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風險管理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前言: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全世界既定的發展戰略, 農業可持續發展則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和優先領域。它是在保證當今農業發展的同時, 通過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減少資源的破壞與損耗, 為未來的持續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 以確保后人的發展機會。農業可持續發展包括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3 個內容, 是農業生態經濟社會復合系統的均衡與和諧的進步。
1.中國種業概況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種子需求國之一。自2005年起,農作物種子年用量已達125億公斤左右,其中商品化種子約50億公斤,市場總規模超過500億元,約占世界種子市場總規模的20%。中國雖然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種子市場,但是種業仍處于市場化的初期,行業集中度低、育種研發能力弱、商品化比例低等諸多問題依然存在,法律制度也亟需完善。
《種子法》出臺之后,政府又制定并修訂了一系列相關法規制度,但法制體系并不完善,沒有建立有效的機制來保護和約束育種、制種、經營者等各方權利和義務。
品種審定制度:出臺的原意是加強品種監管,推動育種研發,保障品種所有權,但由于品種審定門檻偏低,通過品種數量過多,審定過程缺乏監管,導致權力尋租及種子市場更加復雜混亂。
良種補貼制度:有效地推動了作物品種結構和糧食品質等級的改善,促進了種子技術進步,但也有其局限性,如補貼品種滯后,補貼標準偏低,補貼程序復雜,既不利于新品種推廣,也容易造成行政成本增高和權力尋租。
種子質量監督制度:監管重流通,輕生產,控制體系不健全,檢測手段落后,執法力度不夠,還有一部分作物沒有技術性法規產品質量標準。
產權保護制度:品種權意識不強,《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宣傳力度不夠、監管執法不嚴,目前對新品種的保護力度依然不夠,育種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國內外有關農業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
國外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也己從理論探討進入到具體的農業風險管理研究階段。Janet Perry 和Jam es Johnson 認為, 農業生產者面臨的風險有產量風險、價格風險、金融風險以及技術和生產方式的選擇、法律和社會的以及勞動力的風險。其中, 產量風險產生于不可預期的影響產量或作物生長的環境變化導致的風險。具有代表性主要有: 張安錄等利用紅安縣1949 ~ 1993年的國民經濟統計資料, 運用風險型決策中的矩陣決策方法, 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關農作物結構調整的宏觀戰略; 杜鵬[4] 等從改進的農業生態地區法出發, 建立了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模型, 并借此計算了珠江三角洲芒果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鏈以及風險體系的風險度, 進而分析出最主要的農業氣象災害并提出了有關對策。
3.現階段國內農業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3. 1 無專門的農業風險管理機構
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對開展風險管理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 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主要以農戶家庭為單位, 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以農戶家庭為單位建立風險管理組織機構, 而只能主要靠風險管理的外部組織提供有關的農業風險管理服務。這些外部組織除了一般的風險管理咨詢機構(如中國保險學會、中國消防協會、中國地震學會和中國國際減災十年活動委員會等)、保險公司以及專職管理部門( 如消防管理部門、氣象監測部門、地震監測部門等) 外, 還應包括專門的農業風險管理機構。
3. 2 農業風險管理尚處于保險管理型風險管理的起步階段
中國農業風險管理則剛剛處于以農業自然風險等純粹風險為管理對象的保險管理型的起步階段。雖初步形成了以國家集中形式的基金為主, 保險公司籌集的保險基金和農民自保形式的基金為輔的農業災后補償體系。但由于國家集中形式的基金十分有限, 不可能把一切經濟損失的經濟補償都包下來, 農民自保形式的基金主要是單個農民家庭的儲備,其防災抗災能力相當有限。這說明, 中國國有土地使用證;具有地上建筑物、其它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依照有關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取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保險管理型農業風險管理本身還很不完善, 至于真正意義的農業風險管理。
3. 3 農業風險管理重災后補救輕災前預防
經驗表明, 防災比救災更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 進行農業風險管理, 不僅要注重災后補救, 更應注重災前預防。對于農業災前預防, 中國雖然一直堅持進行興修水利等農田基本建設, 研究和推廣抗病蟲害、抗旱澇、坑鹽堿品種等預防性措施, 但一遇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矛盾的局面, 人們在思想上產生重當前經濟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及輕災前預防的觀念, 結果導致大氣質量變壞、江河污染、森林減少、牧草退化、水土流失嚴重和土地荒漠化、鹽堿化日益加劇、生物多樣性不斷萎縮等一系列惡果, 為農業自然風險埋下隱患。
4.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
無論是通過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或通過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 均可進行轉讓、出租。轉讓方在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時, 需補交通過劃撥取得時土地出讓金, 其他的手續和費用和出讓土地使用權的相同。
5.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
劃撥用地設立抵押, 有效抵押擔保率按相關規定不得超過評估地價總值扣除補交出讓金余額的70%, 也即不得超過評估地價總值的45%。國有劃撥用地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手續所需資料需要一式一份, 具體如下:
(1)抵押申請書(土地分局提供文本);
(2)土地使用證正本及復印件;
(3)土地評估報告;
(4)地上附著物權屬證明材料及平面圖;
(5)曾經設定抵押權的土地, 重新辦理土地抵押手續時, 應提交上次核發的他項權利證明書正本和銀行開具的還款證明;
(6) 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
上述材料備齊后, 承辦人審核并交領導批準, 發給抵押許可證, 項目單位憑抵押許可證即可向銀行申請貸款, 并與之簽訂抵押貸款合同, 簽訂后雙方到土地房產局辦理土地抵押登記, 承辦人向抵押權人核發他項權利證明書。
6.小結
在人多地少, 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 客觀上和地產市場發展要求劃撥的土地使用權能夠在市場流轉。土地管理部門是土地市場即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市場的行政主管部門, 在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管理工作中, 可根據5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6和財政部有關規定的采取補辦出讓手續, 補交出讓金等方法,按規定辦理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出讓。(作者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參考文獻
一、保險企業操作風險管理現狀
1.操作風險管理理念不強。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管理職能基本上還未納入保險企業管理,保險經營還處于財務型控制被動經營狀態;總體經營比較粗放,直接開拓市場的各基層經營單位沒有把風險管理作為常規的工作來抓,即使發現了風險事故,也未盡力處理,而是把風險責任上交。
