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藝術的內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嗩吶藝術 文化內涵 理論思考
中國嗩吶藝術在不同地域體現著各異的風土民情和文化風格,嗩吶作品的音樂情趣與情緒,隨著演繹的內容和場合的變更詮釋出不同的音樂情感,給聽眾以新異的音樂體驗。中國嗩吶藝術源自民間,隨著現代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嗩吶演奏也被以藝術演奏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各類藝術作品勢如破竹般涌現,為大眾帶來不同的藝術感受。
一、中國嗩吶藝術的文化內涵
(一)嗩吶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嗩吶作為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其發源地是在波斯、阿拉伯地區。嗩吶藝術的流傳范圍極為廣范,是一件世界性的樂器,其自產生至流傳的時間跨度較大,且中國嗩吶藝術在各個地區都有較為廣泛的流傳,但多活躍在民間,多以民俗活動的形式呈現。嗩吶在形態、藝術表現上都有較明顯的特征,由于其發聲響亮、攜帶方便、應用場合多以民眾日常的民俗、生活息息相關,因而被大眾熟知和喜愛,至今仍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在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中,發展環境錦繡勃勃。
(二)嗩吶藝術傳統文化的意識形態范疇
嗩吶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著明顯的關聯和具體體現:主要體現在節慶和民俗文化中,例如:農村的婚喪嫁娶、節慶祭典等內容。人們通過嗩吶演奏來表達不同的情思。從意識形態范疇來說,嗩吶藝術與中國倫理文化體現及文化情感確有關系。中國人尤其重視倫理道德的人際關系體現,嗩吶藝術在中國傳統的文化場合與民俗文化中都有直接的情感表達。嗩吶演奏的曲目內容也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如:樂曲《婚禮曲》《抬花轎》等,嗩吶藝術是最能表達華夏民眾文化情感的藝術形式之一。
(三)嗩吶藝術傳統文化的行為價值呈現
嗩吶藝術屬于中國傳統文化范疇,在行為價值的呈現上體現著較為深遠的社會影響力。嗩吶藝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行為價值也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擴展。對比傳統的嗩吶藝術,現代嗩吶藝術在藝術表現力方面大大拓寬。作曲技法的創作延伸,演奏技法的創新應用,更有制作專家在嗩吶形態和制造工藝上所進行的大膽創造性的加工、改良(如加鍵嗩吶、活芯嗩吶),都力求在音色和音質上更能達到演奏“樂趣”,便于技藝精湛者在演奏形式和技術上有所突破,達到更高的藝術追求,豐富聽眾的視聽感受,既符合現代人的藝術和審美追求,也體現現代嗩吶藝術表演形式上的突破。
二、中國嗩吶藝術的時展的理論思考
(一)注重嗩吶藝術的技藝傳承
中國嗩吶藝術特有的技藝傳承特點,是傳統的口傳心授。在漫長的一段時間里,從事嗩吶工作或教育的民間藝人、演藝團體和專業音樂院校的工作者,逐漸拋棄傳統的“比葫蘆畫瓢”法,以規范嚴謹的教學體系取而代之。藝術家們對嗩吶藝術文化內涵的技藝傳承及在傳承中與時俱進,體現了人們對于民俗文化的情感及對藝術傳承的責任,這將是我國傳統文化研究更深層次的理論價值。通過文化情感研究傳統技藝,講述傳統技藝的發展歷程,以較為細致化深入化的理論成果推動嗩吶藝術的久遠發展。
(二)注重嗩吶藝術的藝術情感深化
嗩吶藝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可見其藝術情感的體現并沒有被時間所沖淡,反而其文化情感正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深化,人們能夠從民俗文化、現代藝術審美的角度對嗩吶藝術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嗩吶藝術的表現,人們可感受其音樂情感以及對歷史文化內容的傳承,尤其在藝術作品的呈現中,人們透過或強勁激昂,或含蓄深沉、或悲愴傷感的情緒,捕捉藝術氣息,進入藝術情境。
(三)注重嗩吶藝術的藝術形式現代性演繹
中國嗩吶藝術的發展應當與時俱進,讓嗩吶藝術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在表演形式上,嗩吶藝術可以實現與其他樂器結合,重奏或合奏以使得音樂層次分明、音色多元化;嗩吶作品的伴奏音樂可突破以往的民族樂器或小樂隊的伴奏模式,采用鋼琴,以期達到音樂對比強烈突出主奏樂器情緒等等;舞臺藝術表現形式現代化與多樣化,能夠帶動大眾的藝術、文化情感,豐富藝術視野,并為藝術理論的研究、藝術融合和探索實踐等帶來更多的挖掘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當下中國嗩吶藝術的發展,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深層次地挖掘其文化內涵性,用具有藝術表現力和文化感染力的藝術形式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嗩吶藝術,實現嗩吶藝術的現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大鵬.嗩吶藝術魅力淺談[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11).
[2]孫榮偉.當代中國嗩吶藝術的發展現狀及理論思考[J].藝術探索,2013,(12).
