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

        第1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關鍵詞]信息系統 信息化 信息化評價 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4-0178-01

        1 企業信息化評價的目的

        企業信息化是實現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是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挑戰的必然選擇,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建立一套科學、翔實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為企業自身及其宏觀管理部門提供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狀態進行縱向和橫向對比的客觀依據;發現差別,尋找優勢,獲取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促進企業肌體的良性循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采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措施。

        由此可見,對企業信息化進行評價的目的在于:

        (1)幫助企業了解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對其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進行診斷,對存在的問題和瓶頸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明確企業信息化建設目標,圍繞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進信息化建設。

        (2)有助于對企業績效的橫向比較,向行業先進水平看齊,從而找到自己與行業先進水平的差距,分析和研究產生差距的原因。

        (3)幫助企業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設的資源,使有限的投資發揮最佳的效果,促進企業在更大的空間內使各種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4)幫助企業將信息化與企業戰略有機融合起來,促進企業進一步改善經營管理,推動建立企業自我發展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使企業信息化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5)幫助政府主管部門掌握當地企業信息化的狀況,為政府信息化投資、政策制定提供客觀的依據。

        2 企業信息化評價體系的基本組成

        企業信息化評價體系分為企業信息化評價對象、企業信息化評價標準、企業信息化評價模型、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企業信息化評價數據以及企業信息化評價報告等幾個方面。

        (1)企業信息化評價對象。企業信息化評價主要通過企業信息化水平以及企業信息化效益來衡量,直接衡量比較困難,必須對他們進行細分,分解成若干個子指標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

        (2)企業信息化的評價模型。企業信息化評價模型是指如何根據企業信息化的戰略目標劃分而形成能進行度量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在企業信息化評價中常用的評價模型有:諾蘭模型,SW―CMM 模型,技術―信息卓越度模型等

        (3)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是指通過一些關鍵性指標來反映企業信息化的績效,它是企業信息化評價的基礎。沒有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企業信息化評價只是一句空話,評價將無從下手。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反映企業信息化的狀況、水平以及企業信息化效益的綜合評價指標,它應是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相結合、經濟指標和非經濟指標相結合,能夠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

        (4)企業信息化評價標準。企業信息化評價標準,是進行信息化評價的標尺。選用什么標準作為評價的基準取決于評價的目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標準,一方面可以用以往的、現有的信息化評價數據來進行縱向比較,反映企業信息化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以和同行業企業進行橫向比較,從而判斷自身的信息化狀況、水平,找出與標桿企業的差距,確定日后的優化和改進方向。

        (5)企業信息化評價方法。評價方法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總的來說,要按系統目標與系統分析結果恰當選擇成熟、公認的評價方法,并注意評價方法與評價目的的匹配,注意評價方法的內在約束,掌握不同方法的評價角度與評價途徑。

        (6)企業信息化評價數據。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出來了,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需要有指標的具體數值,這樣運用評價模型、評價方法才能真正對企業信息化進行評價。定量指標可以直接測算,定性指標可以設計問卷或者請專家進行測算。

        (7)企業信息化的評價組織。企業信息化評價組織,是負責選擇企業信息化模型、評價方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設定評價標準的組織。評價組織通常由評價所需要的技術專家、管理專家和評價專家組成。參加評價工作的專家資格、組成以及工作方式等都應滿足評價目標的要求,以保證評價結論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8)企業信息化的評價報告。企業信息化評價報告是由評價組織完成全部評價工作之后,將企業信息化的水平、狀況和信息化效益的評價結果,客觀判斷形成的綜合結論的文本文件。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企業決策部門,作為經營管理改善和績效監管的參考依據。

        3 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思想

        目前,關于企業信息化評價國內外學者已經提出了一些評價方案,但是由于對企業信息化含義的認識存在分歧,影響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因素比較繁雜,以及信息化建設的成效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體現等原因,使得這些方案多將重點放在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方面,或者過于強調軟、硬件的技術條件,不太重視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經營的結合;或者是指標體系過于定性化,主觀性太強,可操作性和量化程度不夠。

        企業信息化評價,可以從企業信息化水平和企業信息化效益兩個方面來進行評價。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用來對企業信息化的狀況進行測評,有助于企業了解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該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從信息化環境、信息化支撐系統建設、信息化應用狀況、信息化人才四個方面來進行評價。

        企業信息化建設要立足于講究效益信息化,信息化建設的成功與否可以從信息化建設的效益方面反映出來,有一點可以確定不能產生效益的信息化建設肯定是失敗的。企業信息化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正是用來檢驗企業信息化的成功與否。該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來進行評價,經濟效益又細分為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組成。

        4 總結

        企業信息化正在不斷地向著深度和廣度推進,建立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是企業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挑戰的必然選擇。

        致謝

        該論文受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改立項項目《軟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協同培養機制研究》的資助。

        參考文獻:

        第2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本文以礦產資源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基于IMM模型,同時參考國內外學者對信息化評價指標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提出的企業信息化基本評價指標,并運用具有匿名性及統計性的德爾菲法提出修正后的五階段成熟度模型以及相應的評價指標,由此構成了本文評價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體系。一套完整有效的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必須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統性原則。所以,在推出了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指標之后,從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考慮,需要對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進行量化分析,這就必然涉及到對評價指標進行權重的衡定問題。由Saaty教授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HP)[5]作為處理定性問題定量分析的通用方法,不僅能有效處理多目標決策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同時具有靈活簡潔的優點,因而本文引入AHP方法來確定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的權重,以實現對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定量分析,進而對礦產資源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度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

