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優秀教師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以哈爾濱體育學院運動系游泳選修課學生共81人為實驗對象,進行實驗和數據采集。運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查閱有關教學方法的文獻資料,獲得“小群體”教學模式的理論來指導實踐,為實驗方法和試驗結果提供理論依據。共發放問卷81份,回收問卷81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81份,問卷有效率100%。
2實驗過程
2.1試驗控制
采取簡單整群抽樣法進行實驗對象的選擇,將參加選修課的學生分成實驗班與對照班,兩個班的情況基本相同。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學生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之間亦無顯著的差異,實驗的信度較高。實驗班與對一照班在教學內容上完全相同,但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不同的教法。除了正常上課之外,實驗班的學生和對照班的學生沒有經過其它的游泳水上練習,進而保證實驗的信度。如表1所示,實驗組男生35人,女生6人,總人數41人。對照一組:男生34人,女生6人,總人數40人。實驗班與對照組的身高,體重,臂展的平均值都非常的接近,并且實驗組與對照組性別、身高、體重、游泳經歷的學生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為實驗增加了可信度。
2.2實驗過程分析
根據哈爾濱體育學院的教學大綱和游泳選修課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進行游泳課程教學,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等內容均相同。分班前學生不知道實驗情況因此控制了一些學生主觀因素。
2.3考核方法與評價規則
考核的前提是學生能夠持續參與實驗。連續持續缺課1/3視為不及格。學生完全參與六節課程的前提條件下,進行蛙泳技術測試,將能初步學會蛙泳動作,任意游能前進10米以上者視為會游泳;只掌握了浮體滑行和蛙泳腿部動作或手臂動作者視為不會游泳。以測試者成績排出測試者的名次順序。但是在本論文的測試中只需記錄測試者的最佳成績即可。
3結果與分析
3.1“小群體”教學模式教學結果
實驗組:教學前,學生會游泳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4.88%;不會游泳的學生有39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95.12%。教學后,能夠學會游泳技術的學生有40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97.6%,不會游泳的學生1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3.4%。對照組:教學前,會游泳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5%;不會游泳的學生有38人,占整體比例為95%。教學前后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比較分析中,會游泳的學生有38人,占整體的比例為95%,不會游泳的學生只有2人,占整體的比例為5%。說明”小群體”教學模式同樣適合在游泳教學中。
3.2“小群體”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分析
3.2.1“小群體”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參與游泳教學活動
傳統教學模式和“小群體”教學模式比較起來,前者主要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占主要地位,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通過課堂學生的遵守紀律的表現能夠體現出來,而“小群體”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比賽。通過比較看出,“小群體”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游泳活動的積極性,這種模式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游泳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3.2.2“小群體”教學模式能加快掌握所學游泳運動技能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對所學技能的反饋信息只能通過老師掌握,而一次課的教學時間很短,學生在水中的活動較難控制,教師只能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體糾正,不可能逐個糾正,個別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動作的準確性,即使出現錯誤的動作也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和幫助,延長了掌握正確動作的時間。而”小群體”教學模式是每組指定了固定的組長進行指導,不會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快速幫助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因此,在課中采用”小群體”教學模式縮短動作技能的形成的過程的時間。
3.2.3“小群體”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力
在游泳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分組教學,形成一個小的團隊,在團隊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比賽中,結果有輸有贏,通過這樣的鍛煉過程,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明顯的提高,心理素質明顯提高。
3.2.4“小群體”教學模式能培養良好的品德
“小群體”合作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多交往的最好的形式。教師除了指導學生技能的同時也有鼓勵學生主動向別人學習。學生在和諧的氛圍里互動,這樣使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小群體”教學模式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游泳技能的效率。“小群體”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和老師充分的交流。“小群體”教學模式能夠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4.2建議
促進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的教學成果,有效推動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學科和專業建設以及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
二、主辦單位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分會幼兒教師教育
三、協辦單位
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學院(系)
四、活動時間
征稿截止時間:2017年6月10日
評選揭曉時間:2017年7月30日前
五、評審委員(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蔡迎旗(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劉曉東(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秦金亮(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劉云艷(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張博(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鄢超云(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賀永琴(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鄭健成(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王彩鳳(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六、活動組織
