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葡萄酒文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1-0276-03
人類釀造、飲用葡萄酒至今已經有了數千乃至近萬年的歷史。葡萄酒文化所涉及的對象側重于葡萄酒的社會屬性,即葡萄酒在人類社會活動中對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藝術、生活等各個領域所產生的具體影響。狹義而言,葡萄酒文化主要指葡萄酒的品嘗、飲用的禮儀與風俗;而廣義上講葡萄酒文化則涉及到葡萄酒的歷史起源和文化傳播,幾千年來不斷進步的葡萄栽培管理與葡萄酒釀造技術,生產和貿易的法律、法規,品飲禮儀與佐餐搭配,以及藝術家所創作的與葡萄酒相關的書畫、詩歌、音樂和影視作品等方方面面的內容[1]。
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傳播與演變,葡萄酒文化如今已經在西方社會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葡萄酒文化并非是西方文化的專利,我國也有著數千年的葡萄栽培、葡萄酒釀造和飲用的歷史,我國古代的葡萄酒文化也曾經輝煌燦爛一時[2,3]。為了滿足我國葡萄酒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也為了滿足大學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需要,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已經開設了與葡萄酒文化相關的專門課程,并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和實踐,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葡萄酒文化知識的理解,更推進了葡萄酒文化在我國的良性傳播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3,4]。
中國農業大學“葡萄酒工程專業”本科專業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學校招考的熱門專業。多年來,為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同時也為了豐富廣大在校生的文化學習與生活,我校已經開設了一系列與葡萄酒文化相關的專業或公共選修課程。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發展,我國已經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等葡萄酒重要產出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圈”規模也在不斷發展擴大,國外優質、廉價葡萄酒的大量進口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葡萄酒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為產業的發展帶來的不僅是極大的機遇,更有諸多的挑戰,專業人才相關知識結構的調整與補充就是其中之一[4]。為了充實學生的葡萄酒文化背景、提高學生的葡萄酒專業英語,自2012年起我們積極與國外相關院校、相關專業開展教學合作,對《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學進行了探索,至今已經有了三年的授課實踐與積累,總結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方法,以期為我國該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開闊思路,積累經驗。
一、課程定位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學課程,定位于“非專業性葡萄酒文化欣賞和傳播的公共選修課”,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基于北京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的構設框架,將來將面向學院路共同體所有本科生)進行授課,主要以國際化的視角向學生介紹葡萄酒文化的相關基本知識,向學生展示葡萄酒與葡萄酒文化的起源、發展、傳播及其在現今社會不可替代的影響。對于葡萄酒工程專業本科生而言,該課也是對專業課知識的補充。課程涉及葡萄酒數千年來的發展歷史、葡萄酒文化的傳播和演化、釀酒葡萄的栽培與世界上重要的葡萄種植區、葡萄酒的品嘗、葡萄酒的基本釀造原理、葡萄酒的儲藏和酒窖文化,、葡萄酒與食品的搭配、葡萄酒與健康等葡萄酒相關知識的方方面面。
課程重點在于以全英文授課,結合中外葡萄酒文化的比較,傳播葡萄酒文化,擴展學生對葡萄酒相關知識的了解,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同時培養學生對葡萄酒領域英語的了解和學習。
二、教學綱要的制定
針對文化而言,葡萄酒文化可以包括葡萄生態文化、歷史文化、品種文化、釀造文化、品嘗文化、保健文化、收藏文化、餐飲文化、文學藝術等,蔚為大觀[5]。如何歸納和總結,將極其廣泛、復雜的授課內容高度整合,便于“非專業”學生甚至是“零基礎”學生的體會和學習,成為課程教學大綱制定的一大重點和難點。為此,結合國內、外本課程的教學經驗和專家針對本項目的建議,吸取精華,避免冗贅,制定了該課程全新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以期讓學生用全英文的視角了解世界葡萄酒文化的起源、發展和變化,及其在我國的悠久歷史和淵源。課程內容的編排基本上按照總體概括到一般技術詳述的順序,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全部授課共分八個章節,共計16學時。章節名稱和基本授課內容如下:
章節1 葡萄酒的歷史(History of Wine,2學時):介紹葡萄與葡萄酒的起源,葡萄酒在古希臘、埃及、羅馬和中國的傳播,在中世紀的中東和歐洲的歷史,以及葡萄酒向新世界的傳播與發展。章節2葡萄酒與西方文化和社會(Wine in Western Culture and Society,2學時):介紹西方社會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葡萄酒角色,葡萄酒在宗教和古老傳說中的地位,以及葡萄酒與當今西方社會文化生活的緊密聯系,如詩歌、小說、繪畫和影視等。章節3 當今世界的主要葡萄酒產區(Major Wine Regions in the World Today,2學時):介紹當今世界葡萄酒主要產區及其特點,包括舊世界(歐洲: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國等)和新世界(美國、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章節4 葡萄酒的品嘗(Wine Tasting,2學時):介紹葡萄酒品嘗的操作方法和專業術語,包括對顏色、香氣和味道的感官品嘗和描述;此外介紹葡萄酒品嘗的一些相關知識,如品嘗溫度、品嘗時機和品嘗環境等。章節5 葡萄酒的釀造(General Winemaking,2學時):介紹從釀酒葡萄栽培和采摘到葡萄酒釀造和灌裝基本生產工藝,同時對紅葡萄酒、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一些特種葡萄酒(如冰酒、貴腐酒、波特酒等)生產工藝的異同進行簡要的介紹;章節6 酒窖文化和葡萄酒旅游(Cellar Culture and Wine Tourism,2學時):介紹葡萄酒的收藏,酒窖在葡萄酒陳釀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葡萄酒旅游在西方葡萄酒產業中的重要地位。章節7葡萄酒與食物的搭配(Wine and Food Matching,2學時):介紹葡萄酒的一般物理特性,以及不同葡萄酒與食物搭配的一般性原則,通過示例介紹不同國家特色菜肴與葡萄酒的典型性搭配。章節8 葡萄酒與健康(Wine and Health,2學時):介紹適量飲用葡萄酒對人體健康的有益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心腦血管疾病、抗癌癥等;同時強調過量飲酒對人體健康的有害作用。
