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土地資源與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資源與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地資源與管理

        第1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資源管理;園林設計;科學合理

        土地資源與園林設計是當今被非常關注、民眾聚焦的熱點。現在城鄉建設速度迅猛,土地管理已提到法律的高度,園林設計正為人居環境的改變力求完美。因此土地資源管理要與園林規劃合一,既要達到合理利用土地,又要園林規劃科學化。根據當前土地資源管理與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土地資源管理與園林設計規劃的現狀

        1.土地資源管理現狀

        (1)土地使用結構不合理。現在農村開始不斷朝著城市化發展,使得往城市涌去的農村人口在不斷增多,造成農村大量耕地閑置,同時當地政府并未及時對這類土地開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所以導致耕地一直處于荒蕪狀態。這就使得這些土地資源產生嚴重浪費的現象。城市區域中,為了能夠滿足城市本身的發展要求,越來越多的土地面積都使用在建筑用地方面,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匱乏與緊張。所以,現在城市以及農村的土地資源結構都明顯失衡,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開展工作有所阻礙。

        (2)規劃不科學。土地資源一直是國內的重點資源之一,在對其進行開發利用的時候,需要預先開展規劃工作,可是目前國內在進行土地規劃時,大多數有關工作人員并沒有進行實際土地使用情況調查以及土地變更方面的管理工作,這就產生土地使用實際情況與收集資料不符合的問題,這將直接對之后政府的土地規劃工作造成惡劣的影響。

        (3)有關法律法規并未徹底執行。目前國內與土地資源有關的法律法規較為健全,并且與實際情況有所符合,但是在法律法規執行的時候卻出現了問題,主要表現在并未落實到實處,未能實際有效執行。

        2.當前園林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樹立現代化的園林設計理念。傳統的園林設計理念主張大量種植灌木,就是少建造建筑物多種植花草樹木,在園區的建造過程中單純地注重植被覆蓋率,忽視園林和人的和諧相處。現代的園林設計理念堅持自然、生態、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在發揮園林美化城市作用的同時,更好地體現人的作用。因此,園林的建設必須實現和人們發展的和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園林設計過于追求經濟利益。現階段園林的設計活動更多體現的是經濟上的利益追求。在園林的設計過程中設計的方案完全從經濟利益出發,園林的設計表現出很大的盲目性。

        (3)園林設計簡單模仿缺乏個性創造。

        (4)園林設計過程中園林綠化體系不完善。園林綠化體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對園林規劃設計的論證基礎之上的,這種對園林的規劃論證必須是科學合理的,除了需要考慮園林規劃設計本身的思路以外,還需要綜合考慮園林自身的特點以及功能,使其與當地的地理環境相協調。

        二、土地資源管理與園林設計規劃問題的解決策略

        1.土地資源管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1)制定并健全法律法規。如果要確保土地資源管理能夠有法可依,第一步就需要將與土地資源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開展健全以及填補建立的工作,這樣才能對依法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2)執法力度需加強。有關的土地資源法律法規健全之后,需要貫徹到實處,有關的執法力度需要全部加強。

        (3)土地資源管理需要提高。除了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于保障土地資源處于合理使用狀態,還需要將土地資源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2.園林設計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目前園林設計過程中在設計理念、價值追求、綠化體系以及設計者自身方面都存在問題,這直接影響到園林設計的發展前景,并影響到園林設計本身價值的實現與園林功能的發揮。為了真正實現園林設計的目標,更好追求園林設計自身功能與實際需求之間的協調一致,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目前園林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轉變園林設計理念,樹立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從轉變園林設計理念開始,樹立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的園林設計理念,使園林設計擺脫傳統的觀念束縛,在園林設計過程中,注重對當地風土人情的科學考察,將人文因素融入原理設計中。

        (2)注重強調園林設計的社會責任。在今后的原理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樹立起園林的社會價值,使得園林的設計能夠滿足社會公共的審美以及娛樂享受。

        (3)解決園林設計者存在的問題。對設計者要加強專業上的培訓,提高設計者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

        (4)建立完備的園林綠化體系。在園林設計的前期規劃活動中要進行科學的論證,考慮園林設計的整體性思路,使得園林的設計符合區域性的自然特征、人文氣息,和本區域的氣候和水文狀況相適應。

        綜上所述,在搞好土地資源管理的基礎上,把園林設計規劃合理化、科學化。園林的建設營造就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園林空間的游憩過程中能夠得到美感享受和放松需求。因此,我們要在充分分析現代園林建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更好地實現園林設計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給予.淺談土地管理與園林設計.園林規劃.江西出版集團,2017.2.

        第2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利用;問題;強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土地資源是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現今,我國人口不斷擴大,土地資源不容浪費。但是,當前土地資源管理仍然存在著很多嚴峻的問題。現代土地資源管理的觀念在改變,引進現代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和觀念,改變以往傳統的落后的無規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浪潮中,切實的做好土地資源的管理,高效利用現有的土地。用正確的科學的合理的土地資源管理理念,完善與健全土地資源管理體制,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土地的分配和規劃,促進土地利用和開發得到良性的循環發展,努力做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

        一、分析土地資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土地資源管理體制方面

        土地資源管理體制不健全是影響土地科學合理利用的根本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進行土地管理的部門過于松散,沒有緊密聯系和密切配合,在進行土地資源的管理時無法統籌全局,集中力量,從宏觀上調控土地利用,合理規劃與配置土地資源,和諧城鎮發展。這種從管理層方面的體制的缺失導致了土地開發的無序無規律,很多的用地規劃與時展趨勢不符,土地管理的不全面不細致,在城建中不斷發生拆除再建的浪費現象。第二,土地資源管理的監督體制不健全,土地規劃分配的公開透明度不夠,而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擁有支配權,大量的土地隱形交易產生,真實有效的土地信息被掩埋,很多的由此而生,國家對土地的合理科學的宏觀調控無法付諸實施。第三,土地資源征地補償配套政策不健全,土地配置機制不完善,與民眾生活的協調性不夠。在市場化經濟下,管理利用土地資源是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很多土地的配置罔顧自然環境,罔顧人民的利益,造成土地的利用與社會發展脫節,造成了社會矛盾,群眾上訪、鬧事、拒遷、暴力維權,嚴重影響社會經濟效益,嚴重損害社會的健康穩定。

