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建設小康社會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設小康社會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設小康社會論文

        第1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關鍵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內涵

        改革開放近30年,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城鎮化等都發生變化,我國已從生存型社會向發展型社會過渡,在這個階段,“生存性問題”壓力減弱,“發展性問題”壓力增大,已經到了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時期。

        一、在發展中不斷深化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認識

        從人類發展的角度講,我國面臨著兩大矛盾和兩大任務。兩大矛盾:一是經濟快速增長同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與公共服務不到位、基本公共產品短缺的突出矛盾。兩大任務:一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二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基本有保障的公共服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社會,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于促進公平、可持續的人類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十七大在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的基礎上,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作出及時、科學的調整和完善,這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建設更高標準的全面小康社會

        黨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時間,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而僅僅過去五年,我黨又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新審視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之路,對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提出更高標準。

        2.1指標值由“總量”調整為“人均”,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總量反映國力,人均反映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共同富裕程度,它構成了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的公平表征。指標變化表明從追求經濟增長、強調產出能力的絕對量,轉向追求經濟發展、強調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相對量,人均考慮了人口增長因素,突出了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我國經濟總量突破21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提前實現了本世紀頭一個10年翻一番的預期。我國經濟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國民總收入排名第129位(2004年數據排名)。根據世界銀行的《2003年世界發展數據手冊》,世界人均國民總收入是5120美元。無論從排位還是從絕對量比較,我國人均水平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如今,我們有條件也有能力盡快提高人均水平,按人均GDP翻兩番,考慮匯率和人口因素,屆時將可以實現人均4000美元左右。

        2.2目標值由“基本實現工業化”調整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黨的十七大報告談到全面認識新形勢新任務時,在黨的十六大強調的“四化”基礎上增加了信息化,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兩次現代化進程,第一次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第二次則是指從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第一次現代化是以實現工業化為主要標志,我國已進入工業化的沖刺期,但面對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競爭格局,中國必須在完成工業化的同時,開始向第二次現代化,即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知識經濟時代邁進,肩負起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雙重歷史任務。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征,自主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快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證。

        2.3體制目標由“建成完善”調整為“更加完善”。黨的十四大確定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

        2.4城市化進程由“城鎮人口比重較大幅度、三大差別逐步扭轉”調整為“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城市化是第一次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集約程度”和生活質量,是現代化的質量表征。按照國際工業化的一般標準,城市化(非農業人口)比重在60%以上,我國2006年城鎮人口比重為44%。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城鎮化建設突飛猛進,但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壓力很大,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

        三、走“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之路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到“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這一順序的變化深刻地體現了科學發展觀?!昂谩敝v的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快”講的是發展的速度,但速度之“快”,基于質量之“好”,“好”是“快”之前提,在“好”的基礎上的“快”才是真正意義的、長久不衰的“快”,能夠行穩致遠。

        3.1翻兩番必須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報告的一個新意是,在談到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時,把“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放在了第一位。據有關數據顯示,盡管2006年中國貢獻了占全世界5.5%的GDP,但中國為此消耗了占全世界15%左右的能源、30%的鋼材和54%的水泥。資源和環境壓力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而改變這種壓力的根本途徑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生態文明。

        3.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外生發展向內生發展轉變,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發展,由效益優先向公平優先發展。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替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雖然僅一詞變更,但是內涵卻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經濟增長是經濟社會發展量的概念,著重于經濟總量,經濟增長方式則是就經濟增長本身的投入產出而言。

        3.3突出消費拉動,普遍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由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同時拉動的,三者之間存在相互消長的關系,尤其是消費與投資的這種相互消長關系更為直接和明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幾乎形成了一種定勢,即投資和外貿成為強勢推動力量,而消費則不時處于疲勢或弱勢的狀態。高投資、多出口,使我國經濟保持了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高速增長,同時也面臨投資過熱、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巨大壓力等問題。在經濟發展初期,一個短時期或者某個特定時期內出現這種狀態,倒也未有大礙。但是,從長期的經濟發展來看,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就是一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問題了。

        第2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我國目前的社區體育存在場地經費不足、指導員缺乏、組織程度低和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休閑的價值將受到重視,人們有更好的條件從事體育運動,體育休閑將成為時尚。同時,體育的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組織管理更加困難,需要綜合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力量,重視體育俱樂部建設,加強休閑理論研究,開發體育自然資源,以促進社區體育的健康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提出,既為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又對體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社區體育仍將是21世紀前50年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熱點。探求新時期社區體育發展的趨勢與對策,是構建面向大眾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

        1我國社區體育現狀

        1.1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經費不足

        目前我國體育場地設施仍然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日益增長的從事運動、健身的文化需要,我國人均體育場地器材的占有量與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其他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相比還很低,社會體育經費與競技體育相比差距很大,而社會體育卻承載著維護億萬群眾運動、健身、休閑的任務。我國目前的體育場館多集中在學校和單位,社會上的場館多數追求豪華型,超過普通群眾的消費能力,場館的類型多為籃、足、排球,無法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要。

        1.2組織化程度低

        2000年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表明,我國群眾體育活動60%是自發組織的,體育協會的組織管理比例僅占6.6%,雖然比1997年的3.7%有所增加,但還遠遠不夠。同時,我國體育社團總體上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目前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制度化問題和監督體系不健全等。這種狀況對社團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1.3發展不平衡

        這里既有城市和農村二元化格局的明顯差異,也有沿海與內地、經濟較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距,體育場地設施和社區體育指導員絕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特別是集中在發達城市和地區。我國目前的社會體育指導員90%集中在城鎮,而廣大的農村只占10%。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要求農村與城市要全面協調發展,農村體育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了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而增加農村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目前發展農村體育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

        2社區體育的機遇與挑戰

        2.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體育發展提供新機遇

        2.1.1運動休閑成為時尚席勒說:“只有當人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時他才是人?!爆F代社會中,“人”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以人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呼喚人性的回歸,人的多樣性需求得到綜合的考慮?,F代人不僅需要強健的身體,更需要輕松愉悅的心情。人們要求擺脫機器和外界的奴役,做自己心靈的主人,休閑娛樂成為自覺的追求?,F代人紛紛背起行囊,走出戶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放飛快樂的心情,享受運動的,運動休閑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

        2.1.2個人參與體育的條件改善

        進入小康社會后,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的消費能力和水平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到2005年,按2000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2.5億,人均國內生產總植達到9400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痹谶@種條件下,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增強,將有更大的能力進行健康投資。

        2.1.3體育休閑更加受到重視

        2003年5月14日,國家統計局印發了《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了重新的調整,修改后的三次產業劃分將體育產業與文化和娛樂業一起組成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說明體育休閑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體育的層次也得到了提升。我國目前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鑒于此,黨的十六大提出:“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边@是自十二大使用“小康”概念以來,黨的重大文獻首次將“全民健身體系”納入小康社會建設目標,使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把體育提升到很重要的地位。社區的休閑體育可以有效地形成一個全民健身的體系,在休閑娛樂中群眾可以受到各種各樣的教育和熏陶,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2.2新時期社區體育發展面臨的挑戰

        2.2.1供需不足矛盾將更加突出

        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增強,體育人口的增多,需要更多的體育服務,目前業已存在的體育資源的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并且在有些地方仍存在擠占、挪用體育場地設施的情況。雖然國家要求開放現有懂得體育場館設施給社區居民使用,但對越來越多的需求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近幾年也得到很大的發展,總數達到了20多萬人,但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很低,不僅不能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同香港、澳門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2.2.2體育活動更不易組織