1.評選范圍:全國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2017年應屆畢業生獨立或合作撰寫的畢業論文。
2.論文分組:分設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碩士生、博士生)三個組。
3.論文推薦:大專、本科生參評畢業論文由所在院校(系)集體推薦。推薦數量:大專生嚴格控制在本院校(系)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5%以內,本科生嚴格控制在20%以內。每篇參評論文均應附上兩位具有高級職稱指導教師或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的評語。研究生推薦名額不限,由導師推薦并寫出評語。所有參評論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學生證復印件,于2017年6月10日前(以當地郵戳為準)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號《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編輯室(郵編310012)。參評者同時將參評論文的Word文檔以附件形式發送到電子郵箱 。
4.子郵件格式要求:郵件主題請寫:學校+姓名+論文題目。附件文檔名請寫:姓名+論文題目。附件文檔全文宋體、小四號、兩端對齊、1.5倍行距。在發送電子文檔前,請刪除論文中的學校名稱和導師姓名,以及頁眉、頁腳及致謝頁中有可能涉及學校、導師、作者本人的相關信息。
七、評選和獎勵
1.特邀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組成論文評選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分組評選,按一定比例評出各組優秀論文。
2.由主辦單位頒發獲獎證書。
3.獲獎結果將在2017年9月《幼兒教育?教育科學》雜志及其官方網站“幼兒教育網http://”上公布,部分優秀論文將選登在《幼兒教育?教育科學》上。
4.獲獎作者編入“中國幼教招聘網http://高級人才庫”向全國各用人單位重點推薦。
八、重要說明
[摘要] 道德焦慮產生道德恥感,道德恥感能有效催生人之道德良知,道德良知能喚醒人對非道德行為的追悔,進而產生對傳統道德文化現代踐行的內驅力,敦促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榜樣示范與逆向恥感文化均能有效催生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榜樣示范從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道德恥感則是從反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
[關鍵詞] 道德焦慮;恥感;傳統道德文化;現代踐行
[中圖分類號] B82-0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13)06―0102―04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有諸多策略:榜樣示范和道德焦慮都能催生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榜樣示范從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道德焦慮則是從逆向刺激道德主體的內心世界產生道德恥感,進而催生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榜樣示范能促使道德主體產生一種見賢思齊的道德踐行內驅力;道德焦慮是道德主體就自身的不良行為與他人的榜樣行為進行比對,進而反求諸己,自我反省、自我審視,并在內心世界產生逆向恥感,從而激發道德主體產生踐行道德文化的內驅力。道德焦慮與逆向恥感是一對孿生兄弟,道德主體的道德焦慮系恥感產生的前提,道德焦慮是逆向恥感的必然結果。由此,由逆向恥感而產生的道德焦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逆向恥感是人內心世界對其行為的不合乎德性的不滿而由此而產生的道德焦慮。逆向恥感也是一種積極的道德情感,其終極價值在于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學術界鮮有人認為恥感文化能催生道德文化的踐行,筆者認為,由道德焦慮所產生的逆向恥感亦能催生道德主體對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逆向恥感催生道德文化現代踐行的邏輯線索為:道德焦慮逆向恥感喚醒人的道德良知對非道德行為的追悔實現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以下就恥感文化的內涵、道德焦慮與道德恥感之間的關系,道德焦慮如何提升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展開。
一恥之內涵及其兩個層面
研究道德恥感對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必然要先了解“恥”。“恥”在辭海中注釋為“羞愧之心”, [1]即“恥”的基本涵義為恥辱、羞愧之意。從道德情感來說,“恥”是道德主體在做道德選擇之時,深感自身道德素質不及一般、或者是尚未達到心目中已有的道德水準之要求,由此而產生所謂的羞愧之心、羞辱之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恥”可以理解為一種積極的道德情感。因之,道德恥感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歸屬于積極的道德情感,這種積極的道德情感來自于人之內心對道德敗壞的憤怒,因為“恥辱是一種內向的憤怒”[2],并由此而表現出積極的道德情感。這種“內向的憤怒”雖然無言,但卻是道德主體內心真實情感的寫照。不僅如此,恥感還是人類積極的、向上的、穩定的道德情感。恥感可分為對“恥”的認知,以及由認知而產生的內心世界的矛盾與沖突,亦即“羞恥感”。恥感分為兩個邏輯過程:即先知其恥,而后羞恥。曾云鶯教授認為:“恥感可分為知恥感和羞恥感:知恥感是指個體在了解了恥辱內涵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恥辱自覺的規避和抵制;羞恥感是指個體因自己的言行或品質不符合社會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而產生的一種否定的情感體驗。”[3]從曾教授對恥感的分類可知:知恥是知,羞恥則是自己在踐行道德文化之后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前者偏向于知,后者則偏向于行,二者有一定的區分。基于此,羅國杰先生認為“知恥之心是道德自律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內容,知恥之心是道德自覺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4]此處所言的“恥”主要是偏向為“知”,也即對道德知識的把握;而羞恥感則與之不同,所謂羞恥感主要是指在外界行為的刺激之下所產生的一種對道德文化的反思,表現為道德主體的道德焦慮,是道德主體本身的良知與現實的道德踐履不一致而產生的矛盾與沖突,體現的是外界道德踐履與自身道德良知的差異。誠如王建敏先生所言:“羞恥感實際上體現了一種自我反省、良知驚醒的普遍意義,……具有道德自律性與道德良知性。”[5]道德主體緣何自我反省,原因就在于外界客體對其本身的刺激,從而引發道德主體對自身行為的反思,由反思而產生道德焦慮。由此,羞恥感側重于道德恥感的動態方面,而知恥感則側重于靜態。從動態角度所談及的羞恥感更容易引起道德焦慮,由于理想的道德人格與其本身人格的差距甚大,故此,道德主體容易產生道德焦慮,由道德焦慮產生道德恥感,因為道德焦慮與道德恥感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正是由于這種必然的聯系,促使道德恥感有效促進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
二道德焦慮引發道德恥感
道德恥感是一種內在的積極的道德情感,它能有效催生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道德焦慮是恥感產生的前提條件,即是說,有了道德焦慮,然后才有恥感,有恥感催生人之道德良知,并因之催生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道德主體因道德焦慮而最終做出善的選擇,這種選擇既包括善的道德理念的選擇,同時亦包括道德行為的抉擇。可見,道德文化現代踐行中的道德焦慮與恥感是緊密相聯的。那么,道德恥感與道德焦慮在何種意義上相聯,他們之間的“動力因”表現何在?這必須從道德焦慮談起。
