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礦山環境整治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全面掌握全市廢棄礦山治理現狀,正確認識監管主體責任意識,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避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努力構建和諧人居環境。
二、工作目標
在20*年全市廢棄礦山現狀調查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廢棄礦山封井封硐整治工作,進一步落實鄉鎮(街道)及有關部門在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中的監管主體責任,增強全市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強化基層基礎,全面落實安全防護措施,狠抓隱患治理,消除事故隱患,促進全市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及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三、工作內容
全市所有廢棄礦山均需按照封井封硐和設立警示牌技術方案要求組織實施,并于2009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工作。
四、工作機構
廢棄礦山封井封硐整治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整治工作順利開展,市政府專門成立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和協調,研究解決有關重要問題。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周新根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五、工作要求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各村要從建設“平安*”、“生態*”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開展廢棄礦山封井封硐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圍繞“治理隱患、防范事故”,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不斷增強群眾對隱患的辨識能力和防范意識;要充分發揮干部的作用,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整治工作中來。
(一)統一規劃,科學部署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
為統籌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我們開展了地質環境問題調查,摸清了全市地質環境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用近三年的時間先后修編完成了《焦作市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6~2015年)》、《焦作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工程三年實施方案(2010~2012年)》、《綠色生態焦作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規劃(2012~2014年)》、《焦作市礦山復綠行動實施方案(2013~2015年)》等規劃文件。文件規劃了近期和遠期治理目標,提出了地質環境整治與城市功能完善、旅游發展、礦業開發、土地綜合利用相結合的“一體化”綜合整治的全新理念。我市通過建設游園、主題公園、經濟林、高產田等方式,賦予地質環境治理區不同的功能與價值。
(二)落實資金,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提供保障
一是積極爭取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資金。自2010年以來,我市共爭取資金2.9億元。二是積極爭取全省兩權價款地質環境項目治理資金。近年來,我市共爭取省財政支持資金8000余萬元。三是認真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管理使用制度,積極督促礦山企業繳存并及時使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
(三)創新治理機制,發揮治理資金綜合效能
一是堅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完善城市功能相結合,因地制宜實施項目。二是堅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整治、解決耕地灌溉條件、改善耕地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相結合。三是堅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旅游發展、恢復生態和改善環境相結合。四是堅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相結合。
(四)精心組織,打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
一是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每年年初對當年度擬實施的地質環境項目進行詳細安排部署,明確責任人、責任單位、完成時限。二是健全組織領導機制。焦作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主管市長任組長,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市紀檢委、市國土資源局等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焦作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政府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組織協調項目實施工作。三是組建市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辦公室,抽調專人負責。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協調處理,確保各項地質環境治理工程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著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放心工程。
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措施到位
一是高度重視隱患的排查工作。每年于汛前和汛期多次組織各縣(市、區)對全市范圍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點制定應急預案和防治方案,并按照地質災害點的基本特征、威脅對象,明確防范責任單位,實行目標責任管理。二是對全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人員網絡系統定期進行更新完善,健全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隊伍。三是每年都與市氣象局、省地質環境監測院簽訂技術服務協議,在主汛期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四是在全市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提高地質災害隱患點廣大群眾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能力。
三、地質遺跡保護工作成效明顯
一是強化地質遺跡資源保護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轄區內重要地質遺跡進行調查和安全評估,對地質遺跡的危險地段實施了工程保護。二是積極推進地質遺跡保護項目實施。2010年批復的1160萬元中國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典型地質遺跡保護項目基本完工。三是注重培訓與信息交流。對各園區300余名管理者及導游員進行科普,通過課堂講解和野外實地講解培訓,導游員對地質旅游講解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更好地發揮了科普宣傳員的作用。四是加強地質公園建設管理,實現統一宣傳、信息共享、互惠互利,促進各園區協調發展。
四、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更加規范
(一)政府主導,強化整合。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具體工作由縣經貿局牽頭。方案中明確礦山資源整合的原則、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各階段工作任務和時間要求,強調加強協作,形成合力,扎實有效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工作。
(二)部門調摸,合理規劃。由國土部門對*礦區現有的開發現狀和礦業權設置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根據礦區石灰石資源分布情況、地貌特征和現有礦山企業采礦權設置情況,本著擴大礦山規模、優礦優用的要求,合理劃分或調整設置礦山采礦權的范圍、開采規模和出讓年限。通過整合,將使*礦區原開采礦山從11家調減為5家,單一礦山開采規模為50萬噸以上。
(三)市場配置,廠礦分離。*礦區及周邊有眾多的礦山企業、水泥企業和輕鈣生產企業,許多礦山是生產企業的自備礦山。為體現礦山整合后采礦權出讓的公平、公正和確保現有用礦生產企業的石灰石原料供應,*縣的做法是:按照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原則,凡縣內規模以上或投資在2000萬元以上的水泥、輕鈣企業和礦山企業均可參加礦山采礦權的競標,并必須有上述符合條件的3家以上企業合資、合作組建獨立的礦山開采企業。礦山企業必須與用礦企業簽訂供礦協議。
(四)配套政策,順利推進。為顧及現有礦山企業的利益,對礦山企業投資形成的礦區道路、開采設施等在出讓合同中到期未有約定不予補償的,在公開出讓前進行評估確定并在出讓公告里予以明確,由新中標企業給予補償;為顧及礦山所在地村的相關利益,要求新礦山企業必須按照輝埠鎮的統一政策保證其既得利益;鼓勵新礦山企業優化開采方案,采用中深孔爆破技術,合理布置采礦工藝和利用資源,優礦優用,縣財政視情給予一定的獎勵。
二、礦山整合的由來
*縣是我市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特別是非金屬礦產資源如石灰石、花崗石、瑩石、葉臘石、青石、石煤等儲藏量大,開采條件較好。生成于奧陶紀時代的石灰石資源,延綿于*的*至*一帶,走向長達數公里,據已探明的地質儲量報告,該區域的石灰石品質優、儲量大,宜大規模露天開采,是水泥、制堿、治金、鈣產品等的優質工業原料。
改革開放以來,*縣依托當地礦產資源尤其是石灰石資源,大力發展水泥和鈣產品制造業,并逐步成為*縣的重點產業。而與此相適應的礦業活動也日益蓬勃興起,鼎盛時期僅開采石灰石的礦山企業就有數十家之多。眾多的石灰石開采礦山,為當地及相鄰縣(市)的水泥企業提供了充足和廉價的石灰石原料,但由于礦山數量多,也帶來了一系列礦山安全、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一是礦礦之間彼此為鄰,缺乏必要的安全間距。二是礦山規模小,采礦工藝落后,裝備十分簡陋,安全條件差。三是礦山大多為周邊村民合伙興辦,缺乏相應的采礦知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識不強,由此而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不斷。僅就20*年至20*年間統計,*縣因礦山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5人,代價極為沉重,教訓十分深刻。四是由于小礦山數量多,礦業活動的秩序也較為混亂,石灰石資源優質難以優用、廢棄現象嚴重,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縣委、縣政府針對*——*一帶礦業活動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礦業整治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采礦秩序整治、礦山安全整治、礦區環境整治,提高礦區石灰石資源開采的規劃性,合理性和開采活動的安全性、效益性,縣政府專門制定了*石灰石礦山資源整合工作方案,先期對*礦區的礦山進行整合,并跟進推進宋畈礦區的礦山整合。
