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法律與法規的聯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方法;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A)-00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是農林類高等院校食品類專業學生培養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它強化農林類學科學生的法律意識,并加強學生對農產品在貯藏與加工過程中所遵循的食品標準和依照相關法規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對所培養農林類高等院校食品類專業學生相關食品法律法規知識結構的不斷豐富與完善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提高和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網絡媒體的快速傳播,一些“地溝油”等食品安全事件也逐漸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1]。這些也顯示針對當前我國食品標準與法規的教育意義十分重大,需要培養更多更專業的食品類學生普及與宣傳食品標準與法規相關知識,強化人們對有關食品標準與法規的教育,提高社會監督,進而使更多的食品從業者依法依規生產,提高食品及農產品的安全性。而針對農林院校食品類專業學生來說,《食品標準與法規》的課程設置更加與其今后所從事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社會需求緊密相關。因此,如何把握該門課程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深度,并結合農林院校教學特色,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已成為該門課程主講教師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本人結合對該門課程的教學特點,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初步探討農林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方法,以期通過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提高,使學生熟悉食品標準的建立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形成,在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領域培養具備扎實的食品標準與法規基礎知識的專業性人才。
1 把握農林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特色,與時俱進補充相關教學內容
1.1 結合國內外研究前沿,及時補充與優化教學內容
民以食為天,而食以安為先。近年來,食品安全威脅著人們的生存與健康。從富含“三聚氰胺”的“問題酸奶”和飼喂“瘦肉精”的“速生雞”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繁曝光來看,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多地來自于食品及農產品在加工及儲運過程中由“農田到餐桌”的一系列生產環節。《食品標準與法規》是緊扣當前時展而新設立的一門食品專業類基礎性課程,其擔負著對公眾食品標準與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的重要責任,尤其對于農林院校的食品類專業學生培養也尤為重要,了解和掌握當前國內外農產品加工特點,將會更有助于深刻把握該門課程的學科發展前沿與動態,更好的消化與吸收本門課程的重點學科知識體系。此外,《食品標準與法規》是集政策性和實踐與理論性以及時代性很強的一門應用型學科,也是從事食品生產與加工以及營銷和儲存所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因此,其課程內容更新也相對較快,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上要及時補充新的知識內容。比如在食品法規方面,我國在1995年實行《食品衛生法》,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以及2011年頒布了《刑法修正案》,并在2013年公布《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完善了相關法律法規,目前國家還將對《食品安全法》進行進一步修訂與補充完善[2]。因此,這也要求學生要及時把握食品標準與法規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時掌握與補充新的食品標準與法律法規知識,其教材的更新也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安徽農業大學選用最新出版的《食品標準與法律法規》(劉少偉和魯茂林主編)作為主要參考教材。除及時更新教材外,在課堂教學中也不只把目光鎖定在課本上,而是利用當前強大的網絡媒體,查閱國內外最新的法律與法規資訊,以保證教學內容能夠緊跟社會發展,并且結合當前熱點食品安全事件進行案例分析,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課程內容的新鮮性與時效性,與時俱進地對課程內容進行補充與完善,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1.2 結合農林院校特點,積極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食品標準與法規是食品及農產品在加工生產、包裝和貯運以及配送和銷售等過程中所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而針對農林院校的《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內容,則更多的涉及到“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生產加工產業鏈條中的各種食品標準與法規[3]。因此,其教學內容要更好的結合農林院校的食品專業特點,積極提高課程教學內容的適用性和針對性。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該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更多的結合我國高等農林院校食品類專業規定的培養目標要求,從食品標準與法規的基本概念到食品生產的市場準入和認證管理等方面,重點闡述與食品及農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包括食品法規的生產、規定要求、實施以及變化規律等,以期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靈活掌握課程教學理論。比如在教材第六章食品的市場準入和認證管理方面,教學中要重點闡明我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及無公害農產品在產品及產地認證程序和監督與管理的技術規范等方面的區別與聯系,通過分析與比較,加深對我國食品法律法規的適用性與針對性的理解與掌握。通過這類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夠熟悉我國食品標準的建立和法規的形成,掌握我國有關食品衛生、質量安全以及標準等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學生畢業后參與分析檢測、科學研究以及生產加工實踐等方面奠定堅實專業基礎。
2 針對農林食品專業特點,積極改進與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2.1 把握課程教學特點,加強課程間聯系,體現農林院校自身優勢
農林院校培養出來的食品類專業的學生,與理工醫學類相比,應具有其自身的優勢。其在掌握豐富的動植物種養植和農產品初加工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應運用農林學科學知識體系賦予《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以更為鮮活的生命特征。這便要求在課程教學中自始至終貫穿這一特點。體現這一優勢除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強調從農田到餐桌的重要性,更要突出農林學科在該課程中的特點,還需要加強相關課程間的聯系。例如食品原料學、食品檢驗與分析以及農產品加工與貯藏等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習這些課程也是食品標準建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的一個重要基礎。因此,在這些課程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講授這些課程間的關聯性,善于拋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比如講授食品安全標準的過程中,可以提出為什么要制定和完善這些法規,依據什么檢驗標準。進而讓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的基礎上對食品標準與法規有較為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是對前期相關知識體系的密切聯系與緊密銜接,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采用互動式教學,善于運用案例分析,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在《食品標準與法規》實際課程教學中,要注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并重,進而構建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活動的新模式。要改革傳統的老師單向講授和學生被動聽講的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積極利用選擇啟發性教學、多媒體教學、學生自學后進行課堂討論以及學生經過調研后上講臺講述等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案例教學在許多學科教育中已經廣泛使用,《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則應該多將案例教學應用在教學設計課程中。通過針對當前典型食品標準與法規的出臺并結合相關食品安全案例的剖析,加深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理解與知識點的把握,最直觀地接觸到食品安全相關標準與法規理論和實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把當前一些“轉基因食品”等食品安全熱點問題作為課程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分組參與討論,并給出解決方案和出臺有效法律法規的處理措施。讓學生通過對此類問題的討論與分析,從而提高其對食品安全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3 利用新型教學手段,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
利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是當前我國課程教學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其教學形式聲景并茂具有較強感染力,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4]。在《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大多媒體教學力度,并善于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使教學內容由靜態變動態、由抽象變具體,生動直觀,并增加趣味性和動感性,進而提高學生對相關法律法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此外,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養成查閱法規與標準的習慣,培養學生長效和自主的學習能動性。為此,先讓學生了解食品標準與法規相關的網站,每次上課隨機抽取一組學生把近一年來的食品標準與法規相關的新信息向全班同學介紹。培養學生主動查閱法規、主動思考的好習慣,增強授課效果。
3 結語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的成功,涉及到課程理論內容是否陳舊、教師講授技巧是否能引起學生興趣、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課程教學通過以上教學環節中各個方面的不斷改進,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普遍的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有很大進步,也會提高農林類院校食品類相關畢業生的專業基礎,必將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參考文獻
[1] 張建國. 與時俱進的《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的內容和方法[J]. 科技信息,2013,(23):226.