道德焦慮是道德主體在面臨道德自由選擇的情境之時,因道德主體自己的道德水準、行為規則與外界環境比對之時存在著差距,進而在人的內心世界產生矛盾與沖突,于是在這種情境之下有了道德恥感;道德主體因為道德恥感,于是“有了羞愧,感到內疚,才能進行道德反思” [6]。道德主體羞愧、感到內疚,是因為自己的思想境界或者行為表現和社會上提倡的公認的道德標準存在著差距,從而引發道德主體對道德良知進行追問,導致道德主體產生道德恥感。也即“道德焦慮是指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行為不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就會產生良心譴責、內疚感和羞恥感。”[7]道德主體的道德焦慮,使道德主體內心世界產生內疚,它是道德恥感之動因;道德主體之所以出現道德焦慮,原因在于道德主體面臨道德規范之時所作出的艱難抉擇。由此看出,道德焦慮是原因,恥感是其結果,二者是前因后果的關系。
就因果層面來說,道德焦慮是道德恥感產生的必然原因。此外,道德焦慮還是道德主體在面臨自由選擇之時所遇到的道德抉擇困境,因為“焦慮是個人面臨自由選擇時,所必然存在的現象”。[8] 道德主體有進行選擇的自由,但這種自由選擇有時候會出現自己的道德水準和社會的道德標準不一致的情況,由此道德主體必然產生道德焦慮。當然,人的這種自由選擇與人的自我意識密切關聯,因為只有具備自由意志的人才能有自我選擇的意愿。“人一旦形成了自我意識就會有獨立的傾向和選擇自己生活的意愿,焦慮也就會隨之出現”[9]。人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就決定他有自由抉擇的基本權利,在面臨道德困境之時,道德理想與現實存在著巨大差距,道德主體由此產生道德焦慮。故此,道德焦慮的產生與人的意識是緊密相聯的,沒有道德意識的人是不會產生道德焦慮的。比如說小孩,他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在道德意識萌發之前,他是不會產生道德焦慮的。“自我意識尚未形成的兒童,只有恐懼而無焦慮可言。”[10]離開人的意識,就沒有了道德焦慮;道德焦慮不復存在,由道德焦慮所產生的道德恥感亦將不復存在,因之,由道德焦慮所催生的傳統道德文化踐行亦將不復存在。道德焦慮是道德主體“對其所信奉的道德信條產生疑慮,產生道德沖突而又沒有能力作出道德選擇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 [11]。道德主體本來可以進行自由選擇,但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目標與自身的選擇相去甚遠,基于此,道德主體就會引發道德焦慮。由此,道德焦慮是一種道德情感,這種情感與道德恥感緊密相關,道德恥感關涉到道德主體的理想、信念。“焦慮是由情感聯結引起的,不是生理遺傳癥,也不是實驗性神經癥,而是與個人生存的基本價值如理想和信念等有關。”[12]道德焦慮和道德恥感一樣,并非人先天就具有的屬性,而是人在后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的,具有后天性。道德焦慮和道德恥感不僅具有后天性,而且還與人的心理活動緊密相關。
三道德焦慮引發恥感喚醒良知
以利道德文化的踐行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道德焦慮容易引發人產生恥感,道德焦慮之人容易產生對道德文化的追悔,對道德文化的追悔容易使人發現良知,進而踐行傳統的道德文化。
來到舒蘭市實驗小學,兩行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眼簾:“為兒童編織幸福的童年,為多彩人生奠定基礎”,這是舒蘭市實驗小學的辦學目標,也是胡海英校長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她帶領新一屆領導班子秉承傳統,發展創新,以教育科研為引領,不斷致力于小學的教育研究,從兒童的身心特點出發,確立了“主動發展,和諧育人”的辦學理念;她審時度勢、開拓創新,明確了“建設現代化新型小學”的發展目標。僅幾年的時間,舒蘭市實驗小學一躍成為了全省名校。
正確的教育思想、先進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是校長之魂。在對學校管理上,胡海英注重發揮教育管理中的“四性”,即校長的“主導性”、教職工的“參與性”、教代會的“監督性”、教學管理的“主體性”;注重堅持“規范發展”與“特色發展”相結合的發展方向,即:以科學有效的常規管理,來推動和確保學校的“規范發展”;以科研提升和文化引領“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來促進學校的“特色發展”。在規范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形成特色,在特色中形成文化,從而打造出一所優質學校。學校成為首批全國課程改革實驗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吉林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吉林市課改示范校,連續兩年被評為舒蘭市創辦特色學校標兵校,僅2006至2007年間,學校共獲得集體榮譽49項。
名師薈萃,教海弄潮;激揚文字,書寫人生。目前,舒蘭市實驗小學云集了全市一流的師資,由省骨干教師、吉林全天候教師、市名師、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以及面向全市選拔的名師組成,其中,省級以上骨干教師占11.42%,市級以上骨干教師占82.85%,地區級以上優秀課任課教師占42.85%。學校教師全部達到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學歷以上達55%,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基本功嫻熟,綜合素質過硬。近年來,學校教師中有190余人次在市級以上大獎賽、優質課、基本功比賽中獲獎,有90余篇教師論文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或獲獎。在鼓勵教師的同時,胡海英自己也積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成果:僅2006年以來,就有6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優秀成果一二等獎,有34篇文章公開發表或出版,她個人也先后被評為吉林省師德先進個人,吉林省“三八”紅旗手,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長,吉林省教育先進工作者,吉林省基礎教育科研骨干,吉林市特級勞動模范,吉林市優秀教師,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優秀實驗管理者等多項榮譽,最近,又獲得了市“十大杰出女性”榮譽稱號。
“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為兒童編織幸福童年”,是胡海英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標。她從“教學生六年,想學生六十年”出發,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課堂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真正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堅持“主動發展、和諧育人”的辦學理念,切實提高學生創造實踐能力。在她的親自指導下,學校創造性地開展了“養人文氣韻,增家鄉意識、植時代精神”的提高性社團活動,成立了“少年體校”、“雛鷹藝術團”、“蓓蕾文學社”、“星火科技站”等有代表性的社團組織,同時下設相應的特長小組,為培養學有特長的學生創設了展示自己才華,充分發揮創新能力的空間。近年來,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取得各類獎項1850多人次,從而使學校實現了吉林省藝術特色校,吉林市雙語教育研究先進校,吉林市電化教育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于一身的龍頭學校。
近幾年來,環江縣一中堅持把抓好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關鍵點和重要點,大膽嘗試,開拓創新,積極工作,分別以教師建設年為依托,不斷創新師德師風建設新形式;以科學完善的制度為載體,全面提高師德師風建設新標準;以良好的社會聲譽為支撐,營造特色濃厚的師德師風建設新氛圍;以獨特的論文傳播為抓手,及時宣傳師德師風建設新成果;以廣泛的交流溝通為紐帶,不斷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新發展等五個舉措,唱響了全校師德師風建設之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以“教師建設年”為依托,不斷創新師德師風建設新形式
