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教育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作者簡介]譚美英,湖南衡陽技師學院講師,湖南衡陽42110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7)04―0218―03
近年來,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滿足人才市場需求,促進中職畢業生能力的全面發展,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已引起廣泛關注。教育部2000年頒發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有關方面組織語文教育專家編寫了中職語文教材;2005年,在總結國內外語文教學經驗、廣泛聽取各類職業學校語文教師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針對中職語文教學實際和發展需要,對中職語文教材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教材建設日趨成熟。這為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中職語文教育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何用好用活新教材,將教材的“好”轉化為語文教學效益的“好”和學生語文能力的“高”,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工作者的重大任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樹立語文教育新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至關重要;否則,教材再好,也難以跳出語文教學的舊模式、舊框框。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變化很大。首先,貫徹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辦學指導思想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其次,生員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后進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最后,培養技能型的辦學方向深化了中職教育教學改革。這些發展變化無不影響著中職語文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
(一)中職教育階段是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中職語文在其中擔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中職語文教育的目標是將學習者培養成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健康發展的人,使他們既具備人格素質、精神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健康素質、職業素質、審美素質等綜合素質,又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社會能力。誠然,這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有賴各種教育力量共同構建,但是,語文教育必須以其特有的魅力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自己的份內任務,并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扎根于人的培養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理應帶著一種教書育人的自覺,帶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去創造性地從事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語文教育不僅僅是傳授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培養人文品質,讓學生在掌握好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塑造自己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情感和求知的濃厚興趣,以自身的優秀品質和所學所得所有為社會服務。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我們必須看到這樣一個事實:知識和智力“完全可以為邪惡勢力服務”。這就給我們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嚴肅課題。在中職學校,由于它的職業技術性,絕大多數學生只重視專業課、技能課,但專業課、技能課注重傳授專業知識,培養操作技能,而很少涉及“做人”的教育;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相對薄弱,有的甚至沒有開設思想品德方面的課程,這樣,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偉大性格,教學生“做人”的任務就歷史地落到了語文教育的肩上。對此,中職語文教師責無旁貸。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要牢固樹立和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理念,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服務社會的使命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語文教育家、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其50年的教學生涯中,誠懇地做人,誠懇地教人。整整半個世紀,她始終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把教學生“做人”作為根本,將語言教育、語文知識和思想鍛煉、情感熏陶、人格培育融為一體,真正實現了“教文納入育人”這個大目標,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二)中職語文教學應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諧地結合起來,使語文成為實用而多彩的人文實踐學科,讓偏重技能的學習者為語文喝彩。中職與普通高中同屬一個教育層次,但有別于普通高中。中職與高職同是職業教育類,但與高職相比,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既要達到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又不與普通高中盲目攀比;既要與高職語文教學要求相銜接,又不任意拔高對學生的要求。如何把握好中職語文教學的這個“度”,讓中職語文教學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層面上突出其實用性、實踐性,是我們中職語文教學工作者的一項特殊任務。