關鍵詞:剪紙藝術;平面設計;造型設計;色彩內涵
一、引言
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發展十分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先唐時期,以南北朝時期的“五幅團花剪紙”為代表作品,此后,歷經各朝各代剪紙藝術在發展中不斷成熟,并演化出眾多新穎的藝術形式,逐漸成為我國傳統藝術的代表。進入近現代后,西方外來文化和高科技藝術形式不斷充斥著我國傳統藝術文化領域,剪紙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逐漸被淡化出我國藝術的主陣地,成為一項“邊緣化”的藝術形態,不得不令人扼腕。盡管在我國廣大的北方地區和一些南方區域,仍有一些能工巧匠在專研和實踐剪紙藝術,但究其影響力卻大不如前。因此,如何在傳承剪紙藝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引入全新的藝術形態,創新剪紙文化,并擴大剪紙藝術的影響力。理應成為我國剪紙藝術領域專家學者、能工巧匠需要深究的課題。而本文將剪紙藝術與現代平面設計進行融合研究,旨在為相關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二、剪紙藝術內涵解析
1、剪紙概述
剪紙,亦稱窗花,是我國的一種古老藝術形式,傳統觀念下人們將彩紙按照特定的形狀剪輯好貼附在自家的窗戶、門楣上,意在象征吉利、喜慶之意,并起到裝飾點綴的效果。在長期的傳承中,剪紙已從最初的以裝飾、象征為主的功能形態,演化為集裝飾象征、文化彰顯等功能為一體的藝術體系,并產生了諸多流派,例如,南方派中的佛山剪紙、福建剪紙,江浙派中的揚州剪紙、浙江剪紙,北方派中的蔚縣剪紙、山西剪紙、陜西剪紙等,都是較為知名的剪紙藝術代表。整體而言,發展至今剪紙藝術已內涵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是我國民主藝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2、剪紙的藝術性
剪紙的藝術性體現在多個方面,本文將其歸納為造型藝術性、色彩藝術性和人文藝術性三個方面。首先,造型藝術是我國剪紙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內涵形式,在剪紙能夠巧匠的修飾下,形態各異的造型被躍然于紙上,豐富多彩且栩栩如生,在造型的設計上,剪紙藝術還呈現出多種發展方向,例如:易象性、意象性、完整性等,都是較為知名的剪紙造型設計方向。其次,色彩藝術性則是剪紙作品得以煥發生機的重要推手,可以說剪紙的色彩體系內涵豐富的文化底蘊,將中國民間藝術中的“東南西北中”五行色觀念集合為一體。最后,人文藝術性則是剪紙在數百年的發展中,逐漸產生的文化內涵,歷久彌新。
三、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剪紙藝術滲透分析
1、造型滲透
將剪紙造型滲透在現代平面設計之中,可謂將剪紙的藝術性通過現代藝術形式發揚光大。整個實踐過程應本著“基于傳統,融合現代”的理念,充分利用剪紙藝術的傳統藝術性,展開設計創新。首先,將剪紙的易象性藝術滲透到現代平面設計中,通過科學的設計模式,便能創設出一種別具一格的平面設計體系。例如,香港設計師靳棣強便在一個國外畫廊平面海報設計上,引入了剪紙易象藝術中的太陽極陰陽圖形,為充分詮釋這種易象概念在平面海報設計中的魅力,他用剪紙的形式表達了海報的設計初稿,作品一經呈現,便立即迎來了無數注目。其次,亦可借用剪紙藝術中的意象造型,將其滲透至現代平面設計中。類似的設計嘗試也有一些,例如,中國聯通的“中國結”品牌標志,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迂回往復的中國結線條透露著剪紙意象藝術的精髓,寓意著現代信息的交互聯通。類似的經典案例可謂不勝枚舉,其巧妙之處在于將剪紙的藝術魅力于現代平面設計進行了有機整合,放大了剪紙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優勢,借助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為剪紙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
2、色彩滲透
色彩是一種視覺體驗,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對受眾所起到的視覺感應自然是十分顯著的,中國民間藝術的色彩體系向來以陰陽觀、五行觀和八卦觀為基礎,并逐漸演化出形式多元的色彩體系。在剪紙藝術色彩演進中,也繼承了我國民間藝術色彩體系的精髓,并衍化出單色、對比色、多彩色等多種形式,而將這些形式滲透到現代平面設計作品中,亦是一種基于傳承的發揚。例如,單色剪紙的古樸大方,能夠讓人即刻聯想到剪紙藝術的淳樸魅力,將其引入到品牌包裝平面設計中,對于產品藝術審美價值的體現,有著積極的效應,紹興女兒紅酒業公司的“女兒紅”酒外包裝上“中國紅”的運用,便是借鑒了這一單色藝術表現形式,單一的紅色不僅給人以喜慶之感,更象征了待嫁閨女那羞澀紅暈的臉龐,韻味十足,有效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給予現代平面設計以豐富的內涵。再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中的色彩平面設計,便采用了大面積的“中國紅”與少量的黑色進行對比,凸顯了紅色和黑色這的差異美價值,而黑色和紅色也正是傳統剪紙藝術中的常用色,給人以傳統融合現代的多元化審美信息。總而言之,色彩作為一種典型的剪紙藝術內涵,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融合,能夠凸顯出自身的優勢,也將成為剪紙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煥發新生的重要渠道。
四、結語
剪紙藝術的魅力十分多元,在現代平面設計中,設計師應學會“古為今用,借鑒創新”,在深入發掘剪紙藝術魅力的基礎上,將其有效滲透進作品設計的點點滴滴之中,從造型、色彩設計等方面出發,創設出集合剪紙藝術內涵的現代平面設計作品,將傳統藝術的價值滲透進現代作品中,不斷煥發剪紙藝術的鮮活生命力。
作者:王玨黌 葉舞 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褚海峰.現代設計語境下中國傳統圖案的設計價值再現[J].包裝工程.2011(14)
[2]蘇里曼,梁丹妮.佛山剪紙造型藝術的探討[J].包裝工程.2010(24)
[3]畢鳳霞.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0(18)
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運用手法多種多樣,為平面設計提供了大量手法技巧性元素。中國傳統書法中的楷書、行書、草書等筆體,都具有各自風格特征。楷書表莊重、行書表飄逸、草書表豪邁,將其轉化為平面設計的可借鑒元素,運用到設計過程中,就能以無形的語言將作品風格廣而告之。再以繪畫為例,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法,對平面設計的明暗對比渲染、著色布局等提供著有益借鑒。丹青筆法將細節勾勒技巧借鑒給平面設計,助其展示精致的畫面感。此外,現代平面設計也可借鑒泥塑、皮影等傳統藝術形式中的夸張手法,凸顯設計性格。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設計,巧妙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多種手法。會徽主體形似以飄逸行書為基調的漢字“世”,融入中國傳統長袖舞蹈的唯美舒展,形成了三人合臂相擁的形態,象征著“你、我、他”的全人類互愛。會徽之中,用工整的筆體書寫“EXPO”和“SHANGHAICHINA”,足以顯示中國對此次盛會的重視。這種對書法、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的綜合借鑒,為平面設計增添了動感與美觀,形成“動中有靜,靜中有情”的獨特藝術格局。這也正是平面設計借鑒中國傳統藝術之后的魅力所在。