        1評價體系構建及數量分析方法

        1.1評價體系的構建(1)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模型構建。左美云等[3]提出的五階段信息化成熟度模型(IMM)對后繼學者及管理者在研究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問題時,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但是IMM模型作為一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礎模型,在具體運用時,還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更為具體的細分類指標。因而,本文引入IMM模型,并運用德爾菲法,最終確定針對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階段評價模型并制定出與之相應的細分類評價指標,從而形成系統的、完整的評價體系。需指出的是,考慮到信息技術在現代企業尤其是在現代工業化企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借鑒專家反饋的信息,本文由此提出的評價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階段評價模型與IMM模型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我們將IMM模型中強調計算機技術的技術支撐級改進為信息技術引入級,這一改進體現了在重視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著重強調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突出作用。其余4個信息化成熟度層級分別為:信息系統普及級、信息系統集成級、信息資源管理級和信息化成熟級,而且模型中的各層級從信息技術引入級到信息化成熟級是一個逐步上升的過程,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層級越高,說明企業信息化程度越高。該評價模型中的各階層所反映出來的關鍵特征或關鍵狀態見表。以上是我們建立的反映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階段評價模型,然而該評價模型僅僅是反映企業當前信息化所處的狀態,而該狀態的具體特征卻需要由具體的評價指標來呈現,因此,還必須構建相應的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以全面、系統地評價企業的信息化水平。(2)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當然,要構建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必須要遵循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統性的構建原則。具體而言,科學性,是指從實際出發,注重企業信息和數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可操作性,則注重指標設計既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同時能將其量化,以便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系統性,則強調指標設計在盡可能少的基礎上,保證評價指標能夠全面系統地反映當前企業整體的信息化程度,并且能夠對企業未來的信息化進程也能有一定的反映和指示。根據這3個原則,并結合我國礦產資源企業的實際、劉志妍以及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推出的企業信息化基本評價指標,同時采納信息專家對初始信息指標的反饋信息,最終確定了以企業信息化應用環境、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情況、企業信息化應用情況、人力資源投入情況和企業信息化收益情況為一級評價指標和相應的19類二級評價指標的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其中,5個一級指標的設定,參照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推出的企業信息化基本評價指標,不同的是,考慮到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不僅運用于企業的戰略制定,更多的是為各個具體的執行目標所服務,同時,安全更應該是礦產資源企業基礎建設的主要內容,因此,本文用信息化應用環境替代了基本指標中的戰略地位,同時將基本指標中的安全指標并入到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情況指標中;對于19類二級評價指標的設定,其中,企業信息化規劃及預算制度情況、CIO的地位及權利、企業網絡性能情況、辦公自動化狀況、決策信息化水平、企業信息化技術人才情況、企業信息化培訓水平以及企業資金運轉率情況來自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的基本指標,而基礎數據庫建設情況、生產過程信息系統建設情況以及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情況引自于劉志妍,其余指標為本文參考專家建議而設立。評價體系各指標的具體內容見表2。至此,我們建立起了評價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階段評價模型和對應的評價指標體系,但是要準確地對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進行評價,還必須將具體的指標體系進行量化分析,并將量化結果轉化為相應的評價模型,以實現從定性和定量兩個維度對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度進行評價。

        1.2數量分析方法(1)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衡定方法。目前,由Saaty教授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HP法)作為處理定性問題定量分析的通用方法,不僅能有效處理多目標決策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同時具有靈活簡潔的優點,因而本文運用AHP方法來確定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的權重,具體的權重確定過程可參見Saaty以及劉志妍。然而,當前確定的權重是否合理有效,還必須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后才能確定。當一致性比例CR<0.1時,才可認為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進而說明當前確定的權重是合理有效的,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修訂,直到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至此,我們得到評價企業信息化成熟度指標的權重,則可根據專家對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分得到企業最終的信息化成熟度分值,最后再將該得分與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等級與評價得分的數量關系表進行比較,由此得到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總體評價。于是,我們需要得到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等級與企業信息化成熟度測評得分之間的數量關系。(2)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得分與信息化成熟度等級的數量關系。需指出的是,通過查閱文獻和實地調研,我們發現:企業,尤其是礦產資源企業要達到信息化成熟級是非常困難的,而要實現信息技術的引入級卻是很容易的;當企業達到信息技術普及級后,通過制定信息化管理規范以及加大信息化基礎建設也較容易達到信息化系統的集成級;但是當企業達到信息系統集成級后想要實現信息資源管理級或是由信息資源管理級提升至成熟級時,企業卻必須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發展積累期。基于此,同時參考信息專家給的指導意見,我們最終將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等級與企業評價得分之間的數量關系見表4。

        2數值算例

        2.1算例說明將具有全國煤炭“百強企業”稱號的某礦業公司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對該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采集到關于該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相關信息,隨后將該企業的相關信息發至5位信息化領域的專家并要求專家對該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進行評分,最后將信息化專家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進而實現對該礦業公司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通過比較評價結果和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真實情況,以驗證本文推出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適用性。

        2.2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運用AHP法來確定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并且將各信息化專家對各評價指標的評分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所有檢驗結果均小于0.1,即各專家的評分是客觀有效的,各級評價指標的權重結果見表5。從表5中可以看出,在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指標中,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和信息化的應用的權重達到了0.69,由此可見,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的關鍵在于加強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以及企業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同時,在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評價指標中,企業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和信息化安全保障占到了該評價指標的73.47%,因而說明,企業在信息化基礎建設過程中,企業應將自身的基礎數據庫建設放在首要地位,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基礎數據庫的建設不僅能夠讓企業了解當前及過去的歷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企業從歷史數據中發現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當然,在建設基礎數據庫的同時,企業的信息安全保障也必須同步跟進,以保證企業的信息及商業機密等不被泄露,從而保全企業的利益。此外,在企業信息化應用情況評價指標中,企業生產過程信息系統的建設情況、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情況、系統間資源共享程度以及信息系統集成情況占該評價指標中的比例超過了70%,由此可看出,目前礦產資源企業在信息化的應用上主要集中在生產和管理流程上,而且注重企業各信息系統之間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2.3數值算例的信息化成熟度評價結果將專家反饋的關于算例公司(具有全國煤炭“百強企業”稱號的礦業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的評分和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相乘,進而得到關于該算例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評價的得分,各項評價指標的得分情況見表6。從表6中算例公司信息化成熟度的平均得分來看,該礦業公司在各項測評指標上的得分均不高,尤其是在決策信息化水平以及電子商務狀況的評價指標上得分較低,說明該礦業公司運用現代信息系統進行決策,以及開展網絡銷售與預定等電子商務活動的水平還比較低。盡管如此,該礦業公司在生產過程信息系統建設、企業網絡性能、企業網站建設,企業信息安全保障情況以及企業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得分較高,這反映出,該礦業公司在安全生產、作業流程的信息化及信息安全方面做得較好;企業重視信息化,通過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使企業從過去冗雜的業務流程和制度管理中逐步解放出來,以增加企業的生產效率及營運能力,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由此可以看出,該礦業公司目前的信息化特征是,企業具有較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企業信息化在管理層及員工中得到重視,公司各業務部門的信息共享程度還比較低,企業的信息決策水平以及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水平也比較低。總體來看,該礦產企業的信息化還處于逐步發展的階段,具體是哪個階段,則需要通過比較企業的最終得分和評價得分與評價模型的分類標準之間的量化關系表(表4)來確定。將表6中算例公司所得的各項信息化成熟度測評指標的最終得分相加,進而得到該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總體得分為43.82分,再將該得分與表4所示的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等級分類與得分之間的量化關系進行比較,可以得到該礦業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屬于信息系統集成級。處于信息系統集成級的企業表現出來的信息化特征為:具有較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信息化意識在員工中得到進一步增強,各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初步實現共享,并開始籌建統一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內部網絡與企業的門戶網站基本建成。通過將該礦業公司目前信息化水平所反映出的實際特征與信息系統集成級應有的特征進行比較,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兩者的匹配度很高。因而說明,本文針對礦產資源企業提出的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模型和評價體系能夠較好地反映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能夠為礦產資源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最后,通過評價礦業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之后,就該礦業公司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而言,該企業若要進行更進一步的信息化建設,則重點除了繼續完善其生產管理制度和系統的建設、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水平之外,還應該著重加強企業如何提高決策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電子商務水平,以及各系統間的信息共享水平。