2.關注顯性風險管理,忽視隱性風險管理。第一,在業務發展導向上,由于注重規模和速度,強調業務增長數量,忽視質量。我國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主要以當地市場的保費量(市場份額)為依據,保險法規和監管要求對保費地位的過分強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保險公司把市場占比作為主要經營指標之一,這種沒有兼顧質的基礎上的量導致業務品質低下,風險因素增多。第二,保險公司的經營以搶占市場份額為主要目的,對產品風險的評估控制重視不足。第三,價格制定上以低價進行惡性競爭,盲目承保、劣質承保屢禁不止,由此引發財務風險和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道德風險。第四,在發展的戰略方針上,存在保險決策和經營的短期行為,對保險業及保險公司長遠發展戰略注重不夠,這樣勢必導致對影響長遠發展的風險因素考慮不周全。第五,在制度建設上,保險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法律基礎建設還很薄弱,一個有效的保險法律體系還未形成。
3.注重內生風險管理,忽視外生風險管理。一是保險公司一般都忽視對公眾信用風險的管理,沒有認真研究因惡性競爭而引起的欺詐、誤導等嚴重缺乏公信力的行為對操作風險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二是保險公司面對同業的惡性競爭,對如何發揮同業組織的作用來規范共同的市場行為,形成有序的競爭局面重視不夠;三是對保險中介的風險管理嚴重失衡,部分公司無視保險中介的有關法律法規和同業組織的自律公約,不顧中介機構經營資格、職業道德狀況等條件進行合作展業,忽視或不能對中介組織進行風險管控;四是缺乏對保險欺詐和誤導進行風險管控的有效手段,保險欺詐造成的損失日趨加大,保險誤導給展業帶來的操作困難日益嚴重,由此對應的管控措施卻尤為不力。
4.注重財務風險管理,忽視人力資本風險管理。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凸現人才供應的脫節,由此引發同業挖角現象十分嚴重。在人才引進過程中,不考慮人才素質、業務品質、展業習慣和隊伍結構,更不考慮競爭主體間隊伍的相對穩定,導致保險公司間矛盾重重,也培養了一批專靠跳槽為生的業務員隊伍,出現一批市場跳蚤。他們的行為表現在市場操作過程中本身就是風險源。
5.注重財務報表靜態分析管理,忽視操作過程動態風險管控。當前保險公司一般所進行的月度經營分析、季度經營分析主要是事后靜態地評價達標情況,對不達標機構和指標缺少預防硬措施,也沒有月度的風險管理評價報告;由于有些風險管理指標無法量化,年初下達計劃指標任務時也沒有把風險管控作為關鍵指標;直接拓展業務的各級機構對應關鍵指標而制定的關鍵行動計劃也主要是圍繞關鍵指標的達成而進行。這些管理行為導致操作過程動態管控不力,如保費現金流的管理,應收管理人為的呆賬、賴賬現象時有發生。
6.沒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很多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沒有單獨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及防災防損管理部門,即使有這種機構的存在,其人力財力物力配備也嚴重不足。對于風險管理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成立稽核部門,而稽核的技術力量又相當薄弱,無法應對風險管理。
7.缺少針對分支機構的經營風險管理的專門政策。當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諸多風險,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合規經營意識不強。一些基層保險公司違背市場規律,盲目或違規經營現象時有發生,同業非理性競爭手段更加隱蔽,主要通過合同外口頭承諾、系統外違規操作等方式提供高保障范圍來爭取業務,導致保險公司經營風險積聚,特別是滲透經營中的商業賄賂問題耗蝕了行業利益,損害了保險業形象,加重了影響償付能力的潛在風險。二是風險管控不嚴。如有的基層公司執行業務管理制度不嚴,有的營銷員未在規定時間將投保資料和保費交公司,有的公司數據來源不規范,上下級機構之間銷售和財務數據不一致等,這些現象導致和積累了經營風險。
二、操作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
1.經營主體自身潛在的道德風險導致習慣性的風險行為發生。保險公司為達到經營目標,違反市場規律和有關制度,為獲得短期利益而對長期利益的損害是保險公司主要的道德風險,而導致這類道德風險的原因與保險公司實行的績效考核辦法有密切關系。因傳統績效考評辦法中經營指標的份量大,會導致業績沖動而潛在著道德風險。同時,行業非理性競爭必然讓公司間的道德風險增加,這種看似個人行為導致的經營風險,其真正的癥結卻是保險公司內部風險抑制機制的缺位。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這種層級過多、管控不力導致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2.全面的風險管理環境沒有形成。有效的風險管理受到很多環境因素或“軟因素”,具體包括行業文化、管理風格等的影響,其中行業文化尤為突出。文化因子對于風險管理效能的影響呈倍數作用,先進的行業風險管理文化在風險管理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滯后的風險管理文化對于風險管理效能的縮小作用也是呈倍數作用,如果從環境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往往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風險管理不僅需要從組織、流程、技術等方面去改進和完善,還需要從文化等環境因素方面去培育和經營。而當前整個行業都在急功近利地對市場進行
破壞性開采,沒有進行行業的風險環境培育。
三、強化操作風險管理的對策
1.嚴格控制現金交易風險。保險公司應全面推行資金收付轉賬結算,嚴格遵守國家《現金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充分利用銀行結算工具,盡可能減少使用現金,防范化解現金交易風險。一是要把禁止業務員經手客戶現金的規定納入公司內控制度和業務處理流程,向社會和客戶進行宣傳倡導,并在柜面建設、賬戶開立、POS機設置等方面創造便利條件,引導客戶通過采取上門臨柜、刷卡、柜員機轉賬、銀行柜臺交現或轉賬等多種方式與保險公司實現資金收付的直接結算。二是動員客戶本人到營業柜臺辦理繳交、退保和賠款領取手續,或通過轉賬方式結算。
2.推廣見費出單制度。見費出單是指先收費,后生成并出具保單。目前壽險公司普遍采用了見費出單制度,但產險公司一直通過應收來推動業務發展,導致人為操作風險的發生。各產險公司應對當前通行的先出單后收款的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尤其對于分散型業務應按下述基本流程進行處理:客戶投保――預核保――生成投保及繳費信息提示書――客戶憑信息提示書繳清保單――公司憑繳費憑據生成并出具保單及發票。
3.實行投保提示和保單回執制度。投保提示制度的建立是加強誠信建設、提高行業公信力、強化社會監督的有效手段,具體包括:擬投保的保險標的情況及保險期間,擬投保險種的明細價格與總額,繳費后方可正式簽單并領取保單及發票的提示,繳費期限、繳費方式以及可供轉賬結算的開戶銀行及賬戶,業務員不得代收保費的提示等。保單回執制度的實施目的在于加強客戶對業務員的監督,具體實施是在業務員送達保單時由客戶在保單回執上簽字,一般應于三天內將回執交回公司備案,以表明保單確實到達客戶手中。
摘要: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中國的造船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匯率風險的應對和管理也成為造船企業面臨的重要難題。本文以廣船國際為例,分析我國造船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及其對匯率風險進行管理的現狀,從中得出結論:我國造船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匯率風險,必須對匯率風險進行管理,但是由于市場不完善等原因,我國造船業匯率風險應對措施還不夠完善。
關鍵詞 :造船企業;匯率風險;廣船國際
一、引言
近年來,中國造船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逐步提高,造船企業的產品主要是靠出口.由于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導地位,我國造船企業商品船的出口價格主要以美元標價,并用美元結算。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以及匯率的頻繁波動,匯率風險成為我國造船企業不得不予以重視的重要風險之一。
目前由于我國造船企業的發展壯大以及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推進,再加上匯率波動的頻繁性,匯率風險對造船企業的凈利潤和現金流量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而我國造船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匯率風險防范意識,盡早做好準備,采取相關的措施來降低匯率風險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我國造船行業面臨的匯率風險
造船企業匯率風險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折算風險、交易風險與經濟風險。
折算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是指跨國公司在將其世界范圍內的經營成果編制合并報表的過程中,由于交易發生日到折算日匯率可能會發生變化,使資產負債表上的相關項目發生變動的風險。
