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火燒云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傍晚,太陽已落下了大半截。
我們全家人正坐在飯菜錢吃著晚飯,突然,媽媽急切地喊道:“鹿鹿,快看,火燒云。”“真的。”我連忙跑到陽臺上,涼風迎面吹來,周圍非常安靜,所有的一切都沉浸在黃昏的疲倦中。只有這大片大片的火燒云讓人們感到那般燦爛。那般艷麗。
大地被夕陽的余暉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周圍一切就像一張張發黃的照片,別有一番滋味,在看天空,一半藍一半黃,似乎是哪個淘氣的云寶寶不小心把天上的調色盤打翻了,把天空渲染成如此的色彩,裝扮的這般美麗。黃的,這一半云彩又厚又多,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那樣有立體感。藍的,那一半呢?則猶如平靜的大海蕩漾著微微的漣漪。咦!那不是小貓嗎?怎么飛到天上去了?不,那是一只豹子,它生龍活虎正向一只白兔窮追不舍呢?哦!怎么又來了一條蛇,瞧他正扭動著身子,跳著蛇之舞呢?這到底是什么呀,怎么像孫悟空一樣會七十二變呀!
火燒云絢麗多彩的顏色和多變的形態,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三年級:武小鈁
我們一家正坐在飯桌前吃著晚飯,突然,爸爸喊了起來:“夢飛,快看,火燒云。”“真的。”我樂不可支,匆匆地吞了幾口飯就跑到天臺上看火燒云了。
來到天臺,涼風迎面吹來,周圍非常安靜,所有東西都沉浸在黃昏的疲倦中。只有這大片大片的火燒云讓人們感到那般燦爛,那般艷麗。
火燒云上來了,大地被夕陽的余輝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周圍的一切就像一張張發黃的照片,別有一番滋味。再看天空,一半藍一半黃,似乎是哪個淘氣的云寶寶不小心把天上的調色盤打翻了,把天空渲染成如此色彩,裝扮得這般美麗。黃的這一半云彩又厚又多,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那樣有立體感。藍的那一半呢,則猶如平靜的大海蕩漾著微微的漣漪。
咦,那不是小貓嗎?怎么飛到天上去了?不,那是一只豹子,它生龍活虎,正向一只小白兔窮追不舍呢!哦?怎么又變成了一條蛇,瞧它正扭動著身子,跳著蛇之舞呢。這到底是什么呀,是豹?是蛇?還是貓?怎么像孫悟空一樣會72變呀!哦,一時恍恍惚惚的,原來什么都不是,那只是火燒云。
啊,火燒云,真美!
你是否留心過傍晚時絢麗的風景——當夕陽快要離去時,天空的主角就換成了火燒云。
火燒云一般都在傍晚出現,當火燒云一出現時,大地立即變得紅彤彤的了。瞧,翠綠的榕樹葉在它的照射下好似變成了楓樹葉。那么紅,那么亮,那個老爺爺的白發變得金燦燦的了,那群小孩子玩笑時也露出了一口“金牙”。
讓我們再看看天空吧!火燒云開始變化了。咦?這只惟妙惟肖的小狗是誰畫上的?那么活潑,正追逐著前方的小雞——哦不,已經變成了小鴨了。嗯?小狗呢?難道跑掉了嗎?怎么變成了一頭威武的獅子?還有一群小獅子偎依在它的懷抱之中?快看!那邊有一只豹子正張開血盆大口,要吞食前面的小鹿呢!在那邊,還有一只雄壯的駿馬正在疾馳呢!怎么回事?一條龍取代了上面的一切,突然,下面又冒出了一只龍來對抗它,兩只都怒目圓睜,還爭奪小蛇呢!它們似乎在恐嚇對方:別跟我爭,要不你沒好果子吃!這時,兩條龍纏繞在一起,它抓它一口,它咬它一下。正當它們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突然,火燒云又開始消散了。“?觶?苑沽耍?rdquo;我拿出飯一看,呀!飯也變成金的了!真有趣!
火燒云真美麗!
當把火燒云的形狀講完后,我問:
“火燒云只有這三種形狀嗎?”