為了不斷創新師德師風建設新形式,我校領導班子在認真學習新時期新階段《教師職業道德綱要》的基礎上,結合本市縣兩級師德師風建設要求,以開展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年”、“班主任建設年”為依托,多種形式強化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同時,通過教師自我總結和民主評議等方式,認定教師的師德是優秀、合格還是不合格,并對不合格的教師進行必要的教育整改。為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我校還針對社會反映比較強烈的不符合師德要求的現象,如教師違規補課、違規收費,教師收受家長錢物,對學生施以體罰以及儀表不端、談吐不雅等違規行為,突出了“兩個建立”和“三個結合”。“兩個建立”即建立以人為本的工作體系,建立必要的監督機制。一方面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引導教師寫師德修養日記,建立優秀教師事跡備忘錄,積極促成教師隊伍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強化師德建設的外部機制,學校在領導班子、各處室負責人、各組教職員工等三個層面中設立行風監督員10人,其中學生和學生家長占一定比例;在建立這兩套機制體系的過程中突出知與行相結合,統一步調與基層特色相結合,樹立師德典型和查處違規行為相結合的方針。此外,我校還公布了各部門處室的師德師風舉報電話,以最大限度地對師德師風違規行為進行監督和查處。
2.以科學完善的制度為載體,全面提高師德師風建設新標準
幾年來,為全面提高師德師風建設新標準,我校出臺了以下五個標準:
2.1教師的教育思想道德標準。即教師必須有全面的質量觀、科學的人才觀、教育創新觀、現代教育價值觀、現代學生觀,還要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會使用現代教育手段,成為素質全面的復合型人才。
2.2教師的教育教學道德標準。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道德要求教師必須做到熱愛科學、精通業務、認真備課、精心組織、注重效果、科學檢查、更新觀念、改革創新。這是我校教師職業道德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校教育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
2.3教師的語言道德標準。我校教師語言道德修養的具體要求是:思想正確、以理服人、情真意切、以情感人、準確生動、引人入勝、禮貌文明、為人楷模等幾個方面。
2.4教師的交際道德標準。我校教師不但要求思想高尚、業務精良,還要有廣泛的社交能力,講究社交道德。具體內容是:能正確處理課堂外與學生、同事、領導以及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許多方面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關系。要求做到熱愛學生、平等待人、尊重家長、密切聯系、團結同事、善于協作、社會交往、公正無私。
2.5教師的個人生活道德標準。我校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中明確提出了教師要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勤勞儉樸、艱苦奮斗、精神充實、作風嚴謹、儀表端莊、文明禮貌、舉止文雅、以身示范。
3.以良好的社會聲譽為支撐,營造特色濃厚的師德師風建設新氛圍
我們知道,良好的學校聲譽和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一所學校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發展,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肯定和好評離不開良好的校園師德師風建設,同樣,憑借良好的社會聲譽為支撐,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就會越濃厚,師生就會多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學校這幾年來,共獲得“全區教育文明單位”、“市級優秀常規管理學校”、“全市優秀質量管理學校”等多種榮譽。這些榮譽的取得,使學校的辦學魅力越來越大,學生、家長和社會不斷認可。在這種條件下,學校果斷采取了以良好的社會聲譽為支撐,營造我校特色濃厚的師德師風建設新氛圍,為全校師德師風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
4.以獨特的論文傳播為抓手,及時宣傳師德師風建設新成果
為進一步加大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激勵教職工以良好的形象積極投身于教研教改工作實踐,全面展示學校教師新形象,為全面促進學校提出的“管理上檔次、質量上水平、服務增效益、整體上臺階”的工作目標順利實現。這幾年來,學校又進一步提出了“以良好的師德師風為氛圍抓教研,以獨特的教研論文傳播為抓手,及時宣傳師德師風建設新成果”的師德建設和教研教改新思路。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學校出臺了具體的工作制度。一是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宣傳報道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宣傳報道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分別由校長、黨支部書記任組長,分管辦公室和教學工作的副校長任副組長,其他副校長及各處室主任為成員,由校辦公室主任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全面加強對教職工撰寫師德師風建設論文及輿論宣傳工作的領導;二是學校實行教研論文及宣傳報道按處室下達基本任務制度。每年年初,由學校辦公室向各處室下達宣傳工作任務,各處室組織教職工在當年度完成。學校對各處室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與獎懲。秋季學期時間為9月1日--12月31日,春季學期為1月1日--8月30日。每學期期末各處室將完成任務情況及稿件或材料原件和兩份復印件上交到辦公室,由辦公室指定專人進行統計,將復印件匯編成冊存檔,并將獎懲情況計算到處室相關人員,報學校領導小組批準后發放獎勵(各處室上報的稿件必須是宣傳學校教學教育改革經驗的文章或論文,否則不計獎勵。)
在以上措施的作用下,我校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取得新發展,師德師風建設論文研究成果累累,自2009年以來,我校共結集教師論文集6期,共收集高質量有價值的文200多篇,其中師德師風建設方面有20多篇獲國家級獎并在重點刊物上發表,有35篇在省市級重點刊物上發表,全校師德師風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5.以廣泛的交流溝通為紐帶,不斷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新發展
多年來,環江一中不斷創造條件,發揮優勢,不斷加強與校內校外的交流溝通,努力爭取教師員工更多交流溝通的機會,尋找發展自我、超越別人的平臺。一是規定校內每年度按春秋學期開展兩次全校性的師德師風交流評比會;每季度組內職工小組交流一次;每月個人自我反省一次。學校規定,教研組和教職工個人每次交流都必須有詳細的書面匯報材料。二是以“請進來”或“走出去”的形式,開展有目的、有計劃地與縣內外兄弟學校師德師風建設互動交流活動。目前,我校教師隊伍不斷成長成熟,20多位中青年教師參加了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園丁工程培訓,此外,我校每年都有多位教師被評為全校、全縣、全區市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師德師風模范個人。
后語:智慧要用智慧去啟迪,人格需靠人格來塑造。教育是事業,需要我們獻身;教育是科學,需要我們求真;教育是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創新,經過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學校的師德師風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的教師隊伍正在向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事業光明大道上闊步前進。
參考文獻
1.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通過集中學習、輔導講座、討論交流、主題班隊會、知識競賽等形式,認真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教師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著力形成科學發展的共識,共同謀劃學校發展。
