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洋產業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物理學中,耦合是指兩個實體相互依賴于對方的量度。而系統耦合是兩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的動態關系的量度。比如系統A、B之間的耦合作用,當系統A的特性發生變化后,系統B通過一定的途徑對A限制或促進,而且這種作用力是相互的,系統B也遭受著來自于系統A的影響,或抑制或促進。耦合為我們研究海洋產業集聚系統與環境資源系統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進而為科學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進行經濟建設獻計獻策。
1 海洋產業集聚系統與環境資源系統耦合協調發展
海洋產業集聚系統與環境系統之間的耦合關系,作用的機理其實是在尋求兩個系統之間的均衡,一但偏離均衡,一方作用于另一方,迫其改變并使兩者趨向于均衡。表現為偏離均衡——趨向均衡的動態變化。在尋找均衡的過程中,一方通過對連接兩個系統的載體的改變達到對另一方的制衡。
連接海洋產業集聚系統與環境系統的載體是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及技術。當海洋產業集聚在發展過程中偏離與環境系統的均衡,如出現自然資源遭受破壞、人力資源擴張、技術落后時,環境資源系統就會做出反應,抑制產業集聚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二者趨向均衡,分別表現為對環境污染治理的要求、對產業升級的要求和人力資源縮減的要求。系統間的耦合作用使人們關注環境保護和治理,提高環境問題解決的速度,進而為海洋產業集聚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環境與投資環境,提高產業集聚規模,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 耦合度理論及模型
2.1 耦合度模型
假設f(x)和g(y)分別是海洋產業集聚系統和環境資源系統的綜合評價函數,公式表示為:f(x)=ωixi,g(y)=ωjyj。這是將兩個系統的各個指標標準化后加權求和得到的。其中,xi(i=1,2,…a)為海洋產業集聚系統的各指標的標準化值,ωi是其權重;yj(j=1,2,…b)為環境資源系統的各指標的標準化值,ωj是其權重。
借鑒物理中關于容量耦合度的計算,兩個系統的耦合度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u1、u2分別表示兩個系統。
由(1)式得海洋產業集聚系統同環境資源系統之間的耦合度函數為: ,為使耦合度增加其區分度,我們將C做進一步調整
C反映出了海洋產業集聚同環境資源之間的耦合程度,由(2)可以看出C介于0到1之間,值越大,耦合程度越高,值越小,耦合性越差。
2.2 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度雖是衡量海洋產業集群同環境資源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標,但卻不能反映出海洋產業集聚同環境資源系統整體功效和協同效應。因為耦合度不能顯示海洋產業集聚和資源環境的發展水平,它的大小不是在同一發展水平上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就會有誤導。為了消除這一誤導,真實地反映海洋產業集聚同環境資源系統的耦合關系,我們引入耦合協調度:
其中,R為耦合協調度,P為海洋產業集聚與環境資源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α是海洋產業集聚發展水平權重,β是環境資源系統發展水平權重,因為本文中海洋產業集聚同環境資源的重要性是一樣的,所以α=β=0.5。一般取θ=0.5。
2.3 海洋產業集聚同環境資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評價標準
在研究海洋產業集聚同環境資源系統耦合關系時,我們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將f(x)同g(y)進行比較(見表1所示),另一方面是耦合協調度。由耦合協調度的計算模型,我們可知R∈(0,1),我們對耦合協調度大致進行劃分,一般認為:①0
3 實證研究
3.1 指標的選取與權重的確定
在選取指標實證時,我們借鑒黃瑞芬在2011年進行的環渤海經濟區的產業集聚與環境資源的相關研究中指標體系的設計,并針對浙江省海域產業與資源的特征做了相應的調整。對于海洋產業集聚系統,本文從海洋產業的規模、結構和活力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對于環境資源系統,則分為資源稟賦水平、環境壓力水平和環境抗逆水平三部分。其中,環境資源系統的資源稟賦水平,我們去除掉海洋原油產量和海洋天然氣產量,增加了港口貨物吞吐量;環境壓力水平則增加了漁業災害損失、中度污染與嚴重污染占全省近岸海域面積比值這兩個指標。
在確定指標的權重時,本文采用主觀賦值法中的專家會議法,根據統計專家們不同的建議而得到權重。這樣使所得到的結果更富有經濟含義。
3.2 數據的搜集與處理
本文選取了浙江省2000-2010年11年間海洋產業與環境資源系統的時間序列數據。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海洋統計年鑒》、《中國海域使用報告》、《浙江省統計年鑒》、《浙江海洋災害報告》、國家統計數據庫、浙江統計信息網。
對于數據的處理,為了消除指標數據的量綱并保證數據的非負性,本文采用極差標準化方法將數據標準化。公式為:
i為年份,j為指標序號,x為指標數據。
3.3 實證結果
通過利用模型公式以及標準化后的數據,我們計算出耦合度等,具體見表3
3.4 結果分析
一、舟山海洋產業結構的現狀與特點
近年來,舟山憑借優良的區位、資源、政策優勢,海洋經濟實現了跨越發展,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漁業產業化、標準化水平提高,海洋水產品產量、產值、出口等一直保持全省第一位;水產品精深加工規模繼續擴大,船舶工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競爭力增強;海洋運輸、港口服務、濱海旅游等產業增長幅度均超過10%。2014年三次產業比重為9.9∶42.1∶48.0。海洋產業門類齊全,形成了各業互促共進、有序推進的新業態。從各產業具體情況看又呈現以下特點。
1、海洋漁業產業鏈拉長、轉型加快
近年來舟山加快了漁業結構調整,通過淘汰落后漁船,改善生產設備,產業結構優化。2014年海洋漁業產量達166.9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出182.5億元。遠洋漁業發展迅速,作業船只達到450余艘,已經形成國內一流的現代遠洋船隊,無論是數量、技術裝備、生產能力都位居全國前列。漁業產業結構呈現出由捕撈向養殖、由近海向深海遠洋、由產銷為主向產加銷一體化發展趨勢。水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目前全市擁有水產加工企業200多家,單凍蝦仁、烤鰻生產線、蟹肉罐頭等上百條現代化生產線,水產精深加工比例達47%,水產品出口占全國的9.5%左右,初步形成集養殖、捕撈、儲運、加工、商貿、網上交易平臺、出口、休閑漁業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條。
2、船舶修造業規模擴大、質量提升
2014年實現船舶工業總產值762億元,約占全市工業的46.9%,占全省、全國船舶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62%和13%,全市造船完工量676.6萬載重噸。手持訂單1882萬載重噸,總體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近年增幅有所趨緩。造船周期明顯縮短,目前能夠制造常規船型外,還能制造大型原油輪、大型液化氣船、大型冷風集裝箱船、滾裝船等技術含量高的船舶,船舶產業集群化已經形成,涌現了金海灣、、中遠船務、日本常石等國內知名大型船舶企業。造船能力正朝著大型化、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并開始向海工產業拓展。
3、港口物流發展迅猛、輻射增強
2014年舟山港域貨物吞吐量達到3.5億噸,是我國十大港口之一。目前港域有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41個,其中25萬噸級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5個。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內外開放的港口體系,貨物吞吐量持續增加,石油儲存,煤炭、鐵礦石中轉發展迅速。海運能力不斷壯大,目前共有海運企業274家,海上運力達到543萬噸。港口輻射增強,從傳統的裝卸、轉運業務逐步向加工倉儲、配送、提供信息服務等高附加值綜合物流延伸,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4、海洋旅游特色鮮明、檔次提高
重點培育以普陀山為依托的佛教文化旅游,以海島、海洋風光為依托的濱海休閑度假旅游,以海鮮美食為依托的飲食文化旅游。開發郵輪、游艇、海上游輪、環島旅游巴士、印象普陀、禪修、海釣等特色旅游產品,推出觀音文化節、國際沙雕節、海鮮美食節等重大節慶活動,海洋旅游呈現出開發檔次趨高、投資規模擴大、海洋特色顯明的特點。2014年接待游客339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338.4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到20%以上。旅游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接待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旅游產業由低端化、大眾化向低、中、高并舉梯度演進。
5、海洋新興產業端倪初露、增勢強勁
近年來臨港化工、海水綜合利用、海上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興產業增勢強勁。舟山具有“風能大市”的優越條件,全省最大的岱山衢山風電場己并網發電,海水綜合利用增幅明顯,嵊泗海水淡化使用率達78%左右,華東地區最大、日產十萬噸級的六橫海水淡化廠一期已投入使用。海洋科教服務得到快速發展,國家級“海洋技術海上公共實驗場”、浙江省海洋開發研究院、科技引智園區等業已創建或正在籌備。風險投資、涉海咨詢、信息軟件、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物流金融、航運結算等服務業也呈現增長勢頭。
二、加快海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現實困境
舟山海洋產業已步入快速成長期,但仍然存在明顯的結構問題,制約了產業發展。
1、人才支撐力不足,產業技術瓶頸凸顯