[2] 陳h穎,郭麗萍,孫慶杰,李穎. 《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難點及改革措施[J]. 安徽農學通報,2014,20(07):139.
根據市民委“關于組織參加民族法律法規有獎知識競賽的通知”精神,在短時間里迅速完成任務。對此,我們正確處理年終工作繁重與開展此項活動的關系,把活動的開展,作為當前緊急的一件大事,作為一次學習宣傳民族法律法規、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民族法律意識和民族理論政策水平的大好機會。我們迅速召開局班子會進行研究,召開全局干部職工會進行部署,局班子成員分頭負責落實。通過精心策劃、大力宣傳、認真組織,共組織了全縣縣直機關和鄉鎮社區等700多人參加了競賽活動,收回答題卡441份,圓滿完成了市民委分配的任務。通過對活動的切實開展,我縣廣大干部職工對黨的法律法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民族法律法規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具體抓了以下四個方面。
一、突出重點性。我們把民族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作為此次活動開展的重點,成員單位是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法規,支持配合民族工作部門形成民族工作合力,共同抓好民族工作的主要單位和部門,為此,我們通過積極聯系,爭取重視支持,先后組織了發改局、水務局、交通局、教育局、農業局等22個民族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150多名干部職工參加試題答寫,收到答題卡130份。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遵守民族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增強了民族工作的合力和向心力,同時,也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
二、突出廣泛性。活動中,我們堅持從不同級別、不同層次、不同階層、不同行業出發,并把它作為工作的切入點,通過大力宣傳發動,利用電話聯系、集中培訓、上門講解等方式,上至在家的四大家領導及縣直機關干部,下至各鄉鎮干部群眾及在校學生踴躍參與答題,發放試卷和答題卡共300余份,收到縣直機關答題卡84份、鄉鎮答題卡90份。活動的開展讓民族法律法規知識進一步深入人心,普及力度得到進一步推廣。
三、突出代表性。在晃市人大代表、縣人大代表和縣政協委員是我縣來至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在工作、生活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影響力,為此,我們充分抓住我縣于12月24日至31日召開“兩會”這一難得的機會,派一名副局長和一名工作人員蹲守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報到的地方——夜郎迎賓館,宣傳發動他們參與答題,共發放試卷和答題卡120余份,得到代表們熱情響應,收回答題卡96份。我縣的民族法律法規競賽活動,因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的參與,變得特別引人注目。
四、突出行業性。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涉及到各行各業,只有各行各業的發展,才有我縣經濟社會的騰飛。因此,我們把增強各行各業具備基本的民族法律法規知識作為切入點,有意識地分行業、分系統地宣傳組織參賽。派人送試卷和答題卡到工業戰線、衛生戰線、第三產業涉及工業局、勞動局、人民醫院、林業局、工貿中心等20多個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和響應,有的部門還不要我們送試卷和答題卡,他們直接在網上下載答題,共收到答題卡111份。此次活動的開展,在新晃幾乎家喻戶曉,對民族政策法規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92-02
法律,是維護我國穩定發展的規則,也是國家給予公民的最基礎保障,所以法律教學始終都是國家最為重視的一項教學。根據我國教學領域的大體定義來說,法律教學是一門嚴謹性高、信息量大且十分復雜的知識。但當前我國對于法律教學的關注,多數在本科院校,職業學校缺乏對相關教育的重視,所以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學并未得到有效的完善。案例教學法作為新興的教學方式,是中職法律教學有利的教學手段,筆者在此淺述自己的認識和嘗試,以就教于方家。
一、案例教學法在法律教學當中的應用內涵
我國發展歷史漫長、文化博大精深、人口眾多,因此國內的法律體系結構復雜且學習難度大。法律體系當中,最大的兩個分支,可以概括為基本法律與普通法律。而對其進行細分,主要可分為法律、憲法、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單行條例以及自治條例。這些分支各自有著不同的管轄范圍與相應條文,在法律體系當中的比重與地位也各自不同,由此可見法律相關內容的復雜程度。特別是在教學過程當中,法律的復雜性與難度會更加明確地體現出來,這也是我國各類院校法律科目教學的教學難點所在。內容多、難度高、用詞深奧,這樣的特點足以讓對法律最為憧憬的學生短時間內失去學習熱情。也正是這樣,案例教學的理念才開始在法律教學中越來越廣泛地傳播。由于法律體系中的相關內容用詞是與生活中日常用?~有很大區別的,涉及許多專業詞匯以及專業概念,而且許多詞匯雖然簡單幾個字,能夠理解大概,卻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意義。所以在法律教學過程當中,必然會涉及對這些概念與詞匯的講解。但對于中職階段不具備法律學習基礎的學生來說,如果只依靠講解,是很難使其理解的。這時案例教學的作用便充分體現出來。教師利用案例教學,能夠將法律教學中的條文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此外,在對各類法規條文的應用進行講解時,結合案例,也能夠讓學生對法規條文及相關詞匯的應用有更明確的判斷。可見,法律教學當中案例教學的重要作用。
二、當前案例教學法在法律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一)案例應用不準確,偏離講解內容
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每項條文,都是在應對相應違法行為時使用的,所以在課堂上列舉案例時,教師也要先思考當前所用的案例是否符合相關法規的內容。比如教師在選取某一次特定游行案例時,一定要先去了解這一次游行是否已經向當地政府部門報備申請,如果已經申請,則不可作為違法案例來講解。如果教師在選取案例時不注重這些細節,不選取最為合適的案例,學生也就無法準確理解。
(二)案例應用單一化,不利于學生判斷
