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最新作文素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放生,切不可率性而為
前不久,一位景觀設計師向筆者抱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人工湖里的魚太多了,天天抓也不見少。筆者不解,湖里有魚不是挺好嘛,為啥還要抓它們?設計師解釋,人工湖建好后,來放生的絡繹不絕,使錦鯉等淡水魚類超量繁殖,把用于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吃得一干二凈,不僅打破湖里的生態平衡,也導致水質急劇下降。
類似的例子并不少見。據了解,我國不少地方有放生祈福的習俗,每逢佳節吉日,或將一籠籠鳥兒放歸山林,或將一船船魚兒投入江河……可這種“善舉”不一定是對動物和自然的真正關愛。
不管是本地的還是外來的物種,都不能隨意放生。據報道,近兩年來,泰山上的松鼠搶了猴子的名聲,成了令人頭痛的“山大王”。它們成群結隊下山“打家劫舍”,使附近農民種植的核桃大量減產甚至絕產。這些松鼠不是泰山原有物種,是人們放生的,由于當地缺少蛇、狼、豺等松鼠的天敵,松鼠的繁殖速度又極快,這才泛濫成災。
有時候,放生本身可能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與環境污染和某些人為因素結合后,其危害就會急劇放大。
(選自2012年3月1日《人民日報》)
【素材點撥】
“放生”凸顯了人們關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情懷,但是切不可率性而為。因為每個區域的生態系統相對平衡,如果不考慮物種的種類、數量、比例等,隨意放生,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適用話題】
生態平衡 順其自然 善舉
2. 姚明楊瀾等眾多名人,聯合呼吁終止活熊取膽
2012年2月14日,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下稱“它基金”)向證監會提交吁請函。本月22日,它基金又前往證監會辦遞交第二輪聯署重量級名單。
據悉,此番加入共同呼吁取締活熊取膽的知名人士有:姚明、申雪、趙宏博、張紀中、楊瀾、汪峰、文章、馬伊琍、孫儷、鄧超、孟京輝等。
吁請函稱,歸真堂一旦上市,將引發社會各界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激烈爭辯,并可能對政府職能部門監管能力和公信力產生質疑。因此,它基金懇請證監會及有關部門慎重考慮,對歸真堂的上市申請不予支持和批準。
姚明、楊瀾等關注公益事業的知名人士紛紛表示支持它基金,呼吁抵制歸真堂上市,希望早日終止“活熊取膽”。
據悉,姚明在2012年2月22日它基金聯署簽名活動中,鄭重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表示支持它基金此次倡議取締活熊取膽業的活動。
(選自2012年2月15日《北京晚報》)
【素材點撥】
人與動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員,生命是平等的,而“活熊取膽”極其殘忍。中醫中藥固然要發展,但動物也有生命權,我們不能為了人的生命,而漠視動物的生命,讓我們一起來拯救黑熊!
【適用話題】
呵護動物 生態環境 名人效應
3. 讓大自然自己工作
永定河被北京人稱為母親河,但歷來脾氣暴躁,不時改道,頻發洪災,不見母親的一絲溫情。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河水斷流,河床遍布大小不一的挖沙坑,飄蕩著漫漫沙塵,成了不折不扣的“永痛河”。“事實證明,‘硬治理’的老路走不通。”北京市永定河改造工程的總設計師鄧卓智介紹,歷朝歷代對永定河的治理都帶來了不同的“后遺癥”。
利用現代水利工程技術,能否一勞永逸地解決水患?上世紀50年代,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廳水庫,并筑起許多大壩。由于大壩截流,永定河變成了干涸的“死河”,河道堆積了大量泥沙,為北京沙塵暴提供了1/5的沙塵。水災不再,“黃災”又起,人工治水又走入了一條死胡同。“治水不能把水治死,要高度重視生態因素。”鄧卓智深有感觸地說。
現在,永定河治理采用了“柔性修復”的辦法,讓大自然自己工作。例如,在岸邊設置透氣的“網箱石”,防止洪水對岸基的沖擊;采用“連柴捆”、扦插柳枝、養植水生植物等辦法,解決固堤、清污等問題。
治水,不僅僅是有關“疏”與“堵”的工程問題,也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環境問題。“一名‘河道整容師’,不能光想著當‘硬漢’,還要有更多的‘柔情’。”鄧卓智感慨地說。
(選自2012年1月5日《人民日報》)
【素材點撥】
治水重在疏導,而不是一味地堵截!這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昭示的哲理。特別是在當今這個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我們更應該注意到,治水也涉及到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啟示:小到個人,大到社會,遇到問題要盡可能地采用疏導的方法。
