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歷年高考滿分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時候,總是喜愛看媽媽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樂,被媽媽牽著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時候,媽媽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媽媽卻愛親昵地叫著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進天堂的怎會是媽媽,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樣,美好!”媽媽的日記中寫到。我擦干淚水,媽媽希望我成為天使,像天使一樣,那么我就要做一個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會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樣的呢?像媽媽那樣的吧!
于是,我留長長的頭發,梳得很美。穿長長的白裙子,步履輕盈。說話甜絲絲的,動作也很輕柔。看著鏡中的自己,原來我和媽媽長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對我說:“你只是看起來像天使,只是看起來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樣才是天使?我問心中的自己,但沒有回答。也許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尋找真正的美好。
我開始學著像媽媽那樣微笑,很溫暖,很舒心。我學著把這樣的微笑送給每一個人,無論是貧富、貴賤、老弱病殘。也許是世界需要這樣的微笑,也許是我,我的心一天天變得透明輕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經常對話,怎樣才能成為那個心中的天使,心靈總沒有明確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著媽媽留下的志愿者服務卡來到“童之家”。我似乎感覺到我將要在這兒插上我的羽翼。
這兒的孤兒、智障兒很可憐,但我為他們做事情卻感到很幸福。
雖然僅僅是清理房間,教他們讀寫畫畫,陪他們玩游戲。看著他們單純的笑,我覺得,他們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頭,一個天使般的小妹妹對著我笑,“你很善良!”這是的贊賞。
“嘩!”我的羽翼張開了!原來善良與真誠才是天使的一雙羽翼。我想起了媽媽。
原來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誠,像天使一樣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心有天使詩意人生
人,作為萬物之靈,悲壯地棲息于蒼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夢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詩意,是因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顯出人性的美麗。
洪戰輝作為感動中國最年輕的人物,他說:“不是我感動了中國人民,而是他們自己感動了自己,因為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愛的天使,心存責任之天使。”是的,他們用愛之天使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中國。
地承萬物,心存愛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載世,心有責任之天使,方能抒寫詩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幾年所有的感動中國的人物都曾用愛之天使詮釋了生命,以責任之天使感動了中國,他們托起了中國明日之太陽,他們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是誰本著一顆報恩的心,是誰守望著偏僻的山村,如果說眼淚是一種財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你讓我們淚流滿面。
用歌聲動人,聽者有淚;用行者之心動人,行者無疆。徐本禹,是什么驅動著你奔向貧瘠的大山?是愛的天使,是一種對社會報恩的責任感吧!你用軟弱的肩膀支撐著傾倒的教室,用一顆善良的心幫助那些孩子。這本不是你個人的承擔,而你卻一心奔向大山,縱然你個人的力量不能讓孩子們的眼中鋪滿陽光,但是你用愛點燃的火把,刺痛了人們的眼睛,同時也蘇醒了人們的心扉。如果說眼淚是一種財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讓我們淚流滿面,只因為你心中存有愛之天使!
是誰奔走在田壟間行醫,是誰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風的竹樓,是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你不是一只遷徙的候鳥,你是苗鄉的天使。
李春燕,是什么驅動著你奔走在田壟間?你無怨無悔地為人民醫治,你是一個如花一般美麗,如水一樣靈動的天使。人民記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與愛感動了中國。大哉,李春燕!
是誰在舞臺上用心靈獨舞,是誰于無聲處展現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的,你得卑微地驕傲,幸福沒有憑吊,你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觀音,你是我心中的最美!
邰麗華,你于無聲處展現生命的蓬勃,你的“開花衽”綻放出的花兒是那么嬌艷,那么動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個讓當今中國人民感動得流淚的天使,是嗎?
風定落花香,永懷信念,用心地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詩意人生在落香飄香之時彰顯出悸動的神韻。
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
只要有愛,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你或許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許責怪天使都忙著照顧別人去了,沒有聽從過你的呼喚,沒有助過你美夢成真。
因為,你已經對著流星許過數百次愿了。
但是,請你別焦急,請你別等待。請你行動起來,用善良和愛,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這樽“愛”的天使,會助你為善,會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愛。
君不見照亮了苗鄉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沒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為什么?就因為她用全心的愛,燃燒自己的青春點亮苗鄉的路啊!用愛,她肩負起十鄉八里的健康。
為了鄉親們的健康,她常常免費為付不起藥費的病人治病。丈夫勸她離鄉進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離開需要她治病救命的鄉親。鄉親們感激她。李春燕用愛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鄉的“天使”,也是感動全中國的“天使”。
是的,只要有愛。
青年歌手叢飛,已插上翅膀,帶上人們對他的敬意“飛”走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叢飛就是這樣的人。他用一生的愛,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讓全中國人民永遠懷念他。為什么?因為叢飛用愛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萬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貧困學生,自己卻成了深圳的“窮人”。他的高尚、他的純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愛!他的博大的愛,感動了中國。
是的,只要還有愛。
因為愛,洪戰輝成了家喻戶曉的感動中國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樸實的行動,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愛心又充滿責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貧窮,不因父親是精神病患者,而丟棄父親抱養的與他毫無血緣關系的“妹妹”,他帶著“妹妹”上大學,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勞地掙錢,替父親負起家庭的責任。窮困算不了什么,苦難也只是一種磨練。只要還有愛,天使為什么雕琢不出來呢?
