等。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此類菜名應從其原料出發,采用轉譯或意譯。如“百鳥歸巢”,應譯為“chicken and pork with egg and bamboo shoot”。

        3.音譯原則。

        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且也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可使用漢語拼音注譯。如:餃子(jiaozi)。還有些用地方語言或音譯拼寫的菜名,則仍保留其拼寫方式。如:豆腐(tofu)。有些流傳廣泛的傳統菜點在音譯后還可以附加說明。

        四、英譯中文菜單的技巧

        漢英語言差異很大,因此在翻譯菜單時,譯者應盡量體現出其原料、烹飪方法、味道形態,以讓人一目了然。

        1.初加工中的英語對應語。

        中國菜肴制作較為復雜,在正式烹制之前,要先對原料進行初步加工,如去鱗(scaled)、剝皮(skinned)等。中國菜肴的加工注重刀工,常用的刀法有:切片(sliced)、切丁(diced)等。

        2.烹調方法的英譯。

        中餐的烹調方法極其多樣,大致分類如下:燒、燴、燜(braise);燉、煨(stew);煎、炸、酥(deep-fry);爆、炒、熘、滑(stir-fry,quick-fry);干炒、干煸、焙(sauté);煮、汆、涮、白灼(Boil);燒、烤、烘(roast,barbecue,broil),而蒸(steam)、腌、鹵、醬、熏(smoke)、釀、扒、燙、糟等有其對等詞,可一對一翻譯,較特殊的做法如“油淋”可歸入“煎炸”類,西餐沒有“拔絲”方法,類似方法為candy,toffee。應注意的是,英譯時除了“烤”(roast)外,均采用動詞的過去分詞形式。

        3.直譯及轉譯法。

        直譯法能較好地保有菜肴本身的特色,是一種可取并且實用的方法。菜名的直譯可借鑒下列格式及技巧:

        以主料開頭的:主料(名稱/形狀)+with+配料;如:白靈菇扣鴨掌(Mushrooms with Duck Feet)。

        以烹制方法開頭的:做法(動詞過去式)+主料(名稱/形狀)。如:火爆腰花(Sautéed Pig’s Kidne)。

        以形狀或口感開頭的:形狀/口感+主料。如:脆皮雞(Crispy Chicken);做法(動詞過去式)+形狀/口感+主料+配料。

        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人名(地名)+主料。如:麻婆豆腐(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

        菜名含器具的可譯出器具,也可直接譯出原料。如:八珍火鍋(Eight Delicacies Hot pot)。

        4.意譯法。

        有些中文菜名極具象征意義或由神話典故得來,需采用意譯法。如“螞蟻上樹”,若直譯為Ants Climbing Tree,可能會引起外賓的詫異。螞蟻在中餐中雖可以入菜,但此螞蟻非彼螞蟻,而是用醬油和淀粉和過的肉末,應意譯為Sautéed 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

        五、結語

        通過菜名這一窗口,食客可以領略中國文化特別是民俗文化的絢麗多彩,領略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中文菜名的準確英譯是極為重要的。中文菜名由于其文化背景和地方特色,翻譯時要克服語言與文化的雙重障礙,因此要準確且生動地翻譯出中文菜名較為困難。譯者需熟知中西飲食文化知識、飲食漢英語的對等轉換等。英譯中文菜名的方法不可能是單一不變的,譯者可運用多種翻譯技巧以達到通過菜名能很好地體現菜肴本身的特點,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蘊。

        參考文獻:

        [1]陳克成.旅游交際英語通[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黃承球.中國菜譜英譯初探[J].廣西師范學報,1997,2.

        [3]黃海翔.中餐菜單英譯淺談[J].中國科技翻譯,1999,1.