從科學技術維度講,語文科學是教育科學,是思維科學,蘊藏著強大的科學精神。語文又是關于語言方面的工具學科,它具有語言“功利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視語文“工具性”、“功利性”的一面,讓語文成為學生實用的工具,能很好地應用于學習、工作實踐,更要倚重語文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去學會理性地探究事物發展規律,思考現實問題,進行是非判斷,提升審美情趣。
語文是人文學科,是富涵人文精神、人文性的課程。人文精神是對人的一種終極關懷,作為哲學名詞的“終極”,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統一和最高境界。而“文人精神”多指文化人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一種精神狀態。人文精神不等同于“文人精神”,二者有本質區別。為了防止中職語文教學的失衡與異化,必須擺脫“人文性”的偏見與誤解。一要防止將“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二要防止把人文精神曲解為“倫理精神”。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的人往往過于偏重思想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忽視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有的甚至牽強附會,任意上綱上線,別扭矯情,大煞語文教學風景。同時,還要防止以非理性精神取代人文精神。理性精神以科學化為基礎,非理性精神以情感、意識為核心。非理性精神有其合理存在、需要呵護的一面,但終不能替代人文精神。語文教育弘揚人文精神,并非就是弘揚非理性精神。科學精神永遠是人類精神的核心,也是語文教育科學的核心,語文教學應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
(二)中職語文教學應特別加強言語實踐、寫作指導和口語交際訓練。中職語文修訂版教材構建起以語文能力培養為核心、學生主體的語文實踐為基點、語文學習方法和策略前后貫穿、具有自學輔導特征和有利于發揮學生創新精神的新體系,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教學單元比例大致為5:2:1,改變了以往語文教材只有單純的閱讀教學的“老面孔”,讓寫作和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在教材中占有相應的位置,而且讓三者相對獨立,又彼此照應,相互促進,這無疑有助于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益。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就業壓力逐漸加大,這些都對閱讀
教學提出了挑戰。要改變目前“唯理性的語文教育”的傾向,強調積極自主的學習姿態,將知識、能力和素質和諧地結合起來,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思維的訓練落實到言語的實踐中,重視點點滴滴的語言積累。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對話,基本目標是發展對話能力。閱讀教學應致力于發展學生的對話能力。語文語文,語言的文本。閱讀教學文本,就是對話內容的薈萃,其本身就是對話的結果,是與人、與事物對話的文字化,又是對話內容、規律、方法、技巧的載體,記載著對話的典范事實、對話規則與對話技藝的演變。閱讀教學就是以文本為藍本,加強語言實踐,發展對話能力。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心靈對話的過程。師生解讀文本是師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學的多邊活動是多元反復對話,既是師生的對話,又是學生之間的對話,也是師生與家長、專業人員的對話。對話應該是心聲的交流,是積極自主的行為。但由于種種原因,當前,中職生的“對話”普遍存在“失語”現象,即個體內心封閉,有話不說,有情不抒,有感不發,甚至為了迎合世俗而課后說謊話、假話、臟話。因此,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放飛師生心靈,真正實現閱讀教學對話的優化,提升對話質量與教學效果,讓思考非線性,言說無拘束,使“言為心聲”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寫作是通過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將所見所聞所感作創新的語言運用行為。它是學習者極具個性和富有創造的思考,也是溝通思想、傳達意義的途徑,更是學習者在觀察、感受基礎上進行思想的活動方式。寫作者既是學習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寫作,也是為社會其他成員寫作。因此,我們的寫作教學可以按以下層次訓練:首先觀察感受文,側重自身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與切身感受;其次閱讀感悟文,側重自己對文本審讀欣賞的信息篩選與悟性;最后是虛擬想象文,側重對未來的推測與假想。通過三類文章的訓練以達到基本寫作能力的形成,讓寫作者的個性得到張揚,吐出心中的苦與樂。與此同時,還必須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和學生未來工作所需要的實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寫作訓練,使之能“召之能寫,寫之必成”。
口語交際能力主要是聽說能力,是一種社會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有賴于口語交際即聽說的教學與實踐。素質教育不是一種教育模式,而是一種理念。受傳統教育和舊有模式的影響,語言教學往往重讀寫輕聽說,甚至有人認為漢語作為母語,聽說能力與生俱來,不經訓練也可無師自通。這種理念與全面素質教育相悖,與職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極不協調。中職畢業生除少數甚至個別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絕大多數學生要直接走向社會,面對應聘、求職找工作的現實。這時,口語表達能力就顯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者,十之八九會勝出,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事實上,聽說是先于讀寫的最為復雜的心智活動,最能促進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和發展;聽說能力是用得最頻繁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聽說能力的提高;聽說最能促進人的信息意識、參與意識、情感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迅速提高思維靈敏度、應變能力、交際能力和言語能力等整體素質。
求學網小編為你提供論文范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寫出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關鍵詞】語文教育教學;滲透;現代教育理念
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甚至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性質與教育狀態。在新形勢下實施語文教育教學,應注意滲透哪些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呢?
