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銀行監管的必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銀行監管的必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銀行監管的必要性

        第1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關鍵詞:網上銀行;風險;監管

        一、對網上銀行進行監管的必要性

        不完全競爭、外部影響和非對稱信息都會導致市場失靈。另外,網上銀行不是單純的照搬傳統銀行業務,它作為高科技技術的產物還是有別于傳統銀行業務,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質,本文中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對網上銀行業務監管的必要性。

        (一)不完全性競爭更加突出

        客戶在選擇辦理網上銀行時,更多是選擇方便安全、功能強大、知名度大的網上銀行,由于辦理不受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所以會導致客戶在做選擇時傾向于少量的優質銀行,導致網上銀行不完全競爭更加突出。

        (二)負外部性風險放大效應

        網上銀行的負外部效應主要表現在:第一,銀行風險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一旦風險爆發,則會在網絡上迅速的擴散;第二,在缺乏金融監管的體制下,資金的流動性風險加大,容易使大量資金在短時間內隨意流動。

        (三)非對稱信息的加劇

        客戶在選擇網上銀行時,首先會在網絡上查詢到相關的信息,同時,由于信用制度和非現場監管的不完備,銀行在獲得客戶信息方面處理被動,通常無法核實獲得的信息是否真實有效,最終導致了非對稱信息的加劇。

        二、國外網上銀行監管的實踐

        目前國際上的網上銀行監管體系主要以美國和歐洲模式為主,其他一些金融發達國家并存的局面

        (一)美國網上銀行監管狀況

        美國網上監管主要分成如下兩個部分,其一是網絡銀行基于網絡技術基礎上的業務活動與電子貨幣行為風險控制;其二是金融當局對網上銀行的監管。內容包括:對新創新的技術風險管理、內部風險控制體系、供應商方面的風險控制等。監管形式包括勸告、警示、公告、信函等方式。

        (二)英國網上銀行監管狀況

        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SA)從維護公眾利益、維持市場穩定、降低金融犯罪、促進消費者權益等幾個方面實施。

        (三)香港網上銀行監管情況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設有網上銀行工作組,主要用來研究網上銀行的風險監管問題,目前建立了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監管框架,其中有《交易性電子銀行業務獨立安全評估》、《電子銀行服務的安全風險管理指引》、《虛擬銀行發牌規則》等。

        三、我國網絡銀行風險監管所取得的成效

        我國銀行監管當局已考慮到網上銀行是一個新事物,在未完全掌握網上銀行發展的規律性之前,重要的是先發展起來,依據審慎性原則,以安全為準則,在發展中不斷的總結問題和解決問題。目前我國銀行監管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成效:

        1、對網上銀行實施市場準入的積極審慎監管原則

        2、加強網上銀行發展與監管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

        3、強化對銀行監管人員和商業銀行從業人員的培訓

        四、目前我國網上銀行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良好的銀行宏觀監管環境

        良好的宏觀監管環境是保障網上銀行業務平穩運行的重要部分,但是從我國的網上銀行監管體制、法律建設、行業人員的管理素質到與國際間的合作等很多方面都缺少必要的監管。

        (二)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

        我國目前開展網上銀行的商業銀行都設有審計部門,但是由于網上銀行業務的專業性,還有內部控制不健全,導致審計人員很難適應相關的審計工作,很多商業銀行對網上銀行的審計工作都是流于形式,從而導致網上銀行業務中授權機制薄弱、密碼控制不力還有軟件控制不嚴等諸多問題。

        (三)監管法制的諸多不健全

        第一,缺乏對合適的立法模式選擇。第二,缺少高層次的立法概念,有些地區雖然建立了地區性的立法,但是由于區域限制,未能充分發揮立法的作用。第三、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后未能及時給予足夠的重視。

        五、加強我國網上銀行監管政策的若干建議

        (一)引進現代管理方法,強化技術監管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備的技術監管平臺,隨時對數據信息傳送進行監控,其次要構筑一套完整的評價、評估指標體系,對網上銀行風險進行技術風險評估監管測評、考核。三要推進監管手段的現代化、網絡化。

        (二)規范金融機構與客戶的責任

        安全技術必須以人為主,要發揮內控預警作用、進行實時監控必須擁有先進的輔助手段,開發高級的業務處理和管理軟件,使銀行職員能按照設定的標準化格式進行操作,管理部門及時獲取所需業務數據和信息,將潛在的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二)加大市場準入監管力度

        網上銀行要接受各監管機構的日常檢查,包括資本充足率、流動性,交易系統的安全性、客戶資料的保密與隱私權的保護、電子記錄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檢查。網上銀行要普遍建立相關信息資料、獨立評估報告的報告備案制度。

        (三)強化信用監管,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推動銀行信用建設,重點是要從制度上治理銀行,從源頭上堵住不良信用產生的可能,從而促進社會信用的不斷完善。督促網上銀行進一步建立完善還款記錄制度,切忌因片面追求業務量的擴大,而忽略信用風險的防范。

        (四)強化法律監管,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網上銀行的發展要有一個規范、明確的法律環境,立法機關要密切關注網絡銀行的最新發展和科技創新,及其對金融業和監管造成的影響,集中力量研究、制定與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促進網上銀行發展的有關法規,逐步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體系。(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當代經濟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天翔,邵燕華,薛譽華.網絡金融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2] 駱鵬.我國網絡銀行現狀及發展對策[J].新疆金融,2007,(9).