        3結論及建議

        第3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關鍵詞] 鄉鎮企業 評價指標 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技術在各行業顯現出來的巨大推動作用,在企業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手段用來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已經成為企業管理者的共識。鄉鎮企業多數是中小型企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落后于大型企業和城市中小型企業,有多種因素制約了鄉鎮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的提高,而鄉鎮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在諸多影響鄉鎮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因素當中,盡快找到主要的影響因素和發展瓶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同的鄉鎮企業在制定具體的信息化建設發展對策時,首先要確定本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水平,然后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發展規劃,在企業現有條件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重點突破,這樣能較快地提高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

        切入點的選擇源于企業對自身信息化建設現狀的定位和對信息化建設各方面工作的意愿強度。

        一、鄉鎮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評估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和應用水平可以使用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2002年底推出的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但是該體系主要是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標,基本是針對大型企業進行設計的。由于鄉鎮企業具有不同于大企業的特點,自身在資金、人才、管理者信息化意識、經營管理制度和外部環境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制約信息化發展的因素,因此設計面向鄉鎮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指導企業更有效地進行信息化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

        1.鄉鎮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組成

        近幾年國內對中小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已有所加強,我們參照這些研究,結合北京市鄉鎮中小企業的調研結果和特點,提出了一種用于鄉鎮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評價指標的說明

        由于鄉鎮企業在地域差異、信息獲取渠道和能力、企業辦公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不同于城市中小企業,因此我們在指標中對已經研究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進行了一些修改。鄉鎮企業不同于城市中小企業的最大特點是地域環境因素的影響。隨著國家對農村經濟建設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各種支持優惠政策的施行,農村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因此我們增加了環境因素作為一級指標,并調整了部分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權重在中小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專家結果的基礎上,輔之我們的調研結果和專家意見進行確定。確定權重時著重考慮了鄉鎮企業首先需要進行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以長遠的觀點來對待信息化建設產生的效益問題。

        對指標1,由于鄉鎮企業普遍在信息化投入上不足,所以在信息化投入總額的計算中僅比較占上一年度的固定資產投入就能反映出該企業的投入情況。對指標2,把人均擁有計算機臺數這一指標的重點轉移到辦公室工作人員,不計算車間等部門的一線工人人數。指標11和指標13同樣以辦公室人員為基數進行評價。對于指標6,由于企業進銷存業務實現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成功的基礎,對于鄉鎮企業來說也比開展ERP等應用更具有可操作性,故增加了這一指標。對于指標15,由于鄉鎮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資金運轉和庫存周轉的影響普遍較小,我們將其調整為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辦公強度的降低,這樣能更接近于鄉鎮企業的現實情況。在一級指標環境因素中,突出了政府支持力度的作用。在我們的調研中,北京市對鄉鎮企業信息化的支持是推動和促進調研企業加強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同時,由于同一鄉鎮或臨近地區類似規模的企業之間交流頻繁,其信息化建設情況彼此會互相影響。

        我們用此指標體系對北京市遠郊區的一個制造業鄉鎮企業進行了調研。分值一項是該企業不同層次多人調研結果的平均值。利用線性加權計算得出該企業的信息化評價指數是37.15,數值表明該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

        二、鄉鎮企業信息化意愿調查指標的設計

        1.鄉鎮企業信息化意愿調查指標的組成

        為了充分了解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各方面的意愿方向和意愿程度,我們根據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了意愿調查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2.意愿調查指標的說明

        我們根據征求意見的問卷結果和企業能自我解決的一些方面設計了意愿調查指標。由于外部環境的情況非企業能夠解決,且多數屬于不確定因素,在指標中未加入相關內容。因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分析企業近期的信息化建設意愿強度,故對未來一年內的預期進行意愿調查。意愿指標的權值參照評價指標設定并參考了調研數據平均結果和專家意見進行了經驗調整。每項意愿的分值項是對鄉鎮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信息化相關部門經理進行意愿調查后得出的無量綱數據的平均值。

        根據意愿指數計算公式:EIWI=∑PiWi 可以計算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意愿指數。其中EIWI是企業信息化意愿指數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Wish Index,Pi是第i項指標的調查結果,Wi是第i項指標的權值。對計算出的意愿指數進行評定,依據表3。

        對上面的制造業鄉鎮企業調查后,該企業的意愿指數是53.49,表明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意愿屬于中等強度。

        三、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切入點的研究

        參考分值較高的意愿指標,可以確定企業近期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若干個工作方向。根據以上的研究,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在這些方向中找到比較適合企業情況又能較快地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方向和切入點。

        對我們調研的某制造業鄉鎮企業,從其上面的意愿調查指標中分析出該企業具有強烈改進愿望的前七項指標(分值大于60),其結果如表4。

        表中的權重A是意愿調查指標的權重,分值A是意愿調查的分值。權重B是評價指標中二級指標乘以一級指標的綜合權重,分值B是評價指標的分值。在“相關的主要評價指標”中只列出了相關指標中綜合權重最大的一項。

        在上表中,意愿指標“對IT應用技術人員的聘用”反映的意愿強度是第三位,對應的評價指標綜合權重最大,得分卻很低。同時此指標分值的提高也會提高評價指標11和13的得分。調查該企業的實際情況是僅有一名兼職的信息技術員,沒有獨立的信息技術部門。

        意愿指標“對企業網站的投入”對應的評價指標綜合權重第二位,同時對評價指標8、10和18也會產生影響。

        對“倉儲部門信息化的投入”、“對信息化人才的培訓”和“對銷售部門信息化的投入”三項主要意愿指標,也需重點考慮。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給出如下的發展建議:從引入1~2名信息技術人員入手,定期開展企業員工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重點培訓倉儲部門和銷售部門的員工。以企業網站建設為切入點,提高企業人員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技術水平。以建立庫存管理系統和銷售管理系統為企業近期信息化發展的階段目標。

        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有所發展之后,可以重新進行評價調查和意愿調查,開始尋求新的信息化建設瓶頸問題并據此找到解決方案。

        四、總結

        如何在諸多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找到著力點,較快地提高企業信息化工作水平并取得實效是困擾很多企業的問題。本文以中小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把指標評價和企業意愿結合起來作為研究的出發點,以一個鄉鎮企業為研究目標,為該企業提供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思路。本文的研究目的也正是尋找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問題,并為此提供一個制定解決方案的途徑。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全面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企業情況的不同對分析方法進行調整,使指標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解決方案和建議能更貼近企業的實際工作。

        參考文獻:

        [1]徐學軍 施衛飛:中小企業信息化指標評價體系的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

        [2]王亞軍 欒加雙: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測評方法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5

        第4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論文摘要:通過對我國現有部分較為知名的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回顧,指出現有的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處。提出企業信息化測度應從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能力3個角度建立三維立體測度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與方法。

        1企業信息化測度研究現狀

        1.1部分研究成果

        近年來,國內諸多學者對企業信息化測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十分豐富的成果。

        1. 1. 1劉鳳勤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測度方法。吉林大學劉鳳勤于2001年2月在《情報學報》《機械工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測度方法》提出包括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的“企業信息化綜合力度法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中3個一級指標是:信息化信息裝備力;信息化信息利用力;信息化發展潛在力。該指標體系對企業信息化測評研究具有獨到新穎的見解。

