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趨勢投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全民理財投資熱情高漲,各種理財投資工具層出不窮,其中黃金投資做為一種古老又新興的投資方式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的目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把錢投入到炒金行業,但是黃金投資市場是一個不斷發展并且有待完善的市場,其發展過程也是一個待有趨勢的值得不斷跟蹤分析的過程。在整個市場發展過程中,機遇和挑戰并存。本文將以隨著投資多元化發展以及它給黃金市場帶來的機遇,通過論述黃金投資所需注意的問題并結合相關資料來對南昌現貨黃金投資市場的現狀及趨勢進行淺析。
【關鍵字】黃金投資南昌市場現狀發展趨勢
一、南昌黃金投資市場的現狀
我國黃金投資市場開放比較晚,但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使國內黃金交易邁出關鍵一步之后,黃金投資渠道逐步拓寬,交易品種不斷出現,而各地黃金投資市場也跟著急劇拓展。
(一)黃金投資品種五花八門
目前,南昌黃金投資行業主要有兩大黃金投資系列,即實金投資與紙金投資系列,但具體來說卻幾乎覆蓋了國類所有的黃金品種,大致可分為現貨金、紙黃金、黃金期貨、黃金信托品種幾大類。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銀行自創的品牌金。如建行的“龍鼎金”、工行的“如意金”、中行的“黃金寶”,招行和農行代銷的高賽爾金條,國家黃金投資集團推出的“招金”和“中國黃金”等等,加上金幣、足金首飾,應該說是五花八門。
(二)實物金交易行情比較活躍
從整個南昌黃金投資市場行情來看,實金交易行情一直比較活躍,從07年11月由中金黃金公司與世界黃金協會聯手推出的“中國黃金”投資金條在南昌亨得利隆重上市后并開創江西黃金市場上的全新銷售模式以后,南昌黃金市場上實物金交易行情就一直處于活躍狀態,而近期國際金市持續低迷,國內現貨金價低們盤整,導致黃金飾品零售價持續陰跌。南昌的黃金價格完全跟從國際走勢,所以變化也非常明顯。從2008年7月的千足金265無形/克(以香港品牌、周生生,周大福等為例)、2008年11月初千足金的228元/克到08年11月中旬千足金的210元/克,價錢可謂每周都有變變化。從南昌黃金交易市場上的情況來看,零九年春節前段時間開始,關于牛年的黃金產品就已經開始大量出現,很多市民看好黃金的收藏和保值功能,紛紛出手在低價期間購買黃金進行理財。金牛飾品集體亮相,投資者則樂于“買賬”,黃金飾品區的消費者明顯多于其他區域。據工作人員介紹,隨著金價不斷走低,金飾品成交量逐漸放大,09年春節前1日均營業額比3季度多了10%。牛年賀歲金飾品集體上市后銷量很好,20g、30g小金條銷售數量很快。
(三)投資者熱忠于黃金投資,股民“掉頭”炒黃金現象增多
因為黃金投資可分散投資風險,抵御通貨膨脹。與儲蓄、國債相比,黃金投資的收益較高。隨著黃金功能日益由避險向投資方向轉變,加之當前股市高位震蕩、風險較大,加上通脹壓力,美元下跌,在這樣的背景下,黃金就更成為投資焦點。于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都把投資目光放到了黃金投資上。除了許多新加入黃金投資行列的投資者外,許多股民因為股指高漲,炒股難度加大,股市行情低迷,也紛紛改變投資方向,尋找新的投資熱點,其中大部分“掉頭”的股民將目光投到了黃金投資上,在南昌黃金投資市場上,股民“掉頭”炒金或是炒股同時兼炒金的現象越來越多。
二、南昌黃金投資市場存在的問題
雖然南昌黃金市場開放迄今在挺短的時間里已經取得不少的成績,但與周邊市場相比,黃金市場則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其主要問題是市場規模小,吸納資金的容量有限,現國內幾個前沿城市的投次市場相比尚有相當大的距離,其發展步伐則有待于進一步的加大
具體表現在:
(一)投資結構的尚待完善
1.多頭管理使市場發展緩慢
由于當前國內黃金及黃金市場的監管部門是中國人民銀行,而商業銀行個人黃金投資理財業務的主管部門是銀監會,至于一般黃金生產及首飾經銷疝的業務監管由是國家工商局,由此在當前國內允許黃金投資業務可以由商業銀行和黃金生產經銷商同時經營的情況下,市場上已經出現一個多頭管理的局面,經營者和投資者們均感到不知所措,影響了市場的健康發展,交易也難以進一步增大.
2.政出多門使市場監管不力
目前南昌黃金投資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多種黃金投資經營管理模式的尷尬局面.而經營管理模式的多樣化雙將會影響業務監管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如有些公司違反國家的相關規定從事投資業務,但又因其不是金融機構,不屬央行或銀監會的監管范疇,使得該投資市場混亂,難以規范和監管.
3.某些無資質金商造成投資假象.
一批不具備經營金融業務資質的黃金生產及首飾零售商對參與黃金貨幣金融市場動作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借商業銀行處于觀望等待之機,在黃金投資的旗幟下積極向投資都推介實物金條,而目前市場上確實對投資金條也有一定的需求量,由此造成一種假象,好像投資金條將成為國內黃金投資的主力品種.
