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資企業資產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機制;自主創新;企業改制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12-0062-02
自主創新戰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國有企業擁有強大的資源、技術和市場優勢,在國民經濟中仍處于主導地位,理應成為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主力軍和表率。但是,現行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因此,探討國有資產管理機制對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作用機理,探索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機制策略對于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著顯著影響。
一、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機制的基本內容
國有資產管理機制作為一種外部因素,對國有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2003年4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第一次在中央政府層面上做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的分離,為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運行提供了組織保障,表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進入實質運作階段。國資委成立后圍繞出資人的不錯位、不缺位、不越位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進行了一系列國有資產管理的改革嘗試。通過這些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機制的基本框架已經逐步完善,國有資產分類監管模式也取得了較大成績。國有企業資產屬于經營性資產,對于經營性資產的監管,政府已經基本建立起國有經濟結構與布局戰略性調整機制、國有企業改制與產權轉讓制度、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安排、國有企業經營者選聘機制、國有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機制、國有企業管理者績效考核機制。這些機制構成了有效的外部環境,對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機制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影響
國有經濟結構與布局戰略性調整,影響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而產業結構與布局的調整又直接影響市場領域,使國有企業面臨的市場格局、市場需求以及市場競爭環境發生深刻變化。2004年以來,國資委通過一系列措施優化國有資本在有關行業或領域的分布、優化在產業內部的分布、優化在區域間的分布、優化在企業間的分布和優化企業內部分布,將國有資本更多地向國家需要重點振興和國有經濟必須保持控制力的行業和領域集中、向國有經濟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和未來可能形成主導產業的領域集中、向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集中、向企業主業集中,這些措施有效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規模效應得到極大發揮,極大地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技術創新動能,取得了大量自主知識產權成果。
國有企業改制的核心在于產權制度改革。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合適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消除壟斷和不合理保護,完善優勝劣汰機制,真正形成競爭壓力,能夠增強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然而,國有企業改革重組中,一些骨干企業陸續被外資控股,這些合資企業由于中方沒有控股權,從而失去了企業自主創新的主導權,有些企業的自主創新還受到控股方的嚴格約束。
在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眾多因素中,企業治理結構是關鍵因素。自主創新機制的有效性依托于公司治理結構的安排,或者說企業自主創新機制的建立是服從于公司治理框架之內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能夠解決國有企業中委托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不相容問題,能夠促使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共同關注企業的長期目標而選擇技術創新手段。同時,通過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能夠保證企業合理的負債結構,從而滿足自主創新投入的資金需求。此外,完善的領導權結構和獨立董事對董事會的工作效率有較大的影響,企業領導權結構會影響到企業董事會的獨立性和經理執行層的創新性。而從設立獨立董事的根本目的出發,獨立董事在進行戰略決策時著眼于企業的整體發展和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其既要考慮企業長期目標也要考慮企業的穩步發展,這樣有利于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發展自己的特殊技術能力,并不斷積累企業的自有技術人才。
國有企業的經營者直接負責國有企業的日常運行管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領導素質、創新精神直接影響企業的創新導向和創新效果。完善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選聘機制能夠保證所選聘的人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具備戰略決策能力,具有創新思維,能夠引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建立和完善選拔任用機制的工作正在摸索階段,選拔任用程序也在逐步規范、完善之中,這是導致我國國有企業自主創新滯后于民營大型企業的重要原因。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按照市場化、職業化、民主化、法制化、國際化的原則進行選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促進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和外部適應能力的提高,對自主創新產生巨大作用。
績效評價是企業進行自我控制、實現目標管理的內部管理機制,是一種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企業對績效評價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政府從宏觀角度對此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完善的國有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必須能夠體現企業的自主創新績效,這樣才能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國現行的國有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機制在很多方面出現了滯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尤其是在評價指標設置方面,普遍只設置財務績效與管理績效,這已經不適應現實的需要。國有企業需要關注其創新績效的改進程度,并且隨著自主創新戰略的推進,對相關指標的測度已經初步形成。基于此,有必要評價指標設置進行革新,設置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指標,全面地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創新活動進行評價,從而正確引導、規范企業的行為,促使企業自覺、積極地進行自主創新活動。
