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企業油田的思想現狀
盡管油田已從崗位退下來,但他們仍舊還關心企業的發展,哪怕是在新時期。當然,正因為是在新時期,所以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更富時代內涵。具體可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對福利待遇方面更為關注。新時代背景下,由于企業改革不斷深入,企業之間的待遇也是不相同的。等員工離退休以后,他們的實際收入就會相應的減少,而且,和在職員工的差距也明顯增加,基于此,油田的價值觀就會隨之發生變化,與此同時,他們對待遇方面也更為關注。第二,對社會不良現象會抱怨。隨著城市會進展不斷加快,物質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離退休老年人也會逐步提高生活質量,并對企?I的工資待遇提出更高要求,一旦企業無法滿足其需求,他們就會不滿。第三,心理失落感明顯增強。當在職人員一離退休以后,無論是活動空間,還是其他方面,都會發生變化,甚至還會帶來極大的影響,致使落差感加劇。
油田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社會群體,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勢必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具有差異性。假如不及時進行處理,他們就有可能會產生消極的思想。所以,必須要做好企業油田的思想政治,并結合實際情況,重點是掌握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
(一)密切關注國內外大事
據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油田都必須關注國家政策,尤其是建設領域出現的情況。
(二)油田的思想呈現出多樣化
由于油田的實際情況存在多樣性,再加上,他們的工作經驗、受教育程度以及離退休情況等都不一樣,所以油田的思想千差萬別。此外,部分油田的年紀比較大,有的更關注經濟社會給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三)離崗后產生的新問題
因為油田的年紀越來越大,難免會對出現的問題產生不一樣的看法,就比如,教育、醫療等,此時,就應從整體將其把握好,尤其是那些出現的不良現象。而少部分油田因為職位比較低,總認為自己對企業的發展沒有做出貢獻,故也會存在消極思想。
三、做好企業油田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措施
(一)必須堅持全員管理的原則
相關報告已明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還應該對油田進行關心。這是因為離退休員工一旦從復雜的工作崗位退休以后,其思想就會發生立即發生變化,首先,不光是思想上述現孤獨感,而且,還會對黨或者是國家失去信心,所以,無形之中就會表現在臉上,哪怕是和別人交談,也會不自覺發出牢騷,甚至還會對自己的領導評頭論足。所以,必須做好油田的思想政治,這不僅是企業的事,同樣更是離退休管理人員的事,如果要想及時將出現的問題解決好,就應做到高效、細心、認真。
(二)至始至終堅持管理差異化原則
要想做好離退休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堅持管理差異化原則。這是因為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許多方面,這就要求,開展多角度、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當然,還必須開展離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定期組織老員工參加思想政治大會,或是組織他們參加企業展覽活動,同時,還可引導他們多進行學習,并著重凸顯老年大學的重要作用,多鼓勵油田進入學校學習,必要時,還可借助多種信息平臺講解企業當前的發展形勢與愿景,哪怕是退休,也能為企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然,還定期組織油田參加健身活動或是其他娛樂活動,主要是為展示一種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進而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三)堅持社會化管理原則
所謂管理社會化主要是指做好油田的政治工作,可如果僅憑借企業領導的力量去處理,是不可能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而是要借助社會和家庭的力量,只有這樣做才能及時解決上述問題。究其根本,油田之所以為會出現上述問題,就是因為他們會受到社會和其家庭的雙重影響。打個比方,當社會出現不良之風,油田就會抱怨社會,甚至還會出現過激行為,因而,就需要及時進行疏導,以免影響到其他油田。
關鍵詞:公路 思想政治工作 現狀與措施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伴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制度的實施,文化政策的廣泛推廣,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推進。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與時俱進改變著。這種變化體現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作為事業單位的公路局,其公路系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體現出了明顯的變化。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方法要隨著我國公路發展趨勢的轉變、環境的變化、對象的變換來進行及時的調整。也就是說公路系統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之中要按照具體情況,具體的做出相關的管理措施,不斷的增加工作力度,將工作的側重點放在內容、載體、方法、隊伍這幾個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大刀闊斧的改革。
1 要在工作內容上有所改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快速發展,全球化經濟的到來,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變化都體現了時代的發展變化。過去那種比較單一的理論性教育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現在的發展趨勢,即將退出歷史的潮流。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側重點務必要放在如何加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面,按照時代的變化和市場的需求來改進工作的具體內容,改變工作的思路。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做到以公路系統的職工為核心,與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要關注、關心,關懷職工的情緒變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即是有關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激發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這將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永遠的貫穿思想政治工作的整個過程之中。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之中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關心他人;以合作的精神將他人凝聚在一起,相互激勵共同發展。也就是說要做到尊重職工。讓民主的觀念深入人心,讓職工的需求得到及時的表達,盡可能的滿足職工需求。將員工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做事兒,盡可能的使得職工思想上沒有不必要的負擔,及時的處理員工之間的矛盾,創造和諧的環境來推動改革、推進發展,保障工作持續、穩定的發展。
二是應大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知識化程度。當下職工群眾對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一種抵觸心理,很難提高職工對這種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然而一些高品味、高營養的報告會、講座等所受到的歡迎程度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可以說是座無虛席。大話、空話、套話在職工群眾中已經很難再有立足之地,真正的、實實在在的文化信息在職工群眾中的地位已經不可撼動。這充分說明了職工群眾在新時期對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信息化、知識化的追求。
2 要在載體上有所創新
信息化的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突破了的地域和時間的界限,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網絡通訊、遠程幫助等現代化傳播手段在大眾生活中已經被廣泛使用。效率、時間追逐、信息多樣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那些傳統的思考方法和載體,雖然其在內容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已經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照本宣科、說教等傳統、枯燥的教育方式,已經很難激發起職工的興趣;將教學內容穿插到知識講座、技能培訓中,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想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有所創新,就要堅持形式和手段服務于內容的原則。一是開展公路文化建設活動,寓教于樂,將理論教育與群眾性活動相結合,增強公路文化建設的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達到預期的效果。二是以公路經濟活動為載體緊緊圍繞中心工作,號召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到勞動競賽、爭先創優、創建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等活動中來,激發職工群眾的政治熱情,工作熱情,使公路系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進一步推進。三是注重發揮日常學習、政研會的滲透力,利用單位的宣傳櫥窗等的影響力,重視群眾性娛樂活動的吸引力,增強公路文化建設的凝聚力,不斷創新載體,拓寬新領域。開辟新視點,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原來的一味追求“灌輸型”向“實效型”轉變。