        但是,指標體系中一些指標并不貼切,如:指標體系中的“每百人函件數”,在電話、電子郵件十分發達的今天,函件已經不是人們溝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該指標值已經不能反映企業信息化的水平,在某種程度上說,指標數據的下降反而可以說明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另外指標“信息技術經濟效益值”的計算采用企業信息技術使用前后的年收人和年成本進行計算,雖然可以說這是一種思路,但其做法是十分不科學的,因為,企業信息化的經濟效益具有滯后性,而且,企業的“產出”或“利潤”的增加,也不能都歸功于企業信息化,所以,以此來衡量企業信息化水平是不合適的。

        1.1.2梁濱的企業信息化基礎理論與評價方法。中國社科院博士研究生梁濱1999年5月的博士論文《企業信息化的基礎理論與測評方法》可能是我國最早的企業信息化測評指標體系研究成果。論文從人本管理的思想出發,認為企業信息化包括以下5個方面:生產過程信息化;流通過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體現人本理念);組織結構信息化;生產要素信息化。根據這5個方面,梁濱第一次提出了具有20個二級指標的企業信息化測評指標體系,對各具體指標給出了具體的計算方法,并首次使用“企業信息化水平與企業經營相關度”測算企業信息化效益的方法,具有較大的開創性。

        但是,該指標體系中并沒有完全體現他在理論分析時所提出的5個方面,沒有設置反映企業管理信息化、組織結構信息化、生產要素信息化的具體指標。另外,整個指標體系的指標測算絕大部分都是以投人的經費為基點進行測算的,這樣指標體系的計算結果就是經費投人越多,信息化程度就越高。而實際上,經費的投人多少,只能說明企業管理者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而且過多的經費投人,可能導致過度信息化,從而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改變企業領導對企業信息化的態度。因此,這一套指標體系的運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 1.3唐志容的企業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研究。天津科技信息研究所唐志容于2002年3月在《科學與科學管理》雜志上《企業信息化指標測評指標體系研究》,提出了一個包含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的企業信息化測評指標體系。指標體系中的5個一級指標是:信息技術投人及設施水平;生產過程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營銷信息化水平;人員素質。

        這一套指標體系明確的將管理信息化、人員素質作為2個獨立的一級指標提出來,說明作者意識到管理信息化、人員素質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性。”

        但是,該指標體系中用“生產過程自動化”作為一級指標衡量企業信息化水平,并不太合適,因為,“生產過程自動化”不能等同于“生產信息化”;在一級指標“管理信息化”中,雖然提出了4個非常精彩的二級指標,但是對信息化對管理變革中的組織機構變動、流程再造等并沒有作出反映。

        1. 1.4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的企業信息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川。2000年國家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測評中心推出“企業信息化基本測度指標試行方案”,該指標體系包括6個一級指標:戰略地位;基·礎建設;應用狀況;人力資源;安全;效益指數。這一套指標體系剔除了企業特點和行業特征,是一種通用型的指標體系,使得不同行業能夠在除去行業特征的情況下測評共有的信息化特征水平,如果指標能夠很好地推行、應用,可以大大地加快我國企業信息化測度的發展。

        1. 1. 5唐小我等人的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研究。2001年6月侯倫、唐小我等人在《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發表文章《企業信息化及其指標體系探討》,文中提出一個包含3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56個三級指標的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指標體系中的3個一級指標是:信息化組織建設評價指標;信息化基礎設施評價指標;應用信息系統評價指標。

        但是,該指標體系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一級指標中沒有考慮到企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我們知道,無論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多么好,沒有與之匹配的信息資源,信息化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這就像無論公路修得多么好、車速多么快,但是沒有貨運就不會產生經濟效益一樣。其次,指標體系中定量與定性指標顯失平衡,定性指標太多,定量指標太少。第三,指標體系沒有給出具體的指標測算方法,使得這套指標得應用受到限制,缺乏可操作性。

        對企業信息化述評測度理論研究成果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很多,在此文章不再贅述。

        1.2綜合評述

        綜上所述,我國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為推動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作者認為,現有的成果中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的不足之處:

        1.2.1操作性不強。通過文獻查證,我國眾多企業信息化研究成果中,大多是一些描述性、介紹性的文章,雖然對企業信息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但缺乏可操作性;對企業信息化測度指標體系的研究較少,要么測度不全面,要么指標體系過于龐大,指標無法準確測算,缺乏操作性。

        1.2.2定量研究不足。多數文章在研究時定量分析工具使用較少,這種從定性到定性研究,缺乏說服力和科學性。企業信息化研究應該盡量多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從具體指標的定量研究到企業信息化定性結論,增強研究的科學性和說服力。當然,指標體系中有一些十分重要但又很難進行定量的指標,如,“信息化效益”指標在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對持續建設企業信息化的作用很大,但是,該指標量化的難度較大,這也給我們繼續進行研究留下一些課題。

        1.1.3研究角度單一。在現有的文獻中,對企業信息化測度研究基本上都是從企業信息化靜態現狀著眼,強調、側重企業信息化的現有數量、規模,研究角度十分單一,所以無論怎樣顧此輕彼、顧彼輕此的指標體系研究都不能改變研究的先天性不足。因此,企業信息化測度研究,應該從信息化發展水平、信息化發展質量、信息化發展能力多個角度著手,進行立體的研究。

        1.1.4指標測算缺乏科學性。在現有的成果中,多數學者對信息化指標測算都使用“投人法”或“產出法”。如果測算方法太側重“投人法”,其結果是投人越多信息化程度越高,這將違背“適度信息化”原則;如果測算方法太側重“產出法”或“利潤法”,因信息化效益具有滯后性,因而測算方法缺乏科學性。

        2企業信息化水平測度的新方法

        2. 1三維立體測度理論與方法

        我國一些企業在早期信息化發展階段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信息化格局較好,但是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于是在新的一輪競爭中逐漸落伍,最后與企業期初信息化目標相差甚遠;一些企業信息化高標準、高投人,最后企業負債累累、舉步為艱。導致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現有的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與方法不能對企業信息化建設進行科學的指導,不能確保正確樹立“適度信息化”的企業信息化理念,于是我們在充分考慮到企業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企業信息化測度從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能力3個角度立體測度,以改變現有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與方法先天性不足,提出新的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與方法:

        三維立體測度理論—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測度(數量與規模)、企業信息化發展質量測度(效益和穩定性)、企業信息化發展能力測度(可持續能力)。

        通過研究確定,企業信息化內容都具有“信息化組織建設”、“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水平”、“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應用信息系統”四大屬性要素,因此,建立以這4個要素為二級指標的企業信息化發展指數與質量指數,建立以“信息化系統”和“信息化環境”為二級指標的企業信息化能力指數,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企業信息化綜合指數。

        發展水平:主要指企業信息化發展狀況即信息化要素的數量和規模,建立企業信息化發展指數(EIDI)。

        發展質量:主要測重信息化系統結構和經濟效益,建立企業信息化質量指數(EIQI)。

        發展能力:是指信息化系統中的可持續建設能力,建立企業信息化能力指數(EICI )。

        企業信息化測度方法:以投人法為主,兼顧信息化效益和發展潛力。

        2. 2企業信息化測度的綜合指數模型

        建立企業信息化綜合指數(EISI):