(二)黃金投資公司資質參差不齊,缺乏有效監管機制
1.投資公司資質不齊,違規現象嚴重
隨著南昌黃金投資市場的拓展,越來越多的投資公司也涉足其中,但總的來說,整個市場缺乏有效監管機制,不少投資公司沒有相關資質,違規現象嚴重,這就至使了南昌黃金投資市場亂象叢生。搜狐網08年7月有報道稱南昌一市民投資炒金,短短五天時間投入的兩萬元錢就被告知只剩下兩百元,后經記者調查,該投資者選擇的公司并無經營黃金投資業務的相關資質,而是假以其他公司之名進行違規操作,,而就單從操作流程上來說,該公司收取投資者現金,業務員待投資者直接進行操作等都屬不合法的操作手段。
2.黃金投資市場亂象叢生,難找對口監管部門
過去兩年常聽到變革挑戰機會,分析將遇到什么問題,如何適應變化,在這個過程中能做什么以迎接挑戰,總體來說都是在講近期的情況和對策。今天我們把視野擴展到未來十年,思考的角度要發生變化,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要有大智慧思維,“駐足思考,審時度勢”。
我們到每個時點交接的時候,說的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這里面強調的是將過往好的經驗,總結、歸納、保留下來,為下一步發展發揮作用,同時也開拓新的東西?,F在的繼往開來是什么?在VC/PE行業,由于近幾年快速發展,又處在一個信息化時代,每時每分都有業內的和業內相關的資訊傳來,信息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影響了我們“駐足思考、審時度勢”。因為原有變量還沒有來得計算,就有新的變量進入,沒有辦法總結當中的規律。如果對規律沒有把握,那就很難產生大智慧思維。曾有一位華爾街大佬就因為信息繁雜,從華爾街搬到了西部。為什么?是因為做VC/PE業務,其實要關注的是未來幾年的趨勢,我們的眼光看不到十年,也要看到五年。
那么,未來趨勢是什么?如何去梳理?尤其在這么多行業,有這么多業務形式、新技術、新模式,還有這么多傳統業務在不斷地變化的情況下。
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就是列舉式的,一個個找出核心規律,然后將遇到的行業和業務與這個規律進行對比來理解?,F在許多人,尤其在聽報告、看資料的時候,特別期望看到第一種方式的結論,回去就可以干活了。但實際上,很多成功的投資者,卻采取了另一種方式。為什么呢?如果能列舉的就是內行人,他可能不講了,回去已經把這個活干了。要不就是外行和半外行,通過這么多列舉,含金量和可操作性還有多少呢?所以我比較主張找出規律性的東西,至少是未來五年可能的規律性的東西。只有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我想從兩個方面來看,需要找出哪些規律性的東西。一個方面是投資的方向,一個方面是投資VC/PE基金的投資者的訴求,這兩個方面搞對了,就能有大智慧的思維。
三大投資方向
從投資來看,目前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不小的體量。從宏觀上講,經濟結構還有不合理的方面,需要調整。不合理之處,通常所說的是三駕馬車的關系。其實這是宏觀政策方面的問題,與具體投資既相關又不相關。投資人在這方面每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具體投資應該更多關注中觀微觀的結構變化。比如說出口無論怎么變,總是要有的,不是出口A種商品,就是出口B種商品,A種商品出口下滑了,我們支持的B種商品就是好的。消費也是大家關心的,但是同樣,有這類消費,也有那類消費,這也使中觀、微觀的結構發生了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的趨勢是我們應該把握的,從發展趨勢上,有幾個重要方向值得VC/PE支持。
一、支持新的技術、新的模式。這是個永恒的話題,因為不論怎么變,新的技術、新的模式都是來替代原有的效率低下的東西,或者市場不需要的東西。這其中不論是革命性的,還是完善性的,最重要的是要看這個技術和模式的生命周期如何。我們要看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如果這個技術或者模式的生命周期很晚,我們就要支持能夠有長生命周期的,而且會被廣泛應用的行業、公司或者業務,為經濟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二、關注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產品或者服務。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實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品質已經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須。過去我們常講,“時間是生命,效率是金錢”,過去的效率是看誰能夠進入這個領域,進入了就有錢賺,因為市場廣闊,錢好賺。現在要提高效率,是要實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品質。如果宜家去看一看,里面看得上眼的、挺好看的玻璃杯子,是哪生產的?是法國。再看盤子,造型品質很是上眼的,是哪生產的?是瑞典。宜家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我們制造產品的品質不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宜家要千里迢迢去采購國外的東西。制造業并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過去在短缺的時候,只要造出東西,有東西用,那就是好的,就可以了?,F在是需要做到比較好的品質,能做到好品質時,中國的制造是有活力的。所以我覺得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這里需要很多方面的提升――技術、生產、管理、營銷、人才和文化等。中國的產品已經不是問題,常常聽到這方面產能過剩,那方面產能過剩。實際上,我覺得產能過剩的是質量不好的,或者說質量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如果做得好的產品,其實不過?!,F在已經可以從各個行業中看到這一趨勢。如果我們對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品質的企業進行投資,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至少在未來五年將會有良好的效果。