        現代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念更加多元,對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更加多樣,出現了許多以前不存在的新的運動項目,同時,現代社是一個生活方式多樣的社會,人們工作、閑暇的時間安排也不盡相同,顯示出個性化的趨勢,并且這種現象也會隨著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的發展而更加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社區體育的組織形式和方法都漸漸失去作用,由于體育興趣各異、時間安排不同,社區體育活動更難組織。

        2.2.3管理的難度更大

        現代社會是一個人口不斷流動的社會,人口的頻繁流動使社區體育管理面臨一個新的難題。我國傳統的社區體育可以依靠一兩個比較有影響、比較有權威的大爺或大娘就可以管理的有條不紊,但隨著社會組織化程度的加深,需要社區體育的管理更加規范,需要綜合運用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教育的等方法進行管理,而我們這方面的人才還很匱乏,必將使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社區體育的管理難度加大。

        3新時期發展社區體育的對策

        3.1大力提倡“三位一體”的學區體育

        把社區、學校和家庭有機聯系起來,利用孩子帶動家長、學生教會居民,使體育融入生活,這樣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結合,有效利用了有限的體育場地設施,居民有了科學健身方法指導,家庭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彌補社區體育的不足,同時也可以從學生中選拔和培養社會體育指導者,是一個值得大力提倡的體育方式。

        3.2重視體育俱樂部建設

        社區體育的發展需要社團的組織,發達國家有數量眾多的體育俱樂部。荷蘭有3萬多個俱樂部,470萬會員;日本有體育俱樂部372595家,會員超過總人口的10%以上。而我國社區體育多是自發組織,組織化程度不高,需大力發展體育俱樂部,同時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工作。

        3.3進行休閑體育理論的研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入了嶄新的時期,這對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中國體育在這個新時期的社會功能將發生更加明顯的轉變,以適應休閑時代的到來。于光遠先生認為“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學術?!?/p>

        3.4開發體育自然資源

        我國有豐富的體育自然資源,我國有8000m以上的山峰8座,8000m以下的山峰幾千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萬多條,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600多條,超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63條,另外我們還有眾多的湖泊、名勝古跡,這對開展登山、漂流、游泳、劃船、體育旅游等提供了天然的條件,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開發時一定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張洪潭.社區體育運行簡論[J].體育與科學,2002.

        [2]盧紅梅.河南省城市社區群眾體育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

        [3]田雨普.新時期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現狀與走向[J].體育文化導刊,2003.

        第3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簡稱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問題我國要實現現代化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難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項任務就是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地增長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那么農村應該靠什么來脫貧致富從而實現小康呢一是發展現代農業二是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這二項都需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個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日標,十六大報告對“個面小康”的解釋是惠及十兒億人的小康,日前我困農民占個困總人日的}o%以上,如果農村小實現小康,就小會有個面小康日標的實現,所以個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農民,農業和農村問題(簡稱“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困蘋命建設和改蘋的根木問題)實現現代化日標,個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難度最大而又非完成小可的一項任務,就是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地增t<,小斷提高農民產卜活水平)要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盡快致富奔小康的關鍵在于:一方面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武裝傳統農業,盡快提高j’大農村、農民的科技素質,_另一方面解決富余勞動力的轉移)這就要求我們農業職業教育承擔起為農業、農村一線培養數以千萬計的農業職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其它職業培訓學校(機構)為農村人日轉崗、轉移提供就業培訓,為個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新貢獻、

        一發展現代農業,從傳統農業產業向現代農業產業轉型一一必須培養大批能領導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應用型人刁一。wwW.133229.COm

        個球市場的形成,我困的農業產卜產經營已經納入了世界農業產卜產體系,而我困是一個產業化程度很低的農業大困.我困大部分農產品沒有比較優勢(規模小、成木高、質量低,標準體系小健個,等等),并且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小高,使我困農業科技含量小高,科技水平的落后導致農業的勞動產卜產率低下,農產品價格偏高、無法與困外農產品進行競爭、加入wtc)之后,更縮小了政府保護農業的空間,很多限制進日的措施都無法繼續使用,我困一此農產品加}一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竟爭,我困農產品小僅難以開拓困外市場,而且連保住困內市場都難)這必將減少農民的就業機會,減少農民收入)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武裝農業產業大大增加農業產業的技術含量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農業勞動產卜產率和土地產出率,提高農民收入、即從傳統農業產業向現代農業產業戰略轉型、

        這種戰略轉型的卞要內容包括:

        (1高技術基礎轉型()既要發揮傳統耕作技術的優勢,又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武裝農業產業,大大增加農業產業的技術含量,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農業勞動產卜產率和土地產出率、

        (2)產業結構轉型()低層次的產業結構是與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刻閉狹小的市場需求相適應的)面對市場范圍的擴大和竟爭的加劇,面對需求層次的提升和需求多樣化,農業產業的供給結構必須進行戰略性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3)產業組織轉型、農業產業的產卜產、加}_、儲運、銷售、服務等環節,應通過專業性產業組織分}_}辦作去完成,發揮分}一優勢,以提高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竟爭能力,形成規模效益、

        事實上,改蘋開放以來,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發產卜了巨大變化,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小城鎮應運而產卜,農村產業結構發產卜著新的變化,不f:統農業逐步轉變為種、養、加一體化的大農業,科、}一、貿一條龍的新模式,初步形成了食品、飲料、果品、紡織、造紙、皮毛、藥材、釀造、編織、飼料等十大農產品加}一業,數白個品種的農副產品加}一體系)農村經濟成分旱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涌現出一批新興產業,形成了以集體經濟為基礎,以鄉鎮企業為重要產卜民點,以港澳臺地卜_和外商投資企業為補充的農村經濟結構體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產業的升級,農業的現代化.對勞動者的文化、技能、知識結構等要求將有明顯提高)伴隨著農村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對人才的需求旱現出新的特點)農村迫切需求掌握農牧業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技術、善于把科1i)}-1戈果進行一次開發、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h得經營答理、能領導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應用型人才、最明顯的例r就是西部資u}優勢之所以小能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根u},乃是農村勞動力文化技術素質太低,適應小了現代農業的技術要求和結構變化,只能從事體力性的簡單勞動,數量眾多而無質量優勢)小僅當地缺乏資u}有效持續開發和利用的人才,而且小能滿足外來資金投入集約化資u}開發的勞動力技術要求)所以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必須順應這一變化,要大力發展農業職業和技術教育,加強職業技術培訓,肩負起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的jll史責任)囚此積極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和面向農村的高等職業教育(將來是木科),構建完善的農村教育體系,造就一支數量龐大的、素質過硬的、適應現代農業大產卜產要求的農民隊伍,從城鄉一體化、個面發展教育、為農村教育提供出路這一角度看,有其深遠的戰略意義,需要立即付諸實施,

        一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推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加快城市化進程一一其“突破點”在于教育,要大力發展職業和技術教育。

        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小在農業產業上,而是在非農產業上,即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上、所以帶領個困人民奔小康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讓他們充分就業的問題)而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是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的重要保障

        據初步匡算,我困日前1/3農村勞動力處于就業極小充分狀態,現有農村富余勞動力總數在1.5億人左右)而且21世紀初期農村勞力將處于新的供給高峰,據預測,20o1-2010年個困農村將新增勞動力6350萬左右、即使前20年保持年轉移匕八白萬人的速度,到2020年,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托力小可能有根木緩解)大量剩余勞動力滯留在農村,是造成農業勞動產卜產率低、農民收入增加困難的根木原囚)