【適用話題】
疏與堵 生態環境 剛與柔
二、愛心與慈善
1. 愛心青年阿里木
2001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來到貴州畢節,擺起地攤賣烤羊肉串。熱情風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漸漸紅火起來。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舊過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錢填飽肚子。
如此吝嗇為哪般?阿里木自有打算。剛到貴州時,他參與撲滅了一次山火,當地政府獎勵他300元,他隨后就找到畢節的婦聯組織,連同自己身上的200元,全部捐給了一個因貧困而瀕臨輟學的學生。阿里木與“草根慈善”結緣后,烤羊肉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得知大方縣一所小學的學生沒有書包,阿里木買了181個新書包,翻山越嶺兩個多小時,送到了孩子們的手中;另一所學校的41名學生交不起學雜費,他冒雨送去了5000元……這么多年,究竟幫助了多少學生,阿里木記不清了。這位“草根慈善家”還拿出積蓄,在貴州大學與畢節學院設立了助學金。據說每串羊肉串可以賺3毛錢,阿里木迄今捐出了15萬元,相當于烤了50多萬串羊肉串。
捐資助學并非阿里木事跡的全部。汶川地震與貴州雪災,他都踴躍捐款。玉樹地震發生后第三天,阿里木攜帶裝有行軍床、被褥以及鍋碗瓢盆的兩大包行李,從貴陽趕往西寧,購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與蔬菜送到災區。
(選自2012年2月3日《文匯報》)
【素材點撥】
草根慈善家阿里木,8年多來,靠賣羊肉串維持生計,卻毅然把攢下的血汗錢全部拿出,資助上百名貧困生。艱難冷卻不了他的熱心,苦難改變不了他向善的信念。憑借一顆熾熱的愛心,他越走越遠。“讓世界充滿愛”,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這難道不是我們大家的共同心聲嗎?
【適用話題】
慈善 草根 愛心 心愿
2. 永遠向善的李娟
南醫大護理學院11級的李娟同學因罹患黑色素瘤不幸去世,她留下遺囑,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學校解剖樓,供醫學事業研究。2012年2月28日上午10時46分,21歲的李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她用另一種方式,延續著自己的生命。
她樂觀地安慰親人:“爸爸,我們要現實一點,我知道治不好,但我要走得快快樂樂。”她說,“希望我的生命讓教授們研究出新藥。”在彌留之際,她露出女兒的,讓人無法遏制眼淚,卻又感到一種無法言說的暖意,也許這就是生命的共鳴吧。我們無法消除這個苦難家庭的悲痛,但我們可以和這個家庭的心臟一起跳動,一起承受。
這是個平凡的女孩,不為人知,但她的去世給社會帶來了震動。在微博上,眾多網友向這位女生表示敬意。這位平凡的女子實實在在地震撼了無數人。她是鄰家的女孩,她是街道上擦肩而過的路人,她是普普通通的學生,甚至,她是一顆流星,但是,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90后女孩的光榮與夢想。“平凡的人們總給我最多的感動”,說的就是這個吧。
到底是怎樣的力量,讓一個生命脆弱的人,變得如此強大?是始終向善的愛心。
(選自2012年3月1日《現代快報》)
【素材點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愛是永恒的!李娟心懷大愛,坦然面對死亡,將生命獻給了熱愛的世界。生命是脆弱的,然而擁有愛的生命無比堅強,其光芒足以照亮世界。
【適用話題】
樂觀 溫暖 奉獻 力量 愛心
3. 愛心驅動,“最美奶奶”救女童
2012年2月19日,湘潭湘鄉,2歲的小婧婧被困火海。其母親楊朝霞奔走呼救,一名30歲左右的男子漠然轉身,59歲的吳謀純卻毫不猶豫兩入火場救出孩子。
事后,有人問吳謀純,為什么同時聽到楊朝霞的求救聲,那個男子拔腿下樓,而你卻毅然沖入火場,吳謀純說:“我不能管別人怎么想,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對孩子的愛,驅使我毅然跳入火場。”
吳謀純火中救人壯舉在網絡上迅速傳開,網友稱她和抱起小悅悅的第19名路人陳賢妹一樣,都是“最美奶奶”。可在鄰居眼中,吳謀純的英雄之舉并不讓人意外,因為吳謀純在小區內是出了名的“活雷鋒”。
湘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鐘興旺在接受《法制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為吳謀純爭取“見義勇為”等榮譽,在老人身上,體現的是閃光的雷鋒精神。