“不”,學生大聲回答道。
“火燒云還有哪些形狀?”我問學生。
學生稀稀拉拉地舉手,絕大多數的孩子沉默著。
我不贊同一個問題出來,小手如林,太容易給出答案,這份“活躍”會遮蔽思想的深刻;也不贊同只有寥寥幾個舉手回答,課堂是所有孩子的,他們應該自由、快樂地探索,而不是由優等生獨霸著話語權。
有學生舉起了小手,全說的動物類。
我問道:“還有不同的嗎?”
學生沉默著。
于是,我用課件出示了幾組火燒云的樣子。
幾只小手最先自信地舉起,接著又是幾只,再幾只。
“火燒云像龍,像一棵樹,像一座座房子……”孩子臉上露出頓悟后的驚喜,激動地高高舉手,帶動得更多的孩子也興奮起來……
我說:“能把看到的寫成一段話嗎?”
學生動手寫話。
“寫好的請舉手。”
但是此刻,我的很多學生卻依然沉默著。
我拿起幾個同學的本子一看,這幾個同學都寫好了。可是,為什么不舉手?
找了一位同學說不舉手的原因。他說怕羞,怕同學笑他。
我幫他念完了作文,同學們給予了他最熱烈的掌聲。他臉上沒有了緊張,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從那以后,他總是第一個舉起小手。
用鼓勵的語言,培養了膽小孩子的自信。接著,一個個都搶著想念自己的“大作”,教室里響起了陣陣掌聲。
對于上課不專心的孩子,我提問題時總走到他旁邊,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回答了問題,給予加分,并獎勵一個小東西。即使回答錯誤,不批評,并集體商討正確的答案,共同進步。對于發言踴躍的孩子,如果回答錯誤,希望他想好了再說,對他有思考、有見地的發言大力肯定。對于課堂反映確實比較遲鈍,接受能力有所欠缺的孩子,多一點兒關心、耐心,講過的重點內容再請他說一說,不苛刻于回答得完整、精確……
一、 選用教學效果最優的現代化教學技術
所謂最優,是指在某一知識內容的教學中,幾種教學媒體都可用的情況下,選用教學效果最好的媒體。如《火燒云》一課,火燒云顏色和形狀是文章的重點、難點。我利用CAI設計了9種顏色的投影,將書上所描寫的顏色都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對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更加喜愛火燒云絢麗多彩的景色。而形狀方面,我根據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馬、狗、獅子等形狀的火燒云,并配以聲音。學生通過逼真的畫面,了解了火燒云變化多端,形態各異。這樣突破了重點,解決了難點。
將CAI技術引用課堂教學以后,電化教學的效果大為改觀。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古詩教學中,一般都強調通過學習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現在運用計算機教學,我們將詩上的畫面制作成一些動畫片,通過生動的畫面來取代教師枯燥的講解,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概念。如教《小池》這首詩,我先讓學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麗的景色。然后打開計算機請學生欣賞一個小動畫: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從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緩緩涌出細細的泉水,綠樹那茂密的枝葉遮住陽光,形成的樹蔭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葉剛剛冒出小小的尖角。這時飛來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為更深入地理解古詩內容,進行情感朗讀打下了基礎。
二、 現代教育技術也要達到發展學生思維的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要為現代教學服務,其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發展的功能。所謂發展,是指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其智力同時得到開發。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去指導。不能是教師拉著學生走一條固定的路,為了學生的智能發展進行多媒體教學時要認真思考,設計計算機軟件時充分考慮學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維路線去發展、鼓勵創新,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這樣的教學媒體的使用就具備和發揮了發展學生思維的功能。
如教《那片綠色的爬山虎》時,將文中“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暉下的爬山虎”設計成小動畫,讓學生進行對比思考、遞進思考、換位思考、總結思考,來深入地理解課文,明白了“綠綠的爬山虎”就是“我”在葉老的教導下,不僅懂得了怎樣作文,怎樣充實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做人。本文教學目標也得以全面實現。
片斷訓練是篇幅短孝內容單一、形式靈活的一種寫作訓練形式,也叫小作文、小練筆、單項練習等。是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其進行短平快的戰術性訓練,能幫助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積累生活體驗,豐富語言材料,掌握寫作方法。
從作文教學的角度看,片斷訓練是一種分格訓練,所謂的“格”是指單一的寫作基本訓練單位,主要是寫作中的常用片斷,如開頭、結尾、總分段式,借物喻人的方法等。著力于“格”的理解和運用,并努力使之序列化。
從閱讀教學角度看,片斷訓練是讀寫結合的基本形式。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相得益彰。主要是閱讀材料中的典型片斷,如《三味書屋》中介紹書屋一段,方位清楚,有模仿價值。注重閱讀與寫作間對應要素的理解和遷移。
片斷訓練需要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智力的綜合參與;同時又是學生說話、聽話和閱讀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一種學生內部智力技能和語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綜合訓練;是一種學生作文知識技能和心理活動辯證統一的訓練形式。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特別是寫作能力的階梯和橋梁。
片斷訓練根據訓練內容和訓練目的,可以分成: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和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四類。
(一)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