        怎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縱觀各u社會轉型的jll史經驗,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木路徑是城鄉勺_動,良性轉換)通過推進}_業化和城鎮化戰略,有序地把一部分農村人日轉化成非農產業人日,進而游離土地變為城鎮人日,從而融入現代社會產卜活之中)通過教育、文化、科技、人員交流、產業聯系、各種媒體的紐帶和中介作用,把城市現代文明輸入農村,逐步改造農村的社會意識)

        推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加快城市化進程必須大力發展}一業,發展}一業的重要途徑就是吸引外資,使我困成為資木市場,成為}一業制造大困,山此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中央1999年經濟}_作會議明確把中困定位于“最終產品制造業大困”,困外也已經普遍認為中困是21世紀最大的“世界}_廠”、到底中困能小能成為世界}一場,就在于中困能小能把握這個機會,能小能提供大量高素質而相對低價的勞動力)以中困在個球產業分}一中的實際地位,我困日前客觀上只能以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保持在困際市場的竟爭力)而這種優勢實際上產產卜于農村高達1.5億以上的過剩勞動力,但日前在中困4.8億多農村勞動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專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從總體上看,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小高,從事非農產業的職業技能非常缺乏.這種狀況小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而且我們必須注意到光靠廉價勞動力來竟爭是小夠的,囚為這并小能改善他們的產}一活質量,廉價的勞動力價格小能使他們富裕起來,離小康產卜活還甚遠)),囚為現代企業正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化,勞動力將山過去的簡單-體力勞動型向技能型、知識型轉變)囚此必須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一作,以小斷提高民}一素質,提升其就業技能,增強其在勞務市場上的竟爭力)怎樣刁一能有高素質或者說合格的素質昵?就需要加強訓練,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提升其就業技能)政府應該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開展農村人力轉崗培訓,開發相關課程和教材,1i)}究制定科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而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就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場所)

        三農村人日轉崗、轉移就業培訓將成為各級政府教育、農業部門近20-30年}一作任務的重中之重,政府應把農民教育當作解決“三農”問題的首要任務來抓。

        第4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發展比較緩慢,這將影響我國全面建設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進程,因此如何建立和健全農村的養老保障體系就顯的尤為重要了,探索我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是本文的初衷。

            我國是農業大國,大多數人口在農村,我國的發展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村如何發展的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和重點是農民如何實現小康的問題,是農業如何搞活的問題,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城鄉差距仍有擴大趨勢。近20年來農村陸續出現的一些不利于養老的社會因素,如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涌進城市,將造成其人口的畸形變化,這將直接沖擊農村土地和家庭相結合的養老結構,致使部分農民缺乏養老保障,這一潛在問題可能阻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我們正處于解決農保問題的戰略機遇期,前進則一舉多得,不進則退,農保制度安排的成本將成倍增加,甚至成為阻礙黨和政府實現既定戰略目標實現的社會原因之一,所以建立和健全農村的養老保障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我國農業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狀況不平衡,這決定建立多元化的多支柱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是最佳選擇。

            首先是土地保障。土地是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礎,三農政策應當著眼于提高對農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力度。

            土地是廣大農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在我國是不能更改的事實,只有通過最佳政策選擇和最優制度安排來提高土地保障力度,才能建立綜合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其次是建立養老金個人帳戶。個人養老帳戶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個人繳納、企業繳費和國家政策支持及適度資助。在完善土地保障的基礎上建立養老儲蓄是必要的補充。個人養老金帳戶具有護送農民進城的功能,以適應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需要;具有聯合城鄉養老保障體系的功能,以支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政治目標。

            最后是最低生活保障。對貧困農戶提供救助是體現政府協調農業市場失靈的表現。

            為符合我國國情,我們應將土地保障與個人養老資金帳戶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即建立三支柱多層次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我國形成養老金家庭供養社區服務國家最低保障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做到人人養老有適度保障。

            在21世紀。社會養老保障不再意味著政府單方面籌資和管理,多主體合作利用社會資本和政府與市場結合等公共選擇正在取代福利國家的政治選擇,因此,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呈多層次發展趨勢,一個完整的保障模式通常是多層次體系的整合。在我國農村建立“土地和個人養老金帳戶相結合”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多層次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第一個層次應當向城鎮退休人員及供養人口提供相當城鎮社會平均工資20% -30%的養老金,農村居民的土地收人(包括實物和現金)和居住設施折價等于或略底于這個水平;在第二個層次,城鄉個人帳戶參保人將達到各占50%;如果盡早建立和完善前面兩個層次的制度,則可以減少政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壓力,將其控制在總人口的1%以下,即1500萬以內。

            在我國建立和健全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是一項綜合工程,如何完善和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其關鍵是在于制度創新,因此,應出臺和完善政策,采取多項措施,推動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

            一、提高土地保障的功能提高土地保障的關鍵是一要通過政策支持和組織措施,減少農民土地經營風險和提高農民收人,二是發展多樣化的土地養老保障措施。

            二、妥善處理失土農民的養老保障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我國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農民失去土地必然發生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我國已經制定了土地保障條例,在征收土地時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兌現土地補償金,并利用個人養老帳戶的功能合理安排失去土地的農民進城居住、就業和養老保障。

           三、從有條件的地方做起堅持“分類指導、依次推進”的原則,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民保障制度的建設。

            四、充分利用金融資源,節約制度成本信息共享和帳戶管理都需要交易成本,包括專業人員、帳戶管理系統和監督系統等。目前我國利用金融資源的辦法是通過招標的方式選擇商業銀行經辦個人帳戶養老金業務。

            五、擴大農村養老金保險覆蓋面我國加人wto后,城鄉協調發展的速度進一步加快,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既要適應大量農民進城務公需要,又要適應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應當覆蓋擁有土地承包權的所有農村居民,無論他們處于怎樣的就業和生活狀態,如被終止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等。

            六、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民養老金個人帳戶制度個人養老金帳戶的建立是解決農民養老的基本條件,它可以通過多方面的渠道加以籌集和建立。利用導向政策鼓勵、幫助和引導農民建立養老金帳戶。讓農民自己開設個人帳戶,建立封閉管理的鎖定帳戶。

            七、運行農保基金托管制度

            具體做法:

            (1)由托管銀行建立封閉運行的帳戶系統,確保農民養老保險繳費可以在規定的時間直接進人托管帳戶,以最快的速度進人投資和增值過程。

            (2)建立中央農保信托基金和管理機構,對農民養老保險管理相對成熟的地區可以建立省級農保托管基金。

            (3)建立省級“農保基金理事會”,代表參保農民作為農?;饚敉泄芎屯顿Y管理的監督機構,實施監督權,并進行。該委員會由地方人大、司法部門、政府有關部門和參保人代表共同組成。

            (4)建立農保基金運營監管制度。將農?;鸺{人勞動和社會保障的社會保障基金監管范圍,進行綜合監管。對農?;鸶黜椡顿Y由各自金融業監管部門分別進行監管。同時,依法保護受益人、中介機構和社會輿論的監督權。

            八、建立高效率的農保管理和監督體制在全國建立垂直的、行政管理與基金管理分離的農保管理機制。勞動和社會保障負責制定政策、指導工作、匯集綜合信息和進行監督;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具體執行政策和方案,并指導和監督本地區工作,匯集地區信息;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宣傳政策、監督具體方案的實施,匯集地區信息;縣鄉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宣傳政策和執行方案,匯集并上報地區信息;鄉鎮政府負責向農民社區派出聯絡員,負責宣傳和聯系參保人。