        第2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關鍵詞:影子銀行 脆弱性分析 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監管措施

        一、影子銀行的含義

        “影子銀行”這個詞是由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董事保羅?麥卡利創造出來的,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通常提供證券化產品、結構性金融工具、商業票據、回購協議和其他金融衍生品。

        二、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歷程

        影子銀行最早出現在于20 世紀70 年代中期的美國,并于80 年代末發展壯大,它的產生是金融機構競爭加劇、管制放松以及金融創新共同作用的結果。[1] 影子銀行體系是在資產證券化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影子銀行體系是隨著20世紀70年代的金融市場的發展而誕生的,金融的創新發展和相關政策的放寬為影子銀行的發展提供了良機。80 年代中期開始,市場監管再次回歸到市場至上的理念,投資銀行、貨幣市場基金等機構規模迅速擴張。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在美歐等發達金融市場中,影子銀行體系迅速壯大,占到總金融體系的25%至30%,并且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主要貢獻者,以及能夠與傳統商業銀行并行發展。[2]

        三、影子銀行發展的影響

        根據FBS數據的指出,至2010年,這大部分不受監管的部門即影子銀行價值大約從2002年估計的27萬億美元上升到了60萬億美元。[3]影子銀行如此快速的增長,一方面,使得它在推動金融創新、擴大融資、促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盡管影子銀行在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影子銀行的高杠桿率和期限錯配以及有效監管的缺乏等特征也呈現出自身無法避免的脆弱性,極易導致系統性風險,威脅了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不得不承認影子銀行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

        四、影子銀行的脆弱性分析

        影子銀行迅速發展的消極面會給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經濟泡沫,一旦泡沫破滅,就會導致整個世界的經濟下滑甚至崩潰。其最大根源就在于影子銀行自身所存在的脆弱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過度杠桿化

        影子銀行不受金融監管,也沒有最低資本金的要求,因此影子銀行的杠桿率一直維持在相當高的狀態。多數人通過將閑置資金借給(回購)抵押品,或從事證券化借貸以尋求回報最大化。

        在金融危機期間,對于如此不穩定的資金的突然撤回導致了快速的杠桿化和“回購運行。這樣就進一步增加了系統的脆弱性。

        (二)信息披露的不對稱

        影子銀行提供的創新型金融產品結構復雜,致使一般投資者難以辨認其存在的風險,而其隱蔽性會隨著流入市場環節的增多而不斷加深;信息不對稱還會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監管的缺失也使得影子銀行游離于監管之外,更加大了信息不對稱,監管當局很難掌握有效的風險信息。

        (三)信用評級的虛假性

        由于整個金融市場對于信用評級機構沒有統一的約束,使得評級機構逐步發展成為盈利性的金融中介服務機構,這也就意味著該機構所作出的評級難免有失偏頗。而事實上它在評級理念、評級標準、收費模式、監管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其獨立性已經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四)有效監管的缺失

        影子銀行長期游離于中央銀行與金融審慎監管當局的管轄體系之外,一方面沒有有效監管,另一方面則由于監管當局由于過分相信市場自身的調節力量使得監管不及時,當他們發現影子銀行系統存在嚴重問題的時候,整個金融系統已經陷入了一種不可控的崩潰狀態[4]。

        五、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及其監管措施

        影子銀行自身的脆弱性,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管,極易導致系統性風險,而這也是危機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監管的重要性已日益顯現。

        在二十國集團(G20)首爾峰會上,與會各國首腦將“加強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作為一個重要議題加以討論,在此之后,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等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對于如何加強影子銀行的監管提出了自己的提案和政策建議。可以說,影子銀行的監管問題已經成為各國金融監管改革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同時將影子銀行納入監管框架是提高風險的可控性、維護金融穩定的必然要求。 [5]

        鑒于對影子銀行監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各國都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6]:

        第一,拓寬監管范圍,關注系統性風險。美國針對危機中暴露出來的監管問題,頒布了《多德-弗蘭克法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法案將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納入監管體系;歐盟則在2010年頒布《另類投資基金經理指令》,要求加大監管力度,將影子銀行納入監管體系。

        第二,限制大型金融機構的高風險活動,加強風險隔離。美國的《法案》就引入“沃克爾法則”,加大對大型金融機構自營性業務的約束;歐盟在《另類投資基金經理指令》中限制另類投資基金的杠桿;