我國法律體系當中,每一項法條的應用都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有時甚至兩個事件看起來是性質大體相同的,但根據當時細節的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同樣是殺人事件、同樣是致死行為,根據當事人是否身患精神疾病這一細節,就可能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些情況下,甚至法條中的幾個文字,都可能作為最終判斷的依據。如果教師不謹慎判斷,則會影響學生的判斷。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發生在學生身邊和實際生活中的案件,比如鄰里糾紛惡化升級、違反交通導致車禍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等案例。這些案例都具有普遍性以及代表性,可以充分體現法律教學內容。
(三)案例與當前實際聯系不緊密,導致與時代脫節
我國自建國以來,法規是不斷在發展過程當中進行整改與完善的,不同時期的事件,根據法規的轉變,可能會得出不同的判定,所以案例講解只有針對當前,至少要符合當前的法律條文,才能夠作為有效案例來講解,否則很難讓學生依據案例中的處理方式來理解當前法規。比如,教師可以使用“東方兄弟”青少年團伙犯罪搶劫的案例,這個案例中的學生因不良習慣逐漸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樣的案例比較接近學生實際,能吸引學生認真地聽講,從而認真地對待相應的學習過程。
三、法律教學中案例教學應用的改進措施
(一)準確應用案例,確保案例符合法規內容
案例講解必然是有優勢的,但也要在案例運用準確的前提下,才能夠與法規聯系起來,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所以在講解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更加注重案例應用的精準性,確保學生對于法規的準確理解。簡單就游行示威行為的相關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的應用來分析,其中第二章的第七條明確規定:舉行集會、游行、示威,必須依照本法規定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并獲得許可。所以教師在選取案例時,也應當注重這一點,事先確認案例中的游行行為是否已經通過申請的合法游行,并選取經過相關部門報備的示威案例來講解,確保案例的準確性,如果沒有事先確認這一點便將某一次案例作為正確案例來講解,則會影響學生的認知。再比如,為了分析當前青少年多發和易發的犯罪和違法行為,教師可以使用“藍極速網吧”放火案的案件,兩個初中生因為和網管發生了沖突和糾紛,所以起了報復心理,他們的縱火導致了二十五人死亡,并且造成多人受傷,產生的后果十分嚴重。這樣的案例講解,學生可以產生共鳴,能夠達到預期教育的效果。
(二)注重相似案例對比,提升學生判定能力
法規條文看似固定化,但其中隱含許多細節,任何一個細節,甚至幾個文字,都可能使最終的判定結果產生變化。這些細節上的區別,只利用一個案例自然是無法體現出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擺脫單一案例講解的方式,針對每項法條都提出更多細節上有一定區別的案例進行講解與細節對比,才能讓學生有更深入且精準的理解。反之則會讓學生在面對許多情況時無法準確判斷。例如針對殺人罪進行講解時,案例選擇便應當有更多選擇,更加全面,才能讓學生了解更深。殺人行為最終是否應當判處為故意殺人,與當時的情況有千絲萬縷的關聯。當事人是否屬于自衛、是否存在精神病患,這些都能夠成為轉變案件審訊形勢甚至影響最終判定結果的因素。即便是自衛殺人,根據當時是否存在致使對方失去侵害能力后再次施害的行為,都可能最終得出不一樣的判決結果。所以教師只有多用案例,進行對比,才能讓學生對法規的理解更深刻、更精準。
(三)確保案例時代性,保證符合當前法規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營銷領域的立法取得可喜進展。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先后頒布實施了《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拍賣法》、《擔保法》《廣告法》、《票據法》等法律和一些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從市場準入、營銷從業資格、營銷合同的訂立和履行、營銷產品的質量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都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這期間頒布的法律、法規,構建了現代中國營銷法律體系的框架。
進入本世紀以后,為順應營銷業發展及專業化分工的要求,我國先后又制定和修改了《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產品質量法》、《電子簽名法》、《直銷管理條例》、《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規范。可以說,目前我國營銷法律體系已經初具雛形,為中國市場營銷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但總的來講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營銷法律體系尚未建立,現行營銷法律體系中還存在結構缺位、內容缺位、配套缺位、協調缺位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健全和完善營銷法律體系十分必要而緊迫。它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需要;既是促進商品交易的需要,也是營銷主體各方利益的需要。
二、我國市場營銷法律體系建設的不足之處
1.立法上缺乏總體指導思想和原則。目前我國市場營銷領域的立法還非常薄弱,法律法規數量還很少,存在大量法律空白點,欠賬很多,沒有一部以整個市場營銷活動為調整對象的基本法,對營銷的規范和管理主要通過大量政府文件的方式進行。
2.關于市場準入的法律。目前,在我國,從事市場營銷活動的主體非常多,有自然人、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公司,從所有制角度劃分又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他們的法律地位如何、哪些人和單位可以進入市場,從事營銷活動,其權利和義務的規定都不太明確。例如,自然人、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四種營銷主體,都是一個人投資,但目前的法律法規對他們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各有不同,工商登記的條件和手續要求不同,對外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同,既有無限責任又有有限責任。又如,新《公司法》規定,3萬元即可成立有限公司進入市場。立法者是從鼓勵投資、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勞動就業等考慮的,但從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和公平自由競爭角度來看,市場準入的門檻明顯過低。
