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淺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 資產管理
一、簡述目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也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購置資金大多來源于財政資金,因此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監督,優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配置,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也是保證財政資金安全和有效使用的重要方面。但部分事業單位由于自身管理方式不完善,且缺乏相應的監督措施和考評標準,從而影響了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更滋生出腐敗行為導致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未與單位存量資產相結合
一方面事業單位現在無明確的資產配置標準,另一方面事業單位也未對現有資產進行有效的清查,并且對多余、閑置資產進行統一調配使用,從而導致重復或不必要的購置。比如有些事業單位為開展專項業務活動購置了必要的固定資產,專項業務活動完成后形成了閑置資產,但未進行調配使用,降低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二)缺乏對固定資產需求結構的判斷和投資回報的預測
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的購置,特別是大型設備或房屋的購建本應是一個可持續科學發展的過程,既要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應該能為事業單位帶來經濟效益,也能帶來社會效益。而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購置不僅脫離實際需求結構,缺乏強化投資價值補償和規避風險的意識,特別是購置前未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盲目購置,造成事業單位因購建大型固定資產后資金缺乏,從而只能舉債,導致財務陷入困境,從而使國有資產造成嚴重損失。
(三)固定資產管理權責不明晰
在固定資產的購置過程中,事業單位各部門根據實際需要并結合預算上報購置申請,具有一系列明確的流程。但當固定資產進入使用階段,固定資產管理問題便呈現出來。大部分事業單位中一些固定資產屬于基建部門,一些設備在設備管理部門,零星的小額固定資產分散在其他各個部門,而固定資產的賬務管理是屬于財務部門,缺少一個對全單位固定資產進行統籌管理的部門來進行固定資產盤查。只有具體了解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才能避免大量同質、同功能的固定資產被重復購置,也可以避免大量閑置的固定資產不能得到有效的調劑和利用。
(四)固定資產的記賬方式導致賬實不符
關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記賬方式也是目前學術界具有爭議的問題之一。當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記賬方式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即按照固定資產購買時的原值入賬,并相應增加固定基金科目,在固定資產使用的過程中是不需要計提折舊的。直至固定資產報廢時,將固定資產原值下賬,并沖減相應的固定基金。因此,在固定資產使用的過程中,賬面價值無法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凈值,因此會引起固定資產價值被高估,這也是引起賬實不符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固定資產未進行有效盤點
雖然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各單位要定期進行盤點,但事業單位重購置、輕管理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對固定資產的定期清查盤點,疏于日常管理。由于無專門的機構進行固定資產的統一管理,不能及時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定期盤點,盤點的間斷和滯后造成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及時發現,進而造成處理問題的時間滯后。
(六)固定資產未及時報廢,處置不規范
事業單位對應該報廢的固定資產未及時進行清理并上報報廢審批,未按規定程序處置資產,造成資產流失。部分事業單位處置固定資產,缺少專業技術機構的評估,未按規定程序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審批,辦理報批手續。
(七)缺乏合理、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考評體系
固定資產的購建不僅缺乏合理的統籌安排,同時也缺乏合理、有效的考評體系。現階段,大多事業單位沒有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的考評體系,部分單位的固定資產賬也是一本“糊涂賬”,因此就放任了前述的諸如盲目購置、重復購買、管理混亂等問題的發生。考評機制的缺位,也就缺乏對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人的約束,使得其在責任崗位不作為。同時也導致了相關監管機構缺少深入了解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情況的途徑,而監管不到位又是導致腐敗的重要因素。
三、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
針對前述提到的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改進措施:
(一)規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問題
在完善國有資產購置和驗收程序的基礎上,還應杜絕部分資金來源較多單位在采購過程中“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現象。制定固定資產購置分類別的限額標準,根據市場情況對需要購買商品的金額進行限制,促使各單位購買高性價比的商品,使其在實際工作中做到物盡其用。
特別是某些特定大型項目或者階段性項目中的設備和房屋的購建,應嚴格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強化審批程序,拒絕那些忽略需求結構、投資風險和長期發展的購置行為。在大型設備和房屋的購建中應當盡量規避各類風險,為了避免由于前期短視而引起的后期資金缺口,應該嚴格做好資金流入的時刻規劃表;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以及工期延誤問題,在招投標的過程中也嚴格審查競標單位的資質,選擇資質較高、信譽好,能保質保量保工期的單位。
(二)健全固定資產的變動和調劑機制
固定資產的調劑實際上是突破部門或單位之間固定資產流動的壁壘。由于部分固定資產是為某部門的階段性需求購買的,階段性目標完成后便容易造成固定資產的閑置,從而降低了固定資產的使用率,并妨礙了固定資產發揮其社會效益。因此建立規范的資產調劑制度,可以推進固定資產的優化配置,提高資產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復購置對財政資金的浪費。
(三)完善固定資產的記賬方式
盡管大量文獻都提出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有助于解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問題。但從賬務處理的角度則認為該設備在購入時已經計入一次性支出,期末將結轉事業結余。而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會使得該筆折舊金額進入事業結余科目的借方,從而造成事業結余科目的虧損額。因此在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下計提折舊就會造成一種表面的虧損現象。由于該方法不能與現行會計制度很好的契合,但現行方法也確有不足,因此作者認為更好地完善現行記賬方式,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在入賬和變動等各個環節都做到更加及時、客觀和精準。
比如交通事業單位購入船舶。作為一個交付整體,船舶的裝修以及內部可移動設施(包括電視、電腦等)都包括在船舶的總價里,因此財務部門大多直接將總價作為船舶的賬面原值。但由于船舶使用年數較長,因此在使用期間將涉及船舶內可移動設備的調劑等,由于船舶的自身價值不變,調劑到外單位的資產再次入賬就會導致大量的資產盤盈。因此,固定資產金額的“虛增”導致了固定資產賬實不符。
因此,我們可以嘗試更加精細化的入賬工作,對于大型設備上配備的可移動的、可獨立使用并具有實用性的物品,且入賬時的市場價值已達到固定資產確認標準,應單獨記賬,并相應扣減該大型設備的總價。該物品的價格可以要求供貨商提供或者按照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確定。這樣就使后期對部分附屬物品的更新和調劑都有章可循,避免由大型設備的附屬物品的變動與調劑而帶來的資產虛增。
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各個單位應當重視和強化固定資產各個環節的記賬工作,針對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將模式化的記賬工作更加具體化、細化。其中,完善的固定資產入賬工作是后期使用、變動、處置工作的基礎。只有在基礎問題上處理得當,才能保證后期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四)建立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固定資產績效管理機制
缺乏行之有效的考評機制將導致管理的低效率,但倘若考評機制流于形式而被使用單位束之高閣,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將起到反作用。因此,健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績效考評機制,不僅可以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掌握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和使用效率,還可以通過考評結果設定獎懲機制,促使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人提高管理意識,加強管理力度。同時,監管部門也可以利用績效考評體系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分析。
通過將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通過定量分析克服定性分析的主觀化,也可以通過定性分析來解釋定量分析中數據的實際意義。隨著科學信息技術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應用,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平臺的設立,固定資產購置的預算執行情況、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都有了規范的動態記錄,為固定資產績效管理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數據支持。績效評價的定量指標的引入,諸如資產利用率、資產超標率、可用資產率、資產保全率,可以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保全情況、配置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對于一些數值異常的指標進行定性分析,尋找異常指標的根源,判定是屬于客觀情況還是責任人的主觀過失。
(五)嚴格落實固定資產處置的審批制度,提高報廢審批效率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規定,固定資產的無償轉讓、出售、報廢、報損必須由資產管理部門同財務部門、技術部門審核鑒定,提出審批意見,按照權限向上級部門報批、杜絕擅自處置的行為。同時,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處置還應該采取拍賣或招投標等方式,并委托正規中介機構對處置的固定資產進行估價、依法轉讓。
此外,對于符合報廢要求的固定資產,應該嚴格按照上述流程盡快上報,而不應拖沓辦理。資產管理部門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賬面固定資產進行盤查和核實,在確保賬實相符的同時,也能及時發現閑置的固定資產,對于可以調劑使用的進行調劑使用,需要維護、保養的,可以通過維護和保養提高其使用效率、延長其使用年限。對于不能適應現今工作需要的,應當立即做出處置申請。因為及時的報廢申請可能會獲取更多的處置收入,從而防止由于固定資產長期閑置不用最終變為一文不值而導致的資產流失。
參考文獻
[1]陳鳳琪.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探析[J].中國學術研究,2012(01).