        2、土地利用率低

        地大物博但是人口眾多,人均占地資源稀缺是我國的真實國情。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步入經濟迅速發展的階段,各項事業建設中需要大量的建設用地,為了使我國的土地資源管理符合國情,我們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約化使用土地,而這涉及到兩個方面用地問題,城市集約化與農業集約化。打造集約型城市,發展高效用地新城市,在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新時期,做好對于城市用地的規劃十分重要,而目前我國的集約型城市用地仍處于構想階段。另外,關于農村土地使用,保護耕地資源,保證糧食產量顯得十分重要。農村土地利用率主要是因為耕地摞荒或是閑置,缺乏指導。有些地區的農作物可以種兩季,卻只種一季,面對這一情況,我們需要符合集約用地的政策出臺。

        3、非法用地和違章建筑的行為屢禁不止

        在城市建設中,建設規劃滯后、違章建筑、超標準用地、亂搭亂建現象屢屢發生,屢禁不止。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是,缺少清晰的規章制度,沒有加強對明文禁令的宣傳,在有些小城鎮很多合理規范的用地標準不為大眾所知或者是重視。其次,對非法用地和違章建筑的行為執法不嚴,打擊力度不夠,特別是城郊和農村有人違法建筑交點罰款就可以了事,而執法人員趁機可以攫取利益,執法松懈,使得這類問題一直禁止不了。最后一點在于土地資源管理體制中宏觀調控乏力,土地配置機制不完善,土地資產運作中出現漏洞,許多違規用地暗地有權力支持,滋生錢權交易。違規建筑與非法用地往往會造成城市發展的無序,西拆東建無疑是勞民傷財,而地方政府往往是重視罰款高于重視防患于未然。

        4、土地資源污染問題加劇

        土地資源污染導致土地質量下降,無疑是牽引著廣大百姓的心。一個好的土地資源管理意味著對土地的保護和惜而用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很多面向第二產業的外資注入,工業化進程中,我們土地污染日益嚴重。據統計,全國約有 1.5 億畝耕地受污染,固體廢棄物占農地200 萬畝,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負面影響。盡管我國每年會投入以億為單位的環境治理費,可是土地資源的破壞難以禁絕。

        5、土地利用缺乏科學合理的長期規劃

        土地浪費現象與土地緊缺無疑特別矛盾,可是二者卻是我國很多地區土地利用的現實。首先是城市土地利用,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與市容市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的城市規劃在行政的干預下沒有走得更加健康。地方政府為了提升業績,地方官員為了提高政績,盲目地招商引資,甚至前任領導更改建設方案,使土地資源利用陷入混亂,造成城市土地資源的浪費。其次是農村土地利用,耕地與住地交錯,零碎的土地上無法開展大規模機械耕作,也限制了農村交通的發展,無法為農村經濟助力。

        二、解決土地資源管理利用存在的問題的相應措施

        1、完善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加強立法嚴格執法

        土地資源管理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部門,關鍵時刻不推脫,健全和完善土地統一管理機制,實行政府土地專項部門負責制,建立嚴格的土地供應機制、強化土地監管的監管機制、統一土地規劃審核機制、集中的土地管理體制。整合土地資源,完善土地利用的法律體系,加強對違規用地的處置力度,加強對不奉公守法官員的處置力度,提高違法用地的經濟成本,提高違法亂紀的經濟成本,嚴肅處理違規使用土地案件,嚴厲處理土地貪污官員,加強土地執法力度。也要設立土地管理的執法監督人員,提高執法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監督考核。將土地法的切實執行具體到第一線的發現舉報,到第二線的執法打擊,發揮法律的效力和監察的威力,從根源上避免違規土地利用的發生。

        2、做好土地規劃,提高土地利用率

        合理科學的土地規劃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下我們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核心所在。當前立足土地實情總體的規劃,是意味著各項土地建設利用事業沿著可持續、促進城市的健康,改善人們生活環境、協調各個行業的發展的方向前進,不可以只重視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只重視私人利益忽視社會利益。做好土地規劃要虛心學習而不盲目照抄照搬,國外城市發展比我們成熟,吸取借鑒合理先進的規劃經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國外學理念,從中國找現實,在進行類似舊城改造時,不可以胡拆亂建,杜絕勞民傷財。在進行新城開發時,合理規劃,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另外做好規劃方案要經得起檢驗,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公開,經得起大眾監督,廣泛征求各方意見,聆聽批評歡迎指正,反復修改,努力做出最佳的最科學的城市規劃。

        3、加強對土地管理法規和土地利用標準的宣傳

        土地是我們生活的物質基礎,良好的科學的土地利用利國利民。我國的基本國策是保護耕地,科學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面向百姓普及我國的土地管理法規和土地利用標準,一方面讓人民有監督意識,一方面讓人民有守法認識,避免因為不知道而違規。對于宣傳層面,我們可以使用電視媒體、報紙、廣播、公告等方式進行宣傳,也可以利用名人效應,邀請名人進行講座,讓土地利用準則深入人心。還可以通過事例進行宣傳,對違章違法建設的進行曝光,將處罰政策進行曝光,對土地利用好的典型進行宣傳,讓國土資源的使用和保護都靠近人民群眾的生活。

        4、改善土地生態環境,宣傳科學發展觀

        經濟水平提升,工業化的進展不一定非要拿土地的污染作為代價,自從進入市場經濟以來我們一直在探討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問題,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保護措施做在前,經濟與環境是可以和諧共存的。對于土地資源的保護,也是如此。一是要相關企業安裝治理污染的設備,減輕對土地的直接傷害,承擔對污染土地的責任,禁止在上面進行農作物培植,造成二次傷害,威脅人的健康。二是要提倡全民參與,樹立環保意識,雖然鄉的土地利用有差異,但是全民參與可以提高對土地的重視,農村可以嘗試使用科學合理的耕種方法,保持水土的肥沃,不亂耕亂墾,城市要注重可持續發展,合理規劃,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5、改革政府政績考核標準

        土地資源的科學管理的主體還是在政府部門,要從根本上入手就需要將土地管理官員的重心放在干實事,做對事上,將考核政府行政政績的標準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上,避免為了單純的追求GDP,追求大建筑數目而造成的土地浪費和城市破壞,因而,將科學宏觀調控土地作為考核標準之一是必要且可行的。