2.組織學校領導干部、黨員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以及指導和推動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法規文件,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的自覺性,不斷提高理論和執政水平。增強領導干部的終身學習意識,自主讀書和研究。
3.認真開展學習實踐20*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活動。開展“立高尚師德,樹教育新風”和“愛崗、愛生、愛自己”主題實踐活動,把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廣大教師的實際行動。
4.引導教師向科研型教師轉型。開展切合學校實際的豐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動和教師基本功訓練。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
5.積極探索創新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方式方法。通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論文比賽等活動,提高教師研究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二、加強行風建設和安全穩定工作,確保校園安定和諧
1.加強學校管理,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實行民主管理,政務、事務、財務公開,積極推行校務公開。實行人本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師、尊重教師、支持教師、激勵教師,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良好氛圍。繼續以學生問卷、征求家長意見、師德調查、評價教師、教師評聘為載體,自覺主動接受學生、家長、社會的監督,增強工作透明度,增強學校與家長、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創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學校。
2.不斷強化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健全學校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積極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
3.深入推進警務進校園工作,逐步推行校園安全責任險制度。努力構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諧校園,確保教育穩定平安。
三、認真開展“人文校園、活力校園、和諧校園”教育活動,提升校園文明水平
1.結合學校實際,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或校外法制輔導員的作用。今年至少召開2次法制教育報告或講座;
2.搞好6.26禁毒日宣傳活動和世界艾滋病預防宣傳日教育活動;
3.組織學生開展“拒絕誘惑、遠離網吧”、“遠離賭博、遠離不良嗜好”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崇高科學、反對迷信教育活動,積極參與反斗爭。
4.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加強科技、環保、國防教育,增強學生科技、環保、國防意識;
6.參加第25個教師節文藝演出活動及全縣中小學生體育運動大會;
7.認真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搞好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評選表彰工作。
8.要認真做好語言文字規范化宣傳工作。學校要利用會議、校園網、校報校刊、墻報、櫥窗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開展語言文字示范校創建活動的意義,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同時,各學校要設置永久性的語言文字宣傳標牌,在會議室、樓道、辦公室懸掛。
9.學校必須按文件的要求,大力開展學校語言文字實踐活動,如開展教師普通話比賽、學生規范漢字書寫比賽、經典誦讀展演、等活動,推動語言文字示范校創建工作深入開展,豐富學校文化,提升學校品位。
四、堅持德育為首,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1.繼續深化以“知榮辱、講誠信、樹新風”道德實踐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認知標準。
2.通過重大節日、紀念日,繼續深化“民族精神代代傳”教育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并將其轉化為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力量和自覺行為。
3.通過家長學校建設、家長會、家訪等形式,使德育工作形成合力,建立家長、社會、學校“三結合”的德育網絡。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突出抓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4.加強學生基礎道德修養和法制教育,強化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形成講理想、講奉獻、講責任、講道德、講文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遵紀守法、勤奮學習、健康成才的良好風氣。
5.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和學生年齡特點開展好各種文體活動,活躍校園課余生活,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施展才能,培養愛好,增強體質、建立信心,培養團隊意識。
6.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組織的各級各類競賽,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特長和競爭意識。
7.綜合運用教育、管理、輿論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把耐心細致的工作同紀律約束結合起來,嚴格校紀校規,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為和現象在學校校園無立足之地。
五、加大學校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教育發展氛圍
1.充分發揮校內外宣傳媒體的導向作用,加大正面宣傳力度。本年度,以迎接國慶六十周年和第二十五個教師節為契機,廣泛開展各種主題宣傳活動。
2.加強《亦樂園報》、《春苗》、《靜寧小學教育》報刊物的編選,在《小學教育論壇》、《靜寧城關小學網站》等網站論壇上,推廣、宣傳先進典型,充分展現城關小學良好的形象。
一、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全面推進道德建設
(一)深入開展師生道德教育
1、以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目標,認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全社會鞏固發展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2、以學習宣傳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及兩會精神為重點,加強學習。利用校園廣播、職業教育報、校園局域網等宣傳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學習宣傳氛圍,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成為推動學院科學發展的動力。
3、扎實推進黨員干部理論學習。認真學習《教師法》以及與教育有關的政策法規文件,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政策理論水平。
4、貫徹科學發展,解決突出問題。繼續鞏固擴大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成果,轉變工作作風,凝聚人心,激發干勁。堅持回頭看,對查擺出的突出問題集中解決。