從廣船國際2012 年的財務報表中我們不難發現,廣船國際有四家以外幣注冊的子公司需納入合并財務報表的范圍。其中有兩家的注冊地在廣州,注冊資本均為美元,此外還有兩家境外子公司,分別是榮廣發展有限公司和泛廣發展有限公司,注冊地均在香港,以港幣注冊。但是廣船國際2010、2011、2012 連續三年合并財務報表中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都為0,說明廣船國際所有納入合并財務報表的子公司都是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不存在折算風險。
交易風險是指在采用外幣付款時,由于交易日期與實際的收款日期之間有一定的時間差,由于這個時間差內匯率的變化導致最終收到的現金與本來預計的現金之間有差額,這個差額就是由于交易風險產生的。
從廣船國際2012年的財務報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廣船國際存在大量外幣資產和外幣負債,包括外幣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利息和長期借款等,其中外幣涉及美元、港幣和歐元,這些項目都會影響廣船國際面臨的外匯交易風險。2012 年末廣船國際影響外匯交易風險的項目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 我們可以看出美元的外匯交易風險敞口為-3 億美元,港幣的外匯交易風險敞口為1300 萬港幣,歐元的外匯交易風險敞口為790 萬歐元,因而廣船國際最大的風險敞口在美元。經濟風險是指因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各經濟實體在從事正常的經濟活動時,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造船行業的經濟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化導致企業的收益發生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很可能并未涉及到外匯交易。近年來由于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使得廣船國際的以美元標價的產品銷售價格相對上漲,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明顯減弱,獲利能力也降低。
利用敏感性分析,考慮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分析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變動對2011 年和2012 年損益和權益的影響如表2。
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壓力背景下,廣船國際面臨的外匯風險對其凈利潤和所有者權益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12 年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升值3%將會使當期凈利潤減少2670 萬元,使當期損益減少2670 萬元;2011 年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升值3%將會使當期凈利潤減少5760 萬元,使當期所有者權益減少5760 萬元。2012 年的影響比2011 年降低了3090萬元,降低了53.65%。可見2012 年的美元的匯率風險敞口比2011年減低了53.65%。
表2 美元匯率變動對廣船國際2012年以及2011年損益和權益的影響
三、造船業匯率風險管理的現狀
廣船國際2012 年財務報表披露了其面臨的匯率風險,表明美元匯率變動對其影響甚大,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測算了美元匯率每上升或是下降3%對當期損益和所有者權益的影響為2670 萬元,比上一年期末匯率變動的影響減少了3090 萬元,同比降低了53.65%。由以上數據可知,廣船國際已經意識到了外匯風險對其影響的重要性,并采取了措施以減輕匯率波動對企業的影響。2012 年廣船國際財務報表披露企業的匯率風險主要來源于以外幣計價的未來交易及已確認的外幣資產和負債。公司以外幣計價的交易主要是以美元結算。公司在新簽合同時已考慮其影響,并已使用遠期外匯合同及外幣借款以降低風險。廣船國際出口收入主要是以美元計價,為了降低外匯風險敞口,廣船國際采用美元長期借款,用以匹配未來美元現金流入與流出。此外,為降低匯率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廣船國際還采用了套期保值工具對未來的外幣現金流量進行套期保值。廣船國際2012 年財務報表披露,2012 年末公司尚未交割的美元遠期結匯合約共18 筆,金額23,303 萬美元,交割期最長至2015 年7 月17 日,期末公允值收益為人民幣2,263.85 萬元;年末無尚未交割的美元遠期購匯合約。廣船國際2012 年比2011 年美元匯率風險降低53.65%表明廣船國際對匯率風險的影響更加重視,并采取積極的措施降低匯率風險對企業當期損益以及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近幾年人民幣升值等匯率波動已對造船企業的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造船企業也紛紛開始采用匯率變動趨勢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等手段來減輕匯率變動對企業的影響,但目前仍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中國造船企業外匯風險意識逐漸增強但風險管理體系并不完善。近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造船企業都注意到了防范匯率風險的重要性,但是外匯風險管理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外幣借款以及外匯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并未形成完整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
第二,我國造船企業外匯風險管理還存在制度性障礙。我國外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了我國的結售匯制度,使得我國造船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明顯受到結售匯制度的約束。此外,由于我國外匯市場的組織體系并不健全,外匯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也不盡合理,再加上我國外匯市場交易的幣種和交易的品種較少,這些都給我過造船企業外匯風險管理帶來制度性的障礙。
第三,我國造船企業外匯風險管理范圍仍需進一步完善。我國造船對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但是這兩類風險對企業的凈利潤和現金流量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是外匯風險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我國造船企業要想求得發展與壯大,應當對這兩類外匯風險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外匯風險進行全面的管理。
四、我國造船業匯率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靈活運用多種貿易操作方法進行外匯風險管理貿易操作方法的運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造船企業想用就可以使用的。只有當造船企業處于有利的談判地位、擁有話語權的時候,造船企業才能靈活運用多種貿易操作方法。運用多種貿易操作方法進行避險的過程實際上是交易雙方利益博弈的過程。
(二)利用財務策略來進行風險管理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匯率風險將最終通過改變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權益賬面價值以及未來現金流量,造船企業應該加大利用財務手段來降低企業面對的外匯風險,應該對匯兌損益這一科目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匯率損益進行監控,當發現很可能有異常變化時,積極采取措施,以降低其對企業營運效益的影響。
(三)積極使用金融工具策略進行風險管理
遠期結售匯是目前我國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主要手段,此項業務開辦時間長,銀行和企業均比較熟悉,通過遠期結售匯業務,造船企業對于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具有現實意義。
此外造船企業還要加強對外匯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企業外匯管理部門,將外匯風險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實處,為建立匯率風險防范機制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倪慶東,倪勤.匯改以來我國外匯風險暴露的行業特征———基于深市行業指數的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2):60-63.
[2]張佳春,高杰.造船業匯率波動風險的應對措施[J].船舶工程,2006(6):67一70.