        第三,強化對各類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如美國在《法案》中明確授權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SEC對場外衍生品的監管,并且在交易系統上同時建立全面監管和信息披露框架。而歐盟則在《另類投資基金經理指令》中要求所有的另類投資基金都應在歐洲開設托管賬戶。

        第四,建立完備的危機處置機制。如美國要求系統重要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大型銀行控股公司向監管部門提交當陷入嚴重財務困境時快速有序的自救處置方案。

        六、總結

        影子銀行的快速增長“得益于”長期游離于監管之外,它在繁榮經濟的同時也是整個金融體系巨大的威脅,其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不可避免的會導致系統性風險,并加深經濟波動,因此對于影子銀行的監管顯得迫切而又必要,各國監管城市的出臺很大程度上加強了風險的監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影子銀行的脆弱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 ]陳南輝.影子銀行監管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2.

        [2]李志輝,樊莉.影子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分析及對中國的啟示[J],未來與發展,2011(11):41.

        [1]Thorvald Grung Moe.Bank Liquidity Support: How to Achieve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Global and Official Liquidity,[EB/OL]http:///default.aspx。

        [3]王剛,徐浩然.影子銀行體系:發展沿革、風險表現及國際監管動態[J].華北金融,2011(10):9-12.

        [4]陳南輝.影子銀行監管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931.

        [5]張田.影子銀行體系的脆弱性、監管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J],南方金融,2012(1):34.

        第3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關于如何處置銀行間互持次級債的爭議,近日終于塵埃落定。

        銀監會日前已正式下發《關于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下稱《通知》),表示將以“新老劃斷”方式處理存量互持次級債,對于2009年7月1日以后銀行持有的其他銀行長期次級債務,將從該通知下發之日起進行全額扣減。

        這意味著,監管當局不要求對銀行間存量互持次級債進行剔除,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銀行在新規出臺后資本補充面臨的壓力。

        商業銀行次級債券屬于商業銀行附屬資本,是指商業銀行發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列于商業銀行其他負債之后、先于商業銀行股權資本的債券。銀行間相互持有次級債,事實上并無助于全系統的資本金提高和風險抵御能力的增強,因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受到了監管機構的嚴重關注。

        《通知》的最終出臺,對目前仍有計劃發行次級債的商業銀行形成較大打擊,也將對商業銀行未來的資本補充機制產生較大影響。“這種‘誰買扣誰’的做法,意味著銀行類機構都不會來購買了。”一位商業銀行內部人士表示,“作為次級債市場主要買方的銀行,將沒有動力去給別的銀行次級債發行時‘抬轎子’,尤其是在本身發債不多的情況下。”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國有商業銀行股改時發行的次級債今年到期,銀行一般會以滾動發行替換,這部分的到期量約為661億元。

        新規出臺后,有關大型商業銀行將不能以向其他銀行發行次級債的“便捷方式”補充資本,而要更多引入保險公司之類的機構投資者,融資成本會有所上升,或需要采取其他資本補充方式。

        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稱,做實銀行資本內生性補充機制,降低商業銀行對發債融資渠道的過度依賴,是監管當局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既定方向,并未發生改變。

        “新老劃斷”

        與8月25日下發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相比,銀監會決定對于銀行間存量互持次級債將以“新老劃斷”的方式處理,而非此前探討的“寬限期”方式。

        在《通知》的征求意見階段,有將商業銀行持有的其他銀行的次級債全額從資本中扣除的說法,這將對各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造成約100個基點的沖擊。此后,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正考慮給予一定寬限期,商業銀行可以分階段逐年剔除次級債。(參見《財經》2009年第18期“次級債‘戒癮’”)

        據信達證券統計,今年前八個月,商業銀行已發行次級債(包括混合資本債)總量達2316.5億元,是2008年全年724億元發行量的3.2倍。按照目前上市銀行已公告的擬發行次級債規模計算,未來仍有2380億元的發行量。

        “文件在擬定過程中考慮到了銀行的一些意見。如果將次級債剔除政策一步執行到位,就面臨是否具有操作性等問題。”前述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說。

        《通知》也對銀行通過債務工具補充資本的額度進行了微調,未來包括國開行、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內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發行長期次級債務的額度不得超過該行核心資本的25%。這一條款將混合資本債券剔除在外。

        內生資本之路

        限定次級債在銀行補充資本中扮演角色的同時,監管當局著力突出核心資本對風險的抵補作用,明確銀行資本內生性增長的必要性。交銀國際銀行業研究員李珊珊認為,需要關注發行次級債,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其他商業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的要求。這一指標較以往提升明顯。2004年出臺的《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管理辦法》規定,公開發行次級債,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5%;私募方式發行時,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4%。

        此番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進行資本管理規劃提出了硬約束。《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應制定資本管理規劃,報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后實施,并應向監管部門報告。對于沒有制定科學資本管理規劃,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商業銀行,監管部門將依據審慎監管法規,將限制其新設機構或資產增長等監管措施。

