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統的金融業必須另覓出路、積極創新,在一波又一波的沖擊中謀得生存與發展。
工行推國內首個賬戶原油產品
工行已于近日在全國范圍內創新推出了國內首個賬戶原油投資交易產品,為個人客戶提供更為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選擇。
賬戶原油是工行面向個人客戶推出的一種新型投資交易產品,通過只計份額、不提取實物原油的方式以人民幣或美元買賣原油份額。賬戶原油產品分期次發行,每期產品均設置交易起始日、交易結束日和結算日等信息,客戶可在交易起始日至交易結束曰的交易時間內買賣該產品。
深圳中行推VIM遠程銀行服務
日前,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正式推出了VTM(VirtualTel1erMachine)遠程銀行服務,這一經過深圳中行兩年多時間自主研發的項目,無論是在軟件服務還是在硬件設施上,在全國金融系統里均屬首創。VTM遠程銀行的推出,填補了“面對面”的銀行服務和自助銀行服務間的空缺,也是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在電子金融服務上的全新突破。
渤海銀行“微笑卡”助力微企業
為更好滿足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主的金融服務需求,渤海銀行日前將服務再次升級,推出了針對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主的創服貸款客戶專屬產品一一“微笑卡”。除了具備渤海銀行標準借記卡基本功能外,
“微笑卡”還將為其持卡人提供涵蓋個人、家庭和企業等全方位的金融優惠服務。
針對銀行理財產品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迅猛增長,銀監會日前下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對理財資金投資此類資產的規模予以明確限制。
通知稱,商業銀行應合理控制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總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業內人士估算,按照去年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7.1萬億元以及去年末商業銀行133萬億元的資產規模計算,銀行業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理財產品規模應該在2.5萬億元以內。對于目前部分銀行非標類理財產品規模超過監管限額的情況,業內人士表示,監管機構明確要求銀行應立即停止相關業務,直至達到監管要求。
通知稱,對于已投資的達不到要求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商業銀行應比照自營貸款,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于今年底前完成風險加權資產計量和資本計提。
摘要:為防范金融風險,監管部門今年相繼出臺多項政策,規范銀行理財等業務運作。本文分析了8號文等新規出臺后對銀行理財業務、銀行經營、金融體系流動性創造及宏觀經濟的影響,認為新規將促使銀行理財業務更加規范、透明;銀行將適時調整資產配置及經營模式,短期內利好債市;新規從長期看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去杠桿進程。
關鍵詞:銀行理財 非標準化債權資產 流動性創造
今年3月,銀監會下發了《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8號文”),該文旨在規范商業銀行對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投資運作,要求改變理財業務中不透明的資金池運作模式,實現資金和投向的一一對應,并規定非標準債權資產投資的比例上限等。除8號文外,監管部門今年以來還出臺了《關于加強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的通知》(證監辦發(2013)26號)等規范性文件。此類新規將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銀行業經營及中國經濟產生一系列的影響。
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
上述新規的出臺,將促使銀行理財業務更為規范、透明,對近年來的銀行理財業務,特別是非標準債權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將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下面對規定中約束較大的幾點進行分析。
(一)規范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池運作模式
8號文要求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對應,做到每個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理財資金池運作模式存在諸多不規范,但此模式對理財產品規模的高增速有極大促進作用。若實施理財產品與被投資品種一一對應,會使電子系統不完善、管理能力較弱的機構的此類業務陷入停滯。即使對電子系統建設較強的機構,也會加大成本,增加運營管理方面的難度。更重要的是,一一對應和加強信息披露會顯著增大理財產品的銷售難度。在資金池運作模式下,客戶并不清楚理財產品的具體投資標的,也就無從知曉其購買產品的真實風險收益狀況,客戶只能通過預期收益率和產品發行機構的聲譽來判斷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狀況。理財產品運作的不透明,也使得部分表外債權類理財產品享有一定銀行隱性信用擔保。而在8號文實施后,銀行對理財產品各種形式的擔保被叫停,產品結構也將變得更為透明。顯然客戶會更關注理財產品投資標的的安全性,針對很多非專業投資者,這顯然會帶來理財產品銷售的難度。此外,即使實現了一一對應,理財產品也難以消除資產負債期限不匹配的期限錯配風險。此類風險的顯性化也會對產品銷售帶來一定難度。8號文的上述規定,在規范理財業務的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放緩此類業務發展速度。
(二)規范非標準債權產品投資
8號文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中的非標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該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并加強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以銀證合作、銀信合作為代表的非標準債權資產投資是近來理財產品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券商的銀行通道業務存量僅在2012年就增長了1萬億元以上。雖然銀行業整體的非標準債權資產占比距上述限額還有一定距離,但去年快速膨脹的各類通道業務還是會受到新規的限制,特別是一些股份制銀行的非標準債權產品投資比例據估計已超過上述限額。
(三)規定理財產品設立權限及未達標產品計提資本金
8號文中收緊理財產品的設立權限,將理財產品發行的審批權由分行上收到總行;加強理財投資合作機構名單制管理,明確合作機構準入標準和程序、存續期管理、信息披露義務及退出機制;對未按期達標的理財產品要比照自營貸款計提資本金。審批層級的上升,意味著審批流程的延長和發行難度的提高,同樣會使理財產品的擴張速度受限。加強合作機構名單制管理,會限制參與此類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范圍,不利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開展此類業務。而計提資本金將使理財產品的資本金占用加大,加大商業銀行資本金補充壓力。
綜上所述,今后通道類業務過快擴張的勢頭將被抑制,理財產品特別是非標準債權資產規模擴張的速度將放慢;而理財產品運作透明性將顯著提高,之前隱藏的期限錯配風險、信用風險等將逐步顯性化;大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此類業務仍有發展空間,但未列入名單的中小金融機構的此類業務將受限。
對銀行經營及債市的深層次影響
預計8號文的實施將推動銀行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狀況。商業銀行將調整自身表內和表外資產、信貸資產與其他債權投資工具、標準債權資產(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券等)與非標準債權資產。受上述再調整的影響,預計銀行資產規模和盈利增速將繼續放慢,資本金補充壓力加大。
(一)對銀行表內和表外資產配置的影響
理財產品增速將放緩,特別是銀證合作、銀信合作等通道類業務受到限制,規模擴張預計放緩。但由于客戶融資需求仍在,銀行為保住客戶資源,勢必將部分符合信貸政策的表外資產移至表內。目前信貸額度控制仍較嚴,銀行表外資產表內化會加劇表內信貸額度的緊張和貸存比考核壓力。以地方融資平臺為例,銀監會為各銀行2013年對融資平臺的貸款劃定兩條紅線:一是在年度信貸計劃安排上,不得新增融資平臺貸款規模,貸款余額較2011年年末不得增加;二是平臺貸款占全部人民幣貸款的比例不超過本行2012年末的水平。因此銀行理財產品中的地方融資平臺非標準債權資產轉入表內的空間狹小,此類資產轉入表內勢必造成表內信貸額度的緊張。此外,由于理財產品增速預計放慢以及銷售難度提高,銀行通過理財產品調節關鍵時點存款規模的能力降低,銀行貸存比考核壓力將加大。
