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慧課堂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議論文 教學 美點 探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1品讀語言之美
上課時,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朗讀、默讀等形式,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精妙,把握議論文語言獨到的魅力。一般可從兩個方面加以點撥:一是注意抓關鍵詞、句、段的朗讀, 通過關鍵詞句的理解、聯想、感受,學生在形象思維中獲得理趣的感受,這種美正是作者理智的結晶。而學生的興趣一旦激發,就會主動積極地向抽象思維擴展,教師也能把抽象的概念講得生動具體,深入淺出,便于理解了。二是注意文章語言的特點,議論文常常借用一些文學的表現手法,使文章的語言鮮明生動。如《懶惰的智慧》 中敘例語言不僅生動形象,且幽默傳神,不乏機敏的俏皮。如課文第四段列舉了漢弗萊?波特發現往復式發動機原理的事例,以“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臺討厭的蒸汽機旁邊”寫波特發現往復式發動機活塞原理前工作的無奈;以“他是個懶漢,覺得這活太累人”寫他萌發發明念頭的初衷;以“他可以脫身走人,玩個痛快,而且發動機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寫他發明后的瀟灑;以“他就這樣懶洋洋地發現了往復式發動機的活塞的原理”總結他的成果。在敘例中,“懶漢”波特其人,簡直呼之欲出!這些語言不僅生動傳神又不乏幽默地反映了波特“懶漢的智慧”。
這種語言風格,貫穿全文,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如說俏皮話,親切動人,又充滿智慧、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和思考中。
2思人文內涵之美
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議論文的特點,在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義。許多議論文在構思時,已充滿了作者璀燦的人文主義思想火花, 它處處閃爍著理性的光芒,透著理性美。如《懶惰的智慧》作者針對現實生活中局限于“懶惰”的認識,賦予“懶惰的人”以新的意義,認為是他們推動了世界的發展,使讀者對“懶惰的人”有了新的認識。該文運用逆向思維,一反傳統和世俗的眼光,充分肯定了“懶惰”和“懶惰者”對于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的作用,觀點奇妙而新穎。
這一新穎立意會引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一般情況下,人們往往肯定“勤勞”,否定“懶惰”,而文中作者卻為懶漢正名:沒有我們的這些懶漢,勤勞的人面對的恐怕只會是單調乏味的勞作。最優秀的工人毫無例外的都是懶漢,稱職的領導也同樣懶惰。作者一語中的道出“勤勞的人”的致命弱點:他們寧愿循規蹈矩,落個疲憊不堪,也不肯運用心智去偷懶取巧。綜上所述,文中所贊揚的“懶漢”是指那些討厭要吃苦受累的事,懶于付出無效勞動、重復勞動,不愿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卻積極開動腦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腦力勞動上尋找捷徑,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懶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的干工作,促進社會進步。
3析結構之美
議論文除具有生動的語言美,感人的人文美,還透著嚴密的結構美。盡管議論文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結構的限制,但不同議論文的結構又各具特色,五彩斑斕。我們可引導學生去體會其結構的建筑美,如果教師能借助形象的板書再現結構美,那么這種建筑美再加上直觀的形象的圖案美,真可謂是錦上添花,美上加美。
如《懶惰的智慧》提出論點(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之后,先論述其中一個方面:沒有我們的這些懶漢,勤勞的人面對的恐怕只會是單調乏味的勞作;再論述另一方面:懶惰促進了人類進步。文章從日常生活、技術改造、科技發明等方面列舉了大量的事例,雄辯地證明了因為懶惰,就有了改造和發明的動機,因為有了改造和發明,就促進了社會文明發展的道理。文章在采用例證法證明中心論點的過程中,巧妙地將正反事例穿插對舉,形成了對比論證,這樣不僅產生了一種幽默、機敏的藝術效果,讓讀者心悅誠服,而且這種別致的論證結構似乎是一種“隨意的流暢”,雖然不講究固定的套路,論證的道理卻一樣清楚透徹。
4悟創新之美
本人于1994年畢業于常熟高等專科學校,96年8月分配到東萊中學,98年調到慶東小學,99年到東萊小學,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經張家港市中小學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小學一級教師,同年獲教師資格證書,99年1月,參加蘇州市辦公自動化考核,成績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現代化教育技術合格證書,2000年11月參加普通話培訓考核達到二級乙等。2002年5月,參加全國成人高考,錄取江蘇省揚州大學科學與計算機系,現本科在讀。2002年10月參加了江蘇省職稱計算機考核,成績合格。共通過三篇版權所有論文鑒定,其中二篇達到良好。現任三到六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首先在師德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會××*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
一、做一個科研型教師
教師的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新時代要求教師具備的不只是操作技巧,還要有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本領。在學校領導的指引下,我積極投身于學校教科研,被學校聘為教科員,協助教科室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師的指點下,成功申請了市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模式的研究》,由我執筆撰寫了《東萊中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我的活動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選送蘇州。2003年4月,在學校領導和市教研室傅強老師的指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研討活動在我校順利開展,并取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去年4月,我參加了全國首屆智慧學術研討活動,論文《大成智慧學與教育信息化》獲準大會交流,并入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現被張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為研究03年4月,在學校領導和市教研室傅強老師的指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研討活動在我校順利開展,并取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去年4月,我參加了全國首屆智慧學術研討活動,論文《大成智慧學與教育信息化》獲準大會交流,并入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現被張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參與了國家級課題《智慧學理論在教育中應用研究》方案的撰寫。
二、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隨筆《教育,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始》《實施“心情教育”培養健康心理》《一瓶鋼筆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繼發表。其次,我和家長也積極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長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實踐《別開生面的家長會》在《關心下一代周報》上發表,并在該社當年上半年好稿件評選中獲二等獎。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
目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在張家港市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上,我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提高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課上,我一改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傳統教學方式,在學生中開展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書本的理解和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我在實踐的同時,也不忘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設計《展現變化規律激發主動發現》在市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論文《小學數學教學探例》《“圓柱的認識”教學案例對比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初探》《小學信息技術文字處理單元教學設計》《論新課程標準下的信息技術教育》《當教學設計面對新課標》相繼發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一等獎。