三、幾點啟示
(一)加強領導是關鍵。在現有開采礦山的基礎上進行整合,不像原始礦山采礦權出讓那樣簡單,所面臨的問題要復雜的多,利益的糾紛要激烈的多。為此僅由一個部門或幾個部門按礦山開采的一般管理程序操作顯然是行不通的。必須要由政府的統一領導,在政府的組織下通盤謀劃,科學制訂方案、明確部門職責、細化工作要求、嚴明工作紀律,通過參與部門的齊心協力,才能實現預期效果,達到礦山整合的既定目標。
(二)擇好整合啟動點。在現有的礦山開采情況下進行礦山整合,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所以選擇好合適的啟動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縣的做法是在規劃好整合礦山的前提下,透過公開的渠道,提前向社會明確政府整合輝埠礦區的態度,讓礦山企業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和參與重組的準備,并在現有開采礦山采礦權設置到期的時點,逐一收回采礦權。此舉化解了現有采礦業主可能的逆反心態,避免了企業的波動,確保了現有礦山歇業前的正常生產秩序和生產安全。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全國、全省、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落實2009年“安全生產年”的工作要求,促進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工作,以降低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為目標,以非煤礦山開展“三推行、二強化、一整治”為專項工作,逐步向非煤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發展,突出重點,治理隱患,努力促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穩定好轉,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安全發展”指導原則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認真落實兩個主體責任,緊緊圍繞“治亂、治散、治差”的工作要求,以隱患排查治理為重點,標準化建設為目標,強化行政執法為手段,進一步深化非煤礦山安全整治工作,不斷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管理,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減少事故總量和死亡人員,堅決遏制重大事故的發生,推動我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
二、整治目標
(一)嚴厲打擊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為,努力建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法治秩序。
(二)全面排查非煤礦山違法違規生產行為,針對查出的問題,落實整改責任和整改措施,抓好整治工作,消除隱患。
(三)依法取締和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非煤礦山。
(四)建立非煤礦山安全專項長效機制。
三、整治重點
以強化安全生產基礎為前提,改善安全條件為立足點,有效防范事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地下礦山重點整治通風管理、頂板邊幫等二大關鍵環節,露天礦山重點消除一面坡和傘檐開采,消除高陡邊坡,杜絕違規爆破。
(一)露天礦山
1、有開采設計,并按設計要求開采;
2、強制實行自上而下分臺階(分層)開采,嚴禁高陡邊坡、一面坡和傘檐違規開采;
3、除規模很小、臺階不高的露天礦山外,強制推廣使用中深孔控制爆破。杜絕掏底崩落、擴壺爆破等違規爆破作業,實施中深孔爆破技術開采的,礦山分層高度不得超過20米,安全平臺不少于4米,分層鑿巖平臺寬度不得小于4米,最終邊坡角最大不得超過70度;我縣除昌裕糖業公司回良采石場、謝光偉采石場外全部采石場必須實施中深孔爆破技術;
4、推廣液壓錘二次破碎,機械化鏟裝作業,嚴禁高陡邊坡和浮石下冒險作業;
5、爆破作業必須符合規程要求,爆破物品管理必須符合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爆破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合格后才能從事爆破作業;
6、加強邊坡穩定性監測,對有變形和滑動跡象的,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隱患;每次爆破后,必須認真清理浮石方能組織生產;
7、對2009年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的小型露天礦山,沒有按要求進行開采設計,又不推行中深孔爆破技術的,一律不予換發許可證;對發生一般死亡事故的露天礦山,必須及時暫扣其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其進行技術改造,采用中深孔爆破技術開采。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不進行技術改造且發生死亡事故的小型露天采石場,要吊銷其安全生產許可證,依法實施關閉。
8、露天取土場(磚廠)要采用機械取土作業,原則上不采用爆破作業,并按照《小型露天采石場安全生產暫行規定》規定形成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
(二)地下礦山(通風系統)
1、強制推行機械通風。建立完善機械通風系統,制定通風管理制度,保證機械通風系統正常使用;
2、配備通風檢測儀器。所有地下礦山必須配備風機性能檢測儀器和通風檢測儀器,礦山主要用風工作面必須配備風質、風速檢測儀器;
3、建立完整的測風測塵制度。所有用風工作面、爆破點及其周邊巷道的風質、風量、風速按規程要求檢測并應符合安全要求;
4、所有存在粉塵危害的地下礦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抑塵降塵;
5、每個礦井都要建立專項臺帳,詳細記錄每天風機運行情況和每次通風檢測情況。
(三)頂板管理
1、制定和落實頂板管理制度,建立重點采掘工作面和采空區的頂板邊幫管理制度,并做好原始記錄;
2、爆破面及其周邊頂板邊幫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
3、工程地質復雜、有地壓活動的礦山要做好地壓管理和監測;
4、頂板不穩固的采場要及時采取監控手段和處理措施,頂板破碎的要做支護;
5、加強采空區管理。制定和落實采空區管理制度和處理方案。
四、整治方法
(一)安排部署。為做好我縣非煤礦山專項整治工作,成立××縣非煤礦山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楊明祥(縣安監局局長)
成員:王立齋晉崇榮陳學才
(二)制定××縣非煤礦山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工作的重點是采石場、石膏廠、金礦、鉛鋅礦山,并在四月初召開全縣非煤礦山法人會議進行安排部署。
(三)企業開展自查。各非煤礦山企業要依據法規、規程和標準對專項整治的重點內容逐條進行全面徹底自查,并將自查情況報縣安監局。對查出的問題,企業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治理資金、期限和責任人,上報時間為5月30日。
(四)縣安監局要對重點企業進行重點檢查,督促企業制定整治方案,監督企業進行整治。11月縣安監局對企業專項整治工作進行檢查驗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非煤礦山專項整治是有效預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縣安監局和各非煤礦山企業要緊緊圍繞上級的工作部署,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扎扎實實開展好非煤礦山專項整治工作,確保整治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
(二)制定方案,落實責任。突出安全生產環境整治,對本縣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要有明確的對策措施。非煤礦山企業專項整治實施方案要針對本企業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突出重大隱患排查與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要對關健工藝環節、重點部位和要害崗位的隱患制定明確可行的整改方案。
(三)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專項整治重點內容是地下礦山的通風管理、頂板邊幫等二大關鍵環節,露天礦山的高陡邊坡和違規爆破。凡上述環節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縣安監局要一律下達整改指令,到期不整改的,一律停產整頓或提請縣人民政府予以關閉。
(四)掛牌督辦,重點整治。實行專項整治掛牌督辦制度和企業黑名單制度。凡在整治中發生較大以上事故,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嚴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企業,一律實行掛牌督辦,隱患沒有消除的,一律不予換發安全生產許可證,提請縣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布。重大隱患和重點企業,由市安監局掛牌督辦。一般隱患和其他問題,由縣安監局掛牌督辦。
(五)加強行政執法
1、強化行政許可工作。新建非煤礦山,要按照《××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規范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及申辦安全生產許可證有關問題的通知》(普安監[2008]166號)要求和程序辦理行政審批手續,并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方能生產。
2、用行政執法手段推動安全生產工作,凡是露天礦山應推行中深孔爆破技術而沒有推行的,地下礦山沒有實行機械通風的,頂板邊幫管理不到位的,要下達整改指令書,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達標的實行停產整頓、罰款或依法提請政府予以關閉。
(六)加大非煤礦山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力度
加大非煤礦山安全教育培訓,強化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培訓質量,確保培訓效果;在去年對非煤礦山從業人員培訓的基礎上,今年內對全縣非煤礦山從業人員全部進行一次培訓,基本做到非煤礦山從業人員持證上崗。
(七)協調,強化執法。明確和落實相關部門工作職責,規范工作程序,及時協調整治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用法治手段推進非煤礦山專項整治工作。
關鍵詞: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預防對策
前言
礦產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支持,受到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影響,我國的礦產企業在各種新技術的引導下不斷加強對礦區的開發,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給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實際的壓力,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或者其他地質問題。所以,加快礦區的綜合治理工作是我國目前礦山企業所面對的一個重要挑戰。