三、借助外力提高整體效力。這方面包括行業的集中,上下游的集中,可能更多是幫助企業并購整合。隨著企業競爭愈加充分,自身成長放緩,并購自然產生。如果自己的生意很好做,有空間,相互并購的動力是不可能有的。憑什么我日子過的好好的,要和你一起做?只有發展空間受到了限制,要聯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不然的話就很難生存,這時候才產生并購整合的動力。當然這需要更多資金的支持,而不是像過去的一些VC/PE投資,金額只涉及3000萬元、5000萬元,或1億元的事情。也不僅是按照格式的文件,怎樣符合審批機構審批標準的問題,而是需要確確實實以更高的眼界來審視,兩個或幾個企業合并后,勞動生產率如何提高,更能夠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總而言之,從投資方面來說,要持續關注創新,包括技術的和模式的創新,還要關注效率的提高。
基金投資者訴求
投資者的訴求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就是回報。要有持續的、好的回報,而且不僅僅是數字的回報,是現金的回報。不是幾年后把錢返回來,而是要在行業里,和同品類相比,還是優秀的,回報快的。我們同事做了這樣一個總結,“短期回錢快,長期回錢多”,這個總結比較生動。
從長期因素分析,2005年,我國投資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這是由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投資增長的動力與基礎等因素決定的。目前,我國人均GDP剛剛超過1000美元,還不到美國、日a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1/30。13億人的衣食住行,這個龐大的市場需求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無法比擬的。全國居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斷增長,都會激發與創造出巨大的國內需求。在內需結構中,消費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都十分重要,但是,在經濟上升期,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常常達到60%~70%,投資的作用更為明顯。要實現2005年GDP增速不明顯低于2004年,投資增速也就不能明顯低于2004年。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將為經濟與投資增長提供充足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城市化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將帶動投資增長3個百分點;因推進城鎮化建設,2002~2005年年均就將創造需求900億元,拉動經濟增長0.83個百分點。
經濟全球化也為未來我國投資增長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一方面,由于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和資源條件,我國正在逐步發展成為全球工廠和制造業中心,跨國公司不斷增加在華投資,本國投資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更多的產品供應全球市場,這本身就促進了我國投資的大規模增加。另一方面,國內投資的快速增長,也相應刺激了外需的增加,2003年,我國進口增長40%以上,2004年前三季度,進口又同比增長38.2%,這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由于鋼材、設備等投資品的進口增加。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貿易基本上保持順差,中國投資增加及相應產品市場擴大有利于其國際地位的提高。
從短期因素分析,2005年投資增長仍有確定性。單從投資及其增長趨勢仍然無法科學判斷其增長的合理性,決定未來投資與經濟增長合理性的主要因素應該是物價的變動。只有通過物價指數與投資增長率的相關關系才能確定未來投資的合理變動及其政策取向。2004年1~6月、1~7月、1~8月、1~9月,我國的CPI同比分別上漲了3.6%、3.8%、4.0%和4.1%,而6~8月當月CPI更是分別達到了5.0%、5.3%、5.3%和5.2%,連續四個月保持在5%以上。8月份的核心CPI上漲1%,漲幅比7月份提高了0.2個百分點,這也是核心CPI漲幅連續第三個月提高。目前的通脹率相對來講較高,未來由于穩定糧價難度很大,基礎類價格上漲以及油價上漲的滯后影響,物價上漲壓力仍然很大。從全年的情況來看,CPI可已達到3.9%。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動力價格變動更能反映投資需求擴張對價格的影響。2004年,流通環節的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3.6%,明顯高于CPI增幅。未來一段時間,煤電油運供需矛盾仍然較大,投資品價格上漲趨勢明顯,對CPI傳導的可能進一步增強。核心CPI的連續上漲顯示了這種傳導的苗頭。
1990~2003年間,我國GDP增長率、投資增長率與同期CPI漲幅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66和0.31,而領先1年的GDP增長率、投資增長率與同期CPI漲幅的相關系數就分別上升到了0.81和0.71。當前的CPI反映出的是2003年的經濟和投資上升的情況,而2004年的經濟與投資過熱則可能影響以后年份的CPI的持續上升。這可能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2004年上半年的投資和經濟高增長可能帶來2005年中開始的通脹率上升;第二,如果我們不能把2004年的投資與經濟增長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之上,2005年的通脹壓力將會更大;第三,如果2005年中通脹率上升,將會引起更為嚴厲的調控措施,2005年全年的投資增長速度將會低于2004年。
1、FDI獨資化趨勢的原因
1.1、理論闡述
學界對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獨資化的原因從生命周期理論、博弈論、公司治理、財務狀況以及宏觀經濟等角度做了很多有益的闡釋。