國有企業負責人的使命是為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負責,為國有股東的投資保護負責。按照委托一理論,委托人需要有效地監控人的行為,考核人的業績,防止人的行為偏離委托人的目標利益。因此,國家可以通過建立有效的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機制來促進國有企業負責人創新素質的提升,進而影響企業的創新決策,形成企業的創新文化。
三、基于自主創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改進策略
綜上分析,國有資產管理機制與自主創新存在著互動關系。通過對國有資產管理機制的改革,引導國有企業加大自主創新的資源投入,通過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綜合績效。而綜合績效的改善和提高反過來又為下一輪的自主創新活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投入,如資金支持等,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達到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進一步加快國有經濟結構與布局戰略性調整步伐,新設 立的各級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要把著力點從“管企業”轉到“管資產”上來,并通過戰略性調整來實現國有資產的優化配置:繼續探索構建國有資本的運營體系,賦予地方國資委較充分的出資者權力,包括對國企改制的主導權、國有股轉讓的決定權等,使之通過對國有資產的“相機處理權”來大力推動國企改革。
逐步實現國有資產產權構成多元化。在保持國有資產控制力的前提下,國有資產產權多元化不會弱化國有資產,反而會增強國有資產的控制力。多元化的產權有利于加強企業的監督力度,避免經理層的無所作為,確保企業的股東利益最大化目標。當前國有企業必須在產權構成上實行多元化結構與重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有企業保持活力,更加合理地配置有效資源,增強國有資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和市場競爭力。但是在產權改革過程中,要注意國有資產的控制權,防止非國有產權的短視行為。
進一步完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考慮企業的股權配置,包括大、中、小股東的比例及對經營者的股權激勵,從而使股權分配起到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通過提高企業經營者持股比例,使經營者與股東的利益保持一致,并保證經營者始終對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合理控制資產負債率,在資產負債率一定的情況下,為了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的需要,應增加長期負債比率以降低短期負債比率,使負債指標能夠與企業技術創新效果顯現的滯后性相匹配。
以市場化改革為主要動力,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市場競爭機制,通過一系列措施改進市場準入機制,市場評價機制,競爭上崗機制,市場退出機制以及職業經理人市場服務體系。以民主化改革為主要支撐,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民主選任機制。以法制化改革為主要渠道,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依法選任和管理機制。以國際化改革為主要方向,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選拔任用與教育培養機制。
從影響績效的各個能力因素或競爭力資源開發狀況、在競爭過程中企業的各項能力發揮狀況等都進行綜合評價。在不影響現行體系中指標作用的前提下,增加對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績效測度的相關指標,使之更為科學、合理。自主創新指標包括研究開發率、研發人員比重、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應用專利數、新產品銷售比重等等,合理確定這些指標的比重,大約20%。在企業和國資監管部門之間建立長效的監測和匯報機制,做到實時監控。
加強對負責人考核機制的完善,從鼓勵自主創新的角度出發,科學地設計負責人的業績考核機制,有效地對負責人進行監督和激勵。同時,負責人的業績考核機制應注意同選聘機制相配合,從而建立起完善的選聘、考核體系,保證國有企業的負責人有能力、有動力、有意愿進行自主創新活動,提高國有企業的自主創新效率。
參考資料
[1]金思宇,姜秀珍,中國國有企業績效評價:現狀、趨勢與指標選擇[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3)
[2]吳春波,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評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2)
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的主要任務包括:對資產進行管理,實現權利、義務之間的統一,實現管人與管事之間的結合。國有資產的傳統管理體制存在很多問題,如監管分散、出資人沒有明確的責任、資產的效率和質量不高、國有資產存在嚴重的流失等。伴隨著現代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國有企業實現了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初步建立了國有資產的新型管理體制。然而因為這種國有資產的新型管理體制還處于初級階段,仍存在許多的問題,同時新的監管模式也需要實踐的進一步檢驗。所以,應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會計監管問題進行探討。
一、當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會計監管問題
目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會計監管問題已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并且國務院頒布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對其加以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國有資產管理新型體制已得到基本的規范和確立。但是因為其還處于初級階段,所以仍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一)在會計信息的質量方面存在著很大問題
我們必須看到這些年,我們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很多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有些企業甚至有會計造假的惡劣行為。其特征主要為以下幾種:第一,對利潤進行虛增、以此來對虧損進行掩蓋。第二,對于流轉的稅款加以侵占。第三,賬外賬、小金庫的情況非常嚴重。第四,隱瞞企業的利潤、從而逃避所得稅。第五,企業的管理基礎極為薄弱、在財務管理方面非常混亂。
(二)在會計監管標準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
在會計監管標準上,我國仍然存在并存的新舊會計標準。雖然新的標準在上市公司中已經進行了全面的實施,但是我國以前的企業會計制度和行業會計制度等專業的核算方式方法還沒有完全廢止,這就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企業集團要想執行新的標準和準則,就應該及時與國資、財政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其中的會計政策必須按照董事會或股東大會的要求來進行。否則,就會導致出現不統一的會計監管標準,對會計信息質量造成影響,使得國企會計信息的橫向可比性降低,不能對企業進行積極的激勵和約束作用,這樣最終會對會計監管的質量和效率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集團經濟效率的整體提升。
(三)在企業內部會計監管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
