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a)-0171-0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塑造人靈魂的系統工程,學生只有學會如何主動地去學習,如何掌握一項過硬的技能;如何正直做人,如何展現真實的個人魅力,如何積極生活,如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全面發展,向上成長。
根據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總體上表現出以下幾個突出特點:性格外向張揚、積極表現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確的個體目標、有獨立的主觀意識。隨著世遷、萬物更新,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科技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當代大學生受到國外文化、價值觀念的巨大沖擊;因特網的全球化使用也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產生了潛移暗化的影響;而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莘莘學子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價值取向。因此,我們大膽提出了針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跟進體系。
大學生思想教育跟進體系分為4個階段:預防、診斷、干預、反饋;并且“診斷―干預―反饋”形成一個循環,讓大學生在不斷地“診斷―干預―反饋”過程中形成一個健康、積極的政治思想。
1 預防階段
此階段旨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引導大學生思想意識,面向對象的是所有大學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3種。
1.1 建立穩健的理論基礎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僅承擔教育的責任,還應肩負教化、培養、塑造的重要使命,建立起強大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與教育現狀因材施教,并結合當代大學生幾個突出的性格特點(性格外向張揚、積極表現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確的個體目標、有獨立的主觀意識),不斷地更新和完善課堂教學方式。
1.2 社會實踐是提升思想政治的必經之路
大學生切實可行的社會實踐包括以下幾類:調查報告、理論講解、志愿者活動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和開展社會實踐,不僅對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參與度有所幫助,而且對社會相對脫節的大學生來說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1.3 開展網絡道德宣傳和法制教育
在科學技術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更應加強對網絡道德的監管和法制教育的宣講。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班會等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對當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的監管和法制教育的宣講。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客觀地對待虛擬網絡世界,合理地使用互聯網和手機,提高對不良信息的認識,增強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主動拒絕不良信息。
2 診斷階段
在此階段,旨在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的診斷,篩選出思想方面出現偏差的一部分學生,以便及時發現預防階段未能解決的問題,防止簡單問題變復雜、變嚴重。此階段面向的對象是所有大學生。
固定診斷時間為每年3月、6月、9月、12月中旬。另外,每月輔導員還應對所有大學生進行簡單的思想狀況診斷,做到“無遺漏、無偏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診斷方式可參考量表編制、測試方法、統計方法。對診斷結果,可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力求診斷的準確性、真實性。在診斷階段,一旦發現有思想出現問題的學生,要采用正確恰當的手段進行及時干預。
3 干預階段
對大學生出現的思想問題一定要及早發現,盡早處理。對于處于萌芽狀態的思想問題,相對容易處理,并且處理所付出成本和造成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然而有些思想問題,一開始可能是微不足道、不易察覺的,一旦疏忽大意、不及時處理,就有可能釀成大錯,更甚者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鍵是要對這些問題未雨綢繆。具體干預方法可參考以下4種,各種方法可自由組合使用,不同情況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3.1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如何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那勢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做這項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和愛心、耐心,熟悉并善于應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知識,并且在學生中擁有較高的威望,或者可以是學生學習的榜樣。
3.2 帶入感情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論理,更要帶入感情,這樣才能讓被教育者放下心理防備,逐漸消除教育主客體心理上的距離感。當代大學生性格外向張揚,積極表現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確的個體目標,有獨立的主觀意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讓大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從這個意義上講,動之以情比曉之以理更為重要。所以,帶入感情的教育方式是走進其思想世界、做好其思想工作的基礎。
3.3 及時分析并記錄大學生思想動態變化
教育工作者應及時、準確地建立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動態信息跟蹤數據庫,包括學習狀態、思想行為表現、生活狀況、課余興趣愛好等方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都詳細記錄在案,并進行動態更新,及時監測,建立預警機制,便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選擇地重點跟蹤需要幫助的學生。
3.4 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和學生組織的重要作用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情況,把對其選拔、培養、發展的過程中當作是進行更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并且,要高度重視大學生黨支部的建設,把黨支部建到每個班上,使其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強堡壘。同時,要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使大學生表現出到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提高其發奮學習的自覺性。
4 反饋階段
學院思政教育科設立學生思政信息總站,設立網絡交流互動平臺,定期參與學院思政信息站的活動并對學院開展活動進行指導服務,處理與協調學生反饋的問題。大學生思想動態情況上報流程如下。
4.1 收集學生思想動態
通過同學交流、師生座談、調查走訪、網絡監測等形式對學生思想動態情況進行關注。
4.2 整理學生思想動態情況
信息員每月15日、30日分2次撰寫學生思想動態情況報告上交至學院思政信息站,思政信息站每半月整理一次該學院學生思想動態情況,并形成綜合性學生思想動態情況報告。
4.3 上報學生思想動態
學院每月15日、30日前分2次向學生工作部上報學生思想動態情況,如遇學生突況隨時上報。
反饋階段并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結束,反饋結果出來后,應根據結果是否理想,斟酌是否再次進入“診斷―干預―反饋”的循環;該循環可反復進行,直到診斷結果為理想狀態或正常情況。
當代教育工作者應當把培養大學生的縱向思維習慣作為首要任務,使其能夠用理性的思維去追溯歷史、進行深刻反思。將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擁有發展眼光的潛力股,把民族、國家的問題視為世界的問題,從根本上破除歷史殘留的禁錮和偏見。
參考文獻
[1] 張中偉.和諧社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D].合肥工業大學,2009.