“她(吳謀純)全然不顧自己,只叮囑我們找水給孩子洗把臉。然后急忙撩開婧婧額前頭發,一遍遍摸著孩子的小臉蛋。發現孩子沒有一點損傷后,吳阿姨竟放聲大哭起來。”憶起當日場景,住在隔壁樓的金美鐘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聲贊嘆,“她當得起‘最美奶奶’的稱號。”
(選自2012年2月28日《法制周報》)
【素材點撥】
是良知和對孩子的愛,驅使吳謀純做出英雄的舉動。的確,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給人以勇氣和力量,使人變得勇敢。
【適用話題】
愛心 真正的美 見義勇為
三、道德與法制
1. 吳孟超——堅守道德與良知的楷模
吳孟超,現年90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唯一一位醫生。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1999年,他推動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院,并成為國內最大、國際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
上世紀50年代,從同濟醫學院畢業的吳孟超投入了肝臟外科研究,與同事做出了中國第一個肝臟解剖標本,提出了“五葉四段”肝臟解剖理論。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國首例肝癌切除手術。
半個多世紀的嘔心瀝血,吳孟超推動了中國肝臟醫學的起步與發展。1999年建立的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每年收治逾萬名患者,年均手術量達4000例。肝癌術后五年的生存率,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歲,他依然堅守在一線。吳孟超是醫院院長,平時不但忙于院務,還要經常外出主持學術會議。即便如此,他仍堅持在每個星期二的上午出門診,若是出差錯過了,回來還得補上。
從醫近70載,吳孟超始終認為醫德比醫術重要,“德”是他挑選弟子的首要標準。吳孟超定下規矩: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用便宜的藥,盡量減少重復檢查。據說這樣做,每年能給病人節省7000多萬元。
(選自2012年2月3日《文匯報》)
【素材點撥】
吳孟超,50年來,嘔心瀝血,恪盡職守,推動了中國肝膽醫學的起步和發展。年近90,仍戰斗在手術臺前,足見其對醫學事業的執著與高尚的醫德。堅守職業道德,是一個人高尚品德的最基本的體現。
【適用話題】
堅守 良知 楷模 規矩
2. 陳光標的新形象
一名頭戴雷鋒帽,身著軍綠色棉大衣,手持鋼槍的男子筆挺挺地站崗,這是中國首善陳光標的雷鋒扮相。3月14日,此裝扮在微博上曝光后被火熱轉載,引來眾多網友熱議。當然,褒貶兼而有之。
“‘雷鋒陳’絕無惡搞陳光標和雷鋒之意,這是我對雷鋒精神全新的理解,也是雷鋒精神不斷成長的結果。”作品創作者舒勇先生說,用陳光標的身體結合雷鋒的經典形象,為后人見證和理解雷鋒精神以及歷史留下一種非常獨特的路徑。
“舒勇先生將我做成雷鋒雕塑,首先滿足了我一直以來向雷鋒致敬的從內到外的神圣感,其次也是我想做新時代雷鋒的一次公開宣言。”陳光標說。而對一些網友的非議,他不想爭辯,因為他只想著用更多的精力去回報社會,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今年是雷鋒逝世50周年,陳光標陸續制作了關于雷鋒的微電影,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號召更多的人行善。
(選自2012年3月5日《北京晨報》)
【素材點撥】
中國首善陳光標以雷鋒的形象和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讓我們眼前一亮。這是雷鋒形象的再現,是雷鋒精神的一種回歸。而重現雷鋒形象,則是弘揚雷鋒精神的有效途徑。
【適用主題】
惡搞 見證 關愛 慈善
3. 女孩地鐵反扒反被打,上海擬立法保障“好心人”
近日,一位80后上海姑娘在地鐵站反扒,小偷發現行跡敗露,在地鐵車廂關門前把手機丟回給了被害人,之后惱羞成怒對姑娘一陣猛打。由于沒有人贓俱獲,且被害人未出面指證,警方一時不能立案。此事一經披露,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所幸被害人幾天后主動向警方報案并配合做了筆錄。
民間反扒是見義勇為的行為,應該鼓勵和支持。然而,由于對見義勇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因此很多時候,反扒志愿者必須自己找第三方證人,否則一旦被害人由于怕多事、怕麻煩而退縮,見義勇為者便很難證明自己行為的合理性。在我國,由于沒有一部全國統一的法律條文從立法上保障見義勇為申請、認定及后期賠償、補助等事宜,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可能會受到損害。因此,為好心人立法已成為社會共識。
法律界人士認為,民間反扒,沒有執法的依據和資格,很難有一個確定的名分和定位。就算是人贓俱獲,受傷的反扒者也只能自己負責醫藥費,這也成為許多反扒者郁結于心的一大“硬傷”。