3 要在手段上有所更新
二十一世紀,高新科技和知識經濟在社會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方式也應該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在保持原有傳統媒體宣傳優勢的基礎上,電話、電信、電腦等新媒體也應該不斷地應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來。以微博為例,微博作為一種重要的宣傳推廣渠道,已經引起了企業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何運用微博這一新的媒體工具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在微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研究和掌握微博的特點,做到趨利避害。公路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也要借助于公路部門的官方微博,將相關的政策、規定以微薄的方式出去,能夠獲得更快速、更廣泛的宣傳效果,也便于公路職工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與此同時,廣播、電視這些傳媒速度快、覆蓋廣、信息多的教育作用也不容忽視。努力占領職工思想陣地,一定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加強有說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4 要在隊伍上有所換新
關鍵詞:輔導員職業生涯 原則 實施路徑
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外交流的進一步擴大,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承擔著更加繁重的任務。如何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成為教育主管部門及各級高校重要辦學議題。其中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引起了各級思想政治工作者及相關研究者的重視。
一、當前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現狀
對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考察應該分為兩個層面。一是高校對輔導員職業生涯匹配性政策體系的建設狀況,二是高校輔導員自身對其職業發展的定位及思考。筆者以浙江省某高教園區12所院校(其中本科院校為7所,高職院校為5所)為考察樣本,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呈現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基本做到“有名”,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已經進入大部分高校的議事日程,高校普遍認識到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重要性。根據統計,83%的高校在學校政策文件或者領導講話明確提出要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建設。所有問卷調查者(覆蓋高校領導、高校中層干部、普通教師等)都表示了解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并表示很有必要性。二是“有實”仍需努力。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具有明確的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方案,并付諸實踐,且效果明顯,輔導員及教師認同程度較高的高校占調查總樣本的16.6%,表示有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方案,并付諸實踐的占總數的33.3%,表示有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方案或者類似提法,但尚未實施的占50.1%。從整體上說,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亟需加大推進力度。三是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方案“科學性”有待考驗。調研結果顯示,認為現行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方案設計合理,貼近實際,具備良好的操作性的占樣本總數的37%,認為方案設計較注重形式,實施起來相對困難,效果不明顯的占42%,認為方案設計基本沒有發揮作用,對此持基本否定意見的占21%。四是輔導員群體對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工作的訴求迫切。所有受訪輔導員均表示希望學校盡快建立和完善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方案,并期待其能與職稱晉升、職務提拔、輔導員再教育、專業拓展等緊密結合起來,為輔導員群體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89%的受訪輔導員表示,即使學校對職業生涯設計工作推動滯后,但個人已經結合所在環境,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等建立了自我發展規劃并已開始著手實施。從整體上看,當前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有待進一步凸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整體工作中的話語權重,其配套政策措施需要有更好的現實附著力,并建立起相對完善的保障及政策考核機制,學校層面的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設計需要更好地兼顧輔導員個人職業生涯設計的個性化訴求等。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原則
一是協調性原則。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不是一個單純性命題。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及其素質的不斷提升,不僅關系到新時期高校學生培養的質量,同樣也和學校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存在著直接的關系,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高校內部管理體制變革等密切相關,它是高校人才強校戰略實施的“題中之意”。尤其在當前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化、高??冃ЧべY逐步推進的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一方面更加具有復雜性,同時也更加具有迫切性。同時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又與輔導員的職業訴求、生活理想、價值觀念、起居保障等微觀內容密切相關。新時期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既要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管理體制改革等重大發展議題緊密結合,又要注重與工作學習生活配套條件供給的有效銜接,確保在協調有序中穩步推進。
二是滲透性原則。新時期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應該滲透到高校各相關工作中,實現從形式到內容、主旨到行動的內在契合。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要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體系建設中,根據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新趨勢,確定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走向,把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生涯設計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體系的建立緊密結合起來。要把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納入新時期高校教師發展規劃中統籌考慮,打通不同類別教師之間的學科與身份界限,允許學有特長的輔導員通過學歷提升轉化為專業師資,要在訪問交流學者名額分配、攻讀學位、職后培訓等活動中隊輔導員予以適當考慮。要把輔導員隊伍建設與新時期高校干部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輔導員作為高校黨政干部的重要涵養基地,既優化干部隊伍的構成,又拓寬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路徑。