        第5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

        ?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 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科技工作的指導方針:

        ? 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關鍵數字(到2020年):

        ? 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 2.5%以上

        ?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 60%以上

        ? 對外技術依存度降低到 30%以下

        ? 本國人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 進入世界前5位

        ? 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 進入世界前5位

        關鍵數字:15

        綱要涉及的時間段,從2006年到2020年

        解讀:科技部研究中心創業投資研究所所長 房漢廷

        這個時間段是從“十一五”規劃的開始到“十三五”規劃的結束。其一,未來15年,人均GDP處于1000~3000美元區間,是社會各種矛盾的多發期、凸顯期,同時也是機遇期。如果順利通過這個時期,我國就能順利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如果不順利,就可能呈現出拉丁美洲國家的形態。其二,十六大報告中提到,到2020年實現人均GDP翻兩番,實現小康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三,中國有望在2020年實現和平崛起。我國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走到盡頭,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壓力,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這些都要求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解決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實現從要素驅動到技術/創新驅動的轉變。

        關鍵數字:2.5%

        綱要提到,“到2020年,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p>

        解讀:科技部研究中心創業投資研究所所長 房漢廷

        研究開發投入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投資,具有超前性。從國際上來看,按照統計規律,一個創新型國家的研究開發投入增長速度高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另外,當一個國家的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時,這個國家才具備基本的創新能力。2%是個臨界點。芬蘭的這個比重是3.5%,韓國是3%。低于2%,則這個國家基本處于老系統的維持狀態,基本不具備創新能力。

        在我國,這個比重目前是1.23%,有望在2006年實現一個跳躍式增長,然后進入穩定增長的狀態。2020年時,中國的資源將更緊張,對創新的要求也會更高。如果預期目標實現,中國將在2020年年基本成為創新型國家。2.5%是一個并不難實現的目標。我們看到,南方的很多民營企業已經在主動地加大企業的研發投入。

        關鍵數字:60%

        綱要提到,到2020年,“力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

        解讀:科學技術部部長 徐冠華

        我們現在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要自主創新,是由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所決定的。我們現在提出來到2020年要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意味著從改革開放開始到2020年的40年里,中國的GDP平均增長率都要超過7%。經濟增長率有兩個很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一個是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還有一個是投資率。我們現在如果要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意味著從現在起,如果保持目前的科技進步貢獻率,也就是39%左右的水平,我們的投資率必須有大幅度的增加,至少要達到52%的高水平,而這幾乎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我們的投資率保持在目前40%的水平,都已經算是很高的了。那么,我們只有把科技進步貢獻率從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60%,才能夠達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

        關鍵數字:30%

        綱要提到,到2020年,“對外技術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解讀: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和產業化司司長 廖小罕

        科技競爭力排在我國前面的國家,他們的一個特點就是科技上的對外依存度都在30%以下,而我們國家目前的對外依存度是60%左右。

        60%數字背后顯現出的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不足,這樣的后果便是我國在經濟上、國家安全上、國際貿易上都要受制于那些科技實力高于我們的國家。所以,我國首先要自主創新戰略,力爭在國際競爭中掌握自動權。自主創新也分為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后創新三種不同的方式,而不是一定要完全從頭開始研究。我們應該在全球范圍內主動利用科技資源,形成國際化研發體系,提升國際科技合作的層次和規模。只有對外依存度數值降低,我們才可以掌握核心技術和產業鏈上重要環節的制控權,并最終落實到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上。

        關鍵數字: 5

        綱要指出,到2020年,本國人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進入世界前5位。

        解讀:

        創新產出高是創新型國家的基本特征之一。世界公認的20個創新型國家擁有的發明專利總數占到全世界的99%。和一些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國家相比,中國雖然已具備一些基本條件,但離創新型國家還有一定距離。據了解,200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一共受理了17.3萬項專利申請,其中本國人的申請達到53%左右。單就信息產業而言,本國人的專利授權量占總量的22%~30%。過去的三、四年是信息產業專利申請數猛增的一個階段。

        國務委員陳至立曾經在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上指出,我們要抓住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和新材料技術迅猛發展的難得機遇,掌握裝備制造業和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充分表達了對自主知識產權的關注。

        據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時間發展,達到本國人專利授權量世界第五的目標是很有希望的,情況理想的話還可能達到第三或第四。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創新型國家,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術產出國之一。

        關鍵數字:5

        綱要指出,到2020年,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進入世界前5位

        解讀: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 趙新力

        目前,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連續3年保持世界第5位,但論文的被引用數在世界排名剛剛從第18位上升到第14位。論文是展示科研成果的最快捷方式,也是國際上了解同行進展的主要渠道。“被引用數”則是最直接、最簡潔地體現國際學術界認可程度的指標。

        十五期間,我國在國際上能夠被檢索收錄的論文總篇數(包括EI、SCI、STP、ISTP等)在整體上不斷向前推移。目前在科技論文發展的道路上,主要的問題是受語言的限制。學術界應該共同創造更好的英文發展環境,培養國際上認可的精品期刊,在國內更多地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提高科研人員用英文發表文章的能力和驅動力。

        說這個目標沒有挑戰是不對的,但是按照目前我國科技人員的努力程度、國家對科學技術的支持程度和目前工作的加速度,我們對實現這個目標還是充滿信心的。

        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其在中國未來15年的科技發展中將扮演怎樣的重要角色?透過綱要的總體部署中的關鍵數字,我們看到信息產業的重要作用和位置凸顯出來:

        重要性1:

        11個重點領域中,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為其中之一

        重點領域的含義:是指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中重點發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撐的產業和行業。

        重要性2:

        68項優先主題中有7項屬于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

        優先主題含義:是指在重點領域中急需發展、任務明確、技術基礎較好、近期能夠突破的技術群。

        確定優先主題的原則:一是有利于突破瓶頸制約,提高經濟持續發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有利于解決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四是有利于發展軍民兩用技術,提高國家安全保障能力。

        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領域的7個優先主題:

        1. 現代服務業信息支撐技術及大型應用軟件;

        2. 下一代網絡關鍵技術與服務;

        3. 高效能可信計算機;

        4. 傳感器網絡及智能信息處理;

        5. 數字媒體內容平臺;

        6. 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顯示;

        7. 面向核心應用的信息安全。

        圖1 信息產業在優先主題中的比重

        重要性3:

        16個重大專項中,4個與信息產業直接相關

        重大專項含義: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與信息產業直接相關的4個重大專項:

        1. 核心電子器件;

        2. 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

        3. 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及成套工藝;

        4. 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

        圖2 信息產業在重大專項中的比重

        重要性4:

        27項前沿技術中,有3項屬于信息技術

        前沿技術的含義:是指高技術領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術,是未來高技術更新換代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國家高技術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

        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技術:

        1. 智能感知技術

        重點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語言和動態圖像的理解為基礎的“以人為中心”的智能信息處理和控制技術,中文信息處理;研究生物特征識別、智能交通等相關領域的系統技術。

        2. 自組織網絡技術

        重點研究自組織移動網、自組織計算網、自組織存儲網、自組織傳感器網等技術,低成本的實時信息處理系統、多傳感信息融合技術、個性化人機交互界面技術,以及高柔性免受攻擊的數據網絡和先進的信息安全系統;研究自組織智能系統和個人智能系統。