[2] 閆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研究[D].繼續教育研究,2008.
[3] 周恒,h家政.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2014.
[4] 熊湘江.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J].常德師范大學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98-99.
一、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
1.從積極影響方面來分析
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極大地制約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開展。但是,近年來興起的大眾媒體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既可以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知識,也可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這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不足,緩解了以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單調、乏味的問題。尤其是大眾媒體所關注的一些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這不僅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教育素材,而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面提升大有助益。同時,教師可以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大眾媒體的平臺不斷充實教育信息,開闊學生的教育視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另外,大眾媒體改變了大學生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選擇,極大地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較落后,一般只是采用上課的方式或者開展講座、會談等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忽略了受教育對象自身的特點,沒有關注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教育的實施更多是以教師的教育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平等交流,教育的實施效率比較低。而大眾傳媒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提供了嶄新的教育方式,通過大眾傳媒,尤其是網絡傳媒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可以極大地激發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興趣,增強教師的親和力,為教師和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提供了廣泛交流的平臺,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高效開展。
2.從消極影響方面來分析
大眾媒體傳播的方式與內容的日益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實施。應該說,近些年來我國的大眾傳媒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大眾媒體數量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各個層次的電視臺、不同類型的報紙雜志、種類繁多的省市電視臺以及形式多樣的網站等。一方面,雖然大眾媒體的數量增長很快,但是大眾媒體的質量卻良莠不齊。如一些媒體為了追求關注度,將低俗的內容進行傳播,這些低俗不良的媒體傳播內容,在客觀上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大眾媒體的市場化傾向嚴重弱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實效性。自從我國實行市場經濟以來,大眾媒體也以市場化作為發展方向,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大眾媒體的一些不良傾向也逐漸顯現出來,一些不良媒體為了迎合市場需要,獲取更大的利益,吸引觀眾,不惜用一些不良的信息、低趣味的節目嘩眾取寵,以此作為擴大發展的手段。在這樣的狀況下,一些虛假新聞、人為的負面炒作等不好的內容屢禁不止。一些大學生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思想產生了變化,這不僅對大學生的思想健康產生了影響,同時對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帶來了非常大的消極影響。
二、解決大眾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消極影響的對策
1.提升大眾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素質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我國大眾媒體從業者的專業知識是比較豐富的,專業能力也是比較強的。但是,現階段我國大眾媒體行業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教育顯然是不夠的,一些從業者職業素質不高的情況比較突出。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一些大眾媒體的從業者也把實現經濟目標作為從業的重要目標,他們在經濟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缺乏社會責任感,沒有堅守職業道德底線,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大眾媒體的相關主管部門重視培養大眾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素養,教育大眾媒體從業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完善職業道德體系建設,增強大眾媒體從業者的社會責任感,加緊制訂有利于提升大眾媒體從業者整體素質的職業道德規范,加強大眾媒體從業者的隊伍建設,保證大眾媒體為凈化社會環境承擔應有的責任,以此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更好開展。此外,還要重視對大眾媒體從業者進行定期培訓,通過有效培訓提升大眾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素質。
2.學校與家庭要形成合力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思想特點 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1-0056-01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群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對我國的發展進步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國家的重點關注,要對他們的思想道德進行提高,以及對政治工作進行創新,從而促使他們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1.對政治的思想認識不清楚
當代大學生對國家的實事、政事比較關心,在他們的認知中,身邊的小事情和小新聞完全不能和國家中發生的實事政事相比較。但是,他們對國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社會基本狀況沒有足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在面對一些問題時,他們的反應往往過于激烈。而且,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中存在很強的理想主義色彩,這一問題的存在使他們在面對問題時過分追求完美,不能從容面對負面的事情。
2.有足夠的競爭意識,但是沒有足夠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前進和發展,我國社會就業環境也發生了一些改變,由于大學生的數量太多,就業環境中呈現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需求不能完全滿足。在面對這樣的就業競爭過程中,許多大學生養成了相對較強的競爭意識。當代大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對自身競爭意識進行過有針對性的培養,但是,由于其在校期間很少接觸到社會現實,對社會上激烈的競爭情況了解不清楚,而且,當代大學生多是在家庭和學校的保護中成長的。所以,在當代大學生面對一些較為重大的打擊時,沒有足夠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3.理想主義色彩過重,缺乏社會責任感
在現代社會的時代大背景下,大學生大多是被家長呵護長大的,相應的社會經驗不足,對所學知識的運用也不熟練。由于對現實社會認識不夠,造成了當代大學生理想主義色彩過重,他們普遍覺得要為夢想奮斗,而不是為國家建設或社會責任進行奮斗。在他們的夢想中,大多是與權利以及金錢相掛鉤的,由于其自身沒有足夠的社會責任感,所以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很容易走上歧路。
二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1.從教育內容的角度上進行創新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我國要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過程中做一定的創新和改革,從而使教育工作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目標,與相關的教育理念進行緊密結合,從而使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式跟時代相融合,提高教育工作對大學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在對其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對教育內容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改革。當代大學生對國家政治的熱情相對較高,但對其思想認識卻不清楚,教育工作者可從其思想出發,理清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對現代社會形式以及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有較清楚的認知。