        三、結束語

        在新時代新背景下,科學的合理的土地資源管理和利用,減少土地資源的粗放型利用,優化用地配置,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解決土地資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措施對于我國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是非常有意義的,對于我國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也有輻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成磊,張林,陳建葉,王彩霞. 丘陵區土地整理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7(06)

        [2] 梁留科,曹新向,湯蕾. 土地意識與土地道德建設初探[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2)

        [3] 陽艷弟,王力,陳宵,鐘正和. “3S”技術及其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3)

        [4] 馬發生. 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對策的思考[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4(04)

        第3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城市空間拓展;土地市場;土地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TL372文獻標識碼: A

        1土地資源管理與城市規劃關系的理論基礎

        1.1土地市場特征

        一個完善的市場必須具備完善的競爭。完善的競爭必須具備4個條件:同質性,即同一種商品由多個銷售者進行出售,不會產生壟斷;有足夠多的銷售者和消費者.沒有一個個體可以影響市場價格;任何資源都可以自由出入市場;消費者對市場有充分認識。與這4個條件比較,可知土地市場在本質上是不完善的。因此,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土地市場機制失效不可避免。

        土地有雙重價值:使用價值和投資價值。使用價值指土地的空間利用,投資價值是土地的產效用。城市經濟和人口快速增長時,對土地空間的需求往往超過土地的供給,土地價值因此上升,因而在房地產投資時,投資者會有一個期望:土地價值會上升。如果這個期望值很大,房產租金與房產價格的比例會下降,導致房地產過熱,加重了對于資金市場的沖擊,加重市場崩潰的危險。因為土地的雙重價值,使政府的宏觀調控必不可少。

        1.1政府與土地市場的關系

        土地經過開發才具有使用價值。可達性是城市土地具備使用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道路交通設施是使土地具備可達性的基本條件。使城市土地具備使用價值當然還包括其他基礎設施。因為經濟外在性的緣故,樓盤之外的土地開發投資基本由政府進行。政府公共投資因而對土地市場塑造起關鍵作用。

        在土地公有制國家(地區),這部分投資的回收可以通過土地出售實現。在土地私有制國家(地區),可以通過征收房地產稅回收。因為基礎設施改善會提高房地產價值,房地產稅與房地產價值直接關聯。美國地方政府30%的財政收入來源于當地的房地產稅。香港政府除了售地之外,也同時征收房地產稅。

        在土地相對稀缺、人口高密度的城市,地價隨經濟發展而升高。香港和新加坡政府都因此通過土地使用權出售而提高本身的財政收入。政府如何與開發企業進行合作?在怎樣的前提下合作?無論是對于政府還是市場個體來說,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基本問題。經濟大氣候是決定政府與市場的合作形式的前提。雙方的地位受經濟條件變化的影響,由此而決定合作的性質。當某一城市經濟在增長之中,或有跡象表明它將有較大發展時,開發商受著比較明確的市場需求的推動,會積極提出各種開發計劃。政府可退而為管理者的角色,由開發商在前臺從事城市的開發活動,政府則指導和控制發展的進程。當城市經濟不景氣時,開發商不再積極活動,甚至于開始撤出資金,此時政府就必須增加預算,投資開發,以填補私人開發商撤出后留下的空白。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建筑行業勞動者的大量失業,更重要的是為了及時更新城市建筑以滿足經濟活動的需求,并幫助恢復市場的信心,以形成良性循環。沒有政府管理的市場運作,注定無法達到社會發展的目標;而政府干預若是缺乏對于市場的理解,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解決的方案是選擇合作,將公共目標與私人利益統一起來。只有在理解房地產市場及其機制的基礎上,政府才能與開發企業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才能有效地實施有關的公共政策。

        1.3土地市場與土地使用規劃

        由于土地的上述特性,城市土地市場的良性發展有賴于政府干預,政府的職能主要是建立城市土地開發秩序,對下列因素進行引導和控制:外在性,即一塊土地的開發對于周圍地塊及地區的不可避免的影響。確定性,房地產開發一旦投入,就成為不動產,無法撤資。沒有事先制訂的土地使用安排,就意味著不可預見的“外在性”,開發商無從確定該地段今后的發展趨勢,因而也無法確定眼前的開發項目。基礎設施,市場決策基于局部和個體考慮,而整個城市范圍的基礎設施安排需要整體考慮。公共設施如綠地、學校等。因為沒有利潤,市場不會提供公共設施,然而這些公共設施對于城市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因此,土地使用規劃作為政府的干預手段,可用來確保“外在性”的內在化,防止不良“外在性”對于周圍地區的影響,提供地區開發性質的確定性,制定出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計劃。土地使用規劃的總目標是對城市范圍內各個區域不同類型的土地使用和發展強度進行劃分,以提供一套合理的土地發展模式與城市整體發展戰略相協調。

        2城市空間拓展與土地管理的策略

        2.1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總量.建立合理的供應機制

        必須嚴格按照土地供應計劃控制近、中、遠期的土地開發供應總量,切實把土地存量盤活,嚴格控制土地使用方向,限制有限的土地用于過量開發房地產,特別是高檔商住、娛樂設施。年度土地供應總量的確定應在中、遠期調控的基礎上,根據城市建設的需要具體確定,而不是搞平均主義。只有近、中、遠期相結合,嚴格控制土地供應,才能使土地市場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保證政府從土地批租中獲得的收益。其次,必須建立用地計劃指標體系。在建立用地總量控制指標之后,還應建立包括交通、市政設施、公用設施、房地產開發、開發區建設、預留用地等各項專項指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城市各項建設的合理性、科學性,使之在城市土地供應計劃中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

        2.2加強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

        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可以保證土地資產牢牢地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同時政府應減少對土地二、三級市場的干預,積極放開土地使用權轉讓市場,并運用供地計劃、地價、稅費、規劃等對土地市場從宏觀上進行調控和指導。政府在壟斷土地供應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地價的控制。當房地產價格出現暴漲苗頭時,多推出一些土地平抑地價;當房地產價格下跌時則緊縮供給,防止地價滑落。目的是將地價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防止房地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