(二)積極開展讀書育人、文化育人活動
1、以紅色經典和傳統經典為主要內容,開展以“讀一本好書”為主題的讀書征文、讀者訪談等活動,繼續實施“愛心書庫工程”。
2、深入開展以“我們的節日”為傳統民俗系列活動,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傳統節日,開展富有傳統特色、地方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二、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提升校園文化水平
1、以構建“文明校園”為目標,切實加強學院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實行民主管理,堅持校務公開;實行人本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師、尊重教師,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良好氛圍;實行依法管理,深入開展法律法規的學習活動,使廣大師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營造安全、文明、和諧的校園。
2、廣泛開展“人文校園、活力校園、和諧校園、綠色校園”教育活動。通過文明班級、文明教研室、文明個人的創建活動,把工作重心放在育人氛圍的營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師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上。
3、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以“迎世博、迎亞運”為主題,積極倡導文明言行、文明禮儀之風、讀書學習之風、勤儉節約之風。繼續開展“愛國歌曲大家唱”活動。
4、搞好“6.26禁毒日”宣傳活動和“世界艾滋病預防宣傳日”教育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拒絕誘惑,遠離網吧”、“遠離賭博,遠離不良嗜好”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教育活動,積極參與反斗爭;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社會意識。
5、組織開展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認真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搞好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評選表彰工作。在“9.20公民道德宣傳日”到來之際,組織廣大師生開展“學習道德楷模,踐行公民道德”演講活動,在學院營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的濃厚氛圍。
6、大力推進社會志愿服務,整合志愿者隊伍,切實加強志愿服務宣傳力度,大力推進社區志愿服務,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逐步建立完善志愿服務活動的體制機制。
7、認真做好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根據自治區、市文明單位創建標準,加強硬軟件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加強校園美化、綠化、凈化工作,使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再上臺階。
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樹立教書育人良好形象
1、深入學習實踐《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活動。開展“立高尚師德,樹教育新風”和“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主題實踐活動,并在教師節將活動引向深入,把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廣大教師的自我行動。
2、開展資源節約活動,以實際行動促節能減排。在校園內廣泛開展“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一粒糧”活動,在學生中開展勤儉節約教育,使勤儉節約逐步成為師生的行為習慣。
3、引導教師向科研型、雙師型教師轉型。開展切合學院實際的豐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動和教師基本功訓練。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
4、積極探索創新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方式方法。通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論文比賽等活動,提高教師研究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行風建設和安全穩定工作,確保校園安定和諧
1、加強學院管理,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實行民主管理,政務、事務、財務公開,積極推行校務公開制度。
2、不斷強化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健全學院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積極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
4、發揮校園警務室作用,推行校園安全責任險制度。努力構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諧校園,確保教育穩定平安。
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教育發展氛圍
1、充分發揮校內外宣傳媒體的導向作用,加大正面宣傳力度。
2、加強與教育局文秘科
和黨辦的溝通和聯系,在各大媒體推廣、宣傳先進典型,充分展現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的良好形象。
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基礎性工作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要切實加強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投入到位,做到有組織、有活動、有隊伍、有辦公設施。
關鍵詞:博客;圈子;網上研修
1.提高認識,網絡教研是一扇窗
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所有學校已于2013年通過省級標準化學校驗收,達到人手一臺電腦,網絡教研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考驗。我們必須澄清了幾個認識:
第一,網絡是工具,不是玩具。電腦網絡是學習、辦公工具,是極好的幫手和資料儲存庫。當成玩具,必將引得意志消沉。
第二,應該在網上生活,而不是在網上逃避生活。網絡生活非常豐富,可以辦公、研修、寫博、購物,但不能沉溺于“網絡游戲”,以逃避“現實生活”。
第三,綠色上網就是學習。“綠色上網”就應該查詢教學資料,互動交流,自我反思,上傳教學成果,形成“參與、互動、共享”的綠色網絡教研氛圍。
第四,教案可以下載,經驗不可復制。網絡時代,不缺少資料,而缺少思想,所以我們呼喚思想家。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在講優質課時,選用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甚至是用全國一等獎的教案來上,可效果往往并不盡如人意。原因是我們缺乏優秀教師的經驗,缺乏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
第五,圈子就是教研活動室。人手一臺微機,怎樣備課?怎樣管理備課?怎樣進行教研活動?這些都是考驗教師的新課題。一是必須采取集體備課研討,二是必須進行個性化修改,三是必須加強校本管理。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建立博客,學校建立圈子,人人加入學校網絡教研圈子,在圈子中下發通知,在圈子中推送博文,在圈子中進行“主題”討論互動。
2.積極引導,激發教師參與網絡教研的積極性
(1)倡導:從吸引喜歡迷戀
離不開。我們認識到,要形成網絡教研氛圍:一開始需要自上而下地宣傳與鼓動,繼而需要自下而上地自覺參與。大家把網絡教研當作一種學習的習慣、成長的必需、正常的生活方式,將是我們網絡教研真正的成功!