        α,β,γ分別為企業信息發展指數、質量指數和能力指數指標權重。

        其中:

        EiDi為企業信息化發展指數,反映信息化發展現狀水平。

        Di為企業信息化發展指數二級指標權重;dy為三級指標權重;f( Aij)為企業信息化發展指數具體指標。

        EiQi為企業信息化質量指數,反映信息化的效益體現程度,包括穩定性和持續性。

        Qi為企業信息化質量指數二級指標權重;qij;為三級指標權重;f(Bij)為企業信息化質量指數具體指標。

        EiCi為企業信息化能力指數,反映企業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Ci為企業信息化能力指數二級指標權重;cij為三級指標權重;f( Cij)為企業信息化能力指數具體指標。

        2. 3指標的處理

        由于企業信息化評估涉及許多指標,而且各企業間指標數值有高有低,情況十分復雜。所以在進行企業信息化綜合指數測算之前,必須把各指標的情況綜合起來形成單一指數,以符合多目標綜合評價的要求。但是各指標又不能進行簡單的相加和羅列,因為,首先各指標的性質和計量單位不一樣,有些是總量指標、絕對指標,有些是相對指標,還有人均指標,這些不同性質和計量單位的指標無法簡單相加;其次,各指標在指標體系中所處重要程度不同,簡單相加不能體現出各指標的重要程度。因此,用層次分析法(AHP法)確定各級指標權重;運用模糊隸屬度函數的方法對各個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第5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信息時代的深入,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條件。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將信息化與其他“四化”[①]并列,體現了信息化對企業的重要性,企業信息化[1]是指企業以流程重組為基礎,在生產和經營的各個環節推廣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展和利用企業內外部的各種信息資源,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過程。企業信息化具有投資大、持續長、滯后性的特點,對于中小企業,由于其存在觀念、資金、技術方面的劣勢,企業迫切需要根據信息化實施的情況制訂相應的動態的發展計劃,但又無能為力指標體系,因而,制定一套科學、合理、實用、針對性強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對于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1.研究現狀

        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2]是指對照統一的標準,建立特定指標體系,運用數理統計、運籌學等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通過定量定性對比分析,對一定經營期間的信息化過程表現和信息化的效果做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判。對于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方面的研究較少,也不成體系。

        徐強、戴蕓(2003)從系統觀點出發設計企業信息化績效的多維動態評價指標體系[3];李曉青等(2008)從財務、業務流程、客戶服務、戰略與發展四個角度構建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引入BP神經網絡(back-propagationNN)算法進行了應用研究[1];王江濤,周泓(2009)利用IT平衡計分卡(IT Balanced ScoreCard, IT BSC)對商業銀行信息化績效評價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以IT價值貢獻、IT用戶滿意度、IT內部過程和IT學習與革新為準則的指標體系[4];邵宏宇,郭偉(2009)構建了以信息化環境、信息化戰略、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績效指標體系[5]

        以上指標體系都缺乏對中小企業的針對性、實際性,不能突出反映出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績效評價。因此本文在邵宏宇,郭偉(2009)的研究基礎上,參考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NIEC)頒布的《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構成方案(試行)》,充分考慮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具體特點,在多次咨詢企業信息化方面的專家和企業相關負責人后,進一步提出了表1所示的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表1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目標層)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指標含義

        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A

        財務指標

        (B1)

        信息化投入比例(C1)

        信息化投入占營業收的比例

        銷售收入增長率(C2)

        信息化對銷售收入增加帶動情況

        利潤增長率(C3)

        信息化增加利潤情況

        用戶指標

        (B2)[②]

        老用戶滿意度[③](C4)

        老用戶對企業實施信息化前后的整體滿意程度對比

        新用戶滿意度(C5)

        新用戶對企業實施信息化后的整體滿意程度

        戰略指標

        (B3)

        信息化負責人在企業中的地位(C6)

        領導對企業信息化戰略定位認識程度

        信息化的預算投入(C7)

        反映信息化未來發展財力投入

        信息化部門人力投入(C8)

        信息化人員比例

        信息化部門人員學歷構成(C9)

        信息化人員知識水平

        應用指標

        (B4)

        計算機數量(C10)

        企業信息化硬件設施水平

        網絡通信水平(C11)

        網絡通信水平

        網絡安全措施(C12)

        應對網絡安全能力

        網站水平(C13)

        企業網站內容及維護水平

        2指標體系

        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將復雜的問題層次化,通過建立層次分析模型,將各層中的元素(指標)進行兩兩比較,以確定各自權重,從而構造出比較判斷矩陣指標體系,經過一致性檢驗后,進行層次單排序,最終實現層次總排序。本文通過專家賦值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運用mceAHP[④]軟件計算權重并檢驗一致性,最終得到判斷矩陣。

        具體步驟:

        第一步:構造層次分析結構。

        第二步:構造判斷矩陣。

        采用1-9標度法將上層元素A做為準則,對下一層元素B1,B2,…,Bn(n=1,2,…n),表示B1,B2,…,Bn(n=1,2,…n)相對于A的重要程度。

        第三步:求各層權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在本文中,采用mceAHP軟件進行計算,以指標A-B為例說明計算過程。

        表2:判斷矩陣A-B為

        A

        B1

        B2

        B3

        B4

        B1

        1

        0.17

        0.27

        2.5

        B2

        6

        1

        1.53

        15.5

        B3

        4

        0.66

        1

        10.5

        B4

        0.42

        0.15

        0.12

        1

        所得權重

        0.09

        0.53

        0.35

        0.03

        CR=0.0005,Rmax=4.0013CI=0.0004 RI=0.9

        CR

        同樣的方法可以得到其它指標權重。

        總的計算結果:

        表3 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權重

        一級指標

        (目標層)

        二級指標

        權重

        三級指標

        權重

        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A

        財務指標

        (B1)

        0.09

        信息化投入比例(C1)

        0.35

        銷售收入增長率(C2)

        0.24

        利潤增長率(C3)

        0.41

        用戶指標

        (B2)[⑤]

        0.53

        老用戶滿意度[⑥](C4)

        0.75

        新用戶滿意度(C5)

        0.25

        戰略指標

        (B3)

        0.35

        信息化負責人在企業中的地位(C6)

        0.27

        信息化的預算投入(C7)

        0.21

        信息化部門人力投入(C8)

        0.19

        信息化部門人員學歷構成(C9)

        0.34

        應用指標

        (B4)

        0.03

        計算機數量(C10)

        0.14

        網絡通信水平(C11)

        0.25

        網絡安全措施(C12)

        0.24

        網站水平(C13)

        0.37

        3. 數據含義

        通過上面的數據發現,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中的用戶指標(B2),戰略指標(B3)占據了較大的比重,這說明中小企業信息化中用戶滿意程度,尤其是老用戶的滿足程度對于企業信息化的實施至關重要,而評價體系中應用指標(B4)中的計算機數量指標(C10)得分較低指標體系,這也說明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基本硬件設施條件已具備,而不再是專家著重考慮的因素。