        2.3積極引導土地供應時機和空間分布

        在土地批租中,應選擇恰當的批租時機。首先應顧及市場的需求,協調好多個項目的開發時間表,控制批租地塊的數量和類型,避免供過于求的情況出現。如香港機場快線沿線的土地批租,就采取分期分批的形式,避免在同一時間,有過量單位推出市場;華盛頓北法拉嘉車站周圍的土地批租.也等到市場狀況好轉時才進行,而非盲目推向市場。其次,土地批租應與基礎設施的建設相結合,在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升值的同時批租用地,從而獲得最佳效益。如新加坡政府在公布快速軌道交通走向前,先收購沿線土地,等快軌建成后再拋出這些土地,使土地增值的收益歸政府所有。政府對土地空間分布的引導應遵循以下原則。

        (1)土地供應與城市的用地發展方向、產業發展目標和環境發展目標相結合。批租的大部分用地應與城市主導用地發展方向相一致。優先發展的產業用地宜根據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土地批租。

        (2)集約化原則。批租用地在時序上、地段上要相對集中,結合基礎設施的改造建設進行,這樣不僅有利于基礎設施的配套,而且能產生規模效應.加強區域形象。

        (3)超前性原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應當超前發展,而不是滯后彌補。超前發展可以提高土地的價值,吸引投資,避免建筑建成后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問題。

        (4)可選擇性原則。政府可提供一定數量的批租地塊,明確各地位置、用地性質、開發強度等規劃控制指標,讓開發商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批租地塊,這樣既引導了投資方向,又給開發商以充分選擇的自由,政府和開發商都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

        結束語

        總之,在城市空間拓展發展戰略過程中,對城市空間拓展和土地管理做出評估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錢陳.試論市場經濟下城市規劃的作用[J].城市規劃,2004(8)

        第4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階段式;實踐教學;土地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208-02

        一、“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即是針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不同學期和學年學習內容、學習目標的不同,設計適宜的實踐教學內容,從淺到深,從易到難,從單一到綜合,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掌握各階段的學習內容,以達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目的。

        二、“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的內容

        “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主要以學年為時間軸線,在各個階段設計不同的內容。

        1.第一階段:培養和保持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在第一學年的基礎課學習中,主要是通過專業介紹、實習參觀等形式,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興趣,為將來的專業學習鋪墊方向。對于剛剛入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是從高中跨入到大學,在各個方面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同時學生也會對大學的一切充滿著好奇,尤其是對他所學習的專業。而這個時期的學生對本專業了解甚微,因而這一階段直接決定了學生是否會對本專業產生興趣。詳盡、具體的專業介紹可以彌補學生對專業陌生的缺憾。所以學校在學生入校之后就要著手安排校內外資深的專家、專業的教師,以講座、座談的形式,具體講授一些本專業的性質、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近些年來的發展趨勢、本專業學生的分配情況和各個學年工作的重點等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本專業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對各個學期的培養目標、過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使其在入校時就可以根據專業介紹為自己在大學四年的學習制定一個初步的學習計劃和實施計劃,激發了其學習本專業的興趣和信心。同時由于第一學年授課的重點是在公共課和普通基礎課的教學上,很少接觸到專業課,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會對本專業的學習產生一定的懈怠,因此,濃厚的學術氛圍,頻繁的學術交流、科研講座等,可以不斷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保持其對本專業學習的興趣。

        2.第二階段:增強對專業的感性認識,培養基本動手操作能力。在第二學年的專業基礎課學習中,將專業理論學習和課程實驗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基本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掌握專業理論和相關技術規范,為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階段,學生開始陸續接觸到一些專業基礎課,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適當地安排學生參觀學習,如到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或是到相關土地管理單位進行參觀,以增加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授課上,教師應注意教學方式的靈活性。由于課堂教學是學生們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之一,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味的依賴性,為了使教學過程產生師生互動雙贏的效果,教師除了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授課中,使多種方式相結合,通過教師的教(包括授課、課堂提問、布置作業、結業考核等)和學生主動的學(課堂內外的學習、提問等)來共同完成本階段的學習。

        3.第三階段:加強實踐教學,理論聯系實際,鍛煉操作能力。學生進入第三、第四年的專業課學習后,應在保證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適當增加和調整教學內容,通過課程設計鞏固專業理論學習,結合實習基地和科研課題進行生產實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運用能力。這一階段的學習無論在強度上還是在難度上都是較大的,但它對鍛煉學生操作能力、團體協作能力、交流能力、應變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階段的學習應更加體現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應用性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突出實踐環節,根據各科的內容和特點,通過課程實習、課程論文寫作、到相關實習基地參觀、實習、參觀歷屆學生優秀作品等方式,將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有機結合,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具備更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4.第四階段: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畢業設計。在第四學年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按照“結合設計自主選題,提前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努力提高設計質量”的要求,由學生根據本專業的綜合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結合崗位,面向實際來選題。教師要結合單位實際、結合崗位選題開展實踐教學。這一階段主要是檢驗本專業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小組應提前半年制定并給出學生畢業設計題目或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己申請畢業設計題目,選擇指導教師。在畢業設計的題目、內容確定之后,學生可選擇學校安排到實習基地、參與指導老師的科研課題或是由學生自己解決實習單位的方式來完成畢業設計。在學生畢業實習中,指導小組應和學生保持聯系,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和解決在實習中遇到的難點,并在畢業答辯中制定統一的評判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實際能力。

        特別強調的是,任何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現,必須有相應的程序保障和過程監控,因此,在“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需建立全過程監控體系,設立專門機構負責實踐教學,包括實驗課安排、制定畢業設計實施方案,實驗實習課程考核,實習教師管理、實驗設備管理等,對實踐教學進行具體指導、檢查、督促和把關。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還需對指導教師的資格、選題、設計、畢業答辯等方面嚴格把關,要求指導教師對選題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總體設計、論文撰寫、畢業答辯等每一階段都要認真審閱、指導和簽署意見。

        “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各階段安排及內容如表1所示。

        三、“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措施

        1.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培養計劃是貫穿大學四年教學的根本,它確定了本專業的性質、培養目標、進步安排等內容,因此科學合理,符合社會發展、社會需求的培養計劃,直接關系著培養目標能否實現,培養計劃能否得以實施。因此,在制定培養計劃時,一定要綜合兄弟院校的經驗得失,在充分考察了社會、用人單位的需要之后,結合土地資源管理的現狀,制定符合實際的培養計劃。

