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成本會計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應用型本科院校成本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一直難以解決的很多問題,如課堂實踐教學方法缺乏先進性、社會實踐過程難以實施、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實踐能力相對較弱等;這些問題如何能進行有效的解決,一直為廣大會計專業教育工作者所關心。文章通過分析成本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從根本上能夠促進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成本會計 實踐教學 教學方式 教學體系 應用
技術型大學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過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實踐能力。成本會計課程是在學生完成了會計基礎理論及實訓、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等課程的學習之后的一門對會計成本核算知識較為深入和細化的課程。本門課主要介紹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相關理論以及具體的成本計算方法,通過成本核算,為企業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并通過有效的成本規劃來降低企業成本,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企業利潤的目標。所以成本會計課程不僅是財經類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一門理論與專業技術密切結合的專業課程。但成本會計課堂教學內容涉及到大量成本核算知識,概念、數據繁多,對于沒有社會實踐的學生來說又比較抽象,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不少學生容易出現思路不清晰、不會分析、計算,對知識點不易把握、容易出錯等問題。另外,新建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自主學習能力也比較差,這都會對教學效果影響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何提高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水平,是擺在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教師面前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堂實踐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雖然在所有本科、高職高專、中等職業技術類院校都開展,但具有很強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并不多。大多數出版的成本會計實訓類教材也都停留在紙上練習的水平,與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結合度也不夠。現階段,財經類院校的成本會計實訓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項目任務教學法。即把成本會計教學過程分為幾個項目,每一個項目下按教學需要設置幾個任務,教師在講完一個任務后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練習并討論,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并講評;二是講授與實訓并重法。即在選定教材的同時訂一本成本會計實訓題,教師每講授完一部分內容,學生再按部就班做完這一部分的練習題。有些財經類院校為了提高成本會計教學質量,還配置了相應的成本會計實訓軟件,但由于場地及實踐教學時間安排的制約,教學情景與實際成本會計崗位尚有較大距離。
(二)專業性社會實踐教學過程難以實施
會計作為一個技術性要求非常強的特殊職業,因為接收單位、學校、學生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根本不可能真正到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專業實踐難以落實到位,即便有些學生落實了實習單位,但由于所在單位成本核算及分析業務很少,會計處理方法簡單,會計業務層次低下,學生的成本會計實踐也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成本會計教師實踐指導能力普遍較弱
成本會計課程屬于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課程,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扎實的實際操作能力。但大多數成本會計專任教師是從學校畢業之后直接到學校從教,本身就缺乏系統的會計工作實踐經驗,對實際工作中成本會計核算的流程及方法認識不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相應缺乏,因此大部分教師很難出色完成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的指導任務。總之,這些問題充分表明成本會計實訓教學環節在我國國內的各級各類院校中做得都還很不夠。現實的會計實踐教學形式和手段并不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二、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應用型本科成本會計教學在教學中,如果能夠科學合理地安排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深刻理解書本知識,提高實踐技能,而且還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專業的嚴謹性和企業內部成本管理能力的目標。但必須要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突破時間界限。因學生在校時間和專業課程教學時數的限制,在實踐課程的設計上必須滿足在教學計劃規定的課時之內。因此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要符合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教學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二是提高教師素質。如何培養出高素質的成本會計教師,并能調動其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完善實踐教學方案,做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系統的實訓項目,也是成本會計實踐教學必須滿足的條件之一。三是調動學生興趣。成本會計實訓項目的設計必須要有實際意義,有趣味性,同時與課堂教學的聯系還要密切,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完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的手段
針對上述需要解決的問題,眾多成本會計教學工作者多年來一直在不斷探索,以求理論與實踐能夠相結合。筆者結合成本會計的多年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建立完善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在教學中要結合成本會計的特點,從以下四個方面完善成本會計教學體系:一是設計成本會計開放性實驗,充分發揮成本會計實踐性強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利用與企業會計實際密切聯系的案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動手能力;三是設計研究性強的成本會計社會實踐課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撰寫一些基礎性的文章;四是研究合理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及評估體系,使實驗教學、教育見習、實習等有機結合,把成本會計教學考核分日常實踐考核和訓練成績考核,日常考核主要考核日常企業實踐的完成能力和與同學的協作能力;訓練成績考核主要考核學生上交實訓材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要把成本會計實訓作為成本會計課程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定位實訓考核的成績所占的比例。通過有效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為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注重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師的培養
針對成本會計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考慮從以下三種途徑進行:一是培養現任專職教師。即將現任的成本會計專業教師派遣到企業相關部門進行社會實踐,以企業成本會計核算的工作崗位人員為師,通過擔任企業財務人員的形式增強實踐教學能力;二是聘請企業工作人員為師。即把企業相關的在職成本核算會計人員、財務主管人員等聘請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指導老師,利用他們的豐富經驗指導學生更好的運用理論知識。當然成本會計作為企業中的重要會計崗位,引進在職人員到學校擔任專職實踐教師時,要把好關口,真正把有真才實學、理論基礎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中青年人員引進到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隊伍中;三是引進其他學院教師。即在教學中努力打破學緣約束,通過院校財會專業教師之間的經常性的教學交流與合作,將先進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經驗與教學組織與管理模式引入到本校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工作中,以提高本校專業教師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水平。
(三)編寫符合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要求的教材
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國內創新的高等教育模式,應采取積極進取的姿態,鼓勵和組織專家教授根據經濟發展形勢、成本會計制度改革以及學科發展的新成果,并結合專業建設及課程改革實踐,編寫滿足教學要求,體現培養應用型科學技術人才的教育體制的改革精神,密切結機結合企業實際,接受社會認可的成本會計實訓教材,促進成本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訓項目設計上要有以下三方面要求:一是實訓項目設計理念上要體現出成本會計的獨特性。以更新教學思想觀念為先導,在一系列教學改革項目的帶領下,構建結合專業特長的,以成本會計實踐為基礎,仿真企業內部成本核算涉及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整合各個類別,由淺入深,由單項到綜合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生專業學習的嚴謹性、內部原始憑證的設計、成本核算程序的綜合運用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二是設計的實訓項目要有科學性和完整性。每一個實訓項目設計的內容都包括實訓目標、實訓說明、實訓資料、實訓要求、實訓提示及參考答案五項。實訓目標是讓學生明確本次實訓所要達到的目的;實訓說明是闡述清楚本項實訓應掌握的知識點和應注意的問題;實訓資料用來提示本實訓項目的具體業務內容以及原始憑證、賬簿等資料;實訓要求說明本次實訓應該完成的具體任務;提示及參考答案是針對在實訓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難點問題給出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示及最終參考答案。三是要適當設計研究性實踐項目,提高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以調動學生對成本會計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改進成本會計教學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成本會計的積極性,增加其對成本會計教學的參與程度,應適當改進教學手段。在傳統的多媒體演示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先進的情景模擬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積極參與到其模擬的情境中。例如可以通過一套相對應的企業真實情境模擬操作系統,讓學生在機房完成相應的課程練習及案例分析。這樣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和演示,使學生由被動學習改為主動學習,使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五)校內課程教學與校外實習基地相結合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應注重發展校外專業實習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校企對接,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便捷的實習機會。例如在成本會計學習之初,組織學生參觀一些企業,了解企業的整體生產工藝和生產管理流程,以便對相應的企業成本計算有較為真實的感知。對于校外的實習應該在學生學習完相應知識后進行對應的成本會計實踐,使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成本會計整體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總結