        第8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思維方式則體現出許多的差異。從思維方式認識了解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異,能夠加深彼此之間對不同文化環境的認識和理解,增進信

        任和實現跨文化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 思維方式 中西方 文化差異 跨文化傳播

        思維方式因人而異,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著不同民族和群體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就世界文化的共同發展而論,各種文化群體既有人類所共有的思維規律,也有在各自文化氛圍中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思維習慣和方式、方法,如果凝聚到中西文化分析比較的層面,這也就包含有不同文化基礎上的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性。

        一、思維方式與文化的聯系

        思維方式與文化的聯系,既表現為文化的整體特征對思維方式的制約,也表現為思維方式對文化的影響。文化對思維方式的制約,決定了由特定歷史階段的特定文化孕育出的不同思維傳統,既有共同性的一面,又有特殊性的一面;思維方式對文化的影響,則決定了不同文化在文化心理乃至觀念系統等方面的深層的結構性差異。而基于這一理解,有的學者則把西方文化概括為:以邏輯思維為基本認識工具,以探求現象的因果關系和規律為目的的科學精神和文化。

        二、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一)感性直覺思維與理性邏輯思維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感性的、直覺的,因而是模糊的;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則是理性的、邏輯的,因而是清晰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宇宙觀是氣的宇宙觀,氣的世界一開始就是模糊的。這種思維方式使得我們不能對事物進行嚴格的定義,不能進行邏輯的推理,更不能檢驗對錯。與中國文化相反,西方文化一開始就具有明晰的特征。古希臘第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泰勒斯就指出:“水”是萬物的始基。是如此的確定,以至于再前進一步就得否定它,這正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否定中前進,具有著一定的理性分析思維。

        (二)整體優先與細節分析

        在對思維的基本的智力操作上,中國人偏向于綜合思維和整體優先,而西方則偏向于細節分析的思維模式。對于西方人而言,要弄清楚一件事物,必須要首先把事物進行分割和拆開,才能弄清內部的結構。中國人在看待事物的時候,不是就事論事,把事物進行拆分、解析,而是把事物當成一個整體看待,充分注重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系,并把以往對待其他事物的經驗移植到這里,進行類比式的判斷和猜測。

        (三)倫理思維與科學思維

        中國是一個倫理的國度,倫理思維模式已經深入到了民族骨髓,而西方人則更注重科學思維。中國人注重人事、習慣人治并通過人治來實現政治一體化的思維方式。與古代中國人思維方式不同,西方人更注重科學的思維方式,西方人面對世界,通過理念或邏輯結構,使之變成一種可以交流的東西,以便所有人都能夠依據公認的統一尺度決定對它的取舍。

        (四)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

        中西文化都注意到了事物的矛盾對立,然而中國文化更加強調的卻是“統一”,注重求同的思維方式,強調天、地、人為萬物一體、和諧共生。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強調的是“對立”,即求異,強調矛盾的斗爭性的思維方式則是普遍的,西方人追求個體生存的意義,在面對群體和整體時,認為那是一種異己的、壓抑自我的力量,個人應該隨時抗拒這種異己的力量對自我的吞噬。

        三、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的文化根源

        思維不僅是自然界高度發展的產物,更是人類社會發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的結晶。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根源于文化因素。

        (一)文化發展特點不同

        中國的文化屬于一種靜態文化、一種國家文化。其傳統文化的產生與發展的經濟基礎是農業經濟。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形成一種封閉式和內向式的上層建筑的制度形式。中國傳統的居住形式以家族聚居為主,這種安居樂業的居住模式容易促使靜態文化模式的發展,尊老和祭祖現象必在這種模式下產生,家族觀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漸形成并根深蒂固。這種靜態文化模式促成中國仁、孝、禮、信為核心的貴和尚中的中庸思想。總得來說,中國文化是突出整體效果的文化模式。

        而西方文化則屬于一種動態文化、一種斗爭文化。西方文化三大起源均源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的地理環境、氣候促成了流動性較強的文化。古代歐洲人利用海洋優勢,發展海洋貿易和海洋運輸等商品經濟。在這種經濟基礎上所產生的并直接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觀念相對薄弱,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價值觀念得以發展傳承,由此產生的競爭意識、斗爭文化更是西方文化發展的原動力。在這種經濟基礎上所產生的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和開放性的特征。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以“爭”為核心的文化思想觀、以自然科學和科研為核心的文化發展特點。

        (二)宗教文化影響不同

        中國人受儒家文化影響頗深。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孔子所創立的儒學主張天人合一,即尋求人與周圍環境、自然界的協調。這種注重天人合一、追求和諧的文化精神不僅是中國文化中的寶貴資源,而且在解決當今世界生態環境惡化、戰場沖突等全球性問題上也發揮重要的影響作用。