一、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l) 礦山地質資源開發中的固定廢棄物處理問題。在對各種礦山地質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廢棄物,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礦區出現程度不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在實際開采過程中會造成大量廢渣的產生,例如尾礦或者煤研石等物質,這類物質在長期的堆放過程中會占用較多的土地資源。在陰雨天氣的環境中,這些廢棄物中的酸水等有毒物質會滲透到農田內部,對土地資源或者水資源產生嚴重的污染。
(2) 礦山資源開采中的水資源破壞問題。在進行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還會影響到當地的地質環境,對于地下水位的影響尤為突出,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地下水出現干枯的現象。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進行礦山資源開采時,會耗費一定的水源,一些開采技術落后的區域造成了水源的嚴重浪費,這就讓以前較為穩固的水下系統受到影響或者破壞,從而讓整個礦山區域的地下水系出現干枯的現象。在繼續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還會出現較多的重金屬,若這些物質因為種種原因也融人到整個水系中,會讓地下輸出現程度較大的污染。
(3)地面出現嚴重的沉陷、塌方問題。對于礦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活動會讓其內部出現較多的采空區,采空區的面積會隨著開發礦產資源頻率的加快也越來越大,當整個內部的巖層出現程度較大的時,會產生嚴重的斷裂或者彎曲現象,從而讓地表間戶采空區的巖層形成連續性的彎曲與變形,產生塌方等問題。較為嚴重的地表環境破壞主要表現為嚴重積水、耕地面積不斷縮小、出現沉陷、農作物絕收等現象。
二、礦山環境治理方案實施部署原則
(l)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則。要以治理資金為主要依據,并根據礦山區域內部所出現的環境污染與地質問題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治理,保證治理工程在遵循生態以及社會效益的同時,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2)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原則。要保證在修復各種破壞的地貌和地形的過程 中較多的使用工程措施,并采用種植樹木等其他措施來對礦山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3)以人為本,減災防災的原則。各種礦山資源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所引起的地質 隱患或者地質災害將會對區域內的居民造成生命或者財產威脅,所以,地質環境的治理措施要保證從根本上杜絕不同的地質災害產生的影響,從而實現減災防災的目的。(4)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不同地區的礦山環境所出現的地質破壞的方式、特點、 危害程度 以及分布都不一樣,要在實際治理過程中對于露天堆積的礦渣堆、開挖程度較深的采坑、危巖體等進行治理,還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填坑、削坡和平整修復等一系列工作。
三、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的防治對策
(1)加強礦山地質災害評估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制定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對于一些改建、擴建或者新建的礦山區要加強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及實際的地質災害危險評估制度的執行力度,保證不同時期的開發方案都要遵循治理環境措施達標、水土保持達標等標準。經過有關部門的批準來保證開發區的各種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與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機統一,還要保證這兩個工程與主體開發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和使用步調的一致性。
(2)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做好監管工作。對于礦山地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工程要保證做到預防為主,整個防治措施要根據實際的政策和方針來繼續擰,嚴格監督各種礦山環境出現的不同污染問題,從根本上杜絕出現各種地質災害。各種擴建、改建或者新建的礦山開采企業在進行各種開采工程時要遵循區域的實際環境評價體系要求,保證做好地質資源的保護與治理工作,盡可能地落實各種整治與環保措施,從而實現保護工程與治理工程能夠與主體開采工程同步進行。
(3)加強新建礦山審批管理制度,防止產生新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要采取各種途徑來完善礦山資源開采的審批制度,對于可能造成 嚴重生態環境破壞的、 不符合資源開發的礦山開采計劃以環保理念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在一些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內部要限制各種礦產資源的開采活動,嚴禁在自然保護區或者地質危險災害區進行各種礦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活動,控制各個新建煤礦的硫含量,對于超過 1.5%硫含量標準的煤礦要加大限制力度,不可新建超過3%硫含量的煤礦。
(4 )健全和完善環境整治技術標準和規范。我國現行的礦山開采活動之所以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地質破壞,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治理措施的不完善和治理技術的不規范。要保證各種治理措施滿足現行的規范要求和技術標準,充分發揮出農業、林業、生物、地礦等部門的作用,在環境治理的方法和技術方面不斷進行創新,結合實際污染情況,做好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和恢復工作,對于管理者要進行標準的判定和督查,保證各項工程措施滿足實際要求。
(5)建立和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防治體系。在實際治理過程中,要不斷建立各種地質環境的治理與保護措施,并且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實現這種措施朝著全面的方向完善,對于三廢做好防治工作,不斷進行管理和控制,實現生態環保的要求和指標的明確性和細致性,在進行礦山地質資源開采時,要同時進行治理,并分析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種 種環境問題,實現環保措施的不斷落實。
(6)采取有效的經濟對策。在礦山地質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應當不斷增 加環境保護與整治費用的投入,將廢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全面整治經費有效 地納入到財政預算管理體系之中,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保障機制。在此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大礦山地質環保與整治投資力度,在礦山環境保護與治 理項目開發過程中,應當不斷增強環保示范效應,不斷完善礦山地質環保與整治 中的經濟優惠政策,以多元化投資管理機制為基礎,不斷調動和激勵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大力鼓勵礦山企業按照市場機制及“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把礦山治理經費納入企業發展資金預算中;通過土地租賃承包等形式,吸納社會資金 進行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重建。同時,還要不斷加大礦山地質環境監管力度,建立保護與治理責任機制。以誰破壞、誰恢復為原則,給于其適當的優惠和資助, 鼓勵并調動礦山企業開展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積極性,推動治理工程的實施。
結語
總而言之,衡量某一地區實際發達程度的重要標注之一就是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與恢復程度,怎樣才能實現開發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怎樣才能保證不在實際開采過程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是保證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穩定發展所需要研究的課題。我國現階段的礦山開采企業要保證對礦山區域進行的環境治理工作當作重要的經濟增長要素來實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不斷發展,從而來造福于社會。
參考文獻
為進一步改善我市環境質量,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依據國家、省、市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按照《*市2010年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先導,以污染減排為主線,以大氣和水污染治理為重點,著力實施以“洗城凈天”和“清流凈水”為主要內容的“碧水藍天”行動計劃,扎實開展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年活動,確保全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為構建和諧生態*奠定環境基礎。
二、主要工作目標
----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總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削減25.7%,控制在10710噸以內;二氧化硫排放量總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削減35.9%,控制在4173噸以內。圓滿完成我市“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
----我市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力爭達到318天;大氣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值控制在0.093mg/m3以下;降塵量力爭低于21噸/平方公里·月,降塵量年均值比2009年下降6%。
----西泄洪渠出境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控制在130毫克/升以內;城區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在96%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控制在60分貝以內;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控制在70分貝以內。
----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工業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得到安全處置。