二、色彩靈動——傳統藝術的配色借鑒
專業顏料尚未發明之時,睿智的中國人就開始用各種自然色彩進行點綴。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配色格調。單調的黑白雙色難以滿足現代平面設計作品的需要,其內涵與創意價值需要借助更為靈動的色彩來表現,所以中國傳統藝術的配色對其產生了重要的借鑒意義。具有中華民族風情的色彩搭配,通常重視顏色的純正、鮮艷,拋棄色彩的龐雜與混亂,旨在用簡單的原色搭配出精彩的寓意。現代平面設計作品,須以清晰流暢的色彩運用展現鮮明含義,因此需要借鑒中國傳統藝術的配色優勢。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愿者標志的平面設計,就借鑒了多種中國傳統的原色彩。其主體形似中國漢字“心”,也形似英文字母“V”,共同象征著以心服務的“Volunteer”(志愿者)。如果僅從字形來看,該設計的深層寓意并未被挖掘出來,因為其最重要的寓意隱藏在色彩的變化中。志愿者標志以漸變的綠、藍、紅、黃組成,都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典型配色。因靈動的配色,該設計形似一只口銜橄欖枝的和平鴿,象征著如鴿子一般傳遞和平的志愿者們,為上海世博會增添活力。同時,該設計形似一條飄舞的彩虹色絲帶,恰似上海對世界熱情的呼喚。由此可以看出,平面設計內涵價值的表現,不僅需要多樣化的藝術形式,更需要借鑒中國傳統藝術的靈動配色。
三、總結
西方現代藝術設計的現代性主要是指藝術設計靈感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將來源于生活并超脫于生活的藝術美感同生活中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一切形體進行再次結合,包括人文、政治、建筑、城市環境、網絡平臺等方面,是人類藝術與人類技術的完美融合。從實用角度來看,現代藝術設計不僅能夠提升人類文明價值的外在審美觀,同時能夠通過賦予物體一種特性從而提升人類的內在生存內涵。就效果來看,無論在建筑領域還是在環境領域,現代藝術設計理論都能將完整的人文內涵賦予人類想要賦予的時空。因此在審視現代藝術設計的“現代”內涵時,我們可以提出如下觀念:第一,現代藝術設計的“現代”內涵一定是從藝術本身出發,通過改變藝術形態,與人類社會文明相結合,從而產生帶有藝術“隨附”價值的新產品;第二,“現代”內涵中包含已經產生的文明與已經存在的藝術相結合的特定性,一切已經形成的藝術設計理論必定有能查詢的根源;第三,“現代”內涵與即將形成的藝術形式并不沖突,但是在二者相互結合的過程中,一切以真實生活中的大眾審美標準為衡量特性,隨人們生活意志而轉化,并不隨藝術產生方式而變化,因此現代藝術設計的“現代”內涵基礎是圍繞生活展開的。
二、后現代性對于西方現代藝術設計理論中“現代”內涵的影響
后現論是由神學主義學說發展而來的,其主要理論方向為“反對所有約定成俗的形式,重新界定文字、符號、圖形的意義”。后現代主義理論被引入西方現代藝術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歐洲沒有形成具體的派別,一直延續美術中“后印象主義”的名稱,但是形成了獨特的風格。20世紀80年代初,英國現代藝術評論家詹克斯在《后現代建筑語言》中將后現代主義藝術歸納為五個點:矛盾、隨意、不連續、無節制、流程短。后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中一切既定的形式,反對藝術的普及化,認為藝術的靈魂在于個人的塑造,而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藝術特點;反對藝術中的團體形式和聯盟形式,認為將個體發展到極致是最能闡釋藝術特征的手法。與此同時,20世紀90年代初,意大利后現代藝術評論家塔里蒙克•埃格爾在其《彷徨中的現代藝術》中說道:“現代藝術的特點來源于藝術家們對生活的塑造,塑造的過程無非是借助于生活表現藝術的張力,一切都形成約定俗成的形式,派別林立,藝術特性清晰,但這確是扼殺藝術的真正溫床,藝術的表現沒有傳統、沒有敬畏、沒有約定,真正的藝術應當是靈魂的釋放。”在20世紀,后現代藝術已經成為現代藝術設計理論中的重點,無數年輕的藝術設計者紛紛認同沒有約束即為最好的藝術這一理論特征,而后現代藝術設計也成為現代藝術設計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至今影響西方藝術設計形式。
三、次現代藝術起源說對西方現代藝術設計理論中“現代”內涵的影響
萬物皆在變化,藝術也需創新,其創新源泉取自于生活。先鋒性和時代感是我國當代油畫藝術的兩大特征,若想中國當代油畫永葆生機與活力,則必須依靠創新。我國民間藝術根植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有濃厚歷史文化內涵,而油畫的創新無法離開中華文化而獨立存在,因此,當代油畫創新的前提應是尊重和吸收民間藝術,若摒棄民族特性,一味追逐西方理念,不僅無法得到國際的認可,也無法創作出經典作品。油畫藝術源自于歐洲,傳入國內也不過百余年,但歷經我國民族文化的熏陶、整體、融入、貫通后,時至今日已成為我們民族藝術之林的一分子。現代油畫經過我國早期著名油畫家艱苦卓絕的民族化之路的探索,促進了油畫藝術在中國土壤的生根發芽。中國當代油畫創新的必由之路即是歸納、吸收、借鑒民間藝術,特別是民間美術的精髓,從言語上、形態上、思想上表達民族文化的審美邏輯、創作架構、精神內涵,真正顯示出民族化的藝術。因此,我們應借助于中國民間藝術的民族特征、民族形式、民族思路等手段,增強創新的實踐性與操作性,為當代油畫的創新奠定基礎。
二、民間藝術的寓意性在當代油畫的展現
當前,我國當代油畫受到了傳統民間藝術顯著的影響,尤其是民間藝術的想象力和藝術性在油畫的展現中格外搶眼。因民間藝術多與神話相關聯,故其整個框架充滿了想象力與寓意性。民間藝術的基本特征可用敘志抒情、以語繪象、象物寓意加以概括。比如說在古人服飾上的仙鶴與長龜,即寓意著延年益壽的祝福,又因龜鶴圖的外型特征頗有特色,故在后期又被藝術家演繹出更多的內涵。理智的光芒處處閃耀在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上,而民間藝術的寓意性又被當今的油畫創作所借鑒與吸收。眾多油畫大家皆采納以上創作方式,將民間藝術的寓意性自然地融入油畫的創作中去,達到了二者優化融合的奇效。當前,許多藝術大師在創作時,大量充分吸收民間藝術中傳統元素的藝術內涵,借用其濃厚的想象力與寓意性,展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我國當代油大師曹力的不少佳作借鑒了眾多民間傳統元素,以抒發內心的感情和思想。例如,《牧歌》中,畫家以耕牛、孩童、白云、小鳥等象征性的生物展現客觀形態,向觀者傳遞著一種動靜相宜的信息,寓意著對田園生活的憧憬,也表達出作者恬靜淡然的心態。油畫作品中所描繪的種種生物形態,縱使暗含寓意,但亦未與客觀事物原態相分離,反而是在客觀事物的基礎上作了藝術性的變幻與升華。中國當代油畫作品巧妙地將作者的創作性思維與客觀形態結合在一起,讓民間藝術蘊涵的想象力與寓意性不斷自然閃現,凸顯了藝術創作的智慧與靈感。
三、民間藝術的多元化造型在當代油畫的應用