【關鍵詞】 中小企業; 稅務風險; 管理; 實證分析
一、研究背景
企業稅務風險對企業產生的影響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且主要是針對大型企業,而從實證角度分析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現狀的研究成果基本屬于空白。因此,本文通過廣東省部分城市不同企業的問卷調查,發現中小企業稅務管理制度建設上的不足,并總結出影響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建設水平的因素,以期為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健全提供參考依據。
二、研究假設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在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的識別與評估、信息的溝通以及監督改進機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在中小企業內部產生了大量的稅務風險。因此,本文參照COSO的風險管理框架,從稅務風險目標控制、崗位設置、識別與評估、信息溝通以及監督改進等要素,編制了《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現狀調查問卷》,對不同類型、規模、運營時間、所在行業的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的差異進行分析,并提出如下假設以待驗證。
H1:規模較小企業與規模較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異。
H1A:規模較小企業與規模較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設置水平存在差異。
H1B:規模較小企業與規模較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崗位設置水平存在差異。
H1C:規模較小企業與規模較大企業稅務風險識別與評估水平存在差異。
H1D:規模較小企業與規模較大企業涉稅信息溝通水平存在差異。
H1E:規模較小企業與規模較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水平存在差異。
H2: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異。
H3:不同運營時間的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異。
H4: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異。
H5:經濟發達程度不同的地區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異。
三、樣本分析
(一)樣本介紹
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共向廣東省8個城市(廣州、惠州、清遠、中山、陽江、湛江、潮州、東莞)各類企業發放問卷1 500份,回收問卷1 413份,回收率94.2%;其中有效問卷1 289份,較之問卷發放總量,有效率為85.9%。被試的具體情況見表1。
(二)評價指標的測度方法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評價中涉及《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現狀調查問卷》中的16個問題,這些問題都屬于定性指標,因此需要通過對問題選項的賦值來進行量化。具體的賦值方法包括:
方法一:根據企業對問題2選項“會咨詢、不咨詢”進行的選擇,分別賦予“2、0”值進行量化。
方法二:根據企業對問題4、問題6、問題7、問題8、問題9、問題11、問題12、問題13、問題14以及問題16選項“是、否”進行的選擇,分別賦予“2、0”值進行量化。
方法三:根據問題1、問題3中企業實際選擇的信息溝通程度分別給予不同的分值進行量化,企業選擇“從不、偶爾、經常”分別用“0、1、2”來進行量化標度。
方法四:根據問題17中企業實際選擇的對國稅發[2009]90號文的了解程度,給予不同的分值進行量化,企業選擇“從來沒有聽說過、聽說過,但不是很了解、大概了解一些、仔細研讀過”分別用“0、0.5、1、2”來進行量化標度。
方法五:根據問題10中企業實際選擇的稅務風險管理崗位設置情況給予不同的分值進行量化,企業選擇“設置了稅務部門、設置了稅務崗位、有財務部門人員兼任、由外聘機構、否”分別用“2、1.5、1、0.5、0”來進行量化標度。
方法六:由于問題15是反向設置題,根據企業對問題15選項“是、否”進行的選擇,分別賦予“0、2”值進行量化。
(三)整體樣本的正態檢驗
傳統上,學者多采用ANOVA方法識別因素的不同水平量所帶來的差異。但是ANOVA方法應用的前提是變量的分布必須滿足正態分布,因為ANOVA所采用的F檢驗等方法,是建基于正態分布假設之上的。為此,我們首先采用非參數檢驗中的Kolmogorov-Smirnov檢驗對各變量進行正態性的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
可見,全體樣本的顯著度在1%以上,拒絕樣本為正態分布的零假設。這意味著,相關的樣本不能采用傳統的ANOVA方法進行分析,而Mann-Whitney U檢驗最顯著的優點是無需數據服從正態分布的假設,可以視為對大樣本正態檢驗的代用品,因此,本文采用非參數Mann-Whitney U檢驗代替ANOVA來進行分析。
四、不同企業規模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現狀分析
(一)不同注冊資本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分析
樣本數據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的結果見表3。
不同注冊資本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顯差異,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特別是注冊資本低于500萬元的小企業,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目標控制水平、崗位設置水平、識別評估水平以及監督改進水平,都顯著低于注冊資本在3 000萬元以上的大企業。但在信息溝通水平上與大型企業沒有顯著區別,這是由于小型企業員工人數少,管理權相對集中,導致小型企業在涉稅信息的溝通上,反而優于大型企業。就中小企業本身而言,隨著企業注冊資本的增加,對于注冊資本在500―3 000萬元的中型企業而言,所有稅務風險管理相關的制度建設都有了顯著提升,這說明了注冊資本越大的企業,規模相對來說也比較大,在其他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建設上比起小型企業都有所加強。特別是在稅務風險管理目標控制水平、信息溝通水平以及監督改進水平上與注冊資本3 000萬元以上的大企業相比,并沒有顯著的區別。但在稅務風險管理崗位設置以及稅務風險評估水平上還明顯低于大型企業。
(二)不同收入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分析
將樣本數據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的結果見表4。
不同收入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顯差異,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特別是年收入低于500萬元的小企業,無論是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目標控制水平、崗位設置水平、識別評估水平、信息溝通水平還是監督改進水平,都顯著的低于年收入在5 000萬元以上的大企業。就中小企業本身而言,隨著企業收入的增加,對于年收入在500―5 000萬元的中型企業而言,除了稅務風險管理崗位設置水平以外,其他制度建設都有顯著提升,這說明了中小企業隨著年收入的增加,雖然尚未設置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崗位,但在其他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建設上已經有所加強。特別是在稅務風險管理目標控制水平、信息溝通水平以及監督改進水平上與年收入5 000萬元以上的大企業相比,并沒有顯著的區別。
(三)結果分析
無論從企業注冊資本還是經營收入分析,規模較大企業與規模較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都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經營收入越多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也越高。研究假設H1得到了證實。具體到目標控制水平、崗位設置水平、識別評估水平、信息溝通水平以及監督改進水平上,規模較大企業與規模較小企業也都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在稅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水平上,無論是從注冊資本還是經營收入來分析,規模越大的企業,其稅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水平越高。研究假設H1A、H1B、H1C、H1D以及H1E得到了證實。
五、不同特點中小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上的差異研究
(一)樣本調整
由于本部分重點研究不同特點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意識差異,因此,在數據的使用中進行了進一步篩選,剔除標準參照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文中《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將注冊資本在3 000萬元以上或年收入在5 000萬元以上的規模較大企業予以剔除。剔除大型企業后,有效問卷為967份。被試具體情況見表5。
(二)不同所有制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差異分析
將樣本數據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的結果見表6。
根據表6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對于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中小企業漸進顯著度明顯;主要體現在外資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明顯大于其他類型的被試企業。
(三)不同經營年限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差異分析
將樣本數據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的結果見表7。
根據表7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對于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運營時間不同的中小企業漸進顯著度明顯;主要體現在運營時間在10―20年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明顯大于運營時間在10年以下的企業。
(四)不同行業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差異分析
將樣本數據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的結果見表8。
根據表8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對于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漸進顯著度并不明顯;主要表現在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企業以及建筑安裝企業之間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并不存在顯著差異。
(五)不同地區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差異分析
將樣本數據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的結果見表9。
根據表9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對于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不同地區的中小企業漸進顯著度明顯;主要體現在湛江、潮州地區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明顯高于廣州、惠州以及陽江地區企業,另外中山地區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明顯高于惠州地區。
(六)結果分析
