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專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of English Undergraduate
PAN Qinf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 is not so satisfying. The main problems include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choosing the topic and the related materials, the lack of logic in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the lack of fluency in using the language and the inconsistence of the forma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from the viewpoint, material, and the form and suggests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be developed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work of the authorities,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 staff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Key wordsEnglish major students;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畢業論文寫作是英語專業培養計劃中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的大學本科教育的必要環節,可以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評估其學業成績,其主體實踐者是學生。從論文的選題,可以考察學生在專業知識領域的創新能力,從論文的結構,可以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論文的寫作,可以考察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畢業論文也是考察教師教學成敗的有效手段,是最為直觀的檢測教學成果的方式。
畢業論文是展示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窗口。早在2000年制定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就已經十分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創新能力作為重中之重來強調。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對于畢業論文,“評分時除了考慮語言表達能力外,還應把獨立見解和創新意識作為重要依據。”《高校外語專業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也指出“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有效改進教學方法,著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今后數年擺在英語專業面前的主要任務。”
1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現狀
畢業論文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歷時長,跨度大,包括選題、申報、開題、初稿、修改、定稿、評閱、答辯、歸檔等環節,在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諸如選題鮮有新意、材料拼拼湊湊、結構不甚合理、語言錯誤百出、格式不一而同等問題。究其原因,不難看出,除了語言因素,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欠缺,仍是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除此之外,沒有圍繞所學知識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或者說沒有理論聯系實際,也是造成畢業論文人云亦云,沒有新意的一個原因。沒有心得,當然不可能寫出有新意的文章。最后的結果是,畢業論文成了他人觀點的堆砌和拼湊。對學生來說,畢業論文成了沒有辦法、倉促應付的環節。而對于指導教師來說,畢業論文成了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的教學環節。這不符合《大綱》中關于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的精神。
2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創新
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方案(征求意見第三稿)中,學生的畢業論文被劃入到了檢驗教學效果下的反映學生創新能力的一欄里。可見,畢業論文不該只是資料的整理和重排,而應該反映學生對相關問題的一定的獨立見解和創新。畢業論文在內容上可以有所創新。論文所討論的“相關問題”能反映社會和時代特征,具有理論價值或實踐意義,這是創新。從不同視角、不同觀點來討論畢業論文中的“相關問題”,這也是創新。畢業論文寫作中使用實踐中新發現的材料,這同樣也是創新。
不僅如此,畢業論文在形式上也可以有所創新。根據不同類型高校的英語專業、不同專業方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嘗試不同形式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新模式是對課程改革的延伸。以翻譯方向為例,翻譯課改的直接好處是學生參與大量的翻譯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第一手材料。而畢業論文形式上的創新正是以大量的翻譯實踐活動為基礎,使學生有機會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杜絕了抄襲的現象。
對于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撰寫形式,教育部學位辦[2007]78 號文件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有以下規定,MTI 學位論文除了研究論文形式外,還可以采用項目、實驗報告等形式。項目主要指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中外文本進行翻譯,字數不少于10000 字,并根據譯文就翻譯問題寫出不少于5000 字的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指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就口譯或筆譯的某個環節展開實驗,并就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寫出不少于10000 字的實驗報告。
那么,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是否也可以借鑒以上的兩種形式呢?以浙江工業大學為例,英語專業的高年級段開設有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漢英互譯)、口譯、實用翻譯等翻譯方向課程,翻譯課程已形成體系,而且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漢英互譯)課和口譯課都進行了教學改革。此外,我校英語專業學生還有短學期做翻譯大型練習的傳統,每年有“翻譯大賽”, 暑期有全省英語糾錯活動,高年級的同學還成立了翻譯社團,積極參與翻譯社會實踐活動。所有這些,都為學生畢業論文新模式的嘗試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3 實現創新的舉措
有一個現象值得大家反思:有些同學學習成績不錯,但畢業論文卻寫得不怎么樣。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創新能力不足。因此,要實現畢業論文的創新,首先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學生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教學管理者、論文指導教師、學工人員的聯動配合。
3.1 從教學管理者層面
首先,教學管理者要根據《大綱》要求,合理制定培養計劃中的課程及專業實踐設置。課程設置可以針對培養目標進行拓展,增加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知識,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術研究熱情,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設置要以課程為基礎,可以針對各個方向課程設置短學期大型作業或者專項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并允許學生以社會實踐活動為素材,開展畢業論文的撰寫。其次,要加強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選拔,推進導師制的實施,并且嚴格控制指導學生人數,保證指導時間和指導質量。建議在大三年級實行導師制,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取相應學科的導師,在專業知識及相關課程上予以指導。第三,要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拓寬視角,開闊眼界,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
3.2 從教師層面
授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考試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倡導自主學習、研究型學習,采用開放式、合作式、發現式、研究式等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除此之外,論文指導教師還要加強自身的學術修養,熟悉學術前沿,引導學生開展畢業論文的創新。
3.3 從學工層面
學生工作管理者要積極配合專業,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讓學生成為老師的教學助手、科研助手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能力。要積極動員學生參加學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并把課外實踐、研究、創新等活動納入綜合考評體系,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除了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推進學生畢業論文創新,還要做好畢業論文的動員、組織和指導工作。各院校的英語專業要設立畢業論文領導小組,制定工作細則,完善規章制度,解決疑難問題。在畢業論文撰寫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論文進程,盡量減少學生的考研、專八考試、實習、求職等對畢業論文的影響,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查找資料,與指導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選取自己感興趣而又切實可行的方向或選題。為避免畢業論文選題重復,缺乏新意,還要嚴把選題關。可以公布近幾年的學生論文題目,要求學生不得重復選題,在此基礎上,再請指導教師、學科方向負責人等把關,督促學生開展畢業論文創新。除此之外,對論文的評定也要做到科學、合理。要注重學生論文寫作的過程,把論文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論文寫作和修改以及答辯情況等納入學生畢業論文成績評定體系,以保證論文的質量和創新。
4 結語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創新,是撰寫畢業論文的意義所在,為此,廣大外語教師和英語專業學生付出了很多努力。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無論在視角上、觀點上、材料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可以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工作管理者和學生四者聯動,缺一不可。在強調畢業論文創新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有時也會面臨各種困惑。比如“如何衡量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創新”,“創新能力與語言能力哪個更為重要”。要解決這些困惑,需要我們外語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并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本文為浙江工業大學教學改革項目JG083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Strachey. New York: Norton, 1950.如果譯者的內容在論文中被引用,則將譯者的姓名放在目錄的開始:Strachey, Hames, trans. Totem and Taboo. By Sigmund Freud. New York: Norton, 1950.6. 論文集中的文章Caudery, T. “Process Writing” in G. Fulcher, ed. Writing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London: Prent.山東自考英語專業(主考院校山大)申請學士學位有什么條件?口譯和畢業論文求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英語專業的論文格式要詳細的【求助】英語專業論文的格式問題陶院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格式,論文格式主要分為那幾個部分?