李維安、李寶權(2003)從生命周期理論出發,認為跨國公司在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投資初期較看重資源獲取權,側重以合資、合作的方式進行投資;隨著后期跨國公司投資經驗的積累、財務狀況的改善以及東道國投資環境提升,獨資更易實現利潤最大化。華民、蔣舒(2002)從博弈論角度指出,在中外合資企業中,外方的信息優勢和學習激勵優勢,通過重復的合作博弈,使得博弈的結果越來越有利于外方,所有權優勢逐漸向外方傾斜,中方只能被迫轉讓自己在合資或合作中的股權。林小蘭(2008)從公司治理結構角度闡述了董事會的職能殘缺、經理人的考核標準、利益相關者的約束等方面的不穩定影響了合資公司的利潤和長遠發展,因而轉向更加成熟自主的獨資經營模式。
1.2、實踐分析
結合我國企業現實和當前國情來看也的確如此。
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其成本費用與收入利潤差異很大,外商對此合理地進行了規避。合資初期,合資企業面臨困難重重,風險較大,為開發新產品開拓市場需要進行大量的先期投入,此時的會計利潤往往很低,甚至虧損。在這一時期,中方占據著大部分的股權,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虧損。而企業進入到成熟期并且開始盈利時,外資如果提出或根據合資初期的協議增資擴股,但中方受自身資金的限制不能按比例增資,中方股權就被稀釋,而此時外方享有絕大部分的利潤。
合資企業中,外資往往掌握著絕對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和資金優勢(排除國內法規對外資股權的限制),這使得它們在合作中處于明顯有利地位。隨著外商在華投資經驗的逐步增強,它們能夠更準確地估算經營風險與收益,因而愿意采取資源投入大、控制程度高的獨資或控股方式。此外,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夠完善也使得跨國公司也愿意建立獨資企業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此外,合資方式天然的內部不穩定性導致其較低的效益,使得合資企業越來越不被外資所青睞。對參與合資的外商跨國公司來說,當合資企業的利益與其全球戰略利益發生沖突時,它們寧可犧牲合資企業的利益。而參與合資的中國公司通常將其最優質的資產和人員投入合資企業,對合資企業的發展寄予厚望。雙方的戰略目標截然不同,再加上雙方的文化差異,使得合資企業的內部經常出現矛盾,但顯而易見,中方是處于被動地位的。
2、FDI獨資化趨勢對我國的影響
外商直接投資作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一種形式,是在國際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生產力提高的重要渠道,獨資化作為其中一種,毫無疑問會對中國企業的成長和經濟發展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
首先,在華直接投資的獨資化趨勢可以打破國內企業一統獨大的結構,再造微觀市場主體,促進我國原有虧損企業自身改制,改善企業治理結構,推動企業良性發展。此外,在獨資化的過程中,資金、技術、品牌、國際市場渠道的引入也有助于我國全面提升行業的經營層次和市場競爭能力。外商通過技術、品牌和國際市場渠道的輸入,快速提升被并購企業的技術水平,知名度,市場形象,進而提升整個行業市場競爭力。
但毫無疑問,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獨資化趨勢不可避免的會對我國各行業造成不小的沖擊,特別體現在技術進步、市場結構、品牌流失等方面。
大多數國內企業被并購之后,將研發的重點都集中在對外商產品的本土化轉型,即適應性研發。而外商在引入技術時,考慮到技術保密,不可能把最尖端的技術帶入我國。長此以往,國內企業會失去自主研發產品的能力。另外,由于實力差距,外商創立獨資企業或進行并購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壟斷,使得價格機制失靈,市場調節功能失效。幾家實力較強的外資企業形成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屢見不鮮。此外,外商在華投資獨資化導致本土化品牌流失,形成對外資的高度依賴,導致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陸庭龍:
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
2008年9月15日,美國一家有150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引起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F在將近4年過去了,有沒有新的情況出現?
歐美跌入流動性陷阱
先來看看美國。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其爆發的根源是銀行在房地產市場發放了大量的次級貸款,讓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居民以優惠的條件買了房。房地產市場向上時一切欣欣向榮,而當房地產市場轉而向下時,次貸危機因此爆發,并形成連鎖反應,銀行出現倒閉潮。為了應對危機,美國政府采取的方法,一是降息,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聯邦基準利率從4.5%降到0.25%;二是直接釋放流動性,用現金購買銀行持有的債券。在前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中,美聯儲先后購買了17250億美元和6000億美元的銀行資產與國庫債券,結果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從2008年的8000億美元迅速擴大到現在的2萬億美元。但遺憾的是,這些錢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只是在金融系統中運轉。銀行以低成本拿到了政府提供的現金,它們并沒有給中小企業貸款,而是購買了大量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
歐洲的情況更為復雜。自金融海嘯以來,在實體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的旅游業和奢侈品業并沒有得到根本好轉。歐洲央行用與美國同樣的方法來處理金融問題,以1%的利率為銀行提供資金,而銀行得到資金后以6%的收益率從政府購買債券,結果實體經濟同樣沒有得到急需的資金。銀行既然沒問題,金融市場的各項指數尤其是股市指數看上去就很漂亮。與美國不同的是,歐元區雖實現了貨幣統一,但各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參差不齊,出現的問題也不一樣,難以用統一的貨幣政策來解決。財政狀況較好的南歐國家,如比利時、芬蘭,不甘一同承擔不利于經濟增長的緊縮政策,為歐元區的未來埋下不確定的伏筆;西班牙爆發銀行破產危機,政府欲仿效當年中國借建立“壞賬專用載體”以接管和清理業內不良貸款,但涉及的龐大公共資金從何而來?即使歐元區財長同意把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及歐洲穩定機制(ESM)結合,使歐債防火墻的規模增至7000億歐元,但救市基金不過是通過歐元區成員國發債集資,“以債養債”,又怎能讓缺乏競爭力的歐元區走出衰退?