1.不同所有制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外資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顯著高于其他企業。研究假設H2得到了證實。
2.運營時間不同的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運營時間在10-20年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顯著高于運營時間不到10年的企業。研究假設H3得到了證實。
3.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雖然有所不同,但并未存在顯著差異。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業以及建筑安裝業的差異并不明顯。研究假設H4沒有得到支持。
4.雖然不同地區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但與企業所在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并無直接聯系,例如在2011年廣東省城市GDP排名第九位的湛江市,其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顯著高于排名第一位、第六位以及第十六位的廣州、惠州及陽江。研究假設H5沒有得到支持。
六、結論
本文研究的主要結果及分析如下:
1.與規模較大的企業相比,規模較小的企業其稅務風險管理水平都顯著較低。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在稅務風險的管理上是明顯落后于大型企業的,這也證明了中小企業需要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2.與稅務風險目標控制、崗位設置、信息溝通以及監督改進等制度相比,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的稅務風險識別與評估水平也隨之提高,這說明部分中小企業在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時候,更注重稅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但在其他制度的建設上沒有同步跟上。
3.在對中小企業進行分析時發現,外資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水平上比內資企業要高。一方面由于國外稅務風險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早,外資企業非常重視稅務風險問題。另一方面,也由于外資企業收入較高,其員工素質普遍較高,在稅務風險的管控上更有“執行力”。
4.中小企業的經營年限也直接影響了其稅務風險管理水平。經營時間較長的中小企業對稅收制度了解的多一些,甚至是在稅收問題上“吃過虧”,因此對于稅務風險的重視程度要顯著高于經營年限較短的中小企業。
5.本研究最初假設,中小企業所在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會影響到其稅務風險管理水平。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應高于其他地區。通過分析最終發現,經濟發達與否并未顯著影響到當地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水平。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可能會受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經營環境、稅收環境、稅收執法力度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
6.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稅務風險的管理不僅要求中小企業要有稅務風險意識,關鍵還要建立一套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參照COSO的風險管理框架,中小企業同樣需要從稅務風險目標控制、崗位設置、識別與評估、信息溝通以及監督改進等要素入手,建立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僅有風險意識,沒有建立配套的制度,將無法實現管理稅務風險的目的。同時,各項制度的建設必須齊頭并進,不能簡單的將稅務風險管理的概念停留在稅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要設置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崗位及控制目標,通過企業內部及外部的涉稅信息溝通,識別與評估稅務風險,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應對策略,及時的完善、改進管理制度。
7.中小企業應認識到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緊迫性。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應及時進行,不能等到出現稅務問題了再“亡羊補牢”。在前文的分析中提到了稅務風險可能給中小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如果一定要在稅收上“吃了虧”才想起稅務風險管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成本就太高了。特別是對于剛成立的中小企業,應該在成立初就打好稅務風險管理的基礎,為企業快速平穩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與外資企業相比,內資企業更應該盡快認識到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好地生存、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安裝企業;內部審計;財務風險管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行業市場一片火熱,受市場迫切的需要,很多資金和勞動力流入到建筑安裝施工領域,這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建筑安裝行業市場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導致建筑安裝市場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是成為建筑安裝企業經營和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企業的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建立的,具有獨立檢查、監督和評價功能的活動,企業的內部審計作為提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關鍵,對提高企業發現和地域市場風險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做好企業的內部審計和財務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建筑安裝企業發展的關鍵。
一、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
建筑安裝企業在經營和發展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包括合同風險、負債風險、工程款拖欠風險和盈利風險等。如果在企業經營中不能做好這些風險的管理,必然會導致企業經營面臨財務危機,影響企業的經營和發展。
1、合同風險
合同風險,是在企業獲得施工安裝合同的前提下發生的,合同風險主要來源于企業在參與合同競標時,為了獲得施工合同,采取壓價競標的方式,獲得施工合同。通過壓價競標獲取的工程施工合同,會降低企業在工程項目中獲得的利潤,由于建筑材料市場、人工市場和設備租賃市場的價格波動,還會導致企業在施工中由于對市場波動情況估計失誤或錯誤,出現負盈利施工的問題。如果企業在面對市場波動時想要獲得盈利,還會采用降低施工質量和施工材料質量的方式,來降低施工成本。無論是以微博的利潤獲取合同,還是在施工中以犧牲工程質量為代價獲得利潤,都會導致建筑安裝企業發展面臨困境,生存環境惡化,使企業的經營更加困難。
2、負債風險
建筑行業對外部的資金依賴程度較高,很多建筑安裝施工企業都是在獲得工程合同后,以施工資質和工程合同為材料,貸款或融資施工的,如果在施工中融資或貸款不順利,必然會導致企業外部資金鏈斷裂,使得企業在工程施工中缺乏購買材料、租賃設備及無法支付人工費用,導致建筑施工不得不終端,從而影響了工期和施工質量,并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和合同違約風險。
3、工程款拖欠風險
由于建筑行業施工企業在施工中資金的來源問題,導致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在經營中必須及時回收工程款,才能開展開展其他工程項目的承包和建設。但受目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和融資渠道變窄等因素影響,當今的建筑安裝施工企業工程款的回收總是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工程款不能及時回收,償還貸款,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貸款利息,還有可能產生大量的壞賬,使企業的經營和發展變得舉步維艱。
4、盈利風險
建筑安裝工程中,施工企業的盈利風險主要是受市場波動影響。如果在競標中,施工企業采用壓低合同總價的方式獲得合同,必然會降低其對市場波動的抵御能力。如果市場人工、材料、設備租賃等成本上升過大,會使企業工項目無利潤或利潤過低的境地,這必然會導致施工企業遭受過大的盈利風險,影響其發展。
二、內部審計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內部審計作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的產物,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內部審計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財務風險識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提高企業內部財務控制水平三個方面。
1、提高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能力
建筑安裝項目有著工期長、工程量大、涉及工種多等特點,這決定了企業在項目安裝施工中所需要應對的財務風險是不斷變化的,并且財務風險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對企業的財務異常或融資活動進行監督,從而在審計工作開展中發現企業潛藏的財務風險,并及時分析風險等級,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和決策者采取恰當的風險處理和應對方式。另外,審計工作還能夠發現企業經營中資金流失情況,幫助企業實現節約開支,提高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
2、指導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
建筑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執行公司董事會的決定,依法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機構介于董事會、總經理和各部門之間,其獨立于其他職能部門,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具有獨立性。內部審計人員擁有專業的會計知識和審計知識,在財務風險管理中,能夠參與各種風險決策,充當決策的協調人。而且建筑企業的內部審計信息直接向董事會匯報,能夠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所運用,為決策提供依據,指導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
3、健全企業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部門在審計工作中,能夠以專業角度和系統的工作,對企業的資金流、實物資產、資料和文件進行審計整理,并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內部審計工作貫穿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方方面面,能夠發現企業內部財務管控工作漏洞,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體系,提高企業財務控制工作質量。