舟山海洋科研力量薄弱,與產業布局相適應的人才緊缺。從對16家修造船企業調查看,大專以上學歷僅占從業人員的10.51%,擁有中高級職稱人員只占從業人員的7.42%,而國外則占到25%以上。海洋科研機構的數量,也明顯少于山東、江蘇同類地區。船舶設計、船配制造、現代物流等人才明顯不足,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稀缺,由企業參與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幾乎為零,盡管我市在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方面已有涉及,但總體來說,海洋產業的技術水平還相對偏低,在船舶關鍵性設備研制、水產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大型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距離世界先進水平差距甚遠。同時,涉海金融保險、海洋信息服務、港航物流服務、海洋地質勘探、海洋環境保護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公共研發平臺層次低,制約了海洋經濟的集約化發展。
2、海洋漁業捕撈能力過剩,養殖產量不穩定
一是海洋捕撈能力過剩,生態平衡破壞。馬力產能依舊過剩,導致魚資源銳減,尤其是近海漁場已很難形成漁汛,陸源污染、近海養殖污染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漁業生態平衡破壞,大黃魚等一些優質魚種瀕臨滅絕的境地,水產捕獲物產量總體平穩,但質量下降,高值魚減少、低值魚增加。遠洋捕撈同樣面臨資源衰退的趨勢,投資風險加大。二是養殖產量不穩定,受氣候環境影響明顯。水產養殖范圍有所擴大,但養殖產量受氣候變化、病害影響還比較明顯,產量不穩定,養殖人員素質雖有提高但總體偏低,養殖規模偏小,疫苗等安全、有效的專用漁藥研發滯后,不合理用藥現象時有發生。養殖飼料主要依賴投喂天然魚蝦,浪費現象嚴重。
3、臨港工業產業鏈不完整,要素制約明顯
(1)造船業組裝為主、配套滯后。雖然造船模式離自動化、流程化、數字化、綠色化造船提升較快,但離造船強國還有較大距離。國際船級社資質認證通過率低,自主品牌少,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產業鏈不完整,缺少鋼材、管子等中間產品的企業,船用配套設備本土化水平低,僅為8~9%,造船生產能力過剩,綜合競爭優勢不明顯。(2)水產加工業資源短缺,成本上漲,精細化加工不足。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提高,原材料短缺,價格上漲、利潤減少,加工生產設備空置率提高。精深加工雖有提高,但粗放型加工比例還是偏高。海洋功能食品開發、海洋生物化妝品、海洋生物藥品等與日韓有較大的差距。(3)新興產業規模小、成本高、融資難。海水淡化成本偏高,濃縮海水沒有綜合利用。風電產業雖得到快速發展,但比例不高,各項指標體系還需不斷完善。臨港石化、游艇業、海洋工程、海洋高科技生物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份額不高,經濟效益不明顯,面向社會進行市場融資的能力不強。
4、服務業高端產品少,生產業發展滯后
(1)旅游業精品景點少,高端服務跟不上。除普陀山外,精品景點相對缺乏,游客逗留時間較短,抽樣調查平均1.7天,人均消費約820元,游客消費偏低,旅游商品缺少特色。旅游企業規模偏小,導游數量嚴重不足,尤其缺乏高端服務,對地方財政貢獻度不大。(2)生產業明顯滯后。研發設計、金融保險、技術咨詢、通關中介、信息服務、第三方物流等生產業發展滯后,成為生產發展的短腿。(3)本土運力缺乏規模效應。每家海運公司,平均運力不足2萬噸。金融支撐能力弱,服務中介發育滯后,特別是缺少遠洋運輸相配套的業務網絡體系和信息服務。航運抗風險能力不強,海上保險業務滯后,港口物流集疏運體系網絡尚不完善。
三、加快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政策建議
針對舟山海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這就必須發揮政策在產業準入、扶持、規制等方面的作用,通過政策的指導與管控,實現產業的升級換代。
1、以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為契機,爭取更多國家海洋政策的投放與落地
一是用足海洋新興產業政策。利用舟山群島新區承接海洋強國戰略實驗區的優勢,爭取國家對海洋新興產業扶持政策,對舟山范圍內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給予出口退稅特定政策,在土地使用、基礎設施、投融資方面給予政策便利。二是用好國際旅游島建設政策。參照香港、海南島政策,開辟國際郵輪航線,對國際海員、國際郵輪乘客等,實行免簽證政策。設立免稅商店,保稅旅游小商品交易區,實行??蘸綑嚅_放、開辟國際航線航班,島間區域低空開放,進一步提高舟山旅游產業的國際化水準。三是爭取自由貿易港政策。按照港航聯運中心定位,大宗散貨國際樞紐港的要求,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政策延伸到舟山群島新區,以優惠的政策吸引物流企業落戶舟山,推進企業開設離岸賬戶試點,對外向型企業在境內銀行開設離岸賬戶,對境外業務提供資金結算便利等,逐步由保稅港向自由貿易港發展。
2、以引進大項目、大企業為平臺,帶動產業優化發展
一是創投資好環境。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設施配套建設,為投資者創造優良的服務環境、誠信環境、治安環境,圍繞大企業、大項目推進,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營造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發展環境。二是招高端大企業。運用產業招商、園區招商、會展招商、網絡招商等手段,促進招商引資向產業重點區塊和領域傾斜。要搭建大平臺,把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高端大企業作為引進的重點,用足用好國家政策,招強選優,落地生根,形成新的產業集群。三是促產業新組合。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積極引進新興產業和適用技術。依托國際、國內航運集團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組合方式,改變航運企業“散小弱”的現狀,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以智庫管理、人才開發為核心,提升產業發展支撐力
人才是實現產業優化升級的核心,要通過區域間的政策協調、制度銜接和服務貫通,提高人才資源效率。一是建立專家智庫。建立國內外一流專家資源庫,組建高效的管理團隊,專門從事收集國際、國內領軍人才、名家教授及其它一流高端人才的資料信息,實行動態有效的智庫管理。二是破解引才難題。要打破長三角區域內限制人才流動的行政壁壘。在人才培養、資質認證、戶籍制度、就業政策、社會保障等方面互相銜接,為人才自由流動營造政策環境。建立區域性人才市場,搭建網上最強人才招聘平臺。借助各地獵頭公司,高薪獵取急需人才,對優秀人才配給一定比例的研發經費和必要待遇保障。三是優化使用模式。通過建立專家資源共享平臺,形成一方聘用,多方使用的引智機制。通過決策咨詢、兼職、企業顧問、節假日指導、項目管理、成果轉讓、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貼近實際,用活人才。
4、以實施“技術領先戰略”為突破口,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積極實施“技術領先戰略”,利用中央、省里對舟山的人才傾斜政策,組建研發團隊,對海洋生物、船舶制造、海洋工程、新能源等產業中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進行逐項攻關,占領制高點。一是積極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舟山很多產業尚處成長期,企業研發投入,迫切需要政府超常規加大對公共技術研發平臺的資金投入。切實發揮院士智囊團、海洋開發研究院、博士后流動站等作用,運用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其多產技術“金蛋”,打造核心競爭力。二是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積極推進企業與浙江大學、中科院、國家外專局等的合作,推動重大項目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建立科研技術應用推廣網絡,組建技術推廣小組、派遣科技特派員等加大現有高校、科研院所專業人才與企業的對接,促進成果轉化。三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開發創新與技術引進創新相結合,以產業化項目資金,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企業研發中心升級。通過以獎代補政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5、以海洋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加快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一是重視產業園區規劃引導。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開發、高效能管理。聘請國內外一流的設計單位,對園區功能和產業進行科學定位,力爭做到能耗最小、效益最大、布局最優,為產業集聚提供好平臺。二是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利用產業集群的優勢,通過園區內企業相互競爭,促進技術升級,促進深度分工,提高專業化水平,形成有強大技術創新能力支撐的區域品牌,加大對產業集群名牌產品、馳名商標的宣傳保護力度,推動集群產業整體升級。
6、以完善金融政策、拓寬金融業務為著力點,增強產業發展活力
一要優化融資環境。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業務,改變我市融資結構單一的局面,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風險資本進入退出機制,為高科技創業風險企業創造寬松的金融與政策環境。二要拓展金融組織體系。在充分發揮國有商業銀行融資主渠道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各類民營金融機構和組織,建立舟山海洋產業投資基金,設立海洋開發、科技開發銀行。三要探索便利化融資方式。支持即期合約、期貨交易,支持在舟山設立以煤炭、礦砂、油品等大宗物資為主要交易品種的遠期交易市場。鼓勵外商以獨資、合資、合營、控股、參股的方式投資,構建多層次、多形態、多渠道融資體系。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基金,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到國外上市融資。
關鍵字:上海漁業 時空演變 現狀分析 名優特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K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1-219-02
一、引言