        2.加強圖書館、專業資料室、多媒體電子閱覽室的建設,以方便學生快捷地獲取知識。“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課堂外學習的主動性。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專業性強,發展變化較快,豐富的圖書資料和便捷的查閱方式無疑可以擴展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彌補課堂學習時間有限的不足。學校可以聯合學院(系、教研室)成立并逐步完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資料室,對圖書館和多媒體電子閱覽室的開放時間要靈活,以便學生及時獲取相關信息,了解最新動態。

        3.重視專業模擬實驗室的建設,加強與校外實習基地的聯系。土地資源管理實踐性較強,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就必須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校內模擬實驗室的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逐步完善土地資源管理實踐教學的硬件設施,為實踐提供條件。

        4.編寫課程實習和畢業設計指導書,制定靈活的考核方式。為了使實習達到預期的目的,使整個實習過程有順序、有步驟,就必須要組織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土地管理部門的相關業務人員共同制定相關的實習指導書,使學生明確在整個實習過程中的工作內容。同時還需制定靈活的考核方式,適當的分配教學環節與實習環節占總成績的比例,以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趙凱,夏顯力.論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幾個關鍵問題[J].高等農業教育,2009,(12):43-46.

        [2]曲晨曉,孟慶香.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8,(2):50-52.

        [3]高鳳杰,雷國平,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5):221-222.

        [4]胡偉艷,蔡銀鶯,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高等農業教育,2009,(5):42-45.

        [5]汪應宏,張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8):174-176.

        第5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耕地是我國土地資源的精髓,對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近年來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使得人類與耕地間的矛盾沖突日益突出。為了帶來更大經濟效益,一些地方和企業片面注重發展建設,嚴重忽視農業發展,導致未能貫徹落實耕地保護規定,使得人與耕地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土地資源在耕地利用方面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出現大規模耕地擱置現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作物為農民帶來的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大幅度降低農民經營土地的熱情,很多從事的農業生產都涌入到城市進行務工,導致農村耕地出現大規模閑置。同時一些農民為了獲得較大規模的建筑用地進行開荒種地,在獲得土地承包權后對土地實施荒蕪處理,在一定年限后再通過占用非耕地名義來對申請建房,使得耕地出現閑置。此外,一些單位盲目地占用大量土地來進行項目開發,然而缺乏未對土地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使用,使得部分耕地出現閑置。②農村耕地的土地質量不斷下降。地形、土壤以及氣候等相關外界條件對土地資源的影響相對較大。一方面,我國坡耕地在我國耕地中占有較大比例,同時坡耕地的坡度相對較大,缺乏綠色植物,使得土地肥力不斷流失,加上人們對森林的破壞,使得坡耕地土質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在農田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資金不到位,過度追求對耕地的利用,忽視了對耕地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加上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破壞了耕地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使得耕地土質不斷下降。③缺乏有效的耕地控制手段。目前,我國在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方面缺乏有效控制,導致出現嚴重的耕地流失現象。④缺乏土地集約管理意識。一些地區的缺乏耕地保護意識,如農村住房建筑面積超過規定標準,一些家庭擁有的宅基地面積較大,一些鄉鎮存在著亂占濫用土地的現象,同時一些地區為了發展經濟,盲目使用土地,甚至底價出售土地,直接影響農村耕地的可持續發展。此外一些地區在進行城鎮化建設時,未在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盲目進行城區擴建,大面積破壞良好耕地。在盲目進行城區擴建時,由于缺乏規劃、資金等問題,使得大面積耕地處于荒蕪狀態或是已建成城區成為空城,破壞大量耕地,嚴重浪費土地資源。

        2強化土地資源管理措施

        2.1提高土地管理者專業水平目前,我國大多數基層土地管理人員都不是專業土地管理人員,缺乏土地管理專業知識,土地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加上一些土資源管理人員缺乏對土地資源管理的規劃和認識,導致其土地資源管理思想的落后,直接影響土地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應當加強對地土地管理者,尤其是基層土地管理者進行土地管理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土地管理者的土地管理專業技術水平,打造高素質土地管理隊伍,確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2.2加強土地資源管理監管力度在發展經濟和推行城區建設時,應當注重土地利用的整體規劃,并對土地的利用進行科學管理,有效緩解經濟發展和城區擴建與土地資源的矛盾。同時地方政府也應當成立相關土地資源管理部門,明確土地管理責任,加強土地資源管理監管力度。對土地使用采取政府牽頭、各職能部門聯合審查的機制,同時嚴格實施土地供給制,對土地使用進行集中管理,提高土地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此外,嚴格審查用地,以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相關部門應當對土地使用進行嚴格審批,拒絕批準任何缺少預審的項目,如有違規劃、相悖國家相關政策、預審未通過以及相關補償款無法落實等項目,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

        2.3加強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目前,我國一些地方缺乏土地節約和集約管理意識,嚴重浪費土地資源,因此,在進行土地資源管理時,應當加強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一方面,應當加強對農田的保護,實現耕地與其他生態的和諧,確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對城市規劃和土地使用計劃進行合理布局和規劃,注重空間限制和用途限制的有機結合,有效緩解城市擴建與土地資源間的矛盾,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管理。

        3結束語

        第6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城市 土地資源管理 土地規劃

        一、建立科學的城市土地資源規劃管理體系

        為了確保城市土地資源的長期可持續利用,應當構建起科學的城市土地資源規劃管理體系,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科學制定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土地規劃應當具備超前性,這樣才能使其先行指導城市開發管理土地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也才能讓使用者事先獲悉各個地塊在城市規劃中能用于何種途徑。鑒于此,在制定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除了要遵循科學性、合理性的基本原則之外,還要對用地規模、空間控制標準等進行規范化。同時要保證制定的規劃滿足經濟體制的發展要求,并根據級差地租理論,對城市土地進行合理安排及利用。其次,合理制定城市土地供應計劃。想要實現城市土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合理制定城市土地供應計劃。在計劃制定的過程中,應當綜合考慮城市當前的經濟、人口、環保、文化教育等因素。同時,還要確保土地供應計劃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并實行“五個統一”的整體思路,即城市土地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出讓、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以此來保證土地資源的長期可持續利用,這有助于推動城市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再次,優化配置城市土地資源。城市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就是對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向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明確土地不同的經濟用途,使城市土地在利用過程中達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之外,還需要市場的有效調節。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城市土地資源的調查、統計等基礎性工作,并對土地的利用現狀進行系統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總體利用規劃。另一方面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有效的經濟手段,如稅收、地租、信貸、利率等,對城市的土地市場加以調控。