[2]張燕.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J].財會通訊,2010(02).
[關鍵詞]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管理 管理措施
2006年,財政部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資產清查工作,隨后,也陸續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和處置辦法等一系列規定,各單位各部門對資產管理越來越高度重視。其中,固定資產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它也是事業單位賴以生存和開展業務活動的重要生產生活資料。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對于單位價值雖不足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同樣做為固定資產管理。由于固定資產是衡量一個單位規模大小、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保證其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實現資產保值增值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各單位已經逐漸認識到固定資產的重要性,在固定資產管理上采取了很多有效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管理層對固定資產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管理層對固定資產管理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還存在重錢輕物,重購置輕管理的思想。有些單位在管理機構上不健全,沒有統一、集中的管理機構。許多單位固定資產都由不熟悉固定資產管理業務的辦公室、后勤人員兼管,造成財務只管核算不管管理,不能真實有效控制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情況,只有總值,沒有記載資產數量和金額的明細。
2、 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規范,管理使用人員權責不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由于沒有具體的制度進行約束,在資產配置、領用、調撥、報廢等問題上不能按相關規定程序辦理手續,在使用過程中沒有相關的監督和考核機制,導致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平時資產的流向無人監督,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各種違反規定的行為沒有建立一套與之配合的獎罰機制,固定資產管理沒有同個人業績考核結合起來,讓人感到管好管壞都是一個樣,沒有激勵體制,造成管理松懈。
3、 固定資產核算方法不完善,賬面價值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資產價值。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用原值計算入賬,不計提折舊。而現在使用的很多固定資產,例如計算機等電子產品和醫療設備等,更新淘汰快,由于不計提折舊,按原值反映,造成賬面固定資產價值失真。另外,會計核算上也存在不規范的地方,例如有些資產購置年代比較久遠,由于各種原因實物早已不存在但仍長期掛賬,一些已報廢資產已不能使用但未及時進行報廢審批仍在掛賬,導致賬面資產虛增,賬實不符,造成會計信息不真實。
4、 管理人員素質和固定資產管理的手段有待提高。有些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資產管理經驗不足,缺乏有關資產管理的相關知識和培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落后,不實用,無法跟蹤資產的使用情況,不能夠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造成資產管理形同虛設。
二、 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
1、 提高認識,首先通過學習國家有關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和制度,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強化錢物并重的觀念,既重視固定資產的購置,又注重固定資產在使用和價值方面的管理,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經濟效益。
2、 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規范在購置、使用、處置、清查等各方面的程序,建立各項制度。在購置上,要本著合理配置、資源共享、節約增效的原則,做好各項調研工作,對于重要的資產、價值較大的資產購置要寫出可行報告,進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學的固定資產配置標準,做到資產購置與預算管理相結合,配備有標準可依。在固定資產的使用中,建立分級管理模式,在財務部門中設置固定資產總賬,核算固定資產總額,資產管理部門設置固定資產明細賬,按部門分類別對固定資產進行數量、金額核算。使用部門以部門為單位,各部門設立兼職資產管理員,能夠落實到人的資產落實到每個人。使用部門在辦理固定資產領用、調撥、報廢等手續時,由資產管理部門進行登記資產增減變更情況。制訂固定資產淘汰標準,統一資產的報廢標準和辦理程序。建立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制度,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要密切配合,每年度終了前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清查,保證賬、卡、物相符,對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要查清原因,分清責任,對已達使用年限需報廢或毀損等需處理的資產,按照2006年事業單位資產清查中規定的程序報請上級部門或財政部門批準處理后,調整賬目,確保賬卡、賬實、賬賬相符,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動態管理。同時,加強對現存資產的管理,分析存量資產的使用狀況和管理情況,對那些不需用或長期閑置不用的資產采取有效措施,在各部門間調配使用,或進行出租出售,盤活存量資產,防止資產的積壓閑置,使各項資產在單位中發揮最大效能。對調離本單位的工作人員或者因調整崗位而離職的人員,要對其使用的固定資產進行離職離任檢查,由本人到資產管理部門按照規定辦理資產的移交手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機制。實行單位負責人、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相互配合,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相互牽制的管理體制,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由部門負責人負主要責任,對由個人管理的資產,落實到具體人員,并且定期檢查責任的執行情況。建立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將單位每年的年終考核和資產管理工作相結合,在資產管理中做得好,資產發揮了應有效用的給予獎勵,對造成資產閑置浪費和人為出現毀壞等情況的予以處罰,做到獎懲分明,責任明確,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建立資產的監督機制,明確崗位職責、權限,加強內部控制,保證購置計劃的編制與審批、固定資產的驗收與款項的支付、資產處置申請與審批等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加強制約和監督。一方面資產管理部門要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例如在固定資產采購上要嚴格執行資產采購與資產管理分開等有關制度,對于金額較大的資產的購置的研究要集體決策,實行公開招標,平等競爭,對國家規定的需通過政府采購的資產要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執行。另一方面的監督重點是固定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對嚴重違反固定資產管理各項規定并造成固定資產損失浪費的,要追究責任。
4、 切實提高財會人員和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崗位培訓工作。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各項知識的培訓,使管理人員在業務知識和管理能力上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網絡信息系統。隨著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在有各種固定資產管理軟件,運用該項技術能夠大大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通過計算機的網絡管理,能夠把各責任中心也就是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審批部門連接起來,信息互通,使用情況一目了然。同時,在固定資產計算機管理的基礎上引入條形碼管理,對每個固定資產進行掃描,一項資產與一個條形碼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率。
總之,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今后,一定要更新觀念,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與方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保證生產資料的安全、完整,提高資產利用率,促進單位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春;《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與改革探計》;
一、執行制度過程中的問題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于1997年7月制定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實行。
(一)不能客觀、真實地記錄、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
固定資產是使用在1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的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它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其他固定資產。現行固定資產購建時的核算方法是:借:經費(事業)支出貸:銀行存款;借:固定資產貸:固定基金。這種典型的政府會計收付實現制下的核算方法,在計劃經濟時期財政統收統支管理的模式下,存在的問題還不是很明顯,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我國財政體制的不斷變革,事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擴大,支出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則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存在的問題是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折舊一方面反映的是固定資產因自然損耗或經濟發展的原因而發生了價值減損,另一方面也反映固定資產投資后未來現金流量的價值補償,是產品成本的一個部分。無論如何,從前者來說,事業單位應當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以反映經濟資源價值的真實變化情況。