上海市律師協會刑事業務委員會成員吳皓表示:“我認為需要為好心人立法。為好心人立法利大于弊。”吳皓說,針對犯罪行為而言,見義勇為只是道德層面的概念,要如何切實保障見義勇為者的行為,還需要法律來規范。
(選自2012年3月5日《法制日報》)
【素材點撥】
見義而不敢勇為,好心人往往得不到回報,甚至自身利益難以得到保障,這的確是當前社會的一大“怪現象”。因此要健全法制,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原則上講,高考作文命題會有意回避時事熱點,這樣做,既有避免猜題押寶的意圖,也有出于杜絕假話、空話、套話的考慮。但根據對近幾年高考作文試題命題方向的研究與分析,我們發現,高考作文命題專家越來越傾向于在試題中暗含時事熱點,以引起學生對社會、人生的關注,進而考查學生由表及里或透過現象看本質地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2008年高考全國卷Ⅰ的“汶川大地震”材料作文、四川卷的“堅強”話題作文,2009年高考天津卷的“我說90后”話題作文、江西卷的“獸首拍賣”材料作文、遼寧卷的“名人代言”材料作文,2010年高考全國卷Ⅱ的“淺閱讀”材料作文、江蘇卷的“綠色生活”命題作文,2011年高考全國卷的“最誠信的彩票店業主”材料作文、新課標卷的“中國崛起”材料作文、北京卷的“鹿特丹世乒賽后的討論”材料作文等,都是緊扣時代脈搏,直擊時事熱點的試題。
既然已經知道高考作文命題專家的這一傾向,那大家該如何應對呢?方法其實很簡單,多關注社會生活,多關注時事熱點。然而對于正在題海中奮戰的高三學生而言,這看似簡單的方法卻成為了一種奢望,畢竟大家的備考時間太緊,備考科目太多,精力有限,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近期發生的熱點時事。于是《課堂內外·創新作文》的編輯們,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特邀全國一線名師、高考作文命題研究專家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2年高考作文備考時值得特別關注的時事熱點,并附上多角度的熱點事件解讀與個性化的熱點事件評論,通過這本《2011年5月-2012年4月高考作文備考熱點大全》呈現給大家。
本書中的時事熱點都來源于2011年5月-2012年4月發生的國際國內熱點事件,并且這些熱點事件材料本身即是一則則新鮮實用的寫作素材,在遇到其他作文題時,也可以拿來為大家所用。在排版、設計中,我們將這些時事熱點按照月份排列,既能使大家清晰地了解從2011年5月-2012年4月國內外所發生的熱點事件,又能使大家有條理、有規律地輕松進行高考作文復習備考。
這樣一本最熱備考話題與最新寫作素材二合一的圖書在市面上絕無僅有,是《課堂內外·創新作文》專門為大家打造的高考作文備考利器,只要大家能掌握書中的內容,在面對時事熱點時就能理解更透徹,觀點更獨到,在寫作高考作文時就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成為考場之王。
關鍵詞: 高中作文教學 情感缺失 原因 對策
何永康教授主張學生在作文中“寫自己的酸甜苦辣,寫自己的喜怒哀樂”,唯有真情才能動人,但在高考中,很多學生“為文造情”,矯揉造作,無病,背情逆理。為什么本應情感豐富的中學生會寫出情感缺失的作文呢?筆者現就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和對策展開論述。
一、高中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
(一)教師層面:1.對作文教學的畏懼或輕視: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因沒有一個具體的、可系統操作的模式而被教師視為險峰。風光無限好,道路多艱險。教師多有畏難情緒。不少教師知道作文教學很重要,但能力不足,又沒有可以借鑒、學習的好方法,只能敬而遠之。也有不少教師忽視作文教學,認為作文寫多寫少一個樣,詳評粗評一個樣,學生作文成績沒有明顯差距。甚至有的教師根本不講作文,把精力都放在前面90分內容上,讓學生整日陷于題海中。這些都必然導致學生寫作能力不強,扼殺了學生的寫作激情。2.教學中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雖然素質教育得到大力提倡,但在不少地區,應試教育仍受到學校和家長的歡迎,應試教育造成的沉重升學壓力使學生不得不整日沉溺于題海中,根本沒有更多的精力閱讀書籍,充實自己。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在教學中過于注重語文工具性的訓練而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培養,過于注重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語文本身“文以載道”的特點。這都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的缺乏,學生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能力欠缺。