1. “育人教書”理念 “育人教書”,有別于習慣的“教書育人”。所謂“教書育人”,是指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關心愛護學生,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育人教書”的理念,不只是對“教書”和“育人”這兩個詞語順序的進行簡單調換,更重要的是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育人”比“教書”重要。“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書”是手段,是方法。
筆者認為語文教育教學活動,既要立足于語文教育教學,又要高瞻遠矚,站在“育人”的高度來實施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一切語文教育活動都要服務于“育人”這個根本宗旨。
2. “以人為本”理念 人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根本目的,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根本動力。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統一構成“以人為本”的完整內容。
語文教育教學活動,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穿于語文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語文教育教學,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巧和能力,而且應更關注學生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更注重開發和挖掘學生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學生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與完善。
3. “全面發展”理念 “全面發展”即人的全面發展,指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又指人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和諧的發展。“全面發展”旨在為和諧社會提供符合社會發展、進步和各項建設事業所需要的人才。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文理不分家”,很多文學家需要依靠理化知識來汲取靈感,比如大量的科幻小說大都以理科理論為依據;而理科人才的發明創造也需要文學的陶冶和熏陶,比如鐘擺的發明和很多科學創造都是以宗教為基礎。所以,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聽說讀寫”的基本常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更要啟迪其心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興趣、方法、意識、觀念、品德、人格、作風、理念、境界、意志、自信心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 “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這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內容。現代教育揚棄了傳統教育一味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吸納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更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工作及其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要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作為語文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來抓,以全面開發學生的諸種素質潛能,使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發展水準。
5. “創新教育”理念 “創新教育”這是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這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新能力的作用,人的創新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
“創新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內容的更新,而是教育觀念、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面性、結構性的教育改革。我們的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個性。“創新教育”背景下,語文課堂本身就是開發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平臺。向學生傳授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是手段,教師不再僅僅是給學生“魚”,還應當研究“燒魚術”,讓他們對“吃魚”感興趣;教師也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釣魚術”,而且應當支持和引導學生去探索更好的“釣魚術”,甚至去培養“新魚種”,研究“養魚術”。
6. “終身學習”理念 “終身學習”是 21 世紀的基本生存素質,我們每個現代人都必須不斷強化自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現代教育思想認為: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終身教育貫穿于整個人生,是人自發地、主動的、持續的教育過程;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個性和職業等方面的內容。學習是無止境的,教育是終身性的。處于現代社會中的人,學習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終身學習”觀點激勵人們從生到死堅持終身學習自己教育自己。
關鍵詞:語文教育 教學方法 創新
一.語文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我國新課改的進程逐步推進,新的課程標準也為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使用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手段進行教授。
首先,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流與溝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習熱情,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沉浸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率自然能夠獲得大幅度提升。而且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對語文真正產生興趣的學生會在課下自主閱讀、探索,學習的主體才真正轉化為了學生。
其次,創新語文教育教學方法能夠開闊學生思維。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則會導致學生不能發散思維,學不會創新。教學方法的種種新意能夠給學生直觀的體驗,不僅能學習到書本中的知識,還有很多生活實踐、學習方式、人際交流等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培養,真正實現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二.語文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途徑
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師新穎的教學方式中體會快樂學習的過程,學會知識并學以致用。而創新的實踐過程中,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提問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均為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落腳點,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幾種途徑:
1.從生活實踐出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貼近生活而得來的事例是創新教育方式的一個重要來源,也能夠輕松地被學生所接受。當學生面對的學習內容與方式來源于他們所熟知的生活實踐經歷時,他們對學習的內容將不會產生排斥與抗拒,反而是一種好奇與探索的欲望被激發,這種方式能夠快速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另外,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也有助于學生良好性格的養成。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尊重會反饋在他們個人的行為中,他們也會用教師對待學生的方式去對待自己身邊的人或物,因此培養互相之間的信任與尊重會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確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扮演了教學主體的角色,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而新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種轉變會讓學生產生主動性,因此在教學方式的設計上要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預習與自學任務,甚至可以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分組的形式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多講一講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交流討論,教師的任務是引導與點撥,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且總結重點以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愿意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為其他同學解答疑難,在準備自己所要講授的知識的同時,他們就已經掌握了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
3.學會利用新的教學設備與教學模式
新時代的科技水平不斷進步,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工具,將這些工具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才真正發揮了其作用。教師課前利用網絡資源按照學生實際情況精心準備課件,利用多媒體設施教學,可以大量節約課堂時間,突出教學重點并解決教學難點,為學生量體裁衣制作的課件必然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對資料的搜集整理也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多種方式達成,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鍛煉了他們的邏輯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對信息的篩選能力等等。教學模式也要從以前的“滿堂灌”逐步改變為課堂內容精簡、方式方法靈活多樣。
4.重視延伸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課堂時間與內容對學生來說十分有限,因此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課下時間,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與能力,以保證達到教學活動的目的。如邀請作家開辦文學沙龍,組織學生對講座內容進行整理并形成紙質刊物;組織開展辯論會、知識競賽、校園文化展覽等相關活動,展現學生風采;創辦興趣社團,定期舉辦社團活動,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豐富課余校園生活。這些課內外的教育方法相結合,必然能夠讓學生將知識與能力融會貫通,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命體驗;價值;意義
人的生命是人所有一切的起點,也是教育的原點。在某種角度講,教育要面對的是人的生命問題,從教育教學的方面而言,關注生命價值意識是所有教育的歸宿,是踐行對人的最高根本存在的關懷,在教學中貫徹生命意識,才能深刻領悟教育的魅力,才能讓教育生發出盎然生機,才能體現對學生的愛與責任。它和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是相互映照的。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生命價值意識的啟發與引導呢?