總體來看,現今市場數據再好也不等于經濟正在改善。金融業的去杠桿化,使背負著沉重債務的歐美國家跌入流動性陷阱。即使央行致力于保持低利率,銀行也只把坐擁的資金或是投向國債,或是償還自身債務。資金沒有真正刺激實體經濟,就像血液不流通一樣,經濟也不會健康。
投資策略以穩健為上
歐債陰霾仍在,投資者都增持現金。回顧年初各國央行傾向寬松貨幣,令股票、外幣、商品皆升幅不少。但目前商品市場整體疲軟,銅價、油價連續下跌,金價更跌破1600美元/盎司大關;日元、瑞郎2011年8月高位不再,資金涌向美元資產及美債作避險,美10年期債息跌穿0.18%,美匯指數則升穿80。
歐洲經濟環境較差,前景不明,對美元變化較敏感。在金融風暴后,很多投資者將美元轉移到歐洲,推高了歐元兌美元的匯價,我認為合理的價格應為1歐元兌1.1美元。至于歐盟最終是否會解體,大家一同靜觀其變。即使希臘和葡萄牙雙雙脫離歐元區,對整個歐盟GDP的影響不會高于5%。只要歐盟的核心成員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沒有問題,歐盟還不至于解體。希臘必須同意執行緊縮方案,才能繼續保留歐元區成員國身份。歐元區雖然不至于解體,但歐元下行在所難免,有機會下探至1歐元兌1.24美元。
過去幾年,雖然經歷過金融風暴,但歐洲例如巴黎、倫敦的房地產價格沒有很大的波動,中心城區房價穩步向上,主要還是匯率上的變化;而在美國,因為地廣人稀,房多人少,所以房價因地域不同有所區別。
我長遠持續看好人民幣。至于如何做到人民幣在內地的持續保值,我認為重點看投資者對于內地經濟的判斷,再調整自己資產比例。合理做法為持約25%~30%的現金、25%~30%的穩定型債券及30%的股票,剩余則可考慮購買黃金保值。建議等待金價調整至1500~1550美元/盎司才買入。
左小蕾:最壞的形勢已經過去
我們正經歷著一場百年不遇的全球性危機,危機變數很大,危機以后通常是一個大變革。這是一個創造性破壞的時代。危機可能帶來大的變革,這需要勇氣,需要正確的認識、判斷和決策。
國際形勢不比2011年更復雜
無論是官方說法還是民間輿論,在分析2012年國際形勢時都有一個模式化的套語——不確定性增大、風險不斷增加、形勢更復雜。我把它稱之為新八股,很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按照這種說法,全是似是而非的不確定因素,讓人無所適從,并不利于我們的決策。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具體的、相對更清晰的判斷,能夠辨識出哪些方面是確定的,哪些方面是不確定的,這樣一來,無論從個人投資還是整個經濟形勢的判斷的角度,都更易形成針對性的對策和主張。
2011年可以說是國際形勢非常錯綜復雜的一年。當年比較大的全球性事件主要有5個。一是中東危機。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等事件的發生,對我們的能源戰略等都形成了很大的沖擊。二是全球占領華爾街運動。雖然沒有任何實質結果,但是造成的影響很大,給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深刻思考。三是歐債危機。2011年是歐債危機的蔓延之年,希臘、意大利深陷泥淖,連歐元區的核心國德國和法國也深受其擾。四是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風險。由年初的樂觀經濟預期迅速轉為二次探底風險的討論,一度引起較大恐慌。五是新興市場增長開始放緩。這是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連鎖反應,市場預期已得到了消化。
再來看2012年有什么不同。一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基本不存在。2011年已經把最壞的消息釋放了出來,現在看來,德國沒有問題,最壞的擔憂沒有出現。二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頻繁動蕩已成為常態。金融市場的動蕩被市場進一步接受,已不能對市場心理形成決定性影響。三是全球經濟指標已經調低。大家已經認識得比較清楚了,全球經濟是疲軟的,對重要經濟增長指標和市場預期已經進行了調整。四是所謂的茉莉花革命進一步蔓延擴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一個比上年相對明朗的情況下,該發生的已塵埃落定,敘利亞的解決方案也正在推進。
以上是一些大概率事件。對于一些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也需要關注。在伊朗問題上,美國的戰爭部署基本就緒,但并不意味著就要打仗,打仗基本上是小概率事件。隨著歐債危機最終解決方案的出臺,歐洲銀行倒閉和歐元解體的可能性也極低。
對投資決策來說,要以未來大概率事件作為決策的依據,不然就是過度反應;把小概率事件放在靈活性上去處理。
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一段時期以來有一種擔憂:中國經濟會否像2008年一樣出現風云突變,實現硬著陸?在我看來,這要么是對當前經濟形勢的過度擔憂,要么是個別利益群體出于自身利益的危言聳聽。
姓名:李華軍,網名:先鋒,1971年5月生,碩士,注冊會計師。
入市時間:1993年
投資風格:對價值成長股進行趨勢投資。
操盤感語:投資,是買公司,不是買指數。
2011年,中國股市3000點失守,2900點失守,2800點,2700點相繼被擊穿,去年7月低點2319點也淪陷。許多人虧損累累,資產大大縮水,連一些在2010年賺了大錢的機構,也大呼進入2011年太難賺錢了……
然而,當我慕名來到這個廣東的小島,走進這個邊遠漁村,尋訪隱居在這里的“漁村黑馬王”李華軍時,我不禁為他的投資業績而震撼――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大盤指數從3478點跌至2706點,而他的賬戶資金整整翻了兩倍!而從2006年到現在,5年多時間資金增值了30多倍。
再細看賬戶的歷史交易,他買進的幾乎都是表現卓越的成長股龍頭。遠的不說,僅2010年以來,他先后捕捉到包剛稀土、海通集團、萊寶高科、愛爾眼科、萬邦達、精工科技和中恒集團等一“群”暴漲的黑馬股!
為什么一匹匹飆漲黑馬股,他都能捕捉?而且獲利如此豐厚?他究竟有何神勇功夫?