        而西方人則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基督教肯定了上帝的絕對和永恒的存在。基督教追求人人自由平等的觀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督教義充分說明了西方文化中追求人格獨立的特點。個人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信奉個人本位、自我中心,這種個人本位思想使即使親人間的界限也劃分得非常明確。由此看來,西方宗教精神是完全對立于世俗世界,它所關注的是人如何超越這個充滿罪惡的現實世界。

        四、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對跨文化傳播的影響

        (一)思維方式的差異形成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言語方式

        思維方式的差異首先造成的就是言語方式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在文風上,中英文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對于記敘文,英語讀者習慣于一種以直線式展開占主導地位的思維過程,而那種含蓄委婉、曲徑通幽式的文風則只有中國人才會欣賞;對于議論文來說,中國人往往用具體的物象來表達深奧、抽象的道理,這種“取象類比”的方法寓義于喻,使人在獲得豐富的聯想的同時深刻領悟到某種道理。而西方人對議論文所采取的是冷靜的邏輯論證,語言樸實、層層推進、結構清晰嚴謹,而且多用長句子。中國的表達和言語方式往往是詩意的,而西方的表達和言語方式則往往是冷靜的、邏輯性強的。

        (二)思維方式的差異形成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西方在人生觀和價值觀上最明顯的不同就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區別。在中國人的社會氛圍中,祥和、安寧、合作、順從始終占主導地位,每個人既依賴和順從于集體,同時又從集體中獲得安全與關照。西方人強調個體與集體的對立和不協調,他們更注重個人的存在,個人的價值和自我的實現,在邏輯上認為他人是自我實現的障礙。在西方人看來,個人的權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別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有可能被認為是對自己自由的干涉。從這一點出發,西方人的自衛心理和危機意識比較強,他們的冷漠可能是出于對他人的尊重,而中國人的熱情卻有可能被看作是對其權利和自尊的侵犯。

        (三)思維方式的差異形成不同的行為方式和交往方式

        中西方由于思維方式的差異而導致行為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差異。英語中的“我”不論在任何語法結構中始終是大寫的“I”,而中國人對別人往往自稱“在下”、“不才”、“敝人”等,這樣的說法會令西方人認為你非常不自信,而西方那種直來直去的說話方式也同樣會讓中國人覺得不舒服。中國人人際交往時往往不分你我,工作一起干,吃飯付費誰付都是一樣的,而且往往是搶著付錢,而西方人則是明確地分清是非和你我,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是“先小人,后君子”,彼此之間保密隱私并不認為是不信任,而且,像中國人那樣隨便打聽別人的收入、年齡和私生活,反而會被認為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結語:

        任何一個文化群體的思維方式都是發展變化的,了解文化群體的思維方式的差異,使思維方式相互融合,幫助不同文化的人們理性、客觀地剖析和校正民族傳統,實現對傳統思維方式的超越,促進人類社會文化的傳播發展與相互融合。

        參考文獻:

        [1]中村元.中國人之思維方式[M].徐復觀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

        [2]謝亞平.中西方文化差異與思維表達方式[J].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2003(2):84~85.

        [3]周義,徐志紅.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范文

        商務英語是實現對外交流十分重要的渠道,商務英語不僅是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還是實現跨文化語言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徑。我國實現對外交流的過程,同樣是雙方文化傳播和交流過程。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的差異,直接對商務英語翻譯活動產生了影響。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要對東西方文化差異進行了解,對翻譯技巧進行掌握,不管是在用詞方面還是在用語方面,均要與東西方文化差異相符,并且善于對東西方文化契合點進行掌握,實現準確翻譯。本文就分析中西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并且提出翻譯的對策。

        【關鍵詞】

        商務英語;翻譯;中西文化差異;影響;對策

        文化對語言產生直接影響,而語言是文化的直接反映,因此,想要熟練運用商務英語這門語言,就必須要對對之對應的文化進行了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貿易雙方存在很大差異,如思想行為、生活習慣、民族傳統等。近些年來,我國和西方國家貿易交流越來越頻繁,正因如此,對西方文化進行了解,明確中西文化差異對于商務英語翻譯所產生的影響,提升翻譯精準度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就對中西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翻譯策略。