總之,在成本會計教學中,通過對成本會計課內實踐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改革和調整,校外見習和實習等方式進行輔助,科學合理安排課程教學,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原美榮 楊玉紅 單位: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秋平,顏曉旭.基于ERP沙盤模擬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探討.財會通訊,2011(7)
[2]萬俊敏,曾雁.《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實踐探析.財會審計,2013(6)
關鍵詞:教學改革;新方法;成本會計
一、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成本教學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三不”:
1.教學手段比較落后
在成本會計教學中,往往會有很多表格,表格多是成本會計教學的一大特點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這些表格來反映成本數據的前后勾稽關系和成本核算流程的,如果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會給教學帶來諸多方便,而且會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大改善。然而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有些教師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黑板加板書實現對知識的講解,這種模式下,顯然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所有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表格都解釋清楚,老師感覺很累,學生也會“望表生畏”, 這樣一來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最終效果。
2.教材跟進不及時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企業成本核算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隨著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會計實務中的一些操作也發生了變革。然而這些變革在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上得到及時的跟進和更新。依然采用傳統的產品成本計算法實現對產品成本的計算、分析和編制成本報表。例如輔助生產成本歸集中的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以及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學生不能根據不同生產組織所具有的不同類型、特點以及不同的管理要求,來系統的進行成本核算。導致有些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沒有很好體現成本會計課程所具有的應用型特點,此種模式下顯然也不利于培養符合現代企業需求的應用型成本會計人才。
3.教學方法不合理
現行成本會計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比較突出。因企業的成本核算均較為保密,因此學生不可能接觸到企業真實的成本核算。基于此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大部分學校還是采用傳統教材加習題形式,在會計綜合模擬實訓配備成本計算內容,但是這些實訓內容和實際企業成本核算業務相差甚遠。另外,鑒于現行成本會計教材結構和內容的主要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成本費用分配方法時,通常會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掌握單一費用分配方法上,忽視了各費用分配方法在產品成本形成過程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不能適應成本會計實際崗位的技能要求,這是成本會計教學質量中的“瓶頸。”
4.教師實踐經驗不充足
基于成本會計課程的特性即專業性、應用性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成本會計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然而高職院校有些教師是從學堂走上課堂,沒有實際接觸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對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組織特點以及管理要求都不甚了解,缺乏從成本核算到成本管理的實踐認知,導致有些教師在成本會計課堂實訓和綜合實訓教學中只能紙上談兵,缺乏列舉實例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二、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措施和對策
為了適應現行經濟社會對成本會計核算、分析、管理的需要,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加強和改進成本會計教學工作:
1.及時完善教材和教學內容
首先,要結合現行經濟社會特點和新《企業會計準則》要求,及時完善和開發適合成本會計教學的教材及實踐資料。教材的編制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體現理論和實訓一體化教學要求。其次,要進一步提煉教學內容。可將成本會計課程提煉為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1)要素費用核算;(2)生產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方法;(3)產品成本的主要計算方法即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和其他主要行業成本計算方法等;(4)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將成本預測、計劃、控制、考核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課程進行整合,這樣通過合理構建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使理論知識與實訓應用融為一體,為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提供更為優質的學習資源。
2.積極改進教學手段及方法
筆者以為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方法上,必須充分體現該課程的主要特點,除了注重教師在傳授基本、核心、難點的理論和方法方面的主導作用外,應更多地引入驅動式、情景式、案例式等方法。同時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的不同,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是以工作任務為引導,通過回顧上次課程內容、導入案例、引導實際操作、理論歸納、實例練習、課堂總結和布置作業等六個步驟,驅動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景式教學是采用仿真企業、車間等成本會計核算資料,把仿真的成本會計工作任務展現給學生,通過仿真實訓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為其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夯實良好的基礎。
此外,還應要求成本會計教師多多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使講授的內容變得更直觀、更生動、更清晰、更真實。
3.著力推行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
實訓理論一體化的教學,為了強化學生所學內容能夠系統的掌握,同時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教學,充分利用校內校外資源,讓學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還可組織學生到一些管理較為完善的企業去參觀學習,讓學生感受且明白一件完整產品是如何從原材料成為產成品的。通過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使學生能夠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進行單一課程知識的學習、實踐和綜合技能實踐,不但做到了理論知識夠用、實用,更重要的是理論結合了實踐,突出了實踐技能訓練,使學生專業綜合技能大大增強。
4.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要鼓勵和培養雙師型、復合型人才,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走“三結合”的道路,即:堅持外出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積極開展國家級、省級專業骨干教師培訓和信息技術高級培訓;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加強與相關企業與院校的橫向聯系,主動邀請有關專家來校講授專業應用知識;堅持短期培訓與脫產進修相結合,多途徑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作者單位:湖北黃岡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蔣耀琴.成本會計(第三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一)會計工作者熟練掌握EXCEL操作是核算成本會計工作的要求。
企業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生產加工,會計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成本核算,利用計算模型來分配要素費用、幫助歸集和分配生產成本及制造費用,成品和產品之間生產成本的分配以及計算單位成本。重點是很多企業有自己的分配方式,并且根據自身的特點設計了屬于自己計算模型。這就意味著在外購買的通用型軟件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十分小。而會計人才如果熟練掌握EX-CEL的設計,就可以結合企業的計算模型進行會計成本計算。這就要求從業者必須熟練掌握EXCEL設計。
(二)成本會計工作者需要不斷培養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
會計工作者要有較強的邏輯思考力是其職責所需,從業者必須準確地計算出產品成本,并向企業傳達有效且精準的信息,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從業者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對生產費用進行科學的歸集和分配。利用EXCEL設計成本會計的實訓活動需要從業者有清晰的思維、細膩的心思、嚴謹的態度。而通過這一類的實訓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使其能在未來的會計工作中擔以重任。
(三)為企業在成本會計核算方面的相關軟件操作上排憂解難。
中小型企業的特點是生產規模較小,資金、資源有限,人才相對缺乏。在會計成本方面,中小型企業一般有自己的生產方式及特點,有自身的計算公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計算成本的準確性及收集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其特點導致了企業沒有能力在非公用設備上花費過多的資金,無力購買專用的軟件設備,通用的軟件設備又不能滿足其需求,這就要求會計從業者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自身具備應用EXCEL軟件的能力,才能保證會計成本計算的準確性。要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