銀行體系資本金補充壓力加大。為促進銀行體系穩健運營并推進巴塞爾協議ⅲ的實施,2012年銀監會頒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對銀行表內資產運用的資本金占用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在上述辦法下,因資本金的約束,銀行表內資產年增速超過20%的擴張已不可持續。顯然,非保本理財產品等表外業務既能滿足客戶融資需求,占用資本又少,對銀行吸引力很大。8號文實施后,由于不合規的理財產品需按自營貸款計提資本金,表外理財業務在資本金占用方面的經濟性降低,銀行資本金壓力將加大。今年以來,由于傳統的次級債被列為不合格的附屬資本補充工具,銀行附屬資本補充壓力已悄然加大。未來即使貸存比或信貸額度等監管措施放松,銀行資本金補充的壓力猶存。
(二)對債券市場的影響
8號文限定各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非標準債權余額的上限,將增加理財產品對債券的投資需求,利好債券市場,特別是信用債市場。在信貸額度管理和貸存比管理未放寬的情況下,由于目前國內的債務融資需求具有一定剛性,各經營主體勢必選擇轉向其他形式的債務融資工具,特別是不納入貸存比和信貸額度管理的信用債,預計部分符合發債要求的非標準債務融資需求將轉向債券市場。但由于債券融資的門檻顯著高于非標準債務融資工具,因此,此規定雖會促進部分企業從非標準債務工具轉向債券市場融資,
但除非發債標準能顯著放寬,否則8號文所帶來的債券供給增長將相對有限。實際上,非標準債務投資工具的融資利率顯著高于標準化發債融資利率,部分反映的就是進入門檻高低所導致的差異。在通道類非標準債權產品中,平臺類和地產類項目居多,地產類項目受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在國內發債融資困難;而平臺類項目受《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財預(2012)463號)等影響,近期發債難度有所增加,特別是縣及以下平臺今后發債難度大增,近期平臺發債勢頭已有所放緩。因此,雖債券供給增長相對有限,但從長期看,信用債市場的潛在空間無疑將擴容。
受上述再調整的影響,預計銀行資產規模和盈利增速將繼續放慢,資本金補充壓力加大;而信用債市場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對金融體系流動性創造能力和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放慢,金融體系流動性創造能力減弱
8號文等監管新規旨在規范銀行表外理財業務發展,控制表外業務快速膨脹中隱藏的金融風險,但客觀上使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創造能力進一步受限。2012年下半年以來社會融資總量保持較高增速,推動經濟短線企穩反彈。社會融資規模各構成的比重也發生顯著變化:表內信貸所占比重雖仍居首位,但降幅較大;屬于表外業務的信托貸款、委托貸款和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等比重迅速增加。本輪經濟的短線企穩反彈,主要受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和各類非標準債務融資工具的擴容所推動。非標準債務融資工具的擴容料將放慢,由于進入門檻的差異,短期內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擴容幅度有限。因此,社會融資總量增速將隨著新規的逐步實施呈現放緩態勢。
此外,8號文實施后,金融體系流動性創造能力進一步受限,使得中國經濟的加杠桿進程更加難以為繼。過去十余年,外匯占款項目是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渠道之一。2010年后,新增外匯占款增速趨勢性放緩。2013年1月,央行口徑和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均出現大幅增長,但通過分析月度的結售匯數據,筆者認為近期外環占款的反彈不具有趨勢特征。外匯占款主渠道萎縮,而逆回購、再貼現等貨幣供應渠道在短期內難以大幅度擴容。目前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容能力有限,商業銀行賴以進行信用創造的基礎貨幣投放增速顯著放慢。
商業銀行表內信用創造受制于存款準備金率、資本金約束、信貸額度控制和貸存比約束等。如果商業銀行表內資產增速過快,比如保持在2008-2010年的水平,則僅憑銀行自身內源融資無法滿足資本金管理的監管要求,銀行將通過外部融資來滿足的天量資本缺口,而市場無法持續滿足銀行此等規模的再融資需求。銀行整體的貸存比已然偏高,信貸額度管理在短期內也難以大幅放松。因此,商業銀行表內信用資源已較為緊張,流動性創造能力不足。在表內信用資源不足,而部分客戶融資需求強烈,商業銀行也需要擴展自身存貸款基礎的背景下,較少占用資本金、不受存貸比和信貸額度等約束的表外理財業務受到銀行青睞。而8號文為表外理財產品制定了較為明確的約束,雖然表外業務仍有很廣的前景,表外信用創造較表內信用創造仍有優勢,但其流動性創造能力也隨著其規模增長放慢而減弱。總的來說,金融體系流動性創造能力的高點已過。
(二)短期內不利于經濟反彈,但長期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去杠桿進程
從長周期看,中國經濟正處在債務杠桿(債務/收入)上升和產能擴張周期的末期,經濟加杠桿的進程將難以為繼,去杠桿進程若隱若現。上述長周期的特征表現為:產能過剩嚴重,經濟潛在增速趨勢性下移,企業長期盈利能力和盈利預期惡化,債務本息償付壓力較重,借新還舊是普遍現象,龐氏融資比重顯著上升。
決定經濟體債務規模的因素可分為債務融資需求和債權投資需求兩部分。目前新增的債務融資需求中,地方債務融資、其他國有企業融資和與地產相關的融資(企業融資用于地產項目)居多。由于預算軟約束、激勵機制扭曲等原因,個別國有企業的債務融資需求過高,所融資金投資效益低,呈現明顯的非經濟特征。要制約國有部門債務融資需求的過度膨脹,只能依靠財政預算制度改革來逐步實現預算硬約束;并推動停滯已久的國有企業改革,但上述改革皆非短期所能見效。
債權投資需求則主要受制于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創造能力。如上文所述,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創造能力由央行基礎貨幣供應、存款準備金率在內的各種監管規則和商業銀行自身經營水平等決定。而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創造能力已有限,特別是在8號文等規范表外融資之后,相對剛性的金融體系流動性創造能力將偏緊地約束存量債務規模的擴張。
在《通知》中,銀監會對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行為進行了約束,在要求資金來源一一對應之外,還提出了限額管理的原則。
根據目前的數據可以得知,截至2012年末,銀行業理財產品余額為7.1萬億。按照《通知》的要求,其中投資于非標債權的資金為2.8萬億元。
問題由來已久
銀監會此次下文監管,不是突然來襲,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有監管意向。2011年,銀監會曾經叫停過多只理財產品同時對應多筆資金的“資金池”模式,當年還了通知,強調每個理財產品都要單獨核算和規范管理。而在2012年10月,時任中行董事長的肖鋼公開挑明了資金池類理財產品的風險,由于期限錯配,本質上是“龐氏騙局”。這一發言已經表明了監管層對資金池模式的態度,監管層對資金池模式出手只是時間的問題。
事實上,談到資金池的運作模式,就一定要提信托。早在2006年資金池模式就已經出現,此模式的前身是銀行推出的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通過信托打新股所形成的資金池。作為當時的一種金融創新,曾經風光無限,到2007年時,融資類的信托計劃逐漸增多,開始逐步進入資金池所對應的資產之中,通過各種期限錯配,發展成現在所看到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配置。
銀監會出手原因
此次銀監會出手資金池類產品,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大鍋燴”信息不透明,而后續資金不足時,會引發流動性風險。對投資者來說這是資金池類產品的一大弊病。
事實上,銀監會也明確告知,此次對資金池類產品進行監管主要有兩部分原因:首先是規范銀行過快的資產規模;其次是把這些資產和銀行現有的表內業務進行剝離、透明化。
在過去的幾年中,城商行和一些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和數量突飛猛進,有數據顯示,城商行的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在最近幾年以每年約200%的速度增長,而根據普益財富的數據統計,在2012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超過20萬億。這樣的增長速度和大力發行資金池產品不無關系。
銀行通過各種組合投資的方式來規避信貸額度監管。通過期限錯配和收益錯配,模糊了理財產品投向。舉例來說,投資者購買了10萬元的理財產品,可能其中組合了9萬元的融資項目和1萬元的銀行同業拆借。此外在資金池類產品中,銀信合作、銀證合作類的業務非常多,通過組合投資和各種跨機構合作規避了貸款額度和監管的要求。商業銀行也放大了信貸的投放額度。對于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和貨幣政策執行有所影響。
6月30日是“99號文”要求各信托公司送報非標資金池業務整改方案的時限,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各家公司無論有無,都已經根據要求上報。
2000億元資金池明年年底前需清理
在銀監會99號文(《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發初期,信托業內普遍認為非標資產指代不明。而隨后銀監會下發的執行細則,對其進行了明確定義:信托公司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業務指信托資金投資于資本市場、銀行間市場以外沒有公開市價、流動性較差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從而導致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不能一一對應、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的期限不匹配(短期資金長期運用,期限錯配)的業務。