2.從教育理念的角度上進行創新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注意對相關教育理念的創新。其中,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是獨立的,它與整個國民思想教育都是密切相關的。在創新教育理念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使教育觀念與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相符合。另外,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誠信理念的灌輸。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對誠信這一基本道德不重視,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注意對其道德觀念的培養。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前進和發展,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群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但在我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國要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過程中做一定的創新和改革,從而使教育工作跟上時代的腳步。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班主任;輔導員;建設;創新
高校班主任和輔導員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擔負著規范大學生行為和塑造大學生思想的重要任務,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時展和國際國內形式的變化,高校班主任和輔導員工作也表現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點和新要求。早在1953年清華大學已提出“雙肩挑”輔導員隊伍建設,而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從1977年重新實行高考招生制度、高等教育改革開始。所以促進高校班主任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快班主任、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進程已成為一個嶄新的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下成長起來的有特殊性格的一代,他們對新事物有很強的適應性以及很強的創新意識。但是,在特殊的社會環境、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及大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背景下,一些學生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比如:社會責任感缺失,心理素質欠佳,艱苦奮斗精神淡化等。具體講有以下幾點:
1.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總體積極向上。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普遍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黨充滿信任,對前途具有信心;普遍具有強烈的成才意識,希望把服務社會與自我發展統一起來,展示才干,增強競爭力。但有些人理想淡泊、以自我為中心、功利傾向較嚴重。
2.大學生思想狀況有強有弱。大學生思想狀況集中表現在五強五弱:時代感強,責任意識弱;認同感強,踐行能力弱;參與意識強,辨別能力弱;主體意識強,集體觀念弱;個性特征強,承受能力弱。大學生在考察問題、處理問題上往往表現出五個“更多”,即更多的采用生產力標準,而不是意識形態標準;更多的采用具體利益標準,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標準;更多的采用批評的標準,而不是建設的標準;更多的采用“與國際接軌”的標準,而不是“中國特色”的標準。
3.大學生思想特點鮮明。當代大學生的新特點是“高、大、快、強”即開放程度高,信息量大,思想變化快,個體意識強。最突出的特點是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這符合社會現實,也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大學生在行為過程中,追求自我支配和自主決策;在生活中追求自立;在精神上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些都與市場經濟主體要求一致。
二、高校班主任輔導員隊伍建設創新的基本思路
1.加強班主任輔導員隊伍建設,全方位提高輔導員綜合素質。在輔導員機制逐步健全完善,輔導員隊伍逐步合理化、正規化后,核心任務就是加強輔導員內涵建設,具有過硬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加強輔導員勝任能力培養。勝任能力的培養由學校培養和個人自學兩方面組成。學校“要像重視業務學術骨干一樣重視輔導員的選拔、培養和使用”,把輔導員的培養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強化思想政治理論和業務素質的崗前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輔導員在得到基本的培養培訓后,就要在具體事務管理過程中認真思考、總結和反思,并學習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組織行為學、就業指導理論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知識,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其次,樹立為學生成長服務的意識。高校輔導員在計劃經濟時代的主要職能是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在現階段主要職能應該轉變為服務。這是因為隨著高校收費制度的改革,大學生逐步成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他們有權利要求學校提供滿意的各項服務,高校輔導員理應成為大學生的服務者和代言者。其服務的主要內容有: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提供思想方面的指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例如:引導大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促使大學生營造優良的班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等。這就要求輔導員還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保持與學科前沿同步,只有自己的知識豐富了,才能令學生敬佩、讓學生信服。
最后,更新教學手段,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方式與途徑。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傳統意義上的“管理”、“說教”,而應該是“引導”。當代大學生很關心社會問題,對社會現象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心理反應也較激烈。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沿的輔導員,要指導他們正確地、全面地看待事物。這就要求輔導員所持觀點科學正確,并且指導的方法途徑達到多樣性和趣味性,還要注意到經常性和反復性。高校輔導員要從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八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要針對學生中不同群體的特點開展工作,強調工作內容和方法的針對性。此外,還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要經常深入學生,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促進師生問的思想交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2.強化高校班主任輔導員專業化培訓
首先,建構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培訓的機構體系。機構體系的建構是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培訓的組織保證。一方面,它能夠有效突破單個高校在人力、物力上的局限性,通過整合、協調各類資源,使輔導員隊伍建設中的各種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得以在交流與融合中發揮更大效益;另一方面,輔導員在知識與經驗的累積之外,能夠通過與權威參照團體(如學校領導、權威學術專家)、同輩群體以及服務對象之間的角色期望,了解自身在職業體系中的身份地位,從而不斷地主動調適自身的觀念與行為,形成內化的力量。
其次,建構點面結合、分段式、實踐型的輔導員專業化培訓內容。教育部對于輔導員培訓內容的定位已較為明確,其重點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時事政策,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以及就業指導、學生事務管理等幾個部分,從而全面闡釋了輔導員現時期的各項職能。這是對輔導員專業化培訓的內容在“面”上的建構。而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基于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階段性,各項專業知識的講授與培訓又應當靈活地根據職前教育階段、入門適應階段與在職任教階段的不同特征而各有側重。這是輔導員專業化培訓內容在“點”上的契合。
最后,建構研究型的輔導員專業化培訓發展機制。在理論學習與經驗總結的層次之外,專業化的培訓還應當著力于建構研究型的輔導員隊伍。即以培訓為起點,啟蒙輔導員的理性自覺,使其能夠在遇到新的不確定的情況時,學會變化、適應、融會貫通;
能夠通過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等方式,自覺地發現、思考、研究問題,透過隱藏于不同文化規范后的思想意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最終形成新的理論指導。目前,我國研究型輔導員隊伍的建構已初具條件。首先,教育部的相關文件為輔導員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切實的政策指導。教育部有關規定指出,“要適時安排輔導員進行脫產、半脫產或在職培訓進修,選拔優秀輔導員定向攻讀學位?!辈ⅰ伴_展與輔導員工作相關的科學研究……積極選拔優秀輔導員參加國內國際交流、考察和進修深造?!?/p>
3.進一步推進輔導員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據統計,2005年碩士研究生在輔導員中的比例已達31.8%。而查閱2005~2007年各高校招聘簡章,即不難發現,具有“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學位已成為新聘專職輔導員的必備條件。高校輔導員隊伍學歷層次的提升,為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人力保證。就此,有學者進一步提出,應借鑒國外經驗,在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基礎上,設立“學生教育與管理”專業,把學生工作納入高校的學科建設中。通過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組織權威的研究人員,逐步構建獨立、完善的學生工作理論體系,在輔導員準入的“源頭”供給學生管理方向的專業人才。目前,天津大學依托管理學科優勢申請設立的學生事務管理碩士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高等教育學碩士點下所設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方向,以及遼寧省所舉辦的思想政治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班等等,無疑都是以學歷教育培養研究型輔導員隊伍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