(四)增強會計相關專業的學生的競爭能力。
近幾年,會計專業的學生日益增多,畢業生找相關工作的壓力逐漸加大。要加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就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牢牢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在各種活動中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及計算機操作能力。由此,足以說明基于EXCEL應用條件下設計會計成本的實訓教學活動的重要性。
二、在中小型企業開展與成本會計相關的應用EXCEL軟件設計的實訓教學活動
(一)根據企業成本會計的實際情況設定目標。
目前,中小型企業多會計成本有兩個具體的標準即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同時要求成本會計要掌握一定的EXCEL操作應用能力。就理論來說,中小型企業的成本會計雖然需要兼具多種職能,但其主要職能就是核算成本和成本控制績效。因此核算成本和成本控制績效是中小型企業開展應用EXCEL設計會計成本實訓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
(二)預測加活動者在實訓中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且給出相對應的措施。
在實訓教學活動中往往會出現很多阻礙活動繼續進行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心理障礙。因此在活動進行前,老師要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并提供相應的措施。如此活動才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并取得好的效果。在實訓中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厭學心理和畏難心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進行分組。會計實訓中,科學合理的分組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防止其產生厭學心理,也可以提高組員的協調性,對未來與同事和諧相處有一定的幫助。因此,實訓小組應該有合理的人數及搭配,使得效率最大化。
2、積極鼓勵學生加強其自信心。自信心可以刺激一個人潛在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因此,在實訓中,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表現是適時給予表揚,以起到激勵的作用。
3、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因此,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給自卑的學生鼓勵,也可采取“奮發式挫折原理”,刺激成績較差者,以達到教學目的。
(三)實訓教學活動難點及內容的設計。
沒有難點會使學生產生輕敵心理,沒有亮點則會使學生提不起興趣,因此實訓活動內容的設計必須有難點和亮點。
1、難點設計。設計難點時可以采取先難后易的方式,逐步讓學生掌握EXCEL的應用技巧從而進行會計成本的計算。
2、內容設計。明確設計的初衷應用EXCEL設計會計成本即僅僅抓住“設計企業核算成本工作的實訓活動的內容”
(四)活動后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認真對待活動中的錯誤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總結好的經驗以運用到以后的實訓活動中。
三、實訓案例分析
(一)實訓主體簡介。
某高校2011級會計專業學生40名,文科理科生各半。該班學生平時成績中等偏上,學習過基本的EX-CEL軟件知識。為加強專業與EXCEL軟件結合力,其班主任在其會計成本實訓中添加了應用EXCEL軟件設計會計成本實訓活動,6學時,分2次完成。
(二)實訓教學課堂。
1、提出教學目的。根據課時以及企業對成本會計的實際能力的需要,把“進行簡易的EXCEL軟件設計分析掌握制造費用控制成效”作為教學目標。
2、設計實訓難點并實行。對制造效果的費用級EXCEL軟件設計進行分析;設計的軟件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感。
3、預設學生活動中出現的心理難題并幫助其進行解決,該活動中學生主要出現的心理難題是以下幾點:厭學心理、畏縮心理、自卑心理。故提出以下方案且進行監督實施:
(1)科學分組,文理搭配,取長補短,消除厭學和畏縮心理,
(2)及時表揚和適當的刺激,增加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三)分析教學活動的成果。
由于對本次活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如下:
1、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強了其實踐能力。一方面,學生通過本次活動看到了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同時可以向自己的組員學習,取長補短,而且在本次活動中可以吸取經驗教訓,為以后的會計工作打下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加強了團體協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
2、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通過本次會計稱本的實訓教學活動,學生終于有機會運用自己所學習到的書本知識,并且增加了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感,不再單純地覺得這是一個枯燥乏味的職業。
一、高職成本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選用不合理,課本或參考書版本多,內容大同小異。選用的教材陳舊、落后,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要求,使得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知識結構陳舊,跟不上時展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成本會計教材都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進行編排的,包括:(1)總論;(2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3生產費用要素的歸集和分配;(4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5)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6)生產損失的歸集和分配;0)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8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9)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10)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11)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12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一方面沒有包括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進行模擬的案例,不利于學生對以工業企業為背景組織教學的成本核算過程和成本計算方法進行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沒有包括集會計工作組織、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報表編制于一體的成本會計整體應用內容,不利于將成本會計知識體系應用于企業的具體實踐。這就容易使學生造成錯覺,感到成本核算無論在什么企業都是相似的或相同的。學生在校獲得的知識過于規范化,而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較多,生產情況比較復雜,對不同的產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使同一種產品若需多步驟完成,在不同的步驟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不能滿足招聘單位的需要。
2、成本核算方法多,知識點的掌握分散。成本會計課程有其獨特的特點,表現在費用歸集與分配、產品成本計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個事項有多個方法的情形。例如,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分法、順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等多種方法。在產品成本核算有按年初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成本按完工產品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約當產量法和定額比例法七種。在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對單個計算方法掌握得比較好,但是方法多,公式多,學生容易張冠李戴導致計算錯誤。而對于各個方法產生的原理不能歸納出共性,也未能對各個方法在最終產品成本信息形成中發揮的功用形成系統化的認識。
3、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現有的課堂教學絕大多數還是依靠自然媒體(如黑板和粉筆),還是采用“單純、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式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存在著許多問題。成本會計教材的內容和結構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成本費用分配方法時重點放在掌握單一的費用分配方法上,而對各費用分配方法在整個產品成本形成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環節不加重視。會計專業是應用型專業,成本會計又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成本會計課程不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更需要在實踐中學會針對不同生產特點、組織形式、管理要求,進行綜合的成本核算與分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成本會計教學的最終目的。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大部分學校開設了“成本會計實訓”但往往是資料以“語言”的形式出現,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通過原始憑證得到的數據往往直接給出,容易造成理論與實際脫節,學生只是在模仿教師講授的步驟,反復進行核算程序的演練。學生到就業單位,感覺什么也會,又覺得無從下手,缺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出現理論知識扎實,而實際操作能力差的狀況,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
4、教師實踐經驗不足,授課不生動。在教學方法上,高職成本會計其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力量,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成本會計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教師不僅應具有較高的成本會計理論知識,而且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高職教師大部分未到企業實地工作過,對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組織特點以及管理要求都不太了解,知識主要來源于課本或網絡,授課時“照本宣科”側重于數據的計算與賬務處理,很難把理論和實際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授課不生動,影響課堂效果。
二、改進高職成本會計教學的措施
針對上述高職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幾條改進成本會計教學的有效措施。
1、加強適用教材的建設,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
