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情感表達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情感表達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情感表達論文

        第1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筆者所提及的情感主要是演唱者演唱時情感的表達,而實際上情感始終貫穿于整體聲樂教學體系之中,其不僅體現在演唱中,更體現在教師與聲樂學習者兩方面。在聲樂教學中,情感表達的內涵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另一是作為教學客體的學習者。首先,從聲樂教學主體教師的角度來說,情感的表達是始終貫穿于其中的,而并不僅僅只是涉及到演唱環節。其包括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所營造的情感教學氛圍、學習者對情感接受理解程度,以及學習者所接受情感意識的熏陶等等。現如今在教學階段中,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微妙,為了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及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就需要為其與學習者之間搭建一個情感交流與溝通的橋梁,使學習者能夠較為積極地學習、訓練,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教師與學習者之間信任與自信的建立即是通過情感表達來維系,我們總是用“和藹可親”來形容教師,其關鍵之處即在此。其次,人無完人,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緒表達,消除消極的情感因素,提升積極的情感因素,以此去感染學習者,這更有助于學習者以積極性的態度投入到學習與訓練之中,使得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深入。此外,情感與教學中的體現還存在于教師與學習者之間尊重,這是學習者情感培養的基礎,其能夠促使聲樂學習者以此為情感歸宿,帶動自身學習與訓練的前面提升。因此,對于情感于聲樂教學中的體現其更多的是一種手段與態度的呈現,進而滿足學習者情感上的需求,進而實現教學效果提升的一種教育方式。其實,無論是在高等藝術、音樂院校教學中,亦或是在當今社會中,情感因素的缺乏一直是阻礙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與學習者之間、人與人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與溝通,那么生活就會變得了無生趣。因此,加強情感體驗與情感表達,無論是對于人在生活中的精神與審美需求,還是聲樂學習者對于歌曲演唱的需求,都是極具重要性的。

        二、情感表達對于聲樂演唱與教學的重要性

        對于聲樂歌曲演唱而言,情感是聲樂演唱的核心與靈魂,在演唱者演唱的過程中必須以自身的情感體驗與情感表達為主線貫穿于聲樂歌曲的起末。聲樂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中,無論是聲腔、氣息、語言都是強調演唱者“聲樂”中“聲”的問題,而“樂”也就聲樂情感的問題,重視“樂”的培養,演唱技術才能夠轉化成為演唱藝術。而對于如何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者的情感,首先就是能否積極地調動學習者學習聲樂的興趣,筆者認為任何藝術、音樂的學習過程都不是一條平滑的直線,而是有所起伏的曲線,而決定這條曲線起伏程度的就是學習者對于聲樂學習的情感投入程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愛程度。那么,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充分地培養與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將情感的變化由興趣發展成為熱愛。因此,教師的教學與演唱示范需要以情動人,優美的范唱、生動的旋律、美好的聲樂形象都能夠增強學習者學習者對于聲樂藝術形象的想象,進而產生學習的欲望。其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表達情感時常常通過語言來體現,在聲樂教學中道理同樣如此,教師在教授與引導學生情感培養時,也需要將自己對于情感的認知與理解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去為學習者描繪,讓其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情感的蘊含與體現,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掌握聲樂的演唱技巧,也是學習者培養情感最直接的途徑。與此同時,聲樂教學的本質內涵是重認知,更重情感,而情感的表達并不能夠完全借由語言描繪,這就需要學習者在日常的學習與訓練中,多借鑒、思考與積累,例如多觀摩音樂會、歌劇和歌唱比賽,多聽優秀歌曲唱片,以加強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調動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及自覺性。另外,我們要為學生多創造舞臺實踐的機會,并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使學生在多次的排練、登臺演唱及演出的成功中體會到快樂與滿足,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加強了原先的求知欲望,產生對聲樂藝術更為持久的熱愛之情。

        三、結語

        第2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關鍵詞:立場表達;模糊限制語;強勢語;自我指稱語

        1.引言

        近20年來,學術語篇作者立場(authorialstance)逐漸成為二語寫作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在當前國際學術交流日趨頻繁的背景下,合理表達作者立場、彰顯作者身份從而在學術領域發出聲音的重要性已得到國內外學者的認同(Hyland2005;Lancaster2016;Jiang&Ma2019;徐昉2015)。然而,相較于母語作者,英語二語學習者由于語言能力所限,在合理使用立場詞匯表達觀點方面存在較大困難(Jiang2015)。立場表達不僅是二語學術話語習得研究以及學術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學術新手論文寫作的難點(Hyland2018;王敏,劉丁2013;徐昉2015)。為應對這一難題,教師應把握英語學習者和國際期刊作者立場表達的總體特征及規律,揭示導致立場建構差異的具體詞匯表達及其功能和分布特征,發現學習者癥結所在(Aull&Lancaster2014)。我國已有寫作立場相關研究多關注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學位論文(徐宏亮2011;徐昉2015;周惠,劉永兵2015),甚少涉及其他專業英語學習者,尤其是作為學術新手的理工科博士生在科技論文中立場表達的特點(秦楓,陳堅林2013)。鑒于此,本研究對比中國理工科博士生與國際期刊作者建構學術立場的文本實踐,考察學術立場的語言資源、修辭功能及其在學術論文各部分的分布,以期進一步提供理工科學術立場語言表達實據,指導學術英語寫作教學。

        2.文獻綜述

        作者立場指語篇中作者對文章信息或話語參與者的態度、情感、判斷及責任,包含作者對文章信息顯現方式的評價(Biberetal.1999)。學術語篇中,作者通過使用多種語言資源(如模糊限制語、強勢語等)表達立場,實現論說協商以及與讀者互動的人際功能(Hyland2005;姜峰2016)。立場資源詞是立場的語言實現方式,主要包括模糊限制語、強勢語、自我指稱語和態度情感標記語,用于傳遞作者的判斷、觀點以及對命題的態度(Hyland2005)。模糊限制語是“模糊表達事物的詞語”(Lakoff1973),主要幫助作者實現避免對命題表達武斷態度、承認學術團體其他觀點的功能(Hyland1996)。與之相反,強勢語則表達明確、不容爭議的態度主張(Hyland1999)。學術語篇中的模糊限制語和強勢語是表達作者立場的核心修辭手段,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幫助作者進行論說協商(Hu&Cao2011;Lancaster2016)。為了突出自身或所在團隊的立場觀點,加強與讀者及篇章的互動,作者還會采用自我指稱語,即第一人稱代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等(如“I,we,my”)來表達對命題的觀點、態度,從而建構作者立場、彰顯作者身份(Zareva2013)。態度情感標記語表達作者對命題的態度,實現形式主要包括從句、對比、標點符號等(Hyland2005)。雖然態度情感標記語可直接表達作者評價,但其在學術寫作中的使用頻率遠低于其他立場資源詞(Biberetal.1999)。Hyland&Jiang(2016)發現,態度情感標記語在過去50年的理工科學術論文中使用頻率大幅下降。鑒于此,本研究重點關注模糊限制語、強勢語和自我指稱語3類立場資源詞的使用。合理表達作者立場并使之符合學術共同體的規約,對作為二語學習者的學術新手來說并非易事。學科背景和論文結構對立場詞匯選擇至關重要(Salager-Meyeretal.2003;Biber2006)。就學科背景而言,相較于人文學科論文,理工科論文的立場表達雖然較少(Hyland2004),卻在近50年呈現明顯的歷時增長(Hyland&Jiang2016),需要更多研究關注與教學指導(王晶晶,呂中舌2017)。就論文不同部分的立場資源詞使用特征而言,Mansourizadeh&Ahmad(2011)發現和專家相比,學術新手在論文結果與討論部分準確使用立場資源詞表達修辭勸說的能力較弱。Jin(2018)進一步指出,論文結果與討論部分最適合專家學者展示研究成果、推介研究發現。徐宏亮(2011)通過對比中國英語專業博士生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發現在結果與討論部分期刊作者傾向于使用認知型立場資源詞,而博士生更多使用態度型和方式型立場資源詞,且選詞單一、缺乏多樣性。從以上研究結果可知,我們需要更多了解學術新手如何融入學術話語共同體并與之對話。正如Swales(2004:56)所言:“學術話語應凸顯新手與專家的差異,而不是母語與非母語的分歧。”理工科博士生作為國際學術發表的后備軍,在學術英語寫作中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因此,描述我國理工科博士生與國際期刊作者學術論文立場表達特征,可為學術新手增強目標讀者意識、豐富立場表達資源與手段、了解學術規范并在國際學術領域有效發出聲音提供實例借鑒。