水產養殖業不僅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品也是人類生活主要的食品來源,更是為漁民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全市國民經濟與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水產養殖業也隨著養殖技術的進步快速發展。其中養殖面積從1980年的2萬公頃增長到最高時期的4.5萬公頃,養殖產量從1萬多噸達到21萬噸,其產值從0.97億元增長到57億元。為了更高效地發展水產養殖業,為其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有必要對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時空演變和現狀進行分析,探索其內在規律,為今后的發展提供幫助。
二、上海水產養殖業的整體結構變化
(一)漁業產值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后,整個農業的總產值在快速增長,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技術的進步,農業的產值高速增加。漁業在農業產值的比重也逐漸上升。
(二)海水淡水產品產量結構演變
從圖中看出,上海水產養殖業的產量一直以海水產品為主,特別是1987年之前,每年淡水產品的產量不足海水產量的一半。但是,過度的捕撈會對近海和內陸漁業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因此,1985年確立了“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方針,隨后1997年提出了“大力發展養殖,保護和合理利用近海漁業資源,積極擴大遠洋漁業,狠抓加工流通,強化法制管理”的新時期漁業方針。1987―1997年間,淡水產品產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少于海水產品的產量。1998年,淡水產品的產量首次超過了海水產品的產量,并且在隨后的幾年內(1998―2005年)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隨后,由于內陸水域污染治理以及禁止挖塘養魚,導致淡水養殖的產量呈現下降趨勢,而同期遠洋捕撈得到重視和支持,海水產品的產量又出現了回升的勢頭。因此,在2006―2008年間,淡水和海水產品產量基本持平。
(三)淡水養殖情況
從圖3中可以看出,1980―2008年之間,上海市全市的淡水養殖面積的變化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980―1986年,穩步增長階段。養殖面積從2萬公頃增加到3萬公頃,在1986―1999年間,養殖面積一直在3萬到3.5萬公頃這個區間內波動。隨后,養殖面積又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并在2003年達到極值4.5萬公頃,隨后開始下降,并在2008年降到3萬公頃以下。
淡水養殖產量的變化,從1980年開始,直到1984年,穩中有升,1985―1988年,產量從5萬噸增長到10萬噸,在此期間翻了一倍。1989―1999年,11年期間,淡水養殖的產量增長緩慢,增幅僅為50%,達到了15萬噸。2000―2003年,淡水養殖的產量增幅巨大,4年內從15萬噸增長到了23萬噸,隨后開始下降,2008年則下降到了15萬噸以下。
通過對淡水養殖產量和面積的相關性分析,二者間的線性相關系數為0.8262,為顯著相關。可見淡水養殖產量和淡水養殖面積呈同步變化的趨勢。故而,反映養殖技術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水產基礎性研究比較薄弱。迄今為止,人工選育品種較少,養殖技術比較陳舊,同時水產加工業的技術尚不成熟,直接影響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三、上海水產養殖業的現狀分析
從2008年上海市淡水養殖情況表可以看出,上海市2008年全市的淡水養殖面積為29103公頃,淡水養殖產量為158905噸,10個區縣中,以奉賢和崇明養殖面積最多,產量也最多,是主要的養殖基地。松江、浦東、寶山和閔行因靠近市區,導致產業結構與其他各區不同,水產養殖業所占比重較小。
(一)淡水養殖的空間分布情況
從有關資料中可以看出上海市10個區縣內部的淡水養殖的分布特點如下:
1.崇明縣的淡水養殖主要分布在南岸,但實際的養殖基地都是分布在崇明縣的北部。
2.青浦的養殖面積和產量均位于前列,靠近淀山湖的金澤、練塘、朱家角三個鎮的產量和面積之和均超過全區總量的75%,但因為近年來淀山湖禁養的緣故,主要是三個鎮周邊分布著的小魚塘。
3.奉賢區內淡水養殖業發展均衡,與杭州灣相鄰的鄉鎮,有灘涂廣泛分布,故面積分布更廣,產量更高。
4.南匯全區除蘆潮港發展旅游業外,其余鄉鎮發展水平相當,且淡水養殖面積大多分布在200~400公頃之間。
5.除上述區縣外,由于市區的擴展,水產養殖業只零星分布在郊區的,而且面積與產量均較小。
(二)淡水養殖場的分布
2008年的數據顯示,上海市的養殖場一共有755個,百畝以上的養殖場有406個,且均集中在崇明島的北岸和東岸、青浦的淀山湖附近。主要品種為魚、蝦、蟹、鱉、龜等,占地185611畝。養殖方式基本為池塘養殖。主要的養殖場分布在奉賢、青浦和崇明三大區。其中奉賢的養殖場數量最多,養殖面積最大,共有223個養殖場,具有養殖基地認證并且為無公害產品和產地的基地共有130個,養殖面積為63428畝,占總的養殖面積的1/3。其次是金山和青浦兩個區,其中青浦的養殖面積超過金山,但養殖場的數量不如金山多,故而青浦的養殖場規模較大。金山養殖的主要品種有常規魚、白對蝦、蟹、鱉、海翠斑、羅氏沼蝦等;青浦是常規魚、青蝦、白對蝦、鱸魚、魚、鱉、龜等。
(三)名特優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現狀
從表2看出,上海市名特優的生產已經有相當的規模。全市2008年名特優總量為57808噸,占淡水養殖總量的36%。從區縣層面來看,奉賢遠遠多于其他9個區縣,且名特優的產量占到淡水養殖產量的70%。金山、寶山兩區,雖總量不多,但是已在這兩區具有一定規模。名特優的主要產品為羅氏沼蝦、河蝦(稻田河蝦)、南美對蝦等。且在上海已經形成三個新的產業帶,即沿杭州灣的海水蝦類產業帶、環長江口的河蟹產業帶、沿黃浦江上游及淀山湖的淡水蝦類產業帶。
名特優水產養殖業發展強勁,將成為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最主要產業,是未來水產養殖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四、上海漁業發展趨勢
1.漁業主要集中在崇明、青浦和奉賢三大區域,呈現專業化生產下的區域特色。
2.加強科技投入,提高技術水平。通過技術進步增加畝產,而不是一味擴大養殖面積。
3.發展名特優水產養殖、特色養殖。根據需求及各區的特色,有重點地發展名優特水產養殖。
4.發展城郊多功能休閑漁業,做到交通便利,特色發展,配套服務齊全。開展垂釣、觀賞、餐飲、住宿為一體的休閑漁業,既延長了漁業產業鏈,又有效地提高了水產品的附加值,應該成為以后提高漁業經濟收益的有效途徑。
總之,上海淡水養殖業目前的發展思路應該是,以傳統的大眾化品種為重點,加強名特優水產養殖,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及相關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環境質量,實現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三十年改革開放碩果,全面推薦水產養殖健康發展.中國水產,2008(10):3-5
2.薛艷杰.中國現代都市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3.姚維志.我國淡水養殖業發展問題思考[J].重慶水產,2002(3-4):18-22
4.沈雪達,楊志勇等.上海市漁業產業結構現狀和對策分析[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7(6)
5.王武.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漁業致富指南,2009(7):12-17
6.張.如何發展城郊多功能休閑漁業[J].中國水產,2008(1):78-79
7.何全超.對我國休閑漁業發展的分析[J].河北漁業,2009(6):56-59.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and present status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Shanghai
關鍵詞:沿海地區;海洋產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1-0034-02
一、競爭力的來源及內涵
“ 競爭力”一詞最早伴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產生,它的研究起源于歐美,在20世紀70年代末得到發展。從貿易資源稟賦出發,李嘉圖等人認為競爭力是一種“比較優勢”。以效率為出發點,波特把競爭力定義為生產力或生產率。所謂的競爭力,就是競爭主體在稀缺資源背景下及一定競爭范圍內擁有比其他主體獲得更高利益的能力,在市場經濟中, 即是指競爭主體能否以更低價格、更高質量、更優服務的產品,持續占領市場的能力。
二、產業競爭力的內涵
國內外對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多是針對理論研究與評估技術。國外學者對產業競爭力研究較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是第一位從產業層面研究國家競爭力的學者,他創立了競爭優勢的“國家鉆石”模型,為形成系統的產業競爭力理論和方法奠定了基礎。[1]
國內學者對產業競爭力的研究時間不長,競爭力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才成為學術界的熱點問題。金培博士[2]認為:“產業國際競爭力在國際間自由貿易條件(或在排除了貿易壁壘因素的假設條件下),一國特定產業以其相對于他國的更高生產力,向國際市場提供符合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者)或購買者需求的更多產品,并持續地獲得盈利的能力”。1998年,中國社科院裴長洪博士[3]專門就“利用外資與產業競爭力”展開專項研究,他指出:“產業競爭力是指屬地產業的比較優勢和它的一般市場絕對競爭優勢的綜合?!?/p>
三、海洋產業競爭力
(一)海洋產業競爭力的內涵
海洋產業競爭力是指某國或某一地區海洋產業相對于他國或地區在人才、資本、國際化水平、制度因素、科技水平以及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持續獲利等方面所體現的競爭能力,體現的是海洋產業的投入產出水平在市場競爭中的比較關系。[4]
(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產業競爭力的研究范圍廣、角度多,但關于海洋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完善。目前, 國外學者對海洋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產業發展模式上, 尤其是對海洋漁業、[5]海洋油氣業、[6-7]濱海旅游業、[8-10]海洋電力業、[11]海水利用業、[12]海洋生物醫藥業[13]等特定產業的評價分析。
國內學者在海洋產業競爭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從研究區域上看,目前研究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廣東、山東、浙江省、江蘇省、海南省和長三角地區。研究方法主要運用定性分析及常見的主成分分析法、層次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等定量方法。