8年股市“抗戰”,四壁圖空
1993年,李華軍帶著近20萬元開始參與中國股市。
作為中國股市的“莊股鼻祖”,界龍實業(600836)于1994年2月24日上市。當時的滬深股市可謂風雨飄搖,兩市大盤指數剛剛經歷過50%的下跌。3月上旬,界龍實業就在這“腥風血雨”之中,開始了其中國第一莊股的瘋狂表演。
大盤指數節節敗退,由800點跌到了694點,而界龍實業卻連漲7天,較2月底上市的時候上漲85%。
3月11日最精彩的一幕上演,界龍實業一開盤就直飛云天,到了午后已經比開盤時上漲近三成(注:當時未設10%的漲跌停板制度)。股市暴富的神話在目瞪口呆的股民眼前活生生地上演,當天買進的人欣喜若狂,更多沒有買界龍的人瘋狂填單“搶進”。
而就在此時,界龍實業卻突然翻臉,股價瀑布式的暴跌,至當天收盤的時候股價已經跌到了18.5元,比23.2元的開盤價還要低兩成多,多少剛才還眉飛色舞的表情紛紛凝結在驚愕的臉上。
在資本大鱷表演之后,股市如同一潭死水,靜得幾乎沒人敢涉身其中。李華軍于3月7日16元開始買入,3月9日21元融資買入,3月11日25元再次融資買入,先后共融資了18萬,但11日界龍實業的“翻臉”,便讓他爆倉,在20元全清,虧損了14萬多(見圖1)。這真是黃粱一夢啊!至此,李華軍在股市淘的第一桶金毀于一旦。
界龍實業上的炒作慘敗,使李華軍大傷元氣。他決定離開股市休息一段時間,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和教訓。沒想到這次的休息卻救了他。從1994年4月份開始,股市一直跌跌不休,一直跌到7月底的325點。8月1日,證監會出臺了“三大救市政策”股市才又活躍起來,他也才又重新進入了市場,但此時的他,追逐莊家主力的熱情已不在了。
1996年股市大牛,不斷有垃圾股飛上天,李華軍也跟風炒作垃圾股,曾經炒作的東北電3天就翻了一倍,從5元直接漲到了10元以上,但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又讓他“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1999年5月19日到2000年這段時間,科技網絡股風云再起,李華軍又加入到了科技概念股的追逐中,他感覺股市賺大錢的機會終于來了。1999年12月30日,他以8.5元買入上海梅林(600073),2000年1月4日,上海梅林連續6個漲停,他到2000年1月24日18元賣出,不到一個月竟翻了一倍。
不過,泡沫終究是要破滅的。2000年2月28日,當他60元殺入綜藝股份(600770),準備大干一場,再做一波大行情的時候,市場卻和他開了個玩笑,第二天該股即跌停,然后一直下跌。直到2000年6月,他忍無可忍下,在33元左右全部割肉出局,虧損了60%(見圖2)。
那時,他天天在反思:從1993年入市到2000年,投資股市8年了!8年,抗戰都成功了,而自已到頭來,卻一無所獲,四壁圖空。
學巴菲特投資法,斬獲250%收益
跟莊,失??;炒概念,還是失敗。投資的路真可謂步步充滿坎坷。但在失敗面前,李華軍從沒有停止他的投資探索之路。直到有一天,他聽了一堂巴菲特投資方法的講座,令他頓開茅塞。他制定了計劃,以巴菲特為老師,認真學習他挖金礦的技術。
從2002年起,他先后攻讀了MBA,考取了注冊會計師,又讀了十幾本股票的書,基本確定了以“價值投資為主、技術操作為輔”的理念。雖然在實踐中幾經失敗,但他一直相信中國的股市是一座金礦,當2006股市重新走牛后,他說服妻子,把準備買房的15萬元全部投入到了股市中,因為他認為股市比房產更有投資價值。
在如火如荼的行情中,李華軍按照巴菲特的投資邏輯,首先挖掘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當時五糧液是與茅臺齊名的高檔酒,2006年銷售收入73億,股價8元,總市值不到200億;貴州茅臺48億銷售收入,股本9.4億,股價5元,總市值470億。相比茅臺,五糧液屬于嚴重低估。因此,他開始重點關注五糧液。
當時五糧液股改時派發了認購和認沽權證。李華軍研究后的結論是,權證有很大的杠桿作用,隨正股漲跌,認購價越高杠桿越大,五糧液認購權證到期認股時的認購價是6.98元,五糧液的股價9元左右,當時市場上認購證的價格是3.7元左右,杠桿2.5倍,很有投資價值。
大盤自2005年6月6日創下調整新低998.23點后,近一年的時間逐步攀升到1300多點,基本處于上升通道中。五糧液股票從2006年3月31日股改除權后一路上行,2006 年4月24日突破前期高點后開始兩天的調整,27日繼續上漲,形成突破之勢,此時大盤環境處于正面,是絕好的買入時機,李華軍便開始重倉介入五糧液認購權證(030002)。該權證在2006年4月28日低開后一路上行,他再次加倉,當天五糧液和五糧液認購證均漲停。后面的8個交易日中,五糧液股票漲了60%多,而五糧液認購權證(030002)漲了接近3倍,2006年5月17日最高到11.67元。2006年5月19日看到五糧液股票短期上漲動能衰竭,故將五糧液權證也全部賣出。
在這次“輝煌戰役”中,由于他挖掘價值低估的股票,同時利用權證的杠桿作用,使他的收益成倍放大,10天獲利高達250%(見圖3)。
萬科投資成與敗,價值模型有瑕疵
價值投資就是要求買入有值得投資的好企業。而買入好的企業的股票,不一定都能賺到錢。李華軍在投資萬科A中的成與敗,深刻地揭示了這一點。
萬科A(000002)可謂是國內地產股的佼佼者,不論是規模、聲譽及業績都可成為地產股的標桿。李華軍于2007年7月10日以20.5元買入萬科A,一直持有,直到大盤創下6124的高點后,為回避較高的系統性風險,于2007年11月5日以37.2元賣出,4個月獲利80%多。
隨后的時間里,萬科A跟隨大盤一路下跌,2008年6月16日,10股送6股除權后,繼續下跌,6月20日股價已跌至10元以下,當天股價企穩放量,從基本面看萬科業績依然很好,估值很便宜。李華軍記得巴菲特的一句名言說:當別人貪婪時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要貪婪。于是他計劃抄個大底,20日當天他以9.8左右元重倉買入萬科A。
隨后幾天,萬科A并沒有因為他的“貪婪”而止跌,而是跟隨大盤繼續探底。為了能堅持到底,怕自己因情緒波動賣出萬科,他干脆關了電腦,出去旅游了半個月。當2008年8月7日他回到家再看時,萬科A的股價已到了8塊錢。他依然選擇了堅持。直到2008年8月22日萬科A的股價跌破了7元時,他的信心徹底喪失了,6.9元全部清倉,兩個月虧損了30%多。后面一個多月里,萬科A繼續下跌,股價最低到了4.8元(見圖4)。
但是我國證券交易市場尚處于起步和初期發展階段,我國證券投資者對證券市場風險缺乏正確認識,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當前證券市場上投資比較多的是股票和基金。筆者曾在銀行聽一個準備買基金的儲戶問銀行理財指導人員,買基金怎樣能賺錢,可見他連基本常識都沒有,就急欲投資,這很盲目、很危險,正所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擁抱了晨鐘,就不能拒絕暮鼓;享受了股市高漲的收益,就要承受起股市下跌的損失。前文所講六旬老漢的死亡,直接原因固然是心臟病,這在前些年流行的“立體電影”院里就出現過類似的例子,因為立體電影過于逼真,看開槍好像射擊自己,因此曾規定心臟病人不能入內,但六旬老漢承受不了股票下跌的誘因也是關鍵因素。所以,下面筆者介紹正確的投資觀念和回避風險操作法。首先介紹正確的投資觀念:(1)認真對待股票。長期而言,股票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將帶來豐厚的長期回報。但股票種類繁多、良莠不齊,這就要求投資者精心選股,講究全面接觸、重點培養。(2)股市如戰場,但你應戰勝的不是對手而是你自己。要了解股市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的哲理,端正入市態度,股票最大的魅力是作為投資工具而不是投機工具。還要不斷修煉自己,貪婪、恐懼、群體安全感、短視、過分完美主義等都是共有的人性弱點,需要不斷修煉加以克服。這種修煉既需要主觀努力,又需要實踐磨煉。(3)寧可守株待兔,也不隨波逐流。不必為追逐一點蠅頭小利而買進賣出,也不必買進后怕下跌賣出后怕再漲。(4)有風駛盡帆,無風不起航。股市崇尚的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法則,不求先見之明,但求明察秋毫,及時感知趨勢的變化,在轉折點出現后當即買賣。(5)小心駛得萬年船。一出現失誤就果斷平倉,把損失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其次介紹一下回避風險操作法:(1)當判斷股價上升進入高價圈,隨時有轉向跌落可能時,應賣出手中股票,等待新的投資時機。(2)當股價處于盤整階段,難以判斷股價將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時,不要采取投資行動。(3)多次投資失誤,難以做出冷靜判斷時,應暫時放棄投資活動。(4)當對某種股票的性質、特點、發行公司狀況、市場供求狀況沒有一定了解時,不要急于購進。(5)將部分投資資金作為準備金。(6)不做帽客和短線客。帽客是在股市當天買進賣出,賺取差價收益的搶帽子者。(7)不碰過冷和過熱的股票。