隨著2006年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和成本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成本會計教材及其輔導材料的重新編撰成為當務之急。我們應該根據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編輯出版優秀的適用教材,成本會計教材的編撰,首先應力求在細節上尋求共識與規范,以避免目前各版教材在核心概念、成本核算科目、成本項目、分配方法、費用分配表格式等方面各自表述的情況其次應增加成本核算案例賬務處理環節的普遍實用性,如使材料費用分配中的涉稅問題、“五險一金”等內容能得到體現再者應當與新會計準則變化相吻合,如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的處理等。對于教學輔導材料,一是要突出精要、發揮學習指導的功能,如可給出教學大綱,對主要知識點進行總結提示,使用圖示突出各章主要知識點的邏輯關系以及計算方法的流程,對主要計算公式進行匯總與梳理,從而避免對教材內容簡單精簡的情況;二是要采用仿真型的案例方式編寫相關實訓材料,與理論教材同步跟進。達到“理論從實訓中來,再到實訓中去,用實訓驗證理論”這一目的,并與理論教材內容一致,實訓的內容都應是成本核算的重點和核心。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學習知識,訓練技能,獲得實現目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突出教材的適用性,注重內容的針對性,體現職業教育課程的本質特征。
2、理論實踐并重,多種教學方法并重。
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上既要注重保持教師在傳授基本、核心、難點理論和方法方面的主導作用,更要激發學生在接受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應更多地將啟發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模擬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引入到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中,調動學生自我推導、“尋根”和課外求知的興趣,更多地去引導學生通過生產流程與管理要求、賬戶設置與結轉、比較與歸納去掌握計算公式與方法,從而達到活學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成本會計課程內容具有公式多、表格多、計算過程多等特點。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將公式、計算過程、表格寫在黑板上進行講解,花費時間太多,影響教學進度;而如果教師直接對著書講,感覺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對成本會計課程提不起興趣。如果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將復雜的公式、計算過程通過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使得教學內容生動和直觀。成本會計課程中費用或成本的分配方法多,在授課時教師可采用比較分析法教學,重點剖析每種方法的適用條件并加以區別,使學生在理解和比較的基礎上記憶。
由于各企業成本核算不盡相同,教師在授課中首先讓學生有感性認識,了解不同企業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條件的學校應盡可能爭取相應類型的企業作為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廠參觀學習,讓學生看明白一件完整產品是怎樣從原材料成為產成品的,了解分步生產、分批生產是怎么回事,促使學生了解工作職責,加強責任心,同時達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通過模擬實訓環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倉庫保管員、領料員、填制記賬憑證的會計人員、登記賬簿的會計人員;讓學生明確材料收入、發出的流程,從原始憑證“讀”出內容,審核后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成本、費用賬簿,并對成本進行分析,找出提高利潤、節約成本的途徑,充分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和計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及與人溝通能力,克服到企業后感到“很手生”的感覺。
3、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對會計專業教師來講,不僅要具有較好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和實踐能力。授課中,教師應及時結合新準則,為學生提供最新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案例,擴充知識面,同時也讓學生積極發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教師應結合實際操作,對該部分涉及的理論問題作出準確的、深入的、全面的講解,強化所學內容的系統性,突出知識的有用性,加深學生對成本會計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產品成本核算的感性認識,使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不確定因素,學會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管理特點,確定成本核算方法及成本控制目標,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深入企業,熟悉業務流程,設計出接近實際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實訓內容。比較理想的實訓內容是能涵蓋基本生產、輔助生產、制造費用建賬,材料、工資、動力、折舊等要素費用歸集與分配,綜合費用期末處理,完工產品成本計算、商品產品成本報表生成這樣的一個成本會計循環。可以某個企業某一期比較完備的成本核算資料為基礎按實訓學時進行適當調整后作為實訓素材使用,以充分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和計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高職院校教師應熟練運用計算機,加強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教師互動,為提高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關鍵詞: 高職高專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 教學創新
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理論和實踐不能相結合是現在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教師教學過于理論化和模板化,使學生即使掌握了理論知識,但實際操作起來缺乏有效性,對數據的來龍去脈認識不清。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創新研究,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使學生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為以后在工作崗位上有出色表現打下基礎。
第一,適時調整傳統教學觀念。要正確認識職業能力與教學創新的關系。職業能力培養要求指引著教學改革方向;教學改革服務于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正確認識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能力為中心;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要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知識教育為智能教育,等等。教學觀念的轉變還體現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新課標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第一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目標;第二維目標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第三維目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成本會計教學如果能時時、處處體現三維目標,那么教師的教學觀念就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第二,根據企業的會計崗位設置教學內容。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相對封閉的校園,基本都是被動接受知識,對企業實際工作了解得很少,造成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很難立即適應,所以根據企業的會計崗位設置教學內容就顯得十分必要。可以將教學內容按照企業成本核算流程中的不同會計崗位進行劃分,使學生掌握每個崗位的核算內容和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此外,將學生置于企業實際的會計崗位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首先,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其次,將每個學生輪流置于一個個成本核算崗位上,讓他們明白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和核算方法。經過一個流程的實習,學生就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踐操作能力也會提高不少。最后,給學生提供一個企業一段時期內的成本核算資料,讓學生獨立完成成本核算,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檢驗。
第三,在教學中運用一些成功或失敗案例。教師通過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分析案例中的成功與失敗之處,然后分小組進行討論,最后提出可行方案。這樣不僅使學生從被動地位轉到主動地位,提高獨立思考能力,還達到教師教學目的,一舉兩得。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引導學生由淺及深地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全面理解的目的。此外,可以嘗試建立學習小組,將成本會計的學習活動轉移到課堂以外,教師提供一些方向性指導,通過查閱案例和小組討論實現學習目標。
第四,課堂教學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作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是利用計算機作為信息傳播和處理媒介完成教學和訓練任務的新興技術,它能營造一種“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境交融、視聽并用”的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多種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印象,取得了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基本的、核心的理論知識外,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由于條件的限制,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往往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盡管做了許多嘗試,如崗位實習、校外實習等,但如何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依然是一個難題,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使用改變了這一現狀。教師運用計算機可以模擬賬、證、表等各種會計資料,也可以模擬一些數據的來源去向、計算流程、賬務處理等;學生可以邊學習理論、邊實踐操作。整個教學過程生動、直觀,猶如“身臨其境”,這樣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賬戶的設置與結轉、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成本計算與核算就可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實際操作能力自然可提高。
第五,在實踐教學環節上花氣力、下工夫。目前高職院校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普遍采用的形式和手段有練習、測試、校內模擬實訓、校外單位實習、撰寫論文等。在實踐教學中,有條件的話,應盡可能帶領學生到類似企業進行參觀,了解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分工與合作、產品的工藝流程、產品中原料和輔料的構成,等等,使學生對產品的制造過程形成感性認識,為成本核算的學習奠定基礎。在模擬實訓中,要制訂科學、系統的實訓計劃,按照單元實訓和綜合實訓兩部分進行。實訓中指導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進行規范化操作,實訓后要求學生展示實訓成果并總結實訓心得體會。指導教師要對每名學生的操作過程及成果進行評價,寫出評語,評定成績,評選出優秀實訓作業,為以后教學提供樣本。