        3.研究方法

        3.1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3個問題:(1)立場資源詞在理工科博士生學術論文與國際期刊論文中總體上各有何分布特征?(2)立場資源詞在理工科博士生學術論文與國際期刊論文各部分的分布有何特點及異同?(3)理工科博士生與國際期刊作者的立場資源詞選擇分別有何特征,體現什么修辭功能?

        3.2語料來源

        本研究基于理工科博士生學術論文語料庫(CSW)、國際期刊論文語料庫(JAW)兩個自建語料庫探討研究問題。兩個語料庫的語料涉及4個學科,分別為類屬于理科的物理學、生命科學以及類屬于工科的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CSW語料來自北京市某高校學術英語寫作課學生提交的期末論文,每個學科30篇,均參照各學科國際權威期刊要求撰寫。JAW語料取自4個學科的高水平期刊①,每個學科選取排名前三的期刊,每種期刊抽取論文10篇。由此,每個語料庫的論文數量均為120篇,總共240篇,約98萬字符。為確保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兩個語料庫選取的均是“引言—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模式的實證研究論文。根據Hyland(2005)的立場資源詞分類,我們使用語料庫分析軟件AntConc3.5.0w檢索語料文本,共得到148種立場資源詞及詞塊形式。兩位研究者分別統計每種形式在不同語境中的頻率,并人工剔除功能不符合的語料,兩者間信度為0.95。兩個語料庫庫容不同,因此立場資源詞分布狀況采用每萬詞的標準化頻率來統計。參照Hyland(1998)、Yang(2013)的分類,本研究將模糊限制語、強勢語分為3類:認知情態動詞,認知形容詞、副詞和名詞,認知動詞。認知情態動詞主要表達對話題的判斷與協商。認知形容詞、副詞和名詞的功能主要是突出與特定知識領域的關聯,或表達評判與論斷。認知動詞則主要表達對從句引導的事實或觀點的立場。此外,對自我指稱語的檢索顯示,“me,mine,my,ours”在兩類語料庫中均較為少見,因此本研究主要關注“we,our,us,I”的分布及使用,其中“we”是僅指代作者的“we”(exclusivewe),而非與讀者互動的“we”(inclusivewe)。

        4.結果與討論

        4.1總體分布

        檢索結果顯示,兩個語料庫中立場資源詞的總頻數為106441次,標準化頻數為每萬詞1081次。博士生使用的立場資源詞總體上顯著多于國際期刊作者(p<0.01)。兩個語料庫中,作者都頻繁使用立場資源詞,表明學術語篇不僅僅匯報枯燥的研究數據,更是通過數據、觀點評價與判斷等表達個人認知立場,以此構建學科知識(Flowerdew1997)。博士生與期刊作者立場資源詞使用的共同特征是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率均為最高(分別占39.1%和42.7%),表明無論博士生還是期刊作者都傾向于用謙虛商討的態度來論說和表明觀點。自我指稱語的使用頻率均高于強勢語,位居第二。這一結果支持了相關研究(如Hyland&Jiang2016)。Hyland&Jiang(2016)指出,過去50年模糊限制語已逐漸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立場資源詞;作者越來越注重在學術語篇中彰顯身份,自我指稱語在科技論文中的使用頻率逐年提高;與之相反,強勢語使用頻率卻日趨走低。雖然博士生與期刊作者的立場資源詞使用具有共同特征。

        4.2立場資源詞的論文結構分布及使用特征

        4.2.1模糊限制語

        模糊限制語大多集中出現于論文的結果與討論部分,這或許與理工科學科知識構建有關:研究者通常會在匯報研究成果之后對成果進行解釋性判斷和評價。方法部分使用模糊限制語較少,在兩個語料庫中的使用頻率均低于10%,期刊論文中的使用頻率更是僅為4.7%。論文作者在方法部分少有態度評價,大多為程序性“列清單”式的表述(Swales1990),這在理工科類研究論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博士生在方法部分的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大于引言部分,且與期刊作者的使用頻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這說明中國理工科博士生在方法部分的表述訓練依然不足,極有可能因使用不恰當的模糊表達而增加表述的不確定性。對于期刊作者,方法部分主要是描述性匯報,只需清晰地闡釋實驗材料和數據分析步驟。期刊論文語料庫中引言部分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率(占13.2%)高于結論部分(占4.3%)。但在博士生文本中,結論部分的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占12.2%)卻高于引言部分(占9.2%)。解釋這一分布差異需要考察模糊限制語在引言部分的功能:模糊限制語不僅可為引言中的話題創建語篇協商空間,而且有助于激發讀者興趣、推動讀者對研究問題進行探索和討論。作者梳理和評價已有文獻,通過模糊限制語為讀者創設語篇交流與對話的機會,從而在開放的話語空間引介研究議題。這一功能在期刊論文中較為多見,如例1、例2①所示:例1Onemightwonderifthereareanionimpuritiesortheequivalentswhichactuallyenhancegrain-boundarydiffusion..(IN-生科-期刊②)例2Ultrafastexperimentsonmolecularnanostructuresareincreasinglyabletoprobethedetailsofenvironmentaldegreesoffreedom,whosequantummaybekeytounderstandingthedevicecharacteristics.(IN-物理-期刊)例1中,期刊作者通過“might”推測材料特性并設置疑問,從而激發讀者對議題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研究推斷。例2中,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語“may”探討分子納米結構實驗中量子研究的重要作用,進而引出實驗目的。與期刊作者不同,博士生傾向于直接介紹背景,錯失在文章開篇與讀者互動、溝通和協商的機會。例3Fidebondformationproteins(Dsb-p)areakindofproteinfamilythatcatalyzesthedisulfidebondformationduringtheproteinprocessing.(IN-生科-博士生)各類模糊限制語按使用頻率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認知形容詞、副詞和名詞,認知情態動詞以及認知動詞。為深入了解博士生立場資源詞使用偏好,我們還考察了博士生與期刊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語的具體特點及差異。對兩類作者使用頻率前五位模糊限制語的比較發現,“may,could”在博士生論文和期刊論文中均排名前兩位,表明科技論文作者常使用此類資源詞表達對自身或他人研究結果的商討及推斷。博士生與期刊作者模糊限制語使用的不同之處在于,博士生多使用“about”(排名第三,占9.5%)和“mainly”(排名第四,占5.8%),或表達對數據的大致推測(如例4),或表達對研究范圍的限定(如例5):例4Theintenseemissionlocatedatabout590nmcorrespondingtothemagnetic5D0-7F1transitionofEu3+wasrelatedtothecentrosymmetricstructureofthehostlattice.(R&D-材料-博士生)例5Inthefirstthreepasses,theaverageeffectivestrainincornersismainlyfocusedonthethirdpass.(R&D-材料-博士生)期刊作者則更多使用“possible”(排名第三,占9.1%)、“likely”(排名第四,占5.2%)和“indicate”(排名第五,占4.3%)來表達對研究結果、論斷的商討和推測,體現出明顯的互動特征。