三、適宜教學方法的選擇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學課程定位于“非專業性葡萄酒文化欣賞和傳播的公共選修課”,決定了這門課程具有兩個重要屬性:一方面采用全英文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英語聽說表達能力和葡萄酒領域扎實的專業背景;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傾向于文化、科學普及而非專業深度教學,要求教學內容難易適中,容易被非專業學生理解,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6]。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我們在課程開設前廣泛調研了國內外相關課程的授課經驗,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邀請外國專家來校進行授課示范。因為整個教學過程以英語授課,需要教師能夠靈活調整授課語言,當學生遇到專業性較強的術語或不容易理解的內容時,教師需要“換個說法”方便學生的理解和學習,而不是簡單的換以中文解釋,走中英文教學的路子。這種方法雖然極大地提高了對授課教師的要求,但避免了學生產生“知難而退”的心理,克服困難之后理解得也更深入,收獲也更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強調師生間積極有效的互動,靈活采用多種授課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葡萄酒與西方文化和社會部分,播放與葡萄酒有關的影視作品片段,讓學生尋找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葡萄酒的品嘗部分,現場讓學生實際參與葡萄酒的品嘗練習,強化實踐操作能力;在葡萄酒的釀造部分,通過多媒體軟件和視頻演示葡萄酒釀造的整個流程和關鍵工藝,方便學生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的選擇
相比而言,《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授課比一般文化類選修課的學習難度大許多,簡單以卷面考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會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選擇了彈性考核方式,意圖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加強教學互動,課堂之外培養學生對《葡萄酒文化》的自我學習。具體考核辦法如下:平時課堂表現占該課程成績的50%,主要考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即課堂的問題回答、與授課教師的互動情況,強調學生課上認真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期末課程論文占該課程成績的50%,要求學生積極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和經驗,用英文撰寫以“葡萄酒文化”為主題的課程論文,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或者關心的話題,例如過去有學生撰寫的論文題目有《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rrival of the Vitis vinifera grapevine and subsequent winemaking in China(歐亞種葡萄到達中國及隨后葡萄酒釀造的早期歷史)》、《Comparison of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wine in western and Chinese society today(當今西方和中國社會中葡萄酒角色和地位的比較)》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察學生對相關知識發掘、理解和整理能力。同時以英語為課程論文撰寫語言,進一步鍛煉了學生學習、使用專業英語的基本能力。
五、多媒體與網絡教學
為配合課堂教學,我們歸納整理了《葡萄酒文化》全英文多媒體教學課件一套。課件內容較為豐富,涵蓋了葡萄酒文化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方便學生課余時間查閱課件,補充學習課堂知識,豐富課余生活;此外,加強了學生對葡萄酒專業英語的學習和掌握,提高了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聽、說能力,為部分出國留學深造的學生提供了學習通道。
此外,基于《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學綱要的制定,完成了該課程的網站教學建設(http:///article/Index/index?id=8),從課程介紹、授課內容、教師介紹、課件演示、公告通知和參考信息等幾個方面進行介紹;同時制作了大量與葡萄酒文化有關的讀物、繪畫、影視作品的目錄,選擇性摘引了一些撰寫質量較高的網絡媒體文章,在保證傳播正確知識的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為學生課后的自我學習開闊思路。今后,我們將在課程習題、網上教學、疑難解答、意見反饋、網絡文摘等方面對網站進行改進和完善,方便學生的實際操作和使用,開拓學生的視野。
六、學生意見的反饋與總結
針對《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學的授課效果,對學生進行了三年次的回訪調查,完成了學生對課程反饋意見的調查報告。統計結果表明:學生對本課程總體評價較好,76.5%的學生對全英文授課方式接受并認可,認為外教授課內容新穎、綜合了大量外國材料,但部分專業性內容難度較大,學習起來需要預先補充相關知識。86.5%的學生可以理解外教授課內容,能夠與其交流,感覺課堂互動豐富、有趣味,學習興趣較高。學生認為最有效的互動環節是師生互動,占學生總數的62%;其次是課堂注釋(21.5%)與多媒體教學(16.5%)。95%的學生對品酒環節評價很好,認為該環節非常有必要且自己的收獲頗多,希望增加品酒環節的課程比重。學生對課件總體質量(82%)感覺滿意,認為較為充分地介紹了外國葡萄酒文化,開拓了國際視野。學生認為收獲最多的分別為:了解了西方葡萄酒文化、擴展了國際視野、提高了自身的專業英語、掌握了葡萄酒品評等實用技術。過半學生(56.5%)期望其他文化類選修課可以借鑒此授課模式,主要問題還是在于部分專業詞匯學習理解難度較大。
此外,部分學生認為目前很難找到葡萄酒文化的書籍或教材,期待結合我國的葡萄酒文化現狀進行編寫。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內容較多,部分問題得不到更深入的學習,建議延長總課時,增加授課次數,方便學生消化吸收。一些學生,特別是非葡萄酒專業學生期望能夠準備專業英語詞匯表,以備課前預習使用,增進學習效果。
七、研究總結和啟示
葡萄酒文化涉及到葡萄酒歷史、科學、藝術文化的方方面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國葡萄酒消費的快速增長,已經受到了大眾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正確、有效地推廣葡萄酒文化知識,不僅有利于高等院校學生文化知識的擴展和提高,也為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費市場。面對葡萄酒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大趨勢,在高校開展《葡萄酒文化》教學,特別是全英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學的探索只是課程建設的初級起步階段,隨著葡萄酒文化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廣泛滲入,無論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將需要不斷的改進與完善,才能適應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這也成為今后該領域不斷探索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柴菊華,侍朋寶,高海生,等.《葡萄酒文化概論》課程教學方法與效果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94-96.
[2]王仕佐,黃平.論中國的葡萄酒文化[J].釀酒科技,2009,(11):136-143.
[3]孔維寶,高校《釀酒科學與酒文化》公共選修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釀酒科技,2013,(1):58-61.
[4]陶永勝,楊和財,蘭圓圓.基于國際化視角探索我國葡萄酒專業教育應對策略[J].中國釀造,2012,(9):190-192.