論文的格式是什么?
計算機中的進?33? 二進制表示?3第二? 計算機文化基?.6 其中:“章”部分使? 宋粗體四? 字;“節”部分采? 宋?5? 字引言(或序言)(宋?5號譩55排版)? 內容為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該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唬門類很全?4、論文帝國 門類較全。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論文的格式是什么畢業論文的格式是什么樣子的?論文的格式是什么,還有寫論文要注意什么啊,有那種專業寫論文的嗎?日語小論文的格式是什么一般論文的格式是什么樣的啊我們要寫論文,好像還要參賽!拜托各位,那是我最喜歡的老師,幫幫偶亞論文的格式是什么?老師要我們從身邊選題.
請問寫好論文的格式是怎樣的?例如:西瓜的種植技術。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階段缺乏專門的語音教學,所以大多數學生沒有學習英語專業語音的意識,即使少數學生有意識,對于如何準確、科學地運用發音器官.保持正確的口形,領悟音素發音要領等不求甚解,對于超音段音位知識更是知之甚少。對于要求仿讀的美文,87%的學生表示,難以聽辨超音段音位方面的語音知識,對音素的準確性,連讀、重讀、弱讀等語音現象沒有意識。
二、語音自我糾正意識欠缺
問卷調查顯示,82%的學生不會意識到自己朗讀或英語交流中產生的音素和語流方面的語音錯誤;但98%的學生希望由老師或其他同學指出自己的語音錯誤并予以糾正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自己很難發現自己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產生的語音錯誤,更談不上進行自我糾正。但是,學生們希望他人能夠幫助自己糾正語音錯誤,所以進行語音自我糾正和相互糾正的意識尚未在學生語音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生進行的語音學習就僅限于仿讀,單詞和語句的發音的正確性無法保證,致于錯誤的發音被反復強化,失去了語音練習的意義。
三、英語專業語音教學現狀
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和訪談,從語音教學理念落后、語音理論知識、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探究了教師在語音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1.語音教學理念落后。傳統的語音教學只強調語音發音的準確性,而忽略了語音的可理解性。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單個音素的教學的課時量遠遠大于語流部分的課時量;而音變現象是正好是實現語音流暢的關鍵,會貫穿英語語音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生難以對音變現象形成規范、系統的認識。2.語音理論知識欠缺。訪談中發現,大多數教師在語音教學中僅講解發音要求和規范,對于音素發音原理、超音段音位的發音規律,缺乏系統地講解。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普遍缺乏語音學和音系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語音教學方法的理論指導,使得語音教學過程中跟著感覺走,不能從理論高度系統地指導學生掌握語音知識和發音技巧,學生僅靠模仿訓練語音。3.語音教學方法單一。傳統的語音教學過于模式化,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練為輔;語音訓練以老師帶讀學生跟讀等機械操練單個音素為主,課堂組織形式缺少變化,教學手段單一,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語音的積極性;究其原因是多數教師過干片面強調單音教學,忽視了語流語調教學。
四、結語
[論文摘要]為了貫徹教育部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基礎,以校企合作為途徑”的指導思想,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必須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教學評價機制、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文章闡述了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在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方面的一些實踐經驗。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國同國外的經濟交往與合作越來越頻繁,社會及市場對既懂外語又懂商務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為了貫徹教育部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基礎,以校企合作為途徑”的指導思想,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商務英語專業必須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教學評價機制、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一、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現狀
現在很多高等職業院校仍然延續傳承了舊的或本科院校教學模式,沒能體現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專業特色不夠突出
許多高職院校在開設商務英語專業時,雖進行了人才需求調查,但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所使用的部分教材基本上套用了本科院校經貿英語專業的模式,而本科院校側重培養的是能夠從事理論研究的科研型或學科型人才,高職院校則側重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語言知識的講授、輕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學重點放在語音語法、篇章結構的講解,學生缺少課堂鍛煉機會,忽視了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商務專業技能的訓練,這就不能彰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無法培養出既有專業知識,又具有實踐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考試方法固守老套
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是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定量評價,輕視定性評價;重視學習結果評價,輕視學習過程評價。商務英語專業的評價方式也不例外。大多數專業課程多采用期中期末筆試答卷的方法,考試評價過多地關注在認知領域中那些容易用紙筆測驗的簡單知識技能,忽略了對學生綜合技能的考核評價,如語言聽說技能、商務運作技能、信息技能、交際技能等。所以只采用卷面考核的方法無法體現出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實現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三)教師復合能力欠缺
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既包括語言類課程,同時也包括商務類專業課程,而這些課程都是由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和商務管理專業畢業的教師分別授課。作為語言類課程的授課教師,其自身的英語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對商務知識卻不甚了解,所以授課重點放在語言教學等內容上,不能使學生通過英語專業課學習到商務專業知識。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商務類專業課程的教師身上。部分教師由于自身英語水平所限,無法將商務專業方面的一些重要詞匯及國際商務市場的最新動態傳授給學生,教學內容體現不出時代性和前瞻性。
(四)教學與專業實踐脫節
專業教學實踐對于在校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是增強實踐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近年來各高職院校為擴大辦學規模,提升學校知名度,也紛紛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但是這種合作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表面,雙方各取所需,學校完成其教學計劃中的實踐課要求,企業得到廉價勞動力,降低用工資源成本,至于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否符合從業要求卻很少過問,這就使得教學與實踐脫節,在就業競爭中無法體現出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商務和英語兩個方面的優勢。