        一、商務英語及翻譯的特征

        商務英語的興起將國際商業貿易作為前提和根本,商務英語翻譯主要用于國際商務貿易的溝通和交流之中。因此,要求商務英語的用詞必須精煉,語言必須準確,用語必須禮貌,要求商務英語翻譯從業人員,必須要具備豐富的商務知識,此外,還要具備很強的語言文化素養。

        1、商務英語的特征

        商務英語具有明顯的特征,商務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英語的重要分支,不僅依托于文化,還能夠有效反映文化。首先,在商務英語中,很多詞匯均與西方傳統文化緊密聯系。這便是商務英語的重要特征:能夠體現豐富文化底蘊。同樣,正是因為商務英語的這一重要特征,要求從業人員必須要對西方文化進行了解,掌握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不同文化進行尊重,熟練運用商務英語。其次,商務英語具有直接實用的特征。商人的時間便是其財富,正因如此,在運用商務英語的過程中,要求語言必須要直接和精煉,不能夠講廢話,也不能多做鋪墊,必須要運用最為實用和最為直接的翻譯英語,只有這樣,才能夠對貿易雙方訴求進行更加有效和直接的反映,為各自權益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商務英語還要注意表達禮貌,在雙方的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必須要運用禮貌的語言,目的在于促進雙方合作以及溝通。最后,商務英語還具有專業準確的特征,在通過商務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多數詞匯均是專業性的詞匯,要求商務英語人員必須要準確用詞,并且保證用詞沒有任何歧義。不管在什么樣的文化背景之下運用什么語言,都必須要保證人們能夠理解。尤其是在國際商業活動過程中,國家不同,其風俗習慣和文化均不同。所以,對于同一個詞匯會產生不同的意思解讀,所以,必須要運用專業性強的商務英語詞匯,保證詞匯沒有歧義。此外,本著方便和簡潔的目的,在商務英語中,所使用的大量詞匯均為縮略形式,如拼綴詞、首字母縮略詞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商務文書符合標準并且簡潔。

        2、商務英語翻譯的特征

        商務英語翻譯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修辭手法以及句式結構復雜。首先,在商業廣告以及商標里,商家會使用溫馨和簡單的語言,運用很多修辭手法。比如同音異義、押韻、雙關、擬人、類比以及反諷等,在商務英語翻譯中運用這些修辭手法,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韻律,增加了美感,更提升了語言表現力。其次,在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的過程中,本著客觀、準確表達這一個目的,往往會運用復雜的句式結構以及長句,尤其是在法律文件以及合同翻譯之中。在商務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本著主題突出和邏輯嚴密的目的,通常會運用從句、長句、被動語態,為了對“頭重腳輕”的情況進行避免,商務文書里面也會頻繁運用倒裝等句式。為了使責任明確,對權利進行解釋,同時,避免產生邏輯漏洞,對從業者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很高。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影響

        中西方均有各自的發展歷史,并且發展歷史十分悠久,在歷史長河中,中西方均形成了十分璀璨和光輝的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政治、社會、地理等諸多因素均不同,中西方之間存在十分顯著的文化差異。很多翻譯工作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會由于不了解文化差異而導致語言意義扭曲和誤解。所以,翻譯工作者必須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差異。首先,思維表達最為根本的途徑就是語言,通過語言可以進行思維活動,通過語言也可以表達思維成果。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人們不難發現,螺旋式是漢語思維表達固有的模式,在交流的時候,中方更傾向于循序漸進,喜歡在最后闡述最為重要的內容。而西方思維恰恰相反,他們最典型的模式為直線式,在表達事情的過程中,往往喜歡將事情重要性根據從大到小的順序來排序。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如果無法明確這一點,則會將商務活動效益降低。其次,中西文化差異還體現在方面,西方國家社會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還是人們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國家中,已經融入到人們的風俗習慣、處事方式以及行為模式之中。英語中很多短語和詞匯均來自于宗教書籍中,比如,很多俗語和格言均出自于《圣經》之中。同樣,漢語文化中很多格言和諺語均來自于佛教。此外,中西文化差異還體現在顏色象征認知差異、數字象征認知差異以及動物象征認知差異等方面。基于此,翻譯人員要對雙方文化背景進行了解,保證翻譯具有準確性。