三是特色性原則。不同高校在其長期辦學歷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這種辦學特色也深刻表現在其育人特色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中。比如有些行業特色院校,就非常注重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模式,注重將行業資源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揮行業平臺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針對性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發揮行業人才隊伍的作用,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資源隊伍構成等。在新時期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中,要充分尊重高校差異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與特色,在輔導員職業生涯的設計中注重發揮特色性體制、特色性資源、特色性傳統等的優勢,拓展輔導員職業生涯的內容與平臺,比如探討行業資源在輔導員職業成長、專業歷練及發展轉向中的作用等。
四是應用性原則。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不是概念性的解讀或者理論性的闡釋。它的指導思想、實施內容、運行手段、推進途徑與方式必須與實踐緊密結合,充分關注其應用性可能,這種應用性集中體現在它能夠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輔導員的責任使命、工作特點相契合,與高校的辦學規律及其未來改革方向相吻合,而不搞脫離實際的“預測式”、“構想式”規劃,流于形式,必須能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并不斷完善。
三、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實施路徑
一是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理論儲備及組織領導。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是一個專業化命題,且易受到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等多種因素影響,具備較強的不確定性。必須要改變當前一些高校以學生工作部門為主編制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方案的做法。立足校情,集合高校黨委組織部、學生工作部、人事處、社會科學部等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的力量開展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專項研究。在方案編制期間,高??梢哉仙鲜雎毮懿块T的專業力量,由學校主要領導牽頭,組建職業生涯設計領導小組和專家編制小組。領導小組負責方案框架設計、方案邊界的設定及主要政策問題的相關原則的明確,以及最終方案的審定等。專家小組主要承擔方案的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中要建立開放編制的理念,積極組織對外調研等,吸收其他高校的先進經驗;要建立數據說話的理念,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摸清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及其訴求等。同時也可以積極嘗試創新編制機制,比如通過設立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重大招標課題的方式,實施目標化管理,鼓勵課題組自由組合,擇優遴選一支高素質的研究團隊等。
二是科學設計輔導員職業設計的內容體系。要重點解決當前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流于形式、缺乏操作性、與高校人力資源建設及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連動性等問題。在方案設計中,要厘清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如何與學校整體教師發展工程相銜接;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定位如何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創新相匹配;輔導員身份待遇的兌現如何與國家事業單位改革及績效工資兌現相掛鉤;輔導員的培養機制如何與學校長期積累的辦學特色與辦學優勢相結合;輔導員的多種職業走向如何與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相適應等理論問題,夯實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理論儲備。在內容設計中,要注重對主體與客體對象的內在特點做深入分析,既關注到輔導員群體自身所面臨學習工作壓力,比如物價快速上漲背景下輔導員群體成家立業的生活壓力,忙于事務性工作對自身學歷提升滯后的焦急情緒等。又要關注到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群體內在個性及審美演變特征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全新挑戰,及其對輔導員工作內容、要求等帶來的新的演變動能。要注重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對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的內容體系進行全面的關照。要把握好政策大背景、學校大環境、輔導員個體發展訴求之間的內在契合點,進一步厘清職業生涯設計的邏輯主線,以共識夯實方案設計的基礎,構建輔導員職業生涯設計實踐推廣的輿論氛圍。
關鍵詞: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精神倡導對人的關懷,主張以人為本的價值觀[1]。醫學生作為學生群體中的一個特殊層次,由于學業繁重,學習年限較長,加之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單科設置,文體活動普遍不如綜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躍,所以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較多,心理素質較差。在醫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心理素質處于基礎地位。必須把心理疏導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教育作用。
一、怎樣理解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就是用人的方式去對待人、理解人、關懷人,重視人的精神生活,構建師生的精神家園。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教育,使人思想行為得到改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形成符合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人的精神世界失去了真切的關懷,思想教育就成為空洞的說教。心理疏導,要從醫學和思想政治工作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是從醫學角度,就是人們的心理認知、情緒、行為和意志被心理學的知識改變,癥狀得到消除,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得到治療的一種方法。二是從思想政治工作角度,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如解釋、說明、同情、支持和理解等方式對對方的心理狀態進行影響,心理問題人群的認知、信念、情感、態度和行為等得到改善或改變,心理狀態得到調整和思想障礙得到清除。
二、為什么要加強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由于新疆所處的外部環境的復雜,內部民族構成特殊,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民族成分多樣,文化背景屬于中華民族文化,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即漢文化和具有伊斯蘭教影響的少數民族文化。學生具有這兩種不同文化背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表現在:語言、風俗習慣;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文化傳統等各個方面,其他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的教育對象遠遠沒有這樣的差異。而醫學生畢業以后的職業是直接與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相聯系,所以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關乎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維模式必須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思想素質、政治覺悟或道德品質問題的思維傾向,是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式思維,而容易造成錯誤地選擇切入點,不僅不利于解決問題,反而容易給人帶來某種新的心理傷害,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而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新要求被落到實處,問題的性質利于被分清,切入點容易找到,實效性也就提高了。
三、如何加強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筆者認為,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這項工程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統一性和民族性相結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一棵樹的生長,不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還要有陽光和雨露,缺一不可,學生亦是如此。新疆醫學院校一方面必須在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教育目標等方面,與全國高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性特點也必須要考慮,在某些教育的內容、教學用語、教育形式等方面盡可能地貼近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用民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新疆社會的實際、現實的生活,各民族的大學生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的民族內容、親切熟知的民族語言的教育。