愛,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愛雕琢出來的。
有誰還會毫無思考毫無進取地抱怨自己沒得到天使的眷顧呢?其實,天使就在我們心中呀。
高考滿分作文:穿越名人讀書的歷史
穿越名人讀書的歷史,我的思緒穿行在書林瀚海間……
韓駒——唯書有真樂
韓駒,宋朝詩人。他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曾在一首詩中說:“欲樂誑凡夫,須臾皆變壞。唯書有真樂,意味久猶在。”詩的說法雖然有些武斷,但作者對讀書的樂趣溢于言表,鮮明的對比,說明真樂唯有讀書。多讀書、多思考,慢慢地體會“意味久猶在”的真樂吧。
宋濂——借閱抄書
宋濂,明朝的學者。小時候家境貧寒無錢買書,酷愛讀書的他就到處向別人借書,回來后自己常常把書抄在紙上,不管刮風下雨、酷暑嚴寒,他都堅持這樣做。據說,即使硯臺里的水已結成冰,手指都凍僵了,他還是忘我地抄寫不停。這種刻苦執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魯迅——讀書排遣
魯迅自日本留學歸國后,曾長久陷入精神的苦悶之中,于是用讀書來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書,讀佛經,慢慢地,使自己學識逐漸豐厚起來,成為了“的主將”。
華羅庚——讀書就猜
華羅庚,我國的數學家。他讀書有一個習慣:當他拿到一本書時,并不馬上從頭到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兒,然后閉目靜思,當書中的意思與自己的猜想一致時就不再讀這本書了。這樣讀書既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又培養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寧——批注讀書
列寧,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他酷愛讀書,在讀書時常常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容豐富的評語、注釋和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標出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不動筆墨不讀書”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恩格斯——重視原著
恩格斯認為讀書應該讀原著,這樣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其基本原理,進而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讀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論的最基本的途徑之一。
名人與讀書,讀書與名人,這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聯系,名人的讀書方法或讀書感言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多讀書,多體味名人的讀書經歷或睿語,自然會提升我們的人格品位。讓我們走進歷史,穿越用書構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們汲取養料的不竭之源!
高考滿分作文(北京):老舍與北京
我看見祥子手里撥弄著現洋,心中盤算著買車,嘴里念叨著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車黑漆漆的車身、亮晶晶的瓦圈,閃著光;我看見王順發忙著擦桌子碼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著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著水霧;我看見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紅,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兒爺昂首挺胸,老太爺微笑點頭;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眾一言不發,心中暗道:“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只鏢局長槍,靜靜倚立墻角,與主人遙相呼應……
讀老舍先生的書,仿佛被書中人物引領著,游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啊!來源:examda.com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飲食——“良鄉的肥大的栗子,過了砂糖在鍋里‘唰唰’地炒著,連鍋下的茶煙都是香的”,“高粱紅的河蟹,用竹簍裝著,沿街高聲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在酒樓里,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只有老北京才會有如此誘人的風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領略得如此動情傳神!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著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正如舊歷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一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一個現實而又詩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號。
老舍先生出過國,留過洋,他自然懂得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這是一種欣喜與哀婉交織的復雜情感。這種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惋嘆“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正因為此,老舍先生在新時代北京的舞臺上,努力創造著新北京的語言和形象,創造著新北京的符號。
于是,作為北京符號發現者、熱愛者和創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為了北京歷史與現實的,北京人眼里與心中的,一座永恒的豐碑。
北京高考滿分作文——“冰糖葫蘆”
小時候,在家玩耍時,聽到賣糖葫蘆的吆喝聲,就纏著媽媽買著吃。有時候還偷偷地跟著賣糖葫蘆的走街串巷。不是饞那糖葫蘆,而是饞那悅耳的吆喝聲。
