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項目 實訓 調查問卷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受親乃,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力軍職業院校也受到嚴峻的挑戰,培養既懂理論又懂技術的高素質人才是職業院校的核心任務。下面以網絡專業為例,談談職業院校實訓課的教學。
計算機網絡實訓課程應以理論為指導,以能力為本位,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崗位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要求開開展實訓課程,實訓的項目可以來自生活中的工程項目,應緊扣崗位的需求來開展實訓。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導來開展教學。培養學生既懂理論又懂技術, 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能力。
通過對市場的問卷調查,個別座談,及畢業生的跟蹤情況統計,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企事業單位對網絡人才的需求量是越來越大,一般的小企業都會要兩個左右的網絡維護人員,而大的企業需求量就更大的,有的公司成百上千。而公司的網絡管理員的能力要求是能維護好公司網絡的正常運行,能迅速解決公司的網絡故障問題。而一些專門網絡技術公司則要求就更高了,比如:要求員工能開發網站,系統運維,網絡安全服務,網絡工程技術等。當然也有些銷售型的公司,要求學生既要熟悉網絡產品,還要懂得營銷知識。
在了解了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分析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所需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術具體如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具備以下的能力,網站建設能力、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安裝調試能力、綜合布線、網絡工程、網絡故障的檢測與排除、通信終端系統的設計、具備中小型網絡的用網、管網、建網能力。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素質。
計算機的網絡教學中應以行動教學的理念為依據,以培養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職業情景的行動能力為目標,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成果展示等手段。從任務到項目實施,評估,檢查反饋。充分發揮學生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培養。
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設置,緊密結合網絡專業的職業需求,為提高教學質量,在實踐的環境中巧妙的運用實際工程中的項目,可以把課堂融入到企業。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現在的學習環境就是以后的工作環境。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項目實訓課程由綜合布線、服務器配置、網站開發、網絡工程、網絡管理、路由與交換配置、故障測試與排除、系統集成等課程組成。
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項目實訓課程的分配及學時的安排,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訓課程采 取分組實訓,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訓過程組織如下:
一、實訓前準備
實訓前主要對學生進行網絡設備的介紹與演示,以及注意事項的強調,安全事故與職業素養的教育,主要實訓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防火墻、綜合布線設備、備線架等介紹。團隊精神與企業內部溝通技巧、職業素質與規劃分析。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
二、項目實踐
本階段是重點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項項的實踐職業技能,學生能對整個項目進行全局把握,從項目的招投標,項目的需求分析,項目的實施、項目收尾驗收以及工作結報的書寫等。學生在此階段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各種相關的技能。主要進行基本功能模塊的實際操作與訓練, 主要實訓內容包括: 綜合布線、網絡配置與管理、網站開發與建設、局域網的組建、無線局域網組建等,采用實踐操作的方式, 考評方式采用操作測試和操作結果記錄。互評與自評相結合的方式。
三、項目實訓結項與考核
本階段主要進行項目實訓結項和考核,每個小組的組長對本小組的項目實踐情況進行總結,并提交總結報告。老師進行評價對每對的實訓的情況,根據每組的報告總結,進行點評,并給出指導意見。學生在此階段可以進行經驗交流等, 主要采用講評與討論的方式, 考評方式采用項目設計所有文檔。
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加強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競爭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為企業培養來之則能用,用之則能行的有一定理論、實踐能力強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優秀人才,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進行了卓越人才需求調研,目的在于了解計算機行業發展現狀和相關企業對一般和優秀人才的需求,明確專業服務方向;分析企業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確定我專業卓越人才的培養目標,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提供科學的依據。
關鍵詞:
卓越人才培養;企業需求;調查分析
1概述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教育部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我院于2011年4月啟動了首批“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也啟動了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為了明確企業對網絡技術專業高質量、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確企業對相關崗位人才的具體要求,確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目標規劃,我們針對川渝地區的一些相關網絡公司,政府部門及我專業部分優秀畢業進行了本次卓越人才的需求調研。
2調研概況
1)調研目的通過座談、調研和統計,收集企業、行業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分析高素質人才勝任的工作崗位,明確高素質人才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素質等信息,為我們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打下堅實的基礎。2)調研時間、對象及方法本次調研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調研時間為2011年9月25日至9月3O口,調研對象為西安開元電子實業有限公司、重慶彩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重慶朗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重慶郵政儲蓄信息部以及萬州招商局等企業及政府部門;采用會議座談的方法進行調研。第二階段的調研的時間為2O12年2月9日至5月9日,調研對象為川渝地區網絡工程相關企業及我專業部分優秀學生所在公司,包括北京恒盛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重慶新媒農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博瑞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博瑞得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調研的方式為問卷調查和企業走訪相結合的方式。3)調研內容本次調研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及相關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企業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的需求,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就業待遇及發展前景較好的職業崗位群,企業對優秀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優秀畢業生對目前專業課程開設的想法及建議,以及優秀畢業生就業去向等。
3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需求調查分析
1)就業崗位需求情況本次座談企業6家,發放26份專業人才需求調查表,統計結果顯示目前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崗位需求主要分為5大類:包括計算機網絡組建,網絡系統管理,網站開發與組建以及計算機及網絡產品維護維修與銷售。具體的崗位需求情況為:網絡工程師占崗位需求總數的76.9%,硬件維護工程師占57.1%,技術支持工程師占73.1%,運維工程師占69.2%,網站維護占46.2%,售后工程師占69.2%,售前工程師占53.9%,計算機及相關品的維修占38.4%,寬帶安裝與維護占42.3%,網頁設計與制占34.6%,網站開發占53.9%,其他占19.2%。在這些就業崗位中,在這些就業崗位中,網絡工程師、運維工程師、硬件維護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網站開發與維護、網站維護工程師的薪資待遇相對較高,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有較高的要求。2)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通過調研了解到企業對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要求如下:具備項目分析的能力;網絡工程(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的規劃、實施、測試與驗收的能力;網絡設備的安裝配置能力;網絡服務器安裝配置能力;網絡路由器配置與管理能力;網站的開發與安全管理維護能力;網絡系統的故障診斷與排除基本能力等。另外調查還顯示企業用人的理念中,對個人素質的要求甚至大于職業技能的要求,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要求學生會做人、情商高、講誠信有擔當。
4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建議