四、做一個信息時代的教師
目前,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再也不能滿足于用粉筆來教學了,而要把計算機和網絡當作新的教學工具,進一版權所有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延伸!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在理論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論文《信息化環境下戰爭與和平的教學設計》《“形神兼備”的整合》《新課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術與小學社會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思考》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我還積極參與第一、二屆張家港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優課活動,均獲三等獎。第一屆參賽學科是社會課,課題是戰爭與和平,第二屆參賽學科是數學課,課題是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我還參與了學校網站的建設,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網絡化學習的平臺,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我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評為張家港市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先進個人。
1 2 3二、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隨筆《教育,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始》《實施“心情教育”培養健康心理》《一瓶鋼筆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繼發表。其次,我和家長也積極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長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實踐《別開生面的家長會》在《關心下一代周報》上發表,并在該社當年上半年好稿件評選中獲二等獎。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目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在張家港市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上,我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提高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課上,我一改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傳統教學方式,在學生中開展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書本的理解和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我在實踐的同時,也不忘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設計《展現變化規律激發主動發現》在市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論文《小學數學教學探例》《“圓柱的認識”教學案例對比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初探》《小學信息技術文字處理單元教學設計》《論新課程標準下的信息技術教育》《當教學設計面對新課標》相繼發表。年12月,在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一等獎。
1 2 3四、做一個信息時代的教師目前,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再也不能滿足于用粉筆來教學了,而要把計算機和網絡當作新的教學工具,進一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延伸!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在理論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論文《信息化環境下戰爭與和平的教學設計》《“形神兼備”的整合》《新課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術與小學社會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思考》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我還積極參與第一、二屆張家港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優課活動,均獲三等獎。第一屆參賽學科是社會課,課題是戰爭與和平,第二屆參賽學科是數學課,課題是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我還參與了學校網站的建設,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網絡化學習的平臺,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我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被評為張家港市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先進個人。
閱讀趣味常常影響人一生的發展,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趣味理應進行科學正確的引導。關于趣味的內涵,《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一是指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興趣的特性;二是指愛好。《辭海》的解釋為,一是情趣與意味;二是美學名詞,稱為鑒賞力,指分析和鑒賞美的能力,特別是對文學藝術作品,能夠加以鑒賞和評論的能力。本文所指閱讀趣味,是指一個人的讀書愛好與情趣。閱讀趣味決定學生對讀物的取舍,而選擇什么讀物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品位、閱讀水平及鑒賞能力,會影響學生精神境界的形成,乃至人生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學要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來優化其閱讀趣味,豐富其人生智慧,提升其語文素養,奠定其人生發展的精神文化之基。
著名學者周國平在《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一文中曾說:讀書要“形成自己的讀書趣味,……要有較高的讀書品位,靈魂的品質是可以不斷提升的,讀好書就是提升的途徑,二者之間有一種良性循環的關系。重要的是一開始就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獲,能夠進一步開啟心智。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青少年時期是關鍵。經驗證明,一個人在這個時期倘若沒有養成讀好書的習慣,以后再要培養就比較難了;倘若養成了,則必定終身受用。”
而當下學生閱讀的趣味如何呢?
回答顯然是不容樂觀的。我曾用“讀書喪志”來形容眼下中學生讀書的現狀。讀書本來應該有益身心,怎么卻說“讀書喪志”呢?其實,只要仔細觀察一些當下中學生的閱讀現狀,就不以為怪了。他們不喜歡讀名著,也不喜歡讀老師推薦的書籍,如當代作家路遙、王蒙、周國平等人的書也讀不上勁頭來。無志讀名著,此可謂“喪志”乎?讀那些低俗之物,豈不越讀越無“志”嗎?
當下學生不愿意讀名著是不爭的事實,那么,學生愿意讀什么呢?據我觀察,一是喜歡看畫報,讀魔幻小說,看通俗故事;二是樂于看三維(四維)動畫類、口袋類書籍;三是樂于讀“郭敬明”。我擔任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評審委員到一些學校評估時,聽說其學校專門開了讀書課,特意觀察了學生的閱讀情況,學生們手中拿的和看的大致也是畫報與故事類作品。
有一句話叫做“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這很有道理。但我們的學生不讀名著,卻讀那些低俗讀物,其閱讀趣味豈不堪憂?其精神發育豈不堪憂?一個時代的學生都不愿意也不喜歡讀經典名著,一個國家的學生不喜歡追求高端的文學藝術與文化,國家未來豈不堪憂?
據留法博士余一彥介紹,在國外,中國的留學生非常多,而且中國留學生非常聰明,非常勤奮,他們考試成績非常優異,但是這些人到了社會上,往往只能做人家的高級雇員,很難成為帥才。我國有很多國際奧林匹克的冠軍,但是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沒有一個菲爾斯獎的獲得者。這與其讀書情趣不無關系。
當年孔子在《論語》中教導弟子“君子不器”,意思是說,君子不能只成為一個器皿、容器一樣的人才,要成為有道德、有學問、有修養的人。然而,當今上了大學的學生乃至博士,也只能做一些器皿一樣的人才,我們如今的教育愧對我們的祖師爺啊!