一、啟發學生,感悟生命之價值
語文教學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縱橫拓展與個性積極延伸為旨的教學。它強調尊重生命,關注生命,彰顯生命,蘊涵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王國維先生說:“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完全之人物?謂人之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是也。”這也是現代教育的目的之所在。通過各種方式,讓他們不斷體驗和領悟人本身存在的意義,不斷激活他們對生命存在之價值的敬畏與珍惜的心靈。
因此,我們要理解并感同身受般的去把握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不贊成做無謂的犧牲的真實原因之所在,“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而背后蘊含了作者呼吁青年們珍視生命,彰顯生命價值的良苦用心,而非茍且偷生,無所作為。因此,理解生命的存在的價值,領悟生命的意義,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二、引導學生,感受生命之頑強
生命是一條曲曲折折的,有去無回且不斷延伸的線,其間有輝煌的騰躍,也有低迷的消沉,因此語文教師要用深刻的生命價值意識和生命精神為學生提供方向和引В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不完美的人生中去尋找生命之光彩,猶如真的猛士有敢于直面慘淡人生的萬丈勇氣,有即使只見微茫的希望仍奮然而前行的頑強意志。這就好似司馬遷之于《史記》、曹雪芹之于《紅樓夢》以及史鐵生之于《我與地壇》,他們所依附的堅實的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信仰,就是他們對人生與理想的執著眷念與追求。雖是天道不公,但也從從容容;雖是窘迫不堪,卻還堅持向前;雖是野草荒藤,但無時不洋溢著生命之律動,正是這種頑強的生命力和生命意識促使作者從生活與現實的泥潭中走出來,勇敢去實現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追求,去填補生命中潛藏的空白。伊瑟爾在談及文本內容時說:“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實寫出來的或未明確寫出來的部分,它們是文本已實寫出來的部分向讀者所暗示或提示的東西”。
生命中的空白就是生活中的未被發現的美,就是有待我們去品味和咀嚼的意義。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接受自我,引導學生要去積極直面自我;還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的獨特性和唯一性,發現自我生命價值。像海倫一樣不懼怕黑暗,而是努力欣賞思想中的一切光明;像霍金一樣不恐懼身體的殘缺,而是努力享受腦海中當今無人可及的大地與太空般的完美。
三、豐富學生,拓展生命之體驗
關鍵詞 語文 教育 口才
語文知識重在積累,想要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貴在平時的訓練。本人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有了一些心得,在此,談談自己一點淺見。
一、口才訓練的必要與緊迫
(一)從社會發展需求看,口才訓練“勢在必得”
我們的學生不論他們將來從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社會上各行各業,哪不需要口才?就是汽車售票員,商場營業員、賓館服務員也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當今社會,人們已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對于某些人來說,已經直接影響到其事業,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試圖通過強化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口才。那么,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應對口才能力的培養給予重視。從社會需求上看,口才的訓練與培養“勢在必得”。
(二)從語文教學的目標看,口才訓練“義不容辭”
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任務應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可是長期以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重視讀寫能力而忽視聽說方面能力。一線教師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際能力對于學生將來踏上社會后的再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試的壓力,迫于升學率的壓力,不得不違心地引導學生摳字句背解釋,把許多能力的訓練擠出了語文課堂教學。現在,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我們必須認識到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學主要目標任務之一,必須在語文課中還它一席之地。這是一線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從學生的基礎看,加強口才訓練“迫在眉睫”
在高中實踐教育教學中,從接觸的學生情況看,大多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都不盡如人意。進入高中的學生,目標始終瞄準高考,而高考只有筆試沒有口試。學生們整天埋頭于練習卷,語文課上忙于聽分析記答案做試卷,忙于記答題技巧,金口不開的時候居多,而且高中生相對初中生來說,心理上更趨于成熟也更趨于封閉,課堂上愿意主動舉手發言的已經不多。即使老師點名,也是為回答而回答。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還很弱。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口才訓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務,這是社會對跨世紀人才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
二、口才訓練中的目標與關鍵環節
(一)普通話語音訓練
在口才訓練中進行普通話語音的辨正與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演講是一個人講,眾人聽,演講者的發音準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聽眾的理解是否正確。不僅演講是這樣,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別是在一些莊重嚴肅的場合,使用方言或帶有嚴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話會大大影響其效果。在口才訓練中加強普通話語音的辨正與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二)心理素質訓練