綜上所述,要想使學生成本核算能力有所提高,就要將一些創新教學方法運用于授課過程中。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教師應改變原有觀念,不完全按照課本、教學計劃進行授課,而要不斷開動腦筋創新教學方法,使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都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一、《成本會計》課程改革歷程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在我院已有近30年歷史。該課程是會計學及相關專業中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學好會計學及相關專業的一把鑰匙;該課程任務主要是學習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工業企業成本、費用核算、成本報表編制和分析的理論和方法。該課程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成本會計的本質特征,把握成本會計活動的基本構建與框架;使學生熟練掌握成本的歸集、分配、計算和核算的基本方法,并能結合企業的實際業務要求加以運用;使學生全面理解不同成本會計計算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總體上把握成本會計方法體系及結構。目前我院開設《成本會計》課程的專業有會計電算化、金融與保險等專業。隨著學院的發展、多層次辦學的需要,《成本會計》課程的發展也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傳統的一支筆教學到多樣化教學,經歷了不斷改革、創新和完善的過程。
(一)1984年-1995年為第一階段 這一階段,《成本會計》作為成人教育財務會計專業的必修課,曾多次參加過自治區教委組織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質量抽查,獲得較好成績,同時,學校根據人才市場的需要,注重調整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成本會計學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初步改革。
(二)1995年-2005年為第二階段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學校擴大招生,生源激增,專業設置增加,其中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經濟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均開設《成本會計》課程,每年接受該課程教學的生源達近千人,《成本會計》課程的建設得到了充分發展,學校重視課程建設,引進專業人才,加強了師資力量,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改革了教學內容,完善了實習、實訓資料, 使該課程形成一套科學、合理、適用的課程體系。
(三)2005年9月至今為第三階段 即課程改革與實踐階段。2005年9月,學院開始招收高職學生,對推動會計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成本會計課程的改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2008年,該課程開始嘗試教學改革,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市場進行調研,分析會計崗位,提煉出典型工作流程及任務,在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能動作用之間,著重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經過幾年的建設與改革,《成本會計》課程內容也進行了多次調整,課時由原來的72學時增加到目前的108學時;并單獨開設《成本會計》實訓課,課時由36學時增加到目前58學時。
二、《成本會計》課程改革內容
我校教師針對《成本會計》課程特點,深入進行教學方法的系統研究,將教學重點從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逐步轉移到實踐教學方面,以增加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行業企業,采用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職業崗位能力本位的方法,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成本會計課程能力標準,針對實際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開展課程的開發與設計,使真實的成本會計工作任務及其過程在整個教學內容、教學環節中得到體現。
(一)修訂課程標準,材 考慮到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課程組和企業專家重新制定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目標是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并對《成本會計》課程標準進行了完善,按修訂的課程標準組織的教學,從教學內容上看,更加注重學生基本能力、實踐技能的培養,將基本知識學習與基本技能訓練融為一體,較好地克服了以往《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出現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按修訂的課程標準,統一了教材,應用課程負責人主編的全國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規劃教材《成本會計》,并編制配套《成本會計實訓》教材,每位教師都形成教學文件(電子稿),統一了教學進度。
(二)改革教學內容,構建合理知識結構體系 重視教學內容的改革,將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基本理論知識,二是實踐操作,在熟練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加強成本會計技能訓練,針對不同的知識模塊配合完成相應的實訓內容,依據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針對企業對一般會計人員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
(三)改革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開發網絡課程;使用電算化教學;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習題、實驗指導教材及參考文獻目錄,網絡課件、多媒體課件、講課錄像等均已上網,并進行網上適時交互式教學。
(四)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教師十分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相互討論,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了良性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強化技能訓練,采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問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實際工作能力;通過案例討論,主題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是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不斷總結改革經驗。課程組每月至少召開兩次教學研討會,一方面及時學習、掌握最新會計規范,包括國家新出臺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同時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并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應采用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研討。通過開展教研活動,不僅使教師自身素質得到提高,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教學改革。二是實施 “多證”教育,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學生在學習期間,通過教師的引導,取得計算機職業技能考核證、珠算等級證、會計電算化證合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通過該項改革,貫徹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門路。三是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共同培養學生。教師十分重視實踐教學活動,加大了實驗課時,為學生提供了必需的教學設施,在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實訓室進行模擬操作,并要求學生在假期進行會計實務的見習與實習。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實踐能力,學院與各大、中型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在兩到三年的學習期間,學生的實習、實踐時間占總學時的50%以上,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五)改革課程考核辦法,采用多方評價體系 在課程考核方式上,取消一次性期末書面考試方法,建立了多元評價體系,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對學生成績的評定方法采用學分制,考核分為理論成績和實訓成績;考試題型方面,加強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減少記憶題型,增加分析與應用題型;在考核形式方面,根據課程教學目的要求與內容特點采用相應的考核方法,編制了能綜合測試學生能力的題庫,包括筆試(閉卷)、實踐操作等方式;成績評定分別由任課教師和企業實習指導老師共同評價。
三、《成本會計》課程改革創新點
我院《成本會計》課程改革在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創新,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實現了理論與實際、教學與崗位的無縫對接。
(一)課程設計新穎 (1)教學理念:《成本會計》課程以培養學生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職業能力為重點,基于成本會計工作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完成職業培養目標。本課程充分利用行業企業,采用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職業崗位能力本位的方法,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成本會計課程能力標準,針對實際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開展課程的開發與設計,使真實的成本會計工作任務及其過程在整個教學內容、教學環節中得到體現。本課程教學中充分遵循職業能力培養規律,力求科學、合理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和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靈活運用,以及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的緊密結合,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2)課程設計思路:細分成本會計職業崗位,分解職業崗位工作過程, 確定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構建課程能力標準,整合、序化教學模塊。(3)課程目標實現思路:整合、序化教學模塊。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現課程能力標準,達到職業崗位能力要求。