        二、加強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資源管理要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在合理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實現集約、節約用地。首先,控制城市用地規模。為了確保土地利用合理化,應加大耕地保護力度,杜絕城市用地盲目擴張,嚴格控制城市用地供應總量。在城市土地利用過程中,要摸清城區內閑置土地數量,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積極開發利用存量土地,鼓勵舊城區拆遷改造和土地置換,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其次,改革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城市土地管理要從資源管理向資產經營轉變,合理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調控土地市場,將土地資源的利益分配權力集中在政府手中,明確各部門職能權限。積極推進有償使用城市土地發展,在保證土地國家所有權的前提下,實現土地使用權自主化,以達到優化土地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目的。再次,維護土地資源持續利用能力,構建和諧的人地關系。在保護現有土地的基礎上,嚴格把控土地開發利用強度,如控制用地單位綠化率、容積率、公共用地面積等,以確保土地生態系統具備良好的自我更新能力,避免城市土地資源遭受破壞。

        三、完善城市土地市場運行機制

        為確保城市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應對城市土地市場進行逐步完善。首先,國家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土地市場嚴加管控,政府則應當對土地一級市場進行高度壟斷,并根據國家現階段產業的總體布局和結構情況,對土地進行優化配置。同時,政府可借助土地利用計劃對一級土地市場的供給進行壟斷,借此來控制出讓總量,合理運用政策手段影響土地的供給價格。其次,由于城市土地資源的配置需要通過城市二級市場來完成,故此,可將城市二級市場的管理重點放在土地規劃及對土地使用者的審驗環節上,嚴把產權登記關,并對優先購買權加以充分利用。再次,對三級土地市場、房產交易及消費市場,國家應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并健全土地管理制度,這樣不但能夠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不受侵害,而且還能確保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最后,為進一步規范土地市場價格體系,應建立能夠可持續利用的核算制度。該制度除了應當包括土地資源在經濟上所發揮出的效益,還應包括使用該土地時的生態環境成本。

        四、加快城市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土地資源管理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打破傳統土地資源管理的局限,加快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從而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土地信息統計的準確性。城市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滿足土地登記、土地規劃的電子政務服務需求,保證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國土數據整理工作,而且還能提高土地登記、規劃、利用的透明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高度共享。在土地資源信息化建設中,要始終堅持土地管理與信息技術協調發展的原則,構建集政務管理、社會服務與土地資源管理于一體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并根據信息化建設需要對管理業務進行重組,優化政務流程,提升土地資源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五、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已經成為城市建設必須重視的問題。在城市土地資源管理中,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處理好土地資源與人口、經濟、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落實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實緩解人地矛盾,積極推進城市土地經營管理進程,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與土地資產收益的相互促進,從而為城市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明國.對現代城市土地資源管理中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城市地理.2014(10).

        [2]李丹.符海峰.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現存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致富向導.2014(1).

        第7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宏觀調控;土地集約利用;社會效益

        一 前言

        我國資源型城市約占城市總數的四分之一,主要類型包括煤炭城市、石油城市、冶金城市和森林城市。資源型城市特別是礦業城市在支撐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采用了資源開發戰略,而大部分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這就決定資源型城市將經歷一個由盛到衰的過程。經過多年的高強度開發,資源儲備逐漸枯竭,開發成本不斷上升,競爭力嚴重削弱,富余下崗人員大幅度增加。主導產業的衰退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資源型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這些城市目前普遍面臨著產業轉型的問題,其

        中如何合理調節和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就成為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二 資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點

        1.土地利用以資源開采為主

        資源型城市大多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布局分散。對于資源的高度依賴性,使得資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的原則主要是圍繞礦產區布置地面建設及附屬設施,如鋪設鐵路,修建礦區公路,興建居民點等。各類用地為資源生產用地讓路,不管土地質量優劣,哪里有資源,就在哪里進行資源采掘活動,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很大程度上受資源開采的制約。

        2.資源生產用地面積大而分散

        由于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資源型城市建設初期用地呈現“點多、線長、面廣”的分散態勢,實際建成區用地比重低,城鎮分散,布局失調,功能弱化的弊端日益顯現。不少礦業城市夾雜著良田、菜地等非城市景觀,聚集度較低。尤其是煤礦城市,由于受到隨礦建城模式的影響,以煤礦為中心進行各項建設,工礦用地多為組團式,占地面積大,分布比較分散,功能不夠齊全,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百里煤城、城鄉交錯的格局。

        3.后備土地資源不足,土地復墾難度較大

        經過多年開采,礦竭城衰成為我國大多數資源型城市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資源型城市經過大規模資源開發,土地隨之被占用,未利用土地較少,后備土地資源嚴重不足。所剩無幾的后備土地資源也基本上是條件差、開發難度大的土地。即使在煤礦塌陷區及工礦廢棄地尚有部分土地經復墾后可加以利用,但復墾費用較高。

        三 資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

        1.土地利用粗放,利用效率低

        資源型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建設時間短、速度快,用地面積大而分散,形成了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格局。這些城市建設范圍大,但實際建成區比例低,城市的聚合度低,浪費了大量土地資源,人地矛盾較為突出。

        2.城市用地空間布局不合理

        資源型城市的建設依托于資源開采,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一般較為混亂,生產用地過大,生活、商業和公共設施用地少,道路、綠化用地等嚴重不足。城市空間布局和結構與一般城市相比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土地的區位優勢和土地級差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亂占濫用耕地現象突出

        資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礦產用地的制約,難以對土地利用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各企業以各種礦產為中心進行建設,隨意占地,致使亂占耕地現象時有發生;工礦用地多為組團式,分布比較分散,占地面積大,其中塌陷和粉煤灰、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占用土地問題十分突出。