3.關于商品準入的法律。自由買賣是市場經濟的一大特征。但有些物品涉及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因此應當有一部統一的商品準入的法律,明確規定禁止或限制自由買賣物品的種類和銷售方法。目前。走私物品、珍貴文物、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盜版非法出版物、物品、賭博用具、槍支彈藥、、損害公共利益的物品不得在我國銷售,但是這些禁止銷售的規定散見于《刑法》、《文物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之中,既不統一,又存在漏洞和矛盾。一是規定不明確,列舉不全。如金、銀、白金等貴重金屬、珍珠、天然水晶能否自由流通,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假郵票、錯幣、迷信品是否可以流通也沒有規定。二是互相矛盾。假冒偽劣商品本來應當是禁止銷售的,但是在我國,涉及假冒偽劣商品的銷售,規定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合同法》、《刑法》中,是從違約、行政違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的角度加以規定的,因此,必然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誤的認識,即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是可以銷售的,只不過逮住要挨罰的。另外,對于專賣產品和限制流通的商品的許可管理也較為混亂。
4.沒有國內統一的貨物銷售的法律,各營銷環節的法律互相獨立、不配套。在國際上,被譽為國際貨物買賣的“統一法”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國際貨物銷售合同訂立的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損害賠償、風險轉移、免責事項等作出了全面的規定。我國的《合同法》雖然在分則中有買賣合同的規定,但是由于不是統一的貨物銷售的法律,因而有關貨物銷售的規定內容少,與貨物運輸、倉儲、保管、保險、貸款等環節互相獨立,體系不健全,無法覆蓋貨物銷售的全過程。
5.關于規范市場營銷秩序的法律。在市場營銷活動中,如何規范各類市場營銷主體行為,直接關系到我國市場經濟能否健康繼續的發展。我國已經制定了企業法、《合同法》、《商標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等,但與建立完善的營銷法律體系,仍存在較大的差距,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一是法律建設不配套、不完備;二是操作性不強,原則性條文較多,操作起來彈性很大;三是一些規范市場營銷秩序的必備法律,如反壟斷法、反傾銷法、電子商務法等還沒有出臺。加之管理未跟上,導致我國市場競爭無序、市場營銷主體行為不規范的現象時有出現。
三、構建市場營銷法律體系的建議
1.構建營銷法律體系的原則。法律體系,是指一國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劃分的本國同類法律規范在相互聯系和配合中構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它研究的是構成體系的要素以及各構成要素之間是如何相互聯系的。構建我國的市場營銷法律體系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1)整體統一協調原則。從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統一的市場營銷法律體系的角度出發,科學規劃,制定和出臺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修訂、補充和完善已經頒布的法規。(2)遵從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和公認的商業道德的原則,平等保護各類營銷主體的合法利益。(3)規范營銷行為、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的原則。(4)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則。
2.我國營銷法律體系的內容。我國應建立“以市場營銷基本法為統領,以國內銷售合同法、電子商務法、價格法、拍賣法、直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主干,以國務院和地方制定的營銷行政法規、規章相配套,結構嚴謹、內容和諧的,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營銷法律體系。”總體上構成“一個基石四條主線”,即包括市場營銷基本法以及其統領下的四個方面的法律制度:營銷主體法律制度、營銷合同法律制度、營銷行為法律制度、營銷秩序調控法律制度。
根據上述營銷法律體系框架,市場營銷基本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營銷法》應當作為市場營銷的總章程,全面系統地規定各種營銷主體的法律地位及其權利與義務、國內貨物銷售合同的簽訂與履行規則、合法的營銷行為與禁止從事的營銷活動、營銷人員的違法犯罪及其法律責任等內容。
營銷主體法應當涵蓋各種營銷主體和行業自律性組織,并對各類營銷主體的資格取得、變更、注銷等程序作出規定。
營銷合同法應當包括國內貨物銷售合同法和貨物運輸、倉儲、保管、保險、貸款等與營銷有關環節的合同法規,對國內貨物銷售合同訂立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損害賠償、風險轉移、免責事項等作出全面的規定。
營銷行為法應對各種營銷方式的要素和環節予以規范,包括了直銷、代銷、特許經營、拍賣、招標投標、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新型營銷方式;各種促銷行為、分期付款銷售等銷售方法方面的法律規范;經銷商、零售商與用戶之間的法律規范等。
營銷秩序調控法應當涵蓋反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法;有關行業和企業市場營銷自監自律的規則;營銷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價格和商業信用信息等法規;關于商業網點的規劃、生活必需品的應急管理、特種商品的管理方面的法規;貨款催收、債權清償等保護營銷者合法利益的法規。
為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國市場營銷法律體系建設任務繁重,應當有計劃地加快進行。首先,應加快制定和出臺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如市場營銷基本法、國內貨物銷售合同法、反壟斷法、反傾銷法、批發零售法、貨款催收法等。其次,按照構建統一的市場營銷法律體系的原則,加快對現行法律法規的修訂、補充和完善,以適應我國營銷業的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第三,加快行業和企業市場營銷自監自律規則的建設,如行業章程、企業營銷規章制度等,以完善市場營銷法規體系。第四,完善營銷人員的違法犯罪及其法律責任的法規,嚴厲處罰如商業賄賂、職務侵占、合同失職、價格欺詐、侵犯商業秘密等擾亂營銷秩序的行為。