1)夯實基礎,分類教學。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來看,通識教育教育中,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過程中需要照顧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所以較難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所以在課堂中夯實學生的基礎,選拔有意愿的學生實施卓越人才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某一個方向有針對性的加強。教學中應依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的個體基礎差異,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有針對性地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在提升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同時,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提升。2)重技能更重素質的培養。根據企業用人綜合素質的要求,在進行卓越人才培養時,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有吃苦精神、敬業精神、有擔當、學會感恩、不隨意跳槽,否則有再好的技術也是無用的。同時,要注重人文素養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中的滲透。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全方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有才無德的人才。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應做到技能與素質并重。3)培養有理論、實踐強的優秀人才,對計算機網絡技術來說,基本技能的掌握相對簡單,綜合素質的提升,必須有理論知識的支撐,另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所以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優秀學生參加學校、省市級的技能競賽,利用一切資源多進行有效的專業實習和頂崗實習。同時,高職院校積極加強與周邊企業或國內知名企業進行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基地,實現產學結合,在為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的同時,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儲備更多優秀的人才。無論對學校,還是對企業而言,培養有理論、實踐強的優秀人才都是其追求的目標。因此,高職院校應努力從多方面入手強化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4)課程的開設應面面俱到,且有側重點。根據調研分析計算機網絡技術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外設維護與維修、網絡產品配置、網絡工程規劃與實施、綜合布線、服務器配置與管理、數據庫管理與維護、網絡安全管理、辦公軟件應用、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網站建設與維護等,在這些課程中,核心課程為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網絡工程規劃與實施、服務器配置與管理、數據庫管理與維護、網站建設與維護,在卓越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先打好學生的基礎,在根據優秀學生的特長,指定專門的導師進行相關內容的培訓。5)推進基于卓越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要依據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新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師資隊伍職業道德建設,要求他們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責任心和使命感,自覺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努力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二是,優化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師資隊伍結構,使之趨于合理化。具體而言,應從知識結構,學歷職稱結構、年齡結構以及專業結構等多方面入手。三是,注重師資隊伍的職業化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卓越人才培養的對師資隊伍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實戰能力,必須能夠將計算機網絡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且具備一定的職業經驗。
5總結
通過本次的調研,使我們明確了企業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崗位需求以及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需求,進行卓越人才培養的目的是培養優秀的畢業生來勝任企業的中、高級崗位,只有明確了企業需求,按照企業、行業的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卓越人才培養方案,必將能夠培養出深受用人單位青睞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郭瑩.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的調查研究[J].科技經濟研究,2013(12).
[2]張永旺.高職院校體驗式教學與學生可雇傭性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2(5).
[3]楊健.基于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課程改革[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6):110-111.
[4]酈麗華,謝鵬,李清平,等.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雙證融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20):22-24.
【論文摘要】計算機網絡專業是一個對操作性要求非常高的專業,學生如果不能真正對網絡設備進行操作,沒有實際組網和管理網絡的經驗,就根本談不上掌握計算機網絡這一門技術。
計算機網絡專業是一個對操作性要求非常高的專業,是與社會實際職業崗位聯系密切的專業。學生如果不能真正對網絡設備進行操作,沒有實際組網和管理網絡的經驗,就根本談不上掌握計算機網絡這一門技術。所以,要真正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一方面要具備網絡實驗實習的硬件條件,另一方面要有適合學生最大限度理解和掌握網絡技術的教學方法。
一、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分析
目前,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普遍存在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說其不佳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指學生很難按要求完成教材包含的學習內容,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目標,二是指學生所學習的最終效果不能滿足社會相關職業崗位的需要。
學生為什么不能在規定的課時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學的角度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識規律進行教學。二是教師沒有根據專業課程的自身特點去實施教學。三是目前很多專業課程的教材編寫過于理論化,與社會實際職業崗位的要求脫節。
中職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薄弱、領悟能力水平較低、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意志力不強、學習主動性不夠等弱點。但同時也存在喜歡動手操作、思維活躍等長處。鑒于這種情況,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更加具體化、生動化、實際化。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制定出適合學生特點,遵循專業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案,這樣才有可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適宜于側重理論學習的學科導向的普通教育,而不適應以技能教學為主的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合格的技術工人,他們畢業之后普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能夠使學生盡快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掌握就業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將崗位的工作過程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習一門專業技能的最佳方案,就是理論聯系實踐,理論與實踐結合越緊密,學習時間越緊湊,學習效果就越好。
基于以上觀點,我認為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的教學采用項目教學法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的最佳方法。
二、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目前,項目教學法在許多操作性很強的專業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計算機網絡專業一方面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中引進項目教學法,既可以幫助學生充分領悟計算機網絡較為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今后能更快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
項目教學法的實質是將教學過程與生產經營過程結合起來,模擬實際的工作過程,使學生在虛擬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主動地去獲取和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良好的工作和學習態度,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情感。
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中使用項目教學法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由任課教師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一般根據實驗實習條件將學生分為6人或8人一組。
第二,由每組成員推選一名組長(也可以稱為項目經理),具體負責學習項目的計劃組織和實施,其間負責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以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第三,任課教師在全面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情況下,將教學內容項目化,使之成為學生具體操作的工作內容。
第四,教師通過一個實例,講解學生將要操作的內容(與學生實際操作內容有所區別)。特別是教學內容中涉及的新的概念、新的技能,要著重講解。