一位華北地區信托公司的副總裁對細則進行通俗地解釋:“細則中的定義其實可以這樣理解,進出的資金都在一個池子里,資金池里的資金流動性強于所投標的流動性,形成了期限錯配,這樣就不合規。”照這樣的說法,99號文最后真正指向的只有一類產品,即定期開放贖回的基金化信托資金池。
此類產品通常不指明期限,沒有募資上線,定期設立開放日,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隨時申購或贖回,開放日間隔從T+1、3天、7天的超短期,到1-3個月不等。而固定期限、募集期完整的非明確投向信托產品,如四川信托的“天府系列”、中鐵信托的多個系列TOT產品,并不在此次監管的清理范疇。另據信托內部高層分析,固定期限的獨立產品不存在流動性的問題,產品是封閉式的,資金不能流入流出,一筆募集資金對應的投資方向可查,這樣一對多形式或多對一都是合規的,也不在清理范疇。
此次“99號文”規定的清理方向有三個,將非標準化產品向標準化產品轉移;資金池項目將不再向個人客戶銷售,主要是針對機構客戶;加強資金池項目信息披露制度,爭取每周向客戶披露一次運營情況。
同時也對此次清理提出三條要求:一是盡快清理,不許拖延,不許新開展此類業務;二是不搞“一刀切”,各家信托公司依據自身實際,自主自行制定清理整頓方案;三是不搞“齊步走”,各家公司遵循規律,循序漸進,不設統一時間和標準,避免引發新的風險。據業內認可度較高的一個評估數據顯示,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的規模大概在2000億元,計劃在2015年年底前全部清理完畢。
而據上海一家信托公司高層透露,此次監管層的意思與2013年銀監會的8號文(《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對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債權的規定如出一轍。規定要求“非標”債權設定規模限制,產品與投資一一對應,單獨核算,對不合規部分主要采取的清理方法是到期自動消化。
信托公司逐步向新業務轉移。
非標資金池業務目前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有限,以及以短博長帶來的錯配風險。當其受到市場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局面時,潛在的風險也較難控制。
回顧信托這幾年的發展,雖然被譽為創新業務的資金池業務發展迅速,但業內人士坦言,該業務確實起到了增加用戶粘性、降低資金成本甚至消化一定不良資產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因為投資標的不清造成的信披不充分,以及對流動性風險的擔憂,是監管層叫停非標業務的初衷。
在去年6月“錢荒”風波中,資金池信托層傳出“爆倉”的消息,對于資金池信托來講,流動性管理是重中之重。資金池業務具有規模大,期限錯配,流動性調整需求等特點,再加上非標資金池業務目前存在的信托產品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有限,以及以短博長帶來的錯配風險,非標資金池業務一直是監管層敏感的業務。
華北一家信托副總認為,從監管的角度來看,資金池業務信披不完善,而其期限錯配的原理,容易帶來流動性風險。在極端情況下,比如短期資金兌付政策出現變化,下一期無法募集到相應資金,那么原有項目就無法完成兌付,將引發系統性的風險。
而“99號文”規定當信托公司出現流動性風險時,信托公司股東應給予必要的流動性支持,由此,將資金池中現存的風險釋放出來了。
但隨之而來的是,收益率的必然下調。據內部人士稱,信托產品之所以收益率高,與資金投向有關。現在失去收益優勢,資金規模可能會縮小。并且未來想通過利息差為公司帶來收益,變得不太現實起來。諸多業內人士指出,這次整頓無疑導致信托資金池業務規模和收益雙降,預計短期內將嚴重沖擊信托資金池業務規模。
對于非標資產清理以后資金池的變化,有信托高管分析,一些原來放在資金池里的非標,現在可能根據非標本身期限打包成固定期限不固定投向的產品來發售。
另據智信資產管理研究院分析,目前信托行業面臨拐點,信托牌照對于股東的價值將減弱,不利于未來引進戰略投資者。此次政策會讓真正看中信托公司實力的股東進來,讓只為獲利、把信托公司當做現金奶牛的股東離開。但對于實力較強的股東來說,為發展業務,增資壓力會加大,未來信托公司可能會出現另一輪不同以往的股東增資潮。
對于監管層對信托的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業務的叫停,業內人士以及行業專家也都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普遍的觀點是,由于大多數資金池產品都是投資長期項目,變現難度高,如果不考慮后果緊急叫停,可能會造成信托項目兌付出現流動性風險,這對整個信托行業的信用會帶來沖擊,進而引更大的信用風險。
對此,有內部人士透露,銀監會肯定會先摸清楚資金池項目的具體狀況,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采取具體整改措施。
目前,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涉及資金池業務的信托公司的重心正逐步向新業務轉移。
石家莊中冶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非標準債權融資”是基于石家莊太行大街結算及抵押地塊實際情況考量的,同時考慮到,最近幾年,石家莊財政資金普遍偏緊,政府面臨巨額到期債務無法償還,無限期拖欠到期應償還的投資,我們通過此種融資方案盤活存量資產,對政府、企業、銀行三方都有利。
一、融資背景
(一)石家莊中冶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是在石家莊市推動“三年大變樣”大規模城市建設的背景下,根據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石家莊人民政府于2009年3月7日共同簽署的《合作開發石家莊市綜合建設項目框架協議》,由中冶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石家莊市政府融資平臺石家莊市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范圍是基礎設施投資。
(二)太行大街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心城區核心組團的東側,南北貫穿石家莊市高新技術產業區,北接正定組團,南連欒城組團,是服務于市區、聯系周邊組團及開發區的南北向交通主干道。道路介于東二環和東三環快速路之間,與多條東西向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相交,是與市中心城聯系的重要紐帶。道路全長27.4km,投資預計35.2億元,按照合作協議,先有我公司進行投資,政府再進行回購。
(三)截止2015年,太行大街工程已累計完成財政結算金額為34.2億元,累計收到政府回購資金13.4億元,由于當時石家莊市財政較為緊張,公司尚有應收賬款20.8億元尚未收回。其結算依據為2009年5月15日中冶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與石家莊市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簽署的《石家莊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相關地塊開發整理合作協議書》,相關條款如下:
1.結算周期,開發建設實行投資款以每12個月為一個結算周期的制度。但地產集團可應中冶置業的要求,于每年12月15日前以當年投資額為基數,簽署結算文件,結算項目公司當年開發成本及開發利潤(期限不滿一年時,利潤按照實際月數計算)。
2.支付時間及比例,每個結算周期應支付的合同價款,支付期限均為18個月:_確認日后6個月內,地產集團應支付合同價款的40%,已支付的款項應當先行沖抵開發利潤;12個月內,地產集團應支付至合同價款的80%;18個月內,地產集團(土地儲備中心)應支付至合同價款的100%。確認日至實際付款日期間,應確認的合同價款應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如地產集團資金充足,經雙方協商,可以向項目公司提前還款,提前還款時前述利息應計算至實際還款日。
二、方案運作
根據石家莊市市場行情,由于該地塊區位較好,考慮到土地價格偏高的特點,取得土地需要大筆資金,如何盤活應收賬款20.8億成為我們重點考慮的事情。該筆業務是基于石家莊太行大街結算及抵押地塊等上述的實際情況考量的。
通過這種解決方案盤活存量資產,對政府、企業、銀行三方都有利,站在企業的角度,我們做這筆融資業務的出發點和目標是為了提前收回投資,減少公司應收~款資金的占用,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化財務指標,解決石家莊公司太行大街項目匹配的專項地塊進行后續招拍掛所需資金,同時可以不增加公司帶息負債,實現該筆應收賬款的會計出表及提前收現。
這筆融資業務的具體作法如下:
首先,我公司與興業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簽訂信托合同,發行“信托”的名稱為:石家莊中冶應收賬款財產權信托,對基礎資產進行移交,同時對債權債務進行確認,之后完成信托單位發行及信托對價的支付。
其次,為了降低集團整體資產負債率,我們需要成立獨立的房地產公司進行項目運作,為此引進上海興延與中冶置業一起成立河北中冶名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冶置業占40%股權,上海興延占60%股權。通過招拍掛,中冶名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取得原體育中心地塊,按地塊成交確認書要求,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持出讓合同、成交確認書去財政局債務處確認,同時遞交申請償還太行大街工程欠款報告,財政批復后(約一周時間),按出讓文件規定交清全部土地出讓金,該筆資金20億元,按4:6比例,中冶置業集團撥付8億元,上海興延公司撥付12億元。土地出讓金繳納完畢后,持土地出讓協議、國土局繳款書及已批復同意償還投資的報告向財政申請償還投資,財政返還專項地塊出讓金后,全部轉款到石家莊中冶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在興業銀行石家莊分行開立的收款監管賬戶,所收政府回購資金專項用于償還興業銀行融資本息。