        第4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關鍵詞]金融監管 風險 商業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252-01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的金融體系變得比以往都脆弱,世界各國都歷經過嚴重的金融危機。特別是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更是引發了全球的經濟動蕩。因此,加強金融體系的監管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問題。而我國在加入WTO后,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金融制度全面轉向與國際接軌的、有效率、有競爭力的市場金融制度。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金融業運營的環境將變得更加復雜、運營的風險性變得更加大。銀行業是金融體系中的最重要構成。因此,國家加強對國內商業銀行的監管,對保持金融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性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研究和解決商業銀行金融監管中的問題也是擺在我國央行面前的嚴峻課題。

        一、我國金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1.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監管法律體系不健全。

        在當今金融領域中,各項金融監管都是以法律法規為基礎的,而不單單只是簡單的違章檢查。然而在目前,我國現行頒布的各項經濟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雖然近年來為了與國際接軌在金融監管立法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規,但是從這些頒布的法律條例的內容可以看到,一是針對銀行風險監管的有關法規覆蓋面較窄,法律層次低,前瞻性不強。除核心大法外,第二、三層次的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法律效力和權威性不高。二是商業銀行業務法尚不完善,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銀行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難以適應商業銀行風險監管實踐的需要。因此需不斷加強國銀行金融監管相關配套法制的完善,使國內銀行監管法制框架更具全面性和系統性。

        2.國內商業銀行內控機制較弱。

        商業銀行內控管理機制不完善,風險管理執行力度較弱。近年來我國各商業銀行為了適應國際化需要,紛紛加強內控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是一些商業銀行內控制度機制建設緩慢,往往滯后于銀行業務的發展,而且還存在較大的漏洞;二是制度執行不力,存在有章不循,違規操作現象,經濟案時有發生;三是虧損風險管理薄弱,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辦法。而且研究表明,國內商業銀行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主要表現為收支核算不實、人為調節利潤等問題比較嚴重,尤其是農村信用合作社其次是有些金融機構出現私設“小金庫”的現象等等。這都說明內控制度執行不力現象比較普遍,國內商業銀行內控機制需要不斷加強完善。

        3.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僵乏。

        在我國,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基礎比較薄弱,尚未形成健全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一是還沒有完善的、全方位的風險監管部門,商業銀行的風險監管部門還只是“形似”,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二是還沒有形成完整、科學、有效的崗位職責體系,各個部門之間、崗位之間普遍存在界面不清、職責不明現象;三是沒有形成科學、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特別是近年來部分金融機構操作風險管理意識弱化。

        二、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1)市場失效。

        1.壟斷與市場價格的扭曲;

        2.外部效應與市場價格的扭曲;

        3.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價格的扭曲。

        (2)金融業內部。

        1.銀行業的內在脆弱性;

        2.期限變換和流動性;

        3.高負債經營;

        4.金融交易的跨時空性和交易費用。

        三、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

        1.由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轉變

        機構型監管以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性質不同為出發點,在金融分業經營條件下,或者在金融業內各部門之間的分工比較明確、界限比較清楚的條件下,監管效果表較明顯。機構型監管模式主要關注單個機構的狀況,每家金融機構由一個監管者負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監管。但是,隨著金融混業經營的發展,各部門之間界限的日益模糊,機構監管的劣勢逐漸顯露。默頓和伯蒂提出金融體系的“功能觀”學說,認為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穩定,金融功能優于組織結構。從歷史的角度考察,只有在金融混業經營的條件下,隨著不同金融機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才出現了功能型金融監管理論。

        2.由合規性監管向風險性監管轉變。

        合規性監管主要是約束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符合國家政策法規,而風險性監管除了要求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符合國家政策法規以外,還要致力于機構自身的穩健經營和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它是在合規性監管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審慎性監管。風險性監管是一種積極地監管方式,側重于引導金融體系樹立防范風險的理念,從正面引導金融業采取積極穩妥的風險處置措施,降低成本,減少損失。

        3.由單一的國內監管向國際監管轉變。

        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是指各國在遵循國內金融監管目標的基礎上,建立國際間廣泛的多邊合作協議。明確本國和東道國金融監管當局的責任,對跨境金融業務、國際金融集團等進行充分的監督和管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自由化趨勢和銀行經營的國際化,需要各國中央銀行以合作的態度、統一協調的措施加強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監督管理,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成為一種主流趨勢。

        4.由分業監管向統一監管轉變

        歷史的經驗表明,統一的監管模式更適合混業經營條件,可以統一監管標準,避免監管套利,全面覆蓋對各種金融商品的監管,在組織結構上有利于宏觀審慎監管的實施,對于系統性風險的防范具有先天結構優勢。

        參考文獻

        [1] 彭建剛等.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杜2000. 10;