事業單位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而能為事業單位提供某種權利的資產,是單位資產的組成部分。它包括專利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商標權、商譽等。其基本特征是:不具有實物形態;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為事業單位提供某種權利甚至帶來經濟利益;具有獨占性和排他性。制度中規定,事業單位取得無形資產時,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有關科目。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將取得的無形資產一次攤銷,直接計入事業支出,借記“事業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無形資產在受益期內平均攤銷。按現有制度規定,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在核算無形資產時,只是通過借記、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最終轉入“事業支出”,當期“無形資產”賬戶余額為零,作為資產組成部分的無形資產也就不能在會計報表中客觀、真實地記錄、反映其存在。由于會計報表和賬戶未列示無形資產狀況,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就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單位而言,不利于單位內部對這些無形資產的控制、監督管理;就國家而言,不利于國有資產的宏觀管理,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
事業單位對于使用預算撥款購置的固定資產、自置的固定資產以及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資產,應當設立登記簿專門登記,為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和保管,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制度、維護保養制度和清查盤點制度。但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沒有固定資產卡片登記,有的已經不能使用,但在賬上反映的卻是固定資產原值,沒有及時進行處理,導致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特別是大批購進的圖書資料等,書已經不知去向了,但卻在賬上卻反映著大量的固定資產。
購建后,固定資產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嚴,普遍存在“重購建輕管理”的現象,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處置、出租出借,以及調撥和報廢等方面管理不規范,資產使用效率不高,這些環節也極易造成資產的浪費和流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事業單位在合資、轉讓、租賃過程中,由于對國有固定資產的核算和評估不準確,使兩類資產的流失嚴重。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每年有幾百億元的國有固定資產流失;國有無形資產的流失也相當嚴重,因此,加強對兩類資產的管理和風險防范已成當務之急。一是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對兩類資產的管理。對國有固定資產的管理,必須明晰其產權關系,明確管理部門,并采取一系列維護、修理、改造等措施,使國有固定資產保值增值。對無形資產的管理應區別不同情況,采取加大廣告宣傳力度,同時采取相應的充實、改進、優化措施,努力延長無形資產的生命周期等綜合措施。二是必須加強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評估。我國加入WTO后,在國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評估上必須與國際接軌,國家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國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處置之前,必須按資產規模等級經過國際或國內權威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并規定未經權威機構評估的國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不得進行處置。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國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流失風險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會計核算的要求。
二、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會計核算的要求
(一)要適應預算管理的要求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要適應支出預算管理的要求,將購置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貨幣耗費反映在相關資金來源所對應的支出科目中。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無形資產會計核算的規定,不能滿足支出預算管理的要求。如購買為事業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時,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到一次性攤銷時才借記“事業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說明列支不及時。再如,購買為經營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時,只作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的會計分錄,接受益期攤銷時,才將受益部分借記“經營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這樣做,雖然滿足了經營損益的核算要求,但不能滿足支出預算管理的要求。
(二)要適應長期資產管理的特點
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都具有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長期性的特點。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為事業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規定,不能滿足這一特點。如制度規定為事業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應一次攤銷,攤銷時借記“事業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一次攤銷后,無形資產就沒有了賬存余額,一年換一次賬簿后,無形資產就失去了財務控制,極易造成侵權和流失。
(三)要適應長期資產價值逐漸減少的特點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為事業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的核算沒有反映價值逐漸減少這一特點。如固定資產沒有計提折舊,為事業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沒有按期攤銷。這樣,就夸大了事業單位資產的價值。
(四)要適應事業性活動和經營性活動對會計核算的不同要求
事業性活動是事業單位從事的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事業性活動對會計核算的要求一般不進行成本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體現預算管理的要求。經營性活動是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的非獨立核算的經營性業務,經營活動對會計核算的要求是要進行成本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要適應當地主管稅務機關計繳所得稅的要求。因此,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應按為事業活動服務還是為經營活動服務,將長期資產分開,并且要求在會計核算中能反映為事業活動服務的長期資產與為經營活動服務的長期資產相互轉移的經濟業務。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基本沒有體現這一要求。
三、改進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會計核算的意見
為了更好地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核算和管理,建議增設“累計折舊”、“無形基金”和“無形資產攤銷”三個會計科目。“累計折舊”科目核算“固定基金”減少的價值或“固定資產”減少的價值。在核算為事業單位活動服務的固定資產時,“累計折舊”與“固定資金”之和等于“固定資產”。在核算為經營活動服務的固定資產時,“累計折舊”科目核算“固定資產”減少并轉入“經營支出”的價值。“無形基金”是凈資產科目,核算為事業單位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的凈值,類似于“固定基金”科目。“無形資產攤”科目核算“無形基金”減少的價值或“無形資產”減少的價值,在核算為事業單位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時,“無形資產攤銷”與“無形基金”之和等于“無形資產”,在核算為經營活動服務的無形資產時,“無形資產攤銷”科目核算“無形資產”減少并轉入“經營支出”的價值,該科目類似于“累計折舊”科目。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主要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的分錄模式如下:
(一)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單位預算
1、購入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會計核算
借:事業支出/專用基金/專款支出(按實際支付的金額)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貸:固定基金(無形基金)
2、按月計提折舊、攤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時
借:固定基金(無形基金)
貸:累計折舊(無形資產攤銷)
年終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與固定基金和無形資產基金賬面余額相比較,當可收回金額低于固定基金、無形資產基金賬面余額時,應提取減值準備,提取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與計提折舊和攤銷無形資產基金的會計分錄相同,會計實務中可將12月份計提折舊、攤銷無形資產基金與年終計提減值準備經濟業務合并處理。
3、變賣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按實際收到金額、如為支付數為貸方)
累計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按已計提數)
固定基金(無形基金)(按剩余凈值)
專用基金――修購基金(固定資產倒擠差額,也可為貸方)
貸:固定資產(按固定資產原值)
(二)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單位
1、購入時
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貸:銀行存款(實際支付數)