朱少醒:6年證券從業經驗。曾先后擔任華夏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富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策劃部分析師、富國基金管理公司產品開發主管,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任富國天益價值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助理,2005年11月起任富國天惠精選成長基金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
王曉明:現任興業全球人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副總監, 2005年11月3日起任興業趨勢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張惠萍:2002年6月加入興業基金公司(籌),2008年1月31日起任興業趨勢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PK結果
興業趨勢投資勝出
富國天惠精選成長和興業趨勢投資均為混合型基金,于2005年11月相繼成立,時間相差近半月。
收益與規模:從設立以來的累計凈值增長率來看,富國天惠精選成長為228.52%,興業趨勢投資為390.90%。資產規模方面,富國天惠精選成長為24.32億元,興業趨勢投資為199.51億元。
投資能力:富國天惠精選成長的股票倉位一直保持在90%左右,該基金更注重精選個股而弱化擇時;比較之下,興業趨勢投資從行業配置和倉位控制上都表現出良好的把握能力,基本上符合各階段市場熱點,業績持續性較好。
機構評級:在晨星兩年期評級中,富國天惠精選成長被評為三星級基金,興業趨勢投資被評為五星級基金。
[ 富國天惠精選成長 ]
業績回顧
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成立于2005年11月16日。2008年二季度,該基金凈值增長率為-16.88%,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8.04%,超過基準1.16個百分點。
2008年二季度,全球新興市場普遍處于高通脹、經濟增長放緩的狀態中,A股市場在基本面弱化和估值下移中大幅調整。富國天惠精選成長的股票倉位為89.14%,比一季度略降1.85%,在行業配置方面,該基金提高了對信息技術業等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行業的配置,大幅增持采掘業以抵御通脹,同時降低了金融、房地產、金屬非金屬等受經濟周期和宏觀政策影響較大行業的比例。
前景展望
該基金管理人認為,目前A股的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回落到合理區域。從更長的期限來看,優質成長股依然會有超預期的表現。在資產配置方面,該基金依然在大、小盤風格上采取均衡配置策略。重點配置行業趨勢向好、估值合理的公司,同時在三季度加大對周期性行業景氣周期延長趨勢的關注,尋找本輪調整中被“錯殺”的個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政府主導的投資方向、城市化、產業結構升級等投資主題,始終體現在該基金組合的構建和調整過程中。
[ 興業趨勢投資 ]
業績回顧
興業趨勢投資成立于2005年11月3日。2008年二季度,該基金凈值增長率為-13.50%,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2.90%,落后基準0.6個百分點。
2008年二季度,市場整體延續了一季度的下跌趨勢??傮w上,市場呈現出主題投資、題材類個股相當活躍,大盤藍籌股板塊持續調整、估值重心不斷下移的局面。該基金依然采取謹慎的操作策略,大部分時間維持一季度末以來的較低倉位,在市場下跌過程中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在行業配置上,適當增持了煤炭、鋼鐵、金融、醫藥等板塊中部分個股,逐步減持了部分相對估值較高或屬于強周期行業中的個股。
2016年底,福建知名企業家和慈善家玻璃大王曹德旺赴美俄亥俄州投資6億美元新建汽車玻璃廠,成為該地史上最大的一筆中國企業投資,引發國內輿論熱議。除曹德旺外,2016年4月山東太陽紙業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阿肯色州建廠;10月中國天源紡織宣布將投資2000萬美元在美國阿肯色州設立服裝制造廠;江南化纖有限公司2014年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設廠。這一系列活動反映出當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趨勢增強,走出去的進程明顯加快。中國企業近年來投資規模日益擴大,涉及領域逐步拓寬,外向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對外直接投資額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為了應對走出去的國際競爭新形勢,國家和企業都掀起了政策改革的新浪潮。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發展與全球經濟貿易更加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企業對于推進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尤為重要。綜觀全球各國企業發展的歷史,大部分國家的企業都經歷了從引進外資到對外投資的過程。如今,中國企業已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海外投資者之一,在這種形勢下,探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趨勢及原因對于促進企業走出去,加快經濟發展轉變方式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將結合國際上通行的對外投資促進措施及中國對外投資政策,分析中國企業對投資的趨勢與變化原因,并針對當前中國對外投資政策存在的問題,提出增強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優化現行政策體系的有效建議。
文獻綜述
陳巖在其2011年的研究中指出,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企業可以通過對外投資活動,學習東道國先進技術,降低生產成本,獲得積極的外溢效應。在實證分析中,某一省份的對外投資顯著影響該省的生產率,證明了逆向溢出效應確實存在。但同時,企業的異質性對逆向溢出效應的強度有影響,對外投資企業與母國技術差距越大逆向溢出效應越小。為了增大逆向溢出效應,企業應選擇與自身技術水平差距適宜的東道主國。