(二)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實用性強,重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本課程的教學主要通過適用性強的特色教材、課件、案例庫、習題庫、學習指南等相關資料得以表現。課程組全面使用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教學手段,開發了電子課件。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程的內容和自學,課程組還編寫了學習指導書,規范了應記、應知和應會的內容,規范了作業練習、案例分析的內容,并組織編寫了相關題庫。本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遵循職業能力培養規律的要求,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融為一體。通過課內外、校內外教學的有機結合,完成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進程。本課程教學由理論課和實踐課構成,理論課采用任務驅動模式,由老師以案例的形式先給出任務,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任務聽課;實踐教學環節貫穿在模塊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設計以真實的成本核算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先單項實訓、后綜合實訓;課程綜合實踐教學和ERP沙盤教學作為該課程的后續環節充分體現職業崗位的要求,先初級崗位、后高級崗位。通過完成漸進復雜的工作任務,不僅能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團隊合作與交流溝通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本課程還設有課外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到工廠、到車間等真實的工藝過程環境和會計工作環境中,在會計實務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實訓,實現教、學、做的有機結合,以及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
(三)教學模式得到創新為體現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要求,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課前先把任務資料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閱讀,認真思考,讓學生帶著任務、問題進課堂,教師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開展教學。實踐教學既采用仿真案例和實訓項目,展現仿真任務,也布置具體的實習任務,到工廠去真實操作,實現課堂和實習地點的一體化。為提高各類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每次實踐都任務明確、計劃周詳,由專任老師與實習單位老師共同指導,實踐成績由學校和實踐單位指導教師共同考核決定。
(四)教學手段與方法得到創新 課程組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了有益和大膽的嘗試,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財務電算化與網絡教學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并根據學生自身特點,經常更新網絡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我院設有財務模擬實驗室和財務管理電算化實驗室,在實踐教學中完全模擬實際工作對學生進行訓練,實訓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不同內容進行訓練,還可運用計算機操作完成實訓學習。同時,本課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除在課堂理論教學外,為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中積極采用啟發式案例教學、實訓教學、情景教學。主講教師在講授成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與會計報表等涉及基本技能的章節時,一般均輔以實物展示及其他實驗教學方式,組織學生認讀通用的成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與成本會計報表,旨在增強其感性認識。主講教師以理論知識點為背景,提出企業中存在的有關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的問題,營造一種學生置身于實際工作崗位的氛圍,啟發誘導學生去分析、判斷,進而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課程組成員注重校外實踐教學,充分利用校外實訓基地,把實踐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對實際工作過程的參觀,接受會計實務人員指導,切身感受制造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實現理論與實際、教學與崗位的無縫對接。
四、《成本會計》課程改革的應用
通過本課程的改革與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技能,成效顯著;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理念,建成了一支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技能過硬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帶動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及相關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發展,更為兵團、石河子墾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培養了一批高質量、高技術的應用型人才。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 近年來,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每年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的合格率穩步增長,畢業前80%以上的學生能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為今后就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連續幾年,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呈遞增態勢,截止2013年,該專業學生一次簽訂就業協議率達87%。在完成和保證基本操作訓練的基礎上,開設分項實訓、綜合性實訓等項目,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自行完成實訓項目,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大部分學生在定崗時期很快能勝任崗位,得到實習單位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近年來,成本會計課程組全體教師認真學習職業教育理論,將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有機結合起來,每年利用假期安排教師參加培訓、社會調研實踐,人均達2個月以上,5年來共4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16部。教學團隊除了進行會計教學外,還為社會提供會計職業方面的相關培訓業務。學院組織會計從業資格證考前培訓、助理會計師技術資格考前培訓,各企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等,一方面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為社會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提高本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
(三)課程建設成果顯著 由課程小組完成的《成本會計》課程被評為2009年省級精品課程,使教學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得到較快的成長,專業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和2012年,我校會計專業師生在新疆高職高專會計技能大賽上分別榮獲二等獎和一等獎;2012年代表兵團參加了全國高職會計技能大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2年、2013年分別獲得第八屆、第九屆職業院校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成本會計;教學思路;教學方法
一、引言
成本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或者說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更應該注重教學后的實踐效果。這也就意味著,作為高職院校的老師,我們更應該注重提升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可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多數都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教師先講書上規定好的一系列的成本計算方法,然后學生做一些對應的練習題。這樣的講練方式,導致學生們簡單認為學習成本會計就像一門枯燥的數學一樣乏味。這對于學生掌握成本會計相關理論、提升成本會計的相關操作技能,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非常不利。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認真研究成本會計的教學模式,真正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出適合當前社會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主要特點
(一)過分注重技能而輕視理論。當前面對社會的發展和就業的壓力,多數高職學生有學習的意愿,但是有點過于務實。社會上一直說對于高技能的人才非常缺乏,在這種片面認識的誤導下,他們自己武斷從主觀上把學習的內容分為兩類“有用”和“無用”。主觀理解只要會做業務,理論不重要,從而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真正做業務時又無從下手,缺少理論的指導。(二)短于動腦,長于動手;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能力強。高職學生不善于動腦,對于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積極性,從而致使他們理論知識基礎薄弱,最終導致他們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能力較弱。他們的模仿能力較強,喜歡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情境性”知識的學習有特別的偏好,更愿意參與學校的實訓實踐環節。(三)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當前的高職學生都是“90后”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很多事情都是在父母的精心照顧下完成的,沒有形成自我管理自己的能力。在以往的成長中過度重視成績的提升,忽視了思想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所以當他們進入高職學校后,離開了父母的照顧,多數人呈現自我約束力不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等情況。當遇到事情時,不會調整自己,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沖動。(四)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依賴性較強。很多高職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進入高職院校,更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一部分確實是為了學技能;一部分就是為了混個大專畢業證;一部分甚至就是家長的意愿。總之不管是哪種情況,都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處在等待“喂奶”的學習狀態中。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至于學到什么深度,怎么學,幾乎全都依靠老師。很少有人能夠針對自己的技能目標,有選擇去拓展一些知識,有目的地去深入思考一些與本專業有關的知識。學習的時間僅僅限于在課堂上,很少有人利用課下的時間去學習。更加嚴重的是,如果老師布置一些需要課下完成的任務,同學們都長吁短嘆。