        [2] 榮慶.關于加強我國銀行風險監管的幾點思考.西安金觸2002. 5 ;

        [3] 謝太峰等.金融業務風險及其管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9;

        第5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按照加入WTO的承諾,我國已于2006年年底向外資銀行全面開放了國內金融市場。但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金融服務的市場化與抵抗風險的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如何在高度自由化的背景下對外資銀行進行審慎監管,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 金融自由化 外資銀行 審慎監管

            一、中國對外資銀行監管的法理基礎與現實必要性

            (一)中國對外資銀行監管的法理基礎

            1.屬地管轄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宣言》和《各國經濟權利與義務》規定,接納跨國公司從事經營活動的國家,根據它們所擁有的完整主權,可以通過本國法律、條例和采取各種有利于本國經濟發展的措施來管制和監督跨國公司的活動。

        第6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關鍵詞】風險控制機制 信用風險 市場風險 操作風險 風險管理體系

        一、銀行風險控制的必要性

        多次出現的金融危機和大銀行倒閉事件,世界各國加強了對銀行業的風險監管。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也先后了一系列銀行風險控制和風險監管的指導性文件。近年來,國內監管機構也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2002年9月)、《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2004年3月)、《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2004年12月)、《關于加大防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工作力度的通知》(2005年3月)等風險監管規章或規范性文件。

        風險管理攸關銀行體系穩定,影響國家金融安全,關系經濟長遠發展。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緊迫的任務。

        二、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信用風險

        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主要存在于貸款業務中,貸款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風險面臨的最主要的信用風險。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1.信用風險的回避。它使銀行受損失的概率降到零,因而是防范和控制信用風險最徹底的方法。

        2.信用風險的分散。常見的分散貸款信用風險的做法是規定單一客戶授信比例,通常是規定銀行對單個客戶授信總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余額或凈額的一定比例。

        3.信用風險的轉嫁。貸款信用風險的非保險轉嫁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保證,商業銀行以保證貸款的方式發放貸款,可以將貸款風險轉嫁給保證人;抵押與質押,即銀行要求借款人以其財產或第三人的財產作為抵押物或質物作擔保發放貸款;貸款出售與證券化,貸款出售就是銀行在貸款二級市場上將貸款本金的回收權出售給對方,同時也將與貸款有關的信用風險轉移給對方,貸款證券化同時伴隨著貸款的真實銷售,貸款信用風險轉移給了特設機構。

        4.信用風險的控制。貸款信用風險的控制措施有:健全審貸分離制度,提高貸款決策水平;推廣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提高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強貸后檢查工作,積極清收不良貸款。

        (二)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即由于市場變量發生變化而導致銀行出現巨大損失。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一般可以歸結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證券價格風險、商品價格風險四大類。

        這類風險的防控主要通過加強市場研究,關注國內外央行貨幣政策的動向,金融市場利率、匯率變化的走勢,并采用各種避險工具,盡量減少因市場變化引起的損失。

        (三)操作風險

        1.操作風險的介紹

        包括了法律風險、欺詐風險、技術風險等。引發操作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四種,分別為內部操作流程、人為因素、系統因素和外部事件。這類風險主要通過內部控制的各種手段,減少道德性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以及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素質,減少技術性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相關規定,操作風險按損失類型可劃分為以下七種:內部欺詐;外部欺詐;就業政策和工作場所安全性;客戶、產品及業務操作風險;實體資產損壞;業務中斷和系統失敗;執行、交割及流程管理風險。

        2.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

        各國商業銀行和各監管當局都日益重視對操作風險的管理和監管。2003年2月,巴塞爾委員會公布了《操作風險管理和監管的穩健做法》,將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和監管概括出10項原則。2004年6月,巴塞爾委員會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將操作風險納入資本監管的范疇。2006年10月,巴塞爾委員會修訂后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專門為“操作風險的監管”新增一條原則,同時還制定了評估該條原則執行情況的8條必要標準和1條附加標準。2005年3月,中國銀監會出臺了《關于加大防范操作風險工作力度的通知》,對加強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提出了13條要求。2007年5月,中國銀監會又了《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該指引自之日起施行。

        三、健全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啟示

        (一)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

        風險管理需三道防線,而這三道防線各自由銀行的經營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內控合規和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三個部門在風險防控上存在著交集,需要各司其職、明確分工,以提高風險管理效率。此外,各部門的相互制約應當適度,風險管理部門的設置需要計成本,講效率。但是,銀行往往存在著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的問題:銀行風險部門往往是一人做業務,二人管風險;風險管理部門層級過多,造成決策鏈條過長;風險管理部門設置太細,造成相同的檢復進行,經營部門往往不堪重負。

        (二)在風險管理中,應減少過多的重復監督、重復檢查

        其主要表現在兩個環節:

        1.內控合規部門風險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和風險管理部門對經營項目風險管理的監督之間可能出現的重疊和交叉。

        2.出現在內控合規部門和內部審計之間。

        內控合規部門和內部審計的區別主要有兩點:其監督對象不盡相同,前者主要監督經營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而后者是在上述兩部門以外,再加上內控合規部門;其檢查范圍的大小不同,前者檢查的個體數量很大,而后者則是抽樣、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但比前者檢查的范圍要大。

        當然,這不僅造成內控資源的浪費、風險管理成本的猛增,還會引起經營管理人員的不滿和抱怨,因為它需要接受多重檢查。

        參考文獻

        [1] 馮敬紅,孫麗.增強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思考.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7).