三、加強內部審計,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運用內部審計來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必須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并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的工作職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溝通和協調。只有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才能對企業內部存在財務風險實現客觀、細致、準確的科學評價,才能有助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為了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內部審計職能,從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轉換,并由查錯糾弊審計向風險管理評估轉變,提高會計信息獲取質量,將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建筑企業中,內部審計要加強溝通與協調,做好與企業內部財務或其他部門的工作協調,并與外部審計保持溝通。綜上所述,想要在激烈的建筑行業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機遇,建筑安裝企業一定要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及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質量,以內部審計工作水平的提高,強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水平,讓企業在項目承包中能夠得到預期的利潤,促進企業的發展。
作者:蔡建輝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北安建筑安裝總公司
參考文獻:
關鍵詞:風險;企業風險;風險傳導;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4-0023-06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企業無論是內部系統還是外部環境都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環境的變化加劇和系統無序化程度的加強使企業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增大。企業對風險管理的需求上升到對風險系統運行過程的全面監控與管理。加強對企業風險傳導及評價的研究,有助于從過程的視角進一步了解和掌握風險對于企業產生影響的整個動態過程及其規律,從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企業風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企業風險及其管理問題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國內外學者己對風險的類別、起因、特征及對風險的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研究。另外,關于風險傳導的研究也是目前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領域。接下來筆者將對有關風險管理研究和傳導研究的國內外研究現狀作以概括綜述。
一、企業風險要素研究
國外學者將企業風險要素概括為兩大類:企業外源性風險和內源性風險。Moshe Hagigi與Kumar Sivakumar(2009)認為,企業外源性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一般環境、全行業和企業的來源于外部的不確定性。內源性風險因素包括從公司內部產生的不確定性,包括管理觀念、態度和組織觀點,以及在風險管理認知行為上的差異、內部控制問題等。
(一)外源不確定性
Milier(1992)詳細描述了企業來自外部的風險因素,并將其分為三大類。一是一般環境因素的風險性。主要包括政治的不確定性、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如利率和匯率的變化,社會的動蕩和自然災害等的不確定性。二是整個行業的風險性。主要包括市場投入的不確定性、生產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與競爭對手的競爭中造成的不確定性。三是一些特定企業的風險性。主要包括如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投入和產出問題、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問題、與研究和開發有關的不確定性、信貸行為的不確定性。
(二)內生不確定性
傳統經濟學家對風險的觀點認為,決策者是理性的人,他們試圖從財富中期望最大化的效用。當管理者的邊際效用是遞減時,管理者顯示出風險規避。Holt和Laury(2002)的實證研究也證實這種規避風險的態度。然而,有大量的證據表明,人類的行為并非總是理性和進行風險規避的。
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在不確定情況下人們的選擇并不總是理性的,人們在面臨風險時有不同的選擇,甚至有些選擇是被動的。這就導致了行為與理性假設下的預期存在偏差。
March和Shapira(1987)探討了企業風險和管理人員持有的理念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結論是,管理者喜歡冒險并表現出風險偏好,而且管理者的決策使用的程序在某些方面與經典的或理論的程序有所差異。Kahneman和Lovallo(1993)這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他們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管理者對風險和機會有非常樂觀的判斷,進而,他們對風險有大膽的預測。
管理者對風險的看法本質上是主觀的,不同的人看法不同,而且可能并不準確。針對這一實際情況,Mezias和Starbulk(2003)發表了一系列有關管理人員的觀念的研究報告。他們指出,通過評估管理觀念來證明管理者的看法往往是非常不準確的。
Wright等人(2007)研究了有激勵措施的管理者對企業承擔風險的影響。他們發現,管理股票期權與公司承擔風險是直接和統一相關的。但是Wright,Kroll,Krug和Pcttus發現,持股與企業承擔風險呈非線性關系。
Goto(2007)討論了在風險管理中行為方式的重要性,并提出控制職工的主觀偏見和判斷風險的方法。
二、企業風險管理理論研究
(一)國外風險管理理論的研究現狀
1.企業風險管理理論
國外學者對于風險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較早,研究內容也比較全面。托馬斯.L.巴頓等在《企業風險管理》中介紹了一種有效的一體化的、戰略性的、經營性的風險管理機制以及在整個企業范圍內實施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作者指出,現代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應實現從獨立型向綜合型的轉變;風險識別的方法一旦確定下來,風險識別應該有一個動態化連續不斷的過程。
詹姆斯.德阿克在《企業的泛風險管理》中指出,應建立一種動態的處理風險與機遇的系統化策略。書中介紹了目前在國外方興未艾的一種風險管理新方法――企業層面的風險管理(EWRM),將風險與機遇結合起來考察,并把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看作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把風險管理與企業的戰略決策、經營活動統一起來,通過真正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方法去管理所有關鍵性的奉賢于機遇,從而使企業能夠在變動不定的經濟環境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機遇,避免損失,最終確立競爭優勢。
Cormac Butler在《風險值概論》中引入了變動性與相關性來建立風險值模型,并引入了一種新的風險控制方法:蒙特卡羅模擬法,同時提出了以資產組合為基礎的評估信用風險的原理與方法。
目前中國可能正處在泛城市化階段,表現在城市容納問題、不均衡發展和社會階層分裂,以及城鄉對比度的持續增高,所有這些都集中表現衫已支全風險問題上。”同時,特殊的國情使得我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以及由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過渡的“兩種過渡”在同一時空界面上交織進行。隨著中國與世界聯系的進一步加強,與國外特別是西方市場經濟上百年發展、完善的過程相比,中國當前的社會轉型是‘壓縮餅干’式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時間,濃縮、積累了西方幾百年發展歷程中的各種問題。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在理性的政治制度和觀念系統上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的發展中國家,面臨‘全球風險社會”的傳統風險威脅,另一方面,由于有著更為緊迫的經濟發展任務,中國更有可能面臨新的風險沖擊。由此看來,發展經濟和控制風險,無疑是當代中國的雙重任務。
二、風險社會背景下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灸企業
應對風險社會的客觀要求在風險社會大背景下,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加深,人術資本、技術、商品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加速,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從而使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日趨復雜。企業要順利實現目標,必須借助風險管理這.重要職能,主動干預管理風險,增強化解應對風險的能力。然而何謂“企業風險管理”?按照2004年9月美國COSO委員會的《企業風險管理綜合框架》的觀點,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過程,應用于企業的戰略制定和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各項經營活動,用于確認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項并在其風險偏好范圍內管理風險,對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簡而言之,企業風險管理就是整合企業資源,控制企業風險,實現企業目標,而這也正是企業應對風險社會現狀的客觀要求。
(二)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灸企業
管理的重要內容就企業管理來說,如果企業沒有風險管理措施,將會導致企業經營損失、營業中斷、甚至破產倒閉的可怕后果。作為企業的免疫系統,企業風險管理決定企業的健康和生命。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有利于企業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做出正確的決策,有利于保證企業經營生產過程中的資產安全和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事實上,企業風險管理同企業的計劃、組織、決策、控制職能.樣,是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一項交叉性、復合性職能,與企業管理的其它職能緊密相關,貫穿于企業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不少學者甚至把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企業風險管理,歸結為同企業戰略管理、企業運營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構成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三大核心職能。從這個角度而言,企業風險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不能被企業管理的其它職能所代替,而且其作用和重要性要遠遠高于企業管理的任何其它一項職能。
(三)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灸新形