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也曾說:“我在大學幾十年也沒有間斷教本科的課,科研任務再忙,我還是有相當精力教本科的課,甚至有一段時間我調出去了當北大出版社的總編輯,我還是兼本科一年級的課。我發現現在大學生很多中學語文沒有學好,受應試教育束縛太厲害了,最大的問題是不讀書,讀的都是零零散散的道聽途說的。比如說《紅樓夢》就看過電視,沒有讀過完整的書、基本的書,所以上到大學以后就沒有培養起閱讀的習慣。”你看,連考入北大的這些“人中龍鳳”都沒完整地讀經典名著,其他的學生就可想而知了。
探究學生不讀經典名著的原因,高考不考名著閱讀也不好考名著閱讀是顯性之因,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家長、教師往往忽視對自己的孩子和學生進行文化素養的培養,更舍不得用必要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名著,長此以往,學生的文化素養與精神境界如何會得到提升呢?
以上只是原因之一,其實還有兩只隱形的“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專家或是沒看到,或是看到了而“吾不言”。這隱形的手是什么?我以為,一是電視、網絡、低質文化沖擊語文教育,改變了學生閱讀的口味,從孩子出生就是聲像圖畫的沖擊,學生習慣于圖像思維,再看文字就會很難知其優美;二是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對語文教育的鉗制,這是很沉重的話題,此文不想深談。
下面我想說說中學生為什么要讀名著。
歷史發展到今天,人類文明的最高思維成果主要還集中在古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經典名著里,閱讀這些名著,完全敞開心靈與其共“舞”,這是與智慧大師的對話交流,這樣的閱讀和感受,是對大師情感與生命的間接體驗。當學生真正融入作家的感情世界,與作家科學家進行心靈溝通和生命對話時,作家科學家在語言文字中飽含著的生命體驗,蘊藏著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便會與其生命的體驗相互碰撞,相互溝通,這時的讀書是智者的高峰對話與體驗,學生的思想精神文化境界可以得到有益的提升。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的有益于身心的閱讀,也才是靈魂的提升與精神的正向愉悅。閱讀到這個層面,才找到了閱讀的真諦。
正如朱永新先生說的一樣:“我推崇書籍閱讀而不是網絡閱讀。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在書里。盡管我國目前的網絡閱讀人數已經超過了紙質閱讀人數,但我認為,人類最偉大的思想還處在離線狀態。網絡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廣告和娛樂的內容,人類的理解,特別是人類理性的洞察力,通過網絡很難獲得,智慧的內容在網絡上更是鳳毛麟角。對人類思想的進化而言,對個人思想的發展而言,從信息到知識到智慧,就像一個金字塔,它是精神與智力逐步升級發展的過程。唯有通過書籍閱讀,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巔。將每一個人的智慧匯總起來,才能體現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高度。”
有文化的人憑自己的智慧加以推想可知,當一個人主動與大作家、大科學家、大思想家進行思想交流和生命的對話時,他的血液中似乎已經流淌著大作家、大思想家、大科學家的血液,此時才可獲得生活中的一般人所沒有的高層次見識與思想,這種對人生的高層次的間接認識,便在讀者自己的生命和頭腦中積淀下來了,人的精神才會產生新的飛躍。
閱讀《論語》《孟子》《史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社會歷史文學名著,可以直探人性的本源,可以學到高端人生的偉大智慧,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我們的心胸會更寬廣,讓我們的視野會更廣闊,長此以往,便可形成人的良好文化教養與精神世界。事實上只有讀經典名著,學生才可能與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孔子、孟子等先賢達人對話,才有可能達到他們的精神高度;只有閱讀《人間喜劇》《巴黎圣母院》《哈姆萊特》等等,才能與巴爾扎克、雨果、莎士比亞等大師們交流,才會達到人類最高思想文化文學境界。沒有這樣的閱讀,新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還遠不如古代。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曾說,他從小對中國古詩詞特別喜歡,他認為,好的詩詞,含義深遠,自己如今已經八十多歲了,但對詩詞每十年都有新感受;閱讀中西文化經典名著,對其文化素養的熏陶與提升有深遠的影響。著名學者南懷瑾曾說:“曾有人問我,為什么能有這么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地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讀這些古詩文的效果。”中學階段是人生成長和思想境界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不引導他們去閱讀中西文化經典著作,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這樣的教育肯定不是成功的教育。
然而,目前由于各類新媒體的誘惑,不少人沉浸在“電子三屏”(手機、電視、電腦)生活中,這便使閱讀產生了“異化”,這不但主宰瓜分了人們有限的閱讀時間,而且極易導致“靈魂的矮化”。這樣的“快樂閱讀”,不但會造成“閱讀無能癥”,導致閱讀品位的低下,還可能會導致靈魂的無所“歸依”,以后再改變和提升其閱讀的趣味與境界就難了。
讀“屏”不是真正的閱讀,那些大量即興式的表達和無編輯狀態發表的文字,常常是淺嘗輒止的讀物,有些甚至是有害讀物,若長期沉浸于此,快樂就是一時的“娛樂”而已,其危害就如同“飲鴆止渴”!而閱讀那淺顯的故事,因其沒有深層次的思想內涵與深刻的人生智慧,偶一為之,未嘗不可,但真正的收獲與提升不能從此處獲取,只會浪費時間,嚴重的還會敗壞閱讀的趣味。
閱讀經典名著如此重要,語文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的讀書趣味呢?