二、探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一)以就業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是就業導向教育,培養目標定位在高技術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著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與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緊密聯系,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應該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近年來,我們對江蘇及周邊地區涉外經貿企業和畢業生就業單位進行了調研,從畢業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就業前景等方面,對人才需求規格進行了分析,構建了“就業導向,英語+商務+技能”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拓展教學三大培養體系相互滲透與融合,實現了對人才的綜合培養。因此,根據社會需求的調查以及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實踐,并經過2006年人才水平評估中的專業剖析,培養目標確定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21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面向涉外企事業單位對外貿易、商務營銷的一線崗位,本著“語言+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英語基本功扎實、知識面廣、適應性強,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能較系統地掌握國際商貿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熟悉行業合作企業提供的核心技能,具有較高人文素質與科學精神,具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能在外事、經貿等部門從事翻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英語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主要就業崗位群有:外貿從業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商場從業人員等。
(二)以就業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我們在構建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時,通過開展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需掌握的整體知識和能力構成的調查,并根據“以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群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需求為依據,以就業需求為導向,培養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商務業務能力為核心,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原則,建立了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素質拓展課和綜合實訓課構成的科學、合理、完整的課程體系。
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應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掌握國際貿易、經濟法規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了解國際貿易發展的最新趨勢,具備進行對外商務洽談、制作各種進出口單證、完成涉外業務活動各環節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運用第二外國語的初步能力;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在綜合素質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具備公共關系處理能力;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和一定的職業遷移能力;具有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獲取圖書情報資料的檢索能力。
通過近年來我院的教學實踐,本專業課程結構設計合理,符合高職教育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課程體系體現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實踐課程體系突出。其中實踐課占總學時的50%以上,符合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
(三)以就業為導向,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1.以能力為本位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為了突出培養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適應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我院商務英語專業根據課程模塊,設計相應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得到加強。(1)語言實踐課程模塊:設置了以強化語言能力為目的的實訓課,如語音語法實訓、英語聽說訓練、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認證考試實訓、BEC綜合訓練等。(2)商務實踐課程模塊:設置了基于網絡軟件的單證制作、外貿函電實訓、商務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3)素質拓展模塊:設置了辦公自動化、計算機實訓、普通話訓練等。
2.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現學校一就業崗位的“零距離”。為了突出培養學生適應崗位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和作為頂崗實習所具有的職業素質,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進行實踐教學。實際崗位的真實性、復雜性和綜合性經歷和體驗,即真正頂崗鍛煉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這些只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才能實現。
近年來,我院商務英語專業逐步建立了穩定的校內外實驗實訓教學基地。我們擁有680座的校內語言實訓中心,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中,以市內企業為基礎,以發達地區企業為后盾,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相輔相成,逐步形成了較為穩定完善的實驗實訓教學基地。我們擁有12家校外實習基地,較好地滿足了課程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的要求,使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能夠得到鍛煉,從而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商務運營知識,以便將來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更具實力。
3.突出就業導向,把職業資格證書納入教學計劃。為適應社會對就業人員職業資格的需求,商務英語專業把職業資格考證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將證書課程考試與專業教學相銜接,強化學生技能訓練,使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就業競爭能力。
(四)以就業為導向,創建科學教學評價機制
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環節。我院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評價注重把專業所培養的學生職業能力作為教學評價的核t2,目標,其中包括:英語交際能力、專業業務技能和能力、工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根據英語交際能力的構成和社會就業崗位對英語專業學生素質的要求,高職英語專業課程評價內容包含英語語言組織能力、專業環境下的語用能力、學生運用英語開展專業業務的能力與職業素質的養成等。
1.專業課程考核方式。專業課程在考核內容上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語言運用能力考核,二是專業技能考核。考核時間上以“過程考核”為主;考核方法上突出“工學結合”;考核方式主要有課堂觀察、口試和機試、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小組活動、階段測試等;成績評定分數比例為平時形成性評價占40%(包括課堂表現、平時作業、教學實踐、出勤等),期末終結性評價占60%。
2.工學結合考核評價。校內外考核相結合,使教學評價、行業標準、職業資格考試有機結合。主要包括:校內實訓由指導教師全場跟蹤指導,做出評價;專業實習由校內實習指導教師和校外實習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做出綜合評價;畢業實踐環節有面試和現場答辯等,還將實習單位用人反饋情況納入對學生的評價指標,實現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人才評價與生產實踐過程各個環節和要素的有機結合。超級秘書網