        4.2.2強勢語

        博士生與期刊作者使用的強勢語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即在結果與討論部分使用頻率最高,使用頻率居后的依次為引言、方法、結論部分。這反映了科技論文強勢語的分布模式:作者在結果與討論部分著力強調研究成果的學科關聯性及重要性,從而獲得讀者對研究的理解和認同。然而,一旦作者論辯協商達成(即結論部分),用來渲染論斷及提升自信的強勢語需求則會相應減少。對強勢語使用情況的進一步考察發現,博士生和期刊作者都在引言部分自信地搭建理據,介紹研究目的,并在結果與討論部分使用強勢語來提高研究結果的可信度。與模糊限制語的類別分布相同,強勢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也是認知形容詞、副詞和名詞,其次為認知情態動詞,提升研究結果客觀性的認知動詞使用頻率最低。博士生與期刊作者強勢語類別使用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博士生逐漸掌握了學術寫作中強調和增強知識判斷、表達作者聲音的語篇交流手段。然而,博士生比期刊作者顯著多用強勢語(p<0.01),這一結果驗證了Hyland&Milton(1997)的研究發現,即學習者比母語者多用強勢語,在論斷中過于直白,且不能透徹理解強勢語之間的細微語用差異。對博士生論文與期刊論文中使用頻率前五位強勢語的比較發現,“find,show”在兩個語料庫中均位居前兩位。這一分布特征印證了Hyland(2005)的研究發現:理工科研究需要依據客觀的科學事實來構建知識。通過使用“find,show”,作者強調事實、匯報研究結果,而非解釋信息,從而提升知識構建的客觀性。值得注意的是,博士生多用“typical,obvious”來強調研究結果的事實性(如例6),作者顯示度相對較低;而期刊作者則更多使用“demonstrate,believe”來評價、判斷自身或他人的研究結果,凸顯個人或團隊發現,彰顯作者身份。例6Itisobviousthatthewirelessnetworktrafficwouldbeapparentlyalleviated,whileweusesuitablerecommendationmethodstopredictandapplyCASoRTsystem.(IN-計科-博士生)

        4.2.3自我指稱語

        整體來看,自我指稱語在兩個語料庫論文中的結果與討論部分使用最多,使用頻率均超過50%。這反映出作者主要在結果與討論部分表達個人聲音和立場,提升自我顯示度。方法部分自我指稱語的使用頻率位居第二,用來實現程序性描述,如介紹研究方法或步驟。兩個語料庫中自我指稱語的分布差異在于,博士生論文在引言部分的自我指稱語使用顯著多于期刊論文,或能表明博士生在論文開篇就有意彰顯個人或團體身份,表達作者觀點。文本中使用最多的自我指稱語是“we”,其在博士生論文和期刊論文中的使用頻率分別占74.1%和62.1%。這一現象可能與理工科研究多為團隊行為有關,也印證了Hyland&Jiang(2016)的研究結果:“we”在自我指稱語使用中占比最高,尤其是過去50年在理工科論文中的使用頻率遠高于人文學科論文。博士生使用“we”的頻率顯著高于期刊作者(p<0.01)。語料分析發現,不少博士生在同一段落中反復使用自我指稱語來描述團隊研究行為,如例7:例7Thusinthispaperweproposedatemporalenhancementpropagationalgorithmtocombinethesetwovideos.ThenwealsotriedtousesomehardwaresuchasGPUtoreducethecomputetime.Byusingthesetechniques,weacquiredapracticalreal-timesystemwithhighindexeasily.(IN-計科-博士生)此外,從表5還可知,博士生比期刊作者顯著少用“I”(p<0.01)。這或許是因為“I”的使用讓人感覺比較突出自我,也可能與母語文化有關。Shen(1989)指出,在漢語文化中“我”被視為歸屬于“我們”,因為“我們”代表著國家或團體。因此,中國學生在寫作中會對“I”的使用表現出不適應,而傾向于使用具有集體歸屬感的“we”。

        第3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就像俊朗的面目會讓一個人的魅力指數大大增加一樣,優美的文面表達總是有助于考場作文在閱卷時獲得好評、獲取高分。中考大綱要求“作文能創新,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精神世界;鼓勵合理的運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語言流暢優美,生動形象。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為了學生在作文上來一個質的飛躍,本文從標題、開頭和結尾、 修辭等幾處細節談談優化中考作文文面的表達技巧。

        一、“題好一半文”——標題的魅力

        標題就像文章的窗戶,能讓讀者窺探到文章的全貌,又像文章的眼睛,能讓讀者領略到主旨。

        技法1.擬題要準確表達主旨。考生擬題前一定要認真審題,把握命題的關鍵詞、命題者的意向、材料的主旨和話題的范圍,這樣擬出的題目才能準確表達主旨。2.擬題要根據文體特點。記敘文的文題往往生動形象,說明文的文題往往簡潔平實,議論文的文題往往點示了論題或論點,散文的文題往往優美靈動……了解特點,有助于擬題。3.擬題要富有文采。修辭、引用或化用古詩詞、警句、格言、歌詞等,能使題目精美新穎,富有魅力。總之,標題應該語言凝練、富有文采、主旨深刻、有文化底蘊、富有時代特征,這些都是考生在擬題時力求做到的。

        二、“好的開頭成功的一半”——鳳頭的魅力

        如果說標題是“明眸善睞第一瞥”,那么精彩的開頭如朝花含露,清風拂面,很容易打動人。那么,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1.開篇點題。這種方法以其簡潔明了快捷入題被廣泛運用。考場上,不容許用過多的時間來思考作文的謀篇布局,開門見山的寫法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保分的不偏題的最佳選擇。2.開篇設疑。“文似看山不喜平”。開頭設置懸念,使情節在懸念中推進,就能牢牢抓住閱卷老師的眼睛。例如 “天,著實的熱。同學們使用扇子不停地“左右開弓”,不停地揩汗。可是誰也不愿意打開四周的窗戶,讓涼爽的風吹進來……”設置懸念,扣人心弦。3.開篇抒情。開頭直接表達情感,或喜或悲,愛憎分明,立意明確。如南通一考生的《竹林里的一次邂逅》“清風,小徑,竹林。懷著莫名的憂愁,我再一次踏上這條幽徑……”以景引情。4.開篇引用。開篇引用名言警句、詩詞歌賦、民俗諺語、歷史材料、事實材料、文學材料等。這種開頭方法特別適用于考場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寫作。