企業能夠進行造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總會計師的制度存在欠缺,不能進行有效的監管。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企業的總會計師制度,它是公司得以治理的關鍵環節。我國目前的總會計師還不完善,其缺陷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沒有完善到位的組織,第二,沒有完善到位的職能分配,第三,沒有完善的組織管理,第四,沒有完善到位的素質。在這四部分中職能的不到是最突出的問題。因為總會計師不能進行到位管理,所以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這直接導致了企業的財務混亂和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因此,企業要想進行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就應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管體制。
二、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會計監管體系的建構
完善的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會計監管體系設計應對以下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
(1)對交易成本能夠有效的減少;(2)制度應具有高效率,這要求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在意見上達到一致;(3)提高成本效益的原則。
因此,我們在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中的會計監管進行考慮時,可以建立科學的監管模式,如下:
1.在組織設計的方面,國務院應起到牽頭的作用,從而引導會計監管合力的形成,防止出現會計和職業中存在的多頭監管問題,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行政部門之間出現權力之爭和本位主義,避免對社會資源造成的浪費。
2.在監管的標準方面,應建立具有全國性的法律技術和會計鑒定服務機構,以能夠給會計監管委員會的人員提供專業的支持,防止不同部門之間因為標準的不統一而出現矛盾結論,這樣可以使得監管和懲處的力度得到提高。
3.在監管制度的安排方面,在會計監管方面應明確政府的行政權力,比如在會計信息的質量方面應有總體的要求,并且明確進入會計服務市場的標準,從而加大監管的力度。
4.在監管方式方面,應堅持例外管理的原則,既不能對市場力量進行完全的信賴,也不能對政府權力進行濫用。如果有良好的會計信息市場,政府不能過多的進行介入,主要由民間機構進行監管。只有在會計信息市場中出現混亂時,政府才應該進行介入,可以使用直接和間接監管相結合的模式。
5.對監事會以及獨立董事等機構應加強內部監管的力度。基于控制權和所有權的分離我們設立了監事會,其設立的目的是避免企業的經營者將自身利益高于公司利益。公司進行科學治理的制度保障是監事會,監事會的人員主要包括政府、職工、債權人、股東等。按照《公司法》的相關規定,監事會可以監督公司的財務狀況,監事會能夠對公司的財務進行檢查,從而有效的監督其經濟狀況、資產負債、經營方式、對外投資、利潤分配等,通過對公司賬冊的檢查和查閱,發現公司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及時的將這些問題進行匯報,以實現公司的健康、長遠可持續發展。
總之,企業的國有資產應進行嚴格的管理,但是目前我國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中還存在很多會計監管方面的問題,這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研究,使其得到完善,使得國有資產的管理更加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 鈄志斌.防范企業財務危機的八項措施[J]. 會計之友(中旬刊),2006(09).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8-00-01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在企業資產總額中一般都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國有企業從資產的購入、投入使用、日常的維修到資產的報廢,貫穿于企業生產管理的全過程。根據企業經濟發展的要求,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要求也越來越復雜,因此要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進行深入研究。
一、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概述
1.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是指國有企業占有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包括國有企業使用國家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國家撥給國有企業的資產,國有企業按照國家政策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濟法律確認為國有企業所有的資產。
2.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特點。要完善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必須對固定資產管理的特點進行全面了解,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有兩大特點:
(1)國有固定資產核算的特點: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單位價值較大,增減變化方式繁多,就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增減就有:購置、投資者投入、自行建造、融資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貨幣易投入,接受捐贈等多種方式。涉及相應的會計核算相對復雜。會計準則中,一般以折舊為其價值轉移的會計核算方式,折舊方法一經選用后,一般不得隨意變更。
(2)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特點: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管理工作。對于國有企業來講,固定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順利進行必備的生產設備設施。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由企業全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再有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它在企業順利運營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配備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時要有高度責任心、技術能力強、懂業務、踏實肯干的專職人員進行管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一旦管理出現嚴重問題,企業可能面臨虧損乃至破產,管理中面臨的問題日益凸顯。
二、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要注意的問題
1.要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建賬及日常管理。首先從資產的臺賬到日常的折舊、維修及資產的報廢,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強化管理體制。定期對管理制度進行修訂,使管理制度能夠發揮最大作用。再有要加強資產設備管理,設備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通過技術經濟管理措施,做的全面規劃,合理配置,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科學檢修,使主要專業設備完好率應達98%,設備重大責任事故發生率小于0.05%,是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努力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周期費用更加經濟合理,節省維修費用從而充分發揮設備綜合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