關鍵詞 中職 教改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是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也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必考科目之一,學好這門課程,對有志于從事會計工作的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當前,很多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都開設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從這幾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情況看,該科的通過率一直比較低,學生學起來也覺得枯燥無味。如何提高該科教學效果,筆者根據自己多年教學體驗,就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談談看法并分享一些個人教學探索結果如下。
1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特點和教學情況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綜合了會計學、經濟學、法學以及倫理學等多門學科知識,是一門交叉性比較明顯的課程。一方面,它與會計實務聯系很密切,另一方面,它的法律條文非常多,知識點很分散,需要精確記憶的內容多,學生學起來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甚至會產生畏難情緒。但是,學好這門課程對學生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會計核算和監督的依據、手段和過程,了解法律法規對會計機構與人員的要求、了解會計從業人員從業資格管理和繼續教育管理的相關規定,掌握支付結算相關法規,掌握稅收征收管理的相關規定,熟悉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學好這門課程,從長遠來看,它將為學生順利走上會計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對強化中職學生畢業后在會計工作中依法處理經濟業務,自覺恪守會計準則與會計法規,養成良好的依法辦事、依法經營的意識與習慣具有深遠的指導作用。
當前,很多中職學校一般選擇在學完“基礎會計”后開設這門課程,之所以這樣安排,原因是此時學生已經粗略地了解了本專業的一些相關課程,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作基礎了,但是,在教學中,我們也明顯地感覺到學生雖然在此之前學習獲得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感知,但這種感知還是相當膚淺的,學生的會計的思維模式還沒有真正形成,這就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了阻力,學生還沒有足夠的興趣深入去學好、系統地掌握。
2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具體措施
2.1 采用模塊教學法,教學手段因模塊內容不同而靈活使用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材會因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總體框架與內容是大同小異的,一般共分為四章,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章內容各具特色,并且章節之間貌似關聯性不明顯。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具體的章節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具體地說就是分模塊進行教學。為此,在教學中,筆者一般把全書內容整合成四大模塊,并確定他們不同的教學方案如下:第一模塊是會計法律制度。本模塊的特點是和與會計學原理聯系緊密,但也有一半以上的內容是學生學本課程之前所沒有接觸過的,知識點系統且繁多。為此,教學中,筆者一般會以會計工作中常見的事例、問題以及有關違法案例為起點,一步步引領學生深入去體會會計法律法規的實質精神,樹立學生依法處理會計業務的意識,提高學生對合法與非法的辨析能力。第二模塊是支付結算法律制度,該章的特點是和票據實務聯系緊密,講解這章內容,最大的障礙是學生基本沒有見過財務實務中的票據,對票據結算的規定的理解覺得很抽象。為突破這一瓶頸,該章教學中要注意以常見的票據實物及支付手段為例,讓學生掌握支付結算的概念,以及銀行結算賬戶、票據結算及非票據結算的法律規定。筆者在教學時就曾把學校財務科常用的票據掃描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傳閱,通過引導學生填寫票據,并安排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讓他們之間進行模擬財務票據往來業務過程,熟悉票據結算各環節。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基本上消除了枯燥感,而且,通過此過程中,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幾乎是練過不會忘記的。第三模塊是稅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該章是此書中比較難講但在工作中又是最實用的一章,但問題是該章法律條文非常多,講解難度很大,而且記憶起來比較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引用企業日常工作中常見的違反稅收征收管理的案例,通過案例強化學生記憶稅收征管的相關規定,讓學生一步步掌握稅務管理的主要內容,了解發票管理,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的相關規定,并能夠很好地好區分不同的稅收征收措施與方式,能夠識別現實經濟工作中違反稅法的行為以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第四模塊是會計職業道德,這章內容比較淺顯,文字表述也通俗易懂,教學中,我們應該意識到離開現實工作實踐來空談,將是沒有說服力的,因此,我們可以多點舉出財務工作中常見違背職業道德的事例,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哪些行為違背了會計職業道德,從而歸納總結出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以及違反之后的相關法律責任,深刻把握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準確識別違背會計職業道德的常見行為,從而總結出一套杜絕和防范的措施,進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2.2 注意效果,積極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由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內容很枯燥,教師不好講,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都采用“填鴨式”教法,習慣于“一言堂”。