[關鍵詞] 法國葡萄酒文化;中國葡萄酒文化;飲酒習慣;影響
一、引言
法國葡萄酒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它隨著法國社會文明一起成長,可以說葡萄酒文化已滲透進法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在宗教、政治、文化、藝術等領域中都可以看見它的蹤跡和影響。自改革開放后,越來越多的法國葡萄酒被引進我國。中國人也越來越了解法國的葡萄酒文化。從以前的“葡萄酒加雪碧”到現在的細細“品味葡萄酒”,從以前的認為葡萄酒即是紅酒到現在開始了解葡萄酒的分類,中國人越來越被法國燦爛的葡萄酒文化所吸引和影響。
二、燦爛的法國葡萄酒的的歷史與文化
當人們談到葡萄酒自然而然的會聯想到法國,雖然現在葡萄酒的生產基地遍布全球,但要說到質量最好名聲最高的當屬法國的葡萄酒。法國的葡萄酒文化是世界葡萄酒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雖然法國葡萄酒的名聲可謂是居全球之冠,但是葡萄酒的起源之地卻并不在法國。現今,關于葡萄酒的起源,學界并沒有統一的說法,人類大概在一萬年前就已開始了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①。考古資料證明,人類七千年前在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及伊拉克等地區已經開始栽種葡萄。考古學家們在伊朗(古波斯)的扎個羅斯山脈發現了距今最古老的葡萄酒。大約六千年前葡萄的栽種技術傳入埃及等地區,在埃及墓葬壁畫上的圖畫清晰的描繪了當時人們釀造葡萄酒的過程。距今大約三千年前,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傳入歐洲。現在,葡萄酒一詞在歐洲的很多語言中的拼寫有相似的組成部分——“V”(或它的變形“W”)和“N”。例如在芬蘭語是“Viini”,德語中為“ Wein” ,英文中是“Wine”。甚至在有些語言中拼寫是完全相同的,比如在法語、丹麥語、冰島語和瑞典語中寫作“Vin”,在西班牙語、意大利和捷克語中都寫作“Vino”。 因為他們都是從拉丁語中Vinum(意:酒)一詞轉變來的,更早的詞源可追溯到古希臘語。這與葡萄酒在歐洲的傳播與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希臘是歐洲最早開始種植及釀造葡萄酒的國家。在荷馬的史詩中記錄有很多關于葡萄酒的描述。在公元前六世紀,葡萄栽種術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入高盧(la Gaule即現在的法國地區)的南部地區。
羅馬帝國的興盛帶來了葡萄酒釀造在歐洲大陸的第一次大發展。隨著羅馬帝國版圖的擴張進入法國東部、西班牙、德國等地區。在羅馬帝國時期,高盧被羅馬帝國所戰領,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這一時期在這片土地上得到巨大的發展,先后進入羅納河谷(Vallée du Rh?ne)勃艮第 (Bourgogne)、波爾多(Bordeaux)、盧瓦爾河河谷(Vallée de la Loire)、香檳地區(Champagne)和 摩澤爾河谷(Vallée de la Moselle)地區,如今這些地區仍是法國著名的葡萄酒出產地。隨著羅馬帝國衰落,葡萄園也隨之衰落。基督教的興起帶來了又一次葡萄酒釀造的發展。法國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及土壤使其成為葡萄酒的主要產地。在十八世紀之前法國的葡萄酒產業一直掌握在貴族及僧侶手中。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解除葡萄種植和釀造的限制,并使之高速發展。十九世紀,隨著鐵路交通的發展,法國南部的葡萄酒業漸漸趕超北部。20世紀,法國出臺了各種法規條例更加規范了葡萄酒的生產與等級(1935法定產區(AOC)法例管制;1949年優良地區餐酒(AO VDQS)的管制法令;1979年地區餐酒(Vins de Pays)和日常餐酒(Vins de table)管制法令)。這些法令使的法國葡萄酒更加完美并得到世界的贊譽。如今,法國葡萄酒的等級(classification des vins fran?ais)為:法定產區葡萄酒 (AOC):這是最高等級的法國葡萄酒、優秀地域餐酒(Appellation d’Origine Vin Délimité de Qualité Supérieure)、地域餐酒 (Vin de pays)和日常餐酒( Vin de table)。
現如今,法國葡萄酒有六大產區,分別是:波爾多、羅納河谷、勃艮第地區、盧瓦爾河河谷、香檳地區和 阿爾薩斯(Alsace)。每個產區的葡萄酒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勃艮第地區的葡萄酒酒力渾厚,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口感柔順。香檳區主產起泡葡萄酒并且只有在這一區域生產的起泡葡萄酒才能被稱之為香檳。
在法國,喝葡萄酒有可稱之為嚴格的禮儀。一般喝酒是從淡到濃,從年份新到年份久。喝葡萄酒講究酒器與酒的搭配,酒與菜肴的搭配,酒的溫度。可謂從斟酒到品嘗各個環節都有要求。
人們說到法國葡萄酒總有個誤區,認為葡萄酒就是紅酒。其實葡萄酒種類很多,人們根據顏色,質地及生產地,含糖量等因素可以做不同的劃分,在這里給大家介紹最常見的幾種分類方法:
1.根據顏色分類 (la robe)
葡萄酒的顏色(robe)是人們最常用來劃分葡萄酒的方法。根據顏色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葡萄酒分為: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和粉紅葡萄酒。其中中國消費者最常見的事白葡萄酒和紅酒
2.根據釀造方法
根據釀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價位葡萄酒四大類。
3.根據酒的含糖量(la teneur en sucre naturel):
這種分類方法對于無氣泡的葡萄酒和氣泡葡萄酒有不同的劃分
3.1無氣泡酒 (vins tranquilles)
干葡萄酒(vin sec):指的是每升的含糖量少于2克的葡萄酒
葡萄酒,蘊藏歷史與文化價值的藝術品,歐洲人以其深厚而有內涵的文化,精湛的釀造技術,把上帝賜與的葡萄,化為人間的金汁玉露。富隆酒業總裁沈宇輝先生認為:“葡萄酒本身就是藝術,藝術品和葡萄酒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在葡萄酒文化推廣的道路繼續前行,并融合藝術熏陶而帶來新的品酒體驗,富隆酒業希望與廣大葡萄酒愛好者一同品味生活的藝術。
2012年,富隆酒業選擇與今日美術館合作,冠名贊助“2012之舟:‘富隆杯’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希望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團體,就像剛剛醇熟的葡萄酒一樣,能被更多懂得欣賞的人士發現,驚艷于世。