人生語文教學理念認為,讀書亦需立志。讀書是有層次之分的,高層次閱讀乃如我國北宋大儒張載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四句表現了張載作為一個百姓,一個臣子,一個學者的社會與歷史責任感,也最能表現讀書人的胸襟,也表現了我們古代先賢讀書的抱負與志向。國務院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也曾引用這四句,借以表達自己的情懷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追求。總理在南開中學讀書學習時也曾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這對的人生發展以及中國現代革命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導學生讀書立志既是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教育教學方略。志不立則學不成,讀書與立志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故立志對讀書學習之意義毋庸過多論述。
眾所周知,光立志而不讀書,志向就不可能實現,要達到真正的有益身心,要實現閱讀鑒賞能力的高層次發展,就要培養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這種興趣的形成,也非輕而易舉,需要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因為最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是學習、生活的環境氛圍。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環境氛圍,能使閱讀的啟動和保持成為個體的無意識行為,會使學生自然進入快樂閱讀的實踐中。其方略可利用學校閱覽室,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圖書閱覽課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高品位讀物,摘抄自己需要的資料,建立班級圖書交流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自己的讀物,共享課外讀物;還可讓家長為學生建立“我的小書屋”,買書、訂閱報紙雜志,指導閱讀等等,這樣的氛圍形成了,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
另外,要積極舉辦各種讀書活動,努力尋找一切機會,盡力展示學生自己課外閱讀的成果。例如,舉辦“讀書論文宣讀”、“讀書演講”、“講故事談哲理”、“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等;還可以組成課外閱讀興趣小組,建立學生自己的課外閱讀資料袋,隨時放入自己的詞語積累卡、讀書隨想等;還可定期組織課外資料展示會,看誰搜集的資料最豐富,最精彩等。
開展這些活動,使閱讀名著的氛圍得到優化,學生才會產生閱讀名著的持久興趣,當他們有了閱讀經典名著的收獲與成功感時,其思想和精神境界也會逐漸獲得提升,其人生也可能更為精彩和快樂。
為使閱讀經典名著持久開展,我們人生語文教學理念主要采取的是“讀寫互動”教學方略。
“讀寫互動”與以往人們常說的“讀寫結合”是有區別的,“讀寫結合”,是強調讀與寫結合在一起,讀書時要動筆墨,把自己的讀書看法、想法隨時記下來。“讀寫互動”是我們人生語文教學理念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具體是指導學生讀書時,尤其在學生讀了一段時間之后,要求學生必須寫出東西,或對字句、語段加以點評,或對書中人物進行評論,或是仿寫句段等等。因為只有寫東西,才能解決那些不肯讀書的學生讀書的問題,不讀書,他就不能寫,要寫出東西,就必須讀書。同時,老師與學生以及生生之間互相督促和檢查,這樣就形成了“讀寫互動”的鏈條,整個過程是“以讀帶寫,以寫促讀”。顯然,這對學生讀書有了一定的強制作用,對學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是非常有意義的,會有利于學生人生的發展。
為將閱讀名著活動引向深入,我們常把經典名著閱讀與研究性學習結合在一起,方法是相對集中一段時間大家共同閱讀一部名著,然后進行專題研究。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學生可從語言、人物、文化、主題、表現手法、人生哲學、人物與社會等某個角度來確立課題,經過討論交流然后撰寫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當學生的小論文撰寫成草稿之后,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召開研究性學習論文交流會,學生宣讀論文并接受答辯,教師根據學生論文和答辯情況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再根據教師同學提出的意見加以修改,最后全班或全校結集印刷論文集。我們的每屆學生一般都要做五六個研究性學習閱讀專題,這極大地推進了經典名著閱讀活動,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了較為厚實的基礎。
例如,我們開展的“《圍城》專題研究性學習”,學生寫出了《徘徊在“圍城”內外――的百態人物淺析》《藝術語言的魅力――談中比喻的妙用》《刀光劍影顯神通――淺談錢鐘書先生的諷刺藝術》《走進幽默之城》等較好的小論文。專題研究性閱讀以小論文為抓手,重在讀書探究的學習過程,重在學生思維方法、思維方式的變革和文化素養的提高。
一、把專業室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做細、做嚴,使之成為高質量教學效果的主心骨。
教務部的主要職責是為教學服務,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并為取得高質量教學的效果實施相應的管理。本學年在教務部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52名,其中專業教研室29人,課程涉及采油、采氣、儀表、提高采收率、油藏、機械基礎、制圖、管焊、電工等多學科,新教師數量多,教學任務繁重,多數教師的周課時達到20節,教學工作量大、教學管理、培訓教學協調難度大。我是油氣開采專業的老教師了,熟悉專業教學的規律和特點,熟悉教學過程,也了解專業教師的教學情況,因此對專業室教學管理上,我以一個服務者的角色,力爭用人性化的理念、負責的意識、以身作責的精神,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從細節入手,從嚴要求,從大局出發,深入到課堂,深入到教師中間,準確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原因,及時幫助解決。以指導者的態度,指導年輕教師的教學,讓他們在教學中學習,在教學中提高,在教學中成長。平時主動和年輕教師交流,解決年輕教師的困難和心理壓力,把工作做細做活。
二.倡導民主自主的教研之風,使之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
教研活動是教務部的常規工作,每學期開學,我積極與教務部部長商討教研活動主題與方式,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專業室的專題教研活動提高了老師們針對一個專題進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一批新教師漸漸成熟,他們主動探究、獨立工作的能力漸漸增強。教研活動也鍛煉了一大批老老師,課堂教學中,他們大膽嘗試,有思想,有觀點,更為可貴的是他們對待學術真襟懷坦蕩的態度,對別人存在的問題毫無保留地真誠地指出,也對別人提出的不同意見和建議也非常樂意接受。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中,老師們認識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真正達到了教研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的目的。
三.有序組織學生論文指導審查工作,使之成為宣傳中心教育品牌的有效手段。
六月到七月我組織油氣開采和石油工程的教師對開采06班、地質06、鉆井06班的畢業論文進行指導審查,并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指導了20位學生的畢業論文。在組織論文指導的過程中,學生因為工作崗位不能離開,不能到學校與老師面對面的交流,我們就發揮網絡的優勢,組織老師在網上指導學生修改論文,派教師到現場親自收取論文,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態度,和老師們圓滿完成230人的論文指導與審查工作,按時把質量上乘的論文提交到石油大學,為中心的勢力和教學水平做了很好的宣傳。
四.積極承擔教學培訓任務,把課堂當作超越自我的平臺。
今年我承擔完成的培訓與教學任務有:
1.完成采油高級工培訓班采油知識與技能培訓7天,完成學時49個;
2.承擔《采油工程》、《工程流體力學》、《滲流力學》等課程的函授教學,完成課時50個。
3.在西南石油學院承擔大學生采油采氣培訓任務,連續6周,每周6天課,歷時42天,完成學時288個。
4.假期承擔集團公司采氣技師培訓項目的設計、教學安排、教學跟蹤、現場考察指導、技術論文指導、技術交流的組織工作等,歷時21天。