而且由于應試目的,所以很多教師教法單一,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與學生互動,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因此,要想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摒棄的是單純應試的動機,要深刻領會這門課真正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分清合法與非法的界限,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自覺抵制違法行為和違法現象。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知識。學生只有在熟練掌握法律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對法律的應用才會游刃有余。財經法規作為法律體系中的一個分支,與經濟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真正學好這門課程,僅僅依靠死記硬背法律條文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教師教學要改變傳統的灌輸的手法,要確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案例探討為抓手,突出案例教學的中心地位。從案例中引出問題,由問題帶出知識點,再由知識點提煉出理論,架構“案例知識理論”的教學思路。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被動接受改變為主動與教師探討,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課堂將要討論的問題內容以及具體要求告知學生,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分組派出代表發言,而為了在課堂上拿出有分量的答案,學生之間往往又會積極地進行互動,在課堂上,教師要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發言,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營造各抒已見的學習氛圍,允許保留意見,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2.3 注意前后聯系,做好章節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逐個講解單個知識點時,學生聽得懂,但學到后面,前面的知識就幾乎全部沒有印象了,要克服這種現象,要求教師在講課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前后知識點串起來,使得內容前后聯系,以求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這好比散落在地上的珍珠,當人們用線穿起來才會體現出其更高的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不然,學生學一點,忘一點,學習就沒多大意義了。有些學生抱怨章節之間內容關聯性不大,其實這是他們對知識點沒有吃透的原因,仔細分析下來,我們還是比較容易找到關聯點的。
2.4 善于搜集案例,借助生動的案例來剖析深刻的法律法規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其內容是枯燥的,只有案例分析才能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和主動學習的態度。因此,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是常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譬如,為了講清票據記載事項的變造和更改二者不同的法律后果以及背書連續的重要性,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就曾援引了一起發生在上海的真實的票據糾紛案例,從案件審理到一審二審法院判決結果,通過對案件進行分析使學生輕松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法律問題,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要搜集到好的案例素材,需要任課老師經常積極向活躍在法律職業一線的法官、律師、法律顧問多多接觸,從他們那里,我們更加容易得到一手案例資料,這對活躍課堂氛圍,強化授課效果是非常有幫助的。
2.5 運用體驗式教學,通過增強直觀感知來幫助理解課本理論知識
“體驗式教學“是頗具口碑的教學方法之一,有時,讓學生親自體驗一次,比老師在講臺上費盡口舌講解的效果要強得多。意識到這一點,筆者在給學生上票據法律制度內容時,就曾通過各種社會關系,聯系到學校附近的兩家企業,讓學生分組到這兩家企業的財務部去體驗票據的流轉過程。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這兩家企業的財務部工作人員很熱情,他們不但給我的學生展示了支票、匯票、本票等等票據,出納員還熱情地帶上我的幾名學生去銀行辦理了一筆銀行承兌匯票。有了這次體驗作基礎,學生已經獲得了對票據及其流轉程序有了直觀的感知,回到課堂后,我再給他們講解相關的票據法律制度內容時,就覺得容易得多了,學生也因此而聽得津津有味的。體驗式教學,它最大的好處是有效地避免了抽象和乏味,建議老師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因為當今的中職生文化基礎普遍簿弱,學習興趣不濃,如果僅憑老師張嘴比劃是難以讓學生維持學習熱情的,與其讓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不如創造機會讓學生先去體驗一番回來再講。
綜上所述,“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要教好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教師積極地投入到教學實踐當中,同時善于總結并勇于探索,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真正把這門專業基礎課上得精彩,教出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編寫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2] 傅錫原.會計法規與職業道德.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 宿中和,李林.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科技咨詢導報,2007(4).