第五,給學生下達工作項目(工作內容),由各組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對項目進行分析,制定工作計劃,分配每位組員工作任務,強調工作要求。
第六,各組成員具體操作工作內容,要求成員之間要密切配合,相互協作,一同完成工作任務。
第七,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要求每位成員真正掌握工作內容中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最好是對工作內容反復做幾次,成員之間相互調換崗位,以達到全面掌握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
第八,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負責與任課教師溝通,之后由組長對疑難問題進行解答,這個過程中組員要積極進行討論,努力深入理解項目中的涉及的知識和技能。
第九,任課教師對各組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對各組工作學習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
第十,任課教師對項目進行總結,分析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總結本次課的學習要點,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學生要注意的情感態度。
計算機網絡專業從交換機的設置、路由器的設置、防火墻的設置,以及雙機互連,小型局域網的組建、園區網的組建等等,都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學生在完成每個項目的過程,既是工作過程又是學習過程,而且是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習過程。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學生必然能夠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切實掌握操作技能。
三、在使用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真正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項目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項目教學法就無從達到預期的目標,甚至會使整個課堂無法控制。
關鍵詞:協議;網絡管理;教學內容;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TP3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1-0000-02
隨著信息化應用快速發展,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是服務現代科技的開端,它已成為一種生活基礎設施。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強、知識面廣、應用廣泛、實用性強的學科,隨著網絡協議不斷的升級、技術日新月異,知識點不斷的增加,所有的這些都增加了這門課程的教學難度。如何在有限的教學課堂時間內,交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的基本理論知識講透徹,同時又要讓學生學到更多實用網絡技能是每個任課老師面臨的艱巨任務。本文將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等方向,談談如何促進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
一、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性質及現狀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集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的交叉學科,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術和通信兩方面的內容,對計算機網絡的工作原理、體系結構、各層協議以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并應用這些知識建設和維護網絡。
對于高職類院校而言,其教育“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培養出的計算機網絡人員應為理論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的網絡管理人員,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對于高職類院校來說還應突出應用型技能培養的特征。
(一)教學內容理論性太強
目前市面上與計算機網絡相關的培訓教材非常多,如何在眾多的教材中選擇一本適合的教材并不容易。絕大部分計算機網絡教材都是從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數據通信技術、網絡體系結構、TCP/IP協議、網絡應用等方面進行深入介紹,這些內容理論性強,前后知識面聯系密切,相對枯燥;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學生會對計算機網絡從最初的感興趣到失去興趣。這會直接導致學生上課不聽課、容易走神,教學互動性差,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任課老師從實際出發,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興趣很好的結合起來。
(二)學生缺少實踐的機會
計算機網絡課程實踐很強,由于很多客觀的條件限制,很多學校都缺少網絡實驗室和網絡實驗設備等軟硬件設施。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書本上,這樣會導致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學習興趣下降。
因此,高職院院校應該加大網絡實驗室的建設的投入,給每個學生都有創造實踐動手的機會,實在沒有條件,任課教師也要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電腦、寢室內的交換機、無線路由等設備,自己動手組建局域網、無線網絡和維護等,讓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有一個感性認識。
二、科學設置教學內容
(一)內容安排合理
基于教學內容的組織,整個教學過程安排將分成教學與實訓兩部分。以職業定位為一個中心,在教學和實習實訓中進行保障和加強學生在選擇職業定位的目標性。教學中以最小化理論基礎,最大化實踐為導向,對在實訓室完成以任務構建的實訓中所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再以知識點的形式進行講解,再將任務融入項目進行實施。將理論教學完全融入實踐教學,再將實踐教學融入實際工作范疇。
(二)實踐教學部分
根據高職教育中“必需、夠用”的原則,強調技能培養和實用性,如何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我認為要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實驗實踐環節是鞏固、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最生動、最活躍的場所。因此,必須要重視網絡實驗教學,本人覺得應重視下二點:第一,重視網絡實驗室環境建設。計算機網絡實驗不同于其他課程的實驗,在具體實施時需要相應的硬件設備和軟件配置。在做物理層實驗時,可以用到各類的網絡傳輸介質;在做數據鏈路層實驗時,需要用到交換機;網絡層實驗中,需要用到路由器、三層交換機等。由于網絡實驗存在設備不足問題,我們充分利用仿真軟件Packet Tracer,可以做到人手一機,大大彌補了設備的不足,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合理安排實驗內容。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實際,合理安排和設計實驗內容。
為了培養學生局域網綜合方案分析、設計與實現能力,分配給每組一個設計題目,組織學生進行調研,完成網絡拓撲結構設計,公司網站設計,網絡服務器架設到網絡硬件,如交換機、路由器等搭建,最終能夠組建一個功能完善的典型的小型局域網。教師指導方法為: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給出設計題目與網絡需求,根據學生完成情況悉心指導、耐心講解,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教師點評并給出成績。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就業導向;計算機;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2012)04-0000-02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對于目前,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以就業為導向,在教學模式、方法、手段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一、基于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概述
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網絡教學即以職業、工作、崗位作為基本的依據而進行設計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在最大的程度上實現了教學與將來的就業包括職業、崗位等進行了銜接,來促進學生將來的就業。
這種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對于教學的要求可以說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就是要改革教學模式,注重實踐教學。計算機網絡教學的實踐性很強,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技能作為教學目標,另外,還應該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盡可能多增加一些現場的實踐教學,為培養學生將來的就業能力以及專業技能打下基礎;其次,要以職業崗位的需求作為教學的目標,建立一個科學的、完整的實踐性教學體系以及理論性教學體系。還要及時的調整教學內容以及課程設置,并按照實際的工作情境、工作過程以及任務進行教學,形成一種以工作為基礎的訓練項目與教學體系;再次,計算機網絡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實踐能力以及全面的素質作為教學方向,進而來對課程進行設計并且設置教學方案,將就業率作為評價的標準,就業率的要求就是與專業基本上對口。這樣來促進計算機網絡教學對于質量評價社會化。
二、計算機網絡教學現狀以及原因
(一)計算機專業學生現狀
計算機應用技能人才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之一,但是這幾年卻出現了生源不足,以及質量越來越差的情況,原因就是計算機專業將來的就業情況不是很好,很多學生甚至是沒有出路。此外,計算機專業學生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實踐能力嚴重匱乏,對于組裝電腦、安裝系統、故障處理等方面的能力還不具備。一些學生盡管是已經拿到了計算機網絡中級證書,但是僅僅是理論上的,對于寬帶的連接以及安裝自己不能完成,小型的局域網也不會搭建;還有一些學生雖然是打字速度很快,排版水平也不低,但是卻不會使用打印機、傳真機,因此對于一個機關的打字員工作也不能勝任。等等這些現象都太過普遍。
(二)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