經常來我家門口叫賣的是個老北京,一家子都是賣糖葫蘆的。據他講,他爺爺在清朝那會兒就賣糖葫蘆。
所以,他的糖葫蘆絕對正宗,到底是不是無從考證。但他一口悅耳的吆喝聲,讓我深信不疑。那會兒我還小,還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斷的標準就是誰吆喝得好聽就買誰的吃。來源:examda.com
于是,我跟這個老北京混了個臉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經過我家的門口,他的身后就會跟著一個和他一起扯著嗓子吆喝的5歲小破孩兒。
老北京很喜歡我,每天收攤兒前都會給我一串糖葫蘆作為報酬。有一次,他摸著我的腦袋說:“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賣糖葫蘆的,就毀嘍!”年幼的我不懂這些話的意思。于是認真地望著賣糖葫蘆的說:“趕明兒我一準兒干這個。”老北京笑笑不語。
15年后,我長成20歲的大小伙兒。那個賣糖葫蘆的老北京再也見不到了。我每天都在為人生的前途奔波,現在的理想是當個白領,再也不想小時候賣糖葫蘆的事了。那悅耳的吆喝聲也隨著時代變遷被遺忘得干干凈凈。
終于,在一次春節的廟會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個陌生又熟悉的身影。雖然15年過去了,老北京的模樣依然沒變。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劃15年前那個小破孩兒。
他驚異地望著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發現了一個舊夢。他遞給了我一串糖葫蘆。“提前付你的工資,像當年一樣跟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張不開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丟人了,我已經是個20歲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說:“怕了,我就知道。還是那句話,‘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賣糖葫蘆的,就毀嘍!’”然后,他一個人吆喝開了。
冰——糖——葫蘆……
葫蘆——冰——糖……
那悅耳的吆喝聲悠悠揚揚進入我的腦海,像一縷殘夢——胡同深處、四合院、門墩兒——小破孩兒——媽媽……一股熱浪敲擊我的心房,終于我拋開一切,敞開喉嚨——
冰——糖——葫蘆……
葫蘆——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號,有著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時代變遷,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聲卻穿過歲月飄向2008,到那時候,讓世界友人都來聽聽地道的吆喝,品嘗這醉人的京韻吧——
一、一材異用,推陳出新
同一匹布,通過不同的裁量,就能縫制成不同款式、不同風格的衣服。作文中的素材就像一匹布,根據話題、主旨或內容的需要,不同的裁剪也有不同的效果,也可以巧出新意。這對考生來說,并不陌生。一個素材多向運用,關鍵是要將之提煉加工,層層深化,使之適合不同角度,從而增加文章的新鮮感。如2004年全國卷滿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對痛苦》有這樣一段: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于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2013年遼寧滿分作文《活出精彩的自己》則這樣寫: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時,雍容大氣,才華橫溢的詩人輩出,可為何我后輩將”詩仙“之名冠于李白。不是冠蓋何輝赫的官位,不是他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文采,而是他有身處封建王朝卻仍飽有鳳歌笑孔丘的不羈、泰山一擲輕鴻毛的大氣情懷。詩仙以不屑權貴、無所謂趨炎附勢的人格飛越出池,終得一代風流之名。
2004年全國卷這一滿分作文重點突出他面對仕途失意窮且益堅,從正面告訴世人,面對挫折不要放大痛苦。而2013年遼寧卷這一滿分作文則用詩意和思辨的語言,寫出李白不僅是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而且將他自信不羈、灑脫飄逸的文人風骨和人格魅力充分展現在我們面前,意在表明――縱然人生坎坷,只要我們以瀟灑曠達去面對,終會有人生的精彩華章。李白這一素材在歷年高考滿分作文中出現的頻率極高,但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就有不同的主題解讀和異樣的效果。
二、同質疊加,凸顯功底
此類招法,是閱卷者非常喜愛的。即把本質上相近、相似或有一定關聯的幾則素材,按照一定的話題或主旨組合在一起,使文章內容豐厚多彩,意蘊綿長。不僅人物素材,還有其它的素材,比如詩詞、事件或是具體物象,都可將它們串聯起來,以增強文章的氣勢,讓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兼有文采美和音韻美。同質疊加一般可分為三類,即正面疊加、反面疊加和詩文疊加。以正面疊加和詩文疊加為例:
1.正面素材疊加
正面素材,其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如古代愛國文人、歷史典范人物等,將其按一定順序串在一起,就形成正面素材疊加。如2012年湖北卷高考滿分作文《那一抹憂傷的底色》這樣寫道:
自古以來,書信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素有鴻雁傳書之說。在歷史長河里,它不單是一種聯系方式,更是一種古老的文化,這在文學作品中都有深刻的體現。面對著破碎的山河,想起遠方的家人,杜甫寫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思念之情躍然紙上;岑參在西征的途中寫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一封信,彌足珍貴,滿紙都是對親人的牽掛;面對君王,諸葛孔明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義之情,令人欽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書信在中國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對這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們是滿心歡喜地接受!