        三、“繞梁三日,余音未絕”——豹尾的魅力

        好的結尾如臘梅傲雪,掩卷后仍感清影縈懷,頰畔留香。它要求簡練、生動、恰到好處。技巧如下:

        照應開頭法。如朱自清的《背影》,結尾再次提到背影,既呼應開頭,又升華主旨。這種方法使文章首尾銜接,結構完整,能喚起讀者閱讀心理上的美感。

        抒情收束法。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于記敘文中,也可用于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如魯迅的《藤野先生》,結尾表達對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

        議論點題法。運用議論往往能夠取得深化主題及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會生活及表達情感的效果。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就以議論帶抒情的語句收筆,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題。

        此外,作文結尾之時,若能巧妙引用詩文佳句、名人言論、俗語、諺語、流行歌詞,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意境,同學們應加以學習。

        四、“作文的魔水”———修辭的魅力

        考場作文在追求立意新穎的同時,也必須追求語言的新鮮。借助修辭手法來裝點,語言作文等級也會隨之提升。

        1.排比。排比句句式工整,內涵豐富,語氣連貫,可以增添語言的氣勢美。請看“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對人以和,待人以善。”(江西中考滿分文《待人和善》) 此例,采用排比、疊詞手法生動地闡述了觀點,抒發了內心的真實情感,語言亮麗多彩,讀之令人耳目一新。

        2.比喻。比喻是用具體、淺顯、熟知的事物或道理為喻體,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不熟悉的事或理。善用比喻能讓你的作文生動形象,滿文生輝。例如:?

        “良言一句三冬暖,寬容是冬天皚皚雪山上的暖陽;惡語傷人六月雪,如果你有了寬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當作降溫的空調吧。”(山東濟寧《寬容是陽光》)這段文字把比喻、排比兩種手法相結合,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深刻化,讓讀者明了于心又回味無窮。

        3.擬人。擬人可以使枯燥的事物變得生動有趣,因而能增強語言的審美效果。善用擬人,既可以增強語言的絢麗色彩,鮮明地表達作者的喜怒愛憎情感,也可以激發讀者的想像,對描寫的事物產生鮮明深刻的印象。請看:

        “?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紫藤蘿瀑布》)?上面這段文字,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花的開放寫得形象生動活潑。

        另外,根據行文的需要,還可運用對偶、反問、設問等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第4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摘 要:聲樂是我們情感傳流露、傳達內心聲音的獨特表現形式,聲樂演唱與情感的表現密不可分。在聲樂演唱中,情感是聲樂的“靈魂魅力”,是聲樂的感染力所在,也是歌唱者心語的表露。本文在描述聲樂與情感兩者的聯系的前提下,探究在聲樂演唱中如何進一步地表達聲樂者的情感,做到相映得彰。

        關鍵詞:聲樂;演唱;情感

        聲樂演唱具有獨特的演唱魅力,不僅僅是通過富有感染力的歌聲來表達,更是通過富有震撼力的語言來傳達歌唱者內心的情感,所以,作為聲樂演唱,必須包含和傳達音樂中的情感內涵。歌唱者的演唱,是個理解的過程,是個獲得的過程,更是個表達情感的過程,所以作為演唱者想要感染觀眾,那么必須讓自己的內心聲音和作品情感達到完美統一。

        一、情感對于聲樂演唱的重要性

        (一)情感概念

        真正深入人心的聲樂演唱,除了具備過人的演唱功底之外,還得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聲樂演唱的靈魂———歌唱者的情感內涵。情感是反映客體和主體的聯系,是人類對客體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個人傾向。情感表現有包括兩方面;一是基本情緒的表現;二是精神特征的表現。情感是以一定的認識為基礎,它源于生活體驗,源于社會實踐。聲樂演唱的過程是演唱者表達深情實感的過程,是演唱者根據自己對作品的領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演唱表現出來的。所以,演唱者要想達到深入身心,打動觀眾,必須能對生活有所領悟,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帶有感情地去演唱,真正達到“人曲合一”的地步。

        (二)情感表現是聲樂演唱的靈魂

        每個聲樂演唱都有自己的情感表現,它是指演唱者對音樂作品和情感內涵進行詮釋和表達的狀態。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情感是重中之重,是聲樂演唱的“靈魂魅力”。演唱者想要先聲奪人必須得情感“先行”才能深深地打動觀眾的內心。聲樂演唱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形式,它是音樂和演唱的完美統一,是演唱者內心深處情感的流露,具有強大的情感沖擊,給觀眾帶來心靈上的沖擊,更容易深入人心,感人肺腑,令人流連忘返。 所以,聲樂演唱是情感表達的特殊形式,情感表現是聲樂演唱的靈魂。聲樂演唱要表達演唱者的情感,就是“以聲傳情”、寓情于聲。然而,一些演唱者忽視了情感表現,一昧追求歌唱技巧的提升,這是萬萬不可取的錯誤做法。實際上,在演唱中,聲音只是情感表現的載體,打動觀眾的不是優美動聽的聲音,而是演唱者傳達的情感魅力。 在演唱中,演唱者的情緒尤為重要,它能夠深深地打動觀眾并深入人心,正是演唱者帶著符合音樂內容的情緒去演唱的結果,讓觀眾在不同的時刻有不同的感受。演唱者要想打動觀眾的內心,必須正確地詮釋音樂作品,把握作品的情感變化,在適宜的時機表現出來,激發觀眾自身的情感,聲樂演唱要達到完美的地步,不僅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更在于細膩的情感表現。

        二、如何在聲樂演唱中做到聲情并茂

        (一)掌握作品的背景內容

        1明確作品的時代背景。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所以每一部聲樂作品都與自身的時代背景密切聯系,就是說它體現了某個歷史時期的改變和局勢。演唱者要想真正地理解作品,必須了解作品在哪種環境中創作的。作曲者在不同的作品中賦予不同的情感,如喜悅、痛苦、難過、稱贊、想念等情感,即使是同樣的感情基調的幾個作品,演唱者憑據什么來準確地區分其中蘊含的感情呢?這就需要演唱者通過各種方式,例如查閱文獻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分析和比較作品的時代背景。而演唱者要想在適宜的時刻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必須對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要素了如指掌。

        2研究作品的深刻內涵。聲樂演唱和一般的藝術形式不同,因為它有自己的歌詞,還要通過人的聲音對其進行詮釋。歌詞是聲樂演唱特有的,是經過藝術處理的通俗語言。歌詞是優美生動的語言,與重音、輕音、節拍、節奏等音樂因素一起組成了音樂語言。歌詞是作品情感傳達的根據,詮釋歌詞就是通過演唱者的演唱來進行的,所以演唱者必須反復推敲、琢磨歌詞內在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演唱技術,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讓自身與音樂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演唱者要使演唱有更好的感染力與震撼力,必須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歌曲中。

        (二)提高聲音技巧的訓練

        1吐字與情感表現。良好的吐字方法有助于作品情感的表達。其中,吐字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例如噴口吐字法、報音吐字法、切分吐字法等。在演唱時,歌唱者要想更好地表達音樂的形象,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吐字方法。