小學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教會學生虛構,而是教會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因此,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成為學生作文訓練的最佳形式。所謂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就是以片斷或簡短的篇章為形式,將描寫與敘述結合起來,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通過觀察素描類片斷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具體訓練中要做到:
1.讓學生獲得豐富而鮮明的感性表象。觀察是獲得感性表象的唯一途徑。觀察的對象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圖畫或錄像,它們生動具體,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鮮明而牢固的表象。使語言訓練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幫助學生從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篩馴出典型表象。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對豐富而完整的觀察對象或過程獲得感性表象;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重點的觀察,幫助他們把握事物本質特性,篩選典型表象;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鮮明、生動的文字去強化典型表象。
3.讓學生通過想象,生動地表現典型表象,使中心的表現更為有力、深刻。
(二)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
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就是指導學生以課文為素材練習寫作的片斷訓練。它不是簡單地重復課文內容,而是對課文有所創造,或改變課文容量,或轉換表現角度,或別出新意,或馳騁想象,既依據課文又超越課文。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是讀寫結合的一種形式,將閱讀和寫作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上融合起來,使讀和寫既互為手段又互為目的,促進學生讀寫的同步發展。在實施訓練時,教師要做到:
1.幫助學生發現可創作的課文素材。一般教師在這幾方面引導學生著力尋找:
(1)課文留給讀者回味思索的空白點。教師可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進行片斷訓練。如:《憶鐵人》中鐵人的語言“哦?……咳!”可引導學生把鐵人此時豐富的內心世界寫出來。
(2)改變課文原來的表現角度,進行片斷訓練。如《再見了親人》寫志愿軍叔叔向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話語,可讓學生以小金花的口氣寫她向志愿軍叔叔道別的話語。
(3)改變課文的容量,縮寫或擴寫其中的某個部分,進行片斷訓練。
(4)改變課文的文體進行片斷的訓練,如把古詩改寫成寫景或記事的記敘文。
2.向學生提供準確進行語言表達的幫助;或向學生介紹某些背景情況;或向學生提供關鍵的詞匯、句式;或告訴學生基本的寫作常識和技巧,如詩歌改成記敘文應注意的問題;或幫助學生理清表達的思路。使學生能順利地把內心所感外化為文字。
(三)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
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是模仿范文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和觀察方法進行片斷練寫的寫作訓練形式。是將在閱讀范文時感知、理解的表達方式及時進行遷移運用。根據學生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斷章句,如:開關、結尾、對話、煉字、修辭方法、句群段式結構等。使學生在借鑒范文的過程中加深對作者的各種表達方式的理解和記憶,在實際的操作中初步形成寫作的思維組塊,以形成一定的寫作能力。針對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的特點和目標,在指導時要注意:
1.加強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展示理解、積累、鑒賞的過程,以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特別要講清范文片斷的特點。如:《火燒云》中寫火燒云變化的部分寫作方法是:①按出現—變化—消失順序寫;②描寫變化的動詞各不相同。
2.向學生提供與范文情況相關的寫作素材。兩者間的相關度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水平,以及寫作方法的難易程度做恰當的調節,也可分層提供或分步提供。還可以設法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由學生自己尋找寫作素材,如:在仿效《火燒云》中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部分的寫作方法進行訓練時,讓學生想象火燒云還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可以想象成動物,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事物。
3.重視片斷講評,并把講評的重點放在要求仿效的寫作方法上,而對學生的練寫片斷中其他的優缺點,暫時不講。同時,要引導學生互相講評,自我批評,在講評中鞏固寫作方法。
(四)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
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就是運作用學習到的部分語言文字進行片斷寫作的一種訓練形式。促進學生對書面語言的內化,加速將消極語言轉化成積極語言,豐富學生頭腦的語匯儲備,使學生的寫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能“言之有文”、“妙語連珠”。能夠進行語言文字包括詞語(成語)、句式、警句、格言,甚至部分自然段的有意識地積累。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時,教師要注意:
1.恰當選擇需要積累、運用的語言文字。這些語言文字一般應具有連綴能力強,使用范圍廣,富有表現力等特點;或者是微言大義,或者是意境深遠……衡量的標準是在學生的語言交往中能經常運用或對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有切實幫助的。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打好基礎的。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一、語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須具備能力,所以語文教學必須在學懂語文知識的前提下,以培養能力為重點