以全國沿海地區為研究對象,李彬等,[14]孫林林等[15] 從產業結構的角度,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分析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產業競爭力狀況。殷克東等人[4]利用解釋結構模型方法,從海洋產業人力資源、海洋產業資本、海洋產業國際化水平,海洋產業科技競爭力,對我國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了梯度類型劃分及動態評價,探明了中國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發展的動態變遷特征、關鍵因素及其內在關聯效應。劉大海等[16]從科技水平、經濟狀況、資本實力等方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中國沿海省市的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了定量評估及比較。郭孝偉[17]利用層次分析法從海洋產業實力、海洋人力資本、海洋產出能力、海洋運輸能力、海洋科技研發能力五個方面,通過綜合加權法和因子分析法對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
以中觀尺度的省級為研究對象,對海洋大省山東的研究較多。劉洋等人[18]對山東半島7個沿海城市1996-2005年的9大海洋產業競爭力作了聚類分析。戴桂林等[19]運用偏離份額法、李勛來,李慧[20]運用波士頓矩陣分析方法、王圣[21]等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山東省海洋產業結構及競爭力進行分析。李曉光等[22] 采用主客觀賦權相結合的方法對藍色經濟區城市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評價。對其他沿海省海洋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徐叢春等[23]借鑒波士頓矩陣方法,對廣東省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了評價研究。林雄斌[24]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競爭力情況。常玉苗,蔡柏良[25] 利用主成分-TOPSIS 法,評價了江蘇在全國11個沿海省市中的排位。馬仁峰、莊佩君[26]運用核心要素對比法和聚類分析法,從海洋產業發展條件、海洋產業結構、海洋產業社會效益、海洋科技能力四單要素測度和分析長江三角洲的海洋產業競爭力。李仁君[27]對海南省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現狀評價和綜合評價。
四、小結
從研究區域上來看,對我國北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大省山東,而對南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經濟發展較好的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以及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海南地區。
從研究方法上來看,海洋產業競爭力的評估分析中,最常見方法的就是主成分分析法或因子分析,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層次分析法屬于主觀評價方法,是用專家打分來確定權重的,由于引入主觀因素,評價結果的客觀因素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是客觀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以指標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進行加權的,客觀性很強,但是僅根據指標的方差貢獻率來確定主要指標的權重會損失約20%的信息量。熵值法的數學理論依據很強,避免了評價結果的主觀隨意性,但是靈活性較差,測得的權重可能會與專家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異。
從指標體系上來看,關于海洋產業競爭力的定量研究中,采用的指標多集中在主要海洋產業等經濟統計指標,對政治、文化、環境和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關注不夠。在指標權重設定上也存在爭議, 測評方法也很單一。由于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 學者的主觀隨意性很強。這種對構成要素及其影響大小的不同認識, 決定了其對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的不同結果, 甚至采用相同的測算方法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鑒于目前我國海洋統計工作的特殊性,應從數據的可得性和準確性出發來選取指標,建立一套相對完整合理的指標體系,針對指標選取適當的定量、定性方法進行分析,必要時可以采取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以確保測評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這樣才能真實地反映各地區的海洋產業競爭力情況。
參考文獻:
[1] [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2] 金 培.中國工業國際競爭力——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
[3] 裴長洪.利用外資與產業競爭力[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4] 殷克東,王曉玲.中國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的聯合決策測度模型[J].經濟研究參考,2010(28).
[5] MORGAN G R.Optimal fisheries quota allocation under a transferable quota (TQ) management system[J].Marine Policy,1995,19(5).
[6] MANAGI S,OPALUCH J J,DI J,et al.Grigalunas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off shore oil and gas industry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60(11).
[7] FRASER S G,ELLIS J.The Canada-newfoundland atlantie accord impleme -ntation act:Transparency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e offshore oiland gas industry [J].Marine Policy ,2009,33(3).
[8] KUJI 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olf.AMPO[J].Japan-Asia Quarterly Review,1991,22(4).
[9] MORGAN R.Some factors affecting coastal land scape aesthetic quality Assessment[J].Landscape Research,1999,24(2).
[10] AGARWAL S.Restructuring seaside tourism-the resort lifecyc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
[11] MISRA B M.Seawater desalination using nuclear heat/electricity-prospects and challenges[J].Desalination,2007,205(2).
[12] FENICAL W.New pharmaecuticas from marine organisms[J].Trends in Biotechnology,1997,15(9).
[13] GAMAL A E A.Biological importance of marine algae[J].Saudi Journal,2010,18(1).
[14] 李 彬,高 艷,張士洋.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c//.中國管理學年會——城市與區域管理分會場論文集,2010.
[15] 孫林林,李同昇,吳 濤.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產業結構及其競爭力的偏離份額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5).
[16] 劉大海,陳 燁,邵桂蘭.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評估理論與實證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7).
[17] 郭孝偉.我國沿海省市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及比較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2(2).
[18] 劉 洋,豐愛平,劉大海.基于聚類分析的山東半島沿海城市海洋產業競爭力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8(1).
[19] 戴桂林,石 聃,王 偉.山東省海洋產業結構及競爭力分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1(5).
[20] 李勛來,李 慧.基于波士頓矩陣的山東海洋產業競爭力研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21] 王 圣,張燕歌.山東海洋產業競爭力評估體系的構建[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7).
[22] 李曉光,崔占峰,王少瑾.藍色經濟區城市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2).
[23] 徐叢春,宋維玲,李雙建.基于波士頓矩陣的廣東省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特區經濟,2011(2).
[24] 林雄斌.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競爭力分析[J].海洋信息,2011(1).
[25] 常玉苗,蔡柏良.陸海統籌視野下的江蘇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J].海洋經濟,2012(6).