        2氣息與情感表現。在演唱中,演唱者的呼吸控制在情感的表達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在歌唱一首歌曲中應該合理控制呼吸點,從而讓歌曲更有震撼力。另外,要控制氣息連貫還得掌握演唱的速度。演唱者只有仔細地理解歌詞內涵,合理把握作品的速度、節奏,合理調整呼吸,才能正確把握歌曲的演唱速度。

        第5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語文是初中教學中的主要學科之一,它在初中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主導性位置,而記敘文和議論文一直以來均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也是難點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圍繞現代記敘文以及議論文,粗略研究相應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現代記敘文 議論文 教學方法

        最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清晰指出,閱讀與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應著重做好相關的教學工作。因記敘文和議論文存在多種文體,所以,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記敘文的教學方法

        (一)閱讀教學

        初中是增強閱讀能力的重要階段,然而,當前初中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并不理想,閱讀涉及面狹窄。語文教師紛紛將精力轉移到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力度。其中,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主要采用下述方法:

        1.目標遞進法

        首先,實現搜集信息、歸納整理、形成初步認識。明確記敘文的基本要素,掌控記敘線索,確定記敘順序。例如,《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依托英子的畢業典禮,借助插敘追憶過往,討論眼前的事,主要講述六件事,相互交織;其次,達到方法應用、大膽想象、協作探究。通過精讀、略讀等不同種方法來閱讀文章內容,仔細揣摩文本內容,體會作者的感受。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例,依托反復朗讀,然后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開展精讀訓練,共同探討父親的嚴厲教育;最后,感悟情感,達到共鳴。從課文中確立作者的態度,找到觀點,明確思想感情,感受中華文化,提升品德素質。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可透過父親的嚴厲教育,感受沉甸甸的父愛。

        2.彰顯人性法

        人類擁有復雜的感情,所寫文章中也蘊藏著濃厚的感情。記敘文通常圍繞人和事物進行描述,其所蘊藏的情感更加豐富。語文教師可從人文性特點著手,以此來增強情感意識[1]。例如,《我的母親》一文贊揚偉大、無私的母愛,《斑羚飛渡》一文呼吁善待生命,《紫藤蘿瀑布》彰顯頑強不屈、無所畏懼的人生態度。

        (二)寫作教學

        1.實踐法

        為增加情感體驗,刺激創作激情,塑造更多經典、真實、具體的形象,則一定離不開實踐經驗。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走進課外,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與實踐機會,沖破書本的枷鎖,融入現實生活,回歸生活,仔細觀察。

        2.仿寫改編法

        在記敘文教學中,可通過模仿開展練習活動。旨在通過仿寫學會更多的表達方式,進而靈活應用在記敘文中。例如,完成《春》的教學任務后,可讓學生參照《春》來敘述其余的季節,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

        二、議論文的教學方法

        (一)閱讀教學

        1.注重銜接法

        初中生主要處于13歲左右,其邏輯思維尚不成熟,處在過渡時期,其作品中仍然保留了兒童特點,外加初中生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通常不喜歡議論文,認為議論文晦澀難懂,且與議論文的接觸較少。針對這一問題,語文教師應從初一便著手議論文的教學工作,打好基礎,有效銜接,進而為后期學習奠定基礎。

        2.直白教學法

        議論文教學一定要直白、簡單,在閱讀教學中應過濾掉無法直接、簡明論證中心論點,刨除潤色和修飾的文字,讓學生明確議論文的組成結構,通常由論點、論據與結論這三部分組成。

        (二)寫作教學

        1.創設氛圍法

        首先,強化日常觀察,重視積累。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細心觀察周邊生活,認識到大多數議論都源自日常對話,做一個有心人;其次,聆聽和閱讀優秀文章。為學生創設特定的寫作氛圍,引導學生虛心聆聽優美、精煉語言,認真閱讀優秀作品,以此來引導學生形成標準的語言習慣。

        2.逐步推進法

        議論文的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語文教師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待具備一定基礎后,提取論點,豐富素材,清晰表達,進而增強寫作能力。

        三、記敘文和議論文的整合策略

        (一)閱讀的整合

        1.深化記敘基礎

        對于初中生而言,記敘文不僅是接觸最多,也是接觸時間最早的一種文體,教師可借助當前積累的記敘文基礎,通過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的議論平臺,進而從記敘文順利過渡到議論文。

        2.比較教學

        教師不應在學生接觸議論文后,便反復強調冗雜和反復的名詞術語,則應借助比較法,讓學生慢慢習慣和掌握議論文。因記敘文中存在議論,同樣在議論文中也包含記敘,教師可借助比較讓學生正確辨別這兩種認識,加深理性認識,鞏固深化[2]。

        (二)寫作的整合

        1.敘述事物,正確判斷

        初中生比較擅長和喜歡寫記敘文,則語文教師應借助記敘文讓學生喜歡和適應議論文創作。在講授記敘文寫作時,應突顯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多多思考、正確判斷。所選命題應貼近現實生活,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喚醒創作熱情。同時,針對這兩種文體開展寫作訓練時,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具象慢慢過渡到抽象。

        2.科學區分,增加認識

        因初中生自身傾向于記敘文,所以,記敘文會制約議論文的創作,無法充分發揮,使得問題中包含著大量的記敘成分,比例不合理,混淆這兩種文體。因此,講授記敘文時,語文教師可依托記敘文材料,設計論述性問題,以此來鍛煉概括總結能力與論述能力;也可參照記敘性材料,自主設定題目進行寫作。而講授議論文時,應穿插過度訓練,引導學生清晰認識議論文,合理辨別這兩種文體。

        【結 語】

        綜上可知,記敘文教學包含多種方法,例如,鞏固基本知識法、突顯課外實踐法等。同時,在閱讀記敘文時,還應有效結合人文精神,切實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不斷提升寫作水平。而議論文則注重基礎的鞏固和邏輯思維的增強。當前,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仍需進一步探究記敘文和議論文,有機整合,靈活應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而增強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第6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一、以讀促寫,深化閱讀體驗

        高中語文課本選了不少名家名篇,這些篇章是作家心靈的訴說,往往與特定的時代緊密相連。現在的學生如果不能真正地了解作者,是很難走進文本的,更別提深入地領會了。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的《再別康橋》寫于作者第三次游歐的歸國途中。全詩意境優美,分為作別―金柳―青荇―潭水―放歌―沉默―告別七個部分,情感從惆悵到熱烈,在“放歌”部分達至,繼而突然低落下去,變得“沉默”,最后帶著對往昔的懷戀,對今天的遺憾悵然離去,不舍地告別。每句詩都是作者心情的波動,蘊含著“徐志摩”的氣息,是那個“生命信徒”對美、愛、自由的追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某句詩,從小處入手,探究出背后的情意和憂思。如設置這樣的題目:選擇一句詩,用一段文字談一談背后蘊含的情感(可先從寫作手法入手,再聯系詩歌背景),完成后與同伴交流。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2.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3.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4.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二、以寫促讀,讀出自我天地

        到了高中,教師會有這樣的發現,學生的思想趨于獨立,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有的愛文科,覺得自己可以成為大作家,有的則偏愛理科,對解難題有著執著的狂熱。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在廣的基礎上,允許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可以偏愛某類書,為將來在某一專業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那么怎樣幫助學生辨別喜好,更有選擇地讀書呢?