劉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訓練系統》中說到,“在口才訓練系統中,有兩個舉足輕重的環節:一為思維環節,一個人思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為心理素質環節,心理素質是否良好,決定了人們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應有的顯現。”
我們先來談心理素質環節。在對學生進行口才訓練中,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是極其重要的一環,相對于書面考試與比賽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口語考試與比賽中尤為重要。
那么通過什么途徑才能達到提高心理素質呢,一般說來,越怕當眾說話越要鍛煉當眾說話,只有在反復的鍛煉中才能克服緊張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永遠開不了口就永遠怕開口,只有多講多練才能從“不敢講”到“不怕講”。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口才訓練時注意喚起他們的自信與勇氣,特別是對那些還未邁出“第一步”的學生,我們更注意鼓勵他們抓住每一次機會鍛煉自己,不讓他們站在岸邊看別人游泳,永遠站在岸邊就永遠怕水,這時候我們必須伸出熱情之手把他們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過當眾說話才能克服害怕當眾說話的心理,加強口才訓練,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
(三)思維訓練
口才訓練系統中的另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節是思維環節,思維訓練也是口才訓練中重要的一步。從心理學原理看,思維與語言是緊密聯系著的,語言所表達的是思維活動的結果,那么,思維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嚴密,語言的表達也就不可能流暢清楚,很難想象,一個思維遲鈍而又混亂的人,能夠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又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由此看來,“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與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強弱密切相關,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實取決于表述者思維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我們對學生進行口才訓練,很大程度上應是思維的訓練。我們知道,相對于書面表述來說,口語表達對思維的要求更高,特別是即興說話,對思維的要求尤其高,書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寫,寫了后面的還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語表達則是邊想邊說,說前面時就得想著后面的,這就要求表述者有極敏捷極清晰的思維。我們對學生進行口才訓練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必須強化脫稿說話的訓練。有些同學長期以來養成了離開稿子就說不了話的習慣。這樣形成惡性循環,越拿慣了稿子依賴性越強,依賴性一強就越離不開稿子,而拿稿子念是無法訓練思維的。所以在思維訓練中我從一開始就采取“強行斷奶”的措施,一律進行脫稿說話訓練,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就能使學生克服對稿子的依賴性,促進思維的發展。其次,還要重視即興說話訓練,即興說話,是口才訓練中的高難度訓練項目,它要求表述者有極其敏捷極其清晰的思維,因此,即興說話訓練也是培養思維能力、促進思維發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然,不能一下子要求過高,應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形成一個訓練的臺階。
一、反思如何和諧師生關系
在教育教學中,唯有師生間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才能拉近師生的距離,使學生的自信心增長,從而增強他們的創新思維。敢于直面提出問題。只有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使教育教學工作得以全面展開。成功的教育教學需要在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展開,這種活躍氛圍的形成需要教職人員通過一些賞識、表揚、關懷等形式傳達給學生,加強師生間情感的交流,才能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依賴感,調動起積極的學習熱情,以尊師重學的形式反饋給教師,這是初中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孩子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同、理解及關愛,希望在老師眼中所有人都能平等對待,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應對學生存有歧視想法,要建立健全的初中語文教育的賞識教育,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態度是否平等,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是否有利等問題,拷問自己,改善教學。
二、反思教育改革。讀懂學生心聲
1.突出人文性,兼顧應用性。在新課標中,感情態度、價值觀等一系列的人文因素擺在了教學目標的首位,凸顯了語文教育中豐富的內涵,展現了語文本身的魅力。但在教育教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在語文教育中人文性凸顯的同時也要注重其應用性。要合理運用使其相互交融。在語文學科中,人文性與應用性相互依存并相輔相成,達到了高度統一。當下的語文教育在課堂工作中的做法發人深省,值得教研人員進行反思。有些教職人員認為語文新課標改革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淡化及削弱,在教學中單一的重視人文性,但對字、句、段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幾乎不提,一些教職人員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教學體制退步的現象,從前的教學側重淡化了,公開課里更缺少了這種原有的“彩頭”;聽不到朗朗的書聲,隨之而來的是熱鬧的課堂氛圍及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再重視對文字及精彩段落的賞析,沒有了咬文嚼字的熱情,使得學生缺乏對基礎的訓練及對人文素養的積累,篇幅不長的文章學生讀來卻結結巴巴,口不擇言。