        3. 虛擬現實技術

        重點研究電子學、心理學、控制學、計算機圖形學、數據庫設計、實時分布系統和多媒體技術等多學科融合的技術,研究醫學、娛樂、藝術與教育、軍事及工業制造管理等多個相關領域的虛擬現實技術和系統。

        圖3 信息技術在前沿技術中的比重

        重要性5:

        4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中,其中之一與信息產業密切相關

        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含義:根據世界科學發展趨勢和我國重大戰略需求,選擇能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可促進我國持續創新能力迅速提高,同時具有優秀創新團隊的研究方向,這些方向的突破,可顯著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大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重點跨越。

        4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其中的量子調控研究與信息產業密切相關

        1. 蛋白質研究

        2. 量子調控研究:以微電子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將達到物理極限,對信息科技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人類必須尋求新出路,而以量子效應為基礎的新的信息手段初露端倪,并正在成為發達國家激烈競爭的焦點。量子調控就是探索新的量子現象,發展量子信息學、關聯電子學、量子通信、受限小量子體系及人工帶隙系統,構建未來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具有明顯的前瞻性,有可能在20~30年后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3. 納米研究

        4. 發育與生殖研究

        圖4 信息產業在重大科學研究機會中的比重

        網友評論

        網友一:首先我要說,我本人也是干機械的,看了這個帖我快要流淚了,看著工廠中一個個外國名牌我心痛啊。每當我看到外國車時,我的心里是愧疚,對不起大家的感覺,因為我是搞制造的,可我知道咱們祖國連汽車外殼的曲面精加工都困難,更甭提發動機了??禳c懂事吧,醒醒吧,別再沉迷于GDP又增長了,你看看咱們制造的產品的質量,心痛啊!

        網友二:愿望是好的,實現目標靠的是人才和管理技術,的方式已經不現實了。

        網友三:請創造一個以創新為榮、抄襲盜版為恥的文化,一個獎勵創新、保護創新者權益的制度,一個公平透明的核查機制。

        網友四:這是提高全民素質和綜合國力的最佳手段!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的時代已過去,要為15年后勞動力資源下降提前做準備。

        網友五:好!不過要有稅收政策的支持,要讓創新的企業有錢賺。

        網友六:切不可花拳秀腿哦,要以實際為主,現在的大學生工程師數量那么多,可真正能派上用場的卻寥寥無幾,先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再說吧,中國人什么時候能打破靠關系成功,就有希望了。

        網友七:觀念很好,但應當出臺好的政策避免高級人才的外流,科技創新需要更多的人才。

        網友八:方向是不錯,但怎么執行是問題,而且如何加強保密,保證成果不被他人竊取更成問題,國人的保密意識和措施一直都不怎么樣。

        網友九:良好的制度比大力倡導更起作用,現在內外資不公平的待遇是一個方面,我想肯定還有其它對國民創造力的限制,我們當前要做的是去掉那些不公平的制度,否則無論如何倡導也白搭!

        網友十:目標誠可貴,實干價更高;若要得實現,兩者須配合!

        第6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關鍵詞: 城鄉統籌發展 二元結構 戰略意義 具體途徑

        1.統籌城鄉發展的內涵

        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中五個統籌(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要更加注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是相對于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而言的,它要求把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納入整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全局之中進行通盤籌劃、綜合考慮,以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為最終目標,統籌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環境建設,統籌解決城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打破城鄉界線,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共同繁榮。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質是給城鄉居民平等的發展機會,通過城鄉布局規劃、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進城鄉各種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不斷加強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縮小城鄉差距、工農差距和地區差距,使城鄉經濟社會實現均衡、持續、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分割的傳統“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的現代“一元經濟社會結構”轉變。一句話,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讓城里有的農村也有,讓城里人過的好生活農民也一樣能享受,農村和城市齊步前進。

        2.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意義

        中國已經進入城市化中期發展階段。在此階段,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調整失衡的工農業和城鄉發展關系,或者繼續采用城鄉分割的二元發展戰略,則不僅會加劇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很多矛盾,而且最終會影響到國家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國際和國內的發展經驗表明,處在這一發展階段,任何一種單一因素的拉動和貢獻,都不可能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未來中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提高和競爭力的加強,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進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1統籌城鄉發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

        中國農民眾多,約占中國總人口70%,但只擁有中國經濟GDP總量的20%。原因是由于過去實行以戶籍制度為核心的城鄉分割體制,國家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和工業上,而農村、農業卻被忽視了,導致現在城鄉發展差距拉大。統籌城鄉發展,消除城鄉之間的分割狀態,實現城鄉良性互動,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得到維護,黨執政的階級基礎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才會長久,才能真正實踐“三個代表”。

        2.2統籌城鄉發展有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要緊緊圍繞全體人民的全面發展,統籌安排生產活動和經濟增長;以促進人的發展為中心,通過發展經濟使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況得到全面的改善;要把消除貧困、擴大就業、消除歧視作為社會發展的核心,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因此,統籌城鄉發展,把農村和城市的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同樣重要的任務來推進,可以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

        2.3統籌城鄉發展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

        “三農”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特別是現階段我國的“三農”問題日益突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農業綜合效益不好,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許多挑戰。當今,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還有大量的農村人口生活水平相當低。雖然全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了提高,但農村教育、文化、醫療等基本社會事業的發展明顯滯后。雖然農業基礎地位和農民生活條件得到了加強與改善,但工農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還未得到根本改變??梢姟叭r”問題不僅是涉及農民的問題,而且是涉及經濟轉型、城鄉關系、體制結構的綜合性問題。黨的就提出了我們黨對待農民的基本準則:要在經濟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要在政治上尊重農民的民利。

        “三農”問題表面上看是農村問題,實際上這一問題的解決,不能單靠農村自身,必須在城市與農村的互動中逐步解決,可以說沒有城市的積極參與和支持,農民的小康難以順利實現。只有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思路,創新城鄉發展戰略,才能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加速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統籌城鄉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總體思路和戰略選擇,是加快我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重大戰略舉措。

        2.4統籌城鄉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基礎。

        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是:擴大社會中間層,減少低收入和貧困群體,理順收入分配秩序,嚴厲打擊腐敗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轉移支付力度,把擴大就業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努力改善社會關系和勞動關系,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各種社會矛盾,建立一個更加幸福、公正、和諧、節約和充滿活力的全面小康社會。統籌城鄉發展,致力于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處理城市與農村發展中的矛盾因素,達到城市與農村的良性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3.統籌城鄉發展的具體途徑

        3.1統籌城鄉發展首先要轉變觀念,抓好落實。

        農民處于末等公民地位是農業和農村不景氣的深層根源。還農民一個平等的社會地位,解決農民“國民待遇”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背景,對很多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有些人自覺不自覺地認為,中國這么大的地域,到處都搞得比較漂亮,所有人都過上富裕生活在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所以自覺不自覺地考慮到,首先要滿足城市,然后滿足農村。不改變這樣的觀念,就無法真正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只有各級政府和城市市民徹底轉變長期以來形成的不正確的觀念,真情關愛農民,真誠對待農民,真心幫助農民,建立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投入機制,才能真正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作為城鄉統籌的主體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率先帶頭轉變觀念,樹立以民生為本的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第一要義,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增進最廣大群眾的物質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重點,因為沒有統籌城鄉發展,就談不上“統籌區域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基礎。目前在樹立科學發展觀上,思想已基本統一,關鍵是抓好落實??茖W發展觀能否有效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政績觀能否確立。樹立正確政績觀的關鍵是建立科學合理的政績考核機制。其考核內容應當遵循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作新的調整和補充。其重要內容要把各級政府統籌城鄉發展的做法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業績作為重要指標,加大這方面的權重,考核中要多傾聽農民和民工的建議和心聲。