(五)以就業為導向,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的建設是當今各類高校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抓好教學團隊建設,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成才,有利于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關鍵詞】 畢業論文寫作;語法教學;引語;時態;句式
一、引言
從事語法教學日久,且每年指導英語專業學生論文寫作,從中愈加認識到英語語法學習之于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亦多有側重。然而經過論文指導和思考研究,發現有些語法要點在英語專業的畢業論文寫作中作用很大,但是在實際的語法教學中,因語法項目較多、學時有限,這些內容多被一帶而過甚至忽略,其中就包括了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的使用、時態的一致性、句式的選用等。
二、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的使用
在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必然會用到他者的論斷,或引以為理論支持,或作為駁論的依據。直接引用他人的觀點在論文寫作中出現的頻率較高,也十分必要,因為直接引用為當前的論文提供直接而有力的證據,也使論文更顯得真實和生動。然而直接引用過多就會顯得作者個人觀點陳述不夠,如果引用文過長也會影響讀者對論文本身的閱讀,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MLA格式中規定,較短的引用,一頁不超過兩個,較長的引用,三四頁只能有一個。此時,學生就可以采用間接引語,避免過多使用引號或大段引用。但在引用的過程中,學生多有謬誤。
英語語法中所述之間接引語,其規則大抵不多,如將人稱變換(如I變為he/she),代詞轉換(如this變為that),地點的轉換(如here變為there)等等,但實際操作中又不止于此,有時因為直接引語的句式等的差異,變為間接引語的時候還要對直接引語進行適當的概述和總結。
例1、不夠清楚的概述:
Penniless and hungry,Jane is forced to beg for food and then she is accepted by St. Jone and his sisters,after a long time they tell her that her uncle is also his uncle but he has died and left her a large fortune.
清楚的表達:
Penniless and hungry,Jane is forced to beg for food and then accepted by St. Jone and his sisters. After a long time they tell Jane that her uncle is also his [Jone’s] uncle but this uncle has died and left her a large fortune.
由上例可以看出,引用文需要遵循語法規則,包括時態的一致性、主謂一致、名詞代詞的前后照應等,如果引用文中某些代詞的指代不明,則需要用括號指代清楚。
如果引用文的時態和與論文行文不一致,則需要盡量縮短直接引用文的長度,采用間接引語,或在文中標出已經改過的使時態一致的詞;如下文:
例2、不夠清楚的表達:
If he thought,as he wrote in his diary in the late 1990s,that “one’s life is just a tragedy,” then what would he say of people’s life today?
清楚的表達:
(1) If he thought,as he wrote in his diary in the late 1990s,that one’s life was “just a tragedy,” then what would he say of people’s life today?
(2) If he though in his day,“one’s life [was] a tragedy,” what would he say of people’s life today?
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也可以同時出現在一段話中(如(1)中所示),因為如果概述過多使文章顯得平鋪直敘、缺乏起伏,很難長久吸引讀者的眼球,在概述的同時穿插一些短語式的直接引用可以使文章生動易懂。
三、時態的一致性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將現在時或過去時雜糅在一起,如在敘述文學作品時未保持時態的一致性;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也有用過去時的情形。需知: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各有側重,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不會過多提及在論文寫作中的時態運用,因為教科書中的時態本身就多而復雜,在教學過程中不會占用太多的時間對論文書寫的時態作專題探討。然而時態問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中又一直會困擾學生,也給論文的修改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所以未來的語法課教學可以在此處多著些力。
論文時態的使用以適合為要,是為寫作服務的,但也有一些基準,如:事件,不管是調查、實驗,還是自己或他人的某項研究,都要用過去時來描述,但是解說、闡釋、評價、分析、評論或是由此而得出的某些觀點則多用現在時。敘述文學作品中的事件用現在時,描述作者的創作過程用現在時;探討理論用過去時或現在時;報告研究成果用現在時進行概述或總結。
四、句式的選用
英語語法中將句子看作是最大的語法單位,而句子又是文章的基礎,句子的質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文章的質量。在造句時,學生可以有多種選擇,就句子結構來說可以有簡單句(simple sentence),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復合句(complex sentence)以及并列復合句(compound complex sentence)。簡單句可以使論文的表達清楚直接、一目了然;并列句可以將同等重要的觀點并置,從而避免多余文字的使用,也可以使文章顯得整齊,有時也可達到一定的修辭效果;復合句中有主句和分句,意義有所偏重,其間多出現連接詞使主從句子的關系清晰呈現,句子的邏輯關系就會清晰展現;并列復合句是將兩個或幾個復合句并列起來,可以使文章句式多樣,又不會過于繁復。多種句式的使用可以給論文增色,在語法教學中,這一內容可以多加涉及。
五、結論
語法教學雖不以畢業論文寫作為終極目的,但是畢業論文寫作卻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了教師的語法教學的全面性和側重點,希望文中提到的三點可以對教師的語法教學和學生的語法學習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 張秀國主編.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 牟楊,陳春蓮.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指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3] 章振邦主編.新編英語語法教程(第五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關鍵詞:英語專業學生;自我效能理論;提高途徑
一、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分析
第一,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亟待提高。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習過多地圍繞高考而設計,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于來自中小城市的學生,尤為如此。有的學生在中學時英語成績一向不錯,但是進入大學以來,自信心卻受到了挑戰。聽說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下子使他們失去了驕傲的資本。一部分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受方言等因素的影響,對于
英語聽說更是一籌莫展。這樣一來,學生的自尊心會嚴重受挫,焦慮情緒頓生。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便成了教師首要的責任。
第二,專業優勢逐漸跌落。隨著英語教育的逐漸普及,學習英語并具有一定語言運用能力的人才越來越多。這樣,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從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供不應求演變成了今天的供過于求。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突出自己的專業優勢,適應時展的要求,不僅是學生,更應該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
第三,對專業認識不夠,學習動力不足。進入大學,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變得迷茫起來。多門課程的開設,使他們覺得大學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輕松。同時,專業優勢的逐漸跌落,也使他們喪失了專業自豪感,甚至會產生“英語只是一門工具,學英語專業無用”的思想。有的同學從大一開始,就立下目標,要考取其它專業的研究生,以改變自己的專業。這對于其專業的學習都非常不利。