’各地區海洋經濟競爭力的演變進行分析,發現山東和江蘇是海洋經濟競爭力提升最為活躍的地區。然后利用面板數據,將評價值作為因變量,評價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得出各指標的模擬權重,并對評價的單調性進行檢驗。結果表明,海洋第三產業值的權重最大,其次是海洋第一產業值,再次是海洋第二產業值和海洋經濟比重,兩者權重相當,海洋第三產業比重的權重最小,所有指標對評價值而言都是單調遞增的;評價的單調性良好。
關鍵詞:海洋經濟;競爭力;TOPSIS;面板數據;模擬權重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志碼:A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11個省份率先發展,分別是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江蘇、遼寧、山東、上海、天津和浙江。這11個省份,占全國大約13%的面積,集聚全國40%的人口,卻創造了全國70%的財富,這其中,海洋經濟功不可沒。沿海省份海洋經濟總量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但地區差距也十分明顯,為了使我國區域海洋經濟能夠朝著更加平衡、合理的方向發展,對沿海地區的海洋經濟競爭力進行評價和權重分析,找出薄弱環節,為政府宏觀海洋經濟決策提供參考。
有關區域競爭力方面的研究,國外的文獻已經相當豐富。世界經濟論壇(WEF)從1980年就開始研究國際競爭力,到1986年,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國際競爭力的研究體系。自1990年開始,WEF和瑞士管理開發學院(IMD)合作出版《國際競爭力研究報告》,它們提出的“競爭力=競爭力資產x競爭力過程”的競爭力方程,涉及8個領域的近300個指標。Michael PorterTM是第一位從產業層面研究國家競爭力的學者,他認為國家競爭力取決于產業和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一國的特定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取決于6個因素,即要素狀況、需求狀況、相關產業和輔助產業、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機遇作用以及政府作用,這六大因素就構成了著名的“鉆石模型”。
伴隨著21世紀——海洋世紀的到來,不少學者開始對海洋產業的區域競爭力開始了相關研究。王圣等通過對山東海洋產業競爭力評估體系的構建,將影響山東省海洋經濟的因素分為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集聚和創新力四大類,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上述指標的權重進行排序,得出山東省海洋經濟的競爭實力總體上呈上升的趨勢。殷克東等通過模糊聚類分析、動態分析和結構分析,對我國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了梯度類型劃分及動態評價,探明中國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發展的動態變遷特征、關鍵因素及其內在關聯效應。劉洋、豐愛平等對山東半島7個沿海城市1996-2005年的海洋產業競爭力做了聚類分析。殷克東、方勝民從海洋產業人才競爭力、資本競爭力、國際化水平和制度競爭力等四個方面,構建了14個二級指標、56個三級指標的海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評價體系。劉大海等從科技水平、經濟狀況、資本實力等方面,構建了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評估指標體系,選取主成分分析法作為定量評價方法,對中國沿海省市的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了定量評估及比較。譚曉嵐通過對海洋經濟競爭力評價理論框架的構建,將影響海洋經濟競爭力的因素分為核心驅動因素,包括海洋高級科技人力和專業人力資源、海洋科技組織創新能力等,以及一般影響因素,包括社會需求、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組織等。
根據以上對國內外文獻的回顧,可見目前對區域競爭力的評價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對于區域海洋經濟競爭力的評價研究還有待深入。大多數學者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上主要選擇主成分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對區域海洋產業競爭力進行評估和比較,評價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成分分析法可能因為降維造成的數據損失而使評估結果不準確,在指標較少以及指標間相關程度不高的情況下不宜采用。層次分析法采用專家判斷矩陣來進行賦權,問題是不同專家的判斷矩陣根本往往并不一致,其均值難以通過一致性檢驗。從評價數據角度,一些主觀指標如產業組織、制度環境等主要靠專家打分取得,總體上隨意性較大,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選用目前使用較為成熟的TOPSIS評價法對區域海洋經濟競爭力進行評價,然后采用面板數據進行模擬權重的測量和單調性檢驗,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影響區域海洋經濟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各地區海洋經濟差距的主要原因。
1 研究框架方法
1.1 研究框架
首先進行評價指標的選取,然后采用TOPSIS法進行評價并且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采用面板數據對評價指標進行單調性檢驗并且計算出模擬權重,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TOPSIS法。TOPSIS是Huang[~ol提出的一種優秀的評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過歸一化后的數據規范化矩陣,找出多個目標中最優目標和最劣目標(分別用理想解和反理想解表示),分別計算各評價目標與理想解和反理想解的距離,獲得各目標與理想解的貼近度,按理想解貼近度的大小排序,以此作為評價目標優劣的依據。貼近度取值在0~1之間,該值愈接近1,表示相應的評價目標越接近最優水平,該值愈接近0,表示評價目標越接近最劣水平。
(2)面板數據。面板數據最早是Mundlak引入到經濟計量中,指在時間序列上取多個截面,在這些截面上同時選取若干樣本觀測值所構成的樣本數據。面板數據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夠有效降低自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對遺失重要變量也不敏感,能夠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變化和更多的自由度。在我國海洋經濟統計時間較短、數據較少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實證研究。
將TOPSIS對海洋經濟的評價結果作為因變量,評價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根據回歸系數的符號是否為正來判斷評價指標的單調性,對回歸系數進行歸一化處理可以得到模擬權重。
2 數據
基于客觀數據對地區海洋經濟競爭力進行評價,選取的指標有海洋第一產業值、海洋第二產業值、海洋第三產業值、海洋第三產業比重、海洋經濟比重5個指標,其中海洋第三產業比重是其占海洋經濟的比重,海洋經濟的比重是海洋經濟占GDP的比重。前3個是絕對指標,表示海洋經濟的總量;后2個是相對指標,表示海洋經濟的質量。
選取的地區為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1個沿海省市,所有數據來自于1998-2010年中國海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描述統計量,如表1所示。
3 海洋經濟競爭力評價
3.1 TOPSIS評價
關鍵詞:海洋經濟;勞動力;對外開放
中圖分類號:P7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引言
海洋經濟是指開發利用海洋的各類產業及其相關活動的總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海洋經濟保持了高速發展,但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海洋大國,但遠不是海洋強國,由于人口眾多,我國的人均海洋資源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海洋經濟雖然展現出較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海洋經濟的發展是以海洋資源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為代價,粗放型發展方式使得海洋資源和海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凸顯。正確認識海洋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正確處理海洋經濟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成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重中之重。
二、文獻綜述
在海洋經濟發展影響因素方面,韓增林 、欒維新 等提出生產要素稟賦、產業集聚性、政府政策和外商投資是影響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張耀光 運用洛倫茲曲線,定量分析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產業以及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的空間集聚與擴散程度,提出海洋產業結構差異和海洋產業集聚是海洋經濟發展區域差異的主要來源。馬志榮 等從理論上分析了海洋經濟發展影響因素,包括產業結構,科技發展,生態污染和海洋經濟資金投入。
三、海洋經濟發展影響因素
(一)經濟基礎
任何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都與其經濟基礎密切相關。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集聚了有利于海洋經濟高速發展的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等要素.首先,高經濟水平為新興產業發展奠定經濟基礎。其次,高經濟水平常伴隨高技術水平,高新技術廣泛應用于海洋經濟領域,促進了海洋產業的發展。相反,經濟基礎較差的地區因為缺乏資金、先進技術、人力資源,從而限制了海洋經濟發展。
(二)產業結構
海洋產業結構指各海洋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產業結構演進的內涵是經濟資源不斷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移,生產要素流動帶來的資源配置優化推動了經濟增長,從現代市場經濟的動態發展歷程來看,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轉變是有機統一的。產業結構理論認為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是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三)勞動力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勞動力是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勞動力作用于生產資料的過程,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勞動力。此外,海洋勞動力數量是地區海洋經濟繁榮的重要標志,地區海洋經濟越繁榮,它所能吸引和容納的勞動力數量越多。同時,我國大量廉價的勞動力,為海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動力,我國海洋經濟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傳統的漁鹽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大,而我國廉價的勞動力滿足了漁鹽產業的需求,因此勞動力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較大。但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使得海洋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依賴性將會大大降低。
(四)科技創新
海洋產業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科技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是海洋經濟保持和提高競爭力的源泉。在海洋科學技術與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相協調的情況下,海洋科學技術水平越高,對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越大。新經濟增長理論指出技術進步是經濟長期增長的內生源泉,科技創新作為技術進步的一種表現形式,必定會對海洋經濟產生影響。海洋經濟發展對科學技術有巨大的依賴性,一方面,科技創新可以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技術效率。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促進傳統海洋產業改革,促使新的海洋產業和產業部門形成,推動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五)對外開放度
對外開放度表現了地區經濟與區外、境外經濟聯系的緊密程度,是衡量地區從外部汲取要素以及與外部進行交流的能力。在開放型經濟中,一國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深度較大,要素(資本、人力)、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沿海地區作為對外開放最直接的門戶,其對外開放程度的高低對海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外開放有利于資金流動,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增加了區域合作機會,對海洋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但外商投資主要是由于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長期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會導致我國海洋資源逐漸匱乏,阻礙海洋經濟的增長。
四、政策建議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具有豐富的資源,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可以有效地緩解人類面臨的資源短缺問題。因此,為實現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應抓好傳統海洋產業建設,大力發展海洋二、三產業,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海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加大海洋高新技術的研發力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重視培養和造就海洋科技人才,優化海洋科研人才結構,以高新技術帶動海洋經濟發展。統籌海域與陸域的發展,統籌海洋發展的區域合作,實現海陸一體化,以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有效利用,進而促進海洋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得國際間的合作交流更加頻繁,應適當增加海洋經濟的開放程度,以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同時應注意海洋對于國家戰略的重要地位,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開放程度。
參考文獻:
[1]韓增林,王茂軍等.中國海洋產業發展的地區差距變動及空間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
[2]韓增林,欒維新.區域海洋經濟地理理論與實踐[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耀光,魏東嵐等.中國海洋經濟省際空間差異與海洋經濟強省建設[J].地理研究,2005.