首先,對于實訓的設施,學校投入的資金還不充分,教師的動手能力也有待提高。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操作技能,首先就應該投入資金,來配置實驗以及實習的設備。但是,很多院校一般是為了節省資金,只是根據自己學校的情況,對一些骨干的專業進行重點配置,包括一些實驗以及實習設備,而對于非骨干專業就沒有這樣的條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些專業的實訓教學發展。另外,很多高校的計算機專業的教師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教師隊伍的總體力量薄弱,教師的動手能力也嚴重不足,這就對于指導學生的操作方面有著嚴重的制約,所以,專業師資的質量直接就影響了計算機網絡的教學質量。
其次,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還比較單一,甚至是僵化。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科知識來說,其更新的速度很快,因此,計算機專業教師經常是花費很多的時間才能夠將學科教學予以勝任,所以就可能會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對教學方法予以研究,所以,在教學中,就一般是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就是以教師講授學科知識為主,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也或者是教師進行演示,學生再跟著練習。但是,這樣時間久了之后,就會出現教師只是簡單的講授而學生不接受的現象,這樣就會造成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挫傷現象。
再次,計算機網絡教學的考核方式還比較落后。表現在,第一,考核的內容只是簡單地依附于教材,只是對一些統一的、公共的知識以及技能進行考核,內容比較單一,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與體現。第二,忽視了計算機教育的職業性,計算機專業的特色不能充分的突出,與現實的工作環境向脫離,沒有與社會市場進行充分的接軌,學生的職業技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基于就業導向的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改革策略
(一)對于校本課程教材的開發
按照原有的教材進行一章一節的講解,對于學生興趣很難提升起來,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技能等問題,因此,學校應該進行校本課程教材的開發,可以這樣來實行,首先是在教研組中,由擔任同一學科課程的教師進行共同的討論,共同來完成;其次,就是讓教師深入社會進行調查,讓理論的學習與社會行業的需求向結合起來,使學生將來走上社會之后能夠將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例如說,在開發PS等教材時,就應該根據本地的工藝設計、封面設計、商標設計來進行,這樣,學生將來在實習過程中就能夠很快的適應,而不是根據教材或者是網上隨便下載一個來利用;再有就是在課堂上,對于實踐應該不斷的予以完善,力求盡可能的做到項目與知識相結合,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向學生傳授某種具體的知識、技能,而是更應該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應該怎樣更加科學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以及就業能力,這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一般說來,職業學校的學生其數據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維的能力較弱,在課題上進行理論講授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在對項目的設計以及制定的時候,就應該要更加要重視他們的學習過程,也就是項目的完成過程。因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應該是取決于學生自己做了一些什么,而不是取決于教師做了些什么。應該將一些需要學生部分掌握的,但是不需要系統學習的一些內容融入進教學中,讓教學過程、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學生進行創造實踐的過程。學習的活動應該與大問題或大人物予以結合,進而通過共同探索,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的動機以及興趣。要創建一個真實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讓學生帶著一種真實的任務、認真的態度去學習。另外,教學的模式不應該僅僅是單一的教學形式,而應該是互動型與應用型相結合的綜合型模式,采取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實現一種知識與能力并進,專業與就業統一的教學。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可以采取以下兩種考核的方式:第一,項目成果測試的考核。第二,崗位實習測試的考核。
首先,在項目教學中,考核的方法應該是形式多樣的,而不應該僅僅是要求一種統一的模式,不能一味的看重結果,對于學習的過程也要注重,在考核中,學生體驗到了哪些,學習到了哪些,等等。對于考核的要求也不應該有具體的限制,應讓他們自由的去發揮,進而體現出自己的個性。比如說,對于設計與制作網頁這項的考核,首先,給他們一個網站的主題,讓他們根據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對材料的搜集。來設計版面,完成網頁的制作,而不能只是給他們限制時間,要求在多長時間內必須完成,這樣就有可能會限制到他們的思維。此外,還應該注重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考核他們的專業綜合性的素養,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促進就業。
其次就是對于崗位的實習測試進行考核的方法。即讓學生在企業中參加的考核,通過某個具體的崗位,來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考核,看他是否具備了具體的崗位要求。比如說,對于網絡技術的學習,就可以讓學生到具體的網絡公司實習,參與具體的現場布線、調試網絡、組網等等;對于圖像的處理的教學,就可以讓他們進入影樓或者是廣告公司學習,相片如何處理,圖像如何搭配等等。在學習結束以后,將由實習單位的相關技術人員以及學校的教師來共同的參與考核,看學生是否已經達到所要求的職業能力的目標,對于企業所要求的職業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這樣,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將來的就業率。
總結:基于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這種就學模式、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育人員應該致力于這種教學策略的探索,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提高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效果,提高就業率。
參考文獻:
[1]畢四軍.從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看我省高校計算機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8.01
[2]王宜懷,石明芳.淺論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J].高等理科教育.2009.(02)
[3]孫艷妙.職教計算機課程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J].機械職業教育.2007.(02)
[4]韓麗萍.畢業設計的變革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9.(11)
[5]馮斌.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研究和實踐[J].引進與咨詢.2010.(02)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理論;實踐
1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課程成為高校很多專業的必修課程。由于計算機網絡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同時變化和發展較快,新知識層出不窮,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教給學生基本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里以我校信息類專業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方法與大家探討。
2確定網絡協議為教學重點
計算機網絡是我校信息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屬于必修課,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以前,已經學習了C語言,數據結構等課程。
現在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很多時候已經融為一體,所以講網絡原理離不開一些通信知識的介紹,考慮到學生已經學過通信原理之類的課程,對通信知識只需要做簡單的復習即可;網絡安全現在非常重要,考慮到電子通信專業主要是使用網絡,網絡安全不是重點,而計算機專業有專門的網絡安全課程,所以對網絡安全的講解也是介紹性質。這樣,課程的重點自然就是網絡協議了。
3通過實例講解網絡協議
網絡協議是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往往是老師講起來費勁,學生學起來吃力,慢慢地有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雖然天天使用網絡,但對網絡底層發生的事情知之甚少,所以必須用比較直觀的方式來將枯燥的協議數據展現在學生面前。
為了解決上面提出的問題,我們在研究網絡數據包的偵聽技術的基礎上,專門設計了一個網絡通信分析與演示系統。該系統通過截獲網絡上傳送的數據包,按照網絡協議的層次將每層的二進制數據取出,同時有ASCII碼的翻譯以及相應的文字說明。通過分析每層協議的二進制數據,就可以清楚地講述網絡協議中的每個字節或者二進制位,ASCII碼的翻譯主要用于講解應用層協議。通過直觀的演示,學生的概念清楚了。該系統不僅可以分析單個的網絡數據包,還可以根據用戶要求提取一次完整的網絡通信過程中的所有數據包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就對網絡通信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同時對TCP/IP協議體系中高層協議與低層協議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下面對軟件運行情況作一個簡單的說明。當用戶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中輸入http://后,為了找到sohu主頁并與之通訊,瀏覽器與服務器交換了許多數據,我們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以后,就能再現出通信的全過程。通信過程的詳細分析請看參考文獻[4],這里只給出通信過程分析的最后兩步,圖1是對TCP連接的第三次握手的數據的分析,圖2是對HTTP請求數據的分析。4讓學生動手編寫程序