2.堅持硬件和軟件相結合,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構建大學生和諧校園文化,必須抓住這個根本,才能使學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增強凝聚力;才能使他們樹立和諧理念[2]。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不僅要做好先進的校園設施、優美的校園環境等這些硬件建設,更要做好構建、傳承和弘揚大學的精神家園。大學精神是大學自身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經過大學師生員工長期努力積淀而成的穩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內容和最高表現[3]。大學校訓,它是一所大學對教育目的和人才觀的集中認識,是大學精神的標志。醫學院校大學生更是如此,如有“紅色醫生搖籃”之稱的中國醫科大學,秉承“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校訓,學生努力學習,掌握良好的醫學技能,走上醫學工作崗位后,兢兢業業,救死扶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新疆醫科大學“厚德、博學、篤志、力行”的校訓和山西醫科大學“厚德勵志,博學弘醫”的精神等就是明證。
3.堅持方法和方式相結合,建構和諧的學生管理模式。做好新疆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方式,講究和諧管理。將教育、管理、服務三者融為一體并貫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終,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意識[4]。注重醫學生的心理疏導,建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和宣泄緩釋機制。以此培育醫學生的心理放松與自我調節能力,使他們樹立自信、自尊、自強的心態,珍視生命的品質,并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系[5]。在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必須提高對心理疏導工作的認識,注重工作方法和方式。
4.加大心理衛生硬件的投入,使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落到實處。加大心理衛生硬件的投入,健全心理咨詢機構和網絡,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貫穿于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輿論引導、志愿服務、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各個方面。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要建立相應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配備專業的工作人員,編輯和出版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物。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在各種組織內部得到建立健全,組織與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得到加強,醫學生思想情緒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四、結束語
培育“四有”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抓、如何做、從哪里切入更有效,這是擺在新疆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充分貫穿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從教育的目的出發,就能不斷提高新疆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袁曉建.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人文關懷[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390-392.
[2]林崇德.“心理和諧”是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催化劑[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11):1-5.
[3]楊寶清.弘揚大學精神,構建和諧校園[J].中國教育報,2007-11-19(5).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era clearly,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explores the method to construc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timeliness of building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in micro era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micro era.
關鍵詞: 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文化
Key words: micro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twork;culture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1-0269-02
0 引言
新時代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對內外已不在是固步自封的時代,多元文化相互滲透產生的混合文化層出不窮,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學生的思想變化出現新情況、新問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關系到高等教育的質量,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命運。社會環境的變化,除了經濟的飛速發展,還應注意現代化的交流溝通方式、平臺。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3G網絡,新媒體的應用成為當今時代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受到廣大高校學生青睞。微信、微博、微網站、微小說、微電影等一系列以“微”定義的媒介深受廣大學生歡迎。現代化的網絡成為學生了解世界、體驗生活、信息交流、休閑娛樂的主要工具。
1 微時代的內涵與特點
1.1 微時代的內涵 微時代是以當下流行的微信、微博、微網站為主要信息傳播媒介,以短小精煉、方便快捷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傳播新時代。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隨著增加,早在游戲開心農場里通過虛擬的小行為獲得減壓效果奠定微時代的到來,微薄率先開啟微時代大門,微博訪談、微博打假等已將人們悄然帶入網絡微時代,根據教育部2011年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以“微”開頭的詞語已成熱點。微時代的到來也折射出社會發展的一種特征,讓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參與人員更廣、社會透明度更強,但同時讓人擔心的就是虛假信息的傳播,流言、低俗、惡俗的風氣也會在網絡上出現。
1.2 微時代的特點
1.2.1 信息傳播速度快 微時代人們的信息交流平臺更加方便快捷,利用微博、人人、微信等信息交流媒介溝通,獲取信息,尤其是公共平臺進行的品牌推廣、活動營銷等方式越來越普遍,人們利用公共平臺了解信息,微時代信息交流工具基本具有轉載、評論的功能,使人們的內心想法得到抒發,一條好的微博能達到千萬次的轉載,受眾群體迅速增加,同時具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這充分體現了微時代信息傳播的瞬時性。
1.2.2 傳播內容沖擊力強 微時代的主要特征是人們網絡的利用率明顯提高,網絡傳播信息的沖擊力遠遠高于廣播電視媒體,廣播電視媒介受倫理學的約束,所以網絡信息媒介傳播的內容更加隨性、自由、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微博打假、微博論證等信息傳播深受廣民眾喜愛,尤其是當代學生善于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對網絡的評論參與熱度高,過度依賴網絡是微時代信息傳播內容沖擊力強的體現。微時代的信息內容往往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更有對相關社會現象的分析、社會熱點的辯論等。傳播內容緊緊抓住青年人的內心世界。
1.2.3 傳播內容多元化 微時代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文化交流,不同思維方式、審美價值觀念頻繁接觸產生多元文化的接觸、碰撞,這也是微時代信息內容沖擊力強的一個原因,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更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吐槽已成為微時代信息參與的新型內容占據很多信息的版面。信息內容更是五花八門,相當于不同文化在信息傳播中百花爭鳴,無論語言、民族、政治、經濟、生活、時事都成為微時代信息傳播的主要內容,微時代的網絡覆蓋面廣、監控力度逐漸降低,使得多元文化在信息傳播中交融成為時代亮點。