        [2] 劉曉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機制研究.金融研究,2006 (7).

        [3] 李高芬.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金融與經濟,2006 (2).

        第7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企業資金需求強烈,再融資熱度不減

        受外部經濟形勢變數增加等因素影響,國內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較往年更加強烈。2011年4月份以來,A股市場持續低迷,然而再融資卻熱度依舊,可見企業對資金需求之急迫。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19日,178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再融資,合計募得近4270億元,是2010年再融資總量的90%,雖然比2011年兩市271家公司6611億元的增發預案低出不少,但鑒于2010年的龐大基數,2011年再融資熱度未見消退跡象。

        再融資將實現“過程監管”,企業須慎重選擇再融資方式

        在再融資規范化道路上,再融資相關核心法規《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即將作出修訂,新的《管理辦法》將在加強市場的定價機制、弱化行政監管、簡化審核程序、強化信息披露,強化募集資金使用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多行動。

        具體來說,再融資將實施分類監管,從而實現對不同行業的精確監管。分類監管的思路主要圍繞于發行人的特征來展開,包括發行人資質、發行人選擇的再融資品種以及該品種投資者的特征及融資額大小等。在此過程中,證監會將淡化行政審批,強化市場監管。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若利用資本市場解決資金問題,必須結合自身發展狀況選擇適當再融資方式(參見后表),從而保證再融資的順利實施。

        再融資需要重點關注

        “源頭”與“流向”

        除去門檻性的審查外,募集資金運用及管理是上述監管要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證監會對募集資金運用的監管范圍從募集資金必要性到本次募集資金投向,即實行再融資“源頭”到“流向”的監管。

        融資必要性

        融資必要性是再融資源頭所在,尤其在當前A股市場低迷,流動性不斷壓縮的市場環境下,證監會對融資必要性采取更為嚴厲的審核。

        募集資金必要性關注重點:

        1、 資產結構的合理性:包括貨幣性資產比重、資產周轉能力等。

        2、募集資金間隔長短:前次募投效益尚未產生,且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前景很好,一般要求先補年報并將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的截止日期延長到年底,審核后再作反饋。

        3、財務性投資和非主業投資情況。

        4、融資與凈資產規模的比例關系。

        5、現有產能利用率較低的情況下繼續擴大產能的必要性。

        6、償還貸款的具體安排及必要性(比較銀行貸款的利率和公司資產收益率)。

        7、補充流動資金的測算依據和必要性:相關政策不鼓勵資產周轉情況差的企業用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用鋪底流動資金的名義變相補充流動資金,一定要能充分論證合理性。

        前次募集資金使用情況

        為對本次募集資金提供審核參考,前次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也是相關部門重點關注要素。具體來看, 前次募集資金使用情況關注重點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使用情況報告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了募集資金的實際使用狀況,對照表的填寫是否準確、是否按規定填寫、提供有用信息。

        2、公司使用募集資金的規范程度:決策程序的規范程度(尤其是變更募集資金投向和資金臨時性利用)、信息披露質量(包括事前和事中的信息披露)。

        3、公司運用募集資金的能力(包括規劃能力、運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4、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效益以及與公司整體效益變動趨勢的關系。

        本次募集資金投向

        募集資金投向是公司持續盈利的重要表現,也是決定投資者態度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募集資金投向是企業再融資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規定,募集資金投向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有關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不得為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委托理財等財務性投資,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以買賣有價證券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不會與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產生同業競爭或影響公司生產經營的獨立性”。

        本次募集資金投向關注重點:

        1、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是否取得有權部門的審批、核準或備案文件。

        2、土地使用權是否取得,是否存在合法使用的法律障礙,如果未取得,目前進展及取得是否存在障礙。

        3、明確募集資金的金額,在發行方案中明確募集資金不超過項目需要量;明確募集資金的用途。

        4、項目實施方式、進度安排及目前進展。

        5、現有產品產能擴張或新產品開發,結合市場容量、自身市場占有率、行業地位、主要競爭對手、營銷計劃等說明的市場前景是否可信。

        6、產能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下投資擴大產能的必要性。

        7、募集資金項目存在技術壁壘的,相應技術的取得方式是否合法。

        8、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或償還銀行貸款的,具體數額是否明確,必要性是否充分。