一、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文化教育事業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發生著深刻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針對新時期出現的新挑戰、新問題,主動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和環境,走革新創新道路,才能保持長盛不衰的活力,才能確保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發展不協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跟不上學生的內在發展要求,工作機制單一化是主要原因。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還停留在管理而非服務、灌輸而非引導、保守而非開放的傳統思維,工作機制和理念上沒有確立整體的人才培養觀,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傳授相互剝離,日常教育與學生專業發展相互割裂。其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學生黨團活動創新不足,對學生吸引力不強。再次,部分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數量不足、素質良莠不齊,直接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凌亂和無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西方文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外來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良莠不齊, 一些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與文藝作品常常被一起引進來, 這就容易使大學生產生錯覺, 潛移默化地改變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
(三)經濟快速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影響
改革開放帶來新的的契機和挑戰。一方面它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提升了大學生的主體認識,另一方面它也沖擊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 使他們選擇的多樣化趨勢更為明顯, 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和復雜性。
在新的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嚴峻挑戰。面對新問題和新情況,需要深刻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的探討,來完善和提高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新時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建設的重要性
創新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靈魂。只有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新特點,與時俱進,堅持在德育理論和實踐上進行創新,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一)是新時期新形勢發展的要求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建設是新時期新形勢發展的要求。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針對新時期出現的新挑戰、新問題,主動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和環境,走教育創新道路,才能保持長盛不衰的活力,確保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必要途徑
新時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建設是提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必要途徑。從整體上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多元價值觀的交融和碰撞,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進行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創新,提高大學生思想覺悟和自身素質。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建設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在知識經濟大發展的今天,社會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適應知識經濟時展的要求,應該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充分顯現。
(四)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生命線, 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探析
(一)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應積極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升心理素質和思想覺悟。通過心理咨詢,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其消除心理障礙,做好有針對性的疏導與化解工作。首先要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其次要借鑒和引入心理輔導技巧。最后要將高校思想道德建設創新與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相結合
(二)加強校園網建設
由于互聯網具有信息傳播快、信息量大、受眾廣等特點。所以要充分發揮好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通過全面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來把握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通過網絡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建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 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同時要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監管, 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三)完善大學生服務機制
完善大學生服務機制關鍵在于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要緊緊圍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這一核心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其次要走進大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在生活實際中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生活觀及消費觀教育。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大學生服務機制,發揮服務育人功能。最后要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制。它可以包括制度和政策、宣傳教育、隊伍及檔案等方面。
(四)開展思想政治主導教育理念下的多元教育路徑
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一化弊病、大力開展思想政治主導教育理念下的多元教育路徑。首先可以通過“兩課”教育教學渠道把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同他們的專業教育結合起來,用最科學的理論知識來滿足大學生的知識需要。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探索和建立通過社會實踐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體系和長效機制,通過走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道路使當代大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接受教育。最后,要努力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真正取得教育實效。
(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對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外部灌輸應與自我實踐體驗相結合,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方法。必須針對學生的具體思想實際,啟發學生的自覺性,通過學生的自覺認識和自我實踐體驗,養成自覺行為,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要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之一,能使大學生促進知向行的轉化,促進其知行的統一。最后要大力發揮校園文化的影響作用。校園文化有兩種表現形態:一種是觀念形態的文化,指的是校園內占主導地位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一種是物質形態的文化,主要指學校的建筑、文化設施、校園的綠化美化等。校園文化教育主要是一種精神上的教育,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8.
[2] 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19).[3]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源文獻選編(1949―2006)[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夏越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建設芻議[ 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7).