2 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2.1 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微時代的到來學生的信息汲取方式主要通過網絡,學生對網絡的信任與依賴程度較高,微信、微博、微網站已成為學生獲取信息、交流溝通、娛樂休閑的主要溝通媒介。這一切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契機,可以將思想引領通過網絡實現,效果比傳統媒體來的更快,我們應該抓住微時代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新媒介的溝通平臺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利用微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不直接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通過手機、互聯網及時的表達、更新、傳播教育者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實現無處不在,時時刻刻信息,溝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順應時代變化,利用微時代的時代特征,從同學們使用的信息交流平臺中可以發現同學們關注的熱點,了解同學們的思想變化,便于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口,尤其是在微時代同學們愿意與網絡接觸成為朋友,將自己開心、不開心的事情發表于微博、人人、微信等交流平臺中,這些交流平臺滿足了學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娛樂等需求,尤其是在心理壓力釋放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推動作用。我們應看到微時代的信息交流溝通方式陶冶同學們的情操、豐富同學們的生活內容,發展自己的性格特點,在某種程度上也為同學們提供幫助,讓原本孤獨的自己不再孤獨,讓現實生活中的不快在信息交流的這種模式中得以釋放。這一切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
2.2 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微時代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把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變得界限模糊[1],將理想和現實更緊密的在網絡中聯系起來,一方面學生會產生現實感覺低下,過度依賴網絡,認為網絡是自己生活的現實世界。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逐漸下降,認知方式、辨別能力、自主能力等都會出現偏差。另一方面,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提出新的要求,微時代的新事物、信息的傳播速度、學生的好奇心、占有欲更加強烈,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媒介的控制力、尤其是對新事物的看法、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要對新事物的洞察力、敏感程度和辨別能力都要有所提升,這也是迎微時代的必然要求。微時代,信息的傳播具有瞬時性主要體現信息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的使用、獲取、公開不受限制,這對好奇心強、自控能力較弱、思想激進的學生來說易于帶來新刻的印象,很多信息的傳遞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微時代信息的負面影響加大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尤其是對具有導向的信息的掌控和理解對高等院校思政工作提出更嚴峻的挑戰。
3 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3.1 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時代的到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領域要不斷的深入,并研究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摒棄生硬、復雜的內容,應將思政工作生動形象、增加工作的可復制性,工作內容應更有感染力,注重工作的實效性,利用網絡信息傳遞的便捷性、瞬時性,將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事政策相結合,與現實案例相結合,用嶄新的案例探討、研究、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感染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擯棄一種觀點就是進行信息堵控的工作方法,提高網絡的認識水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忌保守,工作方法應有創新,與時俱進,日常工作應提倡集體作戰、全面突破,善于用聯系的觀點解決問題。在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注重“人―機―人”的交流互動,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利用網絡系統的強大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分門別類,積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信息庫,通過資料積累分析學生發展規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工作方法。
3.2 構建微時代校園精神文化 學生的發展與大學的文化建設密切相關,根據微時代的特征,學生善于發掘信息、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能力快、參與網絡活動熱度高等特點。高校文化建設應積極探索網絡文化育人,將先進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積極利用微信、人人、微網站,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微生活形成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微文化氛圍,抓住學生關注熱點,積極掀起校歌、校訓、校風、學風建設討論,讓同學積極參與學生的發展建設中,在活動中思考、提升。校園微文化的傳播內容要將學校所追求、學生所追求的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增強學生校園發展、個人發展想融合的狀態,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與凝聚力。微時代校園精神文化的特點應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運于無形,通過學生信息獲取、交流平臺將主流思想融入其中,形成優良的學生信息交流之風,同時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擴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氛圍。微時代校園文化建設要側重學生自律性的培養,要達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效果。讓同學們明白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提高學生道德水品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需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關鍵詞:企業;形勢任務教育
一、企業形勢任務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目的性過強,基礎性教育不足
形勢任務教育在企業應該是一個貫穿全年的工作,但在實踐中被詮釋為一項階段性的工作。傳統的企業形勢任務教育時間段集中在三個不同時期:年初和年終的企業改革發展任務宣傳動員期:國家或企業重大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期:國家或企業重大事件的輿論引導、統一思想認識期。在這三個時期,企業宣傳部門會組織宣講團開展多場次的專題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增強宣傳教育效果。但對企業形勢任務教育整體缺乏基礎性、常規性的長遠規劃,組織學習少、分析形式少。相當多的企業的形勢任務教育呈現出有事就搞活,無事就停的狀態,把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變成了一種實用性的工具。
(二)教育內容單一,滯后于時代背景
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在企業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提升職工的政治理論素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政策法規教育,了解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明確不同時期企業的改革發展任務,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等。當前無論是企業和社會都處在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文化單一、信息傳播渠道有限、“組織”“單位”的影響力占主導地位時,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集中在以上三個方面,尚可達到統一思想認識的目的。但是,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了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極為深刻復雜的變化,職工群眾思想獨立性、獨特性、選擇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已經進人信息時代。在中國網站數量穩居世界第一的今天,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不隨之豐富和擴展,顯然是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育方式單調