[4]馬志榮,何以國.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及路徑選擇[J].生產力研究,2008.
[5]許旭.中國區域海洋經濟發展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2008.
[6]劉貞民.我國海洋產業結構優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06.
[7]馮曉波.海洋科學技術與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2008.
關鍵詞:藍色經濟區;海洋主導產業;信貸支持度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3.008
自十六大以來,國家對海洋經濟的金融支持不斷加強。2012 年是全面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關鍵之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得到國務院批復,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將有力助推以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產業發展為特征的“新東部”的崛起,這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經濟發展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山東半島具有豐富的海洋自然資源、廣闊的海洋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2011年,山東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8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占全省地方生產總值的18.3%,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8.2%。山東半島海洋經濟的迅猛發展,對區域國民經濟的增長以及“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隨著商品的流通,生產的擴大化和社會化,社會資本的迅速轉移,多種融資形式和信用工具的運用和流通,信貸市場逐漸形成,而作為信貸市場中起重要作用的信貸工具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時,在新一輪海洋經濟發展浪潮中,要轉變原有發展方式,突破現有發展瓶頸,[1]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主導產業離不開信貸支持的巨大作用,有效的運用信貸工具對于促進海洋主導產業發展、培育優化主導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 信貸工具支持海洋主導產業發展的現狀
從目前情況來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主導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主體仍然是銀行機構,民間金融的參與度比較低,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的信貸支持力度并不高,即使是農村信用社近年來不斷開發新產品加強對海洋經濟的信貸支持,但自從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以來,各個商業金融機構為了防范信貸風險,提高經營效益,普遍采取了集約化的經營方式,收縮了農村基層信貸戰線,貸款的審批權限逐步上交,對漁業貸款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手續繁、環節多、借貸難。同時,由于漁業是高風險性行業,許多金融機構認為漁民貸款誠信差、還貸能力不足。因此,一直以來,金融機構對漁業生產扶持力度小、放貸量不足,導致漁民生產、技改資金短缺問題難以解決,制約了漁業經濟的發展。[2]
2 藍色經濟區海洋主導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度測算
山東半島具有發展海洋經濟得天獨厚的優勢。2011年山東省海洋生產總值為8300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8.2%。山東省海洋主導產業發展迅速,2010年海洋礦業產量較去年增加24%,海洋鹽業產量達2273.05萬噸,占沿海地區總產量的69%。2011年海洋漁業產出2388.2億元,增長16.7%;海洋化工業產出663.3億元,增長17.4%;海洋工程建筑業產出441.0億元,增長16.4%;海洋生物醫藥業產出81.1億元,增長15.9%。
青島市作為我國著名的海洋科技城和沿海開放城市,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的核心龍頭城市。青島市的海洋經濟保持年均20%的速度增長,2011年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達到1683億元,增加值557億,同比增長17.3%,高于同期GDP的增長。2011年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到1890億元,同比增長12.3%。2012年,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增長目標為15%,力爭突破2000億元關口。
各金融機構也是不斷加強對海洋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2010年青島市銀行業全年新增信用增量1738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的一般性貸款比年初增加1332.4億元,同比多增208.4億元。同時,繼續加大包括海洋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
鑒于數據的可得性及青島市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典型代表性,本文以青島市的海洋產業為例,采用指標對比分析法,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對半島藍色經濟區信貸支持海洋主導產業發展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2.1 青島市海洋產業發展與信貸支持狀況
2.1.1青島市海洋產業發展狀況
發展海洋經濟,青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目前,青島市海洋產業總產值居山東全省之首。而且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藍色經濟產業體系,形成了臨港石化產業、造船、海洋工程等臨港產業集群
在海洋產業結構方面,從2005年至2009年海洋產業的構成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圖2和圖3是對2005年與2009年海洋產業結構進行比較。
在海洋產業結構方面,從2005年至2009年海洋產業的構成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傳統的海洋產業中的海洋船舶業在整個海洋經濟的比重中有所上升,海洋生物醫藥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新興海洋產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產值比例大幅提升。這與國家的政策對戰略性新興海洋產業加大支持力度有關,更與對海洋經濟金融支持的傾斜度有關。
2.1.2青島市海洋產業信貸支持狀況
從2008——2009年青島市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海洋產業的支持就可以看出國家對海洋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就在不斷增強。下面從信貸支持規模和信貸支持結構就商業銀行對海洋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進行研究。
從表1可以看出,2008-2009年青島市各年的海洋產業產值的國民經濟比重遠高于商業銀行海洋產業融資的比重,說明信貸支持規模需要進一步加強;另外,從動態來看,2008-2009年海洋經濟產值的國民經濟比重有所下降,盡管商業銀行對海洋經濟的信貸融資額度增加了。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數據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商業銀行對海洋經濟的信貸支持結構的問題。下面就商業銀行對海洋經濟的信貸支持結構進行研究。
圖中的其他產業,主要是除傳統海洋產業外的新興戰略性海洋產業,主要屬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中主要有濱海旅游業及海洋運輸業等,這些產業已成為青島市海洋經濟重要增長點。
從圖4和圖5的比較可以看出,以海洋漁業為主的海洋第一產業的支持力度、海洋化工與船舶的信貸支持力度、濱海旅游業、海洋電力及海水利用的支持力度在下降。海洋生物醫藥業的信貸支持比重在上升,海洋交通運輸機港口物流業的支持力度也在上升。
盡管對海洋經濟的總體信貸支持力度不斷上升,對各海洋產業的信貸支持結構進行了部分的調整,但是,對各海洋產業的信貸支持度是否應經達到合理的水平,下面將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對信貸支持海洋產業的支持度進行測定。
2.2 海洋主導產業信貸支持度靜態分析
我們以2008年青島市海洋經濟的發展為例。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我們選用部分海洋主導產業: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船舶業、及海洋生物醫藥業生產總值和貸款融資比重為考察指標。2008年,青島市的海洋產業生產總值為1222億元,各種信貸融資總額為866224萬元。表2是青島市部分海洋主導產業2008年產值及信貸支持情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2008部分海洋主導產業(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海洋生物醫藥)產值貢獻率和信貸融資比重中,海洋生物醫藥業貸款融資效率較高,其次是海洋漁業、然后是海洋船舶,剩余行業海洋化工的貸款融資效率比較低,可見海洋主導產業的信貸融資的有效性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從對海洋主導產業的信貸支持度來看,2008年的信貸支持度具有以下特點:海洋化工行業的信貸支持度最高,商業銀行貸款比重大于該行業生產總值在海洋產業總值中的比重,保證了該行業資金的充足來源;海洋船舶行業的信貸支持度次之,貸款比重與產值比重的差距比較?。缓Q鬂O業的信貸支持度第三,海洋生物醫藥行業信貸支持度第四。
2.3 海洋主導產業信貸支持的動態分析
為更加清楚的表明各產業的信貸支持度的變動情況,我們將2008——2009年各個海洋主導產業信貸融資額度與生產總值做一下比較。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這里我們以海洋經濟總額及最具投資價值的海洋產業(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程)作為樣本進行研究。表3是青島市2008年和2009年海洋產業的信貸支持狀況。
(2)2009年的海洋船舶工程產值為根據2010年產值的估算數據。
從上表可以看出,不論是2008年還是2009年這些海洋產業的邊際貸款產值均大于整體海洋經濟的邊際貸款產值,說明這些行業都是對海洋經濟增長有重要貢獻的行業,對未來青島市海洋經濟的發展依然會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海洋漁業,作為傳統的海洋經濟產業,在海洋經濟的發展中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行業貸款的邊際生產能力上升不是很明顯。與2008年相比,2009年該行業信貸增長率比產值增長率少了接近0.2個百分點。在今后的海洋漁業貸款支持中,應創新支持方式,提升貸款的使用效率。
海洋船舶、工程行業,是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增長最快、潛力最大的行業。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強對其的支持力度,貸款邊際生產能力的下降說明政府對該產業的信貸支持能力不斷增強,對該行業的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就整體海洋經濟而言,2008年至2009年的信貸增長率比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增長率高七十多個百分點,這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海洋經濟發展,不斷加強對海洋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2008年相比,2009年青島市海洋經濟貸款邊際生產能力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于貸款投入結構的問題引起的。因此,今后的信貸支持結構需要科學調整。