我認為教學是一項需要愛心與智慧的工作,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需要依靠智慧來解決,智慧來自細心的觀察,來自于潛心地學習、勤奮地工作,來自于不斷地反思,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教學上我可以算是一個老兵了,但我仍沒有放棄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中我以身作則,看重教學過程,備好課、上好課是我的追求。為此,我認真鉆研業務,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我竭力尋找多種教學手段和技巧,以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和培訓質量。把課堂教學當作展示自我才華、超越自我的平臺。
五.靜下心搞教學研究工作,使之成為實現自我價值的橋梁。
今年我參與了兩項比較大的教學研究工作,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中心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1.開發申報了油田公司采油新工藝新技術培訓教材編寫項目,并負責該項目的編寫工作,目前已組織三位老師完成編輯工作。
2.參與集團公司采氣技師培訓教材的編寫,和四位老師一起圓滿完成任務,爭取明年初出版。
六.學習科學發展觀,使之成為自己職業道德熏陶的信念。
半年來積極參加科學發展觀的學習,通過學結,思想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價值觀也有了正確的方向,對工作努力堅持“只干不說,先干后說,干好了再說”的態度,別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主動承擔,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努力去做,別人做不好的工作,我用心干好。對拿不準的事情,我請教領導,對領導安排的工作,我自覺服從,不折不扣執行,認認真真完成。
作為教學管理干部,我奉行“正正派派做人、誠誠懇懇待人”的原則,勇于負責任,敢于承擔責任。用自己的行動說服人,用自己的真情打動人,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人,努力把自己熏陶成為一個有大局意識,有團結心胸,有責任心的人。
在具體工作上,我以身作則,堅守崗位,積極協助全力配合余部長、欒書記和王部長的工作,主動溝通,積極協商,勇于承擔,保證教務部工作穩定,人員團結,管理工作有序和諧。
論文摘要:現在的學校教育還是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而缺失對學生智慧的啟迪。圖書館作為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內涵豐富、知識多樣的第二課堂。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書刊、雜志、硬軟件信息設施,特別是網絡信息形成資源共享,具有信息的無限性和新鮮性,可以在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和開發他們的智慧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學校教育一般重知識的傳授而缺失智慧的啟迪
也許我們的老師還從未認真思考過知識和智慧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聯系和區別,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既然學生們獲得了相應的畢業證書,那么學校向社會輸送的“產品”當然就是合格的。其實不然,因為我們的證書上往往只標記著知識的份量而沒有標注出智慧的度數。
我們的老師總是把知識的傳授作為教育的唯一目的、最高的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恨不能把所學的知識全部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至于這些知識跟學生的體驗有沒有關系,通過學習是否提高了探究能力,則可以一概不管。而我們的學生也總是把書本知識的學習當作頭等大事,把取得高分看作是學習的成功而孜孜追求。可是,當他們走上社會,接觸生活時,便手足無措,一籌莫展了,書本上的知識依舊停留在書本上。可見,我們不能為一張能夠證明知識份量的文憑進行教育,而是要為啟迪學生的智慧人生而進行教育,否則,讓學生“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人生”從何談起。
楊振寧教授曾評論:“中國的學生膽子小,老師沒講過的不敢想,老師沒做過的不敢做,”“覺得書本的知識是天經地義的,不能隨便加以懷疑,跟美國的學生有很大的差別。”一針見血地擊中了我們教育的要害——禁錮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愛因斯坦也曾發出這樣的感嘆:“現在的教育方法,競然還沒有把研究問題的好奇心給完全抹殺掉,真可以說是一個奇跡。”我想,知識的傳授應該是教學的基本目標,除此之外,還有更高的目標值得追求。我們的教育不應只是簡單往桶里注水的過程,應是不斷開啟智慧之泉、流淌創造之泉的過程。
所謂智慧是指人們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一個人擁有知識并不等于擁有智慧,他可能干百次地重復他人的思想自己卻不善于思考,不去探究,更不用說發明創造了。因為知識關注的是現成的結論、現成的答案,而智慧關注的是未知領域,是探究和發明,這就是知識與智慧的區別。說到知識與智慧的關系,有人說過這樣一段精彩的話: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擁有知識的人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擁有智慧的人卻能在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
二、確立圖書館的教育地位
圖書館歷來有“終身教育的學校”“沒有圍墻的大學”等美稱。圖書館也都一直擔負著“啟迪民智,普及教育”的職能。
圖書館在學校中的教育地位舉足輕重,特別是在高校尤其是一些重點大學,圖書館的教育作用必不可少。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圖書館的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圖書館在校園中的教育地位,認識到圖書館的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組織的主要形式,那么圖書館則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內涵豐富、知識多樣的第二課堂。比如,圖書館可以緊跟時展,開展適應時展的教育主題,配合信息和網絡時代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配合素質教育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和文化活動;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的基本途徑,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主渠道,那么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書刊、雜志、硬軟件信息設施,特別是網絡信息形成資源共享,具有信息的無限性、新鮮性,可以更加豐富他們的知識,啟迪和開發他們的智慧。學校是一個開放系統,各種各樣的思想、理論、觀念、思潮,都在這里匯聚和碰撞。由于青年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這些沖擊既能使他們發奮進取,也難免產生迷惑和彷徨,因此我們圖書館應發揮自己的作用,在文獻資料的取舍、書目編排方式、科技信息導讀、圖書評論及座談會等,都要力圖主動引導學生接受社會所提倡和鼓勵的思想文化體系和價值體系。圖書館是學生成才的重要場所,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延伸,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基地。要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一專多能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圖書館能提供給學生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充實和豐富自己。
圖書館對學生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的說教,也不是迫他接受的強制教育,而是使學生在寧靜而濃厚的學習氣氛中,在整潔、優美、典雅的環境中,在刻意營造的文學藝術氛圍中來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圖書館也不是單純性的學術服務機構,而是校園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文化教育設施。它豐富的藏書和大量的信息對于學生、教師起到了良師益友的作用,同時又支撐著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的展開。