三、重點工作任務
(一)大氣環境整治
圍繞“碧水藍天”行動計劃,在鞏固2009年“洗城凈天”全民大會戰成果的基礎上,拓展活動的時間和范圍,在全市實施貫穿全年的“洗城凈天”工程,充分調動各部門、各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力量,群策群力,確保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1.市環保局牽頭,各鄉鎮、建設局配合,按照“雙三十”承諾目標要求,完成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煙粉塵的減排任務。
2.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配合,6月底前完成轄區內水泥、瀝青混凝土攪拌站綜合治理工作。
3.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配合,按照《*市大氣污染控制示范區專項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對轄區內大氣監測點位周邊4平方公里區域繼續開展專項治理。
4.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配合3月底前完成轄區內所有水泥粉磨企業的綜合治理工作。
5.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配合,加強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對燃煤電廠在用燃煤鍋爐、10噸以上鍋爐和年燃煤量5000噸以上的窯爐進行脫硫除塵治理,20噸以上(含20噸)鍋爐安裝煙塵和二氧化硫自動監測設施,并與*市環保局聯網。
6.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配合,開展石環公路兩側違法企業環境整治行動,徹底取締小化工、洗浴燃煤小鍋爐。
7.市工促局牽頭,環保局配合,2010年推廣使用優質低硫煤25萬噸。
8.市政府辦牽頭,環保局、建設局、城管局、交通局、公用事業局、教育局、各鄉鎮具體負責實施,加強揚塵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垃圾無積存;道路、庭院、樓房、車身、樹葉無塵土;工地圍擋、拆遷灑水、砂土覆蓋、物料棚化、路面硬化、路邊綠化和學校操場綠化分別達到100%”的工作標準,進一步開展垃圾清除、道路清洗、工地抑塵、庭院保潔工作。
9.市環保局牽頭,交通局、城管局、建設局、公用事業局配合繼續實施空氣質量預警調控應急方案。
10.市秸稈辦牽頭,有關部門、各鄉鎮配合,嚴格落實秸稈禁燒各項制度,力爭在夏秋兩季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
11.市公安局牽頭,環保局配合,繼續開展機動車尾氣治理。所有參加安全技術檢驗的車輛必須先進行排氣污染檢測,符合排放標準的由環保部門發放機動車排氣達標標志,排氣不合格的,公安局對車輛不予年檢。
(二)水環境整治
圍繞“碧水藍天”行動計劃,大力實施以“水源地保護與管理、排污企業監管、污水處理廠建設與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清流凈水”工程,確保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1.市環保局牽頭,建設局、有關鄉鎮配合,按照“雙三十”承諾目標要求,完成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的減排任務。
2.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負責實施,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設立直接排污口。
3.市環保局牽頭,畜牧局配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6月底前在水源地保護區內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并進行嚴格環境監管。
4.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配合,確保排水單位入河排污口水質COD濃度控制在130毫克/升以內;對直接排入河流水質COD濃度超過130毫克/升的企業,責令停產治理。
5.市環保局牽頭,各鄉鎮配合,按照“園區向城鎮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的原則,新建化工、制藥、印染、制革、釀造、制漿造紙及涉及重金屬排放等水污染較重的建設項目,必須進入已進行規劃環評的工業集中區。
6.市環保局負責,按照*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企業廢水排放管理意見》,進一步規范企業廢水無組織排放行為。
7.市建設局負責,強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及運行管理工作,確保已經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標準,進水口、出水口COD自動監控裝置正常運行;污水處理廠于年底前全部完成中控室建設。
8.市環保局負責,全面整治制漿造紙企業。按照省政府要求,全市所有廢水未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制漿造紙企業,廢水排放執行《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特別排放限值,達不到標準的一律停產治理。
(三)固體廢物污染防治
1.市環保局牽頭,交通局、工商局、安監局配合,進一步規范危險廢物管理工作,加強對危險物產生、經營、儲運和處置企業的監管。加強對危險廢物產生、收集、運輸、利用、存放、處置各個環節的全過程的管理。
2.市衛生局負責,加大對醫療單位廢物處理、處置的監管力度。各醫院的醫療廢物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3.市城管局負責,加強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4.市環保局牽頭,獲鹿鎮配合,進一步規范峽石溝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管理,規范排污口并安裝COD自動監測儀,同時與市環保局聯網,確保3月底前垃圾滲濾液排放達到國家《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要求。
5.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配合,對拆除機立窯中的廢舊、閑置放射源按照《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及時處置廢舊、閑置放射源。
(四)噪聲污染防治
1.市環保局負責,加強對城區夜間建筑施工的管理,加大建筑施工噪聲違法行為查處力度。
2.市公安局負責,加強社會生活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的管理。在高考、中考等特殊時期,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產生噪聲污染活動。
(五)生態環境建設
1.市環保局牽頭,建設局配合,按照生態市建設規劃要求,全面啟動生態市的建設,山尹村鎮、寺家莊鎮、白*鄉、黃壁莊鎮、上寨鄉年內完成小城鎮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2.市環保局牽頭,有關鄉鎮配合,3月底前完成北故城村、東焦東隊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村建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教育,扎實推進環境宣傳教育“十百千”試點工程。開展綠色信貸工作。
3.市農業局牽頭,環保局配合,加強農村土地面源污染監管,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4.市環保局牽頭,各鄉鎮、有關部門配合,結合環保專項行動,加強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落實情況以及污染物排放情況的執法檢查,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
5.市環保局牽頭,畜牧局、有關鄉鎮配合,積極推廣生態養豬經驗,建設3至5個生態養豬示范點。
6.市環保局牽頭,畜牧局、商務局,工商局配合,加強對牲畜屠宰行業污染治理及設施運行情況的監督和管理,防止屠宰行業污染。
7.環保局牽頭,大河鎮負責落實,積極推進生態示范區、環境優美城鎮創建活動。曲寨村10月底前完成國家級生態村創建工作。
8.市環保局牽頭,文明辦、教育局、建設局、旅游局、衛生局配合,繼續抓好綠色創建工作,年內創建5家縣級“五綠”單位。
9.市林業局負責,10月底前,完成上級下達的森林覆蓋率凈增量目標任務。
10.市國土局負責,積極開展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新建和改、擴建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與保證金繳納率達到80%,生產礦山達到50%。
11.市國土局、林業局牽頭,有關鄉鎮負責,加快對西部山區的生態恢復工作,國土局負責山體的生態恢復工作,林業局負責對山區的植樹和綠化工作,有關鄉鎮負責山區生態恢復工作的協調和具體落實。
(六)環境監管與能力建設
1.市環保局負責,建立健全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應急機構,提高環境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
2.市環保局負責,加強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嚴把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關;加強建設項目后期監督管理,對違反“三同時”的建設項目堅決依法進行處罰;加強放射源安全管理,確保輻射環境安全。
3.市環保局牽頭,監察局、安監局、供電局、工商局、發改局、司法局、建設局配合,繼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著力解決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危害身體健康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繼續開展重金屬和“兩高一資”等行業的專項檢查。
4.市環保局負責,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確保排污費依法足額征收。
5.市環保局牽頭,局配合,加強環境處置力度,調解處理好重點案件、突發事件、跨區域污染案件等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案件接轉率100%,辦結率100%,反饋率100%,群眾滿意率90%以上。
6、市環保局負責,繼續開展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7.市環保局負責,相關部門配合,完成《*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四、保證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加強調度指揮,定期召開例會研究解決階段性重大問題,指導工作的開展。各鄉鎮、各部門要將環保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部置,狠抓落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每一項環保重點工作深入推進。
(二)嚴格檢查考核。繼續將環保工作完成情況作為對各鄉鎮、各部門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市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市監察局、政府督查室等部門,采取明查和暗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各有關單位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對重要環境問題要掛牌跟蹤督辦,到期要帳。對達不到任務要求的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工作懈怠、拖沓致使任務完不成的,要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行政領導責任,因失職、瀆職造成惡劣影響的,要依法處理。