由于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網絡以前,已經學習了C語言,數據結構等課程,因此,我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編寫程序,以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講網卡時,要求學生利用Winpcap開發包列舉出計算機上的所有網卡的相關信息;在講解分布式進程通信時,要求學生自己編寫程序實現一個簡單的客戶/服務器系統,該系統通過socket實現,只要能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交換信息就行,不需要其它的復雜功能。在所有的這些編程作業中,一定要把握好題目的深度和廣度,一般來說,只需要達到通過編程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即可,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者綜合性的問題可以等到課程設計時加以解決。
5通過網絡學習網絡
計算機網絡最大的特點就是協議較多,而且更新很快。我們在課堂上不可能講解所有的協議,同時也不能保證我們講解的協議將來不被其它協議替代。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關鍵的任務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暫時還沒有采用英文教材,但網絡方面的很多第一手資料都是英文的,教材不可能年年翻新,但知識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有些內容教材上講的原理雖然不錯,但具體內容可能已經不是最新的了。這一點在網絡協議方面體現特別明顯,所以我們在講解協議的時候,可以和學生一起查找RFC文檔,了解最新的進展,同時對課本沒有提及的協議,如果有必要,可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查找RFC文檔,同時對協議的關鍵部分,例如協議的格式,與其它協議的關系等給出相應的中文翻譯。
6注重實驗
要真正掌握計算機網絡,除了學習網絡協議等理論基礎知識,動手編寫程序加深對協議的理解外,還有一點也不可忽視,那就是實際組網能力的培養。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因為他們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動手能力,所以有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這門課程。但是本科生的課程體系由于理論課很多,目前沒有安排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這門課程。大多數本科生將來都是在第一線從事具體工作,實際組網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對于少數將來從事計算機網絡的理論研究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基本的動手能力,對網絡的理解必將受到限制。所以,實驗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學時所限,實驗內容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點。我們安排了六個實驗,分別是交換機的基本配置,虛擬局域網,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協議RIP和OSPF,防火墻,服務器配置。為了保證實驗的效果,要求學生實驗前在模擬軟件上了解實驗的基本內容。同時每個實驗都有一部分要求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問題,通過這種方法來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實驗內容,也避免部分學生不動腦筋,對照實驗教材像操作工一樣機械地完成任務。對于其它實驗,例如網線的制作等,我們提供詳細的電子指導文檔,讓學生自己了解,在生產實習等實踐環節再具體操作。
7總結
本文針對信息類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教學方法的研究永無止境,以上只是我們的一家之見,肯定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此提出只是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功宜.計算機網絡[M],第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第4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中職學校 計算機 網絡技術 探索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算機網絡,它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這一新形勢下,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是一條必經之路。
一、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現狀
中職學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是建立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之上的學校,目的是培養大量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這要求中職學校在進行高中程度知識的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精神文化素養,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教育。但在實際的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際應用相脫節
中職學校的教師雖然理論知識扎實,但實際應用經驗不足。不了解當前社會對網絡技術型人才技能的需求狀況,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的知識與技能不能夠滿足當前社會對網絡專業畢業生的技能需求。例如,在網站開發這門課程中,教師教授的內容也許還停留在使用ASP網站編程語言來編寫開發網站,但是在目前網站開發的實際應用中,ASP由于代碼簡單容易使網站受攻擊已很少使用甚至不用,這就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知識與社會應用脫節。這樣的不足在網絡技術教學的其他很多科目都存在。
2.師生教與學的惡性循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不能保證每一次的課程內容都能夠詳細、生動有效地講解;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調整教學的進度,調整教學方法及熱藎豢魏笥捎詮ぷ鞣彼,實訓條件受限,無法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實踐與鞏固;同時網絡技術的知識對于大部分中職生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基于以上因素,學生學不到知識后便出現厭學情緒。這樣循環下來,就會出現一種現象:學生學不會,教師不愿教。久而久之,便形成教學上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到師生教與學的質量。
3.學生的基礎相差懸殊
中職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參差不齊,教師難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進行因材施教,徒增了教學的難度。有的中職生在入學階段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僅僅停留在上網沖浪、打游戲等上,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幾乎是一片空白;有的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操作;有的已經具備了相當程度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4.教學實訓環境不完善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更偏向于實際的操作應用。然而,能夠擁有良好的網絡實訓資源用于開展實訓教學的中職院校較少。網絡設備的價格昂貴,損耗大,維護難,導致大部分的中職學校無法大規模地投入資金建設網絡實訓基地。沒有實訓環境的支持,學生學習了專業理論知識之后,只能通過一些模擬軟件去進行實際操作的模擬應用,甚至于“紙上談兵”,專業理論知識無法進行實操。
二、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有效教學實例
1.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理念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遵循“行動為導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合理地設計教學計劃,重點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IP地址時,課前先對學生現狀作調研分析,得知:(1)經常用網絡,但不明白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2)網絡理論知識比較抽象,理解較困難,但對網絡實踐特感興趣。對網絡中常見現象或故障都想知道其產生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有利的一面,將不利的一面降至最低。鑒于此,該授課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室里進行,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出IP地址的基本概念、書寫格式、子網掩碼,接著讓學生查找出所用計算機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上報給老師,教師把每個學生提供的IP和子網掩碼均投在大屏幕上,然后引導學生思考:(a)眾多IP地址有什么特點?(b)每個IP地址和對應的子網掩碼存在什么關系?(c)眾多子網掩碼間有什么特點?采用案例教學法和啟發-探究等教學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掌握IP地址的含義和特點。接著要求學生利用數制間轉換方法推算二進制數轉換為十進制數,得出IP地址點分十進制的寫法,最后讓學生總結出IP地址的唯一性以及子網掩碼與IP地址間的關系。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樂于動手操作的特點,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教師創設一種民主平等、自由和諧、主動探究和大膽質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真正實現師生平等對話。教師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的前提下,進行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計算機網絡技術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來。等到任務完成就會產生成就感,寓教于樂,教學效果自然很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創新精神。
2.優化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模擬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當地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合作探究式、參與討論式教學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
例如:在學習制作雙絞線RJ-45時,采用項目教學法和情景模擬教學法。
學習情境:制作一根2米長的RJ-45雙絞線。
情景模擬:每個學生是一位電腦維修店老板,現在為顧客制作一條2米長的RJ-45雙絞線。雙絞線每米4元,水晶頭0.5元一個。看誰賺的利潤高?