民間藝術之所以在造型方式上呈現多樣化的特征,源自于民間藝術本身即為一種特殊的思維造型,內涵豐富且表現力強大,它能夠給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與美的感受,這種方式也被眾多當代油畫創作者采納。人們對于民間藝術所形成的視覺的美感,主要是與藝術早期的原始性、想象性造型緊密相連。現今的油畫藝術作品延續發揚了民間藝術自然、生態、開放的造型方式,作品里流淌著尊重傳承悠久傳統文化的血液。在造型構思上,運用比喻、象征、襯托等多種手法,把現實事物演繹成抽象型與整體型的線條造型。這種創作手法看似不符合正常創作思維與邏輯,但實際上卻是我國民間藝術手法的正常展現,也具有獨特的創作風格。此類風格是民間藝術的二次改變、虛擬及升級,是在充分掌握民間藝術與當代油畫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民間藝術為標志的創新型藝術繪畫風范。在藝術創作領域里,思維和視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全面性的繪意造型上看,羅中立先生的作品頗具代表性。羅先生的創作多采用意象手法來整體把握事物的特征、形態與風格,大氣磅礴,不刻意求精,更無精雕細琢,他以自身想象入手,粗繪拙涂,展現出粗獷、濃厚、深刻的創作風格,他的作品依托形態傳神,輔以單純的色彩,往往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極具藝術感染力。例如,其經典油畫作品《父親》并沒有純粹地對人物進行刻畫寫實,而是較為意象地進行勾勒,畫中近乎夸張的皺紋與眼神,已經達到了意態傳神的宗旨。除此之外,在民間藝術造型領域,我國眾多油畫作家在藝術造型的多樣性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與探討,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底蘊十足的民間藝術不僅為當代油畫在造型領域帶來了活力與風采,而且為其取材提供了新的源泉。例如,藝術家王懷慶的《木與青銅之間》,賦予了原本簡約雋永的明式家具以古代青銅器具才有的敦樸厚重之氣,正是因為傳統家具兼具藝術性與民族性,并給人以雕琢、細膩的感覺,因而可以在油畫中展示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與古人高超的藝術技能。
四、民間藝術的陰陽五行哲學在當代油畫的傳承
關鍵詞:傳統民間藝術;包裝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J5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11-0223-01
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擁有者深厚的文化內涵積淀與藝術審美價值。而現代包裝設計作為現代文化與商業的產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包裝設計同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結合,既是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更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文則針對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展開具體探討。
一、包裝設計中應用傳統民間藝術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種類繁多,文化內涵深厚,寓意深刻,既有著極高的文化技術價值,同時也保持著實用價值。這種獨特的文化傳統藝術風格,在現代經濟浪潮沖擊下的多元化社會中,顯得更具藝術價值與魅力,其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也正是傳統與時代的完美融合,作為一種二維平面藝術表現形式,傳統民間藝術極大豐富了現代包裝語言,使現代商品的包裝更具時代感與民族文化感,體現出了商品的個性與特征,對商品的銷售與推廣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包裝設計作為一種流行的現代藝術形式,其受眾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優秀的設計作品為人牢記的根本在于其抓住了消費者的內心情感需求,如何在現代設計語言當中反應出具有中國氣派的包裝作品,既是現代設計者所需承擔的歷史與文化責任,同時也是促進我國民間傳統藝術普及化、視覺化的重要手段。
二、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方式
中國傳統民間藝術風格千變萬化,從商周青銅器圖案到古漆器圖案,無一不為現代包裝設計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元素。民間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也通過多種形式體現出來,其中具體包含了造型應用、色彩應用、象征意義的應用等。
(一)民間藝術造型的應用。傳統民間藝術造型風格迥異,寓意深刻,例如盛唐時期的花鳥紋飾,體現出了充實、華貴之美,諸如此類的傳統造型符號,廣泛地應用于包裝設計當中,同現代包裝設計以及商品的結合,能夠準確地表現出商品的文化內涵。比如西鳳酒的系列包裝則以鳳凰圖案為主題,體現出了吉祥平安的寓意,再加上象征著富貴的牡丹圖案的點綴,同時展現出高雅的文化氣息。
(二)傳統民間藝術色彩的應用。色彩是藝術設計的根本,其在包裝設計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現代包裝設計利用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來提升產品包裝的吸引力,進而吸引顧客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而色彩濃艷與明快也是我國民間藝術色彩的突出特征,因而其能夠與現代包裝設計有效結合。例如民間的年畫、京劇臉譜等,將黑白、紅綠、藍橙等強烈對比的顏色放在一起,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其在包裝設計中也能夠很好的應用。例如某青花瓷產品包裝的設計,如下圖所示,此包裝采用藍色與白色,色彩鮮明而簡潔,同所包裝的產品特征遙相呼應,體現出青花瓷的獨特色彩魅力,視覺整體上給人以清新古樸之感,提升了包裝的吸引力。
(三)民間藝術象征意義的應用。我國傳統民間藝術除了圖案的多變與色彩的豐富,同時也具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如下圖的月餅盒包裝設計,整體為圓形,并采用牡丹點綴,色彩鮮明,寓意“花好月圓”,體現出中秋佳節的文化內涵,同中秋節的文化寓意相呼應,展現出文化與審美價值。
三、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發展
現代社會日趨多元化,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產品要想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必須要體現出自身的特征,同時也要富有生命力。對于包裝設計而言,其與傳統民間藝術的交融,既需要完美地結合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同時也需要設計者有超前的創新意識。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要創新民間傳統藝術的應用,巧妙利用民間藝術作為設計元素,用現代文化藝術語言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延伸其“意”與“神”,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層含義。其次,在應用當中,作為設計者要敢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展現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優秀的一面,去偽存真,反應出當今時代的內在精神追求,對藝術形式進行延續。才能夠使商品展現更強的吸引力與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包裝設計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樓正國.傳統民間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包裝工
程,2007(05).