我們一方面經常利用多媒體網絡素材進行政治業務學習,比如,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的學習、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專家講座、名師課堂,等等,讓老師親身感受網絡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湖屯鎮中心小學的《傾聽花開》、曹莊小學的《教海拾貝》、國莊社區的的《思語》等網絡刊物,記錄了教師的點滴思考。再一方面開展教師論文、課例、反思、心得、體會、下水文的征集評比,讓老師體會到網絡教研帶來的實惠。老師逐漸從接觸到感知,從喜歡到迷戀。
通過我們開展的“教學能手評選”“有效課堂教學研討”“五項全能比賽”“教師素養大賽”活動來看,參與上課的教師,從說課、上初課,到上提高課,不斷地研究,已經離不開網絡。
(2)引導:“立標――學標――達標――推廣”。網絡教研要想真正發揮它的作用,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自發、自覺的層次上,網絡教研的成長關鍵在于領導、校長的支持!
一方面發揮學校網站的引導作用。從2008年開始,湖屯鎮各學校就建立學校博客、網站,并逐漸豐富內容和版塊,開辟出 “教育沙龍、教育宣傳、教育改革、課題研究、教育感悟、名家講壇、心靈有約、家長學校、學校流動通知欄”等二十多個欄目,并鏈接了教育專家、各級教研員、學校教師的博客,老師只要登錄學校博客,就能了解學校工作動態,就能和專家對話。
另一方面發揮“核心人物”的引領作用。業務骨干等網絡教研的帶頭人,不但能夠主動開展網絡教研,并且能用博客記錄教研過程,把自己的教學研究成果與別人分享。現在湖屯鎮以小學教研室博客“陶山教研”為中心,建立各學校教育博客圈,形成以點帶面,星星之火燎原之勢。
3.指導:引領――幫扶――放手
通過網絡交流平臺,使老師們的學習與周圍群體的交流結合起來,教育教研工作上了一個層次,教研工作也逐漸從任務教研轉向了興趣教研。學校在網絡教研技術上給予老師充分的指導。
首先是指導如何上博和建博。網絡教研起步階段,學校先后組織博客培訓,手把手把毫無網絡基礎的教師一個一個帶上博客網。
其次是指導教師如何寫博和學習。教師在自己的博客上,記錄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點滴體會,記敘生活感悟、讀書筆記、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隨筆,閱讀其他教師的博文,看到發生在別人課堂上的事件及他們的思考,實現相互交流、智慧共享。
最后是指導教師如何交流和互動。本著“分享、貢獻”這一原則,鼓勵教師廣泛參與。在閱覽他人博客時,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踴躍回帖,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共同切磋,共同成長。
4.是強化管理,實現網絡教研的實效性
(1)管理:充分運用網絡教研三大手段,落實三大校本教研方式。是依托教育博客,促進自我反思。老師們在博客中“寫―錄,思―享,品―學”,在不斷的學習、積累中成長。教師因網絡走到一起,精神上互相鼓勵,成為真正的志同道合者。
是立足圈子論壇,實現同伴互助。在論壇上,教師閱讀版主、網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獲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學經驗;提出問題尋求幫助,實現同伴互助;參與各項教研活動及學術討論,獲得專家的引領。
(3)是開展主題網絡教研活動,實現專家引領。湖屯鎮學校有意識、有目的地把教師集中起來,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目標、定主題,組織開展網絡評課、對鏡子觀課等專題活動,讓網絡教研真正成為教師自我發展的一個平臺。
(2)激勵:讓人人都成為網絡教研的主角。對教師利用博客開展網絡教研的行為進行正確的評價和激勵,是網絡教研開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政策激勵。我們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實施電子備課,讓老師們體會網絡教研帶來的省時、高效,積極參與校本教研。
考核激勵。我們在考核方案中提出,人人要建有博客,定時上博、寫博,形成制度,每月常規量化檢查時,保證了網絡教研的正常開展,教師養成了“開郵箱,上博客”的好習慣。
獎勵激勵。學期末學校根據教師上傳資源、發表博文的數量質量、發帖回帖量以及個人博客的瀏覽量等因素,建立“教師博客排行榜”,給予適當的獎勵。
(3)保障:讓網絡教研做活、做實、做出效益。我們對網絡教研的保障工作提出三個字“活、實、益”,即激活老師們的積極性,充實網絡教研的內容,讓網絡教研真正取得效益,真正把網絡教研做活、做實、做出效益。
人員保障。明確各學校具體人員負責網絡教研工作,業務校長負責網絡教研活動組織檢查,信息教師老師負責博客、圈子建設和維護。
制度保障。層層建立網絡教研制度,將網絡教研和教學常規結合起來,將網絡平臺和校本教研刊物結合起來,將網絡學習和業務學習結合起來。
物質保障。各學校微機全部都能上網,各辦公室都能上網,設立了教學資源庫、遠程教育資源室,購進打印機、數碼相機、攝錄機等設備,為網絡教研提供物質保障。
一、繼續加強學校基礎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本學年,鎮教育辦公室通過對上爭取資金和政策,對下統籌協調關系,協調資金繼續加強學校基礎建設。*和*小學投資33萬元新建校舍600平方米,現已峻工并投入使用;*小學投資100多萬元的教學輔助樓現正積極施工;投入近50萬元的兩中心學校的廁所改造工程已峻工并投入使用;東三里小學投資近10萬元硬化校園路面;*小學投資近15萬元整修教學樓地面、裝修功能室;東三里幼兒園投資1.8萬元為每個教室安裝了空調;南門小學投資4萬余元粉刷了校園墻壁、安裝了50米高標準的不銹鋼讀書長廓和校園廣播系統;城西小學投入近40萬元的市規創建工作,使學校的辦學條件發生了質的變化。鎮教育辦公室協調新裝多媒體5個,完善了遠程教育配套工作和電教設施;配置近30萬元的新課改配套儀器,全鎮新增圖書8000余冊,這些不斷完善的教育設施為學生搭建了展現風采的舞臺,使學校成為師生成長和發展的樂園,全鎮鎮域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
二、狠抓管理,促進提高,引領教育內涵發展