        3.2統籌城鄉發展就要增加農民收入。

        統籌城鄉發展,關鍵就是要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農村的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農村經濟得到空前發展,農民的收入逐步增長,農民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這對城鄉在經濟方面的融合、城鄉經濟的拉動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解決農民增收難題,必須從實際出發,統籌城鄉發展,根據農業發展面臨的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掌握和運用農業發展的規律,探索新思路新辦法。

        3.2.1發揮“人”的優勢,做好轉移文章。必須首先大幅度減少農民,這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要做好轉移文章,重點應在就地轉移和易地轉移上下工夫。一是把加快小集鎮建設與轉移勞動力相結合。小集鎮的產業結構基本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主,農民進鎮門檻、就業風險和生活成本較低,小集鎮已經成為我國目前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因此,加快小集鎮建設是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的重要途徑。二是把發展民營經濟與轉移勞動力相結合。對于縣域經濟來講,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是擴大就業、加快富民的一條有效途徑。發展民營經濟要以農民就業和增收為目標,以當地主導產業為依托,推進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增加就業崗位,吸納更多的農民工,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增強農村經濟活力,增加農民收入。三是把招商引資與轉移勞動力相結合。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條件下,招商引資是主攻工業、發展農業的總抓手,在這一過程中,要把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有利于就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而且對增加農民收入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把技能培訓與轉移勞動力相結合。要以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為重點,大力實施“人人技能工程”、“陽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訓項目,使每個農民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提升勞務輸出質量。要采取必要措施,調用職教中心和農業技術部門等社會資源,采取多形式、多途徑,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定向培訓和對口培訓,使他們無論是外出務工還是本地就業都具備一定技能,提升創收能力,走一條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路子。

        3.2.2突破“地”的瓶頸,發展現代農業。投入多產出少的農業種植現狀,直接影響到農民對農業生產的熱情,以及投資農業的積極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農民的增收。要突破地不生金瓶頸,實現土里刨“金”,必須依靠科技手段,探索土地集約化、規?;洜I的路子,以農業的高效,來實現農民增收。

        3.2.3加大“錢”的投入,創優增收條件。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增強農民“造血”功能。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強化農民增收保障。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切實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農業補貼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農政策。深化農村土地、林權等各項制度改革,逐步解決制約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體制機制問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大力開拓農村市場,加大家電、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根據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適時出臺刺激農村消費需求的新辦法、新措施。同時,進一步規范“一事一議”制度,及時準確掌握農民負擔動態情況,提升農民負擔監管水平;加強農資市場價格監管,防止因農用物資價格過快上長,增加農民生產成本,抵消農民增收。

        3.3統籌城鄉發展就要減輕農民負擔。

        3.3.1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加強農村的社會保障。就農村醫療體制與條件而言,目前農村的合作醫療覆蓋面只有10%左右,廣大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險制度保障。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是政府的職能,應通過建立農村衛生專項轉移支付制度,保證農村尤其是欠發達鄉鎮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投入,減輕農民看病難的負擔。此外,還應加快與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孤寡老人社會贍養制度,解除廣大農民的后顧之憂。

        3.3.2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強化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和省級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責任,改變主要由縣鄉財政和農民承擔義務教育經費的狀況,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農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勞動者素質。政府除對教育費用上漲太快進行控制外,還有必要對農村一些低收入戶的義務教育采取適當的優惠政策。

        3.3.3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建立公共財政,將財政支出主要用于滿足人們的社會公共需要;一切有效益、面向市場的項目建設,實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取消對農民專門設置的稅制體系,使農民作為納稅人取得與其他成員平等的納稅地位,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保證農民直接受益。

        城鄉統籌發展是我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和出路所在。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站在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努力解決好我國的“三農”問題。只有妥善處理城鄉關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才能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任務,也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吳志鵬.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Z].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04.

        [2]王俊秋.統籌城鄉發展中的農村社會保障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2011.05:73-76.

        [3]石錚,高貫中.城鄉一體化過程中促進農民全面發展的對策研究[J].世界農業,2009.4:21-23.

        [4]馬稷.統籌城鄉發展進程中的農民思想素質問題研究[Z].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04.

        [5]裴曉勇.西部地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Z].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05.

        [6]王韜.我國西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Z].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05.

        [7]袁清坡等.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初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9:103-105.

        [8]劉笑.中國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研究[Z].西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04.

        [9]王習明.統籌城鄉發展與創新農村土地制度[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1.09:55-61.

        [10]徐世雨.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農村社區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11.09:13-17.

        [11]張杰等.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大力推進湖南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J].中國發展,2011.08:60-65.

        第7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當前我國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化和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在黨的十六大制訂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并把形成比較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納入其目標體系:“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的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衛生醫療體系。”這個目標的制定,無疑又給新時期的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與保證,勢必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有利于開創全民健身的新局面,它也是提高中華民族整體體質的需要。是對大限度的滿足人民身心健康,工作娛樂的需要。是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加速現代化生活節奏的需要。而初中生時全民健身的重中之重。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滑縣所轄的9個鎮、13個鄉中抽?。旱揽阪?、城關鎮、萬古鎮、高平鎮、八里營鄉、老爺廟鄉。所在地中的各個初級中學中隨機抽取的1200名中學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通過互聯網及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等的館藏資料,查閱了有關武術套路的發展情況方面理論研究的的論文和著作,從理論上進行了可行性的論述,為本文的論文設計、調查提供了理論依據。

        2.2.2問卷調查法:(1)設計了《滑縣初中生武術套路發展現狀調查問卷》,問卷初稿征求了老師意見,修改整理之后,發放調查。(2)問卷的發放與回收。采用問卷調差法,本次問卷共發放1200份,回收1152份,回收率96%,剔除24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1128份,有效率為94%。

        2.2.3數理統計法。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通過比較、演繹、邏輯推理方法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結論。

        2.2.4訪談法。向滑縣初中生武術練習者、教練、體育老師座談、交流。

        3.結果與分析

        3.1滑縣初中生參與武術套路健身的情況

        3.1.1參與武術套路健身的人數、性別及城鄉差別比例。我們調查的男女總數是1128人,男女分別為700人和428人,其中男生健身人數為490人占全部人數的70%,女生占42%??梢钥闯觯诨h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武術健身者的比例要明顯高于非武術健身者,重要的原因是,滑縣有濃厚的習武風氣,傳統習武健身的思想依然有著很強的影響力。但在武術健身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是相當低的。

        在調查的670名滑縣初中生武術健身者中,城鎮人數有510,占總人數的76.1%,而農村人數為160人,僅占23.9%。農村人口所占的比例要遠遠大于城鎮人口,但農村武術健身者的比例卻相當低。分析原因如下,社會的發展對農村的傳統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沖擊(1)農村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長對武術健身的重視不夠(2)有許多人想參加武術健身但是武術健身沒有固定的地點,時間也容易變動使想參加武術健身的學生陷入了想學沒人教的尷尬局面。