關鍵詞:銀行理財 直接融資工具 債務風險 金融創新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出現超級貨幣寬松,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都經歷了一次主動加杠桿的盛宴,杠桿周期向上帶來了債務活動的活躍和經濟體債務率的迅速提升。在杠桿上升的過程之中,中國的金融格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孕育出新的金融產品。
推出背景及基本情況
利率市場化壓制銀行凈息差,而表內資產擴張又受資本充足率限制,銀行資產擴張增速出現明顯回落,到2013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速驟降至13.5%,較2012年年末17.7%的增速下滑超過4個百分點。在此背景之下,國內“影子銀行”體系迅速擴張。以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及其資管部門、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所從事的類銀行貸款和債券業務,以委托貸款、商業承兌票據等金融工具為代表的銀行表外業務,再加上小額貸款、民間融資工具等形式構成了外延廣泛的中國影子銀行體系。
銀行理財的發展尤為迅速,新發產品規模從2004年的0.04萬億元,到2012年的30.36萬億元,十年間銀行理財市場以年均近100%的規模增速迅速崛起。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銀行理財市場的存續規模達到9.85萬億元,成為僅次于信托業的第二大資產管理行業。理財業務的發展緩解了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的沖擊,提升了居民投資收益,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但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在近兩年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論,包括剛性兌付問題、自營和客戶資金未有效隔離、資金池業務的龐氏特征、逃避監管等問題不容忽視,更為關鍵的是銀行理財定位和法律地位目前仍較模糊。
為規范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明確銀行理財法律地位,銀監會在繼3月份出臺《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即“8號文”)之后,開始進行銀行理財業務方面的創新探索,并推出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和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10月15日,備受關注的首款銀行理財管理計劃試點產品由工行正式發行,募集資金75億元,募集日期是10月15日—20日,認購起點雖然是10萬元,對象必須是金融凈資產達到6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個人超高凈值客戶,屬于非保本浮動收益(凈值型)產品;資金投向中,債權類資產部分只投資于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比例范圍為0%—70%;在此之后,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的銀行理財管理計劃紛紛啟動募集,上限金額合計約為200億元。
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對應的具體投資品之一為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其定義為由商業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設立,直接以單一企業的債權融資為資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記托管結算機構統一托管,由合格的投資者進行投資和轉讓,在指定渠道進行公開信息披露的標準化投資工具。2013年10月23日,包括工商銀行在內的11家銀行試點發行的103億元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央結算公司)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綜合業務平臺正式報價轉讓,首批直接融資工具的期限在一年至三年不等。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設立將采取注冊登記制度,各家商業銀行只能通過銀行理財管理計劃認購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份額,該份額在經過登記之后,能在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綜合業務平臺上進行雙邊報價及轉讓。單個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必須與單個企業的債權融資相對應,單家銀行管理的所有理財管理計劃持有任一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份額比例不得超過該工具總份額的80%。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在中央結算公司完成登記及其他操作后,相關信息將通過此前上線的中國理財網完成信息披露。創新試點階段,銀行理財管理計劃若投資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份額,必須在中央結算公司單獨發起設立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托管賬戶,并在該機構完成登記,一個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只能開立一個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賬戶,同時,管理人還要為銀行理財管理計劃開設獨立的資金清算賬戶,對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份額的投資轉讓,必須通過資金清算賬戶完成資金劃轉。
該創新的核心要素比較
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處于資產端,解決基礎資產如何從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簡稱“非標資產”)變成標準化產品的問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則處于資金端,實現銀行理財風險隔離。
而銀行在資金端資產端,分別承擔不同角色,在資金端擔任理財管理計劃管理人,為理財客戶管理風險和收益,收取管理費,有些銀行根據合同還可以參與超額業績分成;在資產端擔任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發起管理人的銀行募集資金后投資于某一融資企業,通過管理融資項目風險和收益,以及連續報價和信息披露服務等,獲得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管理費用。
(一)銀行理財管理計劃與傳統銀行理財的比較
一般來講,銀行通過設立理財產品向客戶銷售,從理財客戶獲得資金,按照比例配置交易市場中的貨幣市場工具、銀行間交易債券等。但銀行理財管理計劃與傳統銀行理財存在明顯區別。
1.期限
存續期方面,傳統銀行理財產品期限主要為30天、60天、90天、180天左右,其中以1個月至3個月的產品為主,而投資直接融資工具的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則設置成開放式結構,存續期限長,定期可贖回,只要投資者在贖回當天不操作,即可自動滾入下一個期限。
2.客戶群和收益率
銀行理財管理計劃一般主要針對高凈值客戶,采用凈值收益,收益率相對高于一般的同期限理財產品。某銀行的此款產品認購起點為5萬元,首個封閉期的年化收益率為5.18%和5.32%。
3.投向
資金投向中,債權類資產部分只投資于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比例范圍為0%—70%,取代了以往投資者在產品說明書中常見的信托計劃、券商資管計劃、保險資管計劃等基礎資產。
4.估值
銀行理財管理計劃更像證券市場中的債券型基金,每個交易日都有估值,而原有理財是以預期收益率來做報價,沒有公開的估值,類似于短期存款產品。
5.信息披露
銀行理財管理計劃需在中央結算公司登記,披露期限、凈值、成立報告、管理報告、到期清算報告等信息。而傳統銀行理財信息披露不及銀行理財管理計劃。
6.剛性兌付
按照監管的政策思路,銀行理財管理計劃要盡量擯棄原有理財的隱形擔保,力圖解決剛性兌付問題,但無隱性擔保等特性可能也會限制其完全取代其他類型產品。
(二)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各債券品種的比較
1.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債券品種