[2] 閆波.論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影響[J].中國包
裝工業,2012(09).
[3] 李楠.包裝設計之傳統民間藝術文化探索[J].考試周
刊,2011(04).
關鍵詞:傳統藝術;平面設計;中國特色
我國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其所擁有的傳統藝術博大精深,如果設計師們能夠將傳統藝術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中,運用現代平面設計實現自身發展,那么勢必會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巨大的反響。數千年的歷史,數千年文化的傳承,造就了我國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就是我國能夠形成自身獨特文化的基礎。近些年來,我國民族文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并已經逐步滲透到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了。現代平面設計是近些年來新興的設計方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1]我國現代平面設計師若想設計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就必須注重將藝術設計同我國傳統文化之間的有機結合,將本民族的文化、民族精神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形式展現給世人,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平面設計作品。
一、傳統藝術的含義
我國傳統文化內容非常廣泛,涉及范圍眾多,包括書法、音樂等等,經過數千年的累積,這些文化逐步成為了令世人震驚的偉大創造,這些文化內容充分展現著我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國所具有的文化底蘊。我國傳統藝術具有非常濃烈的鄉土氣息,醇厚的文化藝術內涵,正是由于傳統藝術的這些特色,使得我國傳統藝術贏得了世界人民的青睞。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為廣大平面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極大的豐富了平面設計的內容以及表現形式,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圖形語言。可以說,我國傳統藝術是我國的瑰寶,它所蘊含的文化內容是其他國家所不可取代的。
二、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
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誕生了廣告,例如戰國時的“矛與盾”、韓非子所描述的“望子”等,諸多的事例表明,我國的廣告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那些資本主義社會,平面設計經過數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了一種專業性活動,推動了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但是從實質意義上來說,我國是從資本主義國家引進的平面設計藝術。對于平面設計,資本主義國家具有了百余年歷史,而在我國僅有二十年不到的時間。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逐步成為了世界經濟大市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可以說,國際化水平的日益提升,為我國平面設計師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為其提供了多種設計模式以及設計思路,但是,隨著國際化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國設計師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才能夠在五花八門的國際性設計大賽中脫穎而出,拿到獎項,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作品已經成為了我國平面設計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近些年來,筆者經常在一些設計作品中看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身影,這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平面設計事業的日趨成熟。如果我們能夠將我國傳統文化同平面設計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性的改善傳統文化元素,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么,我國設計師所設計的平面作品勢必能夠在國際設計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我國傳統藝術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
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不斷發展的社會,是一個科技水平較高的社會,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下,信息不斷更替,變化更新速度不斷提升。這些對于我國平面設計師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平面設計師若想立于不敗之地,不斷的創作出新作品,就必須到我國傳統文化中去尋找靈感。不僅如此,國際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也使得我國傳統藝術的發展面臨困境。因此,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能夠實現共贏。
1、平面設計有利于詮釋我國傳統藝術內涵
所謂的招貼廣告,其實就是指以教育、報導等作為主要服務目的的廣告。招貼廣告是我國現代平面藝術設計的比較常用的載體。該種廣告不要運用太多的語言文字去去修飾廣告內容,一般簡短的語言就能夠將廣告所表現的內涵闡述出來。一般情況下,最初設計招貼廣告的時候會采用假定的手法,通過這種手法將多余的語言文字刪去,去粗取精,將文字重點凸顯出來。[3]還會運用象征手法,將處于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活動通過一定的手法聯系在一起,引發人的思考,使人產生聯想。所以,設計師在設計招貼廣告的過程中,應當做到脫離現實,將所有構圖分門別類,集中概括,利用夸張而又簡單的形象以及鮮明的手法,將自己所宣傳的事物表達出來。這就是招貼廣告的魅力。而招貼廣告中豐富的文字藝術、圖形圖案藝術在是我國傳統藝術最為重要的一種詮釋。
2、平面設計有利于我國傳統藝術傳播