近年來,我縣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改善農村生產和人居環境,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農村環境狀況不斷改善。但是,農村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活污水普遍未得到有效處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長效管理機制還未健全;畜禽、水產養殖污染依然嚴重;農業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的防治;局部地區重點行業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環保宣傳和農村環保協管員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農村環境保護是我縣環境保護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著力解決影響廣大農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問題,是提高經濟發展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內容,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生態支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生態省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全縣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創建活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建設擺上重要位置。
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實施“生態”的戰略,緊扣“應先行、走前頭、爭上游”實踐載體,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為原則,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基本任務,加快推進生態創建,促進我縣生態良性循環,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態宜居型的城市組團。
(二)主要目標
通過持續開展三年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創建活動,至2012年底前,農村環境污染得到較好的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得到較好的治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與建設取得較大進展,重點區域環境質量明顯好轉。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90%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0%以上,開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20%以上,開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置的行政村比例達到80%以上,生活用能中清潔能源所占比重達到4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6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分散養殖戶建設有沼氣池,工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到80%以上。全縣“四綠”工程達到市要求,60%的鄉(鎮)街道、30%的村(居、社區)完成市級以上系列生態創建。建成農村三級環境管理機構,環境監管能力得到持續加強,公眾環境意識得到提高。
三、圍繞農村環保工作重點,解決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
(一)深入開展流域(段)水環境綜合整治
要按照縣政府關于流域(段)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政文〔〕80號)的要求,持續深入地推進我縣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有效遏制我縣支流(內河)水質惡化趨勢,保障飲用水安全。
1、以整治畜禽養殖污染、生活污染為重點,加強干流沿岸村鎮及各鄉鎮境內所有支流(內河)的綜合整治,逐步改善支流(內河)的水質。
2、繼續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和建設
一是加快實施縣、建制鎮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規范化管理。年底,各級政府要加強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排查,拆除水源地保護區內與水源地保護無關的違法建設項目和排污口,設置飲用水源地地界標志、宣傳告示牌及水源保護區隔離設施,重點要抓好溪源宮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治理和三溪口水庫的圍網建設、生活污染治理及關閉取締福清調水源地一級水源保護區內的碼頭及與供水無關的項目;建設二級保護區內生活污染處理設施,加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農田退耕等工程措施;制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至年底前,成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二是加快鄉集中飲用水源地保護建設。各地政府在年6月底前完成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調查與衛生評估、水源地劃定及規劃編制并上報;至2012年底前,完成鄉、村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成立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制訂水源保護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及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90%以上。
(二)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
1、制定縣畜牧業發展規劃。縣畜牧漁業局在年底前完成全縣畜牧業發展規劃編制和規劃環評工作,上報縣政府批準實施,將全縣畜禽養殖總量分解落實到相關鄉鎮街道,各鄉鎮街道并依照所下達的養殖總量控制和布局規劃,積極引導養殖場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2、加快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各地政府根據《市畜禽養殖禁養區、禁建區劃定方案》和《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在年底前,依法取締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完成禁養區外超標排污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整治,特別是高速公路兩側、青口片陶江流域及支流兩側、荊溪鎮荊溪、桐溪上游、上街溪源宮水源保護區的畜禽養殖場;建立畜禽養殖長效管理機制,對無法達標排放的養殖場依法予以關閉,對未完成治理任務和出現回潮的地方和責任人,予以通報并嚴肅追究責任。山區、半山區鄉鎮要根據畜禽養殖布局規劃,合理安排,加強管理,防止畜禽養殖無序盲目的發展,造成環境污染。至2012年底前,全縣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
3、嚴格審批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設。縣直各部門在實施全縣畜牧業發展規劃前,暫停審批新建、擴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
4、加強分散畜禽養殖管理。各鄉鎮街道要嚴格控制可養區分散養殖規模,分散養豬存欄原則上不得超過3頭,且必須配套建設沼氣池,通過沼氣、堆肥、無害化畜禽糞便還田、生態養殖等綜合利用方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5、制定縣水產養殖規劃,加強水產養殖污染治理。縣畜牧漁業局在年底前,完成本轄區的水產養殖產業規劃編制,并報本級政府批準實施;通過推廣名優新品種和生態養殖模式,扶持和壯大一批生態型養殖企業和加工基地。各鄉鎮街道政府在年底前全部取締現有分布在干流的投餌類、施肥類網箱養殖,年底前,要依法取締和搬遷飲用水源保護區、重要水庫、敏感水域養殖、無證經營、不符合水功能區劃的水產養殖。
(三)加快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全面完成污染物減排任務
1、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制定規范化管理機制。在底前南通、青口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荊溪污水處理廠應按照小城鎮建設的要求,對選址規模進行進一步論證,爭取年內動工建設。加快完善青口汽車城污水處理廠、上街大學城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完成汽車城內所有企業污水、上街舊城區和南嶼片區的污水管網接駁工作,污水處理負荷率達到60%以上。各鄉鎮街道政府在年底前,完成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鄉(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和截污工程建設;結合生態縣創建活動,分批在創建生態鄉(鎮)、生態村中同步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并進行規范化管理,至2012年底前,全縣開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應達到20%。
2、加大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建設力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年各鄉鎮(街道)建成1座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年底前,完成80%鄉(鎮)和80%行政村垃圾整治工作。
3、大力推廣使用農村衛生戶廁。各地政府要積極實施農村衛生戶廁建設整村推進模式,加快衛生戶廁改造,至2012年底前,全縣農村衛廁普及率達到50%以上。
4、提高農村清潔能源使用率。各地政府要加強農村清潔能源使用推廣,因地制宜,積極普及電能、沼氣、秸稈、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清潔油等化石能,減少薪炭使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至2012年底前,全縣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40%以上。
(四)控制農村重點行業污染
1、規范工業集中區建設,加強污染整治。縣直各部門要加強農村新建項目的審批管理,規范工業區管理;縣經貿局負責制定各鄉鎮街道制定工業集中區整治方案,并指導推進工業集中區整治工作。至2012年底前,全縣鄉(鎮)、村工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到80%。