三、發揮圖書館的資源優勢,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啟迪智慧的樂園
如果說課堂教學過程更多的是一種知識的傳授過程,那么圖書館的閱讀活動和其他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更多的是一種思想影響和熏陶過程,它對啟迪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的影響細致入微,這是學校中其他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境界。圖書館還因其有豐富的館藏信息、知識資源、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良好的學習環境、濃厚的學習氛圍,成為學生增長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對課堂教學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一,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圖書館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大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圖書館里豐富的館藏文獻,寬敞明亮的閱覽室,整潔有序的書刊架,以及高雅的人文環境容易使學生讀者產生認同感,成為大學生最佳的學習場地。因此,圖書館要注意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因為豐富的藏書書庫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優雅、安靜的書庫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開展自我教育。同時,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開放的、充滿輕松、民主的氛圍中,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自主選擇讀物。教師要給學生自由度,即自由選擇書籍、報刊、多媒體電子讀物等,教師只作為他們的好參謀、好幫手、好朋友。多項研究表明,在沒有任何壓力的環境中,將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和創造力。
第二、發揮信息技術優勢
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擁有大量的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現在的高校圖書館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都建有電子閱覽室,開展了光盤檢索、網絡檢索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工作,這些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文獻育人”的作用,現代化的網絡環境和設備,可以激發學生的強烈的創造意識和學習動機,為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可利用現有的文獻資源優勢和信息技術優勢結合專業課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舉辦各種“電子信息資源使用”專題講座或培訓班,指導學生有目的、正確地選擇信息檢索工具,使學生能夠熟練、有效地運用各種信息檢索工具如搜索引擎獲取所需知識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和獲取能力,并鼓勵他們參與科研活動,使其在科研活動中真正掌握檢索方法、技巧和有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信息的獲取、分析、組織與加工的能力。
第三,發揮圖書館的教育功能
圖書館寬敞明亮的閱覽室、書庫和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報告廳等,這些設施本身就是圖書館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可以利用靜態的環境來感染人、塑造人,同時,還可以用動態的活動來教育人,如高校圖書館可以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導讀活動,如新書推薦、讀者沙龍、演講、征文、學習方法大討論等活動,不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開闊他們的視野,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舉辦各種實用型知識講座,如實用法律、身心健康、市場營銷、股市操作、電腦文秘、收藏投資等,提高學生的職業知識與各種技能;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畢業后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導師組2+2模式”是筆者在“導師制”的基礎上根據地方高師院校的教育教學特點而創建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其內涵是:4個導師為一組,對師范生進行本科四年的分階段全面跟蹤指導。“2+2模式”是指大學四年分成2個階段,每個階段配備2個導師。大一大二為一個階段,大一上學期配備入門型導師,大一下學期和大二配備學習型導師。大三大四為一個階段,大三配備教學型導師,大四配備科研型導師[2]。為了使“導師制”盡可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必須有此模式實行的保障機制:1.學校要有制度保障,把學生的畢業論文成績、就業率、考研率等做為教師評獎、評優、評職等的重要指標,從而激勵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者。2.尊重學生的權利,提高學生對本科生導師制的積極參與意識。3.學校要設立大學生科研專項基金,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一個努力的方向。4.整合教育教學科研的師資隊伍,量化導師特點,對應認定相應導師資格。這種教育教學模式的實施既符合教育的基本規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樣性,又充分實踐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更主要的是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的積極性,全面啟動學生學習與研究的思想與智慧。
二、設置傳統文化課程,強化學生的倫理人格
做事先做人。這句話,對于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而言,是樸實而深刻的。那么對于當下地方高師院校的學生而言,應如何解決因時代眾多的原因促成的人格問題呢?教育學上有一句話: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重要。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構成這種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基礎素養是由兩方面人格構成的,一是倫理人格,就是從倫理學上講一個完整人的人格的表現;另一個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學術人格,即由專業積累加之于哲學教育之后而生成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專業基礎能力。二者的關系是倫理人格完善的程度決定著學術觀點的典型性與深刻性。沒有完善的倫理人格必然會導致畢業論文觀點的偏頗與狹窄,這一點對地方高師院校的大學生而言,表現是非常突出的。高師院校的本科生畢業將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其必須要在倫理人格與學術人格上平衡發展。“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沒有相對完善的倫理人格,很難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也很難把握課程內容與學生素養轉化的機制問題。這樣在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上就很難有所突破與創新。地方高師院校與部屬高師院校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也是有差別的。由于管理者與教師們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滯后與保守,地方高師院校傳統文化的傳承根本就沒有形成科學的保障體系,因此必須要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有所突破,開設傳統文化課程,以完善本科生的精神世界,從而為本科生寫好畢業論文的學術人格創造基礎條件。