        4.對策建議

        由于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地域、行業、規模特點各異,注定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道路漫長、曲折,且規律性差,因此,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應該采取積極有效且有針對性的措施,推進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深入發展。

        4.1由易到難,由簡入繁,科學決策,層層遞進

        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是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工程項目,它的目的是為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的提供技術支持。為了實施企業信息化,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中小企業應該從企業全局出發,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全面、科學地分析企業的整體環境,確定企業發展戰略和整體規劃,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現況,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制定符合本企業實際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也就是說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該采取有計劃、分層次、有步驟、分階段的實施方針,不斷推進內外整合,規范業務流程、消除信息孤島,最終全面實現信息化。

        4.2爭取主動指標體系,按需、量力實施

        中小企業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在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建設的初期階段,一方面要爭取主動,而不是被動實施;另一方面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比如人力、物力情況,進行調研,制定出符合企業實際的、量力而行的、可具體操作的實施計劃書。

        4.3分層、分重點管理,全員參與

        中小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實施自始至終都需要企業最高管理層的支持。比如企業流程再造需求的支持、培訓工作支持、高層領導支持和組織機構支持等。

        在這個組織機構中,要以“分層管理、全員參與”為原則,也就是說企業信息化管理是分層次的、有序的,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另外企業信息化也是一個全員參與的人機互動的系統工作,這就要求樹立全員參與意識,不斷組織學習,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信息化素質和技能,增強企業每一位員工的競爭力,只有這樣,企業競爭力才能更強,所以,全員參與是取得信息化事業成功的關鍵。

        4.4以政府為支助,積極爭取政府幫扶

        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由于其自身水平,尤其是資金、人才和技術水平方面的制約指標體系,其信息化建設的過程充滿著先天性的不足,這種不足,單純地依靠企業自身去完善,不切實際,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外部環境方面大力幫扶。比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平臺建立,信息化服務保障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信息化關鍵性技術的研發,保障信息化安全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制定,各種優惠政策,信息化試點、示范工程的實施,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等等都與政府息息相關,因此,以政府為支助,積極爭取政府幫扶,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李曉青,劉炳輝,顏全銓.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模型應用研究[J].情報雜志,2008,(12):15-17.

        [2]郝曉玲,孫強.信息化績效評價:框架、實施與案例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4.

        [3]徐強,戴蕓.企業信息化績效多維動態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情報科學,2003,21(5):455-457.

        第6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水平;貢獻率;增長速度

        信息化建設投資很大,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很快,但卻不容易將信息化的投人和產出建立內在聯系,準確明顯地測算出信息化建設的效益來。科學衡量一個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評價信息化投資的方向及其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1研究問盈的提出

        1.1國內外研究現狀

        為進行信息經濟的投人產出分析,M.波拉持(1997)提出一套依據一般的投人產出數據編制信息投人產出表的理論與方法。鬼木甫認為,1975-1985年間,日本經濟年增長率的15%是由新的信息技術帶來的。查爾斯·瓊森切爾1983年建立了側度信息資源與經濟生產率相互關系的計量模型,weill進分析了電子管制造業IT投資對績效、銷售增長等的影響。對31個主要食品公司研究了1987到1991年間IT支出與稅收貢獻之間的關系。TheophanisStratopoulos,BruceDefining比較了運用IT成功的公司和運用IT不太成功的公司,證明IT運用成功的公司有好的財務業績。〔司ChristopherGust,JaimeMarquez通過對13個工業化國家1992到1999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信息技術對美國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加速度的作用,但對其它的工業化國家卻沒有同樣大的作用。PeterE.D.Love,ZahirIrani對126個建筑機構做了調查分析,評估IT投資與利潤、成本的關系。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始對信息化理論進行研究。我國學者的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1)從國民經濟與區域經濟的角度編制投人產出表,研究國家或區域信息化的投人產出關系,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研究信息化指數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等。如:朱幼平對1980-1992年間中國實際GDP與信息、資本和勞動要素用CD函數進行回歸分析,證明信息要素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最高。賈懷京、謝奇志運用回歸的方法測度了信息化指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袁正得出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呈明顯正相關。常永華利用灰關聯分析方法,分析了信息化與西部經濟發展的關系,指出西部地區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發展落后。馬生全等基于R.M.Solow余值理論思想,從理論上給出了地區信息化建設投人對經濟增長作用的數學模型。王梅英、王瑋討論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信息化水平及其與經濟發展關系,給出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排行榜。

        (2)從產業經濟的角度,研究信息化對產業經濟的帶動作用,信息化與就業結構等。如:苗建軍對社會信息化的就業結構做了解析。陶長琪對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經濟增長進行了定量分析比較。尹海潔認為,信息化使第二產業不再成為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也越來越低。汪斌、余冬綺估計了信息化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帶動程度和對三大產業的差別影響,發現信息化對工業增長的貢獻最大。

        (3)對企業信息化帶來的效益進行測度和研究。如:郭東強、王志江提出了測算企業信息化投人對企業產出增長貢獻的數學模型。王志江、郭東強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討論了企業信息化建設投人產出的相對有效性間題。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推出了第一個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第一次將“建設有效益的信息化”的要求以評價指標的形式落到實處。

        1.2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國家與國家之間信息化貢獻率的差距、企業信息化及效益等領域,而對信息化對行業的貢獻以及信息化在行業內部作用機理等方面的研究則很少。這一方面是由于相關指標和數據的缺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對行業領域信息化的特點缺乏系統性的分析和探討。

        (2)有的研究結論不一致甚至矛盾,有的研究雖提出了觀點、指標體系或模型,但缺少實證的支持。

        (3)在用計量模型進行分析時.沒有考慮多重共線性的影響。資本、勞動之間是存在多重共線性的,特別是信息化測度指標體系中一般都包含有資本和勞動的因素,信息化水平與資本、勞動之間的多重共線性更不能忽視。

        本研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建設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給予定量的評價。

        為了保證所分析行業及數據在橫向和縱向的可比性及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不分析:木材及竹材采運業、其它礦采選業、其它制造業、武器彈藥制造業,且只研究1995-2003年間的數據。行業按《中國統計年鑒》的順序排列,設置的代碼如表1。

        2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水平及其貢獻率的測定

        2.1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水平的測定

        行業信息化水平由行業微電子控制經費O1、行業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O2、行業科技活動經費總額O3、行業新產品銷售利潤O4、行業全員勞動生產率O5、行業中擁有的大中型企業數O6、行業總資產貢獻率O7、行業人均創利潤水平O8、行業增加值O9、行業固定資產年平均余額O10、行業銷售額O11計算。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科技統計年鑒》1995-2004年。具體計算及分析過程參見筆者論文《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水平及其變化趨勢研究》。以2003年為例,信息化水平數據由小到大排列,可見中國工業行業各分行業信息化水平存在明顯差異(見表2)。

        2.2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測定

        考慮信息化因素后的產出增長型生產函數:

        Y(行業總產值),A(技術進步水平),K(資本投人量),L(勞動投人量),1(信息化水平)

        把公式(1)寫成考慮信息化因素后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其中α、β、γ分別為資本、勞動、信息的產出彈A為除去信息化水平以外的其它技術因素。然后,(2)式取對數:

        運用回歸分析可估計得γ

        本研究中,Y為行業增加值,L為行業人數。

        由于信息化水平與資本、勞動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用嶺回歸分析以削弱多重共線性的影響。對中國工業行業36個分行業的時間序列數據分別作嶺回歸分析(k取0.1),并排序,見表3(具體分析及計算過程參見筆者論文《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建設貢獻率研究》)。可見,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建設的貢獻率存在明顯差異。

        在該時期內,中國信息豐裕系數的對數每增長一個單能夠引發工業生產總值的對數平均增長0.5791個單位。

        3中國工業行業倍息化建設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

        3.1方程推導

        對(3)式求導數:

        從而得到產出增長型速度方程(離散型),并取t=1。

        由此可得信息化建設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為:

        這是行業信息化建設貢獻度的一種分離方法。這一方法能夠較全面地分離出信息化建設的效益,適用于信息化建設后的效益分析。

        3.2信息化對產出增長速度貢獻的測度

        用式(5)計算中國工業行業36個分行業1996-2003年信息化建設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取平均值,并排序,如表4。可見,信息化對中國工業行業各分行業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存在明顯差異。

        4研究結論及尚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4.1結論及分析

        (1)中國工業行業36個分行業信息化水平存在明顯差異。盡管可能由于評價指標和數據選取等原因,某些行業信息化水平的測度和對比結果會存在一定的誤差,但總體而言,行業信息化水平的對比結果基本與實際相符。為了實現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行業間信息化建設的失衡問題。

        (2)中國工業行業36個分行業信息化對行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存在明顯差異。盡管定量分析結果中不能絕對排除存在自相關因素,但分析結果總體上表明的信息要素成為中國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這一結論依然是可信的。

        (3)信息化對中國工業行業各分行業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存在明顯差異。這可能與信息化向這些行業的滲透、擴散,或這些行業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本行業的力度等存在較大的差別有關。我國目前的信息_化建設存在過急過快、缺乏協調、質量不高等問題,影響了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效果。現行體制有一種趕“時髦”的沖動,企業信息化申請國家貸款,投資沒商量,信息化特別是國有企業信息化中成本計算的動機發生了扭曲。同時,信息化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以及信息化對傳統產業變革的進程等都存在差異,影響著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水平和貢獻的差異。因此,在推進信息化過程中,應統籌規劃,聯合建設,切實將信息化落到實處,提高信息化的有效性。

        4.2尚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作為一項探索性研究,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1)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目前設定的指標體系雖能較好地反映中國工業行業信息化的現狀,但存在著指標間相關性較大的缺陷。同時,縱向指標數據統計口徑及來源不完全可比,影響實證結果的精確性。

        第7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關鍵詞:信息系統;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一、信息系統運行效益概述

        信息系統運行效益主要是用經濟效益來衡量的,當然也表現出一定的社會效益,及其他方面的效益。經濟效益可以理解為,通過社會的經濟活動而獲得的實際的經濟利益,這種經濟效益在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表現為,以其人力資源使用、設備損耗等各種相關社會生產資源的耗費和所取得的一定的經濟收益之間的比較。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是指在信息活動中投入和產出的比較,它包括信息系統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由于該系統的使用而產生的經濟效益。

        二、信息系統運行效益評價指標設計原則與意義

        1.評價指標的設計原則

        構建企業信息系統運行效益的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的設計原則。

        (1)客觀性原則:數字的推理演算必須客觀真實的反映實際情況。信息系統運行效益的測算就是為了真實的反映信息系統運行的現狀,以及預期可以達到的水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和統一。(2)可行性原則:任何數學、邏輯推理方法都是可以付諸實踐,操作易行的。信息系統運行效益的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可以讓使用者加以利用,客觀的反映問題,得出其需要的較為準確的數據和結果,真正為管理決策提供量化的依據。(3)實用性原則:所謂實用性原則就是立足現實、從實際需求出發進行測算,避免工作和成果的浪費。立足現實并不是安于現狀,不求創新,創新是為了適應現實情況的發展變化狀況而建立的體系模型。(4)優化性原則:優化性原則是指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方法,使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加合理、實用。這種優化性原則要求建立出來的指標體系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先進性。(5)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是和優化性相對應的,指標體系存在進一步優化的可能,那么它必然是可發展和改進的。但可發展性并不是指前人所有的論證,而是以現行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以其達到更加合理和優化的程度。(6)導向性原則:任何一種指標體系的設置,在實施中都將起到引導和導向作用。為使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在科學、客觀和可行性的基礎上,這不僅要求在內容、功能等方面符合用戶的需求,同時通過建立的指標體系測算出的資料應該簡便、易用。

        2.評價指標設計的意義

        信息系統運行費用是測算信息系統運行效益的關鍵,信息系統運行效益的評價意義在于通過具體的指標體系,科學準確的推算出信息系統的實施是否達到了預期的要求,為科學決策提供導向作用。并能通過這些具體的數據推測出將來預期的發展趨勢,以及信息系統在今后多長時間內可以繼續創造經濟效益,何時更新換代,為信息系統的改進提供意見,以及相關的費用和更新換代的必要性、合理性等相關方面的內容。

        三、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信息系統在投入運行后,要不斷地對其運行狀況進行分析評價,并以此作為系統維護、更新以及進一步開發的依據。評價指標分為:經濟效益指標和社會效益指標。

        1.經濟效益指標

        經濟效益指標包括直接經濟效益指標和間接經濟效益指標。直接經濟效益指標包括產量的增加額、銷售增加額、利潤增長額、成本下降額、管理成本下降、內部資源耗費下降、庫存積壓的減少、流動資金周轉效率的加快、投資回報率的提高等。間接經濟效益指標包括:管理水平提高、人員工作效率提高、組織應變能力增強、運營模式改善、系統本身運行維護費用節約、產品質量改進、客戶滿意度上升等。

        2.社會效益指標

        社會效益指標包括社會經濟效益指標和其他社會效益指標。

        社會經濟效益指標包括:企業信息資源的共享度提高;社會信息化水平提高;知識的積累。其他社會效益指標包括: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組織機構的優化;行業總體經營、決策、管理水平的提高;行業內勞動者素質整體提高;組織行為不確定性的降低等。

        3.綜合評價體系模型

        根據需要,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即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結合),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然后分層次進行模糊綜合評判,最后得到最終的信息系統績效的評價結果。根據常用的評價指標,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信息系統運行效益評價體系模型,如表所示:

        參考文獻:

        [1]劉瑞紅.論物流信息系統的效益[J].物流科技,2008,9:109~111.

        [2]宋玲.信息化水平測度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7.

        第8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 社會信息化之信息資源測度指標構建及發展水平測度研究 四川省信息化水平測度及發展對策研究 河北省新型城鎮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及評價 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測度研究 海南省城鎮化水平測度及發展模式研究 廣西新型工業化水平測度研究 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的實證研究 基于改進熵值法的發達地區新型城鎮化綜合水平測度 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互動耦合機理研究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信息化理論體系研究 山東省信息化驅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 制造業企業信息化水平測度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信息化:引領新型城鎮化 以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新型城鎮化離不開信息化 區域物流協同水平測度實證研究 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 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宏觀動力因素研究:理論和實證 山東省新型城鎮化測度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 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差異及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 鄭建明.信息化指標構建理論及測度分析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6] 俞立平.中國區域信息經濟的技術進步與效率測度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1):78-84.