[5]崔欣偉.構建以大學生黨建為龍頭的“多元一體化”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1).
[6]張志漢.試論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構建[J].農業考古,2010.
[7]宋建設.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探析[J].新西部,2010,(16).
[8]張勇.論新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
[9] 李齊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規范化發展的現狀與路徑分析[ J] .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4) .
[10]王俊生.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機制的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9).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5-229-02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從國際大環境來看,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價值多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各種文化的交流逐漸頻繁。從國內來看,利益主體的變化,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領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出現了新的問題。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還不成熟,面對多元化文化的來襲,失去了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容易被“糖衣炮彈”所迷惑,此外一些不良社會風氣侵入校園,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外,新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成為了當今最受歡迎的傳播媒介。大學生對內容及其豐富的網絡文化有極強的好奇心、辨別能力差、自控力不強,容易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目前大學生已成為網民中的主要來源。網絡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和以最便捷的速度獲取各種最新信息資源的主要渠道,但是網絡給大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消極影響。因而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2.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決定了高校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主流思想是積極的、健康的,但部分大學生存在著一些消極思想, 并且嚴重制約著他們的健康成長。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人生價值追求呈現多元化。伴隨著互聯網的出現,西方國家把互聯網作為傳播載體,把金錢至上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傳播到我國境內,使大學生在人生價值上,偏重于追求個人價值,忽視社會價值;傾向于個人主義,反對集體主義;追求享樂主義,討厭艱苦奮斗。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條件下滋生出的金錢價值觀,大學生出現了錯誤的價值取向、模糊的道德判斷。有些大學生把金錢和享樂看成評價一切的標準,經濟利益關系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主要關系,大學中見利忘義現象逐日增多,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享受卻忽視了內在品質的提升,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和享樂的傀儡。(2)社會責任意識淡化。當代大學生個人主義傾向比較明顯,社會責任意識淡化;傾向于關心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對他人的利益毫不關心。他們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對公益事業漠不關心,把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作為人生奮斗的目標和最終目的。從大學生不愿意到西部偏遠的貧困山區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都爭著到發達的沿海城市就業,由此可以看出,多數大學生考慮問題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缺乏對國家和社會應有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如何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已經成為21世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
因此,面對文化的多樣化、經濟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高校要更好地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就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把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決定其行為和處事態度,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創新精神,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高校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作用,堅持以理論為指導,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在具體實踐中能夠充分的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最終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要經常給大學生播放為國做出杰出貢獻的電教片,教育大學生把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結合起來,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基礎上實現個人價值,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強才干、服務社會、提高能力。要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努力拓展社會實踐的途徑。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深化大學生對理論的掌握,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增強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同感,樹立社會責任意識、集體主義觀念,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努力拼搏的意識,做到社會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服務社會與實現自我相結合,促進大學生全面自由健康的發展。
3.引領高校校園和諧文化建設。由于互聯網的出現,西方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在大學校園傳播和蔓延,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污染了純凈的校園文化。加強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發揮典型人物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推動良好的班風、校風建設。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觀念得到改變,覺悟得到提高,素質得到提升,精神面貌得到改變,使校園文化真正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立足高校實際,把握時代特點,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借鑒一切有利于促進校園和諧文化建設的有利因素,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條件。
4.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大學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環節之一。當前高校要認真地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的狀況和特點,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組織開展大學生樂于參加的活動;經常找學生聊天談心,在溝通中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要積極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結局心理問題;經常與學生家長聯系,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以育人為本,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21世紀的合格人才。
5.積極占領網絡教育陣地。21世紀是以網絡為主導的時代,網絡為大學生提供大量的便捷的信息資源,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垃圾資源?;ヂ摼W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對大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網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要認真對待網絡對學生的影響,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互聯網搭建交流、學習、工作的平臺,通過QQ、電子郵箱、微博、MSN、博客、微信等方式,采用有效的網絡教育方式,深人了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思想和心理變化,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網絡文化觀,從而自覺防范和抵制不良網絡文化的誘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可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亞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盧桂珍.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構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2)