        4.土地資源破壞嚴重,生態環境惡化

        資源型城市資源開采與土地利用存在嚴重的矛盾。礦區塌陷面積日益增加,造成農業絕產,房屋倒塌等情況頻繁出現;森林過度采伐及草原盲目開墾、超坡開荒,使水土流失面積日益增加,致使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同時工業三廢導致土地污染,生態環境惡化。

        四 資源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徑

        1.資源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必要性

        我國資源型城市大都處于衰退期,產業結構亟待調整、轉型與升級。資源型城市轉型意味著建設用地的需求仍將有較大的增長,不斷加大的土地需求壓力將驅使土地利用方式發生根本轉變,逐步向集約利用的方向發展。資源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是解決人地矛盾的必然選擇,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粗放增長模式轉變,保證城市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我國資源型城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資源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有效途徑

        第一,政府行為科學化。我國資源型城市中不少是先有資源的開發才有城市的發展,因此,長期存在著“大企業、小政府”的現象,在城市管理方面往往存在著條塊分割的問題。由于體制原因造成了條塊分割,企業和政府同時管理著城市,而且許多企業級別高于當地政府。這些企業只重視自身的生產經營,不愿也無力進行城市其它方面的建設。因此,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政府應發揮龍頭作用,在制度、規范和政策方面進行積極引導,組織、指導、協調各部門統籌安排。如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管道安裝等都應是系統工程的一部分,應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科學規劃。切忌各自為政和長期、中期、短期行為不一致,以免造成城市土地多家管制,有利大家爭,無利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同時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慎重批準用地項目,避免項目不當,建成后利用率低甚至長期空置,造成土地與土地附屬物投資的雙重性、長期性的浪費。應合理確定一切建筑物、用地項目的占地標準,避免盲目貪大求寬,造成土地與投資雙重性、隱蔽性和持久性的浪費。

        第二,增加土地復墾和整理投入,加大舊城改造的力度和深度。土地復墾對解決我國資源型城市土地開發的外部性問題,避免土地粗放利用、資源配置不合理,調和城市建設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開展城市整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加大土地復墾和整理的投入,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同時能保護耕地,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第三,合理調整用地空間布局。從區位論的觀點來看,土地具有明顯的區位特征,土地的區位條件不同,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就不同,土地的生產率和利用效率也會有明顯的差異,從而導致級差收益的形成。因此,分析研究不同區位條件下的土地上社會經濟活動的運動規律和集約程度,研究各種己有配置在土地上的作用及其對土地的影響,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空間布局,顯現土地利用的區位差異,有利于土地的集約和節約利用。

        五 資源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對策

        1.提高全社會對土地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

        資源型城市土地資源的合理集約利用,需要全社會充分認識到資源型城市面臨的困境,意識到土地粗放利用和土地生態破壞等對人們生產與生活環境的嚴重危害性,同時認識到珍惜土地、保護耕地、集約用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深入開展土地基本國情和國策教育,加強土地集約、合理、可持續利用法規和政策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土地集約利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保護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增強公眾參與和監督意識,從而為推行土地集約利用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編制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

        科學、合理的規劃對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有著積極作用。城市規劃的編制必須建立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對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進行全面了解和評價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規劃對城市性質的定位、城市空間結構的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公共服務設施提供的數量、交通體系的建設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科學的安排。城市規劃既應注重規劃的超前性,為城市發展留下合理的空間;又要注重對城市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3.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造成資源型城市經濟衰退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產業結構單一,以致于資源一旦枯竭,就會使多數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出現困難。因此,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切實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最終目的是實現由單一資源主導型產業結構向多元主導型產業結構轉變,由單一國有經濟所有制向多元所有制經濟結構轉變。通過城市產業結構優化,不僅能夠增加土地收益,而且可以使得城市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資源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目的。

        4.加強資源礦產區土地的復墾與整治工作

        加強資源礦產區土地的復墾與整治工作,既可以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又可以美化環境,促進生態修復。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資源型城市的土地復墾與整治,解決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的問題;要規劃好、使用好經復墾與整治的土地,解決好投資主體與受益主體間的關系問題。

        第8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一、把握三項原則

        第一,必須要服從經濟發展。一是全力做好用地保障工作。搞好土地利用指標的分配使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國家和市、縣重點工程、城區建設和全縣旅游基礎設施用地的需要。摸清全市重點項目用地需求情況,做到提前介入。用足用好年度用地計劃,堅持有限用地指標保重點的原則,向符合規劃、符合產業政策、高科技及高附加值的重點項目傾斜。二是盤活存量土地。對于新上項目盡量安排利用原破產國有企業或廢棄地等,同時加大閑置存量土地的處置力度,在供地環節上盡量安排利用存量土地,對新上馬的建設項目能夠使用存量土地的,不批準使用新增建設用地。三是加強用地管理。嚴格把好用地審批關,極力提高土地的投資強度和容積率,減少低水平重復建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集約用地。同時,對一些企業檔次較低或經營狀況不佳造成廠房閑置的,可以進行調整布局,通過協議收回后,安排給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投資規模大的企業。

        第二,必須要堅持工作創新。一是堅持實行占一補一、先補后占的原則,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尤其是對于占地較多、后備資源又比較少的地區,更應如此。二是搞好土地開發整理。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將土地開發整理與廢棄礦山恢復治理相結合。開展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增加耕地面積。同時,在做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同時,還要開展土地后備資源調查清理工作,摸清后備資源的底數。三是支持設施農業建設。與農業部門搞好協調配合,做好設施農業建設指導,尤其是對集體土地流轉工作,要掌握好政策規定,切實把好事辦好。

        第三,必須要堅持依法行政。一是梳理行政執法依據。對照所執行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本部門的執法職責,對行政執法依據進行集中梳理、歸納,該清理的清理,該廢止的廢止。二是制定《行政執法崗位職責分解方案》。針對各個具體執法崗位,明確每個執法崗位的具體責任,從局長、科長、科員都明確制定出具體的執法職責。同時,制定《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明確每個執法崗位的過錯追究責任。三是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制定《政務公開制度》、《服務承諾制度》,向社會各界公開辦事條件、辦事程序、辦事時限,作出工作服務承諾并予以公告。另外,通過網站、電子大屏幕開辟政務公開專欄,增加的透明度。四是強化行政過錯追究。因瀆職或過錯造成在行政訴訟或行政復議案件中敗訴的,或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的,相關責任人必須承擔直接或間接責任。