試想下如果學生連基本的字句都無法讀得通順;寫作文時白字連篇,基礎的字詞都沒辦法寫對,那么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教師的悲哀。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領悟能力再強,也無從表達。語文教學如果長期如此,流失了聽說讀寫的基礎及學生基本技能的歷練,那么對教育教學當中的一切活動都將成為水中花、鏡中月。因此,在我們極力強調要提升學生人文性發展的同時,萬萬不能以“去基礎化”的激進性教育方式誤導學生為代價。要在抓好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的同時。兼顧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通過課堂滲透給學生,加強教師對自身職能的充分利用。只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真正意義上的做好人文性與應用性相結合才是教育教學的精髓所在。
2.培養自主性。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及構建,弱化了計劃與教授。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定教、因材施教,從而提高課堂靈活度。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組織中當仁不讓,并要將主要的學習時間交還給學生,甘居二線。并加以輔助,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值得注意的是將主要時間交給學生并不等同于放任學生自學,當教師曲解了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性的意思后,就會出現一個普遍的現象:教師授課時間縮短,課堂上形似熱烈的討論卻實質上是學生在無主題、無目的的胡言亂語,教師競還對天馬行空不切合實際的言論提出表揚,并冠以“有新意”。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最不愿目睹的場景。教師不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應該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那么又該如何做到這點呢?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研究,發現其中的趣味性,從而在課前對學生做好預熱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中去。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應該在學生課前進行伏筆的埋藏,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會,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翁。
關鍵詞識字教學重要性成效
1了解識字教育重要性,明確工作重心
1.1分清先后順序,理清思路
前文提及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主要路徑和手段。大量的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量,使學生從閱讀中得到啟發,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寫作能力的逐步提升,也會反過來促進學生對課文以及課外讀物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當今教學大綱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所以,大多數語文老師將重心放在閱讀與寫作上,想要通過兩者的相輔相成關系,幫助學生提升相關能力。因此大量開展相關教育活動與教育工作,比如課外閱讀活動、講故事活動、分享生活活動、寫小短文活動等,但成效卻不甚理想。原因有兩點:其一,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都需要長時間的鍛煉與培養,短期內難以見效,需要循序漸進、持續不斷地進行訓練成效才會收到明顯效果;其二,大多數語文老師將教學重點放在閱讀與寫作上,忽視了對小學生識字的教學,較低的識字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表達范圍,也限制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增加了閱讀難度。因此,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分清主次、分清先后順序,重視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從思想上重視識字教學,這樣才能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效更加明顯。
1.2明確學科地位,注重基礎
自國家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在小學課程的設置中增加了一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相關課程,間接壓縮了語文教學的時長與課時。但小學語文大綱中關于語文教學的部分要求,特別是對識字總量的要求保持不變,這就間接增大了語文教學的難度。小學階段開展的諸多課程,無一能離開文字。語文作為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交流、寫作等諸多方面聯系緊密的一門學科,能夠培養學生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是保證其他學科教學工作良好開展的前提。也就是說,語文教學對其他每門學科都有一定的助益作用,是其他學科開展的基礎。因此,對語文學科以及小學生識字量和閱讀能力的培養迫切需要得到重視。綜上所述,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識字教育的基礎上的,因此,必須重視識字教育在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乃至小學全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3了解教學難度,加大力度
小學階段的教材,其本身含有的識字量和識字特征呈現出鮮明的金字塔形。教材中非常用字大量存在,這些字不服務于其他學科,而是語文學科自身的培養要求,是提升學生語文功底以及語文綜合素質的必要舉措,從長遠角度看,這對提升一個人的綜合涵養也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時也增加了語文教學的難度,因此大力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便更為重要。
2創新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水平