一、多媒體在中職衛生法律法規教學中的優勢
(1)直觀形象、感人,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多媒體教學使中職衛生法律法規課教學實現了文字、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一體化,既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對法律概念、法律責任等內容枯燥乏味的講授和板書方式的難題,又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感人、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學習衛生法律法規的興趣。
(2)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根據中職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通過聲像等信息傳播,明確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強化了教學信息,既能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又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掌握的知識上。同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虛擬現實教學,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相關的實踐學習,有效解決教學過程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制約,有利于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效率[1]。
(3)增大教學信息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教師利用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有機地優化組合和編排,建立各種網絡學習系統,做到課堂內外一體,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自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進取心、自信心等品質,有利于學生潛能的充分開發,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師生互動性強,突出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節省的教學單元時間,結合衛生法律法規課堂教學的特點,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要求,利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經典案例視頻,運用討論、問卷等方式與學生交流商討,體現了師生的互動性、積極性、主動性。
二、多媒體在中職衛生法律法規教學中的弊端
(1)教師綜合素質欠佳,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高。從目前的情況看,大多數衛生法律法規課教學是由非法律專業或非醫學專業的教師承擔,他們缺乏具有醫學專業和法律專業復合知識結構,加上很多教師缺乏計算機知識,缺乏對多媒體軟件制作課件的能力,而盲目追求多媒體教學,雖然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把教學內容整合成多媒體信息,但也很難保證多媒體課件的技術性、科學性。因此, 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衛生法律法規多媒體教學的效果[2]。
(2)課件內容華而不實,舍本逐末。教師為了解決衛生法律法規課學生在學習實體法等內容枯燥乏味的困擾,一味追求多媒體課件新奇感,插入過多的圖片和動畫等耀眼信息,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造成授課內容與圖片和動畫等信息主次顛倒,影響教學效果。這些都是課件內容華而不實,舍本逐末的具體表現。
(3)學習強度太大,學生難以承受。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并且迅速,但如果教師未能針對中職學生的實際,掌握好節奏,節奏過快,勢必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強度,而許多學生因承受不了太大的學習強度,跟不上多媒體教學進度,課堂學習變得被動地接受授課內容。
三、多媒體在中職衛生法律法規教學中使用應注意的方面
(1)加強教師素質培養,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首先,學校應加強對一線衛生法律法規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創造條件讓他們參加法律專業或醫學專業的專修、短期培訓等學習,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其次,加強教師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最后,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 加強與信息技術專業人員聯系,以保證多媒體課件的技術性、科學性。
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緊密聯系“中心”實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非凡是領導干部的法律素質,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提高服務水平,保障和促進我市行政服務中心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二、內容要求
1、明確學習內容。領導干部和全體工作人員要認真宣傳學習憲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要系統學習《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進一步提高對“中心”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作用的熟悉,增強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實現領導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轉變,做好行政服務中心的各項工作。
2、建立學習制度。學法內容要列入“中心”組學習計劃,全年不少于兩次。要堅持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每年每人學法時間不少于6個工作日。領導班子研究重大政策、重大事項或作出重大決定涉及有關法律、法規時,必須做到事先學習有關法律。通過經常性的法律、法規學習和研討,增強領導干部依法行政意識,做到正人先正已,帶頭執行法律法規。
3、組織法律講座。行政服務中心是政務公開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中心”和“窗口”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規。因此,更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法制教育,要熟記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中心”要集中組織培訓,開展“五五”普法知識與行政許可法知識講座,進一步提高依法履行職權和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4、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等媒介,采取多樣化的宣傳形式,加大對“中心”辦事程序和環節的公示宣傳,使群眾了解“中心’的辦理事項和辦理程序,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加大公示告知宣傳,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
三、方法步驟
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第五個五年規劃從年開始,至年結束。為積極高效地開展好此項工作,具體按以下步驟實施:
1、按照實施方案安排,制定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的實施規劃,報市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2、對機關和窗口工作人員,采取法制講座、座談會、培訓班等方式,進行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教育,系統地學習和理解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建立健全理論中心組學法制度,法律培訓制度。
3、積極參與市委市政府組織的考試考核。同時對全體工作人員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總結經驗,樹立先進典型,推動普法工作深入開展。
四、組織領導
(一)成立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成立市行政服務中心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組織協調“中心”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二)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1、“中心”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中心”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中心”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中心”普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切實負起日常領導責任,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狠抓落實。
【關鍵詞】物流;法律規范;構建
物流業作為重要的服務產業,實施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僅是促進物流業自身平穩較快發展和產業調整升級的需要,也是服務和支撐其他產業的調整與發展、擴大消費和吸收就業的需要,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調整與發展,物流法律規范的不完善已嚴重制約著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構建一個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規范物流業發展中的無序現象,已成為我國物流產業調整發展的迫切問題。
一、我國物流法律規范的現狀
我國現行的物流法律規范散見于法律、法規、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及各種技術規范,涉及貿易、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包裝、配送、搬運、信息管理等方面。從法律效力角度來看,主要有:一是法律。即由最高國家立法機關頒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如合同法、公司法、鐵路法、海商法等。這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最高,是物流領域的基本法。二是行政法規。即有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頒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有公路、水路、鐵路、航空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海港管理暫行條例、公路管理條例、航道管理條例等。該類規范性文件數量眾多,在我國的物流法律規范中占重要的地位。三是由中央各部委頒布的部頒規章。包括有關于商品包裝的暫行規定、商業運輸管理辦法、鐵路貨物運輸規程、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關于加強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運輸企業發展綜合物流服務的若干意見等等。該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次于法律、行政法規,主要有與物流有關的管理部門頒布實施,帶有強烈的部門特色。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國際條約、國際慣例以及地方性法規以及物流技術規范和標準等形式。這些法律規范對我國物流業的高速、有序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在物流領域的基本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也還存在不少問題。
二、我國物流法律規范存在的問題