其推出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銀行理財投資的非標類融資的標準化,所以它在幾個方面不同于一般債券品種。(1)目前來看它的投資主體僅限于此次試點的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它的交易不能脫離銀行理財管理計劃獨立進行。目前來看,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至少涉及發起管理人、登記托管結算機構、作為投資者的銀行理財管理計劃、融資企業、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主體。(2)其融資主體和融資投向上可能有較為嚴格的限制,目前具體的信息披露還不夠,但預計監管機構對通過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進行融資的資金投向會進行明確的規范;(3)期限,一般來講,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主要是替代原有的通道業務,所以預計工具的期限會以中短期為主。利率上可能因非標轉標準,使得高于一般債券,低于一般非標融資利率。(4)債權融資工具具有私募性質,類似于沒有交易平臺的保險債權計劃,但由于中央結算公司為其提供一個交易轉讓平臺之后,則類似于為保險債權計劃提供一定流動性。
2.不能簡單將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理解為資產證券化
之前有分析認為,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一個SPV,且有很強流動性,是不是變成了一種資產證券化產品?資產證券化的實質是把未來的現金流打包分級再證券化,主要是引起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端產生變化;目前來看,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發行主體是企業,具體并不對應企業進行打包分割后的某一資產或現金流,是一種企業原始債權性融資,主要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端;雖然中央結算公司為工具提供了交易平臺,但這種交易平臺是為了發現工具的價格、提高工具信息透明度、促進理財投資的工具流動性而設的,只是提高了某項金融工具的流動性水平,并未經過再證券化過程。
推出銀行理財業務創新和債權融資工具的意義
(一)降低“影子銀行”風險
影子銀行崛起但剛性兌付無法打破,造成金融體系“龐氏化”。影子銀行體系是國內金融體制、金融管制和債務周期波動共振而形成的,作為銀行的補充,最近2—3年內迅速成長,初步估算目前影子銀行體系的規模超過20萬億元。國內影子銀行體系存在一些特征。
1.金融工具非標準
如信托計劃等均不是標準金融工具,流動性較差,缺乏統一的估值規則,市場透明度不夠。
2.收益率偏高
由于缺乏流動性和交易成本較高,影子銀行體系的融資成本一般高于正規融資工具,一般來講,信托收益權收益率較同評級債券高3—4個百分點。
3.運行機制不透明
如資金池類信托其內部運行機制往往不規范,特別是由于規則制度的缺乏,對影子銀行體系的整體監管和風險把控不夠。
4.剛性兌付不破造成影子銀行體系呈現龐氏特征
影子銀行體系中的金融工具如信托計劃一般都是在到期前通過續發來完成前一期兌付,這種運行機制造成對信用風險的隱形擔保,加劇了風險的累計,使得金融運行龐氏化。
推出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可以使理財風險顯性化、透明化,從而有助于監管層對系統風險的把控,并限制金融套利行為,降低交易成本;而投資者對收益率的要求迫使銀行提高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能力。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在利率水平、流動性、估值等多個方面較非標工具有明顯優勢,推動企業將非標融資向標準債權融資轉移,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減輕企業利息支付壓力,提升盈利水平;也有利于規范影子銀行體系,推動原有理財“非標”業務透明化、標準化,促進金融風險的緩釋和化解。
(二)有利于明確銀行理財的法律地位
2005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就對理財業務定義做出規定,其中第9條是“綜合理財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但銀行理財的法律地位仍未明確,銀行理財到底是委托、信托關系還是債權債務關系莫衷一是。法律地位模糊導致銀行理財的發展受到明顯制約。
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等產品,作為投資管理人的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一般均不負有向投資者承諾兌付本金的義務,但銀行理財業務往往需要銀行為其提供顯性或隱性的擔保,承擔最后兌付責任。此次推出的銀行理財計劃,銀行的獨立管理人地位與信托公司的法律地位類似,有助于解除銀行在理財業務運作中的剛性兌付義務,逐步確立在銀行理財業務運營中的“賣方有責,買方自負”的理財觀念,真正實現風險隔離。
(三)有利于明確銀行理財的業務發展方向
目前銀行理財的規模逼近10萬億元,規模很大但一直受到監管機構的規范監督,特別是2012年以來,政策出臺得非常密集,銀行理財在規范中不斷發展,但也面臨業務方向的轉型。與此同時,證監會、保監會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資產管理法規,為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松綁,給銀行理財業務造成一定競爭壓力。銀行理財計劃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在運作中給銀行理財部門更多自,有利于銀行理財業務逐步向真主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綜合金融服務轉型,利于銀行理財的長期發展。
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由于試點階段只有200億元的規模,眼下還不會對動輒以萬億計的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造成沖擊,但長期來看,預計將對金融市場產生以下影響。
(一)對非銀行金融機構通道業務造成沖擊
無論是銀行理財管理計劃,還是理財直接融資工具,都使原有理財非標資產業務透明化、標準化,無須再通過信托、券商資管等通道繞過監管,因此將對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道業務造成沖擊。
美聯儲主席阿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美國銀行家》雜志世紀版(1999年12月出版)的開篇文章《風險、監管與未來》中指出:“顯然,銀行之所以能夠為做出這么多的貢獻,主要是因為他們愿意承擔風險”。美聯儲副主席羅杰·富古森(Roger W.Ferguson,Jr.)在2002年3月4日的演講(題目是“回到管理銀行風險的未來”的)中也指出:“銀行因為承擔風險而生存和繁榮,而承擔風險正是銀行最重要的職能,是銀行存在的原因。”
上述論斷表明,商業銀行的核心能力是風險管理能力,商業銀行是否愿意承擔風險、是否能夠妥善管理風險,將決定商業銀行的盈虧和生死。
傳統認為,商業銀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作為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中介。馬克思曾明確指出:“銀行是存者與貸者的集中。”但如果說在商業銀行產生的初期,它們所提供服務的很大一部分價值,在于解決雙方在融資的期限、時間、金額、現金與憑證的交付等方面的矛盾和困難,那么在信息技術已經非常發達、股票和債券等金融工具已經廣泛、支付手段已經非常方便的今天,金融機構提供這方面服務的價值,所占比例已經非常小了。在條件下,“借者”與“貸者”之所以需要銀行來作為中介,是因為銀行能夠更有效地管理風險,從而克服資金融通中這一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障礙。
銀行監管的趨勢也表明,銀行風險才是監管當局(進而商業銀行自身)關注的焦點。《新巴塞爾協議》中所提出的“三大支柱”(資本充足率、政府監管和市場約束)無一不是以風險為核心的:銀行所需要的資本量,完全根據其風險程度來確定;政府監管是以風險為基礎的監管;市場約束的關鍵在于使市場參與者更多地關注銀行風險狀況的變化,通過保持或改變其與銀行的業務關系,促進銀行穩健經營。
在最近30多年以來世界各國的銀行危機中,所有倒閉、被政府接管的銀行,無一例外地都是因為在風險管理方面出現了嚴重。從80年代美國儲貸協會危機到從90年代初持續至今的日本銀行業危機,從80、90年代一直到現在仍連續不斷的拉美金融危機,到剛剛過去不久的亞洲金融危機,從1995年尼克·里森因期貨交易造成8.6億英鎊巨額損失而將擁有232年悠久的巴林銀行推上死亡之路,到2002年發現約翰·魯斯納克因違法外匯交易造成7.5億美元損失而使聯合愛爾蘭銀行市值在一天之間暴跌13.7%,這些事實一再證明: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生命線。
商業銀行管理風險的特殊性
核心能力概念及相應理論是美國著名管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d)和加利·哈默爾(Gary Hamel)首先提出的。他們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的核心能力》一文中首次對此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他們認為,“企業的持久競爭優勢源于企業所擁有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決定企業在長期內能否生存下去的根本因素,它是蘊藏在企業所擁有的、有形的物質資源和無形的規則資源背后的一種能力”。他們在這篇文章中還提出了檢驗企業核心能力的標準,后來者將其概括為“價值優越性(能為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不完全可模仿性、不完全可替代性和不完全可貿易性”。
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是否符合這些標準?由于資金融通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障礙是風險,所以其它金融機構在資金融通中所創造的核心價值也應該是管理風險,那么商業銀行又如何區別于非銀行金融機構?