3.王漢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4.閆英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研究[J].價值工程,2010(34)
5.唐桂蓮,郭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
6.孫克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5)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增強其工作的實效性已經成為目前各個高校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必然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F對已經存在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再研究,進一步推動研究課題的向前發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范等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計劃和組織的影響,最終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和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馬克思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大學生頭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運作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一種實現程度。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缺乏實效性的成因分析
1.當前,大學生信息獲取的多元化,中西思想的交融碰撞等諸多因素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勉勵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取得實效。
(1)信息的高速傳播及全球化視野。中西思想的交融碰撞使學生產生信仰迷茫、理念信仰缺失,價值觀不明確等問題;物質文化生活的極大豐富促使學生意識形態產生了新變化、新情況,使大學生思想受到極大的影響和沖擊,這都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復雜情況。90后大學生個性鮮明,喜歡崇尚和張揚,社會責任感和抗壓性較弱,對新事物的好奇與渴望,這都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留下了可乘之機,這些使那些意志力薄弱、不能正確辨別是非的大學生陷入精神空虛、無所事事、行為失范的境況,嚴重的甚至走上歧途。
(2)獨生子女的性格特點。當代大學生百分之九十都為獨生子女,他們有很強的優越感。自小生活條件優越,父母為其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極為缺乏自我認知、人際交往能力差。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極不理想,他們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心中期許的比現實高很多,而且做事只愿索取不愿奉獻,學習、生活、交往、就業的壓力各個方面使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最終使得心理存在更大的問題。
2.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創新的同時,其弊端仍然存在,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中工作者無法顧全,“統一”教育模式現象普遍存,雖然在不斷完善,但也無法滿足學生需求,進而導致無法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是的理論與實踐難以結合。
四、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實效性的途徑分析
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要求研究者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來完成,必須要求以人學思想為理論指導進而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立足于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需要的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拓展教育途徑,開發教育載體,從而實現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1.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更新教育理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首先必須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要用原理和中國化的武裝學生頭腦,改變他們的一些生活和思維方式,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榮辱觀和社會責任感,建立以人為本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這就需要教育者要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地位,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改變以灌輸為模式的教育理念,做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新理念。
2.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
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倡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有創造性,最終使學生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一種新模式。教師還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而導到理想的目的
3.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找準切入點
每個學生生長的環境不同,同樣接收的教育也不同,教育者要根據問題進行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為每一名學生的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以發揮教育者主導性為前提,可以進行安排個性化輔導,也可采取小團體交流的方式,渠道多樣化,進而達到預期的效果,使學生能主動地表達新原則或者觀念。
4.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教育環境對研究者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教師應從日常生活抓起,關心愛護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使每一個學生能夠感受到他們是集體的一部分,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呵護與溫暖。
總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思想的集中體現??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做到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注重人性和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思想為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教育的始終,使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有效途徑,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和理想主義教育,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思想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教育;人文關懷
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情是教育的生命,沒有情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因此,要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就要求我們加大情感投入,增強教育中的人情味,充分發揮情感在教育中的先導作用,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本文擬研究的人文關懷就是一種充滿愛和情感的現代教育理念和取向,一切從人自身出發,以人自身為中心,重視人的價值,強調人的尊嚴,注重從人的精神層面去關懷人,讓人的生命自由健康成長,以人的幸福和全面發展作為終極關懷。
一、人文關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1、人文關懷是時代精神的呼喚
1.當前我國經濟處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取得了顯著成績。在燦爛輝煌的經濟成績背后,日益嚴重地暴露出與現代社會不相容的人的問題。人們的精神生活、個性特長、道德信仰等被漠視、被踐踏,人的主體性逐漸喪失,不少人失去精神與靈魂家園。高等教育也迷失了方向,被當作謀取優越職業的敲門磚,片面注重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求知,掌握技能,以順應于社會,讓功利主義的泥淖模糊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高遠目標,遺忘了高等教育自身。
2.高等教育也在沉痛的反思中走出了認識的誤區,認識到培養完善人格的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突出人的本位,實現從“學會學習”到“學會生存”、“學會關心”主題的轉換,也就是要求當代教育必須彰顯人文關懷,弘揚人文精神,關注人類的生存命運,教育學生關心自我生存本身,關心他人,關心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并在此關心中實現人性的回歸與完滿。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眼光投向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關懷上來,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人文關懷是人類文明的召喚,是人的價值全面自由實現的召喚,是時代精神的召喚!