        三、基于中西文化差異的商務英語翻譯對策

        1、通過對成語的翻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在我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時代背景之下,國內外商事經貿往來日趨頻繁,現實中的經濟貿易活動實踐對涉外商務英語翻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涉外經濟貿易活動中,語言溝通的順暢與否往往對經貿合作產生重大的影響,有時甚至直接決定著經貿活動的成敗。這就要求翻譯人員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把涉外商貿英語翻譯工作做好。在涉外經貿英語翻譯活動中,應當注意到商務英語不僅要求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和一定的經貿領域的相關知識,同時還需要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對文化之間的差異加深認識,力求避免文化沖突產生的不必要的誤解與分歧,發揮翻譯工作的優勢,通過文化交流來促進文化融合。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文化現象,在語言方面最具特色的即是各種成語的使用。在商務英語領域,成語這一語言文化現象也成為了介紹和推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在促成商務合作的時候可以用到“投桃報李(giveapluminreturnforapeach)”;在原材料成本增加造成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可能用到“水漲船高(arisingtideliftsallboats)”等。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應當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深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并將自己的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從而更出色地完成商務英語翻譯工作。

        2、發揮音譯法的優勢

        商務英語翻譯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商務英語翻譯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將一種語言逐字逐句地轉化為另一種語言,而且還應當對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加以分析,并力求通過語言文字的轉化來促使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互滲透與融合,以實現不同文化在思維方式與表達方式上的平衡。音譯法是英語翻譯中的常用技巧之一,運用音譯法可以將英語的發音加以保留,避免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們因發音不同而形成理解分歧。特別是在對產品商標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如果對音譯法加以靈活運用,則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Bens(奔馳),汽車商標,漢語譯做奔馳,寓意高性能的汽車奔馳在道路上;Crest(佳潔士),牙膏產品,使人形成“干凈整潔”的意象;Lego(樂高),拼插積木品牌,讓人聯想到小朋友快樂地拼插積木,越搭越高的場景,這些都是靈活運用音譯法的典型范例。

        3、合理使用商務格式語句

        在涉外商務貿易往來過程中,經過長期的商務活動實踐,往往形成了一些常用的格式化語句,這些語句使用固定的形式,在一些情況下可以使特定事項得到更為得體且明確的表達。尤其是在商貿往來信函之中,如果加以靈活運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Wouldyoupleasereplytothise-mailifyouplantoattend?(若您有意加盟,請賜回信。)”;“UnfortunatelyWehavetosaythat,sincereceivingyouenquiriesonthesubject,ourviewhasnotchanged.(非常遺憾,但我們必須告知您,自收悉您的詢問以來,我們的看法都不能轉變。)”;“WewouldappreciateitverymuchifyouwouldsendmeyourreplybynextMonday.(若可以在下周一之前收到您的回復,我們將感激不盡。)等等。

        4、適當添加注釋

        有些語言現象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在翻譯過程中,如果遇到此種情況,則僅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直譯往往難以令人充分理解,這就需要適當添加注釋來使語意更為明確和清晰。例如:“costanarmandaleg(花費了一條胳膊和一條腿——極為昂貴)”;“toomanyironsinthefire(火爐上放了太多的熨斗——要辦的事情太多,忙不過來)”等。通過添加注釋的方式,既可以充分保留原文的意思,又可以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理解困難。

        四、結語

        綜上,商務英語翻譯并非單純交換各種語言,更是對內容、信息、詞義等的交換。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必須要忠實語義,實現功能上可被接受和對等,文化對等等諸多目標。由于西方與東方的文化傳統不同,所以,出現了很多文化差異。也正是因為這些文化差異,對商務活動翻譯準確性產生了限制。但是,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具有契合點,要求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必須要找到該契合點,并且對其進行準確了解和運用,從本質上提升商務英語翻譯的準確性。

        作者:王彥悅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志華.跨文化視角下英語文學作品中隱喻翻譯的策略研究——從跨文化的視角切入[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08:60-62.

        [2]程曉云.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大學英語漢譯英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12:43-44,46.

        [3]許小祥,邵亞奇.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對翻譯時詞序及句子結構的影響[J].海外英語,2014,21:246-247.

        [4]王曉冬,羅黎.文化差異影響下的中美商務談判策略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48-51.

        [5]盧曉春.從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談文化差異對跨文化溝通的影響[J].學周刊,2015,08:20-2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 | 亚洲香蕉午夜视频 | 在线看日本中文字幕不卡 |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 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