勢下提升企業核心充爭力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健因素追逐收益是商業運作和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但收益總是與風險相伴。良好的風險管理是保證企業認知、應對、控制風險,甚至利用風險為企業營利的重要基礎。風險是普遍的,也是現實的。當風險成為現實,往往就變成危機甚至危害。企業如果提前準備,成竹在胸,在風險到來時必然應對從容;相反,則必然手足無措甚至釀成大禍。在風險社會大背景下,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日益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兩個典型的企業案例可雄辯地證明這一點。一個案例是國內知名的玩具制造企業廣東佛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2007年,由于利達所生產的玩具在美國檢出含鉛超標而被迫召回,老板張樹鴻為此自繳身亡。這樣一家曾經創造出輝煌業績的企業因一起市場常見的產品召回事件在一夜之間轟然崩潰,不能不給人們留下沉重的嘆息。另一個案例是20世紀90年代國際著名企業可口可樂公司對其旗下產品因質量問題而實施的主動召回。由于公司投保了產品召回責任險,所有的損失都由保險公司承擔。可口可樂公司這種主動召回行為使企業反敗為勝,化被動為主動,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此外,由于公司及時推出有效的營銷宣傳策略,從而不但使此次事件對公司的利益影響微不足道,而且為企業贏得了極大的市場聲譽。
三、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的具體對策
(一)樹立風險意識
在風險社會大背景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語在企業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診釋:無視風險客觀存在的盲目樂觀者必死無疑,相反充滿風險意識甚至草木皆兵者倒具有異常頑強的生命力。風險意識是企業應對風險的思想源頭和基礎,只有意識上對企業風險有足夠的重視,企業才可能采取進一步的應對措施去規避風險。如果企業對市場和社會發展形勢的認識下夠至叮位,總是處于想當然的盲目樂觀自信狀態,看不到企業長期發展中由于諸多因素影響而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其結果勢必會使企業在風險真正來臨時陷人被動甚至不堪一擊。此外,樹立風險意識,還必須從認識上高度重視風險管理,要正視企業的發展機遇與風險并存的現狀,要把企業經營績效與風險管理放到同等主要的位置。
(二)開展風險評佑
風險評估是企業開展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風險評估就是一個“知己知彼”的過程,它指企業在風險事項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風險信息和不確定因素進行分析,估測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的嚴重程度,從而采取積極的防范和應對措施,將企業的損失減到最低或將其控制至企業可接受的水平。企業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三個步驟。風險辨識是企業通過全面查找確定各類風險可能發生的源頭炸又創雙險進行有效歸類,風險分析則是將識別的風險放在統一的模型中進行處理炸刊風險發生的條件及發生的可能性做出分析,而風險評價是衡量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以及風險可能帶來的價值和損失等。三個步驟環環相扣,為企業實現風險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據。此外,對企業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兩種。定性分析法通過觀察和分析,借助于經驗和判斷能力進行評估,而定量分析法則要求通過收集大量的信息數據,建立復雜的風險管理模型,因而難度較大。實際〔作中,經常是根據企業實際,采用兩種方法并重的模式。
(三)實施風險控制
【關鍵詞】交通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87.3;C9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024(2013)05-0005-04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決策的復雜系統隱喻(sM)識別與轉換:基于粵港建筑領域的比較與實證研究”(批準號:71071058);廣東省交通廳項目“交通企業內控體系機制與構建”(批準號:2008-77-C)
【作者簡介]張彩江,華南理工大學經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復雜系統決策理論、內部控制。(廣東廣州510006)
一、導言
1905年,L.R.Dicksee首次提出內部控制的概念,此后內控的內容不斷豐富。1992年,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COS0)報告提出了著名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指出內部控制框架是由基本的五要素組成,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內部控制的目的在于風險的防范和管控。2001年,北美非壽險精算師協會首次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此后,cOsO委員在2004年出臺了《風險管理:整合框架》。該框架認為全面風險管理是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應用于戰略制定并貫穿于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各項經營活動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公司潛在事項和管理風險,以使其在企業的風險容量之內,并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顯然,ERM認為企業風險管理包含內部控制,并形成了一個(比內部控制)更為廣泛的管理概念和工具。南非的KingⅡReport(2002)、英國內部審計師協會(1999)、伊格納茨(2005)、坎皮恩、Antita(2000)、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ustralian Stock Exchange)也明確提出了風險管理包含內部控制的觀點。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在2006年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要求企業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交通企業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有其不同于其他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特殊之處。它不僅資本投入大,而且生命周期長、成本控制難,同時擁有多元化的利益相關者和很大的風險暴露機會,在其生產運營過程存在很高的系統性風險以及公共政策風險、社會責任風險和全球金融危機大環境所帶來的經營風險等非系統風險。所以,這也就要求交通企業擁有較強的風險應對能力。
目前在我國針對交通企業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的學術研究比較少,其中,趙瑾(2010年)從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控制企業業務關鍵點以及內部監督三方面提出建立交通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盧成能(2010)指出交通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時應結合其自身特點,從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和執行以及企業文化建設三方面來加強內部控制。陳海春(2011年)認為在新形勢下,交通企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市場、政策、財務和安全風險。時淑會(2011年)提出應由企業管理層、執行層和監督層共同組成交通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本文將從調研出發,對廣東省交通企業內控和風險管理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類分析。
二、調研問卷設計
截至2012年,廣東省高速公路里程超過5,500公里,領先其他省份。本次研究選取廣東省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的5家交通企業,并基于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四個層次設計問卷,共發放問卷325份,有效問卷165份。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意識
1.企業對于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分別設定了:企業針對內部控制管理的措施制定狀況、員工對于內部控制管理變化效果的評價2個問題。結果顯示:僅僅30%的員工認為企業就內部控制的系統導入相關管理措施,65%的員工認為內部控制措施只有個別得到有效實施,由此可見企業的內部控制措施盡管有制訂,但是缺乏一定的執行力度。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員工在對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及其內部控制管理所帶來的內控變化評價上,只有28%的員工認為在措施執行之后,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有很好的改善,一半以上的員工覺得內部控制狀態一般,內控措施的執行未給其管理帶來明顯的改善。
2.企業員工的風險管理素養。分別設定了:企業員工參與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培訓的狀況、企業員工對于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相關框架的了解程度2個問題。結果顯示:53%的企業員工認為所參加的培訓活動實際效果一般,此外沒有參加或參加了認為沒有實際效用的達30%,認為切實有效的僅占12%。而在參加過培訓的人員里,74%的員工僅參加過2次以下培訓,參加過3次或3次以上的僅有24%的員工。而從員工對于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理知識的認識中不難發現,真正了解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的僅占2%,70%員工對于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理的知識非常陌生。就此而言,企業應提高員工的風險管理素養,在最大范圍內普及風險管理基本知識,為每個員工提供接受風險管理培訓的機會,不斷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
(二)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1.控制環境。分別設置了企業崗位權責分配狀況、企業組織架構能否滿足的風險管控的要求、對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企業文化建設、發展戰略5個問題。結果顯示:僅28%的員工認為其崗位權責分配是清晰的,72%的員工認為其崗位權責分配是不清晰或是主要崗位清晰、其余崗位模糊。這說明企業大多數員工對于自己所承擔的職業責任認識還比較模糊,企業的權責分配仍需改善。67%的員工對于目前的公司治理能否滿足風險控管的要求持懷疑態度,其中53%的認為企業正在謀求改進措施,而14%的員工認為企業管理層還沒有改革意識。由此可見,企業現行的組織架構需要進行改革,從而達到適應風險管理的要求。在對子公司管理力度方面,僅得到了16%員工們的認可,81%的員工認為企業在未來需提高對子公司的管理水平。
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開展方面,僅有21%的員工認同企業的文化建設,76%的員工對于文化建設的貫徹力度不是很滿意,這說明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文化建設是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真正重視的建設活動之一。在發展戰略方面,44%的員工認為企業沒有開展發展戰略規劃活動,同時也有40%的員工認為企業已經開展了戰略規劃活動,但是沒有實施。由此可見員工對于企業的戰略規劃活動的開展認知很模糊,這也就導致了僅僅14%的員工們對企業戰略規劃內容比較了解。