        3.1.2參加武術健身的項目及年齡。太極拳(劍)、少林拳、長拳、刀術、棍術、劍術這幾項是初中生中接觸比較多的套路種類,故選它們作為調查對象。

        3.1.3參加武術健身的時間。我們調查的對象當中,有235人選擇早上健身,205人選擇晚上,95人選擇下午,75人選擇上午,60人選擇中午。可以看出:滑縣初中生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早上和晚上武術健身,分別高達35.1%和20.6%。

        3.2滑縣初中生武術發展的對策

        3.2.1政府加大扶植力度,及時加以引導?;h初中生武術的發展表面上市大眾性的活動,但要發展的更好,單靠學生以及家長的力量是很難以完成的,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就必須靠政府和學校的引導支持。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對健身的重要性有一個更加清晰認識,對武術健身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產生認同。

        3.2.2加大資金投入,經行場地建設?;h武術健身的人數是有相當大的比例的,但是滑縣的武術健身場地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首先,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資金的投入,擴建、增加必要的硬件設施。其次,對滑縣武術健身的資源進行優化組合。其一,對武術健身者進行集中,不但有利于配備武術指導員對他們進行科學指導,而且節省場地費用。其二,場地建設時盡量選取靠近居民區和學校的地方。科學的選址不但可以方便廣大初中生的健身,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場地建設的支出。

        3.2.3組建社會武術指導隊伍。調查發現社會武術健身大都是自發性的,由于沒有專業的人員指導,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健身效果不明顯,所以在假期期間組建社區指導隊伍迫在眉睫,社區武術指導員的組成可以是多方面的,其一,政府派駐專業人員。其效果是最直接的,但是,這需要大筆的專項資金投入,因為從城鄉到農村健身點比較多,需要聘用指導員的數量較大。其二,招募志愿者,在社會上廣泛的招募志愿者,如:業余武術健身愛好者、大學生等,對他們進行定期的培訓,使之能更好的在各個社區或農村開展武術健身指導活動。

        3.2.4統籌兼顧,促進城鄉武術和諧發展。滑縣城鄉武術發展的差距很大促進城鄉武術和諧發展史武術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學生農業人口占全縣總學生人口的80%左右,如果能充分調動農村學生武術健身的積極性,那么對滑縣初中生武術的發展的作用將不可估量。武術是一項低成本的健身活動。第一,它對場地的要求不嚴格,農村空地、場院都可以作為武術健身場所。農村學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進行活動。第二,不需要很大的投資。武術器械適合在農村開展。農村武術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觀念陳舊,針對這個問題,首先,可以組織有關部門定期開展健身科普巡回講座或者或者發放科普宣傳單等,改變學生家長對武術的錯誤認識,正視武術的重要性。其次,開展武術下鄉活動,組織武術演練團深入鄉村表演,營造習武健身的良好氛圍。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武術在滑縣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比較明顯,滑縣初中生有59.4%的人選擇武術健身,且男性明顯高于女性,農村初中學生人口參與武術健身的比例低參與武術健身的年齡主要分布在12到15歲之間,他們主要是訓練長拳、少林拳等拳術為武術健身項目。而15歲以上的學生向器械過渡。鍛煉時間:大都在早上和晚上進行鍛煉。

        4.2建議

        (1)希望政府加大對初中生武術健身的重視程度。(2)開辟和擴大武術健身場地并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武術健身指導員。(3)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武術健身套路和健身器械的知識普及和教學活動。(4)定期舉行武術比賽以達到提高學生武術健身的積極性。(作者單位:廣州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邱丕相.武術套路運動的美學特征與藝術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2):

        [2] 吳秀云.武術發展現狀和趨勢的研究

        [3] 袁立安.對武術套路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J].現代企業文化,2008,32

        [4] 潘曉波.高校武術套路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J].內江科技,2009,27(9):

        [5] 鄭安波.如何提高中學生武術套路學習興趣[J].科技信息,2010,7

        [6] 蔡仲林,周之華.《武術》[M].教育出版社,2000

        [7] 周偉良.《中國武術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郝士儒.改進武術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M].保定師范??茖W校,2002,

        第8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文化既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民生幸福的關鍵內容;既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在大力推動文化建設背景條件下,如何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經成為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文化大發展與成人高等教育的關系入手,分析改革的內容,討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舉措。

        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繁榮昌盛。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文化既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民生幸福的關鍵內容;既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又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

        一、文化大發展與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關系

        1、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奠定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文化建設的戰略構想,體現了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發展是硬道理,文化繁榮發展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直管來看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奠定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

        2、文化體制改革釋放文化凝聚力和生產力

        文化體制改革深化將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并進一步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成人教育應該自覺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應該從自身做起,加強自身思想理論學習和文化學習,加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和領悟,提升自身的修養和文化鑒別能力,弘揚先進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3、人才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保證

        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競爭。

        二、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內容

        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的精神,才能譜寫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賦予其新的內涵和活力,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當然,在文化傳承創新方面我們也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

        1、圍繞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有所創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的指導思想。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四是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在指導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動力、行為規范方面形成了相互聯系、有機配合的系統

        2、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

        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提出,文化建設要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建設主流價值文化。近年來許多模范人物的事跡確實感動中國,可歌可泣。但是主流價值邊緣化,道德底線下滑,社會公信力下降,也令人觸目驚心、痛心疾首。值得好好反思。在談到中國模式時,大家都注意到腐敗與分配不公是嚴峻的挑戰,其實對中國發展模式構成挑戰的還有價值觀的混亂和公信力的下降,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覺,決不能掉以輕心。

        3、科技、教育和文化的融合機制

        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機制還有待理順。文化創意離不開科技創新。北京地區集中了300多家科研院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資源優勢突出,但有多少科研成果轉化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呢?

        4、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

        國家發展更注重科學、全面和均衡發展,更注重以人為本,文化走出國門的愿望變得強烈,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走向多元,文化權利意識、文化共享意識不斷增強,這為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文化體制改革注入新的內容。

        三、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舉措

        1、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是改革創新的重要條件

        文化建設既指向思想、價值等精神層面,也指作為社會事業和市場產業的繁榮發展。確立人在文化中的主體地位,釋放人的文化創造力,由此帶來人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極大豐富,這為世界發達國家經驗和我國改革發展實踐所證明。

        2、理順文化與教育發展的關系

        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繁榮昌盛。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文化既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民生幸福的關鍵內容;既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又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

        3、人才培養結構的改革創新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傳統,就如同浮萍,沒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靈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園。從文化創新發展的角度來看,

        人才結構、人才知識結構都應該有明顯突破,要注重人才的綜合素質,其中尤其重要的職業道德、人文知識、藝術修養應該全面提升。

        文化建設、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價值等精神層面,即指作為社會事業和市場產業的繁榮發展,要確立人在文化、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釋放人的智慧和創造力,由此帶來人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極大豐富,這為世界發達國家經驗和我國改革發展實踐所證明。

        成人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學生的和諧幸福,成人教育改革的瓶頸其實就是文憑這張薄紙,如果站的高一點來看,捅破這張薄紙,教育改革就會有很大收獲——教育會很和諧,社會也會很和諧。

        第9篇: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范文

        一、我市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把文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以來,我市以爭創“全國文化先進市”為目標,把文化建設作為提高全民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加以推動,并在領導、機構、制度、設施、經費、活動、管理、產業等幾個方面予以重點保證和扶持,并緊緊抓住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文化設施,尤其是鎮級文化設施滯后的問題。市委書記、市長在各種會議上多次強調要加快對鎮級文化設施的建設,要求鎮一級政府在對城鎮進行規劃和舊村改造時,同時考慮文化設施的用地規劃和建設,并抓緊市文化廣場的規劃建設,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推進文化設施建設進程。