三、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成本會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它的講授,不管是知識還是技能絕對不能脫離當前企業的實際需求。雖然一直以來,都在一直提倡校企合作,加快課程改革。但是據了解,到現在為止,對于成本會計教學還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教材案例比較傳統單一,內容陳舊,并且錯誤不斷。在現行的成本會計教材中,所涉及的教學案例,多數是傳統的制造業企業的經濟業務,并且內容陳舊,而沒有其他行業的案例。這滿足了教師教的需求,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業、房地產和服務也等行業已經越來越普遍,當學生遇到這些業務時,很難將所學的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核算運用到商品流通業、服務業等行業。這種狹窄的案例面,很難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就使得書本知識與現實需要脫節。在實際教學中還發現,即使是配套的實訓教材也沒有打破這一“傳統”:幾乎所有實訓案例都是制造業的經濟業務。并且部分書籍在審稿方面不太嚴格,錯誤不斷。(二)教師企業實踐經驗不足,傳授知識理論化。在最近一些年高職院校在教師招聘中都要求是碩士以上,這就使得當下,高職院校的骨干老師都具備較扎實的理論基礎。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教師沒有足夠的機會到企業去實踐鍛煉,從而缺乏充分的企業實踐經驗,這使得他們在日常教學中只能是照本宣科,開展他們擅長的“滿堂灌”的理論傳授。即使是想開展體驗式的實踐訓練,也無從下手。這就使得成本會計教學質量較差,學生們也不愛學,更談不上技能的提升了。(三)實訓條件不足,缺乏校企合作項目。多數高職院校,由于資金和場地的限制,沒有專門的成本會計實訓室,課程主要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這就使得學生對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缺乏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影響學生對成本會計工作方法和程序的靈活運用。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缺乏校企合作單位,沒有建立持續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沒有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實踐環境。(四)考核方式不合理,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成本會計考核主要停留在平時出勤、作業和期末考試三方面。對于學生來講完成這些考核項目非常簡單。在保證出勤的基礎上,抄一抄作業,最后背一背老師劃的重點復習題,考試過關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平時同學們基本上不會主動地去學習。
四、改進成本會計教學的思路
要高效完成成本會計的“教與學”,應從“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出發,依托學生的特點,正視當下教學上的不足,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一)加強職業規劃教育,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學校、輔導員和任課教師都要尋找機會不斷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激勵他們對自己未來做出適宜的職業規劃,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找準未來的就業方向,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二)加強職業發展教育,正確看待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技能的培養。高職學生主要是培養實踐技能,達到一畢業就能到崗勝任。但不能因為這而完全忽視基本理論的學習。哲學上一直講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理論的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我們不但要學技能,能勝任當下的工作要求;我們更要著眼于未來,不斷地提升自己,成為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勝任更高技能要求的崗位。而要達到這樣的高級技師,基礎理論知識是絕不能缺席的。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確引導學生們,不能被社會的片面思想所誤導,一定要實踐理論一起學,雖然達不到一比一,但是也不能顧此失彼。(三)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加強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的業務能力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要想提升成本會計的教學質量,我們一定要加強會計教師的綜合業務能力。這就需要給會計老師提供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鍛煉的機會,讓老師們了解現階段類似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了解最新的技術等,讓老師了解當前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真實需求。這樣不但提升了老師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老師還能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一個精準的定位,能夠制定出比較實用的課程目標。此外,我們還可以聘請企業的專家、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到學校演講、開展技術指導等活動,拓寬教師的知識面。還可以聘請專業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到學校任教,充實學院教師隊伍,彌補實踐教師的不足。(四)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科研,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當下教師的工資并不是很高,并且工作量較大,很多老師沒有動力去進行教學科研。可是,不要忘了教師一直工作在教學的一線,對于高質量完成成本會計教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不只是機械性地授課,還應該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科研,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并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究,一步一步改善教學方法。所以對于有教學研究成果的老師要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動力進行教學科研,教學方法才能實現真正的變革。(五)隨著市場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編寫校本教材。當前成本會計教材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成性,沒有考慮到企業成本會計崗位的特定要求。我們應該鼓勵成本會計老師在《企業產品核算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依據所在區域企業的真實需求,編制成本會計教材。教材要側重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六)考核方式多元化。成本會計集理論性和實踐性一身,其應用性較強。所以我們的考核方式不能僅僅停留在平時的出勤、作業和期末的考試,要豐富一些其他方式。比如,我們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每次實驗,都要出一名學生分享實驗的結果,并要求到講臺為其他組講解。這樣輪流進行,每人講一次,根據講的好壞打分。再比如,期末要答辯。以組為單位上交期末實訓作業,老師隨機抽取核算中的某幾個數據,要求學生回答這些數據的計算及經濟意義。
五、結語
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的不斷更新,企業生產工業流程和生產環境的不斷變化,成本會計工作也面臨著天翻地覆的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已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讓我們的學生在畢業后能更好地勝任成本會計工作,這就要求成本會計老師要下一定的功夫,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成本會計,培養出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王常健 單位:河北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朱洪波,李霞.《成本會計》教學與實踐研究[J].財會研究,2015
[2]肖大橋.淺析高職成本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
[3]程皖川.改進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思考[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4,4
[4]李珩.高職高專院校成本會計教學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
[5]蘭霞.PBL教學模式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教育園地,2014
[關鍵詞]仿真教學 成本會計 成本會計實踐 成本核算
引言
“成本會計學”是財會專業的重點課程,也是大部分學生學成就業后的主要工作崗位—成本核算。本課程理論性強,動手能力要求高,但要教學過程中又難以實踐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者能用實例講解理論,促進學生的理解,使學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準確進行成本核算,為以后就業奠定良好基礎。成本核算過程是枯燥、繁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各種分配方法、大量的計算公式感到“力不從心”。就業后,學生大多反映 “實際用的和學的不一樣”。因此,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在“成本會計”授課中教師應結合課程特點,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成本會計”教學難以讓學生接受的原因
1.成本會計這門課程理論空洞,學生不理解數據的來由,就單純的計算,單純的照著成本會計的一般的核算過程來,收集費用,分配費用,然后在分配費用過程中選擇分配歸集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額法等等,但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課堂老師說,什么樣的企業用什么樣的方法,他們靠死記,完全不能理解,為什么這個企業用分批法,那個企業用品種法。由于書本上分配方法,費用歸集方法各種各樣,很多方法又是相似的,導致他們混亂了,一本書學完后,腦袋里有了很多種方法,可是確不知道何時用,怎么用,一到企業,更是慌了,甚至會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一個核算過程中只要用一種方法的,卻同時出現了好幾種方法的現象。
2.教學過程中理論多,實踐少。財會專業是應用型專業,成本會計又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不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更需要在實踐中學會針對不同生產特點、組織形式、管理要求,進行綜合的成本核算與分析。由于企業成本核算的保密性,企業不可能讓學生接觸到成本核算,學生到企業去實習成本會計是不現實的。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大部分學校開設了“成本會計實驗”,但往往是資料以“語言”的形式出現,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通過原始憑證得到的數據往往直接給出,容易造成理論與實際脫節,學生總是在模仿教師講授的步驟,反復進行核算程序的演練。學生到就業單位,感覺什么也會,又覺得無從下手,缺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幾年成本會計的教學和我幾年在企業的成本會計工作經驗我認識到,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是,我們大多數的成本會計實驗都缺乏數據的收集及整理過程中。學生沒有通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就很難切身的了解這個實例企業的工作環境,具體的生產經營過程。不了解這些,學生就沒辦法切身的去為這個企業想,為什么它要選用這個成本核算方法,這樣核算有什么好處,避免了什么壞處,核算過程中要注意什么細節,要如何完善?這導致學生一套實驗做完后,只是將課本上的核算方法及公司套用了一下,根本起不到鍛煉他們思路的作用。筆者在企業在工作過程中總是能快的上手,我的工作心得是,思路比較清晰。每個企業的成本核算思路都大相徑庭。
3.教學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現代化現代教師教學大多采用多媒體教學,都是統一的電子教學課件,大版版的數字計算,公式選用,案例分析都是用PPT的形式給我們的學生看,導致理論及公式更是生硬,課堂毫無生氣,教師沒有主動帶著學生跟著他的思路走,甚至教師本身都沒有思路,照本宣科。