2.風險評估。分別設置了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企業風險識別和分析技術、員工風險管理相關方法和工具的掌握情況3個問題。結果顯示: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法律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而環境風險也開始備受關注。在風險識別上,員工主要采用的調查問卷法和財務報表分析法。而在風險分析上,40%的員工依賴于定性分析,關鍵風險指標法得到34%的員工青睞。而對于這些風險分識別和析方法的掌握,60%的員工認為僅限于風險管理部門員工,認為大部分員工都掌握的僅占23%。由此可見,企業員工熟練掌握風險識別和分析工具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3.控制活動。分別設置了關鍵業務管理流程的建立、財務預算管理現狀2個問題。結果顯示:65%的員工認為企業雖然已建立系統關鍵業務流程,但是仍有35%的員工認為公司的關鍵業務流程缺乏一定系統性,這說明企業在關鍵業務流程建設上還有進步的空間。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資金投資量大,因而企業的財務預算尤為重要。但是調研顯示,雖然有44%的員工認為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同時也有35%的員工的認為財務預算制定過程不嚴肅,常常與實際不吻合。由此可見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實施雖達到一定成效,但是在實際業務活動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需要進步一完善。
4.信息溝通。分別設置了企業日常風險管理工作進展狀況、員工的風險應對能力、企業未來的風險認知3個問題,結果顯示:企業的日常風險管理工作做得很不到位,無論是高層向員工匯報風險管理狀況還是員工定期提交自身崗位風險狀況報告,半數以上的員工對兩項日常風險管理工作都了解甚微。這也直接導致在面對風險時,56%員工對于風險應對毫無概念,能按章應對的也就只有37%。由此可見,要提高員工的風險應對能力,做好日常的風險管理工作是根本。在對企業未來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認知上,大部分認為是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和財務風險,而法律風險和安全風險依舊會對企業經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四、交通企業內控與風險管理差異的比較分析
調查發現,5家交通企業在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意識、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五個方面各有優劣。
由圖1、圖2比較可知,就企業針對內部控制管理措施的導入和執行效果進行比較,揭惠管理處做得比較好。而其余的4家企業,就措施導人和執行效果而言,盡管有制定措施,但只有個別措施得到實施,而且執行效果普遍不顯著。但是通過將兩者結合相比較,可知,省汽運集團更優,其次是南粵物流和恒建公司。而晶通下屬單位由于在導入上有高達34%員工認為企業沒有導入措施,而在措施執行上也有39%的員工認為措施執行沒有效果,所以在內部控制措施導入和執行上晶通下屬單位情況最差。
五、交通企業風險應對措施分析
根據上述交通企業風險產生機制的分析,針對交通企業風險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一)改善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環境是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狀況的好壞決定著企業經營管理好壞。
1.完善公司現有的組織架構。首先企業要強化董事會的決策控制能力,以發揮其在企業風險管理活動中的監督作用。其次要設立獨立的直接對董事會負責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和審計委員會,兩者相互獨立,同時相互監督,相輔相成。最后要建立職位授予與責任承擔對等的崗位責任制,明確每個崗位應承擔的責任和享有的權利,以此達到督促和激勵員工的目的。
2.建立系統、完整的管理制度,并確保制度得到有效執行和及時更新。從調研看出,目前交通企業已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因而沒有很好的執行效果。在制度制定中,既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時制宜,根據各個部門的業務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同時要保證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3.開展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建設。開展企業風險文化建設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因而可以將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結合在一起,通過開展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增強培養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
4.將風險管控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開展自上而下的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活動。調研結果表明,雖然交通企業開展了戰略規劃,但是并沒有得到有效實施,而企業員工大多不了解于企業發展戰略內容。所以開展企業全員參與的戰略規劃活動,讓每一個員工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提出自己對于風險管理、企業經營的設想,激勵員工為自己參與制定的戰略目標而努力。
(二)建立交通企業風險評估體系
在交通企業僅限于風險管理部門員工掌握風險識別、分析工具和方法,大多員工甚至是業務層的管理人員對于風險分析非常陌生,主要是采用定性分析法來進行風險分析。因此,要根據交通企業自身特點,制定適用于交通企業的風險評估體系。目前在廣東省,主要是在金融行業的風險評估體系比較成熟。但是交通企業不是金融行業,它具有其行業特性,所以為應對各類風險,企業亟待建立具有交通企業自身特色的風險評估體系。結合員工自身業務特點,培養員工風險識別、分析的素養。但是考慮到風險識別、分析方法多樣化,對于不同業務層的員工,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
(三)規范企業風險控制活動
從交通企業風險的產生環節可以看出,多數風險都是控制活動不規范而導致的。應采取以下應對措施:
1.建立系統的關鍵業務流程,制定好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
2.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企業首先要制定嚴格的企業資金管理制度;其次要提高企業債務管理水平;最后要設立決策層面和職能層面的預算委員會,改善財務預算管理。
3.加強建設項目成本和項目過程管理。在建設期,企業需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員工的安全管理意識,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營運期,則要加強對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做好管理監督工作。
(四)建立企業信息共享與溝通系統
首先要統一風險管理語言,建立一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日常風險管理流程。其次,需建立一個企業日常風險管理信息共享的平臺,促進各職能部之間的聯系,形成全面風險管理的統一體,而且有助于企業員工能及時了解與自身業務相關的外部信息,在面臨風險發生時,能及時作出應對。
【關鍵詞】風險管理 風險識別 風險溝通 風險控制
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也已步入攻堅階段,國家連續出臺減稅、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等相關政策,這一系列舉措被中小企業充分利用,抓住有利時機,拓寬經營渠道,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但是在世界經濟變幻莫測的今天,如何做好經營風險控制,適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利用好國家出臺的有利政策,是中小企業乃至大型國企所不能回避的問題。
近年來,企業風險管理已經普及到大中小企業,在各企業均建立有風險管理機構,設立專門風險管理人員、風險管理顧問等,風險管理機構與企業的計劃、財務、審計等部門一樣,已經成為企業中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共同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而努力。
企業風險管理包括內部環境、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控等八個相互關聯的要素,貫穿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之中。一個成功的企業風險管理系統與公司政策、發展戰略、資源管理、組織架構、操作程序及營運上各項關鍵參數所發展而成。
企業風險管理的內容包括企業風險識別、企業風險衡量和企業風險處理三個方面。
(1)企業風險識別是風險分析和管理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主要任務是明確企業風險的存在,并找到主要的風險因素,為后面的風險度量和風險決策奠定基礎。
(2)在風險識別之后必須進行企業風險衡量,以便確定其對企業發展影響的嚴重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它其實就是運用一定方法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損失的范圍與程度進行估計和衡量。
風險管理作為當前企業經營不能回避的問題,已經被廣大企業接受和重視。它的存在讓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更具備競爭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我國企業而言,風險管理不僅僅是監管部門和獨立審計行業外在要求,更應該體現為企業自身的需求。雖然在企業經營中,沒有專門的風險管控學科,但實際上,它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全部內容之中,也可以說,企業風險管控就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和全部內容。
企業風險管理作為企業經營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加強對風險涉及面的掌控力度,對企業存在的經營風險進行客觀評估預防,并針對風險評估的結果提出風險管理的對策,為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增加企業價值發揮重要作用。風險管理在企業經營工作中的作用表現在:
(1)幫助企業建立動態的自我運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風險管理平臺,形成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提升企業風險管理水平。
(2)達到與企業整體經營戰略相結合的風險最優化。把風險管理納入企業戰略執行的層面之上,將企業成長與風險相聯,設置與企業成長及回報目標相一致的風險承受度,從而使企業將戰略目標的波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支持企業戰略目標實現并隨時調整戰略目標,保障企業穩健經營。
(3)使所有利益相關人了解企業風險現狀,保障各利益相關人共同利益最大化。通過加強企業風險管理工作,對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經理層、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等機構在企業管理中的的職責作出進一步的劃分和界定,將風險責任落實在公司各個層面,保證了風險管理的公允性和有效性,促使企業各利益相關人利益最大化。
(4)避免企業重大損失。通過對企業重大風險的量化評估和實時監控,風險管理幫助企業建立重大風險評估,重大事件應對,重大決策制定,重大信息報告和披露以及重大流程內部控制的機制,從根本上避免企業遭受重大損失。
(5)提升企業具體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效果。企業風險管理體系提出了企業建立風險管理的整體框架,在此框架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管理的水平和階段,針對具體風險,靈活地制定風險解決方案。通過體系框架下的風險策略、風險組織職能、風險信息系統、金融工具以及內控等多種管理手段,提高具體風險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關系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企業應本著從實際出發,務求實效的原則,積極完善內部控制流程,盡快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制定開展全面風險管理的總體規劃;可先選擇發展戰略、投資收購、財務報告、內部審計、衍生產品交易、法律事務、安全生產、應收賬款管理等一項或多項業務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建立單項或多項內部控制子系統。通過積累經驗,培養人才,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