2、加強工業污染重點行業整治,對列入工業污染整治重點的重金屬、造紙、制革、制藥、紡織印染、化工、食品加工(包括定點屠宰企業)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治理,對超標排放或不能穩定達標企業列入限期治理企業名單,并嚴肅查處企業偷漏排行為。限期治理仍不能達標排放的,予以關閉。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深入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促進廢水的減量化、再循環和再利用。
3、加強醫療行業的污染治理。年建成青口、上街、南嶼、荊溪和鴻尾等五個鄉鎮中心衛生院醫療廢水處理設施;衛生系統的醫療廢物按規范處置。
4、加強制磚行業的污染治理。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粘土磚廠拆除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于年6月30日前拆除全縣違規違法的53家機磚廠;于年6月30日前拆除我縣交通干道兩側土磚窯。
5、強化礦山污染整治,實施總量控制方案。相關縣(市)區政府要盡快關閉未達到最小開采規模的礦山,及時公布年石材開采總量,達到逐年遞減10%的目標,并分解落實到每個礦山企業;責令礦山企業配套規范的污水處理設施,落實水土保持、生態恢復措施;禁止在礦產資源規劃禁采區內設立礦山開采企業或開采點。
6、加大整頓和規范河砂開采力度。縣水利局負責監督落實河砂開采的整治,牽頭組織清理取締在禁采區開采以及無證照開采河砂的違法企業,嚴厲打擊超量開采、盜采偷挖河砂等違法行為,確保防洪、通航河水利工程安全,保障河砂資源可持續利用。
(五)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快循環農業基地建設
1、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及有機農業。各地政府要加快生態農業建設,積極發展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及有機農業,逐年提高種植面積比例,開展生態創建鄉(鎮)街道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種植(養殖)面積應達到60%以上。
2、積極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減少化肥施用量及施用強度。縣農業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轄區農業化肥施用控制方案,化肥施用強度應逐年遞減5%以上;開展生態創建鄉(鎮)街道的農用化肥施用強度應小于250公斤/公頃。
3、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減少農藥施用量。縣農業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轄區農藥施用方案,重點解決農藥施用量、農藥流失量大的突出問題;開展生態創建鄉(鎮)街道的農藥施用強度應小于3公斤/公頃。
4、加大農膜回收再利用。各地政府要大力推廣既能降解又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降解膜,提高農膜回收再利用,從年開始,農膜使用量及流失量均要逐年遞減15%,至2012年底前,全縣各鄉(鎮)、村的農膜回收率達到60%以上。
5、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加強田間露天焚燒管理。縣農業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轄區秸稈綜合利用方案,積極推行秸稈還田、秸稈堆肥、秸稈氣化等資源回用技術,嚴格禁止露天焚燒;從年開始,秸稈綜合利用率逐年提高10%,至2012年底前,全縣各鄉(鎮)、村的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
6、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污染
建立土壤環境質量常規監管體系。縣農業局在年底前,摸清全縣土壤污染現狀,建立適合我縣實際的土壤環境質量監管體系,每年要對主要農產品產地、污灌區、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污染實施監測,并向社會公布,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
1、加強鄉(鎮)、村綠化建設。縣林業局牽頭制定全縣城鄉綠化一體化“四綠”工程建設方案,啟動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工程建設;各鄉鎮及相關部門按照“四綠”工程的要求抓好落實。
2、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縣水利局牽頭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制定農村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組織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3、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環保、水利、林業、畜牧漁業局等部門要加強內陸水域生態系統的保護,逐步恢復農村地區水體的生態功能。
4、保護生物多樣性,防范外來物種入侵。農業、林業、畜牧漁業、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外來有害入侵物種、轉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環境安全管理,嚴格控制外來物種在農村的引進與推廣,保護農村地區生物多樣性。
(七)大力開展生態創建活動
全縣從年開始,全面啟動國家、市級生態縣創建工作,2016年前完成國家級生態縣創建。在年底前,縣發展改革局牽頭負責完成縣生態規劃編制工作;各鄉(鎮)街道、縣直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生態縣、生態鄉(鎮)街道、生態村(居、社區)創建,完成生態縣、生態鄉(鎮)街道建設規劃編制并公布實施,制定生態創建實施方案,作好創建的各項準備工作和保障措施,積極動員和發動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生態創建,落實創建責任制,按期完成創建目標。年創建一個國家級生態鄉(鎮)街道、一個省級生態鄉(鎮)街道、一個市級生態鄉(鎮)街道、3個省級、16個市級生態村。
四、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長效機制
(一)推進農村環保管理體系建設
1、加快構建農村三級環保管理機制。各級政府要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年底前,建立縣、鄉(鎮)街道、村三級環境保護管理體系,成立縣環境保護委員會,組建鄉(鎮)街道環保所(站),村明確環保專干。
2、提升農村環境保護地位。環保工作重心要適當向農村傾斜,重點加強環境監察的硬件設施、技術手段和人員隊伍建設,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環境預警監控體系,使城市環保與農村環保并重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二)建立健全農村環保投入機制
1、提高生態創建獎勵資金。實行“以獎促治”、“以獎代補”、“以獎”等鼓勵政策,對成功創建各類生態鄉(鎮)街道、生態村(居、社區)的,在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級財政獎勵基礎上,縣級財政安排一定的預算予以獎勵。
2、加大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縣、鄉(鎮)街道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經費,同時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級資金支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和項目,重點支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質改善和衛生監測、農村改廁和糞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機食品基地建設、農村環境健康危害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外來有害物種入侵防控。
3、逐步提高農村環境管理工作經費預算。縣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縣農村三級環境管理、監測標準化建設專項工作經費,提高農村環境保護、監測和監控能力。
(三)嚴格實施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制
1、嚴格執行《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暫行規定的通知》(政{}1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貫徹省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暫行規定實施意見的通知》(榕政綜{}35號)。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職責范圍內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農村環保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農村環保工作的負責人對農村環保工作負綜合監管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業務工作范圍內的農村環保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
2、農村環境保護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部門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地方各級政府全面負責行政區域內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縣財政局對全縣農村環保及生態創建資金投入實施編制預算;縣發展改革委負責編制全縣生態創建建設規劃,對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和鄉(鎮)街道生態創建規劃編制實施指導;縣環保局對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評估、劃定、規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農村環保三級管理體系建設,環保產業協會建設,生態創建等實施指導;縣水利局對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建設、水質監測實施指導;縣衛生局對全縣飲用水衛生合格率的監督監測實施指導;縣農業局負責編制全縣生態農業建設、農業化肥農藥控制、秸桿綜合利用、農膜回收利用、農業土壤污染治理、農村普及清潔能源等實施指導;縣畜牧漁業局負責編制全縣畜牧業發展規劃和水產養殖規劃,對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實施指導。縣建設局對全縣農村污水處理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實施指導;縣愛衛辦對全縣農村愛國衛生和農村改廁實施指導;縣經貿局對農村工業節能和循環經濟技術推廣應用,淘汰污染嚴重和落后的生產項目、工藝、設備,農村工業集中區污染防治實施指導;縣國土資源局對全縣礦山整治和植被恢復實施指導;縣林業局對農村綠化建設實施指導;縣科技局對全縣農村環保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實施指導。
(四)完善鄉(鎮)環保工作年度考核制度
建立鄉(鎮)街道環境管理考核機制。各鄉(鎮)街道政府應適時提請當地黨委組織部門開展轄區內鄉(鎮)街道年度環境保護工作考核,將農村環保三級管理機構建設、重點流域整治、重點行業整治、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畜禽與水產養殖污染整治、農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治理、生態鄉(鎮)街道及生態村(居、社區)創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各項內容納入其中,將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年度環境保護工作完成情況作為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五)增強環保科技支撐能力