4.教師本身缺乏成本會計工作實踐經驗。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力量,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成本會計課程對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教師不僅應具有較高的成本會計理論知識,而且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現代高校教師大部分是從課堂走上講臺,對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組織特點以及管理要求都不太了解,知識主要來源于課本或網絡,授課時“照本宣科”,側重于數據的計算與賬務處理,很難把理論和實際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授課不生動,影響課堂效果。就算把這些教師放到企業里去做學生未來要做的活,他們都不一定做得好,一份工作,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別人做好呢,顯然我們的教師是很有必要先去參加真正的實踐,再回來教學的。這樣才能講得讓學生信服。
二、改進“成本會計”教學的幾點建議
1.充分利用校內校外資源,讓學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由于各企業成本核算不盡相同,教師在授課中首先讓學生有感性認識,了解不同企業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條件的學校應組織學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廠參觀學習,讓學生看明白一件完整產品是怎樣從原材料成為產成品的,了解分步生產、分批生產是怎么回事。進入工廠前,為防止“走過場”,教師應編寫好指導手冊,讓學生明白該注意看什么;若條件不允許,教師應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搜集有關成本崗位責任的資料,結合有關生產影像資料,上課時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正處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促使學生了解工作職責,加強責任心,同時達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仿真實訓,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所謂“仿真實訓”,就是找一家典型企業,提供企業的基本情況,把企業某一期間的生產經營管理的原始憑證“復制”出來,也可以適當加工整理,在講授“成本會計”時,介紹企業情況,使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倉庫保管員、領料員、填制記賬憑證的會計人員、登記賬簿的會計人員;讓學生明確材料收入、發出的流程,從原始憑證“讀”出內容,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讓學生按著自己的原始思路進行成本核算,并就核算結果,進行成本分析,找出提高利潤、節約成本的途徑,充分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和計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一些重復的事項可以省略,每個流程取一兩張原始憑證即可,重在體現其工作流程,鍛煉學生工作思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及與人溝通能力,克服其到企業后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學生一整套做完后,教師應該要求寫實驗總結。要求寫出其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及想法分歧等等,然后將實驗核算過程及結果,以及總結一起收集,進行系統的查看,涉身處地的想象學生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提示他們在哪里應該轉變思路,然后請做得好的學生上次去示范演講,講講他的具體操作思路,及為什么這樣做。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到學生的成本核算思路。
3.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單純是理論,更應該加強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積累,教師應該有充分的實踐案例在頭腦里,要達到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個自己非常了解的企業案例,有一套非常清晰的核算思路,認真備課,提高課件質量,讓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重點在培養學生的工作思路,而不是簡單套用公式,會用各種方法計算就行。學生要學的,根本不止這個,也不是這個。他們要的,是到一個企業,該如何開展工作,是思路的問題,不是套公式計算。所以要求我們的教師是一個企業工作經驗非常豐富的人,如果過去一直都沒有到企業去實踐過,學校應該主動要求這個教師去企業工作,給他們補貼,鼓勵他們去做,這樣才不會誤人子弟,才是對學生付責。
采用仿真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對教師來講,不僅要具有較好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要深入企業,熟悉業務流程,設計出接近實際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件。對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還必須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投入更多的學習時間并能合理分配時間,不能顧此失彼。這樣才能使“仿真實訓”教學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參考文獻]
[1]馬建英.試論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11(8)
[2]王俊生.成本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于福生,王俊生,黎文珠.高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探討[J].會計之友,2008(23).
[4]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材編審委員會.新編成本會計實訓(第三版)[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成本會計;方法;工作任務
隨著針對大三學生和已經畢業5年左右學生的調查問卷整理匯總,越來越感覺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在校大三學生的調查結果反映出學生在上課時為了應付考試,靠大量的死記硬背,學過就忘。而畢業生調查結果反映,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成本核算、成本報告、成本分析的工作來建設成本會計的教學方式。目前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中的現狀如何,通過走訪一些高職院校及聽課可以看出,其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成本會計教學中,理論和實際嚴重脫離。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中理論和實踐要求比較高的一門課程,沒有成本核算的理論知識,企業無法進行成本核算、成本報告及成本分析工作,同樣沒有企業的實踐工作的應用,成本會計的理論知識就沒有用武之地。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于重工輕商,對于工商類專業的投入少,造成軟硬件條件的不足,教師基本上純理論教學或者通過教師想象設計出的完全脫離企業實際工作的實訓資料進行學生實訓工作,所以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質量,使學生不能更好的掌握這門課程。二是教師自身條件的制約。會計專業是一個傳統的老專業,基本上高職院校的前身中專中就存在。會計專業的教師資格老、年齡偏大,其經歷基本上也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會計的實踐工作經歷,所以對于企業實際工作中的成本核算、成本報告及成本分析工作也是一知半解,盡管高職院校近年來也針對這種情況鼓勵教師下企業實踐,但由于各種原因,效果甚微。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問題。教學工作是教與學相互配合的工作,其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也應該以積極地態度來參與其中。但高職院校學生大多來自普高生的后半部分或三校生,學生的學習習慣普遍不好,學習的堅持性、鉆研性不高,對于稍有難度的知識就會有畏難情緒,甚至在聽不懂的情況下自暴自棄。
針對以上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高職院校強調的課程改革及教學方式的改進工作。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該以實際工作任務為根本,課程開發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教學內容應該以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整合企業實際成本工作任務和成本會計教材的理論知識,把教學內容按實際工作任務分解,從任務的說明、應結合的理論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的操作任務、具體的操作、評價的標準及完成后的總結分析等方面進行教學的設置與改進。基于工作任務的成本會計教學方式,實際上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通過教師提前對工作任務的說明,學生提前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預習,上課過程中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個個基于工作任務的成本核算工作,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完成任務、主動解決任務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則通過提示引導學生的作用。真正體現了高職院校提倡的“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方式。下面以成本會計中材料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為例說明基于工作任務的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探討。基于工作任務的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真正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通過對任務的完成,小組共同走訪企業,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成本核算方式以及小組共同完成的總結分析報告,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文字寫作能力,使會計專業學生走出會計的條條框框的限制,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在各種小事情上也沒有過去那種斤斤計較的問題。當然成本會計的教學,不是一個基于工作任務的教學方式的應用就能解決各種問題,還應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上采用多種形式的嘗試。
教學內容上:成本會計除成本核算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協調倉庫、生產車間、成品庫之間的數據登記與核對。因此在教學內容上適當加入如何處理倉庫管理員與車間核算員之間數據傳遞、與技術部門溝通制定消耗定額、為生產管理人員提供成本信息和成本分析、向銷售部門提供相應成本信息等。教學方法上:采用“組合法”即各種方法的組合使用,情景教學法、啟發式教學、討論教學、信息化技術應用等組合使用。例如在原材料費用核算時,先采用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分組分角色進行,然后采用討論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匯總原材料費用核算時的問題、原理及容易發生的錯誤,進而老師點評匯總,最后以BB平臺上網絡課程為工具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試。教學手段上:采用課堂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手段,并輔之于各種小視頻。例如對于復雜生產企業產品核算的講解中,引入小視頻把企業復雜的生產流程完整的、形象的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