2.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做的精細化管理。由于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管理工作,需企業全部門合力管理,要求各部門權責明確,做的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第一:嚴格固定資產責任到人制度,定期了解資產動態情況,避免管理控制不到位,確保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在企業管理中無盲區。第二:使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監督檢查落實到位。做到固定資產基礎數據完整準確,內容齊全,定期對資產清查盤點,做到賬、卡、物相符。對盤虧、毀損的固定資產進行認真分析,對責任人進行相應處罰,讓監督不力的人員要承擔主要責任。對閑置資產進行有效的調劑,進行有效盤活,盤活率應達到20%以上。第三: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要有工作標準,及時總結設備管理中好的做法對資產管理見解獨到的做法進行推廣,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或建議。只有有效利用固定資產資源,從而發揮固定資產的綜合效能,才能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重點。
3.要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隨著信息化建設在國家建設的各個領域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且已經成為了今天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事務的信息化建設也成為了各個領域相關工作的重中之重。資產管理信息化就是把傳統的資產管理工作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相互結合,將以往的資產管理數據作為如今的信息資源,全方位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等作為首要的技術支撐,在此基礎上,對資產管理進行數據化的信息管理。采用資產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及核算,利用其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對固定資產數據信息集中管理,規范固定資產信息,精細的核算,又能及時動態反映出企業固定資產增減變動及使用情況,還能保證企業管理決策層可以對資產情況進行動態全面了解,節約管理工作中人力物力,及龐大的管理工作量,優化資源配置,達到資源供享,是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三、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
在市場經濟體系日趨完善今天,國有企業的競爭也加入到白熱化當中,從企業的生產實踐來看,要想使企業在經濟的大潮中成為佼佼者,增加企業效益,提供企業的綜合實力,僅靠產品是不行的,必須加強企業的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是重中之重,資產管理好為相關經營管理人員經營決策提供更充分準確的信息,由此可見要使企業立足于長遠發展,發揮自身優勢,合理的固定資產管理在企業保值增值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國有資產管理;會計監管;內部控制;政府
國有資產是指,在企業經營區域內企業應用的,所有權屬于國家全部的資產總稱。隨著中國企業的管理標準化,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愈來愈重視。特別是在會計監管問題上,也清楚確定要求了企業一定要嚴格依照財務管理制度與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實施科學規避與處理。所以,在這背景下,對于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會計監管問題就一定要獲得關注與加強關,也需要盡快的改進與完善存在的不足。
一、會計監管在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必要性
國有資產管理就為了完成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而對國有資產實施占有、應用、協調與監督等一連串的管理活動。國有資產只有獲得科學的管理才可以完成優化國有資產構造,維護與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導位置的目標,完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生產力的健康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漸漸完善的背景之下,國有資產的管理也面對著新的挑戰,在企業建設現代管理機制的經過中,會計監管正在發揮著愈來愈關鍵的作用。第一,企業會計在核算成本與收益等工作時,一定要進行核算國有資產的會計;而國有資產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有著關鍵的位置與影響;把國有資產的審計核算與監管問題處理好是企業穩步經營與發展的必要條件。第二,科學的會計監管使國有資產在生產經營中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性前提。第三,在漸漸完成企業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機制時,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需要國有資產會計監管工作作為保證。
二、國有資產管理會計監管現存問題
(一)會計監管規范不完善
為了完成會計監管目的,要確立會計監管的規范。現在,中國對于上市公司盡管已經推行新的會計監管規范,但是,企業舊的跨級和行業制度等專業核算形式并沒有徹底的廢除掉。因此,在建設會計監管的規范上,中國處于新舊會計準則并存的模式。這樣就造成了會計監管沒有比較統一的衡量規范,對于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也形成非常大的影響。而會計信息質量受到影響甚至會限制企業的發展與進步,不但對會計監管的效果與效率形成負面作用,更是妨礙了中國集體經濟的全面提高。因此,完善會計監管制度迫不及待。
(二)對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制度不完善
國有企業背景相對特殊,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著薄弱的會計核算基礎問題。因為國有企業行政色彩相對濃,在國有企業會計核算中,常常存在以行政命令代替經濟指標的行為,讓企業在選擇會計核算辦法與方式上具有必然的隨意性,隨意變更壞賬提取比例與折舊年限,人為調整效益指標,讓國有企業的會計與財務管理不可以發揮應有的功能。而國有企業對會計監管也不關注,常常使用行政命令形式取代會計監管制度。
(三)在企業內部會計監管方面存在許多的問題
中國現在的總會計師還不完善,其缺陷關鍵表現為下面4個方面:首先,組織沒有完善到位,其次,職能分配沒有完善到位,再次,組織管理沒有完善,最后,素質沒有完善到位。在這4部分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職能的不到。由于總會計師不可以實施到位管理,因此其作用不可以充分發揮,這直接造成了企業的財務混亂與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所以,企業想要實施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就要建設完善的內部監管機制。
三、構建完善的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會計監管的方法
(一)增強會計信息體系控制,全面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
企業要依據自身條件,引進集辦公體系、資產管理、財務核算于一體的現代辦公軟件。把國有資產管理程序、重要控制點等嵌入系統流程,完成手工環境下很難控制的功能。尤其是在計算機體系中嵌入資產采購、驗收、應用、處置等全過程監控,有效避免資產管理中的舞弊情況。
(二)健全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管制度,并嚴格實施
中國國有企業一定要健全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第一,要建設全國性的法律技術與會計鑒定服務機構,給國有企業會計監管部門工作人員供應專業性的技術支持與服務,避免不一樣部門之間由于會計規范不統一而形成矛盾。第二,在安排會計監管制度上,一定要清楚確定政府的行政權力,以讓政府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干預減少,企業要依據會計準則的要求,建設與完善會計核算部門,增強不一樣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當然,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制度不但要獲得完善,更關鍵的是要在現實中嚴格實施,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發揮企業會計監管制度的作用。