第四,語言學習中,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英語學習基礎存在較大的差異。總體而言來自發達地區以及大城市的學生,聽說能力稍高于來自中小城市及偏遠地區的學生。在初級階段,前者比后者更易進入新的階段學習,自我效能感也高于后者。再者,男女生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二、關于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種動機理論。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在執行某種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對人們的行為和成就有顯著的促進作用。Woolfolk也提出,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學生的自我效能是學習動機的重要來源。
在班杜拉看來,自我效能信念主要是通過四種信息源發展而來的:一是掌握性經驗。成功的經驗能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而失敗的經驗會降低自我效能感,但是同時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還受到其對成敗歸因方式的影響。如果將成敗都歸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這樣的成敗經驗就不會增強甚至還會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二是替代性經驗。人們從觀察他人的行為所得到的替代性經驗對其自我效能感影響也很大。當一個人看到和自己能力相近的人取得成功時,就會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增強了實現同樣目標的信心,反之亦然。三是社會勸說。社會的說服、評價和他人的勸說也會影響個體的生理和情緒狀態,從而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但缺乏事實基礎的勸說和勸告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不大,在直接經驗或替代性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勸說效果會更好。四是情緒反應和生理狀態。個體在面臨某項行為活動時的身心反應、強烈的情緒通常會妨礙行為的表現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一是影響或決定人們對行為的選擇以及對該行為的堅定性、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傾向于選擇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困難面前能堅持自己的行為,并做出努力力圖戰勝困難,自我效能感低的個體則恰恰相反。二是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或情感反應模式,進而影響新行為的習得。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面對新環境時,確信自己能很好的把握環境,因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困難的解決上。而自我效能低的個體則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的失敗上,從而產生焦慮、恐慌等情緒,阻礙其能力的發展。
三、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徑
劉曉娟:論英語專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第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能力的主觀判斷被稱為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教師的教學效能感不僅能激發教師上課的動機水平,而且也決定了教師對上課的投入程度,從而真正決定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教學效能感高的教師自信十足,想搞好課堂教學的動機十分強烈,他們會不斷的改進教學策略,嘗試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從而能夠調動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Woolfolk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越強,教師對學生控制定的向越人道,學生的自主性越強,教學效果越顯著。因此,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學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前提因素。第二,設置恰當的目標與任務,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
自我效能理論認為:個體在某項行為活動開始時的失敗,因其不能反映出努力的不足或不利的環境因素,容易使人歸結于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在專業學習伊始階段,教師要設置恰當的目標與任務,并安排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嘗試,從而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三,重視榜樣的作用,促進學生互勵互助。榜樣的成功就是個體替代性經驗的獲得,在這種替代性經驗中,學習可以通過對他人的模仿而實現。學習者越是與模仿對象趨同,對其自我效能產生的作用就越強。因此,可以鼓勵學生多同本專業高年級同學進行交流,并邀請優秀的高年級學生通過報告、座談的形式講述自己英語學習中的心得,分享其成功的經驗。筆者發現,每次經驗交流會上,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也會踴躍提問、發言。大多數學生能夠在會后做出反思,并在其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較強的學習動力和較足的學習勁頭。看到別人能夠通過努力成功,自己的自信心也被激發起來,覺得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夠達到目標。
第四,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教師期待效應。社會勸說對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其中,教師的期待也與學生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當教師認為學生有潛能時,就會對其產生良好的期待,這種期待通常會表現在教師的行為態度上。一旦學生感受到了這種期待,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就會明顯增強,同時會產生符合教師期望的努力。這就是教師的期待效應。教師如果對學生充滿信心,以積極飽滿的教學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就能夠帶動學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五,給學生的未來規劃給出指導性建議,堅定學生專業學習的信念。個體在面臨某項行為活動時的身心反應、強烈的情緒通常會妨礙行為的表現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學生在學習中,由于對目前英語學習現狀缺乏理性的認識,而且對自身的規劃不明確,就會沒有學習目標,從而影響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教師如果能夠適時的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本專業的學習,樹立專業學習的信心,就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六,建立全面評價機制,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如果只以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忽視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勢必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削弱其自我效能感。評價應考慮到個體的差異、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肯定學生取得的進步。鼓勵他們多進行個人縱向比較而不總是橫向的和其他同學比較。同時,鼓勵學生依照自己的愛好,多參加有益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能力全面發展。
四、結語
自我效能對于學生的學習乃至全面發展,都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將這一理論運用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學生自信心和學習動力的培養具有深遠的意義,教師貫徹實施這一理論,積極尋求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徑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論評述[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0,(01).