        今年,經文化部表彰,我市被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榮譽稱號。

        (二)文化工作擺上市、鎮(場)兩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明確文化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加強對文化工作的領導。本屆市委有丁聰枝副書記、陳建倩常委,市政府有顏子鴻副市長分管文化工作。各鎮(場)黨委、政府都有分管文化工作領導。市委常委會和市長辦公會每年專門召開聽取文化工作的匯報或專題研究文化工作的會議分別不少于二次或三次。市人大、政協每年都召開專門會議聽取文化工作匯報,并經常性地組織文化工作調研、考察活動。在這些會議上,都能確實為文化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三)把文化工作列入市、鎮(場)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任期責任目標,并作為其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組織部門每年均進行考核,都取得合格。

        (四)市財政加強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平均達到當年財政總支出的1.1%以上。正常經費逐年增加,增長幅度大于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對政府興辦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如市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實行全額撥款,經予經費上的保障。此外,

        還積極動員社會、集體、個人和華僑、海外同胞等社會各方面力量,運用各種形式投資、捐資文化建設,興辦文化事業,建成了延奎圖書樓、祖昌體育館、溜江兒童文化園、深滬文化中心、高

        湖文化中心、深滬御賓南音樓等一大批文化設施。

        二、我市基層文化的現狀

        (一)加強設施建設,夯實農村文化基礎,四級文化網絡初步形成。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始終將農村文化工作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把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村奔小康建新村工作,與宣傳文化中心建設相結合,不斷加強和改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青陽鎮、陳埭鎮、英林鎮、深滬鎮均建成面積達3000—4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大樓。東石、永和、金井、龍湖、池店、安海等鎮新的文化活動中心已確定用地并投入設計。村一級利用僑資建成溜江兒童文化園、嶺畔文化活動中心、深滬御賓南音樓等一批村級文化設施。據統計,近年來我市新建的文化活動中心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投資近億元。新建縣級公共圖書館4700多平方米、大劇院1.3萬平方米、博物館1.6萬平方米,投資逾億元。我市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僅僅短短的4—5年時間,就超過了建國

        50周年的發展速度。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館(省定一級館)、圖

        書館(全國一級圖書館),大劇院、博物館各一座,紀念館5座,3個縣級專業藝術劇團,22個民間職業劇團,15支鄉鎮電影放映隊;全市15個鎮(場)都有文化站(其中安海文化站是省百強文化站);74%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室或文化活動中心,有的還頗具規模,活動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全市還根據文化

        水平、家藏書量等評選出了一批文化示范戶。初步形成了市、鎮、村、家庭四級文化網絡,基本適應我市農村文化的發展需要。

        (二)文藝創作繁榮活躍。晉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首邑,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給文化事業的繁榮提供了厚實的人文基礎和發展資源。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深入發掘傳統文化,熱情謳歌現代生活,整理、創作了一批文藝精品,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獲各級各類比賽的大獎。如高甲戲《金魁星》、木偶劇《五里長虹》獲文化部文華獎,舞蹈《風采僑鄉女》、歌詞《春暖閩南》、論文《文化館學論稿》、小品《看家》獲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群星獎的金、銀獎。另外,全市農民繪畫成名作者有20多人,創作了幾百幅作品,多次獲全省農民畫一等獎,還參加全國展出;農民書法家有上百人,多次晉京展出,有的作品還被中國書法協會收藏。目前,我市被國家文化部

        命名為民間繪畫之鄉,磁灶錢坡村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特

        色藝術之鄉”(書法藝術)。以民間藝術之鄉為龍頭的特色文化已在我市形成,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文化的發展。

        (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農村文化繁榮,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的生命所在,是農村文化繁榮的直接體現,我市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社會各界參與文化事業的積極性空前空漲,長期堅持舉辦戲劇展演節、南音會唱、燈謎展猜、廣場文化藝術節、詩詞吟

        唱會、書畫展覽、文學筆會、文藝晚會、卡拉OK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校園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活動,以及各種文化與經貿結合的活動,大大豐富了城鄉群眾文化生活,促進了群眾性精神文明的深入開展。尤其是大力實施“芳草計劃”和“福建文化信息網絡”工程規劃以來,擴大了芳草計劃示范點,壯大了民間社團。目前,全市有各類芳草示范點10多處,文化信息網點3處,為農民群眾提供了不受地域、時空限制的新的文化傳播渠道,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增強農村文化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使農村文化工作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農村工作和農民思想生活的實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迷信,

        腐朽思想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提高了廣大農民的

        思想道德素質。

        當前農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首先,由于受經濟等因素的制約,加上有些鎮(場)領導對農村文化工作在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的推動作用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視了文化建設,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有的鎮文體站陣地流失,常規性有組織的文化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一些全國、全省的農村文化典型,也失去昔日的輝煌,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其次,由于體制等原因,農村文化隊伍人才流失嚴重。一些基層文化站干部和民間藝術工

        作者學歷偏低、知識結構單一,思想觀念落后,影響了農村文化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再次,在農村,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愚昧落后的封建文化魚龍混雜、相互并存。一些鄉村群眾生活富裕了,卻花巨資修繕或重建各類宮堂廟宇,導致負面文化抬頭,一些封建迷信活動乘虛而入,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蒙上了一層陰影。

        三、今后我市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目標、對策和措施。

        黨的十六大的召開,極大的鼓舞了我市文化工作者的熱情和干勁。我們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針,緊密聯系基層文化建設的實

        際,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創造

        性地開展工作。

        (一)多管齊下,抓好基層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鶎游幕ㄔO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關系到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而在整個文化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抓住當前文化發展的有利時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再一次掀起基層文化建設的新。要對照李嵐清同志在全國基層文化工作會議上提出的2005年實現“縣縣有文化館、圖書館,每個鄉鎮有文化站”的目標基礎上再邁一大步。

        (二)立足長遠、抓好基層文化隊伍建設。要認真研究小康社會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所需要

        的基層文藝工作者。要通過進修、培訓等方式,盡快提高現有專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穩定隊伍的政策。適當提高基層文化單位工作人員特別是專業人員的工資福利等生活待遇,解決各種影響基層文化工作隊伍穩定的問題。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和崗位培訓,持證上崗,嚴把進人關,對進入文化部門工作的人員要有嚴格的素質要求。

        (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與時代相適應的文化活動方式。

        要在文化活動方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功能的擴展,延伸上下功能。

        要主動面向社會,搞好服務。圍繞服務,加強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及家庭文化建設。不斷創新基層文化活動方式,倡導和開展全民讀書活動,結合節日慶典和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配合各部門、各行業的工作任務進行文藝宣傳,送戲、送書、送電影下鄉,開展各種形式的廣場文化和老年文化活動,以及以文化活動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推廣實用技術、宣傳計劃生育、開展文體活動等。要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活動方式。尋求文化與企業聯營、文化與其他行業和部門共建以及社會甚至個體對經營性文化投資的路子,使基層文化活動方式更靈活,道路更寬廣。

        (四)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內容。要著眼于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著眼于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著眼于活躍和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著眼于為改

        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服務。加強對基層文化活動的管理,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使基層文化工作真正成為促進廣大城鎮和鄉村移風易俗、鏟除封建迷信和“黃、賭、

        毒”等丑惡現象、文明奔小康的助推器。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六月亚洲6月中文字幕 |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亚洲曰韩欧美在线看片 | 中文字幕一二区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