沒有把握企業職工工作生活節奏的新變化、企業利益格局的新變化、職工隊伍結構的新變化。傳統的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理論宣講團、專題學習會、員工輪休培訓班、傳統媒體集中宣傳等形式,這些形式的主要特點是開大會多、講大道理多,而針對不同利益層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崗位、不同思想觀念的員工的針對性教育少,枯燥的、單向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使很多職工群眾感到索然無味。
(四)在選題上不愿觸及職工群眾關注度高的敏感性問題
有怕講不清、怕惹麻煩的心態。企業不同層次的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不同,但是熱點、焦點問題又往往是敏感問題。是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對此,不少企業的選擇是,不涉及敏感問題,“講不清的就不講”。其實“不講”不等于不存在,鼓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敏感問題中往往存在職工群眾的模糊認識,回避敏感問題,其實是降低了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功效。
二、如何拓展和創新企業的形勢任務教育
當前企業面臨著社會環境的新變化,體制機制、生產組織方式、職工隊伍結構的新變化。職工群眾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新變化。必須創新和拓展企業形勢任務教育內容和方式,做到四個結合:把集中性教育與經常性的、基礎性的思想教育相結合:把提升職工群眾的工作積極性與強化職業責任感相結合;把提升職工思想理論素質與提升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相結合:把提升職工隊伍的凝聚力與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實際問題相結合。使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功效不僅局限于學習會議精神。明確企業生產經營目標,重大問題和事件面前思想統一認識,而是要突出四個方面的功效:
(一)突出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的功效
把黨和國家重要會議精神、方針政策的學習與基礎理論學習相結合。既有集中性的教育,又有有計劃的、經常性的、不間斷的學習活動,把職工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不同時期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上來,達到強化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目的。
(二)突出思想觀念與時代同步的功效
充分把握當前信息化社會的主要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特征。要深刻認識到多元文化的滲透給人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多元的選擇空間,市場經濟的逐利性難免會導致人們思想意識上的獨立性,幫助工群眾培養和樹立與時代同步的思想觀念,努力減少因思想觀念滯后而產生的各種思想問題。用先進的思想引領職工的精神世界。
(三)突出培育健康國民心態的功效
要把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國民心態作為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在以前形勢任務教育中較為薄弱,但卻是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要教育引導職工群眾形成理性的認識方式、思維習慣、行為方式,學會以發展的眼光、辯證的思維看問題、處理問題,形成自信高尚、從容淡定的國民精神。
(四)突出確保企業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功效
要把形勢任務教育作為一項貫穿全年的工作,而不是一項季節性的工作,以確保企業全年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形式多樣、不間斷的形勢任務教育。及時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傳達企業政令;加強對企業社會輿論的引導。通過教育及時糾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相符的思想傾向,樹立企業的正風正氣。
三、強化企業形勢任務教育的對策
(一)著眼職工群眾需求,拓展教育內容
除了堅持傳統的形勢任務教育內容外,要把職工群眾的需求納人到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中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過深入調研挖掘不同層面職工群眾的精神需求和所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材料,備好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尤其是要敢于涉及工資分配、就業、同工同酬、住房、教育、醫療這些敏感性問題,采取雙向交流的方式。讓群眾把自己的思想疑惑講出來,一次講不清,講兩次、三次,要讓“理”在思想的交鋒中逐漸明朗起來。
(二)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創新教育方式
傳統的形勢教育方式著眼于大而全。靈活性和互動性都不夠。要在大報告、大宣講、大活動中,增加“一人講”為“大家講”的模式、“灌輸式”為“互動式”的模式、“指導式”為“討論式”的模式,轉變傳統形勢任務教育中單向的、高高在上的、指導式的教育,樹立平等溝通、公開開放、以人為本的觀念。這樣可以更好地適應當前企業“走出去”戰略。更好地適應企業流動性大、工作節奏快的需要。以及職工隊伍構成多元的需要,同時也使形勢教育由“你打我通”的模式變為平等交流模式。顯得寬松而貼近民心。容易使職工群眾能聽得進、坐得住。
(三)合理運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分眾化理念
構建定位明確的教育目標。目前企業在人員構成上可分為在職群體和非在職群體,在職群體中,從用工形式上可分為全民合同制工人、勞務合同制工人、企業臨時用工等十多種用工形式;非在職群體主要由離退休職工和企業職工家屬組成:有些學者還認為當前社會從利益結構角度已形成了“特殊獲益者群體”、“普通獲益者群體”、“利益相對受損群體”、“社會底層群體”。尤其是企業,經過這些年來的深化改革,企業的經濟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體制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職工隊伍發生了深刻變化,所以把來自傳播學的分眾化理念引入到企業形勢任務教育中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根據不同群體受眾的不同特點,確定形勢任務教育的選題、方式以及期望達到的效果,使“所講”與“所思”較好地結合起來。切實體現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
一、美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及特點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校的美術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和多元化,以本人工作的廣州美術學院為例,學校招生規模從過去的幾百人擴展到現在的幾千人,從單純的傳統藝術類專業拓展為美術類、設計類多學科發展。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發現美術類高校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狀態與普通高校學生有所不同,美術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簡單套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原理。據調查,美術類高校思想政治公共課出勤率普遍偏低,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普遍存在漠視甚至抵觸心理,更有甚者通過涂鴉等藝術表達形式發表過激言論。
經過近些年的工作實踐總結,我認為美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現為以下特點。一是主體特點:美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學工系統與專業教師兩大主體構成,一方面專業教師本身就是美術專業學生成長而來,他們自身具備客體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學工系統中的輔導員及其他學生工作者,專業背景不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度和掌握度參差不齊,同時存在著與教育客體的話語體系問題,他們怎樣將自己的理念用客體樂于接受、能夠理解的方式傳達,也回到了傳道者是否明道信道的問題。
二是客體特點:美術類高校大學生普遍感性至上,他們整體上表現出:①心態開放,自信心強,自我意識強烈;②專業情結濃厚,普遍熱愛自己的專業而輕視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③受傳統師徒情結影響深遠,教師的思想狀況、行為習慣、學識修養等對學生的影響十分直接;④受“專才教育”影響,美術類專業突出強調個性發展,普遍缺乏政治關注度和參與度;⑤受西方文化影響,美術類專業本身的學科內容決定了美術專業學生與西方文化的接觸和接收,在帶來專業上的碰撞的同時,他們也更易受到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