我們以共同基金(開放式基金)為例來進行說明。從表面上來看,共同基金和商業銀行的功能都是實現資金從盈余單位向赤字單位的流動,兩者之間的差別似乎只是形式上的——在獲得資金時,銀行出具的是存單或存折,而基金出具的是基金單位或受益憑證;在將資金注入赤字單位時,銀行收到的是貸款合同,而基金收到的是有價證券。因此,兩者似乎是可以完全替代的。美國著名金融專家茲維·博迪就由此而提出了“商業銀行要被共同基金取而代之”的著名論斷。從更深一層次的來看,雖然共同基金和商業銀行在促進資金融通方面所創造的核心價值都是管理風險,但兩者在管理風險的工具和方式上,存在著質的差別。正是這些差別使我們得以說風險管理能力是商業銀行的核心能力。
(一)商業銀行管理風險的非標準化工具
從典型意義上來說,銀行所發放的每一筆貸款都是根據借款人的具體需要所設計的,無論是貸款的金額、期限、利率,還是其提款安排和償還安排,都是與借款人獨特的未來現金流相對應的。同時,發放貸款時的信息依據和調查、審查、發放、回收過程,也都是非標準化的。正是這種非標準化的特征,使得貸款這種工具能夠滿足客戶的差異化特殊需求,并且適合于所有規模、所有類型的,同時也適合于普通消費者。
與銀行貸款的非標準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有價證券(債券、股票)的標準化。無論是證券本身的金額、期限、價格確定方式,還是證券發行、交易的條件,都是標準化的,甚至證券交易方式也是可以部分標準化的,比如證券交易中的技術,實際上就是一種部分標準化的交易方式。證券的標準化存在巨大的成本,而且這種成本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固定成本,這就使得證券融資只適用于大企業的巨額融資需求,而不適合于小企業,更不適合于普通消費者。
企業的融資需求要得到滿足,債權人(及股東)必須了解企業所投資的項目,并相信該項目具有良好的前景。對于非標準化的貸款來說,一個項目要獲得資金支持,只要讓銀行相信這是個好項目(而且經營者誠實可靠)即可,而通常情況下,又只要使銀行中負責這筆貸款的信貸員(及審貸委員會——但信貸員的意見會對審貸委員會有很大的)得出這一結論即可,這就使得借款人要獲得貸款,所需要的時間比較短,所需要支付的、除貸款利息之外的融資費用也較低。但對于標準化的證券來說,一個項目要獲得資金,則必須要使在數量上一般來說非常巨大的投資者普遍認可這個項目,而這往往要花很長的時間、很高的成本(其中相當部分是固定成本)。同時,有很多項目的發展前景,只有在充分了解該項目的核心技術、經營理念等以后,才有可能得出準確的判斷,如果這些信息屬于商業機密而不能向公眾披露,那么這類項目就根本無法得到證券融資。在一般情況下,只有成熟產品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得到眾多投資者的普遍認可,因此,證券一般只適用于成熟產品的融資(而且是大額融資),而銀行貸款則既適用于成熟產品,也適用于創新產品;既適合于大額融資,也適合于小額融資。分析和經驗證據表明,貸款融資比證券融資更能促進中的創新。
花旗銀行前首席執行官沃爾特·瑞斯頓曾經說:“一個出色的銀行家應該是借款人的咨詢專家。”借款人在獲得非標準化的貸款時,還可以獲得銀行信貸人員的經營管理咨詢服務,并在借款人出現以后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貸款重組、業務重組、資產重組、管理重組、機構重組等措施,與借款人密切協作,共同解決所出現的問題。而以標準化證券獲得融資的企業,在出現問題時,證券持有者大多“用腳投票”,退出該企業,不僅不能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往往還使企業陷入更深的困境。
(二)商業銀行管理風險的內部化方式
商業銀行管理風險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它在管理風險時有一個風險內部化的過程。所謂風險內部化,是指在管理風險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將所管理的金融風險直接轉換成自身所承擔的風險,然后再以各種具體手段去管理這些風險。
銀行從儲蓄者以存款形式吸收進資金,承諾到期無條件償還本金、支付利息,然后將資金按約定的條件貸放給借款人,并以自有資本承擔借款人違約的風險。在這一過程中,銀行并不能因為借款人違約,而拒絕償付儲蓄者的本金和利息,這樣,銀行就將資金融通的信用風險內部化為銀行自身的風險。銀行必須保證存款人隨時提取存款、獲得流動性的需求,但不能在儲蓄者提取資金時,提前收回借款人未到期貸款。如果銀行為了保證存款人提現的需要,低價變賣資產或高價借入資金,那么所發生的成本要由銀行自身承擔。這樣,銀行就將資金融通過程中的流動性風險內部化為銀行自身的流動性風險。銀行必須按照規定的利率向存款人支付利息,只能按規定的利率向貸款人收取利息,證券價格和匯率的波動所引起的銀行資產或負債市場價值的變化,也都必須由銀行自己來承擔,這樣,銀行也將資金融通過程中的市場風險內部化為銀行自身的風險。
由于資通過程中的金融風險,可以獨立于資金融通過程而進行單獨交易,所以,商業銀行風險內部化的過程,并不一定要涉及資金的流動。比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貸款擔保、商業票據擔保、債券擔保等融資擔保業務以及信用證、備用信用證、履約擔保、投標擔保、票據承兌等非融資擔保業務,將被保證人的信用風險內部化為自己的風險;通過提供貸款承諾、票據發行便利等方式而將流動性風險內部化為自己的風險;通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將市場風險內部化為自己的風險,而從事所有這些業務時,銀行都不必動用自己的資金。
但與此完全不同的是,共同基金在管理風險的過程中,并沒有將風險內部化。所有風險損失,都由基金持有人直接承擔,所有風險收益都由基金持有人分享,基金管理人只收取固定的管理費用,既不承擔風險損失,也不直接享有風險收益。這樣,共同基金的資產和負債是對稱的,是“軟資產”對“軟負債”。
商業銀行采用風險內部化方式的結果必然是“軟資產、硬負債”,而這被認為是商業銀行要最終被淘汰的根本原因。但是,商業銀行的最大貢獻正在于將“軟資產”變成“硬負債”。
市場主體為什么需要商業銀行的風險內部化過程?這首先是因為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是非標準化的貸款,而非標準化的貸款又是不透明的。銀行要貸款給一家,必須了解借款人及其投資項目的有關信息,而根據規定,銀行必須對這些信息進行保密。這種保密義務使得公眾無法完全了解這些信息,從而也就不可能判斷銀行貸款的真實價值。這與共同基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基金資產都是透明的,投資者很容易了解其市場價值,從而能夠低成本地判斷基金經理的業績。銀行和基金經理與儲蓄者之間的關系,實質上都是一種委托關系,而委托關系的核心是激勵機制。只有在委托人能夠低成本地觀察到人的努力程度、從而對其進行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才能采取向人支付固定報酬的激勵機制(此時委托人承擔絕大部分風險);而在不能低成本地觀察到人的努力程度的情況下,將人的收益與其努力程度完全掛鉤,將是一種最有效的激勵機制(此理人承擔絕大部分風險)。正是由于銀行的主要資產是非標準化、不透明的貸款,所以,風險內部化是銀行與其資金儲蓄者之間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種委托安排。
有趣的現象
從傳統角度看,高企的利率意味著無風險利率水平處于高位,對股市的估值會有抑制作用,甚至會有負面作用。“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就是估值體系中的分母。當無風險利率高企的時候,就會對股市的內在價值產生抑制作用。但是,我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無風險利率實際上在大部分的時間里是和指數同漲同跌的。這和我們傳統的感觀完全不同。
在無風險利率下降的時候,這種同方向性更為明顯。而在無風險利率上升的過程中,指數或表現為同步,或表現為領先無風險利率出現拐頭向下。投資者看到這里會有疑問,既然利率與股指呈現同漲同跌的特點,為什么當利率大幅飆升的時候,股指往往會出現暴跌?如2013年6月中下旬和12月中下旬。
我們所說的利率,指的是無風險利率,即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當月末、季末、年末時,各期限的利率都會上行。當短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上漲速度快過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時,期限利差就會出現收窄。此時,對應在股市就會出現下跌。雖然這會影響到短期股市的波動,但并不會影響到趨勢。股市的趨勢仍將受到長期利率的指引。
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之后,可以假設如果未來指數和無風險利率仍具有這樣的關系,分析2014年市場的走勢,關鍵的幾個問題是:現在的利率是否已經是最高位?利率上升到何種水平時,經濟將承受不住?利率何時會下降?