        其實,學生的“寫”在某種程度上“暴露”了其喜好。偏愛議論文的學生往往思辨力較強,男生居多,即使出一個生活氣息較濃的題目,也能往議論文上靠;習慣寫記敘文的學生,寫起議論文來總是吃力,女生居多,如果不是特別要求議論文文體,他們是決不會寫的。這兩類學生其實多數是可以駕馭這兩類文體的,只不過,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他們更愿意“跟著感覺走”。

        當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寫作喜好之后,首先應恰當地引導他們做到廣。面對思辨力強的學生,教師應有意識地帶領他們體會散文、小說的妙處,分析這類文本時,可以請他們多說一說,引導他們體會這類文章的優點。對于偏愛記敘文的學生,可以先讓他們看一看偵探小說,練就思辨力,繼而推薦大家的議論文,組織他們談感受,與思辨力強的學生共同探討議論文的好處。此時,教師再推薦他們喜愛領域的書籍,相信讀來會有新的體會,思辨力強的學生寫出的文章會多了生活氣息,喜愛記敘文的學生寫起作文來會更加講究章法,不會再出現刻意舞文弄墨的現象了。

        三、讀寫結合,豐富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是隨語言表達而產生的,準確的表達方式對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交流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學生到了高中階段,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師應該在素養提升、能力提高等方面多下功夫。教師需靈活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訓練,切實提升語文素養。所以,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將讀寫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掌握基本的表達方式,并促使學生在靈活應用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如小說《祝福》的研讀,在梳理情節環節上,要求學生摘錄小說主要情節,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即先寫再說,鍛煉學生速記、整理、簡述的能力。研讀“祥林嫂之死”這一環節,則可以先說再寫,殺害“祥林嫂”的“兇手”有很多,依據情節,借助小組的力量不難得出結論,但是要想使學生深入理解,需要給學生靜心鉆研的機會。可以請學生選一位印象最深的“兇手”,在紙上寫下推選這位“兇手”的理由,力爭寫出獨到見解。

        又如閱讀《故都的秋》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討論寫北國的秋為什么還要寫南國的秋,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對比的表達方式,之后,組織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實物對這一表達方式進行練習。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掌握基本的表達技巧。

        第7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關鍵詞: 寫作教學 議論文 排比修辭

        在歷年的考場作文中我們不難發現同樣的命題,比較接近的觀點,類似的論證結構,文章卻會有高下之分,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語言問題。時下中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不重視提高語言水平幾乎成了一種痼疾。

        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要有鑄煉語言的意識,不能僅僅滿足于“說清”。“說清”是基本要求,“說好”、“說透”是高標準要求。一句平常的話,能不能換個引人入勝的說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個傳統的說法,能不能用個新穎生動一些的表達方式……創設議論文亮點語言的技巧固然很多,但我發現排比修辭在優秀作文中的運用十分廣泛,所以,在這里,我想具體談談運用排比來扮靚議論文的語言。

        一、排比修辭的作用

        1.排比可使文章海涵人生,濃縮歷史,增大文章容量。

        如文章《情感與理智》以如下文字展開理性和情感的思辨:

        三國舊事明朗,昔日之覆轍豈能重蹈,是誰讓一代梟雄董卓含恨離世?是他那最信任的義子呂布。是誰偷換了曹太公墻上的金磚?是他最寵愛的小兒阿瞞。是誰捧著張飛的首級奔向敵營?是他親自挑選的副將。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歷史的天平上他們都讓親密的情感所欺弄,所扼殺。在理性的尺度上,他們顯得是那么渺小,那么無知。

        2.排比可使語言瑯瑯上口,氣勢非凡,表現語言魅力。

        如文章《喜悅》用如下文字表達喜悅:

        喜悅,它是一種智慧,一種超拔,一種悲天憫人的寬容和理解,一種飽經滄桑的充實和自信,一種光明的理性,一種堅定的成熟,一種戰勝了煩惱和庸俗的清明澄澈。它是一潭清水,它是一抹朝霞,它是無邊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線。

        3.排比可使推理周密嚴謹,環環相扣,展示思想雄辯。

        如文章《自尊無價》這樣展開思路:

        自尊是什么?自尊是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千古佳話;自尊是志士不飲盜泉之水的高風亮節;自尊是“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言壯語;自尊是“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這段文字通過歷史事例的縱向羅列,深刻地闡述了自尊的廣泛內涵,為后文展開張了本。)

        二、排比修辭的妙用

        語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與否,直接影響作文質量的優劣。古語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在寫作時,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確實能為文章的語言設置一些亮點,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那么如何運用排比手法為語言上創設亮點呢?下面列舉議論文中應用排比的四種類型。

        1.修辭連用式。

        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組合使用來完成的。下面從五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1)連續設問構排比

        這種方法將設問、排比兩種修辭手法組合起來,通過連續的設問形成排比結構,在一次次的回答中層層深入,加強文意。如下例:

        人生苦悶嗎?不,我們有激情,我們有歡笑。人生旅途中,我們有奮斗、有追求,我們會為成功去努力打拼。人生是如此豐富多彩,何談苦悶?

        人生如戲嗎?不,我們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填補歲月的空白,我們會用真情去演繹人生。人生不是戲,我們更不能游戲人生。

        人生如夢嗎?不,它并非夢幻,而是真實的存在。經過我們的奮斗與追求,我們的理想一定會實現!

        上例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作文《美麗人生》文中的三個設問,三個有力的回答、從不同的層面闡述了關于人生的看法。設問使文章有了含蓄美,排比的格式使文章具有了形式美。

        (2)連續反問構排比

        這種方法將反問、排比兩種修辭手法組合起來,通過連續的反問形成排比結構,以加強文意、深化主題。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一文第七段,連用四個反問句,構成一組排比。句法的變化如下:“難道你就只覺得它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以上四個反問句由外向內,層層深入地贊揚了中國人民像白楊樹那樣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游的精神,從而深化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巧用對比構成排比

        這種方法將對比和排比兩種修辭手法組合起來,通過一組對比,鮮明地表達作者的觀點。如下例:

        在真實與虛偽之間,我唾棄虛偽;在忠誠與背叛之間,我厭惡背叛;在寬容與狹隘之間.我保留寬容:在自尊與阿諛之間,我恪守尊嚴。在成長的路上,有舍有得,心靈的選擇決定了你一生的方向,心靈的選擇是人的靈魂的集合。

        上例選自優秀作品集中《心靈的選擇》一文,文中將真實與虛偽、忠誠與背叛、寬容與狹隘、自尊與阿諛排列在一起,通過它們之間的正反對比,更好地表達了自己心靈的選擇。

        (4)巧設博喻成排比

        這種方法將博喻和排比兩種修辭手法組合起來,針對同一事物連續設喻,以求窮形盡相、生動活潑。如下例:

        感動好像暖暖的春風,“二月春風似剪刀”給大地帶來春的消息,讓世界充滿生機和活力;感動仿佛隱隱的春雷,驅散了人們心中的陰霾,使沉睡者蘇醒,使懶散者振奮,使迷途者奮起直追;感動猶如瀝瀝的春雨,滋潤了干涸的心田,“潤物細無聲”。

        上例選自河北省中考滿分作文《感動》,文中以春風、春雷、春雨連續設喻,充分地寫出了“感動”帶給人們的溫馨、振奮、滋潤。比喻運用得當、貼切、全面,詩句的引用、排比的形式增添了文句的韻味。