[2]高翔.談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及其培養[J].龍巖師專學報,2001,(03).
[3]Woolfolk,A.Educationalpsychology,8thedition.,Allyn(Bacon,Boston,MA,2001.
[4]班杜拉.社會學習心理學[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78.
[5]張慶宗.自我效能理論對外語學習策略教學的啟示[J].外語電化教學,2004,(08).
傳統的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是期末考試卷面分數。后來改良為期末考成績與平時成績各占一定比例。平時成績沒有太多的根據,往往是教師對學生的一個學期的總體印象而給出的分數。有的學生心里不服,卻只能接受。長期采用這種評價方式和方法,會出現以下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后果。
1.平時懶洋洋
學生平時上課無所謂,玩手機、睡覺、講話,不做作業。覺得自己底子薄,努力也沒有用,自暴自棄。
2.期末抱佛腳
學生為了期末考,不惜加夜班,點蠟燭,開手電筒,眼睛紅了,身體也熬壞了。
3.考試忙舞弊
期末考試采取偷看、夾帶、抄襲等舞弊手段,不正常地提高考試成績。任課教師雖然知道成績水分多,有時因為無憑無據,也無可奈何,損傷了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那么對學生的評價要怎么改,才能公平、公正對待每個學生,又能找回學生的自信呢?我想到了新措施——讓學生“賺”分數。“賺”的過程中,學生體驗成就感和自豪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尤其是對沒有太多自信的中職生,給他們打一針強心劑。記得我第一次提到“賺”這個字眼,學生非常興奮和好奇,趁熱打鐵,我宣布了“賺”的方法。滿分是100分,分配到單元測試和課堂表現。其中單元測試40 分,每個單元學完后,都在我這里面試,采用抽中文簽,做英語對話的形式,當面點評,當場給分;另外課堂表現60 分,分配到每次課為2 分,學生每一次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得一個星號,賺0.5 分,可以累計。若無人舉手,我會隨意點將,不加星號,不得分。
聽完我的評價方法后,大多數學生沉默了,我的心也涼了一截。后了解到他們初中沒有口語課,學的是啞巴英語,張不開嘴。我提問時,有幾個膽子大的學生舉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馬上做出積極反應,不管學生說得對錯,我都及時加星號,而且隔一段時間就宣布每個學生的得分情況。有的學生告訴我看到同學賺分數,心理癢癢的,很羨慕。課堂上,我看出了沒有舉手學生的渴望,我又重申了如果課堂上不賺分數,期末成績可能不及格。課后我幫他們找出害羞的原因,并且提出建議,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自己不敢舉手,又想賺分數,怎么辦?辦法總比問題多。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告訴同桌他們的愿望,同桌就會幫他們把手舉起來,如果我沒有注意到,同桌會直接告訴我。萬事開頭難,幾次發言后,害羞的學生膽子越來越大了,只要我給機會,他們就齊刷刷舉手,很自然地說英語,甚至是上臺表演。學生自信心完全樹立起來了,沒有給他們機會,他們還不高興,無奈的時候,我先給發言少的學生機會,爭取讓每個學生在我這兒得到公平的對待。
由于每一分都是學生辛苦所得,他們特別在意和珍惜。自發地監督我做好每一次記錄,我一點兒也不敢馬虎。看完了分數,學生特別開心,都會給我一個美滋滋的笑臉,幾個分數差不多的學生會暗暗較勁。我再也不用擔心他們不開口說英語了。
學生不用期末考,減少了期末壓力,分散到每一次單元考,更注重平時的努力。
學生在賺分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樂趣。學生賺的每一分都是透明的,學生看得見,心理很踏實。每一節課都能感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通過參與活動,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及時查漏補缺。學生發現自己的弱點,并很快被糾正,此時的記憶是最深刻的。
論文關鍵詞:體裁,體裁分析,英文促銷信
1.0 前言
近15年,體裁(genre)和體裁分析(genre analysis)成為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教學領域里的熱門話題(Hyon 1996)。我國不少專家、學者都試圖把這種理論應用在具有特定交際目的的篇章上,如分析農業英語論文摘要(易興霞,2006),分析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文章的宏觀和微觀結構(楊瑞英,2006)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分析商務促銷類語篇(王宏俐, 郭繼榮,2006)等。本文擬從Bhatia的英文促銷信的體裁分析模式入手,分析主要交際目的為說服潛在客戶購買商家所提供的產品或接受其服務的英文促銷信的表現形式,圖式結構和特殊信息,并通過分析語義的文化預設和搭配意義,加深對促銷信的語言表面特征的認識。
2.0理論依據
2.1體裁
語言學中的體裁(genre)不同于文學中的體裁。Swales (1990: 45-58) 認為體裁是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對人類交際事件進行分類的結果。所謂交際事件就是人們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式運用語言在社會中辦事的實例。新加坡的Bhatia (1993:13-16)在 Swales的體裁理論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完善, 認為:1)體裁是一種可辨認的交際事件;2)體裁不是一般的交際事件 ,而是一種內部結構特征鮮明,高度約定俗成的交際事件;3)在建構語篇時 ,必須遵循某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慣例;4)盡管體裁有其慣例和制約性, 內行人仍可在體裁規定內傳達個人意圖和交際目的。因此交際目的往往決定應該使用哪種體裁,而體裁的常規性又維我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體裁結構潛勢。
2.2體裁分析
體裁分析是20 世紀90 年代由Swales (1990)和Bhatia (1993)發展起來的一種分析方法。他們認為任何體裁都是由一系列的語輪構成,語步(move)和步驟( step)是語篇分析的出發點。Swales的層次動向法(move approach)常用在具體的體裁分析中,即根據不同的交際目的,對某一語篇按照意義與功能劃出層次,然后再根據層次來考察分析語言的表達形式。Swales 沒有對語步和步驟提出明確的定義,但Nwogu (1997)認為語步是一個由一系列詞匯,主題意義和修辭特征所標明的具有統一意義傾向的語篇片斷,步驟是實現語步的可供選擇的修辭策略,一個語步可以由一個或多個步驟來實現。例如英語專業畢業論文,Bhatia (1993:62)根據體裁“ 語步 (moves) 和步驟( steps)”分析理論,將推銷體裁概括成七個 “語步” (move) :1. 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確立資格證明) ; 2. Introducing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⑴offering the product orservice (介紹產品或服務) ,⑵ Essential detailing of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的重要細節) , ⑶Indicating value of the offer (指明推銷內容的價值) ; 3. Offering incentives (激勵購買) ; 4.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 ; 5. 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 ; 6. Using pressure tactics (采用壓力策略) ; 7. Ending politely (禮貌收尾)。在以上七個“語步” 中 ,第二語步 Introducing the offer 又是由三個步驟(step)組成的。