本次“富隆杯”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提名展收到了全球300余所藝術院校3000余學生的萬余幅報名作品。天津美術學院作為主賓校,與倫敦藝術大學、組委會一起推動該展覽走向國際。實力強大的評委團隊包括了眾多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最活躍、最具專業能力的策展人、評論家、藝術家、藝術媒體人、藝術機構管理者、藝術院校教授及學者,包括董冰峰、谷文達、何桂彥、姜陸、李旭、劉慶和、劉溢、宋冬、田愷、王廣義、徐累、徐寧、尹吉男、張子康、朱偉、朱朱。其中徐累作為2008年武當王的酒標創作者,被中國眾多葡萄酒迷們所熟知。
7月18日,“2012之舟:‘富隆杯’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頒獎典禮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隆重舉行。當晚眾多大獎得主從133名入圍青年藝術家中脫穎而出!得獎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綜合材料、裝置、攝影、影像、跨媒體藝術作品等,充分體現出“大學生提名展”不以藝術媒介為限,著重于大學生藝術作品藝術感染力與創造力呈現的評選標準。
作為藝術界的盛事,第七屆“大學生提名展”得到了藝術界人士與媒體的廣泛關注。頒獎典禮吸引了65家媒體參與跟蹤報道,涵蓋雜志、報紙、網絡、廣播、電視臺,不僅包括《芭莎藝術》、《藝術與設計》、《藝術界》等眾多藝術界專業媒體,也獲得了如《中國日報》、《周末畫報》、新華社等大眾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報道。
針對目前進口葡萄酒來勢兇猛的現狀,《葡萄酒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希望通過培育國內自身品牌的方式,來增加國產葡萄酒品牌的市場競爭力。《規劃》指出:要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產品,培育2家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集團,每個主產區培育建成1-2個具有產區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抵御市場風險、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明顯提高。
對此,《規劃》的主要任務中重點強調:加強品牌文化建設努力打造葡萄酒產業良好品牌形象。
加強品牌文化建設,大力推動優勢葡萄酒產區品牌建設,培育和扶持一批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好、誠信度高、特色鮮明的葡萄酒生產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重視對葡萄酒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培育一批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競爭優勢的民族品牌。建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注重葡萄酒文化和品牌建設的有機結合,倡導合理、健康、科學消費,逐步樹立我國葡萄酒行業的整體形象。
葡萄酒行業"十二五" 品牌文化建設工程
1.指導并加強品牌建設。針對各地區資源條件和企業特點,制定本地區葡萄酒品牌建設規劃,細化工作重點和實施步驟;明確地區葡萄酒品牌定位,加快優勢品牌的建立與推廣,增強其市場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2.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支持有能力的企業通過聯合、兼并、收購等方式實施行業整合,將以產品質量和特色為核心的品牌文化貫徹到產業鏈的各環節,建立集釀酒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物流、銷售一體化的產業結構模式。
3.葡萄酒文化建設。結合我國傳統文化,特別要結合各區域歷史、民族、飲食等文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
文化。
4.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大國外先進科技技術和高水平人才引進力度,鼓勵企業參加國際葡萄酒展會,展示我國葡萄酒產業形象。
業內人士認為,《規劃》中的各項舉措,有助于推動中西部葡萄酒產區的種植基地建設和提高葡萄酒品質,對于釀酒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企業區域布局有促進作用;同時《規劃》進一步明確了行業準入條件,將促進行業發展逐漸走向規范化,也有利于改善食品安全狀況。
進入2012年以來,中國葡萄酒市場日漸疲軟,葡萄酒生產企業招商不利,度日如年,終端銷售也是日漸慘淡。
為何會出現如此現狀呢?是市場真的沒有需求了么?回答是肯定的,市場需求很大。那又是為何呢?究其原因,與混亂的市場狀況,以及媒體紕漏行業不良行為有很大的關系。
其實,縱觀以上各因素問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前幾年葡萄酒市場火爆的原因是,各種關于葡萄酒的宣傳促生了巨大的市場,也使得一些良莠不齊的產品橫行于市場,這組可以證明市場的需求是有的,并且很大,然而,隨著眾多媒體對于一些不良企業不良行為的曝光,消費者對葡萄酒的品質產生了懷疑,不知道哪家好,哪家壞,于是乎,做出無奈選擇,不喝了。這是導致葡萄酒終端慘淡的重要原因。(作者:吳馬 轉載請注明作者)
終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葡萄酒終端市場疲軟的根本原因是優質產品其品牌認知度不夠,知名度較低,因此,只要對終端市場進行教育,完全有可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增強品牌的信心和品牌美譽度。消費者的信心對于經銷商來說非常重要,因為,經銷商的信心來自于消費者,從這一點來說,要實現成功招商,關鍵還是葡萄酒生產企業在品牌塑造上能帶給經銷商多少信心。也就是說,品牌文化先行十分必要。隨著消費者理念的不斷成熟,真正能吸引消費者的不單是低廉的價格,不單是優良的品質,更多的是產品品牌背后能否帶給消費者一種文化享受、體驗,葡萄酒有很好的文化情感傳遞的潛質,因此,葡萄酒生產企業要想真正的做大市場,做強品牌,就必須要品牌文化先行,培養文化認同的潛在的消費人群和市場。這正像奢侈品,其實奢侈品買的就是一種消費文化,一種消費體驗,一種消費情感。(作者:吳馬 轉載請注明作者)
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如果你的產品品牌知名度較低,讓消費者買單談何容易。無容置疑,在這樣一個產品極大豐富的時代,消費者已經成為了營銷戰略布局的核心。因此,如何贏得消費者的“心”,是成功營銷的關鍵。如果,沒有終端消費者的響應,經銷商是輕易不會出手的,所以,無論老品牌還是新品牌,品牌定位是否清晰,品牌傳播能否到達,品牌在目標市場的影響力是否足夠大,消費者對品牌是否有所認知,企業產品品牌戰略定位是否能先行,營造一個良好地葡萄酒品牌文化氛圍,樹立品牌良好的形象,這些是企業成功招商的關鍵。
關鍵詞:葡萄酒廣告;葡萄酒行業發展;葡萄酒;傳播媒介;重要性