二、傳道者先要明道信道在美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育主體緊跟美術專業學生特點和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貼近學生現實。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發現,目前存在的情況是部分專業教師被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帶著遲疑甚至抵抗的心態在專業教學中傳達著自己理解的思想和觀念;來自各類不同專業背景的學工系統隊伍通過集中的學習和備課走上講臺,承擔形勢與政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兩個隊伍的教育主體先明道信道,才能緊跟美術類專業學生特點和需求,將自己內化的思想理念用走心的方式傳達出來,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2)有利于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與藝術,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更科學合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效果能否長期有效,其實主要就是教育方式方法是否科學的問題。教育主體的明道信道從主觀上能形成一種積極的探索心態,專業教師能夠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并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用學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輔導員等學工系統教育者能主動進入美術類專業的話語體系,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實際中,筆者發現學生的內心對黨和國家的事業充滿期待和正能量,但由于社會環境和時代環境的影響存在把“主流”當作“非主流”的現象,如果我們的教育主體不能用合適的方式方法義正詞嚴地傳達我們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客體的自信必然受到影響。
關鍵詞:和諧社會;和諧校園;思想政治教育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人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對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我們黨執政理念和執政實踐的升華。
高等院校是整個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肩負著為國家、社會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這是因為: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和諧的校園,便很難說是真正的和諧社會;學校是人才培養基地,和諧校園可以為社會各行業培養具有和諧精神的人才,促進社會各行業的和諧發展;學校是人才集聚之地,和諧校園可以產生示范引導作用,帶動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高校和諧校園的基本內涵
和諧校園是以校園為載體,以內和外順、同舟共濟、政通人和、穩定有序為主要特征,實現學校教育各個子系統或要素全面、協調、自由、充分發展,良性互動,整體優化的教育理念。因此,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要樹立和諧發展觀。和諧發展是學校工作的基礎,應該和教學、科研并重,共同圍繞學生這個“根本”,合作、協調,共同發展。從和諧發展觀出發,和諧校園的基本內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本質,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理念和價值所在。人是高等學校發展的主體,是高校最核心的資源和競爭力的源泉,發展要靠人,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這是高校改革與發展的核心思想。以人為本的核心在于對人性的充分肯定,對人的潛能和智慧的信任,對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廣泛地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最充分地激發人的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人為本,就是要把教育與人的幸福、自由、尊嚴、價值聯系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要創造既包括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也包括員工具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酬當其勞、身心俱安的環境。
2、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和諧發展觀的基本內容,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全面發展是基礎,協調發展是中心,和諧發展是根本。全面是指高校的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高校的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和諧發展強調高校發展的持久性、連續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和諧發展觀的重要體現。高等院校要根據學校自身的現實基礎和可爭取的發展空間科學地界定學校的辦學定位,實事求是地制定學校的發展目標,始終堅持把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處理好目標、結構、規模、質量和速度的關系,掌握好發展的節奏,保持學校發展的可持續性。
3、堅持教育創新
創新是推進現代大學和諧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高等學校必須在指導思想、辦學理念、機制創新、發展規劃、工作部署、考核體系等各個方面,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敢于創新,集中力量突破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課題,推動學校的改革和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水平的大學應該是各個方面都比較先進的大學,因而必然具有和諧的校園環境和校園氛圍,構建“和諧校園”是建設高水平大學和促進高校改革與發展的集中體現。高校作為整個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驅動力,也是傳統文明,確立主流價值的倡導者和示范區。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這一要求對于我們在構建“和諧校園”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三、按照和諧校園構建的要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高等學校的各門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的教師都有育人的職責。只有建設全方位育人的和諧校園,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個環節才能形成系統工程,才能切實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按照建設和諧校園的要求,應該從各方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要關愛高校學生中的貧困家庭子女
首先,要主動了解大學生中貧困群體的現狀,主動傾聽他們的呼聲,從而制訂助學措施方法,形成一個自上而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其次,要通過多渠道多途徑作為貧困生資助工作,建構“獎、貸、助、補、減、免、緩、捐”等相結合的立體資助格局,為他們辦實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以達到溫暖人心、化解矛盾、調動積極性、激發創造力的目的。再次,要堅持“資助育人”的指導方針,在解決好貧困生實際問題的基礎上認真作好貧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要針對貧困生因貧困而自卑、自棄的不良心理表現,注重開展自強自立教育,鼓勵貧困大學化壓力為動力,克服自卑,樹立自信、走向自強。二要針對貧困生因貧困而產生的羞愧、屈辱的心理,開展艱巨奮斗的傳統教育,組織學生大力開展勤工助學活動,鼓勵學生克服依賴,用自己的勞動收益減輕個人經濟壓力,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堅韌不拔的品格。三要配合國家制訂的助學貸款政策,加大誠信教育的力度,如要將誠信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慎獨、自律的道德約束,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完善學生畢業教育體系,協助銀行建立風險防范機制,通過這一系列誠信教育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極為令人擔憂,悲劇時有發生。針對心理困難的學生,學校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開展心理咨詢和服務,不斷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機制,有針對性地指導大學生處理好學習、生活、交友、擇業等具體問題,消除心理困惑和障礙,增強抵御挫折的能力。
3、重視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和自立自強教育
關注和改善大學生中困難群體的生活,著力解決學生殊群體的實際困難,是一項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要把堅持解決思想問題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深入學生實際,突出抓好學習困難群體、經濟困難群體以及其他特殊個體的教育和幫扶工作,對他們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意志品質。