2、按月計提折舊、攤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時
借:經營支出――折舊、無形資產攤銷
貸:累計折舊(無形資產攤銷)
年終將可收回金額與固定資產凈值、無形資產凈值相比較,當可收回金額低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凈值時計提減值準備,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與計提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分錄相同,實務中可與12月份計提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經濟業務合并處理。
3、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借方為實際收到金額、如為貸方余額為處置時實際支付金額)
累計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按已計提數)
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實際入賬價值)
關鍵詞:機關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 管理
機關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指屬國家所有,由機關事業單位占有使用,單位價值在限定標準以上、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基本維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公共事業不斷壯大,作為政府職能運行的重要物質基礎,機關事業單位添置了大量的辦公設備、交通工具、電子產品等固定資產,盡管在購置前通過財政預算和政府采購進行了管控,但部分單位在使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實物管理不嚴謹、核算不準確、不能物盡其用等諸多問題,這既不利于推進公共服務職能高效履行,也不利于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因此,應切實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建設,把固定資產管理納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信息化軌道。
一、機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分析
(一)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1、對固定資產使用效益缺乏有效監管。機關事業單位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事前基本都按規定通過了預算審批和政府采購,但有的單位不是從實際需求出發,為了小部門利益或只圖自已方便,不斷申請增添固定資產;有的單位固定資產出現閑置后不能盤活,有的單位又要重復購置,缺乏靈活調撥機制,導致固定資產利用率低,這些都加劇了財政壓力,在建立節約型政府和效能型政府方面起了負作用。
2、機關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制度不科學。機關事業單位現行的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只按原值入賬,在日后的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不具體規定各類資產的使用年限。同時,有的單位資產入賬時不計運雜、安裝、保險等費用,只取發票金額,人為縮小了資產價值。待實物報廢或做其他處置時,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核準后一次沖銷,資產負債表中無法如實反映資產損耗度,總量虛高,長此以往,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距實際價值越來越遠,又難以引起領導重視,是導致固定資產缺乏有效管理的主要因素。
(二)購置與管理不對稱,虎頭蛇尾
1、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的領導更注重對差旅費、招待費、公車和集體福利等經費開支的管理,這些資金由于標準與權限等制度嚴格明晰,所以控制得當,但也占據了財務人員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由于部分單位從管理層到一般人員在意識上重錢輕物,重購置而輕管理,導致資產領用、保管、調撥、維護、轉讓、報損及儲存等日常管理手續不完備不及時不規范,賬實不符、家底不清,給國有資產流失埋下了隱患,因此必須從制度上健全、規范和加強管理。
2、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或流于形式。固定資產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盡管相比流動資產來說價值更大、使用年限更長,發揮效益更持久,但由于制度層面長期存在看重資金管理、漠視實物和固定資產管理的問題,絕大多數單位都由財務人員兼管固定資產,機構不健全,人力缺乏導致內控機制缺失或流于形式。如有的單位成立時間較長,新晉人員往往不熟悉單位歷史,對資產屬性了解程度不夠,沒有可靠的財務資料查詢,時間精力又有限,嚴重制約了管理效能;有的單位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脫節,帳物分離或賬物不符,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和激勵機制;有的單位長期不及時徹底盤點,出現了數量不清,賬實不符,規格混亂,職責不明,互相扯皮的現象,會計無法確認盤存數量及其價值的增減,失去了對實物的控制,無法真實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
(三)賬實不符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資產增減變動及時準確入賬,提供真實有效的財務信息是會計人員職責,日前各單位在購置時基本能按總賬、明細賬和固定資產管理卡片規范入賬,購置和入庫人員分離,但歷史上長期的粗放式管理思維,內控制度不健全,內控機制執行力差,責任不明確導致了后期的賬實不符。如固定資產不進行定期徹底盤點,對實體早已不存在、報廢或處置的資產沒有及時采取賬務處理,長期掛賬虛列;通過贈與、獎勵、無償調入、盤盈等其他渠道取得的資產直接列入支出或根本不進行資產登記核算,長期游離于賬外;資產的領用、報廢、調撥和變賣手續不規范,記錄欠缺,不按規定程序處置,導致資產家底不清和流失,長此以往甚至使得盤點后對賬實不符的原因都無據可查,極易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
(四)監管機制欠缺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普遍加大了力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規,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家底,規范了管理,但對部分單位仍然存在的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 如資產盤點不夠及時,在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時不按規章制度及時辦理;對實體已經不存在的資產不及時完整反映;一些有機會追回的固定資產因程序復雜或耗時較長輕率處理,含糊報損,免去麻煩,如果不加以控制,勢必造成管理混亂,導致資產流失。
二、強化機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途徑
(一)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管理確保落實認識不到位,制度再好也難落實,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與保值增值要落到實處,需要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出臺制度并列入考核目標,促使各單位領導充分認識到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的重要性,實行管理部門、責任部門和使用部門分級負責、責任明確到人的管理體制,成立專門機構或配備專職管理人員,負責資產的登記保管、調撥劃轉和檢查維護,如對離職調動人員占用的財物如何辦理移交手續,及時劃轉或收回,如何折價轉讓等薄弱環節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以免相互擠占挪用,保證資產管理不脫節、不缺位,管用結合,物盡其用。建議對部門領導進行離任審計時,加入固定資產安全完整內容。建立考核及獎懲制度,對責任事故造成的損失由過失人進行賠償,造成重大損失的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做得好的單位及人員則要給予適當獎勵,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違章必究。
(二)改革會計核算方法。建議改革目前僅以原值反映資產價值的核算方法,采用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減值法,計提折舊和減值準備,真實反映現存固定資產狀況和所占用資金使用效益。
(三)強化人員培訓,提升業務技能
如前文所說,機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很多都是由財會部門負責,會計對固定資產管理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資產管理效果,如某些物品如何在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間準確區分。完善資產管理首先要提高領導和財務人員的財經法規意識,強化人人參與資產規范管理的理念,其次要加強培訓學習,持續提升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嚴格執行財經法規,規范和完善賬務處理流程,切實履行會計核算與監督管理的雙重職責,做好資產管理的基礎工作,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四)加強政府監管力度,引入社會監督機制。以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為核心建立固定資產數據庫,按照工作需要在各部門間靈活調配,從根本上加強資產使用效益。同時,財政審計等監督部門不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審計,加強盤點和處置的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違規固定資產處理獲得的收益全額納入財政。提高透明度,用社會化監督和公眾同參與的方式有力補充監管力量。
(五)實現電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時效。面對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固定資產,純手工方式已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只有采用電子化管理,在詳盡清產核資,徹底摸清家底后,運用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在資產入庫時即賦予其一個終身唯一編碼,從購入、使用到增損、轉移、退出的整個使用周期進行動態跟蹤,實時監控。使資產清查、登記、統計工作化繁為簡,優化資產的合理配置,確保資產高效可靠運營。
結 語:
加強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關部門不僅要關注資產的購置,還要對固定資產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只要堅持讓規章制度與監管落實齊頭并進,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一定能夠不斷完善,有效地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梁春鳳.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真實完整[J].財經界(學術版).2009(01).