過去的語文教學老師只看著卷面成績,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我感到:語文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工具”;語文課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車間”;語言文字是車間加工產品的“零件”。為了確保“產品”的合格,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教學原則:上每節課前一定根據教材特點和單元重點明確:給學生為什么知識,訓練什么能力及怎樣訓練。我培養、提高學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師引導,提示規律、輔導探索、放手實踐、抓住不放、反復訓練。
1、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了走出長期以來老師“扶一扶”學生“走一走”,老師“不扶”學生“不走”的識字教學誤區。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訓練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讓學生取得識字的主動權:首先我讓同學們過漢語拼音關;然后在新學期伊始專門上好兩至三節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的理論課。講漢字的特點規律,講自學漢字的方法,并進行具體輔導。我把識字方法歸納為六個字:點(點出生字)、讀(讀準字音)、記(記住音、形特點)、查(利用工具書查字義)、寫(連詞端正書寫)、默(自己默出所學生字)。經過一段獨立性學習。學生完全養成習慣,不僅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學生完全掌握,就連課外閱讀中發現的生字,學生也主動學習掌握。學生掌握了識字能力,學習興趣高了,看書、作文的能力也相應提高。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項細致、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這里僅就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閱讀能力淺談一些做法。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是多種多樣的。我根據不同的課文,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充分發揮課文應有作用,
3、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必須抓好作文教學,突破這一難關,培養寫作能力。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教師感到難,學生更感到難,只有突破這一難關,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給自己的作文教學定了“兩緊”、“兩多”、“一改”的教學原則。“兩緊”是:緊密聯系閱讀聯系閱讀教材;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兩多”是多讀、寫寫。“一改”是改革指導和批改的方法。
教學的實踐,使我嘗到了重視培養學生能力的甜頭,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從一堂課中增長知識:識字能力、閱讀的能力、寫作的能力。慢慢“入了門”、“上了路”有了自己皖,獨立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了學習的主人。
二、探求最佳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時“導學”、“啟思”、“質疑”等環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自主,講究教學方法。如教學《火燒云》時,我有步驟、分環節引導學習:1.讓學生自由地讀,并把自己讀懂的內容大膽地說出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2.學習火燒云特點時,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認識(學生自主學習有選擇的空間,并有合作學習的時間)。3.在學生學習完火燒云的特點后,設計了一個寫自然景象變幻的小練筆,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寫”中去(知識遷移,讀寫結合,訓練能力)。這樣,學生在教學中不是消極地受教,而是主動地探求,既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探究能力。
關鍵詞:小學作文 弊端 創新 個性
在小學語文中,作文占著很大的比重,無論是看圖寫話、日記亦或真正意義上的作文,學生幾乎周周練。可近年來,一部分小學生作文水平每況愈下,其中有幾個常見問題:一、寫作熱情不高;二、作文內容空洞;三、寫作語言僵化。
對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進行有效的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小學生愛上作文并且寫好作文。
那么我們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引導學生觀察和積累
小學生寫作熱情不高關鍵在于無物可寫,無物可寫在于對周圍的人和事不善于觀察和積累。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1.大事“大”觀察,小事“小”觀察
大事主要指時政大事,這些時政大事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和把握都比較難,因此,只要能大概了解一些就行了,這就是所謂的“大”觀察。而我們更多的精力是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鑒于農村小學生的個人及家庭特點,選擇身邊的景物進行觀察,方便、實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任何地方都有它值得一寫的地方,不是因為不美,而是因為缺乏發現美的能力。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細微處入手,仔細觀察,從而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身邊景物更容易引導起學生的共鳴,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愛鄉之情,這就是小事“小”觀察。
2.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相結合
觀察時機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善于抓住“天賜良機”及時觀察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事物。比如有一次作文要寫《火燒云》,而頭一天傍晚突然出現了很美的火燒云,燦若煙霞,并且變化多端,我就馬上組織學生進行觀看,這樣第二天寫作文才會讓學生有東西可寫,若第二天再去觀看很可能會錯過時機。