        第8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存款保險制度是國家為了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和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而建立的一種在銀行因意外事件破產時進行債務清償的制度。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都沒有建立自己的存款保險制度,政府事實上以國家信用為銀行提供保險,一旦銀行陷入經營困境時,政府就會干預以保護儲戶利益,以實現金融體系穩定的目的。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和應對機制,存款保險在分散儲戶風險、補償儲戶損失、增強儲戶信心和提高商業銀行綜合治理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金融業市場運行機制的全面建立,我國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存款保險制度。然而在我國,由于制度創新方面的不足,使我國存款保險制度遲遲不能建立。本文以制度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從存款保險制度的供給與需求角度分析當前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為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提供政策思路。

        二、新制度經濟學及制度變遷理論

        從制度變遷理論出發,能夠探索出存款保險的本質屬性和含義。

        制度是一種社會博弈規則,是人們創造用于限制人們相互交往的行為框架。制度變遷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誘致性制度變遷;另一種是強制性制度變遷。誘致性制度變遷是指一部分人為了獲得制度變遷的收益,自發地推動和采用現行制度之外的新制度。強制性制度變遷是統治者在既有能力又有愿望推行制度變遷的條件下,依靠國家權威、強力而推行。

        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均衡是指在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結構中的各種交易主體均無意或無力改變現行制度的動機和能力,制度從總體上處于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狀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制度非均衡是一種“常態”,而制度均衡則是一種暫時的、理想的狀態。在短期內由于受制于制度供給主體的制度變遷交易成本,制度的非均衡不一定會引起制度變遷,但從長期來看,制度非均衡必然引起制度變遷。

        三、從制度變遷的角度看我國當前建立存款保險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存款保險制度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對于顯性存款保險,其可以避免儲戶利益遭受嚴重損失,提高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和維護金融穩定,所以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穩定之間存在很大的正相關性;對于隱性的存款保險制度,由于政府事實上以國家信用為銀行提供保險,在銀行陷入困境時,一般會干預以保護儲戶利益,必要時動用財政資金對其進行援助,實現金融體系穩定的目的。由于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優越性,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已陸續有約4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或改革存款保險體系。

        隨著國內外經濟因素和金融機構內部各要素的變化,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即將作為一種新的創新制度出現了。存款保險在保障住戶利益;完善金融機構體系,促進銀行間競爭;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方面正將顯示出自身的力量。可以說,存款保險的產生與發展就是制度創新的結果,是在一定制度環境下的創造性變革,是制度演化規律運行的必然。

        (一)我國當前面臨制度存款保險的需求。存款保險制度的好處不僅為農民享有,也為全體社會成員所享有,具有外部性特征。我國現階段金融市場為投資者提供的安全投資機會有限,存款仍然是大多數居民的主要選擇,支付風險對存款人造成的損害在中國顯得舉足輕重。同時,我國當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不甚理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一些金融機構已發生支付危機,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再加上我國當前金融監管水平不是很高,要做到信息的充分披露尚有一大段距離,這樣的金融環境下不依靠存款保險很難保護存款人的利益。

        自2003年銀監會成立以來,中國銀行業監管按照“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提高透明度”的監管理念,通過借鑒國際先進做法,完善了風險監管核心指標體系,改進了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等,這使得我國銀行業監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然而,銀監會要發揮對銀行的監督管理職能,一大任務就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組建相應的存款保險機構,將這一高度專業的職能從監管部門分離出來,才能提高對風險機構的救助和處置效率,提高監管能力。所以,我國當前上到監管主體,下到各經濟主體都存在著對存款保險制度的強烈需求。

        (二)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存在嚴重的供給不足。我國當前的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供給幾乎為零。當前,由于存款人把銀行信用等同于國家信用,不會對所要存款的銀行效益狀況和經營風險狀況給予太多的關注,所以無法制約銀行從事那些具有高回報的高風險業務。同時,銀行監管當局無法通過實施差別保險費率等監管辦法來抑制各銀行的道德風險動機,而在單一的零費率制下,各銀行無需為自己的過度冒險行為承擔成本。這使得我國金融經濟的運行處在巨大的隱患之中。

        一直以來,國家基于各種理由沒有在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吳軍和鄒恒甫對存款保險、道德風險和銀行最優監管三者關系進行了模型分析,得出在目前的隱性存款保險制度下,政府對經營失敗銀行儲戶賠付率為100%,銀行的最優監管水平會隨著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向顯性存款保險制度轉變而提高。因此,實施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可以規避道德風險,維護金融穩定,降低監管者的成本。

        (三)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在當前具備可行性。我國以前實行的是“大統一”的國家直接金融管制,隨著我國各類金融機構陸續出現,同時各金融機構逐漸成為獨立經營的經濟法人。在這種情況下,如上所述,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供需存在著嚴重的不均衡,存款保險就是針對風險防范制度供求不均衡的一種反應。