這段古文將杜甫、岑參、諸葛孔明、李密幾個古代人物串聯在 一起,并以他們的詩詞文句連接,道出了書信在古代起著情感交流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彰顯了作者豐厚的學識和良好的文學素養,也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書信文化的認同。
2.詩文疊加
中國古代詩文豐富多樣,取材廣泛,這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我們從小就與古詩文打交道,只要根據具體話題適當運用,就可為作文增添光彩。如2014年湖南卷高考滿分作文《有心最要緊》中就有這樣的亮點:
有心最要緊,少一些“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浮躁,多一份“長風破浪會有時”的信念;有心最要緊,少一些“無言誰會憑欄意”的孤愁,多一份“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情;有心最要緊,在拼搏中讓夢想的種子開出了絢爛的花,芬芳之中,踏出一路花香!
這段同時引用了孟郊、劉禹錫、柳永、曹操幾個詩人詞人的佳句,闡述信心、心存高遠、用拼搏去成就夢想的意義,緊扣文中的主旨句“有心最要緊,讓心靈扎根,在拼搏中讓夢想的種子開出絢爛之花。”運用詩文疊加既能體現文章的思想高度,又彰顯了考生的寫作功底和文學底蘊。
三、異質對比,彰顯結論
異質對比就是面對一個寫作話題,我們手中只有一則素材,若用這則素材單個論證中心會很單薄,這時我們運用逆向思維,考慮找出與主素材內容相反的另一則素材或多則素材進行對比,通過不同特質的素材進行對比組合,增強文章的說理力度。對比,是比較有效的一種素材運用妙法,能使結論噴薄欲出,振作閱卷者的興奮度。
如2014年滿分作文《叩問心靈》:
當“干露露”們唯財是舉,當“郭美美”們嘩眾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著自己的夢想與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會。“殲―15”總設計師羅陽在飛機制造完成之瞬間,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終不幸去世。他沒有太多的錢財,他也不渴求過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獻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內心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一聲“我愿意”從他內心發出,感動了無數國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長存海天間!”
[關鍵詞]創新;作文;語言;質量
高爾基說過:“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縱觀歷年高考優秀作文,可以發現:這些文章皆有語言新穎、生動流暢的特點。可見,創新作文語言,是考場作文贏得高分的關鍵。
一、激發想象
想象是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搭配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巧妙新穎的想象能化抽象為形象,化平淡為生動,化呆板為神奇。在描述人物心情時,可通過想夢境、幻覺等方式來創造情景,再用文字敘述出來。這樣的描寫雖看起來滑稽,但合情合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畫。
如:一學生在《多想擁有課間十分鐘》一文寫道:“下課鈴已響過了五分鐘,老師仍舊在津津有味地講著。看他一手拿書一手緊握粉筆,時而側轉身,時而彎腰瞅著前方。不知不覺,我眼前模糊了,只見一白色物體從前方飛揚而來,我幾乎想要用球拍去接。不料,那白色物體正中我的腦門,原來是粉筆頭。”這段描寫就借用幻覺,把一個愛打乒乓球、急切盼望下課的學生的個性形象塑造得真實豐滿。
二、引用或化用古詩名句
古詩作為中國文化財富中最為寶貴、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如同陳年的美酒,香醇而令人陶醉。作文時,不防引用古詩名句串接造句,這樣雅俗結合,使文章更富有新意。
詩句可以這樣化用,如思念就是蘇軾的“夜來幽夢忽還鄉,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就可化作“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相顧無言垂淚千行”。思念就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就可化作“思念使婉約派泰斗酒醒曉風殘月楊柳岸”。
三、力求語言幽默風趣
愛看小品的觀眾都知道,往往那些幽默風趣的小品更能贏得觀眾的熱烈掌聲,其原因在于小品演員的語言詼諧搞笑。寫作也是如此,偶爾詼諧、搞笑的一反常態的語言表達也會給辛苦的閱卷者以會心一笑,這樣可以使學生的作文脫穎而出。
如“自從上次被狗熱情地吻了一下后,我見狗就怕。可如今眼前這只狗偏仗勢欺人,兩眼冒光,直對我窮追不舍。我見勢不妙,抄起地下一木棒,以打高爾夫球之力氣,用力一揮,那狗便如高爾夫球般滾至天邊。”其中“熱情”“吻”“如高爾夫球般滾至天邊”等用語都不乏詼諧、幽默之風格,優化了作文的語言。
四、巧妙運用修辭
大凡一些成功的考場佳作,都少不了貼切生動的修辭格的運用,特別是排比、比喻。
運用排比敘述、說理或抒情等,能使文章富有氣勢,給人一氣呵成之美感,有利于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那么,怎樣構思組合排比句呢?可針對同一種行為或同一事件的看法、同一物的闡述介紹,甚至對某一直接或間斷性的動作串接等,都可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的語句,把相關的意思并列或遞進式地連續說出來,而每一分句中的相對應詞語,可用含義相近的詞語去替換。
比喻句是高考滿分作文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本質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時,往往就可借用具有形象感的事物或情景來描述較抽象的事物或道理。比喻的運用,能化抽象枯燥為具體形象,這樣的文章頗受閱卷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