所謂標志設計其實就是一個符號,而通過這個符號,我們可以將所想表達的內容充分的展現出來。以在交通標記中有一個黑黃相間的標記為例,該標記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該地區有蜜蜂和老虎等危險動物,行人出入時注意安全,簡單的色彩搭配,就將文字內涵表達了出來。[4]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該次奧運會中就有一個“京”字標記,這個標記就透露著自身獨特的寓意。標記設計者充分利用了我國傳統藝術,將這個“京”字進行了加工,使這個字的字形像是一個正在奔跑即將到達終點獲得勝利的人的形象。就是這樣一個凝聚了設計師心血的字,展現了無與倫比的魅力,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寓意,這就是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一種呈現方式。我國傳統藝術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他講究傳神、講究表現,著重強調文化對人格的培養,因此,將傳統藝術的圖像符號融入到我國平面設計當中,則能夠將傳統藝術的內涵充分的表現出來,這樣,有助于我國傳統思想的傳播與發展。綜上所述,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對于我國傳統藝術來說是難得的機遇,一方面能夠將我國傳統藝術的內涵展示出來,另一方面還能夠推動我國傳統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正因如此,我們應給予現代平面設計高度的重視。將平面設計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發展的載體,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四、運用平面設計傳播我國傳統藝術的方式
我國傳統藝術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時代性,是我國的瑰寶。在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如何實現我國傳統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已經成為了廣大研究者必須要面臨的問題。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充分運用平面設計的優勢,實現我國傳統藝術的傳播。
1、將我國圖案藝術融入到現代平面設計當中
圖案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較高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筆者認為將我國傳統的圖案藝術同現代平面設計有機結合到一起,一方面能夠提高我國現代平面設計的審美,為現代平面設計的進一步發展奠定文化基礎。另一方方面也能夠充分彰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達到發揚傳統文化藝術的目的。將傳統圖案藝術同現代平面技術有機結合起來,應當以傳統圖案藝術的元素為切入點,從更為廣闊的視角去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我國現代平面設計藝術的魅力以及獨特的民族風格展示出來。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我們能夠發現很多運用傳統藝術的設計作品,例如奧運五環、象形中國結等等,正是這些現代標記將傳統藝術的魅力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以鳳凰衛視臺徽為例,該設計作品就將我國傳統藝術作品中的“喜相逢”融入到了設計當中,“喜相逢”的外部形態是一對互相對望的鳳鳥,在不斷旋轉的過程中,向人們傳達一種吉祥、圓滿的寓意,代表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發展的期望。該圖標就充分的展現了我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法。上述內容告訴我們,將我國傳統圖案藝術融入到現代平面設計當中,有利于實現對傳統圖案藝術的繼承和發展,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必須掌握好圖案的色彩的統一、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夠利用現代平面設計展現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
2、將我國傳統文字藝術融入現代平面設計中
傳統文字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具有數千年的歷史,彰顯了我國各個時期的不同的文化狀況。具有較強的時代性以及藝術感染力。傳統文字藝術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主要起著美化裝飾、傳承文化的作用,因此,現如今的很多平面設計都將傳統文字藝術作為平面設計的創意靈感。眾所周知,象形文字是漢字的始祖,由此可見,從本質上來說,漢字也是一種圖像。文字是平面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平面設計的基礎。漢字在平面設計中一方面充當著傳遞信息的媒介,另一方面也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效果。正因如此,現代平面設計時應當將傳統藝術漢字作為創意設計漢字融入到現代平面設計當中,以此來提高平面設計水平,充分展現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獨特魅力。縱觀我國傳統平面設計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傳統文字和平面設計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例如將《清明上河圖》作為店鋪的招牌,這就是廣告設計的出雛形,又如古代的公文告示,可以說就是最早的招貼設計。2010年我國成功舉辦亞運會,該次盛會上偉大的設計師就以草書的形式來設計了亞運會會徽——廣州,這兩個字一方面向世界人民傳達了亞運精神、人文精神以及現代城市精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藝術,可以說,自由、舒展的標志圖案是宣傳我國傳統藝術的最好的載體。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將我國傳統藝術同現代平面設計有機結合在一起,是促進我國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藝術的必經之路。因此,現代平面設計師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應著重注意民族傳統藝術的融入,創新設計理念,將我國傳統藝術發揚光大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我國現代平面設計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冰.淺談平面設計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借鑒[J].藝術科技,2015,02:198.
[2]端木志堅.淺析如何在現代平面設計中融入我國傳統藝術[J].電影評介,2012,21:106-107.
[3]閆宏偉.中國傳統藝術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J].甘肅高師學報,2014,01:111-113.
一、陶瓷藝術的圖形特征
陶瓷藝術的圖形形態各異,伴隨時代的不斷變化,它的圖形隨之發生新的變化,但是總體來說,它的圖形特征可以從畫面布局以及色彩搭配來研究。
1、平衡的畫面構圖