2、人文關懷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現實要求
人文關懷的理念是從當代大學生生活本身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實際狀況提出的。大學生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在年齡上處于青年期,在生活經歷上涉世未深,其心理發展有明顯的不穩定性,正處在心理成長期,是一個極其敏感的群體,其內心體驗極其細膩微妙。因此,大學生特別渴望心理關懷和人文關懷來緩解或解決他們內心的沖突與矛盾,以慰藉他們心靈的孤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按照大學生的需要來解釋他們的行為,體現人文關懷,他們才會覺得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得到了真情,得到了關懷,才能夠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思想交流,接受思想教育,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效果。
3、人文關懷是回歸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需要
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進行地是與大學生真實生活并無關聯的活動,主要是以知識為中心而不是以參與學生生活為基本線索,強調學生的記憶,學生面對知識點為中心而組織起來的平面化教材和冷面的理性教化,只能是被動地接受其中灌輸的道理,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人文關懷,體現著深刻的人文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人的生存和發展為本,就是要回歸生活,倡導人文關懷。不符合這一點,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取得實效性。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勸導學生真誠地去做與其現實個人生活毫無關涉的活動,去獻身于個人生活世界之外的某個目的。學生個人生活本來并非為了成就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相反,成就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人文關懷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才能取得實效性。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實現途徑
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教育理念,今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在繼承和發揚過去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主要是在價值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環境上,始終慣徹“人文關懷”。
1、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理念上慣徹“人文關懷”,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價值。
2、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3、改革教育方法體系,實施有效的人文教育方法。
4、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環境。
參考文獻:
[1]金和.名人格言錄[Z].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4]王東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內容體系建構[J].教學與研究,2005,(2).
摘要:近年來,利益訴求的社會背景使得大學生表現出全新的特點,從而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應當重視這種現象。面對這種狀況,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斷創新機制,注重著力構建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機制、構建大學生學用結合的機制和構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話語溝通機制,以滿足新的形勢發展需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利益訴求;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
0引言
近年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發展較快,增加新內容、運用新方法、取得新實效。但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多種文化思潮的涌入也在不斷改變著人們,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方式、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因此,關注并探討社會思潮的影響以及不斷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里我們通過對利益訴求的社會背景的分析來討論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可行性與具體措施。
1利益訴求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思想特點詮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出現了集體性的利益訴求現象。所謂集體性利益訴求主要是指社會中主要集體、群體同時出現了較大范圍、較大規模的利益追求,這種利益追求通過各種方式滲透、影響著個人的價值追求,從而改變著社會的引導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集體性利益訴求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第一,普遍性的利益導向。當前社會中,存在著潛在的或明確的利益訴求導向。國家、各地區將經濟建設與發展作為評價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標準,潛在地影響著社會諸多利益群體,各社會群體將利益追求進一步明確與放大,從而產生了集體性利益訴求。第二,普遍性的利益評價。在社會評價領域中,集體性利益訴求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社會評價標準。馬克思.韋伯所提倡“三位一體”的社會評價機制(名譽、權力、聲望)逐漸被利益所替代,利益成了評價集體成就大小和個人能力強弱的標志。第三,普遍性利益追求。主要是指當前社會中各個群體以及個人出現了普遍性的利益追求現象。這種現象通過人們的思想指導著人們的行為,成為社會的主要特征之一,人們以獲得利益為動機和目的的行為持續增長,甚至被認為是提高安全感的必要條件。
集體性利益訴求現象破壞了原有的利益主體之間的平衡,對社會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難度。甚至傳遞和影響到了思想領域,對人們的實踐起著指導作用。
利益訴求社會背景對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大學生也在此列。利益訴求使得大學生思想表現出全新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思想前衛,喜好新生事物。當代大學生年齡在18 到22 歲,大多為“90后”, 他們處于青春煥發、朝氣蓬勃的人生時期與階段,有著對新事物較強的接受能力,喜歡追求新潮與時尚。與其出生與社會變革較快的環境相適應,他們普遍表現出思想前衛的特點,喜歡用前衛的思想來思考和看待問題。
第二,個性凸顯,喜歡以利為準。當代大學生個性突出、性格張揚,對自己認定的事物充滿自信,較少考慮他人及社會的評價。此外,基于對新事物強烈的接受能力,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認知及評價標準大都具有利益導向傾向,更傾向于以經濟的標準來衡量人生的成就和未來的生活。
第三,追求實際,喜學實用課程。在學習方面,當代大學生也表現出追求實際的傾向。他們喜歡學習實用性的課程,尤其是對就業等具有實際用途的課程,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第四,反對說教,喜用新式話語。當代大學生在語言的接受與使用方面也表現出實用的特點。他們反對說教,喜歡運用新潮的語言來對自己的認知進行表達。
總的來說,利益訴求的社會背景使得當代大學生表現出具有時代特征的特點,使得他們在看待社會時以利益和實際為標準。
2利益訴求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研判
利益訴求的社會背景以及大學生表現出的新特點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話語等提出了挑戰,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促使我們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考量研判。具體來講,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表現為教學與實踐有脫節之嫌、學用有脫節之勢和話語有脫節之處。