1、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技術研究和開發。各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科技支撐體系,將農村環境保護技術研究列入重大科技專項,用于農村環保科研和開發的資金應逐年提高2%。
2、加大環保實用技術推廣。縣科技、環保、農業、建設、畜牧漁業等部門每年應推出一批適合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以及農村健康危害評價等方面的環保實用技術,政府將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
(六)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
1、規范環境監測職能分工。環保部門負責農村飲用水源地、農村工業行業環境監測,衛生部門負責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林業部門負責自然保護區環境監測,建設部門負責風景名勝區環境監測,農業部門負責農業土壤環境、水土保護流失區監測,水利部門負責流域、湖庫環境監測,漁業部門負責水產養殖水域的環境監測,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礦山地質環境監測。
2、加大環境監管力度。發展改革局同經貿、環保、國土資源、農業、畜牧漁業等部門加強農村引進項目的政策把關,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等環境監管,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開展環保執法監管年活動,嚴肅查處違法行為。
3、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縣環境監控中心,在重點區域和重點排污企業有計劃按步驟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裝置,并與當地環境監控中心聯網。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建設水質、空氣自動站,完成三級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加強環保監察能力建設,監察機構通過省級標準化達標驗收。
(七)加大環保宣傳力度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市七屆五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上級主管部門、市委市政府和局黨組決策部署,圍繞管理規范、綠色生態、推動發展要求,把管理細起來、執法硬起來、服務優起來,切實提高礦產開發利用質效,為加快建成“三市三區”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目標
以壓減礦山總量、優化礦山布局、提高準入門檻、推進擴能升級、限期排污達標為目的,著力加強礦山企業生產過程監管,通過實行科學規范、細致有效管理,推進礦山“五化”建設(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科學化),杜絕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確保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三、工作措施
(一)細化管理,執行礦山新標準。
1.科學編制礦山規劃,優化空間布局。落實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堅持生態開發、保護優先、節約利用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發展方向,實現礦產資源規劃與相關規劃相銜接。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不斷調整和優化礦產資源開局與結構,合理開發利用全市礦產資源。充分發揮我市優勢礦產資源潛在價值,提高深加工能力,拓展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2.嚴格礦山準入標準,推動提檔升級。礦山開采規模不得小于以下標準:露天采石場30萬噸/年、飾面石材1萬立方米/年、重晶石礦3萬噸/年、方解石礦3萬噸/年、硫鐵礦9萬噸/年;其它地下開采礦山不得小于3萬噸/年。礦山開采最低服務年限原則上不得少于5年。除各類石灰巖、化工用灰巖、飾面石材以外的其它甲類礦產必須采用井工開采。建筑石料及其它露天開采礦山應該埋設明顯界址標識樁。凡達不到新標準的礦山一律實施關閉。同時,對所有礦山企業試行質效管理評價機制,評價結果與礦山企業年審和擴能等審核審批直接掛鉤。
3.規范審核審批程序,細化流程管理。
(1)建立部門聯合踏勘制度。對擬新設非煤礦山采礦權和調整礦區范圍,聯合安監、環保、林業、水利等部門現場踏勘,并書面征求意見;局礦管科、耕保科、規劃科、利用科、地災防治中心、鄉所要聯合參與踏勘會審。
(2)嚴格各類方案核準備案。礦山辦證應提供完整的審批資料,包括國土、安監、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林業等相關部門前置要件,涉及公路、電力設施的同時應提供主管部門允許開采證明。
(3)實行凈礦權出讓。在采礦權出讓前,由礦山所在鄉鎮、村民代表,對擬出讓采礦權項目的環境評價、林地占用、水土保持、征地拆遷等進行論證和風險評估,形成一致意見,相關手續辦理完畢后,方可實施出讓。
4.強化生態環境整治,建設綠色礦山。
(1)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措施。要求礦山開采企業必須做到生產性、過程性恢復治理,做到“邊開采、邊保護、邊治理、邊復綠”;排土場必須有專項設計并及時復墾恢復植被;礦山開采形成采坑應及時充填,無法充填的應設置警示標志和圍欄;造成地面變形、地下水位下降、礦震等地質環境問題,影響居民住房及其他設施安全的,督促礦山企業進行恢復治理或補償安置。
(2)強力推行采石場防塵降噪設備。督促露天采石場全部采用帶穩壓收塵裝置濕式鑿巖機、機械鏟裝、封閉破碎及封閉加工車間。設施設備及排放不達標的礦山不予通過年審并限期整改。
(二)強化執法,構建礦業新秩序。
1.明確執法監管責任。各國土資源所、礦管科、執法監察局和全員監管小組主要對礦山是否存在無證開采、開采礦種不符、越界越層開采及不按開發利用方案開采的破壞性采礦、粉塵污染、排土場安全隱患、防塵降燥設備更新不到位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等問題進行檢查。
2.建立執法檢查機制。實行月查季巡隨機抽查制度。即國土所每月到礦山檢查1次以上,礦管科每季度檢查1次以上,全員監管小組全年隨機抽查15次以上。每次每項檢查均實行填表記分,納入礦山企業質效評價。實行執法檢查信息互通機制,通報執法檢查工作情況,對發現的重大隱患問題即時移送相關單位處理。
3.加強違法預警處置。對礦山檢查中發現的一般性問題實行預警提醒、限期整改。屢查不改的依法處理,記入黑名單,停止證件審核審批,直至問題得到徹底整改;嚴重問題立案嚴肅查處,查處結果及時通報公示。
(三)優化服務,塑造礦管新形象。
1.加強業務培訓。針對礦山企業技術力量缺乏問題,定期組織礦山企業技術人員培訓,宣傳礦產資源管理相關政策,學習開采技術規范、礦山生態復綠、礦產資源補償費在線申報、采礦權年審等基本知識,全面提高礦山企業管理水平。
2.實施全員管理。建立全系統全員聯系礦山企業制度,實行局班子成員聯鄉鎮、中層干部聯礦山、系統干部職工全員參與的礦產開發利用質效監管模式。監管小組主要檢查礦山證照,開采和地質環境恢復情況,檢查國土所、礦管科、執法局履職情況,加強與企業溝通,幫助解決生產、辦證中的困難。
3.提高服務質量。實行窗口統一受理,一站式服務,限時承辦。涉及市內重要礦政項目申辦審批需要到市局、省廳辦理的,可安排礦管科人員引導、協同辦理。
4.推進審批改革。落實國務院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相關規定,由企業自行按要求組織編制或委托中介機構編制礦山儲量核實、礦山開發利用方案、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土地復墾方案等報告。同時根據省政府規定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土地復墾方案、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合并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凡通過評審后均予認可。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國土資源所、局屬相關單位、機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質效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礦產資源管理科,負責活動的組織指導、統籌協調和推進落實。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把生態縣建設作為事關××跨越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積極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在強化組織領導、編制實施規劃、發展生態經濟、開展環境整治、加強執法監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
(一)生態縣建設氛圍逐漸形成。今年年初,縣黨代會確定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縣政府明確提出要在今年建成省級生態縣。在前幾年各項工作的基礎上,今年以來,縣政府先后召開了生態縣創建動員會、推進會、工作匯報會等,進行部署安排,加強督促檢查,切實加以推進。同時,將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列入對相關部門、各鄉鎮(街道)的年度綜合考核。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專門設立了1600萬元生態縣建設資金,并安排了衛生垃圾填埋場建設、農村垃圾清理和村莊綠化等專項經費。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按照要求,及時召開會議,進行部署落實,認真做好制定工作方案、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等各項創建工作。同時,以世界環境日、法制宣傳日、環保宣傳月等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培訓、舉辦專題宣講和法律咨詢、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進行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
(二)自然生態環境不斷優化。一是積極實施城鄉綠化工程。以海防林工程、跡地更新造林、產業造林為重點,大力開展對沿路、沿溪等通道兩側宜林地的綠化造林,今年已完成綠化造林1.5萬畝;開展村莊綠化工作,全縣共投入苗木資金600萬元,種植各類樹種近20萬株,完成全縣60%以上行政村的村莊綠化;實施永安溪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2500多畝灘地的造林任務;開展“三沿五區”墳場墓區治理,共植樹2萬多株;通過植樹復綠,對6家廢棄礦山進行治理。二是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已增劃省級生態公益林16萬畝,總面積達到90萬畝,全面實行省級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基金制度。三是扎實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小區4個,面積1.9萬畝,目前正在創建省級自然保護區。四是開展生態鄉鎮和綠色系列創建工作。至年底,全縣已建成5個省級生態鄉鎮和19個市級生態鄉鎮(街道)、103個市級生態村和450個縣級生態村、56個生態示范點。建成20家省市級綠色企業,28所省市級綠色學校,1個省級生態旅游區、1個省級綠化示范村、1個市級綠色社區。