3 信貸工具支持海洋主導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方案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信貸工具支持海洋主導產業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像商業銀行放貸積極性不高、政策性銀行信貸支持力度弱、信貸產品種類少、信貸工具靈活性低、資金供需雙方矛盾突出以及民間金融機構信貸支持能力不足等。[4]為了更好的促進海洋主導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信貸工具在海洋主導產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優化信貸支持結構,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并根據藍色經濟區海洋主導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大信貸政策對發展海洋經濟的傾斜力度,以促進海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3.1 可以加大商業銀行信貸支持力度,半島藍色經濟區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加快商業銀行的信貸制度改革,加大商業銀行對海洋相關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盡快建立有利于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5]具體可以從安排“海洋開發專項貸款”、提高對海洋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6]、發放短期的季節性漁業再貸款和依據海洋經濟信貸需求特點更新服務內容等方面加以改進。[7]
3.2 有必要籌辦海洋產業信貸管理局,來重點扶持海洋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有三家政策性銀行,而他們均有各自重點扶持的對象和范圍,都不可能將海洋經濟企業作為專門重點扶持的對象。
3.3 可以通過適當調整貸款結構、積極推動借款人對銀行信貸資金的利用方式轉變,[8]并且加強監督管理,確保信貸資金的用途等方式來提高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
3.4 由日本的經驗可以得知,日本農(漁)業信用擔保保險制度成功地解決了當時農(漁)業生產者因需農(漁)業現代化資金向貸款機構借入資金擔保不足的問題,[9]因此根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實際情況,在發展海洋經濟中也可以引入海洋信貸擔保保險制度以提高海洋信貸資金擔保不足的問題。主要通過健全海洋信貸保險制度和建立海洋信貸的擔保機制來實現。
3.5 充分利用民間金融在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有的促進作用,采取相應措施以促進民間金融對信貸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10]可以通過制定優惠政策促使民間金融機構設立發展海洋經濟的放貸專項賬戶。
參考文獻:
[1] 劉堃,周海霞,相明.區域海洋主導產業選擇的理論分析[N].太平洋學報.2012,20(3):59~64.
[2] 袁紅英.資源環境約束與山東區域技術創新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7(09):153~157.
[3] 孟慶武,孫峰德等.山東海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挑戰[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8(06):70~75.
[4] 李莉,司徒畢然,周廣穎.海洋循環經濟如何借力金融支持[J].環境經濟.2009(4):43~48.
[5] 吳明理.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及金融支持問題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09(7):35~38.
[6] 屠元亮.海洋漁業行業分析和信貸支持策略[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1(2):58.
[7] 秦宏,谷佃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主導產業發展實證分析[J].海洋科學.2010(11):87.
[8] Gitae Kim.Modified matrix splitting method for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redit classification of companies in Korea[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9(10):8824~8834.
一、變量的選擇
基于海洋經濟代表性和數據可得性方面的考慮,本文選取了下列變量。
(一)海洋漁業
海洋漁業是指捕撈和養殖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及海藻類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一般分為海洋漁業、淡水漁業。漁業作為海洋經濟的傳統產業,其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青島市漁業在近年來獲得了巨大的發展。1989年青島市漁業總產值為107319萬元,到2005年已經到達了547502萬元(以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所以選擇海洋漁業作為海洋經濟的代表性指標是符合現實的。
(二)濱海旅游業
青島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由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造就了發展濱海旅游無可比擬的條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休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旅游業迅速地發展起來。海洋旅游業可以利用小島風貌和漁家風情,開展漁島生態旅游和漁家風情游,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第三產業比重的提升,優化海洋產業結構。青島市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大力發展旅游業,使整體海洋經濟有了大的提升,進而推動青島市經濟的發展。從1998年至今,青島市旅游業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為青島市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選擇旅游收入作為一個變量。
(三)海洋交通運輸業
青島港位于山東半島南岸的膠州灣內,是我國著名的優良港口。由于其自身獨特的地理優勢,為發展港口運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青島港現已發展成為我國僅次于上海、深圳的第三大集裝箱運輸港口。青島港擁有全國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原油碼頭、鐵礦碼頭和國際一流的煤炭碼頭、散糧接卸碼頭。青島港的發展為青島整體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89年青島港口吞吐量只有1450萬噸,到2006年已經超過了18000萬噸,年均增長率為20.36%,因此確定以青島港的港口吞吐量作為海洋交通運輸業的代表數據來估算其作為海洋經濟主導產業對整體經濟的作用。除此之外,海洋產業還包括海洋鹽業、海洋藥物及生物制品、船舶制造等,但是由于近年來逐漸興起的行業,統計方面的滯后使得這些行業的數據比較少。鑒于此,沒有把這些產業作為變量納入到分析海洋經濟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中來。
二、統計分析過程
本文以1998~2005年的數據為樣本數據。具體數據見表1。對以上數據在Eviews3.0中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分析結果如下:、其中,YECZ為漁業產值,TTL為港口吞吐量,BHLY為濱海旅游收入??蓻Q系數R2=0.992,調整的可決系數R2=0.987,說明擬合的效果比較好。港口吞吐量和濱海旅游收入與經濟增長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即隨著港口吞吐量和濱海旅游收入的增加,經濟總量也隨著增加。漁業總產值和經濟總量是呈負相關關系的,即雖然漁業總產值是下降的,但是經濟總量是快速增長的。以下是對各具體產業對經濟總量影響的分析。
(一)海洋漁業
關于海洋漁業,本實證分析采用的漁業總產值的數據是按照1990年的不變價格計算得出的。所以說在分析時應該把當前的價格折算到1990年才可用于以上統計分析結果。漁業總產值的系數為-17.54。也就是說單位漁業總產值變化會引起經濟總量相反方向的變動,且對應的變動數額為17.54。從表面上看,無論從變化方向還是變化數值,都是不合情理的。細致分析就會發現,這是符合現實實際的。首先分析漁業產值與經濟增長的方向。漁業作為海洋經濟的傳統產業,其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傳統漁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以前是靠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來推動其發展的??墒请S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其所需要的生產要素就會相應缺乏。其次,漁業是第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第一產業本身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是逐漸下降的。這就是說,經濟發展過程中,漁業總產值出現下降是合乎情理的。最后,本文采用的樣本數據都是最近幾年的,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從以上三點分析可得出,漁業產值與經濟反向關系也就不足為奇了。關于數量的變化,由于漁業總產值數據均是按照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得出的,所以在統計結果中就夸大了漁業產值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作用。如果按照年均通脹率3%計算的話,1990年的一元錢相當于2006年的1.60元。即在2006年漁業產值減少1.60元的情況下,整體經濟總量增加1.75元。可見其對經濟總量的影響仍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二)港口吞吐量
從實證結果可以看出,港口吞吐量對經濟總量的貢獻十分顯著。隨著港口吞吐量的日益增加,經濟總量也是增加的。進一步講,青島市的港口吞吐量每增加1萬噸,經濟總量會相應增加0.12億元。可見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
(三)濱海旅游
濱海旅游業作為新興的服務業,其對經濟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從實證結果可以看出,濱海旅游收入與經濟發展也是呈現正相關的。濱海旅游的發展會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旅游收入前的系數為2.63,說明青島市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會帶動經濟總量增加2.63元。這一作用是巨大的。隨著濱海旅游在青島市的進一步發展,相信青島市整體經濟的大發展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三、發展青島海洋經濟的對策建議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海洋經濟各主要產業在對經濟的作用方面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同時也存在問題。諸如漁業發展的滯后,海洋各產業間結構的不合理等。對這些問題我們應正確看待,只強調存在問題,忽視優勢所在,或只看到優勢,忽視問題所在,都不利于海洋經濟的發展,正確的態度是合理利用優勢條件,積極改善不利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海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以下發展青島市海洋經濟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漁業的基礎性地位,大力發展休閑漁業