如此設置教學情景,運用“教、學、做一體化”的組織手段和方法,學生在動手制作之前,會仔細學習RJ-45雙絞線的詳細制作過程,操作過程中會嚴格細致。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本節課的操作技能,又提前接觸創業環境,為學生將來創業磨煉意志、樹立信心做好準備。
3.加強實踐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作為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的網絡基礎課程教材,應結合學校本專業學生的特點,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除了教學所需要的教學實踐操作外,要求學生參與所有計算機網絡專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活動。例如:校園網的創建與維護;微機室的規劃布局、設計;網絡實驗室的組建、應用、維護;學校實訓基地承接的網吧布線、組網等。期間,以企業標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實踐環節。這樣,通過加強學生親自操作和實踐應用的機會,不僅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創業理念,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的改革思路
目前我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結合多年擔任計算機網絡綜合布線競賽教練和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提出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1.完善實訓室建設,加強校內實踐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網、組網、建網、管網、用網的能力,按照實用性、仿真性、先進性、開放性、共享性的建設目標,建設具備多類網絡架構真實環境;集教學、師資培訓、技能鑒定、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應用科研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校內實訓室,如計算機網絡技術綜合實訓室、計算機綜合布線實訓室、計算機局域網實訓室、計算機網絡安全實訓室等實驗室,并配備內容廣泛的各種應用軟件和教材,并配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校內實驗實訓室的實踐教學項目及資源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2.加強與企業合作
學校以科學發展觀念,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推進學校與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更加接近社會或企事業單位用人要求具有動手能力的網絡技術人才,加強學校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企業合作過程中更新了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企業的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達到“雙贏”的目標,從而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四、提高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措施
1.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完善學生知識結構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知識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學科交叉等特點,合理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引導學生在網上學習,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合理選擇學習內容,教師只需從旁進行適當引導,形成多方面交流合作的學習氛圍,以逐步創建項目化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2.實施項目化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不能單單停留在理論層面上,還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雖然有些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引進實訓實習設備,但由于硬件設備本身的特性,反而對實訓項目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這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模擬仿真軟件,清晰地模擬出底層協議的工作原理,讓學生對協議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模擬一些切合實際的實訓項目,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網絡技術實踐
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具備實踐能力能夠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個好的基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可以利用電腦的仿真模擬能力來幫助學生實踐:先是以一個工廠車間真實的工作操作環境制作模擬生產車間的課件,然后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方式來感受工作的各個流
程或者環節,從而讓學生學會操作各類機械。身臨其境般地進行實踐,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積累經驗。
4.創設情境,實踐教學
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本來就是充滿趣味性的教學,但是,如果教師不能夠發揮網絡技術教學的優勢,不能讓學生在教學中產生興趣,那可能就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網絡技術,需要學生具備嚴謹的思維,但是并不是要學生在機械的、刻板的教學模式下進行思考,而是需要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行探討和學習。因此,我認為,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地設置教學情境,以情境帶動教學,啟發學生進行實踐。
五、總結語
總之,中職計算機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事實上,計算機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一方面,其理論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其實際操作也具有復雜性和相當的難度。這就意味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學習是一個過程和體系,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崔允t.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潘月芹.中職校創業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1(1):31-33.
[3]王民權,梅曉妍.高等職業教育中項目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專業教學研究,2007,(10).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高素質應用型;計算機網絡技術;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畢小明(1974-),男,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
基金項目: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技術研究規劃重點課題(項目編號:JA008),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SCG376)。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1)33-0025-04
高職教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職教育其自身具有不可替代的類型特征,即高職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需求為目標的教育。為更好順應市場經濟,服務市場經濟,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在專業上的發展要求,探索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的培養模式,已成為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要探討和解決的迫切問題。
一、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倫敦商學院教授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對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是:“在一個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從與產品或服務的關系角度來看,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是隱含在公司核心產品或服務里面的知識和技能,或者知識和技能的集合體[1]。核心競爭力理論雖是針對經濟和管理規律提出的觀點,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學根基及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因此可以將它的概念應用到個人核心競爭力上來,而且這也是對“核心競爭力理論”必要的升華和發展[2]。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各種競爭力的核心,是其各種能力素質中最具特色、最強有力的部分,是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專業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機統一。這種競爭力不同于大學生的一般能力,它是在一般能力基礎上加以提煉和提升所形成的獨有的、支撐大學生現在甚至將來的競爭優勢,并使大學生在長時間內保持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3]。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提出: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面向企業、事業單位、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從事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系統集成、網絡運行管理與系統維護、網絡運用開發、網站建設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生要能勝任這些崗位的工作,僅僅有書本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異常迅速,在計算機網絡技術領域更是如此。即使學生今天實訓的內容就是目前對應崗位要求掌握的技能,可等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時,崗位要求往往又發生了變化,往往又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能自主進行學習,獲取新知識,跟蹤網絡新技術。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而良好的人際關系不但有利于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工作人員之間協同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們培養的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應包含三方面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我們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及實施過程中,應當重點培養學生這三方面的能力。
筆者就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對溫州市近二十家相關IT企業管理人員和溫州市近二年高職網絡專業畢業的學生173人發放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85份,調查結果如表1、表2所示。
二、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的現狀
在高職院校中,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歷史并不長,但開設的院校并不少,在浙江省49所高職中,有29所開設了該專業。從表2來看,我們的網絡專業人才與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還有相當的距離。而從用人單位調查的情況來看,社會對網絡人才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這就造成了目前的“兩難”現象:一方面用人單位覺得所需的應用型網絡專業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我們的畢業生就業難。這說明,當前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一)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課程之間重復內容較多