隨著世界經濟的多元化發展,葡萄酒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葡萄酒行業在奠定良好質量開發的基礎上,將競爭策略逐漸轉向軟實力開發,使得葡萄酒已經超出了物化的商品范疇而進入文化領域,葡萄酒文化成為西方文化的代表。隨著中國葡萄酒行業的崛起,要深化大眾對于中國葡萄酒品牌的認識,就要發揮廣告的作用,以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對葡萄酒以認識。
葡萄酒行業中廣告所發揮的作用
葡萄酒文化是運用文化載體對葡萄酒以文化信息的形式進行傳播,將葡萄酒文化以廣告的形式呈現出來,其所表達的意義不僅是對葡萄酒的內在涵義以刻畫,更多的是要發揮宣傳效應。目前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中國的大眾對于葡萄酒所形成的認知尚停留在西方文化層次上,還沒有從中國文化角度對葡萄酒以審視,使得中國的葡萄酒行業發展受到影響。葡萄酒的文化內涵并不僅僅是以文化符號的形式對葡萄酒產品以界定,所涉及到的內容還包括葡萄酒的生產工藝和釀造技術,葡萄酒的行業規范,葡萄酒的斟飲方式以及其與人身心健康的關系等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葡萄酒廣告中還要滲入有關葡萄酒的科學知識和營銷戰略等等。可見,葡萄酒廣告不僅僅是發揮宣傳目的的文藝作品,更是人們對葡萄酒以全面認識的有效途徑。
廣告商業性和葡萄酒藝術性的融合
中國人對于葡萄酒往往會定位于西方,主要在于西方的葡萄酒行業發展歷史悠久,且在葡萄酒文化宣傳上更為到位。中國的葡萄酒良品并不在少數,但是由于對行業市場潛力沒有深入挖掘,所以很難被國人所認可。
(一)糖酒會的廣告運作要注重葡萄酒品牌的推廣。葡萄酒行業的世界化發展,促進了中外葡萄酒交流。以糖酒會為例。在糖酒會上,葡萄酒酒商都會將產品展示出來,且邀請媒體擴大宣傳力度。在糖酒會展示葡萄酒,就是對葡萄酒宣傳的最好方式。世界各國的葡萄酒業都會將具有代表意義的葡萄酒在酒會上呈現,不僅促進了產品交流,而且還可以相互借鑒,在這種專業的場合中形成潛在的競爭,對于促進葡萄酒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特別是較為大型的糖酒品鑒會,葡萄酒經銷商不僅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展示自己的葡萄酒產品,而且還會將品鑒會作為進入行業市場的途徑,在接觸國內外葡萄酒經銷商的同時,還可以與消費者建立往來。在品鑒會上,葡萄酒商可以品嘗到參會的葡萄酒,可以對葡萄酒深化認識,領會到不同的葡萄酒文化。通過葡萄酒品鑒會可以明確,葡萄酒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酒品,而是含有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一名葡萄酒經銷商如果對葡萄酒不甚了解,且沒有做到貨比三家,而僅僅以葡萄酒商品銷售為主,就很難做到長期經營,更難以形成品牌效應。此外,葡萄酒品鑒會往往為無座的自助餐性質的酒會,多數時間參會人員都會拿著酒杯在大廳里欣賞并品嘗各種品牌的葡萄酒,并相互之間近距離交流,以相互介紹自家的葡萄酒產品,并相互借鑒,審視本品牌葡萄酒的不足之處。但是采用糖酒會推廣的葡萄酒廣告宣傳模式,西方國家會進行推廣預算分配,即通過拉贊助的方式籌集資金,還會開展多種公益活動。也就是說西方國家的葡萄酒廣告是以活動的形式展開的,利用多方籌集的資金召開品酒會,或者葡萄酒展會,使葡萄酒廣告以多種形式展開,內容更為豐富,且易于接受,獲得較高的知名度。中國召開糖酒會是以營銷為目的的廣告投放,形式簡單,內容單一,很難擴展大眾參與面,往往獲得了行業內部交流效果,而對于活動情況則以新聞的形式播出。這種糖酒會的宣傳形式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廣告效應,但是覆蓋面狹窄。葡萄酒產品的日益豐富,可以喝到的葡萄酒已經不限于國內的張裕干紅、長城干紅,還可以喝到意大利的葡萄酒、法國的葡萄酒。消費者對葡萄酒的選擇范圍逐漸擴大,葡萄酒產品會產生嚴重的同質化傾向。那么,中國的葡萄酒企業所面臨的并不是葡萄酒產品的營銷,而是葡萄酒品牌的推廣。
(二)葡萄酒包裝廣告以藝術表現力發揮葡萄酒的品牌文化效應。葡萄酒的包裝廣告是葡萄酒最為直觀的廣告形式,其具有明顯的商業性特點,并不能排斥藝術性。通常在葡萄酒的廣告設計上,更為具有西洋色彩,以吸引消費者注意,這就是從消費者的心理出發,提升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接受能力。但是這種追求藝術表現力沒有從葡萄酒的實質性角度出發提升廣告創意,就會使廣告流于形式而缺乏深層次文化表達。生活中離不開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僅僅從葡萄酒本身而言,紅色代表著濃烈、白色代表著純潔。在透明的高腳杯中倒入紅色和白色的葡萄酒,更富于浪漫氣息。這種浪漫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更能夠釋放出神秘的色彩。看到這樣的廣告畫面,就會有一種令人神往之感,消費者從視覺上就會陶醉于其中,更想要去品嘗這款葡萄酒。
一、葡萄酒旅游的概念及特點
葡萄酒旅游是一種新型的專項旅游形式,在國外的發展初具規模,并有不錯的收益,但在國內相關的旅游研究和實證分析還是比較缺乏。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就葡萄酒旅游的相關概念,已經備受相關組織和專家關注。最早關于它的研究是在1997年南澳委員會指出游客訪問葡萄酒廠及相關活動。葡萄酒旅游可以包括游客在訪問主要旅游目的地過程中對單一酒窖的短期訪問,也可以包括將重點放在葡萄酒產地居住幾天以親身體驗葡萄酒的生產過程。Hall等(2000)提出,對葡萄園、釀造廠、葡萄酒節及葡萄酒展覽會的訪問,這種訪問是把品嘗葡萄酒和對葡萄酒產地的特征的體驗作為主要訪問目的。我國的學者在總結國外的分析的基礎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李世泰等提出葡萄酒旅游包括制酒,品酒,賞酒,健身,美食,購物和游覽葡萄酒廠周圍的葡萄園等景點,還包括了解產酒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娛樂活動。葡萄酒旅游業的增長與現在注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體驗” 旅行分不開。由此,Williams(2001)認為葡萄酒旅游是喜愛葡萄酒的人到葡萄產地追求與葡萄酒相關的各種體驗的一種旅行。這一定義強調的是旅游者通過葡萄酒旅游獲得休閑游憩體驗和經歷,延伸了葡萄酒旅游概念的內涵。
葡萄酒旅游呈現出以下特點:(1)產業經營的三重性。從資源稟賦來看,葡萄酒旅游資源中既有工業觀光旅游中的工業設備及工業產品制作等資源,又有生態農業旅游資源中農業旅游資源的農作物、風景、氣候等,同時兼具休閑旅游的特性。(2)較強的參與性和體驗性。葡萄酒旅游者的動機就是一種由低至高融入葡萄酒體驗的過程,項目也體現出高度的參與性和體驗性。葡萄酒體驗旅游的采摘、釀制、品酒、賞酒等環節能充分調動眼、耳、口、鼻等各個感官的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思索,使人記憶深刻、難以忘懷。(3)高品位性和高教育性。國外研究中,對葡萄酒旅游者的人口統計學特征的研究結果顯示,葡萄酒旅游者具有明顯的高學歷和高收入特征。(4)文化性。葡萄酒旅游是一種葡萄酒文化之旅,發展葡萄酒旅游過程中可將地域文化和企業文化都充分的融入進去,從而增加葡萄酒旅游的文化內涵。