此外,在田巍、余淼杰的研究《企業生產率和企業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基于企業層面數據的實證研究》中,作者發現:生產率高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概率越大、投資量越大,但目的國的收入水平對企業投資的決定沒有顯著的影響。
何帆在《中國對外投資的特征與風險》中總結到,中國的對外投資管理體制主要涉及外匯管理體制、行政審批體制、融資體制和政策支持體系。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匯管理體制和融資體制不斷放寬,自20世紀90年代起又提出了走出去戰略,針對各行業境外投資提供專項資金,以適應全球化的新形勢,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開展對外投資活動。盡管中國的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有了較大的改革,整體呈現出逐漸放權、減少管制、縮減審批期限等趨勢,但目前行政管理體制依然較為復雜,境外投資項目還需要得到有關主管部門的層層審批。總體而言,國家政策的扶持增長和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增強同步發生,表明政策支持對于促進企業對外投資有一定的作用。
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逆向溢出效應的驅動、企業內部生產率的提高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都是促進企業對外投資的因素。下文將基于已有文獻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增強的具體原因。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增加原因分析
逆向溢出效應驅動。逆向溢出效應解釋了不同經濟實體間合作的必要性,這也為我國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在契機。逆向溢出效應為我們的企業指明了便捷的發展手段加快與發達國家間的技術合作,利用逆向溢出效應實現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提高生產率和企業競爭力。
科技是提高企業競爭力最強勁的手段,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質的提升,與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對外投資和跨國并購可以讓中國企業獲得逆向溢出效應的正面影響,是中國企業獲得先進技術、提高生產力的便捷途徑。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急切的尋求轉型升級。為了快速提高其競爭力,對外投資跨國并購以吸取先進的技術是必然趨勢。
企業生產率提高。文獻綜述中提到,企業生產率的提高是加快對外貿易的直接原因。
隨著生產率的提高,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逐步超越社會同行的平均水平。生產率提高可以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符合企業最初投資生產的根本目的。與此同時,國內的市場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高生產率產生的過量產品無法被市場完全消耗。為了避免降低價格減少利潤,對外投資以擴大市場成為了化解過剩產能最有效的方法。
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同時獲得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順應了生產率提高的需要,同時也為企業發展開拓更廣泛的生存空間和競爭平臺。因此,隨著中國經濟的進步和企業生產率的提高,增加對外投資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政府對外投資優惠政策。近年來,政府對外投資優惠政策對中國企業走出去起到了正向作用。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求和中國經濟崛起的趨勢,近年來中國政府制定了許多對外投資的優惠政策,指出要堅持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促進改革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同時要順應全球化趨勢,加強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協調和溝通,更加積極地參與多雙邊國際經濟合作,提升國際話語權,推動國際宏觀經濟治理結構改革等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系列簡政放權、縮短審批流程、放松外匯管制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不僅為外國企業在華投資,也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這些政策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經濟職能,滿足了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走出去戰略加快改革開放中對外發展方式的轉變,并能在此過程中拓寬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空間,拓寬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中國外向型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因此,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發展,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與中國政府的努力,與中國改革開放中的政策密不可分。
國內生產要素價格上升。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增加也可能受到了國內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的影響。
對于企業而言,選擇對外投資不僅因為東道主國在技術、市場等方面具有吸引力,也受到國內成本上升的影響。在接受采訪時曹德旺表示:在與美國各生產要素的比較下,中國僅人工成本低于美國,在美國建廠利潤高于中國。玻璃大王外逃事件表明,國內日益增加的生產要素成本也可能導致中國企業增加對外投資。
企業賦稅沉重、勞動力價格上升、行政手續繁復、土地及其他固定資本價格上升,都增加了企業在國內的生產要素成本。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吸引制造業回流、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生產成本持續走低的情況下,中國在留住企業的問題上面臨更大的壓力。當國外綜合生產成本低于國內時,良性的對外投資可能會轉變為惡性的資本外流,導致國內就業崗位減少,產品價格上升,不利于國家經濟的良性發展。
思考與總結
中國對外走出去趨勢加強,帶動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只有通過走出去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形成全球性品牌,形成與國際化接軌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全球價格競爭體系、產品售后服務,完善的備件提供體系,培養具有全球視野、能把握全球發展脈搏的國際化人才隊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