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通信班半年工作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交通信息化工作主要成績
(一)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得到加強,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
---調整和加強了對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健全了交通信息化工作的組織機構,確立了信息化領導小組在我市交通信息化建設中的地位,明確了局信息中心在交通信息化工作中的技術指導和綜合管理職責。
---加強了交通信息化的統籌規劃,與中國傳媒大學聯合編制完成了《*市交通信息化發展規劃》,明確了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做到遠期目標2020年不落后,近期目標2010年能完成,實現“規劃統一、邏輯集中、物理分散、資源共享”。有力地指導了我市交通信息化健康發展。
---加強了交通信息化制度建設。市局先后出臺了《全市交通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全市交通門戶網站管理暫行辦法》、《交通信息網絡安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實現了對全市交通信息化建設的統一管理,規范了信息化工作程序。
(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支撐保障作用明顯增強
全市交通系統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架設租賃交通專網光纜16條,上通省廳、市政府,下達12縣市區交通局。目前各縣市區市交通局和市局直屬事業單位建成不同規模的計算機局域網、專用標準機房,適應百、千兆網絡技術要求;全市交通專網聯網辦公微機603臺,服務器21臺,路由器16臺,三層交換機15臺;布署防火墻、防病毒等安全產品,全面使用正版辦公軟件,做到內、外網物理隔離,形成初具防范能力的信息化安全體系。基本建成了軟、硬件齊全,安全、穩定、高速、暢通的交通信息化專網。
(三)交通電子政務建設初見成效,管理效能得到提升
建成以市局交通門戶網站為中心涵蓋12個縣市區交通局的交通門戶網站群。并為各縣市區交通局培訓了網站管理員。市局門戶網站歷經三次改版后,實現了交通信息統一采集,規范了縣局網站建設,初步滿足了“一站式”交通信息服務,推動了交通政務公開、交通信息公開,提升了行業服務水平。建成了交通出行網,為群眾的出行提供了各種數據信息。全市交通綜合管理系統正在緊張測試,并將擇機在全市推廣應用。遠程公文傳遞系統,熟練應用;交通稽查系統實現市縣聯網;運政審批管理系統正逐步向鄉鎮延伸。已基本實現交通電子政務信息化、網絡化。企業信息化建設成績顯著,經深入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實現了聯網售票、遠程結算、公交車智能卡等業務。交通服務熱線嚴格履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服務宗旨,拓寬熱線服務空間,提高服務質量,1至6月份共接到各類電話2596個,其中咨詢類2163個,投訴類367個,建議類15個,表揚類35個,其它16個。并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努力使熱線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市民群眾監督交通的“探照燈”。
(四)聯網征費稽查全面應用,規費征收效率明顯提高
建設完成了覆蓋全市的汽車養路費稽查管理系統,實現了全市聯網征費、移動征費稽查、銀行代征、網上車輛繳費信息查詢等功能。聯網征費規范了業務處理流程,縮短了車主繳費時間,減少了規費征收中的漏洞,提高了征稽工作效率;移動征費稽查可迅速對查扣的違章欠費車輛進行處理,免除了車主的奔波之勞,避免了不必要的征繳矛盾,提高了稽查業務辦事效率;銀行代征以及駐車管所征收辦業務的開展,為車主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繳費方式,極大地方便了車主辦理養路費登記、繳納手續,充分體現了交通行業的服務理念。目前,全市其他交通規費的聯網征稽工作正在強力推進。
(五)建立GPS監控中心,交通安全監管水平明顯提高
全市道路運輸行業已建成2個市級道路運輸車輛GPS監控中心,12各縣級分中心,2000余輛客貨運輸車輛安裝了GPS終端。通過GPS行駛記錄儀,實時、全過程地記錄和監控車輛運行動態,及時處理車輛超速、疲勞駕駛等問題,大幅度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的頻率,保證了車輛的安全運行,有效提高了運輸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支出,提升了經營效益。
(六)建成了市局視頻會議中心,實現了與交通部、省交通廳的聯網
根據省交通廳的統一部署,市局建成了直聯交通部、省交通廳的高規格、高標準的視頻會議系統。并經市局黨委研究,將該系統延伸至各縣市區交通局,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市應急視頻應急指揮中心,該系統的建成對提高我市交通服務水平、處理各類交通突發事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七)建成全市客運站場遠程視頻監控系統
為配合平安奧運活動,全市客運汽車站全部安裝了數字視頻監控系統,通過該系統,市局領導可以坐在辦公室實時查看各客運站場、監督安全生產,使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得以及時發現、消除,同時對“平安交通”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