2.1 教學與實踐有脫節之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集中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稍顯不足。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高高在上,失去時代性、親合力、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說教。”[1]使得教學與實踐具有脫節之處。這種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大學生社會實踐機會較少。利益訴求的社會背景必然要求增加實踐的機會,通過社會實踐來深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逐漸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具有的思想素質、法制觀念和道德修養??傮w來講,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較少,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很難真正深入了解和理解社會現象與問題的原因所在。實踐的缺乏導致了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另一方面,現實中遇到問題很少運用的科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大量實踐提煉出了許多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大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但在實際生活學習當中,大多數大學生缺乏運用這些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大多是在利益驅動下行事。從而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實踐的作用。導致了教學與實踐的脫節。
2.2 學用有脫節之勢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注重思想教育,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環節,從而使學用具有脫節之勢。沒有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一,學習只是為了考試,為考而學。利益訴求的社會背景致使大學生在學習時追求實際。對于許多科目的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談不上運用的問題。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就處于此列。從而造成了“為學而學”的現象,導致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用脫節。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書本內容在某些方面與社會現象有脫節之處,某些書本上的知識很難在社會實踐中找到原型。使得大學生根本不愿意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方法來分析現實。
2.3 話語有脫節之處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使用相對于追求實際、追求新潮的大學生來說顯得較為死板,忽視了大學生對新型語言的需求,從而造成了話語的脫節。第一,語言的運用說教語氣過濃。語言的表述對人們有著較強的吸引作用,好的、符合時代氣息的語言和語氣對于大學生更是有著極強的吸引力。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運用的語言說教語氣較濃,造成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產生偏差,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說教,沒有實際用處。第二,語言表述缺乏新意。在語言表述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大都缺乏新意,使得語言的表述過于死板,與“90”后喜好的語言有脫節之處,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大學生缺乏吸引力的現實狀況。
3利益訴求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創新明辨
利益訴求的社會背景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適時作出調整和改變以迎合和應對這種狀況。具體來說,要構建構建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機制,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用結合的機制和構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話語溝通機制。
3.1 構建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機制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目的,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度重視實踐對人們行為指導的重要作用,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2]面對利益訴求的背景,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著力構建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機制,切實增強實踐教學的分量,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第一,加大投入,進一步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大學生是國家建設與發展的寶貴資源,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能否客觀地認識和了解國家的發展現狀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影響和制約國家未來發展的瓶頸。因此,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注重實踐,通過實踐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加大投入,使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實踐的行列,為將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奠定基礎。第二,加大實踐教學的課時設置,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形成理論與實踐齊頭并進的局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中,要增加實踐教學的分量,加大實踐教學的課時設置,保證實踐的有效性和質量。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通過實踐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摒棄不良的社會思潮與風氣的影響。
3.2 構建大學生學用結合的機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面對利益訴求的背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構建學用結合機制,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方法在實踐中運用的力度,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第一、內容設置要加強與現實社會聯系。指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內容的設置方面應更加關注現實,將現實社會中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設置到教學內容當中,并通過對現實問題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社會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融入現實的做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第二、教學方法要注重聯系實際。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改進教學方法,摒棄灌輸,融入現實,增強聯系實際方法的使用,增強理論教學的信度,通過培養興趣、深入思考和解決辦法的思路引導和增強大學生對理論的運用,做到學以致用,從而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用結合的局面。
3.3 構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話語溝通機制作為溝通交流的工具,語言的使用和推廣為了更好的交流。面對新的社會背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應構建話語溝通機制,在語言的使用和表述方面要下功夫。
在語言溝通機制創新方面要盡量剔除說教話語。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運用說教性質較強的言語,盡量運用新式話語,以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
總的來說,利益訴求的社會背景不斷影響著社會中人們的價值取向,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有著深刻的影響,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與作用。因此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新機制的研究,更加充分地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可靠接班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