小學生的識字量是小學語文學科以及其他學科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基礎,也是學生理解與寫作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小學語文學科本身對小學生的識字量也有要求,大量的非常用字大大增加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難度。在重要性與難度并存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開展識字教學,在教學中探索路徑與方法,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2.1轉變思維,明確教學思路
目前,小學語文課時量減少以及小學教師過多重視閱讀與寫作能力,而忽視識字教育的情況客觀存在。教師開展識字教育也只是把識字教育放在和其他教學工作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并未更加注重識字教育。因此,提高小學識字教育成效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通過各種手段引導教師重視識字教育。首先要對小學語文教師隊伍進行引導,向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解釋識字教育的重要性,使小學語文教師從思想上重視識字教育。其次是要制定相關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與教學安排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與步驟,在教學目標中添加對學生識字量的要求,在教學安排中添加提升學生識字量的相關環節,在理論上重視識字教育。第三,將對學生的識字教育寫進教師綜合評價體系中,讓識字教育成為評價教師的依據之一,以期達到激勵教師大力開展識字教育的目的。
2.2注重趣味引導,多渠道聯合
在教師等各個層面都對學生識字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以后,此時就該探索開展學生識字教育的高效方法與路徑,以更好地開展學生識字教育。
2.2.1字形
漢字中有一大部分是象形字,即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逐步演變而來,利用好這一特點將會給識字教育帶來諸多的便利。比如“人”“水”“木”等基礎字,教師可以結合相關故事傳說,并輔以象形字、甲骨文等圖片,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由來,從而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意思。
2.2.2讀音
兒歌朗誦是低年級小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之一。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兒歌有很大的興趣。教師可以將教學中的一些重點,利用構字法編輯成相關的兒歌,讓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達到學習的目的。比如簡單的有“一、人、大、天、夫”,較難一點的有“橫戌、戍點,戊中空”。通過簡單的幾句話讓學生把握字形,進而達到理解和使用漢字的目的。
2.2.3理解
除了象形字,會意字在漢字中也占有較大比重。大多左右結構的漢字都是會意字,像與身體有關的漢字偏旁大都帶“月”,如肝、腎、脾、胃等;與水有關的大都帶“三點水”,如江、海、河、湖、流等;與樹木有關的大都帶“木”,如桃、李、杏、梅、柳等。因此,可以將學生學到的漢字進行分門別類,讓學生理解漢字構字的含義,進而加深進對漢字的記憶,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漢字本身的理解,有利于其以后更好、更正確地使用漢字。另外,通過這種方法也可以間接開發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有在陌生事物之間建立聯系的意識,對學生日后的成長也有一定的作用。
2.2.4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能開展趣味教學。比如,教師可以開展“變字魔術”的活動。以構字法為例,先在黑板上寫下一個“一”字,然后問學生:“在這個字上加一筆可以變出什么字?”“十”就出來了。再問學生:“加兩筆可以變出什么字?”“大”“士”“土”等就出來了。繼續問學生:“加三筆可以變出什么字?”“天”“六”等就出來了。還可以讓學生對一個字進行反復添加,從而引出一系列字。比如,讓學生對“口”字添加筆畫,看誰變出來的最多。這些有競爭性和趣味性的環節,很大程度上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紛紛翻閱課本、查找字典,相互討論,并積極舉手發言,想要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口”字也逐漸變成了“日”“田”“旦”等字,積少成多,最終黑板上寫得滿滿當當。學生們看見集體勞動創造出來的成果,受到了極大的鼓勵,在玩樂的過程中學習了生字。
2.2.5與多媒體相結合
多媒體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推手,教師可以通過一定數量的視頻、圖片來進行識字教學,還可以將多媒體運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收集其中的錯誤寫法,并利用一些技術手段改變格式,然后用多媒體在課堂上集中展示。改變格式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但改變格式卻不改變所反映的問題,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改正在日常識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也能很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趣的視頻,比如“倉頡造字”等傳說故事,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提高了對課堂的注意力。
2.2.6與生活相結合
知識來源于生活。在對小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探索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識字渠道。比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見的廣告牌、電視節目、食品外包裝、課外讀物,以及交流中遇到的會說但不會寫的字,教師可以從這些渠道出發,將生活與課堂學習緊密聯系,進而達到提升學生識字量的目的。教師可以給學生派發任務,讓學生用小卡片記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字與生詞,讓學生搜集整理后進行評比,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開展識字教育。小學本就是個人成長中知識儲備快速上升的階段,教師要注重平時的一言一行,將教學融入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知識,在知識增長過程中獲得人生的助益。以上六種教學方法,前三種是根據漢字本身的相關特點開展教學,第四和第五種是結合課堂及其他教學方式,最后一種是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這六種方法都以趣味引導為核心,分別從漢字的內視角和外視角出發,將多種方式充分結合,使教學方式多元化,同時從多個側面提升學生的其他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趣味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宗旨,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審美,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是每一個語文教師不可推辭的重要責任與義務。筆者現針對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正確認識語文教育