1、以活動為載體,全面落實學校常規管理。今年我們繼續開展規范化學校創建活動,并把創建規范化學校作為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有效手段。鎮教育辦公室制定了爭創規范化學校的日程表,由易到難,分頭推進。一是組織開展“學習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各學校領導干部帶頭學習、研究和討論,把握教育規律,明確發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確保工作目標的完成。二是啟動“濟南市規范化學校”的創建工作,城西小學作為全縣唯一所申報學校現正積極做好迎驗準備工作。三是繼續搞好市、縣教學示范校創建活動,南門小學順利通過濟南市教學示范校的驗收,全鎮現有6所學校通過縣教學示范校的驗收,有16個教研組被評為縣優秀教研組。四是積極組織全鎮中小學管理工作觀摩活動,學習經驗,取長補短,促進學校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五是組織校長論壇,相互交流經驗、互相借鑒和學習,促使各校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狀態,創建了有效的工作機制。
2.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今年各校在抓好校園綠化、美化、凈化的基礎上,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層次,積極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校園干群關系和師生關系,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學的科技教育、南門小學開展的“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讀書系列活動,在多家媒體做了報道。東三里小學的“十個一”活動、*小學的“五好工程”、土樓小學的系列禮儀教育活動、北山小學的孝心教育系列活動、城西小學的1+1>2學生成長策略、*小學的周周清活動、胡莊小學以小足球為中心的傳統體育項目系統訓練、*小學的依法治校、蠻子小學的“農村小班化教學研究”、洪口小學的人人清活動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深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生成智慧,健全人格,促使學校形成了濃厚的學風、校風,全鎮學校管理正向內涵管理邁進。
三、以新課程改革為重點,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集體備課,以全新的理念引領教學。為打造我鎮優勢學科和學科優勢,促進教學有效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鎮教育辦公室今年在去年實踐的基礎上,在全鎮開展鎮-學片-學校三級集體備課活動,有力地整合了教師個人與學科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多方面的智慧與力量,集思廣益、資源共享,有效地支持了校本研究,提升了教師業務水平,使全鎮教學改革健康、持續、科學地發展。同時,積極組織以“發展教師,服務學生”為主題的新課程教師論壇,通過論壇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與水平,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的新發展。
2、加強常規管理,不斷規范辦學行為。一是認真落實《*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嚴格規范辦學行為,抓實常規、減負提質,重點強調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控制作業量、統一作息時間等規定,促進了學校管理工作的規范化。二是制定《*鎮中小學督導評估標準》,加大對學校常規管理的指導、督查和考核力度,不斷完善學校常規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努力實現學校常規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并逐步走向特色化。三是加強教學視導活動,由鎮教育辦公室組織全鎮學科帶頭人組成督導小組集中對全鎮各中小學的教學情況進行視導。重點是引導學校加強教學管理工作,重視教學過程管理,教師強化質量意識,以促進學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強化學生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強化德育活動的引領。鎮教育辦公室以開展活動為載體,引領各校增強德育教育內容的系統化、主題化。今年在全鎮組織了“慶六一、迎奧運”校園集體舞比賽,有近千名師生參與其中,此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感到團結合作的重要,而且還培養了學生主人翁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讓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和張揚。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各校師生紛紛捐款,奉獻愛心,僅三天時間全鎮捐款近9萬元,師生們的愛國情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發,民族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在各校廣泛深入地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學生的體質、意志力和終生鍛煉的自覺意識得到廣泛增強。在全縣運動會中,我鎮代表隊獲得中學組第四名,小學組第三名,團體操表演一等獎的好成績;南門小學代表鎮參加市合唱比賽獲二等獎。20*年,中考成績再創新高;學生比賽捷報頻傳;先后有師生作品30件申報國家專利,有3件科技作品獲市、縣一等獎,有2件作品獲縣創新大賽一等獎,11人在縣單項藝術比賽中獲獎。
四、突出教師發展,促進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