二、我國葡萄酒旅游開發現狀及不足
我國葡萄栽培總面積628萬畝,其中釀酒葡萄80余萬畝,葡萄總產量627萬噸,75%鮮食,15%釀酒,10%制干、制汁/醋。中國葡萄種植歷史悠久,但絕大部分葡萄用于鮮食。目前,國內釀酒葡萄的生產集中分布在膠東、西北、京津冀地區。已形成的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主要以葡萄酒產業旅游帶的形式出現,主要有北京延慶縣“酒莊葡萄酒產業帶”,煙臺蓬萊市“葡萄觀光旅游帶”等,相對來講是東部發展較好,西部仍舊處于探索階段。
從出土文物和歷史情況來看,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兩河文明地帶,即美索不達米亞創造出人類最古老文明的蘇美爾人釀造出了人類第一桶葡萄酒。而中國的葡萄酒旅游于20世紀9O年代興起,并且發展緩慢。雖然說中國的葡萄酒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歷史最悠久的張裕葡萄酒莊,也才是19世紀末建立的,到現在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開始發展葡萄酒旅游更是近幾年的事情。因此,中國的葡萄酒莊沒能沿襲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從葡萄酒旅游的角度來看,缺少西方國家的歷史韻味。而在葡萄酒莊的建筑園林設計上,則多采用歐式園林景觀,比如張裕。或是中西合璧式,比如云南紅酒莊。在游覽過程中,多是游客走馬觀花式地參觀酒廠、酒窖、文化中心等地,然后進入到葡萄酒銷售中心,這個過程缺少對葡萄酒文化的體驗,酒廠商更注重的是銷售環節。在導游的講解方面,也一般在于介紹葡萄酒的相關常識和本酒莊的企業文化,而甚少涉及葡萄酒的歷史來源和文化淵源。這使得游客的體驗不夠全方位,印象不深刻。國內關于葡萄酒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前景的開發,多從旅游企業的角度出發,例如樹立企業形象、規劃旅游線路及景區,而沒有從體驗經濟角度展示我國葡萄酒旅游的特點與需求。目前葡萄酒旅游發展中還存在服務內容單一、服務質量不高,散、小、弱以及沒有形成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等問題,真正懂葡萄酒的專業旅游人才極度匱乏。
三、關于體驗經濟理論的內涵
美國學者約瑟夫?派恩與詹姆斯吉爾摩在1998 年《哈佛商業評論》中指出:所謂體驗經濟,是指企業以服務為重心,以商品為道具,追求感性與情境的訴求,為顧客創造出值得回憶的感受。體驗經濟作為一種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主導型經濟形態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
體驗經濟的特征體現在生產和消費的同步性,體驗是這一過程的“產品”。消費者愿意為這類體驗付費,因為它美好、難得、非我莫屬,每一瞬間都是一個“惟一”。這與旅游產品無形性、異質性、易逝性、生產與消費同步性等特性不謀而合。另一方面,從旅游者的角度來看,人們出游的動機不外乎求知、求新、求異、求樂的精神和心理體驗,因此,旅游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在體驗經濟中,企業不再僅是銷售商品或服務,它提供最終體驗并充滿感情的力量,給顧客留下難以忘卻的愉悅記憶。根據參與程度和聯系類型的不同,將體驗劃分娛樂、教育、逃避現實和審美四個部分。最好的體驗處于四個領域交叉的“甜美地帶”。
全新的體驗不僅是滿足客戶的期望,減少客戶的損失,而且是有意嘗試超越客戶的期望,帶來驚喜的體驗,創造驚喜的體驗需要以滿意和減少損失作為平臺(謝彥君,2005)。體驗經濟時代,要問消費者“你記住了什么”,而不是“我們怎么做”或“你需要什么”。
從 2003 年起,國內的體驗經濟研究開始涉及產品設計、營銷、消費需求等多個領域,其中也包括旅游活動的研究。例如,鄒統釬討論了旅游體驗的本質,區分了娛樂、教育、逃避、美感和移情5種旅游體驗。孫根年教授在體驗旅游的經營與策劃中,提出“動機―過程―目標”模式(見圖1)。其中,過程“三性”: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參與性是旅游體驗經營的關鍵;目標“三感”:新鮮感、親切感和滿足感是旅游體驗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動機“三求”:求補償、求解脫、求刺激是旅游體驗得以形成的核心動力(張建忠、孫根年,2012)。此外,芮田生在分析游客潛在心理和審美心理的基礎上提出體驗型旅游產品設計的程序,包括游客行為分析、體驗型旅游產品設計原則和步驟等。
四、葡萄酒旅游開發對策
(一)強化葡萄酒旅游景區體驗化開發理念
旅游開發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文化與環境的和諧共生,使各主體獲得自身最大收益。對游客而言,要通過旅游活動感受葡萄酒文化和地方特色,以獲得難忘的經歷;對景區而言,要使經營者在提供旅游體驗這個經濟提供物時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對旅游地而言,要獲得文化傳承、地方宣傳、社區獲益等綜合效益的最優化。游客主要通過精神參與和身體參與來獲得深度的旅游體驗,在景區的體驗化設計過程中,注重真實性的營造,為游客創造真實的葡萄酒酒體驗氛圍,物質景觀形象、地方文化形象、企業形象等多個二級系統,都要與景區總體形象相符。
(二)深度挖掘本土葡萄酒文化
我國葡萄酒旅游現有發展模式多為效仿西方,并沒有融入本土特色。葡萄酒文化應包括幾千年來不斷改進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術、葡萄酒釀造技術、法律法規制度、酒俗酒禮、飲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創作的與葡萄酒相關的書畫、詩文等。我國在歷史、文化、、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有異于西方國家,因而葡萄酒文化旅游也應呈現出了自己獨有的特征,應在葡萄酒旅游體驗活動中充分挖掘中國葡萄酒文化的魅力。
(三)大力推行葡萄酒釀造商依托模式
該模式的核心是以品牌葡萄酒釀造商為核心,主要表現形式為以葡萄酒釀造商為名字的企業莊園(例如威龍甘肅沙漠綠洲有機葡萄莊園),或將展示企業文化的博物館作為單獨景區呈現。主要的目標消費者定位為高端的葡萄酒愛好者以及會議、休閑等旅游者。滿足旅游者的教育、觀光、娛樂等多種體驗,綜合該釀造商葡萄種植基地、釀造廠釀造工藝和生產線、酒莊及企業文化展示等內容。旅游項目可以有傳統的葡萄種植園參觀,也可以參觀釀造工藝流程、自動灌裝生產線、酒窖,釀造者解說工藝、家庭自釀工藝傳授,葡萄酒展示與品嘗等。除此,還可將地區特色住宿,地區美食體驗、地區特色的戶外休閑運動、葡萄酒美容產品體驗(比如葡萄汁護膚SPA)、葡萄節慶融入其中。典型代表有秦皇島朗格斯酒莊。
(四)發揮葡萄酒文化博覽中心的橋梁作用