(三)完善內部控制
(1)改善公司治理構造,充分發揮法律給予各機構尤其是監事會、獨立董事的職能,完成權力制衡,加強企業內部監督機制。(2)要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1)提升有關人員的道德修養與專業素質,是內部控制機制獲得成功運行的前提;2)倡導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完成“軟控制”,變“要我控制”為“我要控制”,從而達到內部會計控制的最好結果。(3)使內部審計充分發揮作用。確立在監督、檢查內部會計控制工作中內部審計的獨立位置,切實完成內部審計由事后監督職能向事前、事中監督職能的轉變。(4)改善公司治理構造,使管理層對財務報告的操控減少,為內部會計控制建造優良的內部環境。(5)加強風險意識。對風險的關注程度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在企業現實經營管理經過中,要進一步加強對風險原因的關注,建設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對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實施全面防范與控制。
(四)重視會計監督審計效應
現在,中國企業國有資產流失特別嚴重,國有資產流失的因素關鍵是因為國有企業中、擠占挪用公款、弄虛作假的情況相對廣泛,侵害了國家的利益。所以,會計監督審計力度一定要加大,標準企業國有資產核算,完善企業審計工作混亂的情況,為國有企業減輕負擔,從而在遇到挫折是能夠盡快擺脫困境。還要增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發揮政府、社會、企業3個方面的審計合作功能。發揮各自的優點,對企業財務的不公正不真實等行為要充分共享審計資源嚴厲查處,以標準市場運作。財務總監是中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踐中發展起來的用以加強出資人財務監督的公司治理構造的創新方法。財務總監有權參加會計審計經過中的每一個程序監督。要設計出對財務總監有效的激勵限制制度,讓其跟委托人的預期更加相符。大型國有企業的漸漸增強是完善國有企業的一種展現。只有保證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健康性資產的安全性與效益性才可以獲得淋漓盡致的體現與發揮。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存在著部分問題,為了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不受到任何損害,也為了進一步健康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為了保證國家合人民的整體利益與推動企業的發展,有關監管人員與企業決策者要注重國有資產會計監管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為此而一起努力,提升研究注意力,這樣才可以真正的推動國家與企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云馨.探討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會計監管問題[J].時代金融,2012,(3)
[2]顧文華.探討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中關于會計監管問題[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4)
關鍵詞:固定資產;效率;制度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12-0251-02
企業固定資產是指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持有的,且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勞動資料,擁有一定數量和規模的固定資產是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通常情況下,固定資產在國有企業資產中所占比重較高,具有使用期限長,單位價值比較高的特點。科學管理固定資產、提高固定資產運營效率對促進企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如何加強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已成為國有企業管理工作日趨重視的一個問題。
一、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不符
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種類多、金額大,賬面上的資產價值和實際狀況下的價值往往有出入。很多情況下,國有企業新添置了固定資產,卻沒有賬面記錄。或者是由國家撥款的專項購置,建設項目,在完工后沒有記入固定資產賬,造成固定資產統計數字不準確,形成賬外資產,或是固定資產采購項目計劃指標被挪用,形成虛列固定資產。國有企業的財務資料中不僅含有實物卡片和明細賬,但記錄不夠詳細,各項控制點不夠明確,出入庫手續不健全,會計賬目與實物資產賬不經常核對,還有對閑置、待報廢資產未能及時整理造成存量資產數據不準確,固定資產在單位各部門及各分子公司之間無序流動,即使實物已劃轉及丟失或損壞,但賬面金額及所屬部門仍未調整或減少。
(二)固定資產投資效益評價開展不深入
國有企業傳統的固定資產項目投資方案中,評價的重心一般落在經濟性評價上,尤其是項目的前期投入資本上,忽視了項目實施后的運行、維修、翻新以及報廢等諸多后續環節,沒有考慮工程項目長期、完整的經濟效益。總而言之,大多數國有企業無論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還是項目后評價階段,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
(三)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與共享
多數國有企業財務部門與實物部門所采用的信息系統沒有接口,不能實現數據的及時傳遞和共享。不同職能部門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但往往是各自為政。對同一業務,由于財務部門與相關業務部門所采取的標準和依據不同,在各自的信息系統中便生成了不同的信息,使得兩套系統無法銜接。由于各階段相互獨立,信息無法共享,數據難以統一管理,既造成資源浪費,又難以達到信息傳遞所必需的及時、有效、靈活等要求。
(四)報廢處置方式簡單,殘值回收效益低
在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報廢工作中,比較注重兩方面:固定資產報廢和銷賬,常常忽視固定資產報廢后報廢品的處理及清理回收。在大多數情況下,固定資產報廢后,雖然賬面價值已銷賬,但實物依然滯留在企業內,這不僅容易造成企業賬、物管理的混亂,同時也影響報廢資產的殘值回收。固定資產申請報廢后能夠變現的很少,即使變現所得的變現價值也不高,也可能變賣的收入未及時上交財務,或私分或轉作小金庫,容易出現腐敗現象。
二、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固資產管理權責明晰度不夠
由于權責不清,導致企業各職能部門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無法分清自身的職責,“職責歸屬感和責任感”出現盲點。同時,國有企業的責任追究制度也亟待完善。固定資產管理上容易出現“空白、漏洞、脫節”現象,特別是歸口管理部門、財務部門、資產使用部門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制約關系不清晰,互相繞事、拖事、推諉問題,這樣,固定資產的變動信息就會遲誤傳遞到財務部門,久而久之,財務部門的固定資產檔案信息就變的陳舊和過時,與現場資料出入很大。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相脫節.導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不符。
(二)固定資產投資控制缺乏合理性
國有企業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支出對經營成本起著決定性作用,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并且投資成本占用金額大,但由于國有企業收入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更多關注社會職能,在進行投資決策和建設規劃時,未對該投資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分析,沒有從企業的角度去考慮本企業實際的經濟效益問題。國有企業由于沒有完全承擔投資回報的壓力,在其投資決策時,對經濟效益方面的因素考慮較少。