[2]李永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建議[J].中國審計.2010(08).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
一、關于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以及對其進行管理的必要性
固定資產對于事業單位來講就是指在事業單位已經使用超過一年的房產、建筑、機器、工具等以及各種生產相關的設備設施等。除此之外就是還有一些不屬于用來生產,也就是在事業單位存在較多的各種辦公物品、服務器械等,但是這些要成為固定資產必須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時間超過兩年的。固定資產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是其勞動的手段,從會計的角度來看,固定資產可以有許多分類,但是這些分類更加適用于企業,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固定資產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有使用固定資、非使用固定資產、租賃固定資產等。
當然固定資產的管理對于事業單位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上面已經提到固定資產的存在有比較多的形式,但是如何保證固定資產無論以哪種形式存在都能將損失降到最低,這就是固定資產管理需要完成的任務。顯然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大大降低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本,對其職能的行使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進出沒有嚴格按照規定記錄,賬務的處理也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從以前發生過的事例中可以發現,現在的很多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的采購時沒有按照規定進行,而是自行采購。另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在固定資產損壞、廢舊、變賣、轉讓時,沒有進行規定的審批程序,也是簡單自行解決,部分有進行規定的審批程序耗時也比較長,手續繁瑣。當然這樣一來事業單位的賬務的真實性、可靠性也難以保證,可以說是直接導致了賬務處理的不規范、不合法。
2.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定期檢查疏忽,很少進行日常的維護管理。最近幾年,不少事業單位的財政體制不斷進行改革,而大幅度的改革導致事業單位的公用費用緊張,因此就大力控制公用費用的支出,但是與此同時卻忽視了對固定資產的定期檢查。由于長時間的沒有進行定期盤查,導致長時間的不對賬,嚴重影響了賬務的真實性、可靠性,同時也為以后的固定資產清查工作留下了許多麻煩。
3.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還有待改善,固定資產責任分配不夠明確。在實際的財務管理中,由于許多事業單位的領導沒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財務管理中更加重視是財務收支以及單位公用費用的管理。因此,在固定資產管理這個板塊上沒有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進行管理,導致固定資產的漏登多登、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等情況時常發生。
4.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賬實不符。這個問題存在于大多數的事業單位中,其具體表現為一些轉讓、捐贈的固定資產在會計的賬務上沒有記錄,或是一些上級配置的固定資產如汽車、電腦、手機等在賬務上也沒有實際的記錄。除此之外,就是會計人員的工作沒有落到實處,有意無意將一些重要的固定資產忘記錄,這個情況形成的原因主要就是會計人員的不固定,沒有責任到人。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賬務移交時沒有處理清楚,有些單位的領導的更換或是財務工作人員的調動等,都會引起賬務的移交,但是在移交時就可能產生一些賬務理解錯誤賬務不明確等問題。
三、針對事業單位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措施
1.從內部制度準則的制定上考慮
(1)制定完善科學的財務制度,樹立固定資產依法依據管理的理念。首先財務管理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固定資產的規章準則,并且將這些準則嚴格落到實處。其次就是要對國家政策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了解宣傳,深入每個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的心中。最后就是制定嚴格的固定資產審批程序以及定期檢查的制度。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規范意識,培養知法、懂法、守法的高素養工作人員。
(2)加強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強化監管手段。從現階段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實際情況來看,固定資產長期沒有定期清查、疏于管理,沒有有效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即使一些事業單位建立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也沒有執行到位。因此,事業單位必須根據當下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以及業務的特點建立一項適合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并且一定要把這些制度落實,逐步規范化、法制化,建立專門的監督部門,確保這些制度能夠被執行。
2.固定資產管理的日常處理角度考慮
(1)加大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首先是要加大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可以通過定期的專業技能實際操作演習以及國內外專家的專題講座來完成。其次就是加強對事業單位文化氛圍的營造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這樣一來在日常的固定資產管理中,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管,減少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流失。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應當嚴格遵守事業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以及國家的法律法規;加強固定資產上賬本的制度,對事業單位的各項固定資產都得有規范合法的記錄;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管,定期不定期進行清查盤點,防止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流失。
參考文獻:
[1]李愛武.淺談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J].交通企業管理,2007年09期
摘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管理,能大大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充分發揮效能,對提高政府財政資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極其重要,同時可以保障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有效地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本文揭示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對策
一、現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政府投資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疏于管理
1.長期掛賬未結轉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完工后,未及時辦理財務竣工決算審計,或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和工程竣工決算收尾階段的決算審計、批復、固定資產入賬和產權登記工作沒有及時跟進,所有工程款支付反映在基本建設支出類科目中或按照基本建設項目會計制度建立基建賬獨立核算不納入“大賬”核算,長期掛賬不進行財務處理,使已形成的實物資產不能在固定資產賬面反映,使這部分固定資產游離于賬外,失去監管。
2.有些基建項目已形成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并辦理了財務竣工決算審計,但未能及時辦理相關資產登記入帳工作或資產轉移手續,納入日常固定資產管理,使得該部分固定資產長期處于財務監控之外。
3.對固定資產的改擴建工程,屬于增加原有資產功能及價值,但實際工作中未能按規定計入原固定資產價值,而通常作為一項獨立的基建項目進行管理,項目結束后作為費用核銷了。
(二)固定資產購建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事業單位利用年度財政撥款或專項資金購置固定資產,缺乏統籌規劃,極大的造成了資源和財力的浪費。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一些單位因資金匱乏,一些必要的辦公和研究設備無法購置,工作開展受到了相當大的限制,過剩與緊缺兩種畸形的局面并存。
(三)固定資產日常使用管理不到位
單位之間借用或因為人員工作調動隨帶辦公設備等情況普遍存在;調撥、接受捐贈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未在賬面上反映出來,造成資產產權單位和實際使用單位不一致,給資產管理帶來不便;單位內部資產使用信息發生變化時,未及時更新信息系統中的信息資料,導致資產管理系統實物臺賬登記的信息與資產實際使用情況不一致,給資產日常管理和清查盤點造成不便。
(四)固定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管理機制
首先,財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對下屬事業單位的資產狀況沒有明確的考核標準,再加上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在后續財務核算時沒有計提折舊,無法及時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其次,盲目攀比性的擴大資產規模也已經成為事業單位發展中的通病,而財政部門在預算撥付后未能有效跟蹤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和處置等運行情況,導致外部監督效果不顯著。