        二、建立四項機制

        一是落實責任機制。層層簽訂《保護耕地目標責任書》,明確第一責任人。對耕地保護不力,工作失職或違規違法,造成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遭到破壞且數量多、影響大的,在全縣通報批評,并限期改正,涉及違法的追究刑事責任,且作為任期合格與否的重要依據,執行一票否決制度。國土部門內部上下級管理部門之間也要簽訂《責任書》,制定《保護耕地制止違法用地百分考核標準》和《考核細則》,做到獎懲分明。二是執法監察長效機制。按照土地執法監察經常化的要求,建立縣鄉村三級土地監察網絡,聘請土地執法監察信息員,制定《土地執法監察信息員管理辦法及職責》,全部持證上崗。三是聯動機制。實行聯合檢查制度,利用春初秋末違法用地多發期,組織土地監察系統實施定期、分片聯合檢查或抽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降低土地違法發案率。此外,利用多種科技手段,建立土地監管網絡指揮系統平臺,實現實時監管。利用GPS現代化手段實施動態監控巡查,力爭將土地違法行為消滅在始發期。四是土地征用新機制。進一步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落實征地補償標準,維護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第9篇:土地資源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管理;觀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人們的思想進一步解放,民主觀念深入人心,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對公務員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有了新的認識。地方政府在日常的工作中承擔了很大具體的工作,需要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從而不斷發揮政府職能。從當前大環境中來看,由于在以往的管理中地方政府對人力資源管理的不重視,沒有全面的了解,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降低,在今后地方政府必須要創造相應的人力資源發展環境,為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服務。

        一、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人力資源管理觀念

        人力資源管理指的是用現代化的方式,對人力、物力等進行合理的組織、調配,從而使他們能保持最佳的比例,不斷挖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在工作中能更好的發揮聰明才智。但是從我國地方政府長期的運行中來看,由于受到政治和傳統的影響,在工作中往往比較保守,在對待新問題的時候往往沒有創新精神。另外,在各種制度的執行過程中柔性管理比較嚴重,導致很多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這也往往是地方政府發生的重要原因。

        2、激勵機制欠缺

        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升遷、福利、保險等等,當前地方政府激勵機制不完善也是造成人力資源阿滾利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一,地方政府激勵管理比較落后,沒有對當前的時代有新的認識,也不能很好的了解人的需要,不能很好的采用現代化的激勵手段。第二,正激勵和負激勵的比例不協調,在當前地方政府的激勵中都是以正激勵為主,負激勵的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市政府工作人員沒有壓力。第三,晉升制度不明確。地方政府晉升制度不明確是導致相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人員認為在晉升中缺乏公平性,導致升遷激勵適得其反。

        3、沒有建立完善的人力資資源管理制度

        雖然在當前我國已經有了《公務員管理暫行條例》,但是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是比較多的,很多地方政府并不能很好的將這些條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更具操作性的細則,導致很多條例與實際不符,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另外一方面,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這些法律政策的執行力比較低,很多制度的落實性不高,這也是我國政府部門管理中的一大弊病,人情化管理現象比較嚴重,從而導致制度不能得到貫徹和實施,使國家的法律政策實施受到很大的影響。

        4、監督不到位

        對于人力資源管理來說,監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地方政府在人力資資源管理中并沒有完善的監督機制。第一,雖然當前對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監督的主體比較多,但是他們的力量比較分散,沒有形成合力,無力監督、不愿監督的情況嚴重。第二,監督體制的獨立性較低,在監督中由于權力不獨立,導致監督效果降低。第三,監督中沒有健全的法律作保障,可操作性不強,監督中的彈性空間很大,人治的現象嚴重,監督的作用發揮不明顯,從嚴重影響了我地方政府的人力資源管理。

        二、地方政府如何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1、創新思想,樹立人員資源管理觀念

        在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對政府職能的發揮產生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加上社會經濟形勢也有了新的變化,所以地方政府應該轉變思想,樹立適合當前社會實際的人力資資源管理觀念,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工作中要摒棄舊的傳統和思想,要幫助行政工作人員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在制度建設上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與當地政府發展相適應的人才發展規劃,保證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目標的實現。

        2、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

        地方政府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就需要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第一,在用人方面要依法辦事,在政府相關職務的任用中要通過嚴格的選拔機制,堅持公開、公平的原則,對公務員考核錄用支墩要嚴格執行,在實際任用之前要通過公示,有效避免用人中的現象。第二,采用多種形式的任用制度。地方政府除了公務員考試等情況,還可以使用競爭上崗、聘任制等形式,吸納更多優秀的員工加入到自己的隊伍中。

        3、完善人力資源培訓機制

        地方政府應該以未來自己的發展方向,不斷完善自己的培訓機制。第一,對培訓工作的對象、目的等要明確,并且要做好培訓工作、第二,地方政府在開展培訓工作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層次性,要明確培訓的重點。第三,要創建學習型的政府,要對地方政府人員情況有深入的了解,然后針對行政人員工作薄弱環節開展培訓工作,整體上提高政府形成人員的工作能力。

        4、優化激勵機制

        要優化激勵機制應該三個方面進行:第一,要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考核是激勵機制實施的基礎,地方政府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工作崗位制定科學的考核指標,對工作人員的工作績效進行準確全面的評價和考核。第二,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地方政府要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本著公平的態度建立激勵制度,不僅要制定一些物質方面的獎勵和懲罰,還需要制度一些精神方面的獎勵,給工作人員更多的升遷機會或者是學習培訓的機會,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5、加強監督

        要對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必須要有完善的監督體系。第一,要保證地方人大的獨立監督地位,因為地方人大是地方政府權力的來源,所以他們對地方政府活動有監督的權利和義務,所有由他們進行監督是非常合理的。第二,要積極倡導非政府組織對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的監督,對不合理的地方要提出來。第三,要加強宣傳,通過法律規范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規范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管理行為。

        結論:

        在當前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地方政府要提高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需要不斷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結構,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資源培訓體系,從而不斷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作者單位:贛南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立甲,王星林我國基層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5)

        [2]張曉敏我國基層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人成人久久精品综合 | 制服丝袜综合另类中文字幕 | 精品免费久久久国产 | 中文有码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片a免费观看岛国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亚洲在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