根據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以《易經》、《論語》與《道德經》為課程內容進行學生儒道人格的構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易經》是群經之始,其中滿含著儒家思想與道家智慧,是典型的生活經驗的提練與升華。只要將其還原于生活,再用生活實踐其思想邏輯,那么其蘊含的智慧價值自然會被大學生所接受而漸漸顯現。哲學是大智慧,是高度概括與凝聚而成的,有利于對課程邏輯認知和教育教學策略的權衡與使用。《論語》是東方的《圣經》。如果在東方找到一本能與西方的《圣經》相媲美的書,那就只能是《論語》了。只有如此關注人的精神品格教育的圣賢之精神,重新融入我們的心靈世界,才能完善我們大學生的倫理人格。《論語》在北大清華等高校都成為了熱門的通識課,在浙江成為了中學教育的必選課,而在一般的地方高師院校中還沒有成為課程設置體系中的課程內容,這同樣也是個問題。入世的思想一定要有,出世的思想也決不能無啊!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己任,不可謂重乎?死而后矣,不可謂遠乎”。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只有儒家思想太累了。屈原沒有道家的“道法自然”和舉重若輕的“無為而無不為”之思想,所以最后選擇了汩羅江。陶淵明、李白、坡等因為有了道家思想的智慧而成就了生命的另一種精彩。沒有道家的“自然、真實與自由”,其人生自然會變得枯燥與乏味。用邏輯推想一下,把《論語》、《道德經》設置為全校的通識課,把《易經》設為相關專業的選修課,選擇專門從事典籍研究或者對典籍研究有興趣有建樹的老師進行教學,每周兩學時,長此以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學生的倫理人格的構建自然地融會在一起,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亦是必然。這是一個很多價值觀念都被任意解構的時代。經過時間與實踐的驗證,我們都清楚的認識到,類似的解構大都是粗糙與荒謬的。正是因為那種淺薄的解構太多,根本無法完成新的建構,才令當下的大學生面對現實時顯得茫然而不知所措。傳統文化課程能解決大學生的自卑、急躁、悲觀、孤僻、多疑、抑郁、狹隘、冷漠、被動、虛榮、焦慮、自我中心、敵對、沖動、脆弱等人格問題的趨勢變得越來越明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仁者無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以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完善當下地方高師學生的倫理人格既能高效率地解決地方高師院校學生的人格問題,又符合我們民族文明傳承與發展的規律。
三、調整課堂教學策略,以便生成學生的學術人格
怎么教會影響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速度與進度呢?優秀的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整合學生所積累的思想與智慧的過程,更是優化學生的思維與思想,強化形成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術人格特征的一個過程。如果課堂教學過程只一味地灌輸勢必會抑制學生批判思維的形成與發展。若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學策略為指導,解決好什么內容要講,什么內容不用講而讓學生自己學,什么內容要進行合作學習,什么內容要進行探索與研究,什么問題不僅要懂而且還要能講明白等相關的問題,那么無疑會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解放學生天然的敏感,從而為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術人格的成長提供有利的保障。而這方面的能力的挖掘與成長恰恰是學生發現論文選題,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所必備的人格素養。高師院校的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是以教育教學為主的,其絕不是簡單的知識或思想的接受者。他們要成為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者。他們是要全方位地開啟學生心智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說,理論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生成必須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獲得充分呈現。什么樣的教育成就什么樣的學生。教學過程只有量化到這種程度,才利于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目的,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術人格的生成與成長。
四、弱化畢業論文的理論性,強化論文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首先在師德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精神和“”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
一、做一個科研型教師
教師的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新時代要求教師具備的不只是操作技巧,還要有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本領。在學校領導的指引下,我積極投身于學校教科研,被學校聘為教科員,協助教科室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師的指點下,成功申請了市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模式的研究》,由我執筆撰寫了《中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我的活動方案《奔向二八》也被選送。20年月,在學校領導和市教研室傅強老師的指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研討活動在我校順利開展,并取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去年月,我參加了全國首屆智慧學術研討活動,論文《大成智慧學與教育信息化》獲準大會交流,并入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現被市智慧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參與了國家級課題《智慧學理論在教育中應用研究》方案的撰寫。
二、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隨筆《教育,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始》《實施“心情教育”培養健康心理》《一瓶鋼筆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日報《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繼發表。其次,我和家長也積極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長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實踐《別開生面的家長會》在《關心下一代周報》上發表,并在該社當年上半年好稿件評選中獲二等獎。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在日報《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
目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在市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上,我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提高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課上,我一改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傳統教學方式,在學生中開展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書本的理解和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我在實踐的同時,也不忘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設計《展現變化規律激發主動發現》在市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論文《小學數學教學探例》《“圓柱的認識”教學案例對比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初探》《小學信息技術文字處理單元教學設計》《論新課程標準下的信息技術教育》《當教學設計面對新課標》相繼發表。20年月,在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一等獎。