4、切實加強畢業生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工作
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到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關系到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學校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一方面通過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市場變化,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吸引更多更好的用人單位錄用畢業生,確保就業渠道的暢通,努力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層次。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培育良好的學風、教風、校風,加強學校的???、校報、互聯網、宣傳櫥窗、黑板寶等文化陣地的建設,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德育功能,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重點抓好文明寢室、文明班級創建活動,校園綠化美化凈化活動等。堅持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辦好一年一度的田徑運動會和大學生藝術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
6、學校要制定穩定工作預案
1.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個人主義濃厚。“95后”大學生物質生活環境與以往任何一代相比都更為優越。因為時代原因,大部分的學生均為獨生子女,其父母一般除學校的課程外還給其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使其具備一技之長;父母更為寵愛,所給予的物質生活也相對優越,從而使他們在各個方面喜歡彰顯自我,對新穎的事物更為好奇。而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95后大學生大多能很好地通過網絡,接受各種新生事物,并通過一些途徑對它們進行傳播和張揚,因此他們的視野更為廣闊。但也正因為如此,“95后”大學生更為關注自我,以自我為中心,強調個人的主觀感受。當與人發生分歧時,難于換位思考,所以經??梢园l現“95后”大學生出現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的情況。
2.目標高遠,自信心強,功利傾向明顯。由于國家的形式發展整體向上,所以與父輩或前輩相比,95后大學生對于自身未來目標更為高遠。隨著社會信息化發展腳步不斷加快,他們能通過網絡接觸到各種文化價值和理想信念。“95后”大學生,年紀剛剛滿18歲,正處于三觀的形成與發展期,容易受社會的負面現象的影響,自身免疫力較差,使他們價值取向更關注具體的事物,而非抽象的理想信仰。他們更多地考慮了理想與個人發展的結合,對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務更為關心,甚至有時候不擇手段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利益,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中的功利色彩明顯。
3.生活多樣,熱心公益,團隊精神薄弱?!?5后”大學生思想上富于變化,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不喜歡被人過于干涉;喜歡在與眾不同中獲得社會的關注度,認為這就是自我的彰顯。在中學時,有很多同學就會利用閑暇時間,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如家教、商場促銷員、社會公益活動志愿者等等。所以當他們進入大學后,會積極參加校院各類社團活動,還有些同學去自主創業。又由于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導致“95后”大學生很少有與其他同伴親密生活的經歷,加之常以個人為中心,使之集體歸屬感不強,對團隊精神的認同程度也不足,導致很難與人合作。
4.適應力弱,依賴性強,心理問題凸顯?!?5后”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輩都想讓子女過上優越的生活,所以物質上幾乎是有求必應,很少被拒絕;家庭的細心呵護,使他們平時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都不用干;情感上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可以任意發脾氣,家長都會接受。由此導致他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社會經驗缺乏,經濟獨立意識薄弱,對家庭十分依賴。而“95后”大學生的家長面臨著激烈的社會競爭,導致他們缺少時間、精力與子女進行交流溝通,從而忽略了學生的精神生活,這使得不少“95后”大學生在面對各種問題和壓力并由此引發心理問題時,常常無法得到家長的及時關懷。加之網絡已深深扎根于“95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部分學生長期沉迷網絡游戲、網絡交友,“宅男宅女”現象普遍。而這也使學生往往難以區分現實與虛擬社會,容易引起溝通交流的問題,由此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這類學生容易出現憂郁或者暴力等負面情緒。加之這個年齡階段的大學生喜歡將人生意義放于某一點,一旦某一點受挫則容易導致對整個人生的否定。他們普遍缺乏受挫教育。
二“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對策
作為高校一線從事教育工作的思政輔導員,是要做到與時俱進,要與社會發展變化密切聯系。所以思政輔導員應該充分認識“95后”大學生的思想雙重性,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教育,引入與時代同步的教育方法和內容,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教育學生學會獨立并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不斷摸索,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1.以人為本,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素質。對“95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出發點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入手,充分關心理解他們,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通過了解大學生不同階段的精神心理需求,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并通過提高大學生“三自”能力(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齊抓共管?!?5后”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取所需信息,自學能力較高,甚至有可能會出現他們對某些專業方向所掌握的知識、信息在量上及質上超過教育者。因此老師也應在學習上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面,了解學生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提高并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水平以及個人素質。
2.亦師亦友,健全獨立人格的心智教育?!?5后”大學生樂于挑戰,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及同學的理解與認可。所以在新形勢下,老師需要改變以往的說教方式,轉而主動與學生做朋友,通過相互溝通做到相互理解,彼此尊重,那么老師所做的一切既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支持,從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老師在交往中側重于適應性教育,合理引導他們進入大學后,如何適應大學的生活、學習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合理規劃課余時間等等。通過與老師的交往與引導,學生也會對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進行反思和改進,促使其養成積極的心態,正確應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難,提高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強增強自律意識和抗挫能力。
3.理想導航,促使學生盡早融入大學生活。很多“95后”大學生表示難以在與老師的交流中,找到共通的話題,他們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往往傾向于向高年級師兄師姐尋求解決辦法。因此,我校通常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年,選拔大二、大三的優秀學生干部做新生班主任助理,由他們通過自身的經歷引導新生正確認識大學,幫助他們處理好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通過班主任助理的反饋,使老師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新生的相關動態和現實狀況。另外我校的理想導航素質課,對于大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提升自身的理想與信念等等都有講述,而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引導“95后”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