隨著其他海洋產業的發展,漁業在海洋經濟中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對于這一趨勢的認識,使得采取措施大力發展漁業,扭轉這種趨勢成為必然。加大漁業的投入,努力使漁業走上依靠科技發展的道路上,加快漁業的現代化進程,培育其新的經濟增長點。調整漁業內各產業的結構,加大漁業科技創新力度,如可以設立專項基金,對漁業內各產業有區別的的給予資金上和技術上的支持,促使其結構的優化。轉換傳統漁業的生產方式。傳統漁業是以捕撈業為主的,但是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生態的破壞、過度捕撈及不合理的開發等,漁業資源急劇減少,使得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限制。這就需要在政府嚴格執行合理捕撈、保護環境的相關規章制度的同時,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和水產品加工業,使捕撈業和水產養殖業雙管齊下,加快推動漁業發展的速度。大力發展新的漁業形式,如休閑漁業。休閑漁業是在近年來剛剛興起的一種漁業形式,它是對漁業生產的補充。它是把旅游業、旅游觀光、水族觀賞等休閑活動與現代漁業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結合配置,以提高漁民收入,發展漁區經濟為最終目的的一種新型漁業。大力發展休閑漁業,不僅不會造成對環境的破壞,還可以做到對漁業資源的綜合利用,尤其是在漁業資源銳減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可以更好地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港口在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青島港目前的發展可用“飛速”兩字來形容。過去幾年中,青島港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有一些不足,以后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多給予關注。第一,青島港作為龍頭經濟的位置有待進一步加強。以港興城、港城互動是沿海城市發展的共同規律。青島市經濟的發展同樣遵循這一規律。“以港興市”是青島市一貫的發展戰略。因此,一定要堅定不移地發展港口經濟,加強其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讓其龍頭作用繼續做大做強。第二,加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港口運作效率。港口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所需時間是很長的。這就需要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注重對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為適應當前世界航運界新的發展趨勢,如船舶大型化、經營聯盟化和干線網絡化等,青島港應在深水航道、集裝箱碼頭等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同時積極構筑完善暢通的集疏運網絡系統,通過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沿海支線運輸來拓展港口對內、對外腹地范圍,利用多種運輸方式為港口發展吸引更多的貨源。在大力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應努力實現管理體制的創新,通過整合港口資源、加快港口城市以及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為本市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重要的體制保障。對于建設所需的巨大資金,可以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發展股票、債券等形式,在資本市場上籌得所需資金,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第三,還應加快港口相關產業的發展。青島港的發展,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它要依靠臨近及周邊地區的工業、商業、物流、信息等產業的發展。因此,要在大力發展港口經濟的同時,加快對相關產業的支持,從而形成港口經濟與相關產業的互動,實現協調共同發展。
(三)努力打造青島濱海旅游品牌
青島目前的旅游主要依靠海岸風光、海濱景觀、水族館、海水世界等海洋資源來進行。這些資源的利用給青島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利益的同時,仍存在旅游品種單一、模式簡單、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夠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開發多層次、多種類、復合結構的特色海洋旅游產品,探索獨具特色的旅游模式。在發展傳統旅游產品的同時,注重對不同資源的整合,開發出新的旅游品種,努力探索出旅游業發展的新的更具吸引力和發展潛力的模式。如:榮成市在發展旅游時,就提出了“漁家民俗游”的新的旅游品種,起到了很好的發展效果。青島市作為一個擁有得天獨厚海洋資源的旅游城市,面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唯一合作伙伴城市的良好契機,在海洋旅游產業的發展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與潛力。應緊緊把握住奧運這一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青島海洋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與提高旅游業的軟、硬件水平,促進青島海洋旅游產業的提升,努力突出“山、海、城”特色,打造“帆船之都”的國際品牌,強化宣傳旅游形象,擴大客源市場,吸引更多的游人前往。發展濱海旅游的同時,還應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運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來發展濱海旅游業,努力實現濱海旅游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金融支持;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格蘭杰因果檢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海洋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海洋產業發展迅猛,海洋經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助推器和持續助推器。沒有金融的參與和支持,產業結構的優化難以實現,金融支持對產業結構的發展至關重要。
1.海洋產業結構優化
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是指海洋產業協調穩定發展、海洋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具體來說,是海洋產業結構由低層次不斷向高層次演進的高度化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海洋產業結構合理化和海洋產業結構高度化。海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決定海洋產業經濟效益高低的兩大因素:海洋產業結構高度化則決定配置到各個產業部門的資源能否有效利用,帶來更多的產出;海洋產業結構合理化決定資源在各個產業之間能否優化配置,不致造成積壓和浪費。因此,海洋產業結構是否優化對一個國家的海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2.金融支持與海洋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
2.1 研究方法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法(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著名計量經濟學家Granger始創于1969年)主要用于考察兩變量之間在時間上的先導抑或滯后關系。以時間序列,為例,如果利用變量和的過去信息共同對進行預測其結果比只用的過去信息預測更精確,則認為變量有助于解釋變量的將來變化,兩者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對于兩變量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Granger采用如下檢驗模型:
檢驗從到的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即是檢驗的零假設:
檢驗統計量:
~ (3)
式中:和分別為式(1)和式(2)通過最小二乘法回歸得到的殘差平方和;T為時間序列的觀測值總數。以為置信度,若,則拒絕,即以1-的概率對具有格蘭杰因果關系;否則,接受原假設,對不具有格蘭杰因果關系。
2.2 實證指標選取――以山東省為例
①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指標。近年來,山東省海洋產業不斷發展,產業結構逐步合理化,三次產業比例由55.54∶23.87∶20.59轉變為37.23∶23.02∶39.75。產業結構合理化是高度化的基礎,高度化是結構升級的目的。因此,選取山東省海洋產業結構高度值作為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指標。(由于數據的可獲性,所選時間范圍是2001-2009年)產業高度化指標:
,
公式中,為第個產業部門在整個產業結構系統產出中所占的比例,表示第個產業部門的產業高度值。由于研究重點和數據原因,各產業高度值采用了經驗賦值獲得,根據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的特征,海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產業高度值分別賦值為1、2、3。根據以上公式計算山東省2001-2009年海洋產業結構高度值,結果如表1所示
②金融深化程度指標。經濟金融化指標用金融相關率FIR來衡量,金融相關比率是指,“某一時點上現存金融資產總額與國民財富――實物資產加上對外凈資產之比”。通常人們將其簡化為金融資產與GDP之比,以此衡量經濟金融化程度。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大特點是以間接融資為主,整個社會90%以上的融資都通過銀行貸款方式完成,因此選取銀行存貸款余額數據作為金融資產的一個代表性衡量標準來揭示金融發展水平,作為金融深化程度指標。金融相關率為:
(4)
式中D表示選取年份銀行金融機構存款余額;L表示相應銀行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根據式(4)計算山東2001-2009年金融相關率,結果如表1所示。
數據來源:根據公式計算所得;數據來源:《山東金融年鑒》2002-2010
2.3 實證結果分析
表2 格蘭杰因果關系的檢驗結果
原假設 滯后期 P值 結論
X不是y的格蘭杰原因 1 0.03688 拒絕原假設
Y不是x的格蘭杰原因 1 0.22252 接受原假設
X不是Y的格蘭杰原因 2 0.99556 接受原假設
Y不是X的格蘭杰原因 2 0.65963 接受原假設
①時滯為1時,原假設“x不是y的格蘭杰原因”的P值=0.047 26
②在時滯為1、2兩種條件下,原假設“y不是x的格蘭杰原因”的P值都比較高,因此接受原假設即海洋產業結構升級不是金融支持的格蘭杰原因,說明在短期內,海洋產業結構的優化不能反作用于綠色金融的發展。
3.對策建議
(1)制定海洋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健全相關產業政策。海洋資源和良好的海洋環境是海洋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海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關系甚大,應加速海洋環境技術的產業化,有效地開發海洋資源和海洋環境,使海洋產業與海洋資源及海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2)建立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機構和示范基地、企業集團等建立示范基地,增強海洋產業技術開發能力。(3)利用海洋技術改造傳統海洋產業、加快新興海洋產業發展、培育未來海洋產業重視,傳統海洋產業技術改造,保持產業發展后勁。
參考文獻:
[1]馬洪芹.我國海洋產業結構升級中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7.
[2]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統計年鑒[Z].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2006.
[4]李彬.金融支持與我國海洋產業發展關系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