應試教育的觀念與素質教育的觀念大有不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試教育觀念是通過教學培養,將學生培養成為掌握語文知識,取得良好語文成績的人才,而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是通過教育教學中的引導,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與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目標,促進教學有效性得以實現。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即通過教育教學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中華文化的積累,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具有基礎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即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體。最后,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新課標下語文課堂的特征,即開放性、和諧性與平等性,要創設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并要在課堂中加強引導,確保課堂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當學生有了興趣之后,在學習中會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因此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與探討問題,進而強化知識的學習與感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只有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出發,才能夠為高效課堂提供良好的基礎與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就是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融入情境,發揮想象,增強感悟。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如多媒體幻燈片、多媒體視頻、音頻等,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或者通過問題情境來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文字與內涵都富有詩意的文章,通過具體的情境創設,學生會融入或者情深意長、或者富有幻想的文章感情中去,對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播放西沙群島的視頻,學生一下子就融入優美的自然風光中,然后教師再通過優美的音頻帶領學生去朗讀課文,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被大大提高了。這種多媒體視頻、音頻播放的情境創設法還可以被運用到《林海雪原》中去。
三、注重課堂引導,發揮學生主體性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凸顯學生主體性,注重對學生學習引導的課堂,更應該能夠讓學生擁有選擇權、自、能動權和創造權,能夠在課堂中實現全面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是靠教師講、學生聽來實現的,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改進,因而沒有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要積極改變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實施引導性、主體性的課堂模式。首先,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將講練相結合,并在講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在練的過程中注重將學生的腦、口、手、耳等器官調動起來,防止“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的出現。例如,在學習《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準確的語言、音樂的伴奏、圖片的展示等多種方法讓學生用心感受威尼斯的獨特風光,充分了解唯一工具――小艇的重要意義與呈現的美麗風景。其次,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創設“開放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這里的開放題指的是題目的答案不確定、不唯一的問題。通過這種開放題的設置,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建立為合作者、朋友的關系,學生可以參與到小組協作、同桌交流、師生互動等中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文章中的第四部分談談自己的想法,這種開放式的題目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打造開放式的課堂。
此外,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良好的預習習慣、聽課習慣、復習習慣、課外閱讀習慣等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應該積極探索和總結教學經驗,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多作課堂反思。
參考文獻:
[1]卿山.反思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S1).
[2]熊廣平.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