體裁分析模式為語篇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察視角與方式。使用體裁和體裁分析理論對某個特定語篇進行分析,是對語篇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分析的有機結合,既注重語篇結構的宏觀結構和認知結構,也注重特定的體裁結構在詞匯和語法層面的特定表現。
3.0體裁分析在英文促銷信中的應用
3.1促銷信的體裁界定
促銷信是商務英語中常見的一種語篇,它是以書信的格式由促銷人員向顧客傳遞商品或服務的存在及其性能、特征等信息,幫助顧客認識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利益,從而達到引起顧客的注意和興趣、喚起需求、采取購買行為的目的。因此它的本質是銷售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主要交際目的就是通過向消費者的宣傳、誘導和提示,促進消費者產生購買動機,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實現產品由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這樣的交際目的決定收信人和寫信人通常為并不熟悉的雙方,因此語言上謙虛有禮、簡潔明晰是必不可少的。
3.2 促銷信的內在宏觀結構
一封成功的促銷信在內在結構上 ,基本遵循Bhatia 的七個 “語步”的模式 ,通過吸引客戶的注意、向客戶詳細介紹所推銷的產品或服務并索求回復等語篇片斷來實現說服潛在客戶購買所推銷產品或服務的交際目的。下面我們從Bhatia的英文促銷信的體裁分析模式入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來具體討論促銷信的層次動向。。
Dear customer,
⑴Theunion bakers would like to announce a great offer this Valentine day. Every two kg cakeyou buy you get raffle ticket which allows you to enter into a draw which willgive you a chance to win a dinner for two at a three star hotel. You can have awonderful dinner with your loved one on the eve of Valentine’s Day.
⑵ Thebakers will arrange for the pickup and drop to the venue and you can enjoy thedinner along with the dance party at the three star hotels.
⑶Don’tyou think it will be fun to take your girlfriend or boyfriend out for dinner ona valentine’s day and make the day a special one? Imagine all that fun you havewith your loved one with tasty cuisine and exciting and thrilling dance party.To top it all you can meet famous singer and dancer who is the guest of honorthat day.
⑷Visitany of our outlets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Hurry and buy a wonderful tastycake for your loved one.
⑸Sincethe offer is valid till (time how long).please act now.
⑹Sincerely,
這封促銷信由五段組成,第一段的第一句是第一個語步: 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確立資格證明),通過提及在情人節要提供的一項服務來吸引顧客的注意力;第一段的第二句到第三段是第二個語步:Introducing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第二個語步由三個步驟組成:⑴offering the product or service (介紹產品或服務) ,⑵ Essentialdetailing of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的重要細節) , ⑶Indicating value of the offer (指明推銷內容的價值) 。第一段的第二句是第一個步驟,主要介紹了即將推出的服務——每買兩公斤蛋糕就能抽簽,就有機會贏得在三星級賓館的兩人晚宴;第一段的第三句和第二段是第二個步驟,詳細介紹推銷服務的細節——情人節前夕在三星級賓館和摯愛共進晚餐、共舞;第三段是第三個步驟,主要指出推銷服務的精神價值——使情人節過得特別,并能遇到明星。第二個語步是促銷信最為重要的部分,決定能否幫助顧客認識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利益,從而達到引起顧客的注意和興趣、喚起需求、最終采取購買行為的目的。第四段是第三、四個語步:Offering incentives (激勵購買)和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第四段第一句是請求顧客做出回復——到銷售點尋求更多信息;第二句是鼓勵有購買傾向的顧客下定決心。第五段是第五個語步:Using pressure tactics (采用壓力策略),Sincerely和簽名是第六個語步:Ending politely (禮貌收尾),作為傳統信件獨特的結尾方式,這一語步在促銷信中也很常見。
與Bhatia的七個語步模式略有不同的是:這封促銷信并沒有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這一語步;而且Offeringincentives (激勵購 買)和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的順序也有所不同。王宏俐, 郭繼榮(2006)認為,在語篇構建中常使用的語步是核心語步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不太出現的輔語步是外圍語步,在促銷信中,第一、二、四語步是核心語步,由于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這一語步是外圍語步,銷售者可根據情況決定是否使用;至于語步順序,盡管促銷信是專門用途英語里的一種,有其慣例和制約性,但我們仍可在體裁規定內傳達個人意圖和交際目的。
3.3 促銷信的文化預設和搭配意義