        [7] Pesce M.The veto mechanism in atomic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economies[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2014(53):33-45.

        [8] 鄭建明,王育紅.社會信息化進程測度案例及方法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0(2):15-23.

        [9] 鄭建明,王育紅,張慶鋒.中國社會信息化進程測度報告[J].情報科學,2000(10):865-870.

        [10] 于良芝.“個人信息世界”――一個信息不平等概念的發現及闡釋[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1):4-12.

        第9篇: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范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定位,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為重點,著力推動制造業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著力用信息技術促進生產業發展,著力提高信息產業支撐融合發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步伐,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

        二、基本原則

        (一)統籌協調,分類推進。堅持統一規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根據產業門類和區域發展的特點,形成各有側重的推進策略,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兩化融合”工作。

        (二)點面結合,典型示范。突出重點產業,聚焦重點企業,推進重點項目,形成典型案例,通過以點帶面,形成示范推廣效應。

        (三)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激發企業內在動力,促進企業積極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加強政府引導,強化政策支持和資金引導,努力營造良好的“兩化融合”發展環境。

        (四)以用興業,融合發展。堅持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相結合,以信息產業發展為信息技術應用提供堅實基礎,催生新興業態,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信息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的協調互動機制。

        三、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到2013年,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主要領域、主要環節得到有效應用,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和產業鏈協同能力明顯增強,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主要指標在全市處于前列。

        (一)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紡織鞋服、機械制造業等傳統行業為著力點,實施“兩化融合”行動計劃,實現信息技術在傳統制造業的全面滲透、綜合集成和深度融合,促進工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智能發展,提高工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一是推進產品研發、設計的信息化,促進工業產品更新換代,提高附加值和競爭力;二是推進生產裝備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推動企業運用嵌入式軟件技術、計算機輔助技術、RFID射頻技術等,提高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三是推進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加快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促進企業資源優化和管理水平提升;四是推進產品流通信息化,引導中小企業積極運用電子商務、物聯網技術開展內外貿業務,拓展市場,節約營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五是加快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主要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強對能源資源的實時監測、精確控制和集約利用。

        (二)推進信息技術與服務業融合,構建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快信息技術向生產業滲透融合。一是大力發展企業信息化融合服務產品。圍繞我區中小企業“兩化融合”的需求,大力發展為中小企業“兩化融合”提供支持的軟硬件產品及其服務企業,主要以面向中小企業的辦公自動化(OA)、產品數據管理、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計算機輔助工程等企業信息化產品為主。二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發揮區的行業特色,依托本地行業性電子商務平臺及國內知名電子商務網站,推動B2B和B2C業態發展,培育網上商城和個人網店,積極扶持創建網上創業園。三是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鼓勵制造企業與專業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對接,推進制造業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物流業務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業專業化、社會化水平。支持物流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加快電子標簽、自動識別、自動分揀、可視服務等技術在大宗工業品物流、工業園區和物流企業中的推廣應用,提高物品管理的精準化水平。

        (三)推進信息技術與新興產業融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積極培育工業軟件。聚焦“兩化融合”,支持工業軟件的研發和應用;推動基礎軟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加快嵌入軟件技術在傳統工業產品中的應用,推進工業產品智能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二是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強行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大力發展信息化咨詢、規劃、實施、維護和培訓等增值服務,提高個性化服務水平。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信息服務業務剝離重組,推動信息技術及相關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市場化。積極推動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外包,支持信息化外包服務業發展。重點支持信息服務企業,鼓勵管理咨詢機構從事信息技術服務,規范信息服務業的招投標行為,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三是積極推動云計算和物聯網應用。支持云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積極發展面向服務、支持制造資源按需使用、制造能力動態協同的云制造服務平臺。圍繞基礎設施、工業控制、現代物流等重大應用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加快網絡設備、智能終端、RFID、傳感器以及重要應用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建立產業發展聯盟,培育綜合集成服務能力。

        (四)推進“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按照“政府推動、社會參與、企業使用、市場化運作”的模式,聯合電信部門和網絡運營商、IT企業、信息化技術支持和服務機構等信息服務資源,建立一批面向區域、行業、產業鏈和同質企業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網站建設、產品設計、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協同辦公、進銷存管理等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維護提供量身定制和“一站式”技術支持和服務,推動中小企業上網并開展信息系統應用。

        (五)實施“兩化融合”典型應用示范工程。圍繞電子信息、紡織鞋服、機械汽配三大產業,扶持產業制造工業和輔助設計的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扎實推進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過程控制和智能感知技術的綜合應用。加快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設計和工藝流程的信息技術高端應用。推動“兩化融合”衍生產業的發展,提升智能產業發展水平。實施百家企業信息化工程。即抓好30家信息化應用水平較高的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控制、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環節的神話和提升信息技術應用,40家信息化應用取得初步成效的企業擴大信息技術應用,30家信息化引用起步企業的信息化普及應用。

        (六)優化“兩化融合”的發展環境。一是完善“兩化融合”工作基礎。組織“兩化融合”專題調研,加強對“兩化融合”重大問題的研究。開展“健康體檢普查活動”,在企業財務核算、存貨核算、生產管控、采購管控、庫存管控、銷售管控、一體化管理等方面進行把脈、診斷,為企業提供改進建議。二是人才培訓推進。依托科研院校、各類培訓機構、龍頭企業等社會資源,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組織開展中小企業信息技術培訓活動,培養一批既善于經營管理,又懂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三是擴大宣傳。逐步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績效評估機制。發揮報紙、雜志、網絡等新聞媒體和研究機構作用,廣泛開展典型示范工作,加強對信息化支持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信息化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企業和行業信息化等內容的案例收集、專題調研和宣傳報道。營造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氛圍。

        四、實施步驟

        “兩化融合”實施工作從年11月至2013年12月份,分三個階段組織實施。

        (一)第一階段(年11月-2012年月),為宣傳發動階段。召開“兩化融合”工作會議,建立工作機構,明確工作任務。加強宣傳,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企業信息化建設。

        (二)第二階段(2012年月-2013年6月),為組織實施階段。根據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不同程度和水平,選擇試點單位,因企制宜,分類指導。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包括信息化服務機構和咨詢機構的建設、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的引進、軟件業的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三)第三階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為推廣典型和總結提高階段。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企業信息化研討活動,廣泛聽取企業、企業信息化服務機構、政府部門和理論界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培育和總結先進典型,召開經驗交流會和現場會,推廣典型經驗,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作用,通過不同層次的典型示范、引路,推動我區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兩化融合”工作機制。成立區“兩化融合”工作推進小組,統一協調、推動工作落實。“兩化融合”工作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兩化融合”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指導,確定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落實工作措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不卡长片AV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在线观看免费h视频网站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