陶瓷藝術的畫面構圖根據具體的造型而定,對于畫面的藝術處理,應造型而作。在創作的過程中,畫面整體布局合理,遵從著共性中對于個體的凸顯,同時又不著痕跡的將個體融于整體之中。通過點線面的構圖實現陶瓷藝術的畫面結構。
1.1、視覺的整體性
從視覺上講,陶瓷藝術的圖形呈現出整體性的風格,在視覺上給人完整的形象感官。在瓷器表面的圖案作品,多是能夠獨立存在的個體,人們通過它可以接收到完整的圖像信息,同時在看到這些畫面的同時又能夠引起人們另外的思考空間。例如:早期瓷器中的簡單魚紋。通過抽象的紋飾人們可以猜測紋飾的原型,這是其帶給人們視覺整體性的最大思考。
1.2、個體布局的多樣性
在陶瓷藝術的圖案中,每一完整的畫面是由多個部分共同組成的。起到襯托作用的紋飾,展現整體面貌的主題構圖,它們在畫面布局中是彼此依賴共存的關系。由具體的物體簡化出的紋飾,形態各異,飛揚的姿態恰如紋飾在舞蹈一般,刻畫在陶瓷作品的表面,表現出多樣的圖形特征,深層次的展現動態均衡的審美文化。
2、協調統一的色彩
色彩是構成瓷器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風格艷麗、華貴的唐代瓷器,還是樸素淡雅的宋代陶瓷,它的色彩始終遵循著協調統一的畫面追求。
2.1、傳統五色的運用
赤、黃、青、白、黑是傳統的五正色,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色彩文化內涵。運用在具體的陶瓷藝術中就是將五色按照時代的審美觀,進行不等分的放于圖案的構圖中。例如釉彩中顏色豐富多樣,在多變的顏色中創造出清淡雅致或者風格瑰麗的陶瓷圖案。
2.2、素雅的水墨
唐宋之后的瓷器藝術圖案深受繪畫藝術的影響,宋代之后傾向于意境悠遠的水墨山水,于是這樣的藝術風格使得陶瓷藝術的圖形風格發生變化。素雅的水墨并不是單純的指它的顏色像水墨一般呈現出黑白相間的圖案,它主要是指淡雅的水墨風格。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可以說是傳統陶瓷藝術的精品,在青白對比的圖案中展現出文人雅致的情懷。
3、形神兼備的藝術風格
陶瓷藝術的圖形通過畫面的構圖以及色彩營造出藝術的感染力。這樣的圖畫能夠在美麗的圖形之外傳達深刻的精神,與欣賞者進行交流,產生共鳴的藝術情感。陶瓷藝術的圖案造型追求清新的藝術風格,它以精美的圖案、豐富的色彩、獨特的工藝、精湛的技術、奇特的創意,呈現出與外部整體造型渾然一體的風韻。
二、陶瓷藝術的圖形文化內涵
圖形在陶瓷藝術產生之初就一直伴隨,形色各異的圖形局域不同的審美特征,但是深究其暗含的文化則是最為精深的傳統文化精髓。儒道釋三大主流文化的思想體現在陶瓷藝術中,是超越于日常生活的藝術體驗。陶瓷藝術的美學思想超越了日常生活經驗后的積淀,以藝術的方式傳達出生命精神的境界。
1、傳統文化的藝術載體
傳統的中國文化以其深層次的方式存在于藝術、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其內容是具象的圖案還是抽象的思想。都需要以最鮮明的形式體現出來。陶瓷藝術將儒家倡導的禮制文化以及道家灑脫的精神氣質融為一體,傳遞出深厚的文化內涵。陶瓷藝術作為文化的載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它作為藝術的一個類別而存在,傳統的制作工藝對于現代的制陶技術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流傳至今的每一件陶瓷都是古老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深層系的文化內涵,藝術是記載文化的載體,它的圖案富含中國傳統意義的象征性,在每一時代的制作中,傳遞著不同的審美傾向。
中國的陶瓷就像是一朵美麗的奇葩綻放著無限的光彩,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蘊”,在精神的感召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陶藝風格。它并不是孤立靜態地記載著傳統的文化,而是在時代變化動態的和諧中展現出民族文化的象征、追求美好的愿望。
2、吉祥如意的象征性文化
象征性是傳統文化的特征之一,儒家孔子的禮制文化賦予傳統思想更多的延伸意義。而中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習慣,能夠通過一物而思考其背后暗含的意義。恰如中國傳統繪畫中倡導的傳神性,在陶瓷藝術中,顏色的不同會代表不同的象征意義。民間流行的各類魚、鳳等圖案,采用諧音等方式寓意象征美好的意義。在這些象征性的的背后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社會背景。
2.1、吉祥圖案的寓意性
傳統圖案在運用的過程中充滿審美和文化寓意的雙重含義。吉祥圖案在陶瓷藝術中運用廣泛,題材分為人物類、植物類、文字類、幾何紋等組合類。多樣的吉祥圖案雖然題材各異,但是它們巧妙地運用人物、花鳥、自然的日月星辰等,將圖形與吉祥的寓意完美的結合。這些圖案通過比擬、雙關、諧音、象征等手法,蘊含著祈福納意的吉祥文化。
吉祥圖案的寓意運用人類豐富的想象對自然和人類社會關系進行概括和總結。它的構成本著圖必有意,而意必吉祥的理念,富、貴、壽、喜是竭力追尋的目標。陶瓷藝術中的吉祥圖案借用圖形的寓意性傳達出藝術文化的特征。
富是財產富有的象征,同時也寓意著豐收的美好希望;貴,表示的是權力、功名,寓意升官;壽,是對身體平安、延年益壽之意;喜,傳統所說的八喜都蘊含在其中。這四大寓意體現在具體的陶瓷藝術中,有的是整幅圖案所包含的意義,有的是圖案的局部紋飾所表示出來的含義。陶瓷藝術中經常出現的富貴花開圖案,年年有余的喜慶畫面,龍騰虎躍的權力象征,都是寓意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在局部的紋飾中,祥云嵌八寶紋、龍擁祥云等都寓意著權貴。通過對陶瓷藝術吉祥圖案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吉祥圖形的文化內涵。
2.2、符號文字的象征性
中國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在創作的過程中就是根據這一思維模式而創作出來的。漢字的構成就具有象征的特性,運用在陶瓷藝術中將其象征性發揮到裝飾性的圖案中,進而表達出更為深層的文化內涵。
漢字的諧音雙關為陶瓷藝術的圖形文化提供了廣泛的素材。由于漢字的諧音特性,一個讀音之下往往有眾多的漢字,于是相近的漢字可以提供特殊的文化含義。在圖形中經常出現的喜鵲就是諧喜,桂花取桂之意,柏樹則是“百”,在圖案之中穿插這些漢字不僅使得圖案的構成更加平衡和諧,增加裝飾性,同時也能夠使得其蘊含傳統文化的象征性內涵。
3、和諧的審美文化
作為中華瑰寶的陶瓷藝術將審美文化發展到極致,在畫面的構圖、色彩的運用中力求達到和諧的視覺審美效果。和諧是傳統美學中的核心觀念,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受到中國傳統的陰陽統一觀念的影響,同時倡導中庸的文化體系,衍生出和諧的審美文化。陶瓷藝術從早期的簡單圖形到后期發展成熟的裝飾藝術,它的圖形一直體現出傳統審美文化。
3.1、多樣統一性
傳統的中國文化是內容多樣的融合體,在形態各異的圖形表現形式中,傳達出統一的文化觀念。多樣統一使得審美文化具有兼容性,陶瓷藝術在開始之初就分為黑陶和彩陶。每一種陶瓷在圖形上都是變化多樣,每一時期的陶瓷制作者根據不同時期的審美特點制作出風格各異的陶瓷圖形。
它的圖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陶瓷的整體形狀。它們或是橢圓的器皿,或者是線條柔和的花瓶,或者是形狀優美的裝飾品等等。這些形狀各異的造型,都是藝術家在結合器物實用性的同時,考慮到美學上的追求進行創作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指,器皿表面的圖案。繪制的圖案類型有以中國古代神話題材為主的八仙過海、美人圖,還有以自然為題材的優美風景,更有多種多樣的龍、鳳動物圖案,這是傳統審美文化對熱衷自然、崇尚美好在具體陶瓷作品的體現。
3.2、天人合一的美學追求