從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看,我國現有的物流法律規范,還不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所要求建立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體系。物流法制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是:
(一)物流法律規范系統性差
目前,我國物流法律規范主要散見于貿易、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環節中。而這些法律法規又由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門根據各自的行業特殊情況和部門利益制定,形成多頭而分散的局面,缺乏物流行業系統而專門的法律規定,各法規之間缺乏統一性,甚至出現相互沖突的現象等,不利于建立一個統一和開放的大物流系統,也不利于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物流法律規范層次較低,效力差
在某些具體領域,法規多有各部委、地方制訂,甚至是內部規定等,這些法規和規章層次低,效力差,規范性不強,其中不少內容和國際慣例相博,不利于調整各物流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缺乏對物流主體行為的制約作用。這種狀況不能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
(三)物流法律規范滯后
從我國現存的物流法律規范來看,大部分物流法律制度是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或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過度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制定并被沿用下來的,已難以適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更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物流業的發展。尤其是我國已經加入WTO,從物流業調整振興和經濟全球化要求等,須對與WTO不相適應的法律規范做相應的調整。
三、加強與完善我國物流法律規范的建議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實現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不僅是物流業自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也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需要,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客觀要求,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必要保證。為適應規劃提出的“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加強規劃指導,注重協調聯動、打破分割封鎖,整合現有資源、建立技術標準,推進一體化運作”等原則要求,針對我國物流法律規范存在的問題,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一)制訂統一的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體系
物流業涵蓋貿易、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包裝、配送、搬運、信息管理等多方面,與此相適應,物流法律法規應界定為由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與物流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要制訂統一的物流法律規范,理順不同單行法規的層次結構與邏輯脈絡,確立現代市場經濟下物流運行應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從而避免跨部門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內部出現重復和矛盾,建立統一開放的大物流市場體系。
(二)建立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物流法律規范體系
從物流業調整振興發展要求出發,適應我國加入WTO的需要,對現有物流法律規范進行清理,修訂內容過時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保證我國物流業在不斷完善的法律環境中健康發展。
(三)建立與完善適應物流國際化發展的技術標準法律規范體系
物流國際化發展要求必須制定相應的統一標準。目前,我國物流業的標準化程度較低,在部分流通領域,如包裝、運輸、裝卸等環節中,不統一或沒有相應的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導致物流成本上升,嚴重影響了物流業快速發展。因此,必須盡快制定與完善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國家標準,實現物流活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提高物流業效率,適應物流業國際化發展的要求。
(四)加強和完善地方物流立法
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物流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在建立完善全國性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的同時,各地區也應結合地區基礎和條件,制定出某些符合本地區物流業發展的物流法律規范。既為逐步建立全國性的物流法律規范提供依據和經驗,也有利于各地區的物流企業根據地區特點加快發展。
(五)完善物流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履行行業服務、自律、協調的職能,發揮在物流規劃制訂、政策建議、規范市場行為、統計與信息、技術合作、人才培訓、咨詢服務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成為政府與企業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逐步建立全國及地方的物流行業協會組織,將以往政府過多的管理職能逐步過渡,交給行業協會行使。加強物流業發展中的行業協調和行業自律,并從法律法規上加以支持,對物流行業協會組織的功能、作用、職權及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絡和溝通做出必要法律規定,使對物流的管理逐步與國際慣例對接,發揮民間組織所固有的協調功能和專業知識。
總之,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與調整振興依賴于統一、開放、公平和高效率的法律制度環境,加強和完善我國物流法律規范,對促進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泉. 加強與完善我國物流法制的思路.中國儲運.2006.3.
單位名稱: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聯系電話: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性別:____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
聯系電話:_________
簽約須知
一、本勞動合同書是一個示范性文本,不作為強制性文書。
二、甲方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工。
三、雙方在簽訂本合同時,應認真閱讀本合同書。本合同一經簽訂,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必須嚴格履行。
四、本合同必須由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人)和乙方親自簽章,并加蓋用人單位公章(或者勞動合同專用章)。
五、本合同中的空白欄,由雙方協商確定后填寫清楚;不需填寫的空白欄,請打上“/”。
六、本合同未盡事宜以及需要補充約定的事項,可經雙方協商一致,在本合同第九條中補充約定。
七、本合同書用鋼筆填寫,必須字跡清楚、文字簡練、準確,并不得擅自涂改。
八、甲方有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等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用人單位用工所在地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投訴。舉報、投訴電話:020-12333。
甲方與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經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訂立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從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或完成_________建筑工程任務)止。
二、工作內容:甲方安排乙方在_________工程項目_________班組從事_________工作。乙方依約定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作任務。
三、工作時間:甲方按規定具體安排乙方的工作時間,執行綜合計算工時制/標準工時制/不定時工作制(在中打“√”,選一種工時制度)。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或者不定時工作制的,須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
四、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
(一)甲方根據本單位依法制定的工資制度,采用以下第_________種方式確定乙方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且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不得低于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
1.按日計薪:_________元/日;試用期為_________元/日。
2.按月計薪:_________元/月;試用期為_________元/月。
3.按建筑面積計薪:_________元/平方米。
4.其它:_________。
(二)甲方于每月_________日前以貨幣形式支付乙方工資。甲方提供的食宿福利,不得折算為乙方工資。
(三)甲方采用按建筑面積計薪的,可按工期進度結算乙方工資,但每月支付的工資不低于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
(四)甲方應當依照規定為乙方參加社會保險。
五、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一)甲方應當為乙方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衛生工作環境,提供勞動防護用品。
(二)甲方應對乙方先安全教育后安排上崗;特種作業的,必須持證上崗。
(三)甲方應當采取措施,做好預防,避免和減少工傷、職業危害。甲方應當公示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
六、勞動紀律:乙方要自覺遵守勞動法律、法規和甲方依法制定并告知的規章制度,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施工規范,服從甲方的調度、指揮。
乙方有權拒絕違章和冒險作業,對危害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批評、檢舉、控告。
七、解除、終止、續訂勞動合同:甲方、乙方不得隨意解除勞動合同,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或者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可終止勞動合同。甲乙雙方協商同意,可以續訂勞動合同。
八、勞動爭議處理:甲、乙雙方因履行本合同發生爭議,可先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直接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也可自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甲方工商注冊地或者施工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九、違反合同的責任及雙方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_________。
十、本合同的條款與國家、省、市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不符的,按新的法律、法規、規章執行。
本合同一式兩份,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蓋章):_________
乙方(簽名):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人(簽名):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