(二)學生層面:1.學生課外閱讀少:應試教育下,很多中學生不得不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課本知識,并沉溺于題海之中,沒有多少時間通過閱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即使難得放假在家,家長也總認為孩子看課外書嚴重影響學習,情愿花大價錢給孩子補習各門功課,也不愿孩子通過閱讀書籍舒緩日益疲憊的心靈。2.不善于感受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不少同學寫作文時,要么總是唉聲嘆氣,要么就是搜腸刮肚,不知如何落筆。他們的腦海中基本沒有與文章相關的材料和話題,因此總是老調常彈,有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一直舉愛迪生、雷鋒等人的例子,了無新意。有的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很少留心,導致作文細節過于籠統,情感抒發極不真實。
二、對策
(一)教師重視作文教學,提高作文教學能力,喚起學生的寫作熱情:近幾年,江蘇高考作文均分偏低嚴重,導致語文總成績大受影響,因此江蘇省日漸重視作文教學。就蘇州大市而言,2011年開始,教師要用專門的作文備課本備課,有教學計劃、作前指導、初評記載、二評記載、作后講評、范文示例等版塊,便于教師操作,作文教學越來越受重視。
打鐵還得自身硬,教師只有自身寫作能力過硬,才能以自己的寫作經驗使學生少走彎路,教師應引進寫作學最新研究成果,以先進的理論指導作文教學。從寫作實際出發,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放開手讓學生大膽作文,提高寫作興趣,使之樂于作文,鼓勵學生創新作文,跳出常規,關注課堂以外的知識,多與社會接觸,使作文由“小我”走向“大我”。
(二)教師注意立足文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蘇教版語文課本模塊式、專題式教學,能使學生科學、系統地掌握語文知識,涵蓋語文的方方面面,并且由小及大、由點到面地輻射開來,做到既立足文本,又關注現實,實屬工具性、人文性相統一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立足文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著名學者錢理群曾說:“中學語文教育應該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實到中學語文教育中,就是指給人建立一種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時期一定要為對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這種教育是以后任何時期的教育所無法補償的。人若缺少這種底子是會有問題的,這是很可怕的事情。”語文課本集聚了中外文化的精華,學習語文的過程,既是充滿精神享受的過程,又是接受精神熏陶的過程。教師在平時授課中,應充分挖掘中外優秀文化,有意識地向學生傳輸精神養料,讓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汲取精神營養,逐漸提高做人的修養,形成美好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讓語文教學承載傳承優秀文化、建塑學生精神的使命。
(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開闊視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告訴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不僅要讀得多,而且要讀得精。在閱讀過程中,不能只注重書中的故事情節,更要感受書中人物的靈魂,揣摩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技巧。一本好書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影響無限。
學校、教師、家長應對學生閱讀書籍持平和的心態,不要憂心忡忡、擔憂過度,應為學生閱讀創造寬松的環境。
(四)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經意間總能觸動我們靈魂深處的某根弦,引起共鳴,成為寫作的最佳素材。此時寫出的文章是學生最真實、最獨特的情感流露。最能感染別人,讓別人為之深深感動。生活中,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捕捉生活靈動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不會無話可寫,更不會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