(三)管理標準和方法不統一,管理流程無法聯動
要保證固定資產賬、卡、物一致,首先要保證各部門在管理上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從固定資產的采購到購入、入庫、財務人賬,都擁有一套完整而系統的管理流程。目前的固定資產管理流程缺少針對性,資產價值管理部門與實物管理部門之間工作銜接不到位,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之間形成斷鏈。固定資產的管理不是靜態是動態的管理,并且是相互制約、相互控制、環環相扣的過程,其中一個環節或過程控制不到位,往往會給后續工作加大管理難度,最終無法形成對固定資產全過程的管理。
(四)缺乏統一協調機制,使管理模式不科學
傳統管理模式下缺乏科學管理及價值管理機制,造成單位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職責脫節、權限模糊、缺失、沖突,也存在各部門只注重本部門職能而忽視上、下部門的溝通。就一項固定資產從計劃到報廢而言,即從資產的生命周期來說,管出生的不關心其死亡,管購建的難以設身處地地為資產實際運行著想。無法對該項目從完整的生命周期角度進行合理分析,不能以固定資產整體的運營目標做出導向決策和完整的實施,無法實現固定資產在完整的生命周期中最低費用的控制。由于缺乏對固定資產在完整的生命周期過程中所發生費用及取得效益的記錄,同時缺乏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從而使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無法做到持續改進和不斷優化,導致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難以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途徑
“精細化”作為一種意識、一種文化,古已有之。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始于現代大規模制造業。精細化管理是以規范化為前提,系統化為保證,數據化為標準,信息化為手段,以獲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強競爭力。就固定資產管理而言,精細化管理思路是對固定資產流程進行梳理,分析其價值流活動。
(一)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化建設
良好的管理離不開規范合理的制度做支撐。要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相關管理制度。制度要具備協調及可操作性,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規范決策過程
1.預算管理
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固定資產預算管理制度。各單位根據自身所擁有固定資產的生產經營發展目標、使用情況等因素擬訂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對該計劃進行評估,同時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按相關規定程序進行審批,以確保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決策既科學又合理。
2.請購、審批與采購控制
國有企業對于外購的固定資產應當建立相應審批制度及請購計劃,明確審批部門(或人員)和請購部門(或人員)的職責權限及相應的請購計劃與審批程序。固定資產采購過程應當透明化、規范化。對于價值不高的固定資產,應由需求部門提出采購要求,通過信價比的方法確定供應商;對于重大的固定資產采購,應采取招投標并比質比價方式進行。
3.驗收控制
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嚴格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驗收制度,確保固定資產質量、數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的驗收工作由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實物管理部門及相關部門共同實施。
4.入賬控制
國有企業財會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的規定,及時確認固定資產的購買或建造成本。
(三)加強固定資產使用、維護環節的控制
1.使用控制
國有企業應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權具體部門或人員負責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與維修管理,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同時,應當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固定資產明細及標簽,確保具備足夠詳細的信息,以便固定資產的有效識別與盤點。
2.折舊控制
《企業會計準則》明確提出:“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方式為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國有企業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結合企業自身情況,確定所需計提折舊的資產范圍、同時確定相應的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及凈殘值率等折舊政策。折舊政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審批。
3.維護控制
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固定資產的維修、保養制度,保證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行,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4.盤點、清查控制
國有企業應當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同時,應至少在每年年末由固定資產實物管理部門、使用部門和財會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檢查、分析。檢查分析包括定期核對固定資產明細賬與總賬.并對差異及時分析與調整。
(四)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的推進
1、加強重大事項管理。區屬國家出資企業的設立、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發行企業債券、破產等重大事項,必須由企業申請,主管部門審核,經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審查報區政府批準后,方可實施。
2、加強資產處置管理。區屬國家出資企業資產處置必須堅持“先上報審批,再評估核準、后進行處置”的原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市區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文件規定的企業資產處置程序及審批權限辦理,未經批準不得越權擅自處置。凡未按規定擅自處置國有資產的行為均屬無效行為;取得的收入一律由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沒收上繳區財政;所簽訂的各類合同協議一律無效,并按照有關法規進行處罰;凡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相關負責人負賠償責任,涉嫌違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3、加強財務及經營管理。區屬國家出資企業必須按時報送財務報表,企業年度財務決算由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確定具有相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區屬國家出資企業的籌資、改擴建、設備及大宗物資采購、工程預決算、大額資金支付等重大事項,必須先由企業提出申請,主管部門審核,經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審查后報區政府審批方可實施。
4、加強派駐企業監事會管理。區屬國家出資企業監事會由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委派,監事會依據有關規定對企業的重大決策和重大生產經營活動實施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督,對企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派駐監事會的企業要積極配合監事會開展工作,如實及時地向監事會報告重大事項,并定期報送財務會計報告。