目前國內很多葡萄酒產業聚集地建立了以品牌集聚、品鑒欣賞、收藏展示、科普推廣、文化交流為主題,融休閑、展覽和文化旅游于一體的葡萄酒文化博覽中心。博覽中心在產品推介、品評鑒賞、基地考察等面對面交流活動,為參展商和采購商創造了更多的交易機會,搭建了世界葡萄酒交流的平臺。例如張裕葡萄酒還創新開發了館藏事件酒、異型瓶酒類產品、小型可儲酒橡木桶、不銹鋼酒壺、藝術酒架、葡萄酒專業器皿、辦公用具等酒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紀念特色濃郁的產品,深受顧客的喜愛和歡迎,這一點很值得借鑒。
(五)實現旅行社和葡萄酒旅游企業的有效對接
旅行社一頭聯系著游客資源,一頭聯系著旅游資源,然后通過對資源的整合、組織,起到中介作用。發揮好旅行社龍頭作用,可以大大拓展旅游業集聚效應。目前,葡萄酒企業自身還沒有完全認識到旅行社的作用,而旅行社也沒有太多懂葡萄酒的導游,因此銜接上出現了問題。葡萄酒企業依托自身的宣傳招攬顧客,范圍有限。旅行社帶領游客去酒莊往往是到此一游,彰顯不出葡萄酒文化自身的魅力,游客印象不深,回頭率不高。旅行社是旅游產品的總裝車間和推銷商,在發展和繁榮旅游市場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龍頭作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協會要積極組織旅行社實地踩線考察,集中推出葡萄酒旅游精品線路,加大對外推介力度。旅行社要優先開展地接招徠服務,推出風土人情之旅、美食與美酒體驗之旅、品酒之旅等旅游產品,按照旅游經濟規律,充分體現葡萄酒旅游觀賞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另一方面,葡萄酒旅游企業要注重對旅行社導游的培訓,加大培育游客對葡萄酒品牌的忠誠度。提高導游在葡萄酒基礎知識、葡萄酒飲用文化、葡萄酒餐飲服務、葡萄酒的歷史、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葡萄酒接待禮儀等方面的素質和技能。
五、結語
葡萄酒關于時尚的健康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國人心里,身為酒水行業資深的領軍人物堂玉寶先生親身經歷了市場的波動和沉浮。“在我看來,國人在喝了這么多年的白酒和國產的葡萄酒之后,對舶來的葡萄酒第一認知還在于找到了一種屬于洋酒特有的感覺,因為進口的葡萄酒相對來說價格比較貴,喝進口紅酒會讓大部分人覺得浪漫而高雅。”
“中國作為世界最具消費潛力的市場,應該說我國葡萄酒消費還處于個發展初期,而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市場更是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我個人認為,在未來的三五年內,將是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迅猛發展期。我個人是非常看好進口葡萄酒市場的。”身經百戰的堂先生自從從業初期就早已認定了葡萄酒進口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
“隨著消費者對葡萄酒開始慢慢的認識和了解,尤其是對于舶來的葡萄酒,開始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審視葡萄酒,許多消費者在喝了多年葡萄酒之后,逐步對葡萄酒有了文化和品牌的意識,據我所知,現在已經有一些比較高端的消費者,非某一品牌或某一產地的葡萄酒不喝,這一消費習慣的產生是一種質的改變。這種改變,說明我們國內的消費者對葡萄酒了解的加深,也說明消費者變得更加的理性。”一個產品業態的產生最重要的是市場的適宜性而進口紅酒所表現出來的市場親和力著實讓人始料未及。
然而面對進口紅酒鋪天蓋地的市場侵擾,作為消費者又該如何甄選又成了一個新的話題。“有些進口的葡萄酒還是很有品位的,不過也有一些檔次不高品質不好的產品影響了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品位的認識。葡萄酒是生活藝術的一部分,選擇什么樣的葡萄酒其實代表了這個人的品位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大多數人們在選購葡萄酒時,還只是停留在認價格和包裝的層面上。而對品牌、品質文化了解甚少。我也一直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提高消費者對葡萄酒的品牌、品質和文化的認識,這的確也是我們品牌經銷商應該傾力扭轉的局面。”
當今,葡萄酒業面臨的宏觀環境和微觀條件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據悉,中國葡萄酒市場零售規模為600億-700億元,到2013年將超過900億元。截止2012年末,我國葡萄酒工業企業不到200家,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葡萄酒的產量達13.8億升,同比增長16.9%;2012年12月份,我國生產葡萄酒1.745億升,同比增長40.44 %。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6月,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55.43萬千升,同比增速為-7.15%。并且,在全球葡萄酒產量過剩、進口酒關稅下調的情況下,進口酒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總體而言,“刮風似的”干紅熱已過,葡萄酒行業正式告別了原料供給短缺和消費者盲目跟風的階段,隨著高額利潤時代的終結,可以斷言,新世紀葡萄酒業已進入了健康、平穩、鞏固、提高的發展時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葡萄酒產業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來盡快完成行業升級。雖然像通天酒業聯姻白洋河這樣的葡萄酒“并購大戲”不會時時上演,很多葡萄酒企迎接資本市場尚待時日,但葡萄酒企業的并購是大勢所趨,市場經濟決定企業并購的會在業內掀起。行業資本進入葡萄酒業,將提高葡萄酒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這種資本包括同為酒水行業的資本,比如白酒企業投資葡萄酒產業;同時也包括業外資本,表現在像鋼鐵、房地產等非酒水行業內的資本形態;還有國際資本,比如拉菲在煙臺建廠、保樂力加運作賀蘭山等等,這些都將為葡萄酒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力量。隨著更多資本進入葡萄酒產業,中國葡萄酒產業前景依然十分廣闊,而長期資本是其發展的保證。
從政策層面來說,產業整合是在國家調控下實行跨地區、跨省份的產業聯合,形成經濟聯合體。由于我國多部門管理體制已經羈絆了葡萄酒業的健康發展及參與國際競爭,未來產業整合還將向歸屬權延伸。葡萄酒業到底歸屬國家哪一部門管理,會得到調整。
趨勢二:基地轉移、東西互補
伴隨未來中國葡萄酒市場實現從百億級向千億級的時代跨越,中國葡萄酒市場將呈現出產區資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費高端化三大趨勢。也因此,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優質產品成為葡萄酒企業面臨的挑戰。