這實際是一封是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抽獎促銷信。促銷信的最主要部分——第二語步也是以這個文化預設為先決條件的。銷售者想要促銷的商品是蛋糕,但在促銷信里,抽獎有可能贏得情人節的晚餐卻是描述的重點,這主要是商家抓住了顧客消費過程中的僥幸獲大利心理——以抽獎贏得與摯愛在情人節共進免費晚餐的機會,設置中獎機會,利用抽獎的形式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蛋糕。令人心動的抽獎活動成功地把顧客的注意力指向拉到了本應大力宣傳的產品——蛋糕上面。如果收信人不了解這個文化預設,就不容易達到促銷信的交際目的。
Leech(1981:17)認為:搭配意義是指一個詞與另一個詞連用搭配時使得該詞的意義隨語境而發生的變化。因此促銷信在詞的搭配上非常注意。促銷信使用的形容詞大多是描述性和評價性的,多為褒義詞,例如:great, wonderful, special, tasty, exciting, thrilling, famous,wonderful, 這些形容詞為收信人勾勒出一幅浪漫、激情、美味的晚餐情景。盡管這是一封書信,但口語詞匯多余書面語詞匯,淺顯易懂、簡潔明晰。銷售者為了推銷商品或者服務,常常直接使用反問疑問句和祈使句,增強引導功能,說服或敦促收信人采取購買行動。
3.4 總結
體裁分析超越了對語篇語言特征的簡單描述,力求解釋語篇的理據, 探討語篇結構背后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認知因素, 揭示實現交際背景的特殊方式和語篇結構的規范性。促銷信具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種,把促銷信這一體裁語篇看作是一個有規律的有結構的層次動向的組合的思想, 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信函體裁,寫出目的明確、結構清晰、用詞準確的促銷信。
參考文獻:
1.Hyon, Sunny. Genre in Three Traditions:Implications for ESL [J]. TESOL Quarterly, 30/ 4 :693-722, 1996.
2.易興霞.體裁分析與農業英語論文摘要[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9):28-31.
3.楊瑞英.體裁分析的應用:應用語言學學術文章結構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0):29-34.
4.王宏俐,郭繼榮.體裁分析與商務促銷類語篇[J]. 外語教學,2006(7): 32-37.
5.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6.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 Longman, 1993.
7.Nwogu, 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 Structureand Func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 16 (2): 119-138.
8.Leech, G. Semantics [M]. Britain: Richard Clay (The Chaucer Press) Ltd, Bungay, Suffolk, 1981.
1.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心態和想法的錯誤。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及我國大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使得學生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學生畢業后就業難。就業壓力導致學生對英語專業的文學教育失去興趣和積極性,更傾向于學習那些畢業后就業容易,符合市場和企業需求的商務英語及旅游英語等課程。學生這種錯誤的心態和想法使得英語文學教育備受冷落,逐漸邊緣化。
2.英語文學課學習的時間少,內容安排不合理。國內部分院校的英語文學課程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時間越來越少,在外語院系,普遍是在本科三年級時才開設英語文學課,學習時間也長短不一,有的半年,有的一年,大多數學校每周只開設兩節課,這在非重點高校的外語院系表現得尤為嚴重,甚至一些院校將英語文學教學課程設為無足輕重的選修課。很明顯,學生在極少的時間里欣賞學習一定數量的英語文學作品就會變成“走馬觀花”式的瀏覽,自然就沒時間挖掘文學作品的內涵。
3.由于多年學習漢語的緣故,高校英語專業文學學習存在很濃的漢語思維。由于中西語言習慣用語的差異,受漢語常用思維的影響和干擾,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在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習慣從漢語詞匯中尋找和英語所需詞匯相同或類似的詞語代替,他們并不知真正在概念意義上完全等同的詞匯很少。所以,學生學習英語不能只理解和掌握課本語境中出現的意義、用法和搭配,還需不斷增加詞匯量并且了解其他的常見用法和詞語搭配。這樣不僅能全面地掌握詞匯的用法,而且會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排除漢語習慣的干擾和影響。
4.教學方法和模式陳舊,教師水平有限或知識儲備不夠。由于英語文學課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地多掌握文學知識,教師經常一股腦地全灌輸給學生,也不管學生能不能吸收,這樣的方法太單一、陳舊,時間久了,學生就失去了熱情,產生了厭煩情緒。英語文學課的師資力量也跟不上,英語文學的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復雜的文體結構且內容涉及面廣等特點,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需要加強英語文學教學的師資力量建設,要有與之對應的師資力量和一系列硬件設施。
二、高校英語專業文學教學中的一些合理化建議
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英語文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英語文學對學生來說不是熟悉的,學習起來有難度,學生難免會有枯燥和厭煩感。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思路,鼓勵學生查找有關材料,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他們相互協助彌補個人欠缺之處,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共同進步。除此之外,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互動教學,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習英語文學的熱情。其次,有效安排英語文學的學習時間和合理調整課程內容。英語文學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校應該鼓勵學生學習英語文學,并為他們提供條件。在不影響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安排學習英語文學的課時,有條件的院校可以將這門課程設立為必修課;學校在英語文學學習的內容上也要精心調整設置,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挖掘出作品更深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