5、建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區屬國家出資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評價以財務會計報告為基礎,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按照《市區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執行。考核工作由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進行,考核結果作為企業負責人獎懲及任免的參考,作為企業經營管理者確定薪酬的基本依據。
1 前 言
固定資產是一個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實現技術能力必備的物質基礎。為了使固定資產在企業持續發展中得以完整,加強資產設備的使用管理,提高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經濟效益,必須建立高效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
在制造企業中,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是一個全面的管理風格,大多片面強調投資的重要性,與競爭中的企業資源進行比較,擴展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方法管理企業中固定資產,此種方式已經與現代的管理水平相差甚遠,忽視了對固定資產加強管理而造成的缺陷,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增加企業的管理難度,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浪費資源,已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從而產生了利潤的投資和資產逐年減少等現象。基于上述背景,根據當前該企業信息化戰略的需要,立足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提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2 需求分析
就目前來說,多數從事制造型的企業所呈現出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特點,往往存在如下一些方面:
①存在數量較大且繁雜的固定資產數據,這些數據處理工作任務繁重。②大量的資產數據的處理工作基本靠手工完成,不具備信息技術的系統化處理方式。③單據之所以能夠包含復雜結構的交叉表和動態表、多維表主要是因為單據具有類別多且構造復雜的特定,并且包括了各種多變反復的資產信息,這些信息各有特點。④資產管理具備高要求的整體流程處理序列標準,比如處理后繼數據之前必須先完成前序數據的審核,若單據只完成了制單部分而沒有通過審核,這樣的單據是不可以系統使用的;若單據完成了審核部分,那么這樣的單據就可以被系統中的任何單據使用了。⑤資產管理過程中要有分級的權限控制,比如一般人員只能進行簡單管理,高權限的人員才能進行重要的資產處理工作。
3 功能性需求
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固定資產擁有價值比率高、使用地點不固定且分散、使用周期長、管理難度高等特點。系統可以向企業提供資產的轉移、租賃、停用、封存、閑置、報廢和調撥、增加和減少等相關管理功能,也能夠向企業提供各類所需的報表,完成統計和查詢等功能,從而使各單位更省時、有效地管理固定資產。
首先,對資產數據的綜合瀏覽和檢索查詢,這對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固定資產數據的添加,定期資產數據的更新,還有對陳舊剔除的資產數據進行刪除等維護工作;再次,管理固定資產數據――借與還相關信息的存儲與維護,以及資產記錄的顯示與打印工作;最后,對系統的維護管理,包括用戶的管理以及權限的配置等。與資產管理階段有關聯的用戶角色:資產管理部門、資產使用部門、資產管理部門領導、采購部門。
4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設計
本固定資產系統采用當前流行的MVC 三層構架,持久層采用E―R模型映射工具Hibernate,中間層采用Spring,表現層采用Struts。使用MVC是為了實現將M和V的代碼分離,可以使同一個程序能夠達到不同形式的表現。再比如,一批統計數據可以擁有多種變現方式:用柱狀圖、餅圖等。C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確保M和V的同步,一旦M發生改變,V可以同步進行更新。
(1)主要功能模塊設計。基礎數據功能模塊主要實現對企業的基礎數據進行管理,主要有資產類別、部門管理、存放地點、增加方式、折舊管理、清除方式等功能。
(2)報表打印模塊。報表打印功能模塊主要實現借出打印、歸還打印、折舊打印等功能。
(3)資產管理模塊。資產管理模塊主要實現對公司的所有資產進行管理,包括了增加、變更、清理、借出、歸還、送修、修回等功能。
(4)查詢模塊。主要實現企業資產信息進行查詢,方便了用戶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5)用戶設置模塊。用戶設置模塊主要實現對管理員信息進行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刪除、查詢等功能。
5 固定資產管理模塊實現
資產管理功能模塊主要實現的是對企業中各類固定資產的信息管理,包括資產的增加、資產的變更、資產的清理、資產的借出、資產的歸還以及資產的送修等多項功能任務。經過對資產管理模塊的具體控制編碼,成功實現了該功能模塊。
(1)資產的增加。系統中的資產管理模塊綜合考慮到固定資產的附屬資產特性,還實現了增產增加的子功能,這項子功能不僅能夠對于固定資產數據信息進行添加,還能添加這項資產的附屬資產信息。具體功能點位置設置在資產管理菜單下,通過在新對應功能位置點擊進入相應管理界面后,可以方便地通過編輯友好的編輯界面完成固定資產信息新數據的增加設置。
(2)資產變更。通過在主界面固增定資產列表中變更軟件中登記的資產檔案信息。具體操作為選一個資產后,點增擊“資產變更”命令(“資產管理”菜單下)進入資產編輯界面。
(3)資產清理。在企業運營中,很多固定資產都有其消亡的過程,這樣的資產需要及時地從管理系統中進行清除,但出于備查考慮以及管理統計的需要,這類資產可以在已清除資產內容進行查詢,這與刪除資產無法查詢相比具備了一定的智能特點。
(4)資產借出。實際管理業務中,資產外借是個頻繁的業務工作,因此,實現資產借出模塊用于管理資產的借出單信息數據,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資產只能進行一項借出單的管理。具體操作是在資產管理界面下,進入資產借出界面,完成相應的資產借出單的管理維護工作。
(5)資產歸還。通過本功能銷賬用于借出的資產歸還時的資產借出注銷業務。點擊“借出歸還”命令(“資產管理”菜單下)進入界面。
(6)資產送修。在主界面資產表格中用于登記資產的維修信息。點擊“資產管理”菜單下的“資產維修”命令(首先要選擇需維修的資產),進入界面。
(7)資產修回。用于登記資產的修回信息。點擊“資產管理”菜單下的“資產修回”命令進入界面。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內部控制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極為重要的部分,是我國經濟形勢的晴雨表。我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制造型企業,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最為重要的要素之一。企業資產一旦出現問題,將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甚至導致企業破產,同時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一、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現狀
(一)資產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目前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雖然在過去的資產管理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這些管理制度已遠遠滿足不了目前資產管理的需要,有待于及時更新、完善。主要表現在:資產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特別是與資產管理相關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不完善。有的企業僅建立了分散的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各制度之間并不相互配套。有的企業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未能涉及到企業資產管理各個方面;部分企業資產管理機構、人員配置制度不夠健全。突出表現為一些單位對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機構設置不全,人員配備不足,導致工作滯后,工作質量不高。有些資產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工作能力和責任心不強,造成這些單位家底不清,賬實管理混亂。