        然而,供需的不均衡并不足以說明制度的出現具有可行性,制度創新最后的成功離不開其他先決或輔助制度條件的建立。當然,我國當前已經具備了建立存款保險的硬性制度條件。

        這主要表現如下;國有商業銀行實施了股份制改造并取得成效,中行、建行、工行已相繼完成改制并上市;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全面鋪開,其他商業銀行也在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和加強內部管理,風險控制和自我約束機制正在逐步完善;已形成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其他銀行類金融機構并存的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這些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股權趨于多元化,歷史包袱已摘除,在金融市場上是相互獨立的競爭主體,優勝劣汰的規律已經顯現,經營不善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機制也在建立之中,銀行不倒閉的神話已被打破,社會公眾的金融風險意識已經明顯增強。

        所以說,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條件已經成熟。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已具備可行性。

        第9篇:銀行監管的必要性范文

        關鍵詞:金融業 混業經營 探討與分析

        一、前言

        在金融領域,混業經營是與分業經營相對的理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分業經營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目前金融業較為發達的國家都已經實行了積極的混業經營模式。從目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來看,已經初步具備了混業經營的條件和基礎,要想提高金融業發展質量,保證金融業能夠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就要將混業經營作為金融業的主要發展模式,推動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開展。基于這一認識,我們應對金融業實行混業經營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確保金融業混業經營能夠得到有效開展。

        二、金融業混業經營發展趨勢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是指兩種不同的經營管理方式。在混業經營中,主要可以分為單一的混業經營和綜合的混業經營。其中單一的混業經營主要是指銀行業務與證券業務,而綜合的混業經營主要是指金融機構可以將銀行業務、證券業務、保險業務和信托業務等融合在一起。從目前混業經營的開展來看,綜合的混業經營是主要模式。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和金融市場的日趨成熟,金融業混業經營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發展趨勢,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金融業混業經營是金融市場發展必然趨勢

        從國外金融市場發展來看,金融業混業經營已經取得了積極的發展成效,對提高金融業發展質量,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金融業混業經營是提高金融業發展效益的必要措施

        金融業混業經營,不斷擴大了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同時也提高了金融機構的綜合效益,對金融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金融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金融業混業經營是滿足金融業發展需求的必要選擇

        在金融業發展中,混業經營是降低經營管理成本,提高混業經營整體效果的具體措施,對金融業發展非常有利。由此可見,金融業混業經營能夠滿足金融業的發展需求。

        三、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整體形勢

        從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來看,一段時間以來分業經營模式占據了主導模式,但是從國際金融行業混業經營取得成績來看,我國的分業經營存在明顯不足:

        (1)加入WTO后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面臨挑戰,如不推行新的經營模式,將難以保證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2)資本市場的發展使銀行面臨生存危機,銀行只有積極轉變發展模式,才能提高金融業發展質量。

        (3)分業經營限制了金融資本擴張,不利于效益最大化,影響了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4)分業經營使金融創新受到限制,制約了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金融業已經具備了混業經營的基礎:

        對于我國金融業發展來講,目前國際金融形勢和國內金融形勢已經成為推動混業經營實行的重要條件,對國內金融機構推行混業經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并且受到國際金融形勢的影響,我國金融行業推行混業經營已經成為了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無論是從金融基礎來看還是金融結構來看,我國金融業都具備了混業經營的基礎。

        四、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應對策略分析

        基于我國金融業實行混業經營的必要性,我國金融業應立足發展實際,積極推行金融業的混業經營,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的金融公司監管體系,實現對金融系統的有效監管。

        由于混業經營涉及的范圍較廣,業務種類多,要想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就要加強金融監管工作,使金融業混業經營能夠處于有效監管中,保證金融業能夠實現穩定增長,滿足金融業發展需要。所以,加強金融監管刻不容緩。

        其次,應建立可靠的風險預警和防控體制,保證金融監管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要想保證混業經營的整體效果,就要合理識別混業經營風險,并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確保風險預警機制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還要不斷完善混業經營體系,建立完善的混業經營管理制度,保證混業經營取得積極效果。

        再次,要強化市場進入和退出的監管,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運行。

        金融業混業經營既要制定健全的市場準入機制,也要建立完善的市場退出機制,最大程度的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保證金融業能夠實現健康快速穩定發展。

        五、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我國金融業實行混業經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對提高我國金融業發展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從目前歐美國家的金融業發展來看,混業經營不但是提高金融業發展質量和整體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金融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結合國際金融形勢和國內金融發展形勢,實行金融業混業經營是提高國內金融業發展質量的重要舉措。所以,我們應認識到我國金融業實行混業經營的必要性,從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體制、引入風險預警機制和強化市場進入和退出的監管入手,保證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取得積極效果。

        參考文獻:

        [1]莊序瑩.混業經營背景下銀行業風險識別及防范策略[J].金融與經濟;2010年01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 亚洲成V人片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