很多高職學校對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非常明確,可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常常過分的為學生職業發展考慮。一方面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者認為網絡人才的就業面很寬,學生畢業后不一定就從事當中的某一特定崗位的工作,多學點東西,什么都懂一點有利于學生以后就業;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者認為學生即使畢業就從事某一特定崗位工作(如訂單式培養),也存在以后轉崗的可能和專業發展的要求,所以多學些,什么都懂一點也是有好處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好心辦壞事,把我們的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辦成了本科的壓縮餅干,這也背離了我們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有一技之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不是什么都懂的通才、全才。
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內容往往滯后于新知識新技術。以Windows服務器的配置為例,據調查,大部分學校都是以Windows Server 2003作為教學平臺,甚至有些學校學習的還是Windows Server 2000,實際上,無論是Windows Server 2000還是Windows Server2003都已經過時了。
另外,課程之間重復的內容太多也是制約學生核心競爭力養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不少學校本專業的《計算機網絡基礎》、《網絡設備》、《實用組網技術》三門課程都有開,而從教學大綱所反映的教學內容上,三門課程之間重復的很多,這一方面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也極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二)實踐教學環節不能突出仿真性,適用性差,效果不佳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學習,不僅僅只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應當是計算機網絡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有些學校在“學科本位”的教學思想的影響下,認為實踐只是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或驗證手段,完全處于從屬地位,甚至被忽略,這種現象在一些本科高校的高職學院中較為常見。有些學校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辦學經費的限制,沒有建立合適的網絡實訓室,而是通過一些仿真軟件(如Packet Tracer 3.2等)來進行網絡實訓。這些專業的仿真軟件功能雖然強大,但對真實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以及職能崗位進行全方位模擬尚有些力不從心。近幾年,很多高職學校建設了網絡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使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整體上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實訓內容與崗位技能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
(三)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無法正常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無法得到真正的鍛煉
從筆者收集的各個高職學校的培養方案來看,各個學校都認識到學生下企業實習的重要性,都在第六學期安排了畢業實習,甚至有的學校在第三或第四學期安排了學生下企業頂崗實習,只可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無法正常進行。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學期的下企業頂崗或輪崗實訓,常常是學生到企業了,企業卻沒有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工程,而當企業有相應工程時,學生卻在教室里上課。在最后一學期進行的畢業實習,由于學生即將就業,四處找工作,往往也是名存實亡。
(四)教師實踐能力缺乏
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實踐性極強,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計算機網絡專業理論知識,而且具有扎實的實踐操作技能。現在高職教師一般都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在跟蹤計算機網絡新技術、新知識方面應該不成問題。但很多院校并沒有提供相應的平臺來提升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作為高職學校的教師,承擔科研課題的機會比較少,也沒有多少機會參加提升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另外,網絡設備一般都比較昂貴,教師也不太可能自買設備來提升實踐操作技能。正是由于這諸多原因,導致教師的實踐能力不足。
三、基于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培養模式
(一)總體目標
以市場需求為根本,以提高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以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培養為主線,以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為載體,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相結合構建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培養模式(圖1)。
學生從第三學期開始學習專業主干課程,每門課程對應一項具體的職業技能,如表3所示。從第一個學期開始,每學期期末安排一到二周專項實訓,如表4所示。實訓主要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為目的。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在就業時直接表現為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此,我們引入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成熟度模型(如圖2)。學生通過在校學習和下企業頂崗實習,核心競爭力日漸增強,職業能力日趨成熟,最終在畢業前完成從學生到準員工、員工的角色轉變。
(二)校企合作,共創三贏局面[4]
1.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可用流程(圖3)來表示。首先由企業專家提出崗位及崗位相應的能力要求,這里的企業專家既包括是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企業專家,也包括其他用人單位的企業專家。學校根據企業要求開設課程,組織校內實訓,學生達到準員工標準后,下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訓(畢業實習),由企業檢驗教學成果,認可畢業生質量,并將對教學的意見反饋至學校,以便更好的改進教學。實踐證明。這種閉環的校企合作教學機制對培養學生核心競爭力中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特別有效果。
2.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除了聘請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外,我們還聘請企業專家參與教學改革和教學過程,擔任工學結合課程任課教師,以及校內實訓、畢業設計的指導教師,擔任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的指導教師,為學生開設網絡新知識講座和專業與職業素質教育講座。校內專業教師每年至少在企業工作一個月以上,適時參與企業工程項目。一方面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為教學服務;另一方面,教師良好的理論功底,也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與企業深度合作還可以實現校內校外資源共享。當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量比較大時,還可采取“訂單式”培養,既解決企業的“用人難”問題,又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構建系統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通過閉環的校企合作教學機制,企業能在學生畢業實習時檢驗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但學生的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是要通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跟蹤網絡新技術、新知識反映出來的,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其教學內容指向職業的工作任務、工作的內在聯系和工作過程知識。“知識的總量未變,知識排序的方式發生變化”,是對基于工作過程這一新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方案中所蘊涵的革命性變化的本質概括。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可以使學生獲得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識、職業技能和相關的職業體驗,促進職業能力形成[5]。
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專業主干課程(見表3)的教學中,全部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根據閉環的校企合作教學機制,由企業專家提出的崗位與能力要求、典型的企業項目,然后企業專家和校內教師共同對崗位與能力進行分析,對企業項目進行分解,構建既適合教學又能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生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使學生掌握能基本勝任用人單位工作任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從而達到將課堂變成工作崗位、工學結合的目的,達到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進行教學時要做好角色轉換,要以主導者的身份擔負描述任務、組織討論、引導討論、控制進程、引入新技術等職責,將“以教師講授為主導”轉變為“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導”,多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標新立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構建學科知識體系,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四)緊密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系統規劃各門課程的評價制度
傳統的專業主干課程一般采用“平時成績(比重小)+期末成績(比重大)”的成績評定方法,在實際操作中仍然更加注重期末考試的成績,教師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定缺乏客觀的標準,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不利于考查和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這與職業教育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基于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培養模式對于主干課程采用工作過程實施性評價與工作成果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定量化相結合的成績評定方式,尤其要求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每個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成績根據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成績綜合確定,可以從工作到崗、工作準備、工作態度、操作流程熟練程度、業務規范化程度、團隊協作、工作任務績效等方面進行評分。而總結性評價一般安排在期末進行,以考核知識點為主,由教師組織考核。
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類考試和權威認證,并將學生所獲證書作為成績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也是基于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之一。
基于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應用型網絡人才培養模式,由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主要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充分考慮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該模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核心競爭力[EB/OL].baike.省略/view/157135.htm?fr=ala0_1.
[2]王玉敏.芻議大學生個人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J].現代教育科學,2003(2).
[3]朱麗娟,秦龍.淺談高校如何以就業為導向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J].人力資源管理,2008(5).