(二)投資決策程序不夠合理
部分企業投資決策失誤,盲目擴張。部分企業在投資前缺乏科學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導致決策失誤,資金沉淀嚴重。有的企業的投資項目尚未完成,便中途下馬;有些企業投出的資金回收無望;有些企業大量的資金凍結于進行中的房地產項目、閑置的機器設備上,失去流動性;有些企業的廠長、經理在重大投資決策上一個人說了算,盲目決策,給企業造成了重大資產損失。
(三)資產考核指標不合理
部分國有企業經營效益及資產考核指標不合理,造成企業潛虧嚴重。多年來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的考核指標重點是利潤,致使企業為了達到預期的利潤,虛報財務狀況,導致一些企業對壞賬、過期的存貨、已毀損的固定資產不及時進行處理,經營損益不及時結轉,隱瞞負債,潛虧嚴重。
二、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對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相關制度體系
1.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特別是應注重內部牽制,內部牽制是指對具體業務進行分工時,不能由一個部門或一個人完成一項業務的全過程,而必須由其他部門或人員參與,并且與之銜接的部門能自動地對前面已完成工作進行正確性檢查。它由適當授權、不相容工作的責任分工、憑證和記錄、接近控制、獨立檢查等環節組成。在內部牽制制度的實施中,要注意發揮工作輪換制的作用。
2.建立科學的授權批準控制和決策程序。授權批準控制是指組織內各級工作人員必須經過授權和批準才能對有關的經濟業務進行處理。授權控制規定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和業務處理權限,各級管理人員在其職責范圍和業務處理權限以內,不需經過請示批準便可以處理業務,這樣可以盡快地進行業務處理,防止推諉現象的發生,同時規定組織內各級工作人員不允許接觸和處理未經上級授權和批準的業務。
3.優化資產管理考核指標。分析指標要快速準確的生成,因監控的重點在資產的價值量,可以利用企業編報財務會計報表的同時加工生成,也可以單獨編報,其經濟數所與財會報表同出一源,也便于核對分析。對每一項指標設置異常值提示預警功能,在資產、負債、權益、費用、利潤等方面有較大變動時,必須提示使用者注意,預示著企業可能升檔或降檔,以對癥施以管理和監督。
(二)強化會計監督職能
一些國有企業會計的核算和監督職能弱化,造成企業資產不實、賬實不符,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要加強會計的核算職能,嚴格按會計核算辦法,正確計算企業成本和費用,定期進行財產清查,對于盤虧、毀損和報廢等原因造成的資產損失,除按有關規定程序報請處理外,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要強化會計的監督職能,加強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審查,對不合法、不真實的憑證堅決不予受理。加強對計劃、預算和定額的管理,對超計劃和超預算的行為、無計劃和無預算而蠻干的行為,要查明原因,報請上級有關部門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國有資產管理。計算機的大量使用為國有資產的管理提供了相當便利的條件,尤其是對存量資產的監控,龐大的國有資產隨時都在發生變化,靠每年一次的報表或幾年一次的清產核資來摸家低,效率低,反饋慢,損失和浪費不能及時得到反映和控制,在信息科技發達的今天,應運用計算機設定數據庫存貯資料,設定指標反饋國有資產變動,對資產的動態變化提出趨勢分析,設定國有資產流失預警指標值,并以此作為企業各級管理部門計劃下一階段工作的主要指標,對企業負責人從政績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兩方面進行考核。
參考文獻:
[1]李敏華.淺談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J].當代經濟,2011(2)
[2]馬馭.淺議如何做好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J].商場現代化,2008(36)
1固定資產管理和監督制度不健全,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
在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領導往往更加重視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三項費用”等經費的管理,而容易忽視對固定資產加強制度建設和內控管理。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往往存在資產管理部門“重采購、輕管理”,財務部門“重賬面,輕實物”,而使用部門則“重使用、輕保管”,固定資產的實物登記臺賬、領用記錄等資料不全,手續不完備,造成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而如果企業缺乏強而有力的監督,對責任追究力度不夠,則會使資產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更加淡薄,人為因素導致的資產損耗浪費更多,最終造成資產使用壽命和企業生產效率的下降。
2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幾點建議
2.1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
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首先要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認識,牢固樹立依法管理國有資產的意識,既要重視資產價值管理,也要重視實物管理,形成制度管理和自覺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通過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的組織領導,促使管理層級上下貫通,各部門職責明確、定崗定責、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參與固定資產管理,為進一步做好資產管理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2.2健全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加大內部審計監督力度
根據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業務模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逐步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形成長效機制。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盤點和核銷,對盤盈、盤虧的資產要查明原因,及時進行賬務處理,對造成資產損失的責任人要進行責任追究。加強國有資產在變賣、報損、報廢時的報批程序和審計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內部管理水平,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2.3建立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
根據固定資產的特點,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一套適合企業生產經營且易于操作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將資產采購、領用、轉移、處置等信息融入系統中,實現數據共享、挖掘和決策分析,對固定資產實施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動態化的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2.4加強固定資產日常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