3.個人觀察與集體觀察相統一
觀察形式上要做到個人觀察與集體觀察結合起來。個人觀察幾乎不受條件的限制,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課外調查小組等是學生集體觀察的形式,學生對于這種作文前的分組觀察形式,樂于去實踐,普遍感興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組織集體觀察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教師不能主宰整個觀察活動,要充分地給予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主角地位,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在分組觀察中,大部分學生積極性高,主動參與,但也有部分學生出于不同的原因,“懶”于參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分組時要讓各種類型的學生相互搭配,讓“勤”的學生與之混合編組,讓“勤”的帶“懶”的,讓“懶”的在“勤”的推動下,逐步轉變為“勤”,進而達到觀察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曾說:“創新,是人的生命迸發出的最鮮活的最富靈性的智慧的火花。”
1.營造創新發展環境
創新在宏觀方面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根本,微觀上講,作文同樣需要創新。只有創新才會反映每個學生心里的所想、所感,才會避免套路化、僵化的弊端。我們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創新,不要學生有什么新的想法見解就覺得是“胡思亂想”、“胡說八道”。當然,有時學生的想法不夠成熟,這時我們就需要積極引導幫助,使他們將想法運用到作文中去。
2.捕捉引導創新點
創新的形成不是能夠計劃的,尤其是小學生的創新。在實際中,學生的一個創新點往往是無意中顯露出來的,并且總是不那么成熟和完整。我們教師在這當中就應該積極敏銳地捕捉,然后加以適時的引導。這樣漸漸地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3.在學習實踐中創新
所有的創新都來源于生活,生活又是五彩斑斕的,同時作文也是對生活的記錄,因此,學生應該在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創新。我們應該經常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經常寫日記,養成善于積累的習慣,為作文準備第一手的素材。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生活的多個方面,才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記錄,才可能實現作文的創新。寫作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創新的靈感同樣來源于生活。
三、培養個性化的語言
特色化的語言是屬于自己、屬于個體生命的活的語言,是個人語言風格的個性化。同時個性化的語言是治愈寫作語言僵化的良藥。當前,學生作文中眾口一腔一調一辭的現象,實際上是學生將信手拈來的、背得滾瓜爛熟的人生信條進行套用、濫用。所以說,內容完整、語句通順的個性化語言才能體現學生不同的想法,才會使作文富有文采。
參考文獻
[1]減鐵軍 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學科教育,1997(2)。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訓練
在語文教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極其重要的,因此,在其訓練的過程中,進行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必要的,這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需重點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下工夫。然而在其教學中,老師經常會存在著偏重寫的訓練,卻忽視學生在其他各方面的訓練。其中,朗讀的訓練就是我們教學的敗筆。因此,我認為在語文課教學中讓學生學習語言是首當其沖的。所以,在此過程中需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讀和背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能力就能提高了。這不經讓我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朗讀的訓練,朗讀的效果也會是顯而易見的。
一、朗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產。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同時也認識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
二、朗讀有助于審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麗的不興安嶺》、《火燒云》、《五彩池》、《觀潮》、《草原》等,都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燒云》“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天空著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通過朗讀,學生腦海出現:晚霞斜照大地的瑰麗的畫面。“火燒云的變化極多,紅通通的、金燦燦的……”“又像這個……又像那個……”誘發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觀潮》,潮來了“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于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教師用繪形繪色的朗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天下奇觀”啊!文中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領略到自然美,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再現自然美,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誘發他們去想象,能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三、增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和反省,享受豐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