二、管理對策與措施
(一)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的管理
1.強化基本建設項目會計核算和財務監督。在財政專項資金立項和核算時,應區分不同情況,對投資較大,業務復雜的基本建設項目,應按照《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建立基本建設項目專賬單獨核算的同時,并按照2012 年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將基建賬相關數據并入單位會計“大賬”,至少按月根據基建賬中相關科目的發生額,在“大賬”中按照新制度對基建相關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對投資較小的基本建設項目,直接在“大帳”中進行核算,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強化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和財政投資決算批復等收尾階段工作。基建項目完工后,要及時對項目進行驗收,對需報審計部門審計的項目,應及時辦理竣工項目財務決算審計,并辦理財政決算批復,單位依據財務決算審計結果,結轉固定資產。對于未能及時辦理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等后續工作,但已交付使用的基建項目,可以先暫估入賬,納入固定資產管理,待價值確認后再行調整。重視和加強基建項目收尾階段決算審計、批復、固定資產入賬和產權登記工作,切實轉變“重建設,輕管理;重資金,輕實物”的觀念,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強監督考核,將基建項目收尾階段的決算審計、批復、固定資產入賬和產權登記工作納入到單位績效考核范圍。二是建立有效的基建項目工程情況信息傳遞共享機制,便于及時掌握項目狀態信息,便于事前監管跟蹤,改變以往事后被動清理,為事前主動管理。三是對還沒及時移交的基建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進行賬外臺賬登記,建立賬外固定資產卡片。四是定期進行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將清查核實的賬外資產及時估價入賬,確保單位固定資產賬實相符。
3.加強固定資產改建、擴建等后續支出的會計核算,對于這部分支出,應區分情況,能增加固定資產使用效能或延長期使用壽命的,不能作為當期支出,應當計入該固定資產成本,真實反映資產的價值。
(二)固定資產配置實行“先調劑、后租賃、再購置”
主管部門應負責對下屬各單位長期閑置、低效運轉和超標準配置固定資產的調劑工作,根據單位資產的實際情況優先考慮在本單位內部調配,以提高閑置資產的使用效率。上級主管部門不能調劑和本單位內部無法提供的資產,再考慮通過外部租賃、采購的方式取得。采購過程中對單位價值較高的一般設備及專用設備,應成立采購小組,盡可能購置質高價優的產品,以節約資金。
(三)增強監管意識,認真落實資產管理責任
事業單位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業務特點,建立健全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保障固定資產的運行質量,每年至少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盤點,將盤點結果作為對相關人員進行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標之一。上級主管部門在對下屬事業單位領導考評系統中實行固定資產管理效果與領導業績考核掛鉤制度,以增強依法管理國有資產的意識。明確固定資產管理責任部門,設置固定資產管理員工作崗位,按照“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將固定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人,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效益,防止固定資產不當損失和浪費。
(四)加強固定資產的外部監管
首先,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嚴格執行本單位的資產管理辦法,還需要財政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有效監督,對下屬事業單位的資產情況進行動態監管,摸清各事業單位的家底,按照2012 年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以真實反映各事業單位的資產情況,并通過下屬事業單位上報的數據對預算資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資產配置的整體水平。其次,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應定期對各事業單位的資產運行和管理進行審計,作為單位的績效考核主要指標。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應該與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系、財務核算體系等環節緊密的結合起來,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參考文獻:
[1]孔巖,王強軍.淺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J].中外企業家,2009(16).
關鍵詞:固定資產 管理 資產清查 信息化
固定資產是高校開展教學、教研、行政、后勤等工作的物質基礎,是保障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資產的利用率,保證資產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發揮資產使用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高校資產管理的基本任務。
一、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暴露了資產管理的漏洞和薄弱環節。
1.資產管理制度滯后,資產管理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高校資產來源是財政撥款,固定資產是逐年積累形成的,無償使用,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進行成本核算,這使得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觀念非常淡薄。再加上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規范,責權不分明,管理觀念陳舊,不能進行科學的管理。
2.資產管理基礎工作薄弱,固定資產賬實不符
由于日常管理工作薄弱,長期未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最終導致家底不清、賬物不符、賬賬不符,為固定資產的流失開了方便之門。
具體表現:一是在固定資產的核算上是以款項全部付清后驗收入賬,而實際操作中有許多特殊的情況,如預付部分款項購買設備、基建項目已竣工但建設資金需分幾年付清,這就造成設備和房屋已使用多年而長期不辦理入賬手續;二是捐贈資產不及時辦理入賬手續,虛增盤盈;三是對于報廢、破損、外調、變價處理的固定資產不按程序審批,徒有賬目,而實物早已不存在;四是部門之間相互調用,不按正規程序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出現盤點時實物在教務、賬目在后勤的局面;五是保管人員更換時交接手續不完善,造成資產流失和賬目不清。
3.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資產重復購置,閑置浪費,使用率低
資產管理中存在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對資產的配置存在“小而全”“部門所有”的觀念,片面追求設備的“高、精、尖”,脫離了高校教學與科研的實際,缺乏統一的調控和規劃,出現盲目購置、重復購置等現象,資源使用率低。
4.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協調、監督、控制
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圖書館、總務后勤部門等教學部門,各自為政,信息溝通不暢,牽頭部門和協辦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有利于本部門利益的爭著管,不利于本部門利益的不愿管。各個部門之間資產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協調,沒有完善的系統制度支撐。
二、完善資產管理的措施
1.定期做好全面的資產清查工作
建立健全資產清查制度,每年年底資產部門、財務部門、總務部門等資產使用部門,定期對資產進行清點,以保證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證相符、賬表相符。對清查過程中發現的盤盈、盤虧,要分析原因,追究責任,按現行規定及時進行處理。清查結束,根據考核結果,獎勵先進,督促落后,提升整個部門的管理水平。
2.制度機制、日常管理、落實到位是關鍵
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克服“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思想,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在細化經費預算投入中,統籌兼顧,有所側重。建立資產管理責任制,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明確各部門管理者的責任和權力。規范固定資產處置行為,嚴格資產審批手續。從而促進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3.適應現代化需要,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素質
高職院校辦學模式多樣,固定資產投資大,使用部門多,使用范圍廣,結構分類復雜,更新換代速度快。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素質對管好、用好資產,適應現代化需要,尤為重要。因此,應該注重管理人員的培訓與人才建設,這樣才能對高校固定資產實行科學高效的管理。
4.實施資產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實施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建立資產管理動態數據庫,全面、準確、動態反映資產總量、構成、分布、變動等信息;建立數據查詢和綜合分析系統,方便、快捷地查詢和分析資產占有、使用及增減變動情況,為預算管理、績效評價和資產優化配置等提供決策數據,將學校所有固定資產的相關信息納入管理系統,使資源達到優化的組合、合理的配置,實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固定資產的利用率。
參考資料:
[1]竇永化.從清產核資談國有資產的管理[J].現代會計,2005(2).