從以上成績我們看到,信息化已經成為交通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必要技術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在增強行業管理效能,提高行業運營效率、提升交通信息服務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目前制約交通信息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觀念、機制和制度的建立。這些問題導致了行業信息化建設大多還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缺乏有效的協調統一,使得交通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信息服務能力不足,阻礙了交通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了交通信息化整體效益的發揮。另外,由于信息化建設的經費還沒納入基礎設施建設中,因此經費渠道不暢,資金投入無來源,直接影響了交通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二、下半年交通信息化建設工作打算
(一)加快完成交通電子政務專網的延伸和完善建設
目前市-縣兩級交通專網已建設完畢,經過多年的應用,各項技術業務已逐漸成熟,為進一步向鄉鎮延伸奠定了基礎。電子政務專網延伸建設涉及局直屬事業單位、縣市區交通局,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市局要求建設、改造內部局域網,力爭2008年底完成到鄉鎮的專網延伸工作。各縣市區交通局要結合運管處關于“四位一體”交管所建設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使信息化建設成為“四位一體”交管所建設的一個新亮點。
(二)完善門戶網站建設,增強服務公眾能力
交通局門戶網站是我市交通政務公開的重要窗口,政府與公眾交流溝通的橋梁,交通行業服務公眾出行的信息平臺。要開展面向企業和社會的行政審批、行政監管和公眾服務等政務工作的網上運行,逐步建設與交通業務相結合的行政許可網上審批業務,強化網站與社會公眾的交互功能,增強社會公眾監督力度。同時做好門戶網站信息報送工作,不斷提高*交通門戶網站的功能和質量。
(三)積極做好全市視頻會議系統建設、聯網工作
目前,市局正在加緊相關視頻會議設備的政府采購工作。為保證視頻會議的建設質量和以后的正常運行,各縣市區局視頻會議室要按市局要求建設、改造,市局將統一進行驗收,不合格的不給予補助。
(四)建設全市治理車輛超限超載管理系統
治理車輛超限超載管理系統是連接省、市、縣三級治超管理部門的視頻網絡平臺,通過數據交換、視頻采集、語音交流,實現各級治超部門互通互聯、資源共享、分級管理。省廳和市局通過監控圖像監督各超限檢測站運行狀況,對突發事件現場進行遠程觀察和調度指揮;通過采集和處理超限檢測數據,為治超工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確保治超工作長期有效的順利進行。目前微山治超站已基本完成該系統的建設,近期將與省廳連接。
2020年上半年,全科同志在堅持政治學習與業務學習的同時,嚴格遵循工作職責,不斷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圓滿完成預訂目標和領導交辦的其它各項工作,現將上半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信息管理方面
1、為完善認證工作,使待遇認證更好的適應工作需要,我科室經過調研,并多次與相關科室研討,確定了基本方向,針對認證工作的凍結解凍環節,協調后臺給予技術支持,目前已完成。
2、協助做好“兩個保險費”退費數據篩查和退費工作。
3、為確保疫情期間我市退休人員退休待遇的按時發放,我科室積極協調,認真做好疫情期間的離退休認證工作,確保此項工作能夠如期完成。
4、統計梳理了全局工作人員“密鑰使用情況”,在統計過程中,做到逐人篩查、登記備案,并上報人社局。
5、配合完成“在職清賬”的直聯工作。
二、在工傷保險初始化設置方面
1、自年初開始,逐步進行了工傷保險數據的導入工作,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密切地與后臺信息中心配合協作,不斷的對導入工作進行完善,現已基本完成。
2、順利完成了工傷保險數據的參數設置工作,積極協調后臺將系統參數同步至縣區16個經辦機構。同時,在減費參數設置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指導了各經辦機構,完成工傷保險費減免參數的設置工作。
3、進一步清理了工傷保險垃圾數據,重新整理完畢后,已上傳后臺,目前已上線運行。
4、配合做好工傷保險待遇支付的線上運行工作。
三、在綜合統計方面
1、在規定時間完成養老、工傷年報的填制、匯總與上報工作,按時完成了養老保險統計分析,并配合財務完成好決算工作。
2、每日統計各縣(市)區經辦機構疫情期間業務經辦情況,按時向市營商局上報。
3、每月統計疫情期間“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情況”,按時向省局上報,并向各相關部門提供該數據。同時,為保證減免表與省報的邏輯關系合理,及時指導各區、縣(市)綜合統計人員,針對新變化,明確各表格填寫要求,多次在微信群開展線上報表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多次配合審計部門、人社局,報送相關數據和情況說明。其中包括“四險二金統計表”、“未繳費人員情況表”、“2017-2019養老保險情況說明”、“企業養老保險情況說明”、“齊齊哈爾市市本級未繳費情況說明”。
四、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