        (5)巧用名句構成排比

        這種方法在一組排比句中巧妙的引用一些經典的名言警句,從而使文章充滿詩意和文采。如下例:

        思念使詩圣嘆故鄉月明,思念使女詩人瘦比黃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相顧無言淚千行,思念使婉約派泰斗酒醒曉風殘月楊柳岸……

        上例選自優秀作品集中《思念是一道風景》一文,文中詩化的語言,令人賞心悅目,興味盎然,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思考。

        2.語句關系式。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因果關系復句,或用假設關系復句,或用條件關系復句等構成排比進行議論,以增強論證的邏輯力量。

        (1)巧用因果構成排比

        參天大樹挺拔聳立,枝繁葉茂,正是來自于深扎大地的根與干構成的三角形的支撐。所以,根死樹必枯;凌云高樓巍峨壯觀,氣勢撼人,正因為那來自堅實基石構成的三角形無語的支撐。所以,基陷樓必危。

        上例選自2006年湖北滿分作文《把握三角形的支撐》,文中句與句之間既形成排比,又展現了句子內部的因果關系,有力地揭示了主題。

        (2)巧用假設構成排比

        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綠意……

        上例中三個“如果”三個假設,假設之中還有比喻,語言整齊之中有變化,句式運用有新意。這一段文字表達效果極佳,從根本上說,還是修辭運用得當的結果。

        3.文章段落式。

        這種方法主要是從中心論點中解析出若干個分論點,用相同的句式表達,然后放在各段開頭,構成排比。如下例:

        魅力是演講大師瀟灑的手勢,魅力是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魅力是邁克爾?喬丹的臨空灌籃,魅力是巴蒂斯圖塔的飛腳抽射;魅力是白石老人的蝦,魅力是悲鴻先生的馬。

        當然,我們不能為排比而排比,因為思想感情是根,文辭是葉,根深才能葉茂。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能,讓文章多幾分文采的亮光,的確不失為議論文作文獲得高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第8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創作,朗誦,詩歌,教學法

         

        詩歌教學如何實現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和強化學員的人文精神,提高學員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初步掌握文學作品鑒賞的步驟和方法,領悟千百年來形成的民族文化精髓,自覺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等培養目標?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了“創作性朗誦”教學法。該教學法引導學員對詩歌進行口語、態勢語技巧等方面的藝術處理,不僅能使學員更深刻地把握詩歌作品的內涵,還能提升美感、涵養語感、培養戰斗精神,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及人文素養。

        一、概念詮釋

        “創作性朗誦”教學法,即師生依據自身對詩歌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對詩歌作品進行口語、態勢語技巧方面的藝術加工處理之后的朗誦,即再創造式的誦讀練習的方法。

        二、教學目的

        使學員全方位理解把握詩歌的內涵、情感、結構特點,深入體驗詩歌作品的語言美、節奏美、情感美、意蘊美,全面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并達素質的培育和滋養。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導學員在初步領會詩歌作品內容的基礎上,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根據自身的認識、理解,對詩歌作品進行口語技巧的處理和標注,即將個人選擇的情感基調、語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明暗、虛實、連斷等標注在詩文當中,然后反復練習,使學員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語文教學論文,讀出情感。這一步是創作性朗誦的初級階段,學員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對詩文進行態勢語技巧方面的處理,即對重點詞、句所需要運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進行設計。比如:朗誦“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這句詩時,視線是長、是短、還是中等距離,是虛的,還是實的;面部表情是剛強、堅毅,還是豪爽、豪邁;手勢是用掌還是用拳,是用雙手還是單手;劈刺的動作是在上區、中區還是下區,是橫劈、直劈還是斜劈等,然后反復練習,為下一階段上臺表演做準備。這一步是創作性朗誦的中級階段,學員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臺表演。即以登臺表演的方式,將經過自己二度創作,亦即經過藝術加工處理后的詩歌朗誦,以舞臺表演的形式向全體學員進行展示。這一步,是創作性朗誦的高級階段。這時學員對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發和各種口語、態勢語表達技巧已渾然一體,學員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從而創造出我“這一個”的詩歌朗誦作品。

        四、優勢特點

        ㈠可更深刻地把握詩歌作品內涵。讀,是詩歌教學之魂龍源期刊。[1]由于朗讀是腦、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是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腦、化于心,使紙上的詩變為學員心中的詩的過程,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學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的活動,因而作品豐厚的內涵是在朗誦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品味出來的。朗讀的遍數越多,與作者交流就越深,理解課文的內容就更透徹。[2] “創作性朗誦”教學法就是通過牽引學員的眼、口、耳、心,在有聲語言再造文學語言中的藝術形象的過程中,激發學員全部的注意力與創造力,使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動、溝通和共鳴,讓學員走進文本、靠近作者,在與文本、作者零距離的接觸中,達成對文學作品獨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㈡提升美感。文學作品為學員提供了審美對象,而美感的產生還需要學員在實踐中獲得。創作性朗誦這一實踐活動是對精神產品的再生產活動,是人文與個性結合的再創造過程。由于詩歌音調和諧,注重押韻,本來就富有音樂感,[3]而“讀”使詩歌的精華潤物無聲地滲入到學生的心靈中,使學生變得“多情”、變得“愛美”、變得“樂善”,[4] 所以正是在這種“創作性朗誦”的過程中,學員不知不覺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體會到作品不同風格的美語文教學論文,進而感受到詩的美,使審美能力得到提高。[5]

        ㈢涵養語感。培養語感、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6] 而訓練語感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感情的朗讀有喚起形象、表達感情、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即通過有聲語言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內心感情的共鳴,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古人就是通過誦讀培養語感的。“創作性朗誦”教學法即很好地傳承了這一做法,使培養學員語感之目的得以完成。

        ㈣培育戰斗精神。“創作性朗誦”強調進入、交融、共鳴,強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強調再創造。因而,當學員雙眼放射著豪邁的光芒,口吟“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揮手做出抽刀取劍、劈刺的動作時,當他們伴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將右手高高舉過頭頂,做出由外向內歸攏的手勢時,當他們雙手抱拳,目光炯炯,仰視蒼天,高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詩句時,學員與作者已融為一體,“我”就是渴望戍邊殺敵、建功立業的李白,“我”就是胸懷大志的曹操,“我”就是氣壯山河的岳飛,……學員的戰斗精神即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體現。

        ㈤提高學員的綜合能力素質。陳丹老師說:“朗誦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它具有很強的表演性。”[8]正是這樣,學員在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情感基調、語音輕重、語速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明暗、虛實、連斷等口語表達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態勢語言技巧的過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在這一過程中,學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內涵及情感態度,并將自身認識和情感體驗融入作品,在物我交融的過程中進行創造,從而提高解讀、建構作品的能力和審美能力;在登臺表演的過程中又很好地鍛煉了心理素質、形象氣質等,從多方面培養了學員的能力素質。