唐宋之后的陶瓷藝術,開始把繪畫的風格轉移到圖案的構造中。繪畫藝術一直遵循的“神韻”,個體與自然外界的和諧統一,寓情于景的情懷,也成為陶瓷藝術的美學追求。陶瓷作品在通透的顏色之上配有魚水紋、云雷紋,刻畫、透雕等自然地裝飾圖案,使得陶瓷藝術具有渾然天成的自然美,這與傳統文化追求物我統一的美學境界不謀而合。
關鍵詞:剪紙藝術;包裝設計;應用
剪紙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因材料價格低廉,花樣繁多,剪裁簡單,受到了人民大眾的廣泛認可,被作為裝飾材料流傳至今。剪紙即借助虛實相間的手法,剪裁出各類形狀,以表現具體事物或創作者內心的想法。剪紙藝術極具可開拓性和創造性。將其應用于包裝設計中,能夠增強產品的美感,使其更具民族特色。
一、剪紙藝術的特點和美學價值
1、剪紙藝術的特點
剪紙藝術屬于我國民間藝術,具備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特性。創作者借助鏤空方法,通過陰陽紋路剪裁,剪出各式圖案或造型。剪紙過程中,要使線條之間保持流暢和連貫。它主要以二維形式存在,缺乏空間立體感。采用變形、夸張等手法,使各類藝術形象更加豐富,節奏感明確。剪紙的色彩,多簡單明快,審美樣式簡潔。在產品包裝設計中應用剪紙藝術,既可選用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也可創作花鳥蟲魚等,實現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包裝設計的融合,提升產品的整體藝術格調,為其贏取更加廣泛的受眾基礎。
2、剪紙藝術的美學價值
剪紙的美學價值表現在神似和托物言志兩個方面。創造者以簡單的剪裁手法,展現事物的顯著特征,力求神似。它極具視覺美感。我國傳統理念多以含蓄為美,而剪紙藝術,以簡單的剪裁勾勒,展現出事物的美感,傳達創作者的思想內涵,以極強的形式美,達到良好的裝飾效果[1]。
二、剪紙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1、剪紙藝術形態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剪紙藝術屬于我國民間藝術,具有簡潔、明快的特征,主要以二維平面實現創作。其表現手法比較多樣化。近年來,剪紙藝術應用比較普遍,尤其在包裝設計中,應用最為廣泛。不僅豐富了產品的內涵,而且使其具備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更容易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包裝設計中應用剪紙藝術,著重體現在字體、顏色等方面。例如,以鏤空的剪紙形式,對字體或圖案進行設計,能夠使其更具立體性,有助于增加產品的整體美感及吸引力。剪紙藝術中,包含很多傳統的文化符號,將其應用到包裝設計中,有助于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包裝設計直接關乎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影響產品的銷售效果。當前,很多禮品包裝中,會選用鏤空折疊紙盒,充分展示了剪紙的鏤空藝術,極具藝術美感和價值。
2、剪紙藝術色彩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縱觀我國剪紙藝術的發展,其色彩與繪畫色彩存在差別。它的色彩獨特,尤以紅色應用最為廣泛。剪紙藝術的色彩應用,可追溯到五行觀色彩體系。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別指代白、青、黑、紅、黃這五種顏色。將這些色彩用以與四季和圖騰等進行搭配,具備極為深刻的文化意蘊。剪紙藝術中,普遍擇取這幾種顏色進行應用,通過色彩的相互搭配、勾勒、滲透等,增強產品包裝的藝術美感和趣味性等。色彩是包裝設計中的主要元素,它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包裝設計效果及質量。設計師要依據產品特性及消費者訴求,在包裝設計中,優選合適的色彩。例如,紅色指代的是喜慶、紅火等,可用以中秋、春節等節慶禮品包裝中,提升消費者的感受力。不同剪紙色彩,所指代的涵義也不同。應用剪紙色彩,可對民族特色及內涵等進行直觀性體現。不同的包裝設計,其色彩應用需求也不同。合理的包裝設計和色彩運用,可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使銷售效果極佳。剪紙色彩是意象色彩的呈現。產品包裝設計中,合理運用剪紙藝術,能夠借助獨特的視覺表現,呈現中國紅的文化美感,并強調傳統文化特征及韻味。它不僅象征吉祥之意,也有助于強化產品的視覺美感,展示產品特性,為受眾帶來獨特的消費體驗。
3、剪紙紋樣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包裝設計中,可依據產品特性,改變傳統的剪紙紋樣,以現代化的思維和理念,對其進行重組,繼而用以傳達產品特性,賦予消費者以獨特的購買體驗。設計師可擇取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剪紙紋樣,對其進行重組,以現代化的思維和理念,對它進行重新理解和定位,使其與產品融為一體,豐富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展現出產品的特性。近年來,在包裝設計中應用剪紙藝術,多出現紋樣雷同情況,可變換包裝方式,重新進行設計定位,強化包裝設計的藝術效果。以月餅包裝設計為例,設計人員依據中秋節特性,對傳統剪紙紋樣進行重組,以簡潔、流暢的線條,勾勒出簡單的燈籠、樹葉、花紋等,以大紅色為主題色,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氣氛,也符合產品的市場定位,很容易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接受[2]。
4、剪紙題材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包裝設計可結合剪紙題材進行應用。例如,節慶禮品包裝設計中,可以將蓮花和鯉魚等常見剪紙藝術形象應用到包裝設計中。蓮花圖案和鯉魚分別作為“連”和“余”的指代,象征連年有余,極具傳統節慶韻味。可在人們的主觀情感體驗方面展現出美學價值,也豐富了現代產品的傳統文化內涵和韻味。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與我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有助于豐富產品的整體藝術和文化格調,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購買體驗。
三、結語
中國傳統剪紙藝術富有內涵和韻味,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極具應用價值。將剪紙藝術應用到包裝設計中,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商品的完美融合,能夠豐富現代產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格調,起到良好的銷售和宣傳效果。包裝設計人員要改變傳統的設計思維和理念,結合產品特性,對剪紙藝術具備明確認知,使剪紙藝術在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更加靈活,為人們帶來獨特的消費體驗,創造出無限的商品價值,開拓廣闊的市場空間。
作者:張小慧 單位: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代秀芳.現代包裝設計中傳統剪紙藝術的應用價值與現實意義[J].藝術教育,2016,(0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