無風險利率拐點或在二三季度
回首歷史,目前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已經突破了2011年的高點,目前僅僅低于2007年年末。從絕對值上來看,目前確實是高位,但或許還不是最高位,后期或許還能達到更高的水平。影響無風險利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基本面因素和非基本面因素。
基本因素
目前機構對2014年通脹的看法分歧比較大,通過對歷年CPI周期觀察來看,CPI存在一定周期,每一輪周期大致會在40個月左右。雖然2013年12月CPI再次回落到了3%以內,但2014年還會存在沖高的可能。但是,本輪CPI上漲是完全可控的,超過總理的通脹上限3.5%的可能性并不會很大。
經濟層面上,機構對2014年經濟增速的分歧非常大。分歧點主要是在于投資增速和出口增速上。銀監會“9號文”以及地方債的控制或將對基建投資增速產生負面影響。9號文著力同業業務,定稿版本主要為“控制新增、規范小行”;9號文將導致2014年地方政府融資活動進一步受限,原有模式下的基建投資應較2013年下臺階。
出口增速則是另一個焦點問題,也是分歧最大的一個問題。正反兩派皆有道理。從目前海外各國的境況看,似乎是不支持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的。
非基本面因素
2013年債券市場一片哀嚎,除了基本面因素外,非基本面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其中,“非標”一詞非常火。所謂非標資產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簡稱。2013年3月,銀監會下發的《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業內稱為8號文)首次對非標準化債權資產進行了界定。
8號文要求,2013年年底,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然而,由于余額寶橫空出世,比活期高10倍左右的收益吸引著風險偏好較低的儲戶源源不斷地將錢從銀行搬入余額寶之中。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也使得銀行的負債成本上行是一個大的趨勢。銀行只能去配置收益率更高的非標產品來賺取利差。
因此,“非標不死,債市難活”成為當下債券屆比較流行的一句話。銀監會9號文呼之欲出。我們認為9號文對利率的影響整體上是前高后低的。
資金供給:內外部環境皆偏緊
從內部環境上來看,主要看政府對貨幣政策的態度。通過總理數次的公開表態,我們揣測2014年的貨幣政策會比2013年更緊一些。2014年M2增速目標或定在12.5%~13%。
從外部環境上來看,美聯儲逐步減少QE3購債規模,外匯占款就會成為一個不確定的因素。隨著美聯儲QE的退出,國際資金的流向將會發生變化。首先美國貨幣總量增速會下降。創造貨幣的主要手段就是政府購買債券,美聯儲每月購買850億美元的債券,減少購債規模就相當于減少了創造貨幣。從最簡單的供需角度考慮,印鈔的速度下降就意味著供給的減少。在需求方面,即使假設不變,也會造成價格的上漲,也就是美元指數會上漲,需求有可能會再變多,這就會形成正反饋效應。而美元的上漲就會改變國際資金流動的方向。我們認為2014年美元走強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說美元指數向上,就得考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壓力。一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速度放緩,就會減少熱錢流入的速度,也就是外匯占款會減少,甚至會出現負增長的局面。而外匯占款的減少就又會影響到國內的貨幣創造,從而影響到流動性。
綜合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因素的分析,我們認為利率的拐點大概率是出現在2014年二三季度。
股市區間2500~2600點
既然有了無風險利率的拐點,股市的拐點要么同時產生,要么提前產生。
當社會融資成本接近GDP之時,經濟承受的壓力就會加大。屆時,降準降息的可能性就會加大。預計2014年存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我們認為社會融資成本接近GDP的時間點或許會在二季度,預計股市的拐點出現在二季度的可能性較大。
當股市提前出現拐點時,也就意味著利率還是處于上漲的。預計上證指數的高度區間在2500~2600點。建議投資者以時間為準,空間只作為參考。
行業配置:3條主線
資產配置上,建議投資者在下半年重點關注債券市場。對于債券市場,下半年或許會迎來最佳的投資時間點。對于股市,可參照以下3條主線
跟著政策走——戰略性配置
在2013年四季度,重頭戲輪番上演。十八屆三中全會頂層設計超預期,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體現當局對安全的重視以及對的決心。改革領導小組的成立奠定了改革是當前最主要的任務。其中,國企改革解決的是效率問題,而城鎮化解決的則是需求。中央城鎮化大會則進一步明確了城鎮化未來的方向,以人為核心,綠色發展。中央經濟工作則談到了創新發展,中小企業發展創新離不開資金。因此按照政策這一思路,建議投資者可以戰略性配置軍工、網絡安全、綠色建材、節能環保、國企改革以及券商和創投。
跟著供給走——階段性戰術
在中央經濟會議后公布的公告上,在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上,首次用到了“不折不扣”這4個字,意味著未來產能過剩行業或迎來一次供給端改善帶來的投機機會,主要是電解鋁、鈦白粉、水泥、鋼鐵、玻璃等。我們認為這些行業在2014年一季度存在階段性的機會,尤其關注水泥。
10月15日,工商銀行推出一款沒有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銀行不對產品本金和利息提供承諾”,且只面向工商銀行超高凈值客戶發行。
這一次,“打破剛性兌付”的條款可能不再是擺設。這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總規模75億元,名為“多享優勢系列產品—理財管理計劃A款”,資金募集期為10月15日-20日,此后每月開放一次,在兩年的存續期內都將實行凈值型管理,沒有預期收益率,但定期公布產品的價值波動。
通過更加透明的管理運作方式,將理財產品改造為資產管理計劃,以更具公信力的凈值型產品,降低銀行資產管理風險,這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行理財改造大潮的方向。
變化源自一份起草自銀行同業的規范性系列報告,該報告于近期上報監管層,并于9月中旬銀監會召集的主要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負責人閉門會議上獲得試點機會。
據參與是次會議的商業銀行人士透露,會議確定了11家商業銀行作為試點債券直接融資工具和資產管理試點計劃名單。11家銀行包括銀行理財業務標桿工商銀行和光大銀行,另外還有建行、交行、招商、民生、中信、興業、平安、浦發以及渤海銀行。
據了解,部分未入圍銀行對此提出異議,并正在爭取與相關部門溝通獲得進一步的認定。最終初期試點總規模會超過百億元,對于目前逾8萬億元的銀行理財余額的規模來說,并不構成太大影響,探路意味更濃。 理財“開正門”