摘要:本文結合作者自身的基層教學經驗,介紹了“導學+助學+促學”三學結合課程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與實現過程。
關鍵詞:教學模式;導學;助學;促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B
根據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對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筆者對2004年秋季開始對本科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試驗,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了開放教育試點的課程教學模式,即“導學+助學+促學”三學結合的開放教育課程教學模式。
1“導學+助學+促學”三學結合模式
1.1導學
在現代新型教育模式下,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遍應用,學生可以使用的學習資源種類日益繁多,隨之而來的是學習方式也有多種選擇。如何把幾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教學一線教師導學的重要內容。導學可以分為專業導學、課程導學和實踐導學。
(1) 專業導學:主要指專業入學教育。目的是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培養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各種方法和技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基本內容包括入學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專業學習技能培訓、專業學習計劃指導。我們通過對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技術專業03級(46人)、04級秋(51人)和05級(56人)進行的專業導學前、后的調查分析(見表1),發現學生運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的程度有所提高,有93%學生能夠運用兩種以上方式進行學習交流。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同學不具備經常上網條件,針對這一問題,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及時調整,安排機房提供上網學習條件,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做好支持服務。
(2) 課程導學:包括課程一體化導學、課程章節導學。
課程一體化指導:指課程輔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員學習一門課程的不同章節、不同內容時,給予的指導。基本內容包括制定課程學習計劃指導、課程學習方法指導、課程學習支持服務時間與地點。
課程各章節指導:主要指該課程主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某一章節時的學前指導。如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章節導學中,內容包括:本章的基礎知識點、重點、難點及要掌握的程度;看主講教師指定網上視頻的內容;要求做出詳細的自學筆記;提出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求完成導學作業(本章要掌握的基本內容,偏易);在規定的時間通過多種方式將預習筆記、問題、作業提交給主講教師。通過讓學生完成導學包中規定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對該課程的基本知識點有了初步掌握,并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媒體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扎實掌握課程章節知識體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實踐導學:主要指對完成實踐環節的指導。基本內容包括實習、實驗的基本要求,實驗、實習的基本方法、時間安排。例如在“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4“獲取以太網中IP地址與MAC地址的對應關系”的實踐導學中,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
根據第五章“網絡層”的導學、助學內容總結出太網中IP地址與MAC地址的對應關系的種類、用法和區別。
對太網中IP地址與MAC地址的對應關系中各種命令展開討論。
最終每組提交“網絡層”的實踐導學作業。
1.2助學
助學可分為多種教學媒體優化配合和多種教學輔導手段綜合使用兩個方面。
(1) 多種媒體優化組合。在整合“計算機網絡”課程媒體資源的基礎上,擬定課程實施細則(見表2)。
(2) 多種教學手段綜合使用。例如在進行“計算機網絡”課程助學過程中,首先通過BBS、電子郵件、QICQ等方式收集學員通過導學包進行自學后未能解決的問題,對其進行分類。其次將集中性的問題、本章節的重點、難點制作成課件,采取面授形式進行助學。對于個別問題通過電話答疑、電子郵件、QICQ、BBS、輔導教師參與下進行網上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完成助學任務。同時還將助學課件、小組討論記錄等內容打包放在教師提供的“計算機網絡”學習園地中供學生參考。多種教學手段綜合使用大大縮短了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及時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1.3促學
主要內容包括作業布置與評改,實習、實驗,考試及考核。例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在課程導學包中給出了這門課程最終成績的構成(見表3),其中各個促學包中的作業完成情況占一定的比例,這樣一來可以督促學生必須按促學包的要求完成對知識點的鞏固、復習,從而達到對重點、難點內容熟練掌握、應用的良好效果。
2三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基本形式
(1) 以課程為單元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的組織實施上,不完全拘泥于年級和班級限制。以課程為單元安排組織教學,并按課程進行注冊和管理。不同專業和年級的學生可在學校開設的課程范圍內自主確認和申報當學期注冊課程和考試課程,允許跨專業、跨年級接受教學。以課程為單元的教學組織形式,突出了課程建設在專業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淡化了班級概念,沖破了組班教學固有模式的局限,是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例如03級某學生“計算機網絡”課程終結性成績未能達標,重修重考時與同年級同專業的同學在學習科目、學習小組、測試內容方面存在差異,不利與開展教學。針對這一點,我們采取以課程為單元的教學組織形式,無論03級學生還是04級學生,只要學習這門課程,都以該課程為單元進行學習。一方面解決重修重考學生的學習問題,另一方面減輕了專業教師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 以學習小組為基礎的協作學習方式以課程為單元建立靈活多樣的學習小組具有如下功能:互助功能,這不僅體現在學生之間在互相幫助,而且能使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得到啟發;激勵功能,不論學習好與不好,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會受到激勵,能夠激發學生的信心和毅力,能消除獨立學習的孤獨感和乏味感;教育功能,學習小組可以成為遠程教育活動的最小細胞,在其中不僅可以互相交流與促進學習活動,而且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達到自我完善。
在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單元組織教學之前,我們先對04級(12人為重修重考學生)和03級(48人)進行按課程分學習小組。
首先是分析學習對象。在開放教育學習環境下,學員的認知水平差異很大,對學生對象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協作精神、學生接受能力、自學能力、專業入學測試成績和前兩學期(《計算機網絡》課程第三學期開設)已測試課程綜合成績進行分類。
其次按不同類型分組,對所有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學生按照不同認知能力和知識結構分為5個學習小組,每組原則以8~15人。接下來,安排小組活動,學習小組活動計劃表見表4,活動記錄表見表5。通過這次小組活動,有13人未能完成大綱要求的內容,達標率80%,有8人還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
(3) 以平時作業為重點的形式性考核方法
開放教育試點把安排適量的平時作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并將作業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期末總成績。這是一項非常有效的監督教學控制管理的舉措,作業增加了學習的動力和壓力,使學習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通過作業的布置、批改、總結、檢查和反饋,可以隨時發現并改進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幫助學生攻克未掌握的知識,盡快提高。
3應用效果分析
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看出(見表6),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三學結合模式實施后,學生利用多種媒體自主學習的意識已經養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能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支持服務,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學習效果比較令人滿意,并且實踐動手能力有了明顯進步。同時通過小組學習活動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學明. 遠程教育系統及其實現[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 楊威. 信息技術教學導論[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 姚振坤. 論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M].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