葡萄酒的獨特屬性決定了,一瓶品質優良的佳釀源于得天獨厚的葡萄酒產區自然條件。葡萄酒的競爭,從實際意義上講應該算是原料和基地的競爭,擁有優質且充足的葡萄酒原料尤為重要。而隨著葡萄酒的消費升級和選擇變得更多樣,各葡萄酒企業對于葡萄基地的重視程度也大大提高。但以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的葡萄基地建設才剛剛起步,技術水平并不成熟,要做出最好的葡萄酒尚需時日。但可以預見的是,最好的葡萄酒必定是最好基地與最優工藝相結合的產物。由此推斷,中國最好的葡萄酒必將出自擁有基地和技術雙重優勢的企業。
一直以來,中國葡萄酒產區分布都較為分散。由于東部企業土地成本較高,未來產地向西部轉移是大勢所趨。實際上,近些年,幾大知名葡萄酒生產企業早已開始把原料基地建設方向轉向新疆,以期搶占優質的葡萄資源。未來西部產區將成為一些通用葡萄品種最大的種植基地,而西南地區和東北部分產區將成為一些特色品種的種植基地。在這方面,還需要產區之間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比如通天酒業和煙臺白洋河的合作,就是一種葡萄酒行業發展所需要的橫向并購,更是在葡萄酒原料和基地比拼下實現優勢競爭的又一體現時代特征的產業整合升級的并購案例。
趨勢三:洗牌加劇、市場下移
統計資料顯示,在葡萄酒產量增長的同時,其他酒類也保持了增長的態勢。這說明,不止葡萄酒,整個酒類市場都在擴大。產品逐漸向中高端化過渡,并且如今已經在產品中高端化方面形成了一個強者恒強弱者愈弱、完善穩定的市場格局。除此之外,受消費大環境的影響,我國葡萄酒消費將會逐漸從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內陸城市延伸,葡萄酒市場覆蓋面將逐步擴大,而消費者對葡萄酒接受程度也將得到很大提高。
這也說明,我國葡萄酒市場將進入新時期的加速洗牌階段,特別是一些中檔品牌,將成為洗牌的首選目標。對于一些弱小葡萄酒品牌而言,由于其本身資金、競爭實力、品牌知名度、市場資源等方面的弱勢,很難與那些一二線葡萄酒品牌進行全面、直接的抗衡。而隨著洗牌運動加速,葡萄酒連鎖店快速擴張、廠家品牌不斷整合,這些都將迫使中小品牌成為行業洗牌的犧牲者。這種情況之下,一批零散的、缺乏遠見的弱小葡萄酒企或經銷商將首當其沖,接受被“出局”的命運。這種情況無法避免,但對于整個市場而言,只有經過新一輪的洗牌,淘汰掉一些實力弱、酒質沒保證的企業,市場才能得到良性的發展。
從時間來看,中國葡萄酒行業真正的黃金發展期將在新世紀的第二個10年之中,呈現在我們面前。此前的10年,葡萄酒在一線城市燃起了消費熱潮,第二個10年剛開始兩年多,但在國內二線城市和部分三線城市,葡萄酒消費的火熱情況已經堪比幾年前的一線城市市場。可以預測,隨著消費市場進一步被發掘,在今后幾年中,二三線城市的葡萄酒市場將變得如同現在的一線城市,中國鄉村的葡萄酒市場將會如同現在的二三線城市。隨著農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農民對酒品種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多。面對這新增的9億人口的農村市場,許多國內外強勢品牌都在千方百計地打它的主意,從城市消費圈“突圍”,向農村市場“包抄”。但要真正吞食這塊“肥肉”,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趨勢四:進口續增、高價回歸
隨著我國葡萄酒市場進一步擴大,毫無疑問,國外葡萄酒品牌進入的欲望也日漸增強。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中國葡萄酒進口商的數量增至三倍,卻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累計進口葡萄酒4.3億升,比上年增加8.9%;價值25.7億美元,增長18.1%;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升6美元,上漲8.5%。
不僅如此,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有產品直接進入,也有產區建酒莊、收購企業股份等,力度明顯加大,銷量持續上升。一方面,這說明國內進口洋葡萄酒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同時還有“迷戀洋酒情結”,另一方面,這也勢必使得國外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日趨激烈。
與優質的國外葡萄酒品牌相比,國產葡萄酒還停留在以低廉價格吸引消費者的階段。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當把條件設定為價格在300元以下的葡萄酒,同等價位下,43.1%的消費者會首選法國波爾多葡萄酒,20.3%的消費者會選擇國產葡萄酒,17.1%的消費者會選擇澳大利亞的葡萄酒,14.2%的消費者選擇意大利葡萄酒,另有5.3%的消費者選擇美國葡萄酒。而當不受價格所限的時候,多達56.8%的消費者會首選法國波爾多葡萄酒,排名第二的是意大利葡萄酒,比例達到20.6%,澳大利亞葡萄酒排名第三,達10.4%,只有9%的消費者會首選中國葡萄酒。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消費者在選購時,愿意為法國葡萄酒支付更高的價格,超過80%的人認為,最好、最貴的葡萄酒來自于法國。
不過,進口葡萄酒也正在經歷著一個與中國傳統白酒相類似的變遷過程,逐漸從商務場合、夜場渠道等特殊領域,向大眾消費者的日常餐桌過渡,商家不得不重新調整利潤空間,具有性價比優勢的進口葡萄酒產品將越來越受消費者的追捧。
在此競爭背景下,進口葡萄酒的價格也有了戰略性變化。如2003年份拉菲高位盤整后開始調頭向下,2011年3月以來跌幅達15%,同拉菲一起下跌的還有波爾多其他的名莊酒,同時,瑪歌、木桐等也出現了下跌。價格下調帶來了市場份額的提升。目前,以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為代表的一些酒類消費成熟市場,進口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已逐漸與傳統的白酒、啤酒分庭抗禮了。
趨勢五:口感首選、主張獨特
葡萄酒一向被定義為舶來品,相應的葡萄酒也是我們從西方“拿來”的別人的葡萄酒文化,中國的葡萄酒消費者更是飽受不懂酒以及不懂葡萄酒文化的詬病。但隨著消費文化水平的提高,國內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識別能力和品嘗水平也相應提高。最新對口味、價格、品種三項選購調查表明: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葡萄酒消費者均不約而同地把葡萄酒口味作為了選購時的首要考慮因素,這反映了我國消費者的日趨成熟,酒文化演變的消費文化已經在市場得到體現。
我國葡萄酒業發展到今天,是“酒文化”的驅動,是消費行為各要素注入酒文化的“行為文化”,是對“酒文化”的現實化、具體化、群體化、人性化、生動化的體現。生產企業要讓葡萄酒更貼近消費者,讓消費者體其精、察其味、識其內容。隨著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認識繼續加深,在與西方葡萄酒文化相結合的基礎上,加上各個省份不同的風俗習慣,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