根據銀監會數據,截至上半年,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業務余額達8.5萬億元,進一步確立了資產管理機構的領頭羊地位。但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迅速擴張,關于該類業務存在規避監管、累積風險的質疑越來越激烈。
一系列不規范的操作不僅被外界質疑,也制約了該類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一位監管層人士曾在內部會議中直言不諱,理財業務如果不能規范化發展,只盯在如何繞道監管,將面臨很不確定的政策環境。
上述人士認為,銀行理財業務之所以出現諸多亂象,一與業務剛剛興起、銀行急于爭奪市場、美化報表有關,但也與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以及不能嚴格有效執行有關。
2013年3月,銀監會強力推出8號文,對銀行理財提出投資非標資產規模不得超過理財產品總額的35%或總資產的4%,并要求理財產品必須與投資的資產一一對應,實現每個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
隨后數月,銀行掀起非標資產清理大行動,部分銀行通過做大分母降低非標占比達標,大部分銀行則等待相關理財計劃到期,自然壓縮非標資產規模。但更多的做法則是通過層出不窮的創新規避8號文限制。
一位銀行理財業務負責人認為,非標清理解決的是理財業務規避監管,繞道信貸限制的問題,對于控制總量進而防范風險也有積極意義,但其中對于銀行理財業務本身透明化、規范化發展的要求相對粗線條。
在9月下旬的商業銀行理財資產管理試點會議上,由工商銀行、光大銀行等牽頭行提交的一整套規范性方案則直指這一癥結。該方案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確定債券直接融資工具,解決基礎資產如何從非標準化變為標準化產品。另外則是改變目前銀行資管計劃不透明、不規范的問題,通過一整套系統支持,實現類基金化的凈值管理。另外,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將由中債登負責登記托管。這些旨在增加透明度的措施將徹底打破此前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隱形承諾,通過凈值波動將風險轉移實現“賣者有責,買者自付”的原則。
該方案由商業銀行牽頭自下而上推動,得到了包括銀監會相關業務主管副主席的支持,在后期試點基礎上,修改完善后將上報國務院批準。
據了解,初期階段部分銀行理財業務看齊公募基金,每天公布凈值尚有難度,但通過“區間收益率”(可能的預期收益率范圍)代替“預期收益率”,并過渡到凈值型管理是最終努力方向。
短期內,銀行資產管理的投資標的,仍然需要借助各類通道實現,打破市場藩籬是中期努力目標。加之試點規模有限,該方案對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尚不構成太大沖擊。
目前,銀行間市場對于理財業務的丙類戶已叫停,機構賬戶乙類戶也被暫停,相關“丙類戶升級”工作也等待央行開閘。另外,銀行理財資金進入交易所市場尚需借助證券、信托等各類通道,未來有望直接獲得相關資質。據了解,證監會及相關市場均持支持態度,實質性的進展等待銀監會首肯。
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認為,在利率市場化推進的環境下,包括企業債、私募債等可交易化的金融產品豐富了投資端。在投行業務創造的標準化產品和投資者之間需要有投資管理組合分散風險。通過將理財業務的項目和產品一一對應,使得投資和管理更加透明,這種安排把銀行理財產品變成一個標準化的資產支持票據。下一步若銀行獲得資產管理的牌照,可以充分發揮基礎資產獲取以及客戶基礎優勢。 標準化改造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基礎信息將更透明,并獲得更為公允的價值。這是一場標準化改造。”一位銀行業人士說。
此前,部分銀行的理財計劃通過多個產品資金對應一組投資標的做法,對于具體投資品種以及收益率情況諱莫如深,投資者無法獲得準確信息。由此產生一系列風險責任認定不清的問題,銀行在資產運作、收益分配方面獲得一定自由空間的同時,也被套上了“剛性兌付”的枷鎖。
數年前,工商銀行首先探路資產管理業務的規范化運作。其推出的最新一代資產管理系統支持每一款理財產品的投資明細查詢。此后部分銀行效法此種做法,成立專門的理財業務管理部門,并嘗試建立相應的管理系統。
但改造之路不平,尚缺乏整體環境的支持。“一個問題在于一些非標資產的價值如何確定,”一位國有大行資產管理業務負責人說,“比如類信貸資產,信托貸款難以獲得公允價值。”
一個方法是建立相應的估值模型,但是否能得到普遍認可尚存在疑慮。
此次試點,將非標債權轉化為以債券直接融資工具為載體的標準化投資工具,建立“債權直接融資工具”,通過新建的交易平臺進行流轉交易,實現基礎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
據了解,此次計劃規定每家銀行資管計劃只能買80%自身融資工具的額度,余下20%需在試點的11家銀行中交易。
張旭陽認為,未來隨著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常態化發展,會推動解決理財業務面臨的這一問題。
“直接投資標準化的資產證券化產品而不是銀行信貸業務,”張旭陽表示,“但這還需要耐心等待。”
另一個困難在于,大批量地推行“類基金化”的資產管理業務需要相應的系統支持。目前起步較早的銀行已經具備相應的基礎,但大部分銀行并未著手這類工作。
“相關的基礎性工作,特別是對資產管理業務定位和戰略的思考不夠是最大的問題,”一位國有大行資產管理業務負責人認為,“這也是部分大銀行缺席此次資管計劃試點名單的一個原因。” 打破牌照藩籬
目前,隨著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入競爭,此前被信托壟斷的銀行理財資金通道業務費率大幅下降至1‰以下,但2012年該類業務仍然為證券行業帶來了規模超過2萬億元的業務。
如果此次商業銀行理財資產管理計劃試點獲得肯定并大面積鋪開,相應的資管主體地位得以確立,則對其他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造成沖擊。
國泰君安在近期的研報中認為,試點工作為理財資金對接直接融資開辟了高速公路,不在需要借助信托、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的羊腸小道。
一旦相關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則商業銀行將獲得除企業IPO之外的所有業務權限,進一步加深混業經營。各類金融機構將跨越牌照藩籬,直接比拼資產管理業務核心競爭力。
9月14日,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王巖岫在銀行家論壇上明確表示,銀監會將嚴控通道類業務的風險,鼓勵銀行發展自己的資管業務。他認為,“為了規避監管,銀行走通道(業務)。到頭來風險、客戶、資金都是銀行的,而一旦發生了風險,有些是不可控的。”
理財業務新方案如獲推廣,信托公司和券商將會因業務結構、管理水平的不同受到不一樣的影響。
“通道業務受到擠壓僅僅是第一步,未來資產管理業務更多地回流銀行體系,信托的制度紅利就完全消失了。”來自北京的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對此很悲觀。