(三)生態經濟發展初見成效。一是積極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調整和優化工業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形成了“一城四園”的格局,現代、永安兩大工業集聚區初具規模。制訂出臺了醫化、工藝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加強醫化行業整合提升,醫化企業從2004年的93家整合到目前的32家,年產值34億元,進一步提升了行業競爭力。積極做好企業節能降耗工作,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重視引進高科技項目,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二是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較快。深入實施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已形成楊梅、三黃雞、高山蔬菜、優質米、淡水養殖等為主的種養殖業,建成各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16萬畝,綠色和有機食品基地7萬畝,77只農產品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其中楊梅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5萬多噸,產值達4億元。三是生態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楊梅觀光體驗、“農家樂”等生態旅游。已建成33個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楊梅節、油菜花節和向日葵觀光引來四方游客,成為近幾年來我縣旅游業發展的新亮點。
(四)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有序推進。一是抓好重點行業和區域整治。全面開展城南化工園區醫化企業污染治理工作,順利通過了市級環境重點監管區“摘帽”,有效促進醫化企業整合提高。開展了規模上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整治,完成了全縣249家規模上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整治工作,并通過市級驗收。去年開展了“三廢銀”行業整治,將全縣341處冶煉點規范整合到15處,并已通過市級環境重點監管區“摘帽”驗收。今年著手開展工藝品行業整治,目前完成第一批26家企業整治任務。二是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清潔保潔工作。全面開展“清潔優美家園、文明和諧鄉村”創建活動,積極開展農村污水垃圾治理,建立了16個鄉鎮垃圾中轉站,各村落實保潔人員,配備垃圾車、垃圾桶等環衛設施,集中清除垃圾,清理衛生死角,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有了明顯改善。深入實施“十百”工程,累計已完成示范村13個,整治村210個。三是實施城鄉改水和水環境整治。加強縣城水廠和供水管網建設,積極推進管網向周邊延伸,目前,供水主干管達到170多公里,供水區域達到58平方公里,受益人口7萬人。實施西部供水工程,基本建成橫溪水廠,正在進行管網建設,力爭解決西部鄉鎮的飲用水問題。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工程,三年來共完成了200多個村飲用水工程建設,解困和改善飲水條件人口12萬多人,較好地緩解了農村群眾飲水難問題。開展河道采砂專項整治,關停了石牛大橋以上河段的29只采砂場;實施城鄉水環境整治,近三年來完成河道整治95公里,特別是對盂溪、三橋溪進行整治保潔,改善了沿溪生態環境。
(五)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有所加強。一是加強環境監察巡查。在一些重點醫化企業建設在線監控系統,進行實時在線監控。對一些環境影響大、群眾反響強烈的污染項目進行重點監控,對重點污染源實行定期巡查。二是加強環境執法。近年來,先后開展了“811”環境保護、危險廢物治理、“飛行斬污”、安全隱患排查等各類專項執法行動,確保奧運和世博會期間環境安全。特別是對非法冶煉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事件,加大執法力度,予以嚴厲查處,共依法處置44處非法冶煉點和70多處洋垃圾回收點。三是做好環境工作。認真處理環境投訴事件,落實處理措施,妥善處理了一些環境事件,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近三年來,共處理各類環境投訴件1166件,沒有發生因環境違法事件引起的群體或群訪性事件。
二、存在問題和困難
這幾年雖然我縣生態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我縣地處靈江流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加上我縣屬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投入有限,客觀上造成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矛盾,省級生態縣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一些指標完成難度較大,環境保護壓力較重。
(一)生態縣建設還沒有形成全社會共識。生態縣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涉及20多個部門和所有鄉鎮、街道,但少數成員單位重視程度還不夠,配合意識還不強,面上工作進展不平衡,部門之間、城鄉之間還未有效形成整體合力;生態環保宣傳的深度廣度還不夠,有關政策精神未能得以及時貫徹落實;一些環境污染主體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環保問題較為突出;廣大群眾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缺乏理性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主動性、自覺性不強,受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影響,衛生意識較差。
(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形勢嚴峻。一是永安溪生態不堪負重。石材加工、河道采制砂、農業面源污染及農村污水垃圾等嚴重污染河道水體,影響永安溪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各類毒魚、炸魚等違規捕魚現象屢禁不止,漁業資源得不到有效保護。部分土地整理項目占用防護林地及沿溪濕地,項目建設、修筑堤壩以及臺風、病蟲害、火災等,使防護林和濕地資源明顯減少。二是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醫化行業污染面廣量大,少數醫化企業違法排污現象仍然存在;工藝品企業多而分散,環境污染事件經常發生,群眾投訴反映強烈;廢金屬回收、非法冶煉、化學危險品運輸事故等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防不勝防。三是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濫用農藥、化肥現象仍然存在;畜禽生產總體上還處于粗放、落后的經營狀態,部分污染物缺乏有效治理;城鎮、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狀況令人擔憂。
(三)生態環保基礎設施落后。城市污水處理廠急需擴容;縣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進展艱難,今年完成建設任務難度很大;污水收集管網、排污設施建設急待加快,集鎮和農村環保設施利用效率不高;城區供水管道老化,大多數集鎮沒有自來水設施,飲用水安全問題較為突出;一些涉污企業污染處理設施落后,處理工藝落后。
(四)生態環境支持保障能力較為薄弱。一是資金保障壓力較大。生態縣建設資金需求大,特別是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資金缺少,農村保潔經費難以長期保障。二是生態環保執法保障不夠有力。生態縣建設力量不足,人員缺少,環境保護執法條件較差,設施設備落后,難以適應生態環保形勢發展要求。
三、幾點建議
生態環境是承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推進生態縣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營造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社會氛圍。生態建設是貫徹“生態立縣”戰略、實現跨越發展的有效載體。今年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因此,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創建省級生態縣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把生態縣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當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生態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切實擔負起決策、指導、協調、監督等各項職能,各成員單位和鄉鎮、街道要緊密合作,主動參與,進一步明確責任,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環保部門統一監管、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種媒體,采用多種方式,廣泛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倡導綠色環保理念,樹立良好的衛生觀念,引導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營造全縣上下共同創建生態縣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一要繼續實施永安溪生態修復工程。加強石材開采及加工行業整治,切實治理廢水廢料污染。跟進采砂后續管理,加強制砂監管,鞏固整治成果。加大漁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捕魚行為,研究設立禁漁期、劃定禁漁區等方法,切實保護永安溪漁業資源。組織實施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加強永安溪沿岸防護林體系建設和濕地保護;加強永安溪兩岸景觀林建設,實施林相改造,增強生態功能,改善景觀效果。二要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深入實施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大力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發展生態農業;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為導向,積極推進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循環型的生態工業;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發展生態旅游并促進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三要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811”環境整治新三年行動,重點開展醫化行業的污染治理,抓好工藝行業的污染整治,限制廢金屬回收業的無序發展,加強“三廢銀”冶煉整治的后續監管。加大執法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加強監察、督查和巡查,努力遏制環境污染。深入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農村改水改廁進程,減少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優化養殖業布局,推行生態養殖模式,切實解決種、養業的污染問題。要繼續重視研究秦州養殖場的處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