[2]李平.行政事業單位國資管理監督工作的思路和措施[J].國有資產管理,2005(6).
【關鍵詞】事業單位 資產管理 固定資產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各項改革措施也取得了相應進展,并且成績卓著,因而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使事業單位會計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問題進行新認識,并通過新方法,使其得到明確化、清晰化,經過統計分析與應用,使其發揮出更大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的展開分析與討論,從而推進事業單位中的固定資產問題的管理,使其更加科學化、高效化。
一、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概要
在事業單位中的正常運行中,其基礎建立在其固定資產的應用方面,它也是構成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伴隨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應該認識到,加強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有助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進與加強,也有助于整體的預算編制的科學化與合理化。另一方面,事業單位工作職能的發揮十分有賴于整個固定資產管理能力的提升,因而,為了保證其資產完整性,真正實現其社會服務功能,就應該努力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得到真實有效的管理。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切入分析,固定資產管理是事業單位中,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然而實質上的管理情況表現是,會計工作不到位,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以歸咎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因為,從目前的大多章程與規范分析,其中對于固定資產的規定較少,而且在購入、使用、處理等方面的工作,管理中也是職責不明確,操作手續不全,規定的具體內容也非常缺乏,所以,明確度不高,管理中的針對性不強,因而大多只是一些表面賬目上的筆桿了賬,從來未進行實際的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會計部門也未能因此問題,與其他各部門間進行一系列有效的協調,結果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未能落到實處,因此,應該從制度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進與完善,應該細化,具體化,提高其針對性。
(二)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存在差異性
為了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性,應該在明確信息的基礎上,使其清晰準確的得到統計與分析。但是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其中,會計對于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具體數據的記錄不全面,而且失真現象的存在比較嚴重,因而總起來看,缺乏一種全面的綜觀與有效的準確記錄,因而對于在整個的財務管理方面控制達不到較好的效果。所以,應該對其信息失真的原因加以分析,從現在看,主要集中于兩大方面,一是由于在管理方式上,本身存有缺陷,這也是由于固定資產在實際的應用中隨時間推移會出現磨損,而且折舊價格又不斷因市場行情而隨時會發生變化,在登記過程中,購價是基本記錄,而隨之而來的是固定資產的虛增現象發生;另一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購入與利潤計算間的問題,由于支出以當期購買為主,所以,分期核算時,分攤成本不能得到有效的得到正確結算,因而當期成本成就顯著增加,利潤相應的降低,所以最終的年度總利潤與實際的利潤之間的差異出現。
(三)固定資產盤查、清理工作不到位
以事業單位中會計的日常工作看,對于現金的核算與管理工作占到主要部分,而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在核算中未形成對于它的定期核算習慣。從盤點與清查的角度看,在整個的固定資產的購進中,是得到了較好的記錄,但是隨著使用期的增加,對于它的定期清查、盤點力度不足,而且往往由于數量與市場價格間的變化而不能夠精準的使數據得到統計與體現,所以,在管理方面也進一步產生了漏洞。
(四)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方式不當
因固定資產的使用會隨時間而發生變化,尤其是會進行報廢或者調拔,所以,應該及時對其進行記錄,并對其實際上的損耗進行核算,然而,事實上,在這一方面的工作實際情況是,事業單位在該方面處置的隨意性較大,手續不全,報廢處理過程實際上變成了一個未經賬目登記或移除的過程,造成了流失;其二是在審查方面的缺乏與監督的不完善,給其管理工作帶來了麻煩,造成了混亂。
三、解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辦法與措施
(一)健全固定資產方面的管理制度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對于事業單位而言,一個良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作用是多么強大,因而,首先需要進行的工作,是從管理制度方面著手,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強化,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即是說,將其納入到管理之中,進行具體的細致化條文規定制定,從責任部門、職責、經辦手續、處理方式等各方面進行考慮。其次,在具體的完善過程中,應該注重責任管理制,分層落實,明確相關的負責人,應該對領導、會計各方面的權力進行劃分,突顯其各自的職責與職能范疇,如此有助于問題暴露時的責任承擔風險降低到最小,第三,應該將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進行環節化處理,比如,在購入、使用、維護、報廢或調拔方面制定出詳細規定,使各環節得到明確的處置,因而增強其中的管理秩序,最終增加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的具體化。
(二)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盤查、清算
在會計的工作中,應該使賬目與實際的固定資產價值對應起來,從而增加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準確、合理、科學使用,因此,應該建立有效的定期盤點與清查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在清查與盤點中應該注意方法的使用,比如對于時間的確定,可以分年、半年甚至一些具體的固定資產還需要進行按月進行盤點與清查。第三,應該在事業單位間形成合作的局面,通力合作,各部門與會計部門之間,應該協調好關系,積極配合調查工作,一個是達到對于固定資產的整個狀況的摸底,一個是使管理與核算得到具體體現,將其中的問題明確化,從而,對其加以分析,將其中的原因找出,并且找到相應的應對措施,如此有助于固定資產得到安全可靠的保障。尤其是對于一些價格較高或價值較大的資產更應該做到卡、賬、物三者間的一致,使其得到正確處理,杜絕流失、貪污現象發生。
(三)參考市場價格情況,做好折舊工作
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必然的磨損與貶值,因而,折舊工作就變得尤其必要,所以應該將這一項作為折舊科目進行設置,具體可以對其使用年限、磨損程度進行細致規定,在核算過程中,根據時限與具體的處理結果進行一定的折舊計算,應該注意當時的市場價值與價格情況,做到不偏不倚的核算,這樣有利于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進行實質性的實際價值的核算,從而也有利于管理中的具體化與有效性。
(四)積極運用資產管理新技術
時代精神應該體現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因而在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管理中,也應該采用計算機與互聯網絡技術,利用各種辦公軟件以及相關的APP軟件進行核算與管理工作,如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化平臺,使整個公司中的各部門通過一個網絡平臺進行交流與問題探討,并使其固定資產得到及時的通報,一是可以提升監督,一是可以利用這樣工具平臺實現固定資產的及時有效的信息交流,從而達到時時核算,有效管理的目的,其準確性也得到了提高,減少了會計工作人員與各部門間的勞動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
無論何種工作,只要有人為的參與,參與的人員就應該具備相應的技能與素質,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及核算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培養與促進,一是對會計人員的思想觀念進行理念的更新,使其認識到財務管理工作在事業單位中的全面性及重要性,以及固定資產的實際作用;二是應該使會計人員在本職工作中加強對其專業素質的提升,可以個人進行專業提升,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相應的會計培訓,使其整體能力得到提升,并使其形成強而有力的團隊,朝向一個目標,使用同一種向心力,去努力完成好對于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工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中的固定資產的管理問題,是其成本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應該在原有的管理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并采取一系列的具體措施使其達到最佳效果。本文在分析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固定資產管理的具體措施,比如完善固定資產的制度,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盤查、清算,以及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等,希望在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邵英梅.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2).