        五、注意事項

        ㈠從理念上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員讀。學詩當然要從讀詩開始,作為語文教員務必要傳承這一理念、重視這一環節。其道理在于,“在詩歌教學中,熟讀成誦是基于漢語的特點而形成的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數千年一以貫之語文教學論文,自有其獨到的價值。宋學家朱熹指出:“學者觀書,先須讀得正文,記得注解,成誦精讀,注中訓釋之意、事物名義、發明經指相穿紐處,一一認得,如自己做出來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復,向上有透處。”詩歌教學尤其是這樣,只有熟讀背誦,才能仔細品味詩句的意蘊,體悟作者的情感與操行,繼而咀嚼其中的語文味道。[9]還在于:“詩歌作品的精華都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聲情、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不讀,這些精華是不會自動顯露出來,而只能是緞子上的文字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通過讀,而且要出聲地多讀、細讀,才能讓它在你的嘴里“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來,最終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10]

        ㈡教員須加以指導。教員應通過各種方式、手段對學員加以教導、提示。“可用體態語進行提示,用目光激發學生誦讀的情緒,用面部表情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感,用手勢表示誦讀聲音的高低、語意的輕重、節奏的快慢……以此來激發學員的誦讀情緒,引導學員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11]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龍源期刊。

        ㈢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在運用“創作性朗誦”教學法時,可穿插采取教員范讀、學員領讀;按班次、座次,或排、列輪讀;單讀,齊讀,接龍讀,分角色讀;小聲讀、大聲讀、輕聲讀、喊著讀,快速讀、緩慢地讀;模仿播音、錄音、錄像朗讀;配上音樂、畫面朗讀,欣賞(錄音、錄像)性朗讀等方法,“讓學生觀其畫、吟其詞、入其境、悟其情,教學效果就會事半而功倍。”[12] 這樣的訓練可使學員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興趣。

        ㈣大力倡導吟唱古詩詞。教學實踐證明,“音樂更容易讓學生進入詩境”。[13]彭士強先生認為,吟唱古詩詞對提高學生傳統文化傳承的自覺性,熏陶情操,健全人格,升華藝術趣味都是有積極影響的。[14]以曲配詞誦讀,既符合詞的特點,又能引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融在其中,樂在其中。彭先生說:“曼吟、輕誦、放歌詩詞語文教學論文,有助于充分發揮民族語言的魅力,有助于學生興味盎然地投入古詩詞的懷抱,有助于人文底蘊的增厚、精神的升華!何樂而不為?”[15]我們可以選用彭士強先生編著的《古詩詞吟誦唱鑒賞》教材,也可選用勞在鳴先生編著的《古典詩詞吟唱曲譜》[16],還可選用葉至善先生編撰的《古詩詞新唱》增訂本(開明出版社1998版)。這本古詩詞歌曲集創意極為新奇,是由150首由中外經典名曲與我國經典古詩詞配合而成。其經典+經典的配合,使演唱者收獲的是雙份經典,雙份享受。這里熱心推薦邵燕祥在文匯報上“跟葉至善一起唱古詩詞”的文章,[17]讀后,《古詩詞新唱》的精妙之處就了然于心了。

        ㈤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朗讀之后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評議,而且評價要言之有物,好在哪里教師或學員要進行歸納、提煉、升華,錯在何處,教師或學員應針對性指出,并提出訂正建議,使學員獲得朗讀方法的正確導向。[18]

        “創作性朗誦”教學法的效果如何?在對本院2006級44名學員的調查問卷中(有效問卷41份),認為本教學方法不好的無,一般的4人,較好的11人,很好的26人,達63.4%。認為該方法所產生的效果達到20%的1人,40%的1人,60%的6人,80%的24人,100%的9人,其中認為效果達到80%以上的學員達到80.5%。

        參考文獻:

        [1]龍泉明.讀——詩歌教學之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9):4.

        [2]馬素娟.語文教學應重視朗讀和背誦[J].文學教育,2006,(4,上):48.

        [3]魏建主編.文學教育[M].山東: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7,30、31.

        [4]馮晨辰.古詩閱讀教學方法趣談[J].文學教育,2006,(4,上):44.

        [5]江亞平.美讀學古詩[J].文學教育,2008,(7,上):45.

        [6]李麗萍.通過有效朗讀培養學生語感[J].文學教育,2007,(11,下):126.

        [7]龍平.語感培養的途徑[J].文學教育,2009,(1,下):52.

        [8]陳丹.古體詩的朗誦技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0):71.

        [9]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教學文摘,《詩歌教學需重視“讀”》,(粵教版高二必修)2009-06-08

        [10]劉榮.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08,(11,上):36.

        [11]黃群芳.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09,(3,下):85.

        [12]王躍琳.例談詩歌的誦讀教學法[J]文學教育,2006,(4,上):39.

        [13]張守敏.古詩詞教學的一些嘗試[J]文學教育,2007,(5,上):31.

        [14]何郁.且吟且唱學語文——彭士強先生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9):54.

        [15]何郁.且吟且唱學語文——彭士強先生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9):54.

        [16]勞在鳴.古典詩詞吟唱曲譜[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17]邵燕祥.跟葉至善一起唱古詩詞[N].文匯報,2009-7-6,11.

        [18]丁志珍.新課改中的朗讀教學[J].文學教育,2008,(9,下):119.

        第9篇: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論文致謝怎么寫

        

        首先,論文致謝的感謝功能。主要是對那些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對作者提供過幫助或給予過精神支持的個人、機構表示感謝。

        

        其次,論文致謝的展示功能。將作者的學術品質,包括:誠實、謙遜、感恩等等展示給世人,提高作者的為人和學術研究上的可信度。

        

        第三,論文致謝的連接功能。在個人成就與外界學術影響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營造出一種人與人之間、學術與道德之間的和諧關系。

        

        很多人對致謝的內容、結構、以及表達方式的確定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很多論文的文末都沒有致謝,即便是在需要撰寫致謝的時候也是模仿和借鑒他人寫作的致謝來完成的。通常情況下,致謝的結構應該包括四個方面:

        

        1、論文引言

        

        引言主要是從整體上總結論文的寫作過程,引出要感謝的主題。從這個部分中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為了這個課題研究付出的艱辛和努力,這些從論文本身是無法看出來的。引言正好能為作者提供一個表述個人的機會和空間。

        

        2、論文致謝

        

        這是致謝的核心部分,主要感謝那些在論文撰寫過程中位作者提供過支持和幫助的單位和個人。主要包括:對自己提供過學術幫助、給出學術建議的人,即提供智力支持的人;為課題研究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為課題研究提供過資金支持的企業、組織單位或個人;為作者提供過精神支持的人;以及其他應該感謝的人等等。這些致謝的對象對整個論文不負直接責任,但是卻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所以在書寫致謝對象和用詞時應該要征得致謝對象的同意。感謝的順序應該以貢獻的大小為依據,依次排列。在這個部分中,通常會將感謝精神支持放在最后。

        

        3、承擔錯誤責任

        

        在論文致謝中,作者應該表示對于論文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錯誤會承擔應有的責任。這一步驟能夠確立作者對該學術論文的所有權,同時也會免除合作者的責任。在很多時候人們撰寫致謝的時候,都會將這一部分忽視,出現的比例僅為四分之一左右。

        

        4、論文獻詞

        

        表示作者想要將論文獻給自己尊敬的人。例如:“謹以此文獻給幫助我的師長、關心我的家人和朋友”。這個部分非常感人和溫馨,能夠將作者的感謝之意最大限度的表現出來。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 | 污网站上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 | 又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92午夜福利免视频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