四、做一個信息時代的教師
目前,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再也不能滿足于用粉筆來教學了,而要把計算機和網絡當作新的教學工具,進一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延伸!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在理論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論文《信息化環境下戰爭與和平的教學設計》《“形神兼備”的整合》《新課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術與小學社會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思考》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我還積極參與第一、二屆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優課活動,均獲三等獎。第一屆參賽學科是社會課,課題是戰爭與和平,第二屆參賽學科是數學課,課題是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我還參與了學校網站的建設,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網絡化學習的平臺,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我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20年被評為市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先進個人。
關鍵詞:幽默教學 激發 和諧 亦莊亦諧 服務教學
幽默現在是個熱門話題,在當今時代,幽默無處不在,聰明的人經常用幽默來調節氣氛,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由此可見,幽默是一門藝術。如果說幽默是一門藝術,教學幽默更是一門高超的藝術。[1]
幽默教學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含蓄詼諧的語言、表情、動作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師生雙方的情緒所體現出來的幽默感。幽默教學在語文課堂的運用是教師個性智慧的閃爍,是教師應變能力生動的體現。
一、幽默教學的效果
幽默作為一種教學藝術,合理地運用于實際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教師真正掌握教學幽默藝術本質、功能、使用方法、培養途徑,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在教學中恰當巧妙地運用.幽默的教學方法可以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1、拉近師生心理距離,和諧師生關系。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筑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墻,教師不理解兒童,兒童也不理解教師。”由幽默引起的笑聲能填平師生之間地位的差異,縮短師生心理上的距離,消除師生之間心理上的隔膜甚至對立,建立起親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另外,教師機智而輕松地“幽自己一默”,有時還可使自己從容脫身,離開不愉快的窘境或不自在的情景,從而改變教學環境。
有時課上有同學因疲勞而打瞌睡,我便解嘲道:“暖風吹得學生醉,直把課桌當炕頭”。眾生聽之一笑,也就解除了睡意。還有一次,我上課時發現一位男生偷偷摸出面包和牛奶準備吃東西,我故意夸張地說:“蒼天啊,大地啊,哪位同學這么善解人意呀,老師沒吃早飯呀”。學生們都笑起來了,那個同學也非常不好意思地收起食物,就這樣化解了一場尷尬。這樣便多了份理解,少了些對立。這樣善意的批評使學生很容易接受。
2、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氣氛是影響和增強教學藝術效果的一種非理性因素,是構成課堂教學藝術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教學幽默藝術的快速彌漫性和情緒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英國學者M?鮑門指出:“理想的教師應當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善于利用幽默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的更好。” [2]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課堂上的笑聲會制造出積極的氣氛,使‘教’與‘學’變得輕松而有效。”教師不失時機地運用幽默的話語或事例進行教學,可以使緊張、沉悶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配合,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3、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心智。
目前,很多老師仍在面對著“學生苦學,教師苦教”的尷尬局面,學生根本無興趣可言,課堂上死氣沉沉。有人曾設計過這樣的實驗:給285名小學生播放一組視聽材料,過后請他們復述。結果發現,91%的學生對含有幽默色彩的內容記憶得更為深刻。
全國特級教師魏書生明確指出: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他在課堂上力求使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不僅充分調動起優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后進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有所觸動。所以我心目中理想的課堂是幽默的課堂,是“我要學”的課堂。教師課堂上那凝聚智慧美的幽默感,就象一把金鑰匙,開啟了學生的心智。
我在講“如何寫議論文”時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對學生說,議論文其實并不神秘,我五歲的侄子也會寫。有一次,他說:“我最喜歡小狗了!”(論點)“小狗喜歡我,每天和我玩,很聽我的話。”(三個論據)“所以我喜歡小狗。”(結論與開頭呼應)這個例子一舉,整個教室充滿一片笑聲,在笑聲中,學生輕松愉快地理解了議論文的基本特征,不會被一些所謂的專業術語弄得云山霧繞,心生畏懼。
二、幽默教學的要領
1、亦莊亦諧。
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教學風格,幽默教學的運用因人而異。內向沉穩型的教師可以以語言的機智性取勝,在不動聲色中,“幽”它一“默”,使學生在片刻思考之后,方覺回味無窮。外向開朗型的教師不妨結合夸張的語言態勢以生動性取勝。值得注意的是,教學中要堅決摒棄內容不健康的幽默。
2、服務語文教學。
幽默在教學中不可太多,所謂“物極必反”,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把握火候,注意分寸,使之立足于語文教學。
如在字形字音識記中,“戌戍戊”可抓住三字不同部位讀成:“橫xu點shu中空wu”。這種順口溜,學生讀來瑯瑯上口,不僅識記快,而且容易長期記憶。有學生“樊”字寫不對,告訴他們“大樹林間樹杈多”。
實踐證明:幽默是開胃的作料,只起調味作用,畢竟不能以作料為主食。如果為追求表面的熱鬧而背離教學的真正目的,那就南轅北轍了。
3、聯系學生實際。
在教學中,教師是體現幽默的主動者,學生是感悟幽默的主體。如果幽默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就難以引起共鳴。教師可以將影視、歌曲、小品、漫畫、小說等作品中的情節或語言巧妙地用于教學中,還要關注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軼聞趣事、俏皮話、順口溜等。尤其是要注意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電視節目,流行趨勢,流行話語等等,當你說出他們所關注的事物時,幽默的效果會更好。
如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把學生的討論環節起名為“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臺灣著名綜藝節目);學生抄作業,評語寫成“非誠勿擾”;學生上課問題答不出時,我會幽默地說“親友團幫助一下”;有些學生上課愛睡覺,我就給他們搞個“本月睡神大排行”等等。
教學實踐證明,幽默教學總是與語文知識結伴而行,其語文性決定了它以充分調動語文學習內容的幽默因素為主;其認知性決定了它是讓學生在笑聲中進行認知活動;其育人性決定了它不應該是粗俗的,而應該是健康的。幽默教學是一種含蓄而充滿機智的教學藝術,是語文教學個性化的組成部分,它給語文教學插上翅膀,使語文課堂輕舞飛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