[2]江勇.淺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時代金融,2013,(03).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問題 有效途徑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含義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指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財務制度的規定,有計劃地籌集分配和運用資金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監督與控制,以保證事業計劃及任務的完成。就實際而言,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有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全都來自于國家財政,只講資金的使用效率,不講資金的單位權益,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只講使用,不講提取折舊,資金的投入使用不講盈利。其內容包括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資產管理、定員定額管理、財務監督和分析等,其中預算管理是核心,財務監督是保障。財務管理工作應遵循的原則是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財政政策;堅持勤儉辦事業的方針;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單位經濟效益的關系;加強單位的財務管理,保證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規章制度不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弱化
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些單位內部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部分單位內部未設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內部審核監督僅由一人或多人專職或兼職,單位內部未實行統一的財務管理。二是會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夠合理,業務交叉過雜,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確。三是會計事前、事中、事后審核監督流于形式,有相當一部分單位未設內審機構,而另一部分雖已建立了內審機構,但是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更多的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制度“印在紙上,掛在墻上”,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內部監督執行大打折扣。遇到具體問題時過分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名存實亡,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嚴肅性。四是個別單位為了小團體利益,要求會計人員在數據上做文章,一些應當建立的賬目不建,造成賬實不符、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以達到偷漏稅金、隱瞞資產、虛假業績的目的。不按制度規定設置會計科目、保管憑證、賬簿、會計報表及有關的合同、協議等資料,想混水摸魚,僥幸過關。五是有的把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違反了“收支兩條線”的財務管理規定。
2、預算編制不夠精準,資金管理效率較低
主要表現在:一是預算資金的編制過程中的財務工作人員對單位財務預算編制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習慣性的按基礎數加增量編制模式進行的簡單預算,沒有真正的深入實際對一個子項或一個經濟活動斟酌和細算,方法用最簡單的算術化,并急于上報,結果出現大約數現象,預算編制不夠精準。二是因為忽視預算編制,因而形成了財務決策的隨意性,產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亂”現象,致使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大打折扣。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支出審批制度不嚴格,隨意擴大開支范圍,巧立名目發放獎金,提高補貼標準,隨意改變資金的用途,導致“專款不專用”的現象經常發生。三是部分單位雖然編制了預算,但對預算資金使用效益不進行跟蹤審計,即使跟蹤調查,也是分析膚淺、總結簡單,效益考核基本是走過場,成本考核幾乎是空白,從而使好多項目難以取得預期的社會效益。
3、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資金管理有漏洞
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些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嚴,普遍存在“重購建、輕管理”的現象,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處置、出租、出借以及調撥、報廢等方面管理不規范,資產使用效率低下,造成數量不準,賬實不符,責任不清,甚至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二是貨幣資金管理有漏洞,資金安全存在隱患。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事業單位的會計、出納等不相容職位沒有嚴格分離,有的崗位互串,單位對出納工作監督不到位,很少對庫存現金進行盤點。大額開支使用現金支付、白條抵庫、公款私存現象在部分單位仍然存在,甚至設置小金庫。
4、財務管理缺位,監督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投入,國家是事業單位凈資產的終極所有者,但國家并不要求償還其提供的資產,也不要求分享經濟上的利益,而是將這些資產交給公共事業單位自行經營和管理。國家對其投資,但并不對其進行財務管理。二是事業單位一般對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投入表現積極,對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對不足,造成投資的所有者缺位,資金使用管理薄弱,導致資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監督。少數單位超支浪費現象嚴重,超標購買小汽車、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進行高檔消費,致使單位的會議費、招待費、車輛燃修費居高不下。
三、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1、健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強化有效的約束機制
事業單位要在國家宏觀管理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建立起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流程。對現金的管理,財產的審批,預算的編制、執行、監督和評價都要有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制度的制定要體現適應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即制度的制定必須結合單位實際,不能生搬硬套,內部財務制度的條文在表述上應盡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與日常會計核算的實務緊密聯系。應用完善的單位內部制度約束財務行為,減少或避免各種違反財經紀律問題的發生。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要加強控制,細化責任。做到制度管人、責任到人。不相容職務一定要分開,保證資金安全。所有資產都要定期核對,切實做到賬賬、賬實相符。還應經常對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流程執行效果進行評價,當國家財經法律法規有變動和修改或評價發現內部控制出現薄弱環節時,應當及時加以改進和完善。
2、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加強會計隊伍建設
提高事業單位領導者和財務管理工作者對財務管理的高度重視,改變重要錢輕管理的思想,應更新理財觀念,從“核算型”向“經營型”和“管理型”轉變,借鑒企業財務管理辦法和相關制度和機制,同時也應充分的認識到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和辦法也都將發生改變。要加強財會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財會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要組織財務管理人員深入學習會計法、經濟法、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管理規定和相關準則、職業道德等,全面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
3、嚴格執行預算管理的規定,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
財務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預算、執行預算和監督、考核預算執行情況分三部分內容。首先,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全面性、準
確性和真實性是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關鍵,是經濟核算和各項工作正常運行的基礎。因此,必須從組織上、時間上、人力上得到充分的保證,大力推廣“零基”法、績效編制方法,從預算的范圍應由小到大匯總,從預算的層面則應由下而上匯總,每一層必須嚴把審核關,做到及時準確;其次,是在預算的執行上嚴格按照預算編制項目(科目)資金的使用去向運行,對收支出現的差額應及時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原因合理的調整,嚴把審批核實手續;最后,是在預算的監督上財務工作人員要認真履行各自的崗位職責,及時糾正預算編制和執行預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4、規范固定資產管理,提高資產的利用率和效益率
要提高對固定資產管理的認識,轉變觀念,克服重資金輕使用管理的傾向,制定完善適合本單位資產購置、使用、保管、調撥、轉讓,處置、報廢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資產管理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堅持錢物分離、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等原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要設有管理部門專人進行管理,并增設固定資產折舊或固定資產凈值等管理賬目。合理的區分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和材料的界限,完善出入庫手續,達到賬賬相符、賬物相符,以實現資產管理與會計管理的有機結合。要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盤點實物,核對賬賬、賬實,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原因,按照法律法規或單位的規定嚴肅處理,決不姑息。事業單位應該積極實行政府和集體采購制度。堅持使用招標投標的形式進行采購,可以減少采購經費,增加采購的透明度,減少現象的發生。
5、積極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就是通過改變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和會計業務處理程序,從而強化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從源頭上遏制行政事業單位腐敗,杜絕胡亂花錢、鋪張浪費現象,達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資金控制為目標,以加強財務收支監督為重點,可以成立會計核算中心,以高效理財為取向,將所有賬戶及會計業務處理權集中到會計核算中心,進行統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監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總之,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必須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活動,強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職能。努力提高事業單位的資金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其充分發揮作用,把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紅:淺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商業,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